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的导学及教案

2024-09-21

道士塔的导学及教案(共8篇)

道士塔的导学及教案 篇1

《道士塔》导学

一、本文涉及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处于事件漩涡的王道士,一个是处于边缘但感同身受的余秋雨。

先让我们来看王道士。

1、王道士的所作所为:(速读课文,找)

2、对于这样的王道士,你作何评价?有何根据?

3、对他,余秋雨先生是怎样评价的?(用文中的语言回答)饱含怎样的感情?

二、由“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中的“只是、小丑”,探讨“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1、悲剧是怎样造成的?(朗读讨论第三节的4、5、6三段,感觉官僚的所作所为,感受和欧美学者的差别,)

2、为什么说他只是小丑?

三、面对这样的悲剧,面对这样的王道士,余秋雨的心理是怎样的?请大家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秋雨感情的语句,读读,并用:

“我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余秋雨”加以表达,简单地阐明理由。

《道士塔》教案

一、目标:

1、把握王道士这一形象,体味“他只是错步向前的小丑”的评价。

2、感受“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感受作者复杂的心态,进而感受一种民族的耻辱之痛,一种文人的无奈之痛,一种近乎自欺欺人的希望之痛。

二、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有一种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而攫取的目光;有一种文化,命途多舛,只要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

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那它究竟是怎样成了我们永久的痛的?谁应为它的悲剧负责?让我们跟随据说是上一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的散文大家余秋雨,走进他的《文化苦旅》,走进他的《道士塔》,去感受那份痛,去触摸那份痛。

(二)、本文涉及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处于事件旋涡的王道士,一个是处于边缘但感同身受的余秋雨。

先让我们来看王道士。

1、王道士的所作所为:(速读课文,找)

A、粉刷壁画(第二节第3段)B、砸碎塑雕(第二节第4段)

C、出卖文物(第三节6-11段)D、报送官员(第三节前部分)

2、对于这样的王道士,你作何评价?有何根据?(跟着学生的鼻子走)

(幼稚、愚昧、卖国、无知、小丑、罪人、走运、受害者……)

(这里,就可以抓住走运和受害者加以挖掘,学生的讨论可能会涉及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而不是王道士一个人的过错等主题性的内容……)

3、对他,余秋雨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A、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B、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

C、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初读(学生很冷漠)

再自由读,读出什么感情?(谴责、嘲讽、同情……)

齐读,要有点不同,要有味道。

(三)、由“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中的“只是、小丑”,探讨“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1、悲剧是怎样造成的?(朗读讨论第三节的4、5、6三段,感觉官僚的所做所为,感受和欧美学者的差别,)

2、为什么说他只是小丑?

(对于整个悲剧,王道士是偶然,也是必然,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剧!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里,不仅是文物的流失,而是知道是文物,是宝贝,却不知道珍惜,是典型的自作孽,诚如郁达夫悼念鲁迅时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话用这里也是可以的。)

(四)、面对这样的悲剧,面对这样的王道士,余秋雨的心理是怎样的?请大家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秋雨感情的语句,读读,并用:

“我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余秋雨”加以表达,简单地阐明理由。

可能有:

(这是一个痛苦不已的、矛盾的、愤怒的、理智的、近乎自欺欺人的、无奈的、字字带血,句句含泪的……)

(如果可以,要引导学生体会末节光明背后的伤感与痛楚,扬眉吐气背后的耻辱与愤懑,那是文人的一种近乎自欺欺人的希望之痛啊)

道士塔的导学及教案 篇2

一、以案为据, 明确目标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导学案的开头部分一定要注明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难点, 以便让学生学起来有的放矢, 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 教师还要在学案中设置预习作业, 并在课前适当时间发给学生, 让学生浏览自学。例如, Module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Period 1 Warming-up&Reading导学案的开头可以这样编写:

1.Learning aims (学习目标)

(1)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2)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eading.

2.Important points (学习重点)

To analyze the whole text and know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

3.Difficult points (学习难点)

Practise the reading skills by reading.

4.Learning guide (方法导引)

Reading&Discussion.

5.Learning procedures (学习过程)

【Step1】Try to preview the new word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1) Read and recite new words and phrases three times. (A级)

(2) 根据下列所给词的首字母及中文释义, 写出各单词的完整形式。 (方法导引, 先默写, 然后核对答案, 错误之处用红笔标出, 写出正确答案并再加以巩固) (B级)

(1) a_______ (做广告) (2) c_______ (收费;控诉)

(3) r_______ (取代) (4) a_______ (容许;承认)

(5) b_______ (讨价还价) (6) d_______ (应受;值得)

(7) r_______ (责任) (8) m_______ (奖章)

(9) h_______ (做东) (10) m_______ (座右铭)

【Step2】Warming up. (A级)

(1) 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in the Guangzhou Asian Games?

_______

(2) What’s the dream of every athlete?

_______

(3) What do the five rings mean?

The five rings stand for_______of five continents.

需要注意的是, 阅读课的导学案应该将阅读内容当作未知信息, 并给学生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 以此来训练他们快速阅读和细节阅读的技能。因此, 要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词汇, 而不要把课文部分的理解题作为学案中的预习练习。

二、分层设疑, 设置指导

导学案要依据学习内容设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题目, 并且要层层递进, 逐渐接触内容的实质。与此同时, 在题目后搭配相应的学法指导, 能让学生更容易消化、吸收学习内容,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有更深的体验见解。例如, 针对An interview这篇课文可以设置两种阅读指导。

Ⅰ.Fast reading

方法导引:略读或浏览阅读 (skimming) ———忽略不懂的句子和生词, 快速阅读原文。目的只是为了了解阅读材料的大意。 (B级)

What are talked in the text?

()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 good&bad effects of the Olympic Games

()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Ⅱ.Careful reading

方法导引:采用扫描式阅读 (scanning) ———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目的是寻找某些资料或信息, 对于无关部分可以忽略。 (C级)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Olympic Games

(1) The mottos are the same.They are:_______.

(2) _______are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both in ancient and modern Olympics.

(3) The athletes compete not for money but for_______.

(4) Both are held every_______.

(5) Some events are the same, such as running, _______.

三、以案为据, 有效讨论

以往上英语课, 教师在课堂中突然提出一些可讨论的话题, 同时组织前后两桌同学讨论。结果, 由于讨论时间不够充分, 小组的每个成员只能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对问题的看法, 偶尔还会出现无秩序的“混乱”。但是, 通过导学案的学法指导, 学生往往能更清楚地知道该怎样有序地讨论、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讨论结果, 从而使教学中的讨论更加有效。例如, Module 6 Unit 5The power of nature—The Lake of Heaven Period 5Reading&Writing导学案后半部分的写作讨论可这样设置: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要求:在组内讨论出与文中优美语句相似的表达, 并把它们写下来, 然后向大家展示。

Imitate writing

【Sentence One】Changbaishan is in Jilin Province, Northeast China.

Compare:Hangzhou is_______.

Enlargement:...lie...Qiantang River...;a tourist city...;at home and abroad;...historical and cultural...;old capital of six dynasties (六朝古都) 。

【Sentence Two】Many people come to Changbaishan to study its unique plants and animals.Others come to walk in the mountains to see the spectacular waterfalls or to bathe in the hot water pools.

Compare:Many people come to Hangzhou to_______ the well-known Longjing Tea.Others come to _______Leifng Pagoda and Lingyin Tem ple, to _______the animals in Hangzhou Wildlife Zoo or to scenery of the West Lake.

【Sentence Three】The attraction that arouses the greatest appreciation in the reserve is Tianchi or the Lake of Heaven.

Compare:The attraction that...in Hangzhou is...

【Sentence Four】When you arrive you are rewarded not only...but also...

【Sentence Five】It is said that_______.

【Sentence Six】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_______, don’t forget to_______ to guarantee_______.

四、质疑释难, 归纳总结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那多半是一种会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在复习课中, 尤其是复习语法时, 教师应把知识结构的梳理和归纳作为重点, 在导学案中总结重点内容, 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以问题为案例点拨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的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复习课的学案, 用总结反思的方式来设计练习更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例如, 对“it”用法的复习可设置这样的“探究案”:

第一类

■What is this?It is a cellphone.

■Whose book is this?It is Mr.Cheng’s.

■My cat is missing, I can’t find it anywhere.Question:What does“it”in these sentences refer to?

【发现】it———词性?_______可以用作人称代词, 代指_______;还可以替代指示代词_______或_______。

第二类

■It is Friday today.

■It was very cold last Monday.

■It is about 8:30 now.

■It is about 25km from Longxian to Bazi.

■It lies in the south of Shaoguan City.

■It is 40°C!You got a high fever!

Question:What does“it”in these sentences refer to?

【发现】it可以用作非人称代词,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第三类

■It is obvious that the water was to blame.

■It is certain that our class will do a good job in the final exam.

■Is it possible that he will become the chairman of our country?

【发现】it是_______, 句子真正的主语是_______。

牢记以下常用于该句型的形容词

It is clear/obvious/true/possible/certain/amazing/ridiculous等+that从句。

【思考】为什么要用it作形式主语而把真正主语放到后面去?

第四类

■It is a great pity that he (should) think so.

■It is natural that a bird (should) rest in trees.

■It is necessary that he be sent to Beijing right away.

【发现】It’s necessary/strange/pity/important/natural/no wonder/impossible+that从句中的动词要用_______, 即_______。

【对比归纳】“It is necessary/strange/pity/important/natural/no wonder/impossible+that从句”与“It is clear/obvious/true/possible/certain/amazing/ridiculous等+that从句”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

第五类

■It is not easy to stop smoking.

■It was difficult to quit.

【发现】it的作用是_______, 真正主语是_______。

■It is no good crying over spilt milk.

■It is no use 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

【发现】it的作用是_______, 真正主语是_______。它构成如下结构:It is+no use/no good/not anygood/not any use+doing sth.

【小结】It可以在句中充当形式主语, 真正主语可以由_______引导的主语从句充当, 还可以由_______以及_______短语充当。

五、反思学习, 拓展学习

导学案中可设置“学习反思”的环节, 以促使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 (反思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 , 并及时向教师反映还存在哪些疑问;还可设置“课后拓展”环节, 以促使学生在学会书本知识的基础上, 结合生活实际,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 阅读课的导学案后可加入这样的“学习反思”:

又如, 在学完The Lake of Heaven并操练了相关句型后, 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后拓展”: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introduce 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 according to some keywords.

【Para1Hangzhou】capitalofZhejiangProvince;lie;old capital of six dynasties (六朝古都) ;many people come to;attraction

【Para2The West Lake】cultural heritage (文化遗产) ;well-known for;picturesque landscape (风景如画) ;wonderful ten-views of the WestLake (西湖十景) ;rewarded not only...but also...

【Para 3 A legend】It is said that...;Xuxian and Bai Suzhen;a rainy day;on Broken Bridge

道士塔的导学及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识记作家作品。

2、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全文。

3、体味本文生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二、重点难点 读懂本文。

三、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课前检测

给下列字词注音:

邑()行()笈()惰()樵()酌()赉()盎()釂()挹()箸()饯()谙()逡()诩()踣()揶揄()()

五、定向自学

【知识链接】《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1、作家作品。

【提示】识记重点内容,如作者的主要特点:姓名、字、号、年代、成就、代表作品和写作风格。上课时交流,请认真听讲解,在书本上做必要的标记和补充。

蒲松龄(1640-1715),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世称,自称异史氏,朝杰

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人。是其代表作。我另有补充:

2、熟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读音。

3、小组合作,读懂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本文故事情节,并把疑难字、词、句整理在下面。【知识链接】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进行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中国的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现当代的白话小说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网络小说约三千多个春秋的洗礼。

六、归纳总结

填空:

《崂山道士》选自清朝著名小说家的小说集。它的主要人物是,故事的开端是,故事的发展是,故事的高潮是,故事的结局是。

七、巩固提升

1、你能写出对你印象深刻的《聊斋志异》中小说的名字吗?

2、课后请自己借阅《聊斋志异》,并写下读书笔记。

八、学习反思

29.《崂山道士》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注意文中一些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能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明白本文的中心意思。

三、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归纳总结。

四、课前检测

1、给下列字词注音。

笈()惰()樵()酌()饯()谙()逡()诩()揶揄()()

2、翻译下列句子。

【提示】对照注释,小组合作完成。

(1)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2)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

(3)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4)、弟子在家,未谙此苦。

五、定向自学: 【提示】

一、“乃”“尔”字的用法:(1)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2)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3)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4)、乃.

以著掷月中。

二、下列带点字是多音字,你能说出它的几种读音?并分别组词试试。

1、邑有王生,行.

七,故家子。

3、手足重.茧。

4、壶酒何能遍给.?

4、须眉毕见.。

三、下列词语中有的字是古今异义的字,请你和你的小组合作指出来并予以解释:

1、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

2、阴有归志。

3、光鉴毫芒。

4、往复挹注,竟不少减。

5、去墙数尺,奔而入。

四、找出下列语句中通假字或者通用字,并解释:

1、月渐暗,门人然烛来。

2、须眉毕见。

五、品读课文,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

六、归纳总结

作者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七、巩固提升: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

道士塔导学案.doc 篇4

《道士塔》导学案

编写:高二语文组

《道士塔》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理清文章结构。

2、精读课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主要信息。学习重点:

精读课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主要信息。

导读

有一种文化,源远流长,从1600年前,绵延至今;有一种文化,灿烂辉煌,从100年前,就引来各方贪婪而攫取的目光;有一种文化,命途多舛,只要短短的10年,就成了我们永久的痛„„ 它,就是我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那它究竟是怎样成了我们永久的痛的?谁应为它的悲剧负责?让我们跟随散文大家余秋雨,一起走进道士塔,去感受那份痛,去触摸那份痛。

一、作者及背景

1、作者简介

余秋雨: 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 是目前全球华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作家。

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等。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等。《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2、背景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又称千(1)高二语文选修

《道士塔》导学案

编写:高二语文组

佛洞。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内容最丰富和使用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自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开窟造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时期、千余年从未停止。现保存下来的石窟492个,壁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敦煌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内容多为佛经故事。还有佛、菩萨、天王、力士、小千佛的画像和羽人、飞人、花鸟、动物等。反弹琵琶的造型和各具姿态的飞天形象已经广泛运用于舞蹈、绘画和文学作品中,已经为大家所熟识。壁画虽经千百年的风沙侵蚀,仍然色彩鲜艳,线条清晰,使人不得不赞叹古代艺术匠师们的精湛艺术和创造精神。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光绪二十六年(1900),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内藏写经、文书等文物4万多件。1907年英国的斯坦因掠走写本、文书24箱,绘、绣佛画5箱。1914年斯坦因再次从敦煌掠走5箱写本,两次共掠走遗书、写本1万余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精品,掠走5000件。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朗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又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极大的损失。而所有这些损失,大部分都与当时莫高窟的主持王道士有关。王圆箓,原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好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

(2)高二语文选修

《道士塔》导学案

编写:高二语文组

当时的情形是,王道士对于敦煌的一切毫不珍惜。作者对于这些宝物的损失深感痛心,深省酿成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质问„„

二、阅读课文并筛选整合信息

(一)快速阅读,理清结构

1、速读课文,请大家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想想各节之间的联系。

第一部分,通过对莫高窟道士塔的介绍引出了王圆录和莫高窟的关系。

第二部分,叙述了王道士在敦煌的所作所为。

第三部分,写王道士发现敦煌藏经洞的情况和他对藏经洞的处置情况。

第四部分,写中国敦煌研究家们的辛勤工作,表达对敦煌历史的忧思,同时给世人以警醒。

2、速读课文,请大家为每节添加一个小标题,文字要简洁。

参考示例一(摘录原文):

第一部分: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第二部分:一片惨白

第三部分:中国的荣耀与耻辱

第四部分:敦煌在中国

参考示例二:

第一部分:千古之罪谁当诛

第二部分:愚昧对文明的修葺

第三部分:野蛮对文明的拯救 第四部分: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本文涉及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处于事件旋涡的王道士,一个是处于边缘但感同身受的余秋雨。

先让我们来看王道士。

1、王道士的所作所为:

A、粉刷壁画(第二节第3段)

(3)高二语文选修

《道士塔》导学案

编写:高二语文组

B、砸碎塑雕(第二节第4段)

C、出卖文物(第三节6-11段)

D、报送官员(第三节前部分)

2、对于这样的王道士,你作何评价?有何根据?

(幼稚、愚昧、卖国、无知、小丑、罪人、走运、受害者……)

(这里,就可以抓住走运和受害者加以挖掘,学生的讨论可能会涉及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而不是王道士一个人的过错等主题性的内容……)

3、对他,余秋雨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A、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B、——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默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承担起这笔文化重债,我们也会觉得无聊。

C——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向前的小丑。

三、自主探究

1、“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想一想悲剧是怎样造成的?

(朗读讨论第三节的4、5、6三段,感觉官僚的所做所为,感受和欧美学者的差别,)政府官员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对祖先遗留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看不牢守不住,反而大量糟蹋,以致于列强有机可乘,这才是酿成这出悲剧的根本原因。

2、为什么说他只是小丑?

(对于整个悲剧,王道士是偶然,也是必然,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剧!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里,不仅是文物的流失,而是知道是文物,是宝贝,却不知道珍惜,是典型的自作孽,诚如郁达夫悼念鲁迅时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话用这里也是可以的。)

(4)高二语文选修

《道士塔》导学案

编写:高二语文组

《道士塔》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精读课文,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作者的复杂而强烈的情感。

一、合作交流,品味语句,感受情感

本文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得力于两点:一是诗化的语言,二的传神的细节。

诵读、品味下列句子。

1.“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品味:夕阳、朔风、破落的塔群,如画如诗,渲染出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把读者引入到那个可悲的时代,去追溯那一段可悲的历史。

2.“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品味:作者满怀沉郁的回顾那不堪回首的一幕:敦煌文物一批一批被“文明”的强盗掠走,流失异国难以回归。这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伤口在滴血”真是痛彻心扉 3.“当几面洞壁全部刷白——再作下一步筹划。”

品味:可悲!可叹!可恨!看似轻松的描述中寓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

4.“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依然一片惨白。”

品味:时空错位,作者竟闯入这历史悲剧的舞台,想拦止住王道士手中的刷把和铁锤,甚至想向他跑求。表达了作者极度痛惜之情。

5.“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 品味:这两句话里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感情。“实干”,当然不是(5)高二语文选修

《道士塔》导学案

编写:高二语文组

为了称誉外国文化强盗,这里有鄙视的成分。“但是”一句是表意的重点:句中“遗忘”这个词有很强的讥讽意味——分明是有意掩盖!“极基本的前提”指的是,那些被掠夺的珍贵文献和无价宝物本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本应供奉在中国敦煌的石窟里!

6.“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品味:反语,这是作者对当时政府极端失望后的激愤之辞。

二、精读文章,思考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细致、生动地描绘王道士粉刷敦煌壁画,毁坏塑像的情景?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复述王道士与外国人之间的那一笔笔交换帐?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王道士肆意破坏敦煌文物,出卖敦煌文物等史实是作者所有情感的激发点。也是读者产生情感震撼的激发点。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把美好的东西毁坏给人看。这一史实描述得越是详细,对读者震撼就越强烈。

2、作者是充满热血的爱国者,更是一个充满理性的学者。对于整个历史事件,作者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莫高窟被愚昧的道士把持是文化的悲哀,众多的文人、官员不知保护反而随意破坏,是民族的悲哀。郁达夫悼念鲁迅时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话用这里也是可以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许有辉煌的历史,也许也有屈辱的过去,但不管是辉煌还是屈辱,都需要有几种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实干精神,以及保护祖宗遗产的意识。

训练案

阅读余秋雨《狼山脚下》选段,完成下列试题。

①狼山在南通县境内,并不高,也并不美。我去狼山,是冲着它

(6)高二语文选修

《道士塔》导学案

编写:高二语文组 的名字去的。

②在富庶平展的江淮平原上,各处风景大多都顶着一个文绉绉的名称。历代文士为起名字真是绞尽了脑汁,这几乎成了中国文化中一门独特的学问。《红楼梦》中贾政要贾宝玉和一群清客为新建的大观园中各种景致起名题匾,闹得紧张万分。其实,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干过这种营生。再贫陋的所在,只要想一个秀雅的名称出来,也会顿生风光。名号便是一切,实质可以忽略不计,这便是中国传统文明的毛病之一。记得鲁迅说过,只要翻开任何一部县志,总能找到该县的八景或十景,实在没有景致了,也可想出“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的名目,于是,一个荒村、一所破庙、一口老井,也都成了名胜。这个县,立即变得古风蕴藉、文气沛然、不必再有长进。鲁迅激愤地说,这种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全身,其势力不在亡国病菌之下。③我愿意把事情说得平和一点。起点名字本也无妨,便于人们寻访和辨认,但一切都调理得那么文雅,苍劲的自然也就被抽干了生命。自然的最美处,正在于人的思维和文字难于框范的部分。让它们留住一点虎虎生气,交给人们一点生涩和敬畏,远比抱着一部《康熙字典》把它们一一收纳,有意思得多。

④早就这么想着,突然看到千里沃野间愣头愣脑冒出一座狼山:不禁精神一振。这个名字:野拙而狞厉,像故意要与江淮文明开一个玩笑。

⑤起这个名的由头,有人说是因为山形像狼,有人说是因为很早以前这里曾有白狼出没。不管什么原因吧,我只知道,就在很早以前,人们已受不住这个名字。宋代淳化年间,当地官僚终于把它改成“琅山”。幸亏后来又被改了回来,如果仍叫琅山,那多没劲。

⑥狼山蹲在长江边上。长江走了那么远的路,到这里快走完了,即将入海。江面在这里变得非常宽阔,渺渺茫茫看不到对岸。长江一路上曾穿过多少崇山峻岭,在这里划一个小小的句点。狼山对于长江,是欢送,是告别,它要归结一下万里长江的不羁野性,因而把自己的名字也喊得粗鲁非凡。

⑦狼山才一百多米高,实在是山中小弟,但人们一旦登上山顶,看到南边脚下是浩荡江流,北边眼底是无艰平川,东边远处是迷蒙的大海,立即会觉得自己是在俯视着大半个世界。狼山没有云遮雾障的仙气,没有松石笔立的风骨,只有开阔和实在,造物主在这不再布置奇巧的花样,让你明明净净地鸟瞰一个现实世界的寻常模样。

⑧我想,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

(7)高二语文选修

《道士塔》导学案

编写:高二语文组

和险峻,到了即将了结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

1、第②节中“鲁迅激愤地说,这种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全身,其势力不在亡国病菌之下。”其中,“这种病菌”在本文中是指什么?

2、在文中作者觉得“狼山”比“琅山”好,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看法。

3、清末状元、著名事业家张謇(jiǎn)曾在狼山山顶撰有一副对联:“登高一呼,山鸣谷应;举目四顾,海阔天空。”而文中说,狼山“并不高”,“才一百多米高,实在是山中小弟”,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4、文中画线的语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突出了作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挖掘出狼山独特的美。读完本文,你对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诗句,在我们做人上有了什么新的感悟?

答案:

1、这句中的“这种病菌”是“再贫陋的所在,只要想一个秀雅的名称出来,也会顿生风光。名号便是一切,实质可以忽略不计。”

2、“狼山”这个名字“野拙而狞厉”,透露出一种虎虎生气,充满了野性和阳刚之气,很有个性。(言之成理即可)

3、不矛盾。两人的参照物不同:张謇是从山顶俯视平原,所以山高;而余秋雨是把狼山和其它高山相比,所以狼山矮。

4、欲扬先抑 对狼山所特有的喜爱之情。

5、狼山并不高,但因为它处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有独特的名字,又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所以狼山也就具有了独特的美,并且出了名。我们做人也是如此,只有我们保持独特的个性,具备自己的特长和品性,即使没有美丽的外表、富贵的地位,我们也是完美的。

镶边与剪纸的导学案 篇5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剪纸和镶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及其性质.

2.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制作剪纸和镶边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及其性质,发展空间观念.

2.欣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镶边中的一些图案,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通过欣赏中国民间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在制作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轴对称及其性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制作完轴对称图形后的思考.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小刀(或剪刀)、纸、一些具有轴对称图形的窗花.

教学过程

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在农村过过春节的吗?

[一部分生]有.

[师]在农村过春节要贴对联、贴窗花.你们注意过窗花吗?老师这里有一些窗花(教师可出示具有轴对称图案的一些窗花).它们好看吗?

[生齐声]好看.

[师]窗花的制作仅用一把剪刀,通过纸的折叠和剪切,就可以得到一幅幅漂亮的图案.下面同学们再来看一组图案:(出示投影片§7.6 A)

图7-31

[师]大家喜欢这些图案吗?

[生齐声]喜欢.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镶边与剪纸.

Ⅱ.讲授新课

[师]镶边与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家是否也想用剪刀来尝试一下剪纸呢?我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7.6B)

取一张长30厘米,宽6厘米的纸条,将它每3厘米一段,一正一反像“手风琴”那样折叠起来,并在折叠好的纸上画出字母E,用小刀把画出的字母E挖去,拉开“手风琴”,你就可以得到一条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

[师]同学们先想一想,按照这样的步骤可制作出什么样的图案呢?

[生甲]可能是一串的“E”吧.

[生乙]两个字母“E”相对的吧.

……

[师]好,大家来动手做一做,看到作出的图案是什么样子?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师]剪好了吗?

[生齐声]剪好了.

[师]来,同学们展示一下.

[师]同学们制作得很好,接下来大家观察你制作的图案.它有什么特征呢?(出示投影片§7.6 C)

(1)在你所得的花边中,相邻两个图案有什么关系?相间的两个图案又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以相邻两个图案为一组,每组图案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图案为一组呢?为什么?

(3)在上面的.活动中,如果先把纸条纵向对折,再折成“手风琴”,然后继续上面的步骤,此时会得到怎样的花边?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生甲]相邻两个图案成轴对称图形;相间的两个图案之间大小和方向完全一样.即其中一个平移了一段距离得到其他的图案.

[生乙]我们得到的这个图案是通过对折纸,然后挖去“E”得到的,折痕就是每相邻两个图案的对称轴.所以相邻两个图案是成轴对称图形的.

[生丙]所有的图案都是用同一个图挖去的,因此它们是全等的,但由于纸条是一反一正折叠的,所以相邻两个图案方向就反过来了.而相间的两个图案方向没有变化.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看问题(2),如果以相邻两个图案为一组,每组图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丁]它们是成轴对称关系的.因为这条以字母E为图案的花边是由纸条一反一正折叠的,相邻两个图案的方向反过来了,但相间的两个图案方向没有变化.所以,以相邻两个图案为一组,每组图案之间是以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生戊]三个图案为一组时,每组图案之间也是以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案.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了图案之间的关系.真棒,下面大家来思考第(3)个问题:先猜一猜,你按上面的步骤会得到怎样的花边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己]按(3)来制作时,会得到与上面类似的两层花边,它仍然是轴对称图形.

[师]己同学说得对吗?我们来做一做.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师]大家做得怎么样呢?来展示一下.

[师]同学们做得都很好.由制作可知:刚才己同学猜想得的确正确.得到的花边确实是与上面类似的两层花边,它仍然是以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好,下面我们再来动手做一做,来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及其性质的应用(出示投影片§7.6D)

如图7-33所示,取一张薄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 沿底边上的高线对折,将得到的三角形纸沿图中的黑色线剪开,去掉含90°角的部分,打开折叠的纸,并将其铺平.

(1)你会得到怎样的图案?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2)你能说明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图案吗?应用轴对称知识试一试.

(3)如果将正方形纸按上面方式对折3次,然后沿圆弧剪开,去掉较小部分,展开后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

(4)当纸对折2次后,剪出的图案至少有几条对称轴?3次呢?

[生甲]通过上述步骤,我会得到一个轴对称图案.

[生乙]它有两条对称轴.即,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的是一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

[师]很好,那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图案呢?我们来分组讨论讨论.

[生丙]按上面的做法,实际上相当于折出了正方形的两条对称轴(如图7-35),因此我们得到的图案一定有2条对称轴.

[师]很好,那将正方形按上面方式对折3次后,沿图形中的圆弧剪开.去掉较小部分,展开后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生丁]将正方形对折3次后,按上述方法剪切后,展开的图案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且它有四条对称轴.

[生戊]因为按题中的方式将正方形对折3次,相当于折出了正方形的另外2条对称轴,(如图7-36所示),因此得到的图案一定有4条对称轴.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综上所述,就很容易知道第4个问题了.当纸对折2次后,剪出的图案至少有几条对称轴呢?

[生齐声]二条.

[师]对折3次呢?

[生齐声]四条.

[师]很好,当纸对折2次,剪出的图案至少有2条对称轴;当纸对折3次,剪出的图案至少有4条对称轴.

轴对称及其性质不仅在剪纸与镶边方面应用广泛,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其他行业也应用较广,如油漆方面等.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并动手试一试.

Ⅲ.课堂练习:

(一)课本P209“读一读”.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制作镶边和剪纸,进一步了解了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大家要掌握轴对称及其性质.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209习题7.71、2、3.

(二)看本章全部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章知识框架.

道士塔的导学及教案 篇6

年级 高二 课题 《蛇》《神女峰》 参备人 高二语文组全体成员 主备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体验诗歌的节奏、韵律,使自己在回环往复的韵律中,慢慢融入诗歌的意境,进而体会诗歌浓郁的情感。

2、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质疑精神。

3、品味诗歌的感情表达,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体会诗中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以及对新爱情观的向往和呼唤。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导学过程 学生笔记

一、课前积累

1、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他的诗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浅探阅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 篇7

邗江县实验学校 时金林

所谓“导学”是指在着眼于学生“学”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的过程。它要求摆正师生关系,优化“双主”地位,充分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平时能注意积极引导,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角度出发,尝试导学教学,积累了一些不成熟的“导学”策略,现小结如下:

一、学伊始 导目标

带着目标学习,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受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学习目标认识模糊,界定困难。这就需要教者在导入课文之际相机点拔、诱导,帮助学生弄清“为什么而学”,“我要学什么”的首要问题,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学习目标主要有:1 、学习作者抓住形、色、味等角度观察杨梅,描写杨梅的方法。2 、通过写杨梅的可受,表现爱故乡的感情。教学开始,可引导学生思考:1 、你吃过杨梅吗?用自己的话说说杨梅果的形、色、味。2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杨梅,为什么不直接以“杨梅”为题?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讨论,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抓住了学习的主要任务,揭示了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对课文学习的追求中。

二、学重点 导精要

学习心理学表明,学习新知的过程,是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突破,是积聚经验、重构新结构、形成新观点、培养新能力的过程。当学生阅读重点部分时,对知识予以必要的疏理和提炼,能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加快学生学习进程,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如:《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表现了总理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主要通过课文的第三部分“让包”来凸现这一人品的,这是学习课文的重点。学生学习该部分时,可启发学生抓住“飞机遇险,总理让包时他是怎样说的和怎样做的”这一关键问题,让学生读、思、划、议,便可从中悟出人物的精神魅力。通过这一“导学”行为,使学生学会了抓住人物言行理解人物精神的方法,从而促其形成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

三、学疑难 导解惑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难免不遇到疑难之处,或一字一词,或一句一段,或一个知识点。教者应该根据学生之“疑”,巧运“导”术,启发思维,引导学生释疑解困,从而扫清阅读障碍。例:学习《海底世界》一文,学生对贝类的活动方式不够理解。笔者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巴”含有“粘住”、“紧贴”的意思。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启发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嘴说一说生活中出现“一种物体紧紧巴在另一物体上”的现象。最后,又用吸盘式挂钩作实物演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看实际的`类似情形。以上的“导学”过程,通过学生的手、嘴、眼,使学生获取到感官印象,准确理解了贝类活动方式:它们是通过自己身体上的“吸盘”,紧紧地贴在轮船底下,一动不动,船到哪儿,它到哪儿。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它们活动时的“趣”、“奇”的特点,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学无疑 导生疑

读书有助所疑,方能读有所思;读有所思,方能读有所得。学生学习过程中,已无疑时,教者还应引导学生学会“于无疑处生疑”,养成勤思习惯,培养质疑能力。比如:学习完《荷花》一文第四自然段学生已明白这部分是从动、静两方面写了作者自己仿佛变成荷花时看到的景色。至此,本应可以学习下部分内容。但笔者却紧扣时机,引导学生生疑:1 、“我”为什么也变成一朵荷花?2 、蜻蜓的“快”、小鱼的“好梦”是什么?它们怎样告诉“我”的?3 、结尾处为什么要用上省略号?三个具有发散性思维的提问,给学生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学生装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时,调动了学生审美的情趣,为准确理解荷花形象的美丽,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喜爱之情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学尾终 导习得

学习过程结束之际,并不意味着“曲终人散”。教者应引导学生作自我归纳、自我小结。“我学到了什么”、“我是怎样学的”、“我受到了哪些启发”等问题应成为学生自己思索的主题,努力寻求适合自我的学法,构建具有自我特点的知识结构。教学过程中,应密切课内外的联系,由课内延展到课外,运用迁移规律,让课内获取的知识在课外得到巩固,让课内习得的能力在课外得以夯实。如学习了《爱迪生》等一组以介绍人物为内容的文章后,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学习自读课本中的《聪明的小高师》、《神医华佗》等类似的文章,拓展了学生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论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导学作用 篇8

一、物理学科的教学背景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害怕学习物理,觉得物理学科是一门十分难学的科目,教授物理学科的教师普遍感到十分难教,教师们往往讲了许多遍,学生依然听不懂。“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成为物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当前物理教学普遍采取讲授式,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整节课按照教材、教参和教案表演下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听;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看;教师示范例题,学生模仿,使课堂教学完全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养成了“知识等老师教,思路由老师引,方法仿老师做”的习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这种教学现状进一步激化了“教”与“学”的矛盾。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死板,把本应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变成了简单枯燥的低效重复,忽视有用知识的积累,忽视未来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时间少、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

美国约瑟夫·特雷纳曼对课堂教学进行测试发现:教师讲解15分钟,学生能记住41%;讲解30分钟,只记住前15分钟内容的23%;讲解40分钟,则只记住20%。这个实验结论提示我们:给予是学习者个体对接收到的信息不受自身控制的无选择性的全盘接收,它具有直接性:而获取则是学习者个体对接收到的信息通过自身内化、加以有选择性的消化和吸收,它具有间接性。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学并不是给予,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讲解程度并不成正比关系。我们认为:教学应当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的获取。是给予还是获取,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思想;这两种思想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把教学过程理解成“给予”的过程,人们必然认为教学的着眼点是教师的教、教师的自我表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知识的传递上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上,置学生于附属、被动的地位;把教学过程理解成“获取”的过程,教学着眼点则是学生的学,学生的自我表现,教必须为学的服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促使我们对物理教学进行反思,作为科学课程之一物理学科应该怎样教学?物理教学必须变革。我校就是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设计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学案。首先分析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等几方面之间的关系,认为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的链条是不合理的,仅仅凭借教师的讲授学生也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就学生而言,尽管有教材做依据,但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将要讲什么、怎么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由于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教案内容的落实,很容易使学生沦为记笔记的机器,课堂根本没有多少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而且由于教材本身往往过于抽象和概括,对教材上的概念、原理、法则、定律及其他知识点一般只进行严密的阐述和简要的解释,而对如何分析、理解和运用知识点往往语焉不详,只能借助于各种教参,即便如此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目标不明,负担加重等。据此我校于几年前提出了一种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并将借助学案进行教学的方法称为“学案导学法”。

我们认为,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这些方面本身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保证。

二、学案导学的基本内容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说“学会求知”的关注,中小学教育界也开始受到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强调通过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一种帮助他们学习的工具和学习材料,以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这种工具和材料,改善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的预期水平和注意状况,以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预习和复习等调节活动适应教师的课程的学习和教师的讲课内容。我们把这种学习工具和材料称为“学案”。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概念

要搞清楚学案导学法的含义,首先要了解学案是什么。我们所说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根据这个定义,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可以说是当前人们极为重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这里的自主学习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元认知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

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很好的理论依托。这是我们研究学案导学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并已成了我们设计学案、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学案导学法的提出也使我们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认识更加深入了。长期以来,我们过去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一般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进行的,或者笼统地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过多地干预和介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所以这种理解不足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主体地位。所以,在没有具体教学机制保证的情况下,人们自然转而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但这也是难以彻底改变当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缺乏的问题的。如“情景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和“和谐教育”等,实际上也都存在着这个问题,就是过多地依靠教师的能力而缺乏有效的、容易仿效的机制。学案的提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使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得到教学过程结构的保证,也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了有效而且有形的体现。

(二)学案的编制

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学案是使用学案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研究成败的一个关键。学案编制主要遵循三个统一的原则:(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体现启发性原则,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对物理学案设计和编写提出以下要求:第一、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第二,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同时要防止对学生思维的不当约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第五,强调学案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也应该注意不能把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为此,我们不仅要求应该明确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要求教师学习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使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增强学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评价学案的最终标准当然是它的实践效果。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大纲,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们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这种模式是使用最多的方式。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这种模式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学,特别适合于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今年来关于认知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各个环节的设计还具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使用学案导学的结果

(一)学案导学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作用最终也会体现在具体的学科成绩上,至少不应影响学科成绩。使用学案较好的班级的平均分将比没有使用学案的班级高出十分之多。

(二)对学生计划、控制和调节学习活动的作用

对学案导学的各方面评价 都是积极的,特别是学案对学生预习、听课、复习(学习过程)几个方面的作用的评价非常高,对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和纠正错误(计划监控)方面的作用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对思维起到的作用也是积极的,而且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学案的使用并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面倾向于希望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四、学案导学的结果分析

1. 学案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学生都认为学案对他们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会学习的素质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从结果来看,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以便使学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应该更多地与学案内容发生联系。

2.根据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得出结果一方面说明了我校开展的“学案导学”对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由于教材和讲授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是极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学案的使用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减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3.值得注意的是男女学生对学案导学法的认识和评价存在着差异,这一方面说明了男女学生对学案的要求和期望是不同的,这也反映在他们在不同学科的表现上,因为他们在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上本身存在着许多差异;另一方面说明了学案导学法对男女学生学习风格考虑地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不同学科特点与性别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学案设计和使用的影响更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总之,增强学案的适应性应该是下一阶段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年级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目标的差异造成的,也与学生使用学案时间长短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和教学过程的时候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应该对学生进行如何使用学案的指导,以便使学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多年使用学案导学的结果,我们认为: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一般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但在设计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吸收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

3.学案导学法对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学生的影响存在着一定是差异。应该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学案的要求,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和对不同学科特点的研究,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

4.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设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开展适当的心理辅导。

上一篇: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报告下一篇:财综〔2010〕54号 免征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有关政府性基金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