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教学模式文档

2024-06-19

数学 教学模式文档(共8篇)

数学 教学模式文档 篇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分析

“比大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的教学内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通过直观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以及认识了1~5各数。其中 “=、>、<”在教材中都是首次出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比多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系符号的实际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研究这一内容的教学,我们到第二批省级实验区一所省级示范实验小学进行调研,一位实验教师的课给人许多启发。

二、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引起思考

师:有一天,3只小猴子一起去游玩,玩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准备分吃各自带来的水果(出示情境图)。请观察,3只小猴子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生1:一只小猴子说,桃子正好3个,每人1个,边说边捧了桃子想吃。

生2:另一只小猴子数了数香蕉说:慢着!香蕉才2根,每人1根不够吃的。

生3:第三只小猴子说,梨有4个,每人吃1个还多1个。

生4:小猴子们这样讨论着,第一只小猴子也不吃桃子了。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看来小猴子吃水果还碰到了够吃不够吃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好吗?(学生高兴地说:好!)

(二)展开探究,合作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其中喜欢的一种水果,想一想,分给3只小猴子吃,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自主操作、思考,进行小组交流)

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桃子(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一一对应着摆3个桃子,小猴子和桃子正好一样多。

生2:小猴子吃桃子每人1个,正好够吃。

生3:我想是表示3和3同样大小。

生4:我想是表示3等于3。

师:像这样我们就可以用“3=3”表示。什么时候还可以用“=”呢?

生1:3朵红花和3朵白花朵数相等,也可以写作“3=3”。生2:4个男生和4个女生人数同样多,可以用“4=4”。

师:看来大家对等号有了认识,请写一写“=”。其他组再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香蕉(边说边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左边摆3只小猴子,右边摆2个香蕉,发现只有2只小猴子一一对着香蕉,另外一只小猴子没有对着香蕉,所以香蕉不够吃。

生2:也就是说,1只小猴子吃不到香蕉。

生3:就是,这里的3和2不能用等于。

师:请大家想一想,3和2可以怎么表示大小呢?

(学生蜂拥而上,到黑板上各自写着:3大2小,3≠2,3>2,2<3等。)

师:请小朋友们发表意见,他们写得怎么样。

生1:“3大2小”写得是对的,是不是可以简单一点?

生2:3和2不相等,我在“=”上加了一画,写成3≠2。

师:3和3相等,3和2不相等,“=”上加一画,真了不起!

生3:我写“3>2”,是想3和2不相等,“=”不能用了,改成一边张口大,一边张口小。朝3的一边口子要大,朝2的一边是尖尖头。

生4:我妈妈说,“3>2”叫做“3大于2”。

师:他把妈妈说的也记住了,真好。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

生1:2枝铅笔和1枝铅笔,2枝大于1枝,2>1。

生2:5个电扇和3朵花,每个电扇贴一朵花,不够贴,5>3。

师:小朋友们能把学到的比大小用到生活中去。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了小猴子吃梨,发现3只小猴子都一一对着一个梨,还多了一只梨。就想是3<4。(到黑板上书写)

生2:请你说说,为什么用“<”好吗?

生1:刚才3比2大,写成“3>2”,3比4小,我们就把“>”倒过来用,尖尖头对着3,大口对着4,表示3小于4。

师:说得真不错!他们组能用刚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值得表扬。(学生拍手表示祝贺)就让我们用“=、>、<”来说说怎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好吗?

……

(三)应用与拓展

(出示情境图:5只兔子,4个萝卜)师引导思考: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学生汇报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1:我用摆图片的方法,有一只兔子没有对上萝卜,5>4,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生2:我用连线的方法,有一只兔子没有连上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生3:我没有摆,只是想,我们学习1、2、3、4、5时,4排在5的前面,4<5,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

三、实践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大胆,联系生活实际,随处可见学生创造的火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展示潜能的空间,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一)思维在情境里飞扬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可见,创设适合学生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情境创设得好,学生真正进入到情境之中,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去畅想、去思考,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本案例中,学生面对小猴子吃水果这样熟悉、喜爱的情境,他们观察得是那么仔细,互相之间的对话是多么自然、生动、活灵活现。通过观察,较好地引出了数学问题,进而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活学活用是儿童的天性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充分发挥了学习潜能。例如,在比大小的过程中,学生将小猴子和水果一一对着摆,用线连接兔子和萝卜等,都是以前面学过的“一一对应”的思想为基本思想武器,并进行灵活应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再例如,学生以男生和女生个数,花和电扇等的对应关系做例子,来理解关系符号,是十分自然、有效的。

(三)创造没有年龄限制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通过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对这一观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就是,学生的创造没有年龄限制,哪怕是刚入小学才十几天的学生,同样具有创造的潜能。例如,面对教师“请大家想一想,3和2可以怎么表示大小”,学生蜂拥而上,以各种形式来表示。学生富有个性的解释,显示出他们创造的灵性。同样,一个学生针对同伴“3<4”的“创造”要求同伴说说为什么用“<”时,那个学生的回答“3比2大,写成„3>2‟,3比4小,我们就把„>‟倒过来用,尖尖头对着3,大口对着4,表示3小于4”,多么富有创意!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多给学生创设创造的空间,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数学 教学模式文档 篇2

目前,我们使用的大多数OCR(光学字符识别)软件,对于汉字的识别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发展,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文字识别问题中。然而,相比汉字识别而言,目前对于数学公式字符识别的O C R技术还尚不成熟。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公式识别对文档的电子化传送以及对一些重要的科技文献的录入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对文档中数学公式的识别技术成为文档识别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汉字识别O C R技术而言,解决中文文档识别中数学公式字符的定位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公式字符定位的错误率会直接影响到公式识别以及整个文档的识别率。

2 字符定位技术

数学公式的定位,包括独立行公式的定位与内嵌公式的定位。对公式的定位技术一般包含两类:基于字符识别结果;没有基于字符识别结果。

K.Inoue提取整个文档的连通体并对其进行分类,并利用识别结果,进行适当合并得到公式[1]。A.KACEM等人利用独立行的特征识别独立行[2],内嵌公式则是通过先识别一些特殊数学符号,然后以特殊符号为中心向两边扩展得到内嵌公式[3]。Chowdhury等把独立公式行分成三类:分式、矩阵、其他,对每一类分别提取特征后,利用决策树进行分类[4]。Xue-Dong Tian则把文档分成文本、公式、图片三类块,先从图片中提取出独立行公式,再从文本中提取内嵌公式[5]。南开大学机器智能研究所研制的M a t h e R e a d e r[6]。Mathe Reader在定位公式时,利用了非参数估计Parzen方法提取独立公式行,并通过水平投影标记异常符号提取内嵌公式。基于多候选的数学公式识别系统[7],在定位字符时,使用3次动态规划方法对公式图像进行多候选公式符号切分。

上述所说的现有定位技术已经基本上可以切分公式字符,然而基于识别结果定位字符必然会增加识别器的负担。Mathe Reader是目前较完整的数学公式识别系统,而在处理内嵌公式时并不能完全的定位公式字符。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位思想,可以有效的对数学公式进行定位。

在本文中,要处理的中文文档以科技文档为主,其特点是中文、英文、标点和数学公式混排的文档。在处理此类文档中,我们发现不同字符的特征区分度是较大的,而且往往只是利用一种特征或者方法是不能完全定位出公式字符的。因此,文中提出公式字符的定位采用两级定位方法,其大体框图如图1所示。

第一步,先对文档中的汉字和符号进行初步分离,即为一级定位,第二步,利用汉字识别器的结果对符号进行拒识,最终定位公式字符,即为二级定位。

3 定位方案

3.1 公式字符一级定位

公式定位的好坏对于整个文档识别系统来说是关键点和难点的问题。字符的一级定位,根据汉字与符号的不同投影分布特征利用投影法[8],对汉字与符号进行初步分离,包括对独立公式行与内嵌公式行的定位处理。

3.1.1 独立公式行定位

独立公式行是在文档中单独成一行的公式。我们知道文档中公式的存在形式往往是在整个文档中独立占一行的,而且独立行的行高和行密度都要高于一般的普通文本行,可以根据这一特征对文档中的独立行进行定位,即为行切分。

独立行公式的定位算法是:

1)将文档的灰度图像转化成二值图像。

2)对整个文档版面逐行向垂直方向上做行投影,记录下每行行密度、每行的上行间距以及下行间距。

设某一图像区域的起点(左上角)坐标为(x1,y1),其终点(右下角)的坐标为(x2,y2),则

垂直方向上的行投影定义为:

对于任意的x∈(x1,x2),y∈(y1,y2)

其中,当二值图像中任意像素点的像素值P(x,y)=0,Numh=0;当P(x,y)≠0时,Numh=1。

3)根据一些经验阈值对独立公式行进行行切分。

具体做法:根据行投影的结果得到测试样本图像的每行行密度H′md、每行的上行间距H s′h以及下行间距H x′h。

该行可能为公式行

else

该行可能为文本行

其中,平均行密度Hmd以及平均行间距Hav是通过大量训练样本得到的训练得到的阈值。

4)然而公式往往都是二维结构的,所以在行分割后,还要适当的合并虚假行完成对独立公式行的定位。

3.1.2 内嵌公式行定位

内嵌公式行是含有公式字符的文本行。在内嵌公式的定位问题上,首先要找到汉字与公式字符的不同特征。通过对文本行进行列投影,可以得到结论:一般汉字的字符宽度比公式字符的字符宽度要宽,且汉字的字符高度比公式字符的字符高度要平均且高,可以根据这些投影特征来初步确定内嵌在文本行中的公式字符,即为字切分。

设某一图像区域的起点(左上角)坐标为(x1,y1),其终点(右下角)的坐标为(x2,y2),则

水平方向上的列投影定义为:

对于任意的x∈(x1,x2),y∈(y1,y2)

其中,当二值图像中任意像素点的像素值。

根据行投影和列投影的结果,对汉字与符号进行一级定位,即行切分与字切分。对于内嵌公式字符而言通过一级定位,可将文本行中的字符初步的分为汉字集和公式字符集。然而,实验证明一级定位不足以对文档中的所有公式字符进行定位,特别是对内嵌公式行的定位还要进行二级定位。

3.2 汉字识别二级定位公式

公式字符的二级定位主要是针对内嵌公式字符的定位。内嵌字符经过一级定位后,对公式字符集再进行汉字识别。汉字识别拒识的字符最终定位为公式字符。

汉字识别O C R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在文中就不进行详细的介绍,下面介绍汉字识别的拒识思想。

通过大量的训练样本,得到汉字的拒识参数阈值e以及汉字的标准样本特征库。计算出每个测试样本字符本身的拒识参数eij,即每个测试样本字符的特征向量与特征库中样本的特征向量之间的距离。

其中,eij是第i个测试样本与第j个特征库样本之间的欧氏距离,n是特征向量的维数。

内嵌公式的定位整体算法如下:

1)得到汉字行的列投影特征,选取区分度较好的字符列投影宽度特征θzk以及的峰值特征θfz作为阈值。

2)得到测试样本字符的高度H(行密度)与宽度W(字密度)。

3)计算高宽比R=H W。

5)将步骤4)的公式字符进行汉字识别,识别器拒识的字符最终定位为公式字符。

汉字识别拒识的字符送到公式识别器中识别,若是无法识别的字符可以进行定位修正。

上述方法中Rmin,Rmax是都利用大量的汉字训练样本训练出的符合大多数汉字的经验值,在此限定条件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率。

4 定位结果及分析

下面给出上述介绍的两级定位方法的结构框图以及定位公式字符的效果图。

如图2,我们可以看到行投影确定独立公式行的定位,再利用列投影将文本块中的公式字符进行初步定位,完成一级定位;根据一级定位的结果将公式字符集中的字符进行汉字识别,并把汉字识别器拒识的字符最终定位为公式字符,完成二级定位。图2中的公式识别器可以作为辅助汉字识别器进行最终的定位修正。

如图3,根据上述定位思想实现的对文档中的公式字符的定位效果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公式定位效果是不错的,特别是对内嵌公式字符的定位较准确。同时本文提出的定位方法在定位公式字符的时间和准确率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既避免了利用单纯的特征无法完全的定位公式字符的苦恼,也避免了定位之前对每个字符进行识别的大工作量。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公式字符定位方法是通过两级定位对文档中的公式字符有效地进行定位。然而,两级定位是要基于汉字识别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汉字识别率的高低问题就成为定位的关键问题。只要汉字识别率较高,就可以得到公式字符较为准确的定位结果,为提高文档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奠定了基础。

摘要:数学公式字符的定位对整个印刷体中文文档识别系统而言是提高其识别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介绍典型的数学公式字符定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两级公式字符定位方法。该方法是采用了印刷体中文文档中不同字符之间的投影分布特征的不同与汉字识别拒识公式字符的思想结合起来对公式字符进行定位。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定位方法能够在公式字符定位的准确率和时间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为提高印刷体中文文档识别系统的识别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公式字符定位,两级公式字符定位,投影分布特征,汉字识别

参考文献

[1]K.INOUE,R.MIYAZKI,M.SUZUKU.Optical rec-ognition of printed mathematical doucuments[C].In Pro-ceedings of ATCM’98.1998:280-289.

[2]A.KACEM,A.BELAID,M.Ben AHMED,Automaticextraction of printed mathematical formulas using fuzzylogic and propagation of context[C].International Journal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December 2001,Vol 4,No 2,pp:97-108.

[3]王科俊,王黎斌,林桂芳.科技文献中数学公式定位技术概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4,23(5):1-4.

[4]CHOWDHURY,S.P.MANDAL,A.K.CHANADA.Automated Segmentation of Math Zones from DocumentImages[C].Proceedings of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2003,pp:755-759.

[5]XUE-DONE TIAN,WEI-ZHONG SUN,MINT-HU HA.Research on Optical Formulas Extraction[C].Proceedings of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 netics,2005,Vol.8.pp:4886-4890

[6]靳简明,江红英,王庆人.数学公式识别系统:MatheReader[J].计算机学报.2006,29(11):2018-2025

[7]郭育生,黄磊,刘昌平.基于多候选的数学公式识别系统[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7.44(7):1144-1150.

《软件文档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3

一、课程现状

随着软件复杂程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软件产品开发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保证软件开发、维护等环节的有效管理以及方便软件技术人员之间进行技术交流,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编制不同类型的文档。软件文档和计算机程序及数据共同构成能完成特定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对软件项目,特别是大型软件项目来说,没有文档的软件不能称其为软件。

软件文档在早期没有固定的内容和形式,直到1988年我国才出台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8567-1988,对文件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做出了规定。在2006年对GB/T8567-1988标准进行了修改,制定了新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2006。软件文档写作技能作为软件文档工程师的核心技能,在IT行业越来越得到重视。为此,许多大学如麻省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早已将软件文档写作作为软件类专业的专业课程,重庆邮电大学也已将《软件文档写作》纳入软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由此可见,《软件文档写作》作为一门新课程,在IT行业技术需求的推动下正在逐步得到规范和重视。

二、教学现状

《软件文档写作》应该基于软件工程的思想,根据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各类软件文档编制的实际需要和软件文档编制的国家标准,系统地讲授计算机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文档写作的步骤、内容、方法、工具、特点、要求以及撰写与沟通技巧。《软件文档写作》作为一门新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材质量不高

目前可供参考的软件技术文档写作相关的教材不多,主要有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件文档》、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软件文档写作教程》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软件文档编写》等。这些教材或内容陈旧(仍然根据GB/T8567-1988旧标准编写),或只注重文档写作格式或写作工具的介绍,缺乏符合最新标准的文档撰写内容诠释和实例。因而,这样照搬这些内容将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授课内容不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内容枯燥

目前现有的可供参考的软件技术文档写作相关的教材都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大多教材仅叙述了软件技术文档的格式和要求,而缺乏对文档内容的确定过程和写作技能技巧的介绍,因而,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实用性。

3.教学资源匮乏

《软件文档写作》是一门相对较新的课程,目前配套的资料(如PPT、案例和范文)都非常少,特别是符合最新国家标准GB8567-2006的资料,这就增加了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

4.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用基于认识学习理论的讲授法教学。该方法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初级认知水平上,难以对其产生广泛、灵活的迁移,实现对知识的加工和创造性应用。

5.教学效率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枯燥和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工作中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以胜任文档工程师的工作。

三、教学对策

在教学方法上,顾蓬蓬和施庆平等老师分别在软件文档写作课程中探索了案例教学法。国外对软件文档写作采用的标准与我国稍不同,但主流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案例教学法。该方法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参与意识。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基于此理论,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景教学法,它强调把所学的知识置于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并以此过程为载体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情境教学法目前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实践表明:在模拟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充分调动了的主观能力性。积极运用学习资源和意义建构、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创造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 教学模式文档 篇4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

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原来的“三句话”: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

●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 原课标: 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 注重启发式

●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3.关于数学观的修改: 原课标:

●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修改稿:

●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

●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4.“双基”变“四基”。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与数学素养: ●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 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 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关于基本思想方法,陈老师为我们分析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一是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三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陈老师结合小学数学现有的课标教材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分类、转化、归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猜想、符号化、方程与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他系统地为我们解读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陈老师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双基”变“四基”,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双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

常用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等等。

5.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 ● 学段划分保持不变;

● 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

● 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

● 对学习内容中的若干关键词作适当调整对其意义作更明确的阐释。

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7.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

● 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 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

最近一次修改又加上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符号感为何改为符号意识? ● 符号感(Symbol Sense)● 原课标: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 修改稿: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 符号感与数感都用“感”,“感”的表述过多。符号感主要的不是潜意识、直觉。符号感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进行数学活动。“意识”有两个意思:第一,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可以进行推理;第二,用符号进行的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所以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不是“感”的问题。数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所以只能用“意识”。8.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提法上的一些变化:

——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

——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学段目标的表述方式有所改变 9.关于内容标准的修改 结构上的变化:

数与代数的变化:(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第一学段:

①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②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第二学段: ①增加的内容: ● 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 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②调整的内容:

● 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

● 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图形与几何的变化: 第一学段 ①删除的内容

●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②降低要求

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

①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②增加“知道扇形”。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统计内容主要变化如下:

● 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 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

概率内容主要变化如下:

●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

● 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第一学段:

①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删除“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

②删除“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③删除“不确定现象”部分,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第二学段:

①删除“中位数”、“众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三学段。②删除“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

③降低了“可能性”部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放入第三学段。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 这是修改后的一个重要变化。原来,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现在希望学生通过数据来体会随机思想。

● 这种变化从“数据分析观念”核心词的表述也可以看出。综合与实践的变化:

● 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http://xxsx.fhedu.cn/Html/6/Menu/7/Article/576/

“未来的教育应当充分地彰显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会的不要教,要教的是不会的。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人有想象能力、抽象能力,而动物没有。”

在首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从追溯教育的本原开始,进行了他激情澎湃的演讲。

“小学那点知识不到半年就学会了,为什么要用6年的时间来学习呢?就是要培养能力。”

他进而发问:“教育是干什么用的呢?”

“是要培养素质的。什么素质?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最根本的表现,就是他教的孩子愿不愿意读书。

“这次修改课标,对一堂好课也进行了界定。好课除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常人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无非就是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但是史宁中校长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绝不是这些。

“孩子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好奇心,小孩子提前预习过了,他到学校还听不听讲?好奇心没有了,你怎么去激发他的兴趣?而且孩子的判断能力不是很强,他都不知道他懂没懂,其实没懂,他以为他懂了,又不听老师讲课了,这知识不就夹生了吗? “我觉得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条就是集中精力。我带了很多博士生,有些人思考就是不深入,后来我发现他们的问题出在不能集中精力。”

史宁中校长说,小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十几分钟,最多20来分钟,老师就要在这十几二十分钟内把你要讲的东西讲出来。如果老师掌握了知识的本质以后,再精炼语言,肯定能在20分钟内讲完。而反复地唠叨、重复,反而分散了学生的精力。

作为国内研究统计与概率的数学大家,史宁中校长甚至认为,学数学不用笔不用纸,用脑袋想就能想出来,而这正是锻炼一个人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办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真正集中精力来思考问题。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培养思维能力也一再被我们的数学教育所强调,然而在这次峰会上,学生不会思考的问题被一再提起,这是为什么呢? 史宁中校长深有感触地讲了个故事。

北京大学一位数学系教授在期中考试的时候出了这样一道题:给出一个条件,一个结论,但没有说从该条件推导出该结论这一命题是正确的。请学生判断该命题的正误,如正确,给出证明;如错误,举出反例。结果,全班没有一个人做出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学生没有判断力,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思考问题。我们只会做给出条件又给出正确结论的证明题。”

史宁中校长认为,对思维过程的忽视,是当下数学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的老师讲课,往往是从中间开始讲,其实一开始的思维过程往往很重要,却被扔掉了。老师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也只看答案对不对。“知识是什么,是思考的结果、经验的结果。仅仅结果的教育是不能教智慧的,智慧往往表现在过程中。有关过程的东西只有通过过程来教。过程的教育能够培养我们的孩子正确的思考方法,最终培养孩子数学的直观。因此我们要强调过程的教育,在过程中判断他的思维是不是对的。”

而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学生一起思考”。

那么,有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来推动数学教育走向思考、走向过程呢?同时负责数学教育质量监测标准制定的史宁中校长透露,未来这一具有导向性的评价标准将有两个重大变化:

第一,不要求计算速度,算对即可。“有一种说法在学校很流行:一看就会,一算就对。这是不行的,数学是需要思考的,不是培养技术工。以后考试不要题量太大。”

第二,强调在理解上的掌握。他举例说:“比如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你仅仅知道这个不算理解,你也应该知道,一个三角形里不能有两个钝角,一个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些一步就能得到的结论都应算在理解的范畴。理解没有内容是不行的。”

以此观之,中国未来小学数学教育将转入更加注重内涵的改革深化阶段:

数学 教学模式文档 篇5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学目标基本上达到了。同时渗透了数学中的常用方法转化,通过练习,发现效果还可以。我想这样的计算教学课,还应紧接着进行一节练习课,这样对学生熟练掌握算法有很大的帮助。

2、我在处理本课的重难点时,节奏有点快。只是让一个学生说出算理后,没有让其他学生再说一说。就进行下一个环节。算理对学生来说很难,只是说听一遍,我认为是不行的。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其次在引导学生竖式中乘的顺序时,不太明确,从而导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了乘的顺序不对的错误,这些地方需要我认真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3、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利用不好。如在练习时有一个同学在板演时,竖式中出现了错误,我只是主观分析了错因,没有了解这个同学真正错因。生成的资源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很大的帮助。老师在课堂上要适时抓住一些生成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来教学。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4、教师的语言不太精炼,在某些问题的表达上,让学生的活动指向性不强,不能点燃学生的思维活动。

5、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本课中大部分学生参与热情较高,但也有一些学生始终不太兴奋。这与老师的调控有关系。

数学 教学模式文档 篇6

划 苏教版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教学的是二(1)班的数学,学生在经过了一年半的小学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还要继续进行。(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方向、测定方向,认识万以内的数,分米和毫米,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一)、了解你的好朋友,期末复习,共9个单元。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第 1 页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第 2 页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

第 3 页 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

第 4 页 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第 5 页 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50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

一、有余数的除法 4课时

二、时、分、秒 4课时

三、认识方向 3课时 测定方向

第 6 页 1课时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 11课时

五、分米和毫米 3课时

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7课时

七、角的初步认识 3课时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一)3课时

了解你的好朋友 1课时

九、期末复习

4课时

现代公路工程文档管理的模式探讨 篇7

1 现代公路工程文档管理的目标

1.1 实现文档管理的计划性

在施工准备阶段, 通过项目分解和工程文件分类对工程文档数量进行预估, 使文档管理工作得到量化, 保证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工程档案的验收工作有一定的数量标准, 确保工程文档的完整性。

1.2 实现文档管理的实时性

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 使各部门或单位管理者可随时检查审阅本部门及下级各单位已归档的文档材料及其组卷情况, 及时了解各单位的文档管理和工程进展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纠偏。由于加强了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可以确保文档收集工作的及时和准确, 更利于组卷前的文档鉴定, 保证整理组卷的质量, 避免工程档案验收时出现返工现象, 提高工作效率, 更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职能。

1.3 全面的适应性

我国现行档案法规要求对重要的文档仍须采用纸质文档的形式, 虽然电子签名技术已经得到法律上的正式认可, 但目前不能完全实现工程文档的数字化。而工程文档的管理和检索利用又迫切需要尽快实现工程文档管理的信息化。因此, 在一定时期内, 将采用工程文档的“双套制”, 即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并存, 纸质文件作为法律凭证保存, 而电子文件作为纸质文件的副本保存, 便于工程文档利用者查阅。

2 现代公路工程文档管理的模式

2.1 工作模式

根据用户需求与目标分析, 确定基于网络技术的公路工程施工文档管理方案工作模式如图1所示, 它工作的流程如下:

(1) 开工前的文档管理

文档管理者在开工前输入工程项目信息并预估工程文档的数量及页数, 实现工程文档的预组卷;文档检查者根据工程项目分解体系复核工程文档量;档案管理者检查工程文档的预组卷情况并给予指导。

(2) 施工中的文档管理

文档生成者利用预组卷信息生成工程文档的登记参数, 输入工程数据信息自动生成工程文档, 采用电子签名技术实现批量签认后, 生成电子文档, 通过网络上传并自动分类归卷, 存入工程文档数据库, 系统自动统计已经归档的文档的数量并定期生成统计报表;对重要的工程文档打印出纸质文档, 分批移交给文档管理者。

文档管理者根据系统提供的统计报表定期上报统计数据, 并结合工程的实际进度检查各文档生成者的完成情况, 对文档生成者的工作实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对各下级单位提交的和上级下发的纸质文档进行装盒 (袋) 编号并放入临时文档库房保存。

文档检查者通过网络登录到工程文档管理系统中, 查阅工程文档中的工程数据, 通过与实测数据的比较, 检查文档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确保工程文档的内在质量。

档案管理者通过各单位上报的统计报表汇总得到各管段或整个项目的文档收集情况, 并可以通过登录工程文档管理系统服务器, 检查各单位的工程文档组卷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文档利用者不仅可以查阅已竣工项目的工程文档, 在取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后, 可以通过网络对在建项目的工程文档进行查阅和利用。

(3) 竣工时的文档管理

文档管理者通过工程文档管理系统自动生成和打印纸质工程文档目录、刻录电子文档光盘, 按“双套制”方案提交工程档案。

档案管理者根据工程文档的统计数据, 对工程竣工档案进行验收, 接收纸质文档 (含案卷归档目录) 和电子文档光盘。

2.2 管理模式的特点

现代公路工程文档管理模式的特点如下:

(1) 参与工程文档管理的各用户主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开展工作。

(2) 通过工程文档数量的预估和预组卷, 实现了工程文档的计划管理, 使文档的日常管理和竣工验收得到量化;同时将纸质文档的立卷、装订和编码工作分散到施工过程中, 减少了竣工时的工作压力, 有效地缩短了工期。

(3) 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工程文档的生成、收集和归档的全程实时动态管理, 保证了工程文档的内在质量和生成的及时性、完整性。

(4) 采用CD-ROM光盘记录和备份文档, 为工程文档的快速检索和利用提供了条件。

3 公路工程文档管理平台方案

为了实现公路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对施工文档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根据各部门的文档管理工作量和对工程文档实行动态管理的需要, 建立不同的网络平台。

3.1 单中心的文档管理平台方案

(1) 单中心的文档管理平台的网络拓扑结构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仅设一个信息管理中心, 公路工程项目指挥部、总监理办公室、驻地监理办公室、各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及其下属单位均通过PSTN (或采用ISDN/DDN) 接入INTERNET, 并登录到该信息管理中心查阅和提交工程文档或工程数据信息。

(2) 单中心的文档管理平台的特点

该平台的优点是:组网简单方便, 成本低, 系统维护工作量小。因为该方案只要求在信息管理中心配备服务器, 其他单位只需在原有微机上加一个网卡和一个调制解调器 (或一个内置式调制解调器) , 就可通过电话拨号上网等方式登录到信息管理中心完成相应的文档管理工作。可以在服务器上安装系统主程序, 各单位的微机上只安装一个终端程序,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组网成本和网络使用费用, 减少系统维护的工作量。因此, 该方案比较适合公路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 目前已经有成功的应用案例。但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旦该中心服务器故障, 则整个项目的信息管理均受影响, 因此对系统维护工作要求较高。

3.2 多中心的文档管理平台方案

3.2.1 多中心的文档管理平台拓扑结构

公路工程项目指挥部、总监理办公室、驻地监理办公室、各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的文档管理工作量和信息量相对较大, 可分别设一个信息管理中心, 保证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登录到信息管理中心完成工程文档的管理工作。每个信息管理中心建立局域网并通过PSTN/ISDN/DDN接入INTERNET。

3.2.2 多中心的文档管理平台的特点

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 各施工队可以登录到所属的项目经理部的信息管理中心, 各合同段的监理部可以登录到所属的驻地监理办公室的信息管理中心, 完成各自的文档管理工作。

(1) 该网络平台的优点

①各局域网采用ISDN/DDN带宽恒定, 文档信息的传输迅速;如条件受限, 也可采用PSTN接入INTERNET, 组网灵活。

②每个局域网中微机数量一般不超过20台, 且文档存储工作量分散, 对服务器的要求不高, 一般的微机即可适用。

③文档管理工作较灵活, 受网络工作状态的影响较小, 一个信息管理中心的服务器故障, 对整个项目的文档管理工作影响不大。

④利于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对各自的文档管理工作实时性动态控制;符合现有的工作习惯, 利于各单位内部文件的管理。

(2) 该网络平台的缺点

①与单中心信息平台方案相比, 组网成本和网络使用费用相对较高;系统维护工作量较大。

②网络的工作状态受人为因素干扰的机率较大。

4 结束语

运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 实现工程文档管理的微机化与信息化, 已经成为现代公路工程项目文档管理的必由之路。实现工程文档管理信息化应重点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1) 文档的生成与自动组卷;

(2) 文档的计划与动态管理;

(3) 文档的网上查询与利用;

数学 教学模式文档 篇8

《连加、连减》这课的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同时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1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这种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实现知识的再创造。而教师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我在课堂上正是努力实现这种构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了学生。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然而,对于学生人数多的教学班,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总被个别成绩优秀,表现活跃的学生占据着,导致中、下层学生老是被教师忽略。为了改变这种课堂教学状况,我遵循课标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我通过精心设计,创造性使用教材,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式”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成为整体学生的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万圣节微信祝福寄语下一篇:微笑面对生活的作文500字:微笑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