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科学发展观幌子下的急功近利行为

2024-07-01

要警惕科学发展观幌子下的急功近利行为

要警惕科学发展观幌子下的急功近利行为 篇1

要高度警惕领导干部在科学发展观幌子下 的实用功利主义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对胶西王》中有句话叫作: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这就是成语急功近利的来源。

急功近利的思想根源 急功近利的体制根源

急功近利的可怕后果 为官一任,遗害一方,遗害几代;败坏社会风气,浮躁之风;败坏党风;败坏政风;经典作品是华南虎事件

急功近利的现实正面表现:形象工程;推高房价 GDP政绩抢抓机遇 献礼工程 华南虎 GDP之和大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数字造假

六是要转变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思想观念。一个时期以来,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几乎成为了十分普遍的社会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片面追求“政绩工程”,只追求速度,不顾主客观条件,不顾群众的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一味地蛮干,结果使工作出现失误。有的领导干部受“长官意志第一”的旧传统观念的影响,既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又不愿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凭自己印象,凭一知半解,甚至出于维护个人威信,就不顾实际情况,个人“拍板定案”,结果导致短期行为,给国家和群众带来损失。由此 可见,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是缺少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表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毒瘤。一个人的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可以毁掉自己一生;一个单位的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可以葬送单位的发展前程;一个地区的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可以使一个地区的问题积重难返。不仅如此,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还会殃及他人或他业,诱发出许多社会问题,产生许多社会隐患。因此,一定要树立科学理性、长远规划的意识,自觉转变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思想观念,坚持夯实基础、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着眼长远,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好每一项工作,从而造福于子孙后代,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思想的飞跃——浮躁的根源》(直属 凌泉龙)发布人:教学教务部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25日 09:23:18 星期二

浮躁,是部分现代人以及年轻人的通病。

浮躁反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是:好高骛远,异想天开,相互攀比,急功近利等等。

许多人在浮躁的心态下,做了许多动机与效果相差甚远的事情。他们订下了许多目标,然后事必躬亲尝试各种角色,结果,所做的事情犹如蜻蜓点水,每件事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句号。还有一些人,总是与别人攀比,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如果达不到,情绪就大起大落。因此我们说,浮躁的现象来源于太多的目标,并且只愿意追求美好的结果,而不愿意经历艰苦的努力。

浮躁的根源还在于不愿意播种就想有所得到,这是根本不现实的。世间根本没有不付出就得到的事情。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件小事,必须拿出踏实的态度,不要让浮躁侵入做事的过程中,不然就会影响做事的质量。

我们还需要集中力量做好一件事后,再去做另一件事。当目标确定之后,要关注每一个程序和细节,集中精力投入,执着的坚持,不遗余力的付出,争取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成功。

浮躁与务实,有着巨大的差距。浮躁的人做事,就像猴子在水中捞月;而务实的人,是在一步一个脚印攀登。

浮躁的人做事总是事倍功半,而踏实的人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克服浮躁,必须具有踏实的态度。而踏实的内涵:一是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事,二是不要顾此失彼。两者合一才是“踏实”的完整含义。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懂得“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应该找准最适合自己走的那条道,保持着平淡沉稳,从容自若的心态,认真做好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情。

文风话风上形式主义的八个表现 [ 添加日期:2009-02-26 点击率:613 评论数:0 条]

近日读了报刊文摘《文风话风上的形式主义是社会公害》的文章,深有同感。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在1月19日《学习时报》上撰文说,我们应当旗臶鲜明地提出,在文风话风上来个思想解放。早在 1992年,小平同志就在南巡谈话中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太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现在十六、七年过去了,这一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甚至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以笔者观察,当前文风话风上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文山会海,泛滥成灾。现在不少地方,会议过滥,文件过多,整天沉溺于繁文缛节,疲于应付各种会议。一些领导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只看过程,不管结果。乐于参加剪彩、应景等活动,追求轰动效应,不顾实际效果。只求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上有名,把开会当成自我炫耀的主要形式。有的会议还千方百计邀请上级领导参加,花钱请明星助兴,奢侈华丽,劳民伤财。

二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有些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的报告、讲话,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太长,动辄几万字,一讲数小时。一些人习惯说大话、套话、废话、正确的空话,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空话连篇,云天雾地,不着边际,如同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索然无味。除去空话废话,没有多少“干货”,让人看不下去,听不进去。“理论一大套,行动不对号”,坐而论道,光说不练。

三是小题大做,沽名钓誉。有的官员对成绩、政绩、业绩任意拔高、渲染,有一说十,有十说百,有百说千,有千说万,夸大其词,哗众取宠,急功近利,沽名钓誉。有的贪天之功为己功,把别人做的说成自己做的,把别人说的说成自己说的,把别人写的说成自己写的,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归于别人,文过饰非,争功诿过,报喜隐忧。

四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有的地方官员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甚至闭门造车,任意杜撰,编造虚假政绩,在汇报上做文章,在造假上下功夫。把准备做的说成已经做了,把个别的说成普遍的,把布臵的说成落实 的。形成“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怪相。

五是堆砌词藻,华而不实。综观现在一些地方的文件和领导讲话,排比句特别多,振振有词,天花乱坠,脱离实际。还有些文章和讲话不在琢磨事儿上下功夫,专在琢磨词儿上下功夫,充满四六句、顺口溜,但都是一些表面文章,“好听”却不管用。咬文嚼字,死抠字眼,刻意排比,强求工整,堆砌词藻,华而不实。六是照搬照抄,移花栽木。有些文章和讲话以引证代替论证,充满有关文件的复述,去掉“明引”和“暗引”后没有几句自己的话,典型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和不看一个样,听和不听一个样。用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活动敷衍活动,照搬照抄,公文旅行。

七是语言干枯,味同嚼蜡。有些文章和讲话既不摆事实,又不讲道理,充满“必须”、“一定要”,居高临下,套话连篇,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既没有什么说服力,更没有感染力,是十足的“官样文章”。

八是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现在不少讲话、文章故弄玄虚,晦涩难懂,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有些学术理论文章一味生吞活剥各种时髦的新名词,炒作自己也没有完全弄明白的新概念,常常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使人如入云里雾中,摸不着头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形式主义的东西有百害而无一利:一是束缚思想,二是浪费时间,三是折腾群众,四是妨碍效率,实在是社会的一大公害。让我们文风话风上来一个思想解放,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改进文风话风,从泡沫文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真话、讲实话、讲短话、讲明白话、讲管用的话、讲自己的话,我们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009年02月26日 00:00:37 来源:新华网

在文风话风上来个思想解放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杨春贵2009年01月19日 来源:《学习时报》

文风和话风中的形式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央决定认真抓一下这个问题,我举双手拥护。我认为,我们应当旗臶鲜明的提出:在文风话风上来个思想解放!

景田同志带了一个好头,他在《党校要带头改进文风》这篇讲话中提倡讲短话、讲明白话、讲自己的话,切中时弊,很有针对性;强调党校要带头,体现了“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学习时报》发表了景田的讲话,并根据近平同志批示精神写了一个推荐这篇讲话的短评,今天又召开了这样一个以改进文风为主题的座谈会,表明中央党校在改进文风问题上已经开始带头了,令人高兴、令人鼓舞!

文风、话风乃至会风中形式主义严重,非自今日始。早在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就尖锐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太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 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他郑重提出:“我建议抓一下这个问题。”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六、七年,我看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有些方面甚至也可以说越来越严重。例如:

有些文章和讲话又长又空又重复,充满尽人皆知的大道理,没有多少有的放矢的具体话和新话,即使有几句闪光的话也被大量泡沫淹没了,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

有些文章和讲话以引证代替论证,充满有关文件的复述,去掉“明引”和“暗引”没有几句自己的话,典型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和不看一个样,听和不听一个样;

有些文章和讲话不在琢磨事儿上下工夫,专在琢磨词儿上下工夫,充满四六句、顺口溜,闭门造车弄出的“几个坚持”、“几个必须”、“几个深入”,都是一些表面文章,“好听”但不管用;

有些文章和讲话既不摆事实,又不讲道理,充满 “必须”、“一定要”,居高临下,套话连篇,没有什么说服力,更没有什么感染力,是十足的“官样文章”;

有些学术理论文章一味生吞活剥各种时髦的新名词,炒作自己也没有完全弄明白的新概念,常常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使人如入五里雾中,摸不着头脑;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有百害而无一利。一束缚自己的思想,二浪费别人的时间,三贻误我们的事业,四污染社会风气,五有损论者形象,实在是一大社会公害。我们应当大声疾呼,并且从自己做起,努力改进文风话风,在这个问题上来个思想解放,使我们的文章和讲话从泡沫文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官样文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表面文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一切形式主义、八股套话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大兴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之风,大兴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之风,大兴独立思考、开拓创新之风,大兴讲真话、讲实话、讲短话、讲明白话、讲管用话、讲自己话之风。

说假话的文风为害无穷 魏天祥

说假话由其动机而定性质,又由群体特征和承载面(参与人数)的大小而定其危害。一旦说假话成为一种风气,就会构成巨大的社会公害。为了认识已成风气的说假话者的动机和他们的群体特征,我们不妨先从历史上几种说假话的文风着手分析。历史上说假话的文风主要有八股文、干禄文、党八股、浮夸风(1958)和林彪、“四人帮”的讲话与文章(“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文风因其表现充分、持续较久,其危害已彰明较著。

八股文兴起于唐宋,盛行于明清。产生八股文的直接原因,是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定型后的八股文有四个固定和两个不准,即“比数”(段落)固定,字数相对固定,题目固定(限于“四书”),解释固定(必须依据朱熹的《四书集注》),不准引用孔孟以外的百家之书,不准有作者自己的见解。由于八股文有这些限定,过去在分析八股文时,较多注意于它的形式主义,并定性为教条主义。这自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方法忽略了八股文作者的动机。八股文作者的一般动机是为了获取功名,久而久之形成以迎合主考意旨为捷径的做法。于是,做文章成了读书人向上爬的手段,八股文成了“敲门砖”,并形成八股文作者的群体特征: 笔头与心头分离。许多读书人入仕后仍然习惯于“官话”与内心话、言与行的分离。

这种口与心分离的文风,在很长时间内,对我国古代 社会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严复在谈及此事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他认为,八股有三大害,这就是“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救亡决论》)今天看来,“坏心术”这一条最为可怕,因为人的心术一坏,就不但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而且还善于用各种假话伪装自己。

与八股文相似的另一种说假话的文风,是“干禄文”。这种封建时代的官场文章,其动机与群体特征均与八股文相似。封建时代称入仕和谋求官职为“干禄”,因而称专门求取或保住官职和俸禄而写的文章为“干禄文”。为博取统治者的赏识,或为了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而写的章奏、书启、判状等,都在此列。这些文章,一方面固然是要展示作者的才学,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它的表白性质,表白对上峰的忠心和拥戴,表白作者所揣摩到的与上峰意图和心态相吻合的看法、对策。为此,事物的真实性和作者内心的原本想法己无足轻重。它凸显的是文章与作者利益的紧密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假话、谎话、违心话,言过其实,言清行浊,也就在所难免。

“五四”以后出现的“只会„辱骂‟„恐吓‟甚至于„判决‟”,“只抄一通公式,往一切事实上乱凑”(鲁迅: 《给祝秀侠的回信》)的文风,人称“新八股”。“新八股”反映到党内,就是“党八股”。毛泽东给“党八股”列的八条罪状,头两条即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前者是“欺负幼 稚的人”,后者是“装样子吓人”。既“欺”且“装”,自无诚实可言。有这种毛病的人,其动机是为了“达到名誉和地位”。其群体特征是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其危害是“妨害革命”,“祸国殃民”。

建国初期,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风气比较清纯,说假话之风未能形成气候。1957年反右以后,说假话的风气开始抬头。颂扬性的文章,讲成绩的文章,不是选择朴实的语言,而是喜好夸大的言辞。一些人明显是出于自身的安全而放弃了对科学性、真实性的思考与坚持。尤其是在经济生活中,一种以想当然和虚构为特征的假话,开始愈演愈烈。高指标、浮夸、虚报、说假话,为文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宣传违背常识的“奇迹”,似乎凡是能想得到的,都可以立即变为现实。这样做,不仅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经济上酿成的苦果,更是让全体人民都得去品尝。浮夸风的群体特征不仅表现为竞相攀高,而且是明目张胆地作伪。表面上是营造欣欣向荣的气氛,骨子里却是为自己的政绩和形象争分。这种风气未及认真清理,事隔不久,又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并在十年**中形成以“假、大、空”为特征的林彪、“四人帮”文风。

“假、大、空”的文风,一方面是历史上各种坏文风的集大成,另一方面,又是林彪、“四人帮”等人思想意识的表现形式。林彪、“四人帮”等人信奉“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谁 不说假话,谁就得垮台”,“政治斗争无诚实可言”。林彪私下定的信条: “仿恩之于马,斯之于列,蒋之于孙,跟着转,乃大窍门所在。”还有什么“子曰第一”,“言必称子曰”,“孔步亦步,孔趋亦趋”。这些,足以泄露他搞“假、大、空”的天机。他们心怀叵测地在“感情问题”上尽可能把文章做大,因而在假话、大话、空话后面,包藏着掩饰不住的险恶用心。所谓“感情问题”,就是对领袖、指导思想、工农兵、革命事业的态度问题。为了抢占先机,他们在讲话和文章中,几乎把涉及“感情问题”的话语说尽说绝,然后再站在这一制高点上,掌控一切,对逆我者实施打压,进而造成一种万马齐喑的局面。

1967年1月,王洪文等人策动所谓“一月风暴”,炮制了一篇以各造反团誓师大会名义给毛主席的“致敬电”,随即造成全国“致敬电”成风,各地后续的“致敬电”,都仿效第一篇的写法。“致敬电”集中体现了当时文风的特点。其中的虚伪性简直令人读后心中作痛。什么“百分之百听话”,“句句照办”,“字字照办”。口头上说“照办”,事实上,不合他们意图就根本不办。毛泽东1957年就说过: “对外宣传不要夸大”;1959年又告诫全党: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这些话他们“照办”吗? “致敬电”中,有许多话只顾说得好听,根本不管要不要实行。大话、绝话几乎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历史上这些说假话的文风,尽管其动机和群体特征不尽相同,但其危害性都是巨大的。因为不同的动机虽然负面性质有轻重之分,不同群体特征的承载面也有大小之异,但两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是高分值的,其危害性就不会低。八股文作者动机的负面性质虽然轻,目的只不过是谋求一官半职,但因其为之者甚众,造成人才的内伤则是大面积的。林彪、“四人帮”说假话尽管承载面远没有八股文那么大,其动机的负面性质却是相当严重的。前者累积量大,后者则是破坏力强。

以此比照当前说假话的文风,我们不难看到其危害也是不会小的。尽管其动机和负面性质轻重不一,最高者也只是窃权、窃财,未及窃国,但由于各种动机混杂并出,有的已握有相当的权力,合在一起的冲击力不可低估。再以承载面来看,虽然不能说很大,但也不能说很小。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这种说假话的文风发展下去,其危害性至少有以下三点:

第一,影响人的素质。严复既然把八股文的危害之一定为“坏心术”,说明一个不讲真话的人,其思想素质不可能是健全的。尽管不说真话有时有环境方面的原因,但不说真话在对社会公正、社会发展构成损害的同时,也会令其自身的良知受到损害。不说真话的干部有时挑战的是党纪国法和社会责任,这样的人其素质可想而知。如果在学校里,“写空 话、套话、假话的作文经常得高分”,如果未成年人总是去琢磨老师需要什么样的答案,这岂不又回到八股文的老路上去了吗?

第二,影响民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肯定会沾染干部的思想和作风,而干部说假话之类的风气一旦形成,则又会反过来以成倍的推力,促使社会不良风气加速恶化,目前,社会上的造假能力和造假想象力,已发挥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假酒、假药、假种子、假水泥、假钢材、假烟、假奶粉、假身份证、假文凭,以及夸大疗效的医药广告和推介文章,代写、代发论文的“论文黑市”、洋图书造假和假知识、伪学术等等,这些虽然不能说是由干部的不良作风引发的,但至少后者对前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干部是社会的精英,是人民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人们一旦发现干部作风飘浮、不实事求是、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谎话连篇,他们会作何感想?本来要他们遵守社会秩序的人,自己却在做违规的事,他们中的一些人便有可能起而效之,造成社会风气的进一步恶化。

第三,引发信任危机。古人曾说: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当说假话的风气和造假能力达到一定分值时,社会就会滑入无视规则、无视责任、无所畏惧的状态,互相欺骗,互相伤害的事情将会频繁发生,以至说假话成为一种习惯,听假话的人已经麻木,或者人们对任 何讲话和文字,都表示不相信和怀疑。试想,一个社会如果出现此种状况,还能办成什么大事呢? “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祸莫大于无信。”这些饱含古人智慧的警策之语,不是已明白回答了说假话的严重后果了吗?!

主观主义

一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感情、愿望、意志出发,从狭隘的个人经验或本本出发,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使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狭隘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从根本上意义讲,教条主义就是一种僵化的态度。其外在表现:要么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僵化地对待某种既成的精神产品(某种理论、观点、教义乃至只言片语);要么是用某种既成的精神产品,僵化地规矩和剪裁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实践。两种表现所内涵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僵化。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通常指相信对现代科学方法,认为理论应建立於对於事物的观察,而不是直觉或迷信。意即通过实验研究而后进行理论推导优於单纯的逻辑推理。

与经验主义相对的是欧洲的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是笛卡尔,根据理性主 义的说法,哲学应经由思考和演绎推理而得出结论。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亚里斯多德、托马斯·阿奎纳、托马斯·霍布斯、弗兰西斯·培根、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

经验主义通常做为形容词与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起出现,用来表示通过主观臆断作出判断,而不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形式主义

1.片面地注重形式而不管实际的作风,或只看重事物的现象而不屑于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

2.文艺创作中的一种倾向。它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艺术形式的绝对化,认为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决定内容,从而否定内容的意义,割裂形式与内容、艺术与现实的联系。

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它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都置内容于不顾,而把形式强调到一种绝对化的程度。赫尔巴特的形式主义美学认为,美只能从形式来检验,即从构成美的个别因素和艺术作品形式之间的关系来检验。

3.形式主义的主要特征是脱离现实生活,作品的内容空虚,表现形式怪诞、离奇。在表现形式上则因侧重点的不同,形成各种不同的流派,如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都属于形式主义流派。这些流派与现代的抽象艺术有区别。前者基本上仍 以现实事物作为临摹对象,而后者却是所谓“没有表现的对象”或非写实图形的自由组合。官僚主义 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不负责任;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主义地瞎指挥等。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官僚,中国古代指在衙署办事的官吏。后常用作贬义词,指不负责任的政府官员。官僚主义一词在汉语中出现较晚,是从西方转译过来的。官僚主义的特征是领导者脱离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贪图舒适,满足现状,做官当老爷;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讲求官样文章,繁文缛节等等。

主要表现和危害是:命令主义、文牍主义、形式主义、事务主义等。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官僚主义随着国家出现而产生,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社会主义社会的官僚主义,是旧社会剥削阶级习惯势力的反映。它除了同历史上的官僚主义有共同点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既不同于旧中国的官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官僚主义。这种官僚主义,同我国长期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 领导制度,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教条主义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领导人的讲话、上级的指示等,不考虑实际情况,往往表现为不重视实际经验的重要性;经验主义的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往往表现为不重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二者在形式上是对立的。联系:二者产生的根源是共同的,实质上都是唯心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二者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从主观出发,行为上都是不问具体情况,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认识要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一刀切,瞎指挥,都是主观主义的工作和思想方法。二者的结果相同,都必然会给工作带来损失甚至失败。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是生于官僚主义而且是应付官僚主义的最简单的手段。官僚主义一日不消除,形式主义一日存在。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

主观主义实际上是主观的教条主义,个人主义的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者是偏持狂,而主观主义者是妄想狂。

教条主义是主观主义的第一个形态,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第二个形态。

经验主义同教条主义的区别,是在于它不是从书本出发,而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

上一篇:第二学期的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解雇试用期员工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