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复习二

2024-11-04

古诗复习二(共9篇)

古诗复习二 篇1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复习教案

《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复习要点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新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复习要点:《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庐山瀑布时写的,整首诗尽情地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李白又被人们称为诗仙,我们知道《静夜思》、《赠汪伦》、《望天门山》也是他写的。

2、《绝句》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春色。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黄、翠、白、青。杜甫又被人们称为诗圣,我们还知道《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也是他写的。

3、《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六种景物,分别是篱落、径、树、儿童、黄蝶、菜花。诗的前两行是静态描写,后两行是动态描写。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古诗复习二 篇2

语文学科, 其内容较为广泛、形式丰富多样, 面面俱到的复习无疑是大海捞针, 苦劳无功。但若想有所侧重, 又千头万绪让人无从理起。再加上题型的不确定性、开放性, 使得有些教师错误地以为语文复习, 千难万难、无处下手。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能根据学科特色, 采取合理方法, 语文学科的复习还是很有成效的。在此, 笔者就以中考总复习中的古诗复习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明确古诗复习的重要性, 把握目前中考古诗考查题型趋势

近几年, 中考语文学科中对古诗文的考查比重大大增加, 题型主要有默默写写和和阅阅读读赏赏析析。。其其中中默写内容分值一般为8~10分, 而阅读赏析则是卷中难度较大的题型, 分值一般为4~6分。两类题型分值之和达16分之多, 理应重视。

《2008年昆明市中考说明》中明确提出古诗文考查应达到以下几个要求:1、默写初中语文教材中规定背诵、默写的名句、名篇;2、能初步赏析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3、能初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4、在鉴赏评价中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及复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看一看目前中考古诗考查的命题趋势。

中考典型题例:

(一) 默写。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用“_______, _______”的诗句, 表现了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昆明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以此题来看, 尽管是古诗名句的默写, 但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给出前一句, 学生写出后一句的传统题型。而是涉及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的考查。要求学生真正地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 (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 阅读赏析。

1. 赏析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或修辞方法的考查。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题目:诗人用一“燃”字, 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江苏省无锡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该题同时涉及到了诗歌艺术手法及修辞方法的考查, 诗句“山青花欲燃”中以山色的“青”来映衬花苞的“燃”, 给人明艳之感, 色彩较为绚烂;而一个“燃”字更是用比喻的方法较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山花的红艳与灿烂, 并巧妙地将画面化静为动。

2. 对诗歌理解及诗人情感把握程度的考查。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完成下面两题。 (共5分) (江苏省镇江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诗歌颔联通过_______和_______两个自然景物, 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颈联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了诗人_______的心情。 (3分)

(2) 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生死观? (2分)

两个考题的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 而且涉及到了诗人情感的把握。笔者起初认为, 这些作为教学的重点, 每一个教师肯定都会讲解到, 根本不会存在难点。然而仔细一想, 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老师没有讲解过本诗的历史背景和诗人当时的遭遇, 对于诗人的内心情感是难以准确把握的。我们联系史实和诗人遭遇可知, 诗人通过“风飘絮”、“雨打萍”两个自然景物, 以独特的比喻手法将自己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表现了他“忧虑不安”的心情。而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 表现出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综观上述例题我们可以看出, 仅仅能流利地背诵、准确地默写已经不能满足考试要求了。古诗的复习必须更加全面、系统、深入。从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 诗人的身世遭遇, 诗作风格到古诗创作的基本知识等诸方面, 都要有所认识并学会运用。当然, 目前多数省份中考的考试范围还只是限定在课内内容, 估计近几年的考查范围、命题趋势也不会有太大变化。毕竟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有篇目划定的。因此, 只要我们复习中有很强的针对性, 是能够达到《中考说明》的四点要求的。

二、归纳古诗文体知识及常用艺术手法,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就具体的内容而言, 诗歌分为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爱情诗、思乡诗、边塞诗、写景诗等。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有:映衬 (正衬、反衬) , 象征, 用典, 谐音, 借景抒情, 咏物言志,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等;常用的修辞有:比喻, 夸张, 借代, 拟人, 对偶, 对比等。

而诗歌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讲究“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 (诗人) 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境”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 “境”是诗中的自然景物。“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的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或境界。理解意象、意境就是需要我们借助想象和联想去理解诗中情景交融的一些事物和画面。如:

已亥杂诗 (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多用象征隐喻, 想象丰富奇特;善用意象手法, 借景抒情。

此诗中写的是自己辞官别家离京时的情景。诗中的意象有白日斜、天涯、吟鞭东指、落红、春泥护花等。前两句通过意象“斜日”和“天涯路”来烘托离愁, 给人创设一种苍茫迷惘的意境, 看到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后两句借景抒情, 诗人以落红和春泥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 表现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可见, 通过理解和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我们便可深入而准确地把握古诗寓意和诗人情感。

另外, 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粗浅的诗词格律知识, 如:五言、七言律诗的节奏和押韵、绝句和律诗的区分等。

古诗的节奏五言多为二、二、一式, 七言多为二、二、二、一式。但从意义的表达看, 有时因表意需要而有特殊情况,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就变成二、二、一、二式。而诗歌词赋某些偶数句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中“光”、“霜”、“乡”即押“āng”韵。

律诗和绝句的主要区别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 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以对仗, 也可以不对仗, 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 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

还有一些诗文中出现的古文化、古汉语的知识, 这些知识的积累, 对于诗词的理解也很重要。如我们教材中常见的古文化、古汉语知识有:

“社”:祭土地神的庙;“社日”:祭土地神祈求丰收的日子;“郭”:城市的四周;“子规”:布谷鸟;“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后庭花”:指亡国之音;“可汗”: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胡”:古代少数民族称呼;“朔”:北方;“篁”:幼竹;“折柳”:送别;“怜”:爱;“风骚”:指“国风”“离骚”, 或文人写作, 或有文学成就的人;“岱宗”:泰山;“婵娟”:月亮;“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辕门”:军营大门;“寻”:古代长度单位;“管弦”:乐器;“沙场”:战场;“征铎”:出征车马所挂的铃;“驿”:古代中途休息的地方;“阕”:宫门前的望楼;“云汉”:天空;“干戈”:战争;“鸿雁”:思乡, 或信使;“角”:军中所吹号角;“秋蓬”:秋天蓬草, 喻游子漂泊异乡;“南冠”:俘虏……古文化还包括诸如, 节气、官职、地名等等的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在此因篇幅有限, 不再做过多列举, 仅当作抛砖引玉罢了。

当然, 决定这一工作效果好坏的关键, 在于教师是否在整个初中诗歌教学当中认真落实讲解。要想靠总复习阶段的突击, 难度将会相当大。这需要老师们平时教学的踏实性。

三、借历史之力, 让古诗的复习事半功倍

复习的方法选用是否恰当, 将直接影响到复习的效果。一般来说, 古诗的复习大家多会采取“全面撒网, 重点拿鱼”的方式。然而, 面对极为广泛的复习内容、多变的试题形式, 面面俱到的复习往往苦劳无功。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上看, 进行一些语文与历史整合教学的研究和实施, 对于提高我们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是有利无弊的, 而且在教学复习中, 可以成倍地提高效率。出于对此的认识, 笔者想到了如下的一些复习方法, 做了这样的一点尝试:

通过对教材古诗内容的梳理、归纳后, 我们发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语文》 (苏教版) 中古诗词总共收录66首, 其中先秦时期2首、两汉2首、魏晋南北朝4首、唐朝37首、宋朝15首、元朝3首、清朝3首。如果我们能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在总复习中展开的话, 不就可以做到有序了吗?你可以以诗歌的产生、发展、繁荣为线索;也可以以国家、民族的形成、融合为线索;还可以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为线索……总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个性气质、文化素质, 我们只要在学科间进行一点知识的整合, 都是可以找到合适的复习线索的。笔者就以自己实际操作为例来进行示范, 以供大家参考。

我大胆打破教材的限定, 借助、整合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 按照朝代或时期的先后顺序, 重新调整六册教科书中古诗的编排并复印成册发给学生进行复习。这样的处理, 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历史的进程中体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思想、性格、审美情趣的变化, 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领略到诗歌的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历程。通过这样的调整, 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就可以对同一时期诗歌的背景资料进行介绍, 既做到了重点突出, 又避免资料的重复介绍, 还便于学生的记忆及思考。

通过梳理, 我们可以发现教材所选的古诗中唐朝数量最多, 共有37首。如果不做整理、归纳, 仅这37首唐诗复习中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生平的介绍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而且效果不一定好。学生记忆也是零乱的, 不成体系。而如果你放弃介绍, 学生可能只是完成背诵和默写的要求, 无法深入理解、领会诗歌的内容, 这当然只是完成了古诗学习的皮毛。

于是, 我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客串了一次历史老师, 以国家的发展历程为线索, 给学生简单梳理了一次唐朝二百多年的历史。课堂上, 我借助多媒体资源 (录像、图表) 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我国唐朝历史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发展、繁荣的历程。唐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唐、盛唐、晚唐, 三个时期的特点是很鲜明的。初唐的开疆拓土, 磨炼了诗人们的铮铮铁骨, 题材多以边塞战斗生活为主, 文风刚毅;盛唐的富裕繁荣, 滋养了骚人们的似水柔情, 题材多以庭院游历生活为主, 文风华丽;晚唐的动荡衰颓, 成就了文人们的忧国忧民, 题材多以批判腐朽生活为主, 文风质朴。教材中的37首唐诗同样符合了这一特点。因此, 笔者在复习教材中所选唐诗的过程中同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做了调整, 对唐朝历史的脉络线索进行了大概的梳理, 强调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等重要历史事件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这样的话, 学生对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的豁达;王昌龄《采莲曲》中“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的闲适;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悲愁等诗歌意境、诗人情感的理解与体会也就会更深刻。

通过以上的一些教学尝试和强化, 学生对于所学古诗的记忆、理解、体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背诵、默写题型正确率大大提高, 而且在解答古诗词赏析之类的灵活运用题型中也是得心应手。中考检验下来, 这两大类题型的班级得分率均达到90%以上。真正让古诗的复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笔者建议语文同仁们不妨试一试。

古诗专题复习 篇3

1.复习有关“送别”“思乡”的古诗词,积累诗句,提高理解运用古诗的能力。

2.通过“送别”“思乡”的古诗词归类,学习整合归类古诗的方法。

3.通过诵读“送别”“思乡”的古诗词,进一步培养珍惜友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贺卡

【教学预设】

一、导入

知道刚才听到的这首歌叫什么吗?(送别)再过一个多月,大家就要离别母校,离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了。一说到要离别,总让人感到难舍难分。你们知道诗人离别时往往会干什么吗?(写诗)

二、复习回顾

1.送别意

师:是呀,“离别”是诗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诗人们书写了大量的送别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板书:送别)

大家还记得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词呢?能背一背吗?

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赠汪伦》唐·李白、《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别董大》唐·高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这些诗有课堂内学过的,也有课外积累的。从哪里可看出这些是送别诗呢?

①诗题:你真善于发现。一般情况,送别诗的诗题中往往含有送、别、赠字眼,以及送别的人。

②诗句:诗句中也有直接的提示(故人西辞、平明送客、又送君归去等)

③诗意:那你知道诗人写这些诗要表达的是什么吗?比如说这两首:

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

看看这两首诗,李白想表达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

小结:是啊,送别诗的内容表达的是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

2.思乡情

过渡:同学们,“送别”是诗人们歌咏的主题,思乡是诗人们歌咏的另一个永恒的主题。(板书:思乡)那么你又积累了哪些表达思乡的诗呢?

出示思乡诗题:《静夜思》《泊船瓜洲》《秋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夜书所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长相思》《忆江南》。

为什么这些是思乡诗呢?

小結:这些诗都表达了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我们把它们归为思乡诗。

同桌相互背一背。

三、积累运用

第一关:诗句对对碰:

1.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题目:___________诗人:___________)

2.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题目:___________诗人:___________)

3.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题目:___________诗人: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题目:___________诗人:___________)

第二关:是非辨辨清

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诗句中的“妻子”指杜甫的夫人,全诗突出了一个喜字。( )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 )

3.《赠刘景文》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苏轼送别刘景文的古诗。

( )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句中没有错别字。( )

第三关:快乐填填看

出示练习纸,学生自行填空后校对。

课件一:教师结合视频叙述:在宁静的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诗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吟起了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课件二:“钟灵毓秀、山摇地动、只争朝夕、隔墙有耳、数不胜数、重见天日、山清水秀”,这七个成语中藏着王安石的一句诗,是钟山只隔数重山。它的题目是《泊船瓜洲》。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你知道这首诗中哪一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

课件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诗圣”杜甫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听到河南河北被官军收复,不禁大喜若狂,遂生青春做伴,乘舟返乡的遐想。于是诗篇就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从而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课件四:《泊船瓜洲》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春风又绿江南岸);《静夜思》李白的乡愁是由皎洁的明月唤起的;《秋思》张籍的乡愁是由萧瑟的秋风引起;《长相思》中,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师:可见,同是表现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所借的景是不同的。

四、拓展写话

过渡语:同学们,再过一个多月,我们也将离开我们生活六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伴的同学,走向初中生活,让我们也来写几句。

出示:1.在这依依惜别之际,给哺育我们的母校、亲爱的老师或朝夕相处的同学写上几句临别赠言。你可以适当引用一些诗句加以表达。

先出示,你可以用上下列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2.再过二十年,也许我们同学天各一方,每个人也有了不同的家,也许你的家在繁华的大都市,也许你的家在偏僻的小山村。也许你会想起家乡,想起儿时的同学、老师和母校。请你选择恰当的诗句把你的思念写下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写后交流,相互读读修改。同学们可以保存作纪念,也可以送给老师或同学。

五、欣赏歌曲

同学们,古诗词语言简洁,意义深厚,不仅可以吟诵,还可以歌唱。

(欣赏古诗视频歌曲:明月几时有)齐唱古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送别诗、思乡诗。根据内容分,还有山水田园诗、爱国诗、哲理诗等,如果你能把小学生必背的80首和书本上学过的古诗词进行分类,再背下来,肯定会终身受用的。

板书:

送别 思乡

古诗复习二 篇4

【课 时】第 11 课时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 古诗词鉴赏考点二:名句赏析

【考点突破】名句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被人称道。解答时要从炼字用词描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特点、节奏韵律去把握诗句的意蕴。因此应关注诗句中的写景句、哲理句和抒怀句。【题目形式】

1.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方法指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写景句的答题模式:赏析角度+所绘之景+表达情感(烘托意境)。哲理句的答题模式:理解句意+揭示的道理(给人的启示)。抒怀句的答题模式:抒怀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抒发的情感。

【答题格式】该句(字)运用

的手法(修辞),生动形象地(特点),描绘了一幅的形象或画面(内容),表达了作者(诗人)的情感(情感)或烘托了的意境。

【答题关键词】切入角度+内容+情感 【题型示例】

示例一: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答题格式: 释句+修辞+内容+情感。

示例答案: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埋没马蹄。这句诗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美丽活泼和草的茂盛,写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大自然的赞美。

示例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广泛被人们运用。

答题格式:释句+哲理

示例答案:这句诗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这句蕴含哲理: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句诗一直被人们广泛运用。

示例三: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题格式: 释句+词语+内容+情感

示例答案: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哪家新来的燕子衔春泥筑巢。“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考点精炼】

(一)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目:“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二)赏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古诗词鉴赏考点二:名句赏析 考点精炼答案:

1.示例1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的景色,“钟”字为凝聚的意思,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2: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割”字炼字极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侧面突出泰山巍峨险峻、遮天蔽日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和赞美。

2.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边塞夜景,表现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3.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敌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运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或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4.示例1: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自己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在满心惆怅的同时也表达出了世事的洞彻和达观。既劝慰自己,也劝慰朋友,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面对世事变迁,宦海沉浮,应有豁达胸襟。

古诗复习教案 篇5

复习目标:

1.利用图片回忆、联系相关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并学以致用。

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2.吟诵古诗,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并能结合生活巧妙运用古诗。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2.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小学六年,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漫步诗林,领略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板书课题:诗林漫步)

二、欣赏图画,感受诗篇

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

1、出示图(叶绍翁《游园不值》),看到此图,你想起了哪首诗?

(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首诗描绘了秀丽的春景,你还知道哪些写春景的诗词?

预设:《春晓》、《绝句》《江南春》、《春日偶成》、《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咏柳》、《春夜喜雨》、《鸟鸣涧》、《大林寺桃花》、《晚春》、《江畔独步寻花》、《惠崇春江晚景》等

(3)一年四季,季季如画,你还知道有关其他季节的诗词吗?(出示四季课件)预设:夏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小池》、《如梦令》、《所见》。

秋季:《山行》、《枫桥夜泊》、《峨眉山月歌》、《望洞庭》、《山居秋暝》、《暮江吟》 冬季:《江雪》、《元日》、《梅花》

(4)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大自然的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你还知道哪些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出示瀑布图)(《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鹿柴》、《望岳》)(5)出示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背景图),看到此情此景,你想起了 A、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写过送别诗,它们有的幽怨,有的豪放,有的深情,你还知道哪些?

预设:《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别董大》《赋得古原草送别》《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赏画面,回忆古诗,并展开联想,归类整理出了学过的描写四季美景、友情送别等相关诗句。其实古诗根据描写内容还有很多类型。如:诗人借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情操,我们称它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那你知道类似的诗篇吗? 预设:《青松》《石灰吟》《马诗》《墨梅》

再如:反映边塞生活的,我们称之为“边塞诗”,你能吟诵几首边塞诗吗? 预设:王翰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塞下曲》、《使至塞上》、《马诗》、《出塞》

今天我们所复习的古诗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课后大家还可以继续漫步诗林,丰富自己的积累,在练习纸上完善古诗的整理归类,这样复习起来就更有效了!

三、快乐闯关,加深记忆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特别是对古诗中的千古名句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四、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用。”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一些诗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五、交流收获,总结提升

1.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

2.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继续漫步诗林,丰富古诗积累,以各种形式加以整理归类。

第一关:吟诗对对。

(1)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2)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4)_______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5)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6)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7)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第二关:古诗集结 第一组:走四方

(1)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2)朝辞()彩云间,千里()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3)晓看红湿处,花重()。《春夜喜雨》 唐 杜甫

(4)()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第二组:动物乐园

(1)泥融飞(),沙暖睡()。《绝句》 唐 杜甫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小池 》

杨万里(3)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绝句》 唐 杜甫(4)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肥。《渔歌子》 唐 张志和 第三组 植物园

(1)煮豆燃(),豆在釜中泣。

《七步诗》

三国 曹植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换旧符。《元日》

王安石

(3)()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凉州词》

唐 王翰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第四组 数字园

(1)解落()秋叶,能开()月花。《风》

李峤

(2)黄四娘家花满蹊,()朵()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3)南朝()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杜 牧

(4)危楼高()尺,手可摘星辰。

《夜宿山寺》

李白

3.师小结:通过闯关练习,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也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诗句。恭喜你们,你们都顺利过关了!

四、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用。”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一些诗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1)、俗话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说明这个道理。

(2)、看电视时,主人公清廉正直的人品一定会让你联想到“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诗句;当你看到蝴蝶在花间嬉戏时,你的脑海一定会浮现出“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满腔豪情。

(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6)、中秋佳节,身处异乡的人们常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7)、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在日常说话、习作中,你们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诗句?(指名交流)

附板书设计: 诗林漫步

观图―――忆诗―――联想―――归类

古诗词复习 篇6

(1)同学敏敏的作文言之无物,常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烦恼。你可以告诉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写出清新鲜活的作文,就得投身于生活实践活动。(2)学校的宣传橱窗里展示着学校德育工作成果,展板的题目为“德育之花别样红”,这借用了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3)班级给同学们的优秀习作集取名为“小荷尖尖”,这来源于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马上就要离开我们心爱的母校,同学们都写起了毕业赠言,我想对我的同学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生活中常会出现当事者迷的情况,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这枚校徽让我找得好苦,差不多把整个房间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打开文具盒一看,没想到校徽就在这里!真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8)花草无语,文人有意,花草中折射出人的精神魅力 小草里有白居易的进取精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落花里有龚自珍的奉献精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菊花里有陶渊明的隐士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莲花里有周敦颐的高洁品质: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姑苏城外寒山寺”中“姑苏”是指()。①杭州 ②苏州 ③徐州

2、“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的意思是()。①乘、搭 ②同“座”③因为

3、“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的意思是()。①空隙 ②不连接,隔开③量词

4、“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的“恐”的意思是()。①恐怕,大概 ②害怕 慌张 ③危机,不安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立”的意思是()。①站立,扎入 ②做出,定出 ③立刻,马上

6、“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意思是()。①吹绿 ②颜色 ③色彩艳丽

7、“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等闲”的意思是()。①休闲 ②没有事情 ③平平常常 事

8、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与意思相对应的诗句是:

9、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与意思相对应的诗句是:

10、春风又吹绿了江南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与意思相对应的诗句是:

11、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就像白色盘子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与意思相对应的诗句是:

12、郁孤台下清江流水中,有不少奔走流亡人的眼泪。与意思相对应的诗句是:

1、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

2、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

3、“,”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

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的“

,”,表达了与友人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

”,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

5、水在不同的人眼中各不相同,在孔子眼里水是真君子,它善施教化,能荡涤污垢!苏轼眼中的水:“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李白眼中的水;白居易眼中的水:“日出江花红胜火。”杜甫眼中的水:“

,当春乃发生。”„„

第一组: 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稀。

4、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组题:填一种动物名称

①月黑()飞高,单于夜遁逃。②意欲捕鸣(),忽然闭口立。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C组题:填上表示方位的词

1.故人()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2.王师()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风放纸鸢.4.遗民泪尽胡尘里,()望王师又一年。D组题:请你填上重叠的词:

1.()原上草,一岁一枯荣.2.小荷才露()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梅子黄时()晴,小溪泛尽却山行。4.留连戏蝶()舞,自在娇莺()啼。E组题:填颜色的词。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___于二月花。(2)日照香炉生___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儿童急走追_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___丝绦。

F组题:填上表示数字的词:

1.不知细叶谁裁出,()月春风似剪刀。2.飞流直下()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春色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4.南朝()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出塞》是宋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他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2、“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的形式就是“行”。()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阴山”指阴山山脉,在现在有内蒙古境内。()

4、《七步诗》诗人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兄弟的残酷迫害。()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就是说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快的一首诗。

6、“报得三春晖”意为报答母亲之恩,“三春”指三个春天。()

下面进行抢答题:

1、《渔歌子》的作者是宋朝张志和()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 “乃翁”是指陆游()

3、《春夜喜雨》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

4、《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鹿柴》都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

5、杨万里的《小池》描绘了一幅饶有风味的“初夏荷池”水墨画。

第一组:

世事洞明皆学问,———。欲穷千里目,————

秦时明月汉时关,———。停车坐爱枫林晚,———

落红不是无情物,————。欲把西湖比西子,———。

阳春布德泽,————。问渠哪得清如许————,装点此关山,————。随风潜入夜,———— 山穷水复疑无路,———。白日放歌须纵酒,———

春色满园关不住,————。晓看红湿处,———— 黄中娘家花满蹊,————。等闲识得东风面———

不知细叶谁裁出,————。粉骨碎身全不怕,————

月落乌啼霜满天———。不识庐山真面目,————

千磨万击还坚劲,————。纸上得来方觉浅,——

千淘万漉虽辛苦—————。日出江花红胜火,—— 最深的情——

最高的楼——

最快的船——

最大的瀑布——

最长的头发——

最远的邻居——

最倒霉的船——

第四关:走近诗人。

师:我们接触了很多古诗词,其中以是唐诗宋词为主,从古诗中我们感受了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新,王安石的超拔,白居易的平易通俗等等。潘海琪,你所熟悉的诗人有哪些啊?

潘:唐朝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龄、孟浩然,宋朝的有:陆游、王安石、苏轼,还有元代的王冕,明代的于谦等等

师主持: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关:走近时人 ‘“李白、杜甫、孟郊、陆游、王安石

王昌龄”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请各组派出一名选手,从中抽取一位喜欢的诗人,进行答题。

1、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们知道他的哪些诗歌?请说出来。被后世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是哪一首?请你背出来。“妻子”和“青春” 在这首诗中怎样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怎样理解?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

2、陆游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至死也不忘记祖国的统一,他的绝笔诗叫什么?请你背诵全诗。全诗通过一个什么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写诗人遗嘱的诗句是什么?

3、“钟灵敏秀、山摇地动、只争朝夕、隔墙有耳、数不胜数、重见天日、山清水秀”,这七个成语中藏着一句王安石的一句诗,这句古诗是什么?它的题目又是什么?诗中“绿”字传说作者先作过“过”、“到”、“入”、“荡”,为什么他最后用的是“绿”?

4、王昌龄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人度阴山”选自他的哪一首诗?请你背诵全诗,这首诗表达诗人许多心愿,你能说出几种吗?

5、送别诗在我国古诗中占重要地位,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等等,请你先背你所选诗人的送别诗。再说说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

6、歌颂母爱是个永恒的主题,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让人至今难忘,请你先背背这首诗,其中哪一句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哪一句最能表现儿女想报答母亲的恩情?再说说你有何感想?

师:生活中古诗无处不在,在你心有千千结,却又不知如何张开口时,不妨借古诗来传达心声。比如好朋友要到异地去生活了,你可以说什么?(生答: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1、芳芳数学考了99分,有点得意,爸爸对她说:“取得好成绩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力争,好上加好。”

2、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花,不禁感慨地说

3、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5、“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诗句 “

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高中古诗词鉴赏有效复习方法 篇7

一、研透《考试说明》,领会新课改理念

《考试说明》是指导高考语文复习和命题的纲领性文件。认真解读《考试说明》要义,是每位考生在考前复习阶段必做的功课,特别是新课标改革的第一届考生。古代诗歌阅读分值增加了3分,更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的考查,新增加的分值更说明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掌握命题人的思路和角度,找到有效复习的方法。

二、整理古诗词基本知识,夯实知识能力

整理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并形成复习手册,对知识点要烂熟于心。鉴赏诗歌须具备的知识积累有:

1.诗歌分类:赠友送别 诗、咏史怀古 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闲适隐逸诗、谈禅说理诗、思妇闺情诗、羁旅行役诗、悼亡诗等。

2.诗歌常用的表述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3.诗歌常用的表现方法: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想象、联想、照应、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4.诗歌的意象、意境。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情感的物象,如人、物、景等。意境指的是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诗歌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 适淡泊、清新 飘逸、沉郁顿挫等。

5.诗歌中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坚贞爱情、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6.诗歌的语言风 格:朴素自然、清 新飘逸、沉郁 顿挫、淡雅高远、华 妙艳丽、雄健 高昂、悲壮苍 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等。

7.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借代、互文、反复等。

三、养成良好的读诗习惯

养成良好的读诗习惯,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沉下心来,反复品读,重视古诗词本身传达的内容,从而解读古诗。

1.读诗题。诗题是诗词鉴赏的切入点,它往往标明写作时间、地点、对象、感情基调、类型等。读诗题,可以从题目中获取一些答题的信息,能理解诗文的中心,甚至能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春 夜洛城闻 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情感及事件。

2.读作者。读作者可以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主要事迹、思想感情、风格 流派及其 创作的时 代背景、目的等,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也便于更好地理解诗文。

3.读注释。读注释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注释有介绍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暗示本诗用典的。比如《听蜀僧濬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读 诗时有注释的一定不能忽略。

4.读诗句。整体感知 诗句,反复揣摩 诗句的含 义,疏通文意,从表层到深层,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从而从整体上理解这首诗词。

四、规范诗歌的答题步骤

1.先审好题干,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离开诗词的内容乱答一通。

2.看题目有多少问,赋分多少,列举序号答题,让答案清晰明了。

3.结合诗词内容,尽量用所积累的古诗词知识点来答题。

4.要注意复习课及复习资料中所讲到的答题方法,因为每一种诗词类型都有自己的答题模式,尽量按里面的答题模式来答题。

答题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论题干 如何要求,一定要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用相关知识点规范答题,这样才会有成效。

高考古诗文阅读复习对策 篇8

【关键词】高考;古诗文;复习

一、古诗词鉴赏复习

(一)了解诗词大意

教师在进行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环节时,应通过大量的练习实例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鉴赏方法的规律性。古诗词阅读首先要明确大意,也就是作者通过文字描述的场景,很多学生理解偏差都是由于没有弄懂作者所述的基本内容。

(二)了解诗词情志

明确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作者传到的画面,主要意象的选用、反应心理活动的词句来分析作者通过诗文表达的情志。了解诗词情志有助于学生对诗词主旨和精神的把握,有利于行程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了解诗词背景

诗词背景是对诗词所传达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深化分析的辅助因素,很多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诗词的创造背景更加准确的把握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词背景的方法,也就是根据作者和年代结合课内知识进行把握[1]。

(四)了解诗词意象

诗词的意象不仅仅是重要考点,也是诗词分析中的重要因素,是诗词分析的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时,要针对每一个案例引导学生找出关键意象,并对意象的含义准确定位。教师还可以将古诗词中常见的主要意象进行归纳分析,但要注意结合实例。

(五)了解诗词典故

用典是古诗词的一种常见修辞,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理解障碍的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课内学过的古诗词的用典情况作出集中复习总结,使学生形成一个总体认识,然后针对用典实例展开集中练习,提高学生的驾驭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复习

(一)加强基础知识复习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内容比较繁杂,学生在课外练习中的误差率较高,成为高考丢分的重灾区。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立足课本,将课内学习过的基础知识系统总结复习,而且要反复加强复习,扎实基本功才能形成综合能力。

(二)加强技巧方法复习

1.实词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取胜之道在于基础+方法+练习,学生的基本功到位以后,就要着重于引导学生掌握运用的技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专项集中训练,进而形成稳固能力。实词法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即是定位课内实词,通过实词解读掌握文章大意。

2.上下文法

文言文阅读中多义字词非常多,是学生在进行具体阅读时最头痛的内容。教师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多义词的方法。即通过上下文的对应缩小多义字词的范围,通过文章的具体语境找出最恰当解释。

3.成语法

学生在进行文言文训练时,必然要遇到一些实词难以解读,课内教学没有涉及,学生阅读没有遇到,造成阅读理解的障碍。教师可以在复习环节,找到相关例证引导学生根据成语法进行合理猜测,因为成语或熟语的含义很多都在日常中耳熟能详,但是成语往往来源于古文,在意思和用法结构等方面与古文保持一致,是学生判断生字词的最佳参照[2]。

4.语法法

教师应该在复习中强化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掌握,通过语法功能判断词性和词义,尤其要加强词语活动现象的训练。

5.位置法

即通过对应词语的词性和词义根据逻辑关系定位一个生字词的具体解释。比如,通过逻辑衔接词可以判断该生字词与对应词成反义或近义关系,就可以明确该生字词的所指,类似逻辑关系还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

(三)加强解题策略复习

1.以“境”解题

教师在文言文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形成语境思维。即在整体阅读文章后,对文章的主旨大意形成把握以后再开始解题,解题的过程中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总分结合,每一个字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具体语境下连接在上下文中的要素,必须综合分析。

2.以“题”解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干部分往往隐藏着很多信息,是辅助学生解题,减少学生思维误区,节约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技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阅读前先读题的习惯。

3.以“文”解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对文章关键信息的筛选能力,排除无用信息,避免学生在难句处耽误时间。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审题,规划考察重点内容,然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定位总主旨句和段主旨句。

4.以“注”解题

很多学生在解题中忽略注解的重要作用,或是不明确注解的主要用法。教师可以通过高考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以注解题的方法,注解中往往隐藏着创作背景等信息,不仅仅是对一处词句的注释。

5.以“旨”解题

学生对主旨的把握程度将决定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高低和答题准确率的高低。教师要通过大量训练和方法传授帮助学生树立主旨意识,强化学生对文言文主旨的把握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定位法引导学生找准文章中心句,也即是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或者归纳法,通过对每一个段落主要内容的总结归纳出文章的思想主旨。

参考文献:

[1]童志斌. 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古诗复习教案 篇9

同学们在课内外积累了不少古诗,但是有的同学说:我积累多了,忘的也快,怎么办?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绝招,谁愿意把你的绝招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学生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

怎样更好记住这些古诗呢?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古诗。板书题目:漫步古诗王国

二、重温学法,品读古诗

1、我们先复习课内三首古诗词,请打开书第五课。

请一个学生大声背诵《牧童》这首诗,回忆:当时我们怎么学这首古诗的?

2、学生说,师板书:读(诗句)、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随机出示图片)

3、运用这种方法复习另外两首诗。

4、小结:要想牢牢记住一首古诗,我们一定要做到这四个环节。学生做课堂笔记。

三、归类复习,灵活积累

1、齐读板书,这是记住一首古诗最好的方法。但是,我们积累了那么多的古诗,应该怎么记?我们再看这三首古诗词,它们都是描写儿童的诗。所以,为了更好记住这些古诗,我们可以采用归类记忆法。(板书)

2、交流归类列表法

(1)回顾古诗分类的依据。(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题材分,也可以按朝代分等。)

(2)组织学生根据题材对古诗进行归类(3)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

3、鼓励同学们课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把小学阶段积累的所有古诗进行整理、归类。

四、快乐闯关,加深记忆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2.出示课件。

第一关:吟诗对对。

(1)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3)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5)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荷才露尖尖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7)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第二关:诗献四季。

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献给最喜欢的季节。第三关:百家争鸣。思念家乡时,我们吟—— 感谢母爱时,我们吟—— 依依惜别时,我们吟—— 赞美柳树时,我们吟—— 喜迎春节时,我们吟—— 观赏瀑布时,我们吟—— 第四关:金睛火眼。利用你们的金睛火眼,猜诗主,说出处,看谁最厉害!(1)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师小结:通过闯关练习,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也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诗句。恭喜你们,你们都顺利过关了!

五、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1)漂流他乡的老人,回到久别的故乡,用一句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爸爸刮胡子,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

(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汪浩却沉迷于各种游乐之中,你真想对他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我们平时不仅要读课内书,还要多读课外书,只有(),才能写出好文章来。(5)暑假里,我来到杭州西湖,看到西湖迷人的景色,我不禁吟诵道()

(6)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7)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六、交流收获,总结提升 1.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

2.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七、布置作业,凸显个性

上一篇:社区建设会议现场情况介绍下一篇:社区党建联席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