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与生产的关系(精选12篇)
设备管理与生产的关系 篇1
设备管理与生产的关系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企业的正常生产依赖于良好的设备,只要有了完善的设备基础,就能够安全顺利的生产。而完善的设备基础主要体现在它的自身质量,安装质量,维护质量和使用质量上。
面对企业已固有的设备,在实际生产中首先完善设备台帐管理和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做好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和设备的日常维护记录管理。其次就是落实设备的现场维护和巡检,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安全隐患,所以每台设备必须得有人巡检和维护,在巡检时一定要严禁细致,做的望,闻,触,听,给设备一个干净的环境。另外就是设备的润滑保养,这项工作必须由专人,定时,定质,定量的完成。
设备管理是稳定生产的保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的稳定运行,必须建立在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若疏于管理,设备台帐残缺、设备超负荷运转出现不可修复故障,会使生产成本增加,失去市场竞争能力,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先进设备带病运转,缺零少件,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发挥全部设备的效能,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有的设备损坏,停机停产,虽有先进的设备,不但没有发挥出优势,反而由于设备价高,运转费用大,成为沉重的包袱,致使企业债台高筑,生产经营步履维艰。而一些设备管理好的企业,虽然没有国外的先进装备,由于管理水平高,设备运转状态良好、效率高,一样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强,企业效益也稳步增长。
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技术创新,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新设备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老设备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增强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设备管理与生产的关系 篇2
生产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 包括生产计划工作、生产组织工作和生产控制工作, 即根据企业的目标要求, 制订切实可行的生产管理计划, 设置合适的生产系统, 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并进一步优化生产过程。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企业利益。
设备管理又称设备工程, 是以达到生产经营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的, 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 对设备从买回到报废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研究和管理, 从而保证设备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可使设备的使用效率更高, 企业的综合效益更大。
2 生产管理与设备管理的关系
2.1 生产管理与设备管理的统一性
在追求企业效益的前提下进行的生产管理与设备管理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统一性。卷烟厂的设备管理服务于它的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水平的进步提高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促进了卷烟厂的生产能力;生产管理是设备管理的物质基础, 良好的生产会促进企业设备的发展, 同时, 较高的生产要求会刺激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
生产管理与设备管理有相同的宗旨, 都是为了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 大多数企业都是实行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企业管理, 这符合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竞争原则。因此, 卷烟厂运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 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水平, 都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多数卷烟厂均顺应市场的发展, 不断改进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从而为生产管理提供动力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4方面: (1) 实行设备全过程管理, 综合评价1台设备所能产生的价值, 以便正确、合理地利用设备; (2) 摒弃原有以时间作为维修设备的依据, 对设备维修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在合适的时间维修, 提高了设备的综合效益, 实现了从定期维修到预知维修的转变; (3) 结合设备的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 使设备管理的成果在企业管理的综合效益中充分表现出来; (4) 将工作人员吸引到设备管理的行列中, 增强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 争取实现设备管理中的全员管理。
设备管理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卷烟厂具有连续加工生产、工艺复杂和生产效率要求高等特点。为了满足这些生产管理上的要求, 设备管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目前, 以大数据的管理信息为基础, 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将信息运用到设备管理过程中, 实现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监测设备或生产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和噪声等参数, 并与设备生产厂家的数据相比较, 以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早期预测设备故障, 在事故未发生前进行维修保养, 从而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保证生产的连续性。随着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设备的技术含量逐步加大, 专业性逐渐加强, 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和人才的引进, 从而实现设备维修专业化。
2.2 生产管理与设备管理的对立性
现代生产运营的投资费用昂贵, 在卷烟厂中, 很大一部分资金都用在了设备购买和维护上。如果设备与生产规模不相适应, 则可能造成企业的负效益, 对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造成影响。因此, 企业应正确处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管理之间的关系, 既不能出现设备闲置的情况, 也不能出现设备满足不了生产需要的情况。设备管理追求设备完好, 尽可能地不出现损坏;而生产管理追求设备能在运行状态下进行最大限度的生产。这使生产管理与设备管理之间出现了矛盾, 设备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其自身性能的限制。如果长期在超出设备额定工况的状态下生产, 将不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行, 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综合利益。卷烟厂在一定的生产规律下进行规模生产时, 必将限制设备的维修保养, 长此以往, 一旦设备出现故障, 则不但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也会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和维修费用的增加, 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会缩短。总而言之, 生产管理与设备管理具有较大的对立性,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忽略设备管理的情况, 也有因进行设备管理而导致生产要求没有达标的情况。
3 改善措施
为了保证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必须在以下4个方面努力: (1) 在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计划, 根据预期、合理的生产要求, 购买现阶段的生产设备, 保证设备与生产要求相适应; (2)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 做到“各项生产有人抓, 各台设备有人管”; (3)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生产计划要符合实际情况、合理, 生产方法应科学、有效, 设备管理人员应对设备进行合理安排, 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并通过科学监测, 在设备故障初期进行设备维护, 尽可能地保护设备; (4) 生产管理与设备管理的统一性和对立性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需要尽量消除二者的对立性, 提高两者的统一性, 找到生产管理与设备管理的平衡点, 从而达到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
4 结束语
从烟草行业的现状看, 在行业繁荣的同时, 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市场需求多样化、加工工艺复杂、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等现象对设备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产品更新高速化使烟草行业高速向前发展, 企业不能以一种或几种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必须不断创新, 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满足客户不断升高的产品需求。只有这样,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企业管理中生产管理与设备管理之间的关系, 这需要我们不断了解、学习, 并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和设备管理水平, 妥善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青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设备管理的关系[J].西部交通科技, 2010 (09) .
设备管理与生产的关系 篇3
【关键词】煤矿;支护管理;安全生产;关系
1.以锚杆为主的支护体系
锚杆支护是煤矿支护的主体结构,其施工简单方便、效率高、成本低、支护结构稳定牢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煤矿的支护工作中,锚杆支护通过将锚杆埋入岩体,将岩体所受到的力进行转移和分散,可以改变岩体本身的手里状态,在煤矿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岩石带整体。这样可以增强岩体的稳定性、可以降低岩体变形、位移及裂隙的程度。能使岩体本身的支承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改善矿井的支护能力。
1.1顶板
当顶板完整、无伪顶或伪顶较薄时,直接顶以砂岩为主的井巷。如果顶板结构不完整,表面有大量的裂隙,就会使锚杆的支护效果很难达到预期。当顶板复合层较厚且顶板不是以砂岩为主时,采用锚杆支护结构的巷道在一定时间之后有可能会产生离层。
1.2巷道两帮煤
巷道两帮煤的节理不发育,不易片帮。如果煤体结构松软、容易片帮,这就会使锚杆支护结构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还会使巷道成型后的结构不理想。
1.3巷道服务
主要巷道或巷道服务年限在10年以上时,应喷浆或用混凝土进行封闭。防止巷道起皮脱落(风化)。
随着锚杆支护体系在我国煤矿巷道支护工程中的普遍应用,使得锚杆支护理论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井下的具体应用也更加合理,由于各地煤矿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了支护效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支护结构的搭建要结合实际的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
2.煤矿支护要点
2.1支护材料及相关配件
支护材料及其相关配件必须满足设计文件的相关要求,且使用之前必须对其生产厂家进行安全证书、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确保证书和报告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要进行自检,确保原材料及其相关构件不存在质量问题,才可投人使用。
2.2井巷的掘进
在井巷掘进的过程中,采用光面爆破的方式,要尽量避免对井巷顶板造成破坏,尽量降低巷道煤体的震动,保证井巷顶板及其两帮的平整性,防止巷道周围岩体出现应力过于集中的情况发生,以确保煤矿巷道整体的稳定性。
进行断面的设计过程中,必须确保巷道的掘进断面足够大,并允许巷道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形量。进行巷道的布置过程中,应当对留设的护巷煤柱宽度进行全面考虑,尽可能避免将巷道布置在压力集中区。
2.3合理的支护参数及形式的选择
应以煤矿巷道的特点为依据,进行合理支护参数及其形式的选择。在煤矿支护结构的选择上有多种方式,如锚杆支护、锚网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结构等等。在进行支护参数设置时,最重要的时要合理的确定锚杆长度以及锚杆铺设间距,通常情况下,锚杆的长度应当超过煤岩松动圈至少0.2m,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动压对井巷所带来的影响。对煤岩结构破碎的井巷进行支护时,应尽量选用全长锚杆,这样可以对锚杆周边的煤岩进行有效的固定。在对锚杆的铺设间距进行选择时要以锚固力的大小、梁网的结构强度、掘进后井巷围岩的松散程度及其变形大小来确定。通常设置为0.8m左右。此外,锚杆应当做必要的托乎结构,以形成一定程度的托锚力。
2.4锚杆的合理设置
由于煤矿巷道多数采用的都是平顶型断面,因而巷道的上下帮顶端都会受到剪应力的影响,所以,顶板的锚杆不能全都同顶板方向的布置相垂直,应当将靠近井巷两帮顶板的锚杆改变为向帮存在一定倾斜的布置,这样可确保锚固端能够大于两帮非有效的承载宽度,进而确保锚固端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如果井巷围岩在沿井巷走向的方向上存在着弱面,那么应当针对此情况采取相应的特殊措施来进行加固,以避免弱面位置产生剪切力,进而造成坍塌事故的发生。
2.5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施工
在进行煤矿支护结构的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施工流程进行,并且要对三径配合进行严格地控制。在进行锚杆支护结构的施工时,要按照打完一个孔后就立刻进行该孔的锚杆安装,然后在进行下一个孔的原则进行施工。安装锚杆时要将树脂的搅拌时间控制在15min内,通常在搅拌后进行加固托盘,托盘的安装时间尽量延长,施工现场的温度不能超过5℃。
在煤矿井巷围岩裸露的情况下必须采用锚杆支护结构,并对其使用螺母的扭矩进行严格控制,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围岩的变形,防止支护结构强度的衰减,大大提高支护结构的支承能力。
3.提高煤矿支护质量
3.1合理选取支护参数
巷道的稳定程度以及具体支护参数的决定是由巷道宽度决定的。
因此,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巷道宽度,应尽量减少施工对巷道围岩的工程破坏,以保证巷道成形质量,尽量用全断面施工,少用分部开挖法,以提高围岩自稳能力。用爆破法掘进巷道时,宜采取光面爆破法。在软煤或裂隙发育煤体中,应坚持“护顶先护帮”的原则,提高两帮煤体的支护强度对两帮要预留200mm~300mm爆破,爆破后用全高刷齐。
3.2及时支护顶板
巷道开挖后,应及时对其进行支护。施工中严禁空顶作业,临时支护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紧跟工作面。临时支护的单体支柱必须保证足够的初撑力;之后,在临时支护的掩护下对巷道进行锚杆支护。锚杆支护时要确保锚杆孔的角度、深度、间排距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掌握搅拌时间。
3.3重视顶板两隅角处锚杆的角度
顶板两隅角处锚杆和钢带梁联合承担冒落岩石重量,中间锚杆起组合岩层制止其位移过大的作用。所以,两隅角处锚杆锚固后端头要在各自所在帮的开挖破坏深度以外,角度应控制在与水平面夹角成60°~75°之间。由此,让锚固垂直盈利直接落在强度较大的帮部围岩内,可以增强顶板岩梁的抗剪能力以及围岩梁提供的两个指点的支护抗力。
3.4控制好两帮最上部锚杆的角度
巷道两帮最上部锚杆与煤帮水平线呈10°~15°角向顶板方向斜插。其目的是尽量使锚杆锚固端处于岩石中并增大垂直力,提高帮部支护效果。因此,钻孔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孔位,并做好标记。钻孔时应确保孔位、孔深与角度符合设计要求。
3.5严格监测锚杆内在支护质量
现场监测工作时巷道施工的核心,它对于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检验设计与施工是否正确合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严格实行锚杆施工质量监测,坚持做好锚杆受力与顶板离层量监测,及时反馈信息,修正设计参数和施工程序,实施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
4.总结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煤矿支护技术和支(下转第344页)(上接第277页)护设备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经常发生煤矿安全事故,这与煤矿的支护质量有直接关系。煤矿支护工作是保证煤矿企业正常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煤矿支护的分析,希望能进一步提高煤矿支护的质量,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路亭.关于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l,(8).
[2]章忠良.关于锚杆支护的几点认识[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4):49-51.
生产、质量与技术的关系 篇4
很多道行较浅的弟兄认识让人哭笑不得:生产认为质量什么事也没干,就是动动嘴;反过来,质量人员经常强调生产管理混乱,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道行深一点的人员认识各异:有人认为:生产就是按标准100%实施操作,其它都不用管;有人认为:质量只需要做最后抽检,只需要说Y或者N;现在很多类所谓质量战略,全面质量管理、6sigma都是一个方向或者方法,与实际操作都有很大的距离。也许有更直观点的三者:
1.生产管理认为:生产部门可以说是企业的动脉,承担企业产品生产盈利的部门,是所有其它的部门的中心,没有产品生产一切都是零!可想而知。
2.质量管理认为:先是有质量要求在先,要做什么样要求的产品,品质要达到何种要求,由市场与品质部门针对市场及消费者要求提出,然后由技术部制订达到这种要求所要求的技术规范,和选用材料、设备及工艺方法,最后由生产部门组织人员去生产,而控制整个过程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所以质量管理为先。
3.技术管理认为:顾客要求高品质产品,而高品质的产品源于技术部门制订的技术规范和选用材料、生产设备及工艺方法,因此而言,技术部门是优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的主导者。
到目前为止,弟兄的理解是,技术部门针对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进行开发规划;生产管理根据制造工艺,进行生产规划,进行过程管理。质量部门在产品和工艺开发过程中,在制造过程管理中,进行监控,就是过程控制。因此,确定以上部门工作重心,在日常的工作中,已相应部门为主要负责人,其它部门参与。进行生产规划,以产品制造工艺为基础,进行生产线规划设计,确定制造流程。进行过程管理,以各个行业对于的质量体系要求,设置相应的过程控制点,进行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所设置的控制点,必须在确保制造流程稳定,质量受控的前提下,确保减少不创造价值的过程。
所以,说来三者就是一根绳上的三个蚂蚱,齐头并进才是最佳之道,这三者的工作是相互连续,相互依存的关系。确定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后,在实际操作中,结合项目管理方法,成立对于的项目组,汇集三个部门的人员,在项目中相应的工作中,指派相应部门人员负责,可以更好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保证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忌相互妒忌、拆台----得有资本,不然你就会变成小丑一样,在舞台上跳啊跳啊跳啊的,就被赶下台了。
再看看,生产管理的是需要保证100%按标准实施,事实上,世界上有哪家公司有完全对的标准呢,国内公司能做到80%对的估计都不多。就算是赫赫有名的企业,在工序和工艺的制作方面也不能随便下结论,也经常发现太多要改善的地方,所以生产管理基本上也是左右为难。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永远不可能分开,所以生产管理始终追求的是持续改善的过程,而非一成不变的100%标准。质量管理吧好象是个警察就对了,可是实际工作中要是真的做了警察,我看估计离离职也不远了,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合作的工作还很多。三者工作始终穿插在一起,需要有部门之间的合作,不然任何一个部门都是没有办法独立解决发生在自己部门的事情。
简单地说,三个部门相互服务,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只要摆正各自的姿态,深度认识合作意识:我们这个部门的任务就是支持另外两个部门的,他们就是我的客户,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针对事件进行任务分析,确定各自的任务,支持其它部门;一心为公司生产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就对了,要记住:客户还有内部客户之说呀!技术设计出来的产品要让生产能顺利生产,品质要及时发现变异使生产或技术回归正轨,生产要按要求生产使品质受控并及时提报技术品质问题以利全面改善。
技术、品质服务于生产的同时,生产也得按要求生产、使过程受控,也得及时向技术、品质提供信息反馈配合改善。
生产与安全关系的实习报告 篇5
对于我来说:生产实习是将来工作的一个缩影,当我们就离开学校,面对新工作,面对新的挑战,我希望我能用这么一句提醒自己,迎接挑战、抓住每次学习机会!煤矿工作是艰苦的行业,地下作业,随时有瓦斯爆炸的可能性。瓦斯爆炸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还有顶板垮落,煤尘爆炸等等。然而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性,只有认真遵守各种安全制度,作业规程,才会尽量少发生事故。
在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我认为安全与生产不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的双方,安全生产是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区别,正确理解与掌握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我们要坚持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井上井下的全方位、全过程,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在这段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们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只是没有必要将它一一列出,因为我们知道实习期间的收获将在今后工作中有更好的体现,所以我们用某些点线来代替面,用特殊代表个别。总之在感谢土城矿务局培养我们,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提高井下工作能力。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总有一些艰难困苦,没经历一次都需要很多的勇气,也不是每一次都能度过苦难,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的是要敢于承认失败,面对失败,努力去做,解决它,有这个决心,我想人生会成功的,至少可以无憾!
论生产力与社会形态的关系 篇6
学校: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院:材料学院
班级:成型10-
1姓名:马亚平
学号:201010401018
内容提要: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生产力,生产力作为物质生活的基础在历史舞台和当今社会都发挥着其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应生产力的提高而产生的高级社会形态更是国家发展的导向与指针,正确的把握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的选择,使国家更为富强,民主。
生产力:是指生产主体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能力,表现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常以单位生产主体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来衡量,故又称生产效率。生产力的本质是指主生产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具体可表现为科学技术即人们利用什么样的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以及绝对产权如经济主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内容。
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这些关系有着各种各样内容,可以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等,人们结成了经济利益或经济权利关系就称为经济关系,制度经济学中常称之为相对产权,具体的表现形式有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
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等。
社会形态: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社会形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畴。马克斯研究社会现象,把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区分为两类关系:一类是物质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一类是思想的社会关系和通过思想而建立的关系即政治关系,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存在形式即社会形态。
关键词:
生产力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
正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在哲学思想的舞台上愈显重要,它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也是科学与革命性的统一,更是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对生产力与社会形态选择的解析更验证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社会形态进步的导向型:
在《资本论》词典中对生产力是这样定义的:物质生产力,也成社会生产力,只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利用自然对象和自然力生产物质资料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它表明的是人对自然界的关系,是人们影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要素包括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它们作为生
产力中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结合在一起并同时起作用。劳动资料在生产力的物质要素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人们在生长过程中用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物质条件,劳动者只有把劳动资料作用与劳动对象才能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劳动者是生产力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马克斯指出,在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过程中,认识这个过程的引起者、调整者和控制者,因此,人是“主要生产力”。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对社会形态做出深层次的分析,《资本论》词典中对社会经济形态这样概述:社会经济形态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称社会经济结构,某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几个具体的“社会经济历史类型”。人类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基础,即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之一。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条件下,不同的生产力基础上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组织形式,并使用不同的生产工具。工业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以企业为单位的社会化大生产,以使用自然资源(原材料、能源)、采用大机器流水线生产工业产品为主要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的进步是时间累积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进程的必要环节,从奴隶社会进步到封建社会,从资本主义进步到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仅是限于时间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一系列物质基础与精神高度的升华。没有物质基础作为基石社会就不会进步,没有精神的支撑高级的社会形态更不会存在。
首先,劳动对象是现实生产的前提,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和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由于劳动对象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劳动产品的质量、数量,所以劳动对象在某一方面说来也是制约着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0页中记录着这样的一段话“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也是对劳动资料的概括与诠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劳动对象大多相似,但如何生产出造价低廉品质一流的产品,这就需要更加高端的劳动资料。
进入20世纪中叶,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新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规模集中性的生产方式正在转变为规模适度的分散型生产方式、小组合作完成项目等形式。历史的发展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和道理: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总是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或决定其相应的教育方式。
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当然不能忽略,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广度与深度,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在与劳动者联系起来才能获得自生生产力的意义,变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
我认为生产力与社会形态的选择的前提在于生产力,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才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形态,若将生产力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来研究,那么社会形态的选择也就明朗起来。
社会形态的选择必须要根据生产力的水平,就像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的雏形渐渐显现,所以生产水平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在数学表达式上应属于正比关系,及生产力决定社会形态。
在另一方面来讲,根据生产力来将社会形态定位也不是很容易,社会形态的最终走向是社会主义,但是指得提出的是,以生产力为依据共产主义的视线也许任重而道远,就中国而论,我们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根
据中国实情而进行的定位不管给出了中国的社会类型,即“社会主义”,同时也将此社会主义更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定位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历史唯物主义称之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规律表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始终是决定的因素;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变革的方向和形式,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和要求。
正确的认识生产力和社会形态更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正确把握生产力和社会形态的选择才会使国家富强,提高生产力水平,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建设,使中国更加民主、更加强盛。
参考文献
《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0页
设备管理与生产的关系 篇7
一、煤矿安全生产与支护管理间的关系
安全生产所指的是在生产当中, 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与人身安全, 即是让劳动过程中的工作秩序与物质条件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 避免设备事故、伤亡事故与各类灾害出现, 确保员工健康及安全, 让煤矿生产能顺利实施。而支护管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 加强煤矿的支护管理, 可有效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 这直接关系着民众财产安全, 也反映了煤矿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 还能避免伤亡事故与职业病的增加。而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 能够构建起合理的事故预防体系, 让煤矿采取系统安全的管理方法, 让煤矿管理者及员工加强事故预防的心理认识, 还能做好日常的安全管理, 提升煤矿支护管理的水平, 进而提升煤矿安全生产能力, 促进煤矿健康长远性的发展。因此, 煤矿的支护管理与安全生产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加强支护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 加强煤矿支护材料与有关配件的管理工作
在煤矿的支护管理中, 要保证生产的安全性, 需要做好煤矿支护材料与有关配件的管理工作, 支护材料应符合设计文件方面的要求, 支护材料应用前, 应该加强生产厂家方面的合格证书、安全证书与质检报告等内容的检查, 以保证报告及证书有效性, 同时, 还应实施自检, 保证原材料与有关构件无质量方面的问题, 这样才能让支护材料投入生产应用, 以确保煤矿生产及支护管理的安全性。
(二) 加强煤矿支护参数与形式的合理选择
在煤矿的支护管理当中, 需要根据煤矿的巷道特点, 对支护参数与形式做合理性的选择, 通常支护结构选择方式是多样化的, 例如锚网支护、锚杆支护及锚喷支护等, 煤矿支护参数进行设置的时候, 需要对锚杆铺设的间距及锚杆长度进行合理确定。一般情况下, 锚杆长度应该比煤岩松动圈高至少20cm以上, 这样方能更好调节动压给井巷造成的影响。对于井巷中煤岩结构破碎情况的支护, 需要尽量选择全长的锚杆, 对锚边四周煤岩实施有效固定, 而锚杆铺设的间距选择则应该以梁网结构的强度、锚固力大小及井巷围岩变形的大小进行确定, 一般情况下, 铺设间距以80cm比较合适, 另外, 锚杆还应做合理的托护结构, 使其形成托锚力。
(三) 注重顶板两隅角位置的锚杆角度合理性
对于煤矿巷道来说, 大多采取平顶型的断面, 巷道上下帮的顶端均会有剪应力方面的影响, 因此, 顶端锚杆与同一个顶板方向不能全部相互垂直, 应该把靠近井巷两帮的顶板锚杆进行方向改变, 使其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 以保证锚固端比两帮承载的宽度大, 从而保证锚固端进行有力支撑。
另外, 顶板两隅角位置的钢带梁与锚杆共同承担冒落岩石的重量, 并且中间的锚杆起着组合岩层并制止位移较大的意义, 因此, 对于顶板两隅角位置的锚杆锚固的后端, 不仅要在开挖破坏的深度之外, 还应将角度的控制及水平面成60°左右的夹角。巷道两帮内的最上部锚杆及煤帮的水平线应该呈现出10°左右的夹角, 这是为了让锚杆锚固端的位置处在岩石当中, 同时加大垂直力, 以提升帮部的直呼效果, 所以, 在钻孔之前, 应严格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孔位确定, 同时, 做好孔位标记工作, 以保证钻孔的时候, 孔深、孔位及角度与设计要求相符, 从而确保支护管理的安全性。
(四) 加强支护结构施工要求的科学性
在煤矿支护结构过程中, 需要严格依据施工流程及施工规范来实施, 对于三径配合实施严格控制, 锚杆的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 应该完成一个打孔工作, 立即对该孔实施锚杆安装, 之后再对下个孔施工。锚杆安装过程中, 应该把树脂搅拌的时间合理控制于一刻钟以内, 树脂搅拌之后, 要实施托盘加固。托盘安装的时间应该尽量的延长, 使得施工现场温度控制在5℃以内。若井巷围岩处于裸露状况, 则必须采取锚杆的支护结构, 对螺母扭矩的应用应严格控制, 以确保围岩变形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以免煤矿的支护结构强度下降, 从而提升煤矿支护结构支撑力。
另外, 在煤矿支护施工当中, 应严格地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巷道的宽度控制, 并注意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工程的破坏, 确保巷道的质量合格, 施工过程可用全断面的施工, 尽量减少分部开挖的方法, 从而提升煤矿围岩的自稳力。巷道施工中, 可用爆破法进行掘进, 并采用光面的爆破方法, 裂隙发育的煤体当中, 可依据护顶先护帮原则, 对两帮媒体支护的强度进行20cm~30cm长度的预留爆破法, 爆破之后, 要实施全高度刷齐, 增强煤矿的生产安全性。为了提升支护结构的安全性, 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监测工作, 尤其是巷道施工核心位置, 对施工核心加强围岩结构稳定判断, 可有效检验设计及施工合理与否, 加强锚杆的施工质量监测工作, 对顶板离层及锚杆的受力进行合理监测, 做好信息的及时反馈工作, 并及时修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程序问题与设计参数问题, 实施动态化的管理, 从而提升支护管理水平, 加强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避免煤矿出现安全事故, 促进煤矿长远健康的发展。
三、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 煤矿的支护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支护设备也越来越先进, 但煤矿安全方面的事故时有发生, 这主要是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支护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 要加强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 对煤矿支护结构方面进行科学管理是必要的, 可有效提升煤矿支护管理的水平, 进而提升煤矿安全生产能力, 促进煤矿健康长远性的发展。
摘要:煤矿作为事故多发行业, 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是必要的, 要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就需要加强煤矿的支护管理, 本文就煤矿支护管理及安全生产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支护管理,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瞿芳彬.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3:250.
[2]乔国栋.浅谈煤矿井下巷道顶板支护技术与管理[J].技术与市场, 2014, 11:69+71.
再论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 篇8
【关键词】科学技术;物资成本;科技价值;科技强度
一、什么是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既包含来源于客观客体的、事物发展规律的知识,也包含来源于主观主体的、支配运用知识的智慧。科学技术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意识功能。
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知识与智慧的结晶,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创意。
二、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
对于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形成生产的根据和主导,是质的属性,是生产及其产品的性质,是形成生产的首要条件。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说:社会生产(创造)出来的产品,都是科技产品。
形成生产的第二个条件,就是投入生产的物资成本。物资成本是形成生产的材料内容,是科学技术(质)支配的对象,是形成生产的基础,是量的属性,是生产及其产品的量。
质与量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质×量=能力=作用=效应。
所以,由科学技术与物资成本而形成生产及其产品、产值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物资成本=生产力=生产作用=产品=产值=经济。对于这层关系有什么质疑吗?
如果再进行追问:物资成本是什么呢?
物资成本就是以往经济学所归纳的生产三要素——劳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亦即投入生产的人力和物力(如果把人力物力都折合成货币来进行计算,那么,物资成本就是生产费用)。
以往(中国改革开放以前),认为劳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是形成生产的三要素。其实这还只认识到生产条件的一半。所以,我们必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再认识,认识形成生产的另一半首要条件——科学技术。
物资条件是普遍存在的常有事物,但是没有科学技术却不能形成生产。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条件之下,才能够形成生产。相比而言,科技条件比物资条件更为难得。所以说,科学技术是形成生产的首要条件。
三、产品的科技价值
生产利润来自于哪里?
有人会说:“来自于劳动。”
可是,有的生产同样花费了大量的劳动,为什么就没有利润呢?
还有人会说:“把价格规定高点(生产费用+利润率),由此产生利润。”
可是,如果价格都可以这样由生产单位去规定的话,世界上就不会出现亏本的生产。
那么,生产利润究竟来自于哪里呢?
确切地回答:生产利润来自于科学技术。既然生产由成本和科技两部分因素形成,那么,生产的效应——产值,当然也由成本和科技两部分的值所组成。所以,用产值减去成本所剩下来的值,便是科学技术的价值,也即利润。把这个意思用数学关系式表示即:
科学技术×生产费用=产品=产值。
产值-生产费用=科技价值=利润。例如:
某人制作玩具,投入生产的成本费用为每件12元(包含劳动的计件社会工资在内),直销此玩具的平均价格为每件15元。那么,这一生产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产值=制作玩具的科技强度×12元=产品=15元。
科技价值=15元-12元=利润=3元
四、科技强度
因为:产值=科学技术×物资成本。
所以:科技强度=产值÷物资成本。
例如以上制作玩具的生产情况:
因为:产值=制作玩具的科技强度×12元=15元。
所以:制作玩具的科技强度=15元÷12元=1.25(度)。
五、科技强度与利润的关系
产品的价值贵,是先进的标志,是激发和调动生产的动力。产品的价值贱,是迫使生產前进的压力。产品的价值由贵到贱是生产发展的趋势,也是一种自然平衡的运动。
人们愈是需求的产品,愈有价值。另外,同一价值的产品,生产时所花费的成本、时间愈少,则它也显得愈有价值。反则反之。产品的价值说明主导生产的科学技术文明先进的程度——科技强度。例如:
假设有一家服装厂,生产出甲、乙两批服装,这两批服装平均每套所投入的布料和劳动作业相同(成本相同),每套成本80元。
但是由于两批服装设计的款式不一样,甲服装为市场抢手货,出厂销售价平均每套120元;乙服装不受市场欢迎,出厂销售价平均每套60元。那么:
设计甲服装的科技强度=120元÷80元=1.5(度)。
设计甲服装的科技价值=120元-80元=利润=40元。
设计乙服装的科技强度=60元÷80元=0.75(度)。
设计乙服装的科技价值=60元-80元=利润=-20元。
由上例的计算可见,生产利润与科技强度直接相关:
科技强度大于1度时,生产有利润;
科技强度等于1度时,生产不亏不赢;
科技强度小于1度时,生产亏本;
科技强度为零(或者物资成本为零)时,不可能形成生产,生产为零。
如果形成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不上1度),不管你投资了多少人力物力,始终都是无效投资。
六、生产之外,科技作用依然
科学技术在社会的军事、文教、卫生等等事业上的作用,依然如生产一样,都是“科技才能×(人力+物力)=能力=作用=效应”的关系及反应。例如:
在军事上,如赤壁之战的情况是:
周瑜战略战术×(兵力+火力)=战斗力>曹操战略战术×兵力=战斗力。
在教学事业上:教学技能×教材教具=教学功能=教学作用=教学效应。
在卫生事业上:医术×医药医具=治病功能=治病作用=治病效应。
科技在社会的各个事业当中,其作用和地位同生产中一样,都是“科技才能×(人力+物力)=能力=作用=效应”的反应。
七、科技才能强度的针对性
我国汉朝刘邦用兵不过十万,他手下的将帅韩信用兵愈多愈好,但是韩信为什么又被刘邦所擒呢?这是因为韩信的才能是善于用兵,而刘邦的才能是善于用将。这说明科技才能强度是有针对性的。
人们尽管在同一的生产行业中,有的人善于经营小资本;有的人善于经营大资本;有的人善于支配生产中的物,使物资各尽其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人善于组织生产中的人,使人们各尽其才,充分发挥作用。人的科技才能各有所长,各有其针对性,不能一概而论。
八、科技才能与社会发展
在社会事物当中,所投入的科技才能由科技价值表现出来。这种科技价值,也就是科技才能的报酬。但是享受这一报酬的有时是价值的创造者,有时是广大人们甚至整个人类。价值愈大,享受的人愈多,这一科技才能也就愈可贵,愈高级伟大。
古往今来,千千万万的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艺术家,他们都用伟大的科技才能及其价值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生活,为社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设备管理与生产的关系 篇9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人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要想做好安全,必须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至关重要,要把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的道理铭记每个职工的心间。安全生产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安全知识学习,在工作区、生活区设置安全标语,处处预防事故、时时注意安全,使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无处不在,配备齐全的安全设施,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营造一个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
要保证安全生产就要有投入,安全设施的投入也就势必形成生产成本的增加。所以,一些单位为了省几个钱而忽略安全生产的投入,把安全仅仅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使其潜在效益得不到发挥,不能更好的提高单位整体效益,促进单位的发展。其实安全生产本身就是经济效益,不过是潜在的效益,我们抓安全生产工作就要象抓经济效益一样,我们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在抓管理的同时,要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在抓职工素质的同时,要抓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抓好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就能促进生产,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特征决定了它的任何时候都会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使不少人对安全生产存在模糊认识。各单位也一再强调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工作无小事,但仍有个别领导只重视生产,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以提高经济创收来提高自己的政绩,认为只要生产效益上去,出点事故也是正常的,从思想上轻视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有个别职工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在日常经济生产工作中,为了省时省事时常不按操做规程进行施工,安全意思不强,思想麻痹大意,导致出现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如“4·28”胶济铁路特大安全事故中涉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发生列车脱线事故,事故共造成70余人死亡、247人受伤,给事故本人和家人带来了无限悲痛,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虽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了处罚,给轻视安全生产的人敲响警钟。但是人民的生命、国家的损失却已经无法挽回,这就说明了没有安全生产,就谈不上任何经济效益。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每个单位必备的生存条件,但安全生产本身也是一种效益。我们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忽视经济效益的中心地位。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使之对立。忽视安全单纯追求其所谓的效益,结果是生产受到很大影响,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单位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彻底扭转思想认识的片面性,强化安全生产,动员和依靠广大职工,突出安全第一的思想,确实抓好安全生产,保证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前提保证,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才有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安全防范设施才有条件得以保障和改善。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关系分析论文 篇10
清洁生产的相关概念主要是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的,它主要针对的是环境资源问题的相关问题提出的。清洁生产主要特点有,一般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从原材料选用、生产设备采购、工艺的节能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包装材料的回收等方面尽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走一条低消耗、高效益、轻污染的道路。
1.2循环经济
设备管理与生产的关系 篇11
一、抓好安全生产践行群众路线,要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
安全是煤矿的永恒主题,是涉及到企业和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平安工程,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从思想和行为中彻底摒弃“重生产、轻安全”“以生产效益为中心”等传统观念和做法,从思想认识上切实摆正安全工作的位置。实践工作中要全面落实群众路线的要求。要把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用安全推动生产,促进效益。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路方针,坚决把安全工作当作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命线,用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安全措施为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增加作业现场的安全投入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安全环境的优化为生产创造条件,促进效益的稳步提高。是始终把安全贯穿到生产经营活动中,靠安全生产获取效益,用企业效益保障安全投入,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二、抓好安全生产践行群众路线,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代化的企业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一方面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管好人、用好人、发挥好人的中心作用。积极吸取职工的聪明才智,把他们锻炼成能驾驭现代化设备、能处理突发问题的新时代员工;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机制,通过挖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提高安全管理的覆盖面,形成“人人、时时、事事”有人操心尽力的管理格局,依靠管理规范人的行为,依靠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管理行为,从根本上杜绝职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实现安全生产。抓好以人为本的软环境建设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关键,结合安全设备的不间断投入才能使安全管理水平持续稳定提升,安全管理扎实可靠。
三、抓好安全生产践行群众路线,要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
安全管理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职工群众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得以实现和保证。首先,要依靠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抵制不安全行为,在职工中养成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氛围。相信职工、依靠职工、广泛发动职工群众参与到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安全工作中来,通过职工思想认识的提高,参与安全工作主动性的增强、工作行为的转变,保证安全操作的规范性,消除人本身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隐患。其次,要依靠严格严肃的制度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消除侥幸心理。进一步落实“三大规程”、《矿山安全法》和各类安全法规制度,紧紧抓住落实奖惩这个关键因素,在统一行为上动脑筋、做文章,使管理约束与群众主动参与紧密结合起来,引深安全管理。再次,要广泛宣传发动职工家属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中来,让职工家属吹好枕边风,当好安全生产的后勤保障,真正使群众成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抓好安全生产践行群众路线,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安全是煤矿的头等大事,党员干部要牢记安全工作的紧迫性,紧跟时代步伐自觉掌握安全生产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作风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夯实安全基础。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模范遵章行为带动身边的职工坚定不移地把安全工作搞好,把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好、把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好。要牢记党员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情系职工,心系安全生产,在矿井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在共克时艰的奋斗中,身先士卒,带头搞好安全工作。煤矿的安全工作事在人为,只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职工群众,关心职工群众,依靠职工群众,群策群力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安全实践,安全管理就会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安全管理水平就会逐步得以提升。
设备管理与生产的关系 篇12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关系
早在1997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就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大型石油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推行HSE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好业绩。200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企业已经建立了HSE管理体系,还要再做一套安全生产标准化吗?二者有什么异同?针对此问题,很有必要对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1HSE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
1.1HSE管理体系
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简称“HSE管理体系”)是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的管理[1]。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可有效的提升石油石化企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管理业绩,同时也是石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
1.2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2]。
2二者的不同点
1)管理范围不同。
HSE管理体系不仅包括安全和健康管理,还包括环境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只包括安全和健康管理。
2)采用原则不同。
HSE管理体系是企业为控制生产经营中健康、安全、环境风险的自主行为,属自愿原则;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政府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控制生产经营中的健康、安全风险对企业提出的要求,属强制原则(极少数行业可能要求在建立HSE的基础上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此时推行HSE就带有强制色彩)。
3)前置条件不同。
HSE管理体系没有前置条件要求,不同业绩水平的企业都可以通过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化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前置条件要求,提出了硬性的安全业绩指标。如果企业在1年内发生了死亡等事故,就不能满足申请考核评级条件,满足前一个条件后,考核分达不到规定的分值也不能达标。
4)文件要求不同。
HSE管理体系必须建立一套体系文件,主要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三个层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强调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不要求建立一套体系文件。
5)属性不同。
HSE管理体系属于管理方法,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主要强调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安全生产标准化属于管理标准,在《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各行业又制定了对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对每一项管理活动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安全生产标准。
6)级别设置不同。
HSE管理体系不分级别;安全生产标准化分为三级、二级、一级三个等级,一级为最高级。
7)监督机制不同。
在HSE管理体系中,企业为实施主体,中介机构进行监督,三年有效期内每年进行一次监督审核;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企业为实施主体,安监部门和考核机构进行监管,三年有效期内采用抽查方式。
3二者的相同点
1)目标一致,都是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事故、规范管理、持续改进安全生产为目的。
2)理念一致,都是以过程风险控制为主线,通过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管理,实现安全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简单地说就是按照“海恩法则”事前发现并控制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
3)动态循环模式一致,都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环节,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和完善,如图1所示。
4)提高推动力的意愿一致,就是特别强调企业高层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希望高层以自己的行动表明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工作的推动力。
5)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方面一致,是以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为基本要求。
6)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制的关系一致,它不是取代企业现有的行之有效的、健全的管理体制,而是对现有安全管理的补充和完善,达到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二者的内在联系
HSE管理体系为企业提出了健康、安全与环境工作系统化的管理方法,重点为管理过程要求,企业通过有效实施HSE管理体系可以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而安全生产标准化通过对照《考核评价标准》量化打分,成为现阶段衡量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一把标尺,对于已经建立HSE管理体系的企业,也是检验体系运行效果的工具。
5结语
综上所述,HSE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都是安全管理方法研究的产物,理念相同,目标一致,有异曲同工之效。
1)企业必须清楚HSE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界普遍自主推行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法,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国家政策层面的要求,不管企业采用哪种先进安全管理方法,最终都要限期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
2)对于已经建立HSE管理体系的企业,应以HSE管理体系为系统化的方法,以《考核评价标准》为衡量体系运行效果的工具,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在原有管理体系文件的基础上,对照相应专业评定标准等,进行查漏补缺,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HSE管理体系有效融合,互为促进,成为一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系统。
3)对于未建立HSE管理体系的企业,要视本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具体要求确定。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可以直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也可以自主选择建立HSE管理体系,以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4)企业在同时建立HSE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时,应尽可能将上述两种体系与ISO9000管理体系合为一体化管理,这样既可避免增加认证的工作量和减少内外部审核的重复性,又利于基层单位文件、资料填写的简化和增加可操作性,克服管理程序过于繁琐的弊端。
5)鉴于目前企业要建立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计量等多个专业管理体系,建议将体系管理部门归口于企业综合管理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各个专业部门承担本专业体系建立、运行的业务指导职责,从而便于多个体系的一体化整合。
参考文献
[1]SY/T6276—2010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2011.
【设备管理与生产的关系】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之间关系研究08-19
技术设备与生产作业10-02
88印刷生产管理需要把握的十个关系07-21
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关系07-13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管理07-12
设备的分类管理与维修09-01
印前设备的管理与维护09-30
工厂设备的维修与管理10-05
会计与经济管理的关系09-22
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护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