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教育政策的建议

2024-10-21

家长对教育政策的建议(通用13篇)

家长对教育政策的建议 篇1

家长们对小升初政策的建议,首当其冲就是希望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叫停奥数

之前北京市叫停与升学挂钩的奥数竞赛培训之后,一些家长却陷入了忧虑。奥数热的背后是小升初择校热,所以奥数成了一种博弈的工具——面对高额赞助费、共建生、条子生、推优等名目繁多的小升初路径,刚刚摆脱奥数噩梦的家长们,突然发现自己面临的困境是:禁止奥数不能“拼孩子”了,是不是只能“拼爹”了?

如何跳出不“拼孩子”就“拼爹”的不二法门?

发布禁令奥数学习,却未能真正实现奥数成绩与小升初脱钩,这一次,会重复以前的故事吗?

“奥数取消了,名校还在点招,普通人家的孩子怎么办?‘占坑班’不进?名校靠什么点招呢?”有的孩子上一年级时就报了奥数班,对即将到来的2013年小升初非常焦虑。

取消择校费

最近重庆小升初比较火的政策信息就是禁止重点中学取消择校费,有小升初家长就表示担忧了:

作为家长,我焦虑的是:我的孩子能读上书吗?如果读不了,我们该怎么办?

作为家长,我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国家为老百姓减负,坚决治理乱收费现象,按道理讲,我应该欢欣鼓舞,因为政府在关注弱势群体,说明国家在进步。但问题是,学校也拥有选择权。换句话说:政府可以帮你退款,我可以让你上不了学。所以,现实的艰难必将催生一大批像我一样不知好歹的家长们——想方设法再把退掉的款送回去,还得看人家脸色,还得冥思苦想钱送得够不够、送的人对不对?还得不厌其烦地保证绝不出卖给予帮助的老师。

所以今天,我以家长的名义,恭请政府在操作新政的过程中,能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能让弱势群体不再胆战心惊。就这件事情:政府可否在严令各校在清退赞助费的同时,严令各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清退曾经交费的学生,起码这一届学生不能被清退。因为,对于老百姓,只要曾经交费,都有不得不让孩子在该校读书的理由;对于学校,只要有弹性,就会有腐败。那么,老百姓就会更痛苦,教育改革就会像以往一样——离政治很近,离百姓很远。

小升初的焦虑

从1998年至今,一代代小升初孩子的家长们,都怀揣着这样的焦虑。

“应该说1998年之后,这个问题才成为问题。”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起的小升初政策建议研讨会上,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李壑这样界定小升初问题的历史节点。

1998年,北京首次针对小升初政策,发布“禁止择校令”。北京市教委《关于1998年初中入学几项具体工作规定的通知》作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的规定。

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规定:取消区、县统一组织的小学毕业考试

规定: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应在规定的区域内就近入学

延续至1998年,取消考试就近入学的方式日渐多样化。民办学校以及民办公助学校开始挑战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出现了公办初中招收“择校生”、高额收取“择校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合作招生等现象,大规模的择校竞争由此拉开帷幕,演变成今天的小升初困局。

【家长对择校的建议】取消重点校的称号、重点班和实验班的区别,否则,为了孩子进好班,家长就会去争取和拼。希望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重庆地区小升初关键词】

共建生——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名校通过“合作共建”,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特长生——分科技、文艺、体育三类,各个重点中学的规定五花八门,有的区县条件多达百种;

学区房——“就近入学”中学的划片由所在小学决定,意味着家长须在重点小学片内买一套房;

择校费——某些重点中学的小升初择校费金额5万~8万元;

占坑班——不少所谓“金坑”的招生,春节前就已经结束了,而点招在以往最看重的就是奥数成绩;

推优——重庆地区的推优比例非常的少。非重点校和重点校相差特别悬殊。

小升初理想状态

“理想的状态是,2020年的小升初没有任何选拔过程,孩子们就近入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袁振国在公开场合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解决择校问题的若干举措,包括缩小校际差距、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等,期望通过推进教育均衡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实行新的小升初政策,那么小升初家长到底需要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政策呢?

家长对教育政策的建议 篇2

中国家长总期待孩子在学校能填对唯一的答案, 带回高分的考卷;美国家长却期望学校能够让孩子独立开展批判性思维, 学会与人沟通。近日, 来自盖洛普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 美国家长期望中小学校能提升孩子们的“软实力”。超过3/4的家长们“强烈认为”, 中小学校应该让孩子掌握批判性思考和沟通的能力; 而64%的家长强烈要求, 学校还应当教会孩子如何建立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同时61%的家长表示, 学校必须明白如何激励孩子;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 创造力、合作能力也是学校必须开展的重要教学内容。

家长对教育政策的建议 篇3

在外人看来,我是一名考生家长;在女儿看来,我是考生的妈妈;在丈夫看来,我是家庭主妇。而我的职业又是中学教师,所以,我作为一名考生家长,对广大考生家长提出了十条建议,主要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建议,希望能对广大考生家长有所帮助。

家庭篇六条建议:

一、家长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在孩子备考期间,家长要尽量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平和心态,因为家长的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备考质量。丈夫炒股,我就必须“命令”不允许股票话题带到家里来。

二、家长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备考期间,要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这将有助于孩子调节心态,从而提高复习质量。所以,我和丈夫即使再有家庭小矛盾,也不会在家里吵架。

三、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而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此时,家长最好不要谈论“万一考不好会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而要让孩子感觉到:“只要尽力就行了!”

四、家长应帮助孩子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对于学习成绩或自控力较差的考生,家长应在老师指导下,帮助孩子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并督促其按部就班地实施。

五、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在此期间,家长要尽量创造安静的家庭环境,少看电视或将音量调小。

六、家长要督促孩子劳逸结合,备考期间,家长要提醒孩子在学习之余适当地做一些运动或听一些轻音乐,这有助于孩子解除疲劳和调整心态。

学习篇三条建议:

一、家长教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高三除了选择就是放弃”。在升学压力、家庭压力下,每年都会有一些高三的学生因为太不自信,找不到学习的乐趣,看不到自己的方向,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填报志愿应该报考哪几所学校。作为家长,这时候应该多关心孩子,教导孩子既不要自暴自弃,又不要好高鹜远。高三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学习忙,高三生不得不暂时告别兴趣爱好,多数孩子肯定是极不情愿的。家长应该多和孩子用心交流,帮助孩子把眼光放远一些。

具体做法上,建议家长让孩子接受一个道理:想高考成功就得在学习付出。高三生都有不服输的心理,每个孩子也都想追求高考的成功。也要让孩子明白:付出才可能有回报,没有付出就一定不会有回报。有的孩子在高三初始阶段,会告诉自己“”还有一年时间呢,别太急”,于是稀里糊涂地过了几个月,猛然醒悟时,却发现复习时间已经不够用了。还有一点,付出不是在学习上消耗时间,而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学到多少东西。最后一点,让孩子明白高三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一种可以让考生受益终身的经历。

第二、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制定缜密的复习计划

高三阶段,除了跟着老师的进度外,每个孩子都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毕竟每个高三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但对于新高三生来说,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是比较困难的,甚至有些学生的计划是盲目的。这时候家长们要及时地跟孩子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同时要观察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引导孩子合理地安排学习。

高三的学习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轮复习、二轮复习、冲刺阶段和调整阶段。在一模后,适当调整复习计划也是必要的。前两个阶段,考生应该将补足弱科重点融入到复习计划中,千万不要幻想“以强补弱”。

第三、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出高质量的复习资料

高价格的复习资料不等同于高质量的复习资料。家长可以到各个图书大厦去逛逛,选

一些修订次数比较多的参考书。同时,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和孩子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带着这些问题对书店里五花八门的复习资料进行筛选。

考生的饮食建议

现在没几个孩子会做饭的,尤其是高三考生,复习都没时间,怎么可能还在家里做饭。作为考生家长,在高考前几个月,就要认真考虑孩子的饮食营养和健康的问题,及时制定“营养食谱。”

我的弟弟在医院当主任,我找他问了一下医院营养科的专家,很有收获,也可以给广大考生家长给出好的建议。

制定“营养食谱”有四个误区和四个建议:

误区之一:大鱼大肉猛补。肉类和鱼类食物多含酸性物质,考生食用过多,会破坏体内酸碱失衡,使大脑活力降低、记忆力减退、身体疲乏。

误区之二:盲目服用保健品。一些保健品所标明的营养成分虽然很好,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服用后也可能不吸收、不适应,导致腹泻、过敏等症状,甚至伤害肝肾。

误区之三:突然改变孩子口味。事实上,考前改变孩子口味是大忌。孩子可能会因此产生肠道不耐受,导致腹泻、腹胀甚至食物过敏。

误区之四:不吃主食。大脑能吸收的是食用主食后转化成的葡萄糖,而葡萄糖可以让考生在复习或考试期间保持头脑清醒。

建议之一:紧张的备考阶段,考生们的体力消耗很大,因此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家长在准备营养餐时,应该遵循“孩子平时爱吃什么”的原则。可为孩子多准备一些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鱼、肉、鸡蛋、牛奶、蔬菜、豆制品和各种新鲜水果等。

建议之二:家长做菜可变换花样,以迎合孩子的胃口和心理。食物应以清淡为主,尽量少吃油腻的食品。

建议之三:考生上午的学习任务很重,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必须吃早餐,保证营养。不吃早餐,就会影响学习效率。只吃牛奶和鸡蛋,不吃一定的主食,就不能给大脑提供能源物质葡萄糖。

合理的早餐包括四大类食物:1.主食,如馒头、花卷、包子、全麦面包,吃主食要注意粗细搭配;2.牛奶或豆浆,牛奶是自然食物中含钙量最多的,但如果牛奶不耐受,可以喝酸奶,如果平时不喝牛奶,现在也就不要硬给孩子喝牛奶;3.鸡蛋或肉类,鸡蛋最好是煮鸡蛋和蒸鸡蛋,少吃炒鸡蛋,油腻食物容易影响孩子食欲;4.新鲜蔬菜或水果,水果要吃时令的,孩子平时没吃过的水果尽量不要吃,以防引起过敏反应。

家长对老师的建议 篇4

老师您好:

我是家长,对老师说几句心里话,有不对的地方请谅解。

孩子生活和学习时间主要是在学校,孩子每天和老师生活,学习的时间最长,所以老师即是她学习的领路人,也是她人生成长的领航者。也是她的一名家长。教育好孩子,很大一部分得归功于老师的教导。

我认为孩子的学习首先要有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很多孩子都是不听父母的话,但是听老师的话,所以老师在孩子心中是很神圣的。

其次学习环境很主要,班级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气氛。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内容。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惯也很重要。在学校知道注意听讲,回到家知道按时完成作业,在每天写完作业后,把当天没有掌握的知识重新学习一下,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掌握,不留到明天,明天何其多。星期六,星期天要把一星期的课程复习一下,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老师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介绍给孩子。虽然每个人会有她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对孩子来说,可以借鉴,这在学习上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让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孩子明确读书的作用。对孩子的管理要严,孩子是蘸水的海绵,只要去挤,总会有水出来的,要天天挤,要时时挤。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听老师的话,尊守纪律,努力学习。

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要让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侍同学之间的真诚友谊。珍惜青春,珍惜生活,珍惜快乐!

最后,对老师两个月来对孩子的付出表示感谢。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我齐抓共管,让孩子不断进步。

致礼

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以及建议 篇5

194班陈俊翔之家长 陈 东

教育专家常说:“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对于自己的孩子,家长不仅要重视“养”,更要重视“教”,“养”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教”才能保证孩子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没有家庭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因为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怎样做人的阵地。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思想导向,待人处世、生活习惯、教育方法、对子女的要求以及为子女造就的生活、文化、学习环境等都对子女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您只有做好家庭教育,并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把您的孩子培养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1、一学期至少开一次家长会,在会上针对孩子们的优点进行表扬,对个别孩子的错误进行个别家长谈话方式进行。

2、对待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要表扬,对待差的同学好的表现要及时表扬、错误批评最好私下里进行,爱护孩子们的自尊心。这样长久下去,好学生会更好,差孩子会变好。

3、利用周末或者业余时间,多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鼓励每个同学参加。

4、老师心情不好时,最好先打个角落发泄一下,然后笑着去上课。对待不听话的孩子也不要大发脾气。

5、非常感谢学校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给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在学校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接受教育长大成人。

6、老师和孩子经常的说说心里话。

7、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总要为家庭和社会承担一份责任。我觉得从现在开始,更需要对孩了进行对节约意识的教育和责任感的教育。

8、学校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孩子要有民主意识和法纪观念,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意识。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良好的心理自我谴节和保护能力,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

9、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活动,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出席家长会,积极配合学校认真做好子女的工作。

家长对老师的建议书 篇6

一学期结束了。期末考试结果,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名列全年级倒数第一。英语课总评前,同学们都议论,准备接受老师的严厉批评。上课了,英语老师带着温和又严肃的面容说:“这学期我们班的英语成绩不好,原因主要出在老师。过去的让他过去吧。下学期我好好学,努力教,同学们积极配合,争取我们的成绩有所提高。”又是几句纯朴的话,打消了同学们紧张心理。据我所知,许多同学都把对英语老师的崇敬之情,全部倾注在对英语课的学习上。

这位英语老师代了我们三年英语,毕业时,我们的英语成绩在全年级六个班中位居上游。

老师在学生面前敢不敢说“我不会”、“我不懂”,说了会不会降低老师的威信?事实上,任何一位老师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面前,尤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可能全会、全懂。敢于承认是实事求是、诚实谦虚的表现。这样做,丝毫降低不了老师的`威信。相反,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更诚恳、更亲切,大大缩小了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把对老师的亲近之情转移到学习上,学好老师所教的课程。

学生提的问题老师不曾接触过,老师应该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的知识扩展了;学生问住了老师,老师应该高兴,因为这说明学生学会了捕捉信息的本领装作什么都懂都会的老师,学生是不欢迎的。

老师敢于承认也有不懂不会的,这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在平凡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产生人格的熏陶和感染。

建议人:

家长对教育政策的建议 篇7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 美、英等发达国家就已经意识到家长受教育程度不仅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管理与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保障家庭教育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协调性及相互配合性, 这些发达国家极力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家校联谊活动、教师公开教学、教师招聘与评价甚至于学校日常管理或决策。目前, 家长受教育状况对教育改革的潜在影响已经为广大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工作者所高度关注, 并且从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入手, 如近几年许多中小学纷纷建立的家长学校或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就是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笔者认为这种思路既值得肯定又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因为, 目前的改革多限于一些城市中小学, 而大多数农村学校的管理还处于一种封闭的模式。同时, 农村家长本身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提高也是一个值得学界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 因为, 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必定会对农村教育改革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如有人指出:“农村中小学辍学率之所以居高不下, 与城市相比, 农村家庭文化资本的贫乏应是值得考虑的因素。”鉴于此, 我们选择山西某地20余所农村中小学的近千位家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了解目前农村中小学中家长的整体受教育状况及其对农村教育改革的种种影响, 为农村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积极的改革建议。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发放家长调查问卷及深度访谈法, 对山西芮城20余所农村中小学家长进行实地随机调研。整个调查问卷由我们自行设计, 并在两次实地发放的基础上修改而成。问卷涉及家长受教育程度的基本情况、家长对家庭与学校合作现状的反映、家长对农村学校课程设置及改革的看法、家长对改进农村教育管理模式的建议等四个维度共计18个问题。先由我们对运城学院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发放问卷、回收及深度访谈等方面的重点培训和指导, 然后在各带队老师的指导下负责在农村实施随即发放、回收及访谈等工作。问卷共发放与回收986份, 实际有效955份。我们对问卷进行SPSS12.0软件统计处理。

三、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及反思

(一) 农村家长的整体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这次被调研的家长年龄基本在30岁到45岁。具有小学学历人数为125人, 占被调研总人数的13.9%;初中学历的家长为500人, 占到总数的55.2%;高中学历毕业的家长则为255人, 占28.2%;而具有大学学历的人数仅有25人, 占2.7%。在调研的955位家长中,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占到69.1%的比例。至于农村家长的职业教育情况, 有数据表明, 在农村45岁以上的农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在本次调查中发现30岁至45岁的农民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因此, 农村中小学家长的整体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二) 家长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对农村教育改革的种种影响

1.对子女上学最终目的的认识不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传统的考大学、跳农门的农村教育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如在“您对送孩子上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的选择中, 尽管仍旧有近五成的小学学历的家长认为是考大学, 但拥有其他学历的家长持相同观点的人数比例却较低。而在认为上学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生存竞争能力的选择中, 学历越高的家长人数越多, 且高中及大学学历家长已经超过六成。这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教育观念上的巨大改变。这就使得传统的农村教育中偏重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调研中家长对孩子上学目的的认识分类统计见表1。

2.对家校合作方式方法认识上的差异

调研中, 发现目前大多数家长对家庭与学校合作的认识还停留在指导家庭教育或为孩子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上, 但是也有部分家长表达了期望参与管理学校事务的观点, 其中小学学历的家长占44.2%, 初中学历的家长占32.5%, 高中学历的家长占19.3%, 大学学历的家长占18.5%。而对合作目的的选择为既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又促进学校管理及决策科学化的家长虽然最高比例不到三成, 但明显表明已经有部分家长在对家庭与学校合作的互利双赢上有了新的认识, 而且这种认识具有因学历不同而有明显差异的特点:具有小学学历的家长仅有0.4%, 初中学历的家长占到4.6%, 而高中学历的家长则占21.4%, 大学学历的家长能占到29.6%。这样看来, 初中及小学学历的家长中总共只有5%的人对家校合作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 而高中及大学学历的家长中则有51%的人有着合理科学的认识与要求。

3.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其家庭教育的观念及方式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在本次调研中, 我们发现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教育观念的认识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如在对家庭教育的方式之一即少打骂、多引导以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选择中, 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学历的家长比例依次为14.6%, 24.0%, 62.6%及63.0%。对于家庭教育中应该首先培养孩子何种意识的认识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

4.对农村课程改革的关注程度不同

从2001年以来, 为加快素质教育的推行, 国家大力倡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几年来的试点与推广, 我国基础教育面貌有了比较大的改观。但就本次实地调研来看, 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具有小学学历的家长中竟然有72.6%的人表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农村课程改革一事根本不了解。在初中及高中学历的家长中持此观点的人数也超过一半。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力度问题。但调查中也发现学历越高的家长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了解越多、越深入。家长受教育程度对“新课程改革”了解程度的统计见表3:

5.对农村教育管理模式及现状的认可程度不同

学历不同的家长对农村教育管理现状的认可程度有较大的差异。在对学校管理表示基本满意的选项上, 初中及小学学历的家长中共占68.8%选择此项, 而高中及大学学历的家长仅有18.5%的人持此观点。由于应试教育及学校管理封闭化所造成的种种弊端, 在各学历家长的人数中都有五成左右对中小学管理现状明确表示不满意。其中有部分家长表示愿意参加中小学的日常事务管理, 如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监督学校收费、对学生进行思想及安全教育、听公开教学课、参与年终教师评价及招聘、帮助学校组织各种文体活动、给学校做义务工、参与学校政策制定及发展规划等。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家长渴望参与学校管理的倾向愈来愈大, 从具有小学学历到大学学历的家长比例依次为0.8%, 15.5%, 47.3%, 87%。

调研中, 我们也发现不同学历家长在一些问题上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共识。如从具有小学学历到大学学历的所有家长中几乎都有近七成的家长认为学校缺乏相应的家校合作组织及活动是影响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 这充分说明家校间开展合作的不力现状及根源所在。再如在对家校合作的具体方式的选择上, 虽然有选择以学校为主或以家庭为主的不同学历家长, 但选择家庭与学校平等合作的各学历家长人数均已超过六成。这充分表明家校合作的方式已经具备了平等合作的现实性及迫切性。

四、几点启示与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和分析,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于农村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为此, 需要尽快地提升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以保障农村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具体思路如下:

(一) 从观念上打破农村教育的封闭管理模式, 积极吸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

借鉴国外中小学管理中的开放理念, 充分调动广大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的积极性, 使得家长在学校的日常管理、教师招聘与评价、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与修改等方面享有一定的知情权、参与权、发言权及决策权。这是激发农村家长提升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逻辑起点, 因为家长在参与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才会真实地感受到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和制约了自身的参与质量, 因此会不断地产生“亟须充电”的心理需要。

(二) 从制度上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家校合作建设, 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力的形成

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实施家庭与学校的有效合作, 如定期的家校联欢活动、学校开放日活动、校长接待日活动、教师与家长及学生三方对话与交流活动, 不定期的教师家访、家长校访、家长会等。这是促进农村家长尽快提升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制度保障, 因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越高, 他 (她) 在子女上学目的认识、家庭教育的方式、对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就越有渴望了解和参与的内在积极性。因此, 为家校合作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农村家长不断产生提高自身受教育程度的现实需要。

(三) 从措施上大力倡导农村家长学校的兴办, 逐步提升广大农村家长的整体受教育程度

如2007年, 潍坊市教育局决定开展“家庭教育农村行”活动, 邀请国内一流的百名教育和心理专家为40多万农村家长和老师作报告。这种能够促进家长素质提高的活动最好长期搞下去。如从国家和地方政府来说, 在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时, 应当把农村家长学历层次的提升作为一个投资项目, 制定应有的投资、管理和监督制度;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 应当把农村家长的学历提升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容之一, 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合校并点”后留下的教学设施办起家长学校, 可以定期学习或周六或农闲时的全日制和免费制等形式举办。具体的学习内容可以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以及必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实用性课程。具体的任教师资可以来自各地高师院校、中小学和职业院校甚至于农村的优秀人才等。对于经过系统学习和考核合格后的家长可以发给相应层次的学历 (高中、专科、本科) 证明和文凭。

(四) 从舆论上加大农村教育改革的宣传与实施力度, 营造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家长关注与支持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各农村中小学应利用家长会、教师家访、家长校访、家校联谊、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方式和效果。并尽可能定期举办“课改”成果展览活动及“课改”问题研讨活动以调动农村家长关注农村教育改革的内在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性。

(五) 从课程上树立农村教育本姓“农”的观念

积极贯彻基础教育课程三级管理原则, 努力探索地方实用课程及各校特色课程。在为高校输送合格人才的同时, 培养大批的农村后备人才, 这样既能解决好部分学生的升学问题, 又考虑到了大部分学生的就业及出路, 更重要的是为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农村后备军。事实上, 就农村学校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而言, 无论哪个学历阶段的家长都超过六成认为农村孩子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应该多学些适合当地需要的农业实用技术。这充分表明广大家长在对农村的孩子究竟应该学习什么的认识上已经有了观念上的突破和更新。这也充分表明在对农村教育应该姓“农”的认识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所以我们必须认真谨慎而又迫切地解决好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这个核心而又颇为敏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国华.农村“非经济性辍学”现象透视——基于文化资本的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2) :96.

[2]王宪锋, 高志敏.试论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的创新方向[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9) :48.

孔子教育思想对家长的几点启示 篇8

摘 要: 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自我教育的缺失,孔子关于自知、自觉、自责、自律、自重、自励、自立、自强、自省与自悟的论述,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启示意义。如果让孩子不经受这些心路历程,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自我教育,也不可能造就完美的自我人生,无法实现个人的自主、自立和自强。

关键词: 孔子论述 教育思想 学生成长

我认为成长的含义至少有两层:一是体格上的长高长大与成熟;二是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等个性品质的建立与成熟,能融入社会并有所作为,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小而懂事的孩子要比大而不懂事的孩子更可爱,父母的苦恼往往是发现身高马大的孩子总是不听话,打架、上网、逃学、对抗叛逆、自我封闭、自暴自弃,任凭我们苦口婆心地说教,总是收效甚微,甚至走向对立面。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永远的老师,担负的责任与使命重于学校里的老师。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有些问题,老师可以闭一只眼放过去,父母却不敢这样。当我们的孩子经历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后,发现长高了的孩子没有得到性格、人格等的真正成长时,我们会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如果用一句话讲,就是出在自我教育的缺失。

在所有的教育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自我教育,因为人的成长一概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有人说:“从来没有人教会别人一样东西。”所有教育不过是个人成长的外在因素,自知、自觉、自责、自省、自律、自主、自立、自强才是人类自我发展的正确趋向,更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让我们再看看孔子是怎样做的。

自知与自觉。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不要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要愁自己没有能力被人理解。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之所以不出名,是因为自己不具备出名的本领,只要有自知、自觉的心理萌动和“铁杵磨成针”的执著追求,每个人都会脱颖而出。所以做人之初就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有“名称当世乃至后世”的自觉抱负。

自责与自律。自责与自律是品德形成的重要凭借。自我批评是很不容易的,连孔子都说:“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论语·公治长》)算了吧,我还没有见过自己发觉错误,并在内心责备的人。正因为难,所以更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运用自我批评这一修身修心的方式。人的道德是自律道德,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严于律己而宽以待人,那么别人就不会怨恨你了。

自重与自励。自重对于孔子思想来讲,突出反映在人的言、行、貌三个方面,主张“言思忠、事思敬、貌思恭”。他把言语谨慎作为人的重要品德之一,要求做到“讷于言”、“慎于言”;在行为举止方面要“慎于行”、“敏于行”;容貌举止恭敬端庄。自励,就是自我勉励、自我鞭策、自我加压、自强不息,时刻坚守理想信念,顽强进取。孔子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而立”,直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生顽强执著,不懈追求,在道德、学问、律己、为民、从政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立与自强。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不应担心没有官职,而应担心没有承担这个职务的本领;不应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要求自己具有值得别人了解的才德。孔子的勤奋好学,学而不厌,已是人尽皆知。他曾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也就是说,周围邻里,如我孔丘一般讲究忠信的人必然有之,但像我一样好学的人就未必有了。由此可见,“好学”是孔子自己引以为荣的过人之处。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其实就是自强的最好注解。孔子的自立,主要是立志。他教育学生“志于仁”,“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想,他要求学生以“仁”指导日常的道德行为,坚持道德信仰而不动摇,他认为志向和理想甚至比个人生命都还重要。孔子的自立思想在当下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背景下有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自省与自悟。自省,就是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批评,自我完善。在孔子看来,自省的前提是“闻”,关键是“讼”,目的是“改”。至于怎么闻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不善如探汤。”“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孔子的弟子曾子坚持“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每天帮助别人是否尽心了,与朋友的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了。正因如此坚持才在修身、立业、悟道、传道诸方面有大成就。孔子授徒更注重自悟能力的形成。他明确指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列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我就不再教他了。老师抛砖的目的是“引”学生的“玉”,强化的是自悟。

家长正确教育贪玩孩子的建议 篇9

2.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些较为安静的游戏,如下棋、绘画、做手工等,这些活动可以改变孩子好动的性格,同时又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毅力和耐挫力。此外,还能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使孩子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当贪玩的孩子对某一个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总会引导他认真地研究,这时候的学习是最高效的。当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孩子长期养成爱学习的习惯,贪玩的习性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4.培养兴趣,重点突破

爸爸妈妈也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丰富的兴趣,以此来慢慢转变孩子贪玩而不学习的习性。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逐步学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同时,爸爸妈妈也要不时地称赞、鼓励孩子,当孩子受到肯定,才会更乐于去学习探索。

5.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

高中三年对家长的建议 篇10

高一建议:高一是非常重要的打基础阶段,要注重教育孩子打好在学习、品德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基础,家长要从几个方面培养孩子:

1、认真端正态度,对自己和学校学习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学习不仅是书本知识的获得,学习还在于改变心智和不良习惯,不要盲目乐观。

2、应该逐渐摸索适应高中的学习方法,要有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精神,在接受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学会和掌握好的方法,尖子生的定义应该是有好方法的典型。

3、要善于交流、善于提问,没有问题就是问题,要与老师与同学交流,追求师生互动,同时提高学习的质量。

高二建议:高二是关键的爬坡阶段,家长要从几个方面关注孩子:

1、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包括情感、态度、品格、意志,在学业任务逐渐加重的时候,特别注意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品格和顽强的意志,学会掌控自己的情感。

2、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好的习惯,这个阶段孩子比较容易浮躁,没有危机感,很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谁是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全面关注孩子,这段时间孩子的智力发展很快,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有一个飞跃,你会“突然”觉得他长大了。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与肯定,鼓励孩子做得更好,特别是肯定他们的独立见解。同时严格要求,让他们知道不足,只有不断努力,才会有收获。让孩子广泛猎取知识才能适应高三的冲刺。

高三建议:高三的学习是从专题到综合过渡,学校会采取很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措施,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学校是普遍性的教育,拔高,是同学自己的工作,高三的成绩是生命的一部分,家长要配合学校,理解配合学校采取的各种措施,共同培养优秀学生应该有的素质:

1、要有信心,建立一个目标,不唯一次两次考试分数为得失,宁静致远,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态度决定一切,关注操作层面的细节。还要心无杂念。

2、要有团队精神,在竞争中互相帮助,共同研讨,共同提高。要有肚量,竞赛中没有单个儿的冠军。

3、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善于欣赏老师的讲课,老师将复习与高考相结合,这些都是精华和经典,会听课将事半功倍。所谓状态就是自信度,状态不好只是一个借口,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而自信来自于坚实的能力。

家长对教育政策的建议 篇11

一、违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

误区:开学几天后,有的家长抱怨孩子进幼儿园近一个月,没学会更多的知识,反而把以前学到的都忘了。还有的家长看到其他孩子会写字、做算术,就盲目地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学会,孩子一时学不会还会遭到训斥。在农村,这种现象相当普遍。这些家长把幼儿教育当作小学的起始阶段,常常以孩子会写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来衡量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应建立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之上。对幼儿来说,所谓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包括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等。单调的知识灌输,实质是拔苗助长。幼儿也许能鹦鹉学舌式地背诵,但往往缺乏理解,无法应用,或者很快忘记。这种知识不仅不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意义,还会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的现象。

对策:

1.以发“温馨书”的形式告知家长,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包括积极主动的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初步的合作意识、责任感,等等。

2.参与教育活动。让家长作为教师参与教育活动,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并给他们以教育的信心和方法。让家长从孩子的表现中,不仅仅看到孩子的进步,更从中学习到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将它运用到家庭教育中。

二、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误区:个别幼儿上学迟到,明明是自己赖床所致,却每次都让家长编个理由来搪塞老师,要老师不要批评他。还有个别幼儿,在活动中没有得到奖励的小红花,第二天哭着、闹着,甚至以不上幼儿园要挟家长来向老师求情,希望老师给他小红花。孩子小,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家长不但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教育,反而软弱地答应孩子不合理的请求。因而,孩子自私、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行为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

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决定着幼儿今后的人生走向。新《纲要》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否,行为表现最为明显。家长和教师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及时用适当的方式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塑造具有全面素质(生理、心理、文化)的下一代,使之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担当起建设强大祖国的历史重任。

对策:

1.召开家长会,请专家讲座,宣传“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为幼儿身心健全的关键。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2.接送交谈或家访。通过交谈,教师要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及家庭环境。

三、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孩子的学习,过于追求结果

误区: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常会遇到这种情景,幼儿怀着极大的兴致与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当中,在教师的肯定、鼓励下,正陶醉在自己的创作情感中自得其乐。当家长来接孩子时,孩子把画给父母看,满怀欣喜地等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夸奖自己,从而得到更大的自信心。却不料,家长一看孩子的画,就在众人面前大声地训斥孩子:“看你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你画的怎么与老师的不一样,马上改过来。”“太阳怎么涂成蓝色的?”更有甚者,把幼儿的作品往纸篓里一扔,命令孩子照老师的样重畫。

孩子的每个年龄阶段都会有一个与孩子智慧相关的核心要素,只有定位于过程体验的“教与学”,才能抓住这一核心要素。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如果定位于结果,就会教孩子一些特定的技能和技巧,孩子一旦离开范画,却什么也画不出来,他们仅仅眼中有画,而心中无画。家长这种只重结果、简单粗暴地否定孩子、轻视孩子过程体验的做法,会挫伤孩子探索的积极性,扼杀孩子创造欲望。

对策:

开展家长沙龙,为家长提供宽松的、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机会。请有经验的家长畅谈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家长知道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孙中山先生说:“自然规律,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现代人才观不是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而是以一个人学习新知识能力大小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强弱作为人才衡量的标准的。良好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是“学习型社会”必需的生存智慧;而自信心、合作精神、竞争能力、耐挫折能力是新世纪人才们必备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得从幼儿期开始,因此,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急功近利的观念,让幼儿教育从小学的预备阶段真正地转变为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

家长对教育政策的建议 篇12

作为一个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 每每和家长谈起一些学生的成绩时, 便听到有些家长这样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 根本就不知道他的情况, 有一种无处使力的感觉。为此, 我提出如下建议:

1. 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一条绿色通道

这里的绿色就是畅通无阻的意思。那么怎样建立呢?首先得扫除障碍, 这种障碍各个学生、各个家庭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家长要看情况而定, 只有在情感上和孩子零距离沟通, 让他觉得在你面前感到没有拘束, 他才会和你建立这样一条通道。其次就是在子女面前如果你的期望太过明显表露, 他就失去向你倾诉的勇气, 如果养成报喜不报忧, 撒谎的习惯, 你的绿色通道不仅无法建立, 还会形成巨大的鸿沟。

2.在你和孩子之间建立一条热线电话通道

形式上可以和孩子商量, 让他每周和家里通几次电话, 有些家长从电话中孩子的几句话中就能捕捉到一些信息, 比如说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如何, 和同学的关系怎样等。但成绩最好不要问。这是个很敏感的问题, 即使你非常想知道, 也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而不是直接从孩子嘴里审问出来。

然而这并不是我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建立一条热线, 我所指的热线, 是不需要指定时间, 而能在快乐、痛苦时在第一时间想到向你倾诉的热线。

心结二:苦于不懂知识

通过和学生家长的交流, 我了解到一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抓得比较紧的, 甚至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我们称之为“盯”的战术, 从实际情况看, 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我们知道事实上绝大多数家长是无法做到这些的, 一方面自己的知识程度不够, 另一方面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我不是非常赞同过细地辅导, 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是造成孩子学习的依赖性。而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无益的。

心结三:苦于无法沟通

谈到沟通, 就是家长心中最大的一个结, 家长们经常抱怨, 孩子大了, 什么话都不和我们说, 问多了他们就显出不耐烦的样子。那怎样才能做到和孩子沟通无障碍呢?

1.抽出时间陪伴

对于城区的部分家长而言, 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还是比较重要的方式, 有的家长忙于经商或者忙于应酬,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相对而言比较少。试问这样下去, 孩子和家长之间怎么可能没有隔阂呢?

2. 爱其所爱

“周杰伦的歌”“李宇春的粉丝”“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青春之歌”前两者是当下孩子流行的元素, 后两者是我们曾经为之痴迷的艺术类型, 是不是觉得格格不入?其实换位思考, 我们年少时不也是在父辈的口瞪目呆中逐渐茁壮成长的吗?所以不要带有偏见, 试着去了解孩子喜欢的东西, 尽量不用成人的眼光去苛求, 尽量不要去对孩子求全责备。

3. 宜用导而不用阻

大禹治水成功的秘诀在于用疏而不是用堵的办法, 教育也是这样, 宜用导而不用阻, 当然我们知道疏导在实际过程中要远远比阻麻烦得多。但你可知道, 效果上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用阻的手段, 当时你是解气而且看起来似乎很有效, 其实都是假的, 在合适的时机, 它又会死灰复燃。不仅如此, 它还有一个副产品, 就是使你的孩子和你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既然如此得不偿失, 不如就试着用疏导的办法。在了解的基础上要分析, 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最重要的是分析孩子的心理, 最后攻关, 一定要采用多种方式, 日记、短信、QQ, 在书上批注, 把一些新闻放在床头, 把一些相关的新闻, 有意无意地说给孩子听等, 不一而足。

教育是门大学问, 教育孩子是事关一个家庭幸福的大事, 所以我们只有多想多思, 这样方能打开我们和孩子间的千千结, 开放家庭教育的幸福之花。

摘要: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很多家长苦于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苦于自己不懂知识;苦于和孩子无法沟通。正所谓对症方能下药, 本文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 一一开出良方。

家长对教育政策的建议 篇13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今天把大家请来是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孩子的成长不仅靠老师、学校,还要靠父母、靠家庭,但现在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子女缺乏真正了解。有些家长用老一套方法,对孩子的过失,不是打就是骂,不但没起到教育效果,还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对比,或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应该怎样怎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遏制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家长怎样更好地和学校配合,教育好孩子呢?这里给几点想法和建议。

1、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家教往往存在“两极分化”。要么爱得死去活来,要么严得不近人情。过份爱孩子的家长常常替孩子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不能学着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以为别人的帮助理所当然。有的父母则以“爱”为理由,对孩子过份严厉,经常骂孩子,甚至打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听话,但渐渐失去自尊、自信,失去勇于向上、百折不挠的劲头,失去敢于说真话的愿望。理想的家教应该“爱有方,严有度”,父母要对孩子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多与孩子分享快乐时光,多给孩子发展的空间,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

2、不要替代孩子选择。

中国家长对待孩子,常有一种“不放心”的心理,很多事情都帮着孩子做。从小帮着孩子穿衣服,从小让孩子跟大人睡,孩子上学,帮着检查文具书本,不让孩子干家务活。甚至长大了找工作、结婚,家长都要大包大揽。在这种包办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试试看的心理被抹杀,变得懒惰、依赖、怕苦怕累、没有主见、不负责任。孩子能做的事,要早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关键的选择,要让孩子自己去选,以便增加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对多元智力的认识。

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HowardGadner提出的人的多元智力理论等到人们普遍认可,这种理论认为,人至少独立存在着7种以上的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这些智力在不同人身上,错综复杂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在一起,使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智力是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我们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也应该多种多样。不要过早地对孩子下结论,教育孩子一定要善于发现他的长处,予以挖掘发扬,最终就能做到每一个孩子都成功。

4、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大多数家长总认为“孩子犯错不好”,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错误和成功一样不可避免,一样有意义。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过程。孩子因为害怕犯错,什么也不敢尝试,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地成长,那才是最大的失败。错误也是一种美丽,也是一种成功。孩子有了错,家长一定要平静对待,当它是一件好事,当它是孩子进步、成长的机会,切勿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孩子犯错,而不给孩子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5、学会夸奖孩子。

大家现在都知道赏识教育,但夸孩子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夸奖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如果夸得不准,孩子就会产生疑问,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夸错了,孩子就会把错的当成对的,产生坏作用。其次,夸奖要真实,只有真心、真情地夸,孩子才能积极回应。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孩子往往会感到是在骗他。家长对孩子每一点进步给予发自内心的夸奖,会使孩子受到真心和亲情的感染,树立“今后我要做得更好”的决心和信心。三要夸奖及时,否则事过境迁,没有了当时的氛围,夸奖作用也会降低。夸奖的形式很多:除真诚的语言外,还有赞赏的目光和微笑,亲切的拥抱,轻轻的抚摸,等等。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和举止,经常夸他的优点和进步,让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信任和鼓励。

6、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可经常请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孩子欣赏别人。如果我们能教育孩子从小每遇到一个人,都能向他们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7、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我们的家长朋友常常忽视培养孩子的自信、维护孩子的自尊。比如,为孩子大包大揽,孩子没有机会去做事,自尊和自信就无从建立,做人的根本就不能确立。我们应经常对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决策行为予以鼓励。我们在批评孩子的错误之前,首先要表扬他好的方面,这样维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错了,仍要表扬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行为,然后再解释他为什么错了,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很多批评可以变成对孩子提出问题,其效果也会比批评更有效。

8、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教育孩子的时机有很多,如安排孩子做家务,到邻居家借东西,让他们自己买日用品,等等,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子就能健康成长。教育契机很多,关键在于“把握”。孩子的生日、儿童节、新学期开始等是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鼓励孩子闯过难关,迈上一个新台阶。孩子犯错、考试后、参加活动前等,也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好好地利用这些契机教育孩子,会取得平时难以取得的效果。

9、培养孩子超越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谁也不能靠着一点知识和本事,到处通吃、一辈子通吃,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收获一生的幸福和成功。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必须让孩子具备一种永不满足、不断奋进的能力。父母可以通过点点滴滴引导孩子正确地、理智地认识自我,客观公正分析,认识自己有哪些长处,哪些劣势,进而发挥长处,克服不足,不断战胜自己。孩子有了一些成绩,就肯定他们,并提出新的目标,激励他们不断进取。久而久之,孩子就能不断自我超越。

10、教育孩子需要一个过程。

当我们看到植物“开花”了,很自然地就要想到“结果”。其实,从开花到结果是需要很多步骤的,教育也是如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长缺少耐心,不明白“过程”的必要和重要,对待孩子学习、犯错误等问题,表现得急躁,没耐心。忽视过程的教育,是一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回避这种心理!教育孩子,要懂得:责任心比虚荣心更重要!诚实和勤奋是最终成功的基石。

11、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是什么原因使得很多现在的孩子丧失了最根本的感恩之心呢?答案:都是父母惹的祸。感恩之心是建立在对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劳苦的认同的基础上的。只有了解父母的辛劳的孩子,才会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也才会用感激之心看待父母,并随时准备回报父母。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相当多的家庭支付孩子学习生活的费用,已无须通过艰苦奋斗甚至挣扎才能获得,孩子常常感不到父母的艰辛。沟通的缺失是孩子感恩之心丧失的重要外因。相当多的孩子不了解父母工作中的辛苦、父母所承受的压力。而父母为了让子女集中精力学习,也不愿让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的压力和艰难。相当多的父母会这样教育孩子:你好好读书,家里的事情不要你操心;你把书读好了,就是对我们的最好报答。父母给孩子从小就确立了“读好书”就是最好报答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孩子也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当他真的长大,到了应该懂事时,他依旧有如此价值观,尽管进了大学,他也依旧会提出各样要求,并希望父母能无条件的满足。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付出和艰难,要经常引导他们从小就及时对父母作力所能及的回报。“惯子如杀子”,你把好东西都给孩子吃,还是每次让孩子先给爷爷奶奶吃?你能让孩子明白孩子每天生存的保障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吗?我们不但要感恩亲人,还要感恩社会。

12、学会与学校、老师沟通,合作比抱怨好。

许多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关心得就少了,只是偶尔通过孩子了解一下学校的情况和孩子的情况。由于是间接了解,难免有些片面或不客观。以至于和孩子,和学校,和老师之间发生一些误解,再采取不恰当的方式解决,最后适得其反。抱怨孩子,抱怨学校、老师,都不可取。当我们真诚地和老师用心沟通,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家长应该学会理解孩子、理解学校,给孩子做好榜样,尊重老师,和老师密切联系。懂教育的家长一定会承担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我们不可以把教育孩子这样的头等大事100%交给学校。

13、身体力行,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孩子模仿。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也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甚至危害社会的人。这些都是“薰陶”的力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家长教育孩子应身体力行。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说是说做是做,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的父母是难以教育好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时,要不段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要学习有关教育知识,参加培训,了解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送家长几句话,以此共勉: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上一篇:我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措施下一篇:水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