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发展道路

2024-08-14

音乐的发展道路(共9篇)

音乐的发展道路 篇1

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发展的源泉艺术论文

悠悠历史数千年,多少风风雨雨,易朝换代,亦不论是繁荣,还是衰落,音乐总和人们相伴。追溯历史到今朝,音乐已从狭小的厅堂走向广大民众生活――即逐渐走出达官贵人的专属,回到本就是起源的民间。可以说,传统民间音乐是其它各类音乐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主要借助口头形式而得以传播。在世世代代的传播过程中,它经由无数人的加工和改编,并不断积累、沉淀、筛选。可以说,它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晶。据调查统计,我国拥有345个说唱曲种,317个戏曲剧种,17636种民间音乐,以及不计其数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歌舞音乐的曲目、剧目。这些音乐最贴近普通百姓的欣赏需求和习惯,拥有最广泛的听众。

我们常说既需“阳春白雪”,亦可“下里巴人”,“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罢,它皆是反映人们思想行为的一种形式。人人都向往高雅的艺术殿堂,因为高雅的音乐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精神力量和奋发向上的意志。然而,不论它多么的高雅,追根究底,终源于民间。古今中外,源于民间的成大器之作品数不胜数,如此,本文从器乐作品和声乐作品两方面作些阐述。

一、器乐方面

最为人们熟知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是伯牙老先生抒怀咏志之作,源于民间思潮,并事先广泛流传于民间,继而登上大雅之堂。也正因为它的古老,以及其所具有的极强民族性,该曲被收录入白金唱片送往外太空参与寻找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如果真的在外太空生活,那么,只有具备广泛的民间性、民族性的作品,才能够为他们所接纳。再如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何占毫、陈刚曲),是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在呈示部借鉴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来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的主题;而展开部则运用了京剧中的导板和越剧中的哭板。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人们所熟知的民间故事、地方戏曲中的音乐素材,加之与西洋乐器的完美结合,故而使得《梁祝》家喻户晓,成为中西合璧的旷世之作。当然,这与何占毫、陈刚二位先生的才华密不可分,但民间音乐素材给作者无穷的才思也是不容忽视的。钢琴曲《兰花花》(汪立三先生1953年改编)与《兰花花的故事》(叶露先生编曲),主题皆由陕北民歌而出,但两位先生的作品各异,都堪称中华民族钢琴作品之精品。

两位先生借助“乐器之王”的钢琴,将民间歌谣故事娓娓唱来,“唱”出了解放前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与不屈的反抗精神。钢琴协奏曲《黄河》根据冼星海先生的《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来,而《黄河大合唱》是以船工调子为素材创作的,因此,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最终素材来源还在民间。再如民乐小调《雨打芭蕉》、《春江花月夜》等脍炙人口的曲子,也皆取材于民间小调。近几年,活跃于世界音乐舞台的几位中国优秀音乐家,也在积极利用、发扬民族民间音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陈其钢为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配乐,来源于民间音乐;朗朗的《黄河之子》专辑,每一首中国风味的钢琴曲都可谓是精品;谭盾的大型交响乐作品《地图》,在民间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结合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造就了《地图》的成功,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民间音乐在音乐创作中的无限可能,把一粒民间音乐的种子培育成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二、声乐类

采撷民间音乐精华而获得成功的声乐作品亦很多,不论是美声、民族歌曲,还是通俗歌曲,各种歌曲形式都不乏取材、借鉴民间音乐素材的作品。例如:大家所熟悉的意大利美声歌曲《负心人》就是一首那波里民歌;《沙丽楠蒂》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红河谷》是一首美国的加拿大民歌;《阿里郎》为一首朝鲜民歌;《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以民歌为素材创作或直接取自民族民间的`国外歌曲举不胜举。我国的歌曲创作也一样。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造就了多元的文化形态,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民间音乐尤其体现出民族特色,如号子、山歌、小调属汉民族的歌曲形式,而少数民族民歌又有蒙古民歌、哈萨克民歌、维吾尔族民歌等等。从区域文化上也可以划分出几大色彩区,如西北色彩区、东北色彩区、江汉色彩区、湘色彩区、西南色彩区、客家色彩区等等,这么多的歌曲形式及色彩区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民族民间音乐。用民间音调加工而成的音乐作品往往成为经典,并在全国范围内甚至世界各地传唱,而不再局限于原来的民族、地区。如西北地区的“信天游”流传盛广,它多以表现爱情和诉苦为主,歌曲《兰花花》就是信天游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蒙古族民歌《牧歌》以其长调的深沉、委婉,气息绵长,诉说和谱写着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北京颂歌》以北京地方戏曲音调为主,辅以大量京剧调子谱写而成,还有《乌苏里船歌》、《阿拉木汗》、《走西口》、《赶生灵》、《三十里铺》等等。此外,直接引用民间音调创作的美声作品也很多,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嘎达梅林》等,都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演唱曲目。

通过以上列举的部分作品可以窥视民族民间音乐于音乐发展中的源流性。这些作品之所以能恰到好处地给人们以心灵的触动,激起人们的共鸣,能成为优秀之作,正是在于它们取材于民间,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是人们所熟知的、乐于接受的,是民间优秀音乐的聚合和凝练。综合分析这些作品的艺术成就,受欢迎程度,以及成功的缘由,我们不难找到音乐发展的源泉――民族民间音乐。

音乐的发展道路 篇2

一、音乐养生与音乐治疗

音乐养生指的是运用音乐来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 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 从而起到预防、治疗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的音乐形式, 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在我国已有很早的文字记载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存在于我们身边, 它不但为个体提供了审美欣赏的对象, 也有着自身的魅力。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使人身心放松, 甚至完善人格, 丰富人的感情。有些爱好音乐的人把音乐当成自己情绪的出口, 以此平衡自己的身心, 以及烦躁的心情。

音乐治疗就是运用一切音乐活动的各种形式, 包括听、唱、律动、演奏等各种手段对人进行刺激和催眠, 且声音激发身体反应, 让人达到健康目的。音乐治疗在1940年的时候, 正式成为卡萨斯大学一门学科。而在中国, 我们有“五音疗法”, 也就古代的宫商角徵羽五音, 根据黄帝内经, 将这五音跟身体的不同部位联系起来, 达到对于身体的治疗。

音乐的旋律, 节奏, 音调, 都可以让人的身体产生不同的共鸣, 温柔舒缓的音乐, 可以使人心情平静, 刺激感官, 具有镇定的效果。相反地, 热烈, 激情, 有冲击力的音乐, 则能使人们兴奋, 激昂, 能达到镇痛的效果。明快活跃的音乐可以使人们性情释放, 心情愉悦, 精神开朗;抒情, 柔美的温婉的音乐可以使人们心胸开阔, 心情舒畅至极。

因此不同的音乐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而不仅仅在心情方面有影响, 一定程度上对五脏六腑也会有不同的效果的。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之处。因此中医上将五音跟五脏对应起来, 与此同时, 不同的音调可以不同程度上的对五脏六腑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二、音乐养生与治疗的溯源

我国是音乐养生跟治疗最古老的发源地。3000年以前, 我国的的郎中医师, 以及精通乐理的文人骚客们就发现了音乐的妙处。现存的文献比如《乐记》、《养生论》、《汉书·艺文志》和《琴赋》等著述中, 我们依旧可以看见我国古代的智慧精华, 里面阐述了很多关于音乐和人的健康方面的理论, 现在也成为我们研究音乐养生与音乐治疗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是它们为我们的音乐治疗和音乐养生奠定了音乐心理学和音乐生理学的基础。

不仅仅是在中国, 国外也有很多的关于音乐养生与音乐治疗方面的研究, 比如古埃及, 他们通过巫医之术, 对人们进行所谓的治疗。这件事听起来很荒诞, 但在当时的确有一定的效果, 他们除了给病人们吃一些药物, 不停地手舞足蹈之外, 也会哼唱一些特别的曲调, 这些音乐对病人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也会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古希腊人很早就将音乐与健康联系起来了, 他们崇拜着太阳神阿波罗, 阿波罗是代表着健康跟音乐的神, 因此他们经常把音乐的净化心灵当成是维护健康的一种手段。在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社会比较动荡, 比较乱, 很多人开始身心疲惫, 烦躁, 于是很多人将音乐作为情绪的出口, 通过音乐带来的净化, 是自己从烦躁的生活中走出来。这些都是音乐养生的溯源。而西方的音乐治疗则比较晚, 它是从大约50年以前开始的。追根溯源, 最早的用音乐跟健康挂上钩是中国, 古埃及, 古希腊这些历史悠久的国家。

三、音乐治疗与养生的发展

当代社会,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更多的人关注的不再是是否能吃饱穿暖, 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健康了, 除了医学界的不断进步, 科技的不断发展, 如何养生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太快, 导致很多人压力过大, 而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 心理上的健康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人更希望找到一个出口, 甚至是可以不服用药物就可以治疗疾病, 那么音乐养生跟音乐治疗又变成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因此在继承了古代的音乐养生跟音乐治疗的基础之上, 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 音乐养生跟音乐治疗的发展势必成为趋势, 是现在人们不可获取的一部分。选择怎样的音乐, 怎样调节自己成为大家关注的人们话题。通过中医的理论, 西医理论, 加上现在音乐的不断更新, 不断发展, 以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 音乐治疗和音乐养生将会发展出更多的形式, 更多的类型, 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

四、总结

综上所述, 音乐养生跟音乐治疗在当代社会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他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人已经把音乐跟健康联系得很紧密了。我们现在更应该继承中求发展,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与时俱进, 跟时代接轨, 才能更好的发展音乐养生跟音乐治疗。如此可以使现在人减少压力, 达到养生, 治疗的目的。因此继承并发展音乐养生跟音乐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蔡仲德.音乐之道的探索——论中国音乐美学史及其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2]张勇.浅谈心理音乐减压的方法[J].中外健康文摘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08 (2) .

音乐的发展道路 篇3

近年随着旅游开发,旅游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形成“开发一个,毁掉一个;开发一个,消灭一个”的形势,外来经济的进入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经济收入以当地文化的流失为代价,为当地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本土文化的大量流失直接造成旅游项目的单一,和旅游区景点商业化,对于以旅游经济发展为主的地区,这些变化可能直接导致游客的流失,尤其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环境中,文化的多元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文化的多元发展,一方面,指在顾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的同时,要区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特点,发掘其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指一个文化发展内部各方面的共同发展,以保持文化框架和文化系统的稳定性,使得民族传统与现代文化能够共存,并得到发展。

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体现在摩梭音乐文化方面,一方面,摩梭人居住区处于多民族杂居地区,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的过程中,有许多与旁的民族相似或相同的风俗习惯。在研究和发展中,应该正确看待这些风俗习惯,不能否定或者独断的肯定这就是摩梭文化独有的现象,应该在对比研究中找出具有摩梭特色的风俗文化,归纳总结,提炼其精华,将其作为摩梭特色文化开发和发展;另一方面,在对待摩梭文化内部,不应该就某一方面大肆宣传,从而导致文化发展的失调。如前几年对摩梭文化中“走婚”的特有风俗的不当宣传,使得“走婚”的独特婚姻形式被从母系家庭的“家屋”制度之中剥离出来,因而造成外界对摩梭文化的误传和误解。

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要求摩梭文化研究者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模式以便推动摩梭文化发展和传承,笔者认为,要保持摩梭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合理传承,必须遵循“选择——调试——创新”的模式。

选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传统都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在选择和提炼文化传统精髓时,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性的发展一些文化形式。体现在摩梭音乐文化中,就是要判断和辨识,什么样的摩梭音乐最具有代表性,并深层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而不应该仅仅将研究停留在对形式的探索和追求新意的层面上。这一过程需要学者在了解和尊重摩梭文化的基础上,寻求摩梭人族群内部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观念的切合点,开发出其理论价值和理论意义。

调试:一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及其价值在得到证实之后,必然经历传统与生活质量的改善之间的斗争,其矛盾核心在于:如何在保证其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持传统的延续?在文化旅游区,旅游经济在毁灭传统的另一面,也能够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我正确的选择和理论指导下的旅游经济发展投资策略,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常态发展,从而形成文化与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如《西部女儿国》的成功推广,就是在正确的经费投入管理下,对摩梭音乐文化的良性推动,促进摩梭音乐发展,创造了摩梭音乐重生和发展的良好土壤。

创新:创新的过程就是文化再生产。在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上,经过多年研究,提出过建立综合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及在这些保护区内推行教育如双语教育、鼓励老一辈培养新的传承人等有效建议,但是,如何施行始终是难以解决的困扰,当文化已经成为暮年之翁时,怎样传承是文化保护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答案已经揭晓:在创新中实现文化再生产。但是,如何让文化再生产又成为了新的问题。体现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上,如何看待和评价舞台的再创造,舞台的再创造和传统的冲击和对抗是最显著的问题。在摩梭音乐中“啊哈巴拉”音乐形式的研究上,我们可以看到,音乐传承的主体,音乐艺术文化再创造,必然将回归到摩梭文化的土壤之中,只有将“啊哈巴拉”的音乐形式放回到摩梭人的文化中去,它才具有生命力,也才具有重生和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在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中,文化传承主体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对文化系统进行综合保护,将摩梭音乐回归到摩梭文化土壤中去,尊重摩梭人的审美观念和发展观念,才可能促成摩梭音乐的文化再生产。

二、摩梭音乐在“选择——调试——创新”模式中的发展

从摩梭音乐到摩梭音乐人的形成,虽然音乐作品屈指可数,但还是能够看到他们的努力和巨大的进步。摩梭音乐由柱开始由别人创作、别人演唱,发展到用别人的方式创作、用别人的方式演唱,再发展到摩梭人自己演唱自己的音乐,到目前的自己创作、自己演唱、自己出品、生产自己的摩梭音乐人,摩梭音乐正在以它独有的方式获得新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态得到发展。

摩梭音乐由最初的有摩梭元素的“摩梭音乐”发展到具有“摩梭音乐人”,虽然他们的作品还比较少,也比较单一,但这些作品确实具有摩梭人的音乐特征。

经过二十年的旅游开发,摩梭人从“被商业”到主动开发、利用商业,从不习汉文到运用文字和法律保护自己的文化土壤,从不懂音律到能够演绎并创作音乐,摩梭人经历了“被讨论”、到“参与谈论”、到“主动阐释”的过程,却依然能够在旅游经济开发区保存完整的摩梭文化和摩梭母系社会形态,并且在音乐方面,开始主动去寻求,主动创造,虽然在传承和发展中,他们会失去很多,但他们完美的完成了传承过程中“选择——调试——创新”模式,形成了文化再生产的趋势,这是在古老大地上发出的稚嫩幼芽,总有一天能够开出绚丽的民族之花。近年来由于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摩梭男女在追赶潮流,时髦上不甘落后,他们的视听正被诸如《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等电子网路音乐所充斥,曾经陪伴过先辈们度过艰难或快乐岁月的摩梭传统音乐,那些闪光的旋律,如今很难在新生代的心灵深处激起涟漪。

国内户外音乐节的发展 篇4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中,户外音乐节成了微博上的热门话题。单是北京,4月29日到5月1日三天就有迷笛和草莓两大音乐节分别在平谷和通州同时进行。迷笛作为国内最早的户外音乐节,今年已经举办到第十三届,今年更是大腕云集。而摩登天空主办的北京草莓音乐节在今年五一的三天时间里就有超过八万的观众来访。甚至在5月5日央视新闻联播播报的一则以“消费新动向•指尖的力量”为标题的关于手机与信息消费的消息中,亦是以刚刚结束的草莓音乐节在微博上的迅速火热为背景。

音乐节俨然成为了小长假中旅游之外另一种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本文通过对国内户外音乐节产生与发展历程的简单梳理,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审视户外音乐节所带来的产业价值与呈现的问题。

21一、国内户外音乐节的发展历程

户外音乐节不同于室内演出的音乐会,它以露天场地为演出平台,通过台上台下群体狂欢的演出形式,极好的诠释了音乐现场的体验之感。户外音乐节最典型与知名的两个鼻祖是美国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与英国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前者在六十年代的美国因“和平与音乐”的反战主题带上了浓重的历史文化意义,后者历史已久规模宏大,在音乐与各式多元文化的交融上堪称典范。

国内音乐节从开端到现在已有13年的时间,从2000年北京迷笛音乐学校的一场摇滚乐队演出发展到今天,在音乐的风格多元化,以及相关的艺术与文化创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表现在音乐节的举办数量从2007的24个增长为2012年的89个,增长速度飞快。其中音乐节举办地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上海以及东部发达地区,随着音乐节数量的连年增长同时也出现了举办地向中西部城市扩展的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2013年中国户外音乐节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整理 中国的户外音乐节有专业化连锁、音乐与旅游及城市品牌联动、音乐与产品联动三种主要模式。其中专业化连锁模式指的是专业的唱片公司或演出公司主办的模式,最为典型的如迷笛音乐节、摩登天空音

3乐节。音乐与旅游及城市品牌联动模式是在旅游景区由区域政府机构主办或参与主办的音乐节模式,主要代表为云南丽江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政府主办已经日趋成为了音乐节最主要的主办主体类型,在2012年举办的音乐节中,政府主办共32场,占音乐节总数的近四成。音乐与产品联动模式主要是由企业主办的音乐节模式,以销售推广企业产品为目的,如成都汽车音乐节。在国内户外音乐节的规模与影响力范畴上,前两种模式居音乐节的主导地位。

国内户外音乐节的盈利模式也较为单一。2004年,黄燎原在银川贺兰山策划的“中国摇滚的光辉道路”是国内首个实现盈利的音乐节,从此逐渐形成了如今以门票和赞助为主的商业盈利模式。但是并非每个音乐节都能如此幸运,据摩登天空老总沈黎晖在2012年时的估计,国内盈利的音乐节还不到15%。门票与赞助的盈利模式在操作上的难题以及音乐节举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音乐节盈利的瓶颈。

图二 音乐节主办主体、举办模式、盈利方式示意图

54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二、音乐节的产业影响力

(一)音乐节激活音乐产业

在对世界音乐产业发展的学术性梳理中,我们可以总结勾勒出这样一个传统音乐产业链模式。音乐的制作方通过唱片、版权与演出三种途径与终端的音乐消费者产生联系,从理论上来说,唱片销售是最主要的盈利渠道,版权的交易是最主要的音乐传播与宣传渠道,演出是促进音乐产品的营销,以及音乐产业的衍伸链条。

但在今天,国内外的现实状况都并非如此。国外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中,唱片销售已经出现萎缩,现场演出是最盈利的部分,2002年,美国拍卖前35位的乐队演出收入是唱片销售和版权收入的4倍。6而国内的唱片与版权收入更不乐观,唱片市场的不成熟与知识产权保障的不完善使得大量的盗版几乎切断了唱片销售的主要盈利模式,而演出是音乐制作方的最主要利润来源。中国最大的新音乐独立唱片公司也是最出色的音乐节主办方之一摩登天空的业务板块中,音乐节和现场演出所占收入比重也已经超过50%。7

图三 音乐产业链理论与实际对比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刘刚硕士论文《中国音乐产业价值链问题研究》中资料整理 唱片工业的辉煌不再,但音乐产业还是一样要发展。从前的音乐公司靠卖唱片挣钱,演出是宣传方式,在制作与传播成本都大大降低的今天,在版权意识和网络付费习惯极为薄弱的中国市场,唱片与各种盗版和网络免费下载都只能是宣传方式,现场演出才是真正的音乐产业盈利支柱,而音乐节则是现场演出的极佳整合模式,音乐产业很可能在音乐节的平台中建立起新的产业立足点,甚至是一套跨界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对于音乐的内容发展来说,音乐节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音乐节类型中超过七成以摇滚为主8,而摇滚乐队向来不是中国音乐产业的主流,国内摇滚乐队的演出平台,如livehouse等场所并不十分发达,音乐节无疑给这些乐队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机会,以及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对国内现代音乐的发展环境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受众培养方面,音乐节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型游园会般的娱乐形式以及相对演唱会性价比更高的门票价格易于吸引众多的观众,而数量众多、风格多元的舞台和音乐现场演出的感召力让音乐更大限度的呈现了它的魅力。随着音乐节的发展与观众体验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在对乐队和歌手进行有效宣传的同时还直接培养了一批受众,促进了音乐制作方与处于商业链条终端的音乐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二)音乐节带动相关文化产业

“音乐节和流行音乐会相比,成本低,声音大,还能为地方打造城市名片。”9摩登天空的沈黎晖如是说。在政府成为音乐节最主要的主办主体的今天,音乐节对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2004年的贺兰山音乐节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政府搭台,文化机构唱戏”的模式下实现了国内户外音乐节的首次盈利。

2010年5月,成都新都地区五一期间旅游收入成为四川所有地区中最高,这与当时在新都地区举办的热波音乐节是不无关联的。10而以专业化连锁模式的唱片公司主办的音乐节也一直在谋求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如摩登天空的草莓音乐节在北京通州运河公园举办,就是得到了场地方的大力支持。2009年草莓音乐节在通州首次举行就给通州旅游经济带来了刺激,据通州旅游局的数据此次音乐节给地方带来的综合收入达263.62万元。11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为音乐节的举办提供了经费的支持与场所的便利,在主办方与政府之间是双赢的合作。除了旅游,音乐节作为一个各类文化以及各式商家的展示平台,也在往更多元的文化产业链条方向发展。创意市集,以及各种与音乐节文化定位相近的商家都能在音乐节之中各展魅力。如走时尚路线的摩登天空音乐节,一直倍受赞助商们的青睐,在赞助品牌与音乐节文化的融合与互补中获得了赞助资金,也在丰富的时尚品牌展现中为音乐节增了色。

三、国内户外音乐节的问题

(一)内容质量匮乏

国内近年音乐节数量以近乎井喷的速度增长,从音乐节市场的角度看来现有的数目仍未必达到饱和,但音乐节的音乐内容与质量明显跟不上音乐节数量增长的速度。数量剧增的音乐节把越来越多的乐队和歌手捧上舞台,其中不乏乐坛新秀,可实力派大腕就算在时间扎堆的音乐节中再怎么拼命地赶场,也愈发满足不了观众们对音乐节音乐品质的期待。乐队与歌手的实力不够强,在同一音乐节中与不同音乐节中音乐风格普遍的同质化,让许多铁杆乐迷原本对音乐节怀抱的梦想与期望化为泡沫。

音乐本身才是音乐节最核心的灵魂,没有有质量的音乐内容,音乐节至多只能办成一场鸡肋般的大型嘉年华活动。音乐产业问题的解决绝不是仅靠搭建了音乐节的模式平台就可以完成的,国内多年来音乐产业的不健康发展没有给音乐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音乐节只能说给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以及发展的可能,并不能迅速的解决所有问题。许多音乐公司要想通过举办音乐节取得大的发展,提高音乐制作的质量才是音乐节成功的根本。

(二)服务缺位

音乐节有在短时间汇聚众多观众的魅力,但一场好的音乐节更需要能把大量观众聚集所产生的场内外公共服务问题解决好的能力。其中安全问题的避免与做好安全事故的紧急预案工作是对音乐节公共服务的最基本要求。国内外的大型音乐节都发生过安全事故,音乐节是办成一场欢乐盛会还是诞生出一场悲剧,安全措施和紧急预案的完善起着极大的作用。音乐节主办方也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不管是否以政府为主办主体,地方政府在音乐节的安保方面都提供了大量人力警力的支持。所幸今年已经举办的音乐节中尚未发生大型恶性的安全事故。

但除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在其它诸如场外的交通、场内环境的公共服务上,许多音乐节做得并不尽人意。根据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音乐节消费者年龄集中于15—35岁,以年轻人为主。从2009至2012年期间,观众观看音乐节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休闲娱乐,且休闲娱乐的消费心理需求逐年在增加,而艺术欣赏的消费心理需求却在逐年减少。这反映出音乐节的娱乐演出形式在未来有巨大的可挖掘的休闲娱乐消费需求空间,但可以看到现状是,音乐节在满足休闲娱乐的服务上存在的大量不足。

在音乐节场外,大量乐迷蜂拥到来,对当地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地方政府部门只看到音乐节的举办给地方经济带来的激增,但很少注意到自身在服务管理上的不作为或缺少作为给观众们到访音乐节的旅途增添的麻烦与不快。以休闲娱乐为主要需求的音乐节消费,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与文化旅游产业并没有本质上极大的区别,如果只把音乐节当成吸引来访的噱头,不注重各种服务工作,在音乐节数量剧增并且同城扎堆、时间扎堆的竞争状况中,最终带来的是对音乐节本身的伤害和地方经济增长机会的流失。

音乐节场内更是麻烦重重,并不像许多抱着休闲心态而来的观众原本所想的那样是在阳光、草地和音乐之中与众人狂欢的愉悦景观,而往往是厕所前的百米长队,草地上各处垃圾的景观,以及因为安保问题不能自带饮用水但官方售水摊点却供货不足无水可卖带来的不快。这些都与观众们心目中理想的享受状态有太大的距离。国内音乐节发展的十余年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音乐节举办的经验与能力都大大增强,举办一个能承受好几万观众的音乐节已经不在话下,但是能否把这好几万观众服务得尽量周到,提升音乐节休闲娱乐服务的体验水平,是主办方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产业链发展不成熟 音乐节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产业平台,能够使音乐的现场化身为集纳演出、餐饮、创意市集、以及各种衍生品贩卖的场所。从现状看来,这样的产业链条在逐步形成,可与音乐节的结合能力依然较弱。许多音乐节都号称有各自的文化定位,并在接纳与其气质相符的各种品牌,进行相关的周边产品与产业的开发,但大多还处于简单拼凑而成的阶段,更像一个混乱的杂货市场,没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品质。而音乐节于音乐而言,更多的也只是找到了一条挣钱的新门路,而尚未有明显完善音乐产业链发展。

国外在音乐节的产业链发展中堪称典范的是美国sxsw(西南偏西)大会,大会中音乐、电影、多媒体相结合。在音乐产业链条中,除了歌手、乐队,还有全美和世界各地的经纪人、媒体、演出公司在此集聚,音乐节同时也是一个演出交易市场。而同时在电影产业、互动多媒体产业的发展中,sxsw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以数字互动为核心的各个产业在这个平台中不断发生着交叉。Twitter、Foursquare、GroupMe等之名应用都是在SXSW Interactive互动大会上发迹的。

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 篇5

何春梅 广东省兴宁市石马中学

摘要:中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过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中学音乐教育现实,探案未来发展策略,以期实现中学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和发展;研究;策略

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显然,过去但因子的研究只能提高某一方面的质量,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音乐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即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与教学评论等。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中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了即完成教学任务。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你“凯洛夫”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哦尔 1 夫音乐教学发及达尔克洛兹教学发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乐音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论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纪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中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学了九年的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学音乐教育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路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学音乐教育的个方面进行单因 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独创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名发,科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学生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学生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奉献。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发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三、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践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习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③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 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f即兴创作。④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让学生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游戏中去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游戏模式既是唱游课的教学模式,也是唱游教的过程,这模式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紧扣,循环发展。这以模式 适合初一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还可引伸到初二年级。⑤唱游课教学评估,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审美情趣进行测试,并评定“优、良、中、差”。

2、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

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

“导入”包含复习及基本训练,如节奏游戏、听觉训练、识谱练习等。“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培养学习的自学、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创作”是指教授的教学内容上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创作,包含二度创作及一度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还应在“导入”及“活动”中得到体现。“表演”、“评议”是指将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篇6

1、选择适合的教材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教材,所以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人音版教材与农村音乐教学环境较为接近,而新版教材的内容完全体现出新课改的深刻内涵。教材以单元主题为教学重点,而且在其中添加了大量图片,通过图谱加强音乐教学活动,这与传统的音乐教材有着很大不同。教学过程更加强调学生未来的发展,重视学生个性强化,将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进行辅助工作的模式。

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在选择教材后,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了解决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缺少专业音乐教师的问题,可以对音乐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让教师获得更加丰富的专业技能,并且鼓励音乐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从本质上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3、提高音乐教学设施

音乐教学需要一部分配套设施,例如,专业音乐教室、课堂使用乐器、音乐图谱画册等。只有齐全的教学设施,才能使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使音乐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加专业的音乐教师参与进来。

4、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涉及的方向较多,其中包括丰富的教学内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舞蹈训练,就可以发现具有天赋的学生;加入合唱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入音乐欣赏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艺术欣赏能力,让所有的学生都在音乐课上获得新的知识。

5、改善农村音乐教师现状

音乐的发展道路 篇7

1.从观念上讲, 人们普遍认为“振动频率固定”的乐音, 在艺术价值上要高于各种噪音;“符合声学标准”的协和音响, 在审美意义上要高于各种“不协和”音响;

2.在实际的音乐演出中, 所用的也都是“带有自身泛音体系”的合成音;也就是说, 那种不含有泛音的“正弦音”——它也是乐音——不可能通过传统声学媒体得以实现;

3.在绝大多数音乐作品中, 乐音都从属于一定的调式调性体系并建立在十二平均律基础上;

4.直到晚期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之前, 音色在欧洲管弦乐中都认为是“陪衬”和“不太重要的”;音色的改变、流动与配置, 需要建立在“不改变主题旋律本身”和“不改变和弦共鸣”的基础上—— (这种对音色的相对不重视, 来自中世纪“即兴配器”的遗风——施图肯什米特第37页) ;

5.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 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必须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才能听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迄今为止, 作曲家们还仅仅只使用了整个音响世界中很少的一部分。为了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表现要求, 必须要突破传统音乐的基本标准, 去开拓音乐世界中尚未涉足的广阔处女地。

二、20世纪中音乐写作特征的某些变化

1.50年代之前

从调式到半音阶, 从调性到无调性, 从半音音乐到序列音乐, 从音高序列到整体序列, 从音级到音程, 从音列到音集, 从音高到音色, 从音色到音响, 从音高旋律到音色旋律, “音色旋律”——“一个声部一件乐器”, “点描织体”——“一个音级一件乐器”, 从乐音到噪音, 从乐器到响器, 从平均律到微分音。

浪漫主义结束以后, 音乐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极富“创新性”“革命性”“多元性”的新时代。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个音乐时代的以上三种特性, 特引用“50年代之前”这一部分进行简要阐述:

(1) 创新性:上述这些新的创作思维足以证明一切, 这个时期的作曲家从某种角度看更像是发明家;

(2) 革命性:实际上, 我们可以把其看作是“创新性”的升级,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20世纪前50年里的这些音乐创作理念中的创新, 其程度已经大大的超越了以往任意一个时代 (最重要的依据就是, 无论过去的音乐如何发展, 都未能摆脱传统和声以及调式对音乐作品的束缚) , 这个时期的作曲家大都在作出不同的尝试, 以推翻那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 以“和声调式”作为音乐的结构力的全新音乐体系, 他们这种“破旧立新”的激进态度, 使他们更像是革命者。正如名言所说:“艺术总是超越时代的, 走在时代的前面”。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这个充斥着战乱与动荡的年代里, 有许多如雷贯耳的大作曲家都层亲身经历、参与和体验过战争、游行……如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贝尔格等等, 他们试图用自己的音乐唤醒更多的人, 让更多的人奋起抵抗以改变现状;

(3) 多元性:不同的作曲家在其对传统创作理念的革新过程中, 采用了各种不同的个性化方式的必然结果。其实上面所列这些已经被纳入了音乐史的, 并已经被一一贴上了不同作曲家“个人商标”的种种创新发明 (如音级集合:阿伦福特, 音色旋律:勋伯格等等) , 远远不足以反映出当时的作曲家、艺术家对于革新的热情, 还有很多很多在当时来说非常新颖的理念、观点, 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形便夭折了。

随着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音乐”的出现, 50年代后, 音乐创作创新的程度较50年代之前绝对是有过之无不及的

2.50年代之后

从“声学复合音”到“人工正弦音” (“合成音”与“纯音”) ;从“纯粹正弦音”到“人工合成音” (“非和声性泛音”或“音色噪音”) ;从“音高噪音”到“音色噪音”;从“自然噪音”到“人工噪音”;从“艺术音乐”到“技术音乐”;从“抽象音乐”到“具体音乐”;从“演出音乐”到“磁带音乐” ;从“预制播放”到“适时处理”;从“再现乐谱”到“实现乐谱” (realizationn score;representational score) ;从“电子音乐”到“混合音乐”;从“对比美学”到“复制美学”;从“互相似性”到“自相似性”;从“时代声音”到“声音时代”;从“声音音乐”到“声学音乐”

其实, 音乐本身的发展, 是有其本质规律的。音乐的产生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创作材料, 其次是围绕着创作材料产生的发声媒介, 最后才有了基于这两点而产生的其他各方向的发展于创新。例如传统音乐就是确立了以“乐音”为基本材料后, 又经历了所谓的“声乐时代-器乐时代-电子音乐时代”这一音乐发展的大轨迹, 而音乐其它方面的拓展于创新 (如和声、调性、配器、体裁等等) , 都是穿梭于这一大轨迹中的各个分支。

我们都知道, “电子音乐”之所以独树一帜, 是因为它从本质上改变了音乐创作的主要素材 (乐音到声音) , 可以说, “电子音乐”的出现使音乐的发展“不得不”展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摘要:本文概述的主要内容, 以西方电子音乐为观察、研究的参照对象, 在总结归纳了传统音乐中写作特征的同时, 针对近100年以来 (20世纪之后) 音乐发展的主要脉络为, 以大约50年为一个单位, 把20世纪音乐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部分, 并列举其中某些“from……to……”内容展开了回顾与提示, 以阐明电子音乐这一音乐类型的产生由来, 以及电子音乐与非电子音乐作品间的区别与关联等问题。

关键词:电子音乐,20世纪音乐,传统音乐

参考文献

[1]张小夫.《从两部作品的比较看西方电子音乐早期发展》.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2 (03) .

[2]张小夫.《电子音乐的第一次浪潮:磁带音乐》.乐器, 2001 (04) .

[3]邓懿.《试论中国当代电子音乐的艺术创新》.黄河之声, 2008 (07) .

音乐的发展道路 篇8

【关键词】当代音乐 发展 高校 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203-01

教育让21世纪变得更加美好,让中国每一位学子受教是教师心中的愿望与职责,音乐课程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而音乐教育也随着21世纪的发展进行了改良与翻新,这就意味着高校中选择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自身的素质涵养与内在品质,也会关系到学生的就业[2],换一角度讲,当代音乐学科的发展与教师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一、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近况

(一)高校设立课程的不当

21世纪的发展虽已与时俱进,但在教学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对于音乐教学方面来讲,当今的高校音乐教学依旧保留着传统模式教学,即“一对一”教学,而且比较“封闭式”,随着各大音乐高校的连续招生,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与当代音乐发展进程相吻合了,传统教学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给学生一种“枯燥无味”[3]的感觉,这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所以高校教师应该对此进行标准合理化的改变与调整,以便提升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二)音乐教材老化

教育即让教师通过书本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而音乐教材讲述的是音乐的理论知识,教材的内容是否标准对学生是否能理解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过去的音乐教材多数选用师范类或者音乐院校的教材,而现在,高校在选用教材方面必须进行合理化的改良,这需要一个流程,其中必定会关联到教材费用问题,现在大部分高校的教学配置比较过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学习音乐的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自身水平缺乏

首先,教师在学校是一个重要角色,他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而对于当代高校音乐教师的现状来讲,还存在很多教师欠缺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21世纪的音乐教师比较年轻化,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容易与学生成为朋友,进而导致学生不尊重教师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其次,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并没有改善和创新教学内容,进而导致学生无法掌握音乐知识。

(四)教学方式需改善

现在的教师大多利用传统音乐教学教导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很难会将知识进行“消化”,这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因为对音乐学科不感兴趣而荒废此学科,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改变教学方法,例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提前将从低到高的音符都画在卡片正面上,并在反面设立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如何改善音乐教学发展

(一)教学形式需多样化

第一,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可以一如既往的依照传统音乐教学对学生“一对一”教学,应该创造新颖的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工作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使学生积极的学习音乐。例如,高校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利用高新设备进行教学,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入欢快的音乐或者是简单的视频,还可以做一些音乐游戏,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其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风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可以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

(二)扩大教师队伍

首先,高校应该提升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涵养,可以按期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并将一些资历略浅,在教学方面经验较少的教师进行职位调动;其次,各大高校还可以将整体素质能力较强的教师送到国外进行学习,或者定期开展一系列活动,内容就是让各大高校的音乐教师进行交流,以此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综合能力。教师的天职就是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有一定的收获,他是教育的启蒙者,为了培养出人才,高校首要任务就是将教师的队伍壮大。

三、结束语

音乐能使人们心胸豁达,也可以使人们每天笑逐颜开,生活在音乐中的艺术家们因为音乐充满魅力,而音乐也在各行各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中国的教育界,音乐教育的起点比较低,因此在21世纪我国高校音乐教育需要全方面的改善,在音乐教学教材、设备、风格等方面必须有所提高,要知道一个学校发展的好与坏,远远离不开教师的教导,学校只有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才能建设出一个“人才辈出”的学校,才能加快21世纪教育事业的发展,才可以将高校音乐传承并且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园.浅谈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与当代音乐学科发展[J].音乐时空,2013(10):134-134,110.

[2]王向辉.关于当代音乐学科的发展与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探析[J].戏剧之家,2015(4):199-199.

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篇9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来临、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迎来了一场新的改革浪潮,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和步伐。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1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

1.1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特殊作用。信息时代与全球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素质教育的内容看,学校比较重视和教育工作者研究得比较多的,主要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认为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前提,思维创造素质是主体,心理身体素质是条件。相比之下,学校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前者。事实上,音乐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还能够通过音乐审美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潜能,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给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及智力以重要影响。那么如何能将音乐素质教育发展的更好?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1.1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合作意识、发展创造力并为其它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上课前要注意创设美好的音乐氛围,使学生自然地接受、感受、理解音乐的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和动力。

1.1.2发展思维的综合能力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迪学生思维,激发情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认识,使教学过程成为指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过程、思维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发展过程。

1.2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据调查,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数额较大,是城市及发达地区的若干倍,应为音乐素质教育的重点。乃受制于诸如观念、师资、经济等制约给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应重视培养音乐师资队伍,改善办学条件,以努力提高农村音乐教育质量。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落后状态,因为在音乐教学中,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21世纪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趋势

2.1音乐教育必须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

我国音乐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必然。音乐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可以使音乐教育成为一种普及教育,为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起到不可忽略的帮助作用。

2.2音乐教育必须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音乐教育多元化是在反对社会进化论、种族隔离政策以及打破“欧洲中心论”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认识并认可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能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懂得音乐、欣赏音乐。

2.3音乐教育必须走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它是指学科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是通过构成音乐的共同性因素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总体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用以弥补单一割裂式的学科内容教授形式带来的跳跃的、不连贯的、甚至破散的知识结构。其改变方式是将表演活动、赏析、创造性的音乐体验融入音乐课,使学生全面接触相对连贯完整的音乐。简而言之,就是让音乐与英语、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及知识进行连通,穿插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社会实践,共同实现音乐教育的一种综合教学手段。当然,这样的教学不能简单地实现,既要积极实践,又要运用得恰如其分,不可牵强附会。应常常将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融会贯通在自己的教学思想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上一篇:七一诗歌朗诵下一篇:小学2010—2011学年下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