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通用7篇)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 篇1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笔者认为建筑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担不仅是经济、安全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在事故发生后不仅要查清人员的伤亡情况、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人处理、人员教育、措施制定、事故经济损失,还要弄清法律问题,要依法问责或依法问罪,也是行政法律问题,依法行政处罚和处分,还是民事法律问题,依法承担民事赔偿.笔者认为企业最好采用保险和非保险转嫁方式把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转移出去,减轻自己的负担.只有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处置方法,或是为了经济上的节约而并不影响自身的财务稳定且有控制风险的能力,或不知道风险的存在,或虽知风险存在,但由于预测失误、忽略而导致损失,才自己承担.当事故发生后要通过法定程序来确定的建筑事故经济损失是由保险公司、合同另一方和企业分担.
作 者:杜春宇 陈东科 DU Chun-yu CHEN Dong-ke 作者单位:杜春宇,DU Chun-yu(平顶山工学院管理工程系;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陈东科,CHEN Dong-ke(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刊 名: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年,卷(期):15(5)分类号:X91关键词:事故 建筑事故 经济损失 分担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 篇2
一、税收筹划的基本含义
税收筹划又称税务筹划、纳税筹划。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很早就开始了税收筹划的研究,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 英国、美国就对该领域进行研究并在税收实践中加以广泛地运用。国际上对于税收筹划的概念不尽一致, 概括地讲,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税境和现行税法, 遵循国际惯例, 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 对企业的涉税事项进行的旨在减轻税负、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和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和安排。
二、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有两个著名的规律“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需求规律”的内容是: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供给规律”的内容是: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正方向变动 (需要注意的是, 两个规律中, 商品价格都是自变量, 分别影响着供需情况) 。分别画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如下:
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是该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供求力量达到一种平衡时, 价格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 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供求相等的数量就是均衡数量。
政府征税会使商品价格上扬, 但并非所有的税赋都由消费者承担。消费者承担由税收造成的均衡价格上升的部分, 而生产者则承担了另外的部分。分析如下:
根据需求规律, 当商品价格上扬, 消费者的需求量将会减少, 以博弈的思维分析, 若此时生产者仍维持甚至的生产规模, 那么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 造成存货积压的现象, 于是生产者开始减少供给量,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直到与需求曲线达到新的平衡。
由于生产者也需要承担税收, 税收是其支出中的一部分, 是其直接经济利益的一种损失, 因此,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生产者产生了减轻税负的要求, 税收筹划成为必要的手段。
三、税收筹划微观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来说明其经济效应。
(一) 仅就企业分析企业进行与不进行税收筹划的区别
建立一个简化的市场模型, 假设前提条件: (1) 市场上只有两家生产企业A和B; (2) 社会总需求始终保持不变。
由于市场上只有两家生产企业, 所以社会总供给量Q等于A的供给量和B的供给量之和, 即Q=QA+QB;
当两家企业均未开展税收筹划之前, 在供需平衡的条件下总需求曲线D与总供给曲线S, 交于E点, 此时均衡价格为P, 均衡产量为Q, 且Q=QA+QB, 同时, 总供给曲线满足S=SA+SB
假设A企业开展税收筹划, 税负减轻, 则其成本下降, 则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企业供给量增加, 供给曲线向右移, 由SA变成S'A。相应的, S'=S'A+SB。此时, 新的总供给线S'与总需求线D交于新的平衡点E', 此时新的均衡价格为P', 新的均衡产量为Q', 其中A企业的供给量为Q'A, B企业的供给量为Q'B, 且Q'=Q'A+Q'B。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保持平衡的情况下, 由于A企业进行了税收筹划, 其税负减轻, 进而成本下降, 使得其自身均衡供给量得以增加 (Q'A-QA) 个单位, 而社会均衡总供给量也得以增加 (Q'-Q) 个单位。由于市场上只有A、B两家企业, B企业的均衡供给量反而下降了, 下降的量为 (QB-Q'B) 个单位 (Q'B在图中位于QB的左边, 表示下降) 。为什么会下降呢?原因在于A企业供给量增加后, 带来了社会总供给量的增加, 当供大于求时, 市场价格会下降, 由P下降到P', 而市场价格的下降, 会使得B企业觉得这块市场利润空间变小, 于是减少供给量。
从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在企业竞争中, 某企业通过有效的税收筹划, 不仅减轻了自身的税负, 使其少缴税, 并且还显著地降低了企业的总成本, 提高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不仅自身销量得到扩大, 而且还从对手手中夺得了部分市场份额 (前段理论分析中B企业下降的 (QB-Q'B) 个单位得供给量实质是被A企业夺得) 。所以虽然社会总供给量增加会带来市场价格下降的反应, 但是A企业在市场中更具价格优势, 收益没有下降反而是上升的。一旦对手承受不了市场的低价而倒闭, 那A企业就可以独占市场。
现以数学的方式进行验证说明:
由于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正方向变动, 而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正方向变动, 故知道供给曲线系斜率为正数的斜线, 需求曲线系斜率为负数的斜线。现假设供给曲线的函数式为S=70P+26, 需求曲线的函数式为D=-50P+122, 当供需平衡时, S=D.。而S=SA+SB, 进而设SA=40P+10, SB=30P+16。
假设A、B企业均未开展税收筹划:
由S=D, 即70P+26=-50P+122, 解得P=0.8
假设A开展税收筹划, B企业未开展税收筹划:
A开展税收筹划, 其成本降低, 供给量增加,
假设S'A=45P+20, 则S'=S'A+SB= (45P+20) + (30P+16) =75P+36
由S'=D (假设社会总需求保持不变, 现仅考虑社会总供给变化带来的反应) , 则75P+36=-50P+122, 解得P=0.688
由以上数学计算, 我们可以验证刚才的结论, A企业通过有效的税收筹划确实可以产生三个反应: (1) 市场价格下降 (由0.8下降为0.688) ; (2) A企业的市场份额扩大 (由42扩大到50.96) ; (3) B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 (由40下降为36.64) 。
以上的分析以及数学验证都是建立在市场上只有两家企业, 当一家企业通过税收筹划获利而对手企业却没有反应的假设前提。事实上, 这是不可能。正是由于开展税收筹划可以带来收益, 未开展税收筹划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无论是A还是B, 均不会对对手的行为无动于衷, 均会进行税收筹划, 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
(二) 综合分析税收筹划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政府征税使得商品价格上扬, 消费者的需求量减少, 需求曲线向左移 (如图7) 。由图中可以看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此时生产者的实际价格是下降的。也就是说, 税收的征收, 使得消费者面临上升为P的消费市场价格, 而生产者面临下降为PS的生产市场价格。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因税收而发生了损失, 即消费者和生产者一起负担了税收。这时消费者要损失的消费者剩余面积为PP0E0A, 生产者要损失的生产者剩余面积为PP0E0A, 社会总体 (供求双方) 的损失面积为PPSDA。
如果生产者进行税收筹划, 转嫁给消费者的税负也会有所减轻, 也即此时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P'会低于生产者没有进行税收筹划时的价格P, 当然, 不可避免地会高于政府没有征税时的价格P0, 也即存在以下关系式P0
现以数学的方式进行验证说明:
仍以前面假设的供给曲线函数式为S=70P+26, 需求曲线函数式为D=-50P+122为例, 当供需平衡时, S=D。而S=SA+SB, 进而设SA=40P+10, SB=30P+16。当社会总供给发生变动时, 社会总需求也会变化 (此处是综合考虑, 供给量的变化一定会带来需求量的变化) 。
(1) 假设A、B企业均未开展税收筹划:
由S=D, 即70P+26=-50P+122, 解得P=0.8
假设A开展税收筹划, B企业未开展税收筹划:
此时A企业成本降低,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其个别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假设变为S'A=40P+24, 则S'=70P+40
假定价格下降为P'=0.5, 则S'A=40P+24=40*0.5+24=44
(注意:价格的单位为金额单位, 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单位均为数量单位)
比较后知道, A企业收益增加 (S'A-SA=44-42=2) , B企业发生损失 (S'B-SB=31-40=-9) , 消费者获益 (0.8*82-0.5*75=65.6-37.5)
从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在理性决策的支配下, 企业有能力就自然会选择税收筹划的行为, 不仅企业本身的效用最大化, 而且整个系统都会因此而增加效用。
四、税收筹划微观经济效应的现实体现
(一)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税务能力和纳税意识
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等有严格的区别, 前者是在不违反税收法律的前提下进行, 而后者却是违法行为。税收筹划工作稍有不慎, 就容易变成偷漏税。税收筹划的成功开展, 建立在纳税人对现行税法的正确把握、熟悉、能够准确把握合法与非法的界限的基础之上。由此, 筹划过程可以促使纳税人主动学习、研究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 一方面可以提高纳税自查的能力, 在汇算清缴之前进行全面的检查、过滤, 消除隐患, 避免税务风险;另一方面掌握纳税技巧, 提高税收筹划的设计能力。相应地, 在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 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法制观念必然得到提升。
(二) 有利于企业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税收筹划主要是谋划企业的资金流程, 它是以财务会计核算为条件的。财务会计是税收筹划的前提和依据, 税收筹划化的资料均来自于财务会计, 然后根据国家现行税收法令进行调整、计算或用税务会计的方法重新计算。比如, 在企业所得税的处理上, 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会计利润”为基础, 再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 计算出税务信息“应纳税所得额”, 然后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进而求出应纳所得税额。由此可以看出, 为了进行税收筹划, 必须配备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会核算过程、出具真实可靠的财会信息资料。创造这一系列条件的过程, 有利于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 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市场经济下, 税收筹划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涉及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 并且贯穿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始终, 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最重要因素———现金流量, 构成“刚性约束”。因此, 企业在作决策时毫无疑问会将税收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对创立、筹资、投资、经营、分配等事项进行适当安排和筹划, 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 合理地、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减少企业现金净流出,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 企业开展税收筹划, 可促使企业精打细算,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增加预测、决策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 有利于企业收获税收利益
企业进行税务筹划, 通常首先会去考虑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税收因素来设计筹划方案选择低税负方案。通过对企业各项活动的统筹安排, 充分考虑税收因素来设计筹划方案, 然后在多种方案中选择税负低的方案, 直接减少了企业现金支出这就是税收直接利益;其次, 企业还可以利用纳税期限以及延期纳税的政策进行筹划, 在税法允许期限内, 尽量延迟税款缴纳的时间。这样操作, 既没有违反税法规定, 同时利用货币时间价值, 相当于无偿地占用了财务部门一笔资金, 并且没有财务风险, 这就是税收相对利益。可见税收筹划无论是直接降低实际税负还是延缓纳税时间, 都会形成对应付税额现金流出量的有效控制, 使企业当期可支配总资金增加, 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 企业最终获得的税收利益并不等于其少缴的税款, 而是还要扣除筹划成本。即税收利益=少缴税款-税收筹划成本。所谓的税收筹划成本是指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 首先会发生一系列的相关费用;其次可能要对某些经济事项进行调整, 这样就可能会放弃一些潜在的经济利益或造成潜在的经济损失 (机会成本) 。因此, 税务筹划也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尤其更应关注机会成本。
五、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 纳税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产生了规避纳税义务的愿望。对于纳税人来说, 税收无论怎样公平、正当、合理, 都是他的直接经济利益的一种损失, 都是政府对纳税人劳动成果的一种社会占有。税收筹划是税法战争中征纳双方的博弈, 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作为市场经济的特有现象, 税收筹划将与市场经济相伴相生。税收筹划逐渐演变成为一种高智商的经济技巧和经济艺术, 税收筹划并非允许企业做不诚信的纳税人, 而是要求企业做智慧的诚信纳税人。
摘要:文章以西方经济学供求关系为研究视角对税收筹划的微观经济效应展开研究和探讨, 并辅以数学验证, 具体阐述了税收筹划的微观经济效益。
关键词:税收筹划,供给,需求
参考文献
[1].西方经济学.广西大学校本教材
[2].叶子荣, 张秀敏.企业税收筹划理论与实务.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盖地.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4].葛家澍等.企业有效避税定式.企业管理出版社.
孩子能分担一点经济危机吗 篇3
苑力很烦,非常烦。原因?——老爸老妈说话不算数!还有比这更打击情绪的事儿吗?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苑力打开电脑,翻看着以往的照片。这一刻,小伙子委屈地掉眼泪了。
每年暑假,父母都会带苑力外出旅游,这已经是多年的习惯了。更早的就不说了,小升初那年暑假去海南旅游,去年去的是云南丽江……今年的目标是欧洲五国游。苑力的美好愿望是越走越远,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老爸老妈没少激励他:“儿子,好好读书,用最好的成绩回报我们的‘暑期消费!”
苑力很努力,这个学期结束时,他以全班第三的成绩向老爸老妈报喜。然后,他就开始做欧洲五国游的准备。到网上查资料、做笔记;把所到之地的美景搜索出来;他还把外出需要购买的东西列出单子……可是,就在他兴冲冲乐此不疲地忙活时,一个“晴天霹雳”让苑力傻了!今年暑假的旅游计划有变!
这是苑力不能允许的!“‘说话算数不是你们一向坚持的原则吗?”苑力的声音高了八度!他根本不听父母解释,父母一向都非常守信用,作出这样的决定,他无法理解。反抗!一定要反抗!苑力决定用父母惩罚他的办法惩罚父母!整整一个下午,苑力就是不和父母说话!视父母为“空气”,够狠吧?
看着儿子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样子,爸爸也不再解释,随手找出一张影碟,和妈妈看碟去了。一旁赌气的苑力忍着不看,但随着剧情的起伏,他还是被那个故事拉了过去。那是一部美国电影,讲的是中产阶级的一家人如何面对经济危机的故事。看完片子,爸爸对苑力说:“儿子,现在是我们遇到经济危机了。”
苑力还没从电影中走出来,顺势问道:“爸爸,什么是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就是爸爸妈妈赚的钱少了。你刚看的这部电影,说的就是经济危机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你看那家人原来有车有房,生活过得很不错。可经济危机一来,车子没了,房子也要租给别人了。”
“他们经济危机和我有什么关系?” 苑力慢悠悠地说。
“经济危机是世界性的,会影响到每一个家庭。爸爸最近的收入少了很多,虽然我们有房有车,但我们还欠银行很多钱……所以,我们的生活要作一些调整。比如,妈妈购物时要精打细算,爸爸也戒烟了;还有,取消欧洲五国游也是我们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爸爸说着,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似乎是在“委以重任”。
也许是刚才的电影对苑力有一些影响,他竟然点点头:“我知道了,经济危机来了,就是要……节省……钱,对么?”
是啊,很多同学和苑力一样,大家听说过“经济危机”,可谁也不会去想,这“经济危机”与我有什么相干!有调查显示,86%的家长在家庭遭遇经济变故时,会把困难渗透给孩子,希望孩子知道以后,能更理解父母;而14%的父母不会把家庭的窘迫告诉孩子,他们觉得说了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影响孩子的情绪。我很赞成多数父母的做法。
是否把家庭的经济状况告诉孩子,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中学生已经懂事了,像苑力这样聪明的孩子,与其让他为无法成就欧洲五国游闹气,还不如把家庭遭遇危机告诉他。妈妈和他算了一笔账,三个人参加五国游,团费就是4.5万,加上旅途上的消费,再节省也要超过5万。就目前的经济状况,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很大。
中学生是走向成熟的一代,是能够承担责任的一代。实际上,中学生朋友完全可以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出谋划策了。比如,父母把家里的经济状况告诉孩子,和孩子一起来安排全家的生活,这样做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看看,父母都和我说这些了,我是大人了。以后我要……”中学生如果能参与到适应变故和改变现状的过程中来,就不会再抱怨父母为什么不为他买……他们会说“节省一点儿,这个我可以不要”。
苑力经过一夜的深思之后,主动向父母表示:“我这么年轻,有很多机会的。将来,我要走遍世界。”
微观经济学习题 篇4
2、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多于影响需求量变化的因素。√
3.正常情况下, Qs=a+bP可以用来表示某产品的供给函数(a和b均为大于0的常数)×
就Qs=a+bP而言,如果P=0,则Qs=a,显然这是不合常理的.Qs=-a+bP的形式可以用来表示某产品的供给函数
4、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相关产品的价格上升会促使某产品的供给增加。×
.(如果A与B是替代品,A的价格上升会促使B的供给增加;但如果A与B是互补品,则A的价格上升会促使B的供给减少)
5、如以横轴代表需求量Q,纵轴代表价格P,则dP/dQ是需求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6、若需求曲线为直线,则曲线上的每一点的点弹性之绝对值都是相等的。×
7、若产品一定幅度(百分比)的价格下降会导致该产品同等幅度(百分比)的销售量增长,则生产该产品的厂商的收益不变。×(譬如:10元×100公斤≠5元×150公斤)
8、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必定为负值,但理论分析上一般取其绝对值。×
9、某产品的替代品越多,该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10、某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产品的需求会上升。√
11、一般而言,供给弹性大的产品,其需求弹性较小。×
12、需求增加和供给减少必会导致产品的均衡产量减少,但对产品价格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会导致苹果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
A.生梨价格上升
B.桔子产量减少
C.对苹果营养价值的广泛宣传
D.消费者收入的下降
2、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冰箱生产厂家的产品供给曲线右移?C
A.冰箱价格下降
B.冰箱生产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C.该厂家的生产规模扩大
D.全行业的产品库存增加
3、直线型供给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上的每一点的点弹性之值也不变。这一说法B
A.正确
B.不正确
C.可能正确
D.某些前提下正确、若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A
A.相同
B.不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依切点所在位置而定
5、如果某商品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会使C
A.销售收益增加
B.销售收益不变
C.销售收益下降
D.销售收益的变动不确定
6、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A
A.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B.新房子供给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
C.新房子需求曲线左移并使房子价格下降
D.新房子需求曲线右移并使房子价格上升
7、两种商品中,若当其中一种的价格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则二者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A
A.负
B.正
C.0
D.1
8、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汽车的均衡价格下降?B
A.汽车消费税降低
B.公路建设滞后
C.汽油价格下降
D.汽车生产成本上升
9、汽油价格上升和汽车生产成本下降会使汽车的B
A.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提高
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不确定
C.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不确定
D.均衡产量提高、均衡价格不确定
10、政府把产品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
C.
A.产品积压
B.产品供给丰富
C.黑市交易
D.B和C 11.下列哪一项不会导致高等教育的需求曲线B
右移?
A.师资质量提高
B.学费降低
C.入学考试难度下降
D.文凭更受重视(学费降低只会导致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
12.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线性,在曲线上的A点,价格和销量分别为6元和4 只,并知该点的点弹性为-3,则可知需求曲线的斜率为:C
A.-
2B.-4.5C.-0.5
D.-4.5/2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
在上一章,我们分析了需求与供给如何决定价格,在本章将进一步分析需求,探讨决定产品需求的消费者行为,说明需求曲线的理论依据。判断题
1、从消费者均衡理论中可引申出的结论是,为使消费所获得的总效用最大化,消费的产品必须多样化。√
2、低档商品一定是吉芬商品,但吉芬商品不一定是低档商品。×
3、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提高,而作为低档商品的A的价格不变,则消费者对A需求会减少。√
4、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而作为低档商品的A的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对A需求会增加。√
5、高档消费品的恩格尔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
6.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都会同时产生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单项选择题
1.消费者剩余意味着B
A.消费者得到了实际货币利益
B.消费者支付的货币额比他愿支付的数额小 C.消费者获得的效用超出他原本预期的效用
D.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数量比他原本打算购买的多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斜率的绝对值代表了D
A.消费者为了提高效用而获得另一些商品时愿意放弃的某一种商品的数量 B.消费者花在各种商品上的货币总值 C.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
D.在确保消费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交换比率 3.消费者均衡意味着C
A.消费者花费的货币额最小
B.消费者购买了其希望购买的全部商品
C.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购买了给其提供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 D.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购买的各种商品都分别是市价最低的
4.X的价格下降后,消费者对X的消费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则A
A.X不是吉芬商品
B.X不是劣等商品
C.X不是正常商品
D.X吉芬商品
5.预算线以同横轴(代表X商品量)的交点为轴心,按顺时针方向运行,说明C
A.X价格下降;
B.X价格上升;
C.Y价格下降;
D.Y价格上升。
6、设某消费者仅消费X、Y两种商品,其价格分别为8角、2元,已知达到消费者均衡时消费的X为5件,第5件提供的边际效用为28单位,则这时消费的最后一单位Y提供的边际效用为C
A.20
B.C.70
D.25(据
7.以TU和Q分别代表消费效用和消费品数量,则根据经济学的通常假定,一般存在C.A.dTU/dQ>0,d2TU/dQ2>0;
B.dTU/dQ<0,d2TU/dQ2<0;
C.dTU/dQ>0,d2TU/dQ2<0;
D.dTU/dQ<0,d2TU/dQ2>0;8.、哪种曲线表示收入与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联性?D
A.预算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收入-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9.设PE、PF分别表示商品E、F的价格,M表示消费者收入。下列哪一需求函数表示E与F属于互补商品关系并且E属于奢侈品?
D.A.QE=200-10PE+8PF+9M
B.QE=250-12PE-7PF-5M
C.QE=300-0.03PE-10PF+9M
D.QE=350-10PE-8PF+5M 10.哪一表述是错误的?C
A.有些正常品甚至奢侈品可能会演变为低档品。
B.有些低档品也可能会成为正常品。
C.尽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某年的商品房交
易量却明显萎缩,对商品房的购买锐减,房价下降。
这说明住房属于低档品。
D.同种商品在某些区域或群体中属于正常 品,在另一些区域或群体中又可能属于低档品。
住房一方面是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又是人们的投资对象,具有奢侈品的特征,不可能是低档品.房价的下降和对商品房购买的减少往往是对前几年过度炒作的矫正或其它原因所导致,与收入提高之间没有本质性的必然联系.)教材上的计算题演算及答案:第6题:
(1)设全部收入用于购买X,则X=10,全部收入用于购买Y,则Y=50
从而预算线斜率:
b=
=5
则:Y=50-5X(2)设全部收入用于购买X,则X=20,全部收入用于购买Y,则Y=50
于是:Y=50-
X
=50-2.5X(3)设全部收入用于购买X,则X=20,全部收入用于购买Y,则Y=100,于是:Y=100-5X 第7题:
第四章
40-5X=3(30-Y)……………①
另可得预算线方程:Y=40-5X……②
将式②代入式①,得:
X=3
微观经济学概念总结 篇5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经济人
在经济学中,“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纪人”的假设条件。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3.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4.决定需求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的主要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5.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6.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Qd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7.需求表
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字序列表。8.需求曲线的特征
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是负值。它们都表示水泥股票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9.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10.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1.供给表
商品的供给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12.供给曲线的特征
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13.均衡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14.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5.均衡数量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市场上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状态。1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7.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18.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
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19.经济理论
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20.经济模型
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21.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参数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参数是指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参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参数也往往被看成外生变量。
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22.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23.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4.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25.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26.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7.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28.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29.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30.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对于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31.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32.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33.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34.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3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36.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37.互补品
若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38.两种商品的相关关系与交叉价格弹性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39.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40.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的概念来表述它则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41.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42.基数效用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43.序数效用
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进行。
44.边际量
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45.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4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47.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48.商品的需求价格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49.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50.偏好
爱好或者喜欢的意思。
51.序数效用论者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
偏好的完整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52.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他时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5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5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55.完全替代品
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56.完全互补品
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57.预算线
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58.预算线的变动
两种商品的价格P和P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
12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P和P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商品1的价格P发生变化而商品2的价格P保持不变;
12消费者的收入I与两种商品的价格P和P都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
1259.最优购买行为的条件
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是消费者最偏好的商品组合; 最优的商品购买组合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60.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这样理解: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MRS12)一种商品的数量(即P)61.价格—消费曲线 1P
2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62.收入—消费曲线
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63.恩格尔曲线
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64.总效应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65.替代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66.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67.预算补偿线
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68.正常物品
正常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用必定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69.低档物品
低档物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的商品。对于低档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而且,在大多数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所以,总效用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70.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71.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
每一个价格水平上的该商品的所有个人需求量的总和。72.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表示某商品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所有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市场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所以,如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样,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市场需求曲线上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73.期望效用
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彩票的期望效用函数为:
E{U[p;W1,W2]}pU(W1)(1p)U(W2)
彩票的期望值为:
pW1(1p)W2
彩票期望值的效用为: U[pW1(1p)W2] 74.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75.风险
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76.风险态度
某消费者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的效用大于在风险条件下彩票的期望效用,即
U[pW1(1p)W2]pU(W1)(1p)U(W2)则该消费者为风险回避者。
消费者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的效用小于在风险条件下的彩票的期望效用,即
U[pW1(1p)W2]pU(W1)(1p)U(W2)则该消费者为风险爱好者。
消费者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的效用等于在风险条件下的彩票的期望效用,即
U[pW1(1p)W2]pU(W1)(1p)U(W2)则该消费者为风险中立者。77.生产者
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78.厂商的组织形式
厂商主要可以采取三种组织形式: 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个人企业指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合伙制企业指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公司制企业指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79.交易成本
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80.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8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82.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也被称为线性生产函数。它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83.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被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他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8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一般形式为:Q = A Lα Kβ 其中的参数α和β的经济含义是:当α+β=1时,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参数 α与 β之和,还可以判断规模报酬的情况。若α+ β >1,则为规模报酬递增;若α+ β=1,则为规模报酬不变;若α+ β<1,则为规模报酬递减。85.生产的短期和长期
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86.总产量
总产量指与一定的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87.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88.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某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8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种可变生产要素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90.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显现出递减的特征。
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点。91.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就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92.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9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普遍的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94.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厂商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95.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从而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为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通过对两投入量的不断调
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96.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97.等斜线
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98.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它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99.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分析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则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100.机会成本
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101.显成本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102.隐成本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103.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
企业的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构成总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104.短期成本
在短期,厂商的成本有不变成本部分和可变成本部分之分。具体的讲,厂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种: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总不变成本TFC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总可变成本TVC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
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
平均不变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105.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它也决定了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短期边际产量和短期边际成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简单地表述如下:
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正因为如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106.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L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平均可变成本AVC和平均产量AP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LL107.长期成本
在长期,厂商的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厂商的长期成本可以分为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边际成本LM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
108.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张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经济。相反,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不经济。显然,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于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称作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109.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由企业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响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110.市场与行业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行业指为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厂商的总体。在经济分析中,根据不同的市场结构的特征,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111.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第三,所有的资源都具备完全的流动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112.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113.收益
厂商的收益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114.总收益
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115.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116.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117.完全竞争市场收益曲线的特征
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三条线重叠,它们都用同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来表示。
此外,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斜率不变的上升的直线。
118.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119.收支相抵点
厂商无经济利润但能实现正常利润的均衡点也被称为收支相抵点。120.停止营业点
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出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作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121.短期供给曲线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即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122.短期供给曲线的特点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都是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123.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一个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由该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得到。
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市场的产品价格和市场的短期供给量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供给量都是可以使全体厂商在该价格水平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124.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生产
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125.成本不变行业
成本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126.成本递增行业
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127.成本递减行业
成本递减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128.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129.消费者统治
消费者统治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是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消费者统治的经济关系,可以促使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全社会的消费者都得到最大的满足。130.不完全竞争市场
在西方经济学中,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的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其中,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市场居中,垄断竞争市场最低。131.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132.自然垄断
有些行业的生产具有这样的特点: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可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部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它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这就是自然垄断。
133.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由于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垄断厂商的AR曲线和需求曲线d重叠,都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34.价格歧视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要求对不同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135.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市场集团。
136.非价格竞争
在垄断市场上,由于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垄断场上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包装,改善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就是非价格竞争。137.生产集团
垄断竞争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市场集团。
138.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相对地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形状的需求曲线。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它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D需求曲线表示: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生产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139.理想的产量和多余的生产能力
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作为理想的产量,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作为多余的生产能力。140.寡头市场
寡头市场又被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141.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
根据产品特征,可以把寡头行业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在纯粹寡头行业中,厂商之间生产的产品没有差别。在差别寡头行业中,厂商之间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142.占优策略
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143.占优策略均衡
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144.纳什均衡
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145.囚犯的困境
略。见书P244 146.无限期重复博弈
所谓无限期重复博弈是指相同结构的博弈可以无限次的重复进行下去。147.有限期重复博弈
有限期重复博弈是指相同结构的博弈有限次重复进行。148.生产要素价格
西方经济学家们习惯于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即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被分别称作地租、工资和利润。149.边际生产率分配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150.引致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学者认为,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派生或引致需求。151.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和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一样,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基本性质可以描述为:要素的供求双方人数都很多;要素没有任何区别;要素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152.完全竞争厂商与不完全竞争厂商 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
不完全竞争厂商包括如下三种情况:第一,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但在要素市场上不完全竞争;第二,在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但在产品市场上不完全竞争;第三,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都不完全竞争。153.边际产品
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154.边际产品价值
它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VMP = P * MP 155.边际收益产品
它表示一般情况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MRP = MR * MP 156.边际要素成本
边际要素成本是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MFC=[L*W(L)]’=W(L)+L*[dW(L)/dL] 157.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VMP=W,或者MP*P=W。158.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一般均衡即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局部均衡就是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的分析。一般均衡就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159.瓦尔拉斯定律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全部得到满足时,一般均衡体系存在均衡解。160.超额需求函数、不动点定理
瓦尔拉斯通过计算方程数目和未知数数目来证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是错误的。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经济学家用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方法证明,一般均衡体系只有在极其严峻的假设条件下才可能有解。证明的基本思路是:
设整个经济中包括n种商品(要素和产品)。从家户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出发,可以得到每种产品的需求和每种要素的供给;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出发,可以得到每种产品的供给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用每种产品和要素的需求减去相应的供给,可得到每种商品的超额需求。这些超额需求都是价格体系即价格向量的函数。由于所有价格同时按比例变化不会改变超额需求的值,故可以通过变换将原价格向量集合“压缩”为标准价格向量集合。于是超额需求函数确定了从标准化价格向量集合到超额需求价格向量集合上的一个映射;如果再“构造”一个从超额需求向量集合回到标准化向量集合的映射,并将这两个映射“复合”起来,则得到一个从标准化价格向量集合到其自身的映射。根据布劳尔不动点定理,标准化价格向量集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一个不动点。而这个不动点就是一般均衡价格向量。
161.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
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162.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它是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前提下,提出经济行为的标准,并探讨怎样才能使经济活动符合这个标准。具体而言,它从生产资源有效配置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这两个方面研究一个国家实现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所须具备的条件和国家为增进社会福利应采取的政策措施。163.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164.帕累托最优条件
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条件。它包括交换的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165.契约曲线
契约曲线分为交换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和生产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交换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的集合。生产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状态的集合。166.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最优产出量的集合的几何表示。167.社会福利函数
需要知道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或者更一般地说,需要知道效用可能性区域或整个效用空间中每一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的相对大小: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福利函数。(课本)
社会福利函数(social welfare function)是社会福利水平与所有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明一个社会对效率与公平双重目标的偏好,它由社会无差异曲线构成。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统一特性是它必定关于从原点出发的45度射线对称。不同的伦理观念形成不同的社会福利函数和无差异曲线。(上海财大财政学演示文稿)168.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每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都代表一定的社会效用水平,其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表明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边际替代率。每条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人大)。169.不可能性定理
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170.市场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试图将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由旅美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首次系统阐述。在西方左翼学者提出的种种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中,影响较大的是英国学者戴维·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美国学者约翰·罗默的“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和美国学者戴维·施威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人民网)171.市场失灵
在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中,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一般来说并不成立,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得到实现。换句话说,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172.反托拉斯法
从1890年到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法案,反对垄断。其中包括:谢尔曼法(1890)、克莱顿法(1914)、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14)、罗宾逊—帕特曼法(1936)、惠特—李法(1938)和塞勒—凯弗维尔法(1950)。统称反托拉斯法。
173.公共管制
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此外,垄断利润通常也被看作是不公平的。这就使得有必要对垄断进行政府干预。政府对垄断的干预是多种多样的。统称为公共管制。174.外部影响
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响。175.科斯定理
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的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176.公共物品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6
一、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
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
1)特别通俗易懂。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
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二、成本
1、第一个概念:机会成本
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2、第二个概念:比较优势
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3、第三个概念:边际成本
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前头叫边际成本,后头叫边际收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三、供给、需求和价格
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说到供给和需求,就离不开价格,价格本身是供求关系的一个反映,又是调节供求的风向标。供给不变,需求增加,那价格当然就涨上去了。如果需求量恒定不变,供给增加,那价格就要往下掉。价格大战——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竞争当中,价格竞争是首要的。经济学家有个定义,叫竞争形成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不符合经济学规律。
四、市场和政府
1、第一个概念:市场的外部性
某种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某种成本,这个成本不由交易双方产生,而是跟这事没关的第三方产生,这是负外部性;产生了某种收益,收益也没落到交易双方头上,这叫正外部性。
市场失灵——灯塔——公共物品
2、第二个概念:寻租理论
租金原来是指地租,后来泛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租金。当某种生产要素需求增加,但供给难以增加的时候,产生的差价就是租金。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 篇7
一、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微观差异的表现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与现行税务制度之间的微观差异主要表现在会计实务中,实践中常见的差异包括:
1、收入的确认的差异
会计上规定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必须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等四个条件同时存在,劳务收入的确认应区分当年和跨年劳务、劳务的结果能否可靠计量、劳务的成本能否补偿等情况,而税法上通常根据交易的结算方式确认应税收入或是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也就没有顾及会计上的确认标准。
2、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充分地运用谨慎性原则,如发现资产减值或贬损应计提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而税法上只承认坏账准备,对其他的各项减值准备均不予承认;即使是坏账准备,对估计的方法、比例与范围也作了较明确的限制性规定。
3、工资支出的差异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工资支出分别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进入成本费用。而税务制度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其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按实扣除。不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实行计税工资办法,其发放的工资总额在计税工资标准以内的,按实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4、业务招待费的差异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业务招待费计入“管理费用”科目。而税务制度规定,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在下列限额内据实列支:年营业收入额在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营业收入的5‰;年营业收入额超过1500万元的,不超过这部分营业收入的3‰。凡超过规定标准的,申报纳税时要进行调整。
5、广告费支出的差异
广告费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进行的宣传推销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将其直接计入发生当期的销售费用或根据确定的收益期限分期摊销。但税务制度规定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可扣除的广告费用支出不超过销售收入2%的,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
6、捐赠支出的差异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捐赠支出计入企业“营业外支出”科目。而税务制度规定,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非公益性、救济性的捐赠和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以及各种非广告性等赞助支出,都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7、罚款支出的差异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罚款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而税务制度规定,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种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均不得扣除。应当指出企业间因违反合同而支付的各种赔偿和罚款,允许在税前扣除;金融部门的罚息支出,应作为企业的财务费用,允许在税前扣除。
二、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产生微观差异的成因
1、从内容上看
税法规范征税行为和纳税行为,体现社会财富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而会计制度注重会计核算行为规范,要求真实、完整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2、从处理方法看
会计制度规定必须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中选择一种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且一经选定,不得随意更改。而税法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既要保证纳税人有立即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和税务机关有征收当前收入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征收管理方便,即税法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
3、从制定目的看
会计制度为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投资人、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等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让投资者或潜在的投资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盈利可能性,其所提供的基础性会计资料也是纳税的主要依据。而税法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强制、无偿、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对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所约束和控制。
三、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微观差异协调的思路与原则
1、协调思路
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在会计制度的建设中应强调会计信息的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功能,而不仅仅是为投资人和债权人服务。另外,我们看到由于美国过度分离的税会关系模式,也促使其弊端在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进发,从而削弱了税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护和监管。所以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关系的处理,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而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进行。在具体的协调思路上,笔者认为,在我国税收监管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下,会计制度也应该体现“会计信息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制度设计中应该利用“税收工作存在很大的会计信息依赖性”以从“税收对会计信息的反馈作用”来实现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必要协调。
2、原则
(1) 全面性原则。既要对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进行审视,又要对现行的税法体系进行审视,找出相互不适应的方面,并加以研究,以便协调,而不能一味地满足某一方的需要。
(2) 效益大于成本原则。要掌握好分离或统一的“度”,既不能因统一会简化会计核算工作、便于税收征管,而不考虑其负面影响,也不能因分离而导致企业会计核算更加灵活,税款计算及征管难度加大,企业在短期内应缴税款减少,进而影响税务机关完成税收任务,而忽视由此带来的企业资金运转压力减轻,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从而有利于税源培植,有利于形成经济和税收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的事实。
(3) 适度原则。由于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规范的对象和目标不同,两者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不会消除,因而纳税调整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会计制度尽管在遵循会计一般原则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其与税法的差异、减少纳税调整事项,但因两者目标差异的存在,却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由此带来企业纳税调整是必须的,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也是必然的,这些都可以由税务会计来承担。财务会计应该保持其基本规范,不能再因“财税合一”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按税务制度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如果不实行会计与税收相分离,会计的“稳健”等若干会计原则将无法贯彻。
四、协调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微观差异的对策建议
我国税法与会计制度产生的差异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源,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所规范的经济关系不同,这种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然而,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这种矛盾又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片面强调各自的独立性,会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只有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充分协调二者的关系,力求既能不断完善会计体系,又能维护税法,做到理论上发展,实践中可行。
1、加紧建立健全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
目前,公允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会计准则所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计量属性运用在各项准则中。我国之所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是因为我国公允价值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健全,广大会计人员运用公允价值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公允价值又恰恰是影响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协调性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必须加紧建立健全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加强会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为我国更快更好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创造条件。
2、根据具体实务操作的差异类别采取不同的标准导向
对会计处理比较规范的业务,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协调要使税收在坚持自身原则的基础上,与会计原则作适当的协调。如捐赠的处理、资产减值的处理等问题,税法应注意与会计制度的主动协调,以减少业务差异、降低纳税人的核算成本。另外,对于我国会计处理还不规范甚至存在规制空白点的业务类型,首先要规范和完善会计制度的建设,并同时考虑与税法的协调问题。由于其会计制度本身不够完善或缺少有效的会计规制,针对这些业务类型的协调中税法的处理难随其行,目前如果硬性加强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协调只会带来日后发展中更大的不确定性,如对企业并购、转移定价以及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的处理,所以要首先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加快步伐,使业务处理逐步规范化。
3、税法中有些政策急待明确
如会计制度遵循谨慎性原则,规定了可以计提8项减值准备,税收政策应从保护税本,降低投资风险,刺激投资欲望出发予以确认,但为了防止企业过度谨慎,税务制度应明确其计提比例,以保证国家税源不流失。因此,笔者建议:一是对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已有规定,而税务制度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的,税务制度应及时作出规定;二是我国正处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经济情况,会计制度和税务制度都应该及时作出必要的反映;三是对能预见的经济事项,会计制度和税务制度也应该在能预见的情况下,作出相应的规定。
4、修改现行的税法
一是修改增值税条例,建议将生产型的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二是修改所得税法,建议企业所得税法可实行“宽进严出”的原则,即对继续经营的企业和新开办的企业,在课税对象的计算上从宽规定,而对结业清算或分立、改组、合并的企业从严核实,把企业遵循谨慎性原则而稳健运行的增值所得,于企业结业时征足所得税。这样,既有利于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的统一,增强投资者的经营信心;也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收入与分配关系,保证财政收入。
参考文献
[1]、杨承忠:“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分离与统一”, 《有色金属设计》, 2006年第3期;
[2]、唐树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表现及政策取向”, 《商场现代化》, 2006年第5期;
[3]、常芳:“新会计准则与新税法在会计核算上的差异分析”, 《商业会计》, 2007年第10期;
[4]、王晓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现实基础”,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