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课文(精选9篇)
小学古诗课文 篇1
小学课文端午古诗词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已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日咏盆中菊》
清代·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 乡愁课文解读
★ 课文《离骚》解读
★ 《古诗词 》课文解析
★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解读
★ 小学语文课文比喻句
★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假如
★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素材
★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词教案
★ 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点古诗词
★ 小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
小学古诗课文 篇2
一、精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教学, 要重视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 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要从整篇课文入手,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要重视识字、写字, 在低年级教学中落实课标提出的以识字写字为重点, 中高年级也要把识字、写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整体感知, 要坚决摒弃对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如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这篇课文, 课文一开始,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闰土看瓜刺猹的场面, 读了这段文字, 少年闰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在朗读中, 抓住对闰土外貌、语言、动作描写, 体会闰土的人物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初步认识鲁迅。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联系全文, 抓住少量重点、难点、精彩的句段, 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 在学习语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 不断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品味积累的能力, 是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要点。
二、读中学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对于一篇课文, 只有整体把握是不够的。要在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下功夫, 词汇积累、句意整合、归纳概括、情感体会、评价赏析、综合运用等方面分层训练, 逐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 阅读教学要在结合语言的学习,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逐渐发现、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如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 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纸面包”, 指导学生在读中从这儿体会到什么?中年级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 通过阅读, 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 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高年级能“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课后第2 题: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 并填空。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 ——— (引上绝路) ——— (顶峰杀敌) ———跳下悬崖。此题既理清了作者的表达顺序, 又让学生学习了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同时, 五壮士热爱祖国、仇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精读课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借鉴, 从读学写, 加强读写训练。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 不仅要抓理解, 更要抓表达。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表达的特点、闪光点, 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这是阅读教学的任务, 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精读课文引路落实略读实践活动
在精读课文教学中要重视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通过对每篇精读课文的学习, 引导学生在略读课文实践中运用。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精读课文《猫》和略读课文《母鸡》, 都表达了作者老舍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但写法完全不同。通过学习《猫》,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课文,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 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如写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 由两部分构成, 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 将前后两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让学生略读《母鸡》这篇课文时, 根据课前的阅读提示:“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 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什么特点。”读后思考、讨论、交流, 同样是写动物的文章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及赞颂。学生通过与《猫》进行比较阅读, 一是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方法;二是通过读《母鸡》这篇文章,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三是在写动物特点时, 两篇文章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写《猫》时, 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 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 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这种写法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在习作时借鉴运用。
在精读课文教学中, 只要从语言文字入手, 把握文本内容,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态度;关注语言形式,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精读课文中掌握的学习方法, 去自主学习略读课文、选读课文, 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有效导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崔峦老师谈课改[J].太原:山西教育报刊社, 2004入年增刊
小学古诗课文 篇3
一、把握古今语序的不同
一般而言,无论是词序还是句序,都是按其约定俗成的惯例来排列的。可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调换一下原有语序,即便不另增新词,也能创生新意,使语言表达尽显姿采,还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迢迢牵牛星》时,我曾要求学生口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一句,学生发现此句为互文,应作“迢迢牵牛星皎皎,皎皎织女星迢迢”。我追问,既为互文,能否将语序变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呢?经过研讨,学生悟出其中奥妙,原来用“迢迢”写牵牛星,还可让人联想到他是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而用“皎皎”写织女星,则会让人联想到女性之柔美,两者可互文,但不可互换。
二、把握古今句式的不同
古典诗词讲究韵律,常会出现一些平常少见的句式,初学者一时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变换句式来帮助引导学生理解,但要注意的是,“将句子换一种说话”的改写只是手段,目的还在于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领会原句表达的精妙。
譬如教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开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句,学生乍看难以理解,笔者于是让学生在原句基础上稍作调整和补充,使它再变为散文句式,然后对照原句,体会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学生感觉到两句区别在于“英雄”与“孙仲谋”孰前孰后,原句先“英雄”而后“仲谋”,意在突出词人的景仰之情。笔者如此点拨,学生学习运用,对词中另一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进行改写,经过对照品读,发现原句突出强调的是时间“四十三年”,这就使得词人壮志未酬的辛酸不言而自明了。
三、把握词语的替换
诗词中有些字词的运用可谓独一无二,精妙无双,即使是用意义相近的词语替换也难奏其效。当然,我们通过替换字词进行比较,有助于理解难词新句,同时也能够领会词语运用的准确巧妙。在教学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时,有学生发现《三国演义》版本中是“皎皎如月,何时可辍”,是否课本有误呢?于是师生趁热打铁,发现用“掇”不仅能显示曹公“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求贤若渴之心,而且还作比兴手法,暗寓贤才何时求得与自己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含义,而取“辍”则仅是“求贤之心不可停”。两相对照,意境迥然不同。再如教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赤壁之景的诗句:“乱石穿(崩)空,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层浪)。”笔者问,若改为括号中的字词岂不更有气势?经过一番研讨,学生认为从豪放词风格而言,似乎可行,但“崩空”、“裂岸”给人以惨烈之感,与后文“江山如画”之语境极不协调。
四、把握词语的增减变化
大凡名家之作可称得上是文不加点,不刊之论,有时是“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如若增字删词,再与原诗词比较,则能凸现其遣词著字的大家风范,读者也能进一步体会作品准确、生动的艺术表达效果。在教学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时,笔者感触颇深。
词的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叠连用,历来被词作名家视为叠词运用的典范,而如何让学生领会却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笔者试将原句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戚”,让学生结合词人的身世进行研讨,反复诵读,最后学生终于领悟到李清照不相信丈夫已死,在恍惚中仍觉夫君在家,于是不停寻找,一处找不着再寻一处;而后几叠连加,真可谓字字有力,字字有神,字字有情。该句极其生动细致地表现了女词人内心的悲戚之情,深刻反映出作者的孤独与凄凉、沉痛与辛酸,从而抒发了作者因国破、家亡、夫死、寡居而产生的内心苦痛,感情宣泄得淋漓尽致,令人称奇不已。当读到词人借酒浇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笔者就此启发,若将其中“淡”字去掉如何?学生猛然醒悟,原来词人心中悲苦浓重,就是“酒”在口中也是无味的啊!
五、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词的语言鉴赏可进行整体性语言风格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既可横向比较也可纵向比较,横向以不同作家的同类题材作品相比,纵向以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相比,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精心推敲,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住不同诗词语言的独特风格。
例如,同写诸葛武侯,《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抒发的是杜甫痛惜之心与壮志未酬之愤;《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抒发的是陆游的爱国之情与收复中原之志。同登岳阳楼,杜甫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孟浩然则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一样的手法,不同的切入角度,使师生在反复吟诵推敲中发现,原来诗词语言魅力给读者带来的是异曲同工的气势美和无比的震撼力啊。再如婉约派的“晓风残月”与豪放派的“大江东去”,理论上人人皆知,但如何才能品味出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呢?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理论辨析,而是让学生换位朗诵,即以缠绵哀婉之语气吟诵豪放激越之词,反之亦然。在阵阵诵读声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整体把握,体验感悟到两大古典词派独特的语言神韵。
总之,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诗歌的特点,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相长,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古诗课文反思 篇4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5古诗 篇5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①,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②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③啼。
【唐】杜 甫
①蹊:小路。
②留连:十分留恋,舍不得离开。
寒 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yù)柳①斜。
日暮汉宫②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hóu)③家。
【唐】韩 翃
①御柳:皇家花园中的柳树。
②汉宫:汉朝宫廷。这里指唐代皇宫。
③五侯:原指东汉时的五个大官。这里泛指王侯贵族。
泊船瓜洲①
京口②瓜洲一水间,
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宋】王安石
①瓜洲:地名,在今江苏省邗(hán)江县南。
②京口:地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和长江北岸的瓜洲隔水相望。
语文课文古诗阅读练习题 篇6
知识积累
一、拼一拼,写一写。
qǐ qiú qiǎo miào yún xiāo
( ) ( ) ( )
píng fēng là zhú cháng é
( ) ( ) ( )
二、加偏旁,将下面的字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肖 ( )( ) 度( )( )
尧 ( )( ) 俞( )( )
三、辩字组词
乞( ) 渡( ) 绕( ) 偷( )
气( ) 度( ) 晓( ) 喻( )
四、补充诗句。
云海屏风( ),
长河( )沉。
嫦娥应悔( )。
( )夜夜心。
五、默写《乞巧》
六、抄一抄,争取积累下来。
月色如水 月色溶溶 月明星稀 花好月圆
月黑天高 清风明月 月色朦胧 新月如钩
快乐阅读
一 碗 馄 饨
女孩和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见前面有个小吃店,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小吃店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东西?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 女孩刚吃了几口 泪就掉了下来 纷纷落在碗里 她说 我们不认识 而你却对我这么好 愿意煮馄饨给我吃 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和她吵架?
积 累
1、比一比,组词语
摸( ) 馄( ) 感( ) 硬( )
模( ) 混( ) 盛( ) 便( )
2、能在短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吗?
感 悟
3、根据原文,你能给故事写个结尾吗?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行为简单的说说吧!
能力拓展
怎样教学小学语文略读课文 篇7
一、规避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
当前略读课文教学存在这样几种误区:一是略读课文精读化, 教师把教学环节设计得很精细, 字词句段篇面面俱到, 这样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二是略读课文泛读化, 教师不去引导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品读, 使学生对略读的内容不求甚解。三是略读课文自读化, 教师完全任由学生, 让学生自读, 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要规避这些误区, 明确认识到教材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编排略读课文的作用之一是对精度课文的巩固迁移, 包括对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和对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作用之二是对精度课文的拓展延伸, 有对内容、思想方面的拓展;也有对文体、方法方面的拓展, 是丰富学生阅读量, 增加学生文学感知力的必要手段。
二、探索略读课文教学的简要模式
具体来讲, 搞好略读课文的教学,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简化目标, 便于体悟
略读课文一般编排在单元的最后或精读课文的后面, 这样编排, 目的是给学生自读自悟, 提升独立阅读能力的实践机会。既然如此, 制定过高、过全、过细的目标, 一是时间不允许, 二是会干扰精读课文的教学, 导致“鱼与熊掌无法兼得”。因此, 要简化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做到“一课一得”即可。教师可以根据每篇略读课文的特点, 参照“阅读提示”, 设计一两个重点问题, 也可依据学情, 根据单元重难点确立目标, 这样便于学生体悟语文的丰富多彩, 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如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 教师根据阅读提示和课文内容确立了简化的目标:自读课文, 想想作者写了童年时代读书、写作的哪几件事, 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并结合学生写作实际, 看受到了什么启发。
2. 粗化结构, 利于理解
略读课文教学一般要完成三项基本任务:一是了解“写了什么”, 二是说说“有什么感受”, 三是看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刻”。对照这三项基本任务, 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也就是粗线条的, 有个简约的教学框架即可。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 语言浅显易懂, 可设计“反复自读, 了解大意──分角色读, 把握基调──展开讨论, 交流感受”这样的教学框架来帮助学生自读感悟。进行这样粗化结构的自主学习, 不但能利于提高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把握, 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 而且能促使学生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可谓一举多得。
3. 活化教法, 保证效果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要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共同完成单元训练的重点和难点任务, 在各自的教学方法上要灵活搭配, 保证教学效果。
(1) 主题阅读, 模块整合
运用主题阅读法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几篇文章整合在一个或几个课时里进行教学。如人教版第九册第八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 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伟人毛泽东的风采和情怀。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 可以将两篇略读文章整合在一起, 运用主题阅读法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带着问题“毛主席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十分敬佩, 哪些事让你认识了一个拥有朴素情怀的毛泽东?”研读文本, 进行交流, 这就使得毛泽东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2) 把握重点, 精略互融
虽然说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 但也不排斥在课文的重点、精彩之处用精读的手法来处理, 让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刷子李》时, 抓住“黑衣白点”这一富有语言感染力的细节进行重点指导: (1) 阅读课文3-11节, 抓住“果然”“居然”“竟然”等引出的重点词语体会“刷子李”的本领。 (2) 联系第1自然段, 辨析“有白点不要钱是否有点傻?” (3) 重读第1自然段, 对于这个问题有新的体会。教师准确地把握住了这篇略读课文的重点, 彰显了略读教学的精彩。
(3) 比较异同, 开阔思路
充分发掘已学课文的教学价值, 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阅读, 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的比较, 也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作者, 同一内容不同体裁, 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等进行比较。如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比较:人教版第七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对兵马俑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进行了非常细致、逼真的描写。教学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前面学过的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畅谈感受, 学习方法, 领悟写法。再如, 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教学第十一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时, 可以让学生回顾第九册《松鼠》, 温故知新, 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对比阅读, 提升学习效率, 开阔思路。
(4) 宽化拓展, 形成能力
略读课文一般十分重视课内外的拓展延伸, 如语言积累、写法感悟、情感升华、课外阅读等等。学生在自读自悟和交流探讨中能够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 体会描写的精彩绝妙, 感受文本呈现的生动形象, 习得写作的基本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
对意味深长的略读课文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 让学生写出感受。如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 布置学生课外采访周围爱读书的人, 列一个采访提纲, 做一份访谈记录。对诗歌类的略读课文, 如《最后一分钟》《听听, 秋的声音》等, 可以采用“朗诵训练法”, 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 进行强化训练, 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对戏剧、相声类的略读课文, 如《半截蜡烛》《打电话》等, 可以采用“表演再现法”, 辅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排演课本剧, 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感悟课文。对那些图文结合比较好的略读课文, 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妈妈的账单》等, 可以采用“看图说文法”, 让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象联想, 开展交流, 进行对比, 深入感悟。
论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略读课文 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课文主要分为精度课文和略读课文两大类,由于略读课文并不作为考试的重点,因此,一些教师都不进行略读教学,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略读的重要性。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主要从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及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1.1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一些教师和家长认为小学语文略读只是在片面地对文章进行大致的理解,并不能深入地对文章整体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然而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片面的,这种理解方式只看到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一部分。例如:在精读《自己去吧》这篇课文时,学生会学到一些学习方法,阅读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把这些学到的方法及提高的能力运用到略读文章的过程中,进行阅读的延伸,多多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文章,这就是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目的,这种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语文略读教学方式。
1.2忽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设置一些阅读任务。例如在《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词,了解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在学生进行课文略读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些关于课文中心思想及情感方面的提示,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扫除一些障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略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的一些提示也会阻碍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独立理解文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严重违背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初衷,导致这一教学模式的真正作用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
1.3对小学语文课文类型的认识的混淆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课文的类型、功能及要求比较隐晦,一些教师可能不能完全理解,这会导致教师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同时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的优越性,但是如果不把握好语文课文的类型及功能,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就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准确地把握语文课文的类型及功能,灵活地运用小学语文略读教学方式,真正达到此种教学方式的目的。
2.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文提出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下面主要从对略读课文进行准确的认识及强调略读课文教学与精度课文教学的联系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对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加以探讨。
2.1对略读课文进行准确的认识
在进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课文的类型及功能,了解略读课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例如在《雪孩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教师只是布置给学生明确的阅读目标,重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2.2强调略读课文教学与精度课文教学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语文略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进行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略读课文教学与精度课文教学的有效结合,让两种教学方式都发挥最佳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强化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结语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地应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方式的真正作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其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其缺点,并及时地研究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陆炯炯.积极“语用”“略读”溢彩——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略读课文语用点的选择与教学例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6(3):112-114.
[2]鲍宗武,黄华瑛.小学语文略读课文导学案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9):9.
小学古诗课文 篇9
注释:
(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面临渤海。汉献 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4)沧:通‚苍‛,青绿色。(5)海:指渤海。(6)何:多么。
(7)澹澹(dàn 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8)竦峙(sǒng zhì):高耸挺立。竦 :通‚耸‛,高耸。峙,挺立。
(9)秋风萧瑟(xiāo sè):秋风吹动草木发出的悲凉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洪:大。(11)日月:太阳和月亮。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12)若:如同.好像是.。(13)星汉:指银河。(14)幸:幸运。(15)甚:极其,很。(16)至:极点。(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19)以:用(歌以咏志)。(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旅途。青山:指北固山。⑶潮平:江水涨潮与两岸齐平。⑷风正:顺风。悬:挂。
⑸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译文:
一条弯曲道路展现在青山下,山前绿水上荡漾着一只小船。潮水漫涨两岸显得更加宽阔,风向正顺桅杆上高悬着孤帆。残夜未消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春天气息进入江南。写好书信如何才能传到家乡?只有请托归雁带到洛阳那边。
将尽之时。⑹入:到。⑺乡书:家信。
⑻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0.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13.阴:同‚荫‛,指树荫。
14..白沙堤(dī):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①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闻。⑥社:土地庙。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
7见: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现,显现。居带 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④别枝:旁枝。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词语注释
⑴枯藤 :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⑷断肠人:指浪迹天涯的旅人,断肠,极写思乡思亲之甚。⑸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路口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伤心的游子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
⑴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⑵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⑶子弟:指李白的朋友。译文
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频频举杯共尽觞。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相见欢(宋)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⑵,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⑶。胭脂泪⑷,相留醉⑸,几时重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⑴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三⑵谢:凋谢。
⑶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⑷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⑸风吹:一作‚白门‛。⑹唤:一作‚劝‛,一作‚使‛。⑺试问:一作‚问取‛。
[4]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指代美好的花。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译文: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1)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2)断桥:残破的桥。(3)寂寞:孤单冷清。(4)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5)著(zhuó):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更著:更加受到。
(6)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⑵,初日照高林⑶。曲径通幽处⑷,禅房花木深⑸。山光悦鸟性⑹,潭影空人心⑺。万籁此都寂⑻,但余钟磬音⑼。
注释:
⑴ 破山寺: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3)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曲径:弯曲的小路。幽:幽静。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形作动,(7)苦:尽力,竭力。
(8)争春:与百花相争。此指争权。(9)一任:任凭。
(10)群芳:百花。隐指权臣、小人。(11)妒(dù):嫉妒。(12)零落:凋谢。
(13)碾(niǎn):轧碎。(14)作尘:化作灰土。(15)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
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龟虽寿(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该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3.竟:完毕,结束,这里指死亡。4.‚腾(téng)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5.骥(jì):良马,千里马。6.伏:趴,卧。译文:
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庆幸,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写作背景:作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7.枥(lì):马槽。
8.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9.已:停止。
10.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增长。缩,亏,引申为短。11.但:仅,只。
12.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13.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1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15.为:化为。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故人庄:选自《孟襄阳集》。(2)过:访问。故人:老朋友。庄,村庄。(3)具: 备办。
(4)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黍(shǔ):黍子,去皮称黄黏米。(5)邀:邀请。(6)至:到。(7)合:环绕。
(8)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
(9)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10)开:打开,开启。
作品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城墙外面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赏着菊花饮酒。
作者简介:
(11)轩:这里指窗户。(12)面:对面。
(13)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14)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15)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这里指庄稼。
(16)重阳日:阴历的九月九重阳节。(17)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18)就菊花:指饮酒赏菊。古人有重阳节饮酒赏菊的风俗。就,接近,靠近。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与王维合称‚王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臵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⑵ 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是五个小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白话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⑶ 与:给。
⑷ 随风:一作‚随君‛。
⑸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首诗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②期:期限。
③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在今四川省南江译文
县以北。)
④池:水池。涨:水位升高。⑤何当:何时能够。⑥却:还,再。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⑵,夜泊秦淮近酒家⑶。商女不知亡国恨⑷,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作品注释
⑴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⑵ 烟:烟雾。近:靠近,接近⑶ 泊:停泊。
⑷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作品译文
烟雾笼罩寒江水月光映白岸边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犹自高唱《玉树后庭花》。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2.鉴: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3.‚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
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4.徘徊:来回移动。共徘徊:此处指
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⑸ 不知:不能理解,不懂。⑹ 亡国恨:国家灭亡的悔恨或遗恨。⑺ 犹:副词,还。
⑻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5.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6.那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
7.清如许:这样清澈。如:如此,这样。清:清澈。译文:
8.为:因为。
9.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天光云影全被它反映了出来,要问这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这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不断为它送来活水。
如梦令
(一)(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常记: 时常记起。有‚难忘‛的意思。(2)溪亭:临水的亭台。(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译文: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么把船划出去呢?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如梦令
(二)(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①疏:指稀疏。
②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8)误入:不小心进入。(9)藕花:荷花。
(10)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争,怎么。
(11)惊:惊动。(12)起:飞起来。
(13)一滩:一群。(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1]③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译文:
④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⑤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释
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②莫言:不要说。③赚得:骗得。
]
④空喜欢:白白的喜欢。⑤拦:阻拦,阻挡。
[2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浣:音(hu
旧亭台:昔日的亭台楼阁。àn)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香径:散发着花香的小路。
[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可奈
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
令人感伤。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1)子:先生,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曰:说。(3)学:学习。
(4)时习:时:时常。习:温习,复习。(5)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6)说:通‚悦‛,悦的古字,高兴,愉快的意思。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6)朋:朋友,志同道合的人(7)自:从。(8)亦:也。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9)人:别人。(13)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10)知 :了解,懂得。(14)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11)而:转折连词,相当于‚却‛ 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12)愠 :生气,发怒。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yú),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2.吾:我。3.日:每天。
4.省:检查,反省。
5.三: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6.为:替。7.谋:谋划。8.忠:尽心竭力。译文:
9.信:真诚,诚实。10.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释:
1.温:温习。6.以为:以(之)为,凭借(这一点)作2.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为。之,代指温故而知新,译为‚这一3.而:连词,表顺承。点‛。4.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7.师:教师,老师。
两重意思。知,领悟。8.矣:句末语助词‚了‛。5.可以为:可以、能成为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
1.学:学习。而:连词,表示转折。4.殆(dài):有害。2.思:思考;思索。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3.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而无所适从。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5.乎:语音助词。
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6.是: 这。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7.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2.诲(huì):教导。‚智‛zhì)也‛:通‚智‛,智慧,3.女:通‚汝‛,人称代词,你。这里指聪明。4.之:代词,对待知与不知的关系。译文: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释
1.见:看见 5.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他们中2.贤:德才兼备的人。间。3.思: 希望,想着。6.内:内心,自己 4.齐:看齐。7.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1.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2.行:走路 3.必:副词,一定。4.师:老师,先生。
5.焉:兼词‚于之‛,在那里;在其中。6.择:选择。
8.善者:好的方面。善:好。者:...的方面
9.而:顺接连词。10.从:跟从,学习。
11.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指善者;
即好的:优点。
12.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
7.其:代词,代指他们。13.改:改正。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
1.士:有抱负的人。6.为:看作。2.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7.任:责任。3.任:责任 8.已:停止。4.重:重大。9.远:遥远。5.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10.而:表并列(任重而道远)译文: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理想,不也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释:
1.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3.知:知道。2.然后(古今词):然,这样。后,以后。4.后凋:后来凋谢。译文:
孔子说:“一年到了最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
1.一言:一个字。4.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2.行:奉行。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3.其恕乎:其,表推测,相当于‚大概,5.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恐怕‛。6.施:施加。译文: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字词翻译:
寒雪:寒冷的,下雪的。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家中的子侄辈。俄而:不久,一会。骤: 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何: 什么。似: 像。胡儿:谢安哥哥的长子,即谢朗。
差: 大致,差不多。拟: 比作
若: 如。因: 表凭借 起: 飘起 乐: 高兴。即: 就是。王凝之:大书法家王羲之是第二个儿子 也: 表判断 译文: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安高兴地笑了起来。(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弈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字词翻译:
1.期行:相约而行。期,约定。日中:正午。
2.至: 到达。舍: 放弃,去:离开 乃: 才。3.戏: 嬉戏,玩耍。不: 通‚否‛。4.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5.待: 等待。非: 不是。委: 丢下,舍弃。6.家君:我爸爸。则: 就是。信: 信用。7.惭: 惭愧。引: 拉。顾: 回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