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溪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2024-06-11

桥溪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要求(精选5篇)

桥溪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篇1

桥溪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一、教室文化布置:

1、前黑板左侧班级“信息公布栏”:班级课程表、学校作息时间、两室一区清洁值日表、课外活动表等。,右侧眼保健操挂图

2、靠走廊前门空墙:学生作业记录表;后门空墙:各科背书记录表。

3、后黑板左侧“班级管理栏”:班干部安排、班规、干部工作职责、桥溪小学生一日常规等。后黑板右侧“学生行为习惯”:学生个人操行分周记录表、小组周分数记录表、家校联系手册表。(各种表格填写要及时)

4、书柜摆放要统一。统一放在教室正前方右墙角。书柜中没有书的,要在图书室借书后放在图书柜中。书柜旁边必须要有图书借阅记录簿。

5、教室墙壁标语:粘贴或摆放要端正整齐。表面干净整洁无污染。教室内外所有墙面要无零乱费旧粘贴、窗帘干净,窗玻明亮有文化布置。

6、完善两簿:考勤簿,好人好事登记簿等,上墙并安排学生认真填写。

二、后墙主题板报(主题要明确)

内设生日祝贺栏(注意要及时更换,要实效)、班务公布栏(注意不要有错别字,要有日期)和其他切合本班特色的专栏。小组阵地建设专栏,每组要有小组口号上专栏、各小组要有组规上墙

三、小组学习对子安排等;和小组分工等贴在小组长的座位上。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座右铭贴在自己位置靠项道德一角

四:每班有自己的班规、班训、班呼。自主创新,形成班级特色突出自己班级的特色文化,培养品学兼优的特长学生。

五: 培养小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在行为规范上起好带头作用(安管员,电管员、清洁委员、纪录委员、班长、学习委员、文娱委员、科代表、室长等)

六:抓好班级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抓好成规习惯的日常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班风和学风。

桥溪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篇2

1.布置特色化教室, 创设特色文化氛围

我们中队创建的是体育特色班, 为此, 我们用的是“拼搏”“奋进”“珍惜时间”等激励语, 教育学生要像运动员一样努力拼搏,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现在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以最佳的表现争做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2.构建和谐、温馨的教室人文环境

环境是文化的外部因素。教室, 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展活动、进取成长的场所和阵地, 教室人文环境的净化状况直接反映班级的精神风貌。由于小学生好动, 好玩, 教室内往往会出现说话毫不拘束, 声音过大影响他人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 我们通过班干部讨论, 征求大家意见, 要求全体学生交流时话语声音轻柔, 以此作为行为规范评比的内容, 由小管家负责管理监督。经过两年多的训练, 教室环境逐渐变得温馨、和谐。

二、建立健全班级制度,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1.让学生制定班级公约

一个班集体, 明确的目标是指引学生言论行为的导向, 合理的行为准则是班级进步的保证。班级公约是全班同学共同信守的制度, 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等几个方面, 是班级学生活动的指南。班级公约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 而应该“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 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 他们是制定者, 也是执行者, 维护者。

2.确立师生工作制度化

在班集体文化建设中,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教师的工作态度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所谓“身正为范”。因而, 教师在制定工作制度的时候, 由学生当参谋, 受学生监督。这样, 班级工作就会循序渐进, 深化发展。

三、不断强化班级和谐的人际文化

1.优化师生关系

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 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 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 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 班主任工作便难以收效。要优化师生关系,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只有首先尊重学生, 学生才会尊重教师, 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 逐步加深师生感情。班主任要得到学生的信任, 就要悉心深入地了解学生, 尽可能与他们打成一片, 与他们交心,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还要学会期待。班主任对学生期待的力度影响着全体学生的情感、认识和思维。因此, 班主任有责任检查自己对每位同学的期待是否良好可行。期待要符合实际情况, 如校情、班情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等;期待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的事件选择行之有效的期待方式;教师期待尽可能与学生家长的期待保持一致, 这样有利于形成优良的班风和学风。

2.和谐同学关系

在班级中, 同学之间共同相处离不开交往。为了使学生从小就学会交往, 我们应该重视交往教育。2015年年, 我利用毕业班学生的特有的写同学录、毕业赠言的方式, 教育学生要互相鼓励, 互相了解, 赠言应该健康, 体现同学情谊。为此, 利用班队活动课, 我进行了同学毕业赠言交流活动。学生的话语中流露了对即将结束的小学生活的留恋, 对同学友好交往情节的念念不忘, 对以后学习生活的期待。

四、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化学生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开展主题班队活动时, 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 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如发现学生滑着下楼梯等安全隐患时, 就开展了 “ 寻找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安全伴我行”的主题班会;了解运动员训练期间有偷懒情绪, 针对特色班的建设, 开展了“敬礼, 体育健儿!”“为运动员献爱心”主题活动。有效地开展各种班集体的文化活动, 不仅可以丰富文化生活, 增加向心力, 激发进取心, 还可以缓解学习的紧张情绪, 使学生有张有弛, 永葆乐学心态, 避免厌学情绪。

2.开展体育特色活动

轻松活跃的体育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发展特长。结合我班特色班集体的建设目标, 我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组织全班学生一月一次开展体育活动, 内容有乒乓球比赛、男女混合篮球赛, 以小队为单位的长绳比赛、投篮比赛、象棋比赛、扳手劲比赛等, 同学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 培养了团队精神、竞争意识。

3.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浅谈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 篇3

【关键词】班级 文化建设

一、建设班级思想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道德品质好、思想境界高的专业人才。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生活时间最长的集体,所以,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具体操作时,班主任首先要提出班级奋斗的目标,然后由班委会学生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现状,制定出本班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如本学期文理分科以后,我对学生提出了要建立一个“学风浓厚、团结和谐、举止文明、环境优雅”的班集体。在班委会学生的号召和组织下,经过几次班会课的讨论,确定了本班的近期目标是:每月“文明班集积分”保持在前五名,夺得两次以上“星级班集体”,两次以上“优秀班集体”,力争夺得一次以上“五星班集体”;远期目标是:力争成为常规的“优秀班集体”和“星级班集体”,从而成为学校的示范班集体。而且还制订了达成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

二、设计班级环境文化,寓理于境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人积极向上。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重视教室的“美化”,力争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教室设置一块张贴栏,用于张贴课表、班纪班规和各种信息,避免学生乱贴乱画;在教室设置一块展示栏,长期展示好人好事、学生的各种优秀作品和荣誉证书;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每期要做到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等,学生在一个美化了的教室环境中,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三、创建课外活动文化,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班级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所以班级组织的课外活动要实现“教化”的功能。班级课外活动文化团体包括班内组建的各类兴趣小组,如科技小组、板报小组、音乐小组、美术小组、体育小组、写作小组等。这些班级文化团体从文化和舆论导向上影响着学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学生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增强了活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这些课外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引进激励和竞争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重视每位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抓住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突出同学人际交往文化,创造和谐团队

人际交往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交往环境是教师、学生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交往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和谐、平等地友好相处,那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

此外,班干部与其他学生的人际关系是班级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任何班级工作都容易开展。因此,我十分注重班干部与其他学生关系的发展,在班干部的产生上,坚持让学生竞选产生,班主任只要求选出的班干部能够做到“办事公正、以身作则、团结同学、善于沟通、具有民主和奉献精神”。班干部和同学之间能够相互信任,班级建设自然事半功倍。

五、创新学习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保持学习恒心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风”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巨大。一般说来,学习风气与德育工作是分不开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大致安排好学生每天的读书时间、做作业时间、复习巩固时间,使学生每天有章可循;细化各项要求,如做作业的要求、上课听讲的要求、复习巩固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优秀学生介绍学习方法,考试质量分析、鼓励表扬成绩进步的学生等方式来树立同学们的学习信心,保持学习的恒心。

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相信不久的将来,重视文化建设将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必然、一项工作在学校出现。

【参考文獻】

[1]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M]. 漓江出版社,2005.

[2]谌启标,王晞等.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张静. 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教育价值的提升策略[J].班主任,2009,(4):15-18.

[4]钟家胜.谈谈班级文化建设[J]. 教育教学,2007,(3):33-35.

书香班级建设要求 篇4

1、要求每位学生捐赠图书1本以上。(内容不健康,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不要,请严格

把关。)书不够的班级到学校图书室统一借阅。要求至少人均两册以上。

2、每班选一名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将所有捐赠图书登记造册,相应

借阅记录登记完整。

3、3~6年级制定好学期阅读计划,收集入柜。

4、每生准备一个专一的阅读笔记本,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做好笔记。期末展评评优并予以奖

励。(学生阅读笔记本应规范统一。)

5、每两周每生制作一张“采蜜卡”,收集入柜。

6、每两周每生写一份读书心得或读后感,收集入柜。

7、家长、学生每学期共读一本书,并写出各自读书心得,收集入柜。

8、期末评选出三个“书香班级”,每班若干名“读书小明星”,全校评选三名“优秀图书管

理员”。

9、所有教师每学期必须读一本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写出读书心得,上交学校存档。

浅谈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篇5

一、走近班级文化

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以儿童为主体的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它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 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汇到班集体成员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 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思考内容。如何让自己的班级充满活力, 充满人情味, 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应该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努力方向。

二、走进班级文化

良好的班级环境能使学生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应该努力塑造环境文化, 赋予班级环境一定色彩和教育意识, 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因此, 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确定班集体目标

班集体目标是构成班集体的核心要素,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我们首先应该根据年级、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制定具有自己特色的班级文化的目标。班主任必须明确, 民主制定班集体目标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因为班集体目标的实现需要班集体全体成员团结一致, 共同努力。

2、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是师生生活和学习空间。教室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师生的情绪。一个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 无疑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习氛围的营造。

3、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 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 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 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一种文化形态。从文化学来审视班级制度, 不断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 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 突出精神风貌, 价值观念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 给制度以灵魂, 使之真正实现具体规定与培养目标的和谐统一。这样更有助于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与激励作用。

4、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有意义的班级活动的开展, 不仅能发挥独特的与人功能, 而且是班级生活独特的景观。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与荣誉感, 能凸显班级精神品质。

5、形成班级风气

班级风气犹如一种无形的力量和精神, 有意无意地影响和支配学生的行为, 陶冶学生的情操。创造浓厚的精神文化氛围, 对提高全班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班级共同目标的指引下, 通过环境文化的建设、制度文化的建设、活动文化的建设, 班级核心文化不断生成、积淀, 逐渐形成共同价值观下的班级风气。

三、反思班级文化

决定一个班级是否优秀的标准不在于是否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而在于是否具有一个积极、健康、有指导性、提升力、个性化的可以持续、能自我优化的班级文化。而班级文化的建设并不是某一二个人就能完成的。他必须是班级中所有的成员 (包括每一位课任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 来共同参与,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以及充分体现各课任教师的协作精神, 才能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然而在现实中, 创建班级文化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

1、班级文化意识淡薄

这里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因素。不少农村家长对学校教育作用缺乏全面认识, 往往只关心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 而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 这就造成教师在进行一些班级文化建设时, 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有利的支持和指导。同时, 片面地强调学习, 不仅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中“事倍而功半”的现象, 也使班级文化的建设受到了局限。家长与教师的意识当然也影响到学生, 久而久之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参与的主体不足

首先是老师的参与不足。作为老师不能只制定一些方案和措施就行了。因为老师也是班级了的一分子, 也是主人, 因此必须参加到建设中去, 身体力行, 这不单是班主任的责任, 更是每一位课任老师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然而在现实中课任老师的参与缺乏积极性, 往往是班主任一人孤身做战, 难以得到其他老师的配合和协作。

其次是学生的参与不足。班级文化的受益者是学生, 那么任何的文化目标都必须由学生来建设和实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情不大。

3、班级观念文化形成缺乏有效载体

目前, 就了解到的情况看来, 农村小学班级活动从数量和质量上讲都还很欠缺。主要表现为:活动经费的支出不足, 不少班级几乎没有这方面的预算经费;前期策划准备不充分;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 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价值提升和素质锻炼, 也就使班级观念文化的形成成了纸上谈兵。

4、缺乏落实措施, 只注重内容

这一种思想和上面的思想刚好相反, 它注重了精神的作用, 认为班级文化是一种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的, 并不需要任何的方法和措施就可以实现的。“无为而治”是管理的一种最高境界,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先有所作为。特别是小学生, 其心理素质和知识结构以及社会经验的欠缺, 使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未成熟, 简单的效仿, 又往往会使其误入歧途。因此, 他更需要有一种正确导向和行动的指南。单靠学生自发地形成一种优秀的班级文化是“痴人说梦”。

5、缺乏全面观, 急于求成

“立竿见影”每一位老师都想创建优秀的班级文化, 但“百年育人、十年育树”, 没有一段漫长岁月的积累, 是无法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的。然而, 我们的一些领导, 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持久性和反复性, 给老师的任务是必须在几个星期或几天之内见到功效, 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只是一种“海市蜃楼”的效果。

四、结束语

建设好“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精神家园, 不仅是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更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而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城市有它的文明、时尚之美, 农村有它的淳朴、自然之美。记得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的班级文化现状, 我想说的是, 我们不是缺少班级文化, 而是缺少挖掘班级文化的动力。动力哪里来, 或许还是那个字:爱——一份来自对农村天地、对农村学生、对农村教育事业的爱!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自己对班级文化内涵的理解;接着针对如何建设班级文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 根据实践中的经验对农村小学班级文化的现状做了反思。

关键词:班级文化,精神,建设

参考文献

[1]江孙月, 赵敏.学校管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王积俭.管理学原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社, 2003.

上一篇:沙尘暴作文700字下一篇:“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