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2024-09-12

西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精选6篇)

西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篇1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

“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商业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信息,也都知道对方知道的信息。(双方可以替代为多方)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弹性:一般来说,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化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的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三章

消费者偏好: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者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

偏好的完全性: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任意两个组合,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偏好程度。

偏好的传递性: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

偏好的不饱和性:消费者对数量多的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永远大于数量少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效用函数:某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等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

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预算线:又称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诗,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第四章

生产者(厂商、企业):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成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短期:只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劳动的总产量TP:对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对应的最大产量。

劳动的平均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

劳动的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该要素增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所以,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递减的特征。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等成本线:既定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

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曲线将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第五章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会计成本:生产过程中企业所发生的各项开支,作为已支出的货币额,反映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上。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因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已获得更高利润)。

经济利润: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也被称为超额利润。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短期固定成本(FC):厂商在短期内支付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它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短期变动成本(VC):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量对可变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VC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单位产量所消耗的不变成本。AFC=FC/Q,其变动规律是:一直下降,产量越大AFC 越小,下降幅度是先快后慢。

平均变动成本(AVC)是指厂商在短期由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长期总成本(LTC),LTC 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当产量为零时,也就没有总成本,其变动趋势也是随着产量增加,开始增加较快,以后增加较慢,最后又增加较快,(这与短期总成本一样)。

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LMC):厂商长期内增加一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

规模经济(内在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再生产规模二十斤绩效已得到提高。

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是经济效益下降。

第六章

市场: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市场分类: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 行业: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厂商的总体。

完全竞争市场:一种不收任何因素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销售收入:厂商的收入。

总收益(TR):厂商按一定价格出手一定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平均收益(AR): 厂商在每一单位产品销售商所获得的收入。边际收益(MR):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成本不变行业: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价格产生影响。

成本递增行业: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成本递减行业: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

第七章

垄断市场: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垄断竞争市场: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等产品。

生产集团:市场上大量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

理想的产量: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

生产能力: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

非价格竞争: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竞争市场。指少数几家厂家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的市场组织。

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的最优策略就是它的占优策略。

博弈均衡: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所有的参与者的占优策略所构成的均衡。

纳什均衡: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

静态博弈:在一种一次性的博弈中,一旦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选定,整个博弈的均衡结局也就确定了,每个参与者不可能再对博弈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动态博弈:反复进行的博弈。

重复博弈:一个结构相同的波已被重复多次。是动态博弈中的一种。

第八章

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即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被称作地租、工资和利润。

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所以,西方学者认为,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完全竞争厂商: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

边际产品价值(VMP):在完全竞争下厂商增加一使用单位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要素成本(MFC):成本增量与要素增量之比,即成本对要素的导数。

边际收益产品(MRP):表示卖方垄断厂商曾加以单位要素使用量而增加的收益。

卖方垄断厂商: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垄断者,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完全竞争者。

买房垄断: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是垄断者,但在产品市场上(作为产品的卖方)是完全竞争者。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劳动的供给曲线:只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自用资源”:全部既定资源除去供给市场的生产要素外余下的部分资源。

价格扩展线:预算线绕E(消费者的初始状态)点旋转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几何,又称曲线PEP.闲暇时间:除必须的睡眠时间和劳动供给之外的全部活动的时间。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消费闲暇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

利息率利息率:是厂商使用资本的价格,这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所提供“ 服务” 的价格。

资本: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生产要素投入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作为与土地和劳动并列的一种生产要素。

租金:具有固定供给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

准租金:短期内固定不变的资源或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益(率)经济租金:对于一些要素而言,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即由于需求的增长,能使生产要素供给者取得超过保留该要素被攻击而至少支付的费用余额。

洛伦兹曲线: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平均分配的曲线。

欧拉定理:在完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不多不少。这一定理亦被被称为分配净尽定理。

基尼系数:根据洛伦兹曲线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其他市场的情况不变,单独分析某一市场(或经济单位)的价格和供求变动的一种分析方法。

局部均衡: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个产品市场或单个要素市场存在的均衡。

一般均衡:经济中所有经济单位及其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

瓦尔拉斯定律:当把所有的市场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时,无论商品的价格是多高,经济中所有的支出总和一定等于所有的收入总和。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技术和资源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系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所形成的集合,也称为产品转换曲线。

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经济社会在不影响其他成员境况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情况。

帕累托改进: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契约曲线:契约曲线分为交换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和生产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

交换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的集合。生产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状态的集合。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现实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即自由市场均衡偏离帕累托最优。

价格管制:假定政府对垄断行业只实行价格管制,即规定一个低于垄断市场价格的管制价格或最高限价,垄断企业会获得一定量的超额利润,但这一利润额低于垄断厂商自主定价时决定的超额利润,政府规定低于厂商自主定价的最高限价,一个适当的选择是按市场需求等于厂商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管制价格。

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所谓自然垄断是指在行业中,规模经济在很大的产量范围内存在,以致于相对于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范围而言,随着产量增加,厂商的平均成本逐渐减少。

排他性:指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产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

非竞争性:竞争性是指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私人产品大都具有竞争性

外部影响 :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响。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的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资源

公用品的悲剧:公共资源被过度使用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的一种,指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拥有更多的信息。

寻租: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益的活动,这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委托—代理问题: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了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

道德危险:指由于事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情形,即在契约签订后,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采取自利行动是交易的另一方面临危险。

逆向选择:指由于事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情形,即在契约签订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利用这种信息优势来做出对自己有利而对对方不利的选择。

西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篇2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 我国国民储蓄率呈振荡上升趋势。但按照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 一个国家的储蓄、消费和投资与该国GDP的比值应该在稳态点附近波动, 我国过多的国民储蓄很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动态无效 (袁志刚等, 2003;黄飞鸣, 2010) 。虽然有20世纪60至7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的韩国等国储蓄率上升的先例, 但原因和具体表现形式和中国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最近以来关于我国高储蓄现象的探讨持续升温, 这一现象也被称为“中国高储蓄之谜” (Wen, 2009) 。从图 (1) 来看, 在此期间我国居民储蓄率基本保持了与国民储蓄率同步走高的态势, 从1991年的27%上升至2010年的37.1%, 且该图显示居民储蓄率占国民储蓄率的比率平均在70%左右, 因此从这一时段来看, 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是中国国民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如图 (2) 所示, 同期中国的经常账户也基本保持了盈余 (1993年除外) , 而且绝对值也呈基本上升的趋势,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外汇储备增量基本为正 (仅1992年为负) , 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不断累积, 至2010年底已经达到28473亿美元。我国储蓄率走高和外汇储备积累齐头并进的态势逐步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实际上, 当前我国以“高储蓄、低消费”为特征的经济内部失衡和由“双顺差”引致的外汇储备积累为特征的经济外部失衡已经使得我国经济陷入了一种内外失衡的困境 (余永定, 2010) , 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挑战。尤其是处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今天, 我国经济内部面临着内需不足、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而外部经济环境则持续恶化, 外需减少, 同时还面临着美国等国对我国操纵汇率维持经常账户顺差从而输出通胀的指责, 使得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态势难以为继, 经济运行的风险急剧加大, 经济转型刻不容缓。那么, 什么因素导致了今天的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和和外汇储备持续积累的局面呢, 这种内外部失衡是否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机制呢?未来一段时期其发展趋势如何呢, 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为了应对我国经济未来可能到来的风险, 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本文也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在本文中, 我们将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分析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问题。在当前已有关于中国高储蓄率和超额外汇储备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以离散的Ramsey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的存货缓冲模型 (buffer-stock model) , 从居民消费者面临不确定性预期的最优选择行为出发, 研究其在借贷约束条件下的储蓄行为, 以期对中国的高储蓄之谜和外汇储备积累现象进行解释, 并试图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期对近来愈演愈烈的有关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讨论提供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文献回顾

(一) 高储蓄率产生原因

目前已有文献对中国高储蓄率和外汇储备的积累进行了解释, 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其中大多文献从分析我国的“储蓄-投资”缺口出发, 即通过“储蓄-投资=贸易差额”的国际经济学恒等式把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和高额的外汇储备积累看作是中国储蓄率过高的一种必然结果。其中代表性的有麦金农 (Mc Kinnon) 的“高储蓄两难” (Conflicted virtue) 假说。麦金农其一系列文献中具体的分析了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高储蓄向外汇储备积累的转化过程 (Mc Kinnon and Schnabl, 2003a、2003b;麦金农, 2005) , 他指出, 对中国等东亚国家的个人来说, 传统上储蓄被认为是一种节俭的美德, 但对于一个国家或经济整体而言, 由微观个体积极储蓄所带来的高国民储蓄率却意味着经常项目顺差 (如果储蓄率减去投资率大于零) , 后者又意味着对外债权的增加, 即一国外汇储备的积累。至于中国居民为何要提高其储蓄率, 目前的文献研究给出了多种解释, 具有代表性的解释可总结为如下几种。第一, 上述“高储蓄两难”理论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因素使得居民有储蓄的习惯。第二, Modigliani&Cao (2004) 指出,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中国婴儿出生率大大下降, 相比较之前为抚养多个孩子的巨大支出, 中国居民家庭的储蓄能力大为增加。第三, Wei&Zhang (2009) 进一步从中国人口结构中性别比例的变化说明了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他们指出, 计划生育政策激发了婴儿的性别歧视, 从而出现了男多女少的比例失衡, 其结果就导致婚姻市场竞争压力升高, 迫使男方增加储蓄提高竞争地位, 从而使得居民储蓄率上升。第四, 预防性储蓄。即一方面中国居民的教育、医疗和住房开支巨大, 另一方面中国又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使得居民必须增加储蓄 (周小川, 2009)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各期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二) 外汇储备积累上升原因

中国居民储蓄率不断上升的同时, 中国的外汇储备会不断上升既有文献对此做出了解释。首先, 如果是在一个封闭经济体里面, 一国的储蓄会始终等于其投资, 因此不会出现图 (1) 中经常账户和外汇储备具有趋势性的变化情况。但随着一国经济逐步开放而逐步融入世界, 如果其金融发展状况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从而使得投资机会不同, 该国就会将其储蓄购买具有发达金融市场国家的金融产品, 从而出现“储蓄-投资”缺口, 再根据上述“储蓄-投资=贸易差额”的国际经济学恒等式, 就会造成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积累。对这种理论逻辑的论述比较有代表性就是埃奇格林 (Eichengreen) 等的“原罪” (Original sin) 论。Eichengreen etal. (2003) 指出, 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存在不能用本币进行长期借贷的原罪, 因此必须依靠国外金融市场进行融资等金融活动。更为广义的原罪论还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本币非国际中心货币, 从而使得本国居民出于其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等方面的考虑, 选择以国际中心货币 (主要是美元) 保有其储蓄, 因而导致其货币错配 (Currency mismatch) 情况不断加重, 使得该国外汇风险敞口扩大, 并使得本国外汇储备不断积累。Song et al. (2011) 的研究也印证了这种理论逻辑。研究指出, 由于存在着融资约束, 企业家只能以个人储蓄为其运营和发展提供资金, 使得中国居民储蓄增长很快。而居民储蓄主要以银行存款形式保有, 从而使得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银行存款迅速增加。而中国银行业资金用途大致可分为发放贷款和持有外国资产, 如果资金出现剩余, 唯一的出路就是持有外国资产, 从而致使外汇储备不断积累。综上所述, 已有的文献已经以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的高储蓄率和外汇储备积累现象进行了分析, 为本文进一步的分析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但一方面这些研究仅限于从会计等式出发对中国的高储蓄率和外汇储备积累做出解释, 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一种从经济现象到经济现象的理论假说, 而没有从居民的优化选择行为等微观层面上分析中国居民为何要不断增加储蓄和积累外汇储备, 因此缺乏相应的微观基础;另一方面, 这些论述还很分散, 并没有将当前中国以高储蓄和外汇储备积累所代表的内外部经济失衡统一到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中, 致使这些分析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存在着一些相互矛盾。有鉴于此, 本文以下部分将建立一个基于消费者最优选择行为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其中考虑当前中国居民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具有不确定性, 以及因缺乏金融市场深度而存在借贷约束等经济特征事实, 以研究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和外汇储备积累,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基本模型设定

(一) 模型描述

本文将建立一个以离散Ramsey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的存货缓冲模型来分析本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具体的模型描述如下:首先, 为分析简便, 可假设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 因此可以求解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计划者的最优动态问题。假定该社会计划者即为本国的代表性经济行为人i, 因此i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假定该经济行为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信息时滞, 即由于产品生产环节需要时间或者产品的运输需要时间等原因, 他必须在t-1期的期末就做出劳动投入决策, 然后在t期会受到一个外部冲击, 消费者在观测到该不确定性冲击后再做出消费和储蓄决策。由于消费者在t-1期的期末做劳动决策时并没有观测到t期发生的外部冲击, 因此该经济系统具有消费者的不确定性预期, 将产生与传统的Ramsey经济增长模型不同的结论。根据上述描述, 消费者i的效用函数可表示如下

式 (1) 中ct和nt分别表示消费者选择的消费和劳动供给 (为简洁, 本文省略对经济变量的标注i) , mt为消费者选择持有的货币余额, 在本文中mt用来代表居民的储蓄。β为主观贴现率。εt表示消费者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可以理解为消费者预期在t期遭受到的不确定性外部冲击。由于εt衡量的是消费者自身有关未来的预期, 是一种私有信息, 因此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不能通过在金融市场上购买保险对冲掉, 可称作“特有冲击” (idiosyncratic shocks) 。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遭受的外部冲击会比较大 (即εt值比较大) , 消费者就会增加货币 (mt) 的储蓄, 反之则反是。因此, εt也衡量了预防性储蓄相对于消费和劳动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大小。为简略, 设该生产者的生产函数为yt=Atnt, 其中At=A0 (1+g) t, g为经济增长率。由于本文分析不涉及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我们可假设劳动的增长率为0。

假定消费者面临如下两个约束条件

式 (2) 中wt为单位有效劳动工资水平, 则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条件下, 有wt=A0成立。在该国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 (BGP) 上, mt的系数 (1+g) 中的g表示为了与上期储蓄持平必须追加的储蓄率。式 (3) 表示存在着借贷约束, 即在每一期消费者不能通过金融市场借贷来提高其消费, 因此必须保持一部分预防性储蓄, 即mt须大于0。

在解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储蓄和外汇储备时, 基于如下两个理由本文可直接将mt视作本国当年的外汇储备变化值:其一, 在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中, 由于没有考虑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 由所代表的储蓄即为该国的净储蓄 (可理解为在标准的Ramsey模型中储蓄超过投资的部分) , 因此按照“储蓄-投资=经常账户余额”的国际经济恒等式, 本文中mt所代表的本国居民储蓄即为本国在时期t增持的外国资产;其二, 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存在着金融市场发展严重不足, 因而其国内投资机会不足, 从而使得该国将多余的居民储蓄借给国外, 致使其货币错配程度较高, 因此假定其净储蓄以外币形式持有也是合理的。正是基于此, 我们不仅可以以式 (1) 的形式将mt代表本国外汇储备的当年增量值以MIU (money in utility) 引入效应函数, 而且不用假定本国经济只有出口部门以说明外汇储备的积累, 而且使得消费者通过积累储蓄以防未来不确定性的含义更为明确。按照这种假设, 本国消费者的最优储蓄行为也就是该国的外汇储备积累过程, 因此我们就能将对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分析统一到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框架中来。

为求解上述模型一般均衡解, 必须求解出任一时期t的ct、mt和nt, 为此, 分别给出求导的一阶条件:ctλt=1 (4) ; (1+g) λt=βEtλt+1+πt+εt (5) ;1=A0Et-1λt (6)

上述表达式中λt和πt分别为式 (2) 和 (3) 的拉格朗日乘子。式 (6) 中预期算子Et-1的下标之所以为t-1, 是因为消费者必须在t-1期尚没有观察到t期的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就做出劳动供给决策, 以便为t期提供消费品。根据式 (4) 和 (5) , 有下式成立

除了上述一阶条件, 令xt=mt-1+A0nt表示消费者拥有的流动性约束, 消费者还受到如下两个约束条件:ct+ (1+g) mt=xt (8) ;πtmt=0 (9)

以上式 (1) 至式 (9) 就完成了对该模型的描述。

(二) 不确定性预期下的储蓄行为

首先值得指出的是, 根据以上对该模型的描述, 一方面, 如果没有消费者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则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与标准的离散性Ramsey经济增长模型没有任何区别, 根据市场出清的条件就有ct=wtnt, 则根据式 (8) 就不可能有储蓄产生。而另一方面, 如果消费者对于未来的冲击εt没有任何的先验信息, 在式 (1) 不可分劳动 (indivisible labor) 的假定形式下, 根据市场出清的条件ct=wtnt, 也不会有储蓄产生。因此为了求解该模型的一般均衡解, 必须确定每一时期的货币储蓄mt, 为此本文假定εt服从一个先验分布:εt~F (εt) 。由于mt的确定取决于一个不确定性的外部冲击εt, 本文假定存在一个特定的临界值εt*, 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的εt会大过εt*, 就会增加货币储蓄mt;反之则反是。因此, 由于本文假设消费者即为生产商, 我们可以将mt视作一种“缓冲存货” (Buffer stock) , 该存货也即消费者的储蓄。为了确定每一时期的储蓄mt, 我们可以分如下两种情形讨论。

(1) εt叟εt*。按照上文分析, 此时消费者借贷是受约束的, 由式 (9) 可知有πt=0成立, 此时mt>0。其经济学含义是当消费者预期到未来的外部冲击εt会比较大时, 较多的货币储蓄会给其带来更多的效用, 体现了消费者对外在冲击具有不确定性时理性的储蓄行为。此时根据式 (7) 可得该情形下产品的影子价格λt值:λt= (β/A0+εt) / (1+g) (10)

由式 (4) 和 (8) 可得 (1+g) mt=xt-1/λt叟0, 将式 (10) 代人前式可得εt叟 (1+g) /xt-β/A0=εt*, 因此可得xt= (1+g) / (β/A0+εt*) 。

(2) εt<εt*。此时消费者预期未来的不确定性冲击比较小, 因此储蓄欲望不强烈, 宁愿放弃储蓄以扩大消费。可视作消费者在t期没有借贷约束, 因此有πt>0, mt=0。虽然货币余额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效用, 但是此时的消费达到最高, 也可以保证总体的效用不至于有大幅的波动。由式 (8) 可得ct=xt, 则易知此时的λt值:λt=1/xt= (β/A0+εt*) / (1+g) (11)

(三) 消费者优化选择行为

由式 (10) 和 (11) 分别给值后, 可将式 (6) 重新表述如下

(四) 社会总体的经济动态

以上着重分析了单个消费者的动态优化选择行为之后, 为了进一步分析加总后社会总体的经济动态行为, 我们假定社会总体中消费者的个数为无穷大, 并用Xt=0∫∞1xt (i) di表示社会总体的流动性, 则按照大数定律, 社会加总的消费Ct和储蓄

式 (14) 和 (15) 中D (εt*) 和H (εt*) 分别为社会总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因此有D (εt*) +H (εt*) =1。

按照储蓄率的定义, 本国经济储蓄率应为τ=Xt-Mt-1 (1+g) Mt-Mt-1, 则在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上 (此时应有Mt=Mt-1) , τ应为

为了进一步明晰本国储蓄率τ与经济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 将τ对g求导得

由上文分析知则由式 (12) 易知而由于因此式 (17) 中因此, 由函数τ (g) 的连续性, 必然存在一个临界值g*, 当g燮g*时本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率的提高而上升, 而当g>g*时本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上升而下降。式 (16) 和 (17) 反映了在经济系统处于稳态时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函数关系, 下文将对参数校准之后通过数值模拟给出τ对g的具体函数形式。通过对本文所建立的上述模型的分析, 我们论证的结论可表述如下:在消费者存在不确定性预期及存在借贷约束等特定的条件下, 本国储蓄率与其经济增长率存在着特定的联系, 其中当经济增长率在某一临界值以下时, 储蓄率会随着该国经济增长率的上升而上升, 而当经济增长率超过某一临界值时, 储蓄率会随着该国经济增长率的上升而下降。显然, 本文所得到的上述结论与弗里德曼提出的储蓄率独立于国民收入的“永久收入假说” (PIH) 是不相符合的, 原因就在于PIH中并不存在不确定性的外部冲击, 且不存在强制性的借贷约束。但是必须指出的是, 本文的结论与PIH并不矛盾。实际上, 如果放松居民受借贷约束等假设而将本文所建立的模型退化为一个标准的Ramsey模型, 所得到的结论与PIH是一致的。由此也可以说明为何在拥有成熟金融市场的发达国家, 其储蓄率能够保持比较平稳, 且在其经济增长率远远低于当今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情况下却能保持比较高消费水平和比较低的储蓄率。反之,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率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 但还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足以抵消未来支出不确定性的那个经济增长率的临界值, 因此中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

四、中国外汇储备积累的解释与预测

(一) 中国外汇储备积累解释

本部分将对该模型进行参数校准, 以进一步的从数量上分析该模型结论对中国外汇储备积累的解释和预测。上文已指出, 如果假定εt的具体分布函数, 就可以给出居民储蓄率关于本国经济增长率的函数关系式。参照“缓冲存货”的研究文献 (Singh et al. (2010) , Wen (2011) ) , 不妨假设εt的分布函数为:F (εt) =1-εt-λ (18)

其中λ>1, εt∈ (1, ∞) 。此时, 由式 (12) 、 (16) 和 (18) 构成的方程组就包含了居民储蓄率τ与本国经济增长率g的隐函数关系式。由于求解该方程组难以给出解析解, 为了给出τ与g具体的函数关系形式, 我们可以对该方程组进行数值模拟。而在此之前, 我们必须对相关参数值进行校准, 本文须校准的参数包括β、A0和λ。首先, 对于主观贴现率β, 国内外学者对其校准值相差不大, 由于其对应的是年度数据, 在本文中我们令其为0.96。其次, 由式 (12) , A0可以看作是εt的一个系数, 因此可认为其为衡量外在冲击大小的标准化参数, 不妨令其为1。最后, 是对λ值的校准, 我们对其校准的依据是式 (15) 。实际上, 按照大数定律, 我们可将冲击εt发生的几率视作社会总体中遭受εt冲击的微观个体占社会总体的比例, 因此本来同质的经济行为人在遭受不同冲击后其储蓄行为将不同, 即变成了异质的经济行为人。则据式 (14) , 可以理解D (εt*) 为居民中没有任何储蓄的那部分人的比例, 因此式 (15) 中H (εt*) 的另外一个明显的含义就是代表社会总体的基尼系数, 因此我们将根据中国实际的基尼系数的情况对λ值进行校准。由于当前有关中国基尼系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已有的研究文献对此进行校准, 表 (1) 为已有的对中国基尼系数的研究结论。我们考虑多位学者的研究结果, 以使得校准值是一种折衷的结果。根据表 (1) , 我们认为中国基尼系数在1991至2010年间一个比较合理的估计值应该在0.45左右。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 取λ=1.15, 这样将使H (εt*) 的值在0.45左右。在给出具体的参数校准之后, 图 (2) 中给出了中国居民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 (2) 的结论, 中国居民储蓄率关于经济增长率的函数是一条凸函数曲线。当经济增长率比较小时, 居民储蓄率上升很快, 当经济增长率比较大时居民储蓄率会下降。这其中又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 当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下时, 居民储蓄率上升迅速;其次, 当经济增长率上升至10%而小于25%时 (假设可以达到) , 居民储蓄率的增长速度开始明显下降。因此, 根据图 (2) 可以将10%的经济增长率作为中国居民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率是否敏感的临界值, 即当中国经济增长率小于10%时, 中国居民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率是非常敏感的, 大于10%时敏感性下降。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 1991至201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率均值为10.5%, 这表明中国经济经过近二十多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 中国居民从心里上已经习惯了将10%的经济增长率作为一个是否增加储蓄率的临界值。最后, 当经济增长率上升至25%时, 居民储蓄率将达到最高点35%, 此后便开始下降。因此, 图 (2) 显示的结论与式 (17) 的推导是一致的。

注:a、李实等学者估算了历年的中国基尼系数值, 本文只选取其最近一年的数值;b、国家统计局自2004年之后不再公布基尼系数。

(二) 中国外汇储备积累预测

由图 (1) 可知, 在1991至2010年间中国的经常账户变动主要是由对外出口构成, 因此按照本文之前的分析, 可按照图 (2) 将该样本时段内经济增长率所对应的储蓄率乘以中国对外出口额作为当年外汇储备变化的模型拟合值, 得到图 (3) 所示的结果。从图 (3) 来看, 中国外汇储备的模型拟合值与中国历年外汇储备变化的实际值是比较接近的。图 (4) 显示的是中国外汇储备历年积累与其模型拟合值, 如图所示,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积累的模型预测对实际值的拟合也是比较理想的。因此, 应用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的外汇储备的变动与积累, 这也反过来说明不确定性预期和金融市场上的借贷约束确实是促成中国高储蓄向外汇储备积累的重要因素。在上述计算的基础上, 还可以比较粗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外汇储备积累的走势。首先, 假设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7%左右, 即经济增长率下降到1991至2010年间平均值10.5%的66%水平。此时按照比例, 中国对外出口额的增长率将从1991至2010年平均18%的增长率下降到11.8%。其次, 按照图3的结论, 当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到7%时, 储蓄率将下降为28%。由于我们已经论证将中国居民储蓄率与对外出口的乘积作为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是合适的。因此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出口将保持每年11.8%的增长, 而其中增长部分的28%将作为新增外汇储备。据此, 就可以粗略的计算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外汇储备积累的走势, 至2015年, 中国外汇储备积累水平可能突破5万亿美元, 超过了目前所公认的合理水平。

五、结论

本文结合中国当前存在居民对于未来的收入与支出具有比较强烈的不确定性, 以及因为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深度不够而具有借贷约束等两个基本特征事实, 分析了居民最优的储蓄行为, 指出当本国经济增长率处于一定范围时, 居民储蓄率将与本国经济增长率呈正比例增长。与此同时, 在该国的货币错配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 其外汇储备也会不断积累。这个结论能够比较好的解释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高储蓄之谜”以及在此期间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现象, 从而为解释当前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问题提供了一个具有消费者优化选择行为的微观基础。根据本文的结论, 中国当前过高的居民储蓄和外汇储备的积累是一种居民优化选择行为的必然结果, 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结局, 因此如果政策上想对此局面做出改变, 只有从影响居民的预期等微观层面出发才会起到长久的效果, 从而使得本文的结论具有非常明显的政策含义。首先, 按照本文的结论, 以高储蓄、低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经济内部失衡和以外汇储备积累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外部失衡之间是相互间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因此化解当前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需要采取统筹兼顾、前后统一的政策组合, 不能只侧重解决失衡的某个方面。其次, 就具体的政策建议来说, 如果要降低储蓄、扩大消费, 按照本文的结论, 就要稳定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 为此应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使得个体对于未来有明确的预期。同时, 也要加快深化中国的金融市场, 提高企业和个人在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比例, 以逐步缓解居民的借贷约束。另外, 还应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上海、北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这样才能逐步降低中国的货币错配程度, 并进一步的降低中国的外汇储备积累。最后, 需要指出的是, 本文对中国的高储蓄和外汇储备积累问题的分析是非常简略的, 虽然指出了图 (1) 和图 (2) 中储蓄率和外汇储备积累变化的趋势, 但是对于具体的动态演变过程并没有进行解释和说明。而对于理解当前中国内外部经济失衡来说, 这种演变过程或许更为重要, 这也是未来研究值得进一步扩展的方向。

摘要:基于当前中国消费者具有不确定性预期和因缺乏成熟金融市场而存在着借贷约束等两大基本特征事实, 本文通过构造缓冲存货模型, 论证指出当本国经济增长率小于特定的临界值时, 居民储蓄率将与本国经济增长率呈正比例变动, 而本国的外汇储备也会不断积累。这不仅解释了中国的“高储蓄之谜”, 也解释了其不断积累的外汇储备, 从而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提供了微观解释基础。

关键词:不确定性预期,借贷约束,储蓄行为,外汇储备

参考文献

[1]程永宏:《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 《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2]戈登斯坦、特纳:《货币错配——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与对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黄飞鸣:《中国经济动态效率——基于消费——收入视角的检验》,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年第4期。

[4]李实、赵人伟、张平:《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变动》, 《经济研究》1998年第4期。

[5]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6]麦金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7]王祖祥、张奎、孟勇:《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 《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

[8]Aiyagari, R., Uninsured idiosyncratic risk and aggregate sav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

[9]Carroll, C., Buffer-stock saving and the life cycl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

[10]Deaton, A., Saving and liquidity constraints, Econometrica, 1991.

西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A右下方)2.下列体现了需求规律的是(D照相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3.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是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需求量增加)4.下列变化中,哪种变化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B产品的价格)5.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减少)6.当咖啡价格急剧升高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茶叶的需求量将(C增加)7.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C增加)

8.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B需求的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

9.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A需求增加)10.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11.在同一条曲线上,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动到B点是(D需求量的变动)12.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原因是(C因影响需求量的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动,而引起需求关系发生了变动)

13.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不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商品价格下降)14.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B右上方)

15.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供给量由于(C鸡蛋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

16.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价格上升,导致(C供给量增加)

17.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A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18.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19.供给规律中可以反映在(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20.当供求原理发生作用时,粮食减产在市场上的作用是(B粮食价格上升)21.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22.均衡价格随着(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23.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出现同时减少的情况时,那么(C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量减少)

2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3P,QS=2+6P,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A4/3)

25.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2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2P后,均衡价格将(A大于4)

26.需求的变动引起(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7.供给的变动引起(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8.政府为了扶植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29.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黑市交易)

30.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A.E=(ΔB/ΔA)·(A/B))31.在下列价格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32.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表示)33.哪一种商品的价格弹性最大(化妆品)

34.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富有弹性)35.如果某商品是富有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销售收益下降)

36.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关系是(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大,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37.如果价格下降2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2%,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富有弹性)38.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会(C.下降)

39.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5元降到4元,需求量从9个上升到11个,则该商品的总收益将(减少)

40.两种商品中如果其中的一种商品价格发生下降或上升时,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请问二者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

41.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要想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都买得到票,可以采取的办法是(电影票提价10%)42.什么情况下应采取薄利多销政策(B.价格弹性大于1时)43.所有产品的收入弹性(D.不一定)

44.下列产品中,哪种产品的交叉弹性为负值(A.汽车和轮胎)

45.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A.0)46.如果Y的价格上升,对替代品X的影响是(C.需求增加)47.已知需求方程为:Q=50-2P,在P=10处的点价格弹性是(B.0.67)48.假如Q=200+0.1M,M=2000元,其点收入弹性为(D.0.5)49.如果说两种商品A和B的交叉弹性是-3,则(D.A和B是互补品)50.劣质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B.负)51.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B. 周期性商品)

52.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是(C. 封闭型)53.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5,供给弹性等于1.8,则蛛网的形状是(B. 发散型)5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1.5,供给弹性等于0.8,则蛛网的形状是(A. 收敛型)55.一般来说,香烟的蛛网的形状是(B. 发散型)56.一般认为,农产品的蛛网的形状是(B. 发散型)57.目前我国私家车的蛛网形状是(A. 收敛型)

二、多项选择题

1.满足需求的条件包括(B愿意购买D有能力购买)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包括(A价格C收入D个人偏好E未来的预期)

3.需求定理是指(ACE)A.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C.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E.商品与价格成反向变化

4.影响供给量的因素有(ACDE)A.价格C.成本D.自然条件E.政府的政策

5.供给定理是指(BDE)B.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D.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E.商品与价格成同向变化

6.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于(BCE)B.互补品价格的变化C.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E.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的变化

7.均衡价格就是(BC)B.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同时供给量也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

8.政府对商品的调节通过价格进行,其对价格实施(CE)C.支持价格E.限制价格 9.需求的变动引起(AC)A.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C.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0.供给的变动引起(BC)B.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C.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1.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ABCD)A.Ed>1 B.Ed=1 C.Ed =0 D.Ed <1E.Ed<0 1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ABCE)A.购买欲望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C.用途的广泛性E.商品的使用时间

13.需求收入弹性的种类有(ABCDE)

14.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种类有(ABDE)A.Es>1 B.Es=1 D.Es <1 E.Es=0

15.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有(ABCE)A.生产的难易程度B.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C.生产技术E.难易保管

16.下列弹性的表达中,正确的是(ADE)A.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D.收入弹性描述的是收入与需求量的关系E.交叉弹性就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17.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论述,正确的是(BC)B. 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各点的需求弹性不相等C. 如果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则直线上越往左上方的点需求弹性越大

18.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销售收入的论述中,正确的是(BE)B.如果商品富有弹性,则降价可以扩大销售收入E.如果商品为单位弹性,则价格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

19.关于收入弹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CDE)A.收入弹性就是消费者收入变化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C.如果收入弹性小于零,表示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D.从宏观上来说,如果某类商品收入弹性小于1,说明人们对这类商品需求的增长速度小于他们收入的增长速度E.从微观上说,企业提供的产品如果收入弹性较大,则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可以获得较多的收益 20.关于交叉弹性,正确的是(ACD)A.交叉弹性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C.如果交叉弹性是正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D.如果交叉弹性是负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三、判断题

错1.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含义是相同的。

错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3.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错4.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就会减少该商品当前的供给。

5.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错6.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错7.均衡价格就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8.均衡价格一定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错9.限制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

10.如果一般性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该价格一定会下跌并向均衡价格靠拢。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12.供给曲线右移表示生产者在每一种价格上提供更多的产品。13.如果价格和总收益呈同方向变化,则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错14.富有弹性的商品涨价总收益增加。

15.如果商品缺乏弹性,如果要扩大销售收入,则要提高价格。错16.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错17.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

错18.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零,则这种商品是一般的正常商品。错19.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小于零,则这两种商品是独立品。20.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大于0,则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错21.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将上升。错22.一般来说,农产品的蛛网形状为封闭型。

错23.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收敛型的。

24.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发散型的。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D.对其而言,商品A的效用最大)2.下列对物品边际效用的不正确理解是(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3.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C.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4.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商品的(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5.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B.边际效用为零)6.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A. 递减)

7.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D. 可以比较)

8.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D. 6个)

9.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8元,Y的价格为3元,若某消费者买了5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此时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14,那么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该(C.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

10.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从消费中得到的(B.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11.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B.主观感受)12.实现了消费者均衡的是(C.MUA/PA = MUB/PB)

13.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该家庭获得最大效用时的商品数量为(B.7)

14.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2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在获得最大满足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是30元,那么,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D.60)15.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6.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B. 完全替代的)17.在同一个平面图上有(B.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18.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D.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总效用相等)19.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C. 边际效用之比)20.如图所示的无差异曲线表明X和Y的关系为(A.完全互补品)

21.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22.预算线上的表明(C.预算支出条件下的最大可能数量组合)23.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C.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25.M=Px·X+Py·Y是消费者的(C.预算约束条件方程)

26.商品X和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预算收入都按同一比率同方向变化,预算线(D.不变动)

27.商品的收入不变,其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消费可能线(C. 沿着横轴或纵轴移动)28.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必定落在(C.预算线上)

29.关于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不正确的是(D.均衡状态下,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必定大于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减少量)

30.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是(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之点)31.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单位X和14单位Y,则该消费者的总效用是(A.78)

32.假设消费者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为U=XY,张某收入为500元,X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张某对X和Y两种商品的最佳组合是(C.X=125Y=50)33.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均衡点的连线,称为(D. 收入——消费曲线)

34.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也增加,则商品是(A. 正常商品)35.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则收入效应(B. 下降)

36.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下降,但总效应是增加的,则商品是(A. 低档商品)

37.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C.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二、多项选择题

1.效用是(ABC)A. 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B.一种主观感受C. 客观存在的

2.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AC)A.边际效用递减C.边际效用会小于零

3.以下关于边际效用说法正确的有(CDE)C.对于通常情况来说,消费者消费商品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D.在边际效用大于等于零时,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反方向变动E.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4.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ACE)A. 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C. 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递减E. 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增

5.消费者剩余是指(CE)C.需求曲线之下,价格线以上部分E.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部分

6.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包括(BDE)B. 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D.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E. 在坐标图上有许多条无差异曲线

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BCDE)B. 是负的C. 具有递减的趋势D. 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E.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8.关于消费者均衡点的下列看法正确的有(AC)A.均衡点位于预算线上C.均衡点由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

9.下列属于低档商品的是(AC)A. 收入效应X1X*=-2,替代效应X*X2=+3 C. 收入效应X1X*=-5,替代效应X*X2=+8 10.下面属于正常商品的是(ABD)A.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 B.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90% D. 已知某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收入效应增加

11.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大体上可分为(ABCDE)

三、判断题

1.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错2.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错3.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错4.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错5.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6.需求量和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错7.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者获得了最大边际效用。错8.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最大。

错9.按序数效用理论,消费者均衡点应该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交点。

错10.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对应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11.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是指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是确定的。

错12.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13.价格下降时,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正数。错14.价格下降时,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都是正数。

错15.已知某吉芬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减少,替代效应也一定减少。16.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17.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C.机会成本)

2.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B.生产函数)3.正常利润(A.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4.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B.固定成本)5.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A.固定成本)6.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B. 一直趋于减少)

7.固定成本是指(A. 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8.下列有关厂商的利润、收益和成本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C.收益多、成本低,则利润就大)

9.收益是指(A.成本加利润)

10.平均收益是指(C.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1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2.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减少产量就会使(A.总利润减少)

13.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14.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15.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处于(A.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

16.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B.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还未达到最大值)17.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C.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

18.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A. 20)19.当劳动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C. 边际产量为零)

20.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C. 与横轴相交)21.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A.平均产量增加)

2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B. 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23.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B.5<L<8)

24.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

25.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一种投入要素如果过量使用(A.最终会使总产量下降)

2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C.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27.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曲线是(C.等产量曲线)

2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B.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2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D.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30.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成本增加了)

31.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A.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32.如果价格不变,只是改变企业在投入要素上的总支出,就会使等成本曲线(C.发生平行移动)

33.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一定是(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34.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是(C.MPA/PA = MPB/PB)

35.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D. 生产扩展路线)36.在短期,全部总成本等于(C.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37.平均成本等于(C.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38.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B.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39.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40.当边际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时(A.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

41.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42.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Q为产出数量。那么TVC为(B. 5Q-Q)43.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A.30000)44.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Q为产出数量。那么AVC为(C.5-Q)45.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Q为产出数量。那么AFC为(D. 30000/Q)46.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商的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C.200)

47.假定总成本函数为TC=16+5Q+Q,说明这是一条(A.短期成本曲线)

48.在长期平均成本线的递增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A.右端)49.已知产量为500时,平均成本为2元,当产量增加到550时,平均成本等于2.5元。在这一产量变化范围内,边际成本(D.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大于平均成本)50.如果某厂商的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A.5元)

二、多项选择题

1.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主要有(ABCD)A.劳动B.资本C.土地D.企业家才能

22228

2.总收益大于总成本的部分叫(ACD)A.经济利润C.超额利润D.利润

3.固定成本是指厂商(BCE)B.在短期内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支出C.厂房及设备折旧等不变生产要素引起的费用 E.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动的那部分生产要素的支出 4.由于总产量等于所有边际产量之和,所以(BD)B.在边际产量曲线上升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上升D.在边际产量曲线下降时,总产量曲线以越来越慢的速度上升 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是(ACD)A.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C.保持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变,只改变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D.边际产量递减发生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

6.边际技术替代率(AC)A.是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C.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7.属于等产量曲线的特征的有(BCD)B.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C.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其中每一条代表一个产值,并且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D.等产量曲线互不相交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C)B.等产量曲线上某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曲线上该点斜率的绝对值C.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9.总成本分为(CD)C.固定成本D.变动成本

10.短期成本分为(ACD)A.短期平均成本C.短期总成本D. 短期边际成本

11.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CE)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上升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E.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下降 12.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平均固定成本(ADE)A.大于0 D.递减E.趋向于零 13.在下列几种曲线中,属于U形曲线的有(ACE)A.平均成本C.平均变动成本E.边际成本

1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是(ACD)A.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每一点都对应着一个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点D.长期平均成本在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

15.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区域(AE)A.长期平均成本小于等于短期平均成本E.长期平均成本与各条短期平均成本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左侧

1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D)B.MC小于AC时,AC下降D.MC等于AC时,AC达到最低点

17.下面何种情况发生时,企业的利润最大(AB)A.MR=MC B.TR与TC的差额最大 18.已知Q=6750–50P,总成本函数为TC=12000+0.025Q,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分别是(BC)B.Q=1500 C.P=105 19.已知生产函数Q=LK,当Q=10时,PL= 4,PK = 1,厂商最佳生产要素组合时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是(BD)B.K=6.4 D.L=1.6

三、判断题

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错2.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3.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9

错4.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5.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

6.生产扩展路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错7.随着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倾斜。

错8.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线形成生产扩展路线。

9.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变得越来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

错10.MC曲线AC曲线相交于MC曲线的最低点。

错11.AP曲线的最高点和AC曲线的最低点相对应。12.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分。

错13.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变动成本就是平均成本。

错14.短期总成本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都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错15.在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MC>AC,在其右侧,MC<AC。错16.平均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越来越少。

错17.经济学中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是依据时间的长短划分的。错18.LAC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错19.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递减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端。

错2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定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2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根据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描绘出来的。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B. 产品无差别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C. 等于)3.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A.与横轴平行的线)4.当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B. 超额利润)5.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点,叫(A. 收支相抵点)6.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A. 正常利润)

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C. MR = SMC)8.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达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B. P =MC = AC)

9.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点是(B. 某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

10.在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内继续生产的条件是(B. AVC〈AR或AVC=AR)11.下列行业中哪一个行业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C. 种植业)

12.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C. 继续生产但亏损)

13.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2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B. 继续生产且存在利润)

14.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6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A. 停止生产且亏损)

15.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C. SMC≥AVC那部分SMC曲线)16.某企业产品的价格为常数时,其属于的市场结构类型是(A.完全竞争)17.当长期均衡时,完全竞争厂商总是(B.经济利润为零)

18.假如一家完全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分别为15元、15元和12元,企业就应当(A.继续生产)

19.如果一家完全竞争企业的总成本为:TC=10+2Q+Q,产品价格P=10元,从短期看,利润最大化产量应为(D.4)

20.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D. 完全垄断)21.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A. 向右下方倾斜的)

22.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C. 市场价格)23.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之间的关系是(A.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24.完全垄断厂商定价的原则是(A. 利润最大化)25.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时均衡条件是(B. MR=SMC=LMC)2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数量是(A. 一家)27.形成垄断竞争市场最基本的条件是(C.产品差异)28.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C. 垄断竞争市场)

29.当一个行业由竞争演变成垄断行业时,那么(B.垄断市场的价格大于竞争市场的价格)30.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主要区别是(A. 企业数目不同)31.形成寡头垄断市场最基本的条件是(C.技术所需规模的要求)

32.面临突点的需求曲线的寡头垄断企业,其生产成本稍有下降时,则最可能的结果是(D.利润增加)

33.寡头垄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企业之间互相依存)

34.面对突点的需求曲线的垄断企业有稳价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C. 企业的定价策略必须顾及对手企业的反应)

35.与突点的需求曲线上对应,它的边际收益曲线是(D.在弯折点一分为二)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叠的是(ABC)A.价格曲线B.需求曲线C.边际收益曲线

2.在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BD)B. P>SAVC D. P = SAVC 3.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ABC)A. MR = MC B.P = MC C.AR = MC 4.按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我们将市场分为(ABCD)A. 完全垄断市场B. 垄断竞争市场C. 寡头垄断市场D. 完全竞争市场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CDE)C. MR=AR=MC=AC D. MR=LMC=SMC=LAC=SAC E. P=LMC=LAC=SMC=SAC 6.厂商的停止生产点是(ABD)A. P =AVC B. TR =TVC D.企业总亏损等于TFC 11

7.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分为三种情况(ABD)A. 成本不变的长期供给曲线B. 成本递减的长期供给曲线D. 成本递增的长期供给曲线

8.厂商要获得经济利润,一定是(AB)A. TR >TC B. P>AC 9.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ABE)A. 有可能获得正常利润B. 也有可能发生亏损E. 也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10.价格歧视分为(ABD)A.一级价格歧视B. 二级价格歧视D. 三级价格歧视 11.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ACDE)A.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C.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D. 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E. 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

12.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D)

A.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B.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D. 进入市场的障碍较少

13.垄断厂商的均衡如图所示,在Q1点厂商(ABD)A. 获得最大利润B. 价格确定在P1D. 利润等于(P1-P2)Q1

14.寡头垄断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DE)B.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可以是有差别的,也可以是无差别的D. 进入市场存在比较大的障碍E. 市场中厂商数量较少

15.在寡头垄断市场,突点的需求曲线表明(ABD)A. 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B. 寡头垄断企业之间竞争的重点是改进技术、降低成本D. 成本略有下降,价格保持不变,利润增加

16.突点的需求曲线(BCDE)B. 是指一个寡头垄断企业提价时,它的对手并不提价;当其降低价格时,它的对手也降价。C. 使边际收益曲线发生折断D. 表明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E. 表明成本略有下降,价格不变,而利润增加

17.已知一垄断企业成本函数为:TC=5Q2+20Q+100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Q=140-P,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分别是(AC)A. P=130 C. Q=10

三、判断题

1.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2.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相同的。4.企业获得经济利润则一定获得正常利润。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当企业实现长期均衡时,也就实现了正常利润,且经济利润都为零。6.生产者的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原则。

错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收益但不等于边际收益。错8.如果企业没有超额利润,就不应该生产。

9.在任何时候,只要商品价格高于平均变动成本,企业就应该生产。错10.短期中的供给曲线就是整条MC线。

11.长期供应曲线是长期边际成本线的一部分,并且比短期供应曲线平坦。错12.超额利润就是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之差。

错13.完全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所以它能随心所欲地决定价格。

错14.三级价格歧视所获得的生产者剩余比一级价格歧视的大。15.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一家厂商就是一个行业。错16.在市场经济中,完全垄断是普遍存在的。错17.垄断竞争市场就是指产品没有差别的市场。

错18.垄断行业由于有规模经济存在,可以比竞争行业产量更高,价格更低。错19.经济学中的产品差别是指不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错20.垄断竞争厂商的AR曲线MR曲线相互重合。

错21.对任何企业来说,如果边际成本降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企业应当降价销售。错22.突点的需求曲线是表示一个寡头垄断企业当它要提价时,对手企业也同时提价。23.在突点需求曲线模式中,在突点左边的需求曲线价格弹性比右边的需求曲线弹性大。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D.边际生产力)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上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是(B.MP·P)3.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A.VMP=W)

4.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整个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一条(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5.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B.向后弯曲的曲线)

6.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

7.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D.与横轴垂直的线)

8.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A.上升)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D.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

10.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称为(B.经济租金)

11.假设某歌唱演员的年薪为1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3万元,那么该歌唱演员所获得的经济地租为(B.7万元)12.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A.等于零)

13.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

14.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B.平均,不平均)15.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A.洛伦兹曲线)16.如果收入分配不均等,洛伦兹曲线就会(B.越弯曲)

17.如果收入是平均分配的,则洛伦兹曲线将会(C.与450线重合)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与商品的价格形成不同点表现在(ABE)A.供求主体不同B.需求性质不同E.需求特点不同

2.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是(ABCE)A.工资B.利润C.利息E.地租

3.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ACE)A.派生需求C.联合需求E.引致需求

4.一般来说,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且与(ABC)是相等的。A.ACL B.MCL C.WO 5.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ABCDE)

6.利息是(ABC)A 资本的报酬B.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C 由资本市场的供求双方决定的

7.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BC)B.洛伦兹曲线C. 基尼系数

8.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关系是(AC)A.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C.洛伦兹曲线的弯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

三、判断题

错1.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错2.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

3.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

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其价格都是一个常数。5.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6.劳动的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劳动的市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错7.劳动的供给和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劳动的供给。

8.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和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等。9.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一。

10.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不平等的面积也就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B.大于)边际成本 2.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对竞争性行业厂商的垄断行为(A.是限制的)

3.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C.生产的外部经济)

4.某人的吸烟行为属(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5.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B.非排他性)6.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D.外部经济)

7.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C.科斯定理)

8.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照科斯定理,(C.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问题可妥善解决

二、多项选择题

1.形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DE)A.垄断B.不完全信息D.外部性E.公共物品

2.一般来说,垄断存在的缺点是(ABC)A.缺乏效率B.缺乏公平C.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相比,产品价格高,产量低

3.外部经济是指(ACE)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C.私人利益低于社会利益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

4.外部不经济是指(BDE)B.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D.私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E.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人补偿的危害

5.外部性可以分为(ABCD)A.生产的外部经济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C.消费的外部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6.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有(ABCE)A.征税B.补贴C.企业合并E.明确产权 7.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AC)A.竞争性C.排他性

8.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ABE)A.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B.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E.消费者都想“免费搭车”

三、判断题

错1.市场经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资源的配置作用。

2.在垄断存在的情况下政府必须进行控制,其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兼顾公平。3.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低商品和要素价格一定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错4.外部经济说明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错5.外部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6.外部不经济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错7.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与私人物品的生产决策一样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决定。8.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公共物品消费者人数并不需要减少其他消费品的生产。错10.完全竞争市场一定比垄断更以保证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十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国民收入为零,短期消费将(B.为基本的消费支出)2.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B.总是小于1)3.边际储蓄倾向等于(C.1-边际消费倾向)4.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A.绝对收入假说)

5.人们在工作期间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同时消费受财产影响的观点被称为(B.生命周期理论)

6.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C.弗里德曼)7.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B.等于1)8.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B.等于1)9.引致消费取决于(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10.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A.收入增加)11.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B.收入水平增加)

12.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13.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A.I=S)

14.消费和投资的增加(C.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15.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16.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A.消费减少)17.投资乘数(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18.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C.边际消费倾向为0.64)19.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D.边际储蓄倾向为0.1)20.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B.I+G=S+T)

二、多项选择题

1.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是由(AB)A.初始消费支出

B.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

2.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ABCE)A.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B.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C.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E.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随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ABCE)A.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B.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ABD)A.MPC+MPS=1 B.MPS=1-MPC D.MPC=1-MPS 5.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ACDE)A.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6.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ABCE)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C.乘数发挥作用是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7.投资乘数形成取决于(ABCE)A.投资增加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增加B.就业增加国民的消费增加C.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E.最终收入的增加是最初投资增加的倍数

8.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ABCDE)

9.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ABCD)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10.乘数的公式表明(BCE)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E.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

三、判断题

1.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的越来越小。错2.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储蓄越多国民收入越多。

3.西方经济学家在消费理论中,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费的关系。4.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5.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等于1。

错6.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7.凯恩斯认为,短期中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

错8.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9.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中只有投资和储蓄相等时,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错10.只要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就一定成倍的增加,这就是乘数理论所揭示的一般原理。11.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12.乘数理论是一把“双刃的剑”,增加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增加,减少需求导致国民收入成倍的减少。

13.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的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14.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支出可以缓解紧缩性缺口。

错15.一般的情况下,有税收的乘数和没有税收的乘数相等,税收的增加不会减少国民收入。

16.投资增加、消费增加和政府支出增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17.国民收入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错18.增加投资、增加消费和增加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

第十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3.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B.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4.总需求曲线表明(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5.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D.投资减少)6.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政府支出的增加)7.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的因素是(B.政府支出的减少)8.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D.税收)9.总需求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B.加上净出口)

10.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D.与横轴垂直的线)

11.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12.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13.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区域表明(B.经济增长能力已达到了极限)14.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素是(C.社会投资增加)

15.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因素是(A.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16.公式I+G+X > S+T+M说明(D.总需求大于总供给)17.开放经济的均衡条件是(C.I+G+X=S+T+M)

18.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减少会引起(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19.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20.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A.长期总供给曲线)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D)C.总需求曲线是表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D.在以价格和收入为坐标的坐标系内,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ABCD)A.政府支出增加B.自发投资增加C.政府税收的减少D.储蓄的减少

3.总需求的构成(ABCD)A.居民的消费B.企业的投资C.政府的支出D.净出口 4.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ABCDE)A.价格水平B.收入水平C.预期D.财政政策E.货币政策

5.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有(AC)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

6.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CE)C.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E.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7.总供给的构成是(BCDE)B.居民的消费C.居民的储蓄D.政府的税收E.进口物品 8.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D)B.表明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越高D.表明价格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9.下列关于短期总供给曲线命题正确的有(ACE)A.短期总供给曲线就是正常的总供给曲线C.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是同方向变化的E.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量越小

10.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AC)A.国民收入C.价格水平

11.按照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减少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减少,这种情形的总供给曲线应是(AC)A.短期总供给曲线C.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

12.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的均衡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A.产品市场处于均衡B.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三、判断题

错1.总需求曲线是反映总需求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2.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总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的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小。4.当其它因素不变时,投资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5.由物价水平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不同的。

错6.总需求曲线的两个决定因素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7.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8.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9.在同一条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物价水平与总供给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错10.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11.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12.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第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失业率是指(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2.自然失业率是指(D.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3.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失业)4.周期性失业是指(B.由于劳动力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5.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周期性失业)6.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B.半日工)

7.奥肯定理说明了(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8.通货膨胀是(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9.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B.价格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定时期)10.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

11.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2.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1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13.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控制货币供应量)

14.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B.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15.成本推动通货膨胀(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16.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

17.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18.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19.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20.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提高失业率)21.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B.负相关)2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D.垂直于横轴)

23.认为在长期与短期中都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C.理性预期学派)

24.根据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货币主义得出的政策结论是(C.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

二、多项选择题

1.按失业产生的原因,可将失业分为(ABCDE)

2.下列因素中可能造成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有(ABC)A.过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B.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C.消费习惯突然的改变

3.按照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包括(ABE)A.温和的通货膨胀B.奔腾的通货膨胀E.恶性的通货膨胀

4.从市场机制作用,通货膨胀可分为(CD)C.放开的通货膨胀D.抑制的通货膨胀 5.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ABD)A.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B.描述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D.反映新古典综合学派观点的曲线

6.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以下特征(ACD)A.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C.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正值D.菲利普斯曲线形状不是一条直线

7.在以下理论的分析中考虑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BCD)B.长期菲利普斯曲线C.货币主义学派通胀理论D.新古典综合学派通胀理论

三、判断题

错1.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2.自然失业率是指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造成的失业率。3.周期性失业就是由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错4.摩擦性失业与劳动力供求状态相关,与市场制度本身无关。

5.结构性失业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6.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错7.奥肯定理适用于所有国家。错8.物价上升就是通货膨胀。9.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10.若1992年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2年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2年到2002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20%。

错11.只要通货膨胀率低,不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只要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错12.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1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14.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错15.结构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

16.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17.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

错18.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错19.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错20.滞胀只是一种理论分析。

2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第十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B.一项财政收入政策)2.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增加政府支出)

3.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4.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5.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A.增加)7.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C.增加消费)

8.下列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9.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C.税收)

10.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A.政府投资)

11.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12.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A.利率上升)13.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A.增加,利率上升)14.赤字增加的时期是(A.经济衰退时期)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是(ABC)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具有非盈利性C.收支行为规范化 2.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有(BCD)B.分配职能C.配置职能D.稳定职能 3.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CDE)C.政府购买D.转移支付E.政府投资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AD)A.增加政府支出D.减少税收

5.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作用是(BCD)B.是双重的C.使国民收入数倍增加D.使国民收入数倍减少

6.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BC)B.税收C.政府转移支付

7.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ADE)A.增加政府购买支出D.减少税收E.增加转移支付

8.以下何种情况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ABC)A.增加自主性支出B.减少自主性税收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9.在经济衰退时期,依靠发行公债扩大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有下述影响(AB)A.缓和经济萧条B.增加政府债务

10.实行赤字财政(AC)A.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C.在经济萧条时使经济走出衰退

三、判断题

错1.公共财政具有非盈利的特点,因此不必讲究效益问题。错2.财政最主要的职能是调控职能。

3.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是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错4.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错5.作为财政政策手段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它们对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是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与边际税收倾向反方向变化。错7.转移支付增加1元对总需求的影响与政府支出增加1元相同。8.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为1。

9.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对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大。错10.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财政政策。

11.自动稳定器不能完全抵消经济的不稳定。

12.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收入增加,利率上升。1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错14.“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15.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增加政府购买支出。16..财政赤字成为西方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普遍现象。1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公债的负担在通货膨胀时期比萧条时期更重。

第十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凯恩斯主义和现代化币主义都认为(D.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2.利率越低(D.实际货币需求量越多,而货币流通速度越慢)3.在下列选项中不是M1组成部分的是(C.定期存款)4.称为狭义货币的是(A.M1)

5.如果商业银行没有保留超额存款准备金,在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商业银行的储备(A.变得不足)

6.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B.中央银行)

7.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B.公开市场业务)8.公开市场业务是指(C.中央银行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

9.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下面哪一种情况不可能发生(C.储蓄减少)10.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D.降低利息率水平)

11.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12.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C.增加贷款)13.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B.减少和利率提高)14.要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有(C.降低再贴现率)

15.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B.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16.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C.减少,利率上升)

二、多项选择题

1.居民和企业持有货币的动机的选项有(BCD)B.交易动机C.预防动机D.投机动机 2.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AC)A.利率降低C.投资和总需求增加 3.货币需求大小与(AC)A.收入成正方向变动C.利率成反向变动

4.中央银行具有的职能是(ABDE)A.制定货币政策B.发行货币D.调控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E.代理政府发行或购买政府债券

5.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ABC)A.降低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B.降低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C.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国债

6.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AD)A.再贴现率下降表示货币当局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D.再贴现率上升表示货币当局减少货币和信贷供给 7.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应(CD)C.降低存款准备率D.降低再贴现率 8.资本证券是指(BC)B.股票C.债券

三、判断题

错1.利率越低,用于投机的货币则越少。

2.当收入增加时,人们购买增多,货币交易需求也将增加。

错3.古典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都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

4.支票和信用卡实际上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

错5.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可以方便地变为交换媒介,所以,按货币分类标准应该归入M1之中。

错6.存款乘数就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之比。错7.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错8.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由政府制定,以调节经济。错9.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在必要时对企业发放贷款。

10.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提高。

错11.如果中央银行希望降低利息率,那么,它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错12.提高存款准备率是为了增加银行的贷款量。

错13.债券具有无期性和非返还性的特点,其收益风险也较大。14.相机抉择的实质是灵活地运用各种经济政策。

第十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国际收支赤字时,一般来说要使用调整策略(C.增加出口)2.一个国家顺差过多,表明(B.积累了外汇)3.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则是(D.复式记帐原理)

4.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A.增加)

5.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即(A.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6.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C.I+G+X=S+T+M)7.美元贬值将会(A.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8.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D.出口小于进口)

9.影响各国之间经济开放程度较小的因素是(A.边际消费倾向)10.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D.零)11.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D.边际效率倾向)

12.如果一国经济起先处于内外均衡状况,现在出口额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出现的情况(A.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13.在下列情况下,乘数最大的是(B. 封闭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14.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B.小)

15.进口边际倾向的上升(A. 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少)

16.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作用将(B. 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17.出口需求弹性大的产品是(A.工业品)

18.政府实行出口补贴,会使总供给曲线(C.下移)

19.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B. 利率水平)

20.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B. 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主要有(ABC)A.商品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C.国际间单方面转移支付

2.组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有(ABDE)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D.错误与遗漏项目E.官方储备项目

3.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正确的说法是(AC)A. 亚当斯密研究了绝对优势原理C. 李嘉图研究了相对优势原理

4.资源禀赋理论与相对优势理论的差别是强调(BD)B.一般均衡理论D.比较优势 5.影响进口的直接因素是(ABC)A.初始进口B.边际进口倾向C.国民收入 6.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有(AE)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E.汇率下降

7.要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要(AD)A.提高边际消费倾向D.降低边际进口倾向

三、判断题

错1.外汇储备增加会减少一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

2.如果进口大于出口(逆差),说明漏出大于注入,会使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减少。错3.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外汇不足的办法是减少出口,或者增加进口。

4.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汇率与国内利率有直接的相关关系,提高国内利率会吸引国际 资本流入本国,从而有望缩小国际收支逆差。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错6.国际收支平衡表不设错误和遗漏项目也是平衡的。错7.汇率在我国使用直接标价法,美国使用间接标价法。

错8.资源禀赋理论亦称H-O模型,认为两国资源比例的差异并非引起贸易的决定因素。错9.人力资本理论虽然没有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但发展了资源禀赋理论(H-O模型)。错10.当边际消费倾向等于边际进口倾向时,乘数为零。错11.一般来说,外贸乘数要大于投资乘数。

12.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高,则国外通货膨胀对本国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就越大。

错13.进口是国民经济的注入因素,出口是漏出因素。

14.由于进口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所以净出口是国民收入的递减函数。15. 国际通货的多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错16.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进口增加,不利于出口。错17.乘数的大小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大小同方向变动。

古籍《海经·海外西经》原文 篇4

海外自西南陬西北陬者。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鱼【鱼旦】,祭操俎。

【上次下鸟】鸟、【詹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在女祭北。【上次下鸟】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巢。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之,女丑居山之山。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

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曰【鱼段】。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披发。一曰长脚。

微观经济学论文 篇5

本学期,我学习了西方经济学,重点学习了微观经济学部分,所以此次课程论文以总结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运用其某些理论作案例分析。案例为火车快餐的供需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找到火车快餐价格如此之高的原因。

·关键词:需求;供给;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

一、微观经济学小结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又称现代微观经济学,主要以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即在给定资源稀缺程度或生产力条件下,以单个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同时也将古典经济框架下的一些问题:分工与专业化及组织结构重新引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加以分析和讨论,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科斯定理等,当然随着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现实解释的需要也引进一些新的理论,以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进行重要的补充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根本解决

一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二是基本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有:第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在资源配置时既要考虑其目标也要考虑其效率,因为资源配置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第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计划、市场、风俗习惯等。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其研究方法

(1)理性人。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都

充满理性,所追求的经济目标体现着最优化原则。具体地说,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则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但“理性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已的。(2)市场出清。在价格可能自由而迅速下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况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消费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平均分析与边际分析;均衡分析。

4.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缺陷

(1)“理性人”假定

该假定太过于苛刻,现实生活中很难保证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理性的,充其量只是“有限理性”,甚至还有大量的“非理性人”存在,也不排除有大量的“利他”行为的存在。

(2)“机会成本”的概念

微观经济学引入“机会成本”这一重要概念,采用“机会成本”分析,能够促使各种要素用于最优途径,然而当前的微观经济学在分析厂商的成本理论时用,却不是用“机会成本”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微观经济学在其理论与其目标上产生重大分歧。

(3)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虽然被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和法国经济学家德布鲁利用集合论和拓扑学等数学方法将其存在性加以证明,但其证明是在及其严格的假定条件下进行公理化证明的,现实社会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假定条件,从而使一般均衡理论的证明丧失其经济学的本来目的: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反而被作为对“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攻击工具,使得经济学的科学性备受质疑。帕累托最优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甚至于经济学家们对帕累托最优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分歧和质疑。

5.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1)福利经济理论

主要有外部经济理论、次优理论、相对福利理论、公平与福利交替学说等。

(2)非均衡理论

经济学家们通过对现实社会经济研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

家经济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济多呈现出非均衡的发展,从而将经济学的研究从均衡理论向非均衡理论,对指导现实社会经济的有重要作用,也对均衡理论提重要质疑和补充发展。

(3)产权制度理论

产权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交换的实质不是物品和货物的交换,而是一组权利的交换,交易品的价格或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易中所转手的产权的多寡或产权的强度;商品的价格只不过是基于产权制度调节社会利益的分配,产权制度是市场价格机制的基础。这是对当前市场价格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发展。

学习小结:

通过本学期的认真学习,对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特别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框架体系的认识,也认识到微观经济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问题。当然,这并不能成为抹杀当前微观经济学存在的意义和学习它的必要性,应该能成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其理论的动力,以便更好地运用它来指导现实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个人未来的发展。

二.案例分析

火车快餐价格与供需关系问题的分析

1.背景

火车是我们外出上学、商务、旅游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它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了不同的票价和不同档次的服务,如软卧、硬卧、硬座等。因此,火车一直都是运输旅客最多的交通工具。火车有许多优点,如票价合理,运输速度较快,安全系数较高,运输量大;但火车也有明显的缺点,如节假日车厢十分拥挤,卫生状况不好等。其中火车快餐价高也是旅客遇到的一个难题,从而使得许多旅客会自行带食物上车,增加了旅客的负担。我们可以利用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与供给原理来解释火车快餐价如此之高的原因。

2.分析

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作为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购买的欲望;第二,有购买的能力。而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中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作为供给也要具备两个条件:第

一,有出售愿望,第二,有供给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无论在火车还是其他地方,人们总是离不开吃饭的,因此旅客对火车快餐有一种天然的需求,而且在市场条件下,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是于乘坐火车旅客的人数成正比的。火车是公共交通工具,在我们国家,火车是由政府控制的,分配额疏散旅客是它的公共服务性质,但火车服务在通常情况下,主要体现的是它的商品属性。提供快餐有利可图,因此基本上所有长途运行的火车都提供快餐。从火车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火车运营商也不得不如此考虑,特别是一趟就运行数天的列车。火车上需求与供给两方面都得到了满足,我们进一步分析火车快餐为什么价格如此之高。

根据需求的定义以及我们自然的认识,商品价格越低,人们的需求量越大,因此,我们可以把需求函数近似的看做向右下方倾斜的线。从中我们便可以总结出需求法则来,也就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但需求法则有一定的限定性,它指针对一般商品而言。同理,我们可以归纳出供给函数是一条由左向右上方倾斜的线。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供给法则来,也就是供给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供给法则同样只针对一般商品。火车提供快餐只是火车的次营业务,因此火车运行商不可能把精力都投放到快餐的供给上来,而且火车车厢容量有限,这样火车快餐供给量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是火车乘客的数量较大,他们对快餐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火车快餐的供给量。这样在市场价格情况下,就造成了火车快餐的供不应求。在这里,我们引入西方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的两种分析理论,既均衡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来作进一步的分析。

所谓经济均衡就是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保持这种状态不变。在市场上,需求和供给可以认为是相互对立的经济力量。按照需求法则,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而以供给法则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分析火车快餐定价问题,我们可以静态均衡分析法。根据上述有关均衡的定义,在一种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上,作为促使价格降低的需求一方尽可能地压低价格。如果价格太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减少。相反,供给一方则尽可能的抬高价格,价格太低会减少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因此,供求力量相抵时,市场价格倾向于保持不变,此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达到均衡的点称为均衡点,达到均衡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所对应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如果高于均衡价格,由此时决定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就减少,这就意味着市场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有些生产者的产品就会卖不掉,因此在高于均衡点的价格下,这些商品生产者不能实现他们的生产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商品生产者就会降价出售,从而导致整个市场上的价格下降。随着商品价格下降,随着的需求量增加,而生产者的供给量减少。但是,只要新的市场价格仍使得供大于求,市场价格就会逐渐降低,直到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为止。同样如果低于均衡价格,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直到实现均衡。总之,一种商品在市场需求和供给两种相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竞争机制的调节,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从而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所谓供求弹性,就是反映需求量和供给量对于某些变量变化而做出的反应或者敏感程度。,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变量为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等。需求弹性我们这里只从需求的价格弹性角度分析。也就是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 的反应程度,它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可以分为五种情况:1.需求量不受价格影响的完全无弹性。2.价格既定时需求量无限的完全有弹性。3需求量随价格同比例变动的单一弹性。4.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富有弹性和5与此相反的缺乏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是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得重要程度等。而供给弹性是用来衡量商品的供给量变动那个对它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因为火车快餐只是火车提供旅行服务的附属服务,我们可以将其理想模型化,近似看做火车供给量恒定,因此我们不必从供给弹性的角度分析。

在上面我们谈到,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大于其供给量,如果火车快餐保持原价的话,就会出现争抢的局面,而且不利于火车运营商获取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火车运营商一方面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为了火车平安稳定的运行,他都要将价格提高。在一般情况下,快餐是人们的一种日常消费品,它是缺乏需求弹性的,但是在供不应求的火车上,它便变成了富有弹性的稀有品,因此,价格的变动将会极大的影响乘客对快餐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慢慢提高,从收入低的旅客们开始慢慢地减少对火车快餐的需求。火车快餐价格提的越高,人们的需求量越小,直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这样就造成了火车上快餐的价格远远的高于市场上快餐的价格。而选择消费火车快餐的群体一般是那些收入较高或中等收入的群体。下面一个实例可以作为证明。今年春天,南方大部分地区闹雪灾,很多火车被困在半路上,尤其是京广线的。在被困在半路上的火车上,曾经发生过一包方便面曾卖到80元的高价。物以稀为贵,供给少,需求量大,价格自然贵。但是人们在火车上并不是仅仅吃快餐,当然在事实上,人们还有其它的选择。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庞大。因为:影响需求的因素除价格外还包括第一,相关商品的价格。这里相关的是指实用价值密切关联的商品,一是替代品,火车快餐的替代品可以是方便面,面包,八宝粥等;另一种是相关品,如火车提供的盒饭一般要配上一双筷子。一般来说,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而与互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负相关。第二,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感兴趣,则他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或者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第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消费者收入越大,对于商品市场的需求也越大。此外需求还与消费者对将来价格的预期以及人口规模等。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在火车上吃还有其它选择,如吃方便面,面包等等,因此这些都将会减少乘客对快餐的需求,同样在火车上的这些食品价格依然高的离谱,人们自然会选择在上火车之前携带这些食品。乘客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少了,价格便开始降,直到达到供求均衡。坐过火车的人都知道,在火车将要进终点站前,火车上的快餐、水果等等都会选择降价出售,这也是受供求理论的影响。乘客需求少了,火车食品此时供大于求,他们也自然而然的选择降价处理。

这里只是从供求理论方面分析火车快餐高价格,事实上,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火车是一个垄断部门,大量提供快餐会消耗过多的人力及运输成本,那么在相同利润下,他们会选择保持定量的供给,提高价格的方法来保持供求均衡。

火车快餐的高价位也造成了快餐只是大部分高收入群体的快餐,而大量选择坐火车的农民工、学生因为快餐的高价而望而却步,如何在火车上解决食的问题呢? 我的建议是:

1.火车相关部门增加对快餐的供给,进而适度降低价格,使普通老百姓都消

费的起。

2.多携带吃的便利食品,像方便面,面包,牛奶,八宝粥等。

《微观经济学》框架式教学探讨 篇6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均衡分析,消费者,企业

一、问题的提出

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其主体内容来源于经济学理论发展史的两次革命(第二次和第三次)。其中“边际革命”(第二次革命)产生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凯恩斯革命”(第三次革命)产生了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二战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对这两大理论体系进行了综合,将主要研究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归纳为《微观经济学》;将主要研究总体经济运行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归纳为《宏观经济学》,由此得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体系引入国内后,为了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相区分,我国理论界称之为《西方经济学》。

在我国大学本科高等教育阶段,《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逻辑、思维范式。当前,《微观经济学》已成为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经济基础课,甚至成为很多其他专业本科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由于《微观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性理论体系,对逻辑推演和数理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该课程教学中,普遍感觉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对这样一门体系严密、逻辑关联性强的基础理论性课程,教师通过框架式教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理论体系,掌握各部分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思路,为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二、《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与结构

《微观经济学》研究稀缺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涉及的概念、理论繁多。国内本科教学中该课程课时安排一般在48~72课时之间,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普遍感觉课时不够,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不降低课程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提纲挈领的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主要理论框架的搭建,而不是一味地追究某些具体理论问题的细节。从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结构的整体来看,《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市场上的两个主体”,内容包含“七大主要理论”。

1.两个市场上的两个主体。《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以微观主体行为分析为出发点。经济运用涉及两类市场:产品(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市场交易双方是相同的两个微观主体:消费者和企业。在产品(商品)市场上,企业生产并销售产品(商品)是产品(商品)市场的供给方;消费者购买并消费产品(商品)是产品(商品)市场的需求方。在要素市场上,消费者拥有并销售原始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类),是要素市场的供给方;企业购买并使用要素进行生产是要素市场的需求方。两类市场上这两个微观主体的关系如下图1所示。

2.七大主要理论。《微观经济学》内容丰富,包含众多的经济学理论,但如果围绕“微观主体理性行为及其结果”这一逻辑主线,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七大主要理论:供求均衡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生产者均衡理论、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市场供给理论、要素市场需求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其中,消费者均衡理论主要分析消费者在产品市场上的消费行为;生产者均衡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主要分析企业在产品市场的供给行为;要素市场供给理论主要分析消费者在要素市场的供给行为;要求市场需求理论主要分析企业在要素市场的需求行为;一般均衡理论探讨所有市场同时均衡的可能性和条件;市场均衡理论阐述了消费者和企业理性选择下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的相互均衡。这七大理论基于“经济人假设”,分析微观主体(消费者和企业)理性选择及其后果,从而得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各个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内容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其核心问题是分析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对应“两个市场上的两个主体”这一研究对象,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消费者通过将既定收入在产品市场上进行最优配置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二是生产者基于成本收益决定要素的最优使用量(即决定产量)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三是消费者将拥有的既定原始生产要素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最优配置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四是生产者通过将既定成本在要素市场上进行最优配置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四方面的资源配置问题,新古典经济学(即《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均衡分析法,主要内容包括均衡的决定和均衡的变动。以消费者均衡理论为例,消费者均衡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消费者均衡的决定分析及消费者均衡的变动分析。消费者均衡理论通过构建一个简化模型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假定收入既定,消费者将全部收入分配于两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效用最大化。这部分分析存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种理论。

1.消费者均衡的决定。消费者均衡的决定是指如何得到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的最优商品消费组合。(1)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水平可以具体衡量,可以构建相关效用函数,通过求解预算约束条件下的效用函数最大值,并可得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结论为消费者均衡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即消费者花费在每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带来的效用水平必须相等。(2)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水平不能具体衡量,只能相互比较高低,因此不能构建相关效用函数。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两个分析工具,得到消费者均衡条件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即两种商品按照效用水平的交换比例与按照价格水平的交换比例必须相等。无论是基数效用还是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决定关注的是达到均衡的条件,以及均衡条件下的均衡状态。对于均衡取得的过程,以及非均衡状态的特征并不关注。两种理论下消费者均衡决定都是采取了静态均衡分析方法。

上一篇:ads仿真实验学习心得下一篇:中国与日本动画体制的区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