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

2024-07-24

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精选8篇)

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 篇1

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

质量管理对于一个工程企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对客户、对企业自身的信誉或是对社会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电厂项目要运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它质量好与坏就是企业最好的活字招牌。

通常一提到质量管理,大家的第一意识是这只是质管部或者专业公司参与施工的施工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事情。其实不然,美国着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曾提出: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只有10%——15%来自工人,而85%——90%是企业内部在管理上有问题。由此可见,质量不仅仅取决于加工这一环节,也不只是局限于加工产品的工人,而是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不再停留于单一的质量控制,而是提倡全面质量管理。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全体人员及各个部门同心协力,把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数量统计方法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作业、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全面提升质量管理,需要各个部门、专业公司相互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够得以真正实现。后勤管理部室为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和畅通的沟通渠道,做好质量监管和控制工作。专业公司则提升其专业技术监控、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在过程中控制、保证一线施工中的质量通过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支撑,确定质量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共同维护,从质量目标确定、材料采购、材料验收、设备安装直到最后的工作验收,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一点差错,任何环节的差错都可能导致质量的缺陷,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而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否高效率的运行,关键在员工的质量意识,只有当质量意识深入每一个员工心中,才能让整个质量管理体系顺畅的运行。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员工质量管理方面的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包括质量意识培训,即让每一个员工明白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让员工形成质量意识,在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都会把质量牢记于心。有了质量意识,还要熟悉质量标准,比如焊接接口的质量标准是怎么样的,只有对这些标准了如指掌才能在工作中有参照的标准、才能尽善尽美的完成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实践中的培训,每天的三交中的质量交底,这是在实践工作中最直接的质量培训,是质量管理目标分解到每个班组、每个工作任务中,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质量管理培训,所以应该保证每天的质量交底的有效性。

优化组织结构,保证质量管理沟通渠道畅通工程质量的控制最有效的方式是在过程中控制,它不似产品质量控制可以将产品回收重新生产,如果在工程结束后才发现质量问题,它返工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难以计量的,最重要的是工程进度也不允许花费如此多的时间返工,所以优化组织结构,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

优化组织结构,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首先就是要清晰的定位管理者的角色。每一个管理者有清晰的质量管理目标和管理范围,每一个质量细节都有相关的人员负责,每一个质量问题反馈都要有相关的管理人员指导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没有漏洞,不会出现现场质量问题得不到反馈,因而导致质量缺陷得不到解决,而影响质量验收的情况。其次,精简组织结构,保持开放的沟通形式。在过程中控制质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精简的组织结构作为前提。如果组织结构庞大而又复杂,现场发现了质量问题,等到问题反映到管理层还需要兜兜转转经过许多流程,则质量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因而导致工程进度拖延、质量问题扩大等等增加质量管理的成本的后果。同时,影响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会关系到各个部门,所以必须要保持开放的沟通形式,发展全过程的沟通,消除部门间的障碍,各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才能保证过程中质量问题的高效反馈和高效解决。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每一个部门、专业公司共同努力的方向,更是每一名员工需要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的责任。

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 篇2

1 选派中层干部原则

1.1 是否具备科 (队) 长的必备能力

(1) 能力:化解科队一系列活动中出现的诸多矛盾的能力。 (2) 形象:由能力决定形成在公众中的印象及评价。

1.2 诸多矛盾及形式体现

(1) 领导者同其职责之间一旦产生矛盾, 其形式体现:是否称职? (2) 领导者同被领导者 (下属) 产生矛盾, 其形式体现:是否有威信? (3) 目标与绩效产生矛盾, 其表现为:错位。 (4) 同级领导者之间产生矛盾, 其表现为:内讧。 (5) 领导者与你的权威间产生矛盾, 其表现为:脱节。

2 基本素质要求

2.1 科队内沟通协调技巧

主管与职工之间沟通、员工随时向主管反应、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络。

科队内部的沟通, 并非由主管下达指令, 也不是由内部层层关口呈报基层意见而是创建上下左右前后三维一体的沟通空间型态。

作用: (1) 及时发现矛盾加以化解。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遇到问题和困难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并及时发现矛盾加以化解, 而不能心无点墨, 把责任和难题都推给下属, 这样不但不利于矛盾的化解, 更不利于领导者的成长。 (2) 上下齐心、目标一致。作产一名中层领导, 上传下达至关重要。不但要及时把上层任务和思想传达给每位职工, 而且要把下面的动态迅速反映到上层领导, 只有良好的协调动作, 才能使目标一致, 上下同心, 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 无形中形成一种纠错机制。通过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避免正面冲突, 无形中可以形成一种纠错机制。

2.2 识人用人原则

2.2.1 用人带人五大原则

(1) 以身作则:打铁先得自身硬, 要想让下属心悦诚服, 除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无论在生活中, 还是工作中, 只有处处带头, 事事争先, 才能以能服人, 以德服人。 (2) 以诚待人:对待下属要开诚布公, 坦诚相见。私事、私心每个人都会有, 但凡事只要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去待人接物, 即便是下属也会象朋友那样和谐相下。使其建立一种良好的上下层之间的人际关系, 进而让每名干部职工都能感受到这个团队的温暖。 (3) 身先士卒。高高在上“指挥者”时代已逝, 新时代领导形象塑造途径如下。

政治 (务虚) 型——专业 (务实) 型;管制 (对立) 型——放任 (和谐) 型。

过程 (苦干) 型——结果 (巧干) 型;资历 (经验) 型——知识 (学习) 型。

包办 (万能) 型——替代 (教练) 型;执行 (服从) 型——决策 (研究) 型。

官僚 (训斥) 型——亲民 (谦恭) 型, 由权力 (支配) 型转变为魅力 (影响) 型。

(4) 深入基层。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 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把握工作主动权, 遇事才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办法。

2.2.2 识人之道

要用人得当, 首先要能识人。而识人又是最高难度的事情。识人需独具慧眼, 力排狂澜。而且必须克服各种偏见、成见与定见。识人唯有赖资讯的收集、经验的累积以及敏锐的观察力。 (1) 人才资讯的收集:日常生活:爱好、情趣、特长;同辈评论、学历经历、既往成就。 (2) 大事精明小事糊涂 (把握原则、学会放权) 。 (3) 求才若渴, 唯才是用。 (企业文化、知识技能、用实惠留住人)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用其长而避其短。 (4) 因材施教, 依才适所。 (科内培训:要想刀锋利, 先把刀磨快)

2.3 士气激励

2.3.1 阶段性进度考核及鼓舞士气的重要性

(1) 领导者必须对阶段性工作进度进行考核。 (2) 领导者必须冷静评估工作绩效 (戒盲目施压、凭空奖赏) 。 (3) 业务推动小组必须得到适度的回馈 (如技术革新、管理创新) 。 (4) 经常举办庆祝活动奖励员工、鼓舞士气。

2.3.2 奖赏制度 (物质利益)

(1) 直接报酬:薪水、加班费、值班费。 (2) 间接报酬:额外补贴、出外考察、评先评模等。 (3) 非财务奖赏:办公用品升级、派车。 (4) 精神奖励:记功嘉奖、公开表扬。

2.3.3 鼓舞活动

集体聚餐、卡拉OK、团体郊游、外出培训、各种业务 (技能) 竞赛、娱乐性活动、成果展览 (现场示范) 等。

2.3.4 工作乐趣

发挥职工成员优点, 个性及处事方法, 激励潜能, 适时激发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发挥创造力。

2.4 领导者的转型与变革

2.4.1 优秀主管的人格特质

(1) 主管应鼓励员工不断的创新。 (2) 还要有容忍犯错的雅量。 (3) 更要有包容冲突的胸襟。 (4) 进行全方位沟通协调。 (5) 对准目标全力以赴。

2.4.2 主管五种力量的来源

(1) 职位上的权势——控制流程。 (2) 标竿的影响力——向心力。 (3) 专业知识的权威——指明方向。 (4) 奖赏的权力——激励人心。 (5) 处罚的权力——震慑违规

2.5 建立共同夙愿、实现被领导者自我领导

2.5.1 发挥副职 (权利下放)

各司其职, 发动管辖人员围绕自身职责开展工作, 同时赋于“一定”权利, 否则, 不下放实现任务附带的条件, 说白了叫“自作聪明、玩弄权术、耍小聪明”结果是一事无成。灵活授权、分担责任、参与决策, 允许个人或小组灵活开展工作。

2.5.2 共同愿景、价值体现

彰显信任, 奠定信任基础, 积极引导成员调整心态, 准确角色定位和责任分工, 充分发挥各自能动性, 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富于挑战性任务, 使其拓展知识技能, 发掘创造潜力, 每一项成功, 不仅是管理者的成功, 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团队职工的成功。

2.5.3 制度规则 (管人、管权、管事) 、外脑传导

“管理制度化”是新时代的产物, 出台制定制度一定要切合实际, 管理者首先要带着执行。否则是凌驾于职工群众之上的, 为管人需管人, 必然难免钓钻、刻薄, 奴役职工。自己定下的制度不包括自己, 由谁来执行?最终会被群众所抛弃。时间长了会形成“你在与不在两重天”的局面, 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在未达制度管理之前, 外脑信号传导也很重要。别人捎话, 指桑骂槐、旁敲侧击等方法奇效无比。

2.5.4 公平环境、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企业高效运作的润滑济。必须采取措施增强职工之间的融合度和亲和力, 形成高昂士气, 一个团队在不同阶段都有新成员加入, 凝聚力会短期树立集体意识, 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缩短磨合期, 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本文结合基层多年工作实践, 运用大量实际事实阐述中层干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事后的深刻反思, 总结经验教训, 为避免类似事件再度重复发生, 提出一些独特见解, 以供参考。

煤矿企业班组管理经验探讨 篇3

关键词:班组;安全管理

一、班组建设的重要性

煤炭企业的班组是企业最鲜活的组织细胞,是企业的基础,只有班组成员在现场真正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才会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事故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这样才能使安全和生产得到保障。事实证明,不仅产量、质量通过班组获得,安全工作更需要班组去落实。然而,就安全管理现状而言,班组安全管理仍存在着诸如“职工安全教育薄弱、作业行为欠规范、安全激励监督不力”等许多问题。我们只有找准这些问题的实质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实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夯实安全基础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全面提高班组成员安全素质。针对煤矿企业班组职工安全素质普遍偏低的实际状况,我们除采取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安全知识培训外,还通过建立月考核制度,将考核成绩与个人的工资挂钩,使用经济杠杆调动班组职工日常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了职工的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能力。

(二)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标准。煤矿中所发生的事故有90%发生在班组中,有80%的事故是由“三违”现象引起的。由于班组作业场所有限,流动性大,现场条件经常变化,而依据《操作规程》、《煤矿安全规程》结合岗位实际,我们制定各工种岗位工作标准和《职工行为规范细则》,推进精细化管理,把各项安全要求优化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把职工的行为限制在动作标准执行中,减少盲动行为,从根本上控制违章作业,特别是习惯性违章作业,保证班组人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从而制约了饶性心理、冒险蛮干的不良现象,做到岗位作业规范化、程序化,实现岗位无隐患,个人无违章,班组无事故,保证了安全生产。

(三)实行班组安全目标管理。班组安全目标管理是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班组安全目标实现了,企业的安全基础才能夯实,安全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实际,必须注重安全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保证等5个环节。安全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实际,要在煤矿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形成个人向班组、班组向区队、区队向矿负责的层次管理;安全目标的分解要着重于展开、逐个落实,使区队对班组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都能够简便化、统一化、正规化地展开,对具体目标要做到数据化;目标确定、分解后,就必须着重加强相互之间的责任感,激发班组全员潜在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努力实现班组安全管理方法科学化、内容规范化、基础工作制度化;班组安全目标的考核要和安全责任制挂钩,要避免考核时重“硬”轻“软”的倾向,更不能以“硬”指标掩盖或取代“软”指标;班组必须有确定的安全保证体系,即组织网络保证、物质措施保证等。班组安全目标管理是整个班组安全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班组安全目标实现了,企业的安全基础才能夯实。

(四)实行班组安全网络管理。①领导带队。成立了以矿长、书记为组长,各系统矿领导为成员的班组安全网络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大平煤矿班组安全网络建设的方针政策。②部门联动。成立以组织宣传部为牵头部门,安全、生产、劳动、综合办公室、政工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考核办公室,具体负责班组安全网络建设的考核管理,推动班组安全网络建设扎实开展

(五)公正、公平进行班组考核。大平煤矿成立考核综合办公室,考核办公室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标准和制度作为安全考核的依据,考核办公室抽调安全、生产、政工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考核小组,由矿领导带队,每月到区队进行抽查考核,并通过考核指导区队班组安全建设。

(六)加强班组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管理是体现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搞好现场管理,必须把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即人、机、环、管)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要做到:(1)高标准、严要求。各班组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要求,现场安全管理不但要求制度全,而且要求标准高。(2)奖罚明、严考核。班组应制订现场安全考核标准,每月班组长在考核中严格按标准执行,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一丝不苟,达到奖优罚劣。

企业铁路运输创新管理经验交流 篇4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的1184万吨增至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的87万吨增长到20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 %和 %。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8个科室DD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 ,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年的20.1小时降至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 “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 %和 %。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DD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 ,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 “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 %和 %。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DD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 ,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 “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 %和 %。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DD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 ,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 “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3、树立以人为本,共筑安全运输屏障。建立员工档案,家庭通讯地址,关心员工生活,帮助一线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运输部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与安全和谐氛围。近几年来,运输部党政领导坚持逢年过节深入区间铁路沿线看望长年驻守在一线的广大员工,让员工时刻感受到组织上的.关心,全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构筑安全运输屏障,运输部在04年全部范围内开展“亲情互动保安全活动”,内容包括致全部员工家属一封信,安全演讲,安全巡回展,家庭安全漫画,安全书信评比,安全管理论坛。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创新了安全教育活动形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铁路运输是我公司生产经营运行极为重要的“大动脉”,每年铁路运输的总量占公司进出厂物资总量的85%以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司加大工艺结构调整,加速发展,加快向“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两大目标迈进。随着第一轮、第二轮技改项目的竣工投产,公司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进出厂物资总量,特别是铁路运输量也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运输部作为铁路运输的组织者严阵以待,着眼大局,创新管理,克服运能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精简等困难,在提升运输高效管理,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方面开展了实有成效地工作。而实施以半军事化促进运输整体效益提升为目的的铁路运输高效化管理,是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运输由粗放型管理向规范化、高效化管理的战略转型,满足公司生产扩张的有益途径。据统计,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铁水运量则由1997年的8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360万吨,增幅分别达 %和 %。同时,生产岗位人员减少四百多人。

一、创新管理思路实现运输跨越式发展遵守基础

我们先来关注一组数据:铁路运输总量97年1180万吨-04年2227万吨;铁水上山量97年87万吨-04年360万吨;局车停时97的24小时-04年14小时;区间运输:97年197万吨-04年316万吨;进出厂车辆97年183辆-04年393辆;在岗人员97年2240人-04年1650人;机关科室98年8个科室DD04年4个科室;管理人员98年114人-04年86人;机车状态:蒸汽机车12台,内燃机车15台,其中蒸汽机车全部进入淘汰,超龄期限。

运输总量在逐步攀升,岗位人员在逐年减少,机车动力严重不足,运输部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只有一个,创新管理机制,在创新中寻求运输突破。一、创新运输模式,发挥运输最大潜力满足公司生产需要。近几年来,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与运能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运输部在管理机制上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责任与权力,强化了运输生产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建立适应公司发展运输长效机制,对现有的运输组织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同时,打破传统运输组织模式,采取以变应变,以变制变的运输组织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以装促卸,以卸定装的原则”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其中铁水上山保供方案,8#、7#高炉技改运输方案,压缩局车停时,区间普货运输正点方案等,均在原有的制度上、措施、管理上、考核上进行创新突破。就铁水上山而言,全长24公里铁路线,区间4个庄,弯道多、道口多,确保运输安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运输人却做到了。从制定第一套铁水上山运输方案起,到随时做到满足公司铁水上山需要。运输部采取了因岗设人、分段管理、逐步提高的铁水上山高效化管理措施,科学的决策、严谨的管理,确保了公司铁水上山由“量”到“质”的快速转变,为公司加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运输后盾。二是优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准军事化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与运输管理有机的结合,为运输部近几年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97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2240人,04年运输部在岗人员为1650人,大批在岗人员的优化精减给运输管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充分发挥在岗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2002年7月,运输部率先在全部推行实施在岗人员岗薪工资制。由原来的岗位工资向岗薪制转变,以“工效挂钩原则”,“以岗定薪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按贡献大小原则”四大原则进行劳动人事分配资源改革。岗薪制的实施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加速了岗位市场化运作,加大了活工资分配比重,促进了员工岗位竞争,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运输部在推进岗薪制过程中,重点向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苦、脏、累、险、班组长等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对在岗人员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实地一人多岗制,定人定岗多元化管理,推动运输向高效化发展转变。三是加大铁路技改,挖掘运输潜力,实现公司铁路运输自动化。2000年以来,运输部采用铁路技改总包的方式,先后投入2700万资金进行铁路技术发行完成大小技改区计20多项,其中站场布局的改造,铁路微机联锁运用,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以及无线调车系统的推广为公司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同时,先进的工艺和先进的设备为运输后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运输措施链节化,为保障运输可持续发展提供执行平台。

生产翻番,节奏加快,作为公司生产大动脉,铁路运输从局车进厂、编组、上线、分流、排空、检修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哪个环节失去控制都将影响到铁路运行的整体高效,对公司高效生产产生影响。因此,要实现运输的高效化,则必须对运输全过程实行节点控制,把半军事化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运输作业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环环 ,如工艺链一样协调有序,重点要对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难点、惯性问题和制约运输高效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梳理,运用“布置、检查、落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运输控制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考核标准,形成完善的运输考评体系。通过对与关键点相关因素实施控制,确保高效运输得到全面深化,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时,保障铁路动脉畅通满足公司高效化生产格局的需要。同时针对不同时期,运输任务目标的差距,不断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输措施,将功夫下在内部。一是不断调整山下站间小运转开行方案,淡化站间区间,站间小运转列车的开行对数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争取多开,确保车辆的快速上线,压缩局车停留时间,局车停时由1997年的20.1小时降至2004年的14小时。二是调整新周线区间运行图,努力挖掘新周线区间的通过能力,增开区间铁水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铁水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十对增至十三对,小运转列车由原来的日开行3对增至4对。区间运量由1997年的197.4万吨增至2002年的310万吨。三是不断优化渣铁罐的运输组织,根据公司炼铁炼钢的生产需要,不断调整渣铁罐的行车组织方案。铁水运量由1997年的87万吨增至2004年的360万吨,铁渣运量也由1997年的95万吨增至2004年的164万吨。四是紧跟公司发展的步伐,根据运能整合运量,确保进出厂列车的接发畅通,确保作业车辆的及时取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完成的铁路运输总量由1997年的1184万吨增至2004年的2227万吨,进厂数量由1997年的日均进厂183辆增至2004年的日均进厂393辆。

三、人员的素质再造,为创造运输的高效业绩提供人才高地。

生产结构调整,节奏加快,满足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运输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全面推进,为素质建设发挥最大效益奠定了了可能。微机联锁技术和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广泛应用,对扳道员岗位的整合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随着运输设备技术的信息自动化、微机化、高效化实现过程中,先进的技术装备简化了运输工作繁琐程序,但同时也对设备可持续运转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设备维护保养水平、对设备状况分析、判断能力和设备维修水平跟不上,必将给运输保产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突出重点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加快科技专业队伍的培训,切实从强化内部技术队伍素质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大设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尽快培养出一大批的、能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技术的人才,尤其重点针对机车动力和微机联锁系统等重要岗位,加大技术培训、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力度,以适应运输设备自动化、连续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要求,培训全员化,以高素质队伍创造高效的运输业绩。为此我们一方面在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打造运输金牌员工的同时,采取岗薪向一线关键岗位、基脏累险岗位、班组长以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运用政策鼓励员工立足岗位一岗成才,一岗多才,切实打造了适合形势发展的复合开展人才队伍,并出现了一线调车员岗位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对调车员等其它关键性岗位,则根据运输部实际情况进行内部调剂,并通过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四班二运转方式”改 “三班二运转方式”),扭转了过渡阶段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局面。另在方面以“向素质要效益,向素质降成本”的管理创新为主线,根据运输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管理和科技人员开辟运输创新管理论坛,使我们的运输管理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使员工队伍素质实现较大的变化和飞跃的同时,搅动思想,关心员工的热点问题。对于一度以来一钢厂停与开的问题上,我们在做好扎实的思想教育,广泛宣传“只要好好干,岗位一定有”的观念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的教育引导,消除员工心中顾虑,以平稳的心态投入日常的工作之中。同时落实厂务公开,宣传岗位变动的做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岗位竞争上岗,使每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过渡期间的岗位调整措施,从而稳定了员工队伍,确保了企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在确保正常生产方面,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一面对运输部山片人员继续留守在原岗位工作,暂不作调整。8#高炉、炼钢厂的铁水运输,由山下片人员承担新增的工作。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面在道口员、扳道员等看管性岗位适当使用劳务工性质(通过返聘原运输部责任心强的退休、退养人员),以填补相应在的人员空缺,以超常规的方法思路,高产的组织手段,较好的满足了当时运输保产的需要。

四、创新运输特有文化,为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粘合剂。

在运输部,争当运输人,争当模范党员,创红旗支部,铸铁军队伍是运输部近几年来营造企业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打造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运输部队伍。运输部围绕运输中心,安全生产实际,深入开展“争当运输人,我能做什么?”“压局车,降成本,我能做什么”、“家企安全联保活动”大讨论。并通过演讲形式,交流形式,化坛形式,让员工自觉参与进来,达到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目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运输氛围。

1、创建学习型团队,打造成红旗支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生产同步提高的原则,着重抓好党员素质教育,党员业务教育,党组织战斗力。以创新特色支部工作为目标,坚持每月党支部例会,每季红旗党支部评比,每年召开思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新”主题活动。通过支部设岗、党员选岗、共同定责、模范带动,为广大党员搭建一个展现的舞台,成为运输线上一面旗子。

2、党员成为运输安全新屏障。近几年来,公司生产大发展对运输保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输部在加强对党员的形势教育的同时,把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困难,应对的措施,工作要求以及存在的风险告诉广大党员,让党员主动担担风险,勇挑重担,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在140公里铁路线上,到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我是党员,我是运输人”已成为运输部190名党员自觉行动。

企业应急管理经验材料 篇5

本单位应急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全企业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及演练,重点负责突发事件的组织和处理工作。自成立以来得到了油田公司生产运行处的精心指导,得到了企业领导和各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短短半年时间,就先后完成了全企业应急体系的建设,编制和完善了《企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15个专项应急预案。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应对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实现了应急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企业持续有效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保障。现将我企业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交流如下:

一、坚持科学定位,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全员应急响应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应急管理工作不是日常生产管理中的正常操作,也不是安全管理中的制度规范。它是在特殊环境下、特定条件下或各种突发事件处理中的特殊操作,既要有效保证安全又要降低灾害损失,有风险,有责任,它主要由特殊人群操作完成,主要是生产岗位上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骨干,是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各级领导干部,因此培训和演练尤为重要。我们与企业安全监察科、教育培训中心一起创新“四种”教育模式,加大对指挥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一是实行多媒体教学和室内推演的办法相结合。

我们把预案、指导书和操作手册做成多媒体教案,针对不同的生产岗位开展相关培训,对事前预警、应急响应、抢险救灾、逃险避险的项目进行室内推演,增强了教育培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坚持采取以点带面的方

式,先由企业组织科级干部、生产单位调度长等应急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再由他们对基层干部、班站长重点培训,最后基层干部和班站长组织岗位员工进行贯彻学习。通过分级培训和学习,使员工在了解企业和作业区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了本岗位应急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明确了责任,使应急管理工作迅速深入到基层。今年企业里先后组织了两次科级干部、调度长等应急管理干部的预案培训,组织两次特殊操作人员的艇筏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制作标准化应急操作教学片。

为了增强岗位员工对违章操作的鉴别能力,企业制作了现场“应急操作”教学片,采取现场操作、实例讲解、观片警示相结合的方式,把岗位上应急处置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行为和标准操作拍摄下来,制作成录像片在各单位播放,用简洁明了的画面语言,教育员工深刻认识应急操作的规范要求,使应急培训更具直观性,杜绝“忙中出错”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应急操作的安全性。

三是开展经常性的实战演练。

在做好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十分重视预案的应急演练,针对油气生产单位的特点,我们重点组织了防暴风雪、防汛、防井喷、防火灾爆炸以及硫化氢气体中毒的综合性实战演练,各单位和科室相互配合,针对演练过程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分析,及时整改。同时要求各作业区、基层小队及班站都有针对性的进行应急演练,让员工都能掌握面对突发事件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如何采取防范措施。今年企业里共组织企业级应急演练6次,参加人数800多人次,动用车辆100多台,作业区级演练56次,班站参与率达到100%。通过各级应急演练,提高了企业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个别员工实际操作不规范,单独处理问题的能力不高,纸上谈兵,尤其是夜班员工,这已经成为应急管理的一个薄弱

环节,也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四是网络考试和全员过筛子

我们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上考试系统,将应急预案、应急操作、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常识等知识编入题库,为各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培训和单兵教练提供教育平台,并以过筛子的形式进行考试,让人人都参与培训和考试,大大提高了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日常生产管理中,实现事前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有机结合。

我们始终将灾害事故来临前的准备工作当成应急重点来抓,做到提前预警,提前安排抢险人员、应急物资和社会救援力量,提前分析灾害程度和存在的危害因素,提前制定详细的应急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考虑地域特点和发生机率,我们制定了特殊天气应急生产指导书,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雪、雨、雾、降温等天气,对各单位、队站以及机关科室从预警准备、应急响应到灾后复产都提出的具体要求。分别以通知、紧急通知和调度令的形式在企业主页发布预警信息,做到提前分析、提前预防、提前采取措施。企业还投资建立了信息平台,用短信和腾讯通的形式传递应急信息,入冬以来,我们每天坚持向全企业生产干部发送天气预报,天气变化后及时预警。

在特殊天气应急生产指导书的基础上,又制定了特殊环境下应急操作手册,明确了应急操作小组构成、职责以及具体操作。通过这些做法,既规避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又快又好的保障生产,真正使应急管理工作实现了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产的最终目标。

三、坚持统一领导,分路负责,充分发挥应急机构作用,明确责任,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 篇6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提纲

一、丰富完善创建体系确保创建工作落地生根

1.是以“五好五示范”作为创建内容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2.是以“...高速先锋•党员先锋岗”“...高速先锋•党员示范岗”创建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是通过“条块交织、总分结合”的系统设计使创建体系基本完善

二、丰富完善创建手段增强创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是以“...高速先锋·党员一小时”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2.是创新培训方式通过抓书记实现书记抓

3.是强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数量与质量

4.是开展“党建课题研究”为创建提质增效

5.是加强调度指导压实创建责任

三、党建品牌创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开花结果

1.是“战贫”硕果累累

2.是“战疫”有力有效

3.是改革发展任务顺利推进

正文:

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党委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抓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的要求,以“...高速先锋”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在集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丰富完善创建体系确保创建工作落地生根

集团党委把“...高速先锋”党建品牌创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注重强化顶层设计,持续丰富创建内容,健全完善创建体系,切实推动创建工作在集团上下落地生根。

1.是以“五好五示范”作为创建内容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年...月...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高速集团党委及时进行学习贯彻和落实,20...年...月,结合自身实际研究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高速先锋”工程创建的指导意见》,以“五好五示范”为主要内容,明确了创建主体,细化了创建要求,即创建党的建设好、领导班子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示范型党组织”;创建党的建设好、投资控制好、质量安全好、形象进度好、团结协作好的“示范型项目”;创建党的建设好、领导班子好、工作机制好、作风形象好、经济效益好的“示范型企业”;创建党的建设好、景观环境好、设施设备好、文明服务好、综合效益好的“示范型服务区”和党的建设好、微笑服务好、遵章守纪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示范型收费站”,针对“五个示范型”的“五个好”,制定了量化考核指标,做到标准公开、任务清晰,为创建夯实了基础。

2.是以“...高速先锋•党员先锋岗”“...高速先锋•党员示范岗”创建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要“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凝聚职工群众、推动各项任务落实”。20...年,在“五好五示范”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要求各级党组织围绕“五好五示范”创建的重难点工作,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设岗创建,将设定的创建目标和创建职责进行公开,实现了创建工作从“团体”向“团体和个人”延伸,做到“组织定调子、群众有谱子、党员担担子”,并将设岗创建结果与薪酬绩效挂钩;同时实行“...高速先锋”命名与表彰分离,每年初,司属各党支部围绕急难险重任务开展设岗创建,逐级审核申报,集团党委统一命名,年末对已命名的进行统一验收表彰,有效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3.是通过“条块交织、总分结合”的系统设计使创建体系基本完善

按照“既统揽又保留特色”的原则,将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接入“...高速先锋”创建体系,确有特色的,指导其创建子品牌,近年来,培育出“...高速先锋•五色花”“...高速先锋•智通e家”“...高速先锋•语您随行”“...高速先锋•阿蕾团队”等一批具有时代性和战斗力的党建子品牌,使党建品牌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动局面。对党建品牌带工青妇建品牌作出具体要求,带动创建“...高速先锋•工人先锋”“...高速先锋•青年先锋”“...高速先锋•巾帼先锋”等;强化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创建的目标导向,使创建打破行政壁垒、部门限制和层级框架,在全集团范围内“因事设岗、以岗聚人”实施创建,使人力资源在创建中得以综合利用。

二、丰富完善创建手段增强创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集团党委注重加强创建工作实效,通过探索建立“...高速先锋·党员一小时”长效学习机制、突出抓书记实现书记抓、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党建课题研究等方式,切实推动创建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1.是以“...高速先锋·党员一小时”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要通过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来把准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于20...年探索建立了“...高速先锋·党员一小时”长效学习机制,通过系统学习、对照汇报、班子研讨、工作部署、督

办落实的五个步骤,切实推动包括集团党委在内的各级党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走深走实,确保集团改革正确方向。

2.是创新培训方式通过抓书记实现书记抓

我们创新举办“...高速先锋·党务技能比武”,把“...高速先锋·情景模拟”作为“党务技能比武”重要环节,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相关措施让党组织书记带头还原党建工作的正确做法,现场演绎取得了很好效果。我们深化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的“...高速先锋·书记论见”实现“以论促训”,有力提升了党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和水平。我们建立了优秀党支部书记库,强化对库的动态管理和使用,从库中推荐的党支部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取得了很好成绩,所在党支部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3.是强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数量与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要保证一定数量专职党务工作者,确保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我们研究制定了党务队伍建设和任职资格管理措施“双十条”,采取有效措施维持党务干部队伍总体稳定,推动党务干部和业务干部交叉培养...人,...人取得了党务人员任职资格证书,有力推动党务队伍管理规范化,实现党务干部在职与储备...:...。开展“...高速先锋·微课堂”,让集团党务人

员带头讲创建实操、现场解答创建难题,推动“微课堂”成为抓创建的“培训会”。

4.是开展“党建课题研究”为创建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要把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把合格党员的标尺立起来”,“国有企业有大量劳务派遣制员工,其中很多党员没有纳入党组织管理,要拿出办法举措,不能把这些党员拒之门外”。我们先后开展了在劳务派遣制员工中发展及管理党员、党员积分制等课题研究,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有效提升了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和覆盖面。

5.是加强调度指导压实创建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干部“要积极推动党建工作落实,形成抓党的建设的合力”,我们开展“...高速先锋·党建月督会”,集团党委书记每半年调度一次,集团党委副书记每季度调度一次,集团党群工作部负责人每月调度一次,通过集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带头履行党建职责,推动司属各级党组织书记层层压实创建职责。

三、党建品牌创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开花结果

集团党委坚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生产经营等重点任务抓党建品牌创建,用每一项重点任务完成的成效

来检验党建品牌的创建实效。

1.是“战贫”硕果累累

我们在脱贫攻坚一线成立正式党支部,从党支部书记库里遴选了驻脱贫攻坚一线的党支部书记,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让党旗在月亮山腹地高高飘扬,帮扶的...县...个村...户...人如期脱贫清零,帮扶案例荣获国务院扶贫办《企业精准扶贫综合案例50佳》,其中驻从江县加勉乡脱贫攻坚一线队员吴秀实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驻加勉乡党支部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个集体、...名个人获省部级表彰。

2.是“战疫”有力有效

我们在20...年初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通过对...个优秀党组织和...名优秀党员进行“...高速先锋”命名,...个党组织和...名党员每日带领...余名职工坚守一线,保障了集团所辖...公里高速公路的...个收费站和...对服务区高质量运行,全体员工未发生一例感染,期间共有...名一线人员递交入党申请书,其中劳务派遣制员工...名。

3.是改革发展任务顺利推进

司属各党组织每年围绕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开展“...高速先锋”创建,保证了各项任务顺利推进,我们聚力攻坚深

化改革,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推进土地确权办证、企业治理结构优化等取得重要成果,其中企业治理结构优化改革案例作为省内唯一国企荣获“20......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我们高质量推进生产经营任务,“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较“十二五”增长...%;实现营收...亿元,较“十二五”增长...%,建成高速公路里程突破...公里,...大桥荣获国际桥梁工程最高成就奖。

邯钢经验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启示 篇7

从邯钢的发展历程看,在当时其实是一个危机。 当时的情况是:由于原材料大幅度涨价,钢材市场严重疲软,邯钢生产的二十八个品种仅有二个盈利,连续五个月亏损,全年盈利仅一百万元,企业生存受到威胁,迫切要求企业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为此,邯钢开始推行 “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近年来企业受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 经济下行对企业的影响明显,需求拉力减弱,市场竞争激烈,反映经营困难的企业不断增加。 同时,中小企业又面临着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税费成本、物流成本都在上升的压力。 企业如何应对? 即使经营较好的企业,也面临着新的困难以及如何保持竞争优势,都是要认真面对的。 企业应居安思危,居危思变,才能应付复杂多变的形势。

二、成本管理的创新,首先是观念的更新

与成本管理关系密切的一个概念是质量,但又不是狭义上的质量。 企业必须树立大质量的概念。 当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质量竞争,而是企业各方面质量的竞争。 小质量的概念逐渐被大质量概念所取代, 它涵盖了决定产品质量的诸多因素, 包括战略质量、决策质量、目标质量、过程质量、服务质量等。 邯钢经验的核心是基于市场倒推理念和层层分解方法的成本管理模式,在全方位降低成本、 增加企业效益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成本管理是从企业战略的高度,为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须的耗费的一种过程控制。 通常有两个误区:一是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 其实不然。 如果一项成本的增加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那么这项支出就是有价值的。 二是在达到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出现了多余功能,而多余的功能没有实现增值,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从而减少了利润。 邯钢经验推广十几年来,许多企业通过学习, 提高了对于成本、质量等观念的更新而获得了新生。 随着企业管理实践的增加,这些观念仍在不断地深化,从而推动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邯钢经验还在于成本管理过程的延伸。 传统的成本管理,只重在生产过程, 而没有考虑其前后的过程。 生产成本的上游主要是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等,而其下游主要是客户服务。 没有上下游的支持,成本管理也不会作好。 成本管理水平如何,很在程度上影响企业战备目标的实现,毫不夸张地说,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邯钢经验的核心,在于其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成本管理模式

“邯钢经验”的核心是基于市场倒推理念和层层分解方法的成本管理模式,其理论和方法在全方面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收益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企业经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邯钢经验”在推广和执行过程中也正在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问题不在于邯钢的具体成本管理模式, 而在于其他企业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 比如“模拟市场法”,如果中间产品不具有市场价格,便会有困难。 流水线作业,工序少的也不适合。 其“成本否决”类似于目标成本责任制。 大多企业可以参照实行。 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同,工艺不同,千差万别,不同简单地照抄照搬,但总有适合于自己的成本管理模式。 具体来说,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成本管理技术的集成,它是运用一系列的成本管理方法从全局、系统的视角来降低企业成本,并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从而达到促使企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邯钢的成功,在于其行之有效的薪酬分配制度

邯钢实行成本否决,完不成目标成本,扣发全部奖金和缓升浮动工资。 实行联利计酬,重奖重罚,把成本管理的权力和责任交给全体职工, 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 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 按成本指标完成情况核算奖金,拉开档次,实现了多节约多获益。 奖金高的心安理得,低的也心服口服。 如果没有合理的分配制度,不能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其成本管理不可能成功,这是毫无疑问的。 分配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后劲。 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分配问题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五、自主创新,是邯钢经验的精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邯钢持续深化完善“邯钢经验”。 邯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贵阳说: “卓越绩效模式重视的是各个生产要素的相互配合,它不是规定企业的产品质量应达到某一水平,而是引导我们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系统,不断完善和趋于成熟,不断开拓进取,永无止境地追求卓越。 ”

自主创新是卓越绩效模式中一个重要因素,从“邯钢制造”到“邯钢创造”,是重视人才的结果,也是自主创新的结晶。 推而广之,中国制造也要变成中国创造,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建设提高了职工的凝聚力,只有强大的凝聚力,才能有更高效的管理,更完美的产品质量。 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文件中,没有潜移默化地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怎么可能有凝聚力, 怎么可能有战斗力,怎么可能有竞争力?

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 篇8

关键词:中小IT企业 产品研发管理 总体规划 人力资源

组织结构 研发流程

1 概述

在我国现有的IT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IT企业人手紧缺、资金有限、积累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得生存发展会遇到更多困难,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根据多年中小型IT企业的产品研发管理经验,就实际研发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并据此给出改善建议,及研发体系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其他中小型IT企业能起到借鉴启发作用。

2 研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战略规划 ①魄力不足。不能及时增加人员投入,开发新版本新平台,在现有产品和市场份额基础上,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销量。造成原有产品发展缓慢,甚至被其他公司的产品赶超而逐渐萎缩。②缺乏远见。不能跟上行业发展趋势,及时研发新一代产品。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原有产品销量下滑或价格下跌,公司很容易陷入被动与困境。

2.2 盲目上马新项目 ①低成功率。必然导致研发项目的低成功率,10个项目没1-2个赚钱,浪费大量研发资源。②研发资源稀释。直接导致本已稀缺的研发资源被进一步稀释,真正有前途能盈利的项目无法得到足够的研发力量支持和保障,无法做精做专,导致发展受到很大局限。③危及公司生存。对于那些投入巨大、关系到公司存亡的新项目,没有充分把握、没有经过充分风险评估,在巨大诱惑下贸然上马。这种项目一旦失败将对整个公司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危及公司的存亡。

2.3人员招聘和流失问题 ①招聘困难。中小企业本身难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公司又没有知名度,容易导致先天性招聘困难,长时期无法招到合适研发人员。②激励不足。内部激励机制、人文关怀不足,导致员工士气低下,即使偶尔招到优秀人才也不能久留,人员流动频繁。③没有人才储备。为节约成本,往往没有人才储备,要等到人员流失后再重新招聘,又加上长时间招不到合适人选,研发进度极易受到影响。

2.4 组织结构僵化 ①部门协调问题。比如研发部门花费大量时间和努力辛苦研发出来的产品,市场方面基于自身考虑并不予以推广或延期推广,导致辛苦研发出来的产品长期无法推向市场、创造效益,浪费公司宝贵资源,严重影响研发士气。②研发和市场割裂。另外,中小企业往往是市场主导型企业,市场部垄断了所有客户渠道,造成产品和研发不能直接接触客户,什么都要通过市场部传导,无法实时获取第一手信息,得不到反馈,无法对市场做出及时响应。

2.5 没有职业生涯规划 优秀研发专才因为集中精力于特定技术领域,往往无法同时兼顾管理。而一般中小企业金字塔式的单通道上升模式,造成这些技术专才往往难以上升到管理岗位,只能长期停留在普通开发人员的角色,职业发展受到限制。这种公司机制注定无法长期留住资深的研发型人才。

2.6 管理经验不足 中小企业的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甚至老总很多都是研发人员出身,缺乏全面的研发管理经验,由于人员紧缺,甚至在管理的同时还要肩负核心开发任务。这可能带来很多问题,比如项目组内部岗位分工不明确、任务分配随意化、不够重视产品测试和质量保障、文档管理、不注重团队建设。项目紧急时,研发经理忙于救火,无暇顾及管理,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等。直接影响公司的研发进度、产品质量和团队士气、人员积极性。

2.7 产品经理有责无权 中小企业的老总往往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产品经理作为中层管理者,往往要面对自上而下的各种压力,产品出现任何问题都是你的责任,但既无实权,又无市场接口,在职能型组织内很多时候还要听从部长的指挥,造成工作开展艰难、被动。一些产品经理即使有思想有能力,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亦无法有效发挥出来。

2.8 缺乏企业文化 越是高端的研发人才,越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只限于领取薪水。中小企业公司老总迫于生存压力,往往脑袋里净想着赚钱,对企业文化之类更是无暇顾及,造成公司内部没有树立起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不能赋予工作以更高的内涵和意义,无法有效提升激励高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在价值。

3 研发管理改进对策

上面列出了笔者所处的中小IT企业研发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公司管理水平问题,公司管理层对整个公司的研发管理水平负有直接责任。 根据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小IT企业产品研发管理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中小IT企业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构建要点

3.1 产品战略规划 要做好产品,企业管理层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前瞻性设计,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首先要确立战略上的优势。

①严格控制产品数量。根据公司宗旨和总目标,首先明确经营方向,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没必要做。尽力避免一个小公司上了一堆项目,到最后没几个成功的不利局面。一个小公司能做好1-2个、至多2-3个产品已经很好了,千万不要贪多嚼不烂,导致最后哪个都做不精。②大力扶持拳头产品。在严格控制产品数量基础上,公司就有可能集中资源在少数1-2个关键产品上。对于能为公司创造效益、带来收益的产品要有魄力加大研发投入,把产品做精做好,迅速扩大优势,抢占市场,甩开竞争对手。③注重新产品预研。新产品预研不应该在原有产品过时被淘汰时才开始,而应该在原有产品正好卖时。一个产品线保证公司当前的销售收入,同时另一个产品线已在追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潜心预研新产品。这样当原有产品销量逐渐下滑、价格下跌时,新产品能及时撑起来,保障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2人力资源管理 21世纪的企业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哪些企业能拥有更多优秀人才,就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势。中小IT企业人员缺乏,尤其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以求提高企业凝聚力、降低人员流失率、提高员工满意度。在中小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人才选拔与储备。基于资源紧缺现状,中小IT企业往往无力实施真正的人才储备。但针对关键技术岗位,技术部门还是要注意进行长期性的人员招聘和选拔。选拔时应注重德才兼备,有时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另外,注意在现有员工中物色有潜力的替代者进行培养,一旦关键岗位人员变动不至于太过被动。②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干好干坏不一样,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挂钩,提高奖金相对固定工资的比重,对表现出色的骨干员工,争取奖金比重达到或超过固定工资。绩效考核应注意做到公平公正,这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对员工考核例行化、常态化,做到有长期数据积累作为依据。考评应从绩效、态度、能力等多方面入手。③营造有感召力的企业文化。研发人员普遍具有高学历、高智商的特征,除了物质激励外,越是高端人才越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有时比薪酬更管用。此外,公司应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尽可能为研发人员提供各种福利和生活便利,使研发人员没有后顾之忧。提倡人性化管理,很多事情和研发人员商量着解决。④核心员工激励机制。研发骨干是企业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企业应该专门针对核心研发骨干制定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策略和激励措施,包括较高的底薪和奖金,让人感觉干好干坏确实不一样,辛苦付出是值得的。并考虑为核心员工提供股票期权,使核心员工个人利益和公司捆绑在一起,共同进退。为技术型员工提供技术专家晋升通道,使得技术专才不进入管理层、不转型销售在公司内一样可以得到较高的待遇、受到尊重、在公司拥有较高地位。

3.3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必须和公司总体战略相适应,否则会对公司运作起到阻碍作用。

中小企业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把公司划分为市场部、技术部、财务部、管理部等多个部门,由公司老板统一指挥。但一个商业化产品从客户需求采集、产品研发、销售、售后支持和产品更新换代是一个统一协调的过程,需要各方面高度协调配合。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容易带来诸多问题,比如部门间的矛盾冲突等,处理不好会严重阻碍产品的成长和发展。

建议采用更适合产品化需要的产品经理负责制,或者叫弱矩阵结构,给予负责任、有能力的产品经理更多权力和发挥空间,授权产品经理全权跟进某一特定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使得产品经理既能直面市场,获取第一手客户需求、影响并促进销售,又能统一协调产品的研发、测试和技术支持,对特定产品的管理有决策权。部门经理主要负责人力资源的调配、部门内部行政管理,不应对产品相关的管理决策过多干涉。

3.4 研发流程管理 ①明确岗位职责。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对研发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将研发、测试、技术支持等不同岗位分成不同小组,选拔小组长专门负责,由产品经理统一管理。做到各司其职、分工明确。②研发管理规范化。采用CMMI等规范化研发管理流程,在需求、可行性分析、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系统测试等各个环节进行流程把控和评审。对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研发人员进行必要的研发流程规范化培训,掌握必要的研发管理知识。③敏捷和迭代。吸收敏捷化开发方法的优点,采用迭代式开发流程取代传统瀑布型开发模式,提高对外界变化响应速度,快速响应需求变更。搭建自动化测试系统,对产品进行持续集成构建。保证短期内发布新版本的能力。

4 总结

综上,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在资源严重不足的中小IT企业,产品研发管理对公司管理层、产品经理提出了高要求。管理层必须能做出正确的产品战略规划与决策,并牵头建设和总体战略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研发流程管理,才有可能构建出富有竞争力的产品研发体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品经理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发挥着关键作用,对某个具体产品的成功负有直接责任。

参考文献:

[1]沈永明.《案例》:整合重组——从龙光科技看中小型IT企业的组织架构[D].暨南大学,2000.

[2]梁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3).

[3]彭勃,张凡.改革开放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4]张思佳.成长型企业的研发管理战略规划[J].今日工程机械, 2009(11).

[5]林剑宇,林鎏娟.中小型IT企业研发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2).

上一篇:学校清明节文明祭祀总结下一篇:歌颂祖国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