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职业病论文

2024-09-18

工伤保险职业病论文(精选9篇)

工伤保险职业病论文 篇1

劳动保险及职业病防治

一、目的

保障员工在劳动中的生命和身体健康,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依法实施劳动保护,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区实施劳动保护的全体员工

三、术语和定义

1、劳动保护用品:指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所必备的防御装备。

2、特种作业: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或生产设备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3、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操作劳动的人员。

四、管理职责

1、工会负责制定本办法并贯彻实施,各施工队负责提供符合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

2、工程部负责在方案中选用有利于职业病和保护劳动健康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材料和工艺。

3、工区负责现场劳动保护的具体实施工作。

五、管理要求

1、劳动保护用品控制

劳动保护用品的种类按防护部位分为安全帽类、呼吸护a、具、护目用具、听力护具、防护手套、防护鞋、防护坠落用具和护肤用品等。b、劳动保护用品,由工区物资设备部统一采购,任何个人不得任意购买。

c、采购的劳动保护用品,必须是经国家颁发《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生产,有《出厂合格证》。由地方政府或国家劳动保护检测中心的产品《检验合格证》。d、特种劳动保护用品在使用说明中,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成份及用法、生产批号、出厂日期、生产厂家、产品标准和编号等说明,限期使用产品注明有效日期.e、包装产品符合国家规定,有明显的指定标识.f、严禁购买假冒产品、无厂名厂址、无产品合格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产品。严禁购买国家实行生产许可制度而取得许可证或许可证过期的产品,严禁购买违反国家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计量等法规要求的产品和过期产品。g、劳动保护用品由工区统一管理,根据安全生产和防止职业性危害的需要,按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进行发放。h、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按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执行。

i、特殊防护用品应建立定期检验制度,不合格或失效的一律不准使用。

2、职业病防治

工程部积极推广和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a、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b、对职业健康安全检查中发现的,由于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而受到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调离原工作岗位。c、对急性职业中毒应及时做好救治工作。d、工会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有权进行纠正。

3、特殊作业劳动保护

a特殊作业范围包括:高低压电工作业;超重机械作业;金属焊接(气割)作业;起重信号指挥机动车驾驶;建筑登高架设作业;中小型机械操作等八大类。

b、对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门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领取《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严禁无证作业和持有过期证件操作。

4、实施

a、各工区和施工队必须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用品的计划、使用和保管制度。

B、做好职业危害和职业病的早期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对特种作业人员操作时应考虑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劳动强度等,确保操作安全。

煤矿工伤管理办法

一、工伤汇报及申报程序

(一)生产类工伤汇报及申报程序

1、工伤事故发生后,不论伤情轻重,不论用工性质,事故责任部门的带班干部、当班班组长、现场人员或安全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矿值班领导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工伤时间、地点、伤者姓名、用工性质、事故概况、受伤部位及伤情、汇报人姓名等,汇报内容必须真实,不得虚报、瞒报。

2、矿调度室接到工伤事故汇报后,按规定程序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

3、安全科接到矿调度室工伤事故汇报后,有关人员必须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勘察事故现场并作详细记录。事故责任单位必须保持事故现场的真实性,反映真实情况,不得伪造、破坏事故现场。

5、全矿职工的工伤申报工作由安全科负责,收集整理工伤申报材料,并于工伤发生后7 日内将工伤申报材料上报集团公司劳资科。

(二)非生产类工伤汇报及申报程序

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非生产类工伤,由发生工伤的部门于事故发生后向矿调度室汇报,由矿调度室及时向有关领导、安全科、劳资科汇报。

二、工伤治疗

1、工伤人员原则上我矿职工医院治疗,如需到我矿以外的工伤定点医院治疗的,必须经我矿职工医院出具转诊证明,否则,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负责。

2、工伤人员需要在我矿职工医院治疗的,发生工伤事故的单位应在当班写出工伤事故简单经过报告,单位值班干部签字、加盖单位公章,由矿调度室当班值班主任或调度员签字,安全科开具《工伤就医证明》,必须经劳资科工伤医保组登记盖章后,凭《工伤就医证明》到我矿职工医院挂帐就医(如伤情严重,急需救治者应首先安排伤员就医,然后再补办《工伤就医证明》)。

3、工伤人员在我矿职工医院以外工伤定点医院就医的,在工伤认定书下达之前需要借款治疗时,由单位填写借款单,安全科、劳资科签字、盖章,报矿长审批后,到财务科办理借款手续。

4、能在门诊治疗的伤情一定要在门诊治疗,不得住院治疗。否则,住院补助费、护理费和医疗保险中心工伤科不予理赔的医疗费,均由工伤者承担。

三、工伤护理

1、工伤人员初次入院治疗期间,伤情较重的,经劳资科同意后,原则上由工伤单位根据伤情安排适当人员护理,不得委托工伤家属或亲友护理,待工伤人员伤情相对稳定后,工伤单位必须减少或撤回护理人员。初次入院治疗的重工伤人员在生命危险期内可安排一名家属对其护理,伤情稳定后及时撤回。对工伤所致植物人,可安排一名家属长期护理,直至康复。对初次入院的重工伤人员在生命危险期内和植物人康复前家属护理按徐州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50%标准按月发给护理费。

2、工伤人员在停工留薪期满,经伤残等级鉴定后,根据伤残等级按《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 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

四、停工留薪期

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的确定:破皮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 个月,轻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重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或徐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停工留薪期规定的月数。

2、停工留薪期满后,需要进行内固定取出术的,届时另行增加1-3个月停工留薪期。

五、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

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原则上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执行。为保证工伤职工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井下采掘岗位职工发生工伤,其停工留薪期间应发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我矿上年度地面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井下辅助岗位职工发生工伤,其停工留薪期间应发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我矿上年度地面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地面职工发生工伤,其停工留薪期间应发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我矿上年度地面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六、工伤人员的批假手续

1、工伤人员住院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由工伤定点医院出具住院证明,由工伤本人填写或单位安排人员填写工伤假条,凭住院证明审批工伤假(每次批假天数不得超过1个月),首先由单位党政主管同意,安全科签字确认,由劳资科工伤医保组审批,交考勤组审核备案。

2、劳资科建立工伤人员休假台帐,未经劳资科审批的工伤假一律无效,按旷工处理。

七、工伤费用理赔

1、“工伤认定书”下达及办理“工伤医疗介绍信”前,工伤医疗费由矿垫付,所发生的费用由劳资科到乡宁县医保中心进行理赔。“工伤认定书”下达及办理“工伤医疗介绍信”后,矿不再垫付工伤医疗费用,工伤医疗费先由工伤定点医院垫付,然后由工伤定点医院到市医保中心进行理赔。

2、发生工伤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办理完“工伤医疗介绍信”,应安排有关人员,根据“工伤医疗介绍信”的有效时间(有效期七天)及时办理出、入院结账手续。出院的原始发票、出院记录、手术记录等资料送交矿劳资科工伤医保组。

3、劳动工资科负责工伤医疗费用理赔工作,要根据工伤医疗费用发生额及时到市保中心进行理赔,工伤医疗费用理赔率要达到矿规定的80%以上。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审批工伤假。

工伤保险职业病论文 篇2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农民工数量不断增长, 农民工所患职业病的比率也越来越高。据2013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到2.69亿人, 尽管各行各业中都会存在患有职业病的风险, 但是农民工却是患职业病的“主力军”。经我国相关部门的粗略估计, 在患职业病的人群中, 农民工就占了一半以上。从农民工所患职业病的类型来看, 患尘肺病的农民工所占比重较大, 主要是从事煤炭、有色金属开采的农民工。此外, 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患职业病的人数也较多。据某省对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患职业病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 65%以上的农民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 80%以上的患有肠胃病。

我国农民工职业病的特点:一是患病人数多;二是职业病潜伏期长, 治愈率低。首先我国本身农民工总人数多, 主要从事的是高危行业, 从而加大了农民工患病的风险, 因此造成了患病人数多的局面。其次就是农民工患职业病的潜伏期长, 农民工患病需要经过好几年才出现身体的不良反应, 加之农民工对自我身体健康关注度不高, 使得疾病不易被及时发现。因为职业病拖延的时间太久, 并且所患的职业病对身体危害严重, 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导致农民工患病后更加难以痊愈。

多年来, 国家非常重视农民工的权益问题, 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保护农民工的法律、法规, 且收到了较好成效。但是, 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仍不容乐观, 在关于农民工职业病群体工伤保险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保障。

二、农民工职业病群体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 农民工法律保护意识低

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薄弱, 患上了职业病的农民工没有意识去寻求法律方面的援助。很多农民工不了解我国已经把职业病纳入到工伤保险, 农民工患病后, 原本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寻求帮助, 但是患了职业病的农民工却没有通过法律保护自身权利, 没有争取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同时因为缺乏相关法律知识, 当单位没有为农民工参保时, 农民工也没有及时维护自身权利, 也使得农民工患职业病后无法得到医疗救治保障与经济补偿等等保障政策。就2014年农民工参与工伤保险的情况来看, 参保率仅为26%, 尤其是很多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参保人数占农民工总参保人数比率最低。同时还存在另一种现象就是大多数农民工没有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这样就会影响参加工伤保险的申请程序, 使得农民工无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

(二) 农民工寻求工伤保险救济途径繁琐

即使农民工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懂得参保, 并且有意愿寻求法律方面的保护, 但是还存在一大阻力, 就是申请工伤保险的途径较为繁琐, 申请过程消耗时间长, 占用农民工大量时间。例如农民工申请工伤保险, 首先需要进行职业病的鉴定, 鉴定农民工所患有的疾病是否属于工伤保险中职业病的规定范畴, 以及鉴定职业病的程度。其次还要通过确定农民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 确认农民工是否符合享有保险的权利。即使申请通过, 赔偿金真正下发到农民工手里, 还需要一段时间, 容易使得农民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增大无法痊愈的机率。

(三) 工伤保险制度与规范不完善

我国工伤保险相关法律规定农民工必须到职业病鉴定部门进行鉴定。工伤保险只认定职业病鉴定部门出示的职业病鉴定证明, 其他医院并没有开具证明的权利, 使得农民工只能统一到职业病鉴定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这样职业病鉴定部门办理业务的负担加重, 容易导致时间上的拖延。这是工伤保险制度不完善的方面。其次是工伤保险制度执行上存在不规范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关于工伤保险基金的使用途径, 主要是除了用于赔付以外, 还应包括职业病预防和康复的方面。但是我国当前只涉及到了赔偿方面的保险基金支出, 造成了农民工职业病问题急需解决, 但保险基金的作用无法被充分发挥出来, 难以实际解决农民工的自身权益问题。

三、解决农民工职业病群体工伤保险问题的对策

(一) 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

国家把职业病纳入相关工伤保险的法律法规中去, 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农民工患职业病的弱势群体。因此国家应该加强法制宣传力度, 走进工地, 走到农民工群体中去, 使得农民工知法、懂法、用法, 鼓励农民工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应该规定用人单位加强农民工法制方面的教育, 同时强制用工单位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用人单位在聘用农民工时, 应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使得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向农民工展示职业病的危害来提高农民工的重视程度, 再一步步详细教会农民工如何防范职业病, 以及患上职业病后农民工该如何及时寻求法律保护。此外, 相关媒体应该制作公益小短片来推广农民工职业病工伤保险的法制宣传, 通过这种简单易懂的形式, 能够使得农民工更易于接受。

(二) 简化工伤保险办理程序

农民工作为我国的重要劳动大军之一, 具有规模大, 流动性强的特点, 容易造成不好管理的问题, 且农民工常常会因为繁琐的工伤保险申请程序望而却步。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身份数据库。这一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农民工参保和申请工伤保险的手续繁杂问题, 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 使得农民工能够及时获得保险基金来支付治疗费用, 减轻农民工的经济负担, 也使得农民工更加愿意去寻求法律帮助, 主动维护自身权利。

(三) 完善工伤保险制度, 规范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

我国在关于职业病鉴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中, 有些内容过于死板, 例如只有职业病鉴定部门才有权出示农民工的职业病鉴定证明且有效, 这样不仅容易使得农民工申请进度变慢, 而且缺乏监督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监管。所以应该增加一些医院机构进行职业病鉴定的权利, 既能够向农民工提供多种鉴定渠道节约时间, 又能够避免鉴定部门出现违法行为损害农民工利益。对于保险基金管理的问题, 有关部门必须清点保险基金结余的数额, 了解当前保险基金的使用情况, 并且制定出保险基金使用的合理方案, 严格依据法律法规, 努力使保险基金用到实处, 努力用在赔偿、职业病预防和康复各个方面中去, 把该给农民工的钱都一分不差的交到农民工手中。除了保险基金主要应用在赔偿方面外, 也要把保险基金更多的投入到农民工职业病预防工作中去, 提高对农民工工作环境的安全隐患检查, 为农民工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 这样才能更好地从源头有效控制农民工患职业病的风险, 直接保障农民工的人身安全问题。同时, 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用人单位, 国家应该严厉惩处, 加大对用人单位惩罚的力度, 强化用人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这一重要的职责。

四、结语

农民工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 重视农民工职业病群体工伤保险方面的问题, 是国家和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同时农民工工伤权益保障问题是关乎民生的问题, 农民工基本权益的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农民工群体的安危与我国社会安定有着密切关系。为此, 我们要切实做好农民工职业病群体工伤保险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方便、快捷的工伤保险制度, 以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保障社会公平, 维护社会稳定。

摘要:当前, 我国农民工患职业病的人数与日俱增, 情况严峻。但是解决办法有限, 尤其体现在工伤保险这一方面的问题。文章以农民工职业病群体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 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病,工伤保险

参考文献

[1]沈琛.尴尬的缺失:农民工工伤保障权益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3.

[2]段晓冬.建筑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 2013.

[3]张玉杰.山西省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4.

职业病治疗康复与工伤保险的关系 篇3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发生率进入高发状态,对从业人员危害越来越大。职业病大多属于慢性病,治疗康复通常需要长周期持续进行,治疗康复费用高。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治疗康复费用的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职业病;治疗康复;工伤保险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山开采业和加工业迅速发展,这些行业职业病发生率相对较高,对从业人员危害越来越大。职业病大多属于慢性病,治疗康复通常需要长周期持续进行,治疗康复费用高。病人经济负担沉重,迅速陷入贫困,有的债台高筑,生活质量和治疗、康复效果也将打折扣。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为职业病患者提供物质帮助,它影响到千千万万职工的基本权利和切身利益,是解决治疗康复费用的的有效保障。

一、职业病发生情况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2013年职业病防治情况报告统计,2013年我国共报告职业病26393例。其中:尘肺病23152例,急性职业中毒637例,慢性职业中毒904例,其他类职业病1700例。从行业分布看,煤炭、有色金属、机械和建筑行业的职业病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5078例、2399例、983例和948例,共占报告总数的73.53%。尘肺病新病例23152,占2013年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7.72%;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84起,中毒637例,死亡25例;慢性职业中毒904例;职业性肿瘤88例;职业性放射性疾病25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等疾病共报告1587例。

秦皇岛市产业结构中采矿业、玻璃工业、有色金属加工业占据工业总量比重较大,同全国情况一致,尘肺病作为头号职业病,去年全市新增30名尘肺病工人,占职业病报告65.11%。以往的尘肺病人主要为建筑、玻璃生产等企业,病人大部分为常年受粉尘污染而患病的中老年职工,今年新发病人群60%来自于矿山和加工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主要由于企业防护措施不到位,粉尘危害严重超标引起的。一些企业职业病防护的意识淡薄,防护措施缺失,也不组织工人进行定期体检,给职工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职业病职业病治疗康复现状

近年来,随着职业病的高发,职业病治疗康复越发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对职业病的防治、职业病人的工伤保险待遇均作出明确的规定,有效确保了职业病人的合法权益。职业病是具有法律和医学双重意义上的一类疾病,诊断过程、诊断医师资质认可和职业病康复结果判定都在医学和法律双重管理之下。职业病防治机构、康复机构对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发展、职业病诊断标准都有准确的定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有一些原因导致部分职业病人无法有效地维权,导致他们无力承担医疗康复费用,身心都造成伤害,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存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企业约1600万家,其中在从事劳动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高达2亿人,而三分之一的职业病患者不能依法获得赔偿。主要是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认定程序不规范。

一是在职业病认定中,一直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传统做法。对职工来说,有的用人单位在对待职工职业病认定的问题上不配合给职工认定职业病设置形成障碍,因为职业病获的认定,会使单位承担更多赔偿责任;一些管理不规范的医疗机构中的不良医务工作者,由于利益驱动,也为职业病患者的取证行为造成困难。

二是部分不良企业,在与职工签署的劳动合同中对职业卫生条款存在缺陷。且目前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执行率低;并且多数不符合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要求,对劳动安全卫生条款只做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差,一旦发生劳动争议,难以起到维权作用。

三是一些企業和职工法律意识淡薄,不参加工伤保险,致使患病的职业病人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通过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我们发现部分用工单位在参加社会保险,尤其是工伤保险时,往往采取选择性参保方式逃避应负担的缴费责任,即参加工伤保险时主要为法律意识强的人群缴纳工伤保险费,而不为流动性大、为权益意识淡泊的农民工缴费;也存在高风险用工单位通过大量超标准使用用劳务派遣工逃避缴费责任。这都严重影响职业病职工正常享受合法的工伤保险待遇,患了职业病后生活困难,无力治疗。

三、工伤保险对职业病治疗康复的保障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对职工的各项保障逐渐完善。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对职工职业病的认定和待遇标准明确,参加工伤保险能够根本解决职业病人治疗费用问题,促进医疗康复事业发展,保障职业病患者身心健康,这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

一是工伤保险支付了患职业病的参保职工的主要医疗费用。截至2013年底,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9917万人;当年有195万人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基金支出482亿元。这其中包含了患职业病的参保职工在工伤保险定点医疗、康复机构支出的治疗、护理、辅助器具配置、康复费用。职业病职工各项待遇方面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工伤保险基金在物质方面有力的支撑了治疗康复机构对职业病人的全面、科学的治疗。

二是工伤保险定点医疗康复机构专业化治疗保障职工健康权益。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各地均按工伤事故伤害治疗特点,择优确定专业医疗机构作为工伤职工治疗康复定点单位。工伤患者、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人来院就诊时,定点医疗机构按照首诊负责制原则对症诊断治疗,同时围绕法定职业病诊断制定出相应证据收集流程,积极为患者提供技术和政策帮助,让患者少走弯路,缩短患者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时限,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同时,根据职业病本身的特殊性,在职业病人医疗护理管理过程中,不仅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体现了人文关怀。

三是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了职业病防治。职业安全事故80%以上是可以通过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而避免的,说明事故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职业危害,从而避免经济损失。通过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发挥影响,一方面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和费率浮动机制的作用,通过这一经济杠杆,更好地促进用人单位降低职业病的发生。2013年秦皇岛市通过浮动费率制度,下浮830家未发生工伤事故参保单位单位缴费费率,上浮180家事故发生率高的缴费单位的费率,这有效降低了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工伤预防费,对职业病防治进行资金投入,避免职业病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治疗难度,保障了职工的健康权益。

家政职业保险(年方案) 篇4

一、家政职业保险简介

1.开发前因: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并依法肩负着本行业管理、服务、沟通、监督和建议的职责。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促进家庭服务业稳步发展,为家政公司解决经营风险,为雇主提供安全保障,为家政服员提供安心的工作环境,中家协保险服务部面向全国在行业内推广家政职业保险。

2.目的:家庭服务是一个社会职业,家政员的服务对象是每家每户的雇主,工作环境是家庭。目前很多家政服务员存在职业技能不规范的情况,自己具备的技能和经验可能因为地区、年龄、文化背景等的差异,达不到雇主期望,而且,居家生活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给雇主家庭带来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家政公司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没有能力充当“救世主”,在国家也没有针对性的解决家政行业风险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依靠商业保险化解家政行业的职业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3.保障范围

(1)家政服务机构责任保险:在保险期间内,家政服务人员在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过程中,因过失行为致使雇主以及第三者(雇主家庭成员以外人员)遭受人身损害或直接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将依据保险理赔条款约定负责赔付。

(2.)家政服务雇主责任保险:在保险期间内,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期间或非工作期间出现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意外人亡或残疾,及意外伤害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等,保险公司将依据保险理赔条款进行赔付。在此基础上又扩展了病假期间的误工费(最高赔付一年),工作期间猝死责任,职业病的赔付。

二、家政职业保险(年方案)--保障方案

备注:

1.无最低起保人数的限制。

2.根据需要可替换人(无比例限制)。

3.“家政服务机构责任保险”不能单独办理,必须与“雇主责任保险”组合办理。

4.“雇主责任保险”根据需要可多投,但最多只能办3份。5.A款雇主财产损失免赔额为1000元,1000元以上100%赔付。B、C、D款雇主财产损失免赔额500元,500元以上100%赔付。6.同雇主:第三者的人身伤害与雇主一样,无免赔。第三者的财产损失按照所投险种,如投保A款就是1000元免赔额;如投保B款就是500元免赔额。

7.人身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免赔额为100元,100元以上100%赔付(按照社保报销范畴)。8.72小时出具保单。

三、家政职业保险(年方案)--投保要求

金融保险专业职业环境报告 篇5

班级:12金融保险1班姓名:徐成玉学号:1210302126

一、前言

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目标就由为充斥着激情梦想的六月拼搏变成了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储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然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与家长老师的约束力的改变,往往会让初入象牙塔的我们迷失方向。

通过这一学期学习金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职业环境分析

学校环境分析

1.我就读的是一所普通的大专--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2.学习生活环境良好,教育设备基本齐全,但是教学设备并不是那么先进,教学水平还行,3.我所在的工商管理系是学院的第三大系,所选的金融保险专业并不是学院的特色专业,不过师资力量不错,整体教育水平还是在普通大学之上的。

4.学校经常会举行各种社团活动和组织校外活动。

社会环境分析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迅速。如今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较严峻的形势,社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招聘条件越来越高,社会就业率不高,反而有失业率上升的趋势,所以就业环境不乐观。

家庭环境

家庭经济能力一般,收入稳定。父母对我以后的工作不能提供人脉力量,对家庭文化氛围良好,和谐,关系融洽。父亲鼓励我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累积经验来锻炼我自己,能个人更好的融入社会。

行业环境分析

如今,21世纪金融行业时日门行业。我们所学的专业是金融保险专业,目前银行、保险行业在我国正蓬勃发展,保险公司也日益增多,对保险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职业环境

在我国金融人员的需求量还不是很大,然而近几年的银行业的发展有目共睹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险的意识也日益增强,但对于高级技术人员却短缺,社会需求量大。金融与保险这个行业的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大的,如银行、保险、证券等等。

企业环境

近年来,保险、证券、英航等经融业正慢慢发展起来,政府也大力扶持,这些企业也不断创新,自我完善着,企业文化日益丰富,员工待遇提高了,向国际化更高的目标迈进。

岗位环境

对于,从事银行工作,可以去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证券方向,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保险方向,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金融行业,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三、总结

“没有目标的船永远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因此,从现在做起,一、认清自己的前进方向,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还有英语方面的学习对自及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学校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积累一些人脉关系,多于他人沟通与交流,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

工伤保险职业病论文 篇6

为加强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管理,特制定如下使用管理制度:

一、实训室为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手工实训专用实训室,其他课程不得进入本室教学。

二、本实训室电教设备只能由教师操作,学生不得动用。每次实训完毕,教师要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三、学生用实训用品在使用完毕后,必须归回原位,并进行登记。任何实训用品都不得带出实训室,一经发现做偷窃处置;对于有意破坏实训用品者,除照价赔偿外,将给予行政处理。学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任 课老师报告。任课老师对实训用品的安全与完整有监督的义务。

四、为保持实验室公共卫生,教师和学生均不得乱丢垃圾、随地吐痰,下课之前,学生和教师均要整理自己的桌面,每班每周须派学生打扫卫生。

五、为保证实训室设施安全与完整,每次实训课完毕,必须关闭所有门、窗、电器、灯具,负责带实验课的教师下课之前要对安全情况进行检查。

六、为配合开放实训室,满足开放实训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实训室开放工作,保证在开放期间内,实训室至少有一位指导教师在场,负责审查学生的实训报告,解答学生实训过程的疑难问题,仪器设备的准备、调整与维护,实训结果认定,并认真做好开放情况纪录。

以上制度适用于所有来本室上课的教师和学生,望大家共同遵守。

会计教研室 电算会计模拟实训室管理制度

为加强电算会计模拟实训室的管理,净化实训室环境,严肃实训课堂纪律,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实训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效果,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训课任课教师须知:

1、使用实训室必须列入实践教学计划。如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实训室,应提前两周向实训中心提出申请,经实训中心主任调度报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使用。

2、提前10分钟到达实训室,进入机房保持实训室卫生。

3、指定学生根据学号在对应的机器上进行上机实验。

4、教育学生遵守实训室各项管理制度。

5、指导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负责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认真巡视督查,及时制止学生在课堂上打游戏、聊天或进行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操作,并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如对违纪行为视而不管,追究任课教师责任。

6、组织和指导学生填写有关实训记录和设备使用记录,同时也要如实填写实训指导记录并按规定及时上交。

7、负责安排学生在实训结束后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实训结束时通知实训室管理人员并接受其检查。

8、对不认真执行以上有关制度的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本学期考核扣分、综合考核降等等处理。

二、实训室使用班级和学生须知:

1、应根据教学计划和实训中心的安排在指定的实训室进行实训。2、进入实训室应听从任课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安排,对号入座,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争先恐后,不得擅自调换位置,否则后果自负。非实训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实训室。

3、严禁在实训室内玩游戏、上QQ聊天、听音乐、看电影和登陆不健康网站。一经发现有上述行为者,视情节轻重,第一次给予口头警告,第二次该课程成绩降等(最高成绩为及格),第三次该课程成绩为不及格。对于情节恶劣、屡教不改者,交由系部进行违纪处理。

4、注意保持实训室的环境卫生,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易碎、易污染和强磁性物品进入实训室;严禁带食物和饮料带进实训室;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5、不准擅自携带软盘、光盘上机,违者给予批评教育并没收磁盘。确实因教学需要的,须经指导教师或实训室管理人员批准,方可使用。

6、做好机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如实、详细地向任课教师或实训室管理人员报告。如不及时报告,责任自负。

7、严禁拔换实训室机器配件。若擅自拆御设备或将实训用品带出实训室,则按《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以偷窃论处。

8、爱护实训室的一切设施,严禁更改机器设置。不得有破坏电脑设备的行为,不得随意删除文件或是拷贝并散播病毒文件,不得在设备和课桌上乱图乱画。对于故意损坏实训室设施的行为,对人为设置障碍或故意损坏设备的行为,除赔偿相关费用外,参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一定的纪律处分。

9、实训时不得随意走动,要保持安静,不得喧哗,以免影响他人学习。

10、下课前应按正确操作程序关闭电源,清理好桌面物品,保证实训室的整洁,将桌椅板凳摆放整齐。负责卫生值日的同学要将白板擦干净,并对本班使用的实训室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和整改,其卫生状况经实训室管理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11、每次使用实训室,班长或学习委员必须认真填写《实训室使用情况登记表》并及时交给实训室管理人员,并接受实训室管理人员核查。如因未及时上交导致实训室设备的损坏无法查明原因和责任人,由该班级承担赔偿责任,同时本班级的本次实训室卫生值日工作视同未做,检查不合格。如果一个班级累计有三次卫生值日检查不合格,则对该班级予以通报批评。

12、使用实训室的班级应在大厅等待进入,不得拥挤在实训室门前。由于要检查上1、2节或5、6节使用实训室班级的卫生和设备状况,上第3、4节或7、8节课的班级学生,需待实训室管理人员检查完成并同意方可进入实训室。否则由于未经许可擅自进入导致实训室设备的损坏无法查明原因和责任人,由该班级承担赔偿责任。

三、实训室管理人员须知:

1、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和有关课程使用实训室的申请,提前安排好各有关实训的实训地点。

2、实训前按照要求做好实训设备的准备工作,检查有关设备的完好情况,如发现故障应当及时解决,以保证实训的顺利进行。

3、检查进行实训班级的学生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穿好鞋套并进行处理。

4、上班时间不离岗位,保证及时解决实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5、有责任与任课教师一起巡视督查,及时制止学生在课堂上打游戏、聊天或进行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操作。

6、督促实训室使用班级做好实训室的日常卫生工作,并进行检查;对不认真执行卫生打扫的班级和学生,要追究责任人并记录上报。如由于督促检查不力造成卫生环境恶劣,应承担相应责任。

7、定期检查实训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完好程度,做好实训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8、发现病毒、黄毒应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

9、负责实训室物资设备的保管工作,建立明细账卡,认真记录,及时清点,使实训室物资设备的账、物、卡相符合。

10、负责实训室的安全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尤其是检查机房的电脑、电源、插座等有无安全隐患,严禁在机房内吸烟、使用明火、私接电源。每天下班时要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11、定期做好实训室使用和管理情况的统计报告工作。

12、负责实训室工作档案及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3、对不认真执行以上有关制度的实训室管理人员,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当月考核扣分、扣除当月奖金、综合考核降等、下岗等处理。

工伤保险职业病论文 篇7

职业康复包括就业咨询、职业能力测定、就业前的职业教育与训练、就业安置等工作, 以使因工致残的劳动者能找到从事某项适合本人能力的工作岗位。在发达国家职业康复已经有相当的经验积累, 其中, 英国、德国、美国等国的职业康复制度各具特色,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国外工伤职业康复的发展状况

国际劳工大会1944年通过的第67号《收入保障建议书》规定, 由职业伤害造成的残疾者应受到照顾, 直至其恢复如初。1947年国际劳工组织泛亚地区国际会议提出了残疾工人的职业伤害补贴办法。1955年国际劳动组织 (ILO) 第102号《社会保障公约》首次提出:社会保障部门应确保工伤残疾者的康复工作。1964年ILO第121号《职业伤害补偿公约》提出:不仅要为工残人员提供康复设施, 而且要为工残人员重新就业创造条件。1983年国际劳工组织第69次大会通过的《 (残疾人) 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第7条规定:“主管当局应采取措施提供职业指导、培训、安置就业和其他有关服务项目并对之进行评估, 以便使残疾人获得和保持职业并得以提升。”第9条规定:“各会员国应致力于保证提供培训和康复顾问以及负责残疾人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安置和就业的其他适当的合格工作人员。”可见工伤职业康复是国际劳工组织一直关注的问题。

1.1 英国:职业康复起步于基层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福利国家”模式为特点, 工伤职业康复得到了政府的支持。1897年英国颁布了《工伤保险法》, 在世界范围内较早确立了工伤保险制度。1944年颁布的《残疾人就业法》规定, 在人数超过20人的私营企业, 员工中必须有3%以上的残疾人, 同时在诸如停车场等管理部门需安排一定数量的残疾人就业, 这也是在英国最早出现的有关促进职业康复发展的法律规定。1946年《国民工业伤害保险法》的出台, 标志着英国职业伤害保障体系的建立。之后于1964年颁布的《工业培训法》, 旨在为所有工人提供从普通劳动力成为管理人才所需技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修订于1986年, 包括工伤预防、赔偿和康复三个部分。其中, 职业康复主要包括“通科开业医生”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和社会全面康复工作等内容。

1.1.1“通科开业医生”制度。

英国的全民健康服务系统将全国在人口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又细分成许多“健康区”, 每个区域可以独立获得政府的经济支持, 并拥有许多小型医院、健康中心、诊所和服务点等。通科开业医生就是在这些基层诊所或健康中心进行初级卫生保健与康复工作。他们必须接受医院严格的培训考核, 并通过与政府签订合同, 为政府的医疗、保健及康复工作服务。通科开业医生不仅要了解病人及其家庭情况、工作生活环境, 还要与其他医疗保健康复单位联络。所有病人在接受其他治疗、培训前, 必须经过通科开业医生的初步处理。通过实行“通科开业医生”制度, 英国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 因职业伤害而导致伤残人员的康复过程也更为系统化、全面化。

1.1.2 社区卫生服务事业。

世界现代社区卫生服务起源于英国, 在职业康复体系中, 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英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同, 其卫生服务事业完全采取计划调节模式。国家卫生系统 (National Health System, NHS) 的卫生经费开支中, 有40%以上都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服务人次, 社区卫生服务占到了90%, 医院服务只占10%。使有康复需求的人员可以尽量留在社区, 有效地节约了卫生资源, 实现了“小病在社区, 大病在医院”的康复治疗目标。

1.1.3 社会全面康复工作。

英国将“全面康复”作为职业康复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努力目标, 旨在使受到职业伤害的人们在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方面尽可能地获得康复。在全国共建有15个工伤康复中心为恢复工伤职工的职业劳动能力, 指导工伤职工再就业服务, 每个中心一年接受约一万名工伤职工, 为他们提供灵活性较强的职业康复课程, 以满足每个工伤职工的个性化要求。职业康复的时期一般为8周, 以恢复工伤职工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1.2 德国:职业康复公共管理

早在19世纪80年代, 德国就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伤残老年保险法, 率先确定了工伤保险“注重康复”的原则, 并认为预防优于康复、康复优于补偿。在他们看来, 职工在发生工伤后, 重要的不是对工伤职工进行经济补偿, 而是尽最大的努力, 采取一切适当的手段, 让职工进行最好的康复, 使工伤职工最终能够重返工作岗位并享受生活, 从而“降低社会总成本”。1974年, 德国通过了康复补贴基准法, 以确保残疾人得到康复。德国工伤职业康复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2.1 明确的管理机构。

德国职业康复管理体制的特点为国家立法、政府放权、行业自成体系、同业公会自主管理。自1884年颁布灾害赔偿法后, 德国就专门建立了负责工伤保险的机构, 即同业公会。这是一个非政府管理体系的社会团体组织, 组织结构的特点表现为自我管理和雇主雇员享有平等的共决权。该机构下设劳动保护和职业病两个研究所, 65%的经费来源于公会征集的基金, 35%来源于研究所的创收。其按照不同的行业可分为矿山同业公会、金融系统同业公会、电力行业同业公会等。同业公会具有公共管理部门的性质, 其义务和权限职责由国家法律规定, 受政府监督。目前, 同业公会共出资建设、拥有和管理着11家专门的工伤医院, 为全德的工伤患者提供全面的职业康复服务。

1.2.2 建立康复服务机制。

在德国, 工伤事故发生后, 同业公会立即由负责职业康复的专门人员同伤残人员及其家属保持联系, 了解具体伤残情况和家庭情况。伤者住院治疗期间, 职业康复人员会同负责医生和伤者本人制定出各项计划及需要进行的锻炼, 并对其今后的职业前景进行建议, 同业公会负责提供职业培训的场所及部分费用。这样的工作有利于伤残人员根据自己的身体功能恢复情况确立再就业的方向, 从而选择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在经过了工伤医疗及职业培训基本的职业康复后, 大部分工伤职工会恢复一定的工作能力。同时同业公会还设立转业培训基地, 进行转业 (转岗) 培训, 帮助伤残人员到劳动市场找工作或安排其在残疾人工厂上班等不同方式, 促进工伤职业重返工作岗位。

1.3 美国:市场化服务的康复模式

1908年, 联邦政府颁布了《劳工伤害赔偿法》, 在联邦立法的推动下, 各州制定的康复制度, 建立工伤康复委员会, 统筹该州工伤职工的医疗和职业康复事项。

1.3.1 市场化的私人职业康复。

1970年2月, 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成立的国民职业康复咨询委员会 (NRC) 是美国私人职业康复出现的标志。NRC的具体工作包括走访受伤者, 了解其以前的工作情况及工作技能, 查看住院治疗记录, 设计个性化的职业康复方案, 帮助他们重新寻找工作等。NRC在职业社会康复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带动了全美私人康复事业的全面发展。

1.3.2 专业化的职业康复咨询 (VRC) 。

美国倡导发展营利性的私人职业康复机构。根据1987年美国教育部的研究报告, 专门从事康复事业的调查对象中, 仅39%是大的公司, 有61%都属个体经营或仅有几名雇员的小型公司。VRC的目标在于帮助伤残者快速获得职业康复。他们在事故发生的早期为伤者提供最适宜的医疗关注, 在最短时间内使伤残人员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系统制定一项与伤残职工医疗及恢复职业能力相一致的、各方意见统一的返回工作计划。进行系统评估, 包括评估原雇主对伤残人员可能安置或其他方式的安置;评估工作职责、体力以及从事某项工作必需的其他要素等帮助伤残职工再就业。

1.3.3 补充性的社区护理服务。

由于美国医疗费用较高, 因此大多数工伤职工病情基本稳定后都会转入费用较低的社区医院进行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在社区康复的过程中, 社区与医院会为病人制定详尽的康复计划。社区护士作为社区服务的主体, 担当着与医院沟通并监督病人完成康复计划的角色。美国每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都是自负盈亏的, 它们的经济来源一部分依靠社会的捐助, 另一部分依靠服务对象支付的医疗保险。社区护理极大的降低了工伤康复医疗卫生服务成本, 扩大了工伤康复的覆盖面。

1.4 国外工伤职业康复发展的经验总结

英、德、美三国在工伤职业康复的发展实践中体现了不同的思路和方式。无论是英国以政府主导为主、德国以NGO主营, 还是美国的私营市场模式, 尽管存在差异, 但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其有益的经验给我国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工伤职业康复工作带来很多启示。

1.4.1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工伤职业康复体系。

英、德、美三国几乎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为工伤人员的职业康复, 推动了康复事业的发展。如英国除在社区提供专门的通科开业医生负责指导伤残人员进行职业康复外, 在全国范围也凭借社会力量建设伤残人员康复服务中心。美国则是通过市场化的操作模式形成康复的社会工作系统, 康复协会、残疾人职业康复机构、职业康复咨询机构、保险康复机构都发挥一专多能的作用。

1.4.2 建立完善的工伤职业康复流程。

英、德、美三国在实践过程中普遍注重工伤职业康复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发展, 建立了完善的工伤职业康复流程体系。在德国, 对工伤职工进行急救, 排除生命危险后, 会将其转送到专门的医院, 继续接受治疗。英国培养了大量的“通科开业医生”, 广泛分布在各个社区之中, 他们基本上能够解决90%以上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康复问题。

1.4.3 强化“先康复, 后补偿”的工伤职业康复理念。

“先康复, 后补偿”的工伤职业康复理念最早可以从德国工伤康复模式中得到启示。德国高度重视康复立法, 早在社会法典中就明确规定了一般社会康复待遇, 并于1974年通过康复补贴基准法, 确保了残疾人康复医疗权利的实现。

2 推进我国工伤职业康复事业的思考

通过社会力量多渠道开展工伤康复, 特别是依托社区从基层开展工伤康复的成果与效益值得借鉴。运用社会资源全面推进包括职业康复的工伤康复尤为必要。

2.1 加强工伤康复的网络建设。

我国的工伤康复机构建设要结合区域工矿业职业危害情况与工伤人群分布, 充分运用现有康复资源, 建立区域间分工与合作, 合理规划康复机构的设置。康复机构设置应以中心城市为据点, 以康复医院或三级医院的康复中心为骨干, 以社区康复服务机构为分支, 建立起工伤康复的服务网络。

2.2 发挥基层社会康复作用。

工伤康复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需要社区人员和工伤人员家属的合作和参与, 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 发挥社区卫生站、社区康复中心、残疾人服务站等机构的作用, 将专业康复机构与社区康复服务进行衔接, 将会达到更大的医疗、经济和社会效果。

2.3 加强伤残人员的职业培训与职业介绍。

发挥职业培训和促进就业机构的作用, 通过完善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和促进就业政策, 加强工伤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工作, 积极推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C·W·Roy.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The British model.US: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006.

[2]陈成文, 赵玲.工伤康复中的社区康复:国外模式及启示[J].中国软科学, 2008 (11) :74-81.

[3]孙树菡.工伤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197-202.

[4]H·M·Schian.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working life:the German model.US: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2006.

[5]Leonard Newman.Instant placement:A new model for providing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within a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program.US:Community Mental Health Journal, 1970.

[6]殷俊.工伤保险[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27-278.

职业变更须通知保险公司 篇8

“不就是工作换了一个,有必要专门通知保险公司吗?”至今,因在拆房工地发生意外事故死亡的成辉家属仍然没有弄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纠纷发生了。

保险理赔遭拒

2009年5月14日,成辉购买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5天后,在参与房屋拆迁工作时他不幸意外身故。不过成辉的家人并没有如愿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保险公司给出的理由是,成辉在投保时填写的职业身份是农夫(二类职业),而在事故发生时,是以拆迁房屋工人(五类以上职业)的身份工作,两者职业等级相差甚远。而且拆房工人并不符合成辉所购买的那份意外伤害保险条款中承保范围所列的1至3类人员的条件,因此不会予以理赔。

成辉家属则表示,投保时,成辉的确还未去工地打工,职业为农夫,并没有虚假投保。而且,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成辉并不知道哪些职业属于1至3类人员,造成如今的状况是保险公司没有向投保人解释清楚的结果,并非投保方的过错。

至今,这起纠纷尚无最终结果。

工作变更为何要通知保险公司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本案中保险公司所给出的拒赔理由究竟是什么。

首先,不同类别的职业其职业风险系数不同。特别是意外伤害保险,它与普通人寿保险不同,并非以被保险人的年龄及性别等作为费率拟定的标准,而是按被保险人职业的危险程度制定费率,职业危险越高者意外伤害险保费就越多。比如,同样年龄的两个人,从事的职业风险程度不同,意外险的费率也会不同。

在客户投保的时候,保险公司会将其工作性质与职业风险系数表进行相应的比较,不同的职业按照不同的职业风险系数来确定。一般按照职业风险系数从低到高划分为:一类职业、二类职业,一直到六类职业。

“职业变动可能影响保单的风险等级跟着变动,等级愈高,表示被保险人的风险程度愈高,因此保费也会相应提高。”保险专家介绍说。 再者,对某些保险产品来说,被保险人的职业变更属于需要“如实告知”的事项,保险公司会在保险条款中明确写明,当职业发生变更时,需要在指定时间内通知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重新考虑是否延续保障,或者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保费。 记者在某保险公司的意外伤害保险条款中看到如下规定:“在本合同有效期内,被保险人职业、工种的变更应于变更之日起十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本公司……若被保险人职业、工种的变更未能在规定时间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本公司,且被保险人变更后的职业、工种不在本公司承保范围之内者,本公司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以职业变更之时计算和退还未满期净保费。”

保险公司处理方式有两种

保险专家告诉记者,对于需要如实告知职业变更的保险产品,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而被保险人的职业已经与投保时不同且未通知保险公司,可能会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新职业类别不在承保范围内,保险公司将拒绝理赔,退还剩余保费;二是新职业类别仍在承保范围内,只是风险等级上升,那么将适用比例赔付的原则,按巳缴保费与应缴保费之间的比例来计算实际应予理赔的金额。

以上规定有法可依。我国《保险法》规定:“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如何办理职业变更手续

作为投保人,在被保险人的职业发生了变化时,最好及时通过保险公司的客服部门或代理人进行咨询。若明确自己的工作变动并没有影响到保单的职业等级,则可以安心继续享受原有保单的庇护,而不用进行变更申请。若查询到自己的工作调动影响到了保单对应的职业等级,则应该在获知情况后向保险公司作出书面告知,在变更申请单上填写具体内容。

工伤保险职业病论文 篇9

笔者认为,中国CPA职业责任保险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不够理想。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从动机和本意来说,肯定不会故意做假,出现的审计失败,大多数由企业造假、会计责任、金融机构等执业环境因素造成的。但目前会计师事务所一旦出现审计失败,往往没有办法继续经营,不是勒令停业,就是吊销营业执照,根本没有进行民事赔偿的可能性。

第二,目前,我国还没有出现会计师事务所因审计失败而承担民事赔偿的先例。这造成会计师事务所产生侥幸心理,自身利益的驱动无法使会计师事务所对职业保险产生足够重视,大家都在持观望态度。

第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还很有市场。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认为,计提的职业风险基金能够留在事务所,如果不出事故,就不用赔,总比把钱白白送给保险公司要好。另外,事务所对目前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和运作程序很不满意,保险公司的服务有待完善。

第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和制约了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的相关法律细则,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在1月9日公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但是一旦出事,投保者与保险公司也会在“过失”与“欺诈”、“故意”与“非故意”的界定上出现分歧,如果相关法律无法界定,必将影响该险种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电气工程作业下一篇:元山小学创建示范食堂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