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 诗歌赏析

2024-10-05

华兹华斯 诗歌赏析(精选8篇)

华兹华斯 诗歌赏析 篇1

“比较文学概论”学期论文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田园诗歌对比赏析

摘要: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两位中西田园诗巨匠,共同用自然清新,不事雕琢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闲雅的田园生活,在中西诗歌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绝唱。两人跨越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但却有着相似的诗歌风格,本文将对比赏析两大诗人的田园诗作的异同之处以及造成这种异同之处的文化背景原因。

关键词:陶渊明,华兹华斯,田园诗歌,异同,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第一人—陶渊明,以其质朴无华,大巧若拙,韵味隽永,意境清幽的诗文而著称于世。北宋大词人苏东坡赞誉陶诗“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南宋魏了翁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以物观物而不牵于物,吟咏情性而不累于情”1高度评价陶诗。金代诗人元好问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精确概括了陶诗的独特魅力。而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唐代田园诗人也都受到了陶诗的影响。陶渊明本人更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范是许多文人的精神堡垒,文人士大夫在仕途失意或厌倦官场后,往往会从陶渊明身上重新寻找自己的价值。而奠定陶渊明崇高文学史地位的正是他的田园诗。陶渊明首创了田园诗,开辟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新题材和新领域,是魏晋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贡献。陶渊明用清新质朴,自然天成的语言讴歌田园风光,其诗文无人工痕迹,淡雅脱俗无而无雕琢之弊。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这也是其田园诗能够名扬千古,备受历代文人骚客推崇的玄妙所在。

中国独特的文化氛围,瑰丽的地理风光孕育了陶渊明这样伟大的田园诗人,然而身处魏晋政治风云突变时代的陶渊明,为了不再“心为行役”,不惜息交绝游,高举辞世,他践行了简约玄澹的魏晋时代精神,所以他不免也是孤独的。

然而,当时光悠然跨越千余年的间隔,在大洋彼岸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的英格兰湖区,另一个在文学史上散发着清雅超脱气息的名字诞生了,他就是18世纪的浪漫主义湖畔诗人—华兹华斯。19世纪后期的权威评论家、诗人马修.阿诺德郑重指出: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也是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以后英国最重要的诗人。华兹华斯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和柯勒律治共同编纂的《抒情歌谣集》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在诗艺上实现了划时代的革新。他提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溢”,为英国乃至整 1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二,《费元甫注陶靖节诗序》,四部丛刊影印宋刊本

—1—

“比较文学概论”学期论文

个欧洲的浪漫主义诗歌定下了基调。雪莱称他为“讴歌自然的诗人”,他以丰沛真挚的感情咏赞美丽的自然,赞美大自然对人类心灵的影响。他将平民的语言高度提炼后入诗,语言清新,质朴,自然,素净,是深刻思想、真挚情感和朴素语言的完美结合,这一点与陶渊明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最初将华兹华斯介绍到中国时,就称他为“英国的陶渊明”,而美国人在编译陶渊明的诗歌时,也认为他是十九世纪诗人华兹华斯精神上的祖先。

一.清新淡雅,寓绚于素的诗风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白居易《访陶公宅》),公元365年,千古隐逸之宗--陶渊明诞生于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九十里处)。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在诗人居处,田园肥沃,竹林清幽,桑、柳、榆、桃,随着季节变换斑斓的色彩;奇骏青松古柏,显示着它们的孤直和高洁。这样的自然田园风光在给予诗人灵感的同时也在不断陶冶着他的性情。诗人出身名将之后,再加上儒家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务求实际和济世安民的好传统”2,生逢乱世,陶渊明希望能做一番事业,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然而在历经官场黑暗后,“心实有所守”的诗人最终彻底辞官归隐,“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性爱自然的诗人从此完全醉心于田园风光,躬身农耕,创作了不少风格恬淡的田园诗。在现存陶诗中,大约有50首田园诗。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怀恋,如“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又如,《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的“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俗情”。诗人用词简约淡雅,寥寥数笔,就表达了他内心对于田园生活深深的眷恋之情,因是他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虽看似平淡,细细读来,不难体会他的那份急切和向往。有的是描写田园的静美之景和诗人的闲适心情,如《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又如《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描写了祥和静谧的田园生活,用词极为简单,清阴,凯风,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用这些平常不过的话语入诗,一幅悠然平和的田园图好似出现在眼前,最妙不过。再如《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二句真可谓“自然淡雅,最是渊明口吻”(袁行霈语)。

1770年,威廉.华兹华斯出生在英格兰西北部坎伯兰郡,童年就读于美丽的湖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说,温德米尔湖能让人忘掉生活中的区别,如年龄和财富。3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的环境也使我们的诗人华兹华斯忘记了许多东西,把自己融入了自然之中。“儿童时期的 23 杜景华《陶渊明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p50

John Keats, Complete and Selected Letters of John Keats, edited by Edward Hirsh.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2001, p45.—2—

“比较文学概论”学期论文

诗人认为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自然。他回忆说,在他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好像清秀的河水乐于在他的摇篮旁窃窃私语,还在襁褓之中的他就已经与生机盎然的宇宙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儿童时期,他不分白天黑夜在自然的怀抱里游玩。4”同样怀着对自然的真挚爱恋,华兹华斯才能谱出和陶渊明那样美妙的自然赞歌。他一改新古典主义典雅、平板的风格,弃用华丽的辞藻和繁琐的格律,不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那样充满对人生、理想、尘世的赞美,更不像玄学派的诗歌,读起来需要绞尽脑汁地思考其中的哲学和科学涵义。而是用普通人的语言,生活和感情去写诗。如在《致蝴蝶》中,诗人呼唤“别飞走,留下吧,留在我身边/多留一会儿,多让我看几眼”,又如在《麻雀窝》里,“快瞧,这绿叶浓荫里面/藏着一窝青青的鸟蛋/这偶然瞥见的景象,看起来/像迷人幻境,闪烁着光彩”,再如《致雏菊》,“我远远望见你闪闪发光/好比一颗星,玲珑清爽/却不如天上群星那样/皎洁而晶莹/还是像颗星,银盔闪耀/你安稳自如,仿佛在睡觉/谁敢刁难你,便不得好报/便不得安生中”,诗人用自然平实而又充满强烈感情的语言描绘了自然中常见的蝴蝶,麻雀和雏菊,平淡之中方显他对自然的依恋,这些诗歌非常清新淡雅,普普通通,对于诗和自然皆爱的读者来说,不会感到是多么佶屈聱牙,令人生畏的作品。

虽然同是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之处主要是二人所营造美学境界的差异,一个营造的是无我之境,一个是有我之境。二.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个概念,可以用来形容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区别。“‘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5

华兹华斯名作《水仙》共分四节,除了第二节没有“我”或“诗人”,其他三节都有着浓重的代入感,“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悠悠飘过的一朵云霓”,“我凝望多时,却未曾想到/这美景给了我怎样的珍宝”,“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我的心灵便欢情洋溢/和水仙一道舞踊不息”,华兹华斯以“我”的眼光观察水仙的美态,把“我”的情感附在了水仙身上,以从水仙身上寻找心灵慰藉,是为有我之境。在命意恢宏、寄情深 45 赵光旭《华兹华斯化身诗学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3,p14(清)王国维著 滕咸惠译评,《人间词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03月第1版,第5页

—3—

“比较文学概论”学期论文

远的《延腾寺》中,诗人以澎湃的激情赞美大自然,但也都离不开“我”的灵视,仍是以“我”观察自然之美,附“我”的情感于自然之中,“这样的美景/在多年阔别期间,对我也并非/莫无影响,如同对盲人那样/而是时常,当我孤栖于斗室/困于城市的喧嚣,倦怠的时刻/这些鲜明影像便翩然而来/在我血脉中,在我心房里,唤起/甜美的激动;使我纯真的性灵/得到安恬的康复/同时唤回了/那业已淡忘的欢愉”,诗人一再强调他从自然中获得的慰藉和安抚力量,大量运用主动语态,他所描写之物也就都罩上了浓重的个人色彩。反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著一“见”字而非“望”字,无我之境全出,“望”有主动去看的意味,而“见”字则体现出一种本自采菊,无意望山,当抬头看时,则悠然而忘情,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了诗人超然无欲的心境,正是无我之境的体现。陶诗中常用飞鸟作为意象,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飞鸟本就属于园林,理应回归自然,诗人用飞鸟自喻,也反映他愿同自然向融为一体的心情,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也就是无我之境了。

三.文化背景原因

陶诗和华氏田园诗歌风格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人都抵制其所处时代文坛的绮丽之风,提倡用普通人的语言描写最平常的事物。陶诗经常描写村舍、鸡犬、豆苗、桑麻,华氏所咏也不过是蝴蝶、麻雀、雏菊、水仙等自然中物,这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新鲜的感觉。两人从小生活在风景秀美之地,性爱自然,崇尚赞美自然之美,并长期过着田园生活。其创作理念也都视诗歌为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文直抒胸臆,不作无病之呻吟。

但相隔千年时光和遥远距离,二人诗歌境界的相异之处也在所难免。陶渊明在生活观念上深受中国传统老、庄的道法自然和抱朴归真思想的影响,并独创了性情自然说。这种观念既指导了他的生活,也体现在他的作品里。他作品中的一切环境和事物都带有性情,而不是虚空概念地描述,这样他的作品就更接近自然,合乎自然万物本身的情态。再加上,中国历来推崇天人合一思想,这是一种自然的世界观,也是一种浑融的思维方式。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中国人把自身看作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其相对立。在古人的思维里,要消除物我的界限,人与自然合二为一。

—4—

“比较文学概论”学期论文

西方历来奉行重分析的思维模式,其文化支柱为科学理性,基督神学和人本主义。人与自然处于对立状态,人先是畏惧自然,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后则是疯狂征服自然。华兹华斯虽然持人性、神性、理性三位一体的自然观,是对18世纪理性主义的超越,但其仍将自然作为其思考哲学宗教命题,解决西方精神危机,进而拯救人类的一个渠道,所以仍与自然相隔。四.结语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两位不朽的田园诗人是中外诗歌史上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诗语,抒发了对田园,对自然的真情赞咏,感染净化了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通过对他们两人诗歌的对比赏析,我们也能够进一步深入理解他们的作品,发掘他们各自的魅力,为中西比较诗学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晋)陶渊明著,徐正英,阮素雯注评.陶渊明诗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5 [2](英)华兹华斯著,杨德豫译.华兹华斯诗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3]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二,《费元甫注陶靖节诗序》,四部丛刊影印宋刊本 [4] 杜景华.陶渊明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5]John Keats, Complete and Selected Letters of John Keats, edited by Edward Hirsh.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2001

[6]赵光旭.华兹华斯化身诗学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3 [7](清)王国维著,滕咸惠译评.人间词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03月第1版

[8] 许春翎.无我之境 ”与“有我之境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分析比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

,—5—

华兹华斯 诗歌赏析 篇2

《水仙花》是威廉.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于诗人从法国回来不久。诗人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去了法国, 参加一些革命活动, 但法国革命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 随之而来的是混乱。诗人的失望和所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后在他的妹妹和朋友的帮助下, 情绪才得以艰难地恢复。这首诗就写于诗人的心情平静之后不久。

诗歌的基调是浪漫的, 同时带着浓烈的象征主义色彩。这首诗歌强调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回忆的重要性。因其文笔朴素清新, 自然流畅, 广为流传, 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本诗的韵律与节奏、情景、思想内容与表达情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的感受。以下就韵律与节奏、情景、思想内容与表达情怀三个方面对该诗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节奏鲜明, 韵律和谐。

从形式上看格律工整, 共分四个诗节, 每个诗节分六行, 每一行又都有四个音步, 且绝大多数都是抑扬格, 所以这首诗基本上是用抑扬格四音步来写的。另外它韵律整齐, 所用的韵脚ababcc, efefgg, hihikk, lmlmnn, 从尾韵中我们可以看出来, 每节中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 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 最后两行押韵, 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 使此诗顺畅如行云流水, 诵之琅琅上口, 闻之和谐悦耳, 也就是说它具有音韵美。正如色彩具有感情一样, 声音也有感情, 不同的音色、音强、音高、音长、音调传达的感情色彩也是不一样的。此诗有很多长元音和双元音, 长元音和双元音可以减慢诗的节奏, 另外此诗的软腭音要比硬腭音多, 软腭音占了所有辅音的65%, 使此诗达到这样一种效果:水仙花以一种轻柔的缓慢的姿态来回摆动, 诗人是如此的沉浸在水仙花的美丽的姿态之中以至于他放慢脚步, 迈着一种轻松的步调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而读者也好像身临其境, 和诗人有同样的感受, 领略着诗中所描写的景象。此诗中很多音步都是以非重读音节开始的, 它们都属于升音步占了所有音步的97%, 这样使这首诗的格调很流畅、轻快, 犹如一支节奏鲜明、欢快的舞曲。这正和诗人的心境相符, 正与诗的主题和意境吻合。显然所有这些声音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欢快、喜悦的感情色彩, 这感情又与诗中对水仙花的描写交融在一起。但诗人并不都是用轻柔、缓慢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第三节的三、四行里, 他笔锋一转, 用了很多爆破音、摩擦音和破擦音, 着重表明诗人有如此快活的同伴, 怎么能不满心欢喜。诗中还有三个音步是降音步, 使得这首诗的节奏在统一中有变化, 既有规律又不单调, 它们除了给节奏带来变化外, 还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

二、情景交融

《咏水仙》一诗情景交融, 诗人的情感与水仙的景象交互感应。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诗人心情孤寂, 无所寄托, 有如一片飘荡的孤云。就在这时, 他的面前突然展现了一幅美景:一大片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随风嬉舞。第二节继续描写水仙的美景, 以银河闪烁的群星比喻水仙的繁多与色彩之夺目, 又以开阔的视野写出水仙向前伸展通往远方的景象, 并写出水仙摇首舞蹈的欢乐情态。第三节写欢乐起舞的水仙感染了诗人, 使他的心灵也不由得愁云消散而充满欢乐。但这欢乐只是诗人看到眼前的美景时引起的欢乐, 他未曾想到这景象会长久地留在他的心中, 将长久地影响他的精神世界。因此, 诗中写道:“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第四节写诗人领悟了“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即每当百无聊赖心灵空寞时, 只要一想起这一片水仙的舞蹈景象, 他就能得到心灵的慰藉, 这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大自然浸润人们心灵的美育作用。

三、思想内容与表达情怀

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展示了一幅大自然恬淡快乐的画面, 暗喻了他对城市文明所带来的丑恶现实的否定;

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和安慰, 寻找人性最后的归宿, 大自然能启迪人性中博爱和善良的情感, 能抚慰人的心灵创伤, 使人得到真正的幸福;如诗中第四节所写:“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感到百无聊赖, 心灵空寞”, 唯有水仙的景色——大自然的景色,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使“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包含着浓郁的哲理, 即“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 体现了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水仙这样的自然景物有着和与人一样相近的精神和个性, 整个自然界都充满了不朽的宇宙精神, 它与人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生本质相通, 向人们发出了回到自然中去并与大自然精神沟通的呼唤。

四、结束语

本诗在艺术上体现了浪漫主义诗歌注重主观抒情的特点, 通过对水仙花的赞美和讴歌, 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挚爱之诗, 是诗人强烈情感的的流露;它的形式及格律自由舒展, 不受古典主义诗歌戒律的束缚, 言语清淡、朴素、平实;把文学必须反映自然界和人性里一切天然的东西作为第一要义, 一花一草的精微之处与诗人心灵和情感的震撼, 有机联系, 纤毫毕现, 显示出了诗人人性的本真。

摘要:《水仙花》是威廉.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文笔朴素清新, 自然流畅, 广为流传。本文主要从韵律与节奏、情景、思想内容与表达情怀三个方面对该诗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水仙花,节奏,韵律,情景

参考文献

[1].Su Wen jing.Wordsworth’poetry.Social Science Document Press, 2000.

[2].Huangguo.Wordsworth’s Lyrical Ballads.Shanghai Translation Press, 2000.

[3].英国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1.7

华兹华斯 诗歌赏析 篇3

关键词:王维 华兹华斯 自然诗 意象/主题 对比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255-02

1 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的意象对比

尽管华兹华斯的自然诗语言简单,却不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华兹华斯善于塑造生动鲜活的自然意象。比如,在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这首诗中,诗人写道:“The budding twigs spread out their fan/To catch the breezy air;/And I must think, do all I can,/That there was pleasure there”这里的“清风”就是一个自然意象,喻指对人的鼓舞和指导,自然界中的风类似人的呼吸,渗进人的心灵,把人的灵魂和自然的精神合二为一。此外,风还能帮助人摒弃傲慢自大麻木不仁,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云也是华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自然意象。在Daffodils(《水仙花》)中,诗人写道:“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在这里,云指代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正如我们所见,云在天空没有固定的位置,飘无定所。华兹华斯直到晚年才安定下来,云这个意象极好地表现了他在现实世界里毫无目的的游荡状态。除了风,云,山谷,华诗中还有许多自然意象,比如暴风雨,洪水,河流等等。华兹华斯非常善于在其诗歌中创造各种不同而又独特的意象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和华兹华斯诗中的自然意象相比,王维诗中的意象更自然,换言之,王维自然诗中的意象更少打上诗人的情感烙印。

我们以王维一首著名的自然诗为例。在《山居秋暝》中,王维营造了许多自然意象,如空山,新雨,明月,清泉,莲花等等。所有的这些自然意象结合在一起,向我们呈现一幅静美的深山晚秋图。诗眼是个“空”字,笼罩全诗。王维用“空”来修饰山,其实山并不“空”,山中有许多景物:松树,清泉,石头,竹子,女孩,莲花,渔船等等。然而读罢全诗,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对山的“空”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因为诗中所采用的意象是如此静谧,纯洁,清透,丝毫不带人的感情色彩,给我们一种空灵的感觉。这正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一个秋日的夜晚,当王维在山间面对如此静谧的景象,他的内心如此宁静,没有任何杂念,不带任何个人感情和私欲,只是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寂静。他心若无物地客观描写目之所见,因而所有的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空明的静的气氛。

王维生活在中国的盛唐时期,道教和佛教都已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诗佛”,王维深谙道教和佛教。道教认为人的情感,欲望,理性,以及任何主观的感情都是区分人与自然的特征,因而这些都会妨碍“天人合一”。与道教相似,佛教教义之一就是要求人们禁欲,对人的欲望和情感持消极态度。佛教教义把人在现世世界里所受的苦难归咎于人的情感和欲望,人因为太纠结于物质和情感因而达不到思想上的超然。因而,当王维在描述自然景物时,几乎不表现人的情感,人被认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遵从自然法则。在王维的诗中,自然是无意识的,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其间找不到人的理性和情感。故王维自然诗中的意象没有情感,只起到一种功能性的作用。他们的作用就是向我们传递诗人的人生哲学。

华兹华斯生活的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非常迅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华兹华斯受到基督教,泛神论以及卢梭倡导的“回归自然”的影响,因而把人和自然都看成上帝的创造,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以及人类都具有神性。在他看来,自然并不是指他生长的北部湖区,而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能够唤起人本来的人性。华兹华斯认为科学像一把枷锁,禁锢了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人性。他认为只有在自然中,人才是自由的,有人性的。然而,华兹华斯从来都不提倡人类摒弃自身独有的特点和大自然合而为一,因而,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自然意象从来不仅仅以自身的形象示人,而是明显染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换言之,情感是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意象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自然意象都和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

2 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的主题对比

华兹华斯自然诗的主题大多是歌颂大自然的美景。对华兹华斯而言,大自然是纯洁思想的栖息所,是心灵的保姆,向导和守护神。作为一个成功的自然詩人,华兹华斯无可争议地以其对大自然的精妙描写而闻名,他创作了许多经久不衰的诗歌如 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Daffodils,Tintern Abbey等等。

华兹华斯自然诗的另一个主题就是表达对贫苦和不幸的人们的遭遇的同情。这些诗包括Michael,The Last of the Flock,Simon Lee, the old Huntsman等等。以Simon Lee, the old Huntsman为例,Simon Lee年轻时是如此强壮的一个猎人,现在却是老迈不堪,贫困潦倒,连老树的树根都掘不动了。

华兹华斯的自然诗中还描写了他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To the Cuckoo向我们讲述了诗人同她妹妹在树林里度过的欢乐童年,在Tintern Abbey一诗中,诗人的怀旧情绪被勾起。

华兹华斯的自然诗体现了大自然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强大影响:在My heart Leaps Up一诗中,看见彩虹使诗人领悟到三岁定老(“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在The Simplon Pass一诗中,诗人去爬山游玩,突发灵感开始思索什么是永恒。自然成为永恒的象征和客观显现物,自然具有神性的力量,它以精神的永恒映照人的短暂。

王维的自然诗大多也是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题。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不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他的诗里事物是客观的。《山居秋暝》《鹿柴》《田园乐》等许多诗歌都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在王维的许多自然诗里,讴歌友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在《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诗人的朋友即将奉朝廷使命前往西北边疆,诗人描写了和朋友喝酒饯行的伤感时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中,王维描写了和友人裴迪的闲居之乐。

描写隐居生活是王维自然诗中另一个常见的主题。在一些自然诗中,诗人表达了他对佛教和道教的信仰。如在《秋夜独坐》这首诗中诗人写道:“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在《终南别业》中作者写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华兹华斯和王维都是伟大的自然诗人,他们的诗中充盈着对大自然美景的精妙描写。然而,两位诗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在自然诗主题方面存在许多差别。

首先,歌颂儿童的纯真是华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而王诗中并未言及此。华兹华斯许多著名的论断都来源于他的儿童观。最著名的就是他提出的“三岁定老”,而在王维的诗中,儿童从来都不是诗歌的中心。

其次,华兹华斯很少在诗中描写友情,而在王维的自然诗中,友情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王维喜欢描写和友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以及表达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感情。

再次,华兹华斯经常在诗中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以及他个人的情感。正如他自己所说“诗歌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非常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只是欣赏自然美景,很少或几乎是不表露自己的情感。正如他在《终南别业》中所写到的那样“中岁颇好道”,也许只有“道”才是他关注的,而不是自己的情感。

最后,在华兹华斯的自然诗里,农民和普通民众在生活中遭受了大量的苦难,而在王维的自然诗里,农民却是生活在大自然中最怡然自得的一群人。这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华兹华斯生活在动荡的革命时期,而王维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中。

3 结语

本文对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进行了对比。受基督教和泛神论的影响,华兹华斯认为人与自然都是上帝的创造物,大自然的一切和人都具有神性,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的。因而,华兹华斯自然诗中的意象不是纯自然的,它们明显打上了诗人的情感印记,换言之,情是华兹华斯自然诗歌意象最突出的特点。而王维受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影响,视自然为无意识的存在,不具有理智和情感。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遵从自然法则自然化。因此,王维自然诗歌中的意象不掺杂人的感情却渗透着佛理和禅意。就两人的自然诗歌主题而言,华兹华斯多以儿童的纯真,劳动人民的苦难以及自己的回忆和沉思为主题,而王维多在其自然诗中描写友谊和禅理。

参考文献

[1]Chen Jia.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Page,Judith W.Wordsworth and the Cultivation of Women [M].Merkeley and Los Angeles,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4.

[3]Tang,Yihe.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300 Tang Poems[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4]Wang,Zuoliang.An Anthology of English Verse [M].上海:上海翻譯出版社,1990.

[5]姜明德.略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消极思想[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6(3).

[6]刘新民.华兹华斯儿童理念初探[J].外国文学研究,1999(2).

[7]聂珍钊.论华兹华斯的诗[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8]苏文菁.重读经典:本世纪60-90年代英美华兹华斯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 1999(2).

[9]苏文菁.批评者笔下的华兹华斯[J].广东社会科学,1997(5).

[10]王富仁.古老的回声[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1]谢文玉.论华兹华斯的妇女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6).

[12]许颖.论王维的禅风禅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篇4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 33 一个为追求自我挣扎的灵魂——看凯特.肖邦的《觉醒》 34 对比分析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35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

从动态对等角度论英语俚语的翻译 37 英语外来词和它的翻译

从《当汽车等待的时候》看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对《小妇人》的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40 从关联理论角度谈英语双关语的翻译

原创论文写作//扣、扣//80599//0749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On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from Skopos Theory Perspective 43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浅析《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成长历程 45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无尽欲望 46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分析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翻译 49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 50 国内旅游景点介绍英译的策略与技巧 51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

试谈黑人英语在美国电影中的渗透 53 中美家庭教育与个人能力培养 54 《还乡》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55 矛盾修辞法的认知语用分析 56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

《珍妮姑娘》主人公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因素的调查及分析—以x市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 59 英汉谚语的文化对比分析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 61 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An Analysis of the Ambivalent Character of Frederick Winterbourne in Daisy Miller 63 从小飞侠彼得潘浅析詹姆斯巴里的悲剧人生 64 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作技巧

《鲁滨逊漂流记》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66 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

评《傲慢与偏见》中卢卡斯小姐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69 从价值观系统角度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70 《紫颜色》中爱丽斯沃克妇女主义解读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分析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手法 73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

论象征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 75 论礼貌策略在商务信函写作中的运用 76 目的论视角下英语外贸函电汉译的研究 77 斯嘉丽---一朵铿锵的玫瑰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79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

中美之间宴请礼貌原则的差异以及其产生原因 81 中国文化元素在功夫熊猫中的体现及其翻译 82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

原创论文写作//扣、扣//80599//0749

关于照料母婴的市场分析

思维对汉英句子结构的影响---以《飞蛾之死》及其译文为例 85 [税务管理]我国开征遗产税国际借鉴和政策选择研究

一首平凡女性成长的赞歌—用“成长小说”理论来解读《简爱》 87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

化妆品品牌名称翻译审美与选词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90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和婚姻观 91 Social Causes for Tess’s Tragedy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 93 论《兔子,跑吧》中兔子逃跑的原因 94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95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

红河州农村英语学习两极分化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A Paralysed Wilderness—The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Symbols in Araby 99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

《秋夜》诗歌赏析 篇5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古诗简介

朱淑真是南宋有名的女诗、词人之一,她命运不幸,嫁给一个市井商人为妻,情绪时时抑郁苦闷而又无可奈何,她只有寄情于诗,移情于物来排遣爱情生活带来的“颦眉”。这首《秋夜》诗,就是写漫漫秋夜,孤衾独宿,烛花频剪,夜久无眠的愁绪。诗言浅味永,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翻译/译文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注释

①秋气: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

②烛花:烛芯烧焦结成的花状物。

赏析/鉴赏

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就很难打发漫漫长夜。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着一“频”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

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都不会给她送来温暖。这情景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没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诗歌赏析 篇6

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准确生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即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作者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写了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前两句写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诗人到家里做客。通过写朋友的热情款待,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三、四句描写了小村庄的秀丽景色,绿树、青山环绕,小村庄显得格外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之情。

五、六句描写打开窗户所见到的景物及端起酒杯所谈论的话题,情与景交融在一起。

最后两句交代下次再来的时间及目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和小村庄的依恋之情。全诗语言简洁、叙述简练而意味无穷,结构严谨而层次分明。

4、《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逼真地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的隐逸情怀。全诗以由寺外到寺内的顺序为线索,前四句写入古寺,见高林,踏曲径,进禅房。五六句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最后两句写聆听古刹的钟磬声。诗中虚写万籁俱寂,实写心灵感悟;虚写钟磬之音,实写心灵震撼。借虚写实,深邃绵远,意境高深,寓意深长。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赠言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切的关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首句以景兴起,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凄凉的晚春图。从“飘飞不定的杨花落光了,布谷鸟啼声凄婉”之中隐含着作者对朋友被贬僻壤之地的同情和悲伤,接着转入叙事,用跋涉五溪说明路途的遥远和艰难,暗含着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希望借助明月,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担忧之情随轻风直到偏远的夜郎之西。

全诗想象丰富奇特,感情真挚。

6、《泊秦淮》: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体裁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写诗人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以及陈朝的灭亡,反映了诗人对晚唐达官显贵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存亡这一再现状的不满与愤恨。

前两句描写夜晚秦淮河上烟月迷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虑之情。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含蓄。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两个“笼”字表现出写景生动形象,情感深沉。

7、《夜雨寄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君问归期”是写亲人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的回答。第二句交待“未有期”的原因:因为诗人当时身居遥远而荒凉的巴山,又遇一场连绵不断的秋雨。一问一答中,把亲人思念自己与自己怀念亲人的深情真挚地表达了出来。后两句是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亲人诉说,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亲之情与盼望同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

全诗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含蓄深沉,倾诉了骨肉亲情之间分离的痛苦与想象亲人团聚时的欢乐情景。全诗以“相思”为主题。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一句内容丰富,包含了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艰难的种种感受。“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第二句对第一句进行补充,“赚”字幽默风趣,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三四句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一放一拦”把山写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同时也将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透露出来。其间包含着朴实的人生哲理:做任何事情都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困难才能顺利解决。

9、《观书有感》: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的是诗人忽然把难懂的书看懂了时产生的联想及感受。前两句用比喻修辞方法写出方塘的清澈,表面是写景,实际上是用景物作比喻。三四句写方塘清澈的原因,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后人将句子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头和动力。全诗语言简洁、质朴,比喻贴切。

诗歌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大海形象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伟大抱负的两句是:,。

2、《次北固山下》诗中既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是:。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4、春天,香格里拉草原上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游客骑马踏青,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真可谓《钱塘湖春行》中所写:

5、崔颢在《黄鹤楼》中写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少 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

6、《龟虽寿》中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从而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与对未来宏图大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7、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诗中写农家的劳动生活的诗句是:。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形容环境幽静,消除人心中俗念的诗句是:。后人根据“。”得出一个成语“曲径通幽”,形容景色幽雅,也富含一定的哲理。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10、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中写亲人盼询归期,从而抒写诗人与亲人间互相思念的真挚之情的诗句是:。抒写诗人希望与亲人会面的诗句是:。

11、晏殊在《浣溪沙》中以诗入词,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千古名句的是:。

12、杜牧的《泊秦淮》:渲染了一幅迷茫、清冷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反映官僚纸醉金迷生活的诗句是:。

13、《观书有感》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是:

背诵默写

1.《论语》十二章

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②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③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④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⑤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⑥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⑦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2.《观沧海》•曹操

①《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王湾

①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②《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①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

5.《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②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6.《龟虽寿》•曹操

①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 ②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 7.《过故人庄》•孟浩然

①描写友人家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诗句是: ②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

②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10.《夜雨寄北》•李商隐

浅谈华兹华斯的诗歌风格 篇7

我们在赏析他的诗歌时会发现, 华兹华斯的创作主题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情景, 由此可以看出, 他不仅观察仔细、描述精细, 而且还能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实质, 发现事物的精髓所在。他笔下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晨曦的美丽, 来自夕阳的宁静与祥和。诗人如此观察亲和的自然, 他的眼睛好像蹑手蹑脚地在这样风景点上移动, 就好像生怕将熟睡的孩子从睡梦中惊醒一样。同时, 华兹华斯认为人离不开自然, 是“自然活力的精髓”。并且提倡“人要回归自然”, 人的悲欢离合是他创作的主题。

我们在他的十四行诗“Daffodils” (“水仙”) 中, 透过洋溢着大自然芬芳的诗句中似乎看到了一个满怀希望的青年在乡间散步时突然瞥见了一片金灿灿水仙而油然而生的惊喜心情。我们从诗人的空灵的笔触, 把自己比喻为一朵云彩, 凌空飘逸。华兹华斯饱含深情地描述了大自然赐予他的那一份怡然自乐的心情以及那气韵生动的水仙在他孤寂时所赋予他的无限慰藉。他把自然景观和人的内心世界和谐地融为一体,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充分地体现了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创作才华!阅读这首诗, 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我国宋代诗人黄庭坚笔下莹莹微步于水上的凌波仙子。

当我们赏析他的“Tintern Abbey” (“丁登寺”) 时, 看到了这位在大自然的亲切怀抱中回忆往事的华兹华斯。诗歌中没有一处提到丁登寺, 诗人却巧妙地把寺院所象征的庄严肃穆的气氛贯穿在诗歌中, 贯穿在诗人所为之歌唱的落日、大海、高山中。诗人满怀深情地回想他在大自然怀抱成长的整个过程, 童年时代他如小鹿般轻快伶俐, 在山谷中尽情玩耍。然而, 事过境迁, 童年时代的天真无邪已经已经一去不返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接受了大自然对他新的馈赠, 那就是成熟的心志和深沉的思考能力。大自然恰如他的养育者和导师, 不断给他帮助和教诲。华兹华斯用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 从往事的回忆中搜寻感情的火花, 通过优美的节奏和炽烈的感情向人们提供快乐, 我们从他的诗中看到了他的这些可贵的创作原则。

而从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抒情小诗“The Solitary Reaper” (“孤独的割麦女”) 中, 我们又看到了诗中描绘的一幅司空见惯的乡村景色:一位苏格兰少女独自在田间劳作, 边割麦边唱歌。我们根据诗人非凡的想象力和丰富的音乐感, 使这流动的瞬间凝固为永恒的画面, 读来甚为亲切自然。诗歌一开头, 我们仿佛和诗中叙事者同行于乡村阡陌, 和他一起感受普通生活中蕴涵的美。他兴致盎然地提醒我们注意看那田间劳作的割麦女, 央求我们不要打断她的哼唱。诗人在第一节中特意采用现在时态, 使整幅画面显得生动直观、栩栩如生。为了突出女孩“孤独”, 诗人在短短8行诗句中连续用了4个同义单词和短语:single, solitary, by herself, alone, 用以渲染割麦姑娘的孤寂和艰辛。诗歌第二节, 诗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宁静的追忆, 他以姑娘动人的歌声联想到了阿拉伯沙漠夜莺的啼唱, 联想到遥远的赫布利底群岛的大海涛声。通过音乐和地名的巧妙融合, 诗人为姑娘的歌声平添了一层神秘、缥缈和悠远的美。

华兹华斯用美丽的大自然来诠释自己的感情, 在清纯的自然诗歌中融入严肃的人生哲理思考。这位伟大的诗人对自然和人类的挚爱显得那么深切动人, 而他的诗歌语言是“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 而非华丽的辞藻, 这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未经雕琢的自然美。然而, 他在描写自然风景时总会和人类联系起来。华兹华斯以其用词质朴、风格清新、节奏明快、意境优雅的作品向我们展现了崭新的诗歌创作模式, 这不仅为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还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诗歌理论, 对英国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感叹, 华兹华斯那以想象和自然美景相结合的诗歌的主题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 让我们看到了伟大诗人的杰作, 他那笔下永恒的浪漫大自然将永远为人们所传唱。

参考文献

[1]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自学辅导.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J]2002年版

[2]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J]2003年版

《春雪》诗歌赏析 篇8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古诗简介

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

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翻译/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赏析/鉴赏

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旳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旳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旳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旳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旳,感情就不是纯粹旳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旳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旳萌芽旳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旳心情。这一“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旳遗憾、惋惜和不满旳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旳消息。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旳春色,从二月旳草芽中看到春天旳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旳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旳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旳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旳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旳妙处,它富有浓烈旳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上一篇:家乡变化话题作文:我家这五年下一篇:物流基础(2008年5月考试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