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体会

2024-10-12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体会(精选8篇)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体会 篇1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体会

袁永华

小学教师对于学生成长的整个环节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历了人生的懵懂到认知,形成最基本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点,所以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将会影响到小学生的一生。《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小学教师应当具备那些素质、达到哪些标准。

一、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中指出,小学教师的品德对于小学教育格外重要,教师就应当爱学生,尊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小学教师还应到以学生为本,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基本理念中,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能力提升。一方面要积极深入地研究学生,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利用新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工作品质。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更应当是一个让学生学习的道德模范、学习模范。

二、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中,划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又细化为“职业理解与认识”等13个领域,包含60个基本要求。

从基本内容中不难看出,小学教师更应当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积极进取。作为当代的小学教师,应当拿出具体行动来爱学生,有爱才有教育。学生取得好成绩是爱学生,学生养成好习惯是爱学生,《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小学教师要更用专业的理念、更专业的知识、更专业的能力来爱学生、培养学生。我们要善于掌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心里特点,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要善于组织各种有益活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善于沟通,增进驾校互信,达成教育共识……

我认为教师自我专业的提升才是各项教育工作更好完成的关键。专业理念提升的,自己的视野也开阔了,装得下大教育观,才可能有教育的大成;专业知识丰富了,教育的手段将更加灵活,教育的魅力自然得以展现;专业能力提升了,在教育工作中,将会更加游刃有余,绽放育人的光彩。

三、实施建议

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能够让每一位小学教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定位,督促自己的成为一个符合标准的专业小学教师。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育的路上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那么就用专业去迎来尊重、用专业来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体会 篇2

一、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热爱数学教育事业, 具有献身数学教育事业的精神;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对数学教育的发展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注当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应当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应当为人师表, 严以律己, 以身作则, 以数学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生本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热爱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 是热爱数学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 是衡量数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没有爱的教育、不尊重学生的教育, 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师只要在认真研究中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成长经历等基础上, 采取合适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学策略、数学教学方法,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理念引领, 行为为要

我认为, 当下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为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为数学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可见, 初中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和落实程度, 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出了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包括:其一,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二,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三,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四,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其五,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熟悉修订后的这五条基本理念, 在新理念指引下, 开展初中数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数学课堂教学行为, 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转变。

三、充实知识, 开阔视野

初中数学教师应掌握的知识可以分为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其一, 通识性知识方面, 不仅要具有一般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还要了解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以及信息技术知识。其二, 本体性知识方面, 不仅要把握数学发展的动态, 还要深入学习数学思想与方法等知识。其三, 条件性知识方面, 不仅要了解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而且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等书籍, 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指向和新要求, 学会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会基于标准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其四, 实践性知识方面, 在反思、积累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同时, 向周围老教师请教默会知识, 领悟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我们说, 进入21世纪, 做数学教师变得更难, 更具责任感, 因此, 只有不断学习知识, 充实自我, 才能站稳数学讲台。

四、能力为重, 提高水平

初中数学教师应提高的能力包括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分析能力、初中数学教材分析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实施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评价能力、初中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等。我认为,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分析能力和初中数学教学科研能力。其一,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分析能力, 是数学教师非常重要且容易被忽视的能力。只有深入分析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教师才能领悟数学课程的价值诉求, 才能开展基于“标准”的数学教学和基于“标准”的数学教学评价。其二, 初中数学教学科研能力, 是促使数学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支撑。没有初中数学教学科研, 就谈不上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就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

五、终身学习, 专业发展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 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1994年, “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隆重举行, 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当下, 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 在学习型社会中, 初中数学教师就应当“活到老、学到老”, 将自己的数学教师职业理想与终身学习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初中数学教师在终身学习的环境下, 增强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逐渐提高专业化程度, 逐渐成为一个反思型、研究型、专家型的名师, 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摘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对如何做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 提出如下要求: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理念引领, 行为为要;充实知识, 开阔视野;能力为重, 提高水平;终身学习, 专业发展。

关键词:专业标准,数学教师,师德,理念,知识,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232/201212/xxgk_145603.html.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体会 篇3

关键词:幼儿教师;爱心;教研;学习;专业标准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要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首先要有优秀的教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二条基本要求。它是国家层面出台的秉承教师专业价值、塑造教师专业形象、促进教师深度专业发展的重要指南。对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做优秀幼儿教师呢?

一、倾情幼教“爱”当头

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热爱幼教事业,关爱每一个儿童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幼儿。为爱哭的幼儿擦擦眼泪并给一个拥抱,帮鞋带松了的幼儿系上鞋带,为尿床的幼儿单独换一下衣服……这些细小的动作彰显着教师对幼儿的爱,而是否爱幼儿可以看出教师是否爱这份事业。爱幼教事业,才能用心工作,从做好一日常规工作入手,把爱倾注于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早上来园热情接待幼儿及家长,认真组织每一个活动,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需求,及时安抚受到伤害的幼儿,帮助幼儿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及时和家长交流沟通幼儿的情况……用心工作就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而非应付了事;用心工作就能感受到来自家长、同事、幼儿的认同与尊重;用心工作就能持续发展专业能力;用心工作就能感受到教育工作带来的成功与幸福。

二、提升水平“研”为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而基于工作实践、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园本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工作中,我们要用心观察,发现问题,研究方法。如把自己的教育故事完整地记录下来,事件中自己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收获,采取了哪些有效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失败经历,条分缕析地写下收获与感想。如我们幼儿园编写的《我的教育故事》和《成长的脚步》就是教师在记录教育故事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我们根据教师兴趣成立了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组长负责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每周进行教研活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实现教师智慧的碰撞与共享。期间,我收获很大,撰写的论文《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在《幼教园地》上发表,论文《幼儿园园本研究探索》在《黄河口继续教育》上发表,主持的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立项课题“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顺利结题。自主研发的玩教具“妙妙圈”获省自制玩教具展评三等奖,创编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幼小衔接数学乐园”在全市优秀课程资源评比中荣获二等奖等等。在研究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我真切感受到了教研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三、幼教路上“学”无境

幼儿教师要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終身学习的典范。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古灵精怪的小天使,他们的问题千奇百怪,他们的行为表现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契机与价值,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专业的呵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具备多元的专业素养、高超的教育智慧,才能受到幼儿喜爱与尊重。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向书本学习、向幼儿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事学习,在研修中学习、在网络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学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因为爱,所以爱。我要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深入学习,立足工作实际,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做优秀幼儿教师,在幼教路上幸福前行。

参考文献:

[1]刘慧.理想的幼儿教师[J].江苏教育研究,2006(12).

[2]冯晓霞,蔡迎旗.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人民教育,2007(11).

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心得体会 篇4

首先《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突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是与时俱进的理念。生本、师德、能力、终身学习是新时期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最强因。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必须终身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修养。

读到这我不禁想起“春蚕”、“蜡烛”、“园丁”古今对教师的比喻,但我想说: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其次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标准》从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第二,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小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小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在“师德”中把“个人修养和行为”专门作为一个“领域”提出来,更加凸显“个人修养和行为”的重要性。

我觉得这是《标准》中亮点中的亮点。教师是以心育心的职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老师的个人修养就是一

种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标准》中提出心理调试方面的要求: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这对我们的心理有极大的帮助。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大部分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下,对教师提出这个“标准”非常必要。要想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自己首先心中有阳光。新时代,新形势,呼唤阳光教师。一个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具有平滑心态的老师,必将给学生提供优质文化场,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体会 篇5

一、做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

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道德坐标,做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首先,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多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其次,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最后,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二、做一个业务精湛的教师。

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知识和能力坐标,做一个业务精湛的教师。教师要不断学习,深钻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备出优质高效的教学案。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灵活调控课堂,精心设问,让每个孩子能积极参与课堂,上出优质高效的课。《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还关注了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过程中的独特性。如增加体现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特殊性的一项新能力要求,即“涉及丰富多彩的班队(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活动”,这是遵循小学教师不应该只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每一个小学教师都应该能够做班主任,每一个小学教师都应能够结合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设计丰富的活动,进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十分强调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如在人际沟通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善于倾听”、“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这些都是我应加强学习的。

三、做一个不断学习的教师。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体会 篇6

这段时间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照标准提出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思想言行,觉得学习和不断提高的东西有很多。作为一名成长在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教师,我要积极主动改变自己的不足,争取在这次自学提高活动中,深刻分析自身不足,努力提升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境界。经过深思熟虑,觉得自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提高。

1、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爱岗敬业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我要更加热爱教育,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学生。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都要将教书育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以“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精神来指引我。在做好教学研究、认真备课、上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工作中本着“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的原则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工作中教书育人,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勤勤恳恳地为学生及家长服务,用仁爱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去教育学生。

2、热爱学生和谐发展

作为一线年轻教师,“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进步的桥梁和纽带,人类的文明发展源远流长,但如果没有教师,他就会断线,就会枯竭;人类的社会生活代代相传,但如果没有教师,它就会陷入愚昧,陷入野蛮。正是教师平凡的工作,连接着老一辈和新一代,连接着人类的过去和未来。从个人成长的命运看,教师又是人生幸福的缔造者和操纵者,教师从事的职业是崇高的、神圣的。关心、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都要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为出发点,“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要让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时时处处以人为本,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因材施教,组织和提供合适的教育活动,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坚持学生利益为先原则,还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影响每一位学生,在对待学生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足够的耐心,还要有全面的审视学生的细心,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3、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作为教师应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教育是传递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过程,作为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驾驭自己的课堂,具体工作开始如下:

(1)、熟悉教材,注重学科的特殊性,分析新旧教材的点,大胆调整教材,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出发把我知识体系,据现代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把学习教材灵活的运用到教学中。

(2)、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面对课程改革,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教师确实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改变,使自己的课堂活起来。于是我会在教学设计抓住主线由浅入深,正确引导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强学生的评价体系。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体现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评价不仅限于学习成绩的评价,我将从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习惯,与人交往,沟通等方面的评价学生。

4、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教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学习的能力,以便使学生离开学校后能成为承担一定责任的合格人才。所以作为教师的我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在《标准》中,不乏这些字眼“主动了解和满足小学生的不同需要”、“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等。一个新时期的自主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形象跃然纸上。同时教师每天都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每时都面对新知识的困挠,每刻都面对新的教学法方法的冲击。我常常感到自己理念的滞后,知识的匮乏,方法的陈旧。这就迫使我要不断学习。这是教师职后教育现实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我要始终有一种提高自身学习的紧迫感,面对教学改革千变万化的危机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最后,作为人民教师,这就必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热爱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必须具有把自己的全部才华、知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决心和勇气。正因为如此,人们一提起教师,才把他与园丁、人梯、铺路石联系在一起,这既是对教师工作极为崇高、极为重要的肯定,也是对教师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目标。

总之,从事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整个人生航程始终面临着人格上的挑战。特别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会时刻铭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体会 篇7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这些压力主要是由于既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应对改革的要求, 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以应对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然而, 由于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平时难以抽出时间进行专业的培训。现阶段,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大都是通过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在假期举办的教师培训课程。这种培训课程往往流于形式, 具有很强的机械性和工具性特点, 往往是一个培训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 教师在下面听, 对个体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关注不够,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培训的内容一直存在着强烈的学科本位倾向, 过分强调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 把一堆堆的概念、术语、理论交给教师, 很少考虑教师真正缺少什么, 真正需要什么。更有一些培训者不深入中小学实际, 不熟悉中小学的教学改革动态, 更不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困惑和需要, 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推断和猜测来决定讲什么、学什么。所有这一切导致了培训内容不切合中小学实际 (刘岩, 2010) 。在这种培训课程中很难传递隐性的知识, 然而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 对新手型教师来说, 这种显性的知识或许会很有帮助, 例如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教授新的知识。但是, 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 隐性的知识例如如何应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等等, 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这些经验性的知识光是通过培训是学不来的。托马斯 (Thomas G) 曾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专业个人主义’转向‘学习共同体’。”为此, 笔者提出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切合实际的做法就是构建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 使得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分享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是一个学习者, 一个众多外援支持下的学习者, 而学习共同体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外援。

1 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目前关于“学习共同体”这个术语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现在对学习共同体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定义1)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方法;2)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团体;3)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的学习环境;4)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目前学术界比较比较公认的一个是薛焕玉的定义, 他认为“学习共同体 (Learning Community) ”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 他们之间经常在学习中进行沟通、交流,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薛焕玉, 2007) 。薛焕玉的概念基本包含了以上的四种角度的观点, 由此可以看出, 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 学习者和助学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转换的, 即助学者也可成为学习者, 在学习共同体中, 成员之间不再是孤立的个体, 他们彼此紧密联系, 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德鲁克认为学习共同体是具有特定归属感并具备联系不同群体的人的组织。一方面, 它是学习过程的可视化空间和协作学习的环境, 另一方面, 它是学习共同体成员交流、分享价值观、情感、观念的一个具有归属感的学习家园。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教师自主组成的组织, 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 成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可以面对面地沟通与互动。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是为完成真实任务, 解决实际问题而与他人相互交流和协作, 在融洽的学习关系中形成教师之间的精神共同体, 通过强化和共享价值观念达到情感的沟通和分享 (白磊, 2006) 。与传统的教研组、备课组相比,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织结构松散而开放, 活动内容综合且多元, 活动方式更具互动性, 活动主体更具自主性和平等性, 因而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缪梅青, 2009) 。在学习共同体中, 教师不再是孤立的个体, 而是与此组织中的成员紧密联系, 平等对话和讨论并交流教学经验,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当然这种学习共同体并不是将教师简单的进行组织, 而是共享教学资源和相互协作的组织。良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应是个体教师有所成长并共同促进团体成长。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优势和教学特点, 在这个团体中, 教师之间应该达到优势互补。新手型教师要努力学习共同体中专家型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经验是一种经历, 深深打上了人的个性特征与人格特征的烙印;经验是成人宝贵的财富, 教师在职业生涯中, 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 这些经验可以成为自身和他人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分享了这些宝贵的经验, 新手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少走弯路;而老教师要学习年轻教师的教学的新想法。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通过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 达到了共同的进步。可见, 这种途径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整个教师职业群体的专业化贡献巨大。

2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 再加上行政事务也很多, 因此, 平时平时除去上课和日常办公, 几乎没有专门的时间进行专业化的学习。然而,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 对教师的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现有的教学经验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培训课程又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因此, 教师应积极的“参与到共同体中, 成为个体知识建构的一种不可剥离的文化的和制度的境脉” (赵健, 2005) 。促进本校教师群体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1)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是“学习共同体”教研的物质基础。日常教学过程中, 每个教师都会积累一定数量的实物资源 (如教具、教材、图片等) 、电子资源 (如优秀课件、音频视频资料、课件素材等) 、文本资源 (如教案、试卷、教学反思、优秀案例、优秀论文、课题成果报告) 等教学资源。“学习共同体”

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化安排, 使得共同体中的成员将优秀的教学资源与其他成员共享, 大家共同进步。

2) 促进教师之间分享专业的知识与经验, 改善教学实践:专业共同体有助于新教师汲取专业教师的经验, 加快由新手向专家型教师的过渡。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由新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中,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隐性知识对教师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手无论是在教学技能方面还是课堂管理亦或是突发事件处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困惑, 这种情况下, 要在短时期内成为工作上的能手, 做到游刃有余, 就需要不断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沟通, 特别是专家型教师的意见, 更能够帮助新手成长。学习共同体无疑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机会。同时, 共同体中专家型教师的教学经验由于与其他成员进行了分享, 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也不会因为人员的调离而难以传递下去。

3) 为教师提供对话的平台, 促进教师反思:俗话说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 教师的发展公式为“成长=经验+反思”。传统的教研组中教师是孤立个体, 彼此之间缺乏交流, 造成教师无法分享教学实践, 没有分享, 没有交流, 教师就很难找出自己的不足, 就很难有反思的机会。而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交流提供对话的平台, 让教师之间分享彼此的教学活动, 找出不足。学习共同体中不仅有具体的学习对象 (主要是经验教师和专家名师) 和具体的教育案例 (主要是教学内容和学生) , 使教师, 尤其是职初教师能够明确建构自己的专业角色, 迅速学到丰富的实践经验, 高效习得实用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通过明确的制度规范促进教师及时、主动地进行教学前的前瞻性反思、教学中的监控性反思和教学后的批判性反思, 从而有效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往往在别人的提问解答中, 引发更多的思考, 发掘更多的对自身有帮助的知识。值得指出的是, 在一个成熟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内, 除了以上类型的专业互动学习之外, 还有对教育问题的深层次专业探讨。教研活动不再是简单的经验交流和积累, 而是理性意义上的研究, 教师不仅是新的学习者, 更是新的研究者。 (蒋福超, 刘正伟.2009)

4) 提高学习效率,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的人都有着共同的目标, 都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 他们在含有真实任务的环境中探索, 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相互交流、协商, 不断学习, 通过实践积累起来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同时, 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也逐渐塑造了自己在群体中的身份, 逐渐养成了健康的主体性。

5) 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体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 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学习任务,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 所有参与者在学习共同体中可以是助学者, 也可以是学习者, 关键在于成员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教学内容认识的深度。他们通过实践、交互、协商、合作等活动共同探讨问题, 彼此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3 构建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建议

构建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 对于促进整个教师群体, 乃至教师个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 纵观当前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如没有制度保障, 组织松散, 缺乏系统性;没有激励措施, 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为此笔者提出了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建议:

1) 首先是制度的保障:虽然强调共同体是建立在成员主动、自觉、平等的基础之上, 但是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 共同体的就如一盘散沙, 没有系统性和延续性。因此, 对共同体的活动配以制度的保障是必要的。首先, 对于共同体的活动, 学校领导应该给予支持, 当然这种支持要落到实处, 可以制定完善的交流机制, 以制度来保障共同体活动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但是, 笔者认为, 共同体应该建立在教师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 学校的领导给予外部的支持即可, 不要用行政的手段来干预共同体的内部活动, 否则, 与构建共同体的初衷背道而驰, 使得其呈现出官僚化或行政化的倾向。

2) 完善的激励机制:由于现阶段学校的考评制度, 许多教师为了保住当前的地位, 不愿意分享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经验。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 像教学经验这种隐性的知识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知识的共享。然而, 由于当前学校的考评都以个体为主, 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的关系使得教师通常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分享, 因此, 为了有效的实现共同体内成员知识的共享, 应该有完善的激励机制, 给那些愿意分享资料的成员一定的回报。如果教师意识到知识共享与自己的利益一致时, 他们才会乐意共享自己的知识。

4 结束语

切合学校实际、切近教学实践、遍及教师群体、关涉发展个体、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目前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使得教师在平等、协作、共享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智慧, 共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难题, 共同应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面临的压力,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能有效促进整个教师群体专业化的发展。一个成熟的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仅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更重要的还要有对教育问题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学会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 篇8

认识教师学习的意义

教师应“学会学习”,学习不辍,这既是时代发展与教育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主观必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为本。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才能造就高质量的人才。在一个终身学习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间断地学习,以适应迅速变化的世界,同时获得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未来的教师是自我发展型的教师,是通过主动学习、自觉提升能力并使自己得到不断发展的人。发展的教师要不断接受教育,不断地学习,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学习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教师是最需要学习的职业,每位教师都应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基地。教师必须将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一起,将学习纳入日常工作,把学习视为工作创新的动力,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不断发展自己。

理解教师学习的内涵

教师学习是自主学习

教师应认识到,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依靠自己而不是他人来培养。在当前的教师继续教育中,主要采取请专家作报告、举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等,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其价值,但是属于“接受性学习”,对教师发展只是起到外力推进的作用。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培养来达到发展与提高的目的,不能期望依靠培训使在职学习一蹴而就。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改变旧的专业发展学习模式,根据校方所提供的以及自身的条件,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选择进修方式,应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本着长期发展的原则,明确自身的学习的目的,并对如何达到学习目的有一个理性、切实可行的规划。

教师学习是行动学习

教师的学习并不是为了建构多么高深的理论体系,其学习活动必须要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即出于行动需要而进行学习。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根本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实践活动进行探讨和研究。因此这种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行动。再高深的知识与理论如果对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行动中的问题没有任何作用,它就是抽象的、思辨的,就应将它束之高阁。教师学习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行动中学习。有效地解决疑难或困惑问题,而这些疑难或困惑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生动、丰富的现实情境。在这方面某些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的形式与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法国把继续教育课程分为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把参加进修的教师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互相听课,召开研讨会,分析校情、班情等,收集进修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出明确的进修目标。第二阶段,将问题加以精选归纳编成教育课程,然后从各个方面(教育方法和内容、师生关系、课外活动、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学习教育革新的方法和途径。第三阶段,让进修教师回原工作单位进行实习,把从第二阶段学习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以取得经验与体会。第四阶段,进修教师重回进修学校学习,针对在实习中取得的经验与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第五阶段,一方面对进修进行总结,另一方面为继续进修和教学改革组织必要的活动,直到结束。这种做法从教师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学与用结合起来,既提高了教师的自觉学习意识,又培养了其学以致用的能力,其经验值得借鉴和吸收。

教师的学习是全面的学习

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因而教师的在职教育也成为具有多种目标和功能的教育,旨在提高教师知识、能力、人格精神、道德素养、创造性等全方位的素质,也就是说,教师要将知识、技术、能力等认知因素的发展与情感、意志、态度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而情感意志等这些内在品质的提高靠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以及具体活动中的内省与内化。教师应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它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与反思。研究与反思是创造之源,研究性学习同时也是创造性学习,这种学习能够引起学习者行为、观念、方法以及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技能技巧等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和完善。

掌握教师学习的方法

善于观察

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而课堂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对于那种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具有丰富的观察内秀。教师应保持一种教育的敏感性,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用心去发现的品质,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心人,关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经历和体验,敏锐地体察、捕捉和善于挖掘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处处留心皆学问”,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发展的,每一个教育情境都是独特的、变化的,对教师来说,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包括了不同的职业内容,都对教师的职业理念和职业技能提出新的挑战。

勇于反思

教师的学习过程离不开研究与反思。正如前文提到,教师的学习不是也不应该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反思的过程。无论是以往教育理论者所倡导的行动研究,还是目前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新取向的教育叙事研究,其实质与目的都是引导教师有机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对教育经验进行提炼与反思,从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与有效的途径。教师每一次的反思都是进步与成长,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思索与建构,将新的知识与理论内化为个体心智,这意味着对“旧我”的摒弃与超越,是不断获得新生、获得自我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勤于交流

教师职业是一个交往的职业,教师必须学会交往,勤于交流,善于合作。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基本途径。通过与其他各类人员的交往与交流,教师能拓展思维空间,开掘思维创造性。交往活动越广泛,其认识结构越趋完善。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向别人学习,也是了解自己,使自己发展的一条良好途径。“交往主体性学习能力”,这是现代社会要求于人的基本素质。同时,教师在与别人交往与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能够从中获得体验、感受和满足,这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自我封闭的人,很难想象会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教师应具有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寻求各种可能的合作与交流,只有这样,他的视野才会更加开阔,才更有利于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上一篇:维稳先进村事迹材料下一篇: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