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2024-07-07

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共7篇)

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篇1

小学班级精神文化构建的研究—以xx小学三年级

(一)班为例

一、小组课题基本情况

(一)研究意义与目标

1.研究意义(1)实践意义。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产生一种持久的精神氛围,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1] 通过研究可进一步挖掘小学三年级

(一)班的班级文化特色,首先可以进一步加强该班级班风和学风的建设,通过规范影响学生的行为,推动该班级学生个体潜移默地发展;通过创建和营造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化氛围,促进班级学习愿景的实现;通过研究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形成育人合力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而指导小学生选择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主体精神,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小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自身的其他各项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其次,可以提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认识,通过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2]最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一个有团结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的形成。

(2)理论意义。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和核心[3],本课题的研究,将促成该班班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精神文化方面的渗透,通过语言的灌输、行为的引导以及情感的沟通进而促进班级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和自身个性发展。

2.研究目标

(1)学生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精神文化,唤醒并激活学生的潜能与本性,从而培育学生自觉意识,进而指导小学生选择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使小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自身的其他各项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

(2)班级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集体,进一步加强该班级班风和学风的建设,促进该班级个体潜移默地发展,以创建和营造舒适优美和谐的班级环境以及高品味的人文环境,通过研究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

(二)成员、分工及各阶段主要工作

成员:xx 分工:

1、组长xx定期组织组员交流讨论,通过组内交流讨论与沟通,明确研究任务进度,每个组员都参与研究。

2、xx负责考题报告撰写

3、xx负责中期报告的撰写

4、xx负责结题报告的撰写

5、xx负责答辩等事宜 各阶段主要工作:

第一阶段(2015年3月)理论研究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

2、调查分析:对 小学三年级一班目前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调查分析

3、规划课题,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

第二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实施阶段。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整理所需资料,并深入实践研究。

2、收集 小学三年级一班班级精神文化构建的具体实施方案。

3、开展“小学班级精神文化构建”的讨论活动,并做好记录。

4、完成课题中期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第三阶段(2015年6月)总结阶段

1、汇总材料,整理成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印论文集、案例集、图片集。

3、推广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成果

(一)相关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

关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早已出现。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以及如何形成班级自身的规范等方面做出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但对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却很

少涉及。

最早进行这一研究的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他在其著作《教学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1932)中提出了学校生活、师生关系对整个班级的影响。由于该书研究内容涉及较广而且细致,被当作课堂社会学研究的第一本专著。

沃勒之后,班级社会学在美国的研究曾沉寂,而后又迅速发展,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学者。此时,受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学者们将班级活动结构化,对班级文化的构成进行定量、验证性的分析。如贝尔斯(R.F.Bales)关于群体互动过程中的结构化观察类目系统地分析(1950)和弗兰德斯进行的课堂教学行为系统分析(1960)。

此外美国学者杰克逊在其著作《班级生活》(the life in class)(1968)中还首次提出了隐蔽课程的概念,开始关注班级文化的特征与功能。这段时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特点是:美国学者提出相关的班级社会的概念,关注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用观察法关注师生之间互动关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用经验归纳法对班级文化进行研究,强调对经验的思辨性加工,论及班级中的角色结构、规范结构与交往结构。20世纪六十年代后,对班级社会学的研究中心,转向了英国。英国学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采用定性分析法,他们把班级视为参与者共同界定、持续交涉、相互结识不断变化的过程,更重视对班级文化的剖析。后来日本也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仿效英国,单一传统班级文化的濡化为基础,逐步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进入9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对班级文化的研究进入与心理研究相整合的阶段。

2.国内研究

国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在课程改革以前,多体现在与学科相结合,比如在教室环境布置上比较重视净值和美观,传统精神文化建设多以正面引导为主,注重榜样的引导作用这种做法均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目前,个性化班级文化与新课程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不过也多注重特色班级建设。吴水清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强调,建设班级文化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辽宁的魏书生老师的班级自动化管理开创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先河。苏州市教科所开展的《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集体本身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提出的:在新课程时代的班级管理中,构建个性文化的班级文化的意义。还有北京小学唐亮老师原创的新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成长》对班级文化作出了诠释:以往我们强调班级管理,一味的对学生说教,往往作用不大。现在我们强调用文化鱼人,寻求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学生的精神实质,再由精神上升到实际行动上来。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的生命力所在。它与班级成绩并不矛盾,班级文化培养的是孩子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而随着情商的提高,孩子的成绩也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案

(1)研究指导思想。研究小学班级精神文化首先要明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大背景下的小学精神文化建设的相关指导与要求,再结合 小学三年一班班级实践确定研究目标、内容、预期结果和方法,同时也应注意研究对象的内隐性和长期性,这班级精神文化突出的特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2)访谈(学校、教师、家长)、查阅专家文章报告、了解国家相关规定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初步展开研究。

(3)研究通过跟班调查、与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多次访谈、对学生进行逐个分析与仔细观察,成员内部及时做出小结进行总结交流,在接下来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如有不适就做出相应调整。

(4)成员根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时改正错误不断完善方法,定期进行总结交流,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最大程度地体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2.研究阶段

(1)2015.03:明确项目研究指导思想,确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通过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广泛阅读,结合实验要求进行专题讨论培训,明确班级精神文化的定义。

(2)2015.04:进行数据收集和跟班行动研究。

数据收集方面,访谈对象方面要有全面性,针对学校、教师、家庭各环境要用抽样法进行数据搜集,了解班上学生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对其精神文化层面展开研究;部分成员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现代媒介搜集国家教育部对研究的规定和指导以及相关教育专家文章与报告材料,这是接触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捷径,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知识视野,有利于研究各阶段的分析与整理。

行动研究方面,以多种方法同时进行,成员内部通过明确分工和资源共享,对存在异义的结论进行商量与更正,不断完善,积极配合,注重研究的长期性,对认识进行不断总结和积累。

(3)2015.05:撰写第一轮研究的反思与阶段性总结。

(4)2015.06:进行第二轮研究,进一步收集数据,不断改善与调整研究方法,组内成员定期进行经验总结与交流,对上轮研究进行反思与改进。

(5)2015.06: 汇总材料,整理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编印论文集、案例集、图片集;推广研究成果。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该班级墙上贴有班级奋斗目标,但都是类似于“文明,守纪,团结,好学”。这样的提法“千班一面”,缺少班级个性,体现不出班级的精神文化,也凸显不了班级的生机与活力。

2、该班级的老师在对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认识不够。没有把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塑造学风上,片面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形成学习至上的评价标准,导致了一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游离于集体之外,不利于班级精神文化的构建。

3、对于班级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重视,班级文化活动例如班级读书活动在周一至周五每天午间上课前半个小时班主任老师会组织班上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由负责班级的校辅老师开展绘本阅读的活动,以及时常开展的班会活动,塑造了班级的精神文化氛围。

4、研究得出该班级学生并不是很清楚班级是否存在班级口号、班歌、班徽班风以及班级愿景,但是该班学生认为该班级的班级凝聚力相对较强,同学之间感情较好,人际关系教融洽。

5、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都较强,这说明,班级学生都希望增强班级荣誉和班级凝聚力,他们需要一个和谐融洽的班级精神文化氛围来更好地学习书本文化知识。

(四)研究结论(讨论)

经本小组实践研究表明,小学三年级

(一)班的班级精神文化还需更加丰富,虽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班级凝聚力较强,然而这些都是在学生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在班主任老师方面,虽有组织学生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和绘本学习活动以及班会活动,但在班级大方面的精神文化如班风、班歌、班徽、班级目标和班级愿景方面缺乏重视,班级老师需转变学习至上的观念,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偏不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地融入到班级的精神文化氛围中。再者,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成了一贴膏药,就班会活动而言,不排除老师仅仅是为了应付校方的检查的可能,所以建议班主任就现有的条件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班级目标变虚为实,变得更具体一些。班主任在培养班级精神之初就要作全盘考虑:在充分调查了解本

班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掌握学生共性和个性的特征,有的放矢地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要求和班风建设的主要方向(如班级的班规、班训),使班级精神体现全班学生的共识;其次,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工作热情,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组织起团结、向上的班干部队伍,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和分工,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且能在各种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能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1]。“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2],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还需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特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班级建设的主体。

(五)参考文献(与文中出现位置所标序号一一对应)

[1]简林.校园文化的结构及建设[J].班主任之友,2007(1)[2][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一匕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肖川.教育的力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4]吴水清.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南方论刊,2007,(3):109-110.[5]吴影.小学班级文化构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9 [6]吴月娟.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35

(六)附录

小学班级精神文化构建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班级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场所,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作为班级的一员,你是如何看待你所在的班级和班级精神文化的呢?为了全面了解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现状,我们拟定了这份调查问卷,这项调查不记姓名,希望你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我们不会将你的答题情况透露给任何人。请把你的答案写在下面的括号中。真诚谢谢你的合作!

调查人:xx班小学班级精神文化构建的研究

—以 小学三年级

(一)班为例课题组

一、选择题

1、你喜欢你们的班级吗?()

A、喜欢 B、不喜欢

2、以下几种班级风气你喜欢哪一种?()

A、团结友爱 B、既竞争,又不伤和气 C、混乱,不团结

3、你喜欢你的班主任老师吗?()

A、很喜欢 B、不喜欢

4、你认为师生之间特别是你与班主任之间应建立一种什么关系?()

A、管理与被管理 B、相安无事 C、民主与平等

5、你认为班级是否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

A、应该有 B、有没有一样 C、完全没必要

6、你认为班级制度,应该由谁制订才合适?()

A、由班主任 B、由班委会 C、由班主任和全体同学一起

7、你班的班级活动多吗?()

A、活动多 B、很少 C、没有活动

8、你认为一个班级除了要搞好学习之外,是否应该经常举办一些文体活动?

A、非常应该 B、也可,别影响学习C、不应该,搞好学习就行了。

9、你认为同学之间应建立怎样关系?())

(A、只是形式上有点关系 B、团结互助相互尊重 C、竞争对手

10、你认为要建设一个先进优秀的班级文化主要有哪些途径?()

A.班干部设立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用奖惩手段加以实施 B.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目标,靠同学自觉去建设实施

C.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目标,辅以必要的奖惩手段加以实施 D.其他

二、简答题

请你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的班级是怎样的?

最后,再次感谢同学们的配合!谢谢!

三、本次小组课题研究心得

1、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们积极投入了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有时虽累虽茫然,但是最后我们却是充实的,收获到了很多。在此次研究中,我感受最大的就是研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去研究,在研究中得到成长。此次课题研究以来,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学到的东西。

首先,我们从开始选题的茫然到后面的主动学习探索,注重过程中的实践。在选题的时候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最后讨论总结达成共识,选择了“小学班级精神文化构建的研究—以 小学三年级

(一)班为例”这一个研究题目。

其次,我们开始着手于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在研究过程中积极参与,勇于在实践得到成长。我们去小学三次,第一次是校外辅导员一同进入小学,初步了解并记录三年级1班的班级内部大致情况;第二次进入小学,尝试等待该班级学生下

课或放学的时候对学生展开一些问题的询问。在这两次后,我们就整理观察记录,拟定题目,制定关于该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第三次就是问卷调查。在观察调查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首先我们与校外辅导员的时间不能统一,最后进行协商调整我们顺利的进行观察;还有在问题询问中,我们也遇到一些不乐意回答我们问题的孩子;在整理讨论观察记录的时候,我们小组也有过争执,最后通过有效的沟通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从中,我也真正地感受到了我们的课题研究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没有一点的虚假。

还有,在此次实践中我们乐于去尝试、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但是也得重在实际效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总是积极参加研究讨论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小组成员们进行交流。同时,我自己也要更认真的补充知识,不断严格要求自己。随着我们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感觉到自己在慢慢地成长着,慢慢的进步。我们小组成员都是。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实践经验的匮乏,都影响着我们的研究,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也时刻提醒着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获得更大进步。

总之,我觉得进行一个课题研究就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但是这又是一个优化的成长过程,今天我们的课题已快要结束,我相信我们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希望我们都能做好挑战的意识和准备,因为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之后,我们才能知道得更多,理解得更多,也学得更多,在挑战的浪潮中洗礼与充实自我,我们才能向成功步步靠近,最后到达成功的顶峰。

2:这学期以来我积极投入了课题研究。回顾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1.用心做课题。用心做课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其实不然,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上,以补充我们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如果不去用心做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效有质。

2.团队合作、交流讨。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从一开始便千头万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组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会上,组员的观点经常会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个交流会下来,工作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组并没有因此而放

弃,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最终得以进步。

3.科研能力提升。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学方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数量研究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在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学生。

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虽得到许多人的关注,但还是不够的,需要与时代的特征、社会文化的走向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创造小学生欢喜的精神文化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全面发展自我,这将使教育工作者努力要做的事。这里只是粗浅地探讨一些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别人思想的借鉴,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会有很多地方不足,希望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自己做一些更深层次的研究。

3:在本小组的课题研究中,我们经历了选题,制定分工计划,撰写报告等环节,当中有多次小组讨论的环节,当然也会因为意见不合有多次争吵,但都会各自退让继续投入到商讨课题的研究方向上,再加上在研究过程中因考虑不当而碰壁,课题的完成情况不如预想中的那样理想,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课题研究过程付出艰辛所得到的成果也是珍贵的,特别是小组内部所有成员一起合作完成的课题特别珍贵,况且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在课题研究领域探足,所以无论我们的课题完成得如何,都是有意义的。总的来说,在此次的课题研究中,我明白到选择一个好的选题以及好的课题研究计划对于提高研究效率十分重要,当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了做课题研究一般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明白了如何制作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来进行调查研究,对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以理论意义实际意义的区分还不是很清楚,今后必定再将教材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仔细重温学习,一定多多阅读文献,增长自身的文化知识。

4:在研究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我们应主动学习,注重过程。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这是我们组参与课题研究的共识。而我更是努力经历真正的研究过程,体味研究的酸甜苦辣。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实际的知识,我经常研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学习其中的精华理论,追踪先进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养。积极吸收。我们还应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平时不管多忙多累,我总能认真及时完成课题组布置的各项研究任务。尤其是针对其中的问题研究,我总是进行深入地学习与思考,力求在实践摸索中找到答

案。学习反思内容也都是我在认真学习相关文章之后的真切感受。从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就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作为未来的教师,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希望能在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习经历在创建优秀班级精神文化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和建议。但是,由于本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还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所以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篇2

一、“细心”成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根基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我认为教室布置须“细心”,得注意每一细节,还得随时留心,随时调整。在抓教室环境布置时,首先是班级格言,本学期我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作为本班的班级格言。班级格言要入心,真正成为学生的提示和鞭策。这需要班主任经常的引导,尤其是面对高三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时间紧迫,善待时间以全力冲刺确属当务之急。其次,是教室物件的摆放,针对这一点,班主任需要从细小环节作出要求,教室的桌椅板凳、劳动工具、生活学习用具等可视器物的摆放必须整齐划一,干净美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安排班上比较细心的同学专门负责落实。这样,无论什么时候,就会让同学、老师们感受到一个干净整洁、美观大方的育人环境。再者,教室里各类张贴必须统一而且美观,不可杂乱。最后,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保持绝对干净是搞好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大前提。

二、给班级文化建设加点“香”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暗香”为月色增添了无限的情趣。而对中学生来说,书香则可以为班级文化建设融入更多的魅力。书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魂,可以为文化建设注入汩汩灵气。这里所说的书香是指阅读课外书籍之香、阅读好报之香、练习书法之香,使学生在飘飘袅袅的书香墨香中开拓视野、积累知识、锻炼思维、增长才干。这样不但使班级文化建设充满灵气,而且使全班学生变得钟灵毓秀。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求高中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涉猎课外书籍目的是要高中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果高中生只死抠课本,仅限于弄通书本知识,那么,就难于学通、学透、学精。只有广泛地涉猎课外书籍,才能够使自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多方获益。当然,广泛涉猎也应该有个度,因为高中阶段,课程很多、作业量大,不可能有太多的空闲时间给他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就要求高中生有计划地选择阅读范围,作出阅读计划,锁定阅读书目,提高阅读效果。当然,理想信念、文学修养、法律知识、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应列为阅读的重点。

二是要求高中学生养成阅读报纸的习惯。杨昌济先生在《教育上当注意之点》一文中,提出:“人不可一日不看报章杂志,报章杂志乃世界之活历史也,即皆自我之实现也。日日看报,则心目中时时有一社会国家之概念,而忧世爱国之心自愈积愈厚,且得有种种之常识,积累久之则深明世故,可以应无穷之变,投其所向而无不如志。此真精神知识之营养,如饭食之不可缺者矣。”高中生养成阅读报纸的习惯将会受益匪浅。但浏览报纸必须有选择性和时效性,要对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利,要对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时事政治和社会发展有利,要对学习和探索自然科学知识有利,要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有利。在浏览时间上也要统筹安排,一般在课余时间和休假期间进行,每次浏览的时间不宜太长,更不能沉迷其中,而占用复习功课和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这样,不但使学生不会死读书,仅仅拥有书本知识,而且能闻知天下事,敢走天下路。

三、关注学生心理,养成健康积极的考试心态。

有关调查表明,当前高中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特别是到了高三,学习压力较大,心理问题到了一个集中爆发的阶段。心理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离开了心灵深处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具体的措施是:

1.利用班级环境,为学生提供内心压力宣泄的窗口。

我在班级设立一个“快乐驿站”的栏目,鼓励学生在不违背正常的班纪班规和基本道德准则的前提下,自由地书写发言,学生们也在集体的娱乐中把蓄积在心中的一些压力给释放出来。

2.利用集体活动来进行心理文化建设。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同时还能使老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高三年级虽然时间紧张,但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有时集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力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也就成为很强的教育力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得的认同感和自信感是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比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在晚自习下课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学生在操场跑步锻炼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3.利用网络开设心理咨询。

班主任除了是班级的优秀管理者以外,还应当是一个合格的心理老师,《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许多学生不好意思当面找老师咨询,所以班主任可以把QQ号码或邮箱地址公布给学生,利用网络的隐匿性和及时性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四、师生同心,缔造“和谐”的精神文化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能否和谐,关键在于能否有着趋于一致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

最近,在班级语文教师的指导以及科任教师的配合下,学生积极查阅资料,最后商量决定在班级开展以下“水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⑴以“水滴石穿”为题的班队课——像水一样坚韧,永不言弃,做一个“有毅力”的人;⑵以“上善若水”为题的征文比赛——像水一样平和,奉献无言,做一个“负责任”的人;⑶以“流水不腐”为题的班级辩论赛——像水一样灵动,创新思维,做一个“爱智慧”的人;⑷以“海纳百川”为题的手抄报比赛——像水一样充实,勤学善思,做一个“有内涵”的人;⑸以“智者乐水”为题的读书交流会——像水一样清澈,加强自律,做一个“有情趣”的人。这些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又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有效实现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

创设班级文化 凝聚班级精神 篇3

一、制订班训口号,凝聚班级精神

制订班训口号,凝聚班级精神,是我担任班主任以来一直坚持的做法。学校安排我担任九年级(19)班班主任,报名的第二天要求每位学生认真思考班训、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激励的标语,且要求下周一用书面的形式交给我。收集好所有学生的班训口号后,我邀请部分学生对班训、口号、目标进行初选。在班会上,我们隆重地确定了我们的班训、口号、班级目标。

首先,将初选的口号、班训、目标等进行公布,然后,由提供者进行解读演讲,最后,再由全体学生表决确定。

最终,隆××同学选定的丘吉尔二战中一次演讲的名言“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当选为我班的班训。他的解读与演讲一年来都让我们津津乐道,他说:“我选这句话是因为我认为九年级中考就像一场战争,我们就是战场上的战士,拼搏一天,一百人将成为你的手下败将,拼搏三百天,你将在三万人中称雄,每天打败一百人是我们的目标,‘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自然是我们最佳的班训。”他的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以全票当选为我班的班训。他演讲中的那句“每天打败一百人”也成了我们班的口头禅。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鲜出炉的班训、口号等做成条幅挂在了墙上,既装点了单调的教室,又让它们真正成为时刻提醒我们、激发我们前进的精神

力量。

“青春飞扬,拼搏自强,共创辉煌。”成了我们班的班级口号。班训的产生过程,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让他们受了一次很好的集体主义教育,也让我们班团结、友爱、上进、拼搏的班级精神初步形成,我们班就以全新的面貌闪亮登场,开始了我们激情、快乐的九年级(19)班之旅。

二、让名言警句不仅仅是口号,要像雨露一样滋润班级精神

名言警句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革命家立身处世的生活经验总结,它是思想智慧的结晶,是对旁人和后代的忠告。是经过了时间的筛选、凝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用名言警句的精髓思想教育、影响、熏陶学生。这也是我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重要手段。

我们班的名言警句由学生负责,班委会对名言警句栏有统一的要求和部署。既要有内涵又要能激励和熏陶学生。全班49人,每人轮着负责写一天,要求写的名言警句能起到影响深远,展示的名言必须积极向上。目的是让名言警句成为同学们展示才华、凸显品味、彰显个性、反映内涵的小舞台。为了达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目的,要求所有同学每天早上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摘抄朗诵名言警句栏的名人名言,每月还组织一次印象最深名人名言评比。

就这样,这个小舞台成为教育学生的阵地。寂寞时,带给他们开心;颓废时,带给他们毅力;骄傲时,带给他们警醒;失望时,带给他们信心。让名言警句无时无刻不起到教育与激励的作用。

三、让班级日志成为学生体现主人翁精神的舞台和培养责任心的阵地

班级日志许多地方都在采用许多班级都在记,作用的发挥各有千秋,有的成为班级的流水账,只是反映一天天的经过,没有多大意义;有的成了黑账登记本,由班干部保管记载,这样导致班干部的威信荡然无存,同学之间相互埋怨,成为班级矛盾的源头;有的甚至成为讲桌守护者有始无终。但我们班的班级日志由编委会成员和值日班长、小组长共同记载,要求不仅反映情况而且对事情做出评论,对事不对人。尤其对有利于班级的事情要提出表扬倡导同学们学习。这样就铸就我们团结、守纪、上进、友爱班级精神最重要的文化阵地,是我们班实实在在的精神接力棒。

日志里流露出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唱响着奋斗的信念和铮铮誓言。如:“九年级(19)班没有重复的一天、没有彩排,每天都是我们表演着不同的节目,是为理想为梦想奋斗史。我们知道现在的自己与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但我们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们只能选择奋斗的路不能选择是放弃的路;我们可以拒绝轻松但我们不能拒绝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加油!从现在开始努力,青春易逝,年轻无极限,路就在脚下。”等等,这样的发自内心的催人奋进的句子比比皆是。

日志里更流淌着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友爱。如:我们班催××同学因父母离异,学习认真刻苦而成绩却没有起色,在日志里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不如意,上天为你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失去了不代表你不曾拥有,现在的失去不代表将来不会拥有许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席话引来众多同学的留言。看着一段段留言,就像看到一颗颗水晶般纯洁的心灵,感动的不仅是催××,还有全班。像这样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鼓励的语言在日志里有很多。

用精神引领班级,用思想铸就班级让我和我的学生收获多多。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总结 篇4

一、具体做法:

1、根据班级文化的主题“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制定可行的方案。

2、成立班级图书角,进行第一期的图书捐赠活动,并做好图书书目登记。

3、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图书借阅制度,并建立图书借阅登记簿。

4、选两名图书管理员,制定管理员责任制。

二、活动内容及活动效果

1、创设浓郁氛围,引导学生喜欢阅读

为了保证让学生有时间读书,让学生有足够的书读。我们班主要通过“温馨书吧”来解决。教室里设有“图书角”。根据学生的阅读需要和课堂教学的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书籍,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为主。再者发动学生把个人的存书“捐”出来存放在班里图书角,在本班范围内“互通有无一资源共享”,这样每个人的图书问题就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显性文化还在教室开辟了“静思心语”“我读书我快乐”栏目。

2、传授有效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要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阅读课上,注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上下功夫,不仅从理论上进行详细地讲解,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

对于学生,我们先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列出自读提纲:比如①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②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③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注意检查读书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要针对上面的问题,及时开展读书汇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读书质量的提高。然后我们重点强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一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3)写读书笔记。可做摘抄、写体会。(4)每月出两次关于读书方面的手抄报,主要介绍读书方法、名人读书故事,记录同学们自己的读书心得等。

3、汲取丰富营养,引领学生学会积累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对于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我们也明确了要求,进行了具体的指导。以摘抄、背诵优美句段为主,以读后感为主。每周两页读书笔记,一周一名言,一周一心得,利用每天早读前的时间进行记忆、背诵。

4、运用语言积累,启发学生学会创造

经过一段时间的读、摘、记,学生定会通过读书而有所思有所悟,并会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即自己创作的欲望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创造,改写故事、续编故事、自编故事、自编儿歌、诗歌手,点燃学生心中的创造欲望,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出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随着读书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学生精神面貌会发生悄悄的变化。而我们的学生也将在读书中求得知识,在读书中明了事理,在读书中学会做人!

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篇5

内容摘要:

团结合作能力是现代青少年必需具备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剧烈竞争的社会,这种社会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不仅要有高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有健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的人格、敢于拼搏、敢于创造,有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会团结他人。关键词:团结 合作 集体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大家都知道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集体的力量却不容忽视。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谚语无不说明了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几年前,一位学者在哈佛大学作报告时,讲述了一个别有哲理的事实:在现存的植物中最高大的是美国加州的红杉,高约90米。科学家经过观察研究,发现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一般来说,植物越高根就越深,但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上而已。那么高大的植物如何能屹立不倒呢?经过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红杉总是一大片一大片地长在一起,他们的根紧密相连,一株接着一株。自然界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相连,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由于红杉的根浅,便于快速吸收水分,使得他们快速壮大。红杉的生长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需要依靠别人,只有帮助更多人成功,自己才能更成功。团结合作能力是现代青少年必需具备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剧烈竞争的社会,这种社会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不仅要有高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有健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的人格、敢于拼搏、敢于创造,有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会团结他人。那么,在班级建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呢?

一、使学生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与品格。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可见,孩子学会交往与合作是多么重要。如果一个人不能与别人真诚合作,那么他就不可能获得成功。红花需要绿叶扶持才显得娇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如果没有爱因斯坦、费米、西得拉、罗斯福等人的共同合力,那团辉煌的“蘑菇云”就不可能冉冉升起。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成功的合作可以让孩子们产生良好的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在课余时间班主任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团结合作方面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如《折筷子》、《将相和》等,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了解我们在生活中的成功,取决于我们与他人合作得如何。让孩子从小养成善于合作的习惯,那么他今后的道路就会越走越顺畅。

二、引导学生克服自私心理。孩子产生自私的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自我中心阶段”表现为封闭性、自私性等,这时的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满足这些欲望。二是在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逐步养成的。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专家的关注。由于独生子女一般处在比较优越的家庭条件中,受到更多的照顾和保护,所以在独生子女身上容易表现出某些令人担忧的不良品格,如好逸恶劳、骄傲任性、自私自利等,孩子一旦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惯,后果不堪设想,它可能会成为贪婪、吝啬、嫉妒、报复等畸形心理的源泉。因此,班主任必须重视这个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别让我们的孩子太自私。

(1)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对电视、电影及故事中英雄模范人物往往非常佩服。班主任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白这些人之所以那么优秀,是因为他们为集体、为大家做了好事。我们还要经常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为集体出力,让孩子们将自己融入集体中,去锻炼和提高关心同学的品德修养。本学期我们语文书中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学生对雷锋的事迹了解不是很多,我就课外找来了《雷锋的故事》,利用班会课给大家讲,让孩子们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学习雷锋叔叔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精神。

(2)让孩子们学会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也就是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一想别人的感受。如一次秋游活动中,本班两个男孩李某和宗某为了一点小事打起架来,结果李某把宗某的脸抓出了好几条血痕。事后,我单独找李某,问他:“老师请你想一想,如果被抓出血来的那个人是你,你会疼吗?”孩子想了想,点点头。我接着问他:“你回到家,妈妈看到了,她会不会心疼呢?”孩子低下头没说话。我耐着性子说:“今天,老师知道你认识到错误了,我就不多责备你了,但下次你动手之前请你先想一想,如果受伤的是你,你会怎么样,好吗?”这样,通过让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认识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和内疚,比起老师直接批评,警告恐吓的效果要好多了。“角色互换”能有效起到弱化“自我中心”的作用,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转为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形成心中有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3)给孩子们提供练习分享行为的机会。

合作与分享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让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不利于学生日后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做做有心人,从小给予孩子爱的教育,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有爱心、会分享的人。乐意分享的孩子才能在集体中更快乐。班主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的分享行为得到练习。每年的春游、秋游,我都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我让小朋友们把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放在一起,可以一起玩,可以交换着玩。从一下年级开始,班里就设立了一个爱心图书角。每学期开学的时候,小朋友们会从家里带来自己已经看过的图书放在书架上,以便其他同学可以借阅。

(4)鼓励孩子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在学校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同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慷慨帮助身边的同学。如上美术课时,经常会有几个小朋友忘记带彩色笔、手工材料,我就动员周围的同学合用;胆小的同学忘了带学科用书,我就鼓励其他同学帮忙去兄弟班借;小朋友脚扭了走路困难,我就请小朋友搀扶着她去洗手间,帮她洗餐具„„孩子在反复领略助人的乐趣后,就会把这种乐趣作为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从而学会去输出、去追求,最后形成稳固的慷慨待人的性格特征。

三、关心“心理孤儿”,感受集体的温暖。“心理孤儿”是指心理上自我封闭、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游离集体氛围、难于融入社会生活的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孤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以这种处事原则与小伙伴交往,必然会导致矛盾。本班级小朋友王某某,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教育,而外婆又极溺爱孩子,所以造成孩子交往上的障碍,每次和小朋友玩,他总是会和别人吵架,甚至动手打人,而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时,他又会故意捣乱。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在下课时让他和我一起活动,如跳绳,和我一起发本子,并告诉他同学之间要团结,大家在一起玩才有意思。另一方面,我也做其他同学的工作,鼓励他们和王某一起做做游戏。现在,王某虽然还是会和别人闹矛盾,但比以前进步多了,有时他会和大家一起跳长绳、玩丢手帕的游戏。因此,班主任要努力做好“心理孤儿”的工作,只有同学之间关系融洽,才能形成一种互尊互爱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最终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一心的集体。

四、积极开展集体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在良好的班级风气中,同学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彼此尊重,平等友善。学生在这样的集体氛围中生活,易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平等合作的性格。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班集体中人际关系的培养,要广开交往渠道,促进人际交流,通过班级成员间角色的调整,使大多数成员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温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为集体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形成发展开辟广阔的天空,为学生创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机会,形成合作的意识。手工课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语文课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会为解决同一个问题积极启动思维,献计献策;班队课上开展绑腿取球的活动,经两个人的两脚分别绑到两个长木条上,两个人只有同时抬脚才能带动木板前进,只有协调好,才能走得快,取得球越多。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助于同学们彼此了解,互相帮助,在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当班级中出现思想上的矛盾、认识上的分歧或心理上的隔阂时,班主任要想办法尽快加以调节,力求统一思想认识,消除分歧和隔阂,引导学生最终形成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体谅的集体氛围。

海默曾说:“一根链条,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性格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一个集体的好坏也是由个体所取决的。因此,在一个集体中,每一位同学都是最重要的,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特色,但必须具备一种精神——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让孩子聪明做人成功处世 新世界出版社

2、小学班主任工作 开明出版社

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篇6

一、大爱精神与大学班级文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早在战国时期就提出了爱的广泛性。《大学》有言: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德、亲、善”就是指大学里面应有仁爱、大爱。大爱是一种充满了理性的爱, 是人类最高境界的爱, 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与基础, 是教育力量的源泉。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 是一种“显性文化”, 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 也就是物质文化。而软文化, 则是一种“隐性文化”, 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班级软文化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和群体氛围, 是有效的教育因素和手段。班级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约束, 对班级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主要包括凝聚、制约、激励和导向作用。班级核心文化建设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造就高尚的情操。

二、大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班主任要深知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职责担当。

1. 要具有热爱学生的情感品质。

罗曼罗兰有句名言:“要散播阳光到别人心里, 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 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孔子说得好:“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使学生以积极情绪接受教师, 教师应首先成为关爱、尊重、赏识学生的“有情人”。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炽热的情感, 那么, 在其工作过程中就无从产生长久的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动力。《学记》中说:“夫然, 故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2. 要将大爱理念深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

班主任要以大爱之理教育引导学生、大爱之心精心培育学生、大爱之德熏陶感召学生、大爱之举关心帮助学生, 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大爱理念教育。爱就像一股清泉, 它能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洗掉孩子们心灵上的尘埃, 开启学生心灵的闸门。因此, 班主任要在晓之以理, 以理服人的同时, 重视动之以情, 以情感人, 用师爱融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 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感悟大爱之理念, 做富有爱心之人。

3. 要用心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 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 与他同欢乐, 共忧伤, 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 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我从学习、生活上关心学生, 为他们答疑解惑, 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有益活动, 锻炼他们的能力。与学生沟通过程中, 即使学生牢骚满腹、怨气冲天, 我也面带微笑, 积极专心倾听。对于特殊的学生采取个别交流的方式, 及时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 做好心理辅导。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1. 健全班委选拔机制, 发挥班干部的监督管理带头作用。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 班主任要经常保持与班干部联系, 召开班委会, 商议班级的发展目标, 了解班级的发展状况。我所带班级的班委选拔实行“民主集中制”, 即通过召开班干部民主选举会, 自我或他人推荐、学生投票, 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审核把关确定班委。班级管理过程中, 同学们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较高, 而班委名额有限, 采取灵活措施, 针对工作量较大的岗位设置了若干副职或小组。例如, 班级设置了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学习兴趣小组, 每个小组由具有该方面特长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小组长由学习委员统一负责管理。宿舍长与宿舍同学接触时间最长, 为减少班级管理的盲区, 将宿舍长纳入班委范围。宿舍长除了做好安全卫生工作之外, 还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宿舍同学的思想动态上, 针对思想及行为异常的同学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2. 建立班级管理规章制度, 促进班级规范有序发展。

“无规矩, 不成方圆。”任何机构或团体都需要有自己的活动纲领。班集体成立后, 建立了《班规》。在《班规》的约束下, 班级成员的个人意志整合为集体的意志, 学生的自我管理转变为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和义务。班级的制度化管理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人心, 学生自觉维护班级的集体利益、班规的权威。班级的制度化管理是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 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在自我管理中实现班级的民主管理。

3. 建立以活动为载体的班级文化建设机制。

以班级为平台、大爱精神为指导, 通过班委会的领导, 充分发挥班级内部协调机制, 开展一系列班级主题班会、文体等活动。在班级活动过程中, 班主任要以“学生”的角色参与其中, 这样才能贴近学生。主题班会是学生与班主任之间联系的纽带。班会召开之前, 班主任先进行广泛调研, 征求大家的意见, 针对某一主题, 召开启发式主题班会。

4. 加强学风建设,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每学期初和学期末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 邀请优秀学长和班级学习优秀者为同学们提供学习经验、答疑解惑, 再针对每学期的课程特点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学习经验交流, 同学们懂得了如何合理分配学习和活动时间。此外, 还组织学生集体上自习, 同学们相互监督, 克服了惰性, 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文化取得初步成效, 同学们领会到了大爱精神的内涵, 生活上相互关心, 学生上相互帮助, 形成了“团结友爱、你争我赶”的班级文化, 但在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1. 优化班委选拔机制。

通过近一年的锻炼, 部分班委已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并且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而另外一些班干部工作能力不强, 没有团结向上的意识, 带头作用不够明显。分析原因在于:班委是由全体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 同学们之间由于缺乏足够的了解, 往往选择自己熟悉、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 这样选拔出的班委不一定非常符合客观实际。一年的磨合期之后, 班长对班委及同学们的情况都有所了解, 因此, 下一步计划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改变现有的班委选拔机制, 先选出班长, 然后由班长对班委进行提名, 全体同学投票, 超过半数同意, 即视为通过。

2.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在经历初入大学后的短暂迷惘之后, 同学们开始有目标, 能够科学有效地投入到紧张的大学学习中, 自我定位、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约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结伴上自习、共同探讨问题、相互鼓励、经常交流学习心得蔚然成风。在一年的学习生活中, 大部分同学从刚入校时的不会学习、不适应新的学习模式的困境中走了出来, 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 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3. 加强网络班级的运行与管理。

班级组织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对网络班级的运行与管理, 网络班级建设并运行之后, 首先需要有人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防止消极信息流入, 对班级实体组织发展产生破坏性影响。其次, 加强网络班级和实体班级组织之间的互动。如果能利用网络班级组织平等地、匿名地进行沟通, 并借用网络上的正向事例进行引导和教育,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工作展望

综上所述, “95后”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生活经历, 使每一个学生个体存在差异, 班级文化建设成为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 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灵的沟通师, 要践行“大爱”的育人理念, 秉承尊重、认同和宽容的态度, 因材施教, 深入了解分析“95后”新生鲜明的时代特点, 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立足当前大学文化建设的要求, 把握现阶段大学生的兴趣所向, 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内涵, 创新班级文化建设形式, 形成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规程, 最终促进学生真正成长成才, 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共产主义的坚定建设者。

摘要:大爱是大学的根本, 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营造健康、和谐、优雅的班级文化氛围是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以大爱精神为导向, 加强大学班级软文化建设, 就是以学生为根本,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阐述了大爱精神与大学班级文化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大学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班级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并针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高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微策略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128-01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等人文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班级精神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级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和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搞好高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义重大,必须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首先,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是培养班级凝聚力的主要方式。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充分利用校运会,让学生本着锻炼、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挖掘班级每一成员的潜力,调动全班的积极因素,成立了“竞赛组”“后勤服务组”“宣传报道组”,提出“不求第一,但求做得最好”,尽展我班的拼搏精神、体育道德精神、团结互助精神,这次的运动会,班级组织工作表现最活跃和最井井有条的,同学的加油喊声非常热烈和鼓舞人心,每一个运动员都安排专人的跟踪服务,无论胜者还是败者归来都有热烈的掌声,经过全班同学齐心协力的努力,我班取得入场式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这些成绩出乎我们的意想之外,极大鼓舞全班同学的志气。我就及时的利用这次运动会,引导他们有些事只要我们用心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要相信自己,要敢于超越自己,相信自己能行。通过这次运动会的洗礼,同学们对参与各类课外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重在参与精神;达到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班级凝聚力建设搭建了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建积极向上、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各种角色设置,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一来,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班团干的选拔通过“竞选上岗”,对班干部严格要求,树立班团的形象,提高班干部的威信,给班干部以“自主权”放心让他们去做工作,我要求班干部定期开小结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成立“各个学科攻关小组”,让学习好的同学在班里树立榜样,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这样促进同学间的关系,推动学风的建设。

二、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首先,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注意“言传”和“身教”。利用主题班会,如学习洪战辉事迹,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生动的挫折教育课。让学生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或者看录像等教育学生具有民主与法制的观念、有责任感;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班级,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能源危机等问题;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有开放头脑、宽阔的视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态、高远的志向,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其次,建設班级精神文化要注重诚信教育。利用主题班会对校园、班级的有违“诚信”的行为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甚至受惩罚的班级道德氛围,使学生们学习一些关于诚信的知识,引起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关注。

三、培养创新精神

上一篇:谢氏人物、故事下一篇:小升初面试经典英语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