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畦中学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2024-10-13

中畦中学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通用5篇)

中畦中学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篇1

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

单位:武南镇中畦中学

中畦中学创先争优活动汇报

根据区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区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区教育局党委《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党员教师队伍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了学校工作新局面。

一、争先进、践承诺,彰显党员功能地位

(一)、树立示范岗,彰显了党员教师的岗位示范功能。

围绕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通过组织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岗和示范岗创建及“岗位奉献”活动,努力培育先进典型,促进领导班子加强执行力建设,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工作中,学校党支部要求“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每个党员都要成为教师生活中的典范,工作中的楷模,组织党员开展“设岗创星”争先进、“党员目标成诺”活动,让全体党员动起来,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党员的岗位示范作用得到了显现。

(二)、公开承诺,充分彰显了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

以全力建设“全区一流、全省知名”学校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党支部从“建一流班子、创一流队伍、办一流学校、树一流形象”四个方面制定公开亮诺书;每名党员也根据自身实际,从党性承诺,岗位承诺,先进示范承诺三方面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明确了目标,树立了标杆,制定了举措,积极争创,共同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三)、依托党员优秀团队,打造了名校品牌。

1、依托党员青年团队打造“科研兴校”品牌。学校党支部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转化成实际行动,坚持“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发展战略。学校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有序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等待省课题组结题。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局先进集体”、“武威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2、依托党员名师团队打造“特色强校”品牌。我们大力开展艺术教育,努力打造艺术教育品牌,确定了“学校有特色、班级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艺术教育培养目标,加强各学生艺术社团特长生的培养力度,通过组织各种比赛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水平不断提高。

3、依托党员骨干团队打造“素质立校”品牌。学校充分发挥党员骨干引信功能,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文化、专业、素质提升,推进素质教育,打造“素质立校”品牌。学校一是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通过组织骨干教师专题报告,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座谈交流等活动,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感悟从教经历中的遗憾和精彩,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二是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发展策略,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搭建六个平台:专业引领平台、课题研修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基本功磨炼平台、青年阅读平台、网络教研平台,实现教学技能、专长的分享,鼓励老师逐步结成“生活共同体”、“工作共同体”,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群体的整体专业素养。我们的这些工作大大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学习、抓载体,推动活动出成效

一是努力推动学习型学校建设。在全校着力树立“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全过程学习”的现代学习理念,形成“加强学习一提高素质一创新工作一推动发展”的良好循环机制,建立“在党员中培养优秀教师”和“在优秀教师中培养党员”的“双培养”制度,努力培养符合“五个模范”要求的“师德标兵”,从而造就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不断推动学习型学校的建设。

二是努力丰富学习内容。除了业余时间向书本学习外,学校十分重视党员干部和教师的集体学习机会,精心为学习安排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全体教师利用多种机会积极参加讲座多场,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师德培训。通过专题讲座等各类学习活动,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开拓了文化视野,提升了分析判断能力。

三是大力开展三项活动。一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骨干在校内讲示范课,“结对帮扶”学校教师,在活动中,我们组织了名师讲座、讲课、评课,党员教师与共建单位教师结对子等多项活动,受到广大教师一致好评,充分彰显了党员教师的教学辐射功能。二是抓党员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传带”活动,彰显了党员教师的“传带”功能。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学骨干与青年教师结对“传带”,培养教学新秀,培植党员后备力量。党员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在思想上熏陶教导,在工作上、学习上帮助指导,让青年教师逐步成熟,彰显了党员教师的“传带”功能。三是抓党员教师与退离休教职工“结对帮扶”活动,彰显了党员教师的“帮扶功能”。我们通过组织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与退离休教职工结对子,建立联系卡;及时在思想上引导,在生活上帮助,在学习上指导,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我们这些活动的开展深受欢迎,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重服务、优机制,建设“五好”党组织

一是认真开展党员教师联系群众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组织教师深入社区家访,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反馈学生在校信息。为全面了解来自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意见建议,解决家长合理诉求,创办群众满意教育,学校设立了家长意见箱,校长接待日,征集了大量的意见建议,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发展。二是强化基层服务保障。以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师生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为抓手,加强各党小组的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党内关爱为重点的党员帮扶平台建设,加强了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帮扶救助。我们及时向广大教师公开有关政策,推进党务公开,传递党的温暖,听取意见建设。

学校在全体党员教师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党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工作业绩进一步突出,广大党员教师更加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充分彰显了党员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带动功能,全校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今后我校的“创先争优”工作将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中畦中学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篇2

凤凰中学是凤凰镇一所多民族学生共同就读的学校, 有汉族、黎族、苗族、回族等学生。虽然学生大都传承了农村家庭勤劳、善良、淳朴的家风, 但是, 学生的文明行为比较差, 打架、厌学、逃学现象比较严重。对这些存在的突出问题, 需要学校通过课程的建设, 完善课程体系, 改变教学方式, 全方位营造育人环境, 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加以解决。

一、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

学校发展需要、学生需要和社区发展需要是开设校本课程的基础。海南省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 需要尽快提高人口素质, 构建世界一流的人文环境。所以, 我们需要努力寻找一条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适应的有效途径, 保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致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三亚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建设、为凤凰文明镇建设输送合格的建设者。

由于历史的原因, 凤凰镇各民族的家庭生活中依然存在一些陋习, 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学生需要我们引导学会去糟粕, 取精华, 重构家庭、社区新的文明观念和文明秩序。学生需要在社会实践中, 培育文明行为, 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家庭成员, 进而构建和谐学校、和谐家园、和谐社会。基于此, 开发校本课程应以素质教育为重要模式、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最终目标。

我们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的评估, 充分挖掘凤凰镇民族文化特色教育资源, 以“寻找民族文化, 建设文明家园”为主题开发校本课程。首先, 针对多民族学生同校共学的实际, 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广泛参与各民族文化的传承活动。一方面培养民族学生对主流文化的风俗、价值和信念等的理解与接受, 承认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消除歧视与偏见;另一方面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语言、宗教等的理解与接受, 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并养成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本土意识。其次, 注意民俗文化中所具有的“教化”作用, 将民俗文化的精华转化为学生的认识, 并以此引领他们的行为, 培养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第三, 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意识, 通过民俗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标准。第四, “寻找民族文化, 建设文明家园”校本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 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促进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研发的主体, 教师也是最好的课程资源。要通过校本课程的研发, 把每一位教师推向教育教学研发舞台, 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 使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更具活力, 更有效率。

二、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途径

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凤凰镇的人文资源深厚, 有《涯州志》、《榆亚别集》、《三亚年鉴》、三亚市历史博物馆、凤凰镇启园艺术园、回族民间故事传说、黎族的《甘工鸟》、《鹿回头》、《船型屋》、黎族民歌、儋州调声、苗族歌谣、黎族竹竿舞、舂米舞、双刀舞、民间谚语、民族美食、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节日、民族礼仪风俗等等。

三、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为四个主题:历史人物、名胜古迹、民情风俗、民族艺术。具体目标如下:

1.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热爱家乡的感情;形成尊重各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建设文明家园的思想意识;激发学习文化知识的自信心和浓厚兴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学习家乡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民俗风情, 吸收各民族文化的智慧, 养成文明行为。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四、课程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来开展, 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民主性原则: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以求课程开展扎实有效。

3.合作性原则: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质疑解疑,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取长补短。也可通过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或者寻求老师的点拨引导, 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合作, 以求共同提高。

4.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趣味性较强的内容, 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做到难易适中, 形式丰富, 内容新颖,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 灵活调整课程内容。

6.开放性原则:可根据需要选择在课堂、校园、街道等场所进行, 充分发挥不同场所的作用,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校本课程的性质和框架

“寻找民族文化, 建设文明家园”校本课程是在充分利用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充分展示了三亚市的人文特点和学校特色, 打破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情境的转化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实施要求

1.学习形式要灵活多样。要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需要, 多方面设计主题活动, 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家庭内外多种形式的活动, 构建一种“课堂学习活动化, 课外活动课程化、整体活动育人化”的开放式、自主性的活动方式, 采用专题讲座、参观、访问、调查、交流会、汇报会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学习成果主要以交流讨论、写作、演讲、歌舞演出、出板报、编专题小册子等形式呈现。

2.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申请开课的教师要认真阅读本方案, 明确教学目标, 精心准备教学内容, 科学安排学习活动时间, 写好教学设计和教案。开课教师须在开课前把教学设计或教案 (电子版) 提交给教务处。

3.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第一, 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活动, 要指导学生注意乘车安全和参观的礼仪, 要指导学生带上笔记本, 按照参观路线边参观边记录。记录要抓住重点, 要准确无误。第二,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调查小组。选出小组长, 制定调查计划, 拟定调查提纲, 选择调查对象, 安排调查时间, 搜集、整理、分析材料, 归纳总结调查结果, 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第三, 调查活动时间要与各民族的生活生产和节日活动时间相一致。便于学生亲临其境, 在生活中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 在活动中学习,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四, 指导学生运用文字、照片、表演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时, 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第五,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并能按时按质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 指导学生阅读。如《涯州志》、《榆亚别集》、《三亚年鉴》、《黎族民间故事集》、《中国回回民族史》、《苗族历史与文化》、《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哈佛家训》、《塔木德家训》等。

七、评价方式

注重学生活动的过程体验, 以激励性评价为基本原则, 将评价贯穿在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中, 形成多元化、立体化评价机制, 重过程、重体验。

1.分类评价。 (1) 学习态度。优秀:能出满勤, 积极参与, 大胆质疑, 主动探究。良好:能出满勤, 主动参与, 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合格:能出满勤, 态度较端正, 能参与活动, 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2) 实践作品。优秀:观点正确, 有创意, 材料详细, 表述准确流畅。良好:观点正确, 材料详细, 能完成作品。 及格:观点正确, 能完成作品。

2.反思性评价。课程学习结束, 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经历与体会, 引导学生自觉反思过去的得与失, 为今后不断完善、改进做准备。反思性评价后, 全班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

3.综合性评价。这一课程涉及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进行鼓励、表扬。

八、课程管理

1.课程由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审核, 审核同意开设后, 由教务处在前一学期 (学年) 末通过教研组落实开课任务, 并将开设课程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教学任务和外聘教师的工作。

3.教师在接到学校课程开设任务通知单后, 应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在接到教务处下发正式开课通知时, 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 并做好学生出勤记录 (如有学生缺席应及时报教务处) 。

4.教师在学期第二周向教务处上交该课程教学进度表, 并按照教学进度表组织教学。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 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学计划, 经教务处同意后执行。

中畦中学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篇3

1.求真精神在中学历史传统课堂教学文化中的缺失

传统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文化的主流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主宰的封闭的应试教学文化。课堂教学的价值定位于系统掌握知识,并通过反复的操练在考试中正确地再现HI来,以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这种课堂教学文化的功效主要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使其有机会到高一级学校深造,表面上看具有务实思想,但从深层次看,体现出强烈的功利性文化倾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部分学生身上出现了严重的重视学业成绩但忽略人格修养的失衡状态,背离了求真之木质,从而让负载着文化内涵的历史课堂、负载着文化传播使命的教师,失去了文化的意蕴。可见,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以务实为名,忽视了求真精神的养成,这正是传统课堂教学文化中求真精神缺失的体现,它影响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当前社会中fH现的各行各业的造假问题恰恰正是功利主义盛行和求真精神缺失的体现,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中求真精神的缺失多少有些关系。因此,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等人指出:“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观念、模式、方式、行为的变革,即教学活动本身的改革,它首先而且主要是课堂文化的重建,这是核心、根本和终级追求。”这里强调了要借课程改革之机建设课堂教学新文化。

2.求真精神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新文化的基础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以中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历史学科知识为学习内容,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必须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符合中学历史教育的要求,这决定了求真精神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文化中的基础地位。

(1)求真精神是历史学科的灵魂。历史学科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经验的学科。英国文明史家巴克尔指出:“历史学不能止步于描述已然发生的客观事实,还必须对历史进程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索,阐述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性。”它反映出历史学科价值的两个层面:一是学科知识的陈述,二是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个人及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即史学的致用功能。

就知识内容而言,学生接触到的历史知识已不完全是客观事实,更多的是历史认识,历史认识具有功利性的价值指向,阐述者在事实陈述之时,不可避免的会将自己的思维模式、意识形态、伦理观念、审美倾向注入其中,蕴含了虚构、想象、创造的因素。因而,寻求历史真相是历史学永恒的追求。

就致用功能来说,古今中外都有一些人为了现实目的而牵强附会地隐瞒、歪曲乃至虚构历史,以突出其致用功能,这与求真是矛盾的。对此,著名史学家刘家和先生进行过透彻的分析:“史学作为知识系统来说,其内容为过去的实际,其目的在于求真;而史学作为价值系统来说,其功能在于为今人的实际服务,其目的在于求善。”强调史学的致用必须以求真求善为限度,如果超越了史学之真的限度,致用就成了滥用,会带来消极的,甚至破坏性的后果。这在历史上以及现实生活中是有教训的。

(2)求真精神是中学历史教育的追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中指出:“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中学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体现出求真是教育永恒的追求,中学历史教育也不例外。

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指导纲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多次强调求真精神。在强调“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时要求“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在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时突出“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学习目标中明确规定“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和“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中畦中学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篇4

生态理念先行

根除空气中的雾霾首先必须破除思想上的雾霾,矫正体制机制中的偏颇与失误首先必须澄清观念认知上的混沌与偏差。因此,在由10大部分组成并涵盖了56个条目的《总体方案》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就是开宗明义地强调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与改革必须理念先行,尤其是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置于所有理念之首更值得人细细品味。

跟踪人与自然的关系,原始文明应当属于人类完全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历时百万年对自然没有伤害;递演到农业文明,人类进入对自然进行探索、初步开发的阶段,历时几千年对自然造成了一些伤害,但由于伤害程度小,多数情况下自然可以自行修复。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技术的跃进引致生产力水平的质变,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成为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流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人类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难以想象的巨大物质财富。

然而,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人类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比如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生态退化、环境恶化与气候灾害频发等等。所有这些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因此,生态文明可以说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自我反思与纠错的产物。这种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他要求人们必须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理念桎梏中挣脱出来,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指针。

在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的同时,《总体方案》还提出了“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六个理念”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人、经济发展和生态的关系,最终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六个理念”要求我们始终以平视的眼光、敬重的姿态,考量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权利;要求我们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基础上,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谋求经济发展,也不能因为保护生态而牺牲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和承认生态具有无法衡量的价值,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并且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要求我们保护生态要因地制宜,同时顾及相关利益者,做到空间均衡;要求我们保护生态要有统一的观念,不能就水论水、就山论山、就田论田、就湖论湖,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生态共同体,考虑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生态的保护。

“六个理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总体方案》将“六大理念”放在首要位置,实际上建造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而且作为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首次全方位的系统阐述,必将对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价值观发生重要的引导与支撑作用。从实践层面来看,“六大理念”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一次革命性扬弃,是对人类粗放经营模式的一次实质性解构,因此,伴随着“六大理念”的落实,我国生产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活动都将逐渐回归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轨道上来,全社会最终将形成敬重自然、珍爱自然、呵护生态的文明风尚。

制度体系导航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转型和升级伴随着的都是经济社会体制与利益关系的巨大调整,而且调整过程中各种利益主体间势必产生诸多矛盾与冲突,这也意味着,转型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难度同样异常之大,如政府保护生态环境会在短期导致收入的减少,企业环保投入的增加又将影响盈利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甚至仍然纠葛和无法理顺其中利益关系,势必构成生态文明改革推进的现实阻力。正是如此,《总体方案》旗帜鲜明地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键就是要发挥制度的引导、规制、激励、约束等功能。

人们普遍认为物质财富或者有形资产具有产权属性,但传统经济学与社会民众却没有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产权特征。而《总体方案》首提“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两个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生态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改革,从而扩开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视野。从经济学的角度界定,产权制度的核心是“清晰”,而实际上,我国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并不清晰,尤其是所有权人的缺位和虚置带来了经济学上的所谓“公地悲剧”,即谁都能够任意践踏与破坏生态环境。为此,必须建立起明细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和禁止侵蚀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根据《总体方案》,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改革将按照所有者和监管者分开的原则进行,一方面,要整合分散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组建对全民所有的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海域、滩涂等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行使所有权的机构,即所谓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委员会,确保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并防止资源资产的贬值和流失;另一方面,要强化资源资产的监管制度,可行的方向是实行“大部制”,即将分散的水流资源、森林资源、公园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等权力集中到一个部门,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的统一与落实。

在提出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同时,《总体方案》还提出了以下七项制度,包括:(1)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核心是根据主体功能进行程度不一的开发和保护,做到宜保则保,宜商则商。(2)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核心是推进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地方建设规划在空间上的“多规合一”,最终形成全国“一张图”。(3)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核心是将严格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从耕地、水拓展到其他各类自然空间和各类自然资源身上,达到全覆盖。(4)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核心是彰显自然资源的价值性,实施谁使用,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5)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核心是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共治”大局。(6)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核心是培育更多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保护方面的市场主体,建立在碳排放、用能权、水权、排污权等领域的市场体系,构造出中国绿色金融支持体系。(7)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八项制度”中的许多部分都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比如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空间规划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市场体系。这些彰显补白意义的基础性制度,无疑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铺下了一块块厚实的基石。同时,按照《总体方案》,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构建起自然资源的“八项制度”,因此,着眼于未来,“八项制度”实际上是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有了“四梁八柱”,就可以在上面添砖加瓦,不断充实与装饰生态文明的宏伟大厦。

责任约束施压

再完美的理念,再严密的制度,都需要人们付诸行动才能落地有声,尤其是无数事实证明,各个地区各种行业,之所以屡屡上演生态环境遭遇严重损害的闹剧和悲剧,往往与党政领导干部失职、渎职有着直接关系。基于此,《总体方案》集中聚焦党政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划定了领导干部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责任红线,籍此通过从严治吏带动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策应《总体方案》的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调党政同责,即首次将地方党委领导成员尤其是党委主要负责人作为追责对象,推动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担责和尽责;突出终身追责,即规定对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退休,都要严格追责;实施双重追责,即既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人的责任,又强化监管者、追责者的责任。

作为切实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又一个重要保证,环保部也及时发布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方案明确环境保护督查组的性质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层级之高前所未有;同时,方案明确了督察对象主要是各省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并且要求督察下沉到部分地市级党委和政府;重要的是,对于督察结果,方案规定重大问题要向中央报告,并向中央组织部移交移送,而且最终结果将作为被督察对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

如同领导干部离职离任时必须接受财务审计一样,今后党政领导尤其是地方官员也要接受任职前后区域内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变动情况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审计。据悉,这种具有尝试性的举动将分三步进行:今年首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等5地实施审计试点,明年扩大试点范围;2017年全面开展试点审计;从2018年开始形成经常性审计制度。对领导干部的审计报告,审计部门将移送到中组部、中纪委等,并直接与干部的使用、任免和奖惩挂起钩来;如果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但是,准确界定与明确领导干部的相关责任不能仅凭监管部门或者督察人员的感性判断与认知,而必须建立在对自然资源估值和环境影响的量化程度之上。为此,国家统计局提出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通过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构建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实物量核算账户,推动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在摸清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家底”的同时,为环保督察和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审计提供有力依据。

某中学校园网建设方案 篇5

摘要:中学作为实施基础教育重点单位,校园网的建设不可或缺。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对校园网的建设实施给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校园网;服务类型;拓扑结构;网络应用;网络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2-0069-04

一、 学校概况及建设规模

1.学校概况

笔者的母校是一所县级重点中学,有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各三栋,学生餐厅、行政办公楼、体育馆各一座,实验楼两栋。学校现有52个教学班,13个现代化的实验室,3个多功能计算机教室,每个多功能计算机教室内配备了80台电脑。

2.建设规模

校园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逐步细化,分步实施。鉴于目前学习、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和建设经费及利用率的考虑,并非学校的全部楼宇设施都必须架设网络。本次规划校园网的出口干线使用千兆连接分别连接至CERNET和 Internet,目前IP地址按照上网计算机所在位置采取静态分配。校区内部采用100Mbps/1000Mbps光纤交换网络实现高速互联,光缆连接全校大部分主干信息点,初步规划是在行政楼(单人办公室每间一个信息点,集体办公室至少四个,视具体情况而定),教学楼(每间教室两个信息点),实验楼(每间实验室两个信息点)架设网络,但要为日后宿舍楼,餐厅和体育馆的网络铺设留有接口。目前餐厅和体育馆可以先只提供闭路电视,待日后完善计算机网络的架设。

二、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面对信息化浪潮,教育部已在2000年10月明确要求,从2001年起,用5—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涌现和完善,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也不再是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以教师的教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校能利用校园网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多的、可共享的、方便存取的信息资源。因此,校园网的建设既是反映国家教育文件精神的一项举措,又是全校师生发展提高的一个平台,而且一个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目前全校师生正致力于把学校发展成为省级的示范性高中,学生成绩作为一项评估因素已不是障碍,硬件建设也基本满足要求。而要实现学校升级,不仅要发挥学校特色,还要积极学习其他高级中学的先进经验并且要扩大自己的影响,校园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力的平台。在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里,校园网的建设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当前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并日趋成熟,为校园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因此我们更应该一鼓作气,加大力度进行校园网的建设。

三、总体设计规划

总体设计是校园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程蓝图,是搞好校园网建设的核心任务。需要从对象需求分析入手进行一系列的建设计划并最终付诸实践。

1.功能需求分析

由于学校本身是一所普通高级中学,根据学校管理和教学的要求以及要晋升为省级示范性高中这一目标,结合当前教育信息化趋势下,国家对中小学应提供服务方面的一些要求和学校的长远发展需求,确定校园网应提供以下基本服务:

(1)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不仅是学校自身资源,还可以是外界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其他一些相关资源。

(2)实现图书文献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克服以往图书馆作用发挥不到位的情况。

(3)实现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透明化和快捷化。

(4)能够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5)可以依托校园网、广域网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

(6)能够创建学校网站,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7)要为广大师生提供宽松、开放、易用的网络环境,比如进行心理辅导、考试心得交流等。

2.网络的服务类型

根据以上功能需求分析,可以初步确定:网络除具有WWW、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 )、 News、 BBS等基本功能外,还要具备视频点播(VOD)、办公自动化、网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和远程教学功能。

3.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

4. 校园网建设技术设计原则

校园网建设技术设计的原则包含了整体的设计原则和分别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及软件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分成两个环节:网络集成方案设计和信息系统集成。其中信息系统集成是目的,网络集成是手段。网络集成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结构化布线与设备选择、网络技术及设备选型。

(1)校园网建设的整体原则

①系统性,校园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校园网建设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的规划、设计、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网络的使用、扩充等均需要以系统的眼光来看待。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从全局、长远的角度出发,体现整体最优性。

②先进性,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所选用的网络设备采用成熟的技术,在保证成熟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所采用的标准要统一并支持目前业界最新的网络协议,网络标准应符合国际标准。

③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建和开放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与外界信息的沟通。

④灵活性,采用积木式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灵活,满足学校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所选用的网络设备具有高扩展性使得用户数量的扩展应对网络影响很小。比如中心交换机应是插槽式的,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求,交换机应有足够的插槽。

⑤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管理、维护方便。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考虑系统经济性,投资要合理,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2)网络技术选型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以简单的以太网技术为基础,可为网络主干提供1Gb/s的带宽,并且它利用自然的方法来升级现有的以太网、工作站、管理工具和管理人员的技能,故方法简单而且成本效益高。千兆位以太网与其他速度相当的高速网络技术相比,价格低并且设计灵活,故建议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

千兆位以太网使用的传输介质有光纤、五类非屏蔽双绞线(UTP)或同轴电缆。目前,千兆以太网支持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和同轴电缆。为了保证网络的运行速度,要实现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

为避免物理网络的束缚引起的网络堵塞,便于管理和节约开支,要根据需要划分相应的逻辑子网,也即VLAN,以便网络中的站点可灵活地加入到不同的逻辑子网中。

(3)结构化布线

校园网为园区网,楼群间子系统采用光缆连接,可提供千兆位的带宽,有充分的扩展余地。垂直子系统则位于高层建筑物的竖井内,可采用多模光缆或大对数双绞线。把管理区子系统并入设备间子系统,集中管理。楼内布线包括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水平系统采用超五类双绞线,采用暗装墙内的方式。

在技术标准方面,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性能要符合国内、国际标准和相应规范,并满足各个系统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仅能满足校园内网络应用的实际需求,同时又与国际互联网等信息高速公路连接。布线系统应采用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名牌布线产品,技术上要领先,同时要经过国内、国际广泛和较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从目前的实际应用出发,以需求与应用为主,使其性价比更高,实用性更强。

(4)校园网设备选型

硬件是架构校园网的基础,选择硬件产品时,要选择兼容性好、扩展性强的设备,并且在选择过程中综合设备的性能、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该设备厂家必须能够提供良好的售前及售后服务。鉴于学校的资金状况,刚刚完成校区建设,因此在建设校园网时要选择好用,够用,适用的网络技术,建议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国产品牌来实现。

①交换机设备的选择

选择可信的技术指标,像交换容量(Gbps)、背板带宽(Gbps)、处理能力(Mpps)、吞吐量(Mpps)等众多技术指标,紧紧抓住“满设置时的吞吐量”这个指标。采用分布式的产品模块以满足校园网运行的音频、视频及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的需求。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和安全可靠,另外要考虑设备冗余能力、散热方式等。最后要确保功能齐全并且易于管理。建议选用思科公司的园区交换机6509,3550和华为公司的汇聚交换机6506以及2403来实现。

②路由器设备的选择

路由器产品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成为实现各种网络内外部连接、骨干网间互联和骨干网与互联网互联互通业务的主力军。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是路由器技术的领导者,在因特网上流动的数据大多都会通过思科公司的设备,其中绝大多数是思科公司的路由器。推荐使用Cisco 1600系列路由器,它是思科公司为中小型网络接入Internet而量身定做的,是中小企业和校园网的理想选择。

③服务器的选择

因为要利用校园网传输和存储大量的视音频信息以及数据库的管理等,所以服务器系统CPU要处理能力强,I/O处理能力强,系统稳定性高,一般采用4路及4路以上服务器系统,由于数据库系统的高稳定性要求,一般要求使用冗余电源,最好是N+1冗余电源来实现。中学服务器绝对拥有量不高,可采用塔式服务器,其相对比较容易放置。 还要求服务器与机柜系统相搭配以易于管理,硬盘与电源多采用热插拔,以便在出现故障时迅速更换。

④传输介质的选择

在中心交换机到各子网的传输介质选择方面,应以应用需求为主,适当考虑成本。由于校园网分布范围较广,在中心交换机到二级交换机之间,线缆以多模光纤为主;如果距离超过多模光纤的极限,需要采用单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⑤防火墙的选择

校园网存在内网带宽大、出口带宽小的特点,网络健康状态差的首要表现就体现在出口网关设备性能不足、带宽利用不合理上。传统的防火墙、路由器等产品只能是对内网的流量尽力而为的转发,超出的流量只能丢弃,这样既没有改善网络的健康状况,也没有保障内网大多数用户的利益。

防火墙选择上要考虑以下几点:可使得接入多条宽带线路并用并且互为备份;产品支持策略路由,可以指定学校内的部分客户端只能访问教育网线路,而其他客户端可以按最优路径访问;要优先保证关键应用的带宽并且针对每个IP进行详细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建议使用天网流控防火墙,它通过特有的ABTQ技术,公平合理分配学校的出口带宽,在公平的条件下尽量让学校查询学习资料拥有更多的可用带宽资源。

(5)供电设备选择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UPS电源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电力部门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UPS电源不同于一般的稳压电源或电源调节器,它是专为保障计算机及其外设正常工作的保护性电源。一般UPS电源是由充电器、逆变器、静态开关、蓄电池、控制器组成。校园网络主服务器(如域名服务器、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和其它主干网络连接设备,因此需要后备时间较长的UPS保证供电。选择设备参数如下:UPS功率为: 40KVA ,延时3小时;UPS通过WEB方式实现远程监视;UPS通过软件实现网络管理功能;后备电池使用大力神、松下两个任一品牌;主机使用APC。

(6)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指利用网络体系控制信息的有序流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更有效地形成、整理、使用各类信息,分成内部信息建设、外部信息建设。内部信息是指封闭在校园内部的各类信息资源,对内部信息的建设包括校园办公系统、校园内部主页、内部电子邮件、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系统、校园IC卡管理系统、内部信息服务系统等;外部信息是指与校园外部相互交流的信息,对于外部信息的建设包括外部主页、电子邮件、远程教学等。

四、网络软件及应用管理

1.安装网络系统软件和基本应用软件

网络布线完成之后还只是“裸网”,需要安装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后方可利用。

(1)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可以选用Windows2000、LINUX、NETWARE系统。

(2)网络管理系统。本网络中,网络中心采用网管软件对所有网络设备进行全方位动态在线监视与管理,网管人员在网络中心就可了解整个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从而进行整个系统的管理。

(3)数据库系统软件。要求数据库软件能与WEB服务器做到良好的集成,支持多媒体,支持多种平台,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扩展性;系统运行稳定,有良好的容错能力。

(4)应用软件。在暂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的情况下,为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宜选用国产校园网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和VOD视频点播系统(服务)。

2.网络应用的管理

(1)确定IP;

(2)子网划分。可根据服务要求采用VLAN进行子网划分,比如分为办公,教学,科研,后勤,图书馆,宿舍等;并指定IP;

(3)通信协议选择(用TCP/IP);

(4)进行安全管理。主要有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尤其为后者的安全控制;

(5)其他。随着校园网的投入使用,在其应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要求承办方免费提供一年的技术指导及系统的维护。

五、网络维护管理

校园网的建设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要使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强化管理,制订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实行按章治校,依规办事。

硬件维护管理包括网络的使用规范、上网的规范、场地的使用管理制度,信息点、教学平台、电子讲台、计算机的管理操作制度,维修保养制度等。

软件维护管理包括网络教室及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更新规范,教学软件、工具软件的培训推广应用制度,软件的购买、收集、操作制度,光盘、音像制品、素材库软件的使用保管制度等。

此外,还建议学校拟订出一套确实可行的校园网管理机制,防止校园网被破坏,建立设备的使用和保管制度、网络安全制度,以确保校园网运行畅通无阻。并且为了更好地实施上述管理方案,必须充分发动全校的教师,实行全员管理,人人定岗明确,职责分明,有奖有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强化管理的效果。

六、校园网资源建设和人员培训

校园网建设的内容很多,除了主干网络的建设以外,还包括许多典型应用项目。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要优先考虑校园网信息资源建设,包括内部信息资源建设、外部信息资源建设、校园网站建设、信息资源库建设。待网络建设完成之后和学科教师、专家和技术人员商榷之后再定。

校园网建设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将对教学制度、学校管理等带来巨大变化。但是,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并非易事,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抓好人员培训工作。 学校要动员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积极更新观念,探索计算机技术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方法。也要进行学生培训,同样包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技能和在网络环境下顺利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培训。

参考文献:

[1]杨利军,余鹏飞.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方案[J].中国电化教育.2004,03.

[2]王永明,肖红.北京九中校园网建设方案概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3.01.

[3]李娜.某高校校园网建设方案的研究[J].电脑技术与知识( 教育论坛),2006.04.

[4]洪明军,孙艾林.某中学校园网建设实施方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3,06.

[5]冯博琴.计算机网络(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上一篇:股东会决议书下一篇:我惹祸了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