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发展合作协议书新

2024-10-14

人才发展合作协议书新(共9篇)

人才发展合作协议书新 篇1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为适应_________经济快发展、大发展形势需要,加大人才工作服务_________和人才强垦战略的工作力度,按照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最大限度地发挥_________人才中心,_________人才中心和农(牧)场三个层次人才机构的工作优势,经甲乙双方友好、平等协商,就_________双方共同关注的人才服务项目达成如下框架协议:

一、合作机制

(一)建立人才中心主任联席会制度,甲方负责组织每年不少于2次的_________人才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乙方负责区域内的人才工作者参与会议,以共同推进双方合作及_________人才工作深入发展。

(二)建立高效率的工作机制,甲乙双方重点在人事代理、人才交流、人才培训、劳务输出等人才业务方面进行沟通合作,及时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定期交流工作经验。具体的合作方式可以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乙方按照甲方要求负责区域内的各项人才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及上传工作。甲方负责人才信息的汇总、分类及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向社会发布工作。

二、合作领域

(一)职业经理资质评价项目

甲方负责项目的申请并与授权方签订合作协议,负责整体宣传、师资选聘、教材征订、资格审查、培训地点的选定、培训时间的确定、证书颁发及协调解决部分培训费用,合同期限内举办培训班不少于两期。

乙方负责配合甲方进行组织宣传、生源落实、资格初审、材料上报,落实每期不少于_________人的培训计划。

利益分配:10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_________元/人;9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_________元/人;8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_________元/人。

(二)市场营销职业人员资格培训认证项目

甲方负责项目的申请并与授权方签订合作协议,负责整体宣传、师资选聘、教材征订、资格审查、以及培训时间、地点的确定、证书颁发及协调解决部分培训费用,合同期限内举办培训班不少于一期。

乙方负责配合甲方进行组织宣传、生源落实、资格初审、材料上报,落实每期不少于_________人的培训计划。

利益分配:10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_________元/人;9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_________元/人;8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_________元/人。

(三)物流管理人员资格培训认证项目

甲方负责项目的申请并与授权方签订合作协议,负责整体宣传、师资选聘、教材征订、资格审查、以及培训时间、地点的确定、证书颁发及协调解决部分培训费用,合同期限内举办培训班不少于一期。

乙方负责配合甲方进行组织宣传、生源落实、资格初审、材料上报,落实每期不少于_________人的培训计划。

利益分配:10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_________元/人;9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_________元/人;8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_________元/人。

(四)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

甲乙双方共同参与_________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在_________的指导下,甲方负责围绕_________奶牛等_________个培训项目进行培训项目的计划争取、项目选定、师资选聘、教材编印组织培训、考试及相关材料上报等工作。年内落实培训计划不少于_________人。

乙方负责落实不少于_________名培训计划。其中_________项目_________人,_________项目_________人,_________项目_________人。负责协调落实企业培训赞助费不少于_________元,协助甲方做好生员组织报名、相关材料上报、培训班的学员管理等工作,负责在区域内进行农业劳动力转移再就业培训教材的征订工作。

利益分配:10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为_________;9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为_________;8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为_________,教材征订的返点比例为10%。

(五)贫困农场青年职工培训项目

在总局扶贫办的指导下甲方负责培训项目的调研论证立项、师资选聘、教材编印、培训的组织实施、材料汇总上报及证书发放等工作。

乙方负责落实不少于_________名培训计划,协助甲方做好学员推荐报名、材料填报、并按甲方要求组织学员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培训。

利益分配:10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为_________;9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为_________;80%完成计划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为_________。

(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甲乙双方可围绕_________经济大发展、快发展及专业技术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广泛需求,共同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调研、立项,并确定培训项目,在区域内共同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甲方负责项目的整体策划,师资选聘、教材选择、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及《继续教育证书》的颁发等方面工作。

乙方负责协调甲方开展培训的项目的调研、论证及立项,组织区域内生源组织,并协助甲方做好材料上报、培训经费的落实及培训班具体组织实施等方面工作。

利益分配:甲方向乙方支付服务费为利润总额的_________%。

(七)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岗位考核培训项目

甲方负责培训的组织、资格审查、师资选聘、教材的征订及具体培训的组织实施,并协调省人才中心办理培训合格人员审批及《岗位证书》颁发工作。

乙方负责区域内符合条件人员的组织报名、资格审查、材料上报,按甲方要求组织人员到甲方指定地点参加培训。

利益分配:甲方负责向乙方支付培训管理费高级_________元/人;中级_________元/人;初级_________元/人。

(八)劳务输出合作

甲方负责输入地的需求信息收集整理、渠道建立、委托招工协议的鉴订、广告宣传、输出人员资格审查体检、培训及输出人员劳动争议的协调等方面工作。

乙方负责配合甲方进行适度宣传,并在区域内开展富裕劳动力调查摸底、人员登记、组织报名、资格审查及协助甲方做好输出前的体检、培训、《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学员登记卡》等材料的上传工作。

利益分配:甲方按收取中介服务费的20%分配给乙方作为劳务费。

(九)其他培训项目

甲、乙双方可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发培训项目,在项目调研、项目论证、教材筹备、师资选择、组织宣传、生源组织等方面寻求培训合作,合作项目可以续签补充协议并执行。

(十)人才引进

甲方年内负责举办2场综合性人才交流活动,提供交流场所,负责交流活动的广告宣传、信息的整理发布、活动地点选择及其他组织协调工作。

乙方负责收集区域范围内的人才需求信息并组织不少于_________家用人单位参会。

(十一)网站广告招商

甲方以_________网站作为服务平台,为_________内外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形象宣传、视频播放、游标、弹出窗口、标志图片、文字链结等广告服务,并负责广告业务广告制作、技术支持、信息维护等工作。

乙方负责区域范围内广告征集工作,合作期内征集广告不少于_________条,乙方征集广告的价格在甲方规定标准价格基础上可向下浮动20%。

利益分配:以甲方最终播发的广告费为准,甲乙双方按8:2比例分成。

(十二)电子商务

甲方提供企业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并负责企业形象、产品、经济信息发布及相关的网络技术支持等工作。

乙方负责区域范围内电子商务广告征集工作,合作期内征集企业商务广告不少于_________条,乙方征集广告的价格在甲方规定标准价格基础上可向下浮动20%。

利益分配:以甲方最终播发的广告费为准,甲乙双方按8:2比例分成。

(十三)建立信息发布制度

乙方负责区域范围内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和人才求职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并于每月5日前通过电子信箱(_________)、传真、信函等方式上传至甲方。甲方负责信息的整理、汇总、上报和通过_________网等媒体面向社会发布工作。

(十四)人事代理合作

甲乙双方共享人事代理资源、共同开展以人事档案为核心的人事代理服务。共同寻求双赢和多赢的人事代理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具体合作内容及方式以甲乙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为准。

三、本协议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未尽事宜,可续签协议,续签协议与本协议同等有效。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人才发展合作协议书新 篇2

(1) 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人才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单一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 同一区域的省际间的协同合作, 能够对区域内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 通过分工协作, 加快和促进市场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京津冀区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 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这对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必然加快对人才开发和合作一体化的步伐。京津冀人才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发展动力。近年来, 京津冀三地在人才一体化进程中, 基本达成共识, 并逐渐进入到实质性阶段, 这也必将大大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 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企业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处于“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促进企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已成为共识。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创新型的发展方式的转变, 进一步要求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这必然要求企业加大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例如, 河北钢铁集团在随着企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 对人才引进重心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河北钢铁集团加大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提供了优厚的住房、薪酬及科研配套条件, 并为人才成长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得益于高端技术人才的有力支持, 近两年来, 河北钢铁集团先后有45个项目获得省、部及市厅局级科技进步奖, 获专利182项, 先后开发出200多个新品种, 创效6亿元以上。

(3) 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是三地人才强省战略的必然结果。随着人才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共识的形成, 引进高学历、高层次、高科技人才的要求, 已被三地政府和企业所认同。2010年6月,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发布, 如一缕春风, 为新形势下京津冀人才合作局面的全面打开做好了铺垫。随后, 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 京津冀分别制定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这进一步加快了区域人才合作的进程。三地人才发展战略的共建, 必然催生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互动的新局面的形成, 有赖于三地人才战略的制定和开发。

(4) 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是城市定位和功能转型的重要手段。随着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出台, 三地的城市定位和功能转型, 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定位是引导城市发展的指南, 是谋划城市中长期发展的首要问题。城市定位包括综合定位、基本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等内容, 其中产业定位是基础, 功能定位是核心, 综合定位是灵魂。随着经济的发展, 京津冀三地城市定位和功能转型, 决定了城市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和吸纳力。例如,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立, 迫切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京津冀三地应以“十二五”为契机, 以城市定位和功能转型为目标, 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抓住培养、引进、激励和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加快城市定位和功能转型的步伐, 促进城市对不同类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吸纳和引进。

2 新形势下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的困境与阻力

(1) 在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 河北省与京津相比差距较大, 人才价格相对低廉。2009年, 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58140元 (第二位) , 天津为44992元 (第四位) , 河北省为28383元 (第十九位) , 河北省明显落后于北京和天津的指标。另外, 虽然河北省在科研经费上投入日益增多, 但2009年河北省R&D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投入经费约134.8446亿元, 分别少于北京的668.6351亿元和天津的178.4661 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 北京、天津、河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北京市为29073元, 天津市为24293元, 河北省为16263元, 京津在指标上都高居前几位, 而河北省则列为第十三位。由此可见, 京津在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方面明显较河北省对人才具有吸引力。

(2) 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中, 河北处于劣势。京津冀人才开发和一体化进程, 早已开启, 但在各种制度建立上尚未形成步调一致、协同规划、整体配合的局面。河北省在京津冀人才区域合作方面, 是态度最积极的, 也是对人才需求最迫切的。较之京津, 河北省对人才的需求, 尤其是高中端人才的引进上, 更为迫切。京津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众多, 高智力人才密集, 人才储备过剩和人才需求量不大, 而相对河北省而言, 则人才缺乏是河北省的短板。2011年5月7日、8日, 京津冀三地联办的“2011年春季京津冀人才交流大会”在廊坊举行。河北省用人单位主要需要京津地区重点高校毕业生和高端管理技术人才, 而京津地区主要需要河北省丰富的中低端人力资源, 其中以销售、客服和生产操作员居多。

(3) 地区性制度壁垒阻碍人才流动, 统一的人才流动与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 不同历史文化与地缘政治的因素, 导致京津冀三地人才制度上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和融合。三地合作协议虽然达成, 但“重形式, 轻机制”、“重竞争、轻合作”、“重个体、轻整体”的弊端仍然存在, 三地人才政策仍以竞争为主。京津冀三地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人才资源的整合与配置难以达到优化。人才资源的交流渠道不通畅, 在信息、资源、利益等方面无法实现共享。以官方为主导的人才引进与管理机制, 无法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同时, 人才流动机制僵化, 社会保障机制、价格机制、档案管理机制等方面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3 加强新形势下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的对策性建议

(1) 加强京津冀三地在人才制度上的共建、人才信息的共享、人才市场体系的共用。统一的人才流动与管理制度和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 有利于加强京津冀区域人才的合作和人才的优化配置。在承认差别和面对现实的基础上, 尽可能消除制度性壁垒给区域人才合作带来的弊端。如京津的高考分数比河北省低几十分甚至一百多分, 而且京津招考本地人数较多。有些高层次人才为了子女升学问题而倾向京津。进一步完善三地制度对接与协调机制, 对阻碍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的政策进行彻底修订, 甚至予以废除。在平等互利、互惠互信的基础上, 建立起京津冀三地协调一致、相互衔接的政策与办法, 营造宽松、公平、合理的人才创业平台和创业环境, 为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从事高新科技、科研合作、投资、智力服务等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吸收各地先进的人才流动和管理经验, 立足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 结合实际努力创新人才管理经验。在借鉴“珠三角”和“长三角”成功经验的同时, 注重与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塑造新型的人才开发和合作机制, 拓展人才合作领域, 鼓励人才自由流动, 提高人才各项待遇, 提升人才竞争力和人才实力, 以良好的人才生存环境吸引高素质、高层次、全方位的人才, 加快人才的互动和融合。扎实推进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 积极争取国家的扶持力度, 大力开展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人才交流与合作, 吸引各类高端适需人才智力资源。

(3) 发挥产业载体对人才的吸纳作用, 加大对产业载体的投入力度和政策倾斜。壮大区域内科技创新载体, 发展各类创新园区,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 集聚创新要素, 重点发展高端产业, 建设好国家级高新区。加快京津冀产业载体的转移、落户、经营, 发挥产业载体的聚集效应和互补效应。河北省在这一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应着力于从京津引进高科技项目、高层次人才团队、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 以产业载体吸附人才落户京津冀。紧紧围绕落实京津冀区域人才发展规划, 扎实推进重点人才工程建设, 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以区域人才合作为抓手, 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助推力, 深化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 引进培养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形成一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群体。

(4) 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人才引进制度, 发挥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构建起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加大推进基础教育, 全面提升高等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 深入推进继续教育。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提供住房、解决家属问题等刚性政策, 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创建创业平台, 完善人才任用机制与人才评价标准, 激励人才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 通过灵活多样的“柔性人才引进”方式, 如“星期天工程师”、“假日学者”、“八小时以外教授”、“政府顾问”、“企业兼职精英”等吸引京津高层次人才到河北参与经济建设, 形成河北聚集人才的新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建强, 等.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与河北省人才发展策略[J].河北学刊, 2006 (2) :189-193.

[2]李金辉, 等.京津冀人才开发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人才, 2009 (8) :16-19.

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篇3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提高企业现有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尤其重要。2010年开始,河南农业大学与毕节市烟草公司、毕节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合作为企业培养人才,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化组合,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合作三方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思想,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务求实效、共同发展”原则,为毕节烟草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帮助其继续学习深造、提高综合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一、围绕企业发展需求,设计特色培养体系,构建面向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树立人才第一理念,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近年来,毕节烟草公司制定实施了“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争创一流”的战略目标,实施“以烟为主、产业富民、生态特色、循环烟草”的发展战略,推进企业从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型、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型、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型发展,把烟叶生产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业务,高度重视人才体系建设,积极为员工搭建学习提升的平台,依托国内、市内教学资源,构建起以烟叶人才体系为核心的战略培训体系。

针对企业对目标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毕节市烟草公司借助河南农业大学的教学资源和科研优势,利用毕节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集中当地资源优势,构建合作平台,通过毕节本地的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了“河南农业大学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函授站”,校校企三方共同运转,以确保企业大学的规范运作。河南农业大学作为企业大学的主办方,选派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实战型专家、教授赴毕节授课,因为学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因此学习成效明显。毕节的烟草企业作为培训方,为了保证企业大学的规范运作,申报建立了毕节烟草职业培训学院,一方面把企业大学的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使之成为员工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模式、支撑企业战略的有效工具,主动为员工提供一系列工作和学习生涯的战略提升方案,不但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而且通过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素质,改善员工工作绩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学院以虚拟的形式存在,教室、教学设备、服务保障由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师资由河南农业大学、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企业负责培训费用支付,并与学校共同管理学员的方式办学。通过这种校校企三方合作的模式,三年来已开班6次,使企业员工在家门口再次感受到高校教育的氛围,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产教融合,教授到企业进行教学,创新企业人才培养新途径

(一) 突出主业,设计不同学历层次

毕节烟草企业把行业的“三大任务”之一的“抓好烟叶生产”作为主业,围绕主业抓员工业务素质提升,以学历培训为切入点,以员工技术素质提升和烟叶质量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了在职员工“2318”培训计划,即2011年至2015年,通过学历教育,毕节市烟草公司200名员工取得农业推广硕士学位、300名员工取得本科学历证书、1800名以上员工取得专科学历证书和专科同等学历培训合格证书;坚持两个三结合,即“老中青”三结合、“高中低”三结合,为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员工量身定制了三个层次即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培训组合,每届学制三年,让员工根据自身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通过成人高考和全国联考合格后,参加学历培训,打造出阶梯式的人才结构,把“生手”变为“熟手”,把“熟手”变为“专家”,帮助不同素质的员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循环与升华。到2014年,完成学业和在读员工432人,其中硕士生106人、本科生181人、专科生145人。

(二) 主攻专业,科学设置课程

在学员的课程设计方面,坚持为烤烟生产服务、充分体现烟草行业的特点。河南农业大学、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和毕节烟草培训学院三方分别明确项目负责人,每年对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师资管理、生源选拔等进行专题研究,共同商定。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主攻专业、即学即用、学以致用、提升能力、推动工作”的原则,对大专学历班学员,重点解决烟草职工应知应会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提升员工素质,培养操作型人才;对本科学历班学员,重点解决员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提升员工的理论水平,培养技术推广型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班学员,重点解决员工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不强的问题,培养学科带头人、创新人才、研发人才。河南农业大学教师每年到毕节授课两次,每次面授时间12天左右,每次完成至少3门课程。

(三)讲究实效,学员带着任务上课 合作各方把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提升素质、推动发展上,明确培训的目标就是更新员工知识、改变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员工能力,注重培训成果的转化,通过活动、绩效、业务等来转化成果。目前主要是将硕士班学员的论文写作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技术合作项目研究相结合,打造科研与教育的新模式,依靠科研带动教育、提升水平。及时召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讨论会,对其在学术研究方面是否具有开拓性、在技术应用方面是否具有创新性、在研究方案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在社会效益和学术方面是否有价值等进行评估。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着重从10个方面进行规范,即选题目的和意义、选题依据、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案、预期结果、创新点、研究条件、工作进展安排、经费预算,促使研究生班的学员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选择论文导师、带着问题参与课题研究。为了帮助研究生班学员写好论文,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组织全体学员到大学所在地听专家讲座,开放图书馆,让学员与论文导师深度交流,并对学员的论文进行专家点评,还帮助研究生班学员参与多项科研项目。通过帮助研究生学员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与深度介入科技研究,推进产教的不断融合,制约毕节烟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断得到系统解决。将学历培训效果与员工岗位竞争、能力提升、工作表现、绩效创造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核,促进不同学历层次的员工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能力、推广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推进毕节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了企业大学——毕节烟草职业培训学院,配套建设了杜鹃成长学院、员工职业行为孵化基地,确立了培训管理模式、培训成果评估、培训成果转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体系设计、培训组织实施、学员培训管理等制度,形成了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晋升与考核相联系的机制。毕节烟草职业培训学院在以虚拟化形式存在的同时,又是实体化的运作模式,有效帮助员工终身学习、改善工作绩效、实现个人理想,受到了员工的一致好评。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借鉴河南农业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引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服务保障水平;拓展了办学视野,树立了为毕节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适用技术人才的新理念,培训范围进一步拓宽,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总之,校企合作从单一的资源保障向技术合作、培训管理等多个合作领域转变。

通过校企合作,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科技兴烟”的办学宗旨得到了实施,科技支持、教育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举措得到了落实,指导毕节市烟草企业建起了行业级的技术中心,在毕节建起了河南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创新试验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接地气,找到了干事创业的平台。河南农业大学烟草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乐意选择毕节烟草公司,如今在毕节烟草公司工作的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已有10多人。近三年来,河南农业大学与毕节市烟草企业战略合作项目组已发表论文20多篇,以解决毕节烟叶发展问题为切入点的8项发明专利已通过国家注册申请,这些成果无不体现了河南农业大学“厚生丰民、服务烟区、追求卓越”办学理念,更体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务实精神。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着力打造高素质技术人才,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定,为河南农业大学、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市烟草企业三方合作,深化建设企业大学、推进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在未来的时间里,三方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高度融合,拓宽培训领域,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打造企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开展职业烟农培训鉴定,培育企业价值链,提升烟叶生产主体——烟农的技术水平;坚持创新,提升企业大学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创造能力,为毕节烟草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校企合作人才定向培养协议书 篇4

甲方:(学院)潞安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企业)苏州市昆山市立讯精密有限责任公司

为企业与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生产实习教学基地,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学校的办学能力。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同时学院为企业技能人才资源和岗位培训等提供帮助,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拟开展技能人才及相关方面合作。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领域:

1、乙方为甲方提供一些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等信息;

2、甲方为乙方提供一些优质人才的信息,人才培养和使用;

3、乙方为甲方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等方面提供条件;

4、甲方可以为乙方订单式委托培养人才;

5甲方可以为乙方承办一些冠名班级;

6、甲乙双方可以共同合作课程开发、科研开发;

7、甲乙双方可以在员工在岗技能培训,产品研发,工艺技术改进,技术革新等方面合作;

8、甲乙双方可以在招生、宣传方面共同合作,乙方为甲方招生宣传提供便利。

二、甲方义务和权利

1、利用学校宣传资源,发布乙方相关信息,并为乙方提供掌握的有效信息。

2、专业教师及甲方培养的各类人才资源均可为乙方优先服务。

3、为乙方人才培养、培训、技能鉴定、考证等提供条件,提供实验室条件和科研手段为乙方的生产服务。

4、负责制定学生实习教学计划、教学(考试)大纲,提供教材及教辅材料。

5、指导或协助乙方做好实习学生管理工作,负责监控和检查教学质量。

6、为联合办学项目提供条件。

7、根据乙方的人才培养标准定制化培养学生。

8、为订单培养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贫困学生提供一定助学金。

三、乙方的义务和权利

1、为甲方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和岗位并安派相关人员参与指导,尽量为甲方实习学生提供住宿条件和适当的生活补助。

2、为甲方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提供咨询服务,为甲方专业教师的实践锻炼提供条件。

3、为甲方提供生产、技术、管理等有效信息。

4、优先招聘、推介甲方毕业生。

四、协议时间从2017年_11_月_9_日至2018年_6_月_9_日。如一方单方面违约或损害对方利益和声誉,另一方有权中止协议。

五、双方在上述预定框架内,具体人员名单、专业等、具体合作事宜另行协议作为执行的附件。

六、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潞安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盖章)立讯精密 联系人:

周文鹏

联系电话:

人才发展合作协议书新 篇5

编号:

甲方:

地址:

乙方:

地址:

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甲乙双方经研究决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合作,利用合作双方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乙方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甲方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教育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本着“面向市场、适应需要”、“平等协商、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现双方就 “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达成如下协议:

一、本协议是双方合作的框架协议,用以满足实习、实训、就业基地的一般性要求,在完成具体合作项目时,双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协议的基础上对相应的项目名称、时间、人数、费用、学生劳动时间、工资及福利、待遇、劳动安全、保护、保险等进行协商,并订立具体协议。

二、合作内容:

1、乙方组织学生(或教师)到甲方进行实践教学、调查研究、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甲方予以配合,提供便利。

2、甲方派出人员赴乙方进修、学习等,乙方给予支持。

3、根据需要,甲乙双方互为对方提供相关培训,包括甲方为乙方学生提供生产实践技能培训,乙方为甲方员工提供理论知识培训等

4、甲方为乙方学生提供就业便利,乙方提供就业学生相关信息,在同等条件下,甲方优先选择乙方毕业生就业。

5、乙方可聘请甲方相关人员为实践导师,并不定期安排所聘实践导师为乙方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学生指导、课程教学等专项活动;甲方可聘请乙方相关人员为甲方员工进行理论指导等专项活动。

6、甲方可悬挂:“xxxx”(学院名称)的牌匾

7、对于人才需求稳定的专业,可由甲方根据企业的具体人才需求情况,确定订单式培养的专业方向、专业培养目标;由乙方以“订单培养”模式进行宣传和招生,以双方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专业教学,乙方学生可在学习期间到甲方顶岗实习,毕业后按照“双向选择”原则留在甲方就业。

三、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为保证生源质量,甲方在招生期间会同乙方组织对“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的宣传、面试考核工作,有建议权。

2、向乙方书面提出本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具体要求(含专业方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以及岗位所要求的特殊技能要求)。

3、参与乙方制定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并提供相关教学所用的有关实验设备及师资。

4、负责学生在学习期间的顶岗实习安排,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负责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考核管理工作。

5、落实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条件许可时办理有关毕业生的接收手续。

四、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按照甲方的专业要求、人数设置和培养方向制定招生计划,并开展招生宣传。

2、依据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学规律,结合甲方所提出来的用人标准及要求,按需设置专业方向,按双方商定的教学方案授课。

3、负责组织学生 到甲方进行实训和顶岗实习;参与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

4、跟踪甲方使用毕业生的情况,反馈、调整、及时修正专业培养计划。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是本协议的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六、如一方单方违约或有严重损害对方利益或形象行为,另一方有权终止合同,并可依据法律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如中途因故终止,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签约代表:签约代表:

签约时间:签约时间:

人才培养

甲方:

日期:

华育国际-首府人才战略合作协议 篇6

甲方:乙方:

鉴于甲乙双方彼此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现就双方进一步合作事宜,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声明和保证

1.1甲方是微软、H3C等国际著名厂商认证考试培训中心及考点。

1.2乙方拥有具备签署本协议所需要的相应权利。

第二条 合作内容

通过双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现达成如下战略合作内容。

1.1 华育国际授予首府人才市场为其授权“认证考试培训中心”。使之能够对待业者进行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方向认证培训。并提供师资支持。

1.2 首府人才市场授予华育国际为“首府IT人才培训基地”。华育国际就教学、实训等方面与首府人才IT培训进行深层次的合作。

第三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1 甲方拥有在乙方宣传、推广相关合作认证的权利。

1.2 甲方要将认证体系、费用等详细信息及时通知乙方。

1.3 甲方要及时与乙方进行沟通,就认证培训开课时间、上课方式等进行持续的沟通。及时确定好

每期认证培训的授课日期以及考试安排。

1.4 甲方要保证好乙方学员的上课质量以及试验设备配备齐全。

1.5 甲方派一名老师协助乙方培训一门自有网络方向课程。

第四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1 乙方要及时在首府人才市场宣传栏,对合作的认证培训进行宣传。对甲方的宣传工作予以配合。

1.2 乙方根据宣传及学员响应情况,合理的制定培训及考试日期,并及时通知甲方。安排好授课地

点。及准备好上课资源。

1.3 乙方负责完成学员全部报名手续,并负责收取学员学费。

第五条 费用条款

5.1 详细甲方认证培训体系及费用体系见(附件一)。

5.2 乙方负责相关费用的收取工作。

5.3 乙方在收取完费用,开课16课时内将费用交与甲方财务人员。

5.4 乙方负责甲方授课老师课时费(限于讲授乙方自有课程时),每课时(45分钟)费50元。

第六条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未履行本协议项下的任何一项条款均被视为违约。在此情形下,甲乙双方可就此问题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按本协议争议条款解决。

第七条 保密

双方对彼此之间提供的信息、资料以及本协议的具体内容负有保密责任。

第八条 免责条款

因不可抗力导致甲乙双方或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本协议项下有关义务时,双方相互不承担违约责任。但遇有不可抗力的一方或双方应于不可抗力发生后15日内将情况告知对方,并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在不可抗力影响消除后的合理时间内,一方或双方应当继续履行协议。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严重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第三方服务故障等不可抗拒的事件。

第九条 争议的解决

因履行本协议所产生的争议,任何一方有权选择将争议提交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或向当地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除正在仲裁或诉讼的争议事项外,双方应继续行使其本协议项中的其余权利,并履行本协议项中的其它义务。

第十条 通知

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书面信息,应按本协议列明的地址以邮件或图文传真的方式发送。任何一方对其联系方式的变更应及时书面通知对方。

第十一条协议期限

本协议有效期为 2 年,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十三条 附则

13.1如遇国家调整有关资费标准,或双方主管部门下达有关政策文件,双方本着真诚合作、友好协商的原则另行商定收费方法。

13.3未经甲乙双方书面确认,任何一方不得自行变更或修改本协议。

13.4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13.5本协议所有附件作为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协议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法定人代表法定人代表

(或授权代表):(或授权代表):

通讯地址:通讯地址:

联 系 人:联 系 人: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传真:传真:

人才发展合作协议书新 篇7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按照国家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要求,以办学模式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以及产学研合作。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创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1]。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

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2]。自此之后, 很多高职院校开始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其中一些院校在尝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无锡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在市场营销专业推广了“三明治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明显提高,专业教学资源得到丰富,就业率和对口率持续增长,专业的知名度有所提升;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林森集团合作打造“订单班”,形成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多赢的局面。虽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建设、学生就业、企业和学院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目前校企合作方式较为简单,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

学术界将校企合作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浅层次合作, 学校按行业发展需要确定专业,由企业专家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并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 二是中层次合作,在浅层次合作的基础上增加了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功能; 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相互深度渗透,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学校按照企业具体岗位需要培养人才,建立双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3]。目前校企合作模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以浅层次合作居多,尚未形成科学的和深层次的合作体系。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一) 缺乏国家制度保障

虽然各级政府都很重视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办学问题,提倡职业院校加快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而且也出台了一些推进校企合作的指导意见,但是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国家尚未制定保障学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保障参加校企合作学生权利和义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对参加校企合作学生的劳动报酬的标准、工作中是否与正式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等; 没有从政策层面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支持,无法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从而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空间和平台。

( 二) 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培养人才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的职责,而企业没有义务为培养人才而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生存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财富,注重财富的积累,而不是财富的流失。企业招聘人才的目的也是为了创造财富,而培养人才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更何况目前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过于求,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不通过校企合作完全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到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由于学生到企业实习会增加企业负担,所以综合多方面因素,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太愿意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

( 三) 学校办学条件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来源于校企合作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正能量,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如有些高职院校实训实验条件薄弱,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欠缺,学校专业不能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服务,对口就业率偏低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因此, 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科技服务水平决定了校企合作的成败,同样也决定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三、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 一) 政府多渠道提供支持和保障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自愿开展的合作,但合作能否达到一定的深度,使双方均最大程度获益,不仅要依靠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是政府可出台校企合作的相关法规,规范企业和学校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双方的利益; 二是政府可对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并为其依法办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打开绿色通道; 三是可在一定区域内组建高职教育集团,建立由集团主导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在集团内优化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使校企合作深入发展。在集团内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机制,制定评价标准,按期对各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确保校企合作向更高层次推进[4]。

( 二) 建立校企互利共赢合作机制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只着眼于短期利益,一次性合作较多,有些校企合作关系的维持主要靠朋友关系,这种合作属于浅层次合作,难以长远发展,若要建立和维系深度合作,必须建立起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企业与学校合作,是希望学校为其输送能够直接上岗的新员工,也希望学校能为企业员工提供优质的培训,为企业的革新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希望企业能够接收更多的毕业生,为学校提供实训师资和实训设备,以及为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指导意见。只有切实把握好企业与学校双方利益的平衡点, 才能使校企合作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才能更加深入和持久。

( 三) 校企双方实现三个共同合作

1. 共同设置专业。学校应广泛开展专业调研,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广泛听取企业专家、校企合作单位的意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科学地设置专业,着力发展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学校应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专业评估,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双方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进行研究,确保专业设置顺应时代发展; 双方共同根据课程标准,积极开发合作课程和编写合作教材,通过对学生的共同培养,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2. 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提高教师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加大投入,改善实训实验设施,优化实训条件。校企双方应按照互惠共赢的原则,共享共建实训基地。例如,建立“厂中校”,由学校投入部分设备,由企业提供场地和进行经营管理,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实习,教师可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 建立“校中厂”,由学校提供场地,由企业提供设备、人力和进行经营管理,学校为企业提供各项支持,企业为学生实习和教师科研提供支持[5]。校企互利共赢将使双方合作更加紧密而持久。

人才发展合作协议书新 篇8

关键词 校企合作;虚拟企业;实习基地;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5-0031-03

企业实践是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1]。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赴企业实践存在诸多困难[2],校企双方通过合作共建虚拟企业实习基地可以有效破解这些难题。通过引入行业企业技术研发体系、技术标准、测试规范,采用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开展实战化训练,由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指导(双导师),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促使校企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并达成校企双赢目标。

一、企业实践的主要困难

培养高校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必须通过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并通过企业实践进一步深化和提升[3]。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实行自主经营,注重效益和效率。由于在实习期间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各种设施设备,要承担残次品材料损失,还要在管理和安全等方面承担较大风险,并防范技术泄密等,而企业从中并没有获得实际利益,故而导致企业对高校学生企业实践活动普遍持消极态度,这是目前高校学生企业实践面临的主要困难。

尽管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大力号召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积极贡献力量,但仅靠政府号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企业在向高校提供工程实践教育资源的同时,能够从高校获得企业所需的智力和科技资源,校企双方就可以通过全面深入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共赢,高校学生企业实践的难题也就会从根本上得以破解。

二、虚拟企业实习基地的特点

(一)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指相互独立的多个企业及其伙伴建立的动态联盟[4]。与传统企业相比,虚拟企业打破了各企业之间明确的组织界限,使人力资源、组织架构、制造资源、市场信息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在联盟内得以优化配置, 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有利于快速把握市场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并形成联盟内各企业及其伙伴“多赢”的局面。互联网的发展对虚拟企业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关虚拟企业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协作模式、知识管理等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二)企业实习基地

企业实习基地既是学生开展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专业素质培养的场所,也是高校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的平台,对高校工程技术学科专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精英教育”时期,高校毕业生供不应求,企业对高校有很强的依赖性,因而对高校建立企业实习基地持积极态度,并给予了大力支持。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来,高校毕业生的供需平衡逐渐被打破,市场化用人机制增强了企业选择性,加之企业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普遍加强了技术保密,对高校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态度逐渐冷淡。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企业实习基地,如何有效地开展企业实践活动,成为高等工程技术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5]。

(三)虚拟企业实习基地

虚拟企业实习基地是虚拟企业组织形态与企业实习基地功能相融合的产物,它将虚拟企业中合作伙伴的范围延伸到高校。通过建立虚拟企业实习基地,可以将企业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发展科技以及服务社会的职能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企业的教育资源与高校的教育资源融为一体,借助这个合作平台,一所高校可以和多家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充分利用多家企业的资源(技术标准、生产工艺、测试规范、研发流程、技术团队等),采用多家企业的技术或产品研发项目,进行实战化人才培养,促进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同时,与企业深度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向企业提供智力支援和多方位服务,为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发展贡献力量;一个企业也可以与多所高校结成战略联盟,向多所学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生开放教育资源,并有步骤、分阶段、有选择地开放企业研发项目,有效助力高校学生企业实践活动。同时,借助多家高校的科技和智力资源,加快技术和产品研发进度,抢占市场先机,促进企业发展。

三、虚拟电子企业实习基地探索与实践

(一)校企合作共建

作为一所面向全国培养职教师资和应用技术人才的应用技术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TUTE)充分发挥所属天津市现场总线技术工程中心广泛联系行业企业的桥梁作用,与北京和天津的几家现代电子企业合作共建了天津市首家虚拟电子企业实习基地。这几家合作企业主要从事智能化和网络化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和生产,在电子信息行业具有代表性,运营规范,技术先进,有意愿与高校结成战略联盟。根据该基地在工程实践教育、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作用,TUTE与合作企业联合制定了建设规划,明确了学校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该基地的主场所设在TUTE校园之内,分场所设在各合作企业,根据工程实践教育活动和技术研发活动的实际需要确定哪些活动在学校开展,哪些活动在合作企业进行。TUTE将该基地的建设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结合,为该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配备了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合作企业则提供了工程实践教育和技术研发所需的电子元器件、功能模块以及专用开发工具等。

(二)企业化运行

虚拟电子企业实习基地既是电子信息专业大学生企业实践的场所,也是电子信息专业师生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活动的场所,与通常意义的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都有着重要区别。为确保该基地能够有效地发挥各方面功能作用,TUTE对现代电子企业运行机制进行了考察分析,建立了适应于该基地功能特点的企业化运行机制,努力将该基地打造成为校企战略联盟利益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该基地企业化运行机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照现代电子企业组织架构,建立该基地的组织机构,实现与合作企业相应部门的对接,与合作企业相关管理制度的对接。二是按照现代电子企业技术研发和新产品研制流程,制定技术研发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实现技术研发项目组织、进度、质量以及成本的企业化管理。三是按照现代电子企业技术研发人员选聘管理办法组建技术研发团队(项目组),设置项目经理、项目主管、项目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等岗位,实现技术团队的企业化管理,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评价考核。

(三)实战化训练

以往的技术研发训练活动大都采用学校指导教师拟定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工程背景、市场前景、约束条件、技术标准和测试规范等与现代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项目存在很大差异,难以完全达成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虚拟电子企业实习基地坚持采用合作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和新产品研制项目,坚持按照现代电子企业的技术研发流程、技术标准和测试规范,在合作企业规定的条件下开展技术研发训练,使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四)双导师指导

鉴于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不熟悉企业的工艺流程、技术标准和测试规范等,虚拟电子企业实习基地构建了校企联合指导新模式,即双导师指导模式。在组建了校企联合项目组之后,项目组内的企业工程师自然就成为该项目的企业指导教师,他们与项目组中的高校指导教师通力合作,对采用该项目进行技术研发训练的学生进行联合指导,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企业指导教师参与指导有效弥补了高校教师实践指导工作的缺失,显著改善了项目指导效果,同时也加深了校企双方的相互了解,对深化校企合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结语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与企业共建虚拟电子企业实习基地时,充分考虑合作企业在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技术人才补充、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组织拥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指导卓越工程师特色班和创新创业能力强化班,学生投入合作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新产品研制活动,逐步将虚拟电子企业实习基地打造成为合作企业的技术研发分支机构,该基地的师生逐渐成为合作企业技术研发的一支生力军。由于合作企业在向高校学生提供企业实践机会和技术研发项目的同时,也从高校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科技资源、智力资源,尤其是可以转化为产品的技术成果,校企双方实现了共赢目标。

新合作协议书 篇9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服务方案(以下称“项目”)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

1、本项目由甲方名义参加投标,甲方负责根据建设方项目内容和要求,提供项目招标所需资质及相关材料;

2、在项目合作过程中,甲方委派售前和商务人员联合乙方开展项目谈判、合同订立等商务工作;

3、甲方充分发挥自身在商务顾问、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优势,配合乙方完成合作项目的实施和验收;

4、对乙方的投标及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

二、乙方责任

1、乙方可利用甲方的资质和名义参与项目运作;

2、乙方在合作项目中应尊重甲方企业声誉和知识产权,不得从事有损于甲方知识产权和甲方形象的活动;

3、乙方承诺派出符合项目要求的技术人员来完成协议规定的项目实施和售后服务工作;

4、项目合作过程中,乙方应积极认真完成合同约定的工作,并与局方保持良好沟通,与局方协调所签署的项目实施及项目回款;

5、乙方建立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团队,不断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合作项目的需要。

6、乙方负责与项目有关的市场业务类工作,市场运作费及招投标涉及费用由乙方承担。

7、如乙方违反约定将承担给甲方造成的全部损失。

三、保密条款

在项目合作过程中,甲乙双方对本协议所涉及的内容和合同履行中任何一方向对方提供的技术、商务、价格、利润等信息,以及任何一方从对方获悉的其他商业秘密、技术机密及其他资料、文档等,双方都必须严格承担保守保密的义务,未经对方许可不得泄露给任何第三方。如违反上述约定,造成对方损失将负赔偿责任,保密期为3年。.四、项目投标中标后,甲乙双方根据实际签署的合同金额进行分工安排及利益分配,具体方案由双方另行协商确定。

五、在项目合作过程中,甲乙双方应密切配合、分工合作,互相尊重对方,自觉维护对方的权益;在项目进展特别是招投标阶段,及时通报有关信息,共同促进项目推进。

六、本合作协议书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乙方: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上一篇:2015五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下一篇:爱睡懒觉的老爸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