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

2024-07-25

幼儿德育(共12篇)

幼儿德育 篇1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幼儿教学中,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 幼儿时期,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引导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幼儿生活

我在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 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 一个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幼儿的终生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教师应该自觉承担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责任, 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优良的个性品质。

一、主动培养幼儿的常规行为习惯

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 从规范幼儿的常规行为入手, 结合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 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把幼儿的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及时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识指导, 把幼儿德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期间的生活习惯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促使幼儿在具体的生活行为习惯规范中, 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 养成幼儿热爱生活和活泼、开朗、快乐的性格, 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为幼儿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对孩子的随机表扬, 肯定、赞扬、鼓励幼儿的良好习惯行为。如当教师发现幼儿偶尔主动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 或者游戏时主动将玩具或头饰让给别的孩子, 或者孩子偶然说出文明礼貌的话语时, 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典型, 并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应该坚持做到的良好行为习惯, 哪些是应该纠正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在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中明辨是非, 在潜移默化的良好习惯养成中净化心灵, 形成志趣, 并成为正确的行为导向, 从而得到锻炼和成长。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日常文明行为

幼儿教师应从教育着手, 注意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习惯, 在细节上下工夫, 通过对幼儿日常行为的培养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比如早上幼儿入园时, 应引导幼儿与老师和同伴相互问一声好, 与家人道别说一声“再见”;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 应教育幼儿学习并熟练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语言。这些虽然是最常见最简单的, 但却是孩子生活世界中必不可少的德育内容。老师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要求, 时间长了, 孩子们才可能会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 逐渐形成优良的文明行为, 并发展成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积极引导幼儿正确调整日常行为

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利用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德育因素, 及时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日常生活中, 幼儿与同伴都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 也可能会发生一些矛盾与纠纷, 老师应该有效利用这些看似麻烦的德育机会, 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 通过教室耐心的开导和教育, 让幼儿从中受到启发, 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 当幼儿遇到困难时, 老师应该鼓励别的幼儿主动去帮助别人;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 老师就要耐心引导幼儿学会原谅, 学会宽容;当幼儿心情不愉快时, 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忍耐, 学会坚强,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断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逐渐养成不乱发脾气的好习惯。如果幼儿从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养成中能够上升到个人良好品质的养成, 那么, 就会为幼儿今后的良好品质形成打下基础。

四、引导幼儿从事自我服务劳动

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 及时沟通, 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孝敬长辈, 学会为家长分忧解难, 同时还应鼓励幼儿在家里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如扫地、洗手绢等, 引导幼儿从小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好品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我注重了与家长沟通情况下, 引导幼儿开展自我服务的劳动, 在园内倡导幼儿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指导学会穿衣、洗手、洗脸、洗脚、吃饭、洗碗、整齐地排放自己的生活用品等。虽然都是很容易做到, 而且也是幼儿可以做到的自我服务, 但是通过自我服务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幼儿通过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 让幼儿在劳动中和教师的肯定中感受到由于勤劳带来的进步和发展, 享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

五、鼓励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现在的幼儿, 一般情况下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 尤其是家居县城的幼儿, 更是家长心目中的小太阳、小月亮, 在家里倍受关爱。但是, 这种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并非有利, 有不少幼儿任性、性格古怪、不合群、依赖性过强等, 事实上正是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 引导家长认识到这一点, 及时进行适当调整, 帮助家长创建一个适宜于幼儿健康的发展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在教学中就经常与家长沟通, 指导家长积极为幼儿构建这样的环境, 引导家长鼓励幼儿在家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抹桌子、擦地板、收拾餐桌、打扫室内卫生、洗菜等, 学会自己穿衣、洗手绢, 学会在家里自己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等。通过在家中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 让学生感受父母劳动的辛苦, 珍惜生活的不易, 体谅家长, 感恩家长。这样的家务劳动既能提高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 也能让幼儿感受到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 从而使幼儿从小建立起良好的道德修养。同时, 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拉近幼儿园与家长的关系, 更有利于幼儿园、家庭之间的相互协调。根据孩子的发展实际情况,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与道德修养, 让幼儿在幼儿园创设的良好的教育氛围下健康成长。

幼儿德育 篇2

随着幼教工作的不断发展,幼教的德育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引导幼儿知识德育的一些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因为幼儿是初步接触群体,引导他们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品德待业,德育工作的加强,从根本上说就是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人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程中,德育为首,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事,我更深地领会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之茁壮成长。

“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则又是人生第一生活环境,这两个第一人生发展的基础,让父母更深地领会到引导孩子的重要性。如果你细心观察,认真去调查研究,或者去家访,就会发现,父母、家庭和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有多大!如:我班有一幼儿,在父母来接孩子时,都要做一些恶作剧,有时叫小朋友藏起来,就对其父母说你的孩子不见了,或者被别人打了等,给家长制造紧张气氛,让老师为难。经过多次与家长了解情况,才知是单亲家庭,据他妈妈说孩子以前很乖、听话。自从父母离婚后,孩子渐渐变了,经常讲假话。由此可见,父母的离异、家庭破裂后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父母要正确地对待。所以,父母必须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是很重要的。

2、为儿童创设优良的、科学的教育环境,使之健康成长。

幼儿在学语、学走、动脑发育阶段,其模仿能力特别强,父母、教师以及经常和他们相处的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善于模仿,所以会社会的成年人在未成年人面前,一定要树立表率,以身作则,让孩子们既要对你崇敬,又要对你亲热。作为教师更是要为人师表,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首先要全社会的成人们做榜样,在孩子面前,去掉一切不良习惯。育人环境要整洁、美观、幽静,教学设施要适合儿童发育成长的要求。当然乡村校园远不如城市,但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活动课,要尽量选择一些对儿童身心健康有益的游戏。从常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做事认真、有条理的习惯,自由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往来的能力,细心地观察幼儿园的一草一木,关心幼儿园里的人和事,爱护环境卫生。利用多种游戏活动,开展德育方面的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培养幼儿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懂得能和小朋友们和睦相处,不打人、不骂人、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从各种活动中,慢慢提起幼儿对德育方面的兴趣。如:我班有一位刚入园的小朋友,老师和他谈话时不理睬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时目中无人,爱打人、骂人、总以自己为中心,引起很多小朋友的不满,大家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玩,每天独自一人玩,我通过讲故事,对他进行耐心地开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有了很大地进步。现在看见老师彬彬有礼,别时主动与老师再见,也能与小朋友们和平共处。虽然是些微不足道的事,孩子的进步却不少,多次对他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连孩子的父母都对我说,我的孩子在家里对大人也很有礼貌了,不像以前那样无法无天,有时还会说别人不懂礼貌。

3、正确认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在幼儿园的深入实施,能歌善舞,能描绘画己不是幼儿教育的全部,只有直接影响幼儿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能力才是幼儿教育的核心,所以对幼儿全面基础素质的培养都不可忽视,更不可能偏重一方面。幼儿期间,除了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和良好行为习惯外,还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想象力,良好品质和坚强意志,使他们自立、自信、自强、自控。因此教师、家长及社会要遵照“对孩子一生负责”的宗旨,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幼儿德育 篇3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40-01

传统幼儿园教学中为了能够提升教学成效,尽快显现教学成果,不少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对于幼儿进行技能培养,而忽略对于幼儿的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幼儿自我意识过强、道德素质较低,严重影响了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新时期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德育对于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抓好教学契机,做好学生的德育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一、重视日常教育,为道德教育打好基础

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点点滴滴的渗透。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微小角落,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进行道德学习,以便能够从细微处着手,不断提升幼儿的道德素质。比如在吃午饭或点心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幼儿说说食物的由来,让他们知道食物不是简单从超市买来的,而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再经过厨房的叔叔阿姨精心制作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不浪费粮食。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认知,引导他们养成节约粮食、不铺张浪费的良好习惯。此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大班时期正处于幼儿习惯养成、认知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日常教学中我们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幼儿早上来园主动和老师问好,跟父母再见,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爱老师、爱家人的情感,让他们能够养成懂礼貌、懂道德的良好认知。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帮助个子小的同伴搬下小椅子,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也要鼓励学生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让他们能够养成关爱生命、重视细节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爱同伴、爱集体、爱自然的情感。做好了这些工作,相信幼儿就会有很大的学习收获,他们的道德素质也会不断提升。

二、运用教育契机,为道德教育做好引导

在做好日常渗透、教育之余,我们也要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契机,通过良好的教学契机渗透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德育素质。比如节日就反映着民族的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引导幼儿在节日的时候了解节日含义,鼓励幼儿参与节日活动也是引导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现在有很多德育教育的重大节日,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国庆节”等等……这些节日是我们开展道德教育良好的契机。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挖掘节日内涵,比如在国庆节让幼儿了解祖国的成立与发展,进而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重阳节时,让孩子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温暖,给爷爷奶奶捶背、帮外公外婆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三八节”时,让孩子了解妈妈的职业,讲一讲妈妈哺育孩子的经历,知道妈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辛苦;让孩子深深地体验爱,并发自内心的想付出爱,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或者给妈妈唱首歌;……激发了孩子对生活的美好情感,使幼儿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此外还可以鼓励幼儿在自己生日的时候不能够只顾自己快乐,要认识到这是妈妈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培养他们善于换位思考的良好情感。

三、运用情境教育,为道德教育营造氛围

在幼儿时期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缺乏不了理论的说教,如果教师教授的内容过于抽象、理论性过强,就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活动,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感受,渗透道德教育。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今天我来做家务》的生活情境,通过父母、孩子角色的扮演来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在家里的劳累,注重培养幼儿对家人的情感,让幼儿从体验、理解亲子之间的亲密无间的美好情感出发,由此及彼,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与责任感,萌生亲近、关爱自己生活周围的人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角色互换》《找朋友》《我是环卫工》等一系列情境模拟活动,让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情境来提升他们对于周围事物的综合认知,体会父母对自己浓浓的爱意,知道家庭的温馨,学会如何去爱父母,表达自己对亲人、对家人的爱。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家庭意识与社会意识,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四、运用游戏教育,为道德教育丰富渠道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渠道,也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最喜欢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科学改编游戏形式,让道德教育融合在游戏之中,让幼儿能够通过游戏学习到更多的道德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我来当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游戏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幼儿亲自给小动物喂食,抱着小动物去走路等等,幼儿真切地体验到当爸爸妈妈的不易,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另外还可以通过《今天我是小老师》《今天我来当爸爸》等活动来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家长的辛劳,提升他们对于师长的情感。

五、结合家庭教育,为道德教育巩固成果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道德养成的重要渠道。由于大部分幼儿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人、亲戚的溺爱导致他们的道德水平相对欠缺。教学中我们就要联合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学,让幼儿在家里独立进餐、收拾碗筷、扫地、自己穿脱衣服等,培养幼儿独自生活、为他人服务的能力,以免出现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状态,在家里是另外一种状态。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同步,才能够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巩固幼儿的德育教学成果。

浅谈幼儿的德育 篇4

一、从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德育观念

“生活德育”观念, 即德育内容来自生活, 并渗透幼儿的整个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 德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社会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幼儿就应该成为广阔天地大课堂的自主学习者。“生活德育”思想, 即德育应走到孩子生活中去, 坚持做到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 突出活动与渗透、实践与体验。

(1)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原因, 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 就用哭来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这些孩子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即我们通常说的“任性”或“不懂事”;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 他们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 哪些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 他马上会放下不合理要求, 从内心接受规则, 这些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懂事的孩子”。抓住生活中的小事, 随机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把德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 将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2) 抓住各领域教学和游戏的有利时机渗透德育。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任性的坏毛病, 这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帮助幼儿克服不良行为, 纠正儿童不良习惯,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不是一天之内就能改变的, 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妨看看下面这个例子: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明明, 他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照理说应该非常招人喜欢, 但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抢小朋友的玩具, 渐渐地小朋友开始回避他、疏远他, 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我决心改掉明明的坏毛病, 我看了许多关于养成教育的书, 打算用角色转换和行为塑造相结合的方法来引导明明。午饭后, 小朋友们都在看动画片, 等明明看完后我问:“明明, 你喜欢看动画片吗?”“当然喜欢啦!”明明回答。“那如果老师把电视关了, 不让你看, 你会怎么样?”明明撅着嘴说:“我当然会很难过, 我会很伤心的。”“那别的小朋友玩玩具时, 你把他们的玩具抢走, 他们会不会难过呢?”我又追问, 明明难为情地说:“也会很难过的。”“那你以后应该怎样做?”“我不抢啦!”明明回答得很干脆。在老师和妈妈的鼓励下, 明明克服了抢玩具的坏习惯。可见, 养成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为幼儿创设德育环境

(1) 走进社会大课堂, 在大课堂中育德。坚持带幼儿走进社会、大自然, 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 萌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 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交往能力。如:根据活动需要组织幼儿到田间、农家、百货商厦、邮局等地参观, 幼儿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习得社会规则, 了解风土人情, 锻炼意志品质, 效果远大于课堂上的说教。

(2) 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在“小课堂”中育德。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儿童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如布置“我的家乡多么美”“我是环保小卫士”“我的小手真能干”“朋友多真快乐”“妈妈, 您辛苦了”“怎样做更美”等主题墙饰;在走廊上布置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幼儿在活动中自己设计一些标志等。利用环境来进行德育,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良好品行也在其中养成。

三、德育方式因人而异

俗话说:“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 受不同环境的影响, 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 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 所以, 实施德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 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 同样, 不良品质的改正也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纠正和引导, 加之幼儿年龄、接受能力上的差异, 使用的教育方法就更不能千篇一律了。总之, 在进行幼儿德育时, 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 与幼儿打成一片, 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 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 及时予以教育纠正, 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 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 实现德育的任务。

综上所述, 幼儿时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 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 为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Z].2001-07-02.

幼儿德育计划 篇5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形成良好园风。

1、不断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加强班子作风建设。不断完善各部门人员岗位职责及目标管理考评细则,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三年(xx-xx)实施规划,不断完善和落实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和流程,使师生心中有目标,行为有规范。领导班子成员以开展“抓学习、抓廉政、抓团结、抓考核、树典型”为教育活动内容,带头学习,牢固树立“质量高于一切,事业胜过生命”的意识,廉洁自律,无私奉献,不以权谋私,努力成为教职工的表率。

2、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制度,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省、市、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通过学习、宣传等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上来,统一到自觉贯彻的教育方针上来。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通过组织全体教工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新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实施方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幼教师、幼儿礼仪规范》等,开展知识竞赛、写心得体会等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敬岗爱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促进教师职业道德风气的形成,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良好条件。

4、紧紧围绕“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这一中心任务,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幼儿园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有关道路交通管理的重大决策和方针政策,增强每一位教职工的交通安全意识,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形成“关爱生命,安全出行”的浓厚氛围。

5、通过小广播、黑板报、七彩专刊、国旗下讲话、实幼网站等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注重养成教育,坚持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1、教育引导幼儿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主旋律。遵从“实一点、小一点、近一点、活一点”的教育原则,精心设计教育方式,选取教育内容,从社会实际和幼儿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国旗下讲话教育活动,同时各班教师要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纳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2、突出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利用“军校共建”、国旗下讲话,早午谈、散游等,充分发挥闽西革命传统教育这个“好基地、好史料、好老师“的优势,把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同幼儿园德育的其它内容相结合起来对幼儿进行教育。9月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3、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入手,把行为规范、礼仪常规教育于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法纪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幼儿围绕做合格小公民这个目标,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帮人帮己的“小标兵”,在园做同伴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环保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主宰自己的“小主人”的“五小”活动。

4、加强幼儿的劳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组织幼儿参加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培养劳动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突显我园德育工作特色。

5、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依据,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对待孩子,用优美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及愉快的教学手段来感染孩子,使幼儿成为心理健康、热情乐观、勇敢有意志、有进取精神的人。

6、重视生命教育。通过早谈、午谈及主题活动,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让幼儿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脆弱的,教育幼儿不要伤害自己,不要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7、深化国防教育。

三、注重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宣传幼儿教育的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的建设。为此我园重视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建立家长“宣传联系网络”。在家长工作中,园里设有“家教宣传窗”、“一周五日点心伙食食谱”、“七彩专刊”、“园长信箱”,班班有家园联系栏、宣传栏。开展“家长助教”“亲子活动”、“向家长开放活动”等活动,为家长了解我园工作及办园质量提供种种良机,使我园教育目标与家长要求达成一致,达到共同教育、巩固德育成果的目的。

四、深入开展文明学校和绿色学校有关活动。

扎实开展以整治校园环境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期将组织教师学习文明学校的有关文件,让全体教工了解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目标,并制定新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保持“市文明学校”和“市绿色学校”的光荣称号,争创“省级文明学校”。

五、认真细致地做好学校综治创安工作。

继续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落实综治创安一把手负总则,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要求,严格执行省、市、县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综治工作的各种规定,确保学校的安定和稳定。

1、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居安思危,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创安工作。如:与教师、保安、炊事员、保育员签订综治、安全责任状。与每一位驾驶员签订一份交通安全合同。

2、建立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3、每学期开展一次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卫生安全、法制教育等讲座及疏散大演练。 月份安排:

二月份:(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

负责人:林柳凤

1、教师政治学习:

(1)重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幼儿养成教育:

(1)进行常规训练,加强卫生、纪律、安全教育;

(2)加强“三轻”教育;

(3)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

(4)加强春季卫生保健、保育工作;文明班级开始评比。

3、德育工作重点:

(1)结合县局期初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德育计划;配合开展文明学校的考评。

(2)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

三月份:(进行环保教育、开展争当“文明小公民”活动)

负责人:陈莹玲

1、教师政治学习:

(1)学习《教育法》;

(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解读。

(3)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节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释义及实用指南》P301。

(4)机动

2、幼儿养成教育:

(1)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

(2)结合“三八”节教育幼儿尊敬长辈;

(3)结合“3.12植树节”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4)开展争当“文明小公民”活动;开展小小环保志愿者活动。

(5)加强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3、德育工作重点:开展争当“文明小公民”活动;开展“小小环保志愿者”活动。 四月份:(进行节日教育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

负责人:吴意群

1、教师政治学习:

(1)学习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2)学习《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3)机动

2、幼儿养成教育:

(1)结合清明节对幼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加强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3)加强集体观念教育;

(4)开展爱家乡教育活动。

3、德育工作重点:进行节日教育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幸福中国”读书教活动; 五月份:(进行爱劳动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

负责人:马建英

1、教师政治学习:

(1)学习《中小学心理教育指导纲要》;

(2)《学习交通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P53;

(3)学习《连城县教育局关于师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管理的若干具体规定》—摘自《连城县学校安全管理若干规定》P19。

(4)机动。

2、幼儿养成教育:

(1)结合“五一劳动节”对幼儿进行爱劳动教育、安全教育;

(2)结合“母亲节”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3)加强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3、德育工作重点:

(1)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2)法制副校长法制讲座;

六月份:(进行国防教育)

负责人:吴意群

1、教师政治学习:

(1)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学习“五五”普法学习材料。

(3)机动。

2、幼儿养成教育:

(1)加强规则意识的培养;

(2)加强文明礼貌、纪律安全、卫生教育;

(3)加强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

3、德育工作重点:

(1)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评选-好孩子、文明幼儿、文明班级及评选优秀(3)教师。档案整理,学期结束;

九月份:(弘扬民族精神月、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负责人:陈莹玲

1、教师政治学习:

(1)学习弘扬民族精神文章。

(2)车辆和驾驶人管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P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P71

2、幼儿养成教育:

(1)进行常规训练,进行文明礼貌;

(2)加强卫生、纪律、安全教育;

(3)开始文明班级评比。

(4)结合教师节进行尊师教育。

(5)通过国庆等节日活动,进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3、德育工作重点:结合建军节、教师节,对幼儿进行节日教育。

十月份:(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感恩教育)

负责人:吴意群

1、教师政治学习:

(1)教师心理健康讲座--教师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2)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交流;

(3)学习《连城县实验幼儿园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4)机动。

2、幼儿养成教育:

(1)结合“国庆节”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感恩教育。

(2)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4)加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3、德育工作重点:开展“幸福中国”读书活动;组织大班幼儿参观连城风景区及革命圣地。

十一月份:(集体观念教育、卫生教育、环保教育)

负责人:马建英

1、教师政治学习:

(1)学习有关文明学校材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五普法材料》P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五五普法材料》P7

(4)机动。

2、幼儿养成教育:

(1)加强集体观念教育;

(2)结合老人节加强尊敬老人的教育;

(3)加强环保教育。

(4)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3、德育工作重点:请交警大队警官开交通安全讲座。

十二月份:(爱家乡教育、国防教育)

负责人:林柳凤

1、教师政治学习:

(1)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学习文明学校有关文件,

(3)做好迎接市级文明学校的验收工作。

(4)机动。

2、幼儿养成教育:

(1)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

(2)开展“爱我冠豸,美我连城”的教育活动;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加强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4)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进行环保教育。

幼儿德育,从小处着手 篇6

一、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时,游戏中把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时,教师和父母要及时表扬。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要随时进行建议式的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父母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作出榜样。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幼儿去旅游,去认识祖国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等,使幼儿认识到我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激发幼儿从小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通过故事渗透德育

幼儿难以掌握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认清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玲玲的草帽》中因玲玲不小心,草帽被风吹跑了,很多小朋友帮玲玲捡草帽,反映出他们乐于助人的好品格。给幼儿讲这种故事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家长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资料,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孩子在听故事、学儿歌、欣赏图片、看动画片时受到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美化幼儿园环境

完善幼儿德育, 健全家园合作 篇7

关键词:幼儿德育,家园合作,家长助教,学会感恩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研究表明, 只有建立社会、家庭、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才能确保幼儿德育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 才能确保幼儿身心协调、健康地发展。

一、幼儿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社会环境, 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所不同, 学校德育的内容只有随之变化才能与之适应。可见, 德育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是德育研究永恒的主题。目前, 幼儿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为了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揭示幼儿德育工作的规律, 找到切实提高幼儿德育工作实效的新途径, 本人对本区310名幼儿教师和500名幼儿家长做了调查, 发现目前幼儿德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 德育方法理论化

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幼儿思想认识、培养他们品德的方法。据调查, 大多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普遍采用说服教育。这种方法直接, 简单易行。但实践告诉我们, 这种办法效果不佳, 教育的结果也不牢靠, 环境稍作变化, 幼儿的理性思考便无影无踪。试想, 那种不能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和幼儿实际而选择的德育内容, 对幼儿来说是没有号召力和亲和力的, 这样的德育对那些懵懂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那种忽视个体差异性的集体教育, 那种忽视实践体验的理论传授, 对道德品质提高、法制意识健全等方面起的作用也只是纸上谈兵。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幼儿道德教育离不开生命主体的体悟, 单纯的理论传授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 德育功利化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 使人格变得更加高尚。德育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 它的传授与接收有它的特殊性。环境的熏陶、师长的引导、榜样的力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这些非强制性的教育更容易在幼儿幼小的心灵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西方的拜金主义思想在部分幼儿家长的心中安家落户, 家长的拜金意识污染了孩子纯真的心灵、善良的天性。

如, 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用物质奖励诱惑幼儿的努力争取;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 竟然规定帮父母干一件家务付给一定报酬;有的家长为了历练孩子敢于挑战极限的性格, 明知道孩子是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却放任自流, 甚至变相鼓励。由于家长的错误引导, 混淆了幼儿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产生一种金钱至上、唯我独尊的道德观念。可见解决幼儿德育工作的重心偏移和评价标准错位的问题迫在眉睫。

3. 家园德育脱节

现在的幼儿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 家长百依百顺。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 牺牲一切, 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 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对独生子女及其家庭进行的大量调查表明, 幼儿的独立能力差、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等不良生活习惯, 都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下家长溺爱的结果。在园里, 教师鼓励幼儿生活自理, 自己的事自己干。然而, 家长在家却越俎代庖, 孩子很难养成习惯, 在园里的自理、自律只是作秀, 回家便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家长不配合幼儿园的思想教育 (家园脱节) 使学校德育工作失去光彩。可见, 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德育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双方只有各司其职、互相配合, 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家园合作是幼儿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幼儿年龄虽小, 但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是一个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

1. 教师要外塑形象, 内强素质

幼儿是否把爱心传递, 是否学会关爱他人, 是幼儿教师德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人常说:生活在爱与被爱的精神家园里的幼儿会逐渐学会感恩, 学会奉献。因此, 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充满爱意的精神环境, 它会使德育收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 校园环境安全温馨, 健康向上

整洁舒适、安全温馨的校园环境是隐蔽性的德育资源, 这些无声的语言可以为孩子营造健康向上的活动氛围, 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在过道、走廊、音体室等布置爱祖国、爱家乡、讲文明礼貌的漫画;在各个班级的教室、寝室布置提醒幼儿注意交通安全、爱护花草、保护小动物的连环画;“新闻角”“评比栏”墙上的小红旗、五角星提醒幼儿多做好事……争取做到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育人, 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每一寸空间都有教育价值。

3. 家长助教, 丰富德育内容

幼儿园要积极开发家长资源, 发挥家长优势, 让家长成为“参与者”“教育者”, 强化德育实效。例如, 请部分家长一起参与幼儿园德育课程的构想, 在家长中开展“今天我来当老师”的家长助教活动, 利用节假日组织家庭走进大自然, 举行“家庭表演秀”, 为孩子和家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等等活动。

今日之幼儿, 明日之栋梁。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相信, 只要幼儿教师、家长、社会多方携手, 持之以恒, 时时处处关注幼儿, 就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戴文红.探索多元化的办园模式, 谱写婴幼儿教育新篇章[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0 (04) .

[2]王晓春.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模式浅析[J].丝绸之路, 2010 (10) .

浅谈幼儿德育的有效培养 篇8

1. 创造良好文明语言环境

幼儿入园后, 大部分时间是和教师、同伴在一起, 文明举止、礼貌待人等行为是在良好的环境中形成的。幼儿入园后, 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 教师首先要注意文明用语, 教育幼儿、同伴之间不讲脏话, 对表现好的幼儿及时表扬, 并每月评选出文明宝宝, 谁说脏话谁就得不到小红花。

2. 注重情感教育

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 幼儿德育要特别注重从情感入手。如讲《七色花》的故事, 可使幼儿懂得有了好东西要和大家共同分享的快乐;国庆节、清明节讲英雄的故事, 可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母亲节进行感恩教育, 可引导他们爱父母、爱家人。通过故事, 引发潜在的道德共鸣, 使他们用心体会什么是真善美、假丑恶。

3. 培养独立自主意识

幼儿思维具体形象, 感情丰富。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 力争使他们“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如要求幼儿到园后擦椅子、抹桌子, 给植物浇水, 给小金鱼、小乌龟喂食, 可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和关心集体的行为;奏国歌、升国旗, 要求立正、行注目礼, 可培养爱国情感;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专栏, 通过收集、绘制、剪贴、评论、观赏等, 可深化道德认识和情感。平时要求幼儿做到“三轻” (说话轻, 走路轻, 放下东西也要轻) 、午餐做到“三静” (碗里干净, 桌上干净, 地上干净) , 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惜粮食的教育, 引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4. 家园携手进行德育教育

利用家庭教育资源, 构建以幼儿园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道德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立体化德育网络。

5. 教幼儿懂得奉献

3岁~4岁的幼儿有着爱模仿的特点, “怎样尽义务、怎样做一些小小的奉献”全在于教育者如何引导。幼儿园教师首先自己要成为有心人, 如把这份心体现在户外体验的大自然中, 让孩子做大自然的环保使者, 懂得关心自然界、关心整个社会。

6. 谈心培养自尊

人是有情感的,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自己一时无法解脱的心结, 需要有人倾诉, 帮助解惑。幼儿探索中出错时, 教师的“悄悄话”可以很好地保护孩子的行为探索心理, 帮助他们改正不好的行为, 发展自己的道德评判水准。

7. 接受孩子的爱

人的爱, 是一束最温柔、最朴实、最美丽、最不显眼的小花, 这就是道德。教师要教会孩子懂得报答父母的关怀和对他无限的爱, 理解相互奉献。要让孩子亲自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教师、父母接受来自孩子的关怀和爱护, 这是开启他们人生路实践的第一步。

8. 兑现承诺

幼儿德育教育生活化初探 篇9

幼儿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 对幼儿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 如今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 却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最近我在班上搞了一项“幼儿品德行为问卷调查”, 从其结果来看, 班上35名幼儿中, 爱父母的占60%, 并且更多的只会索取爱, 而不懂如何正确地表达爱;不能关心同伴友好合作的占20%, 并且表现出自私、独霸的心理;在爱劳动意识上, 能合要求的占57.1%。

面对如此现状, 我们必须将品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来抓。这也是让幼儿长大后, 更好地适应未来, 学会做人, 学会生存, 克服不良品行表现, 塑造完美人格, 以经得起世界的竞争和挑战的有效途径。

针对德育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 德育内容的泛而广, 我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 考虑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 品德认识和情感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表面性, 品德行为缺乏自觉性和独立性等特点, 以陈鹤琴老先生的生活化教育理论和新《纲要》为指导思想, 从品德认识和品德情感上开展生活化的德育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一) 初步探索如何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来开展生活化的幼儿德育, 如何使其改变不良品德行为。

(二) 探索如何使幼儿品德教育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达到一体化, 以为其今后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通过实践提高自己在幼儿品德教育方面的经验, 消除盲目性。

三、研究对象

内蒙古民族大学幼儿园大班35名幼儿, 其中男生19名, 女生16名。

四、研究原则

活教育原则 (陈鹤琴倡导) 、因材施教原则、德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五、研究过程

(一) 从生活中积极寻找德育教育的素材, 并力求德育内容和形式上的生活化。针对问卷调查中主要涉及的四个方面, 具体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落实:

1.关于爱的情感教育, 学会关心父母, 尊敬长辈。

新《纲要》的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 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于是, 我们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如“三八”节, 开展“我的好妈妈”主题教育:以语言活动———夸夸我的好妈妈、音乐活动———不再麻烦好妈妈及美术活动———画妈妈, 这一系列活动, 使幼儿对自己的妈妈有了较为全面、完整的了解, 认识到妈妈工作的辛苦, 一种爱妈妈的情感油然而生;同时从爱妈妈的角度出发, 引导其热爱爸爸、爷爷、奶奶等其他家庭成员。

2.学会与同伴正确交往, 友好合作。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所以, 我以游戏为切入口, 把德育目标渗透在具体的游戏情节中。例如建游“美丽的家园”, 手工活动“新楼房”、“博士帽”, 以及美工“我们的画”等, 引导幼儿两两合作或更多的人一起合作、交往, 从而帮助其学习和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 引发他们主动与人合作, 并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而教师此时所需要的是:积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合作、交往环境。以建游“美丽的家园”为例, 一开始孩子们喜欢一个人玩很多雪花片。但最终不是作品无主题, 就是遇到困难大家各顾各的, 不愿主动帮助他人。针对此, 我建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6人一组成立小小建筑队, 大家共商家园布局, 各自分工, 这样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就不再各顾各的, 而是热情地、及时地帮助他人;同时, 互相因争抢材料而产生的同伴矛盾明显减少, 有时即使发生了, 大家也能自行解决。

3.从关心班集体到热爱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

过去班上的图书破了, 无人主动修补, 自从我组织开展了“修补图书”这一活动后, 幼儿对班级的图书架更加关心, 一旦发现书角或封面有点破坏, 就抢着带回家修补。同时, 个别顽皮幼儿也控制了撕书行为, 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 大家也都能互相叮嘱一句:“你翻书得轻轻翻, 不然书会被搞破的。”这样, 幼儿的爱班级的情感被激发了。我针对环保教育, 引导孩子开展了“人类的朋友———树”一系列专题活动, 鼓励他们从小区和公园等地方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树, 大家一起找资料了解树对人类的作用。这些活动使幼儿明确认识到:树与人类密切关系, 我们要关心保护树的健康成长。

4.产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和行为, 懂得劳动最光荣。

五一节期间, 我让幼儿的父母带领幼儿, 上街观察、记录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的劳动人民, 以他们的工作热情感化幼儿, 使他们在平时学习中和家里树立“我为大家服务”的意识, 主要做些如分筷子、擦桌椅、扫地板等力所能及的小事。

(二) 家园合力, 共同培育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陈鹤琴老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不是家庭一方面加以单独胜任, 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 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也正如《纲要》中所指出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积极转变“重智轻德”———传统的教育思想 (尤其是长辈家长) , 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的教育观念对新一代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于是, 我们以《纲要》精神为主导, 在班上召开了一系列家长座谈会, 在教育理念上与家长达成共识。渐渐地, 家长们也意识到:在给孩子付出爱的同时, 要从孩子那里得到爱, 必须让孩子懂得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在家要求孩子礼貌地与家人、邻里朋友相处。

2.定期家访、召开家长会, 及时沟通、了解、反馈幼儿学习品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解决。

德育在幼儿生活中的渗透 篇10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 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长期以来, 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坚持以德为重的原则, 承担道德启蒙的任务。然而, 如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 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 从而使子女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如不爱劳动;只知索取, 而不懂得爱别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面对现状, 我们必须将品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使幼儿在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 形成健全的人格, 为他们的一生奠定品德基础。笔者结合教育实践, 谈谈如何在幼儿生活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寻找生活素材, 力求德育内容和形式的生活化

1. 进行爱的教育, 学会关心父母和尊敬长辈

新《纲要》的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 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活动。如“三八”节, 开展“我的好妈妈”主题教育:语言活动——夸夸我的好妈妈、音乐活动——不再麻烦好妈妈和美术活动——画妈妈, 这一系列活动, 使幼儿对自己的妈妈有了较全面、完整的了解, 认识到妈妈工作的辛苦, 一种爱妈妈的情感油然而生;同时从爱妈妈的角度出发, 引导其热爱爸爸、爷爷、奶奶等其他家庭成员, 如活动“我帮爷爷、奶奶找快乐”、“我们是快乐的一家”等。

2. 从游戏入手, 学习正确交往和友好合作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 以游戏为切入口, 把德育目标渗透在具体的游戏情节中。如手工活动“新楼房”、“博士帽”;游戏“二人三足走”、“有趣的滑板车”;以及美工“我们的画”等, 引导幼儿两两合作或更多的人一起合作, 从中帮助其学习和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 引发他们主动与人合作, 并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而教师此时所需要的是: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合作、交往环境。又如建构游戏“美丽的家园”, 以小组为单位, 6、7人一组成立“小小建筑队”, 大家共商家园布局, 各自分工, 遇到困难相互帮助;同时, 互相因争抢材料而产生的矛盾明显减少, 即使发生了, 大家也能自行解决。

3. 开展主题活动, 学会关心集体和热爱生活

过去班上的图书破了, 无人主动去修补, 自从组织开展了“修补图书”活动后, 幼儿对班级的图书架更加关心, 一旦发现书角或封面有点破损, 大家都抢着带回家修补。也控制了个别顽皮幼儿的撕书行为;平时阅读活动中, 孩子们都能互相叮嘱:“你翻书得轻轻翻, 不然书会破的。”又如开展“今天我是值日生”的主题活动, 让班上的小值日生负责整理柜子上的幼儿用书、学习用具;最后还要评比每日的最佳值日生1~2名, 并用五角星来加以鼓励。这样, 一种热爱班级的情感在幼儿的心中得到良好的建立。课外还开展了“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 检查幼儿园的卫生, 到附近公园捡垃圾;针对环保教育, 引导孩子开展了“人类的朋友——树”系列专题活动, 鼓励他们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树, 了解树对人类的作用, 开展植树节知识问答竞赛、到公园种植小树苗等活动。通过活动, 幼儿认识到了树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懂得要关心保护树的健康成长。

4. 进行生活实践, 树立劳动意识和服务意识

平时我让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 观察、记录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的劳动人民, 以他们的工作热情感化幼儿, 使幼儿树立为大家服务的意识, 如分筷子、擦桌椅、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小事。组织幼儿到社区老人会为爷爷奶奶扫地擦桌椅, 体验劳动的快乐。

二家园合力教育, 共同培育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 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 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也正如《纲要》中所指出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 积极转变传统“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 帮助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塑造新一代影响巨大而深刻。通过召开了系列家长座谈会, 在教育理念上与家长达成共识。渐渐地, 家长们也意识到:在给孩子付出爱的同时, 更要让孩子回报爱, 必须让孩子懂得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在家要求孩子礼貌地与家人、邻里朋友相处。

2. 通过定期家访, 及时沟通、了解、反馈幼儿学习品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得到及时解决

完善幼儿德育,健全家园合作 篇11

关键词:幼儿德育;家园合作;家长助教;学会感恩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研究表明,只有建立社会、家庭、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才能确保幼儿德育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才能确保幼儿身心协调、健康地发展。

一、幼儿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所不同,学校德育的内容只有随之变化才能与之适应。可见,德育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是德育研究永恒的主题。目前,幼儿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为了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揭示幼儿德育工作的规律,找到切实提高幼儿德育工作实效的新途径,本人对本区310名幼儿教师和500名幼儿家长做了调查,发现目前幼儿德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德育方法理论化

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幼儿思想认识、培养他们品德的方法。据调查,大多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普遍采用说服教育。这种方法直接,简单易行。但实践告诉我们,这种办法效果不佳,教育的结果也不牢靠,环境稍作变化,幼儿的理性思考便无影无踪。试想,那种不能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和幼儿实际而选择的德育内容,对幼儿来说是没有号召力和亲和力的,这样的德育对那些懵懂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那种忽视个体差异性的集体教育,那种忽视实践体验的理论传授,对道德品质提高、法制意识健全等方面起的作用也只是纸上谈兵。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幼儿道德教育离不开生命主体的体悟,单纯的理论传授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德育功利化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使人格变得更加高尚。德育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它的传授与接收有它的特殊性。环境的熏陶、师长的引导、榜样的力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些非强制性的教育更容易在幼儿幼小的心灵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西方的拜金主义思想在部分幼儿家长的心中安家落户,家长的拜金意识污染了孩子纯真的心灵、善良的天性。

如,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用物质奖励诱惑幼儿的努力争取;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竟然规定帮父母干一件家务付给一定报酬;有的家长为了历练孩子敢于挑战极限的性格,明知道孩子是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却放任自流,甚至变相鼓励。由于家长的错误引导,混淆了幼儿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一种金钱至上、唯我独尊的道德观念。可见,解决幼儿德育工作的重心偏移和评价标准错位的问题迫在眉睫。

3.家园德育脱节

现在的幼儿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家长百依百顺。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对独生子女及其家庭进行的大量调查表明,幼儿的独立能力差、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下家长溺爱的结果。在园里,教师鼓励幼儿生活自理,自己的事自己干。然而,家长在家却越俎代庖,孩子很难养成习惯,在园里的自理、自律只是作秀,回家便是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家长不配合幼儿园的思想教育(家园脱节)使学校德育工作失去光彩。可见,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德育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双方只有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才能使德育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家园合作是幼儿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幼儿年龄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是一个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

1.教师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

幼儿是否把爱心传递,是否学会关爱他人,是幼儿教师德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人常说:生活在爱与被爱的精神家园里的幼儿会逐渐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充满爱意的精神环境,它会使德育收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校园环境安全温馨,健康向上

整洁舒适、安全温馨的校园环境是隐蔽性的德育资源,这些无声的语言可以为孩子营造健康向上的活动氛围,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在过道、走廊、音体室等布置爱祖国、爱家乡、讲文明礼貌的漫画;在各个班级的教室、寝室布置提醒幼儿注意交通安全、爱护花草、保护小动物的连环画;“新闻角”“评比栏”墙上的小红旗、五角星提醒幼儿多做好事……争取做到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寸空间都有教育价值。

3.家长助教,丰富德育内容

幼儿园要积极开发家长资源,发挥家长优势,让家长成为 “参与者”“教育者”,强化德育实效。例如,请部分家长一起参与幼儿园德育课程的构想,在家长中开展“今天我来当老师”的家长助教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家庭走进大自然,举行“家庭表演秀”,为孩子和家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等等活动。

今日之幼儿,明日之栋梁。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相信,只要幼儿教师、家长、社会多方携手,持之以恒,时时处处关注幼儿,就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戴文红.探索多元化的办园模式,谱写婴幼儿教育新篇章[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04).

[2]王晓春.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模式浅析[J].丝绸之路,2010(10).

[3]魏海燕.构建与幼儿家长的合作关系[N].张掖日报,2005.

探索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篇12

我们知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相对于小学教育来讲, 更应注重德育的教育。幼儿德育教育是儿童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起步, 幼儿时期对儿童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 对于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关系着幼儿是否能够以正确的思想看待周围的世界, 以正确的行为方式与他人交往, 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讲文明、懂礼貌。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把幼儿德育教育视为幼儿教育的重心内容, 探索开展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二、实施幼儿德育教育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幼儿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教师在实施幼儿德育教育的时候存在困难。因此教师想要顺利开展有效的幼儿德育教育, 就必须从问题入手,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目前幼儿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教学实践, 我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 运用视频教学, 立体展示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幼儿德育教育的时候, 运用视频教学是比较常用且比较有效的方法。视频教学是指教师为幼儿播放一些教育视频, 如儿童歌曲、动画故事、教育短片等。这种播放视频的教育方式, 能够让幼儿立体形象地感受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让幼儿根据视频学习唱歌、跳舞或者模仿视频中的行为习惯。但是视频教学中教师通常容易忽略了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幼儿年龄较小, 其注意力是很有限的, 他们在视频教学中很容易走神。所以教师在幼儿德育教育中, 尤其是在借助一些媒体工具教学的时候, 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关注幼儿在接受教学内容的时候, 是专心学习, 还是走神了。教师要注意让自己融入到幼儿的世界中, 从他们看世界的角度出发, 观察他们对事物的接受程度, 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比如说, 教师在播放教育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视频之后, 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样的具体行为是文明的、有礼貌的, 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教师通过问幼儿问题, 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认知程度, 向幼儿提供帮助, 演示具体行为, 教他们判定这些行为的好坏对错, 形成自己的基本对错判断,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 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自觉纠正错误的行为。

第二, 加强家园联系, 通过教师与家长的衔接, 提升教育效果。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很容易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幼儿园教会了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模式, 但过了一段时间, 幼儿的行为就会产生差错。究其原因, 是家长在家里没有及时纠正幼儿不好的行为, 纵容孩子的错误, 所以幼儿不能保持正确的行为习惯模式。为了增强教育效果, 幼儿园教师必须加强家园间的联系, 通过与家长的有机衔接, 提升幼儿德育教育的效果。具体来讲,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及时与家长通讯联系等形式, 与家长紧密联系, 及时将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和表现告知家长, 督促家长在家继续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比如, 教师教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 了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 但是家长可能带幼儿出门的时候, 为了节约时间, 带他们闯红灯。这些不好的行为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 让他们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怀疑, 也会使他们养成不好的习惯。所以教师可以用校讯通给家长发短信的方式, 提醒家长在家要注意保持好的行为习惯, 给幼儿施以正面的影响。教师可以每隔两天或者节假日出行的时候, 给家长群发短信, 提示一些加强幼儿德育教育的措施和信息, 做好家园之间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机衔接, 提升整体的教育效果。

第三, 运用多种形式, 帮助幼儿熟悉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孩子们要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加强练习和实践, 让幼儿熟悉正确的行为模式。比如说, 教师可以采取榜样表演的方法或者是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简单来讲, 教师可以在幼儿中间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 让他们担任小组长, 一个小组长带两个组员, 帮助其他幼儿养成好习惯。小组长要在平时的吃饭、游戏活动中, 自觉遵守幼儿园的规定, 养成好习惯, 给组员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同时还要帮助其他组员, 监督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如吃饭时要用小汤勺, 中午要乖乖睡觉等。当有组员不听话时, 小组长可以从好朋友的角度进行规劝, 必要的时候报告教师。教师还可以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 具体来讲就是融入幼儿的世界, 和他们做朋友, 耐心教他们做正确的事情。

第四, 建立评价机制, 对幼儿进行教学激励。有效的幼儿德育教育中, 教师对幼儿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建立一套简单有效的评价机制, 运用奖励和赞扬的方式, 肯定幼儿正面的想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激发他们坚持好习惯的热情。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激励的时候, 常用的方式有语言表扬和肢体肯定, 如点头、微笑和摸头、拍肩膀等方式, 让幼儿知道教师在表扬自己做得对。另外, 教师可以每一周选出几位表现好的幼儿奖励小红花或者小礼物。教师还可以设立不同的选举项目, 如“最懂礼貌奖”“最讲文明奖”“最阳光奖”等等, 鼓励那些积极表现、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 激励他们继续坚持, 也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努力表现。

三、总结

幼儿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内容, 是提升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幼儿德育教育中可以通过视频教学法, 为孩子们立体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可以加强家园联系, 通过教师与家长的衔接, 提升教育效果;可以运用多种新型的教学形式, 帮助幼儿熟悉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通过建立评价机制, 对幼儿进行教学激励……总之教师要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实施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摘要:幼儿德育教育是幼师教学工作的重心内容, 开展有效的幼儿德育教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解析幼儿德育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几点增强幼儿德育教育工作效果的措施, 希望为幼师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教学实践,主体性,兴趣

参考文献

[1]丁红涛.幼儿德育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甘肃教育, 2011 (10) .

[2]庄婉瑜.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1 (03) .

[3]陈慧萍, 黄丹凤.幼儿德育教育[J].艺术科技, 2012 (04) .

[4]李红丽.浅谈幼儿德育教育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40) .

上一篇:产业循环下一篇:不间断电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