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和知觉(精选8篇)
感觉和知觉 篇1
感觉和知觉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错觉
4、差别感受性
5、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6、知觉的理解性
7、知觉的恒常性
8、知觉的选择性
9、知觉的整体性
10、时间知觉
二、填空题:
1、感觉是人脑对()于感觉器官事物的()的反映。
2、我们一般把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分为两在类()和()。
3、并不是任何刺激物都能够引起人的感觉,要使感觉产生,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和()。
4、能够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叫做()。
5、人能够觉察出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叫做()。
6、各种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做()。
7、某个分析器刚刚能够觉察出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称为()。
8、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存在着()关系。
9、在一系列强光的持续作用下,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降低的过程叫做()。
10、是指()的心理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联觉并不会引起()的变化。
11、()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的深入和发展出,()作为知觉的组成成份存在于知觉中。
12、知觉的产生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的(),并受人的兴趣、需要、动机,()和()等各种心理特点所制的。
13、时间知觉的指()。
14、运动知觉是指()。
15、错觉是指()。
16、知觉的理解性受个人的()、()、()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7、知觉恒常性大多数表现在发下几个方面:()、()、()和()。
三、判断题:
1、盲人的听觉特敏感是先天形成的。()
2、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任何对象的知觉映象永远不变。()
3、感觉的相加等于人的知觉。()
4、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5、只要有感觉器官,感觉就可以产生。()
6、感觉只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因而并不十分重要。()
7、眼睛是视分析器,耳朵是视分析器。()
8、感觉的一切心理现象的源泉,是人的意识和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
9、感受性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正比的关系。()
10、某种感觉丧失后,可由其它感觉来弥补。()
11、理解性的基本特征是语词把事物标志出来。()
12、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13、感觉和知觉往往是同时产生的,所发人们很难获得单纯的感觉。()
14、人的感受性是固定不变的,不因一时的条件变化而变化。()
四、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是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A、反映B、感觉C、知觉D、直觉
2、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感觉过程D、知觉过程
3、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阈限D、差别感受性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A、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
5、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巧玲珑,则感受性越大,其感觉能力也()。A、越强B、越弱C、一样D、呈正比
6、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A、感觉对比B、同时对比C、联觉D、继时对比
7、当几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叫()。A、感觉对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彩色对比
8、当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叫做()。A、继时对比B、同时对比C、感觉对比D、彩色对比
9、对寂静的适应是当一定声音突然停止以后,感受性()的过程。A、升高B、降低C、保持不变D、a和b
10、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感觉B、知觉C、视觉D、色觉
11、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做()。A、运动知觉B、听知觉C、空间知觉D、时间知觉
12、对联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被称为()。A、空间知觉B、错觉C、时间知觉D、运动知觉
13、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且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种知觉的特征叫做()。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
14、同一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角大小,总是随着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参与,人仍然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大小知觉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知觉特征称之为()。
A、知觉的恒常性B、知觉的理解性C、大小知觉恒常性D、距离知觉恒常性
15、一支白粉笔,无庥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明度知觉恒常性B、大小知觉恒常性C、颜色知觉恒常性D、形状知觉恒常性
16、人们总是把红旗知觉为红色,无论它是在黄光或蓝色日光照射下都是如此。这种知觉的持性被称之为()。
A、明度知觉恒常性B、大小知觉恒常性C、颜色知觉恒常性D、形状知觉恒常性
17、人在知觉对象时,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对象的特性称之为()。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
18、被此接近的物体比相隔较远的物体容易产生()的倾向。A、知觉恒常B、知觉选择C、知觉理解D、知觉整体
19、人的判断时间间隔精确性方面的时间知觉的能力称为()。A、时间知觉B、生物钟C、时间估计D、时间错觉
20、人的预定目的、有计划、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较为持久的知觉称为()。A、观察B、认识C、观察力D、知觉的理解性
五、分析题:
1、万绿丛中一点红。
2、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4、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5、将一根木棒的一截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弯曲了。
6、吃了甜糖以后,吃桔子格外酸。
7、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
8、同样听一个报告,本行的专家与对这个地球知道很少的人,所得到的收获就截然不同。
9、强光照射下的煤块的亮度远远大于黄昏时粉笔的亮度,人们仍把煤块知觉为黑色,把粉笔知觉为白色。
10低年级学生常混淆相似的数字和相似的文字如把6看成9,把“折”看成“析”等。
六、简答题:
1、什么是感觉?它具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感觉阈限?怎样测定人的感觉阈限?
3、什么是感受性?它与感觉阈限存在着什么关系?
4、什么是感觉对比?
5、什么叫适应,什么叫暗适应和明适应?
6、什么叫联觉
7、知觉具有哪些种类?
8、知觉有哪些特征?
七、问答题:
1、什么是知觉?它和感觉什么联系的区别?
2、什么是观察和观察力?良好的观察应具备哪些条件?
3、如何利用知觉的选择性组织好教学?
4、讨述感觉规律在教学中的作用?
5、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感觉和知觉 篇2
一、阿恩海姆以绘画艺术为例对光线的探索
光线是人的感官所能得到的一种最辉煌最壮观的经验, 所以, 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对光亮抱有崇拜的敬畏感。人们对光线的认识也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 尽管物理学家们正全力普及光学的基础知识, 希望人们对光线有更理性更科学的理解。但人们的思维定势和视觉感知力依然把光线看成一种独立现象和某种物体自身所具备的一种性质。在以视觉为第一感知力的绘画艺术而言, 光线依旧是画家们运用表现事物和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阿恩海姆在阐述光线的经验、相对亮度和阴影时都特别以17世纪伟大的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为例证。“在某些艺术家的作品中, 世界被描绘成一个黑暗的地方, 光线不时地将它们的某些地方照亮”, 伦勃朗正是这样一位画家, 能以黑暗来描绘光明, 能自由地戏剧地处理复杂画中的明暗光线。对光线的处理是伦勃朗在艺术创作表现中最常使用的表现技巧, 也是他闻名于世的特殊艺术魅力。最先运用光线方式的画家应是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 他运用明暗对照法, 通过表现扭曲而姿态夸张的形体表现富有戏剧化的叙事主题, 通过画面中所表现的光影冲突, 打破了文艺复兴所崇尚的古典主义的典雅, 反而使宗教的主题渗出世俗的情感。虽然卡拉瓦乔的性格乖戾和对神圣宗教的挑衅而颠沛流离, 但在他死后, 他那运用明暗对照法来描绘画面喜剧效果的表现技巧却渐渐成为欧洲的绘画的一种风潮, 而恰当的运用光影, 吸收卡拉瓦乔明暗对比法并将此技巧娴熟而有发展的运用到绘画上的就是阿恩海姆在阐述光线所提及的伟大画家伦勃朗。
光线作为一种画面上的特殊因素不是一个难以感知的抽象物, 而是使我们的感官更加敏锐、富有想象力和跳跃感的象征。阿恩海姆在写作时是以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逐渐给读者一个从物理学到心理学再到具体的艺术形象的演绎过程。他在对光线象征性的探讨中以伦勃朗的几幅名作来分析光影的表现力是如何被展现出来的。《夜巡》是伦勃朗最受争议的一幅画作, 在这之后, 勃朗的人生开始进入第一个低谷, 但这一切都无法掩盖削弱这幅作品在艺术史上突出的地位。而他那幅《夜晚的圣家族》的光线仿佛是从玛丽正在阅读的手中的那本圣经书所发射出来的, 因为图中看不到真正的, 例如烛光的光源。而在圣经所发出的光芒照射下, 不仅把睡在摇篮中的孩子显示出, 而且也突出了一旁阅读圣经的约瑟的高大影子。伦勃朗把真正的光源隐藏起来, 给人一种错觉, 仿佛圣经书一方面是被动的接受着外在光源的照射, 另一方面也主动的把这种光源扩散照亮其他阴影的部分。在一个黑暗的环境内, 这种相对亮度就成了十分耀眼的有力光源。
阿恩海姆认为除了伦勃朗绘画中关于光线的掌握, 那种能使画面中的每个点都具有其适合的亮度值和色彩值, 并通过照射作用被人们所感知的绘画就是现代艺术画派中著名的印象派绘画。由于印象派的绘画中, 世界总是显现出内在的明亮光辉, 所以画面中的亮度值变化不大, 因此在照射时局部的色彩变化也不大。阿恩海姆依照对光线的不同处理方法也将绘画分为两种风格, 一种是以轮廓线来描绘物体的, 而另一种则是通过照射作用来描绘物体的。所以当画家试图强调某一物体时, 既不需要通过体型的庞大来突出也不需要通过艳丽的色彩来表现, 而只需要操纵光线就可以了。对于印象派而言, 画面中已经模糊了物体的轮廓线, 缺失了画面上的图案肌理和质地, 显现的是画布上的色彩并且随着光线的作用, 从内部向四面发射。光影的作用不仅能突出作者想极力表现的物体, 想寓以象征的情节, 同样也能表现在现代社会中矛盾的心理情绪。
二、阿恩海姆的色彩观
如果说光线的变化和运用可以间接的、较为隐晦的表现情绪和心理感情的话, 那么色彩则是以更直接、更快捷的方式表达着感情。阿恩海姆在对物体的形状和色彩做比较时说明若作为通讯工具而言, 形状比色彩更善于传达信息;而谈及表情作用时, 色彩则远远胜于形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情绪欢快的人往往对色彩有更敏感的反应, 而比较内向的人则更能对形状予以清晰的认识。对色彩的反应是往往是一种下意识的, 源于观察者的被动性和经验的直接性。而对形状的感知依靠更多的是理性的分析即感知积极的控制。把这两种反映引入艺术领域就分类出对色彩较为敏感的反映即接受态度, 体现的是浪漫主义的态度, 而对形状更理性的思考的积极态度体现的是古典主义态度。
阿恩海姆在思考人们对色彩的反应及冷暖色时也参考了康定斯基对于色彩的体验和理解。在他的那本《论艺术的精神》中就对各种色彩所表现出的情绪有着独特的见解。诸如红色我们总是能联想到革命、鲜血等较为激动、振奋人心的情绪;而蓝色则常伴随一种宁静, 当蓝色往黑色上靠拢时则显现出无比悲伤、沉重的情感;绿色作为自然界的代表色, 象征着平静, 没有快乐亦没有悲伤和激情。这些对于色彩情绪的分析一方面解释了人们在各种色彩中的喜好问题, 另一方面也力图创造我们视觉领域里色彩的和谐。和康定斯基相类似, 在说明色彩时也常与音乐做类比。色彩如何能完成对和谐的追求, 如同不同音调如何追求曲调的平稳和悦耳。这往往需要一个比较中和的标准, 而绘画艺术往往是单独完成, 因此对色彩的发挥空间就更大, 更自由。但真正伟大的作品总能在色彩中达到一种平衡, 在通过无数细微的光谱色彩的组合, 而达到圆满的一种状态。阿恩海姆强调:“当整幅画的构图中都包含着互补色构成的式样时, 这些式样就会使得整体看上去更加统一和紧凑。”阿恩海姆以马蒂斯的作品分析来色彩的“句法”, 在画面中, 马蒂斯笔下的色彩使画中的各部分既相互联系牵引又相互制约, 色彩的落差一方面造成了画面各部分的分离, 而各互补色的倾向又使这些分离有潜在的联系。在阿恩海姆看来, 色彩其实遵循着“直觉归类法”, 即色彩在各自的主体中虽然有其不同程度的变化, 但我们依然能予以秩序化。色彩的魅力正是在这不断的疏离与统一中实现的。
光线和色彩是我们视觉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也是阿恩海姆的视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光线和色彩的分析, 能够更加充分的表现绘画艺术的戏剧感。在阿恩海姆看来, 对画面光线象征性的理解能够给艺术作品的意义更完整的表述。而色彩是直接诉诸我们的视觉系统, 从而获得直感性的心里效应。正如玛丽·诺斯·博丹尼在《视觉心理学》中所赞叹的“如果没有格式塔主义, 今天关于艺术的任何思考就仍是由美的形而上学、批评哲学或关照心理学构成。我们得益于格式塔主义, 因为它以对知觉的系统反思、形成发生及其效果的实验分析, 来取代对艺术含混或推论的玄思。”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和理论正是建立在科学和人文学科方法论相互融合的基础上的, 他在对光线和色彩的理解中, 通过具体艺术作品和实验的方法来完成的, 因此他的研究成果既有科学家严谨的学术思考, 同样, 也具有艺术家充沛的情感体现。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2]史风华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
感觉和知觉 篇3
关键词:感觉 知觉 联觉 展示设计 信息传播
1 感觉与展示设计
在各种展示空间当中,观众如何感知展品的过程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人对周边事物正常的感觉原理着手分析。在心理学上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潜意识的一种认识世界的基本形式;是人认识客观世界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人的外部感觉通常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方面进行感知。通常在展示空间中展品的造型与颜色将被受众第一时间捕捉,视觉、听觉是我们感受世界最方便的器官。展示活动中人所处的感觉阶段属于知觉的前期阶段,下一步将进入把感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知觉阶段。
2 知觉与展示设计
知觉是感觉上升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专业理论对知觉作出概述:“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认识,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从知觉的这一定义不难看出知觉是人以感觉信息为基础,在感觉的同时进行整合、加工,从而得出更理性的认识的过程。作为人的重要心理活动的一种,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点,在展示设计中通常需要运用到知觉的整体性和恒常性。知觉整体性常表现得非常明显,即使人只感觉到的某个事物的一些局部,但是我们将根据以往所积累的印象经验去完善它,整合起来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譬如,当我们的视感觉还未完整地看到博物馆空间中某一种场景,但是此场景发出的声音已经在第一时间让听觉捕捉到,那么知觉的整体性将发生作用。神经受到感应马上兴奋起来,大脑经过信息加工弥合了听觉系统所接收到的信息和知觉者实际经验到的类似现象之间的鸿沟,知觉的恒常性让人可以借助经验将其补全,让大脑根据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来建立起与外在世界相关特征的内在场景模型,并可全方位的感受它,不经意地完成了产生一个完整映象的过程。同时知觉的恒常性也发生作用,即使此场景的大小、形状或色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作出相应的理解,感知为一个标准形态。由此可见,“知觉不是感觉的混合、速合,而是它们有机的组成,也可以是对感觉的高极的分析综合、领会、判断而来,所以知觉是认识过程的开端。”感觉是对客观刺激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无加工的过程;而知觉则是选择、组织和解释客观刺激,使之成为连贯的现实映像的过程。
总之,感觉过渡到知觉阶段的过程正如赫尔姆霍兹强调:智力加工在神经系统中能起到兴奋和刺激的作用,知觉是一个归纳过程,他将知觉分为分析和整合两个阶段,前者是感觉的形成,后者是知觉的形成,知觉通过自身感觉可以对外界信息加以整合,并在心理上形成经验、情感、理解、意志等体验。
3 联觉与展示设计
众所周知,万物又不是孤立的存在,万物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必然联系。“联觉是指一种感觉纠缠着另外一种或几种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奇特的心理效应。在这种心理现象中,各种感觉之间并不是相互分离,各自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换”。联觉属于高层次的思想活动,类似于想象、联想、幻想的形成过程。即使不同的人进入同一展示空间,由于人在过往生活环境和思想上的差异,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联觉。现实当中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备非同一般的联觉能力,丰富的联觉能力决定了他们能解释复杂自然现象和创造高超艺术的能力,往往这类人也更具创造力。
联觉的发生过程可视为感觉过渡到知觉,然后上升到联觉的过程,通常指感觉与知觉的相互作用,然后与事物建立起特殊联系的过程。联觉就是人接受到某种感觉刺激在引起相应感知的同时,还会引发另外一种感知,产生的相应的联想的过程。联觉依赖于对以往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当我们遇到某个事物,马上就依据物象的相似、相近、连续等特性联想到其它的类似的对象,思想上的某种经验和概念就会刺激大脑产生不断联想。然后搜索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过渡到知觉阶段。即使不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也能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判断理解能力。形成特殊的联系,如是进入联觉阶段。联觉的发酵过程也就是在逐步弥补和完善对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的大脑活动频繁,兴奋程度提高,明显有此起彼伏的波动,最终受众在此过程的结束阶段能够感受到美的享受或者痛苦的煎熬。如交响乐通过乐器演绎不同的节奏让观众瞬间产生丰富的联想,观众在自己精神世界内进行遨游得到美的享受;又如当观众进入某大屠杀场景中,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场景通过对观众视觉的刺激,引起神经元的兴奋,大屠杀场景被观众的知觉系统解读以后,在他们的大脑记忆库中搜索到类似的影像资料,愤怒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联觉的巧妙运用决定了能否唤起观众对所陈列展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在展示活动中能否把握观众的情感变化利用他们联觉进行设计已属于高级别的展示方式。
4 感觉、知觉和联觉原理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1 发挥感觉的引导作用
感觉和知觉 篇4
1.ambition 雄心;野心
2.attraction 吸引力;吸引人之物
3.contentment 满意;满足
4.despair 绝望;使人绝望的事物
5.devoted 挚爱的;忠实的;热忱的
6.disposition 倾向;性格;气质;性情
7.elegant 高雅的;有品味的;上等的
8.entice 诱惑;引诱
9.fancy 精心设计的;特技的;花俏的;昂贵的
10.fondness 钟爱;溺爱;嗜好;癖好
11.hideous 丑的吓人;不忍睹的;丑恶的;可憎的
12.impression 意念;印象;不太明确的感觉或想法
13.instinct 天性;本能;直觉
14.jealous 嫉妒的;羡慕的;唯恐失去的
15.nasty 肮脏的;不道德的;恶毒的;令人不愉快的;严重的
16.optimistic 乐观的
17.perceive 感知;察觉;理会
18.provoke 激怒;引起;激起
19.startle 惊吓;使吓一跳
感觉和知觉 篇5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喝药时,往往会感觉到药快咽下去的时候特别苦,原因是()A.舌根对苦味最敏感 B.药到口腔后部才溶解 C.舌的前部不能感受到苦的刺激 D.只有舌的后部有味蕾
2.当人患了重感冒时,虽然身体很虚弱,却不想吃饭菜,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A.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 B.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 C.多种感受器都受到影响
D.感冒药的味道影响味蕾的敏感度
3.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对甜味最敏感的区域是()A.舌根 C.舌两侧
B.舌尖
D.舌的全部区域
4.2015年4月25日雅安地震后,某特勤大队10条搜救犬立下了赫赫战功,搜救出多名幸存者。请问:搜救犬是靠什么感觉来搜救的()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味觉
5.著名作家海伦· 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A.触觉 C.嗅觉 B.味觉 D.心灵感应
6.人体皮肤内有温度觉感受器,能感知外界环境冷、热的变化,下列对温度觉感受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温度觉感受器感知的是皮肤温度
B.温度觉感受器感知的是皮肤温度变化的刺激 C.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 D.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上升时,会感觉“温”
二、非选择题
7.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1)在“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盲人是用来感知“象”的形状,“象”的形状的形成部位是。(2)如图,聋哑少女听不到声音而能展现优美的舞姿,她们是如何感知音乐节奏的?训练中,技术人员通过加大音量,使音响、舞台产生,从而使靠在音响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提高题
一、选择题
1.吃冰棒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味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2.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图中是利用嗅觉感受外界刺激的是()
3.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A.人的嗅觉感受器不发达 B.人的嗅觉感受器易疲劳 C.人的嗅觉感受器易适应 D.人的嗅觉感受器易被破坏
4.甲、乙、丙三个容器依次装有冷水、温水、热水.把左手伸进甲盆,右手伸进丙盆。过一会儿,同时拿出左右手伸进乙盆,双手的感觉是()A.两手都感到温
B.左手感到热,右手感到冷
C.左手感到冷,右手感到热
D.两手都感到冷
二、非选择题
5.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小刚利用一绘图笔在小明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小明蒙上眼睛后,小刚用针轻轻触动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小明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小明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录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1)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有时未感觉到针触,原因是。
(3)本实验说明,人体不同部位敏感程度不同,这种敏感性的差别反映了,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解析】选A.喝药时,往往会感觉到药快咽下去的时候特别苦,原因是舌根对苦最敏感。2【解析】选C.我们的口腔黏膜上分布有大量的感受器,味觉、触觉、痛觉等,在品尝味道时还有嗅觉参与进来,所以味道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在感冒时,鼻塞使嗅觉不敏感,发热、头晕等都影响到各种感受器的感觉,所以患了重感冒的人吃起食物来总是觉得没有味道。3【解析】选B.本题考查舌表面不同位置对味觉的敏感度.舌根对苦最敏感;舌尖对甜、咸最敏感;舌两侧对酸最敏感。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嗅觉的功能.狗的嗅觉灵敏度要超过人的1 200倍.狗的鼻道长而大,能辨别空气中多种细微气味,经过训练的搜救犬能根据幸存者身体的气味,找到幸存者,帮助救援人员完成搜救工作。
5【解析】选A.本题考查人的触觉.盲文是凸点文字,盲人靠触觉感知。
6【解析】选A.本题考查皮肤温度觉感受器的作用.皮肤温度觉感受器感知的是使皮肤温度变化的刺激,而非皮肤的温度.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下降时,会感觉“冷”,当刺激使皮肤温度上升时,会感觉“温”。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的触觉。(1)盲人的触觉发达,盲人摸象就是利用的触觉,触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2)声波是一种能量,能使音响、舞台产生振动,从而使聋哑少女感觉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答案:(1)触觉
大脑皮层
(2)振动
提高题
1【解析】选D.冰棒使舌头温度下降,舌头血管收缩,舌头神经短暂缺血出现麻木。吃冰棒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于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2【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不同感觉的理解.从图中可知,A中正在打电话,主要利用听觉;B中是在闻花香,利用的是嗅觉;C中正在观察,利用视觉;D中正在吃糖葫芦,主要利用味觉。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嗅觉感受器的特点.嗅觉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性。
4【解析】选B.本题考查温度觉的特点.皮肤内的冷感受器和温感受器分别能感受温度的降低和升高。刚开始,把左手放在冷水中,右手放在热水中,过一会儿,两手同时伸入温水 中,对于左手来说温度升高了,对于右手来说温度降低了,因而左手感到热,右手感到冷。【解析】本题是对触觉敏感程度的考查.(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指尖感到针触的百分率最高,说明指尖的触觉敏感程度最高,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唇、鼻尖、舌尖等处触觉非常敏感,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如手心和手背)触觉要敏感。(2)手臂、手掌、指尖、前臂触觉百分率不同,说明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3)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不同部位触觉敏感程度的不同,反映了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答案:(1)指尖
(2)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3)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
你是否具备他人感觉和想法的能力 篇6
你有多擅长换位思考呢?为了找到答案,下面给出10个彩票号码,努力记住,然后盖住:
3
47
14
30
37
39
11
22
41
17
把数字盖好了,千万不要偷看哦!好,我们继续。下列是另一组数字,有些数字在上一组数字中出现过了,有些没有。你的任务就是圈上出现过的数字。
9
3
48
30
39
5
12
8
17
22
我不会提前告诉你测试结果,以防你偷看,但是我会告诉你需要圈出5个数字。然后查看第一组数字,看哪些是重复的。
如果你圈出的数字全部正确,那么说明你是一个高同理心的人,尤其擅长换位思考。事实上,最近在德国明斯特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记忆与同理心的关联系数为0.7(其中0表示无关,1表示完全相关)。事实上,记忆受损的病人通常也会缺失换位思考。
为什么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会相关联呢?其实,我们想象别人如何感受的第一步就是用相似的方式记住自己是如何感受的。因此,当你和别人相处时,记住这点。
感觉和知觉 篇7
一、感觉统合释义
感觉统合,简单的地说,就是大脑和身体互相协调和学习的过程,是大脑接收信息、过滤、整理到选择反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能力。正常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身体,跟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感觉,然后通过身体的感觉系统传送到脑部做分析统合后,人类会对这种领悟做出相应的反应或命令。但是有一些儿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感觉统合能力不同程度的失调情况,这是指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有效的组合而产生的一种缺陷,即常说的智障儿童。儿童感觉统合不良和失调的表现有: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漫无目的动个不停或活动过少、容易踮脚走路而且常常摔倒或碰伤、目光漂浮不定、容易将字写反或超出格子、念书时容易跳行或漏字、不喜欢被人碰触或过分喜欢碰触某物品、协调性差等,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些现象,帮助智障儿童逐渐恢复正常的身体感知功能,使之逐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中。
二、感觉统合训练对智障儿童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
智障儿童的语言方面存在极大的语言障碍,甚至部分智障儿童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对此,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锻炼语言方面的能力,使其逐渐开口说话,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提高其与外界沟通的有效性,拓宽智障儿童的世界。
(二)提高智障儿童的记忆能力
智障儿童往往只能拥有部分记忆,而且这些记忆也是星星点点的,因此智障儿童的世界长期处于空白状态。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对记忆方法和记忆知识,做出了有效的改善,能够相应的帮助智障儿童提高记忆能力,确保智障儿童的记忆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三)提高智障儿童的知觉能力
智障儿童的感知速度过于缓慢甚至无法明确感知内容,而感知统合训练,能够帮助智障儿童进一步提高身体的感知能力,建立其身体与中枢神经的有效沟通,并在训练中确保智障儿童的适应性。
(四)提高智障儿童的心理素质
智障儿童由于各个方面与其他儿童的差异性长期处于痛苦孤独之中,因此,智障儿童普遍存在缺乏自信心、封闭自我、性格较为孤僻的现象。在感知统合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智障儿童与外界的多元沟通,能够帮助智障儿童逐渐建立信心,提高智障儿童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感觉统合训练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强化智障儿童与外界的沟通
智障儿童自身与外界沟通比较困难,因此在感觉统合训练中,教师需要强化智障儿童与外界的沟通。教师可以将故事身上的内容教授给智障儿童,并与智障儿童进行互动,确保智障儿童多说、多交流;教师也可以与智障儿童一起进行游戏互动,如拼图游戏、七巧板游戏、棋子游戏等,选择智障儿童兴趣较为浓厚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智障儿童与外界的沟通能力。教师在选择故事或游戏时,要确保其趣味性和丰富性,确保智障儿童在快乐中锻炼语言能力。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影片等技术使智障儿童与外界进行沟通,比如播放一些带有音乐的儿童跟读视频、动画片等,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也能够提高智障儿童的大脑感知力。
(二)促进智障儿童大脑的兴奋性
智障儿童的记忆能力与其神经兴奋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提高智障儿童的记忆力,可以通过促进提升儿童大脑的兴奋性来实现。教师可以根据先进的医疗手段来刺激智障儿童的大脑神经,确保智障儿童的脑神经处于平稳的兴奋状态;也可以利用较为适宜的运动来刺激智障儿童的大脑神经,如俯卧滑板滑行运动、大龙球及球上运动、旋转大陀螺、竖抱筒等,让智障儿童在运动中保持大脑的兴奋性,进一步提高智障儿童的记忆能力。
(三)训练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
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需要在不断的接触中得到提高和巩固,因此教师要频繁地带领智障儿童进行各种游戏,确保训练中能够提高智障儿童的感知力。对于智障儿童的游戏选择,不能选择记忆性或逻辑性过高的游戏,可以通过简单的运动、画画游戏等来锻炼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其次,也要对智障儿童进行知觉训练,训练程度和难度要逐渐增加,在智障儿童不乏累的情况下,通过知觉训练,进一步提高其感知能力。
(四)关爱和鼓励智障儿童多做交流
在感觉统合训练中,提高智障儿童的自信心是极为重要的,通过不断的关爱和鼓励智障儿童能够帮助智障儿童进一步建立生活的自信心。其次,也要鼓励智障儿童多交流,鼓励智障儿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除了肯定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外,还要多花时间是陪伴智障儿童,减少智障儿童的孤独感,这也对提高智障儿童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帮助。
(五)家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是必须也是极为重要的,缺少了任何一方,感觉统合训练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时,相关教师要有耐心,绝不可因为智障儿童接受知识过慢而产生焦躁的心理,更要谨记不可对智障儿童发脾气;其次,教师还要多与家长沟通,将智障儿童当天在学校的训练课程、课外的辅助课程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确保家长在课外时间也能够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辅助训练,提高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需要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适合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帮助智障儿童提高语言沟通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和心理素质,使智障儿童在正常进入社会时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感知统合训练运用过程中,要使智障儿童与外界沟通、刺激智障儿童大脑的兴奋性、鼓励智障儿童多与外界交流,同时也要深入结合家庭与学校教育,全方面提高智障儿童正常感知、接触社会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拥有正常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石晓辉,赵芳霞.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感知统合训练开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南京特殊教育学校学报,2014(4):141-145.
[2]蔡继云,高福生,亢瑾.感觉统合训练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措施和效果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15):417-419.
[3]林经纬,吴歆予.关于感知统合训练在智障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5):218-220.
幸福源于自己的感觉和知足 篇8
生命在于运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防止老年病和延缓衰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那就要靠养身和养心。养心,不是整天无所事事地坐着,要以动养身,以静养神,动静结合,才能达到养身和养心的目的。读书、绘画、写作、栽花、养鸟、钓鱼和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都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人的一生,总有些不如意的地方,对此,我们要学会随和、豁达,什么事情都要能丢得开、放得下,遇事要沉着、冷静、宽大为怀,这样,健康就会伴随着你。
笔者乃农民,没有退休养老金,日子过得较为清贫,但能事事看淡,苦中作乐,自寻其乐,进取为乐,助人为乐。一日之中,早晨上山遛鸟或郊野散步;中午读书看报或垂竿钓鱼,或栽花养鸟,或帮亲朋好友、邻里街坊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晚上看看新闻,写点小小作品。人云:一天无所事事,无聊的很。我曰:一天忙这忙那,动手动脑,很开心。
有辛勤的耕耘,就有喜悦的收获,就有快乐,我有写文章投稿被采用时,收到样刊或样报的快乐,有垂钓鱼满载而归的快乐,有庭前屋后鸟语花香的快乐,有与文友谈诗论文的快乐……有快乐就有幸福,幸福不在于富贵与贫穷,钱多与钱少或优越的生活条件,幸福源于自己的感觉与知足。一个人要当他觉得自己幸福时,他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自己是农民,无权、无钱,但有一个妻贤子孝,儿孙绕膝的好合家庭。三病两痛有人伺候,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不愁,饭后散步有人陪,腰酸背痛有人捶。我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过上了健康、快乐幸福的晚年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