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消除报告

2024-11-28

碘缺乏病消除报告(共4篇)

碘缺乏病消除报告 篇1

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在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整体转型、提速发展”的重要时刻,评估组一行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指导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让我们倍受鞭策和鼓舞。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评估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我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近年来,我县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始终坚持“政府领导,齐抓共管,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方针,积极推行以普及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监测监管、加大宣教力度,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7月,我县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档案资料、深入现场查验、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进行了县级自查评估。经自查,我县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28%,8~10岁儿童尿碘含量中位数为236µg/L,且尿碘含量低于50µg/L占2.8%,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5%,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目标。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长效机制。碘缺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地方病,我县历来高度重视,始终把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

碘缺乏病消除报告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濠江区全体居民。

1.2调查方法

1.2.1乡镇为单位的抽样方法

根据以往监测资料,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抽取3个街道办事处(优先抽取非碘盐冲销严重的街道)开展监测。

1.2.2村(居委会)的抽样方法

在每个被监测街道办事处抽取2个非碘盐冲销严重的居委。

1.2.3学校的抽样方法

在每个被监测街道办事处抽取2所小学(首选街道办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学校)。

1.3调查内容

1.3.1搜索疑似地克病病例

查阅区级医院、乡(镇、街道办事处)卫生院的门诊日志、住院病历,搜索疑似病例;对被监测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卫生人员进行培训,开展疑似病例线索调查。

1.3.2检测儿童甲状腺容积和尿碘浓度

在每个被监测街道办事处抽取2所小学(首选街道办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学校);在选定的每所小学各抽取40名8~10岁学生,检查甲状腺容积和尿碘浓度。

1.3.3入户调查

在每个被监测街道办事处抽取2个行政村(居委),在每个行政村(居委)对20名18~40岁育龄妇女,调查其家庭食盐的来源和种类,对家庭食盐样品进行盐碘半定量检测;随机抽取其中10名育龄妇女进行尿碘浓度检测。

1.3.4

调查碘盐供应情况。

1.4评估标准

1.4.1地克病诊断

采用地克病和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诊断标准(WS 104-1999)。

1.4.2甲状腺检查

B超法;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WS 276-2007)进行检查和判定。

1.4.3尿碘浓度

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法(WS/T 107-2006)。

1.4.4盐碘含量

采用直接滴定法。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地克病发病情况查阅2个区级医院、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卫生院的门诊日志、住院病历,搜索门诊、住院病人,未发现地克病病例和疑似病例。

2.2 8~10岁学生甲肿率和尿碘水平调查3个街道办事处6所小学共240名8~10岁小学生,学龄儿童甲肿率为2.96%,各街道学龄儿童甲肿率不同,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77.0(μg/L),见表1。

2.4碘盐供应情况汕头市濠江区为海盐产区,全区有碘盐专营批发点7个,碘盐零售店85个,碘盐营销供货网络遍布城区。选定3个街道办事处6个居委共120户居民,入户调查居民户食盐来源、食盐种类等情况;对其家庭食盐样品进行盐碘半定量检测,共检测居民食用盐120份,其中含碘盐117份,碘盐覆盖率97.5%。各街道碘盐覆盖率略有不同,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37,P>0.05)。见表3。

3讨论

本次调查,汕头市濠江区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77.0μg/L,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为159.5μg/L,均处于国际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尿碘最适宜水平(100~300μg/L)[1]。一直以来,汕头市濠江区各级医疗机构从未发现地克病病例和疑似病例。本次调查中,查阅2个区级医院、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卫生院的门诊日志、住院病历,搜索门诊、住院病人,均未发现地克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出现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一是濠江区地处沿海,居民日常饮食中从海带等含碘海产品摄入碘,二是近年来濠江区认真开展防治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科学食用碘盐重要性的认识,完善碘盐营销供货网络,方便居民购用碘盐,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大大提高,改善了人群的碘营养状况。2009年全国碘盐覆盖率为98.4%[2],本次调查濠江区碘盐覆盖率97.5%,与全国碘盐覆盖率接近;一直以来,汕头市濠江区从未发现地克病患儿,本次调查学龄儿童甲肿率为2.96%;儿童、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等指标显示儿童和育龄妇女碘营养状况良好。根据上述情况,可以判断,濠江区已不属于碘缺乏病高危地区。

鉴于濠江区各街道居民碘营养状况不尽相同,特别是有些社区非碘盐问题还相当严重,下阶段濠江区防治碘缺乏病的策略应该是:继续深入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继续维持较高的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巩固防治碘缺乏病成果。

(志谢:开展本项目时,得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钟文、杨通等专家多方指导、支持、帮助,特此鸣谢)

参考文献

[1]陈祖培,闫玉芹.碘与甲状腺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动态[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1,20(1):71-72.

碘缺乏病消除报告 篇3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5~30天3例,30~40天13例,40~45天4例,50~60天7例,60~90天4例,>90天1例;足月顺产28例,早产3例,过期产1例。来自农村28例,城镇4例。家庭均无出血病史,病前无外伤史,出生时无出血倾向,病前未预防性补充过维生素K。喂养方式:单纯母乳喂养28例(87.5%),混合喂养4例(12.5%)。

临床表现:32例均起病急,病程短,29例起病后1小时~2天内入院。除有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针眼出血不止外,均有颅内出血的典型临床表现:突然面色苍白32例,惊厥32例,哭闹尖叫25例,囟门隆起25例,意识障碍22例,呕吐21例,脑膜刺激征10例,呼吸节律不整8例,发热10例,双眼凝视9例,瞳孔不等大6例。合并慢性腹泻4例,消化道出血3例,婴儿肝炎综合征3例,低钙血症2例,使用抗生素1个月1例。全部病例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小板、出血时间正常。行腰椎穿刺2例,均为血性脑脊液。头颅CT检查32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硬膜下出血4例,脑实质内出血11例。

诊断标准:在生后2周~3个月发生出血,多种喂养方式。部分患儿伴有其他疾病及用药史。急性起病,进行性贫血及颅内高压的征象,患儿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CT扫描有颅内出血或脑脊液为血性脑脊液。维生素K或新鲜血浆等治疗有效。

治疗与转归:所有病例一般除给予新生儿监护、吸氧、物理降温、保暖、抗生素防治感染等治疗外,同时给予维生素K15mg,每日1次静注,连用7天,辅以立止血、止血敏止血,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等治疗措施,同时用边补边脱的液体疗法,降低颅内高压、控制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证热量的供给。22例输新鲜血10~15ml/kg,共输1~3次。结果:治愈26例(81.25%),平均住院12天。死亡2例,其中1例于入院后2~10小时内死亡,1例住院1天死亡,其余3例病情好转。1例因病情加重,放弃治疗。

讨 论

本组单纯母乳喂养儿占87.5%,提示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很少,只有15μg/L[1],且母乳中含有SIgA,使婴儿肠内能合成维生素K的细菌减少,致使维生素K合成减少,是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维生素K缺乏之所以导致出血,是因为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在维生素K依赖的羧化酶的催化下,其谷氨酸残基在肝微粒体内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后,具有更多的Ca2+结合位点,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婴儿缺乏维生素K时,上述4种凝血因子不能羧化,不能参与凝血过程,以致机体易发生出血。本组病例农村与城镇之比为7∶1,单纯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之比为7∶1,提示农村的保健工作尚需加强。

为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全部活产婴儿出生后立即肌注维生素K11~3mg,妊娠期有使用抗凝药、抗癫痫药或抗结核药的孕妇,在妊娠最后3个月期间,应肌注维生素K1,每次10mg,共3~5次;临产时再肌注1次10mg,或于产前2周开始,每日服用维生素K120mg,可能对新生儿出血症的预防有利。早期喂养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为了完全防止迟发型出血,有人建议,对于母乳喂养儿,除出生时肌注维生素K1外,在生后3个月内,还须每周口服维生素K11mg,或者其母口服维生素K1,1周2次,每次20mg;对于慢性腹泻、肝胆疾病、脂肪吸收不良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儿,每月肌注维生素K11mg。近年国内文献表明,纯母乳喂养者,尤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K,对预防本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患儿做头颅CT扫描可为出血提供依据,而且对明确出血部位,估计预后有帮助,应做为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为创伤性检查,可致出血反复或加重病情,一般无必要查。

治疗:本病治疗的成败关键在于及早诊断,及早补充维生素K1,纠正贫血和控制出血性脑水肿,静注维生素K11~5mg,可使未羧化的凝血因子很快羧化而发挥凝血活性,出血可迅速得到改善,一般在注射后4小时内凝血酶时间即可趋于正常,24~48小时恢复到正常水平,便能起到止血作用。静注维生素K1有一定的危险性,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反应,故应缓慢给药,每分钟不超过1mg,并须有医生在场。使用维生素K1的同时,出血较重者应输注新鲜血或血浆10~20ml/kg,以提高血中有活性的凝血因子水平,纠正低血压和贫血。如有消化道出血应暂时禁食,从胃肠道外补充营养。脐部渗血可局部应用止血消炎药粉,穿刺部位渗血可行压迫止血。在早产儿或肝病患儿,除维生素K缺乏外,其肝脏功能也不成熟或受损,上述凝血因子合成不足,若发生出血,在给予维生素K1的同时,最好输注新鲜血浆或全血。协助止血及改善脑细胞代谢,防止脑水肿恶性循环十分重要。本组病例输新鲜血占71.88%,临床并未发现再出血。相反有1例因极重度贫血来不及输血,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而致死亡。降低颅内高压,及早控制脑水肿是决定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组病例用20%甘露醇0.25g/kg脱水,少数病例辅以速尿1mg/kg加强脱水作用,用于极严重脑水肿者,或输注新鲜血时防止一过性血容量骤然增高,有一定作用。激素脱水缓慢,对后期有帮助,不作首选。惊厥时可给予苯巴比妥或安定等镇静剂,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用不同形式氧疗,及时纠正缺氧和酸中毒,维持体内代谢平衡,为预防感染,可选用适当抗生素。侧脑室穿刺和硬膜下引流降压必须严格掌握指征,一般情况下不必采用,个别脑实质有血肿,未能吸收或脑疝形成者可以考虑,否则弊多于利。结合我们复诊的病例,选用胞二磷胆碱125mg/日静滴或脑活素5ml/日治疗,对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有帮助,应早期随访。对留有后遗症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早期功能锻炼不能放弃。

参考文献

硫化氢检测与消除实验报告 篇4

目录

一、硫化氢危害和脱除方法以及油井情况

.....................................3

1.1 硫化氢的危害................................................................................3 1.2 硫化氢的来源................................................................................3 1.3 脱除硫化氢的工艺........................................................................3 1.4 油井现场情况...............................................................................4 二、硫化氢去除实验

.....................................................................4

2.1 LQ 硫化氢吸收剂..........................................................................5 2.2 硫化氢吸收剂现场实验...............................................................5 2.3 实验室内模拟评价实验...............................................................7 三、现场小试实验 方案

.................................................................9

四、实验结论

...............................................................................9

五、药剂施工安全预防和应急预案

...............................................13

一、硫化氢危害和脱除方法以及油井情况

1.1 硫化氢的危害 硫化氢(H 2 S)是可燃性无色气体,略重于空气,宜在低洼处聚集,具有典型的臭鸡蛋气味。对人体的安全临界浓度是≤20ppm,致命浓度是 500ppm;爆炸浓度极限为 4.3%-46%;易溶于水、也溶于油品,对金属亦较强腐蚀作用。

1.2 硫化氢的来源 石油采出液中的硫化氢(H 2 S)来源主要有石油中的有机物、硫酸盐底层、钻井液的处理剂、细菌、含硫化氢的地层。

1.3 脱除硫化氢的工艺 目前硫化氢脱除的方法,主要有干法脱硫、碱液吸收法、湿式氧化法、三嗪脱硫法等。

1.3.1、干法脱硫 干法是利用 H 2 S 的还原性和可燃性,以固定氧化剂或吸收剂来脱硫或直接燃烧。该方法包括克劳斯法、不可再生的固定床吸附法、膜分离法、分子筛法、变压吸附(PSA)法、低温分离法等,所用脱硫剂、催化刺有活炭、氧化铁、氧化锌、二氧化锰及铝矾土。一般可回收硫磺、二氧化硫、硫酸和硫酸盐。该法脱硫效率较高,但设备投资大,脱硫剂需要间歇再生或更换,且硫容量相对较低,因此一般适于气体的精细脱硫。

1.3.2、碱液吸收法 目前化学吸收法一般不采用强碱性溶液作为吸收剂,而大多用 pH 值在 9~11之间强碱弱酸盐溶液。常用乙醇胺法、氨法和碳酸钠法。该法适用于高压下的天然气脱硫,具有碱性强、与酸气反应迅速、有一定的有机硫脱除能力、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但不足之处是无脱硫选择性、与 H 2 S、C0 2 反应热较大、存在化学降解和热降解、通常装置腐蚀较严重、溶剂只能够在低浓度下使用,导致溶液循环量大、能耗高,还会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污染治理费用很大。

1.3.3、湿式氧化法 湿式氧化法足以含氧化剂的中性或弱碱性溶液吸收并氧化气体中的 H 2 S 为单质硫,溶液以空气再生后循环使用,具备流程简单,投资较低,操作弹性大,对 H 2 S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可以回收单质硫等众多优点,但加入药剂会影响油水采出液中其他药剂的效果,而且长期加入氧化剂还会带来油井管道和设备的腐蚀问题。

氧化剂具有强氧化性,因此药剂需要安全储存。

1.3.4、三嗪类吸收剂脱硫法 三嗪适用于 H 2 S 脱除,在液体脱硫剂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通常采用直接注入法,在合适位置(如井口分离器等将稀释后的三嗪脱硫剂直接注入于管道。20世纪 90 年代中期,美国天然气研究协会(gasresearchinstitute,GRI)开发的直接注入法脱硫工艺,特点是将脱硫剂水溶液直接注入到处理系统中,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气中 H 2 S 含量降到 6mg/m 3 以下。脱硫废液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可以降解,故该工艺基本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同时该工艺利用管线作为脱硫装置进行选择性脱硫,因此装置建设投资很低,占地面积也少,已进行的工业化试验结果表明,直接注入法工艺具有技术、经济优势,且基本上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当处理 H 2 S气体的脱硫时,经济因素成为首要因素,或是对于海上平台开采,占地空间及设备重量有严格限制时,直接注入法脱硫工艺的优势更加凸显流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直接注入法脱硫的基本装置流程图

综上脱硫方法,三嗪类吸收剂脱除硫化氢,具有脱硫速率快,硫容量高,现场加注简单,生成产物可降解,无二次污染的优点。三嗪类硫化氢吸收剂可以应用于油气井油水采出液中高浓度硫化氢的脱除。

1.4 油井现场情况 车 40-29-斜 23 油井,井深 2900m,液量 7.5m 3 /d,经检测现场油水采出液含有硫化氢 660ppm,硫化氢浓度超标严重(对人体的安全临界浓度是≤20ppm),需要进行治理。

二、硫化氢去除实验

2.1 LQ 硫化氢吸收剂 LQ 硫化氢吸收剂主要由三嗪类衍生物及其他助剂组成,硫化氢吸收剂可以和 H 2 S 或硫醇反应,生成稳定的水溶性产物(和常规吸收法 DIPA(胺吸收法)反应产物不同,反应产物稳定,不会分解生成硫化氢),在水相中和原油、天然气分离。硫化氢吸收剂在一定的浓度下也可以有效的杀灭厌氧菌,达到杀菌除臭除味的效果,有效的保持体系的稳定性。适用的 pH 和温度范围宽。

图 2 三嗪硫化氢吸收剂和硫化氢反应机理 LQ 硫化氢吸收剂具有良好的硫化氢吸收性能,理论上 1g 硫化氢吸收剂可以吸收 0.46g~0.93g 的硫化氢(三嗪化合物和硫化氢反应的产物可以和硫化氢继续反应,反应产物完全和硫化氢反应,为理论最大值,反应产物完全被消耗掉,不和硫化氢反应,为理论最小值)。

2.2 硫化氢吸收剂现场实验 2.2.1、实验准备 实验设备:便携式 H 2 S 气体测试仪(相关配件)、烧杯、塑料桶(5L)。

硫化氢吸收剂剂:LQ 硫化氢吸收剂(三嗪化合物)。

2.2.2、实验方案 结合气体测试的特性,本实验采用密闭式气体收集装置,保证采集样本中气体不扩散,不流失,科学地得出实验数据,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使用 5L 塑料桶,在内盖先开好仅适合检测管进入的小孔,垫入一次薄膜后盖好内盖,形成密封效果,测试时用检测管插入刺穿薄膜。此设计相对气密性较好,采样后至检测前无气体泄漏。并导入 1L 液体后标注液位,确保每次取样均为 1L 液体。

使用硫化氢检测设备为:便携式硫化氢测试仪。

使用方法:将硫化氢检测软管插入取样桶中检测液面以上,检测气相中硫化

氢含量,通过硫化氢测试仪测出硫化氢浓度。

在密闭容器内加入相应药量,在油井取样阀门处取采出液水样 1L,密封,摇晃震荡使药剂与水样充分混合,10min 后通过 H 2 S 测试仪检测密闭塑料桶内H 2 S 气体含量。

2.2.3、现场实验数据 先进行现场油井空白采出液硫化氢浓度测试,然后根据空白采出液的硫化氢浓度,设计加药浓度 400ppm,150ppm,测试 10min 后硫化氢的残余量:

实验 1

表 1 实验数据 样品名称 加药浓度 ppm 5min H 2 S ppm 10min H 2 S ppm 除硫率 % 空白采出液 0 660 660-LQ 硫化氢吸收剂(三嗪化合物)采出液 400-12 98.18 LQ 硫化氢吸收剂(三嗪化合物)采出液 150-64 90.30

图 3 车 40-29-斜 23 油井

图 4 车 40-29-斜 23 采出液取样处

图 5 现场实验设备

用塑料桶取 1L 的油水采出液,测试现场空白采出液液面以上气体中的硫化氢浓度为 660ppm。加入 LQ 硫化氢吸收剂 400ppm,10min 除硫率能够达到98.18%,加入 LQ 硫化氢吸收剂 150ppm,10min 除硫率能够达到 90.30%,LQ硫化氢吸收剂去除现场高浓度硫化氢效果良好。

油井现场使用硫化氢吸收剂为从套管加入井底,车 40-29-斜 23 油井的井深2900m 左右,井底的温度在 90℃左右,因此,药剂的工作温度在 85℃左右。井口油水采出液的温度 20℃左右,低于药剂的工作温度,因此在实验室内模拟药剂在高温条件下的吸收实验。

2.3 实验室内模拟评价实验 车 40-29-斜 23 油井的井深 2900m 左右,井底温度 90℃左右,现场使用硫化氢吸收剂为从套管加入井底,药剂的工作温度在 85℃左右。现场井口油水采出液的温度低于药剂的工作温度,因此在实验室内,模拟了 LQ 硫化氢吸收剂在45℃、80℃条件下的硫化氢吸收实验。

2.3.1 实验仪器 a)1000ml 广口瓶; b)恒压滴液漏斗; c)恒温鼓风干燥箱; d)泵吸式硫化氢检测仪(测量范围 0-2000ppm)。

2.3.2.实验步骤:

(1)称取 0.06g 的 Na 2 S.9H 2 O,加入 1000mL 广口瓶中,再加入约 200g 的去离子水,盖上接好检测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橡胶塞,保持泵吸式硫化氢检测仪的检测管一直在反应液面以上。然后在恒压滴液漏斗加入 0.283ml 的 15% H 2 SO 4溶液,5min 后用硫化氢检测仪器检测广口瓶内气体中的硫化氢浓度 M1。

(2)滴加一定量的硫化氢吸收剂,滴加完毕后,放入恒温鼓风干燥箱。每隔 10min,开启硫化氢检测仪检测广口瓶内硫化氢的浓度为 M。

(3)

H 2 S 吸收率的计算。

按 1 式计算样品 H 2 S 吸收率

……………………………………1

式中:M1—吸收前 H 2 S 测量值,mg/L; M—吸收后 H 2 S 测量值,mg/L; S—样品 H 2 S 吸收率。

2.3.3 实验数据 LQ 硫化氢吸收剂(三嗪化合物)在 45℃、80℃条件下的评价数据如下:

表 2

温度 45℃测试数据

样品名称 加药浓度 ppm 0min H 2 S ppm 10min H 2 S ppm 20min H 2 S ppm 30min H 2 S ppm 10min 除硫率% 温度 ℃

LQ 硫化氢吸收剂 400 680 0 0 0 100 45 LQ 硫化氢吸收剂 150 680 26 6 0 96.18 LQ 硫化氢吸收剂 100 680 116 25 0 82.94 LQ 硫化氢吸收剂 80 680 258 186 125 62.06

表 3

温度 80℃测试数据

从表 2 和表 3 的实验数据分析,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药剂加药量的提高,药剂 10min 的除硫率提高,在加药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药剂 10min 的除硫率提高。在 80℃的条件下,加入 150ppm 的 LQ 硫化氢吸收剂,10min 可以完全吸收体系内的硫化氢。根据实验数据,现场推荐冲击加药浓度150ppm。

三、现场小试 实验 3.1 现场设备安装:

图 6 井口配电箱

图 7 套管加药处

样品名称 加药浓度 ppm 0min H 2 S ppm 10min H 2 S ppm 20min H 2 S ppm 30min H 2 S ppm 10min 除硫率% 温度 ℃

LQ硫化氢吸收剂 400 680 0 0 0 100 80 LQ硫化氢吸收剂 150 680 0 0 0 100 LQ硫化氢吸收剂 100 680 86 16 0 87.35 LQ硫化氢吸收剂 80 680 196 126 76 71.17

图 8 现场实验图片

图 9 现场实验图片

井口配电箱处有外接电源预留接口,用电源线连接接口和泵。用自制变径连接套管和加药泵。根据现场数据,套管压力 0.15Mpa 左右,加药泵出口压力 5Mpa,加药泵可以将药剂加入套管。加药泵有精准的量程,现场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量程来调节加药量的大小。

3.2 现场实验数据 通过加药泵,在车 40-29-斜 23 油井套管加药处投加硫化氢吸收剂。车 40-29-斜 23 油井液量 7.5 m 3 /d,设置油井采出液取样处为检测点 A,现场开始进行冲击加药,然后根据 A 点硫化氢浓度的变化不断调整加药量。实验数据如下:

时间 加药量 kg/d 加药浓度 ppm A 点硫化氢浓度 日期 14:30 0 0 660 15.08.06 14:30 20 2667 660 17:30 20 2667 620 19:00 20 2667 560 8 月 6 日开始加药,开始进行 20kg/d 冲击加药,3h 后检测点 A 的硫化氢浓度降为 620ppm,之后继续以 20kg/d 冲击加药,19:00 检测 A 点硫化氢浓度560ppm。以 20kg/d 继续冲击加药,准备 8 月 7 号进行 A 点硫化氢浓度检测。

时间 加药量 kg/d 加药浓度 ppm A 点硫化氢浓度 日期 7:00 20 2667 326 15.08.07 10:00 20 2667 265 13:00 20 2667 200 16:00 20 2667 156 19:00 20 2667 96 19:00 10 1334 96月 7 日继续冲击加药 A 点硫化氢浓度浓度逐渐降低,A 点的硫化氢浓度在8 月 7 日 19 点降至 96ppm,然后调整加药量,加药量降为 10kg/d,准备 8 月 8号进行硫化氢浓度检测。

时间 加药量 kg/d 加药浓度 ppm A 点硫化氢浓度 日期 7:00 10 1334 15 15.08.08 7:00 5 667 15 10:00 5 667 0 10:00 3 400 0 13:00 3 400 0 13:00 1 133 0 16:00 1 133 0 16:00 0.5 67 0 19:00 0.5 67 0月 8 日,A 点的硫化氢浓度在 7:00 降至 15ppm,之后降低加药量至 5kg/d,A 点的硫化氢浓度降为 0ppm,之后降低加药浓度,A 点硫化氢浓度无变化,19:00 加药浓度降至 0.5kg/d,准备 8 月 9 号进行硫化氢浓度检测。

时间 加药量 kg/d 加药浓度 ppm A 点硫化氢浓度 日期 7:00 0 0 0 15.08.09 7:00 0 0 0 10:00 0 0 0月 9 日检测 A 点硫化氢浓度仍为 0ppm,然后停止加药,3h 后进行硫化氢检测仍为 0ppm。准备停止加药进行硫化氢浓度跟踪检测。

日期 加药量 kg/d 加药浓度 ppm A 点硫化氢浓度 15.08.10 0 0 0

15.08.14 0 0 0 15.08.20 0 0 0 15.08.28 0 0 0

准备继续跟踪检测 A 点硫化氢浓度,确定油井富集生成硫化氢周期,确定药剂的作用时间。

四、实验结论 1、车 40-29-斜 23 油井,井深 2900m,液量 7.5m3/d,现场检测油水采出液中含有硫化氢 660ppm,硫化氢浓度超标严重(对人体的安全临界浓度是≤20ppm),需要进行治理。

2、用塑料桶取 1L 的油水采出液,测试现场空白采出液液面以上气体中的硫化氢浓度为 660ppm。加入 LQ 硫化氢吸收剂 400ppm,10min 除硫率能够达到98.18%,加入 LQ 硫化氢吸收剂 150ppm,10min 除硫率能够达到 90.30%,LQ硫化氢吸收剂去除现场高浓度硫化氢效果良好。

3、油井现场使用硫化氢吸收剂为从套管加入井底,车 40-29-斜 23 油井的井深 2900m 左右,井底的温度在 90℃左右,井口油水采出液的温度 20℃左右,低于药剂的工作温度,因此在实验室内模拟药剂在高温条件下的吸收实验。通过LQ 硫化氢吸收剂高温条件的实验数据,硫化氢吸收剂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药剂加药量的提高,药剂 10min 的除硫率提高,在加药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药剂 10min 的除硫率提高。根据实验数据,现场推荐冲击加药浓度 150ppm。

4、通过加药泵,在车 40-29-斜 23 油井套管加药处投加硫化氢吸收剂。车40-29-斜 23 油井液量 7.5 m 3 /d,设置油井采出液取样处为检测点 A,设计开始冲击加药 11.5kg/d,预计冲击加药 1 天~3 天后,药剂作用效果显现,检测点硫化氢浓度降低。加药后每 3h 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点硫化氢浓度的变化,调整加药量,确定使检测点 A 的硫化氢浓度均降到 20ppm 以下的最终加药量(硫化氢安全临界浓度是≤20ppm),目标加药量 2kg/d~6kg/d。

五、药剂 施工安全 预防和应急预案

5.1、人员安全培训 (1)、凡在含硫化氢区域施工的所有人员(包括管理、设计、生产、施工人员等)应由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按照相应标准要求进行硫化氢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持证上岗。

(2)、现场监督人员应对应急预案中本职责任、硫化氢对施工系统各环节(人、设备和周边环境)的危害等进行培训。

5.2、现场安全评估 (3)、生产施工单位应对施工项目进行硫化氢风险评估,在施工区域划出警戒范围,做出明显警示标识。各级管理人员应对其所属范围内的硫化氢风险情况熟悉。

(4)、生产施工人员应了解所在施工区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等情况,熟知逃生路线和安全区域。

(5)、生产施工人员应对岗位的作业内容进行风险辨识,对存在危险性的环节采取防范措施。

5.3、施工安全管理 (6)、进入硫化氢未知浓度区域,应安排专人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携带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进行硫化氢安全检测。

(7)、警戒区内,对进入人员要进行登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8)、巡检人员应佩戴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进入生产区域,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超过 15 mg/m 3(10ppm)时应预警,并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方可进入现场;当浓度超过 30mg/m 3(20ppm)应立即撤离,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9)、油气管线破裂出现油气泄漏,在作业区抢修时,应佩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10)、在含硫化氢油气区作业施工,其井场应安装防爆风机。

5.4、现场检测和人员防护 (11)、作业人员配置正压式呼吸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

(12)、生产、施工现场注意风向,注意安全。

(13)、现场硫化氢的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存档。

5.5、应急管理 (14)、在含硫化氢区域施工的单位应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应急专业培训,掌握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

(15)、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防硫化氢的应急演练,做到熟练、快速、规范,并做好应急演练记录。

(16)、启动程序 当硫化氢浓度到阈限值 10ppm,则启动一级报警,此时应该:

a)检查安全设备功能是否正常,保证随时可用 b)警惕情况的变化 c)遵守现场监督或上级的指令 当硫化氢浓度达到 20ppm,则启动二级警报,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并应该:

a)立即安排专人观察风向、风速,确定受侵害的危险区 b)切断危险区不防爆电器 c)非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 d)遵守现场监督和上级的指令 当硫化氢浓度达到 100ppm(或以上),则启动三级报警,此时应该:

a)立即组织现场人员和危险区内居民撤离 b)佩戴正压式呼吸器保护设备 c)向上级(第一责任人和授权人)报告 d)立即安排专人在主要下风口 100 米远进行硫化氢监测 e)实施关井操作程序,控制硫化氢泄漏 f)通知救援机构(17)、警戒范围 当硫化氢浓度大于 10PPm,小于 20ppm 时,距井口 500 米范围设置警戒区; 当硫化氢浓度大于 20PPm,小于 100ppm 时:距井口 1000 米范围设置警戒区; 当硫化氢浓度大于 100PPm 时,距井口 3000 米范围设置警戒区;

【碘缺乏病消除报告】推荐阅读:

消除碘缺乏病汇报06-15

消除故障10-21

歧义消除05-13

消除贫困05-23

消除歧视06-15

消除影响07-01

消除方法11-26

信息消除11-28

消除安全隐患08-25

干扰与消除06-06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作文:洗衣服下一篇:亲子教育的8个正确打开方式,你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