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能力测试

2024-06-26

小学生语文能力测试(精选10篇)

小学生语文能力测试 篇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一年级语文知识和能力测试卷

写端正,大小适当,卷面整洁。(4%)

二、把下面的字写在拼音下的方格里。(10%)

左 鱼 时 走 星 新 雪 学 走 是

yú yǔ xué xuě shí shì xin xing zuǒ zǒu

三、看拼音,把词语正确地写在田字格里。(16%)

zuî shì xin nián kě ài fàng xué

zhǎng dà láo dîng guî qiáo shuǐ guǒ

四、读拼音写笔画。(8%)

例:xié gou()

héng zhé tí()héng piě wan gou()

hng piě()héng zhé zhé piě()

五、把结构相同的字写在一起。(8%)

病 起 船 冬 过 笑 得 座

左右: 上下:

左 ┏:

六加偏旁变成另一字,再组词。(4%)

女()()云()()

白()()果()()

七、比一比,再组词。(4%)

回()我()开()乌()

同()找()升()鸟()

八、按要求写笔画和笔顺。(8%)

年:共,笔顺

阳:共,笔顺

出:共,笔顺

身:共,笔顺

九、给完整的句子加标点。(8%)

我和爸爸妈妈

奶奶笑了

鸟儿在天上飞

秋天的果园

十、看拼音写句子。(5%)

wǒ hé tïng xué yi qí shàng xué qù.十一、按课文内容填空。(13%)

1、我爱(),()国旗(qí)升。

2、秋天,()熟(shú)了,人们在果园里()。

3、我们爱鸟(),我们爱花()。

4、上学时,雷锋(lé feng)把小同学()。放学后,雷锋又把小同学()

5、我在()的船里(),只()闪闪(shǎn)的(),蓝蓝(lǎn)的()。

十二、看图写一二句话。(8%)

小学生语文能力测试 篇2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弊端

(一) 忽视兴趣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模式仍然比较单一, 教师在阅读课上往往采用课本上的一些材料, 让学生一遍遍地读, 然后再让学生做练习, 最后对答案。这种方式是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却忽略了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技巧的指导, 在这种方式下,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而非主动地学习,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从而失去了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1]。

(二) 不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学生在阅读时没有自觉心理、不专心思考, 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另外,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 随手做笔记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它不仅能扩充小学生的知识结构, 而且具有开拓视野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 语文教材内容比较滞后

现在的阅读教材大多比较老套, 严重与时代脱节, 很多教材缺乏改动, 没有新意, 形式单调, 激不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在教材图文方面, 内容和形式都比较枯燥, 缺乏创新, 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有时甚至会出现图文不合的现象, 比如小学二年级上册有识字课文, 但是, 如果想要在插图中找到“菱藕、夕阳”等十分困难。

二、强化小学语文阅读, 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一)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必须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阅读是一个吸收语言信息, 进而分析语言、判断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能使小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 要提醒学生在看到一篇课文时, 自己要理解一下它的含义, 猜想课文要讲述的内容。其次, 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 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通读之后再认真阅读课文;最后, 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课文, 探索文化[2]。

(二) 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首先教师要起模范作用, 主动地带头阅读名著, 在平时讲课的过程中多引用名言警语, 给学生形成一种老师有学问, 是通过阅读而形成的。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谈一些自己的阅读体会与收获, 引起学生读书的欲望。比如在小学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可爱的草塘》, 在讲解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理解题意, 对此可以设置为:本文的关键词是什么?或者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等这样的问题, 学生就会对课文有个大致地了解, 不至于阅读课文时泛泛而读, 读过之后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抓住重点, 这样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文章, 不会产生厌倦情绪,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 丰富阅读材料, 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生语文阅读课上, 教师要通过各种丰富的阅读材料, 积极创设小学语文阅读环境。不同的阅读材料能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知识, 扩大学生的视野, 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感受文化带来的乐趣, 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比如讲解《桂林山水》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做课件时多找一些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的图片, 或者是宣传桂林山水景色的视频, 配合优美的音乐, 把美的享受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刺激学生的视觉系统与脑部神经,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种情境的创设把枯燥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 使学生在心情愉悦、舒畅的环境下完成整个阅读过程, 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掌握课文主旨,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结语

总之, 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教师要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 利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与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其阅读能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语言是交流的首要因素,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今后小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语文阅读是培养语言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小学阶段是培养人阅读素养形成的主要阶段, 这个时期如果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将会受益终身。另外, 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 能为以后高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更加轻松。本文则重点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能力,兴趣培养,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11 (1) .

[2]刘红梅.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热情的几点教学思考[J].东方教育, 2014 (2) .

[3]翟军刚.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J].语数外学习 (语文教育) , 2013 (5) .

[4]张铭凯, 范蔚.小学生语文能力研究二十年:回视与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3 (2) .

小学生语文能力提升测试题 篇3

1.根据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2~16题,2分/题)

3.下列词语中多音字读音正确的是(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①情不自尽 ②得意妄形 ③慢不经心④密不透风

5.根据拼音依次选择合适的字组成词语,正确的是第( )组。

①悠 尤 游 幼 由 忧

②游 由 幼 悠 忧 尤

③游 由 幼 尤 悠 忧

④游 尤 幼 忧 悠 由

6.“拥有家庭轿车早已不是新鲜事了。”这句话中“新鲜”的意思是( )。

①没有枯萎的 ②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③少见的,稀罕的 ④没有变质的

7.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是()。

①繁华的大街 ②绚丽的云霞

③激烈的掌声 ④茂密的树林

8.春节期间,龙潭湖公园庙会非常热闹。如果让你用词语形容庙会上人很多的场面,你想用第()个。

①你追我赶②摩肩接踵

③三三两两④滔滔不绝

9.根据句子意思依次选词填空,正确的是()组。

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安徒生的童话,而且非常()有一天能到安徒生的故乡——丹麦游览,甚至连做梦都()这一天的到来。我想,这也是许多安徒生童话迷的共同()。

①希望 盼望愿望

②希望 愿望盼望

③盼望 愿望希望

10.下列词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①只缘身在此山中缘:因为。

②不假思索假:与“真”相反。

③叶公好龙好:喜欢。

④快走踏清秋走:跑。

11.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

①(既然)时机成熟,(就)应该立刻采取行动。

②小英雄雨来(虽然)牺牲自己,(但是)不泄露党的机密。

③(因为)小猫把院子弄得枝折花落,(所以)作者决不会责打它。

12.下列作品的作者排序正确的是()。

《聊斋志异》 《繁星·春水》 《西游记》《水浒传》

①蒲松龄吴承恩冰心施耐庵

②吴承恩蒲松龄施耐庵冰心

③施耐庵冰心吴承恩蒲松龄

④蒲松龄冰心吴承恩施耐庵

13.下列作品中由巴金创作的是()。

①《月光曲》 ②《草原》

③《海上日出》 ④《挑山工》

14.下列诗句中描写夏天景色的是()。

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对《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表达的情感理解正确的是第()句。

①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

②崇高的理想与立志报国

③对家乡的思念与赞美

④对朋友的思念与赞美

16.对下面这句格言理解正确的是()。

格言: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

①过去是失败者,未来就是胜利者。

②如果过去是一个失败者,那么将来也不可能成功。

③只要树立信心,就能在未来取得胜利。

④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在未来取得胜利。

二、阅读

(一)请种一棵爬山虎

我叫爬山虎,在植物分类中属葡萄科。我的卷须前端的吸盘使我成为爬墙的好手。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本住在野外的我,渐渐在城市落了户。

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只需利用墙的一角,便能生根发芽,攀墙生长。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便可达30~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能把整座房屋的墙面爬满。我的这个本领,是其他植物望尘莫及的。

我的叶片较大。炎热的夏天,从根部吸收的水分经过叶片蒸发,能够带走空气中的热量,降低环境温度。我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照射,而且由于叶片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动,还能降低室内温度。此外,在沿街围墙、房屋墙面上攀援的枝叶,作为屏障,既可以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

近年来,由于人口高度集中,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成为高耗氧区。夏天遇到不好的天气,人们常感到胸闷缺氧,而绿化制氧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完成艰巨的绿化任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施展我本领的好机会。

可是,有人对我存有疑虑,认为叶片攀附墙面,会引起墙壁潮湿,房屋霉烂。这完全是误解。我的卷须式吸盘因为能吸去墙上水分,正有助于潮湿房屋的干燥;而干燥季节,有我遮蔽墙面,又可以增加湿度。

我适应性强,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我既可地栽,又宜盆植。早春时剪取一段藤枝,直接插入土中,5月中旬就能生根发芽,倚墙攀援。不久,我便能送您一片绿阴。

朋友,请种一棵爬山虎!

17.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原文相符的是第( )句。(能利用文本的信息对相关问题做出推论)

①爬山虎的根使它成为爬墙的好手。

②爬山虎的吸盘使它成为爬墙的好手。

③爬山虎的卷须使它成为爬墙的好手。

④爬山虎的叶片使它成为爬墙的好手。

19.种植爬山虎有哪些作用?请结合短文内容回答(至少答出三点)。(能从多个文段中提取出直接陈述的信息)(至少答出三点,每点1.5分,共4.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公共汽车上的男孩儿

车上的人很多,我上车后,站在一个男孩儿的旁边。我打量着这个坐在椅子上的男孩儿,十六七岁,个子很高。说实话,他是个很帅的男孩儿,漂亮的眼睛,浓浓的眉毛,白色T恤外面套着一件短袖衬衫,简直帅极了!

“你踩着我了!”男孩儿突然生气地对我说。

我吓了一跳,不知怎么办才好。“对不起。”我小声地说。心想:我又不是故意的,至于这么生气吗?

“你为什么非要站在这儿,那边不是没人吗?到那边去!”男孩儿大声对我说。

人们的目光都投向我,大家很奇怪,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我有些恼怒了:“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为什么要让我站到那边去?”说完,我瞪了他一眼,生气地站到车厢的另一角。

正好这时有人下车,我便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坐下来。说真的,我一肚子的火,不就是长得帅吗?有什么了不起!瞧他那眼睛,像老鼠似的;那眉毛,稀稀拉拉的,跟秋收过后的庄稼似的;瞧他那头发,那么长,整个一拖把!我真不知刚才瞎了哪只眼,居然觉得他帅!

一会儿,车到站了。我下了车,男孩儿也下了车,我正准备扭头走时,男孩儿突然叫住我。“干吗?”我凶巴巴地望着他。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很关心地对我说:“看一下你的背包。”我扭过头,天哪!我的背包竟然被拉开了,里面的钱包露了出来。“刚才那样对你说话,真是很抱歉,因为那时我看见有人正拉你背包的拉链,所以才……”我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他刚才一直赶我走,是为了吓走小偷。我感激地连声道谢。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猛然间,我觉得他的确长得很帅,眼睛那么明亮,头发那么潇洒……

20.把文中画“________”的语句换成恰当的成语写下来。(每词1.5分,共3分。每个错字扣0.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三次描写男孩儿的外貌,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每个要点1.5分,共4.5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的男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每个要点1.5分,共4.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题意图:第一题,词语辨析,根据语境选词;第二题,根据意思写词语;第三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第四题,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第五题,通过语言文字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结合个人感受,提出简单看法,做出初步判断。)

三、习作(40分)

提示:“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的关爱,也为身边的人付出过爱,请同学们围绕“爱”这个话题,选一件事写下来。

要求:自拟题目,语句通顺,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有真情实感。

(答案见下期)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4

增城市清燕小学赖伟雄

【摘要】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教师和其它人帮助的情况下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识字和阅读等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学生只有对语文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不会把它当成负担,反而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自觉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能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从而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形成。

以疑激趣。“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自学的欲望和兴趣。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要学生注意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如:在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少年周恩来树立为什么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周恩来为什么而刻苦学习的目标?少年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抓住主要问题来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较好,很快便弄清课文的本意。

以境引趣。小学语文所选的文章,很多是写人或写景为主。在讲授写景的文章时,我注意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在《珍珠泉》、《桂 1

林山水》等的教学中,我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听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

以读生趣。朗读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感情真挚、热情洋溢的语言,让人听了如坐春风;高低转折、抑扬顿挫的语言,让人听了得到美的享受;气势恢弘、铿锵有力的语言,让人听了激情昂扬,受到鼓舞。因此,利用语言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在教《检阅》一文时,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取“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和“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学生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

二、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摸索,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它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强化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因此,我注意提出预习的要求,讲清预习好处的道理,教会学生分三个层次进行预习:第一层是通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物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等,为理解课文作铺垫。第二层是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第三层是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如:我在上《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前,学生按照预习方法,各自进行预习。上课前我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多数学生都能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本文是一个小故事,主要是以村庄的前后变化的对比来展开故事的;本文是按时间的顺序写;写作特点: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叙述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等。

自我探索,打好了定向的基础。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有疑问,什么地方还不会,都心中有数。听课时,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理解的问题上,特别是不懂的地方,学生更专心听讲。这样,教师讲课更注意定向,更有针对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我上题为《生命生命》的公开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上课前我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多数学生都懂得听心跳感受生命的存在;对怎样的生活态度或方式就是在“白白糟蹋它”有疑问;对怎样珍惜生命不会理解,师生都心中有数。我上课时,重点讲的内容就有:①珍惜时间;②造福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③坚强乐观,不自暴自弃;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惜生命,善待自己,才能珍惜生命。学生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专心听课,学习效果自然提高。

三、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自学之路的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中心。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讲述课文内容;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

如在《画杨桃》一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按自学的路子进行自学。首次读文,学生都很自觉地边读边画出生字、词,然后用字、词典排查生字。大部分同学会认“嘱、审、肃、响、悦、诲”6个生字;会写“叮、嘱、排、靠、幅、审、肃、响、悦、熟、悉、诲”12个字;会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响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二次读文,学生能边读边思考,划出文章的层、段,并有不少学生懂得段落大意:第一自然段:讲父亲教“我”画画: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第二至十八自然段:讲“我”在图画课上根据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第十九自然段:讲老师和父亲的话,使“我”一生受用。梳理完文章后,再一次读课文,最后归纳出:课文主要讲“我”在图画课上,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都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使我们懂得了在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学生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运用所学方法,去自学不同类型的短文,读懂短文。不断探究,使自学能力逐步提高。

实践证明,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只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兴趣、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养成预习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开展了自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而且逐渐形成了:“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小学毕业水平测试语文 篇5

亲爱的同学们,相信自己,细心答题,一定会成功的!【积累·运用】(共60分)

一、看拼音写字词,注意把字写端正。(4分)

páihuáijīng zhànyìyìyìyì()()()然()立()制翻()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里。(14分)

1、在“喜出望外”一词中,“望”的意思是()。①希图,盼②看③名望,声誉

2、下列每组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勉强(miánqiǎng)缺少(qiēshǎo)②号召(hàozhào)惩罚(chéngfá)③申请(shēngqǐng)应该(yīnggāi)

3、下列每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①兴国安帮理屈词穷②置之不理 优盛劣汰③富丽堂皇盛气凌人

4、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下列表达较为恰当的是()。①借物言志②表达了思念之情③描写春景

5、《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名著()里有关回目改编的。①《三国演义》②《儒林外史》③《水浒传》

6、选词填空:经过一番()的争论,我们终于分清了是非,他的发言博得一阵()的掌声。①热烈②猛烈③激烈④强烈

7、用关联词语()联结“明天下雨。中队活动照常进行。”这两句话最恰当。①虽然„„但是„„②无论„„都„„③即使„„也„„

三、按要求写成语。(3分+3分+2分+2分=10分)

1、读句子,把画“”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①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亮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②我们都是来自四面八方,全国各地,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③同学之间要互相谅解,不要为一些很小的,不值得一提的事情而影响班级团结。()

2、照样子写成语。化险为夷

3、根据下列人物特点写成语。..

周恩来廉颇齐白石诸葛亮

4、根据语境写成语。

1949年10月1日在世界历史上是极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典礼。请你想像当时的大典场面和人们的神情是什么样的?就此写4个成语。

四、按要求写句子。(1分+2分+2分+2分=7分)

1、申奥成功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改换一种说法,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2、认真读例句,注意带点词语,仿写一句赞美家乡景物的话。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3、我市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面向社会征集这方面宣传标语,你的应征标语是:

4、单明同学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是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挺起劲儿。”请你代替单明用3—5句话委婉地向爸爸解释一下。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一段话。(2个错别字,2处标点,4处病句。)(4分)

儿童节那天,开展了《十佳童星》的评比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和许多少先队员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才艺。赛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气氛非常热烈得很。特别是杨阳同学的舞蹈《看灯》博得了全敞雷鸣般的掌声。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练。

六、下面的句子整理成连贯通顺的一段话,将序号写在前面的括号里。(4分)()爸爸笑着说:“只要你处处留心,随时随地都能学习语文。”()爸爸带着小亚去养殖场参观。()爸爸指着标牌说:“你再看看上面的拼音。”()小亚看到“狒狒”的标牌,连忙喊:“爸爸,快来看ff!”()小亚拼了拼,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是‘狒狒’,没想到在这儿也能学习语文。”

七、古诗词及佳句填空。(1分+1分+1分+3分+2分=8分)

1、纸上得来要躬行。

2、落霞与孤鹜齐飞,3、,高峰能攀。

4、想到我们明天就要毕业,不禁想起古代诗人送别朋友的一些诗句,如李白的“ ”,高适的“ 观赏了“黄果树瀑布”,自然想起了李白的诗句“。”

5、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作业。(1.5分+2分+5.5分=9分)

1、烟台的海,是,是。(出自《烟台的海》)

2、采茶姑娘个个,她们用灵巧的双手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的图画。(出自《碧螺春》)

3、水奔流不息,是,它好像有德性。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它好像有情义。水,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出自《孔子游春》)

请根据省略号的用法,补充一句话。“水,它好像。”在你了解或认识的人物中,你认为是真君子,因为。

(一)示儿(2分+ 3分+4分=9分)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①请把诗句补充完整。②“元”同“原”,是的意思;“翁”在字典中查部,诗中“翁”指。③《示儿》是南宋诗人临终时的作品,他逝世前最牵挂的事是么?以“人生是„„”为开头,写几句真情感言。(5分)

。我还知道“,”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人是一本书(4分+4分+4分+4分+5分=21分)

①人是一本书。②看人如看书。

③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

④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⑤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⑥()的人像一本散文集,()的人是一本抒情诗,()的人如同一本幽默的辞典,()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⑦做人如写书。

⑧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绘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水„„

⑨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这本书中没有了沌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书写,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⑩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⑾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1、词语理解——将下列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里。(4分)思维缜(zhěn)密洒脱飘逸多愁善感乐观风趣

2、读书批注——从品词语、悟感情的角度在第8、9自然段加两处批注,用“—”在文中画出;并用“①、②”标出,再把批注内容写下来。(4分)

批注①批注②

3、理解句子。(4分)

①“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这句话的意思是②本文最后一段话给我们的暗示是

4、要点概括——本文围绕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从“”和“”两个方面来阐明人生态度。(4分)

5、生活体验——即将告别童年的你,读完本文后对生活有何感想呢?你眼里的“人生”是什

题目:那一次,我哭了

提示与要求:童年的生活是一只多味的瓶,有酸甜,也有苦辣,有笑声,也有哭声,那一次是什么原因让你流泪的?是激动,是难过,是懊悔,还是高兴„„根据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习作。要写真话,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附加题】(共20分)

一、知识积累。(4.5分+2.5分=8分)

1、“岁寒三友”中的“三友”是指;请分别写出关于描写这三种植物的一句古诗词:;。

2、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里的“五岳”分别是指、和

二、阅读感悟。(3分)

有人说:“读书,使弱者获得信心和勇气;读书,使悍夫收敛粗蛮,弃粗俗,趋儒雅;读书,使男子更潇洒,为女子添风韵。”读了它自然地想到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请你写下来。再结合自己的童年读书体验,当回小名人,用精炼的语言写一句勉励人勤奋读书的小名言。名人名言:小名言:

三、古文鉴赏。(1分+3分+1分=5分)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①这是一段古文,它讲的是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②“誉”在字典里查部,这里是的意思;“陷”这里 是的意思。

③“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四、真情表达。(4分)

六年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想到明天毕业,心中有感谢,有依恋,可能也有憧憬„„请你围绕某一方面话题写一段100字以内毕业感言。

泗洪县小学语文毕业水平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积累运用】【积累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徘徊精湛毅屹抑译共4分,每空0.5分.二、选择题。①,②,③,②,③,③①,③共14分,每题2分.三、按要求写成语。答案不唯一。共10分.1、如鱼得水 五湖四海微不足道;每题1分;

2、带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略。每个1分.3、平易近人 负荆请罪 孜孜不倦 神机妙算;每个0.5分

4、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欣喜若狂等.每个0.5分.四、按要求写句子。共7分.1、略。1分.2、能用比喻句写清一景或物特点即可.2分.3、略.2分.4、略.2分.五、综合修改。请参考画“—”部分修改答案。共4分,每处0.5分.儿童节那天,学校开展了“十佳童星”的评比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才艺。赛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气氛非常热烈。特别是杨阳同学的舞蹈《看灯》博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六、整理乱句。51324,共4分,酌情扣分.七、古诗词及佳句填空。共8分

1—4题答案略。1.2.4题每空0.5分,3题每空1分.第5题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空0.5分,共2分.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作业。

答案略,共9分.最后空格1分,其它每空0.5分.【阅读理解】

(一)《示儿》①略。②本来 羽部 陆游自己;

③陆游祖国统一 表达爱国之情的诗皆可。共9分,每空1分.(二)《人是一本书》

1、洒脱飘逸多愁善感乐观风趣思维缜密.每空1分.2、略,每处2分.3、①围绕“虽然外表不美,但心灵美,有能力”等,②围绕“奉献自己,为人民为社会作贡献是光荣的”、“给予是快乐的”等皆可。每空2分.4、人是一本书。看人如看书。做人如写书。第1空2分,第2,3空各1分.5、略。共5分,酌情扣分.【习作表达】共30分

有具体内容,语句通顺,情感真实,标点使用正确,错别字较少的判为一类作文,得26-30分; 二类文得23-25分;三类文得18-22分;四类文酌情得分。【附加题】

一、知识积累(8分)

1、松竹梅(每空0.5分);每句诗词1分。

2、略每空0.5分。

二、阅读感悟(2分)略每句1分

三、古文鉴赏(5分)①自相矛盾②言部,夸耀,穿透 ;③他说话的意思前后矛盾,相互抵触。每空1分。

四、真情表达。(5分)酌情扣分

小学如何锻炼语文能力 篇6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边读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过程中是个必要环节。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把字词学习好为读扫清了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③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主动探究、激活思维及促进求知兴趣的作用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五、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中心内容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让学生读课文时,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毫无目的地念一两遍就了事。要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关键的词语和中心句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读书有的放矢,有思考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主要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优美景色。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

六、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掌握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有意义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小摄影师》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笔者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小男孩为什么来?②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③读了课文,高尔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通过高尔基让小男孩照相这件事情阐述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七、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如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时,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 篇7

一、激情诵读,体验文章情感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倾听和体验是“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因此,要练就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先打开学生对美的观察窗口。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来打开学生的视听感官,继而打开学生其它的感官器官。朗读是目前大家普遍认为非常有效的方法。

带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搭建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怎样朗读才能使学生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更好感悟作者的情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呢?首先是范读。学生初期可能自己还不能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好的泛读作品放给学生听,也可以自己给学生做范读演示,让学生不仅听,同时学,在以后的朗读中能够充满感情的读。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慢慢接近并揣摩作者的情感,通过学习模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在朗读过程中,一些特殊的、情感过于强烈的段落,老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或者是借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而对于感情表达不明显的说明文,教师可以通过引读,逐步诱发学生的情感,感受艺术熏陶。

二、细品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

优美的文字除了朗读,还需要细品才能体会其中的韵味,发现其魅力所在,感受非其不能表达的意境。即只“读”还不够,要有学生“品”的过程,才能得到感悟。同时,心理学家指出,语言训练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美文欣赏,能够自然地展开想象,体会到美的享受。如《迎接绿色》这篇课文的文字就值得细品推敲,尤其以第8自然段,描述精准、描写精彩、美而生动。其中,“花,一路黄过去,满楼清香,叶,一路绿过去,鲜嫩滴翠”将黄花、绿叶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且将学生的想象力“一路”引申下去,无边无际。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感觉到丝瓜叶绿得生动,丝瓜花开的漂亮;有的学生说体会到丝瓜叶长得很多很快,丝瓜花开得也特别多。“是,大家的感受与文中所描述一致,我也这么觉得。”我总结说,“为了更好地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我把我想到的景象用电脑制作了出来,大家看看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非常认真的观看着我展示给大家的图片,有的同学还一遍看一遍小声读着诗句。再次总结,学生不再局限于图片的景象,大家想到的更多了,有的说:“得到主人精心的照顾,充足的阳光和水分让丝瓜长得更快更好。”有的说:“大家喜爱长得快,好照顾的丝瓜,也更爱绿色,更爱生活了。”古人云:“书读三遍其义自见”,要学生能够感受文字之美,同样离不开多读、细品。

三、注重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审美意识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基础学科,讨论交流即是语文应用的重要方式。交流也是大家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最主要方式。课堂之上,通过交流,能够诱导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感受表达出来,加深对人物的了解,感受人物的品质,在感受人物品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教会学生正确思考、认真分析、比较判断的过程,也是学生审美判断能力提升养成的过程。如《果敢的判断》这一课文,能够很好的教会学生冷静思考、果敢判断。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让大家思考:让小泽征尔再三考虑的到底是什么?他都进行了哪些比较?最后他为什么能够做出果敢的判断?其实,理清了这些问题,本文的学习任务基本也就完成了。要理解小泽征尔的犹豫,学生需要先熟悉小泽征尔本人。只有真正的了解了主人公本人,才能理解他的犹豫,并能明确他为什么能够做出果敢的决定,那就是“他对音乐的热爱”。如此以来,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就跃到学生面前的了,同学们也就能够欣赏文章主旨之美。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就算是打好了审美的基础。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认真比较,在分析整理中逐渐理解并感受美,提升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力。

总之,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用美的文章来慢慢感染学生,让学生逐渐养成斟酌词句的习惯,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学会对比和判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重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着眼在理解、运用、思维、审美四个维度。理解、运用和思维一直在教学中广受重视,相比之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显得更为薄弱。如何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小学生语文能力测试 篇8

当前,农村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由于诸多原因,家长很少读书,不能成为学生课外榜样,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此外,学生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也很狭窄,很少涉及古今中外的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稍事浏览,少有笔记,也无非记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那么,怎样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

1.畅谈读书感受诱发学生乐于阅读 教师(或学生)讲述自己阅读课外书籍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让学生产生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广泛地进行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因为古往今来,凡有所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者。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教师用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课外读物。此外,鉴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让学生看,学生被书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给予科学指导,让学生读好书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扩大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神话、寓言故事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内容自行设计,可以形式多样,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名著,为学生以后持续阅读打好基础。目前,市面的书籍,鱼龙混杂,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可以致家长一封信),科学地指导学生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好书籍来读,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三、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餐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小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练习仿句;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 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的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问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课外阅读

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积极引导,适地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周一国旗下演讲”、“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讨论会”、“课本剧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瞧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名言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2.家校配合让学生坚持读书 教师和家长要紧密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而言之,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篇9

南关学校晋海平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一、激发兴趣

1、设疑激趣。一般在开课伊始,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2、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把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

3、多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学生会把读书看作是快乐的事,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注重质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日常抓起,坚持不懈,讲究方法,多角度训练,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提问能力 篇10

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制定不同阶段的目标,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能提出问题入手,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他们思维的良性发展,从而不断提高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

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提问的习惯。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而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首先是敢问、能问,然后才是会问。

到了中年级阶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筛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学会问。以《找骆驼》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筛选问题,如:“商人是怎么得到这只骆驼的?”“骆驼又是怎么走失的?”这些问题由于偏离了课文内容,可不必提;而像“老人没有看见过骆驼,为什么对骆驼的情况知道的那么详细?”“老人为什么要指点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这些问题就提在了点子上。重要的是,教师要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告诉学生为什么有些问题提到了点子上,可让提出问题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提出来的,以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相互学习。

在高年级阶段,教师则要侧重于启发学生选择适宜的方法,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教师首先就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其乐于提问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要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而在课堂上,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或者说真正的问题是在学生自读思考,并且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体会、比较、鉴别、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学生往往能思考这些问题,能想出些答案,但又不能想明白、说透彻,想说出来求得彻底解决。只有在“愤”和“悱”的状态中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惑,这些问题才是自己的问题,才是真问题,而不是为配合教师的教学提出的明知故问的问题,如此,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教学《瀑布》一文时,学生真正应该思考的是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远望瀑布,仿佛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在这里,作者为何不形容是“珍珠”,而在近瞧时才说“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呢?在此,一些字词上的疏通性问题,不应该成为课堂质疑环节的重点,像这些有研究性、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才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质疑、探索的方向。

四、积极评价学生提问,激发、提高和巩固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给予及时的积极的反馈。对于不敢提问的学生,可通过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敢于提问。比如,教师说:“这个问题很好,你是怎么提出来的?”这句评价和追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自我引导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再如,“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的思维水平提高了。”这种评价是对学生进步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问题,对提问水平高的学生,应该重视问题的质量;对提问水平相对差的学生,应该鼓励其提问的进步表现。其次,评价要具体,解决要及时,否则就会降低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时会遇到学生提出的提问,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回答,以“留到下一节课再来讨论”或“这个问题等一会再来解决”一句带过。为何不趁热打铁呢?等到“下一节”或“等一会儿”时,学生的兴奋期已过,解疑的意义还有多大呢?

小学语文教学提问能力培养策略

1、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要冲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树立民主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重视课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微笑、点头,专心听学生说。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好学、喜探究的天性,大胆探索发现,且敢问。

2、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乐问的前提是有强烈的情绪和好奇心,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建立在好奇心的基础上的,好奇心则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分依赖接受记忆、机械模仿等进行语文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处理应具有探索性、发展性,具有一定新异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要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教学内容的应用价值,特别是要给学生提供探究发现、尝试错误和猜测检验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见解和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闪光点、进步点和优秀之处,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认可,让学生在提问中得到满足,这样学生才会对提出问题变得有兴趣,才会逐步养成乐问的习惯。

3、开放学生提出问题的时空。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难点让学生突破,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教学时,凡是学生想问、敢问、能问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发问。不管是开始上课、课后练习,甚至是课中老师讲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重点、难点、关键处时,学生要提问,都可以让他发问,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4、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生从能提出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外有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时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在引问过程中能经常为学生提出高质量问题的范例,学生就会在教师引问的潜移默化中学会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范例,从而缩短自己提出有创造性问题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应教给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要指导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后再提问,不能一遇到疑惑就提问,对那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或借助工具书或通过同学相互讨论得以解决的问题不必提出。在问题的表述上要尽可能地清楚明白,使问题明朗化,理清思路,为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

5、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

上一篇:勤劳的母亲四年级作文下一篇:建筑材料见证取样的操作程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