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制度

2024-06-08

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制度(精选14篇)

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制度 篇1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1、购入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2、采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索要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证、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表的复印件及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

3、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索要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卫生部颁发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加盖卫生部章)、检验报告单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4、进货验收严格检查、核对证件是否有效;许可证有效期与产品有效期是否一致;产品类别与许可类别是否相符;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是否与许可一致;产品标签说明书是否与批件一致;企业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剂型是否与批件一致;查验厂家证件复印件是否加盖公章。

5、认真查验消毒产品3个月内的检验报告(必须是国家指定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6、紫外线灯管、食具消毒柜(限于符合GB17988《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的产品)、压力蒸汽灭菌器、75%单方乙醇消毒液、符合《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产品、抗(抑)菌制剂、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消毒产品不需要索取卫生许可批件,但应索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7、无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及卫生许可批件的产品,不符合卫生质量安全的消毒产品严禁购入。

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管理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供应的重要科室, 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全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进行回收[1], 再经过一系列科学、系统的处理后, 达到无菌要求, 返回临床科室进行重复利用, 如此周而复始。因此, 消毒供应室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为了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 使患者的身体健康与就医安全得到保障, 卫生部颁布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3],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被正式纳入卫生部门的监管范围, 从而促进了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笔者现就目前医院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管理进展与各位同仁作如下探讨。

1 消毒供应室影响灭菌质量的相关因素

灭菌质量的好坏与灭菌物品的无菌程度及医院感染密切相关[5], 清洁过程的质量保证、正确的包装、正确的灭菌方法、灭菌柜的正确装载、正确的灭菌操作, 科学有效的灭菌监测是确保消毒灭菌质量必不可少的几大要素。但在操作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6], 导致灭菌消毒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有设备因素包括灭菌柜的温度及压力是否符合标准、灭菌时间是否足够等;人为因素是如装载是否合理、灭菌前清洁是否达标、包装是否正确、是否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 因此, 为了确保灭菌消毒医疗器械能达到要求, 采取一系列的灭菌监测是完全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

2 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

灭菌是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核心工作, 灭菌质量管理是消毒供应室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控制灭菌质量的科学有效手段是灭菌监测[7], 在灭菌前首先要对消毒灭菌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与安全培训, 制定严格的岗位操作规程, 根据不同的医疗器械、物品性质选择不同的灭菌方法, 灭菌员工要熟练掌握灭菌器灭菌过程各种参数的变化, 包括灭菌时间、灭菌压力、灭菌温度等;物品放置应按正确方法装载, 做到无小装量、无超载[8], 物品体积以大于灭菌柜容积10%, 小于灭菌柜容积90%为宜。并做好每一炉的灭菌记录, 以利追朔。同时进行灭菌质量监测管理, 以下是灭菌监测的几种方法:

2.1 物理监测

灭菌前首先应进行物理监测, 以确认灭菌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包括运行前柜门密封圈检查、灭菌器压力表的检查、柜门安全锁扣灵活检查, 确认密封圈无损坏, 压力表是否处于“零”位, 灭菌柜门冷凝水排出是否通畅, 柜内壁清洁是否符合灭菌要求[9];同时检查水、电、蒸汽等运行条件是否符合设备要求。在灭菌过程中对温度、压力、时间进行连续监测, 如有一项不合格均应分析原因, 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直至监测合格。

2.2 B-D试验监测

物理监测各项指标达标后, 每天灭菌前必须进行空载B-D试验[10]。监测方法:将专用淡黄色的B-D测试图放于由纯棉布折叠成的标准测试包 (25cm×25cm×30cm) 中间, 标准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置于灭菌室内排气口处, 进行134℃, 3.5min灭菌, 观察测试图颜色。如变为均匀一致黑色, 提示冷空气彻底排除, 空锅监测合格, 灭菌器状态良好无泄漏, 可正常使用;如测试图变色不均, 提示灭菌柜冷空气未彻底排除, 可能出现泄漏或设备故障, 空锅监测试验不合格, 应及时查找原因处理后再次行B-D试验监测, 合格后方可使用。

2.3 化学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效果最理想、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由于蒸汽具有极强的穿透力[11], 因此, 此方法灭菌效果可靠, 只要保证灭菌时间、压力及温度即可杀灭所有微生物。但仅进行物理检测、B-D试验仍无法确保灭菌质量, 因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化学监测, 且每锅必测。方法是将淡黄色化学指示卡放入消毒部位的中央或大包的消毒用具中, 以监测灭菌效果[12]。在每锅灭菌完成后取出化学指示卡, 显示均匀黑色, 提示灭菌合格;如化学指示卡颜色不均或颜色未变为黑, 则提示灭菌不合格。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能用于临床。

2.4 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1次。生物监测的目的是监测压力灭菌柜的效果。监测指示剂是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 方法与化学监测方法相似, 将生物指示剂管放入标准测试包中心, 灭菌结束后取出指示剂管, 与未经灭菌处理的相同生物指示剂同时进行细菌培养, 培养结果无细菌生长则提示灭菌合格[13], 反之有细菌生长则为不合格。当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1周内所有灭菌物品, 并检查灭菌设备, 查找原因修复后再进行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5 其他监测管理

新灭菌柜或原灭菌柜在进行大修、移位后, 必须经物理、化学监测合格后, 进行连续3次B-D测试与生物测试合格后, 方可投入使用。同时对于灭菌后物品定期或不定期抽检, 进行细菌培养试验[14], 结果无细菌生长为合格。灭菌柜上所有仪表由相关部门 (6个月) 监测1次, 其他设备如安全阀等由设备科定期 (6个月) 进行全面检查, 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并及时记录。所有灭菌设备的维修及新灭菌设备的启用均应进行详细记录。消毒供应室的其他灭菌设备、环境等由医院管理控制科定期进行监测。

3 完善灭菌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灭菌质量监测制度, 对于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确保能够追溯召回, 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管理举措。因此应建立一套完善、科学、有效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管理制度, 对消毒供应室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15,16]。首先要确保消毒供应室的环境与供应室人员卫生达到要求, 医院管理控制科应定期对消毒供应室的其他灭菌设备、环境、物品进行监测, 每月抽查消毒供应室护士手卫生情况等[17]。其次, 根据不同的医疗器械、用品制定不同的监测措施, 植入性医疗物品、器械应加大监测力度, 做到每批次生物监测, 培养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用于临床。第三, 建立有效的追溯召回管理制度, 做到监测不合格的物品可追踪[18]。

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制度 篇3

消毒供应室是向临床科室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重点科室,也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重点科室,一旦发生感染波及全院,做好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做到三区区分明确,各室标志清楚,人流、物流不交叉、不逆行,实行从污到净得流水作业方式,特别是对全院的器械进行集中清洗、包装及灭菌后,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保证了无菌物品的质量和医疗安全。

1、专业的设备,规范的流程保证清洗质量

1、1现代化的清洗设备: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08年9月新的外科大楼后,购进全套瑞典洁定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清洗用水均通过软水装置处理,减小对器械的损害。所有设备专人、定期保养。

1、2合理、標准的工作流程:手术室及各临床科室使用后的污染器械回收到污区,工作人员对回收物进行分类处理后装入标准篮筐推入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对管腔类物品,则需更换清洗内车,调整清洗程序,进行彻底的清洗和初步的消毒,保证物品的清洗质量,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专业的知识,合理的布局保证物品灭菌及储存质量

2、1清洁区着装要求:工作人员进入清洁区前在缓冲间更衣,要求头发不外漏,口罩遮住口鼻,穿清洁区的工作服、鞋。

2、2包装前检查器械的方法:(1)目测:检查器械有无污渍、血迹。(2)擦拭器械的关节处、咬合面,酒精棉签擦拭针孔处,检查有无血迹;检查剪刀是否锐利、针头是否有钩,最后将合格的器械按器械卡摆放于器械盒内,要求方向一致,各关节打开,经另一人核对后放入消毒指示卡,以双层包布包扎,指示胶带封口。(3)我院现有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4台,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2台,为主动双门灭菌器。清洁物品由清洁侧装入,由无菌区取出,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室内。所有灭菌设备专人管理,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坚持每锅做物理监测,每月做生物监测。维修后的器械必须在B-D实验及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4)无菌物品储存室是专门存放无菌物品的区域,无菌物品按失效日期先后摆放,先发近效期的,后发远期的,对已到失效日期而未使用的诊疗包,送回清洗室重新清洗、包装及灭菌后,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室。

3、专业人员的运输流程保证无菌物品的下送质量

3、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设下送人员2名,负责污染物品的回收和无菌物品的下送,为保证工作质量,避免交叉感染,下收、下送车分室存放,专车专人使用。下收、下送走专用污梯、洁梯。每日工作结束后含氯消毒液擦拭车身及车轮。

3、2无菌物品下送车为不锈钢密闭车,每日上午,根据下收人员回收物品的种类和数量,下送人员清点无误后下送至门诊。

4、健全、完善的医院检测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力保障

4、1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我室进行一次全面的工作检查,包括发放室空气质量、无菌物品质量、工作人员手、一次性医用材料等。

4、2护士长根据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考核细则每日、每周、每月有重点、有计划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记录于质量检查本,每月末对各室的工作情况在科室点评,制定整改措施,查出问题与个人奖金挂钩。

4、3科室质量监测员每月对所购进得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等进行热源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保存。

医务室消毒灭菌制度 篇4

校医室消毒制度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

1、所使用的消毒药剂、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必须是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证”的产品,并定期监测消毒效果。

2、消毒液消毒:体温计用75%酒精溶液浸泡30分钟至1小时;手用2%戊二醛配1:20浓度浸泡1至2分钟:金属、橡胶、塑料等医疗器械用2%戊二醛原液浸泡60分钟;一般医疗器械用2%戊二醛原液浸泡或擦拭10分钟。病人被服和医用纺织品用1:5配比浓度浸泡20分钟。

3、学生饮用具用消毒粉消毒。

4、用消毒液消毒过的物品最后要用蒸馏水过一次。

5、高温高压锅消毒:将所需要消毒物品放入锅内,按所需要求消毒。并要随机抽样作效果测定。

6、消毒物品要定点分隔放置,并有明显标志,超过规定时间要重新消毒方可使用。

诊室消毒:

1、每天扫地一次,每周一次环境卫生大清洁,物品摆放要整齐、清洁、室内无蝇、蟑螂、蚊虫,无污水污物垃圾,无卫生死角。

2、定期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用小型消毒喷雾器局部针对性消毒。

3、病人呕吐物排泄物要用漂白粉精等药物严格消毒处理。

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制度 篇5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卫生机构和疫源地等消毒中使用。

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高度危险的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毒方法消毒。

(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当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1)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支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4.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二、消毒灭菌原则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物,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3.根据物品的性能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0一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4.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j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的性能、作用、4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规定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5.自然挥发薰蒸法的甲醛薰箱不能用于消毒和灭菌,也不可用于无菌物品韵保存。甲醛不宜用于空气的消毒。

《医院消毒灭菌基础知识》 篇6

(一)消毒隔离概念

1、医院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2、媒介物: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3、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例如医院内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消毒。

4、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消毒。

5、清洁:用清洁剂洗净物品上的一切污垢。

6、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和繁殖体。

7、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

8、一般污染:一般病人接触后污染的物品。

9、特殊污染:接触肝炎、结核、爱滋病等特殊病人后污染的物品。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的物品。

(二)消毒液的配制

含氯制剂:

1000ml水加2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

1000ml水加4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

常用的爱尔施牌消毒片,有效氯含量500mg/片

适用范围:适用于餐具、环境、水、衣物、疫源地等消毒。

使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等方法。

配制:用量具安要求配置,所需溶液现用现配。

消毒剂的使用与配制注意事项

片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用于消毒餐具,应即时用清水冲洗。

消毒时,若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三)各类物品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1、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

①地面消毒

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

对致病性病原菌污染的表面(如:结核杆菌、肝炎病毒、HIV、禽流感病毒等),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作用30分钟。

②墙面消毒

医院墙面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一般为2.0m~2.5m高即可。

③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

室内用品(桌、椅、床头桌等)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用品的表面。

当室内用品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

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擦拭物品表面。

紫外线灯照射:距离污染表面不得超过1米。

④抢救车等消毒

采血室、急诊抢救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擦拭消毒;

病房、手术室的平车、轮椅方法同上。

如果被血液、体液用2000mg/L有效氯溶液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min,再擦。

⑤其它表面的消毒

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每天用洁净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参照病房用品表面的消毒方法进行。

2、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化验室污染区

物体表面及台面消毒

每日用500n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湿拖把拖地。

3、卫生洁具的消毒

①便器的消毒

便器用后,置于全自动便器清洗机内清洗消毒。水温控制在93℃,消毒3分钟。

传染病人的便器固定使用,定期消毒,2000n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置于全自动便器清洗机内清洗消毒。

共用坐式便器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抹坐板及盖板,便器外表面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②抹布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办公室等抹布分别使用不得混用,更不能与病室的抹布混用。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化验室污染区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用后统一送洗衣房,消毒清洗。

③扫床套

采用一床一巾湿扫法

④拖把

病室、治疗室、换药室等地面有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先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适量倒在污染地面30分钟后,用拖把拖干净,拖把送洗衣房统一消毒清洗。

拖把严格分区使用: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办公室、病室、卫生间等不能混用。

(四)消毒操作中的自我防护

1、防止消毒剂对自身造成的损害。

2、防止病原体对自身造成的伤害。

END

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制度 篇7

1 B-D试验

B-D实验是检查手控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排除冷空气的性能。我们每日在灭菌物品之前进行了B-D试验,即采用专用的B-D测试纸1张置于试验包的中央层位置(包大小25cm×23cm×27cm重量5kg),将试验包放在灭菌器底层靠近柜门与排气口处,在134℃条件下运行3.5~4分钟后打开消毒柜门,取出试验包观察测试纸颜色的变化,如果测试纸图变黑且均匀,即中央部分和边缘部分颜色一致,表示灭菌器内的空气排除彻底,灭菌器抽真空系统良好可以使用;[1]如果测试纸图变色不均匀,通常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颜色变浅,表示灭菌器内空气排除不彻底停止使用并向有关部门汇报。必须检查灭菌器抽真空系统修理之后方可使用。

2 物理监测

2.1 物品的包装

各类物品包扎时应松紧度适宜,物品的大小不超过30cm×30cm×50cm,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kg,瓶装液体瓶内的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2/3,敷料一般不得与弯盘、碗、止血钳等较多的器械混在一个包内,对盆、桶、罐等采用包布包装时应将盖与口之间放以纱布隔开。包装后的物品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外包装标志清楚,有灭菌标志、灭菌日期、物品、名称、凡未达到标准的物品均不能进行灭菌处理,所有物品包装后两小时内进行灭菌,以确保灭菌质量。

2.2 物品的装置

将难以灭菌的敷料包放在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金属、玻璃器皿放在下层,各种物品垂直竖放,包和包之间至少2.5cm间隙,小包、治疗包采用金属筐竖放,容器、玻璃试管横放,锅内物品装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并灭菌柜四壁有一定间隔,以利于蒸气的穿透和空气的排出。

2.3 灭菌的处理

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器后关闭柜门,压力在2.1kg/cm[2]、134℃条件下,达到灭菌时间后进行干燥,取出灭菌物品,首先检查化学指示胶带颜色的变化,未达到或有疑点不可做为无菌包使用。手术敷料包和器械包应干燥,有明显水渍也不可做为无菌包使用。并每次灭菌程序结束之后记录灭菌的日期、压力、温度、操作者。

3 化学监测法

3.1 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

主要用于物品是否无菌,将化学指示胶带贴于每一件待灭菌物品包的封口上(每件化学指示胶带不能少于2cm),经灭菌过程结束之后观察化学指示胶带颜色的变化,即由黄色变为深褐色或黑色。

3.2 化学指示卡检测法

主要用于证实每一件是否达到灭菌条件的效果监测,将化学指示卡放进待灭菌物品包内的中央,灭菌程序结束后化学指示卡的颜色达到或深于标准色,表示达到灭菌条件,若化学指示卡的颜色未达到标准色表示灭菌失败,不能使用,找出灭菌失败的原因之后重新灭菌。

4 生物监测法

主要用于压力蒸气灭菌器效果的监测,每日进行一次。生物指示剂由菌片、恢复培养基和外管组成,菌片由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制备而成,染菌数为5.0×105cfu/片~5.0×106片,使用时将生物指示剂放入标准测试包(大小于23cm×23cm×15cm)的中心或待灭菌物品包的中心,分别放于灭菌器的上层中心、中层左前右后、下层后、排气口附近五个部位[2]。按规定的灭菌温度、压力、时间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完毕取出生物指示剂,在室温下置10分钟后将管内安瓶轻轻地掰碎,培养液流出浸没菌片,充分振荡之后放于56~60℃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观察初步结果,72小时观察最终结果。培养后生物指示剂的颜色仍为紫色或浅紫色即表示为无菌生长判定为灭菌合格,培养液由紫色变为黄色即表示有菌生长表示灭菌不合格[3]。

经过上述几种途径的监测,我们对1300件灭菌物品进行化学指示胶带监测,合格率达到100%,1300件无菌物品化学指示卡监测合格率达到100%,300件无菌物品生物监测率达100%。经过对无菌物品的严格监测,未发生消毒灭菌的质量而引起的医院性感染,确保了医疗安全和患者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黄靖雄.关于B-D测试的一些问题[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52-353黄靖雄.生物监测方法的选择[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8):889-890

[2]扬少玉,林琼,王菊英.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工作性能及灭菌效果监测进展[J].

供应室消毒灭菌检测预防医院感染 篇8

【关键词】供应室;消毒灭菌;检测;医院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95-02

消毒供应室在医院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了医院中各项工作需要的用具、器械等供应工作,集中了物品的回收、消毒等工作,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存在直接关系,所以,将消毒灭菌监检测管理工作做好非常关键。本文主要结合本院2010年6月开始对《消毒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1],针对供应室消毒灭菌检测工作效果展开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1台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生产的脉动真空灭菌器,新华牌的试验真空测试图纸,132℃化学指示卡、军科院产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留点温度计。测试包为自制布巾包,规格为30cm 30cm 25cm。生物培养锅为北京四环卫生药械厂生产。

1.2方法

将留点温度计甩至50℃以下,将其与一张B-D试验专用纸置于中央层布巾之间,注意将其包好,且松紧适度,将3M化学指示胶带贴在包布外面?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空锅中,锅的最下层排气管口处放置标准B-D试验包,展开常规灭菌试验,在134℃温度的环境中进行持续3.5min的作用?将一个菌片及化学指示卡放在试验包中央层布巾之间,展开试验,在134℃温度的环境中进行持续10min的作用?

完成试验以后,合格为B-D测试卡所有线条达到均匀的深褐色或纯黑色,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没有达到即为不合格?试验有效为温度在设定温度以上,温度在设定温度以下为试验无效?合格为灭菌后化学指示卡变为标准黑色,分别对菌片进行标记,并注意斜插入生物培养锅内,向上将内管压碎,将阳性对照管一支也放入其中,在56℃温度的条件下,进行48h的培养,其颜色不变或呈现出浅紫色为合格?进行3次上述灭菌脉动操作?

1.3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每天采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或者0.2%过氧乙酸溶液擦拭,并利用紫外线灯照射,定时为供应室展开空气消毒,在供应室清洁区?无菌区利用平板暴露法或者布点法进行检测?将无菌区空气的细菌总数控制在200CFU/m3以内,清洁区空气的细菌总数控制在500CFU/m3以内?

2结果

从2010年6月开始,我院供应室引进了很多新设备,并对《消毒技术规范》进行严格执行,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生1例因为供应室因素引起的医院感染。

3讨论

我院供应室近年来定期采用化学、物理监测等方式监测物品灭菌效果,积极总结经验,对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指导,供应室环境的清洁性及请领物品的合格率得到了保证。

3.1充分重视人员培训

要想将供应消毒灭菌工作做好,必须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定期进行专科知识讲课,展开无菌操作考核,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关于消毒供应培训班,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的更新,积极学习心得知识和技术。

3.2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首先,供应室的布局应与规范要求相符合,保证无菌物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医院感染进行合理控制,供应室周围的环境要保证干净,在科内设置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等[2、3],建立专门回收、输送物品的通道。质控小组应对监测质量关进行严格把握,定期对其情况进行检查与分析,并将记录工作做好。

3.3将清洗质量关把好

医院供应室工作的关键在于对物品进行彻底的清洗,同时注意回收的器械物品一定要按照污染程度进行具体分类,对消毒冲洗、清洗烘干等流程进行严格的执行。保证消毒后的物品可以符合相应的标准。

3.4正确进行灭菌及物品存放

灭菌工作是供应室的重点所在,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我院主要采用与真空高压蒸汽灭菌法,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将装载量保持在柜式容积的10%~90%,不能出现过载或者小装置效应现象的发生。同种类型物品应放在一起进行灭菌,物品包应保证竖式摆放,其中注意要留有一定间隙,玻璃瓶可以开口向下,也可以侧放,以促进蒸汽的进入及空气的顺利排出。在灭菌过程中应对蒸汽、温度及时间三要素加以注意,定期检查高压蒸汽灭菌锅,保证其功能的良好发挥。灭菌操作完成后可以将物品放进无菌间柜中,然后按照有效日期的前后顺序进行固定的防治。保证专室专用,由专人进行负责,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无菌间应该每天进行清洁,并注意严格消毒,每天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2遍,并且每天还要进行2次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的时间为30min,尽量将温度保持在18~22℃的范围,以避免无菌区内物品受到二次污染。

3.5指示卡期限

为了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保证,指示卡在使用之前应对其有效期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过期的指示卡,以避免因为指示卡质量问题而出现的监测结果不正确的问题。

3.6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尽最大努力将化学和物理监测工作做好,严格执行灭菌操作,并将每个细节的质量关把握好,消毒灭菌100%的合格率得到了保证,同时随机抽样的合格率也达到了100%,负荷国家消毒灭菌供应室提出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殷玮玮,戴霞,施仲芬,姚琴,邵英,徐亚金. 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及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与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5(36):7157-7159+7123.

[2] 高佳芹,顾青枝,张宏伟,周晶,王艳. 完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控制 预防医院感染[J]. 中国实用医药,2010,21(16):274-275.

消毒供应室中心灭菌质量监测 篇9

供应室灭菌质量监测包括工艺监测、仪表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1、工艺监测:

⑴、满足必要的灭菌参数:根据不同类型的灭菌器,达到该产品所需要的消毒剂量、蒸汽压力、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

⑵、正确的包装:包装材料透气性能好,可用脱脂棉布、专用包装纸及带通气孔的器具;灭菌包的体积不得大于30*30*25cm,预真空灭菌器的灭菌包体积不得大于30*30*50。

⑶、合理摆放,所有灭菌包应竖放,包与包之间留孔隙,灭菌物品的装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80%,预蒸空灭菌器不得超过90%。

⑷、灭菌设备无技术障碍:进排气系统通畅,仪表温度和时间显示正常,蒸汽饱和度好。

2、仪表监测:

⑴、灭菌器所有仪表定期监测,每半年有设备科对压力灭菌器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进行效对鉴定,并记录。新设备启用前及旧设备维修后必须有性能鉴定记录,合格后方可使用。⑵、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有院感专职监控人员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灯管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

3、化学监测: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指示胶带、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压力蒸汽化学指示试纸、B—D实验指示图、消毒液浓度试纸等。使用灭菌包时,应先观察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领取无菌包时,应先查验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⑴、化学指示胶带、化学指示卡作为日常监测,每个包都必须使用。121。C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专用于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132。C压力蒸汽化学指示卡专用于预真空或脉动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⑵、B—D试纸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是判断灭菌器内冷空气是否彻底排尽的一种方法,用于新灭菌柜安装调试之后,灭菌器维修之后及每日灭菌器使用之前。使用方法:备好标准实验包—用脱脂棉叠成25*25*30cm重量为4~5kg的敷料包,将B—D试纸放与包的中层,包好后放于灭菌器底部前端。灭菌后,B—D试纸色条变化均匀一致,说明另排气功能良好。

⑶、化学指示卡必须放于灭菌包中心,避免与金属和玻璃直接接触,以免被冷凝水浸湿,影响变色。

⑷、化学指示胶带贴于包外,可作为灭菌处理的标志。

4、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指用国际标准抗力的细菌芽孢制成的干燥菌片或由菌片和培养基组成的指示管即生物指示剂进行监测(压力蒸汽灭菌上午指示剂为嗜热芽孢杆菌)。生物监测是判断灭菌效果的直接指标。

⑴、操作方法:将菌片装于牛皮纸袋内,放于标准实验包中心处,灭菌后将菌片接种于溴甲酚紫培养液中,经56。C培养72小时(24小时查看初步结果)。生物指示剂菌管可以现场或实验室取出,挤破玻璃管让培养液浸透菌片,置于56。C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

⑵、结果判断:溴甲酚紫培养液仍为紫色为阴性,表示无菌生长,如颜色变黄则为阳性,表示有菌生长。

19、热原监测方法

1、热原检测用于注射器洗涤质量监测,以杜绝和预防热源反应。

2、鲎实验监测:方法抽取5ml无热原灭菌用水,注入预检的注射器,放于保温箱中,在500C左右的温度下保温1分钟,(期间转动注射器2次),取出注射器,抽取0.1ml,用鲎实验法检查热原。

3、无热原灭菌注射用水用量: 密闭式输液器

2.5ml 20ml注射器

2ml 10ml注射器

1ml

4、检验方法:

⑴、取0.1ml检品加0.1ml的鲎试剂,混合于管中,在370C左右的恒温水中放置1小时,取出试管,置于平稳处2~3分钟看结果。

⑵、设阴阳性对照:阳性对照管内加入0.1ml大肠杆菌内毒素;阴性对照管加入无热原灭菌用水0.1ml。

5、结果测定:

⑴、将试管轻轻拿起,慢慢倾斜倒转1800,观察液体是否流动,入产生凝胶则为阳性;清亮、透明或呈浑浊有絮状物,但倒转能流动均为阴性。

⑵、阳性对照出现阴性,可能为大肠杆菌毒素浓度过低或鲎试剂灵敏度下降失效。⑶、阴性对照出现阳性,说明此次实验不成立,需查找原因,重新实验。

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制度 篇10

牙科诊所的各种口腔器械种类繁多,例如:牙科手机、洁牙器械、检查器械、印模托盘,牙膏模型、义齿、牙片、注射器、注射针头、拔牙器械、充填器械、牙周外科器械、各种牙钻等,均应在可靠消息的消毒后使用。

牙科诊所的消毒工作是牙科诊所预防感染、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著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牙科诊所消毒方法逐渐丰富,消毒水平迅速提高,消毒工作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口腔诊疗器械等均应按规定作垫底消毒,不使用未经垫底消毒的物品,牙科、探针、棉花、纱布、器械盘、拔牙钳等不易生锈的耐热器械可用高压蒸气消毒,凡是可以采用基于热处理过程的灭菌方法的口腔器械,不要采用消毒或“冷灭菌”方法。口镜、牙钻、电机手机、洁牙器等可用尔马林气体消毒,玻璃制品、口镜、探针等可用专用清洗消毒设备消毒。

二、口腔器械的灭菌与消毒的意义

关于牙科诊所细菌和病毒污染的情况,口腔医师和病人之间相互传染,发生疾病的文献报告也不少。牙科诊所不注意口腔诊闻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是引起交叉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1、控制感染传染

牙科诊所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牙科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体内的微生物能以多种形式排出体外并污染牙科诊所周围环境,牙科诊所存在著各种各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例如:示经消毒处理的和消毒处理不彻底的口腔器械,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著的血液、唾液,带有病毒的气雾,牙结石粉尘,咳嗽飞沫的污染,如不及时将其杀灭,都可成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在牙科诊所中的传染介。可能是导致牙科诊所感染的发生,对其他病人、陪护人员甚至牙科医护人员均造成危害。例如:辽宁省发现在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就是因为他在非洲工作期间进行口腔治疗,拔牙时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2、促进病人就诊

长期以来,传统型牙科诊所委不重视灭菌消毒工作,在这方面留下了不容忽视的漏洞。很多病人不敢到牙科诊所就诊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担心口腔器械的污染和消毒问题,这不仅需要牙科诊所认真地做好器械的消毒工作,还需要牙科诊所向病人做必要的宣传,例如:联体式牙科综合医疗所使用的供水系统是两套供水系统,不存在漱口水被污染的问题。病人所使用的全部口腔器械都要经过严格消毒和如何消毒必要时可以带病人参观消毒间和消毒设施,要让病人充分了解和认识到牙科诊所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本著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要让病人打消就诊的一切顾虑。这不仅是诊室清洁程度的表现,也是员工严谨工作作风的表现。在病人被带进治疗室时,工作台面上应很整洁,有条理。用过的器具在清洁和消毒前应被正确地储藏,以免很容易被看见。时刻保持牙科诊所整洁舒适是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

3、提高医疗质量

预防牙科诊所交叉感染,不仅是口腔医师和其它员工的劳动卫生问题,不从灭菌与消毒的观点进行管理,牙科诊所就可能成为病人传染医师、病人传染病人、医师传染病人的场所。目前,人们越来越感到口腔诊疗过程是传染感染的一个重要途经,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来改善控制。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制度 篇11

【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提供合格的无菌物品的保障部门,承担着医院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用品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压蒸汽灭菌是最常用、最可靠的一种灭菌技术,为了提高灭菌效果,保证灭菌质量,必须使灭菌后的包保持干燥状态,在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均合格的情况下才是一个合格的无菌包。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会导致湿包现象,从而影响灭菌效果,有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重复灭菌不仅浪费时间,也会增加成本消耗,延误临床科室的使用,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解决湿包现象,故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对灭菌后出现的湿包现象进行多次调查和分析,组织人员不断学习,持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大减少湿包现象。

【关键词】压力蒸汽灭菌 湿包 相关因素 预防方法

我院使用的是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脉动真空灭菌器(XJ1.PS—1.2),真空度为0.08Mpa,灭菌温度达132~134℃,工作压力0.21Mpa,灭菌时间10min,干燥时间8min。

湿包的判断: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灭菌处理后的物品包布干燥,消毒包裹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为湿包。如消毒包外表面触摸时有潮湿感,化学指示胶布有水痕迹,消毒包内出现水珠现象等,均属于湿包。

我科对近两年来的湿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如下的预防措施:

一.湿包的原因分析

1.灭菌器的效能

2.蒸汽的质量问题

3.包装是否合格

4.灭菌包的装载问题

5.灭菌包干燥的时间是否适宜

6.灭菌包冷却的时间、环境是否适宜

二.湿包的预防措施

1.每天灭菌工作前应检查灭菌器的性能,并根据灭菌器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使灭菌器的功能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在灭菌过程应认真观察和记录灭菌器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报告,保证灭菌过程灭菌器的安全运行,以保障灭菌物品的质量。

2.蒸汽质量的饱和度应为97%以上,蒸汽中含有的水分和微量杂质应在3%以下,影响蒸汽质量的因素主要是产生蒸汽源用的水的质量,至少是经过软化的水,应定期对灭菌器进口出的蒸汽用水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WS310.2-2009附录D的标准[1]。

3.规范物品的包装

(1)灭菌的包装大小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得超过30x30x50cm.敷料包的重量不超过5KG。金属器械包的重量不超过7KG。

(2)包装的材料应为棉质包布,无纺布、纸塑袋等。应根据物品的性能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且根据情况使用吸水纸。

(3)包装时的物品的包装材料必须干燥、清洁。

(4)根据器械的数量和性能使用合适的盛放蓝筐或有孔方盘等。

4.装载必须符合要求。(1)敷料包放在上层,金属包放在下层,尽量同类物品放在一起,大包放在上层,中包放在中层,小包放在下层。(2)包与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CM,以利于蒸汽的流动和穿透。(3)脉动真空灭菌器装载量不得超过90%,同时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5%,以免发生小包装效应。(4)包内有易积水的器皿时,应斜扣在篮筐或积水口向下放在灭菌车上。(5)灭菌包不能接触灭菌器的内壁,上层的灭菌包距灭菌器的顶部应留7~8CM的距离。

5.灭菌包。应根据包的大小,散热情况决定干燥时间的长短,布包及较大的包,散热慢的包干燥时间应适当延长,大于30分钟为宜。

6.灭菌后的物品干燥与冷却不当。灭菌完成后应抽空气三次,抽空率达到99.8%。物品在预真空炉中干燥30分钟。待灭菌器内外室压力均降到“0”位,先把柜门打开一条小缝,30分钟后取出物品。物品取出后立即移到灭菌物品存放室架子上,避免放在冰冷台面上。待物品温度降至与室温一致时,按顺序放置到相应的储物柜内,灭菌物品存放室温度为20℃~26℃,湿度小于60%。合适的干燥时间和正确的冷却方法是灭菌物品的质量保证。

总之,为了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应严格控制和减少湿包的发生,应建立湿包登记制度,认真分析产生湿包的原因并予以纠正。同时加强供应中心各级工作人员素质培训,严格遵守各项消毒操作规程,一旦发生湿包,应立即进行原因分析并立即进行整改,湿包为不合格的灭菌包,不应发放,应重新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应不断总结经验,减少或杜绝湿包的发生,以保证灭菌包的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制度 篇12

1 方法

1.1 物理监测

主要反映灭菌器的状态, 每一锅次均进行检测。每次设备运行前检查灭菌器压力表处在“零”位, 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 柜门安全锁扣灵活, 安全有效;灭菌柜门冷凝水排出通畅, 柜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汽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灭菌温度、时间和压力等灭菌参数及设备运行状况等, 结果应符合灭菌要求。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 直至监测合格。

1.2 化学监测

应进行包内包外化学指示物的监测, 每锅必测。化学指示卡, 将化学指示卡放入大包和怀疑难以消毒部位的中央, 灭菌后取出指示卡, 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如化学指示卡颜色由淡黄色变为与指示黑色一致, 说明灭菌合格;如化学指示卡颜色比指示黑色颜色浅或变色不均, 说明灭菌不合格。化学指示胶带, 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个待灭菌物品包外, 并注明物品名称、打包者姓名、锅批次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不能说明灭菌是否合格, 只能表示该物品是否经过灭菌处理。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1.3 B-D试验监测

每次灭菌前空锅做B-D试验。将专用的B-D测试图放于标准测试包中间, 标准包由纯棉布折叠成25 cm×25 cm×30 cm大小的包裹, 重约4~5 kg, 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将测试包水平放于灭菌室内排气口处, 关闭柜门, 进行134℃, 3.5 min灭菌处理后, 取出测试图, 观察其颜色变化。如测试图由淡黄色变为均匀一致的黑色, B-D试验合格, 表示冷空气排除彻底, 灭菌器工作良好无泄漏, 可以正常使用;如B-D测试图变色不均, 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颜色浅, B-D试验不合格, 表示空气排除不彻底或有泄漏, 灭菌器故障, 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造, 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B-D试验注意事项:试验在每天第1次灭菌前灭菌器空载下进行, 试验包应松紧适宜, 放在灭菌器底层, 靠近柜门与排气口处, 时间不超过4 min.B-D试验可用于日常灭菌中空气排除效果的监测、灭菌器维修后性能的测定、新灭菌器安装后效果的测定, 不能作为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检测用品。

1.4 生物监测

每周监测1次, 用于压力灭菌器灭菌效果的检测。将由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制成的生物指示剂管放入由纯棉手术巾折叠成的23 cm×23 cm×15 cm大小的标准检测包中心, 按照灭菌操作程序, 灭菌结束取出生物指示剂管, 盖朝上垂直握于手中, 用镊子将管内安瓿夹碎, 培养液流出, 浸没菌片将其置于56℃培养器内, 同时放1支未经灭菌处理的生物指示管作为阳性对照。经48 h培养后, 如生物指示管内培养液由紫色变为黄色, 表示有细菌生长, 灭菌不合格;如仍为紫色, 表示无细菌生长判定灭菌合格。同时, 阳性对照管生长正常, 呈黄色。

生物监测注意事项:生物指示剂管从压力灭菌器内取出后需在室温下放10 min左右, 再将安瓿夹碎, 生物指示剂在4℃条件下存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 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 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 重新处理, 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改进, 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后, 方可发放。

灭菌植入型器械时, 应进行生物监测, 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下, 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卡, 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 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 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1.5 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

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3次, 物理、化学监测合格后, 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3次, 合格后方可使用。

1.6 灭菌物品细菌培养

每月对灭菌过的无菌物品抽样检测, 进行细菌培养, 培养结果达到无任何细菌生长方判定合格。

2 结果

B-D试验不合格1次, 及时查找并分析失败原因为:测试包包扎过紧、新棉布清洗不彻底影响蒸汽穿透。化学指示胶带、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管测试均合格, 为临床科室提供了100%合格的灭菌物品。

3 讨论

灭菌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内容, 而控制的手段是监测[2], 灭菌质量的好坏与灭菌物品的无菌程度及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确保每批次灭菌过程合格, 并详细记录, 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凡未达到灭菌要求, 应及时查找原因, 重新灭菌。因此, 要加强供应室的科学化管理, 提高供应室质量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灭菌监测制度, 提高操作人员业务素质, 定期进行专项培训, 定期检修和维护灭菌设备,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 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广, 陈良珠, 劳静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8) :1245.

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制度 篇13

1.清洁——是清除物品上的污垢。

2.消毒——是清除或杀灭物品上的致病微生物。

3.灭菌——是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包括芽胞。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利用热力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及酶变性凝固,达到消毒或灭菌目的。

(1)燃烧法:常用于无保留价值的物品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也可用之。

(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通电升温后进行灭菌,效果可靠。常用于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和陶瓷制品等的灭菌。

(3)煮沸法:可用于不怕潮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此法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橡胶类物品消毒后及时取出,以免变软。尖锐器械不宜用此法,以免受热变钝。

(4)压力蒸汽灭菌法:是一种医院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和耐潮湿的物品,目前医院常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有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等。

测定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可用留点温度计、化学指示剂、化学指示胶带、生物监测法等,生物监测法是最可靠的监测法。

2.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主要利用紫外线、臭氧及高能射线,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核酸、酶遭到破坏而致微生物死亡。

(1)日光曝晒法:常用于衣服、书籍、床垫、毛毯等的消毒。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常用在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3)臭氧灭菌灯消毒法:利用臭氧的强大氧化作用而杀菌。

(4)电离辐射灭菌法:又称冷灭菌。应用射线或高能电子束穿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3.微波消毒灭菌法——是一种超高频电磁波,可使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高速运动并引起互相摩擦、碰撞,使温度迅速升高而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多用于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化验单据及票证的消毒、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微波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4.生物净化法——采用生物洁净技术,用不同的气流方式通过三级空气过滤器除掉空气中的尘埃,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主要用于烧伤病房或手术室等。

三、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菌体内,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而致微生物代谢障碍,或破坏细胞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使细胞破裂、溶解,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1.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原则

(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病原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和使用方法,易挥发的药物应加盖。

(3)消毒物品应洗净擦干,全部浸没在消毒液内,。并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

(4)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气体消毒后的物品,应待气体散发后再使用,以免药物刺激组织。

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1)擦拭法:用易溶于水的医消毒剂配置成规定的浓度,擦拭被污染的物品。用于桌椅、墙壁、地面等的消毒。

(2)浸泡法:将需消毒的物品洗净擦干,完全浸泡在有效浓度的消毒液中,达到规定时间。适用于耐湿不耐热物品的消毒,如锐利器械、精密器材等。

(3)喷雾法:将化学消毒剂喷洒在空间中进行消毒。

(4)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之气化,在规定的时间和浓度内利用消毒剂产生的气体进行消毒。用于室内物品、空气及不耐湿不耐高温物品的消毒。

(5)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法:利用灭菌剂气体,在密闭容器内,经标准的浓度、温度和时间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消毒时应使用专用的灭菌器械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常用化学消毒剂

(1)高效类消毒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

(2)中效类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不能杀灭芽胞。

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制度 篇14

本章要点:

1.医院感染

2.消毒灭菌

一、医院感染

1.概念:医院感染(NI)又称医疗机构相关感染(HAI),指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

2.感染来源:

(1)外源性感染:来自于另一感染者或环境;

(2)内源性感染:来自于患者自身,由于正常菌群迁徙至机体其他部位,或受损组织,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病原体过度生长。

3.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几乎所有病原体都可以导致医院感染。细菌(革兰阳性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多重耐药细菌)、病毒、真菌(条件致病性真菌)、支原体、寄生虫。

医院感染病原体因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诊疗措施及抗菌药物使用史等而异,各类病原体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亦不相同。

4.常见的医院感染常见的医院感染是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血流感染。

(1)泌尿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常与留置膀胱导管的使用有关。病原体为肠道正常菌群或医院获得的耐药细菌,感染率高,能导致菌血症和死亡。

(2)手术部位感染常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感染病原菌取决于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抗菌药物使用,包括外源性、内源性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手术部位污染程度、手术技巧、引流管留置、病原体致病性、其他部位的感染等。

(3)呼吸道感染可发生于所有患者,感染病原体常为内源性。

(4)菌血症占医院感染的小部分,但发病率日益增加,病死率高。病原体主要来源于皮肤常驻菌或暂居菌,多重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

(5)其他医院感染:烧伤、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创面有利于细菌定植,易发生全身感染。年龄大于6个月,有抗菌和药物治疗史的住院患者的严重腹泻主要由艰难梭菌引起。此外,还有眼和结膜感染、子宫内膜炎、产后生殖道感染等。胃肠炎、肝炎等还可引起医院感染暴发。

5.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1)医院感染来源:来源于人类与环境。

人类:感染来自于其他患者、医务人员或探视者,也可以来自患者自身。感染源可能是患者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或为病原携带者。

环境:感染来自于污染的物品、食物、水或空气,病原体存在于不同的环境。来自于环境的医院感染,常存在污染库,只有消除环境污染库,才能控制传播。

(2)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与社区感染相同,但以空气、接触及媒介更为重要。

(3)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免疫状况、基础疾病、继发感染、特殊药物、创伤等。

6.医院感染预防

去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宿主抗感染能力。通过使用无菌器械、物品、药品,清洗织物及食品去污染等,可去除物品携带的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良好的技术规范,隔离患者、保持通风、换气;加强手的卫生、消毒与灭菌、无菌操作技术等可以有效阻断接触传播。

此外,通过增强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规范化及减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内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的调查 在许多国家,医院感染调查由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完成,该委员会至少包括一名感染

·

控制主管和护士,其职责是检测医院感染、制订医院感染预防条例并监督执行、开展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1)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目的是掌握医院感染变化趋势,及早发现感染病例、感染种类的变化,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其监测资料来源于微生物学报告、病房巡视、活检报告、医务人员健康记录、出院患者随访等。除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外,还常规监测灭菌、消毒效果;医院配置产品;开放系统中准备的血液成分;血液透析液等。

环境(物体表面、空气和水)及医务人员样本因无标准化操作规范,结果难以解释,很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无须常规监测。只有当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医务人员或环境与医院感染传播 有关时,才进行患者或医务人员样本的培养、购买物品的抽样检测、使用中消毒剂和灭菌器监测、呼吸治疗设备培养、腹膜透析培养、空气培养等。

(2)暴发调查当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常规监测发现流行率增加时,需启动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防止新病例的产生,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通常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有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证据,包括流行病学分析;病原体分离、分型结果。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流行及暴发调查中的职责是分离病原体并证实所分离的病原体具有同源性。病原体的分型结果用于确定传染的模式,为流行病学追踪感染过程与感染源提供线索。

二、消毒灭菌

消毒(disinfection)是去除或杀灭大多数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sterilization)是去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消毒灭菌是许多医疗实践的核心。

根据传播病原体、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类:手术器械、植入物或监测设备,以及活组织检查等进入正常无菌部位的物品,必须灭菌。

2.中度危险类:麻醉、呼吸设备、内窥镜等接触黏膜、不完整皮肤的物品,需要高水平消毒。

3.属低度危险类:接触完整皮肤的物品,如听诊器、床头柜等,该类物品直接传播病原体的可能性小,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间接传播,使用低效消毒剂消毒。

消毒灭菌技术

(1)湿热灭菌:将物品暴露于饱和蒸汽121℃ 30min,或高压蒸汽灭菌134℃13min,朊粒需延长压力灭菌器的所用时间、提高温度(134℃18min)方可达到效果。

(2)干热灭菌:将物品暴露于160℃ 120min或170℃60min。若有空腔,干热灭菌效果不如湿热灭菌。

(3)煮沸或低压蒸汽灭菌技术:用于去除热敏感物品的病原体,杀灭布鲁菌、分枝杆菌及多种病毒等细胞内生长微生物,不能杀灭芽胞。

(4)化学法:采用不同消毒剂,针对热敏感物品进行消毒。消毒剂分为高效、中效、低效三类。

(5)γ辐射:通过破坏DNA链发挥灭菌作用,常用于注射器、注射针、导管、手套等小物件的大批量灭菌。

(6)紫外线:通过抑制细菌生长达到消毒灭菌效果。

(7)过滤技术:可用于去除溶液中的颗粒及热源,也可用于去除大容量液体中的少量微生物、溶液中的细菌定量。

消毒灭菌效果评估

1.常通过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剂、指示胶带等检测压力灭菌器的灭菌温度和时间,如果符合要求,可以认为处理后物品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2.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可以通过检测使用消毒剂后的微生物浓度来实现。

医院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体是

A.支原体

·

B.衣原体

C.细菌

D.真菌

E.病毒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几乎所有病原体都可以导致医院感染。细菌(革兰阳性细菌、革兰

阴性细菌、多重耐药细菌)、病毒、真菌(条件致病性真菌)、支原体、寄生虫。

上一篇:三监区2008年全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难忘的一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