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式创新

2024-10-13

颠覆式创新(通用8篇)

颠覆式创新 篇1

如何应对互联网颠覆式创新的冲击

任正非

互联网思维一时热了起来,甚至有人说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看他离互联网有多远。传统企业大都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力,我们不得不说真真能够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当然,传统企业也不可盲目改变。华为总裁任正非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互联网思维一时热了起来,甚至有人说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看他离互联网有多远。传统企业大都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力,我们不得不说真真能够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当然,传统企业也不可盲目改变。华为总裁任正非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新旧年交汇之际,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干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其探讨的问题只有一个:华为这种年营收已经达到385亿美元的传统电信设备巨头,如何应对互联网颠覆式创新的冲击?对此,任正非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保持冷静,拥抱变革。

华为窘境

尽管华为的营收和利润依旧令人嫉羡,但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华为正深陷发展窘境。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华为的手机业务和小米之间的对比。华为是一家成立25年的企业,小米是刚刚成立3年的手机公司。2013年,小米的出货量仅是华为出货量的36%,收入却是华为的60%,利润是华为的200%,净利润率是华为的350%。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华为手机虽然在销量上超过了小米手机,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有机会的业务已经被后来者给追上了。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华为这样的战略失误可以被“创新者的窘境”所解释:颠覆性创新往往最早出现在大公司,但常要为主营业务的增长让路,结果扼杀了在非主营业务上大放光芒的机会。

目前,华为收入来源于三大事业部:运营商设备事业部、企业设备部以及终端消费者事业部。前两个事业部面对企业客户,收入分别占华为收入总比的73%和5%,第三个事业部面对终端消费者,主营业务是手机,收入占比22%。华为把所有资源铺到主营业务上去。有市场人士据此估算,华为手机业务收入已经是主营业务的1/4左右,增长率是主营业务的2到3倍,表明这个业务完全有可能成为新兴主业。

但华为轮值CEO徐直军的致辞中总结的2013年华为八点成绩,智能手机仅仅被排在最后,只是“在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终端市场极大地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品牌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华为对这一可能成为新兴主业的业务并不太重视。

但让华为无法忽视的是,运营商设备市场几近封顶,华为已经不可能再靠这一业务获得高增长。华为2011-13年间的主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6.6%、4.1%,如果按负责华为手机业务的公司高级副总裁余承东微博透露的手机业务增长18%计算,2013年华为主业增长仅仅有2.5%。因为多重原因,华为无法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这使华为错失了全球最大的运营商设备市场;另外,受到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冲击,运营商正在迅速地空心化、管道化,盈利点从语音变成数据,短信和电话这些收入来源都正在枯竭。更为重要的是,华为所在的电信设备市场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成熟市场,近十年行业规模一直徘徊在1200亿美元左右。目前华为几乎已是行业老大,市场占比达到大约30%,可供挖掘的潜在空间已所剩无几。

对于目前的形式,外界普遍认为华为应住机遇,转向2C市场。但也有分析认为,即便华为转型,前景也难言乐观。2011年华为提出未来若干年收入要达到1000亿美元,超过IBM成为全球最大的IT公司。要达到这一目标,华为每年需要保持20%的增长。在主营业务放缓的情况下,手机业务不得不多快好省地追求收入与利润。余承东微博提到2013年华为手机业务“盈利明显改进”、“贡献利润超额完成目标”。但尽管如此,华为的手机业务和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在盈利能力上仍有这巨大的差距。

拥抱变革

在移动互联的大变革时代,唱衰华为似乎成了一件很时髦的事。只是,在得出“廉颇已老,华为已死”的结论之前,唱衰华为和任正非的人,往往忽视了一点——任正非并不是个因循守旧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他和华为都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变革者。

任正非在“用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的内部文章,指明了变革的方向,并提出了面对变革华为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任正非告诫华为同仁少安勿躁,不要让“冲动”这个魔鬼把公司带入歧途。在全民热炒“互联网思维”的时候,任正非极其冷静的给华为管理层浇上一盆冷水,建议大家少安勿躁,大话少说、行动为要。进入互联网只不过是华为业务转型的冰山一角。

其次,任正非强调,变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与美国在创新环境上有着本质性差距。在一块贫瘠的土壤环境中,还不能够一步到位地向苹果和谷歌看齐,依然需要在聚焦客户需求的应用级创新上积蓄力量。超越是必须完成的事业,但现实是采取最有效的策略来缩小差距,为未来的超越赢得机会。

其三,拥抱变革,融入移动互联时代是必须的。任正非认为,华为要想在移动互联时代持续成功,需要具备超越互联网思维的商业能力。任正非清楚,中国正处在大转型期,移动互联革命方兴未艾,华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一轮又一轮的严峻挑战,即使被眼前这阵狂风巨浪托起来的企业,也未必能够在下一次浪潮中屹立不倒。因此,华为只有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才能在风起云涌中长久地生存下去。

保持冷静,但绝不忽视创新,是任正非内部讲话的核心。事实上,这一直以来都是华为的生存战略。早在几年前,华为就开始了由较为单一的运营商业务向运营商、消费者终端和企业业务三大领域的变革。据华为此前透露的规划,在2013至2017的五年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其中,运营商业务占华为总收入占比将从2012年的73%下降到2017年的60%;企业业务占华为收入占比将从2012年的5%增长到15%;消费者业务收入占比将从2012年的22%增长到25%。如果按照10%的年增长率,2017年华为终端和企业的销售收入将超过1400亿人民币———中国制造业企业中销售收入过千亿的公司屈指可数。

互联网布局

尽管电信设备制造仍是华为的主业,但任正非谋划的华为变革,却已悄悄发生。2012年初,负责华为互联网业务的朱波离职一事,曾在业界引起“华为没有互联网基因”的说法。但不久之后的2012年6月,华为终端公司的电子商务部悄然成立。这次组织架构调整在当时外界几乎毫不知情,唯一可见的迹象是,华为终端公司首席安全官徐昕泉的微博自我介绍从“云管端”变成了“电子商务”。

其实,早在2012年巴塞罗那电信展会期间,当时的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已经高调张扬“华为要做电子商务”,2012年3月18日华为商城已正式对外营业。

“公司成立电子商务部,起点非常高。”有知情人士称,虽然电子商务部隶属于华为终端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华为消费者事业部门,但其独立性很高,运作、经营都有自己的节奏。知情人士还介绍,电子商务部的高规格就是华为在互联网发展战略上新思考。华为想通过电子商务部的运作,通过手机在电商上的努力和试探,从而找到华为设想中的“互联网之路”:依托电子商务,结合手机等终端产品的销售,开始自己的互联网建设。电子商务部的成立,让华为补全了这条互联网通路。

在从事互联网业务时,华为明显借鉴了纯互联网基因的小米公司的经验:华为并没有把线上渠道仅仅当成一个线下渠道的补充,而是做了特别规划,比如把传统渠道与电商销售的手机截然分开,甚至一款新推出的主流手机,先在电商上销售,传统渠道完全没有铺货。例如,在推广荣耀2和As-cendD 1手机时,华为选择了电商渠道;而主打高端人群的P6手机则是先走传统渠道,随后才在电商渠道发售;而近期推出的荣耀3C手机,目前则完全在电商渠道销售,并充分学习了小米的影响策略,销售情况喜人。

对于这样的电商布局,华为有自己的考虑:当传统渠道的主推手机过了市场主攻期之后,华为就会将其放在华为商城销售,进一步通过电商渠道补传统渠道的“漏”,并不主推,与线下渠道并不冲突;而对一些针对年轻用户的手机,例如荣耀3C,华为则选择在年轻人更为熟悉的电商平台发售,这样将得到更好的销售成绩。

事实上,终端业务是华为重点培养的新兴业务,任正非对华为终端的发展有过四点明确指示:要有盈利能力、要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能出现恶意库存、要管理好风险。从这个角度讲,华为的电商策略符合任正非对终端业务的总体布局。

瞄准消费市场

目前,华为的电商业务已经实现盈利,不但符合任正非对华为新兴业务的发展预期,也让任正非对互联网销售有了切实的感觉和更大的设想。据悉,在内部会议上,华为的电商业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路:以尽量少的编制,优先发展低成本渠道,达到最大化的销售覆盖;电商将同时扮演B2C渠道和B2B交易平台角色,以此为目标分阶段实现。另外,在以开放市场为主的国家中,华为将通过加强与大零售的合作,实现快速和高效的渠道覆盖;而对于有电商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区域,则会采取优先发展电商模式。

销售手机,只是华为的第一步。在电信设备领域利润日益见顶的情况下,华为将目标瞄准了更广大的消费市场。

“电商做好了以后,我们的酒也从这上面卖,我们将来从阿根廷买回来的牛肉也可以在网上卖。我们的货物是真的,我控制货物质量。京东、淘宝都管不住质量。我们有货源,全球140多个国家,从每个国家买个好东西放到电商上销售,华为公司的零部件将来都可以拿到网上卖。”任正非的这段内部讲话,被很多华为高管认定是华为未来进军消费市场的宣言。

据介绍,2013年4月初,任正非应邀参加南美某运营商活动,在一个私人宴请上,当他品尝了南美的烤肉和各色水果之后,任正非做大电商的念头开始酝酿发酵。结束访问回国后,在一年一度的华为终端战略研讨会召开,任正非毫不客气:“你们太僵化了,”他认为,华为应该优先发展低成本的电商,以改变格局,“我看可以大胆地干。”任正非为华为电商的发展定了调。

余承东对于任正非的这番讲话也给出了自己解读:“任总说的电商是指我们销售手机的一种模式,卖牛肉是开了一个玩笑。”尽管不会去卖牛肉,但进军消费市场,任正非却是玩真的。

2013年,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移动无线WiFi设备等方面,华为已经在消费类电子市场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这些标志性成就包括全球最薄智能手机AscendP6、全球最大屏智能手机As-cendMate和采用全球最快LTE技术的智能手机AscendP2。华为还在无线WiFi设备领域巩固了其领先地位。

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A nalytics最新统计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华为已经跃居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三。其中,国外市场手机出货量就占到了华为手机总出货量的40%,较第二季度上升了10%。2013年上半年,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达2114万部,比2012年同时期增长超过80%。

只有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本质,又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人才能赢得未来。互联网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手握用户资源,真正能用好用户资源的人,是敢于打破行业壁垒,跨界创新的组织。

任正非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六个思考

任正非“互联网思维”如是说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任正非作为企业领袖,他是怎么思考?怎么看待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思维的?这些,可能就是华为对互联网时代的一些基本判断。1.任正非如是说之:不要妄谈工业 4.0,工业自动化的堡垒还没跨过“我们应该走进新的未来时代,这个时代叫人工智能。首先,我们要强调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以后,才可能走进信息化;只有信息化后,才能智能化。中国走向信息化,我认为还需要努力。中国的工业现在还没有走完自动化,还有很多工业半自动化都做不到。这个时候,我们提出了类似工业 4.0的方案,超前了社会实际,最后会成为‘夹心饼干’。所以我们国家要踏踏实实地迈过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以后,就不需要这么多简单的劳动者了。当前应从提高教育水平,从人的质量入手。”

任正非把工业4.0的步骤看得很清楚。

我们不可能一步迈入新时代,一步迈入工业4.0,可能先要经历2.0、2.5,还有3.0之路。很多企业还要思考一个问题,你的企业、你的团队,能否掌握信息革命的这些工具,能否攻克工业革命的堡垒?自己手里的那张“旧船票”,还能够登上产业互联网的这条“快船”吗?这种变化我们能适应吗?所以任正非提出来要踏踏实实迈入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是什么?工业自动化是工业信息化的前站。

对互联网思维,任正非有一个基本观点:“一定要相信汽车必须是汽车,金融必须是金融,豆腐必须是豆腐„„”2.任正非如是说之:要让桃子树上长西瓜华为现在干什么?任正非总提出一个很重要理念,桃子树上长西瓜。他说:

“你们这棵桃子树上一定要结西瓜,不能就只结桃子这一种商业模式。因为桃树的树干,就是公司共同支撑平台,根状要分不同客户去汲取不同营养。”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比如现在最典型的是大家都在谈华为手机,华为手机是什么?是“富二代”创业,它秉承了华为的管理体系,秉承了华为的运营体系,秉承了华为的文化,然后在一个新的领域,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现在外界有一个错误的理解,把华为和手机划等号。华为不是手机,华为的手机也不是“荣耀”,因为“荣耀”在华为互联网这块业务中只占销售额的10%。华为真正的业务在ICT,在云、管、端。3.任正非如是说之:四面八方喊响“创新”、“颠覆”就是葬歌对于互联网思维,任正非还提出了五个“不要”:-“不要羡慕别人风光,别那么多互联网的冲动。有互联网冲动的员工,应该踏踏实实的用互联网的方式,优化内部供应交易的电子化,提高效率,及时、准确地运行。”

-“不要去炒作互联网精神,应踏踏实实的夯实基础平台,让端到端的实施过程透明化,以免误导青年员工。”

-“不要动不动就使用社会时髦语言‘颠覆’,不要妄谈颠覆性,谁要颠覆这个世界,那最后他自己先灭亡。”

-“不要盲目创新,发散了公司的投资与力量。非主航道的业务,还是要认真向成功的公司学习,坚持稳定可靠运行,保持合理有效、尽可能简单的管理体系。要防止盲目创新,四面八方都喊响创新,就是我们的葬歌。”

-“不要纠结,不要攀附,坚信自己的价值观,坚持合理的发展,别隔山羡慕那山的花。”

任正非在后面还补充了一句话,他说:

“华为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并不重要,华为的精神是不是互联网精神也不重要,这种精神能否保证企业活下去是最最重要的。” 4.任正非如是说之:一旦出现战略性机会点,千军万马压上去针对互联网时代,任正非提出了“五要”:

-“要坚持自己的优势不动摇,还要继续往前进,这就是‘宝马’:积极关注‘特斯拉’,学习‘特斯拉’的优势所在,我们积极看待世界发生的变化,一旦出现战略性机会点,千军万马压上去。”

-“要延续性创新,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小公司容易颠覆性创新,但作为大公司不要轻言颠覆性创新。”

-“要持续走向开放,只有开放才能获得战略机会点,占据了战略机会点,谁都会支持你,没有战略机会点,就无路可走。”

-“要通过自我否定、使用自我批判的工具,勇敢地去拥抱颠覆性创新,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的最重要的行为。在充分发挥存量资产作用的基础上,也不要怕颠覆性创新砸了金饭碗。”

-“要坚守象龟精神,被寓言赋予了持续努力的精神,华为的这种乌龟精神不能变,我也借用这种精神来说明华为人奋斗的理性。我们不需要热血沸腾,因为它不能点燃为基站供电。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一切要以创造价值为基础。”华为在互联网时代坚守本体:工匠精神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在引进别人的经验的时候,是否还要守住自己的本体?产业的本体是什么?我认为是工匠文化、工匠精神。5.向李小文学习华为用已故的著名院士李小文先生的一张照片做过一则广告。为什么用李小文?原因很简单,是李先生的坚守、朴素和执着。当华为副总裁到李小文先生家里商讨他的照片的版权时,李小文先生一分钱没要。他说,华为所坚守的正是我所主张的,所以把这张照片免费给华为做广告。任正非也受李小文精神的感动,亲自写下“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就是真心向李小文学习。”这么一行字。任正非讲,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应该开放,开放,再开放。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挂在每个老板办公室的墙上,一天默诵三遍。市场经济充满了机会,但是千万不能机会主义。6.坚持回归科学管理,学习“蓝血十杰”任正非左边是华为蓝血十杰之一的黄卫伟老师;华为2014年6月18日“蓝血十杰”颁奖大会 华为坚持回归科学管理,任正非有三句话特别重要,就是: 学习“蓝血十杰”对数据与事实科学精神; 学习他们从点滴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大厦的职业精神;

学习他们尊重市场法则,在缜密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决策的理性、科学精神,职业精神和理性主义。

我认为这对任何企业都适用。过去是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但更多的是野蛮增长,野蛮成长,走到现在,要回归科学管理。

在上海文广集团的演讲全文

黎瑞刚

我在很多场合说过整体上市。现在SMG中相当一部分可经营性资产已经注入新上市公司,未来还会努力,但不是个简单的资产注入、利润拼接。我希望是思维、组织架构、生产模式、技术流程的整体变局。换句话说,整体上市那一天是整个集团彻底拥抱互联网。我们这个新平台是激活互联网基因,为了未来。

我是1991年复旦本科毕业,1994年研究生毕业,第一份工作在上海电视台做电视节目编导。20年前的我,还没有离开校园,还在做论文。我是研究中国新闻史的,我曾在徐家汇的藏书楼翻阅民国的旧报纸旧杂志。我至今能清晰地记得那些旧报纸陈旧的油墨气息,你可以闻到历史的温馨和血雨腥风,在历史的味道中我有种神圣感,我认为自己可以未来像前辈们一样,成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事业传承者,将新闻纸的事业发扬光大。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永远会出乎平常人的预料。20后的现在,我在这里分享对传媒的思考,驱动变革的时候,我们周遭的媒体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熟悉的媒体环境正在变化。我们有时候觉得生不逢时,有时候又认为是生逢其时,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变革压力,逼迫了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其实也代表一个产业向过去告别,在此刻转身,向未来了望的过程。

我们要重新认识我们的媒体生态环境。传统媒体的组织方式等正在被重新解构和结构,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所依据的基础平台、基础结构、基础设施,正在被快速的解构颠覆。传统新闻纸依赖的纸质介质、发行通路,广播电视依赖的无线、有线、卫星,电影的发行渠道,这些支撑新闻产业发展起来的基础架构,正在被互联网解构。从下游的变化反过来影响我们生产方式的变化。

传统新闻媒体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更大的变化,传统的媒体个人和组织是线性的组织方式,是合一的,有归属感的。互联网将这些个人从已有的组织中解构出来,通过新的方式重新架构,成为新型的移动互联网新型组织。这种变化是极其深刻的,我们现在只是在这个变局的门槛跨越中,这种变局未来对整个行业的颠覆,我们现在只是刚刚感受到了温度。

我们现在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我们本质的出发点是传统媒体,现在全球的传统媒体都在寻求转型,但是这条路不简单。当我们的基础结构被颠覆后,我们只有一张牌:内容。我们是内容的原创者。但是,我们也只是互联网上无数内容创造者中的一个,无非是有品牌的有权威的组织,但是无数的个人也在生产内容,在分散我们的流量和注意力,所以对于以内容为基因的传统媒体,变局的艰辛,是个全世界都在面临的问题。

过去两周,我和国外很多媒体同行做交流。默多克、华纳兄弟新的CEO等,和他们或长或短的交流中,都谈到了这个命题。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坚定了我推动SMG新一轮发展的信念,相信我们的路径是对的。

谁在创造未来媒体最大的价值?渠道还是内容?这个问题一直在讨论。现在看来,渠道的力量很强大。我刚到电视台工作的时候,看到东方明珠电视台,通过信号传输到千家万户,这是媒体传播的一个简单闭环。如果今天我们还简单维持这个状态,那么我们躺在传统模式上是不可以的。今天的状况是,在东方明珠发出的信号到老百姓家里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无数的变化,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角色。通道有IPTV、OTT、SmartTV,也出现了更多的机构,用户的终端也发生了变化,不再简单坐在电视前。这些角色在调整产业的构架。销售的闭环被打开了,传输链中出现很多新角色。

我们发现,越接近用户,渠道的价值就越大。当你不控制用户界面的时候,你的价值就大大打折。

有意思的事情是,当渠道变得特别多,传输成本越来越低,当终端越来越便捷,当各种渠道的传播方式变得雷同,这个时候,内容又成为大家要争夺的资源。

这种变化是相互的博弈,强势的内容可以帮助渠道产生、激发、吸引流量,在这种渠道和内容的博弈中,内容本身也是一种入口,成为强大的吸引流量的入口。

对SMG来说,我们到底是在两端来回徘徊,还是整合?在辽阔的媒体板图中,不是每一家都有机会这么做。作为内容基因的传统媒体,不能畏缩不前,不能甘于基因,不能跨越。今天是必须要跨越和整合,要进入渠道建设领域,失去的平台我们要再造,这就是我们的选择。不是每家都能这么做,但是每一个国家总要有媒体集团肩负这个使命,横跨在两端,成为优质内容的创造、整合分发者,同时也是渠道的建设者。这是我们重组后要建设的目标,我们不会停止于内容的既有优势,在重组的格局中,我们要有话语权,建构新的平台和通路。

我们想清楚了两端都要做,说起来容易,执行过程中不容易。但是只要坚持目标,追求极致,给用户最好体验,才有可能有流量,才能把握好两端,成为优质的整合者。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对传统媒体集团来说,是对内容和渠道的颠覆和整合。对我们所有的员工来说,都要换脑,来洗脑,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架构整个新的上市公司包括控股集团公司,我们要覆盖两端,不能偏废,要齐头并进,不是简单的依据原有优势,要颠覆,滚动发展。

上市公司的使命,首先是要植入互联网基因,新的上市公司要成为整个SMG颠覆的起点。SMG是有强大内容基因的,今天我们要把互联网基因植入传统媒体集团中去。同时,要因为上市公司的变局,牵引、倒逼、推动整个SMG的变革。新的上市公司是个资本平台,毫无疑问,我们更宽阔地对接了资本市场,可是在我心目中,更看作一个新的媒体平台,用资本的杠杆建造一个新的、代表SMG的未来的平台,让我们在新媒体生态中积极探索。

我在很多场合说国整体上市。现在SMG中相当一部分的可经营性资产已经注入新上市公司,未来还会努力,但不是个简单的资产注入、利润拼接。我希望是思维、组织架构、生产模式、技术流程的整体变局。换句话说,整体上市那一天是整个集团彻底拥抱互联网。我们这个新平台是激活互联网基因,为了未来。

瞭望未来,我们要基于历史。东方明珠用一句话表示,它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者。20年前,浦东开发开放,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东方明珠应运而生,中国第一个文化类上市公司,让中国骄傲的文化品牌。当我们今天站在这里,推动重组的时候,我们要向过去的奉献者献上敬意,那是我们改革出发的原点。

百视通是传统广电面临网络变局新媒体竞争,挣扎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个案。我们突破了自己的界限,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创造了从来没有的一种电视传输方式,也造就了一个新上市公司,成绩不在于创造了新的市值,更是为了三网融合的贡献。我们感谢过去这些年,对百视通成长中支持的所有参与者和支持者。我们现在面临一个新的SMG,大小文广整合后的新SMG。我们有愿景: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广电和综合文化产业集团,这是我们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这样的集团不断在改变过程中,是最具创新的,而且代表中国走向世界。

未来,SMG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首先,上市公司合规独立运营,是必须做到的。过去几个月,我们大量时间在设定界限,制定游戏规则,这是首要法则。但是上市公司和SMG的关联度,是耦合性发展,像两个齿轮协同、正向、促进发展。在未来,我们有些想法正在推动。比如,建造渠道,过去我们有了东方卫视无线发射,现在在研究无线数字发射。

融资后一个重要投资方向,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其中非常重要的是OTT和SmartTV,要在这个领域建立我们渠道的高点和平台新的支撑,那些内容到达用户的过程中,在价值最大的那头,我们要有自己的平台和通路。

内容投资也将是个重要的领域。不是简单投几部电视剧和电影,思维也要彻底互联网。传统的线性传播将被颠覆。这些内容可能带来的价值,现在还是被低谷的,随着人群的迭代,这些内容会爆发更大的价值,将随着低廉的手持终端不断向三四线城市发展,这种价值会爆发出来。我们要打破自己的即有认识和思维。业态的突破。我们已经形成了已有的业态,还有很多领域亟待突破。我们最近还在思考,如何进入数据领域,首先的突破是财经数据领域,财经资讯以及商业金融数据领域。因为保密协议,现在不能说,很快,也许下周我们就会宣布。我们会和财经业界有独特资源优势的庞大平台,有战略性的联系。

国际的交流合作是SMG过去的优势。下一步,我们在和国际的联手中,提升新上市公司的业务能级。昨天我们宣布了和迪斯尼进一步扩大合作,在2016年会和迪斯尼全球发行的记录电影,叫做born in China(生于中国)

这是展示中国自然地理的大电影,第一部即将制作完成。我们和迪斯尼建立了联合创作团队,接下来会在电影电视有整个全面的合作,现在已经有了合作的具体篇目、执行计划、预算计划。将合作合资公司,共同经营迪斯尼优质内容的数字开发。

我们和硅谷也会有合作。新的上市公司将在硅谷发布一只基金,在撬动互联网变革的源头,我们将在那设立基地,研究发现已经最新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那里投资、孵化,带到中国,促进我们发展。我们还和全球最大的节目模式公司建立合作,把创意生产的流程嫁接到中国。我们将在国际合作上有一系列的合作和探索。我们的雄心不仅仅是自身的转型,还要树立中国媒体的形象,这是我们的梦想。未来的上市公司将是什么样?一是多元化的内容供应。SMG在各种内容领域布局中都有优势,我们会提供最多元化丰富的内容供应,上市公司未来会参与投资和战略决策。全产业链的布局,从内容到通路,从先上到线下,我们下一步会研究线下的发展,旅游行业、演艺行业,这些线下的行业都会和互联网之间有重组。

内容供应是不断创造IP(内容版权),在这中间,上市公司投资拥有这些IP,互联网通路让这些IP能够到达用户,创造新的价值。这是我们全产业链的布局,让线上IP在线下获得新的重生机会和新的价值发现,这是我们的构想。

如何给股东最大的回报?这是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永远用好奇心思考未来,用执行力成为行业的变局者。好奇心指的是一种谦卑的、包容的、开放的,永远期待自己被颠覆的姿态来看待新的东西,来拥抱新的事物,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同时,我们要成为变局者。对上市公司来说,创造利润完成指标,是应尽的责任。但是要创造最大的价值,仅盯着报表是不够的,只有把使命定位在行业变局者,才会忍受一时的投入、短期的回报不能体现,但是只要是行业变局者,长远来说会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是我们的目标。

2002年年初,我在美国学习,我去过福克斯新闻网做实习生,我永远记得在实习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有一天,要报道一件发生在中国的事件,我之前了解了国内媒体的报道情况,我在编前会会议室中,明显感觉到他们探讨的内容和我看到不同,甚至是扭曲和歪曲的,我建议他们看看中国媒体的报道,至少要平衡。

也许因为时间紧张,也许是因为傲慢和偏见,新闻总监说了一句话:今天这个世界,美国媒体说了算。这句话深深刺激了我。那不是狭隘的民族感、职业自尊心更是受到了刺激,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走出办公室,初春的纽约,寒风吹到我脸上,霓虹灯在闪烁。我内心产生一种非常强大的心愿:我要回去,我要靠我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媒体骄傲起来,站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的媒体格局中有中国的地位。这是这些年驱使我的一个动力。

SMG往前走,不仅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更需要投资者、股东,和我们有同样的信念,相信未来,相信中国的媒体是可以骄傲地站起来。谢谢大家。

颠覆式创新 篇2

蒋宗斌在做企业上可谓是兢兢业业、推陈出新, 但是在私下里他却是格外的和气, 《今日零售》记者在采访中看到, 蒋宗斌的办公室并不大, 仅与普通员工用一块透明的玻璃隔开, 并没有总经理这个身份的气派, 蒋宗斌解释说, “我原本有另一间办公室, 但是离大家太远, 我更想与大家在一起。”

都说要管理好一个企业, 最重要的先会做人, 蒋宗斌对员工工作的严格, 并不妨碍他为员工着想, 与员工亲密无间, 正是这种反差, 使得他得到了员工的真心尊敬, 既收获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又收获了许多并肩作战的事业伙伴。

身为一名职业经理人, 蒋宗斌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练, 一身笔挺的西装, 讲起话来观点明确, 很有一套自己的条理, 很难想象这样能够侃侃而谈的人最初从事的是建筑行业, 实在让人惊讶不已。本期, 《今日零售》走进36524, 走进蒋宗斌。

《今日零售》:以往的经历给您经营企业带来了哪些启发?

蒋宗斌:在外人的眼中, 我算是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我毕业的那年正是国家包分配的最后一年, 毕业后, 我顺理成章的进入了一家大型建筑企业, 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 可是我不想人生就此平淡下去, 我想在别的领域有一番自己的作为, 于是在2000年念MBA毕业后改行到零售业。

这以后的十多年, 我一直在零售企业干, 接触过很多业态, 但做得最多的还是便利店。

2010 年, 我来到河北国大36524担任唐山区总经理, 在这个急需企业转型的时期, 需要扩展思路, 在传统经营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破坏”, 我认为, “破坏”也是一种颠覆式的创新。

《今日零售》:有客流才会有销售, 对于便利店来说怎样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呢?

蒋宗斌:每隔一段时间, 36524都会推出几件特价商品, 商品直接从厂家进货, 以低毛利向消费者卖出, 让价格回到十年前, 高质量的产品, 低廉的价格, 如何不让顾客心动呢?只要客源被引进店内, 改变便利店价格“高大上”的印象, 增加顾客与店面的黏性, 店面便有生存的空间。

除此之外, 我还研究将常用的水果蔬菜引入店内, 变成多功能的便利店, 虽然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专业, 但是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让顾客觉得方便、满意。

《今日零售》:我们看36524 的宣传单, 有“一元吃早餐”的活动, 您能谈谈这个“破坏”的构思来源吗?

蒋宗斌:想要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就必须有客流、有销售。那么怎么吸引客流就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双十一”、“双十二”在近两年的火爆, 我想, 自己为什么不能造节呢, 于是周三早餐日, 也可以称之为绿色早餐日便在唐山应运而生。

在这一天来唐山36524 吃早餐的人, 便能够享受到最为优惠价格的食物, 活动推出后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于是人们知道了原来便利店也可以卖早餐。

但是一周七天, 仅仅一天的早餐优惠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一元吃早餐的活动就此展开, 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提供了方便、快捷、实惠的早餐服务。

我们以后要做的不仅仅是早餐, 应该是“五餐”, 分别为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和随吃。36524 能做的还有很多, 具体更丰富的服务还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之中。

《今日零售》:这些跨界的“破坏”行为, 为企业带来了哪些好处?

拥抱“颠覆式创新” 篇3

理解分享经济,乐见其蓬勃发展

Uber,一家汽车分享企业;Airbnb,一家房屋分享企业。这两家企业被认为是美国分享经济模式成功的典型代表,两家企业诞生后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出租车业和酒店业带来了革命性改变,资本市场上予以它们高估值也显示了分享经济模式的广阔前景。此后,租车分享企业Zipcar、图书分享企业BookCrossing、网贷分享企业LendingClub等迅速跟进,让这些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者与消费者以最廉价的方式实现了社会闲散资源的有效配置。

追随国际分享经济发展的脚步,近年来,我国分享经济发展也快如潮涌,开始起步于移动出行、P2P租车、互联网金融、房屋短租等热门消费领域,像运输行业兴起的滴滴快车、神州租车等,房屋行业的小猪短租、途家等,货币领域的人人贷、聚爱财、拍拍贷等网贷企业,在年轻一代新消费观念的促进下快速成长,正在进一步向家居服务、物流、旅行等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这一蓬勃兴起的新经济形态,学者们将其概括为“分享经济”或者又被称作“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如果简要追溯其理论源头,分享经济的思想最早启蒙于18世纪末,当时有学者从资本主义财富分配的角度,提出在企业中实行雇员股份制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员工持股,企业员工可以取得公司股份,分享公司的资产收益,从而通过产权的重新分配达到企业收入的重新分配。这样就把工人和雇主双方的利益结合起来,以此缓和资本和劳动的矛盾。到了198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马丁·魏茨曼出版了《分享经济: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一书,全面提出“分享经济”理论,以寻求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滞胀”的途径,进而也推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雇员股份制的发展。“共享经济”的理论实质是取得资本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分配权的协同共享。因此,分享经济学就成为一门从收入分配角度去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学科,试图通过改变劳动报酬的性质来改善资本主义经济在微观结构方面的缺陷,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创造性,保证企业和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革命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已经发生巨大变革,今天所言的“分享经济”已经远远超出其原本内涵,分享经济从最初的从企业所有权的让渡、企业或个人物品使用权的分享已经拓展到所有社会资源重新优化高效的配置方式,形成一系列充分利用资源的商业模式。当今通信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具有的分布式、点对点、扁平化、接近零成本的特点,已经为社会即时协同共享资源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条件。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共享经济从理想成为可能。

在分享经济模式下,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或媒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信息的分隔,实现个体之间直接的闲置资源使用权的交易。人们可以送过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租或者借一种商品和技能,而不是通过购买所有权来享受其提供的服务,这种直接的商品和服务,一方面其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使资源的需求方和供给方能够快速进行匹配,填补了市场对于某些产品或服务的巨大需求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极大提高了社会闲置资源的使用率,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因而,分享经济也被称为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的租赁经济模式。

用敬畏的眼光审视其未来影响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2014年在中国出版了他的新著《零边际成本社会》。他指出,互联网带来的近乎零边际成本的社会在未来30~50年内将终结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协同共享时代即将到来。

这位社会学家事实上描述的就是未来“共享经济”的前景。他在书中指出,由互联网引发的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使得通信媒介、能源、运输机制这一经济运行必备的三大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数十亿人和数百万组织连接到物联网,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减少了能源和其他资源的使用,还可以将许多实物的生产和销售的边际成本降低到接近于零,使之接近免费,不再受到市场力量的约束,更是使人类能以一种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在全球协同共享中分享其经济生活。里夫金说,零边际成本现象有可能对传统产业社会铺就了一条“毁灭之路”,可能还是对资本主义主导方式的终结。因为协同共享彻底改变着社会组织方式,最大地降低社会收入差距,将实现全球经济的民主化。这似乎是人类在技术大变革下对社会本义的回归,就是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互助合作,人的资源共享的回归。

但现实世界,我们又必须用敬畏的眼光看到共享经济的未来。分享经济事实上在起步时,已经成为传统经济世界的“搅局者”,它不仅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也因为市场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而大大收缩了传统企业边界,由此正改变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

我们已经看到,以Uber为例,因被认为通过互联网服务,绕开了政府对出租车业严格的监管,在全球多个国家都受到了严厉监管,像在德国法兰克福,该运营模式甚至直接被判定为非法。目前国内的滴滴打车也直接冲击了许多地方的传统出租车行业;还有向“人人快递”(普通用户可注册成为自由快递人),也先后在湖北、河南、上海等地被当地邮政管理部门叫停。分享经济形成的商业模式,对传统税收体制、政府监管体制,还有专利制度均形成冲突,其间不仅存在很大的政策风险,其发展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与传统商业模式相互抵触,更有对传统社会治理体制的巨大冲击。

分享经济要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能大规模地商业化并改造传统经济结构,一是要社会商品极大丰富,人们除了自己使用,还有闲置的资源可用于共享;二是互联网信息平台尽可能减少人为束缚和管控,在更大范围实现人与物、人与人相互连接,实现供求双方更自由选择、更自由供给、更个性定制的可能性;三是要有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具有非常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社会契约精神。而这三个要素对我们现有社会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发展好分享经济,迫切需要新思路、新办法、新规则,亟须构建新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等等。

在我们满怀欣喜去拥抱共享经济时代来临的时候,可能更多地要做好应对这一“颠覆式创新”的心理准备。

就像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内在规律一样,来的终会要来,分享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种趋势,中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热潮也极大地促进了分享经济的发展。正像里夫金所言,在新兴的协同共享中,创新和创造力的民主化正在孵化一种新的激励机制,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部分超越市场的世界,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在一个相互依存性越来越强的全球协同共享中共同生活。据此,我们也应当以更加包容的态度从分享经济发展中汲取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新动力。

颠覆式创新 篇4

360董事长周鸿t:因为在这个行业我已经做了很久了,成功的经验谈不上,只是说说自己的看法。万变不离其宗,第一是用户,第二是团队。关于团队的建立, 我有三点心得:一、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二、财散人聚,要有激励机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三、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 留一部分利益给未来。

360过去这一年投资了很多公司,我发现很多年轻人就是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创业,,想当老板。实际上他的能力找工作的时候,非常向往我要去Google, 我要去微软,我要去大的外企和国企,这些想法非常好,创业你要到成长期的创业企业学习,你才能真正的学到创业的能力,所 以我讲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我是在现实中不断碰壁之后,我希望大家继续有自己的理想,但是要有实用主义的操作想法,使得你在未来的人生中一步一步逼近自己的目标,这是我第一个跟我们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其实我的一个观点是看你怎么去定义创业,有的人如果把创业定义成我去注册一个公司,我当CEO,我女朋友当CFO,我再找个同学当CTO,公司不大什么都 有,我们过把瘾。我觉得这种创业更多是为创业而创业,实际上它是一个形式。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广义的创业,我理解你希望去追求最后干成一件事情,你希望能够 创造出来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如果你怀着这样一种创业的心态,我觉得你从一毕业开始你确实就在创业。但是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根据你掌握的资源不一样,你创 业的具体形式可能是不一样的。

创业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心态,你把这个过程是你学习如何创业的过程。我觉得如果你怀着这样的心态,你无论去任何一个公司,你可能不会特别挑剔这个公司短期的待遇怎么样,你更多的看到你在这个公司学到什么东西,你是不是可以加强自己的实力。

360得成功也有很多偶然的因素,我们当时做360的时候我们不懂安全和杀毒,我们的想法简单,中国当时有那么多的恶意软件和流氓软件,做一个免费、有效 的,管你是谁的,我一律通杀谁都不认。我们怀着这样一个点的想法,而且我们把这件事情打通了用户的需求,而且这件事情做的非常专注,我们通过做这一件事情 迅速在一年时间里面,360就有了上亿的用户,你有了用户和口碑,没有杀毒我们可以推免费杀毒,我们也可以推防火墙,我们今天做的时候,问题当你创业的时 候,你总不能看到别人做了四年以后的事情你再来做。

作文布局创新日记式文档 篇5

(一)日记式

作文的布局,按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纵向式、横向式和纵横交错式三类;按材料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传统式和创新式两大类。近年来的作文、不限文体作文,不断增加,给了学生“天高凭鸟飞,海阔任鱼跃”的写作自由。如能掌握一些创新式格局,对写好考场习作是大有裨益的。常用的创新格局,有以下几种——

一. 日记式

日记是学生最熟悉、最常用的一种练笔形式。它用之于考场作文的布局,具有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等优点。如 2001 年江苏省盐城市作文题是:以“考题”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体裁(除诗歌外)作文。一考生以《都是考题惹的祸》为题,用三则日记展开。文章写的是“我”这个差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因很多考题未做对而引起的一连串“麻烦”。三则日记分别写的是“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寝室里同学恶意的讥讽”、“家庭中父母粗暴的责骂”。且三则日记巧妙运用“小雨”、“大雨”、“暴风雨”这些有关天气的词语来暗示情节发展,传递作者的心情。这篇文章因布局巧妙、感情真挚而获得了高分。

原文回放

都是考题惹的祸

X年X月X日 天气:风和日丽

“耶!胜利大逃亡啊!”今天,校园里弥漫着轻松与愉悦的气息。期末考试的结束,意味着寒假的来临,也预示着快乐、幸福、美满、无忧无虑的春节的到来。只见同学们一个个春风满面,欢声笑语,不顾一切地向校门外飞去„„我,也被这欢乐的气氛包围在其中。

X年X月X日 天气:小雨,偏北风3~4级

“哦耶!打进年级前90强啦!””哎,怎落得这么个分数?”今天,是发成绩的日子,同学们的心情也有了落差,有的抱头痛哭,有的眉飞色舞,也有的捶胸顿足„„而我,则属于第三类。不因为别的,只因为那造成只差0.5分,便与“优秀”分数无缘的一道小填空,别问我那是道啥破题,说了你也甭笑话:“若x的平方等于y,则X=____”而我,竟大笔一挥,写成了X=根号y(正确答案为X=正负根号y)。怎么样,服了吧。我承认这是我审题不仔细造成的,在当场作了深刻地反思后,我憋着一肚子怨气回了家。

X年X月X日 天气:狂风暴雨,北风30~40级

“巩XX!!你说说这道题究竟是怎么错的!我平时强调过多少遍同样类型的问题了,你怎么还能在这儿错!你脑子都笨到家了!你这一学期都学什么了!脑子在上课的时候都干嘛去了!你在这儿出错,不觉得丢人现眼吗!!!„„”呵,这都扯到哪儿去了„我低着脑袋,站在讲台前,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哎,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填空,再说我也从来就没在这个知识点上错过啊,不光是耳朵受苦,连手也跟着糟了殃,2000字的检讨再加上„„老天,听听基层的声音吧!0.5分,这样值得吗?

祸不单行,真是祸不单行啊,这人在走背运的时候啊,连点儿解脱都找不到。这不,我是回

到家了,本想好好分析一下试卷,但„„

“巩XX啊,你怎么在这儿还能错啊!我都提醒你多少遍正负号的问题,你怎么还错啊!„„”

我的老天,真是天要灭我啊!罪过,罪过„„虽说我错得不该,但怎么说也不该这么“天打

雷劈”吧。

话又说回来,这些全都是考题惹得祸,以后说什么也得多加注意了,再来这么几次,我看也

够呛!

技法点拨:

1.一般都写3篇。

2.各有所不同,只要题目说明内容就可以了,内容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表现一个主题。

3.一般以“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时间顺序来写。

参考例文一

感激

5月2日大雨

窗外的雨水在浙浙沥沥地下个不停,电视里播报洪水还在不断上涨。无情的洪水,淹没

了一屯屯的房屋。我简直不敢相信,这种灾情就发生在离我们只有十几里的乡村。

5月8日大雨

刚进教室,班主任就发布消息:动员同学自愿捐钱、捐物,解决灾民生活的燃眉之急。

我一脸的不高兴,倒不是自己不愿意捐,而是怕老妈不肯。一进家门,我就对正在炒菜的妈

妈说:“妈,学校要我们都参加给灾民献爱心的活动!”我特意把那“都”读得很重,生怕妈

妈听不清。“噢!”妈妈冷冷地说完这一个字,就忙她自己的事去了。唉!没救了,家里条件

本来就不算好,加上妈妈又是一个节俭的人,她肯定不会同意。趁妈妈在厨房做晚饭,我溜

进房里,挑了一件最旧的衣服悄悄地塞进了书包。

5月9日晴天

今天的天气格外好,小树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翠绿了。我正准备出门,被妈妈叫住了:

“你难道就把那件自己都不想穿的衣服送给人家么?”我一惊,没想到妈妈已经知道这事。

正在左右为难时,妈妈把放在床上了的那件新衣拿了过来。这下倒让我为难了。说心里话,我是十二分的不情愿,在我看来,这捐钱捐物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何必那么认真?这件新衣

连我自己都舍不得穿啊!妈妈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献爱心,不是收破烂!”后来,在妈妈的叮嘱下我还在衣服里夹了一封短信。

6月18日晴天

今天中午,我意外地收到一封灾区的来信,那是一封足足写了四页的长信,信中说:“洪

水来不久,妹妹病倒了,一直躺在床上,这件新衣服送到妹妹手上的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妹妹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穿上这么漂亮的衣服,那天,她高兴得流下了泪水,远方的朋友,我感激你给我们全家带来的欢乐!”读完这封长长的来信,我的眼睛模糊了,真不知是应该

感激我,还是应该我感激妈妈。

阅读导引:

1.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件()的一件事,表达了()。

2.本文作者通过()、()、()、()等四篇日记,表现出了自己和妈妈在救助灾民活动中的不同

(),内容虽然没有过人之处,但由于脉络分明,形式新颖,文章评为一

类文。

参考例文二

单 飞

题记: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小小鸟,它不能总依靠在妈妈温暖的翅膀下。总有一天,它得

单飞„„

9月1日星期六阴

今天,我终于来到这所梦寐以求的名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生平第一次离开老爸和

老妈,兴奋之余,更多的是紧张,不安„„

这一天处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我胆怯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觉得哪儿都不是我可以躲避的港湾。中午,我甚至害怕去食堂排队买饭,便恍恍惚惚出了校门,毫无目的地“漫游”。

看见前面有家书店,不由心中一阵窃喜。毕竟,这里还让我有一丝安全感。书店油墨飘香,我把心埋入书籍中,肚子唱起了“空城计”也全然不顾。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是妈妈!我扔下书,急忙奔过去,靠在妈妈的身边。接着,我去食堂打来了饭,狼

吞虎咽,第一次感到这里的饭菜很香。可是,妈妈很快便对我说她要走了,让我慢慢吃。顿

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可为了不让妈妈看见,我只得埋下头,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把泪

水往肚里咽。

晚上,我失眠了,想老爸老妈,想爷爷奶奶,也想家中舒适的小床。

„„

望着窗外满天的星星,我的心沉沉的,眼泪又来了。我只盼望着天快亮起来„„

10月8日星期二多云

一个多月的学习生活使我渐渐丢掉了依靠父母的坏毛病,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了。同时,我也发现,没有人再把我当做一个孩子,很多事情得自己做,做不下来也得做。想起以前在家靠父母,做事从来不考虑结果。现在每做一件事都得考虑后果,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从前的小小鸟„„班上工作干不好,学习不见效果„„天哪,真想痛哭一场。然而,我没有时间去

舔自己的伤口,只有顶着压力靠自己飞„„

12月28日星期二晴

老师说,每个人来到新环境,总会有一段“磨合期”,只不过是时间长短不同罢了。我想,我终于过了这段“磨合期”了。今天,老师为我戴上了“学习标兵”的桂冠。我觉得自

己真正长大了。突然间,我意识到,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后记:朋友,如果你还是一只小小鸟,那么,就请你告别依靠,单飞吧!

简评:这是一篇日记体作文,感受细腻,体验深刻。离开父母第一次去“单飞”,天是

阴的,“心是沉的”,“单飞”了一程路,也“渐渐丢掉了依靠父母的坏毛病,与同学们和睦

相处了”。但“压力太大”,“学习也不见效果”,又飞了一程,靠自己的信念和毅力,终于戴

上了“学习标兵”的桂冠。文末直抒胸臆:“告别依靠,单飞”。作者于开篇处表露的孤独感随父母的远去而远去,这正是用心灵写出来的人生诗韵,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应试佳作。

实战训练:

体验式创新教学体育教育论文 篇6

1.体验式教学的意蕴及特点

体验式教学的特色是充分挖掘教学中“人”的重要性,充分强调是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内在体验,是一套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体验学习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是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的含义。要构建学习者本身的学习经验需要是学习者身临其境来体验学习过程当中收获的体验并且做出反思,把这些反思转换为学习者本身的学习经验。体验学习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学习经验,另外一个是学习场地,只有两者进行紧密的配合才能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首先,学习是对以往经验不断改造以及充足的过程,教育形态中应该不断融合各种学习经验。其次,场地学习的最佳环境可以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体验式学习自古以来就被学者们所推崇,涛行者的“做中学”中体现着体验学习的内涵意蕴,孔子的“学与思”体现了体验式教学辩证法的思想。总而言之,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独特的个性化课程,达到的效果远远大于传统的教育形式,是一种以体验为特征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日常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的锻炼,把锻炼身体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强制性的安排学生跑步,从事固定的体育活动,要以学生认识体育教材内容规律特点为主来替代传统的以重视教材内容逻辑联系为主的形式教学。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用体育活动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快乐或者悲伤的情绪,在经过运动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心情平静许多。在以实践为主要特征的高职体育教学中“,体验”作为一种有效持久的教学方式,可以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体质不断增强。

1.1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哲学上来看发展是经过与结果的统一,学习的过程制约但不决定结果,结果是学习过程的体现,但不能全部体现。在体验式教学的进行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传统教育中结果,而是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主学习体验,不要急功近利。学生在加强自身学习体验后就会享受学习的乐趣,就会主动的从事体育活动,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这样体验式教学就为高职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过程,将自己的思维情感融入到学习中。

1.2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养成

强调学生个性的养成是体验式教学最重要的一点,体验式教学是学生生命体验的重要体现,是个人的。学生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是独特的自我的,能体现自我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今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学生的情感构造、认知结构、个人取向都有很大的影响。

1.3体验式教学以学生学习的内在生成为特性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深刻和深层的以及神秘的内在感受,学生学习能引发与学生独特的“自我”密切相关的独特领悟或意义的情感反应,不仅如此,学生学习能帮助学生得到具有永久意义而且具有铸造性的学习体悟。体验的过程是外部世界和学生自我生命存在状态向心灵内部趋近和展开的过程,推动着学生从自己的生命历程和已有经验出发,揭示和发现教学中更为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学习形成的内在天性体现的是学生生命的深度。

2.高职体育教育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通过学生基于个体经验的解释以及自我体验的有效融入,才能获得学习知识存在的意义。由于高职体育课程的特点来看,学生的学习重点不是放在增加内在认知结构上,学习过程中更多的体现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自主参与性更高,离不开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景主要靠学生主动建构,倡导以“自主、对话、探究”为特征的体验式教学。素质教育的认识论认为,知识的意义与人类的经验有密切联系,所谓“知识”乃是人类从经验中汲取意义或建构意义的结果。要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2.1在体验式教学的理念上创设情境并培养学生体验意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不再仅仅表达一种观点,更注重的是一种理想,其独特的意味是强调一种行动指南。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和谐处理好师生关系,同时通过采用讲解示范等教学手段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对进一步发展动作产生探究心理创造学体验学习的氛围和条件,使学生在愉快体验的环境中获得体育素养。一名拥有正确价值理念的体育老师才能在课堂中真正把握体验教学内涵和意蕴,才有可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体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体验意识和合作意识。要做到这几点,需要教师要认识体验教学与学习理论的先进性,使之首先树立起体验学习的意识。高职体育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创设体验的情境,通过体验获得自身感受并内化为体育素养,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就是建立本体的连锁条件反射的过程。

2.2在体验式教学内容上与高职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结合

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将有效地发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职业功能和健身、健心功能,拉近体育教学内容与他们将来要从事岗位工作的距离,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打好基础。高职体育教育与普通体育教育的区别是,高职体育教育必须从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出发,通过精心设计体验式教学的内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满足不同专业、基础和各种兴趣爱好的学生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我校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方向对学生的体格素养的不同要求,在体验教学内容设置上灵活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化,密切结合高职学生所学专业以及未来职业岗位的特点。

2.3在体验式教学组织上细化教学的基本流程并明确目标

在教学组织上应该向国外先进的体验式教学理念和培训方法学习,探索出一套适合当代高职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具有知识性、挑战性和趣味性,三者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授课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灵活的运用教案,尤其根据体育课的特点,更适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体验式教学达到效果的高低取决于体验之后进行的分享和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的程度的高低。一般体验式教学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教学目标分析阶段、教学方案设计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和评估与追踪阶段。通过这4个阶段可以更加科学完善的将体验式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3.结语

颠覆式创新 篇7

因此, 对于企业家、老板和所有营销从业者而言, 设计营销的时候, 不再是要去讨好媒体记者, 而是讨好一万人在社交媒体上去发声。这成千上万的用户会影响谁呢?会影响微信的公号, 他们会非常快速的跟进, 如果发现有十几个公号来跟进, 传统的网站就会跟上, 然后再返回来影响成百上万的用户。

笔者从事营销概念出身, 对别人造的概念不感兴趣。互联网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和追进, 我认为移动新媒体时代的营销, 只需要真情本意的表达即可。笔者创建的公司很少做热点营销, 春节前夕我们做了一次表达。40个小时后, 仅微博平台就被转载了1010次, 其中我的个人账号被转发了454次, 这就是新媒体的威力。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 C) 统计, 2014年中国13.62亿人中手机注册人数已经达到12.4亿人, 渗透率达到91%;中国拥有7亿的智能手机注册用户, 每天手机上网超过4小时以上的达36.4%, 在线应用中的第一名就是“即时通讯”。

根据《in Mobi: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穿报告》, 移动互联网已经在娱乐、信息获取和沟通这三大应用领域全面超越了个人电脑网络。移动社交媒体凭借大数据、传感器、lbs定位技术、NFC近场通讯技术和在线支付系统等科技支持, 消弥了人类沟通互动和商贸交易的时空障碍, 建立起“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企业与消费者”、“网络”与“传统商业”之间崭新的对话机制或协同机制。“无处不联网, 处处皆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

移动社交媒体, 这种以科技为内核, 兼具通讯、娱乐、社交和媒体功能的新生物, 展现出极其蓬勃的生命力, 并彻底颠覆了企业营销信息的传播模式。对于传统企业而言, 其核心价值在于“供需一体化”。一方面, 通过移动设备和a PP将需求信息以极高的效率精确地传递给供应商;另一方面, 将企业产品和品牌的信息传播给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前者依靠互联网天然的传播属性, 后者则体现出营销信息的传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移动社交新媒体对企业营销信息的颠覆, 笔者总结为四点:互动颠覆了自上而下、碎片化颠覆了集中式、社群化颠覆了一盘散沙、自产自销和产销融合颠覆了产销分离。见下图。

一、互动颠覆自上而下

移动社交媒体最核心的特点就是“互动”, 而互动的本质又是平等。传统营销的传播模式是由内而外的线性思维, 首先提炼企业想要表达什么, 然后自上而下地传播出来。没有反馈和沟通, 效果当然越来越差。而互动则是即时反馈, 随时更新, 不断迭代, 追求最精准和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传播方式。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 没有互动和参与就没有营销。

二、碎片化颠覆集中式

之前传统营销的传播节奏或者是“晚上8点的黄金时段”, 或者是三大门户网站, 都属于集中进攻性的。但移动社交媒体撕裂了受众的时间。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上线。当然有所谓的饭后睡前等时间节点, 但整体上碎裂的零零碎碎、毫无规律可寻的触媒时间, 消费者注意力的碎片化直接导致媒介影响力的碎片化, 这简直令传统营销束手无策。

三、社群化颠覆一盘散沙

传统营销的传播对象是万千个人组成的“一盘散沙”的大众, 更是个人。传统营销的传播策略相当简陋和粗糙, 对受众的界定中, 只有年龄、薪酬、职业、爱好等简单的特点画像。

而移动社交新媒体时代的受众则完全不一样。他们已经强大到组建自己的“兴趣帮派”, 如微信群等。这种非正式组织联系紧密、相互信任, 有所谓的意见领袖, 但根基脆弱, 随心而动, 说退出就退出, 说解散就解散了, 且群与群之间没有管理, 很难将一个营销内容从一个群有效率地洞穿至另一个群。传统营销的传播, 以个人当作大众, 而移动社交媒体时代, 必须以无数个小群体作为传播目标, 需要完全不同的打法。

小米手机2011年的销量为21.5万台, 2012年为719万台, 2013年为1870万台, 2014年为6000万台, 2015年预计突破1亿台。小米通过出色的论坛、微博和互联网营销, 营造话题和事件, 以极低的成本将小米网做了起来, 而小米网自身手机的销量占所有销量的70%, 成为继阿里和京东后的第三大电商。这种全力以赴做自媒体的策略, 完胜一盘散沙的传统营销。

四、自产自销和产销融合颠覆产销分离

传统营销是企业和厂商作为营销动作的发出者, 如同打猎一样, 消费者都是“猎物”的角色。企业自己生产“弹药” (营销内容) , 通过传媒 (电视、报纸、杂志等) 发射出去, 中了枪的消费者才会购买企业的产品。

而移动社交时代, 微博微信等平台并不自己生产内容, 内容需要用户自己生产、相互消费。企业其实是被排除在外的, 而既然受众的注意力都开始归集至此, 企业无论如何也必须掺和一把。但自己生产“弹药”的事, 确实可以逐渐减量省下来了, 而要借助受众的口, 去曝光自己的品牌和卖自己的产品。也就是王晓峰总经理所说的从正三角 (厂商、媒体、用户) 变成倒三角 (用户发布声音、影响大号内容跟进、普罗大众) 的传播模式。

小结

如今的信息传播不再是自上而下、集中式、一对多的、单向线性传播;取而代之的是互动化、碎片化、生态社群化、多对多交叉的、传播与生产合二为一的立体式网状传播。

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是典型的传统媒体人转型新媒体的例子。他详细解释过两者之间的区别:“传统媒体是‘内容——渠道’之间的二元博弈;自媒体是‘魅力人格体——运营平台’之间的二元博弈。推动转型动力在:媒体作为信息渠道的价值在互联网冲击下不断贬值。传统媒体的价值枢纽是内容, 自媒体价值枢纽是人格魅力;传统媒体影响力在于受众规模的扩张, 自媒体的影响力在于应用场景的契合。”

传统媒体是自上而下的, 传播方式是由专业的战略咨询、品牌咨询、广告创意, 逐层落地, 最终海陆空齐头并进传播给亿万受众;而移动社交媒体是多对多交叉影响, 点赞、加粉、转发、评论, 圈层式立体传播。传统媒体是一对多的传播方式, 是大生产、大流通、大传播的必然产物;而移动社交媒体, 每个人变身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三位一体。

传统媒体的传播是“我说你听”, 而“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则是首先得让别人主动谈论你, 正如“三个爸爸”的创始人戴赛鹰曾经总结过:“一个信息要想被大家知道, 必须具备很强的评论、转帖能力。”你必须具备极强的“话题创造能力”, 才具备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的前提。

就像农夫山泉的钟睒睒一样, 你要善于挖掘和借势新闻点, 正奇并用, 创造社会舆论涟漪, 获得更高的曝光度和品质口碑。其次, 你的话题信息要在关系链里流动起来。这是至关重要的。

总体而言, 在实战中, 首先要创造出能流传开来的营销内容,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平台、时机和传播者将信息传播出去, 让其被刷屏、被评论、被探讨, 最好成为现象级的社会事件。

颠覆式创新:战胜巨人的法则 篇8

这就叫颠覆性创新。哈佛大学著名创新学教授克里斯滕森教授认为,颠覆式创新往往意味着创造出“更简单、更容易、更便宜”的商品而重新定义竞争格局,最后把原来的行业领先巨头挤出市场。

人类社会是不断自我颠覆的过程

颠覆式创新并不难懂。回顾历史,秦始皇时代,知识还记载在竹简上,笨重的竹简让皇帝批阅奏章就跟做负重运动一样。竹简刻写不易,那个时代只有贵族才能读书,因为只有贵族才能传承这些笨重的“竹简”;到了东汉,蔡伦发明纸张,书写便利,知识传承也从贵族逐渐扩展至平民;隋唐时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术,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简单、容易、便宜”,直至玄奘印度取经归来,佛经的广泛印刷和传播带来了整个社会教育的提升;到了宋朝,毕舁活字印刷术发明,更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繁华、最富裕、最开明的王朝。

西方国家曾长期落后于中国,主要便是落后在知识的传承上。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20世纪美国人发明了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也遵循了“简单、容易、便宜”的轨迹,从IBM的大型机,到DEC的小型机,再到微软开创的家用电脑时代,进而到我们现在的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中“更简单、更便利、更便宜”的每一个进步,都带来了颠覆式的创新。

每个人都是Bill Gates

几千年来,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三个犹太人;在个体思想层面,是被西方社会奉为神明的耶稣·基督;在社会科学层面,是缔造共产主义思想的卡尔·马克思;在自然科学层面,是奠定现代自然科学基石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与精于制造机器的日耳曼人,以及擅于制定规章制度的撒克逊人相比,犹太人更善于用深层而无形的思想去影响世界,推动历史的车轮更快速地前进。这就是隐含在犹太人大脑中的“软实力”。对于现代企业家而言,是否具备这样的软实力,是决定企业在商业世界沉浮的核心要素。

通过对市场的把握、对传统思维的超越,组织创新资源,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生产模式、新服务方式——这是企业软实力的集中表现。而这些颠覆式创新的实践者,在创业的初期往往以隐形冠军的形态存在于业界。譬如百度,譬如蒙牛,譬如掀起PC浪潮的Bill Gates,譬如正在与Google争夺网络应用开发商控制权的facebook。

摩根斯坦利在2009年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报告称,每一次技术周期都会带来10倍的新增用户,新公司往往会成为新的技术周期中的赢家,而老的赢家则通常走下坡路。这就是创新型挑战者对当时赢家的“颠覆”。

谷歌颠覆微软

灵活轻巧的谷歌,便是最让微软棘手的竞争对手之一,它在短短10年间成长为营业额接近300亿美元的大公司。在微软和Intel统治了20年的Wintel时代,我们很难想象微软的地位遭遇如此大的挑战。而最让微软坐立不安的是:谷歌采取了不同于一般软件厂商的商业模式——通过免费架构在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而获得广告收入。这让微软传统的、以个人电脑为基础的竞争方式几乎失去效力。巨人面对一个小孩子的攻击,竟然会显得力不从心。

在平衡收入和利润的驱动力下,Google的创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实行多元化产品和服务战略,广泛涉足消费者在线服务,等等。而在消费者在线服务市场,Google向互联网搜索之外的市场拓展,推出图像管理、网络电邮、视频等服务。

在谷歌对微软的挑战中,我们可以看到颠覆式创新三个原则的使用——“更简单、更容易、更便宜”。谷歌的界面超级简单,只有一个搜索框;基于浏览器和云架构的谷歌应用程序,使得数据的共享和传输更加容易;更重要的是,任何人使用这些工具都是“免费”的,而微软的每个软件几乎都要收取授权费。

微软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IT业的规则变了,价值转移了。谷歌通过重新定义市场,把软件的价值转移到了“广告”上,从而颠覆了整个市场。很明显,消费者是极度欢迎这个“颠覆”的。人们会问,有了免费的Google,我为什么还要向微软交授权费呢?

谷歌最新的大手笔是推出了Android手机系统。Android系统迅速成为了全球最欢迎的操作系统,几乎赢得了所有厂商的青睐,其智能手机系统不仅超过了微软的Windows Mobile,也超过了苹果的iphone。这背后的道理是一样的,无论厂商和消费者,都不愿意为Windows Mobile10美元/台的授权费买单。

最有意思的是,昔日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在手机部门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的两年后,居然借Android系统咸鱼翻身,成为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中苹果的最大对手。

苹果的变身

而苹果,总能给它的粉丝带来无尽的惊喜,让全球为之疯狂的iPhone只是苹果众多惊喜中的一个而已。

2008年5月初,乔布斯同20世纪福克斯、沃尔特迪斯尼影业公司、华纳兄弟等众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这就意味着,在类似《钢铁侠》这样的大片发行DVD的当天,苹果的用户就可以在iTunes网站下载这些电影。

苹果精心地选择出最好的合作者。2004年,宝马首次在其年度新款车型的储物小格中加入iPod转接器,克莱斯勒、福特等汽车制造商随后也加入这个潮流。超过20万家公司与苹果签署了制造与苹果相容产品的协议,70%的新款美国车都配备了iPod转接器,10万个飞机座位也同样配上这个组件。

在乔布斯的哲学里,苹果始终是,也必须是一家能“全盘掌控”的公司,这样的苹果才不至于像戴尔、惠普那样,因为等待微软最新操作系统的发布而延迟推出产品。苹果不用看着微软的脸色干着急,而可以随意修改系统,它可以为iPhone和iPod制作特别的版本。

苹果公司的颠覆式创新可以这样理解:对于苹果的用户来说,全盘掌控软硬件意味着“更简单”;所谓“更容易”,指苹果公司为操作便利性而不断创新,使其经常领先于对手几个身位;所谓“更便宜”怎么理解呢?苹果公司的产品并不便宜。但是当iphone可以通过不同的软件变身时,你会发现,它还是便宜了。比如,iBook可以让你的iphone变身成阅读器,阅读大量免费的书籍;众多的游戏可以让你成为游戏达人,永远有新游戏可玩。

传统行业中的“颠覆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难道只存在于快周期的IT产业吗?不是。在历史上,传统行业颠覆式创新的例子比比皆是。

超市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通过对百货商店柜台式服务的“颠覆”,超市让购物变得更加简单、更加容易、更加便宜,从而带来了消费的迅猛增长。

电子商务也是一种颠覆。“超市”再便利,也需要出门,而电子商务可以让你足不出户就完成交易。相比较传统购物,电子商务做到了“更简单、更容易、更便宜”,完成了颠覆者的使命。

在餐饮业,肯德基和麦当劳这样的快餐服务商是对传统饮食店的“颠覆”,无处不在的店面、1分钟的制作汉堡流程、低廉的价格,使得快餐文化迅速流行起来。

在中国,最近两年突然走红的85度c,也是个典型的例子。

“更简单”——面包都是一炉炉烤出来的,自己挑选,然后统一结账;“更容易”一店面都开在很好的市口,重金拿下来,让消费者易于到达;“更便宜”——均价在5元左右的面包、6元左右的饮料,谁都可以负担得起。于是,85度c创造了销售奇迹。

颠覆式创新的未来演进

颠覆式创新的机会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更会有。只要人类社会在发展,颠覆式创新就会永远存在。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击败巨人的机会。只要能准确把握价值的转移和变化,找到自己的定位,就可以找到颠覆式创新的机会。这里,我与读者分享一个例子。

携程是一家拥有数千人的呼叫中心,是机票和酒店订购平台。而“去哪儿”(Qunar.com)只是一间初创型公司。不过,“去哪儿”的旅游垂直搜索模式具有颠覆性—一它没有模仿携程建立呼叫中心,而是通过各个机票和酒店代理商自行出价的方式,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去哪儿”的商业模式是三个2元钱:也就是,搜索代理商的结果收2元钱,点击代理商的链接收2元钱,客户完成交易收2元钱,从一笔交易中赚6元钱。“去哪儿”的想法是,旅游搜索这个市场本来有30个亿(2008年数据),既然正面竞争打不过携程,那么不妨切割出一个10亿元的市场,然后在10个亿的市场中成为领先者。

上一篇:大学生军训致辞下一篇:蜜蜂以物喻人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