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的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关于旅游的调查报告 篇1
关于嵊州市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
关于嵊州市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及背景: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业也悄然兴起,成为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截至目前为止,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旅游景区中,有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地区。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如此庞大的旅游市场,如此丰厚的旅游收入,无疑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建设新农村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主要是围绕嵊州市乡村旅游开展的,内容包括旅游点的区位情况、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及相关的交通状况等。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所采用的方法是资料整理法、总结分析法。通过对已有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嵊州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及相关问题。
调查时间:
2010年7月20日至2010年8月10日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嵊州市旅游发展状况:
嵊州市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4个街道、1145个村、总人口73.8万。至目前为止,嵊州已有多个旅游景点,可分为自然山水旅游、农村风情体验、历史追溯旅游、探险旅游及人文旅游几大类。
(一)自然山水旅游:
自然山水旅游包括南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百丈飞瀑风景旅游区以及剡溪漂流风景区。这些景点皆以开发利用乡村优美的自然山水为重点。如南山风景区,以秀峰、林海、丽湖为其特色,是江南最大的火山大峡谷,除此以外南山风景区还发展了农家乐以及度假村产业,及观光、娱乐、休闲与一体。
(二)农村风情体验:
农村风情体验是利用农村特有的历史人文,凭借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发以“农家乐”(住农家体验农家生活等)、高山度假、体验自然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这满足了当今居民返璞归真的要求。如嵊州“枫树山庄”、“南山度假区”等,这些都满足了当今居民返璞归真的要求,使农村风情体验与大都市的现代繁华相得益彰。
(三)历史追溯旅游:
以宋代遗风、明清特色为特点的崇仁古镇,是一座美丽而幽静的江南千年古镇。镇内有庙宇、祠堂、古戏台、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等自然乡镇的共用传统建筑,这些能让游客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
(四)探险旅游:
探险旅游充满了神秘性及刺激性,在嵊州探险旅游以漂流类为重点,包括百丈飞瀑漂流区、清溪漂流以及剡溪漂流。漂流可以使旅游者在对各种活动的拖入中得到丰富深刻的心灵体验,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旅游。
(五)人文旅游:
嵊州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美誉。书圣王羲之晚年隐居卒葬于此,人口理论家马寅初贡献卓越,因此在嵊州著有马寅初故居及王羲之故居。
二、嵊州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
(一)经济优势
嵊州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土壤。2008年浙江69县市GDP排名中嵊州居于第32位,处于中上流,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17亿元,同比增长12.9%。乡村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资金投入机制比较规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旅游业客源市场日益扩展。
(二)资源优势
嵊州市自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河、湖、溪、山、林等各具特色,动植物资源丰富。乡村地域特色明显,淳朴风情保存较为完好。
(三)文化资源优势
嵊州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美誉,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圣王羲之晚年隐居卒葬于此,谢灵运、李白、杜甫、白居易、朱熹、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多次来嵊游历。嵊州还是著名人口理论家马寅初、革命音乐家任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围棋国手马晓春等名家名人的故乡,中华世纪坛40位文化名人嵊州占了两位--王羲之和马寅初。因此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嵊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规划
早期政府相关部门在发展乡村旅游业,可能过于急躁,急于发展经济,因此没有认真分析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没有进行具体规划。由此造成了某些项目的重合、功能雷同、互相竞争,但是效益低下。有些农户看到人家农家乐做得十分红火,便跃跃欲试,但并没有做出自己的特色,最后导致资金亏空乃至停业。
(二)缺乏市场分析
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来自城市,所以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然而,目前嵊州乡村旅游经营者并未很好地全面调查和分析城市游客来源、客源类型、市场规模、客流规律、游客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等情况,也不了解周围相邻地区有无竞争的同类旅游项目,就盲目上项目,结果导致一些景点游客稀少。
(三)旅游产品单一
嵊州农家乐发展速度迅速,但是精品不多,而且产品单一。绝大部分农家乐的游客只是进行玩牌、KTV、聊天等,缺乏切身体验、休闲娱乐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是少年儿童的需求。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
嵊州乡村旅游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基础设施适应不了游客的需求。旅游区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较为简陋、设备不足。在旅游景点当地,客房、餐厅灯场所较少并且设备不足,较难留住游客。
建议:
一、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策略和发展模式。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品牌则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
乡村旅游实施品牌战略,可增强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及感受强度。富有个性和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能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有效强化体验心理。打造嵊州旅游品牌,也是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向的较好方式。
二、努力拉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针对目前嵊州旅游市场开发不足的状况,应着力拉长产业链。开发
具有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拓展和深化观光型乡村旅游,强化参与性;提升乡村旅游的休闲功能,增加游客的重游率。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嵊州市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各种社会资金,搞好交通、邮电、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解决好交通问题,与相关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游客出游提供方便。乡村旅游要与乡村改造、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农村据名店道路规划,改善农村环境,在保护历史民俗民居的同时,兴建体现乡村特色的新民居,供游客观光游览。
结语:
在国家“三农”、新农村建设等政策下,在社会打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因此各地政府应抓住契机,在合理规划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这不仅能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的有效途径。
关于旅游的调查报告 篇2
一、北镇旅游业发展现状
医巫闾山风景区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历史悠久, 文物古迹众多, 风格独特, 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省级6处, 市县级100多处, 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重点名胜风景区。近五年来, 累计投资4亿元开发了大芦花、五佛洞、天仙观、灵山寺4个景区, 完成建设项目200余个, 相继完成多项新景区开发和老景区扩建工程。医巫闾山风景区晋升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医巫闾山和北镇庙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全面启动。2009年全市旅游直接收入实现1.4亿元, 占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接待外来游客317万人次。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正在逐步成为北镇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二、北镇旅游业具有的独特优势
1. 独特的区位优势
北镇市位于辽宁省西部, 地处环渤海经济圈, 辽西走廊的东北部, 医巫闾山的东麓, 东与省会城市沈阳相毗邻, 西连英雄的城市锦州, 南接素有北方鱼米之乡, 拥有红海滩奇景的石油城盘锦, 北通煤都阜新, 沈山铁路、沟海铁路、京哈公路贯穿全境, 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高速公路沿境通过, 是连接辽西和辽中的咽喉要地。是辽河平原的屏障, 山海关外之要冲。最近新修通车的阜新到盘锦的高速公路由北镇城东穿城而过, 使北镇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观, 犹如为北镇旅游经济的发展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2. 祈福文化的独特吸引
北镇医巫闾山最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是其独特的镇山文化, 而北镇镇山文化的本质又在于其内涵极为丰富、涉及各种信仰、遍布各个阶层、影响多个朝代、潜移默化多个民族并传承千年的中华祈福文化。祈福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福”字, 具体表现为其千年传承、融合多种信仰的上至皇家贵族, 下至黎民百姓的祈福文化特色。
三、存在的问题
1. 统一宣传的体制还有待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 我市对旅游业的投资超过2亿元, 包括政府投入和私人资本投资。政府的投入主要是间接性的投入, 包括修环山旅游路, 广告宣传等间接性投入。而由于各个景区的所有制形式不同, 十大景区当中, 有四家景区属于民营性质的运作, 各景区为了本景区的利益, 宣传方式不同, 宣传口号各异, 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形象定位, 造成了旅游市场对我市旅游业整体形象的感知度和认知度还比较模糊, 所以还有待于进一步整合协调。
2. 旅游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北镇市旅游业国内客源市场结构主要局限于锦州、沈阳及辽宁省相邻的东北三省地区, 旅游消费水平比较低, 来我市旅游的客人人均消费水平也相应的低。不仅如此, 在旅游消费结构方面, 由于旅游目的单一, 旅游路途短, 形成以一日游为主的消费方式, 来北镇的游客长途交通费占的比重小, 游览及住宿的花费较少。这就清晰的反映出我市的游客市场的近域性特征, 住宿、餐饮、购物的人均消费水平很低, 形成不了高档次、大规模的旅游配套产业发展态势。根据国家的相关数据, 全国旅游业人均消费支出为350元每人次, 北镇目前还远不到这一标准。北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虽近几年来发展迅速, 对地区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带动作用已凸显, 但进一步提升还有明显的局限性。在《北镇市旅游发展总体策划》中就指出这一问题:从北镇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 尽管成绩显著, 但是总体来看, 北镇旅游仍处于旅游发展的初期, 产业成熟度还较低, 大旅游格局还未形成。
3. 各旅游区项目特色不鲜明
来北镇游客有半数以上是到青岩寺祈福为主的, 由于青岩寺景区的成功经营, 产生了示范效应, 其它景区有跟风模仿的趋势。休闲、疗养、购物等其他类型游客比重严重不足, 资源优势没有被挖掘出来, 特色品牌没有塑造出来, 多元的旅游产品没有开发出来。这就薄露出目前我市多元化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相对不足的现实。
4. 旅游业同其他产业发展联系得还不够紧密
同旅游业发展发达的地区相比, 北镇市的旅游业对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开发建设等的促进作用还不够明显, 产业关联度较低, 如当地土特产品沟帮子熏鸡、北镇猪蹄、水馅包子、青岩干红葡萄酒、北镇鸭梨的生产加工行业带动作用不足, 对旅游工艺品销售的促进作用也不够明显, 与旅游相关联的产业没有做大做强。
5. 旅游市场经营秩序还需加强
在景区开发审批、农家院规范管理、旅游商品市场管理等方面, 某些时候和个别领域做的还不够到位, 还需要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规范, 进一步加大旅游管理的工作力度。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加大政府主导力度, 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旅游业关联度高, 综合性强, 需要政府在发展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从北镇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 尽管成绩显著, 但是总体来看, 北镇的旅游仍然处于旅游发展的初期阶段, 产业成熟的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同时, 由于北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推动产业发展的市场力量还比较薄弱, 这就需要北镇政府担负起推动旅游发展的重任, 坚定不移的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 实现北镇旅游的新一轮大发展。
2. 强化组织和体制保障
组织和体制是基础保障。要成立北镇旅游发展的专项领导小组, 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不断完善旅游管理体制, 如建立统一的经营管理体制, 成立旅游文化局等;还要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的作用, 如旅行社协会、景区景点协会、乡村旅游协会等。
3. 要切实加强旅游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监管
北镇的历史古迹丰富, 其中,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市县级150余处, 除以开发和正在开发的风景区外, 还有很多有开发价值的景区。按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开发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和《北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旅游景区建设项目评审和审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关于项目审批的条款, 北镇市政府对旅游开发项目、旅游公路两侧级及景区周边建设项目都做出了明确要求, 未经例会审批就擅自建设的责任人和对违规建设行为制止不力的责任人, 市监察局要严肃追究责任。旅游稽查大队要加大对景区建设项目的监督和巡查力度, 发现未批先建、不按审批建设的项目, 要勒令拆除, 情节严重的, 还要依法严肃处理。
4. 要加强旅游行业的管理
鼓励并指导景区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配套产业等措施, 争创A级景区, 对成功创建AAA级以上的景区给予奖励。各景区要制定对本地旅行社的优惠政策, 鼓励并规范本地旅行社发展, 发挥对接作用。加强对导游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导游水平, 实现持证上岗。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导游专业队伍, 打造成北镇旅游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
5. 要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鼓励扶持力度
调整对旅游业发展的奖励办法, 实行单独下达任务、单独考核、单独表彰, 奖金发放重点要向景区和开发建设单位倾斜, 奖金主要由是财政列支。鼓励投资较大的景区开发项目和配套产业项目, 鼓励采摘园的发展, 鼓励创建省级农家院、创建A级景区和创建星级酒店。
6. 要加快旅游配套项目和产业的建设发展步伐
关于茅坪镇旅游业的调查报告 篇3
摘要:近年来,茅坪镇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县城周边出现人口剧增、失地严重、产业空心等系列问题。如何实施科学发展观,促进城郊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个十分严峻的课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利用在清明节的时间,通过走访座谈、分析了解对当前茅坪镇旅游业进行了调研。
关键词:茅坪镇;旅游业;调查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6-0049-01
茅坪镇位于长江西陵峡南岸,与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枢纽工程毗邻,是秭归县城所在地。随着县城东迁和三峡大坝建设的不断推进,茅坪已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发展状况
①茅坪城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具雏形。经过对茅坪镇郊兰陵溪、松树坳、银杏沱等11个村进行调查,该11个村在当地从事社区旅游产业的有5000人,占人口总数的25%,年人平毛收人6000元,年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占总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0%,已经高出农民传统种植农业的收入。仅打工人数有3000多人,年总收入2000多万元;在城郊(11个村)开大小农家餐馆250家,从事餐馆服务人数1000人,年总收入800万元。而且,近几年随着秭归县大打“三峡旅游名县”之举和发展第三产的战略的逐步实施,加之秭归县工业不断发展,茅坪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为茅坪城郊文化旅游产业推波助澜,茅坪镇城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发展速度较快,在“量”的上得到了不断积累,仅农家乐每年新发展在50万家之上,而且经营规模和标准越来越高。
②从事行业复杂,且分布较广。据调查,该镇城郊文化旅游产业涉及到餐馆服务、休闲娱乐、文艺演出、旅游产品开发等多个方面,分布于全镇城郊河(河口)泗(泗溪)路和风茅公路沿线,由于是自发形成,从整体上来看,目前虽然在量上有一定积累,但是从事行业分布杂,而且分面较广;从局部来看,银杏沱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主要是依靠县城辐射和港口的拉动作用,目前该区域农家乐和娱乐服务业较为火红。
③文化底蕴深厚。秭归是屈原的故乡,屈原祠目前正在茅坪城区搬迁修建之中。在茅坪城郊,银杏沱的移民文化,建东村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有一定声誉,将为发展茅坪城郊文化旅游产业形成强有力的的支撑。而目前,银杏沱村移民文化中心和建东村民文化演艺中心正在建设之中,随着工程建成运行,将不断增加茅坪城郊支撑第三产业的文化内涵。茅坪城郊的建东村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群众文化十分繁荣。建东村家家户户喜爱祖辈传下来的建东花鼓舞和建东花鼓戏,它是清朝中期当地艺人将梁山调引进和当地花鼓嫁接后形成的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戏剧,被列为中国300个地方剧种之一。
2存在不足
①缺乏统一规划。目前,茅坪城郊文化旅游是自发而兴的,由于没有统一规划,致使各投资业主各唱各的调,小打小闹,难以形成气候。②基础设施欠配套。茅坪城郊文化旅游产业的港口、公路、饮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目前正在建设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城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③没有品牌特色。茅坪城郊文化旅游产业与宜昌城郊等其他地去发展有很大差距,最大差距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3主要对策
关于学生和市民的旅游调查报告 篇4
1、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51%的学生选择在寒暑假出去旅游,43%选择其他节假日外出旅游,6%选择周末旅游。
2、对旅游目的的调查方面,我们了解到,出行以为休闲娱乐为目的的人占到71%,一探亲访友为目的的与购物旅游的各占12%,以学习求知和猎奇刺激为目的的则占到5%。
3、从交通方面上讲,一半的同学选择了汽车,接下来依次是火车,飞机以及其他方式。
4、在我们调查中我们发现,10%的学生通过海报传单等了解到旅游目的地,34%的同学则在网络上了解到,8%的人通过电视,20%的人通过他人的推荐,剩下的人则是完全因自己的爱好了解。
5、在决定旅游前,影响学生做决定最大的因素是价格,占到53%,其他则是旅游时间,旅游伴侣和旅游目的地。
6、通过了解,47%的人认为自己的旅游期望值和实际感受之间有很大的差距,51%认为差距不明显,只有区区2%的人认为实际能够和自己的期望值相符合。
影响市民外出旅游的因素
1、从整体上讲,68%的市民平均一年有1到2次的出游,32%的人则不出游。
2、在调查中,通过询问我们得知,58%的市民选择去自然风景区旅游,26%的人喜欢去现代化的大都市,16%的人选择去历史文化底蕴身后的景点。
3、在旅游方式上,过半数的市民选择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自驾游,跟团游和散客游则各站剩下的人数的一半。
4、对于是否带旅游目的地的纪念品,48%的人会选择带,45%的很少会带,只有仅仅7%的人不会带。
关于文化旅游的报告 篇5
随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加,旅游成了现在人排忧解愁的最好方法。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经济的富足也加促了人们对旅游的青睐。近年来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促使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春天!
但是旅游产业的急剧膨胀,旅游人数的猛增给一些旅游景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的地方不得不限制门票或提高票价来限制客流量,这不仅仅是人多给景区带来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游客不注意文明随手乱丢垃圾,随意破坏景区内的公共设施或文物。旅客要在欣赏美丽的同时努力保护好环境,协助景区工作人员做好环境保护!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结合我查阅一些相关资料,我认为旅游文化绝对不是那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而是包括旅游者、旅游从业者、旅游资源、旅游生活设施和接待地环境等在内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他一方面包括具体的客观的内容,如人财物等,另一方面还包括不可见的文化成分,如旅游者如何使用他们的钱、财、物。旅游业如何开发资源增添设备提高质量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心理动机和需求,这种从酝酿到实施完毕的过程莫不带有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而旅游者环购娱的结果以及从中可以看出的明显动向,旅游从业者为旅游者开发的旅游资源,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本身,则更物化的体现了种种民族文化心里的影响和制约。旅游文化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
而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的理论基础等那些鲜明地反映着旅游经济和旅游活动特殊需要的部分,如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发展史旅游服务艺术等一系列的学科。出理论基础外旅游文化还有更广泛的外延成分。它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博物学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体育学饮食学建筑学生态学园艺学色彩学公共关系学中和旅游相关的部分,他更体现在旅游浏览,旅游娱乐旅游食宿旅游服务旅游购物旅游环境以及旅游专业队伍建设的具体的旅游诸形态中,一言以蔽之,旅游文化渗透在与旅游相关的吃住行游购娱诸要素相关的服务各方面。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之前我把旅游看的太简单了,只是单纯的认为,一个人买张景点门票进去参观参观照照照片,随意转转,至于其他的事就与旅游无关了,但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意识到我之前的错误,也使我认识到旅游应该注意哪些,旅游这一产业包括什么旅游文化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懂得了旅游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旅游更接近于一门文化一门学科。
中国旅游业目前还处在蓬勃发展时期,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巨大的。关于中国旅游文化未来的发展,我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在这里就直言不讳了。从狭义的旅游业来说,总共包括三个部分,旅游者景区和旅游从业者。我觉得未来的旅游者中,农民旅游者将占有较大一部分。因为农民随着近几年的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农民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金钱以及欲望去旅游。而城市居民旅游者的增加将不会超过农村市场,我认为未来的旅游市场将逐渐转移到农村市场,表现明显的就是近年来比较红火的农家乐,和一些高科技的农业园区等。就景区而言,我觉得应该更加完善旅游设施,以人为本,为旅游者提供安全
舒适精美的旅游产品,不仅要提升景区的硬件设施更应该提高软件设施做好景区的宣传工作,为旅游者提供舒适的购娱休的场所,要尽量细致入微。而作为旅游从业者应该完善服务,导游应该尽职尽责绝不肯蒙拐骗游客,以完善的服务,尽责的心态去服务于游客。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制度措施从饭店星级标准制度的制定和推行,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一直到旅游卫生间的建设,从硬件到软件,政府应该完善管理监督体制。
关于旅游景点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 篇6
——“蓝炫“团队 活动时间:2011年7月15日—2011年8月10日
活动地点:重庆市确定景点,青海省确定景点,河南省确定 参加人员:罗莉、田影慧、司蕊、位李娟 活动形式:调查问卷、访问
活动主题:提高旅游文化素养,促进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
活动宗旨:维护旅游环境,不仅是旅游景区的荣幸,更是旅游者的荣幸!
摘要:具有不同环境意识的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同。本次活动主要是针对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和景区环境保护措施情况进行数据分析,认为不同的环境意识和景区保护措施对景区环境保护具有重大作用。关键字:景区环境保护,垃圾,景区环境质量,环境保护意识
一、调查活动过程
根据事先的安排,我们团队的四个成员分别在重庆市、青海省、河南省的各个景点进行参观,然后在景区内展开环保调查。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我们每个人在各个景点分发10份进行问卷调查。除个别游客也因为某些原因不愿配合外,绝大多数游客都认真填写了问卷。我们的问卷有以下这些:
1.您平时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吗?A.很关注 B.偶尔关注 C.一般 D.很少关注 E.基本上不关注
2.您注重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吗?A.注重 B.还好 C.无所谓
3.您认为一个景区吸引你的是什么?A.优美的环境 B.热情的服务 C.独特的风格 D.其他
4.您对去过的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是否满意? A.满意 B.还好 C.不满意
D.无所谓
5.您认为各旅游景区危害较大的是哪些问题?(可多选)A.垃圾污染 B.水污染 C.空气污染 D.噪音污染 E.光污染 F.超规模接待旅客 G.其他
6.您在景区内会乱扔垃圾吗?A.经常 B.偶尔 C.没有
7.若在景区内看到有掉在地上的垃圾,你会主动捡起吗?A.会 B.不会 C.看情况
8.当附近没有垃圾箱的时候,你会如何处理手头的垃圾?A.就地扔了 B.先不扔,等看到垃圾箱时再扔到垃圾箱去 C.看情况
9.但你看到景区有乱扔垃圾,或者是其他破坏景区环境卫生的行为,你会怎么做?A.上前去友好组织,并说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B.直接去景区管理处举报 C.微博这一行为 D.不予理会
10.您认为应该制定法律法规对破坏景区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吗?A.应该 B.不应该 C.无所谓
11.您认为景区的环保工作目前应该改善哪些方面?(多选)A.垃圾处理 B.水道清洁 C.改善空气质量 D.对旅客的环保意识的教育 E.其他(请注明)
12.您认为景区当地政府是否意识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保工作的迫切性?A.是,感觉极强烈 B.感觉一般 C.没有什么感觉
13.您认为有必要在旅游区开展环保宣传吗?A.有必要 B.没必要 C.无所谓
14.你愿意当一名环保志愿者吗?A.愿意 B.不愿意 C.无所谓 15.您对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请写下)
二、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第1题 A占30%,B占45%,C占20%,D占5% 第2题A占75%,B占22%,C占3% 第3题A占65%,B占5%,C占29%,D占1% 第4题A占8%,B占75%,C占9%,D占8% 第5题A占90%,B占50%,C占35%,D占35%,E占20%,F占62%,G占10% 第6题A占1%,B占85%,C占14% 第7题A占16%,B占33%,C占51% 第8题A占1%,B占82%,C占17% 第9题A占17%,B占8%,C占25%,D占50% 第10题A占87%,B占5%,C占8% 第11题A占87%,B占56%,C占37%,D占81%,E占7%, 第12题A占15%,B占70%,C占15% 第13题A占98%,B占0%,C占2% 第14题A占77%,B占9%,C占14% 从数据上来看,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高,环保意识不够强烈,而对于旅游景点的环境却很看重,并且对景点环境保护的满意程度不够高,大多数认为还好。旅游景点的优美环境是旅游者前往的主要因素,景区的污染危害主要在于垃圾污染、水污染和超规模接待游客。游客在景点内随地扔垃圾的情况并不频繁,即使附近没有垃圾箱也不会随处扔,但大多数对于阻止他人乱扔垃圾的行为却不予理会,并且看到的垃圾并没有主动捡起。占87%的人们认为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认为当地政府部门对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的意识不够高,觉得景区的环保工作应该在垃圾处理和水道清洁方面加强,同时有必要在景区内开展环保宣传来加大对游客的环保意识教育。而大多数人都愿意成为环保志愿者,也有一部分人是随波逐流,只有少部分人不愿参加。由于时间问题,最后一个题目大多数人没有填写,因此也不好做分析。
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与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对于景区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教育与培训
环境保护教育应当列入全民基础教育行列,最好从幼儿教育开始,使下一代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二、景区资源分级保护
以保护景区整体生态环境为基础,着重景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将整个景区划分为若干级保护区,同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生态系统保护
(一)人的因素
人是自然界的过客,是风景区的客体,也是生态环境的最大破坏者。规划区内村民居住点应限制规模扩大及人口增长,尤其应限制人口机械增长。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景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以规划的环境容量为依据,严格控制风
景旅游区的建设规模。根据景点容量控制,对人流进行合理疏导和分流,避免客流在某一景点的过多集中。
(二)水 域
水是整个风景区的灵魂所在,水量和水质直接影响到风景区的景观质量,系统的保护水域是维持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取积极保护措施,并结合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管理,对流域内造成环境污染的村民居住点进行治理、搬迁。景区服务中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污水应经污水处理厂处理集中排放,定点、定区、定向排放,不得违反排污规范。同时严格控制产生新的污染点。
(三)动植物资源
景区现状植被覆盖较好,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封山育林工作,丰富植物种类,加强风景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有效地保存植物物种资源,保证风景区绿化的多样性。建立绿色走廊,搞好防护林带建设,做好防火工作。防治景区内竹木的病虫害,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四、环境保护规划
(一)环境保护目标
1、大气环境质量规划控制目标:Ⅰ类地区Ⅰ级标准
2、水环境质量控制标准:水域功能为Ⅰ类,水质标准为Ⅰ级。
3、噪声:分区域、分功能控制噪声。昼间噪声,酒店服务区不大于50db(A),生活服务区和旅游区不大于55db(A)。
(二)加强环境保护管理
1、风景区建立环境监测中心,随时监景区的环境质量,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强化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环保宣传工作,指定风景区的环境治理技术措施并指导实施、监督执行。
2、按照环境保护目标对策一致的原则,划定若干级环境保护区进行管理。
3、建设环境保护设施
(1)建设垃圾处理场、垃圾转运站、公厕,健全环卫机构,完善环卫设施。(2)因地制宜修建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排水系统,实行雨污分流,严格控制排放标准。
三、活动感想
关于文化与旅游的思考 篇7
于是乎, 中国一夜"古城林立、文化四海”, 有源无源无所谓, 找个典故立个碑, 编个故事盖座楼。在此, 历史文化成戏说, 祖居故里成戏曲。如此推演下去,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在以旅游为重要载体的体验传播中将幻化为美丽的画皮!
反观另一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古城开发过程中, 以五年为计算单位, 平均都经历过3次以上的重大规划或策划, 但在实施过程中, 仅有约30%左右的兑现率, 也就是说仅有1/3符合规划或策划预期。
于是乎, 多少大师策划仅仅雁过留声 , 斥巨资完成的规划最后束之高阁 , 文化挖掘民俗整理成果终成故纸 , 古城风貌最终落得千城一面……
近年来文化旅游作为地方政府的高关注明星产业, 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 更成为当地政府设想中的脱贫支柱。产业化的古城、古村开发蔚然成风, 然而泥沙俱下, 精品寂寥。文化虚无和文化穿越异化着中国古城镇文化的基因, 千城一面的格局将制约绝大多数景区的未来发展!
曾经的教育改革异化在产业化的狂潮中迷失;长期以来的医疗改革亦在产业化的钱路中丧德。我们对于文化与旅游的视点可否历史一些?责任一些?面对祖先积点孝道, 面对儿孙种点荫德。我们的政府领导和从业人员是否该格外地珍惜一下祖宗留下的文明?是否可以比对并借鉴一下世界文化强国的历史保护法门?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化解之道或在自己, 千里之行始于起步!
观念必须改变——文态规划统领建设规划导则的原则可以先行。
视点必须转变——经济学法则主导行政学法则的原则必须落实。
行为必须嬗变——市场化平台取代政府化平台的机制必须建立。
关于长治武乡的红色旅游研究 篇8
关键词:山西省;武乡县;红色文化;旅游
红色旅游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革命圣地和革命纪念地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革命传统教育为载体而形成的,并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入开展,不断推进而加速发展的新型旅游产品,红色旅游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2004年国家又制定了《2004—2010年全国发展红色旅游规划纲要》,这为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红色旅游”热潮直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武乡作为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地,这里有朱总手植红星杨,彭总亲栽的彭总榆,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一二九师师部、北方局党校、抗日军政大学等,源源不断瞻仰武乡的名人也是武乡旅游资源的一道风景线。
一、武乡红色旅游产品的特性
武乡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革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出兵出粮出干部,在八年抗战中,仅有四十万亩土地的小县就奉献军粮二百万石,不足十四万人口的武乡就有九万余人参加到各个抗日罢休之中,特别是先后有一万四千余青壮年自告奋勇地参加了八路军,留下了“五千干部一万兵”的佳话。
(一)武乡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确立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乡革命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柳沟兵工厂旧址等于1964年对外开放,并吸引了许多国内游人和亚非拉国家的客人前来参观学习,很好地发挥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功能。80年代起,又相际开放了砖壁八路军总部旧址,新建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武乡也由此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山西重要的红色旅游品牌。
(二)武乡是山西党的基层组织建立较早的县份之一,“五四运动”中,武乡籍青年高沐鸿、李逸三等在太原接触了新民主主义思潮,并把红色的火种带回了武,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就十分频繁,推动了武乡的群众性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被阎锡山政府定为山西“四大赤县”之一。
(三)武乡是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八路军部队开进武乡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并通过长乐之战给予了日寇重大打击,奠定了太行根据地的坚实基础,特别是1939年7月15日,八路军总部移住武乡砖壁村,从此,武乡成了指挥华北抗战的枢纽中心,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左权、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此生活战斗,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故事和革命遗迹、遗物。
二、武乡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武乡旅游产品单一、无序且主题不突出。武乡是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中心点,围绕区域内其他革命纪念地发展起来的旅游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过去的一个时期以来,地方政府并没有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增长点来抓,武乡红色旅游一直以普通的观光接待为主,武乡并未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综合配置和开发,旅游产品单一,没有走出打出自己的旅游品牌,旅游产业一直没得到发展,导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依然是的旅游目的地,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系列配套产品,旅游产品组织局面呈现混乱。
(二)武乡旅游景点在管理上相关组织体制仍然不够科学完善,面对其他地区同类型的革命纪念旅游影响的不断兴起,武乡旅游市场处境尴尬,许多景点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合力,导致武乡旅游主题不突出,而且在对外宣传促销上不能统一协调行动,大大削弱了武乡的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的力度,武乡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在滞后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影响下,致使武乡游客量增长缓慢,旅游经济效益增长不快。
(三)武乡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程度低、科学利用率低。受当地宣传力度不大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武乡就是一个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导致武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众多的旅游景点没有得到科学开发利用,大量旅游资源深藏闺中无人知,一批优质的旅游资源长期闲置,未被开发利用。大量来武乡的游客只是观看几个熟知的少数几个景点,90%以上的游客据统计仅会参观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虽然近一二年人们渐渐对太行龙洞稍有所知,但游客还是寥寥无几,游客则不到10%。
(四)宣传力度不够。周边旅游区知名度较高,对武乡旅游产生极大的削弱作用;在武乡的周边有黄崖洞名胜风景区、灵空山自然风景区以及仙堂山等旅游宣传力度大,形成了对武乡旅游业的挤压,虽然这些景区本应与武乡的旅游景点形成相关的旅游线路,但由于武乡在宣传上力度不够,再加上便捷的交通和优越接待服务条件,对武乡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三、武乡红色旅游的开发要求及前景分析
(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文化。武乡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武乡的特色文化就是“抗战文化”。进行武乡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即可从武乡地域文化和红色“抗战”入手。在景点饭庄内可以提供红色特色的一些特色菜,比如抗战饭、南瓜汤、各种可食用的山野菜等;住——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建设一些有特色的抗战民居,以实用、庄重、简朴为特色以红色为主基调,服务人员一律身穿八路军服装;游——以革命纪念地与绿色、古色景点相结合,并加以宣传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趣闻轶事;娱——以抗战歌曲为主体,借助现代的娱乐设施重现革命激情。
(二)充实和完善红色旅游的内涵。在宣传中要抓住旅游者消费心理需求,紧密把握旅游人群消费时尚与潮流,把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大胆的推出全新的具前瞻性的旅游产品,用独特的方法和手段充实和完善红色旅游的内涵,扩展武乡的文化内涵,彻底改变武乡过去单一的观光型产品结构为主的传统模式,打造以红色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流的多元化产品结构,从而使武乡县旅游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三)完善旅游大环境和强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加强文化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包括城市雕塑等项目,真正实现武乡旅游产业格局的调整,弥补武乡旅游中娱乐和商业功能上的不足,使游客从更深的文化层次上了解武乡,了解八路军的故乡,了解抗战革命历史,了解抗战时期的老区人民,从而实现武乡旅游经济的腾飞。
关于旅游的调查报告 篇9
清河区人民政府区长李林
近年来,清河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已初步形成了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产业格局,但也面临着旅游产业投入不足、旅游知名度不高和旅游经济总量偏小等问题。清河区要想壮大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名城,必须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特色旅游项目开发,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一、清河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清河区地处松辽平原中段,京哈交通大动脉沿线,现辖一镇两乡两街,总面积465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和旅游城市。清河历史悠久,史称汪多罗束(满语:富饶的河湾村),努尔哈赤征服叶赫那拉氏的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后来成为清代皇家的狩猎地。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铁岭市辖清河区。1992年,被铁岭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旅游开发区,2000年5月,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最近几年,清河区委、区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提出了“旅游兴区”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民措施,为旅游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清河区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初步规划形成了以旅游度假综合服务区、旅游度假休闲区、旅游度假野营区和旅游度假自然风光区四大主要功能区。依照规划,逐步完成了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铺设南岸环湖旅游公路17.8公里,2004年打通北岸环湖公路16公里,目前正在进行桥涵架设。架设供电线路达到34公里,通讯信号实现了旅游区内无线信号完全覆盖,为进一步深入开发旅游资源创造了条件。清河区旅游度假项目众多,现拥有云松大酒店、丽景饭店等三星级标准宾馆4座,建成了50多个旅游景点。其中,有以青龙吐水、仙桥引渡、浪拍龟蛇等库区八景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东北第一大人工卧佛、水晶宫、永安寺、九登禅院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卡丁车、高空索道、滑雪场为代表的娱乐设施,以绿色美食广场、努尔哈赤生态庄园为代表的度假场所,以玉器、金铂画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浓郁,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人到此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近年来,我们又开辟了以龙泉山庄、凤舞山庄、石家堡子满族民俗村为代表的文化民俗游,以墨尼啤酒生产线为代表的工业观光旅游和以葡萄生产、草莓栽培为代表的农业生态游等多条旅游线路。2004年,旅游区共接待游客53.5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2.81亿元。2004年,清河区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旅游县区和辽宁省旅游强区。
尽管清河区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旅游度假项目众多,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但还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大,尽管清河区旅游度假区是省级旅游度假区但知名度仍然不高,没有形成旅游名牌。二是缺乏对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造成特色旅游项目少,精品旅游线路更少。三是旅游仍受季节影响,水上娱乐项目和冬季冰雪项目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四是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清河区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历史发展机遇:清河区的旅游产业正处在难得的发展时期。一是铁岭市全面融入沈阳经济旅游圈,实现沈铁旅游同线。二是铁岭市提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是清河区实施“旅游兴区”战略,以及申请清河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这些有利条件为清河区壮大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名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区域位置优势:一是气候宜人。清河区地处辽宁北部,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因受清河水库影响,形成了“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宜人气候。二是交通便捷。清河区位于京哈铁路、102国道和京哈高速公路沿线,一级公路贯通城乡,距省会沈阳市80公里,距铁岭市43公里,驱车到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只需1个小时,经高速公路3个半小时可直通大连港、2个半小时可达营口港。三是区位独特。清河区是一座城乡结合的新兴区,既具旅游都市的风范,又有乡野山村的气息。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清河区地处辽河平原和辽东丘陵地带,同时具有山地和平原的特征。清河旅游度假区依山傍水,山、水、城连接独具特色,清河水库水质清澈,水面开阔,湖岸弯沿曲折,自然流畅;两岸丘陵起伏,植被繁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49%,拥有大片生态保护良好的天然原始森林;林中野生植物种类繁多,鸟鸣清脆,赏心悦目,有返朴归真的意境,是辽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天然旅游景区。
文化底蕴深厚:清河区有汉、满、蒙、朝鲜等14个民族,形成了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其中满族和朝鲜族文化最具特色。清河区是满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许多名胜古迹、风俗传统和历史传说。尚阳堡、九登禅苑是清河古代满族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古建筑的典范。努尔哈赤疗伤的故事和郎太后传说等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阐述了清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特色满族和朝鲜族风情的餐饮、歌舞、器乐以及日常用品、劳动生产活动等民俗文化成为清河区旅游的一大特色。
旅游资源丰富:清河水库是目前辽宁省第三大水库,总库容9.71亿立方米,正常蓄水5亿立方米,具有防洪、灌溉、工业用水和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库区面积54平方公里,可利用水面26平方公里,水质清澈,周边山峰林立,是旅游开发的优良平台。清河区工业企业独特、精品农业项目众多,为旅游开发提供的有利条件。中港合资辽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清河发电厂,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超百万千瓦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30万千瓦,年发电量85亿度。北绿集团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51家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清河区土地肥沃,畜牧兴旺。拥有万亩水稻基地、葡萄开发基地、奶牛养殖小区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
三、清河区壮大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名城的对策
(一)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清河区要加强旅游资源整合,重点突出民俗、生态、田园、名人四方面特色,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创建旅游名牌。民俗,就是依托满族、朝鲜族聚居集中的民族风情优势,围绕满族、朝鲜族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底蕴厚重的条件,深入挖掘努尔哈赤清河疗伤、尚阳堡文化等满族和朝鲜族民俗历史的文化内涵,搞好民族舞蹈、婚俗表演等民俗旅游项目,建设好石家满族民俗村水上乐园和仿古一条街,加快东华朝鲜族民俗村建设,创建满族和朝鲜族旅游名牌,打响民俗旅游。生态,就是利用山水林资源、冰雪资源、地热资源大力发展山水游、风光游,把生态游作为最具潜质的旅游开发项目。田园,就是利用葡萄基地、水稻基地等旱作农业园,养殖小区等牧业观光园和自摘果园等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田园旅游,举办“葡萄节”、“赏槐节”等多种旅游活动,吸引大中城市市民,在节假日来清河旅游度假区观光、采摘和品尝果实、动手挤牛奶,体会“城市上班族、假日作农夫”惬意。名人,就是依托赵本山的名人效应,围绕刘老根、辽北历史文化传说、东北二人转等人文文化做文章,把旅游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对区内旅游景点进行深层次地发掘和演绎,进行文学艺术加工,编撰整理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旅游度假区的文化品位。通过民俗、生态、田园、名人四张名片,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清河特色旅游精品项目,塑造旅游名牌。
(二)加强硬软件建设,完善四大功能区
清河区要进一步加快旅游度假综合服务区、旅游度假休闲区、旅游度假野营区、旅游度假自然风光区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在硬件上,一是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供电、通讯等设施,为下一步旅游开发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千方百计引入大的旅游开发项目,大力实施项目牵动,不断为旅游区注入新的动力,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做好现有景点的包装完善,不断丰富景点内容。在软件上,一是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创造有利于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着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是强化旅游行业管理,按照旅游管理条例等行业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对旅游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市场和旅游从业人员等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推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通过软硬件建设,完善四大功能区,提高清河旅游度假区旅游接待的整体水平
(三)开拓旅游市场,提高景区知名度
清河区在开拓旅游市场上要立足高远,着力做好旅游宣传和促销工作,抓好同旅游社的联系,重点吸引客源。一是把旅游宣传作为开拓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个宣传的长远规则,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旅游促销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渠道,利用召开交流会、座谈会等会议的时机,全方位的向外界推销清河、宣传清河、展示清河,提高清河旅游度假区的知名度。二是要实行整体旅游促销战略,要把立足点和主要人力、物力、财力放在加强清河与铁岭和省内外等旅游区的合作上,积极推进区域联合,特别是推进与周边县市以及沈阳等旅游资源关联度较高的地区的联合,互通信息,共同研究促销工作,借助省内大旅游线,大景区,逐步“带热”、“带活”清河的小旅游线、小景区。三是要建立旅游营销网络,加强同旅行社的联系,吸引旅游促销重点地区和重点城市的客源。要本着挖掘拓展省内客源市场,扩张省际客源市场,大力开拓关内客源市场,逐步打开关外客源市场的思想,利用省内铁路、公路交通发达,与黑龙江、吉林两省相邻,东北文化一脉相承,赵本山的名人效益,满族的特色民俗等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吸引客源,做大清河旅游市场。
(四)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旅游产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涵盖了食、住、行、娱、游、购等要素,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保持着相铺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产业关联度极高的产业。要壮大旅游业,就必须跳出旅游产业仅仅是开发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误区,把发展旅游产业放到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与其它产业相融合,形成各类产业相关联的旅游体系。一是建立农业旅游体系,开发农业观光游和田园景观游,用农业丰富旅游产业内容,用旅游业推进农业向三产转移进程。二要逐步建立工业旅游体系。发挥现代工业文明优势,推动旅游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清河区有清河发电厂、地下电厂、北绿集团等一批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工业化程度较高,具备开发工业、科技观光旅游的条件。要按市场化进行开发和运作,向广大游客开放,以工业旅游、科技旅游来充实旅游项目内涵。三是将旅游和城市发展相结合,进行城区和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努力把城区与旅游度假区融为一体,加快城市基础建设步伐,进一步强化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绿化、美化、亮化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城市品位,真正把清河区建成旅游名城。
(政协)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报告 篇10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打造文化旅游名县,内容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当前,国家和省市对旅游业发展非常重视。国家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省上进一步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市上也提出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支持力度都非常大。就我县而言,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既有资源的优势,也有政策的机遇,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可以说,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黄金期”。
从旅游资源看,我县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雪山冰川、森林湿地、沙漠戈壁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汉明长城、鸳鸯池、唐塔、钟鼓楼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物古迹;不仅有圣容寺、云庄寺等佛教文化圣地,还有丝绸之路文化、红色文化及引起专家学者深入探究的骊靬文化。在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中确定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我县8个主类全部具备,亚类有22个、占71%,基本类型有47个、占30%。这些旅游资源,绝大部分还处于原生状态,具有神秘性、新奇感和吸引力,特别是以骊靬文化探秘、丝绸之路旅行、历史古迹探幽为代表的特色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基础条件看,旅游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兰新铁路、312国道穿境而过,金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金昌机场投入使用,金武高速公路和金阿铁路通车,全县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油路。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全县现有旅行社2家,二星级饭店2家,2A级旅游景区1处,“农家乐”数量达到212家,设施完善、风格独特。
从政策机遇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旅游业发展都有含金量很高的支持政策。“十二五”期间,省、市财政每年用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分别达1亿元、1000万元之多。与省公航旅集团的合作,将扩大融资平台,推动项目建设,通过骊靬古城、骊靬影视城、万祥美食城的建设,将进一步带动全县乃至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从产业规模看,“十一五”时期,永昌县旅游业平稳发展,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持续增长。据统计,2008年接待游客17.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34万元;2009年接待游客1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56.3万元;2010年接待游客24.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77万元;2011年接待游客39.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951.4万元。
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性 旅游发展规划是实现旅游业“六大”要素开发建设、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目前我县还没有统一的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之中),这样势必在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完善方面缺乏指导性和科学性。造成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既浪费了资金又破坏了景区(点)整体形象,甚至造成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宣传不广泛,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
在整合市内旅游资源,推介旅游精品线路,进行整体联动,宣传促销上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认真研究。“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宣传机制在我市还未形成,造成在宣传促销上资金短缺乏、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单一,覆盖面不广,市场开拓缓慢。
(三)产业规模小,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近年来,全国各主要景区纷纷抢抓机遇,全面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千方百计吸引客源,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尽管我县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但与省内外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旅游产业总量较小,质量不高,还有不少的差距,部分经济指标差距还在扩大。
(四)发展不平衡,旅游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我县景区游览占的比重较大;住宿业、餐饮业、旅游商品、娱乐休闲、健康养生等所占比例较小。根据国内外旅游观光地的成功经验,旅游门票仅占当地旅游总收入的5%
—10%,大量的收入靠旅游商品、纪念品销售、文化娱乐消费。我县旅游商品以食品、土特产居多,旅游商品尤其是品位高、收藏价值大的纪念品比较少,旅游商品研发、销售体系尚未形成。景区缺少夜晚的文化娱乐、健康休闲和旅游购物消费。
(五)总体发展滞后,旅游业投入不足
旅游资源开发缺少大手笔,表现在景区规模小、内容单薄,缺少游客参与互动的项目,资源还大多处于“有形的少,无形的多;规模大的少,规模小的多”的状况,资源优势还远未形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宣传促销投入不足,经费捉襟见肘,也使得许多促销活动难以开展,项目推进较慢,整体形象宣传、市场开发培育等亟待提高。
(六)设施不健全,旅游业配套不够完善
城区缺乏软、硬件过硬的高星级酒店,现有的酒店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缺少先进管理模式和理念。旅行社等涉旅企业仍然还处于小、散、弱的状态,缺少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集团;旅游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规划、策划方面的人才缺乏,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着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旅游业发展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打造精品为重点,以强化基础为支撑,突出骊靬文化的金字招牌,着力提升“精品丝路、魅力永昌”城市形象,努力打造“中西文化交汇地、佛教文化游
览区、红色文化传播地和西部生态示范城、休闲度假旅游区”,把全县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县域经济的战略性增长点,把永昌建设成全省旅游强县、“丝绸之路”国家级旅游线节点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力争到“十二五”末,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8%。
(一)着眼凸显特色,超前谋划旅游业发展
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总纲。我县重点景区、景点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已陆续启动,力争在年内完成全县旅游总体规划,骊靬文化产业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加快“十二五”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
(二)着眼项目支撑,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
景区景点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必须要有高质量、可看性强的景区景点作支撑。而景区景点的建设,必须以项目为依托。一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景区。针对北海子、圣容寺、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等传统景区规模较小、档次偏低、管理粗放的现状,在“提升、改造、新建”方面做文章,切实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北海子景区保护性开发项目,重点推进武当山宗教文化旅游区、泉眼湿地自然观光区、北海子公园休憩区、沙枣林避暑游乐区和水云山森林风景区等五大功能区建设,在恢复武当山古建筑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设施,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功能,通
过3—5年的不懈努力,把北海子景区打造成河西地区一流的集休闲娱乐、湿地体验、度假避暑于一体的国家4A级生态旅游风景区。力争在圣容寺修复并开关典礼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圣容寺景区基础设施,逐步把御山峡圣容寺景区建成以佛教文化体验区、移动式自驾车营地、甘肃省民用航空基地等为重点的融自然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抓好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项目建设,着力加强水云山烈士陵园、红西路军指挥部、南沿沟红军烈士墓、宦家庄大沽政治部等革命遗迹的保护性挖掘,使其成为全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红色旅游快速发展。二是着力推进骊靬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以骊靬森林生态园区、骊靬古城、骊靬公园、骊靬美食城、骊靬罗马商业街、罗马小镇、十里栈道为主要内容的骊靬文化产业园区开发项目;积极与北京浙江商会协调联系,实施骊靬影视城和者来寨生态旅游村建设项目,努力把骊靬文化产业园区建成全国唯一的以中西方传统文化融合为背景、以古罗马文化的中国化为主题的经典品牌景区。三是着力实施乡村旅游工程。为适应日益扩大的短途、小长假、郊游等城市人群旅游需求,鼓励引导金川峡、毛卜喇、北海子、骊靬村等地农户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民间艺术、风味小吃,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四是着力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按照“由点及线、以线串点、以点
扩面”的思路,精心打造北海子——骊靬文化产业园区——河沟风景区和金川峡——圣容寺——毛卜喇民俗村及红西路军指挥部——南沿沟烈士墓——宦家庄大沽政治部等南接肃南皇城古遗址、东连历史文化名城武威、西到亚洲第一马场、北延巴丹吉林沙漠的特色旅游线路,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骊靬文化产业园区和御山峡圣容寺景区为两翼,以祁连山河沟、金川峡水库、西路军遗址、圣容寺唐塔等为节点的点面结合、互为依存、联动发展的旅游格局。
(三)着眼基础建设,增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大在交通、城乡、生态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投资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切实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主要做好以下五条:
一、完善旅游交通设施;
二、大力挖掘特色餐饮业;
三、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四、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
五、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六、加强队伍建设。
(四)着眼宣传促销,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宣传营销是提高景区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营销,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大宣传力度;
二、创新推介形式;
三、积极建立协调合作机制。
(五)着眼挖掘潜力,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关于旅游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大学生旅游的调查问卷10-20
关于全县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8-31
关于赴黄山、三亚、丽江市考察旅游投资模式的情况报告08-30
关于旅游的小学作文:春节旅游09-08
关于旅游产品创新的综述05-18
关于世界之窗旅游的作文07-13
关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08-10
关于旅游的作文:千山一日游06-19
关于中国乡村旅游的演讲稿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