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低碳意识(精选9篇)
大学生低碳意识 篇1
大学生低碳意识调查问卷
年龄()性别()专业()
1、您对于低碳的关注度如何?()A、从不关注B、较少关注C、经常关注
2、您认为“低碳”指的是什么意思?()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B、减少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排放、净化空气质量C、价格便宜的煤炭D、禁止销售和使用煤炭
3、您通常从何处获得一些关于低碳环保的相关知识信息?()
A、同学处B、广播、电视、杂志等媒体C、学校关于低碳知识的宣传活动D、其它
4、您觉得低碳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大吗?()
A、基本没有联系B、不大C、很大,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5、电脑、电视等一些电器超过两个小时不用时,你会:()
A、拔插头B、关闭C、待机D、开机
6、看到水龙头流着水,你会上前扭紧开关吗?()
A、肯定会B、可能会C、可能不会
7、打印店打印时,您会主动要求打印两面吗?()
A、会B、很少,偶尔C、不会D、其它
8、您认为下面那些行为是“低碳”的?()
A、随手关灯、拔插头B、循环利用水C、将垃圾分类处理D、选择低能耗家电E、少用一次性用品
9、您参加过环保活动吗?()
A、经常参加B、有参加过C、没有
10、请说说您对于低碳环保有何意见与建议?
大学生低碳意识 篇2
“低碳”话题是伴随着环境问题产生的,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其核心内容。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种特殊群体, 其低碳意识及行为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影响深远。低碳相关概念最早于1992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出现, 但是国内对于大学生低碳方面的关注和研究最早始于2009年, 发表在《环境教育》第12期上一篇名为《高校青年共行动 争做校园低碳达人》的文章第一次涉及了高校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及行动[1]。
可以说是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使“低碳”一词席卷全国[2], 从2009~2010年掀起了一股低碳热潮, 两年间对于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从目前已发表的文章来看, 国内关于大学生低碳以及行为的相关研究基本分为:理论思辨的定性研究和实证调查的定量研究, 两种研究方向中理念思辨较多。采用定量方法的实证研究注重实际调查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现状, 并对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等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而定性方法的理论思辨主要侧重于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相关性因素和相关方向探讨:公民意识、低碳人生观、低碳消费、低碳生活方式、科学文明生活方式、低碳教育、低碳经济等与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关系的思辨性探讨。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大学生低碳意识
低碳, 英文为“low carbon”, 意指较低 (更低) 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为主) 排放。其核心部分为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率先在政府文件上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3]。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4]。低碳生活, 就是尽量减少生活所耗用的能量, 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 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当然, 低碳并不意味着要刻意节俭, 放弃一些生活享受, 只要从生活的点滴多节约、不浪费, 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5]。
哲学上的意识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意识在心理学中定义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广义的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 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现象, 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狭义的意识概念则是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 或者说是指广义的意识概念中知、情、意相统一中的意志部分。
低碳意识指的是应树立低碳环保的价值观, 学习生活中自觉去履行环保公民的责任义务。确定碳预算、个人碳预算意识, 确保自己为低碳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6]。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将大学生低碳意思界定为:高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树立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的价值观, 确定碳预算、个人碳预算意识, 自觉履行环保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做到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2.2 大学生低碳行为
“行为与方式的改变始于意识和观念的改变”[6]。同时,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 他们自己也就怎样”[7]。对于行为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说法。广义上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表现的一切言行, 统称为行为;狭义上说, 行为是在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 人的内在生理、心理变化的外在表现。行为的基本单元是言行动作, 所有行为都是由一连串言行动作所组成的[8]。
大学生行为学的定义可以界定为研究大学生行为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及对大学生行为活动进行预测、调节、控制的科学。大学生行为可以概括为在大学校园学习、生活, 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和工作中所表现的一切言行[9]。
因此, 我们将大学生低碳行为界定为:高校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相关的低碳意识与理念。
3 大学低碳意识及行为的实证研究
目前关于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实证行研究并不多, 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将获得数据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天津商业大学的马晓婉对天津市一所本科全日制学校发放300份问卷对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 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环保观念, 对于“低碳”的认识和对于提倡低碳生活的看法、建议、措施等。利用SPSS15.0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对于“低碳”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性别差异, 而与地区和学历的相关性较小, 女生对“低碳”的理解比男生更深。在低碳生活行为方面:如等公交车、自带环保购物袋 (男女比例:23.4%和9.4%) 、宿舍节约用电等女生都要好于男生。学生认为开设低碳生活课程是培养低碳意识及行为的重要途径:69.4%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低碳生活课程, 17.7%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 12.9%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同时, 学生觉得低碳生活有必要通过法律手段来实现:66.1%认为有必要, 27.3%的人认为没必要, 6.6%说不清楚想法[10]。另外,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董青老师在该校随机发放200份问卷对大学生低碳经济意识状况进行了调研。主要调查学生对低碳经济对于经济发展和自身正常生活的影响的看法、对低碳经济宣传的看法、对企业实行低碳经济的看法及对低碳经济的支持情况[11]。结果表明:大学生有一定的低碳经济意识, 对低碳表示支持, 但是对低碳本质的理解有待提高, 低碳行动有待加强。
由此可看出大学生低碳相关方面的研究开始了初步的探索, 基本分析出了大学生对于低碳的了解、关注和实行程度;探索出了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影响因素, 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 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理论研究
4.1 关于树立低碳意识的理论研究
陈志福认为低碳人生观对于低碳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指出低碳人生观就是把人类的低碳实践和低碳目标贯穿于人们的人生态度、目标、奋斗方向的过程, 使低碳成为人们的一种态度和活动方式。大学生低碳人生观教育应倡导低碳学习方式、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消费方式及低碳思维方式[12]。单芳从大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和民族国家发展的高度论证:应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从而推动低碳意识传播;低碳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体现, 公民特别是大学生有责任树立低碳意识, 践行低碳意识, 和宣传低碳意识, 让每个人都争做低碳的宣传者、实践者[13]。韩志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构建》一文中分别阐述了大学生科学生活方式、大学生文明生活方式的内涵, 以及大学生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关系;指出了大学生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应从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中强化低碳意识的观点[14]。韩春认为低碳消费观是低碳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理性分析发现校园中存在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良消费倾向, 树立低碳意识应注重加强大学生新型节约观、绿色消费观、发展消费观和法制消费观等健康消费观的建设[15]。
4.2 关于加强低碳行为的理论研究
4.2.1 理论倡导活动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刮起了一股“低碳”风。各高校也开始了低碳行动。当年12月2日安徽淮北供电公司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淮北师范大学开展“节约低碳进校园”活动, 倡导节约、低碳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16]。12月5日, 全国16个城市百余所高校的十余万大学生共同开展了一周的低碳行动, 在校园里节水节电, 共承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t, 用实际行动声援即将拉开帷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17]。活动中对日常的低碳行为进行了倡导。12月21日, 在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之际, 北林大校团委邀请著名气候变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为该校学生作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减排目标和低碳经济”专题报告。在“绿色讲堂”上北林大学生向全国大学生发出“携手未来, 低碳生活”的倡议, 倡议广大青少年,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开展实践[18]。
4.2.2 理论探索研究
对于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低碳行动, 除了以上的理论倡导方式之外, 还有学者就具体的理论依据和行为方式进行了探索。余敏认为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 大学生应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坚定践行者和先锋, 发挥榜样和辐射作用, 带动更大的人群, 推动我国的低碳经济建设。蒋勇和徐士斌等在《通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打造低碳深圳》一文中指在大型活动中利用大学生主体宣传低碳行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世界大运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 是一个不错的低碳行动体现, 让18万名大学生志愿者成为低碳生活行为的义务宣传者[19]。像这样大型的活动并不是高频率的有, 所以大部分的观点是: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 而不是能力, 应该积极在日常生活小事中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 注意节电、节水, 从点滴做起[20]。
5 提高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策略性研究
根据研究现状发现, 目前的主要观点是大学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辐射地, 因而低碳校园的建设对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方面的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围绕构建低碳校园从而更好的进行大学生低碳方面的教育, 部分学者做了策略性研究。邱艳君、张晓鸿等认为:低碳校园建设的重点在于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硬件包括水电建筑、学校建筑等;软件主要涉及学校相关部门、后勤服务中心、个人和学生组织。并针对软件建设方面提出了“奔驰模型”:有学校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安排、后勤服务中心提供需求供应支持、个人实现低碳生活方式、学生组织发表观点引导校园低碳舆论。软件方面还有李相然、王宪杰等提出了:低碳教育、低碳研究、低碳实践三位一体的低碳校园构建设想。开展校园低碳软环境建设方面还有麻东锋等从教师、学生、法规、制度方面的探讨:调整课程设置, 将低碳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学生积极组织参与校园低碳活动;实施低碳管理, 构建低碳教育环境;贯彻低碳法规。硬件方面, 主要是对于校园低碳建筑的研究。杨潇慧指出建筑节能属于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现象, 包括“知”和“行”两方面。低碳建筑能一定程度上解决现在大学生低碳节能水平呈现的“知”强“行”弱的不对称问题。范永娟认为低碳校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校园低碳建筑的实施和建设, 是对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从直观感受上进行教育。综合以上观点就是低碳校园的建设的研究关注软硬件建设两方, 涉及学生、教师、政府等主体;而低碳校园建设的研究是作为培育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策略性探讨。
6 评价与建议
6.1 研究的深度
有关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研究大都从理论上论证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且主要注重的是提高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外部因素 (低碳校园构建、低碳教育、低碳法规) 的研究。而直接针对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调查研究的很少。这样就只是从宏观层面宣讲低碳理念, 对于实际探索出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影响因素, 从而更有效的指导大学生低碳建设没有很实质性的作用。同时, 这是一个新兴的热点话题, 该方面的研究起步也较晚, 基本上是始于2009年, 后期的研究趋势应该是更多的关注大学生本身, 进行更深入的实证性调查研究, 把握问题的本质, 同时增强说服力。
6.2 研究的广度
现有的研究, 从数量上来讲, 该方面的研究成果性文章很少, 笔者认为这跟课题是一个新兴话题有关, 公众关注较晚有关。从内容上来讲:一是系统性不强, 研究更多的侧重相关外部性因素, 针对构建低碳校园建设的理论较多;而针对大学生低碳问题本身的直接研究很少, 没有形成关于大学生低碳方面的系统性研究。二是涉及面窄, 现有的实证性研究代表性的就两个, 一个是董青老师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做的《大学生低碳经济意识状况调研》, 另一个是马晓婉在天津一所高校做的调查。他们虽然都直接针对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本身做了调查研究, 但是都只涉及一个学校, 样本的代表性不够。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扩大调查的地域范围和内容上的调查角度, 并进行跟踪性调查, 使得成果更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
摘要:对近两年来我国各高校对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研究进行了整理, 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学生低碳意识及行为的现状研究、策略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及行为水平, 为具体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浅析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培养 篇3
摘?要:大学生群体低碳意识的形成,有助于低碳及环保理论的传播,培养社会大众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本文就大学生低碳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低碳意识培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意识?现状分析
由温室气体排放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低碳、环保、生态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发展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代表着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模式。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是社会中最活跃的力量,同时具有较好的知识素养,是低碳相关知识的良好受众者及信息传播者。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低碳意识的教育,有助于他们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认识到能源消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在生活中规范自己,在低碳知识的接受和传播中发挥作用,影响社会人群环境伦理观的建立。
一、大学生低碳意识现状分析
1.大学生低碳意识淡薄
正确的价值观是指导实践的必要前提。大学生对低碳概念的理解直接关系到低碳行为的实施。当前,多数大学生对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是大学生低碳意识淡薄的主观因素。
2.高校引导力度不够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低碳意识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掌握低碳理论与知识、应用低碳技能,贯彻低碳生活理念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学校引导力度不够是大学生低碳意识淡薄的客观因素。
3.社会低碳氛围缺失
研究指出,大学生在公共场所较能主动采取低碳行为,所以,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具有明显的从众心理。因此,营造良好的低碳生活氛围能够促进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培养。
二、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的重要性
第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开发低碳技术,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校作为我国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能够在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上提供智力支持,而大学生是科研活动的基础力量。
第二,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开放环境促使他们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大学生群体关心时事,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低碳知识的良好受众与传播者。
第三,高校大学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作为低碳观念践行的主体,他们的低碳理念将直接决定着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环境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状况。
三、培养大学生形成低碳意识的对策
1.建立健全高校相关规章制度
在政府决策的主导下,高校明确营造低碳校园的发展方向,制定实施路径,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完善低碳意识的培养机制,从而保证低碳意识培养措施的高效实施。
2.营造高校低碳氛围
在硬件建设上,使用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选择节能灯管,使用太阳能能源,为学生营造一个低碳的生活环境。通过构建低碳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低碳理念。在软件建设方面,在课程设置、情景教学、学生实践和主题班会等方面定期开展低碳教育。根据不同专业人才的特点和社会要求,通过相关课程教育和相关学科进行知识渗透,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的目的。
3.培养大学生低碳消费观
大学生是当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消费群体。盲目消费、从众消费和过度消费是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常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需求,导致市场较高的供给额度,其中不必要的商品生产造成了大量能源、资源的浪费。理性消费,拒绝浪费,建立低碳消费的观念成为当下大学生低碳教育的重要环节。
4.培养大学生确立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建立可视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使大学生从被动遵守相应制度转变为主动选择低碳生活的模式。通过正确的意识指导,帮助大学生担负起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并配合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低碳生活体验,培养大学生低碳环保的社会责任感。
四、小结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事实。高校开展大学生低碳教育,培养低碳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建设环境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意识的培养已成为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社会、企业、教育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耀晶,付田霞,刘鸣达.谈加强大学生的低碳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13(9).
[2]张绍波,付伟.少数民族大学生低碳生活意义的培育策略[J].黑龙江民族月刊,2014(5).
[3]刘振亚,张亮.大学生低碳意识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J].科技信息,2012(1).
低碳意识调查问卷 篇4
亲爱的朋友:您好!我们是工学院“毛概”调查小组的成员,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低碳意识,特地组织本次调查活 动,感谢您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这份大学生“低碳意识”调查问卷,希望您能客观真实的填写本问卷。
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 低碳意识调查问卷 低碳意识调查问卷
1.您听过“低碳”这个词语吗?()A 没有 B 听过 2.您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低碳”的(可多选)?()A 学校活动宣传 B 查阅书籍 C 身边的人谈论 D 电视、互联网等方式 E 其他 3.您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含意理解 程度?()A 没有理解 B 理解较浅 C 理解较深 D 理解透彻 4.当您知道可以实施低时,您会怎么做?()A 将它和学习生活相融合并长期坚持实践 B 刚开始试着尝试,但坚持不了多久 C 仅仅是了解,不会刻意去实践 5.请问你支持和倡导“低碳”吗? A、大力支持 B、保持中立 C、这个很难付诸实施 D、反对 6.您觉得发展低碳会对经济造成影响是(可多 选)()A 很长时间内都会对经济造成损失 B 短时间来看会有不利影响,但长远看有利 C 短期看有好处,但长期下去不利于经济发展 D 更会推动经济增长 E 不确定 7.对于下面所列出的行为,请选择您最希望在 哪方面做出行动?(多选)()A 寝室用电 C 交通工具的选择 D 采购环保生 活用品 E 采购食品 F 以上都不会 8.您愿意通过那种方式来支持低碳经济?(可 多选)()A 改变自己的某些生活习惯 B 花更多的时间 C 尽可能投入更多的钱 D 我愿意做一些改变,但我不知道怎么做 9.如果超市推行低碳行动计划,但商品的价格 会有所提高,您的态度是?()A 继续购买该超市商品 B 选择其他商店 C 持观望态度
10.请在以下行为中选择您认为是“低碳”的 生活方式(可多选)?()A 在寝室或教室长开门窗 B 多数时间购买物品采用网购 C 洗衣服常用手洗 D 用饮水机烧水后一直保温 E 购买衣服时首先选择低碳面料 F 作业本两面使用完后再丢弃 11.寝室用电方面,以下方面您做到的(可多选)()? A 离开寝室时从未忘记关灯 B 晚上睡觉前保证关掉所有的照明设备 C 使用电脑后记得随手关机 D 饮水机需要用时才打开开关 E 几乎未用电吹风,热得快等大功率设备 F 寝室电费几乎不超限 12.在教室上自习时,符合您的有(可多选)()? A 找人多的教室,尽量减少开灯的数量 C 离开教室时,会记得关灯 B 喜欢人少,常找人少或每人的教室 D 离开教室时,很少记得关灯 13.就餐时,您常做的有()? A 自己带餐具 B 用餐厅或食堂的餐具就餐 C 为了方便,常用一次性餐具 14.您吃饭时会浪费粮食吗?()A 很少浪费,经常吃
倡导低碳生活增强环保意识(精) 篇5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全球纷纷倡导“低碳”生活。学生作为地球的成员,也要从树立“低碳”意识,增强环保观念,为保护地球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
2、通过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节约意识。
3、通过学生调动家长节约能源的积极性,从而使低碳活动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地球,爱护地球的良好局面。
二、活动准备:
学生在家中观察统计用水、用电情况,想想怎样才能节约一部分水、电,哪些地方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其它方面可以怎样节约,并做出记录(水表、电表各月走了多少)。
每位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做成的不同形状的卡片。
三、活动时间: 2011年6月
四、活动要求:
(1)班会设计主题为“倡导低碳生活 增强环保意识”,具体题目由各班自拟。(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级所有学生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会活动。
(3)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取向,感染、净化、塑造学生的心灵。
(4)主题班会时间不得少于40分钟
(5)真正理解:什么是低碳?什么是低碳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低碳”生活呢?作为地球的一个成员,我们如何从身边的小事,从周围的生活中去尽一份力,做一个“低碳人”呢?
榆树市武龙中学政教处、团委 2011年6月 主题班团会:
大学生与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篇6
大学生与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摘要】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政府、企业和公众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在当前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气候状况逐渐恶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将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高校作为以教育、生活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应基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和优势,以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力提高建设低碳校园的思想意识,积极探索建设低碳校园的方法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低碳校园建设当中,营造低碳、绿色的校园环境,成为践行节能环保、降碳增效的先锋。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大学生的作用
【正文】
要谈大学生能为发展低碳经济做什么?如何过上低碳生活?我们首先要知道,何为低碳经济?为何发展低碳经济?何为低碳生活?为何要过低碳生活?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何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因此,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应对气候变化等外部压力外,至少还有五个方面的内在要求。一是: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二是:碳排放总量突出;三是:“锁定效应”的影响;四是:生产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五是:碳排放空间不大。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千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挤压了发展中国家当今的排放空间。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强度偏高,而能源用量还将继续增长,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应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什么是低碳生活?为何要过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
“低碳生活”,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升“低碳生活”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提倡过低碳生活!
大学生能为低碳经济做什么?如何过低碳生活?
如今的大学校园里,“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为了让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更加熟悉低碳生活也为了号召在校大学生走低碳生活路线,我们应大力宣传低碳生活,可通过制作宣传板,海报张贴,发宣传单,艺术表演等一系列活动来进行宣传。
低碳经济其实就是在低碳生活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形式,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生活。这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普遍民众,特别是莘莘学子的广泛参与。作为中国青年,作为大学生,我们承担着社会责任、肩负着历史使命,应该为缓解气候变暖做出我们的努力。
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全国各地百所高校的环保社团同时在全国16个城市开展节能和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倡导低碳生活,以引人们对于节能减排的关注,进而采取行动。
在大学校园中,悄悄出现崇尚环保绿色生活方式的“低碳一族”,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地球减碳,也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用不同方式感染周围的人。他们立志要做“环保主义者”,执意要过一种低碳生活。一切与钱无关,只是价值观问题。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我们怎么做才能减碳?我们可以从生活的细节做起比如说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低碳生活 ;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经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经用了,请用积水来冲洗马桶; 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你的电脑;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人类发明电灯至今不过130年,之前的几千年也过得好好的;考虑到坐公交为世界环境做的贡献,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开私家车带来的优越感;可以这么认为,气候变暖一部分是出于对过度使用空调和暖气的报复;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等等很多很多生活中的细节我们都可以去驾驭他们从而达到减碳的目的。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低碳生活就是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2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其实,“低碳生活”要从“细枝末节”做起。加强危机意识、节能意识与环保意识,真正了解“低碳经济”对国家及个人的意义。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减少“碳排放”,积极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宣传“低碳经济”的意义,共同创造人人关心资源节约、人人身体力行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
以上的“低碳族”生活模式,几乎每个大学生,甚至每个有低碳意识的人都能去做,都能做到。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又能为低碳经济做些什么特别的贡献呢?
作为当代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自身专业的方向发展,计算机与什么经济领域最密切挂钩呢?科技!好好学习,研究能在科技领域、日常生活上的应用软件程序。如:
低碳应用软件:这类软件已经面世了。低碳软件是指能带来节能减排效果的软件系统。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软件已经浸透到了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同样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软件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使得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原材料消耗得到减少的软件是低碳软件。如合同能源管理系统等,可以通过使用该软件使用前后的能耗及原材料的节约来测算其低碳效果。第二,通过软件的方式降低办公过程中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的软件,也可称其为低碳软件,如ESS电子签章系统的使用使办公室用电子文件代替了纸质文件,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如银行使用电子对账单,大规模减少了使用纸质邮件等。第三,通过软件实现了生活的智能控制,起到了节电、节水、节约各种生活用品的效果,也是低碳软件。例如我国正在进行的物联网软件,也是低碳软件。
低碳监控软件:这款软件能达到在一定范围内测出这范围内的碳含量到达什么层次,并且事先应嵌入各个层次应该有提示语句和超量时检测出最大的碳输出量是什么,能用什么方法去控制、解决的程序。这样就能更好、更快的研究、处理各个范围内的碳输出量!虽然目前还没有这款软件的面世,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不久后这款软件的研究就会被提出以及实行!
低碳游戏软件:这款软件以游戏的方式,慢慢的灌输低碳生活观念给会玩、能玩游戏的各个阶层民众,或许能比媒体或其他宣传的方式更容易起到作用,毕竟游戏的方式更容易融入民众的生活(当然,前提是这款软件能吸引足够的支持者)。这款软件与前一款软件的不同点是,前者面向的对象是广大会玩、能玩游戏的民众,后者面向的却只能是国家政府与某些企业,我相信这款软件能比后者更快的面世!
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肯定会越走越远,我们也应该好好努力,为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
学院:
年级专业:学
姓
大学生低碳意识 篇7
随着工业化程度加深, 人口大量增加,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好事。在气候变化教育的专门方面, 我国目前研究较少, 主要包含在环境教育中。1992年11月, 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联合召开的全国环境教育会议上就提出了“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 将环境教育提上日程。《21世纪议程》中也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民众素质的关键。这些都说明只有通过教育, 才能达到保护与改善我们环境的目的。同时, “低碳”的提出, 也为解决进一步严重的环境问题带来了曙光。做好“低碳”理念的引领下进行当代大学生的气候变化教育工作, 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总体来说, “中国的环境教育, 观念终于实践、政府行为终于民众行为、政策终于自觉性、宣传性终于教育性、知识传授终于素质培养、课堂教育终于社会参与”。
二、以低碳理念为指导, 加强大学生气候变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 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低碳时代
的来临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客观条件,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 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人类为了生存发展, 对自然进行改造, 在这一过程中, 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人类的基本生存都将是一个问题。目前, 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或多或少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关, 目前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方式减少碳排放量, 提高能源利用率。在这一背景下, 低碳的概念被提出。低碳包括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为其核心。发展低碳经济, 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发展新兴工业, 建设生态文明。
(二) 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发展的不平衡性
据2010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显示:中国公众环保指数为69.5分。公众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 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 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识相对较低。落实在行为层面, 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 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 公众接受度较高, 比如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 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可以看到, 环保的行为相对于意识是滞后的。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气候变化教育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级政府和企业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三) 大学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主力军
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 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并在战略目标中指出要在这一领域建设成人才高地。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 未来是国家的中坚力量, 对于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长远观点看, 未来环境改善的最大希望很大程度生取决于决策层和决策实施层这部份人群, 而当代的大学生将来会有很大一部分人进入到制定国家政策的决策层和决策实施层中去, 因此, 大学生的气候变化意识与行为的改善和提高, 对于我国减缓气候变化, 继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目前我国高校气候变化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高校本身气候变化教育的相对滞后
高等教育是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大学阶段是在校教育的最后一站, 是大学生最终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 对于他们环境意识和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 我国很多高校都设有环境类专业, 大多培养专门的应用型人才, 这部分学生对于环境知识了解较多。但高校中更多非环境类专业的大学生成了气候变化教育的重点与盲点。据有关调查, 非环境类专业的大学生获得环境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 学校教育很少对他们获得相关知识提供有效的帮助, 而这也是大学生缺乏较好环境意识的主要原因。在高校自身的建设中, 本身存在破坏环境的行为。目前国家对于高校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采取了优惠政策, 一些高校无视生活污水的污染, 任意排放。同时, 一些有利于环保的基础设施不到位, 比如公共场所的节能电器的采购与使用等, 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 高校教师环境素养的缺乏
教师对于气候变化教育的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教”, 更要“学”。目前很多高校对于教师本身的环境素质的提高并不重视, 认为没必要花费时间精力去进行专门培训。对于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气候变化教育, 更多的需要进行渗透式教育, 但教师本身环境知识缺乏, 无法对于已有的知识进行更新, 是不能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正确的环保知识与理念的。当前, 不仅在高校, 整个社会对于气候变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直接导致的就是有关气候变化的教材建设推进缓慢, 现有相关教材中, 精品较少, 不符合当今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要求, 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更无从谈起。在现有的教材中, 很多与环境教育、气候变化教育相关的教材中, 把更多的重点放在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与治理上, 而没有很好的与现实结合。
(三) 教学方式的单一
目前, 高校进行气候变化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 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真正亲身参与到其中, 使教学的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气候变化教育实践性很强, 而“低碳”的一个核心就是“低碳生活”, 要真正做到低碳的生活, 必须要把课堂和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的气候变化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才能使学生在离开校园以后把“低碳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除了课堂上讲授, 高校也会组织一些相关的宣传、讲座等活动, 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 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这些活动中, 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应急性的, 属于一些“面子活动”, 而且在举办这些活动本身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破坏环境的现象, 这与其举办的初衷背道而驰, 对于低碳理念的践行更是无从谈起。
四、改善高校气候变化教育的途径
(一) 加强高校领导的环境意识, 健全相关制度
在高校进行气候变化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低碳”理念, 最主要的是高校领导观念的转变。高校领导也应当接受专门的培训, 使其了解当今环境的真实状况, 以及环境与自身发展之间的联系,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低碳经济”的理念,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制定相关的制度章程, 比如可以把环境保护的行为等纳入高校大学生日常行为守则, 作为德育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与评定奖学金、评优等荣誉挂钩;设立明确的奖罚机制等, 把对于学生进行气候变化教育作为一项关系未来的重要工作来抓,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相关的教育。
(二) 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 构建“低碳校园”
在对校园进行新的建设的过程中, 要把低碳与环保放在突出的位置考虑。比如在教学楼与办公楼中, 就可以利用一些新技术, 采购低碳环保的办公设施;对于宿舍、食堂等所产生的生活污水, 应该投入资金和设备, 减少其排放;在校园中还可以设立专门通道, 鼓励学生步行和骑自行车, 减少机动车进入校园等等。如果在高校建设时注意这些地方, 就能够使大学校园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也能够让一些清洁技术率先在高校中得到时间的检验, 最终能使学生在这样一个处处体现低碳理念的环境中, 潜移默化的接受气候变化教育, 对于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并最终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 加强高校气候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
实施环保教育, 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关键在于教师的环境素质。因此首先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在学校内部开有关活动, 初步提高教师的气候变化教育水平;其次加强校际间交流合作, 向水平较高的学校借鉴学习;再次要与相关部门合作, 指派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 分批次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除了一般的气候变化教育基础知识外, 更应该以低碳理念为指导, 介绍当今最新的环保信息, 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引进符合时代特征的教材, 必要时可以组织有关老师专家进行编写, 以符合本校的要求。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写, 要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 不能一味的用专业枯燥的文字去阐释气候变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要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改进气候变化教育课程的设置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师资源, 在其他专业中开设有关气候变化教育的公共选修课和必修课, 并把这作为一项制度落实下来。同时充分利用“两课”, 通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中有关的内容作重点阐释, 使得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后, 不仅能提高减缓气候变化的意识, 还能最终把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使减缓气候变化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自发行为。此外, 还应把气候变化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 可以使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也能借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花大力气推进相关边沿学科的研究建设, 与气候变化教育公选课和必修课相呼应, 形成完善的气候变化教育体系, 培养专门研究人才, 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教育人才短缺问题, 也给未来高校的气候变化教育带来曙光。
(五) 拓展气候变化教育的形式
高校气候变化教育最终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 但气候变化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 它跟很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 因此要做好渗透式的气候变化教育, 把气候变化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之中去。利用好与环保相关的节日, 举办环保图片展、演讲比赛、讲座、书法绘画、废旧物再利用等活动, 号召大学生的参与, 宣传环保知识, 倡导低碳生活。此类活动可作为经常性的活动固定下来, 让大学生不断受到环保与低碳理念的提示, 形成浓厚的环境保护就在我身边的校园氛围。不定期组织学生去相关化工厂、环保产品生产企业, 进行实地考察, 了解环境是如何遭受污染以及如何通过开发新的环保产品去预防这一污染。利用寒暑假, 组织学生到乡村、生态保护区, 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以及由于环境的恶化所带来的后果, 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以唤起他们深层次的环保意识, 激发其自觉形成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黄宇.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与方向[J].环境教育, 2003 (2) .
[2].魏振枢.杨永杰.环境保护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换[J].南京社会科学, 2010 (5) .
[4].李本东, 胡玉明.环保教育是事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矿山环保, 2003 (4) .
[5].陆连英, 魏先红, 余中山, 杜冬云.透视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 .
[6].宋兵波.切实加强我国气候变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环境教育, 2001 (1) .
大学生低碳意识 篇8
苏州在与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起步较早,苏州是第一个编制完成《苏州市循环经济规划》的地级市,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扬子江冶金工业园、吴江再生资源回收基地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苏州2009年底累计关停并转小化工企业952家,全年全市共淘汰落后用能设备900多台套。苏州能源审计模式也得到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和美国能源基金会的肯定和支持,通过审计挖掘节能技改项目350余项,“十一五”以来,全市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项目253项,形成节能能力350万吨标准煤/年,万元CDP能耗4年累计比2005年末降低18.3%。同时,苏州还出台了《苏州市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在苏州市节能专项资金中安排合同能源管理扶持项目,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改造效果显著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十一五”期间,苏州实施了“863”、“973”等一大批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引进和启动建设了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学工程研究所等一大批创新载体,涌现了梦兰CPU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近年来,虽然苏州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低碳经济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区三城”的战略总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甚至有些环节还比较薄弱。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耗比较大。2008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906吨标煤,高于全省0.803吨标煤的平均水平,是深圳的1.7倍。万元GDP电耗1397.99千瓦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资源趋紧且效益偏低。1995年到2008年,全市耕地面积锐减240万亩,参照国际上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容量和承载力评估分析,苏州已达到了建设用地占陆地总面积1,3的警戒线。
低碳节能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苏州在低碳技术上还处于研发和应用初级阶段,很多企业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低碳技术创新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而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企业的科技人员严重不足,企业技术研发建设不够。政府对低碳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于低碳节能的相关教育和相关服务薄弱。目前,虽然人们对低碳节能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是与一些先进国家比较,公众在低碳节能问题重要性认识、相关科学知识了解掌握等方面,尚存在不小的差距。当前苏州的城市治理机制在引导居民正确消费方面功能还不健全。
环境执政能力有待加强。尽管苏州采取了一系列治污减排和生态修复措施,但单位面积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仍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4倍和8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强度分别是深圳的2.4倍和5.5倍,因此,加强政府的环境执政能力刻不容缓。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而苏州正处于科学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三区三城”的关键时刻,发展低碳经济也是苏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和必然要求。因此,在具体路径的选择上要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大力发展低碳节能技术,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苏州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必须靠经济中最重要的载体即产业来体现和落实,而现代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因此,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而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有赖于政府对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投入,这将影响到苏州在未来经济竞争中的地位。要大力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节能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强排放监控技术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的最为有效的方式。继续在全市重点能耗企业中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效之星”评选,确保全部项目完成后企业节能量占企业总能耗15%左右。
其次,大力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既是对现有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是为应对单一能源结构安全隐患的举措。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高效节电、智能电网等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具有一定规模的低碳产业集群。加快网络游戏、动漫等创意产业的发展,发展壮大低碳科技服务业、低碳旅游业等服务业,提高绿色农业的比重。真正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产业。
第三,积极引导消费者的行为,建立循环的绿色生活方式。居民的消费习惯对于城市长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要通过宣传教育,营造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倡导低碳消费方式。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开展创建低碳型机关活动,优先采购节能和环保标志产品,规划建设低碳教育场所,打造一批标杆型“低碳社区”。
第四,不断提高环境执政能力。苏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苏州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与之相适应,对环境执政能力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要不断提高政府执行环境法律、监督环境项目实施的能力;鼓励企业和行业采纳最佳和安全的实践措施;提高对社会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增强利益相关者和公民的参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作者单位:中共苏州市委党校)
北京大学低碳中心成立及低碳论坛 篇9
【发表时间】 2010-05-18
【来源】
【点击次数】 26
信息来源:光华管理学院
当今世界,高碳发展危机四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低碳发展是人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是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深感有责任和义务探索人类,尤其是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为低碳发展做出贡献。中心以提升低碳价值观,传播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为使命,从文化、信息、科技、环境、对象、整合六个维度研究中国的低碳发展,为国家制定低碳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低碳发展提供支持,为官、产、学、研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和整合的平台。为此,2010年5月15日,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0中国低碳发展论坛——新能源汽车之路”在北京大学成功召开。
中国低碳论坛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姜春云,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和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原人事部常务副部长程连昌致辞。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和北京大学社科部部长程郁缀教授为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揭牌,程郁缀教授并当场即兴赋诗祝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本次论坛主席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教授,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方驰,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原能源所所长周凤起和欧盟委员会委员Wolfang-Pape发表了主题演讲。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小锋和农业部原副部长宋树友分别主持了圆桌会议和专题讨论。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高俊才,环保部政策制定委员会主任夏光,全国高新技术委员会副会长王治国,科技部原副部长韩德乾,中科院院副院长杨柏龄,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十城千辆”计划城市代表襄樊市副市长王彬彬,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研发中心主任吴泽民,科技部社发司处长徐俊,农业部能源生态处处长李少华,全国清洁汽车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王秉刚,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农业部规划院院长朱明,安徽省政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静宏,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沼气研究专家李秀金教授,科技部原办公室主任孟繁森,国防大学教授胡思远,西南财大能源所所长刘建生等嘉宾参加会议并发表了专题演讲和讨
论。上午论坛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今日观察》评论员刘戈主持。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致辞(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先生在致辞中谈到:“人类从来都是讲生存和发展,发展是为了生存。随着发展的深入,人类的发展正在对生存提出一些挑战,甚至产生了威胁,低碳问题就是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低碳问题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和文化问题。北京大学之所以重视,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极其重要。北京大学今后将一如既往的支持这方面的研究。过去我们已经做了许多研究,今后希望能够进一步明确方向,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北京大学对于国家重大的一些问题,从来都是积极地参与和研究,也希望低碳中心能够在这方面做出比较好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厉以宁教授在他的《中国低碳发展》主题演讲中谈到:人类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是要保护生存环境,一是要持续经济发展。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厉以宁教授就如何二者兼顾,实现经济的低碳化,实现绿色经济高屋建瓴的提出了九点建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本次论坛主席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教授创新性的提出了“六维低碳发展观”并发表了题为《发展是个绿道理与六唯低碳发展观》的主题演讲。他强调发展是个绿道理,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要用“六维低碳发展观”来发展绿色经济,即正确的低碳发展价值观,低碳的信息发展,低碳的科学发展,低碳的权变发展,低碳的艺术发展和低碳的整合发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来
源:新浪财经陈鑫 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先生在《新能源发展展望》的主题演讲中,分析了世界和中国的能源发展问题,肯定了中国风电和光电在世界上的实力,并指出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以低碳为口号来发展高碳经济。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凤起先生在他的主题演讲中分析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他通过IPCC报告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也指出中国面临的气候问题,并指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能源供应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方驰先生发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展望》的主题演讲。他强调汽车产业现在面临着低碳发展的要求,中国汽车行业在不断努力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投入使用,也面临很多难题。最后对由国家支持的多能
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方驰(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欧盟委员会委员Wolfang-Pape发表了《欧盟中小企业和绿色发展》的主题演讲,分析了欧盟中小企业政策和绿色增长的要求,以及欧盟对此采取的行动。六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
欧盟委员会委员Wolfang-Pape先生(来源:新浪财经陈鑫 摄)
随后,王建国教授主持了“政策、创新、管理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题的圆桌会谈,六位嘉宾针对议题观点鲜明,讨论异常精彩。高俊才从国家宏观政策角度谈如何渐进适度的发展低碳经济;杨伯龄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技术支撑;王治国指出新能源汽车民营企业要量力而行;陈全世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需标准化;王彬彬更是提出了六项措施来促进襄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夏光从环保政策角度谈如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圆桌会议(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上午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乘坐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专程从武汉运来的八台东风最新研制的新能源汽车,让与会嘉宾切身体验新能源汽车,感受北大文化与美景。
下午专题研讨“创新与新能源汽车”。科技部社发司资环处处长徐俊通过《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区别》的演讲分析了科技减排的问题;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的演讲《通过强调程度划分减排国家等级》分析了碳排放量与新能源汽车的关系;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研发中心主任吴泽民通过《新能源汽车高压防护技术亟待解决》的演讲具体分析了东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开发
和前景。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让我们受益匪浅。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小锋(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以其风趣的主持把下午的讨论气氛调动得异常热烈,最后出现了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国防大学等嘉宾PK的热烈场景,嘉宾只顾讨论甚至忘掉了茶歇。持续近四个小时的讨论深入而尖锐,有广度也有深度,意犹未尽。
首届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论坛圆满落幕了,各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就低碳发展、绿色增长、能源危机和新能源汽车开发等问题,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使我们对世界和中国的低碳发展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更加坚信中国低碳发展前景广阔。我们需要联合多方力量,在低碳发展的管理模式、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低碳意识,找准高碳根源,探索低碳发展对策和措施上,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为中国和世界的绿色经济的增长,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组委会衷心感谢北京大学、社科部、光华管理学院及媒体的大力支
持;衷心感谢本次论坛组委会成员李俊杰秘书长,孙美莉、栾中杰、刘新泉、周建慧、王斐、田小汉、胡思远、梁博潘等付出的辛勤劳动;衷心感谢北大志愿者们的参与和支持。
论坛组委会部分成员与志愿者合影(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