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德育教育论文

2024-09-25

浅谈幼儿德育教育论文(通用12篇)

浅谈幼儿德育教育论文 篇1

幼儿教育:浅谈德育应从幼儿抓起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在幼儿园的深入实施,能歌善舞,能描绘画己不是幼儿教育的全部,只有直接影响幼儿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能力才是幼儿教育的核心,所以对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培养都不可忽视,更不可能偏重一方面。幼儿期间,除了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和良好行为习惯外,还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想象力,良好品质和坚强意志,使他们自立、自信、自强、自控。

随着幼教工作的不断发展,幼教的德育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引导幼儿知识德育的一些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因为幼儿是初步接触群体,引导他们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品德待业,德育工作的加强,从根本上说就是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人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中,德育为首,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事,我更深地领会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之茁壮成长。

“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则又是人生第一生活环境,这两个第一人生发展的基础,让父母更深地领会到引导孩子的重要性。如果你细心观察,认真去调查研究,或者去家访,就会发现,父母、家庭和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有多大!如:我班有一幼儿,在父母来接孩子时,都要做一些恶作剧,有时叫小朋友藏起来,就对其父母说你的孩子不见了,或者被别人打了等,给家长制造紧张气氛,让老师为难。经过多次与家长了解情况,才知是单亲家庭,据他妈妈说孩子以前很乖、听话。自从父母离婚后,孩子渐渐变了,经常讲假话。由此可见,父母的离异、家庭破裂后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父母要正确地对待。所以,父母必须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是很重要的。

2、为儿童创设优良的、科学的教育环境,使之健康成长。

幼儿在学语、学走、动脑发育阶段,其模仿能力特别强,父母、教师以及经常和他们相处的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善于模仿,所以会社会的成年人在未成年人面前,一定要树立表率,以身作则,让孩子们既要对你崇敬,又要对你亲热。作为教师更是要为人师表,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首先要全社会的成人们做榜样,在孩子面前,去掉一切不良习惯。育人环境要整洁、美观、幽静,教学设施要适合儿童发育成长的要求。当然乡村校园远不如城市,但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活动课,要尽量选择一些对儿童身心健康有益的游戏。从常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做事认真、有条理的习惯,自由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往来的能力,细心地观察幼儿园的一草一木,关心幼儿园里的人和事,爱护环境卫生。利用多种游戏活动,开展德育方面的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培养幼儿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懂得能和小朋友们和睦相处,不打人、不骂人、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从各种活动中,慢慢提起幼儿对德育方面的兴趣。如:我班有一位刚入园的小朋友,老师和他谈话时不理睬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时目中无人,爱打人、骂人、总以自己为中心,引起很多小朋友的不满,大家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玩,每天独自一人玩,我通过讲故事,对他进行耐心地开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有了很大地进步。现在看见老师彬彬有礼,别时主动与老师再见,也能与小朋友们和平共处。虽然是些微不足道的事,孩子的进步却不少,多次对他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连孩子的父母都对我说,我的孩子在家里对大人也很有礼貌了,不像以前那样无法无天,有时还会说别人不懂礼貌。

3、正确认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在幼儿园的深入实施,能歌善舞,能描绘画己不是幼儿教育的全部,只有直接影响幼儿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能力才是幼儿教育的核心,所以对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培养都不可忽视,更不可能偏重一方面。幼儿期间,除了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和良好行为习惯外,还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想象力,良好品质和坚强意志,使他们自立、自信、自强、自控。因此教师、家长及社会要遵照“对孩子一生负责”的宗旨,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整体性很强,从细微处入手,时时处处都将德育渗透在各项工作之中。

浅谈幼儿德育教育论文 篇2

一、从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德育观念

“生活德育”观念, 即德育内容来自生活, 并渗透幼儿的整个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 德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幼儿就应该成为广阔天地大课堂的自主学习者。“生活德育”思想, 即德育应走到孩子生活中去, 坚持做到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 突出活动与渗透、实践与体验。

(1)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原因, 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 就用哭来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这些孩子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即我们通常说的“任性”或“不懂事”;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 他们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 哪些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 他马上会放下不合理要求, 从内心接受规则, 这些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懂事的孩子”。抓住生活中的小事, 随机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把德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将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2) 抓住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渗透德育。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任性的坏毛病, 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帮助幼儿克服不良行为, 纠正儿童不良习惯,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不是一天之内就能改变的, 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妨看看下面这个例子: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明明, 他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照理说应该非常招人喜欢, 但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抢小朋友的玩具, 渐渐地小朋友开始回避他、疏远他, 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我决心改掉明明的坏毛病, 我看了许多关于养成教育的书, 打算用角色转换和行为塑造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明明。午饭后, 小朋友们都在看动画片, 等明明看完后我问:“明明, 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当然喜欢啦!”明明回答。“那如果老师把电视关了, 不让你看, 你会怎么样?”明明撅着嘴说:“我当然会很难过, 我会很伤心的。”“那别的小朋友玩玩具时, 你把他们的玩具抢走, 他们会不会难过呢?”我又追问, 明明难为情地说:“也会很难过的。”“那你以后应该怎样做?”“我不抢啦!”明明回答得很干脆。在老师和妈妈的鼓励下, 明明克服了抢玩具的坏习惯。可见, 养成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为幼儿创设德育环境

(1) 走进社会大课堂, 在大课堂中育德。坚持带幼儿走进社会、大自然, 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 萌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 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交往能力。如:根据活动需要组织幼儿到田间、农家、百货商厦、邮局等地参观, 幼儿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习得社会规则, 了解风土人情, 锻炼意志品质, 效果远大于课堂上的说教。

(2) 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在“小课堂”中育德。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如布置“我的家乡多么美”“我是环保小卫士”“我的小手真能干”“朋友多真快乐”“妈妈, 您辛苦了”“怎样做更美”等主题墙饰;在走廊上布置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幼儿在活动中自己设计一些标志等。利用环境来进行德育,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良好品行也在其中养成。

三、德育方式因人而异

俗话说:“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 受不同环境的影响, 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 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 所以, 实施德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 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 同样, 不良品质的改正也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纠正和引导, 加之幼儿年龄、接受能力上的差异, 使用的教育方法就更不能千篇一律了。总之, 在进行幼儿德育时, 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 与幼儿打成一片, 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 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 及时予以教育纠正, 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 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 实现德育的任务。

综上所述, 幼儿时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 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 为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Z].2001-07-02.

浅谈幼儿德育教育 篇3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的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当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人才、人力资本决定一切的阶段,人的素质,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并将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国势。“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认为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一、纠正错误方法,树立正确观念

现今独生子女普遍,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还他一拳”的错误心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长的教养行为来实现的。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如,家庭中父母“过度关心、过度替代、过度教育、过度要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使一部分幼儿成为依赖性强,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胆怯、粗暴。因此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他健康成长,避免出现心理畸形。

二、家园联动,经验共享

由于幼儿园、家庭密切联系,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成为家园同步教育、共同教育。这不但对幼儿的德育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对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的生活中,互相学习;家长与教师在互相沟通中,同步教育孩子。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窗、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多种渗透,促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德育内容的确立,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必须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与幼儿相适应的德育。

1.将德育渗透于“同龄”和“混龄”的活动之中。

在幼儿园中不难发现同龄儿童中,通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粗暴打人”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劝解指导,而在“混龄”活动中,则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现象,大班的孩子往往会很自然地把中小班的孩子当成弟弟妹妹来护着,和他们共同游戏、玩耍,一般不太会出现矛盾冲突。混龄儿童在一起活动,可以促进一些新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对年长的儿童来说,能扩大交往的技能,形成责任心。

2.将德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每个孩子都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当他们出现无理要求、粗暴打人时,我都适时适度地介入指导,及时调整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如,给幼儿讲讲《三只蝴蝶》的故事,渗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德教育,唱唱《让座》这首欢快的歌曲,使孩子们懂得尊重老人的道理……

3.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幼儿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这些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当作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以理说服。

浅谈幼儿创新教育 篇4

首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就滞了。试想,倘若施教者观念陈旧、意识陈旧、意思狭隘、方法保守、手段落后,那又怎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其次,应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

1、要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结果常常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决不能采取冷淡的态度。对幼儿的错误,要积极分析原因,在给孩子耐心讲明道理的同时,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2、要鼓励幼儿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一个人只有敢于幻想,才能超越,才能创新,才能摆脱平庸。人类就是因为有了幻想,才有了向前走的动力,世间无数发明创造,都是有了人们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懒于幻想的人必定是目光短浅、缺乏创造精神的人。因此,教师和父母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孩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甚至独立做到“一题多解”。

4、正确认识“听话”与“好孩子”之间的关系。社会对人的肯定的评价经过长期的熏陶,“听话”已经成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可以说,大部分老师和父母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这个标准又大多是以他们自己的理念和非判断为中心划定的圆。可事实上,在这个圆中活动的不少孩子,恰恰缺乏独立和创新的特征。他们的头脑成为施教者思想的跑马场,他们的行为以施教者制定的标准为依据。这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教师和父母应树立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把幼儿视为有平等人格的个体来进行教育,砸掉“框框”,为孩子提供创造的机会和空间。

浅谈幼儿德育教育论文 篇5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教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们自身文化修养水平。文明礼貌是良好的道德行为,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线教师的我,非常重视德育教育。现把我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一日活动有机渗透,提高实效我们认准“将德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的途径,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

同时,我们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同时贯彻“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力求使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每周都要求幼儿用湿毛巾抹自己的小椅子,抹桌子、窗台,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给小金鱼、小乌龟喂食,记录气象日记,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每天做早操、逢周一奏国歌、升国旗,全园幼儿立正、行注目礼,并唱起国歌,结束时对着国旗敬个礼,幼儿道德认识和情感深化了。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起床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学叠被子,一边穿衣一边唱着“你帮我来梳梳头,我帮你来钮钮扣,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回到厕所照着镜子,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必须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具体做到:引导幼儿与人交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在运动会、庆祝会、毕业典礼、各种比赛等集体大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集体活动规则,学会与人交往。在幼儿入园、离园时进行礼貌用语和不依恋亲人、爱上幼儿园的教育。在观察、散步、参观、春游、秋游等活动中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在活动中教育幼儿是具体实在的、可见的,并且幼儿可从活动中获得行为练习、巩固、易于培养和养成。

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我们重视习惯培养的过程,经常反复地进行练习,如:及时收拾好玩具、餐具、用具,午餐做到“三净”,饭前、便后洗手等,天天督促,常常检查,使习惯得到巩固。

二、发挥榜样作用,以点带面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同伴群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幼儿间交往最多,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同伴的亲身体验,使幼儿自我发展。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礼貌教育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在无压抑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如创造性游戏中让幼儿去尝试如何礼貌待客。通过评比竞赛的形式,更可以激发幼儿不断进步,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不断强化行为习惯。例如:在班中我们设置了小动物摘果子的比赛墙面。根据幼儿运用礼貌用语次数的多少为小动物增加果子数量,从而评选出文明之星。

三、加强家园联系,步调一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孩子启蒙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父母与孩子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孩子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也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各方面的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孩子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如我班一个这学期新入园的孩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奶奶一个人既要做农活、做家务,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以及身患绝症的爷爷。由于没有人管教,他成了我们班的“五脏娃娃”:头发脏、脸脏、手脏、衣服脏、语言脏。该幼儿不仅“脏”,他还爱打人,不合群,喜欢偷偷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教育多次都没有明显转变。期末,听说他的父母从外地回来了。我立即联系他们。可是,家长觉得孩子在幼儿园这样子是丢了他们的脸,不愿意到幼儿园来。经过多次联系,家长总算来了。我讲明了情况,家长“恨铁不成钢”,开始,孩子回家便是罚跪、打屁股。但是,接近放假时期,又发现他拿了别人的东西。于是我将家长又请到了幼儿园,向他们讲了孩子的情况,并提了一些教育建议,家长也很配合,不再打骂体罚孩子,而是耐心引导。在幼儿园,我也抓住他变成了整洁干净这一进步夸奖他,并且让孩子们和他一起玩,让丢东西的孩子主动去找他,表示原谅他。并且告诉他,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只要他把以前那些小缺点改了,一定更讨人喜欢。在家长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不久,他便变得不仅干干净净、开朗易处,也没有再拿别人的东西,孩子们也都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了。看来,孩子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合作,才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反之亦然。

浅谈幼儿早期教育 篇6

学号:10102088

姓名:罗霞

班级:10级学前教育2班

【摘要】:本文在阐述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更近一步讲述什么是幼儿早期教育,幼儿早期教育教什么上,进而提出怎样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思考,【关键字】:幼儿,早期教育

目录:1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

1.1幼儿儿童早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幼儿早期教育教什么

2.2幼儿早期教育的内容略谈

3怎样进行幼儿早期教育

3.3简述父母在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正文

1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

1.1幼儿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早期教育促进人脑发达,特别利于左右脑并行发展。千万不要任孩子自然长大,消极地等待孩子脑成熟以后再教育,那极不利于孩子在大脑生长发育期(主要是6岁前)形成最有效的脑功能大网络。

2、早期教育开发人类巨大潜能,这个潜能是人类亿万年进化的积淀,人人都有这种巨大的遗传潜能;但这种潜能只有在婴幼儿时期才得以较为充分地开发,不然将迅速被埋没。人的各种潜能只有大脑生长发育期才可能较为充分激发出来。

3、0~6岁,延伸到12岁是最佳期和次佳期的教育,最佳期教育事半功百倍;而错过最佳期的教育则事倍功减半,许多方面甚至徒劳无功。每个孩子最佳期内都能学一口标准方言就是最典型的事例,而错过了最佳期的青少年、成年人新学任何语言也难以学得标准、地道。

4、人类要重新认识胎、婴、幼儿,胎婴幼儿有巨大的适应性学习能,甚至可以说孩子个个都是“神童”。人一生的基本难题和重大难题(如学会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认识万物、掌握语言、习得行为、学会审美等等)都是婴幼儿时期解决的,据统计人一生所获知识概念的95%左右是5岁前的孩子学来的。

5、孩子出生至3岁是母亲、家庭的“二次孕育”期,即孕育孩子“心理生命”的成长——构建起人生的“潜意识板块”。人的潜能意识板块铸就以后从根本上影响乃至支配人一生的态度的行为,在今后的人生百年中都难以完全抹掉。

6、科学育儿要“两个生命”同时养育,使孩子生理上强壮、发达,心理上聪慧、卓越。特别要注重心理生命的科学养育,因为人作为万物之灵长,主要靠“第二生命”——心理的能量。第二生命的养育需要16个心理营养区,一百多种心理营养素,(其内容包涵了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研发的多元智能)。

7、孩子观察、提问、动手、动脑的创造教育要从小抓起;培养一个发现、发明、创造型人才务必从小引导观察、提问、思考、讨论和动手操作实验。

8、早期教育是“全素质教育”。什么是人的素质?我们定义为人的素质即与人的发展、发挥和个体幸福密切相关的,时刻起作用的诸因素的质量。素质培养分4个层次:胎儿的潜在素质,婴幼儿的基本素质,中小学生的自我发展素质,青年后期到成人的发挥素质。所谓“婴幼儿全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孩子基本素质的教育,它是非学历教育、非义务教育、非专业教育、非系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是在孩子身心承受的范围内极大地丰富生活体验和感受;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教育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顾深浅,也不求甚解,任何认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人的基本素质,即:健美的身体、灵敏的头脑、良好的性格、广泛的兴趣、趋向发达的语言(包括视觉语言和外语),善于人际交往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2 幼儿早期教育教什么

2.2幼儿早期教育的内容

二、早期阅读教育的意义

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幼儿的自我调适能力、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也有也不可磨灭的作用。.扩大幼儿生活、学习的范围

对幼儿来说,文字符号,如同手势、幼儿创造的书面符号、泥捏的物品等符号一样,可以用来表达他们的经历、感情和想法,可以用来超越时空去创造虚幻的世界。所以,早期阅读一方面能使幼儿交流的范围从面对面的口语交流到通过图画、文字符号实现间接的交流,另一方面能使幼儿突破现实的限制,走向想象的世界,使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范围得以扩大。

2.提高幼儿的自我调适能力

实践证实,幼儿可以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建立一种自我纠正、自我适应的阅读技巧。有利与幼儿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与为幼儿今后的学校学习打下基础。

3.享受分享阅读的乐趣

幼儿的早期阅读场地可以在家庭中进行也有在学前班进行的早期集体阅读。集体早期阅读时可以和同伴分享阅读的乐趣。在家庭中进行的早期阅读可以让父母与幼儿很好的互动交流。

3怎样进行幼儿早期教育

3.1父母在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三、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新时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成功,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新层次的要求。

1.和睦的家庭环境,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来说具有首施性和长久性。家庭环境中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的生活空间特征;二是家庭成员的结构、素质。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成长经历,进而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

2.身为父母,应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陈鹤琴先生说曾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大部分习惯是在幼年养成的,应当在幼年时期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生受其累。”好习惯从小养成。一个从小就爱劳动、好学深思、关心并同情他人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幸福的人。特别是养成孩子的阅读和劳动的习惯,孩子的很多毛病都可以用阅读和劳动来帮助他们改正。书本中的知识和道理能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指导,而劳动可以让他感到一

切来之不易。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对好习惯的培养上,家长一定要坚定立场,持之以恒,这样才能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要锻炼孩子的勇气,使他们更独立、自信

为了孩子在今后的学业和事业家庭等方面取得成功,必须培养勇敢的精神,有了这些好的精神品质,孩子就会表现得自信。而现实生活中锻炼孩子的勇气,其实常常是对父母的考验。有时父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安危担忧,抹杀了孩子自己锻炼的良机,这样对对孩子不利。父母更多地是为了从自身“利益”出发,怕孩子受到万一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伤害,害怕自己不能随由此而带来的沉重打击,因此为了保险而加倍地保护,容易让孩子养成缺乏勇气和不自信的弱点。孩子有时候是反感父母老是包办一切的,也反感父母过分细腻地表现出那种关心,这样在别的孩子面前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没有能力,当他们看到别的孩子放心大胆地自己玩,而自己老是被父母陪着会非常厌烦,有时候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父母要敢于放手,大胆地鼓励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4.树立榜样,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标杆

父母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家庭环境好的孩子,所受的教育好,相应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各个顶尖领域中都榜上有名。由此可见,父母的对子女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让我们的优点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并发扬。

5.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就是说,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去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取得优异成绩。做父母的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然后对孩子加以起发和引导,激发孩子爱好方面的热情。然后找相关方面的图画书籍给孩子看,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爱上看书和学习。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也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一举几得的好事。

结论:幼儿早期教育是很重要和必要的,幼儿早期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在于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应旨在顺应幼儿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而实施,不应有太多功利性的想法。至于怎样进行幼儿早期教育父母是很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具有首施性长期性等特点。要求为人父母的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姚伟.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 篇7

礼仪是基本的行为准则, 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大众认可的行为规范。走路、吃饭、交谈、聚会中所表现出来的礼貌、礼节就是礼仪。幼儿礼仪是幼儿在走路、吃饭、交谈、游戏时所必须遵守的简单的行为规范。

二、幼儿礼仪的具体内容

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环节, 都可以全面深入的看展礼仪教育。从出席场合角度可以简单把幼儿礼仪分为三部分, 既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这里具体分析一下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是幼儿在用餐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整洁, 正确使用餐具, 正确的用餐坐姿, 不争抢食物, 进餐时不发出声音, 进餐时不讲话等。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 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 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 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 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 懂得尊重父母、长辈, 会根据他人的年龄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三、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一生中的礼仪教育基础, 是培养人一生良好礼仪的最重要环节, 幼儿礼仪教育重在潜移默化的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塑造, 以礼仪教育为形式可以深入开展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幼儿时期, 可塑性强, 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是2.5~6岁, 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

四、新时期幼儿礼仪教育现状

1. 家庭教育中的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当前, 家庭教育中的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且幼儿互相之间容易模仿, 导致幼儿礼仪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如: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 忽略思想道德教育, 礼仪更是无所谓, 在生活中不仅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出现不文明等现象还不予制止纠正, 致使幼儿逐渐形成不文明的习惯。当然, 也有一些家长礼仪教育意识较强, 教育方法得当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好习惯, 终身受益。

2. 学校教育中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重视程度偏低。素质教育是当下最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单纯注重知识的获取, 轻视更深层次的对幼儿的人格的塑造, 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的糟粕在当下还有着很大的市场。这些幼儿园或幼儿教师较少开展丰富的礼仪教育活动, 没有坚持文明监督, 强化行为训练。另外还有些幼儿园或幼儿教师的礼仪教育又太过注重形式, 比较忽视行为主体的内在道德问题, 对待问题往往是简单说教, 缺乏必要实践和良好的模范效应。

五、家庭和幼儿园在礼仪教育上应齐头并进

有些家长不了解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应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必要的沟通手段与家长沟通, 以保证教育行为的一致性, 否则有些家长干脆觉得这些礼仪是大人们才需要遵守的或干脆不知道这些礼仪, 就会造成家和园的教育脱节, 这将非常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巩固。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居多, 家长过多的关心疼爱就变成溺爱, 礼仪教育正好可以对这一家长的不良培养方式进行纠正。所以说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需要引导、启发、感染, 而不是简单说教, 需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时合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将礼仪教育真正渗透到幼儿生活的细微具体之处。渐渐的把善良、正直、诚信、宽容等良好的品质输送给幼儿, 为幼儿将来成长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打好基础。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 将它作为一种隐形环境,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家人之间应礼貌、微笑、和气、相敬等, 努力创造一种以文明为核心的家庭气氛, 要让幼儿认为父母是自己在家庭环境中的亲密伙伴——具有共同语言的、最能互相理解的、最能传导情感的大伙伴。在幼儿园内布置一些相关的画面和语言提示, 如“谢谢你”、“请自觉排队”、“老师辛苦了”等, 让幼儿用视觉、语言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可定期更换有关的墙饰。幼儿在固定的教室上课, 可以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 如洗手不争先、妈妈辛苦了、对不起, 没关系等, 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

六、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 并开展礼仪教育的活动

1. 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

(1) 在幼儿园的入口设计入园欢迎岗, 建立各班轮流的的制度, 分选不同小朋友值班, 做好早晨的接待工作, 向来园的小朋友、老师、家长鞠躬问好。

(2) 洗脸, 刷牙时要懂得谦让, 不能推挤, 使用公共设施要文明, 轻拿轻放, 洗完手要关好水龙头等等。

(3) 利用餐前、晨谈等时间, 开展礼仪实践训练课。礼仪实践是巩固幼儿礼仪行为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 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可以是情境表演, 可以是规范练习。

2. 开展礼仪教育的活动

(1) 在母情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活动, 例如可以在母亲节为母亲画一副画, 然后交给小朋友如何懂得关爱自己的妈妈, 懂得感恩, 同时对传统的孝文化加以深入。

(2) 组织各种活动和游戏时可以问问小朋友们应该怎样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 然后组织发言, 通过叙述、描述或简单的辩论, 让幼儿知道基本的礼仪。

摘要:现在幼儿在家庭中普遍是独生子女, 家长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 以致大多数幼儿缺乏礼仪, 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不少缺点或弱点, 所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独生子女

参考文献

[1]方允仲.《中国画报-幼儿礼仪教育》.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0年出版.

浅谈幼儿园幼儿教育教学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浅谈

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刚入学的幼儿自身特点出发,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鼓励孩子爱上幼儿园,让孩子融入到班集体,如何与小朋友们交往,下面谈下我的想法。

一、让幼儿爱上幼儿园

在幼儿入学第一天,学校要想方设法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快乐而又有意义的开学氛围,引导他们爱上学校,并且可以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记忆,有一个好的开端,让幼儿爱上幼儿园,觉得在幼儿园是快乐的。

幼儿园应该举行一个隆重的开学典礼,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孩子们穿着漂亮的衣服, 孩子进校后,幼儿园要领孩子参观学校的各种设施,包括教室、厕所、儿童娱乐设施、活动室等。接着向孩子介绍老师,包括班主任和各科的教师,然后再分发课程表,讲一讲对学生的要求。有的学校还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以提高入学新生对学校的兴趣。

另外家长需要做些工作:第一,为孩子找友伴,同龄的或大一、两岁的小孩。每天抽空让孩子和左邻右合年龄相近的孩子多相处,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将来上幼儿园时,可以和自己的同伴一起上学,如此才不会感到孤独与无伴;第二,养成孩子的正常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三餐定时定量,中午要睡午觉;第三,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游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四,完成孩子大小便的训练。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增加其自我自信心;第五,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提供幼儿一些简单的图卡、画片以培养其阅读的习惯。

二、“游戏”教学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游戏观。从幼儿的角度理解游戏,做到在教学中游戏,游戏中教学。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巩固和丰富的自己的知识,并且能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良好情感及发展其社会性。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另外学校可以多多组织多种游戏项目,比如:“穿大鞋”比赛,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又如游戏“七星瓢虫”,主要渗透了认识数字“7”以及理解7的实际意义的要求;再如在游戏“飞舞的彩球”中,幼儿既可以自由玩彩球,还可以结伴玩彩球,同时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既可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适合不同个性、不同水平去发展幼儿的需要。

三、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对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充满了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教学活动,喜欢参与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如美工活动,音乐活动等,并能学习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大部分幼儿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自己动手操作进行的探索活动和表演活动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乐于勇敢地在集体面前发言和表演。幼儿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各项娱乐表演活动。

让幼儿学会简单的的礼貌用语,如:老师早、你早、你好、再见、谢谢等,遇到熟悉的人会问好。能与其它小朋友和睦相处,不争抢玩具,懂得爱护玩具和日用品,不摘花,不把玩具带回家。爱护园内的公共设施。学习洗手、漱口的方法,懂得水的宝贵,会节约用水,在洗手的时候,不玩水,不把别人和自己的衣服弄湿。会识别自己的物品,会用自己的毛巾、杯子,学会独立入厕,不随地大小便。

四、幼儿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积极参与交往,对幼儿的个性、情绪、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交往包括幼儿与成人的交往和幼儿同伴之间交往两种基本形式。幼儿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

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首先,要教给幼儿友好地与同伴交谈,交谈的语调要柔和,能耐心倾听别人的谈话。其次,要让幼儿更多的注意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总看到别人的缺点,拿别人的缺点来取笑别人。再次,要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既能尊重别人的兴趣但又不盲目地听从别人。例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教师可以教幼儿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怎样做,在游戏中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又能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自己的意见,最后要教给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有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能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愉快地与同伴合作。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开辟了“玩具的新家”,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活动中,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社会交往能力。

幼教工作者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启蒙者,又是孩子的严父慈母,更是他们熟悉世界的领路人,是生活中可以敞开心扉与之交流的伙伴。如何扮演好这一系列角色,是幼教工作者职业道路上的重中之重,幼儿教育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邹琼瑶. 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研究和思考[J]. 教育科研论坛2007年08期.

[2] 田冰. 关于“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探索[J]. 教育研究 1994年03期.

[3] 张书琴.新刚要对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启示[J].新课程:小学,2010(11).

浅谈幼儿教育问题 篇9

今天在公车上,有一家三口特引人注目。爸爸、妈妈和6岁左右的儿子。

故事1:让座

车上让出一空位,妈妈让儿子坐,儿子叫妈妈坐,妈妈说不累叫儿子坐,儿子说妈妈累妈妈坐,俩人客气了半天最终妈妈拗不过儿子坐下了,看得旁边人不好意思也空出一座位让与他们。

故事2:妈妈与儿子的对话

妈妈:“今天在鼓楼门口看到的那个小东西(指玩具)怎么样?”

儿子:“就是那个小汽车啊,还好。”

妈妈:“你要是抹一星期的地,妈妈就给你买。”

儿子:“一个星期,那是几天啊?”

??齒蒔?楼???葭襶硬?虷?虷N??S蕎?虷???腦???睡睐扐董?蒋?痿畔???匀吀刀伀一刀???刀?情感在内的儿童个性全面发展上。儿童对于游戏有天生的欲望,主动、自发的游戏是符合儿童天性的能量散发,对儿童的未来生命至关重要!

《双语不用教》是由国内数百位早教专家,针对儿童发育特点,从儿童识字,英语口语练习,性格塑造,习惯培养,开拓视野等方面开发的儿童早教趣味动画教材。

浅谈幼儿德育中的契机教育随笔 篇10

活动以后,孩子们议论纷纷。于是,我们的问题也呼之欲出:“金牌和精美的巧克力哪个重要?”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金牌”。“为什么金牌非常重要?”幼儿们更是发表不同的见解:金牌当然不一样,它代表着光荣,代表着我们班级的荣誉;金牌代表着第一名,得到很不容易;金牌能为国家争光,让我们国家扬眉吐气;金牌代表一个国家强大,刘翔、姚明就是我们的偶像;我们以前是“东亚病夫”,现在我们有了金牌,我们不再受别人欺负了;我们要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到更多的金牌……在孩子们的议论中,一股“金牌冲击波”激发出孩子内心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而一种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也从孩子心中油然而生……而我也巧妙利用这个时机开展了一次生动的师生品德教育互动活动。活动后,孩子们亲手制作了几块“金牌”,并逐一送到了其他班级,为一些没拿到金牌的孩子补上了“金牌”。现在,这些代表着孩子和班级荣誉的“金牌”,一直挂在每个教室中间。

在我们品德教育中,幼儿德育的目标往往过于系统抽象和成人化,德育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新意,不符合幼儿的身心规律,因此往往会造成品德教育的低效。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发展:如何使幼儿德育更好地符合时代的变化,让幼儿德育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幼儿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些一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我认为:一日活动中的契机教育是教师开展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最早产生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准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园各类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打开了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有利于幼儿德育的训练、强化和养成。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德育始终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从小处着手,细心观察幼儿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采用最适合幼儿特点的方法,把握活动中的每个契机,对幼儿进行适时适机的教育,将有利于幼儿良好情操的形成和情感的积极体验。

浅谈幼儿数学教育 篇11

关键词:幼儿学数学;生活;因材施教;家庭教育

数学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培养孩子的数学思考和运算能力是刺激婴幼儿大脑神经元发展的最佳途径。台湾著名学者王财贵教授曾说:“数学是最容易学的学科,越是努力教数学的老师就越是很笨的老师。”可见数学并不是那么的深奥难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意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应该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这说明幼儿的数学学习不是简单通过一两次活动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可以达到目标。我们教师不但要重视集中教育活动,更要注重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数学并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午餐时间到了,老师可以问:“孩子们,你们想一想怎么能知道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碗和小勺够不够分?”这不就是“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吗?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仰脸望天上的风筝,可不可以让幼儿学习点数呢?楼梯的台阶、走廊的地板砖,甚至是午睡的小床不都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有效环境吗?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教育机会,可以加以利用并创造出很有效率的教学机会。在幼儿早入园后,请一名幼儿清点幼儿人数,并有针对的让每个幼儿都能轮流到,既让幼儿练习了点数又使教师了解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因材施教,制订可行目标

教学时,教师应首先了解本班孩子的学习情况,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针对本班孩子的情况制订相应的认知目标,这个目标应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水平有所提高,但不能是“远大”、“遥不可及”的,而是每个孩子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最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达到预期目标。例如:在学习单双数时,通过摸底,我发现班里孩子大都不理解,于是,我决定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教导。我先让孩子们掌握单双数的意义,之后,我进一步提出要求,让孩子们记住10以内的单双数。当孩子们又达到目标时,我有针对性地提出更高的要求,100以内的数,我来报数,让孩子们回答是单数还是双数。就这样,我班孩子通过学习都理解了单双数的意义。

二、在数学学习中融入音乐、儿歌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鉴于幼儿的无意注意等心理特点,幼儿园数学教学需要一种驱动力,而作为行为驱动系统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兴趣,是驱动教学最有效的因素,所以兴趣就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幼儿年龄越小,越需要直接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学起来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孩子活泼好动、思维直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文艺的调味剂,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在教幼儿数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利用各种相关教学,如在教学儿歌时应注意音乐中的节奏会让幼儿感受到一种时间量的关系,如1拍、1/2拍。有些歌曲的歌词也蕴含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如歌曲《苹果》的歌词为:“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多吃苹果身体好。”其中就蕴含了“1”和“许多”的关系。歌曲《大皮球》歌词为:“大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我的皮球接住了”,其中就蕴含了“轻-低”、“重-高”的对应关系以及轻、重、高、低等量的关系。歌曲《十个小矮人》则比较好地体现了数的实际意义和数的顺序关系。诸如此类的歌曲,在引导幼儿玩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更加直观地引导幼儿体验其中蕴含的数学关系。

在多方位教育孩子的时候,通过教师的多管齐下,融入音乐、儿歌等的教学,使孩子的数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思维、口才等也能得以发展。例如学习歌曲《大皮球》后,当幼儿再遇见皮球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已学的儿歌。幼儿都有聪明好学、喜欢攀比、爱当焦点的特点,所以往往当一个幼儿唱出了儿歌,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孩子一起唱,并且越唱越起劲,越唱越大声。幼儿看到了一个普通的事物,立马会联想到与之相关的音乐、儿歌或是经典小故事,并大声唱出来或者说出来,久而久之,幼儿的胆量和口才也能得到很大的进步。这时,成人应该注意多鼓励和多嘉奖孩子,为孩子创造非常开明的环境。

三、家庭中数学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幼儿的数学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幼儿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他们很早就学会按颜色、大小、形状、空间位置和其他特征来区分物体,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结构和秩序。而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家长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不断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引导孩子发现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各种日用品的形状、颜色、大小不同。和孩子散步时观察树有高有矮、有粗有细。去动物园玩时,引导孩子发现不同动物的数量是多少,什么动物多,什么动物少。闲暇时和孩子玩扑克牌或股子,可使孩子们比较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买东西时,可让孩子独立购物,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六·一”儿童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十·一”国庆节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日,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家长可以教孩子认知这些数字,教育孩子这些特殊的日子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孩子应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另外,家长还可利用吃饭、睡觉等机会对孩子进行数学教育。在生活情景中,幼儿可获得大量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幼儿求知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拉近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教孩子学习的同时,也留下了美好的生活点滴。

浅谈幼儿的情感教育 篇12

一、满足情感需求, 以环境熏陶儿童

环境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 他们的情感真诚而脆弱, 容易受到伤害, 入园后他们希望有一个像家一样温馨的、熟悉的、愉快的环境。当孩子们这种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 就会因不信任而远离教师、同伴, 产生不愿上幼儿园的心理。对此, 我注重创设具有情感性、参与性的环境, 以环境熏陶幼儿, 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 获得情感的满足:一是创设家庭化、软性的生活空间, 使幼儿在幼儿园中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气氛, 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如在小班活动室的创设上, 我大多采用软性材料进行, 用软性的泡塑地板铺设在活动地板上, 幼儿可像在家里一样随意、快乐地滚、爬;提供的玩具也多为软性的布、绒玩具, 可供幼儿搂抱。二是创设宣泄角, 供幼儿了解、表达自己的情绪, 同时学习觉察他人的情绪。当个别幼儿遇事想不通时, 可以通过击打宣泄角中的各种沙袋或在纸上涂画, 借此宣泄心中的怨气、怒气。经过多年的实践, 我深深地体会到, 幼儿适度的宣泄远比强制幼儿接受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三是创设主题角, 发动幼儿提供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实物等, 与幼儿共同创设主题角。如在小班“宝宝的家”主题中, 我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全家福的照片和母亲抚养幼儿的图片等, 将它们布置在主题角中, 因为主题活动内容贴近幼儿, 很快就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幼儿们经常围在主题角谈论自己的爸爸妈妈, 谈论自己小时候有趣的事, 兴致很高, 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幼儿们在主题活动中不仅了解了自己的和同伙的家, 还从中体会了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 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父母。

二、注重师幼互动, 以爱心感染幼儿

良好师幼互动中, 教师尊重幼儿的情感、对待幼儿诚恳的态度和对幼儿细心的照顾, 都会给幼儿一种强烈的安全感, 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以及幼儿对事物的积极探索起着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 由于刚离开家庭、父母, 对亲人的依恋会产生“分离焦虑”, 他们希望教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和喜欢他们, 甚至能亲亲、抱抱他们。对此, 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 如早接待、游戏、自由活动及午休时间, 经常和幼儿们聊聊天, 说说笑, 偶尔抱一抱、亲一亲他们, 帮他们提一提裤子、系系鞋带, 这些小小的爱抚动作, 对幼儿产生了巨大、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们开始慢慢地亲近我, 愿意与我交谈, 告诉我他们心中的秘密。这时的我, 犹如他们的妈妈一样, 幼儿慢慢地把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我的身上, 喜欢和我在一起。同时, 我还特别注重对弱势群体如胆小、单亲和孤僻等的幼儿的特殊关照, 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如奕瑜小朋友就是这样一个文静乖巧、有点孤僻的幼儿, 平常对她我是多一份放心, 少一份关心, 直到有一次奕瑜的妈妈对我说, 奕瑜在家总说老师不喜欢她, 从没有抱过她, 没有亲过她, 她喜欢变成我经常搂抱的小欣欣。听了奕瑜妈妈的一席话, 我心头一震, 由于我工作的忽视差点伤害了一颗渴望被爱的真诚的童心。幼儿是纯真的, 教师对幼儿的爱应该是平等、明智、科学的。只有用爱心感染幼儿, 才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

三、关注情感体验, 用活动锻炼幼儿

幼儿的情感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 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幼儿年龄小, 情感具有冲动性和不稳定性, 情感教育必须通过幼儿实实在在的体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组织幼儿活动中, 我注重利用各种活动锻炼幼儿的各种情感体验, 如在主题活动计划中我专门设计了“情感体验”这项活动, 持之以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例如, 在中班“好朋友”主题活动中, 我组织开展中班幼儿与小班弟弟妹妹交朋友的活动, 让他们一起游戏, 一起活动, 互赠美术作品、玩具等, 让幼儿在交流、交友过程中, 培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 体验交友的乐趣。我还利用节日、幼儿生日等庆祝活动,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传递自己对亲人、朋友的祝贺, 培养幼儿共同体验、分享快乐的情感。同时, 我还利用大自然、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等来引发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点点滴滴小事的诱导, 通过一日活动的潜移默化, 通过节日的庆祝活动和文艺作品的熏陶, 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尊重幼儿感受, 以理解感化幼儿

心理学家汉·金诺认为, 幼儿的情感不会因为大人的一句“不要这样想”或者“你的感觉不应该有”而消失。他认为幼儿的感觉和愿望都是可以接受的, 只有尊重幼儿的感觉, 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在与幼儿的日常接触中, 我尊重、了解幼儿的感受, 给幼儿最直接、最真诚的帮助。如果幼儿因为没有朋友而拒绝上幼儿园, 我会为他介绍几位善于帮助人的小朋友与他作伴;如果幼儿因情绪波动引发过激行为, 我会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动之以情, 给幼儿最感性的引导。例如, 有一天自由活动中, 斯伟小朋友抢了一莹小朋友喜爱的玩具, 我没有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他们, 而是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劝导一莹小朋友:“我知道, 斯伟抢走你的玩具, 使你感到很生气, 是吗?”老师的理解, 使一莹小朋友很快停止了哭闹, 并渐渐地稳定下来。理解是幼儿情感培养的桥梁, 幼儿在教师的尊重理解下, 会初步学会如何安慰自己, 将来孩子一旦遇到困难, 就会积极寻找办法, 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情感困难。

幼儿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 用“爱”做纽带, 创设有利于教师与幼儿发展的和谐环境, 幼儿的情感一定会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厨师合同范本下一篇:语文要素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