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论文?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论文参考资料(精选8篇)
微观经济学论文?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论文参考资料 篇1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建立
在经济学刚从******学分离出来之始,并没有关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隔,而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亚当斯密与李嘉图在关于古典经济学的早期论述中,对经济学做了一个大致的论述,提出了一些经济学的经典观点。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经济学引入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将经济学分析的重点聚焦在了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点上,从而开始出现所谓的微观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成为了当时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但这种经济学观点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整个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而仅有以萨伊定律为核心的简单宏观经济模型。
微观经济学的经典假设“理性人”,认为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做出任何利己的行为都能够促使经济的发展,只要市场是充分竞争的,经济自由的运行便不需要政府的干预。但1929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不仅仅在美国蔓延,而是波及了整个发达主义国家,满目的萧条充斥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然而政府依旧奉行自由主义,依旧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奉为能够解救危机的良药。在资本主义存亡之秋,罗斯福的出现积极推行政府干预措施,而为了给罗斯福的政策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书,而这本书就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开端,也成为了宏观经济学建立的奠基。凯恩斯运用总量分析的方式,从整个经济总量出发,而发展成为了一种宏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建立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石油危机引发的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然而这种经济现象在利用凯恩斯主义的情况下并不能够缓解,反而引起了其他的危机。因此,反凯恩斯潮流开始泛滥,并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流派,分别为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强调利用理性预期来调整宏观经济学,并积极为宏观经济学寻找微观基础。
凯恩斯主义理论在解释自身的经济理论中,凸显出了一个矛盾。对于微观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之中,有多数人的经济行为形成的宏观经济主体却并不追求利益最大化,理性的单个行为主体在成为总体之后就并不理性了。这个矛盾反映在了凯恩斯的整个理论当中,但凯恩斯并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和研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要针对这个矛盾发难凯恩斯主义,他们认为宏观经济学所谓的总量分析只是基于对所有经济行为个体的总和分析,是需要符合单个经济行为个体的特性,因此需要拥有微观基础。之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者们采用微观假设来构建宏观行为模式,将宏观经济现象赋予了微观基础,沟通这两者之间的就是理性预期。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微观主体的行为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微观主体通过预期调整来规避宏观经济政策的利益损害,从而提高改变自身的行为机制。而这种依据理性预期进行行为调整的方式会根据预期形成方式的不同,对宏观经济造成不同的影响,也会对政策效果造成相当的影响。通过理性预期的加入,就将微观主体与宏观变量之间搭建了桥梁,也构建了相互作用的机制,为宏观经济学加入了微观基础。
三、对宏微观一体化趋势的思考
由于凯恩斯主义在解释和解决“滞胀”的经济问题上表现乏力,一批凯恩斯主义的拥护者积极为凯恩斯主体寻求出路,由此新凯恩斯主义涌现。新凯恩斯主义在坚持原凯恩斯主义的三大基础(市场非出清、有效需求不足和宏观经济有效)上,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学派的观点和想法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观点,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缺陷出发,通过构建复杂的模型理论,弥补凯恩斯主义的不足之处。也正是新凯恩斯学派学者的努力,开拓了现代经济学的新的方向,推动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体化的发展。在重塑凯恩斯主义上,新凯恩斯学者主要是从工资和价格刚性的`主题上寻求突破,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合同的存在解释劳动力工资价格黏性,在产品市场上利用“菜单成本”和“调价不确定性”来解释产品价格的黏性等。在凯恩斯经典主题上寻求突破,使得凯恩斯主义得到发展,现代经济学也因此获得新的研究领域与观点。
经济学作为一门需要指导实践的学科,需要拥有能够对现实客观经济现象解释能力,如果无法解释则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经济理论基础,对经济学的假设和研究变量做出调整,从而使得经济学理论能够解释经济学现象,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学理论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正如当前主流的经济学理论都是为了解决当时所发生的经济问题而做出的理论研究,任何经济学理论都不能够束之高阁,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能够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的经济学理论才具有指导作用。
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完整的学科,不管研究对象是单个的微观主体,还是整个经济主体,都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因此,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并不能够看成是两个不同的学科,这样容易缺乏完整性,也会导致经济学理论缺乏指导实践的基础。现阶段,西方经济学界流行将微观行为和微观假设应用到宏观问题分析当中,而只有利用单个微观经济主体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来构建宏观总量关系,才能算得上是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宏观经济学。随着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逐步建立,再加上博弈论在经济学之中的应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正朝着统一方向发展。
微观经济学论文?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论文参考资料 篇2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效用,社会福利,委托代理
1998下半年开始, 我国城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 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从此我国建立起由商品房,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三个不同层次的住房体系。经济适用房是为了照顾那些根据市场价格买不起房的中低收入居民, 以实现居者有其屋, 增进社会福利。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则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市场并没有有效地进行分割, 使真正的缺房的中低收入者并没有享受到补贴, 并且由于政府, 开发商, 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 则使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寻租现象普遍存在, 以致社会福利遭到损害, 社会资源没达到最优配置。
一、通过微观效用理论分析对经适房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用模型分析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
模型假设:
(一) 市场能够有效将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进行分割。
(二) 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Cobb-Douglas函数, α+β=1。
(三) 无交易成本, 消费者是价格的接受者。
(四) 消费者的行为满足效用最大化假设。
设:有n个消费者, 其中有个高收入者, 则低收入者为 (1-) n个, X1, X2分别表示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对房地产商品的消费量, Y1, Y2分别表示高, 低收入者对其他商品消费的货币总量, p表示高, 低收入者房产商品的价格。W1, W2分别表示高、低收入的预算约束, 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X, Y) =其中。政府通过转移支付, 从高收入者那里征税T, 转移给低收入者。
没有政府干预时:
对于高收入者:Max:U (X, Y) =
s.t.:PX1+Y1≦W1
求解可得:X1=Y1=, 对于低收入者, 同理可求X2=Y2=则社会对房产商品总需求量和其他商品总货币量为:=+* (1-) n, =+* (1-) n存在政府干预时:
对于高收入者:Max:U (X, Y) =
s.t.:P1X1+Y1≦W1-T
求解可得:X1=Y1=
对于低收入者:Max:U (X, Y) =
s.t.:P1X2+Y2≦W1+T
求解可得:X2=Y2=则社会对住房商品需求量和其他商品的货币需求量:=+ (1-) n, = (1-) n+n。
通过对比上述的结果可知, 对于高收入者税后房产产品消费量和用于其他产品的货币量都少于税前, 所以其福利损失, 对于低收入者房产产品消费量和用于其他产品的货币量都多余税后, 所以增进了福利。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 , 福利没有改变。通过损失高收入者的福利, 来增进低收入者的福利, 虽然提高了社会公平但是不符合帕累托改进的原则。并且货币补贴政策无形当中对推动普通商品房的市场价格。
二、通过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在此理论模型中, 政府属于委托人, 处于信息劣势方, 开发商是代理人, 是信息优势方。在这个过程中, 信息在政府和开发商之间是非对称的。政府无法观察到实际的建造成本和销售对象等。政府的目标是通过收入的再分配, 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 增进社会福利, 而开发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两者的目标不同, 信息非对称造成了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模型假设:
(一) 政府对开发商只有两种:有效监管和监管缺位
(二) 开发商只有两种行为:按照规定进行开发和不按规定 (存在虚报成本, 销售对象不符合规定等现象) 。
(三) 不考虑税收。
(四) 开发商的建造成本与是否按照规定执行无关。
设:在按照规定时, 开发商, 不按规定时, 开发商的收益为。成本为C1 (包括
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 , 当监管有效时, 对开发商不按规定开发的惩罚为C2, 政府实行有效监管的概率为, 则监管缺位的概率为1-。
分析过程:通过分析可得, 在开发商按照规定执行时, 无论政府监管是否有效开发商将获将获得的利润, 当开发商不按照规定执行时, 在政府有效监管的条件下, 开发商可以获得的利润, 政府监缺位时可得的利润。所以开发商在按照规定时的期望利润为, 不按规定时期望利润为。如果想要开发商按照规定建造经适房并将其销售给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者, 则必须满足E1>E2, 即, 化简可得<。
结论: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监管力度 (值增大) 或是加大对开发商不按规定执行的惩罚, 来规范开发商的行为, 减少逆向选择 (指高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 和道德风险 (指开发商虚报成本, 房屋质量标准, 规格不符合规定等现象) 。
参考文献
[1].沃尔特·尼科尔森.微光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拓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尹艳海.从经济学角度看“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政策”.经济与管理, 2004.4.
微观经济学论文?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论文参考资料 篇3
[关键词] 商业体育俱乐部 经营现状 对策
一、前言
我国商业体育俱乐部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出台,而逐渐发展起来。需求是市场的起点,如何启动和引导体育消费,既满足人们的体育健身需求,又有利于商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是一个实践的探索过程。现实中,经过市场调查和预测看好的投资项目,经营状况多是不尽人意的。制约商业体育俱乐部的影响因素除体制方面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外,更关键的因素在于俱乐部自身管理和经营方式。研究不同档次俱乐部的经营状况,认识各个商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特色有着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河北省的46家俱乐部,以这46家俱乐部为研究对象,以直接发放问卷形式了解俱乐部的经营现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地考察、专家访谈、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河北省商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的基本情况分析
(1)俱乐部所有制形式
股份制经济已经成为商业体育俱乐部的主要所有制形式,占42.4%这与我国近年来体制改革有密切关系。私营经济投资于体育产业对商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几乎占到被调查的商业体育俱乐部的三分之一。
(2)俱乐部的主要收费方式和收费的最低限额
在调查的俱乐部中,有69.7%的俱乐部以会员卡为主要收费方式,这与调查的对象是实行会员制的商业体育俱乐部有关。事实上,市场上各种以盈利为目的的体育项目经营企业是以月卡为主要收费方式,大型高档商业体育俱乐部以会员卡为主要收费方式,甚至是惟一收费方式。商业体育俱乐部固定成本高,回收期长,加之消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投资于商业体育俱乐部就面临较高的风险率,经营中,平时的固定支出较其他行业高,因此,俱乐部的经营者经常会采取灵活多样的收费方式,降价策略来弥补固定支出,及早回收投资。
2.影响河北省商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的主要因素分析
(1)经营者和消费者关于影响商业体育俱乐部经营因素的观点
通过调查表明,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认为消费者的健身意识是影响消费者加入俱乐部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影响商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的因素,从经营者角度看是消费者收入水平和俱乐部内在经营管理水平;从消费者角度看是闲暇时间和兴趣爱好。
(2)对影响河北省商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的因素分析
①河北省商业体育俱乐部的产品分析
通过对俱乐部的经营项目调查显示,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健美操占54.5%,器械健身42.4%,体育舞蹈27.3%,乒乓球27.3%,网球24.2%。从调查的结果看,健身型体育项目是俱乐部的主要经营业务,这些项目简单易学,费用低廉,适合大众消费。消费者最喜欢的前五项商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项目依次是游泳占61.8%,网球40.2%,篮球36.2%,健美操36.2%,羽毛球35.2%,另外传统体育项目乒乓球和新兴的体育旅游也是人们比较喜欢的项目。游泳和健美操因其健身效果显著,收费低廉,简单易学深受消费者喜欢。参加球类活动和体育旅游有利于家人、朋友相聚一起,既锻炼了身体,又融洽了亲情 ,友情。从供需项目可以看出, 健身效果显著,收费低廉,简单易学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经营优势,网球和体育旅游正方兴未艾。
②河北省商业体育俱乐部促销策略分析
河北省商业体育俱乐部的促销措施集中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相关刊物等覆盖面广,影响大的大众传媒宣传俱乐部的服务。二是通过销售人员的上门介绍,让潜在的消费者亲身感受俱乐部能够提供怎样的服务。三是参加或举办相关的体育项目比赛。四是与和自己的目标群体定位相近的餐饮业,旅游业或其他商业体育俱乐部联手推出会员间互惠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从促销的效果看,品牌的树立有赖于持续的,多种命题的交互宣传。消费者对俱乐部的忠诚度受着促销的左右。
3.河北省商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策略的分析
(1)河北省商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策略分析
河北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公共设施的修建为商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境遇。面对商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巨大空间,许多俱乐部的老总们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采取了各种策略来促进俱乐部的发展。
从规模档次层面上看,低档小规模俱乐部由于投入资金少,场地设施维护费用低,与健身相关的配套服务项目少,教练水平不高等原因,经常采取低成本,低价格市场渗透策略,收费标准的设定比较灵活。中档俱乐部的经营多突出经营特色,它们经常以消费者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强调共同的志趣,时常组织比赛和活动。高档俱乐部注重树立自身的社会形象,提供多层次的、全面的、细致的综合性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类俱乐部多采取整体发展策略。
(2)河北省商业体育俱乐部竞争策略分析
本文在对俱乐部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时,就各个俱乐部的经营优势和劣势进行了问卷调查。在给定的十个选项中,俱乐部认为排在前三位的自己的相对优势依次是教练水平高占54.5%,锻炼氛围浓厚占51.5%,设施先进占45.5%,最能体现俱乐部内在文化和经营特色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大多数俱乐部的经营中不占优势。俱乐部现有的优势容易被竞争者模仿和超越,自己独特的创新优势不具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河北省商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特色不明显。经营劣势集中在宣传度小和经营规模小及选址偏僻上。
四、对策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目标群体
俱乐部应该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进行周密而详尽的市场调查,匡定自己的目标群体,研究消费者行为,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提供有效服务。
2.采取差别化策略
每个俱乐部不仅应通过与竞争者不同的“4P”策略,即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进销售的优化组合来获得差别优势,而且更应具备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服务优势,这是竞争者望尘莫及,无法比拟的差别化。推行差别化策略可以获得消费者忠诚度和预防新竞争者介入。
3.树立品牌。
河北省商业体育俱乐部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创新意识,提升服务,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打造知名品牌,使自己脱颖而出。
4.推动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的基础是俱乐部较高的知名度、良好的盈利水平、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和有序的行业游戏规则。商业体育俱乐部应该积极探索,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经营管理水平,实行有效连锁经营,并通过这一现代化经营方式,实现规模经营。
5.培育体育消费市场。
如何将潜在的体育俱乐部消费者转变为现实的消费者,一方面需要大众传媒,将俱乐部的经营理念、经营环境、品牌形象、会员的消费情况、俱乐部的知名度展示给消费者;另一方面向大众提供科学健身的方法,以及一些保健知识和饮食营养的调剂。更为重要的是从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出发,全面的观点审视消费者的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经营,不断开发新的经营项目和提供更精致的服务。
6.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俱乐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权责对等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约束和激励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其次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凝聚力、创新力和引导力。再次,宣传和提升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总之,俱乐部要全方位改善经营管理,实现有效经营。
参考文献:
[1]蔡俊伍:世界體育俱乐部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138
[2]唐建军等:日本商业性运动健康俱乐部发展状况、运营方式及主要问题.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5
[3]周毅:中国职业足球的产业经营与对策.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03
[4]洪毅:足球改革的成就及其在我国体育产业进程中的意义.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03
[51]刘珂青:发展体育产业化经营的几点思考.山东体育科技,2000.02
微观经济学论文?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论文参考资料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1.短期生产函数的短期是指()。A.一年以内 B.半年以内
C.与具体时间长短无关 D.时间非常短
2.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总收益曲线是()。A.以不变的斜率向上倾斜 B.水平
C.以不变的斜率向下倾斜 D.垂直
3.媒体刊登了一种补肾的“薏米山药粥”,配料是“薏米100克,山药200克,玫瑰花5克,大枣20克,冰糖适量”。该条信息将会()。A.使薏米的需求量增加 B.使薏米的需求增加
C.不一定,需求增加,供给也会增加 D.使薏米的价格上升
4.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A.上升的 B.下降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
5.不完全竞争的企业面对着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这意味着()。A.它们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 B.它们对价格有完全的控制能力 C.它们不能控制价格 D.需求是完全有弹性的
6.如果等成本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线相交,那么要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
A.还可以减少成本支出 B.不能再减少成本支出 C.应该再增加成本支出 D.上述都不正确
7.如果在需求曲线上有一点,ed=4,P=12元,则MR等于()。A.30元 B.20元 C.9元 D.15元
8.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9.由企业购买或租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
10.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利润都为零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
11.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均衡状态下,成本不变的行业中,产量的增加量()。A.完全来自新企业 B.完全来自原有企业
C.要么来自原有企业,要么来自新企业 D.部分来自新企业,部分来自原企业。
12.假定X、Y的价格 PX、PY已定,当 MRSX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A.增购X,减少 Y B.减少 X,增购 Y C.同时增购 X、Y D.同时减少 X、Y 13.假如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么在产量增 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A.减少.B.增加 C.不变
D.处于最低点
14.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具有以下特征()。A.前者比会计成本大,后者比会计利润小 B.前者比会计成本小,后者比会计利润大 C.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小 D.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大
15.下列哪一种弹性是度量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是曲线本身的移动()。A.弹性入需求的收 B弹性需求的价格 C.需求的交叉弹性
D.需求的预期价格弹性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 10分)
1.在短期生产函数中,合理的生产阶段是由这样两点确定的,平均产出的最高点和总产 出的最高点。()
2.由于平均固定成本总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所以平均固定成本总是低于平均变动 成本。()
3.某城市对有线电视服务的需求做了调查,发现有线电视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0.9,收入弹性为0.8,有人认为,有线电视要增加收入,就应当提高价格。()
4.随着某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同时趋于下 降。()
5.LAC曲线的上升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引起的。()
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可以表达为 P=MC。()7.如果产量减少到零,短期内总成本也将为零。()
8.由于平均固定成本总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所以平均固定成本总是低于平均变动 成本。()
9.生活必需品富有弹性,而奢侈品则往往缺乏弹性。()
10.无论是完全竞争的还是完全垄断的企业,短期都不能保证一定是赚钱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 35分)
1.利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做图说明,石油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短期限制产量能够增加收入吗?
2.如果某厂商的某种产品的最低平均成本为 12元,最低平均变动成本是 6元,此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当市场价格分别为 10元、7元、6元、4元时,试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该厂 商应该如何决策?为什么?
3.结合图形说明TP、AP与 MP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 TP、AP与 MP分别为总产出、变动要素的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
4.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
5.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并说明该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 20分)1.假定条件如下:
某一完全竞争的产业所有厂商的规模是相同的,都是在产量为500单位时达到 LAC最低点,LAC最低点为 4元;当用最优的企业规模生产 600单位时,每一企业的 SAC为 4.5元;市场需求与供给函数分别为:QD=70000-5000P;QS=40000+2500P 求下列问题:
(1)该产业处于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1)当处于长期均衡时,该产业有多少厂商?
2.完全竞争市场中某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 STC=Q3-6Q2+30Q+40,成本用美元计算,假设产品价格为 66美元。
(1)求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的新价格为30美元。在新的价格下,厂商 是否发生亏损?如果是,最小亏损额是多少?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退出该行业(停止生产)?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
拥挤难道是我的错?收拥挤费到底有没有用? 据报道,B市规划委近期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交通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 B市旧城交通问题的十项策略。其中,“车辆进入旧城要交拥挤费”赫然在列。
请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收取拥挤费有没有用?为什么?(2)收取拥挤费合不合理?为什么?
(3)收取拥挤费能不能根治 B市的交通问题?为什么?
(4)收取拥挤费能达到鼓励市民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目的吗?为什么?
《微观经济学》自测题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15分)1.C2.A3.B4.D5.A6.A7.C8.B
9.A 10.D 11.A 12.A 13.B 14.A 15.A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 1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 35分)1.简答要点:
石油是缺乏弹性的产品,需求曲线较陡,假设限产前的均衡点为A,D、S是限产之前 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参见下图。限制产量政策属于非价格因素,影响供给,会使供给曲线S会左移至 S’,新的均衡为 B。限产前的收入为 OP×OQ,限产后的收入为 OP’×OQ’。由于石油需求缺乏弹性,价格的上升远远大于需求量的下降,所以,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OP’×OQ’>OP×OQ,即限产后的收入增加了,石油 OPEC限产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
2.简答要点:
根据短期最优决策的原理,停产点是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因此只要价格大于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就应该继续生产。所以,市场价格分别为 10元、7元时应该继续生产;市场价格分别为 4元时,应该停产;市场价格为 6元时,出于不同的决策理由,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停产。比如为了维持客户,维持就业,巩固市场,可以继续生产;如考虑休整或未来重新的调整,也可以停产。
3.简答要点:
根据生产理论,生产有三个阶段:可以结合图形说明,图形参见教材第四章。
第一阶段,在0到 MP=AP之间,此时,AP、MP、TP均为上升阶段,但要素组合比例 中,可变要素较少,资源配置不合理;第二阶段为生产的合理阶段,在 MP=AP和 MP=0之间,MP=AP是可变要素投入的最小值,MP=0是可变要素投入的最大值。此时 MP、AP均已开始下降,但是总产出和利润处于最佳状态,资源配置合理;第三阶段,可变要素投入大于 MP=0,此时,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总产出反而下降,所以应该减少可变投入,使总产出增加。国有企业因为历史原因,大多数是企业“办社会”,“铁饭碗”效应使得长期人员进入大于人员流出,造成人满为患,劳动投入基本上处于第三阶段,增加投入反而产出效率下降,故减少投入才能够回到第二合理阶段,此谓减员增效。
4.简答要点:
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对生产原料的控制;二是自然垄断;三是政府的特许;四是专利的许可等。
5.简答要点: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 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 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一是技术水平保持不变;二是其它一种或几种生 产要素的量保持不变。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 20分)1.解:
(1)由QD=QS有:70000-5000P=40000+2500P 解得
P=4,Q=50000,由于价格
P=4=LAC的最低点,所以处于长期均衡。
(2)依据题意,完全竞争的产业所有厂商的规模是相同的,都是在产量为500单位时 达到LAC最低点,LAC最低点为 4元,也即此时单个厂商的 q=500,因此有: n=50000/500=100 说明处于长期均衡时,该产业有 100家厂商。
2.解:
(1)SMC=3Q2-12Q+30, MR=P=66 令
SMC=MR,得出 Q=6
利润=PQ-STC =176(2)SMC=3Q2-12Q+30, MR=P=30 令SMC=MR,得出Q=4利润=PQ-STC =-8(3)AVC=Q2-6Q+30 令SMC=AVC,得出Q=3 当Q=3时,AVC的最小值=21 所以,当P<21时,该厂商才会退出该行业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简答要点:
(1)收取拥挤费,说到底就是政府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特定区域车流量的一种方式,其
通过改变公共服务价格(使用市中心道路的费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确实能发挥出分流 车辆、缓解市中心交通拥堵的作用。
(2)政府收取拥挤费,等于让“有车一族”承担了额外的成本,但只要定价合理,这 些额外的成本并不会破坏社会公平。
第一,与那些步行、骑车和乘坐公交工具的人相比,“有车一族”占用的人均公共交通 服务份额更多,自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多负担一些“买路钱”也合乎情理。
第二,大量小汽车(私车和公务车)的涌入是造成 B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有车族(包括私家车车主和公务车使用者)在享受方便舒适的同时,却连带其他人时时饱受 交通拥挤的苦果。交纳一定的拥挤费,算是有车族为自己用车行为的“外部性”付了费,否 则就真的有点不公平了。
(3)拥挤费的确有用,但有限。最重要的“治本”之策是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在旧城
收取拥挤费,旨在限制车流,但永远也无法限制“人流”——一该进旧城的人还是要按时进 去,一个也少不了。
微观经济学论文 篇5
本学期,我学习了西方经济学,重点学习了微观经济学部分,所以此次课程论文以总结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运用其某些理论作案例分析。案例为火车快餐的供需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找到火车快餐价格如此之高的原因。
·关键词:需求;供给;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
一、微观经济学小结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又称现代微观经济学,主要以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即在给定资源稀缺程度或生产力条件下,以单个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同时也将古典经济框架下的一些问题:分工与专业化及组织结构重新引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加以分析和讨论,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科斯定理等,当然随着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现实解释的需要也引进一些新的理论,以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进行重要的补充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根本解决
一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二是基本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有:第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在资源配置时既要考虑其目标也要考虑其效率,因为资源配置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第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计划、市场、风俗习惯等。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其研究方法
(1)理性人。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都
充满理性,所追求的经济目标体现着最优化原则。具体地说,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则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但“理性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已的。(2)市场出清。在价格可能自由而迅速下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况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消费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平均分析与边际分析;均衡分析。
4.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缺陷
(1)“理性人”假定
该假定太过于苛刻,现实生活中很难保证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理性的,充其量只是“有限理性”,甚至还有大量的“非理性人”存在,也不排除有大量的“利他”行为的存在。
(2)“机会成本”的概念
微观经济学引入“机会成本”这一重要概念,采用“机会成本”分析,能够促使各种要素用于最优途径,然而当前的微观经济学在分析厂商的成本理论时用,却不是用“机会成本”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微观经济学在其理论与其目标上产生重大分歧。
(3)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虽然被美国经济学家阿罗和法国经济学家德布鲁利用集合论和拓扑学等数学方法将其存在性加以证明,但其证明是在及其严格的假定条件下进行公理化证明的,现实社会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假定条件,从而使一般均衡理论的证明丧失其经济学的本来目的: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反而被作为对“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攻击工具,使得经济学的科学性备受质疑。帕累托最优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甚至于经济学家们对帕累托最优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分歧和质疑。
5.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1)福利经济理论
主要有外部经济理论、次优理论、相对福利理论、公平与福利交替学说等。
(2)非均衡理论
经济学家们通过对现实社会经济研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
家经济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济多呈现出非均衡的发展,从而将经济学的研究从均衡理论向非均衡理论,对指导现实社会经济的有重要作用,也对均衡理论提重要质疑和补充发展。
(3)产权制度理论
产权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交换的实质不是物品和货物的交换,而是一组权利的交换,交易品的价格或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易中所转手的产权的多寡或产权的强度;商品的价格只不过是基于产权制度调节社会利益的分配,产权制度是市场价格机制的基础。这是对当前市场价格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发展。
学习小结:
通过本学期的认真学习,对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特别是对微观经济学的框架体系的认识,也认识到微观经济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一些理论上的问题。当然,这并不能成为抹杀当前微观经济学存在的意义和学习它的必要性,应该能成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其理论的动力,以便更好地运用它来指导现实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个人未来的发展。
二.案例分析
火车快餐价格与供需关系问题的分析
1.背景
火车是我们外出上学、商务、旅游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它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了不同的票价和不同档次的服务,如软卧、硬卧、硬座等。因此,火车一直都是运输旅客最多的交通工具。火车有许多优点,如票价合理,运输速度较快,安全系数较高,运输量大;但火车也有明显的缺点,如节假日车厢十分拥挤,卫生状况不好等。其中火车快餐价高也是旅客遇到的一个难题,从而使得许多旅客会自行带食物上车,增加了旅客的负担。我们可以利用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与供给原理来解释火车快餐价如此之高的原因。
2.分析
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作为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购买的欲望;第二,有购买的能力。而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中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作为供给也要具备两个条件:第
一,有出售愿望,第二,有供给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无论在火车还是其他地方,人们总是离不开吃饭的,因此旅客对火车快餐有一种天然的需求,而且在市场条件下,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是于乘坐火车旅客的人数成正比的。火车是公共交通工具,在我们国家,火车是由政府控制的,分配额疏散旅客是它的公共服务性质,但火车服务在通常情况下,主要体现的是它的商品属性。提供快餐有利可图,因此基本上所有长途运行的火车都提供快餐。从火车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火车运营商也不得不如此考虑,特别是一趟就运行数天的列车。火车上需求与供给两方面都得到了满足,我们进一步分析火车快餐为什么价格如此之高。
根据需求的定义以及我们自然的认识,商品价格越低,人们的需求量越大,因此,我们可以把需求函数近似的看做向右下方倾斜的线。从中我们便可以总结出需求法则来,也就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但需求法则有一定的限定性,它指针对一般商品而言。同理,我们可以归纳出供给函数是一条由左向右上方倾斜的线。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供给法则来,也就是供给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供给法则同样只针对一般商品。火车提供快餐只是火车的次营业务,因此火车运行商不可能把精力都投放到快餐的供给上来,而且火车车厢容量有限,这样火车快餐供给量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是火车乘客的数量较大,他们对快餐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火车快餐的供给量。这样在市场价格情况下,就造成了火车快餐的供不应求。在这里,我们引入西方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的两种分析理论,既均衡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来作进一步的分析。
所谓经济均衡就是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保持这种状态不变。在市场上,需求和供给可以认为是相互对立的经济力量。按照需求法则,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而以供给法则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得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分析火车快餐定价问题,我们可以静态均衡分析法。根据上述有关均衡的定义,在一种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上,作为促使价格降低的需求一方尽可能地压低价格。如果价格太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减少。相反,供给一方则尽可能的抬高价格,价格太低会减少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因此,供求力量相抵时,市场价格倾向于保持不变,此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达到均衡的点称为均衡点,达到均衡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所对应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如果高于均衡价格,由此时决定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就减少,这就意味着市场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有些生产者的产品就会卖不掉,因此在高于均衡点的价格下,这些商品生产者不能实现他们的生产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商品生产者就会降价出售,从而导致整个市场上的价格下降。随着商品价格下降,随着的需求量增加,而生产者的供给量减少。但是,只要新的市场价格仍使得供大于求,市场价格就会逐渐降低,直到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为止。同样如果低于均衡价格,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直到实现均衡。总之,一种商品在市场需求和供给两种相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通过竞争机制的调节,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从而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所谓供求弹性,就是反映需求量和供给量对于某些变量变化而做出的反应或者敏感程度。,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变量为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等。需求弹性我们这里只从需求的价格弹性角度分析。也就是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 的反应程度,它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可以分为五种情况:1.需求量不受价格影响的完全无弹性。2.价格既定时需求量无限的完全有弹性。3需求量随价格同比例变动的单一弹性。4.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富有弹性和5与此相反的缺乏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是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得重要程度等。而供给弹性是用来衡量商品的供给量变动那个对它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因为火车快餐只是火车提供旅行服务的附属服务,我们可以将其理想模型化,近似看做火车供给量恒定,因此我们不必从供给弹性的角度分析。
在上面我们谈到,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大于其供给量,如果火车快餐保持原价的话,就会出现争抢的局面,而且不利于火车运营商获取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火车运营商一方面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为了火车平安稳定的运行,他都要将价格提高。在一般情况下,快餐是人们的一种日常消费品,它是缺乏需求弹性的,但是在供不应求的火车上,它便变成了富有弹性的稀有品,因此,价格的变动将会极大的影响乘客对快餐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慢慢提高,从收入低的旅客们开始慢慢地减少对火车快餐的需求。火车快餐价格提的越高,人们的需求量越小,直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这样就造成了火车上快餐的价格远远的高于市场上快餐的价格。而选择消费火车快餐的群体一般是那些收入较高或中等收入的群体。下面一个实例可以作为证明。今年春天,南方大部分地区闹雪灾,很多火车被困在半路上,尤其是京广线的。在被困在半路上的火车上,曾经发生过一包方便面曾卖到80元的高价。物以稀为贵,供给少,需求量大,价格自然贵。但是人们在火车上并不是仅仅吃快餐,当然在事实上,人们还有其它的选择。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庞大。因为:影响需求的因素除价格外还包括第一,相关商品的价格。这里相关的是指实用价值密切关联的商品,一是替代品,火车快餐的替代品可以是方便面,面包,八宝粥等;另一种是相关品,如火车提供的盒饭一般要配上一双筷子。一般来说,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化成正相关关系,而与互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负相关。第二,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感兴趣,则他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或者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第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消费者收入越大,对于商品市场的需求也越大。此外需求还与消费者对将来价格的预期以及人口规模等。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人们在火车上吃还有其它选择,如吃方便面,面包等等,因此这些都将会减少乘客对快餐的需求,同样在火车上的这些食品价格依然高的离谱,人们自然会选择在上火车之前携带这些食品。乘客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少了,价格便开始降,直到达到供求均衡。坐过火车的人都知道,在火车将要进终点站前,火车上的快餐、水果等等都会选择降价出售,这也是受供求理论的影响。乘客需求少了,火车食品此时供大于求,他们也自然而然的选择降价处理。
这里只是从供求理论方面分析火车快餐高价格,事实上,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火车是一个垄断部门,大量提供快餐会消耗过多的人力及运输成本,那么在相同利润下,他们会选择保持定量的供给,提高价格的方法来保持供求均衡。
火车快餐的高价位也造成了快餐只是大部分高收入群体的快餐,而大量选择坐火车的农民工、学生因为快餐的高价而望而却步,如何在火车上解决食的问题呢? 我的建议是:
1.火车相关部门增加对快餐的供给,进而适度降低价格,使普通老百姓都消
费的起。
2.多携带吃的便利食品,像方便面,面包,牛奶,八宝粥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教案绪论 篇6
一、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学问
稀缺是指相对于人类多样无限的需要而言,满足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稀缺性是对社会资源有限性状态的一种描述。
选择是指资源配置,即资源不同用途和不同产品及劳务组合的选择,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学问。换句话说,经济学是选择的学问。
二、表示资源配置的两个经济模型
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涵义,介绍两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曲线;
市场运行图。
1.生产可能性曲线及其意义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意义:
① 反映了经济学的涵义和特征;
② 说明不同的资源配置取向;(动画)
③可以说明选择的机会成本。(动画)
2.市场运行图
三、价格的作用与资源配置
1.市场经济运转靠什么?
2.价格机制是怎样实现资源配置的呢?价格机制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
3.价格机制的四大功能
四、经济学十大原理
1.经济学的表达方式
经济学可用四种表达方式:文字、几何、代数、算术。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个人的偏好。
2.经济学十大原理
五、经济学的基本定律、基本
内容和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定律是理性人都无一例外地追求“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
MUi/Pi=λ。i=1,2,3,… n
1.经济学的基本定律
六、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
1.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
规范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 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和制定政策的依 据。
实证方法是排斥价值判断、描述经济过程 的分析方法。它研究现象间的联系,预测经济 行为的后果。
2.学习经济学要注意的问题
(1)前提条件
(2)防止主观性
(3)防止合成推理谬误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工具
经济学家谱
绪论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讨论及思考题
1.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它研究与人类行为相关的资源配置和利用。稀缺性:相对于人类多样无限的需要,生产满足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是有限的。选择性:欲望无限和稀缺资源产生了选择的必要,资源的多用途性提供了选择的可能。选择是指资源配置,即资源不同用途和不同产品及劳务组合的选择,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选择主要是解决稀缺性产生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基本问题――从而产生了经济学。
2.不能取代。利益动机、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假定,理性人竞争着追求利益最大化并通过市场有序交换可以实现双赢、多赢和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
“我从来没有看到那些假装为了公共利益而从事贸易的人做出多少好事来。”斯密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警惕披着公共利益外衣的阻碍竞争的垄断行为以及串谋说服政府、妨碍贸易的管
制行为。人的动机都是自利,自利动机借助市场可以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将能利用自利人性来降低价格、造福整个社会,不过,斯密对商人保持戒心,反对垄断和管制。斯密经常反复用最强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斯密:“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3.人们经常面临“有与无”的选择,例如,看电影还是上课?与张先生结婚就要拒绝王先生的求婚;买了房子就要放弃买股票。但经济生活中,人们面对得更多、更广泛的仍然是“多与少”的数量权衡取舍,:①很少有人遇到“体面穿戴+饥肠辘辘与裸体出门+鸡鸭鱼肉”的两难选择,但却常常遭遇“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多了,会计学、心理学、人口学上花的时间就少了;新增加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就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打零工的时间”的苦恼;②是用更多的时间打工挣钱储蓄货币呢,还是少加班、干自己喜欢的事储蓄健康和快乐感受?③一国资源更多地用于大炮生产(军需品)还是更多地用于黄油(民用品)生产;④任何社会都需要在效率与平等之间进行权衡取舍,是牺牲效率、降低工作激励、追求平等,还是从效率提高、馅饼增大中逐步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4.(1)供求状况决定价格波动并引起资源投入量的变化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买者竞争,市场价格上升,激励企业扩大生产、增加产品供给量;同时,抑制和减少需求量。最终,形成供求均衡,价格也趋于稳定。反之亦然。
供求失衡会通过价格变化达到均衡,竞争压力会通过价格变化来释放。资源配置状态或结果表现为供求均衡且价格趋于稳定。
(2)价格变动引起资源在不同部门或产品间的流动
工资、利息、利润的变动引导劳动、资本、企业家在不同部门、行业和地区间的流进流出,租金的变动引起土地用途的变化。所以,价格最终决定了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进流出,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使生产者扩大规模并使其他部门的厂商把资源(资金、人力、物力)投入该种商品的生产。
一切物体的运动无不是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作用。要素和产品的流通无不是受到价格机制的作用。价格高低反映了要素和产品的稀缺程度。
5.是的。选择、机会成本、资源配置、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最小化、最大化、竞争、资源利用等等问题,都是由稀缺引出来的。
不同意。如果可以通过斗私批修减少欲望,就等于取消了欲望无限、资源稀缺假设,经济学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控制欲望是心理学问题、减少和管理欲望是个人在经济流程之外追求幸福的方法,经济学还是依靠分工、交换、发展生产来解决稀缺性问题。参考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享受)/欲望。
6.边际的含义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其边际值为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导数值。例如,自变量---产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收益的改变量为5个单位、成本的改变量为3 个单位,我们说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经济活动是可取的并且可以继续行动;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应该减少行动;最优化水平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经济学运用边际分析法时,要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开启经济决策王国大门的钥匙。
练习题或案例题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浅析 篇7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思路与对策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也是高等院校非经济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 使学生能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精髓, 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了解, 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基本经济理论和模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一直都不太理想。深入探讨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并对其加以总结与分析, 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比较与评价
(一)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在美国哈佛法学院创立, 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工商管理等学科中, 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 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 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 案例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又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 研究讨论案例需要运用理论知识, 而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例, 学生在这其中既学到了理论, 又提高了实际能力。[1]
与微观经济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相比, 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经济学案例的真实性与可读性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兴趣。该课程的教学案例基本上是源自于现实生活, 是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热点问题的总结。这种案例具有典型性、可读性和真实性, 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吸引他们主动思考, 积极参与讨论,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二, 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 联系实际生活问题, 并加以讨论、分析。一方面, 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象, 另一方面, 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经济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第三, 该方式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 可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案例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 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 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主动引导, 并发挥学生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讨论等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 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才华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从而使课堂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之中, 而不可能出现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沉闷、学生打瞌睡的现象。毫无疑问, 这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 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样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曾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杜威进步主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失败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学理念, 它更注重“在老师指导下”的“再发现”, 即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 对发散思维的结论进行精简和整理, 然后选择最佳路径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内涵。[2]
所谓探究式教学, 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 具体说,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3]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本质是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看作是相同的活动;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 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活动的过程, 使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模拟科学家为认识自然界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来构建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的活动, 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
探究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科学的技巧, 对教师而言则是一种教学技巧。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是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最重要保证,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才能实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第二, 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无论是培养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 还是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都必须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 就算是知识, 也必须通过主动建构才能生成, 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第三, 知识的重现性。是指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演绎和证实已有的知识经验。第四, 开放性。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 只要学生想到, 而且是力所能及的, 就可以成为探究的内容。通过探究性学习, 学生能获得一种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 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三) 问题驱动导学教学法
“问题驱动导学”, 是指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构建的一个以问题贯穿各个教学环节,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组织方式。[4]该教学方式主要运用微观经济理论, 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让学生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 有目的性地去学习, 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四) 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
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是在班级团体教学中,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 从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 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检测, 并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 最终使得各层次学生对学习人人有兴趣, 个个有所得, 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提高自身的素质, 达到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5]
(五) 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最早是由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他强调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现代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促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启发式教学, 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引导、转化, 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 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启发式教学与其说是教学方法, 不如说是一种教学思想, 它不再遵循传统固定封闭式的教学模式, 而是提倡一种开放的, 吸收多种教学方法经验的教学指导思想, 这种与传统单向填鸭式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 它将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 教师通过启发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终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虽说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思想,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 遵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 通过教师的启发,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将教材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6]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一)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
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比较庞大, 知识点较多, 并且具有一定学习难度。无论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还是现行的案例教学方法等现代教学方式, 改革的目标都是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主体慢慢地由“教师主导, 学生为辅”的被动式教学向“学生主导、教师为辅”的互动式教学转变。现代教学方式注重师生的互动、联动, 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是, 采用多媒体现代手段, 综合运用案例、启发式、探究式、读写议等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环节, 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
(二)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对策
1. 因材施教, 灵活把握。
目前, 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国内经济管理类和非经济管理类高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授课范围比较广, 授课对象比较多, 并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根据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教学大纲、教材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模式, 体现微观经济学课程通识性和实用性。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 要注重夯实理论知识水平,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而对于非经济管理类学生要注重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
2. 教考结合, 突出特色。
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则是衡量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教学方式是手段, 考核是目的。因此, 教师应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式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 实现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微观经济学的课程考核要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纳入考核范围, 在课程考核成绩中设置一定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王保宇.微观经济学双语案例教学模式探讨.黑河学刊, 2010, (7) :102-103.
[2]唐彬.发现式、探究式和研究式三种教学方法在经济理论课中的综合运用.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3) :43-38.
[3]叶满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科学, 2009, (1) :48-52.
[4]严瑞芳.问题驱动导学模式探析——《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2) :8-9.
[5]唐年.浅谈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在宏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中国远程教育, 2006, (2) :39-41.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 篇8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教育部制定的财经类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学好《西方经济学》,对于后续的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及专业拓展课的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并且,在当前考研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作为考研专业课的必考科目,学好《西方经济学》尤为必要。《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其中,《微观经济学》又是基础。面对体系庞大、内容繁杂的微观经济理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教学方法上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尤为必要,它不仅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1、意识形态上具有阶级性。西方经济学哲学基础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信奉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存在。因此,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理论时,首先必须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对其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分析,分清哪些内容是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容,带有相对真理的性质,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哪些内容在意识形态上是掩盖资本主义世界本身的矛盾,宣传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是属于庸俗的东西。然后,对于有用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应当去引进、消化、吸收,以利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于庸俗错误的观点,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要在理论上加以分析辨明,只有这样才能认清西方经济学所反映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同时也有助于更为全面正确地理解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2、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微观经济学》以价格理论为核心,以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为研究对象,主要由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构成;在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安排上要主次分明,轻重有别。重点讲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等基础理论,做到讲深讲透。同时,对经济学前沿理论如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选择理论等内容作简要概述并推荐一些相关参考书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经济学进行系统的了解,以巩固已学知识并扩大其知识面。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培养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微观经济学》的方法论方面有抽象化、数学化的特点。数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如求导、几何图形、图表等,但是学生习惯于以普通语言逻辑来分析问题。我们说数学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只是为了说明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所以说如果只有数学是万万不行的,它会使经济学流于形式主义,必须把数学与其他说明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实证分析为主,广泛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论证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需求函数、供给函数、生产函数、成本函数、收益函数等。在基本理论的论述中多将语言逻辑分析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既有抽象的概念,又有形象的图形;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特别是边际分析法和均衡分析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在《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数学与经济理论、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内容,展现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及现实难题的魅力,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提高操作能力。
4、研究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实用性。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会资源进行生产,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是一切经济制度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的经济制度只是以不同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价格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普遍存在的。因此,《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我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和政府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虽然微观经济学来源于西方,但它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环境、运行方式、调节手段的理论却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迫切需要的,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基本特点
1、学生人文知识丰富,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财经院校有很多文科生,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时,更希望把《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纯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来学习。《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学生所学的一门专业课,一般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这些刚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他们虽然读过或听说过一些经济理论,但经济学知识不够完善,没有一条贯穿于经济知识的主线,也不能形成体系。他们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微积分课程,但由于经管类专业文理兼收,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财经类院校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要求与工科专业的要求不同,他们只需学习經济数学。这一明显的知识结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
2、学生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教学中讲到经济学家的生平、经济学的渊源时,学生非常感兴趣,而讲到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等内容时,则不习惯接受。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不同于政治经济学之处就在于它广泛使用数学工具进行经济分析。但经济学毕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科学,对许多经济理论的深刻理解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历史知识和社会学知识,这正是财经类院校学生的优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组织教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理性的东西给感性化。
3、被动学习。《微观经济学》较抽象,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果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适当做些习题,则学习效果就好。笔者多年来上第一节《微观经济学》课都会强调自身学习心得体会:读书、推演、练习、实践。但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学习,大部分都是被动学习,这就出现了一种很特殊的现象:没预习学生课上听不懂,听懂的自己也不会做推演,纵使会做推演的在练习题面前也是捉襟见肘,会做书上习题的未必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
三、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微观经济学》理论内容很丰富、抽象、深奥,学生难以消化,特别是运用大量的高数知识证明和推导经济理论,使学生普遍感到经济学晦涩难懂,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改革《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并用。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也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它一般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听取知识,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微观经济学》内容较多,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人数比较多的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内容的含量比较大。对于大堂课主要使用这种方法。但是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对于小班课,也就是学生人数30—60人之间的,可以多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通过学生对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够成功地缩短教学和实践的距离。针对《微观经济学》理论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地“填鸭式”灌输,而应理论联系实际,多运用贴近现实的、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生活化的、本土化的实例来阐释经济理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如用“蜜蜂与果园”、“二手烟”来解释外部性。“谷贱伤农”、“灯塔”、“搭便车”现象等已深入人心,几乎成为专用名词。同样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信手拈来身边的案例,往往能起到化枯燥为生动的效果。
2、传统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法紧密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各有所长,应该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信息量大,生动形象。但如果掌握不好仅仅拘泥于多媒体,效果反而不理想,也就是多媒体仅仅是一个工具,是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学生有时候往往重视了那些华丽的外表而忽视了课程的内容,加之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印象就不深刻。而传统方法粉笔加黑板,学生可能更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理解所学的内容。所以要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一部分内容可以采取板书,涉及到的案例、图表等资料用多媒体展示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3、啟发式教学法。教师要更多地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避免满堂灌现象,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通过启发并科学引导学生思维,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游戏式教学是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会经济学的理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对比教学法。《微观经济学》很多理论是通过图形来诠释的,熟悉图形才能彻底掌握理论的实质。“一图胜千言”,其方便、简洁、直观的优点是《微观经济学》大量使用图形模型分析经济现象的原因。从教学实践看,学好这门课的诀窍之一在于利用图形进行对比学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大部分学生认为图形太复杂,宁可死记硬背也不愿意仔细研读。但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微观经济学》中很多图形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对比性,如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曲线形状极其相似,都蕴含着边际递减规律;垄断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也很相似,但却体现不同的经济含义。通过对比分析,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
5、注重习题训练,多做习题。《微观经济学》课程各章节间衔接紧密,前后知识点环环相扣,某些知识点与经济数学联系紧密。学生在预习时注意相关数学知识点的复习,注意数学知识与经济学的融合。相对而言,该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过程中务必配合相应的、适量的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的知识点,要安排例题的讲解。每讲完一章内容,应该给学生准备一套练习卷,练习卷的题型应该尽量丰富,可以有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思考分析作图题和计算题。这些习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习惯和能力。
6、考核方式要多样化。科学的考核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老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因此,应该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变过去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可包括课堂发言、课堂讨论,课堂出勤等,目前我院这一部分可占到总评成绩的20%~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80%。笔者认为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牢牢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体系。
(注:基金项目:2010年黄河科技学院教学改革资助研究项目《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G100251234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尉东: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11).
[2] 魏布谊:工商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3] 蓝文妍:浅谈微观经济学教学经验[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
[4] 张支南、杨国才:地方高师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改进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