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书目(精选7篇)
民事诉讼法学书目 篇1
民事诉讼法学书目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 章武生等: 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法律出版社
章武生:民事简易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亚新:判定与对抗——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 齐树洁主编: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 谭秋桂:民事执行原理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肖建华:民事诉讼当事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肖建华:当事人问题研析中国法制出版社
田平安总主编:“21世纪民事诉讼法学前沿系列”(共10册)厦门大学出版社
【台湾】吕太郎:民事诉讼之基本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沈宗灵: 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粱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
粱治平:法辩——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英】奥斯丁: 法理学的范围中国法制出版社
【法】文森等: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上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
【美】达马斯卡:飘移的证据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意】田平安主编,卡佩莱蒂等著:
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
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与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
【美】爱德华等:麦考密克论证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日】滋贺秀三: 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
【日】谷口安平: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美】苏本等: 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法律出版社
[美]哈泽德等: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张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德】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德]汉斯.普维庭:现代证明责任问题(1983)法律出版社
【日】高桥宏志: 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法律出版社
[日]中村英郎:新民事诉讼法讲义,陈刚等译,法律出版社
[日]竹下守夫,兼子一:《民事诉讼法学》,白錄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德】)罗森贝克著:德国民事诉讼法(上、下),中国法制出版社
【台湾】黄国昌:民事诉讼理论之新开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台湾】沈冠伶:诉讼权保障与裁判外纷争处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事诉讼法学书目 篇2
我国民事诉讼法学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六十多个春秋。一直以来社会各界人士都对民事诉讼法的发展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 受到了广泛地关注。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将以中国民事诉讼法六十年为主题, 开展了相关的主题探究会。对于民事诉讼法学的成长历程所经历的阶段, 学术界都有着不同的理论观点, 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但是总体说来都是从一个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不完善到完善的阶段。
六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民事诉讼法学已经取得了重要进步和重大成就。这种进步和成就是来之不易的, 在这个过程中, 民事诉讼法学一共经历了三次立法和修法。这些立法和修法对我国的司法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使得很多司法机关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值得一提的是, 我国民事诉讼法学不仅对司法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还对我我国的诉讼管理的传播, 法律常识的普及以及全民司法能力的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对于民事诉讼法的理论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热火朝天的局面, 取得了丰硕的果实, 司法系统更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现代化转向
2.1 现代化转向之一:程序哲学观的二元并存
要想对于法学得深入研究, 必须要有一个确定的哲学观来作为指导, 当然对于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也应该在一定的哲学观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在我国国内, 指导民事诉讼法学的哲学观曾程序工具主义的哲学观和程序本位主义的哲学观有两种形态。其中, 程序工具主义首先产生的。但是目前处于两种哲学观并存的状态, 即所谓的二元并存论。并且, 就目前来说, 这种状态还会保持很长的时间而不发生变化。
纵观历史, 程序工具主义也是在法律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才出现的。程序法作为附属法的一种, 相对于司法结果要达到的审判结果来说, 又具有工具和手段的意味。尸体本位主义是与程序工具主义相对来说的, 它意味着人类对于法的理解, 对法的认识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到达了理性的制高点。现在社会, 往往会把程序工具主义洒上贬义的色彩, 这样其实是不对的, 是对程序工具主义的曲解。因为程序工具主义其实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对于案件事实都非常严格的对待, 并且要求司法者要客观公正的认清案件本身, 在这样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处理案件, 只有这样的裁判结果才是公正的、能被人所接受的。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程序工具的影响。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在立法上强调务必保障诉讼的诉讼权, 也是对程序本位主义的一种反应。但是, 我们在强调程序本位主义哲学观的同时, 并不意味着程序工具主义已经被时代淘汰了, 不适应当代这会的司法建设。虽然程序工具主义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程序法的地位, 但是其独特的优势和对于司法、法制建设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不能将其彻底的抹杀掉。在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深入研究中, 我们不仅要战胜传统程序工具主义的弊端, 还要对本位主义的绝对化、单一性处理做到一定的防范。这样的研究方式才是最佳的、符合我国社会实际以及发展趋势的做法, 我们不应该简单的选择某一方面, 走上司法极端的道路。学现代化转向的最为重要的指标性特征便是树立程序哲学观的二元并存论, 辩证地理解与坚持程序工具主义与程序本位主义。
2.2 现代化转向之二:研究方法论的多元递进
对于现代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 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绝对是不言而喻的, 甚至可以说研究方法的不同就决定了研究结果的绝对不同, 更甚至是的出相反的结论。故而才会有这这样地一种说法“学术始于方法, 终于方法”。做学问, 不仅仅是单纯地对知识的累积, 而应该是对研究学习方法的一种不断探究, 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系统的学习型研究。对于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理, 早在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之时, 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便与之相伴相随了。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贯彻于民事诉讼法学的始终, 诚谓民事诉讼法学的知识论与方法论呈同步状态, 如影相随。在新中国成立后, 民事诉讼法学经历了一段艰辛的历程, 在这;六十多个春秋的演化中, 民事诉讼法学在方法论上先后出现了普法法学、移植法学、注释法学、实践法学、对策法学、理论法学等多种研究范式, 这些都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一个个发展的脚印, 这一个个研究范式正是代表着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阶梯性进步这中间的层次性和阶梯性是显而易见的;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者也前赴后继。
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也呈现了不同的现代化转向趋势, 具体为哲学观的二元并存趋势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任何事情都是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产生的, 民事诉讼法学也是如此。对于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是特定的社会、特地的历史时期下的产物。当然么对于民事诉讼法学以后的发展趋势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陈兴良.“刑事司法公正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
[2]兼子一, 竹下守夫.白绿钱译.《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 1995.
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动向 篇3
根据上述71篇民事诉讼法学论文进行分析后发现,2015年该学科在选题方向、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整体沿袭了一贯的低调保守风格。新民诉法解释的筹备及实施,促使学科研究热点在以往分散的整体态势下有所聚焦。传统基础理论如诉权、既判力等,在为解构与建构修法变化提供理论支撑的同时,也因问题指向的时代意义而反哺自身,理论体系因之更加丰满。研究方法上,在文本诠释、规范分析扎堆的拥堵局面下,出现了部分实证研究、跨部门法研究、政策解析的上乘之作。
本文选取2015年CLSCI发表的民事诉讼法学论文为样本,拟萃取学术论点精华,从诉讼程序启动、上诉审程序、再审程序、特别程序、执行程序等方面进行成果归类,对其中的学术洞见进行梳理与综述,以期深度挖掘该学科之年度学术贡献。
一、诉讼程序启动
关于立案登记制,张卫平教授指出,立案登记制意味着要将现行受理体制由管控转向开放,未来只有将实体判决要件(诉讼要件)的审理置于受理后的诉讼阶段,才能真正实现立案登记制。这要求对相关的裁判制度、诉讼要件、诉讼费用等制度进行调整。陈亮也认为,我国将原告资格定性为起诉要件,导致了起诉要件的高阶化设定与实体审理的前移,不仅为诉权的行使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而且还剥夺了当事人的陈述权,导致了诉讼实践中的逻辑矛盾。推行立案登记制,滥诉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而诉讼要件具有过滤无意义诉讼的功能。应以改革为契机,将原告资格要件从起诉条件中剥离出去,定性为诉讼要件。在当事人诉权保障与滥诉预防之间适度平衡。段文波教授提出,起诉制度之本质在于法官如何评价起诉之成立要件。起诉程序大致可以分为登记簿制、事前审查制与期日制三种。我国应当向着期日制方向发展。
关于合同案件的管辖问题,肖建国教授提出,当前不同级别和地区的法院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解释方法。法律应摒弃特征履行地规则,改采用更加简单明确的规则来确定合同案件的管辖法院。曹志勋指出,在现行程序法和实体法两套合同履行地规则中,应优先适用程序性规则,慎重对待统一履行地规则,并且考虑在协议管辖中对消费者的保护是否足够。应诉管辖在立案实质审查制下有适用可能,法院在向被告送达文书后不应继续依职权审查一般地域管辖问题,答辩期届满时适用答辩失权规则,对于法院就案件无管辖权时可以依职权移送管辖的规定,应基于目的性解释限缩在被告提出管辖异议时。为防止管辖异议中间上诉制度被滥用,管辖异议可与一审实体问题并行审理。
二、上诉审程序研究
该部分研究涉及上诉审撤诉、发回重审、上诉审和解等方面的问题。
关于上诉审中达成和解协议能否阻却一审判决执行,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第一批指导性案例2号“吴梅案”作出了否定回答。郑金平指出,给付判决主文承载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债的性质,债之请求权为生效判决强制执行力之实体根据;判决之债及请求权消灭,执行力随之消灭。当事人在判决后和解,以承认判决存在为前提,但目的则在于以债的协议方案替代判决方案。协议之债(新债)与判决之债(旧债)构成债的更新关系。当事人一方申请执行生效判决,另一方以协议为依据提出异议,法院应区分情形处理:若协议已履行,应认定协议之债替代判决之债,原判决执行力予以排除;协议无效及被解除、撤销的,新债自始不成立,原判决继续执行;和解协议履行期间,或发生争议而诉讼结果尚未确定,被执行人提供担保的,可暂缓执行原判决,待协议履行期限届满或诉讼结果确定再作相应安排。以此解决生效判决与和解协议效力竞合难题。关于上诉审中的撤诉,林剑峰提出,撤回上诉不等同于上诉审中之撤诉,处分权原则的完整性要求在撤回上诉制度之外单独设定上诉审的撤诉制度。基于平等原则、诉讼经济等因素考量,应在撤诉要件与撤诉的法律效果方面限制原告在上诉审中的撤诉。关于上诉审中的发回重审,占善刚提出,二审法院对可撤销的一审判决原则上必须自行裁判,发回重审仅为例外,且不应取决于合目的性裁量。为保障当事人的审级利益,无论以程序违法还是判决不当为由发回重审,均须同时满足案件有必要在一审法院由当事人进一步作言词辩论这一前提条件。
三、再审程序研究
作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特殊纠错与救济机制,再审制度的运作深层地蕴含着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既判力与再审诉权、司法独立与检察监督等基本价值的冲突,故而程序路径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林越坚认为,监督者的信息劣势导致寻租型和机会型监督申请引发监督虚化,催生前置审查者与后续实体审理者的道德风险。再审程序优化是实现诉访分离、导访入诉等关键目标的重要前提。必须着力提升监督者的信息能力,尽快选择能够强化激励的程序路径。李浩先生指出,2012年民事诉讼法删除了“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这一存在5年的再审事由,目的在于防止救济过度和诉讼拖延。但实证研究发现,该类再审事由在诉讼实务中却未真正消除。对管辖错误进行再审的积极意义在于消除和防范地方保护,解决管辖规则适用中的疑难问题和统一管辖规则的理解与适用。为平衡司法公正与诉讼效率的关系,需要从三方面进行优化:设置短的申请和审查期限,作出提审裁定后中止实体审理,建立飞跃申请再审机制。
四、特别程序研究
该类论文内容上包括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精神病人民事强制住院程序、仲裁市场竞争等。
新确立的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立法简略,实践中操作混乱,毋爱斌提出,该程序应以形式审查为原则,在审查中应保障担保人、债务人的陈述权。经该程序作出的许可拍卖、变卖裁定在性质上为“对物之执行名义”,法院只能对该裁定指向的特定担保财产进行拍卖、变卖。审查过程中,如担保物权的有效成立、担保物权实现条件等实体问题出现争议,应由争议主体提起诉讼予以解决。
赫振江提出,受近年来出现的非精神障碍患者被强制住院事件影响,2011年的《精神卫生法》、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均设置了强制住院程序。对存在危害自身或他人危险的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民事强制住院,依据的是警察权与国家监护权。民事强制住院涉及公权力的行使与相对人之人权保障,是否强制住院应由法院而非精神病科医生决定。《精神卫生法》下民事强制住院程序应采用非讼程序进行重新构造。
五、执行程序研究
该类论文内容上包括执行异议之诉、审执分离、拍卖制度研究。
民事执行中,国家公权力介入私人权益的实现过程。民事执行追求迅速、高效地实现债权,难免出现侵害法益的现象。新民诉法解释第304-316条为执行异议之诉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指引。丁宝同认为,作为大陆法系传统下的一项具有相当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制度方案,执行异议之诉尽管在我国形成了初级程序规则,但尚有诸多深层次的系统性问题有待解决。郑世保提出,执行检察监督和执行救济在纠错对象、证据负担等方面存在差异。针对私益的错误执行行为,应由当事人首先提起执行救济,在执行救济无法达到目的时,执行检察监督在当事人申请下启动,此时救济序位应是“申请救助说”;而针对公益的错误执行行为,则可以立即启动检察监督,此时救济序位是“主动参与说”。
关于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洪冬英指出,审执分离是渐进过程,需要从机制到体制加以设计。机制在于解决审执既分离又衔接的运行方式,体制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组织架构。基于当前现状,应以分离为原则合一为例外。基于执行程序内在的司法性要求,虽然审执区别要求建构分离体制,但两者的共通性强调分离之下的衔接。必须完善执行机关及人员的科学配置,颁行单独的强制执行法。
司法拍卖改革率先提出司法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离与制衡关系命题,新民事诉讼法对司法拍卖制度做出了微妙调整。汤维健教授指出,司法拍卖制度历经从法院自行拍卖到委托拍卖、从拍卖权力集中行使到拍卖权力分离与制衡、从拍卖场所分散化到拍卖场所统一化、从现场拍卖到网络拍卖等一系列的发展演变,司法拍卖的市场化成为改革的基本方向。今后应致力于消除司法拍卖多种模式并存的非统一格局,由此提升司法拍卖的公平、效率性以及公众的信赖。
【本文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6年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法学本科法律史推荐书目 篇4
初学类
《寻找法律的印迹——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余定宇著,北大出版社,2010。《中华法苑四千年》,倪正茂、郑秦等著,群众出版社,1987。
《中国古代法律史知识》,杨一凡、刘海年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古律寻义》,刘星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獬豸的投影——中国的法文化》,郭建著,上海三联书店,2006。《法意3000年》,赵明著,法律出版社,2007。
《法苑谈往》,洪丕谟著,上海书店1991。
《百年中国法律人剪影》,陈夏红著,2006。
《骷髅说话——〈洗冤集录〉与奇案侦破》,王大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法学野渡——写给法学院新生》,郑永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1 《走不出的风景》,苏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1名家经典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陈顾远法律史论集》,范忠信等编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国外学者
《中国刑法史研究》,[日]西田太一郎著,段秋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中华帝国的法律》,[美]布迪,莫里斯等著,朱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93年版。《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贺卫方等编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张中秋教授选编
《中华帝国的文明》[英]莱芒•道森著,金星男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法律文化
《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范忠信等著,人大出版社,1992。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0月版。
《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梁治平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范忠信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法意与人情》,梁治平著,海天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法律文化史研究》、《法律文化史谭》,何勤华著。
史料类
《中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云梦秦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11月版。《唐律疏议》,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名公书判清明集》,陈智超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版。
法学院学生的必读书目 篇5
读书是古今中外文人们永恒的话题。法律人读书,也是法律人永恒的话题。
一本好的法律书籍可能耗费了作者毕生的精力,是作者法律思想的菁华。我们花上几元、几十元就把它拿来,相形之下真是太便宜了。
然而,作为法律工作者,我曾几何时也为读书困惑过——读的书逾多时,逾想弄清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这三个问题时常在我脑际萦绕。
培根说:“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法律人读书,也要建立一个读书目的论。我国著名法学家吴经熊说:“法律是一种估量和权衡利害的学术。”,“法律不过是促进人生的价值的一种工具。”因而,法律人读书,应该建立和研究两个最基本的课题:一是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二是探索法律怎样才能尽量地促进和充实人生的价值并随时随地提高人生的意义。法律人读书,不可游离人本主义精神,不能把社会正义束之高阁,要有追求自由的精神并具备开放的胸怀。唯有尊重生命、关爱人类、弘扬正义、启迪良知才是法律人安身立命、赢得人们的尊重的前提。
读书应该是无私的,应该尽量地帮助有困难的人,而不是用来高谈阔论的。作为法律人,满腹经纶而不愿意援助那些缺乏金钱又急需法律帮助或者那些渴求法律知识的人,即就“胸有万卷书”也是不足为道的。在韩城司马迁的庙堂上,赫然悬挂着“贵轻重,慎权衡”六个大字,则是对读书无私论的写照。
我欣赏自由的学术,自由的思考,独特的、个性的思维方式。大凡著书立说的人,无不竭尽全力地摒弃前人的绝对真理和经验中的糟粕,总结相对称之为“真谛”的精华,佐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是这样的一本书,我会把它称之为好书,如果不是这样一本书,我会为浪费我的阅读时间和金钱而大为光火。
自由的精神,也表现在我们读法律书籍时的自由见解,要敢于有自己的见解。林语堂先生说:“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这是林先生总结的经验,也是读书的生命所在。倘若我们读书时不能对该书进行评判、辨别是非,那我们就是在懵懵憧憧地读书。
我国每年出版的法律图书多达上千个品种,法律专家学者们在各种法律图书杂志上著书立说则多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林语堂先生说:“读书需要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胆识二字是不可拆分的。倘若我们不加选择地去读书,尽管你有胆量、有毅力,只能被淹没在书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读书的目的可能变成为读书而读书,可能会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毫无头绪,久而久之可能会觉得读书是一
桩乏味的事。而培根则认为不加选择而花太多的时间去读书是“懒惰”的表现(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此所谓“夫无远谋,必有近虑”。我们读书首先得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或者将来从事的职业联系起来。读书的目的不是运用华丽的词藻哗众取宠,也不是为了反对和驳倒你潜意识中的对手。读书总是与社会贡献相联系的。律师读书应当寻找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答案;法官读书应当寻找公平处理案件的答案。而作为一名土地执法官员,则应当从书籍中思索如何处理好土地争纷。人们称某位老者“德高望重”时,是隐含了这位老者所作的社会贡献的。
读书绝对不是为了虚荣。在你那引以自豪、琳琅满目的书架上,随便抽出一本书(工具书除外),你若不能说出这本书的要点,也不能从你的笔记中找到答案,你就白花钱购买了这本书,它占据书架的一角会让人大惑不解。我每年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书订杂志,然而我的书架上的书却少的可怜,这是因为我随便抽出一本书,当我不能说出它的要点时,要么废弃,要么送人。
我相信塞万提斯说的一句话:人们的大脑空间是有限的,就象一间房屋,当新的家具搬进来时,旧的家具就要被挤出去。我们只能在千百万种法律书籍中找出我们最需要解决问题的书籍去读。有限的大脑空间只需要最新鲜的法律知识供给,实际上,你不用为占据大脑中旧的法律知识的丢失而惋惜。
聪明的法律人撰写的法律论著,总是用最通俗的语言讲明最深奥的法律问题。那些用晦涩难懂、高深莫测的语言试图说明最浅显道理的书籍,相信那些大学士们也不会津津乐道的,而我总是把这种书用来在我睡不着时进行催眠。所以,我宁愿选择浅显易懂的文章去读,把那些晦涩难懂的文章用于我认为它们已经浅显易懂时再读。
一本法律书籍中的精华只有很少一部分,若能把这一分部找出来并读懂它,则是理解了这本书。如果把许多精力浪费在研究大部头书籍的全部篇章上,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著书的人已经为撰写此书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他们的目的只是要你理解他们的观点和精髓,而不是如何撰写此书的形式、过程或者论证的方法。譬如,我竭力不去反复研究苏力文章中的演绎方法,而是思考文章中结论的可*性。我不被苏力文章的演绎方法所禁锢,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思索问题。撰写《格里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说的好:“从宏伟的大门进入学殿堂,要求付出大量时间,要求遵守一定的形式;所以,那些有大量繁忙事要做、很少讲礼仪的人,对从学问的大殿后门进入就满足了。”
读书不记笔记是懒惰的、危险的、可怕的,因为你总不能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反复翻阅一本书上,而让好多书籍等着你去阅读已等的不耐烦。对一本法律书籍要点的理解,应当从你的笔记中找到简便的答案。我们比前人所幸的是可以用电脑来做笔记了,而且可以随意修改记录。但是,电脑帮助我们也是有限的,犹如我们记熟了一些英语单词,但并不等
于我们能把这些单词组成一篇奇妙的文章。所以,我必须将笔记中重点记录的问题--哪怕是一句话--刻在我的大脑中,并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电脑并不能帮助你把字、词、句组成一篇文章,何况,我们总不能在一些的场合把自己的电脑也搬去回答或者阐述各种法律问题。
1、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漆竹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2、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学思潮》,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勒内?达维德:《英国法和法国法》,潘华舫、高鸿钧、贺卫方译,中国政法大学印行,1984年版。
4、亨利?梅里曼:《大陆法系》,顾培东等译,西南政法学院印行,1983年。
5、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6、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曹玉堂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7、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9、亨利?莱维?布律尔:《法律社会学》,许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高鸿钧、贺卫方译,三联书店1990年版。
11、丹皮尔:《科学史》,李衍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12、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4、张宏生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5、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郑玉波:《民法总则》,三民书局1959年版。
17、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8、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9、摩莱里:《自然法典》,黄建华、姜亚洲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20、普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孙署冰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1、德萨米:《公有法典》,黄建华,姜亚洲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2、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3、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4、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睦茂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5、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6、费希特:《以知识学为原则的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载梁志学主编:《费希特
著作选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7、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8、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29、尼布尔:《道德的人与非道德的社会》,蒋庆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0、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31、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黄尊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经校勘的重印版。
32、彼德?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3、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34、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5、葛德文:《政治正义论》(卷一),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36、克鲁泡特金:《互助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37、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38、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9、亚里斯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40、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增订版。
41、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2、王泽鉴:《民法总则》,2000年作者台湾自版。
43、周枬:《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44、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5、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6、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徐国栋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7、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8、徐国栋编:《中国民法典起草思路论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9、西塞罗:《论义务》,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0、《意大利民法典》
http://bbs.shufe.edu.cn/dispbbs.asp?boardID=7&ID=117389
再来一份法理学的参考书目,比较多。有兴趣可选读。
lz的另外一个帖子
我私自做主两个放一起了 便于同学查看 感谢楼主的共享
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必读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3.(美)罗尔斯:《正义论》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5.(法)卢梭:《社会契论法》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7.(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8.(美)博登海默:《法理学》9.(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10.(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11.(英)梅因:《古代法》12.(古罗马)优士丁尼:《法学阶梯》13.(意)彭梵德:《罗马法教科书》14.(意)格罗索:《罗马法史》15.(德)科茨等:《比较法导论》16.(美)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17.(德)科茨:《德国民商法导论》18.(日)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19.(日)铃木禄弥:《物权的变动与对抗》20.(英)劳森等:《财产法》21.(英)科宾:《科宾论合同》22.杨仁寿:《法学方法论》23.梅仲协:《民法要义》24.史尚宽:《民法总论》25.史尚宽:《债法总论》26.史尚宽:《债法各论》27.史尚宽:《物权法论》28.谢在全:《物权法论》29.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30.刘德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31.周枬:《罗马法原论》32.佟柔:《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33.马俊驹等:《民法原论》34.江平:《法人制度论》35.社科院物权法起草小组:《物权法建议草案》36.王家福:《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37.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38.王泽鉴:《侵权行为法》39.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40.郑成思:《知识产权法》41.张国健:《商事法论》42.王保树:《中国商事法》43.梁宇贤:《公司法论》44.江平:《公司法教程》
45.L.C.B.Gower, Gower’s principle of Modern Company law
46.Hamilton,The Low of Corporations.47.David L Ratner, Securites Regulation.48.刘甲一:《票据法论》49.施文森:《保险法总论》50.(日)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学必读书目
http://fxylib.znufe.edu.cn/new/ShowArticle.asp?ArticleID=4929
======================================目录 :
----------------------《尚书》
************************************* 管仲----------------------《管子》
*************************************
孔子----------------------《论语》
************************************* 老子----------------------《道德经》
************************************* 墨子----------------------《墨子》
************************************* 慎到----------------------《慎子》
************************************* 商鞅----------------------《商君书》
************************************* 孟子----------------------《孟子》
************************************* 荀子----------------------《荀子》
************************************* 韩非----------------------《韩非子》
************************************* 吕不韦---------------------《吕氏春秋》************************************* 贾谊----------------------《新书》
************************************* 刘安等----------------------《淮南子》
************************************* 董仲舒----------------------《春秋繁露》 ************************************* 桓宽----------------------《盐铁论》
************************************* 王充----------------------《论衡》
************************************* 张斐----------------------《注律表》
************************************* 刘颂----------------------《论肉刑表》等
************************************* 葛洪----------------------《抱朴子》
************************************* 韩愈----------------------《韩昌黎文集》
************************************* 白居易----------------------《白居易集》
************************************* 柳宗元----------------------《柳河东集》
************************************* 包拯----------------------《包拯集》
*************************************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 朱熹----------------------《朱子语类》
************************************* 丘濬----------------------《大学衍义补》
*************************************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 海瑞----------------------《海瑞集》
************************************* 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顾炎武----------------------《日知录》
************************************* 王夫之----------------------《读通鉴论》
*************************************
龚自珍----------------------《龚自珍全集》 ************************************* 魏源----------------------《默觚》
*************************************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 ************************************* 薛允升----------------------《读例存疑》
************************************* 洪仁骸蹲收缕?br>王韬----------------------《弢
园文录外篇》
************************************* 张之洞----------------------《劝学篇》、《江楚会奏变法
三折》
************************************* 薛福成----------------------《筹洋曲刍议》 ************************************* 沈家本----------------------《寄 文存》
************************************* 郑观应----------------------《盛世危言》
************************************* 严复----------------------《严复集》
************************************* 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 *************************************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 章太炎----------------------《章太炎政论选集》 *************************************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 《罗织经》------唐朝酷吏来俊臣 ============================= 《二十六史在线全文阅读》
=============================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於前,有败於後,不为损刑;有善於前,有过於後,不为亏法。——商鞅:《商君书》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韩非子》
夫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或计过以配罪,或化略以循常,或随事以尽情,或趣舍以从时,或推重以立防,或引轻而就下。公私废避之宜,除削重轻之变,皆所以临时观衅,使用法执诠者幽于未制之中,采其根牙之微,致之于机格之上,称轻重于豪铢,考辈类于参伍,然后乃可以理直刑正。——张斐:《注律表》
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冶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法之不善者当去之,当去而不去,是为之悖;彼法之善者当取之,当取而不取,是为之愚。夫必熟审乎政教风俗之故,而又能通乎法理之原,虚其心,达其聪,损益而会通焉,庶几不为悖且愚乎!——沈家本:《寄簃文存》
中国法学必读书目
==============================
目录 :
----------------------《尚书》
************************************* 管仲----------------------《管子》
*************************************
孔子----------------------《论语》
*************************************
老子----------------------《道德经》
************************************* 墨子----------------------《墨子》
************************************* 慎到----------------------《慎子》
************************************* 商鞅----------------------《商君书》
*************************************
孟子----------------------《孟子》
*************************************
荀子----------------------《荀子》
************************************* 韩非----------------------《韩非子》
************************************* 吕不韦---------------------《吕氏春秋》
*************************************
贾谊----------------------《新书》
************************************* 刘安等----------------------《淮南子》
************************************* 董仲舒----------------------《春秋繁露》
*************************************
桓宽----------------------《盐铁论》
*************************************
王充----------------------《论衡》
*************************************
张斐----------------------《注律表》
*************************************
刘颂----------------------《论肉刑表》等
************************************* 葛洪----------------------《抱朴子》
*************************************
韩愈----------------------《韩昌黎文集》
************************************* 白居易----------------------《白居易集》
************************************* 柳宗元----------------------《柳河东集》
*************************************
包拯----------------------《包拯集》
*************************************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
朱熹----------------------《朱子语类》
*************************************
丘濬----------------------《大学衍义补》
*************************************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 海瑞----------------------《海瑞集》
************************************* 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顾炎武----------------------《日知录》
*************************************
王夫之----------------------《读通鉴论》
************************************* 龚自珍----------------------《龚自珍全集》
************************************* 魏源----------------------《默觚》
*************************************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 郭嵩焘----------------------《郭嵩焘奏稿》
************************************* 薛允升----------------------《读例存疑》
************************************* 洪仁骸蹲收缕?br>王韬----------------------《弢
园文录外篇》
************************************* 张之洞----------------------《劝学篇》、《江楚会奏变法
三折》
*************************************
薛福成----------------------《筹洋曲刍议》
*************************************
沈家本----------------------《寄 文存》
*************************************
郑观应----------------------《盛世危言》
*************************************
严复----------------------《严复集》
*************************************
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
*************************************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 章太炎----------------------《章太炎政论选集》
*************************************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
《罗织经》------唐朝酷吏来俊臣
=============================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於前,有败於後,不为损刑;有善於前,有过於後,不为亏法。——商鞅:《商君书》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韩非子》
夫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或计过以配罪,或化略以循常,或随事以尽情,或趣舍以从时,或推重以立防,或引轻而就下。公私废避之宜,除削重轻之变,皆所以临时观衅,使用法执诠者幽于未制之中,采其根牙之微,致之于机格之上,称轻重于豪铢,考辈类于参伍,然后乃可以理直刑正。——张斐:《注律表》
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冶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法之不善者当去之,当去而不去,是为之悖;彼法之善者当取之,当取而不取,是为之愚。夫必熟审乎政教风俗之故,而又能通乎法理之原,虚其心,达其聪,损益而会通焉,庶几不为悖且愚乎!——沈家本:《寄簃文存》
==========
一、著作
1.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2.张勇:《卓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3.张勇:《远见》,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4.林正主编:《剑桥诉讼》,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版。
5.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版。6.朱伟一:《走过法律》,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7.《法学名家大讲堂》,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8.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9.李永红、于晓青:《钱塘法雨》,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10.刘星:《中国法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1.《北大法学评论》,法律出版社。12.《律师文摘》,法律出版社,时事出版社。13.《清华法治论衡》,清华大学出版社。14.《法理学精粹》,法制出版社。15.徐达辉编著:《中外法律幽默透视》,人民公安
出版社2003年版。
16.刘星:《古律寻义》,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17.李永君:《法里法外》,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18.【美】赞恩:《法律的故事》,孙运申译,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版。(又名《法律简史》,友谊出版社,2005年版。)19.朱新力:《行政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胡建淼:《行政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1.冯象:《木腿正义》,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舒国滢:《在法律的边缘》,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23.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4.梁治平:《法意与人情》,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25.《法治的阶梯》,团结出版社2003年版。26.强世功:《法律人的城邦》,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27.刘星:《法律的隐喻》,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周天玮:《法治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29.《法学家茶座》,山东人民出版社。
二、杂志 1.《中外法学》 2.《法学杂志》 3.《法学研究》 4.《环球法学评论》 5.《法律与生活》 6.《民主与法制》 7.《法学》 8.《当代法学》 9.《法律科学》 10.《法学论坛》 11.《法学评论》 12.《现代法学》 13.《政法论坛》 14.《中国法学》 15.《中国律师》
法学院新生学习导师推荐书目汇总 篇6
法学院·2012-11-30 12:41:00
为了更好的扎实推进2012本科新生学习导师工作,根据“深圳大学本科生学习导师工作管理办法(修订)”及法学院的实施细则,新生学习导师第一学年至少向同学推荐两本指定的书籍,新生必须在学习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至少两篇读后感并交由学习导师批阅。以下是导师推荐的书目:
《乡土中国》
《社会契约论》
《法学学位论文与写作方法》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社会学是什么》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近距离看美国》
《乌合之众》
《家国天下》
《民主是个好东西》
《生育制度》
《论法的精神》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司法的理论与制度》
《法律文化三人行》
《政法笔记》
《名案中的法律智慧》
《法边馀墨》
《认真对待权力》
《大法官的智慧》
《西窗法雨》
《法律稻草人》
《自由秩序原理》
《为权利而斗争》
《木腿正义》
法学院教务部
民事诉讼法学书目 篇7
一、刑事诉讼理念教学的特点和意义
1. 刑事诉讼理念教学具有全过程性
《刑事诉讼法学》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开设, 这时学生正处于法学课程学习的基础阶段, 很多学生并没有深入的法学思想意识和自觉在法学知识学习中思考法学精神的能力, 因此, 在诉讼法的学习中, 学生无法主动运用诉讼理念来理解知识, 只能对诉讼知识进行机械记忆, 既不能理解知识的本质, 也容易遗忘, 久而久之, 诉讼程序就只能是片面的记忆, 甚至出现学习完起诉制度再学习审判制度时只记得“起诉”二字, 其中的知识要点特别是准确的时间概念已经完全忘记,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也是必然的。
鉴于这种情况, 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讲授诉讼理念, 让学生通过理解制度价值和立法背景来深入地认识制度来源, 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制度的联想, 做到举一反三, 熟能生巧;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树立整体学习的观念, 进而对某一诉讼价值下的相关制度进行完整的理解。例如:学生在学习辩护人制度时就可以联想到这一制度在实现无罪推定原则中的意义, 以及刑事诉讼中其他能够保障无罪推定原则实现的具体制度及其制度改善, 这样, 学生就不仅能深刻理解无罪推定原则, 而且能深入掌握知识点。
2. 刑事诉讼价值理念学习是程序制度学习的推动力
刑事诉讼价值理念的学习不仅辅助了学生对程序制度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各项制度, 而且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程序制度的促动力。诉讼法的一大特点就是程序点非常琐碎, 如第一审虽然是普通程序, 但知识点却非常多, 也非常重要, 是审判的核心程序, 仅开庭前的准备就要做很多项工作, 这些工作中有一项疏忽了就是程序遗漏, 就会对权利人的权利造成影响。但对于初学者来说, 这些程序却很难把握, 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不同的诉讼方法 (如安排模拟法庭审判) , 更为重要的是, 教师要告诉学生每一项工作的意义和蕴涵于其中的价值理念, 让学生把握相关理念和精髓, 理解各项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够认识到为什么需要这些难以记忆且从字面看来十分枯燥的程序, 为什么不能省却其中的任何一项, 从而使一种程序法定和人权保障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内心;学生也才能够通过对诉讼理念的深入理解将自己学习的思维意识从一种“我需要记忆因此运用方法来避免枯燥”的被动学习状态, 转变为“我需要思考某种价值保障如何在这一诉讼阶段实现从而配置制度”的主动学习状态。
3. 刑事诉讼价值理念学习的终极目标是相关法治意识的建立和内化
《刑事诉讼法学》的实践性特别强, 在普通民众接触最多的由传播媒体报道的重大法制事件中, 绝大多数是刑事诉讼事件, 既然是耳闻目睹, 民众对于刑事诉讼价值理念的理解就相当重要, 民众的观念如何也就决定了社会的法治状态能否实现, 而正确的刑事诉讼理念的培养首先是从课堂开始的。另外, 刑事诉讼案件的重大性决定了其诉讼理念往往是关乎人权保障, 特别是生命权、自由权等, 而规制的对象又往往是占据强势地位的国家权力机关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实现, 刑事诉讼法又被称之为“小宪法”。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堂刑事诉讼理念教学时既要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 又要注意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谨慎性看法, 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正当的权力观念和权利意识理念。
二、刑事诉讼价值理念的教学方法分析及应用
1. 不能忽视传统程序案例教学中对于诉讼价值理念的分析和传授
之所以强调要在案例分析中注重诉讼价值理念的熏陶, 原因在于案例教学法是刑事诉讼教学中的主导方法, 这是由程序法学的实践性特点所决定的。程序制度的实质是一套规范的操作规程, 这些操作规程体现在诉讼实践中便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 具体的案例特别是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案例, 往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避免纯粹程序推演学习所带来的枯燥, 由此可见案例教学对于诉讼程序学习的意义。同时, 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但这一过程虽然生动, 却要求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找出其中的程序错误并进行正确的理解, 确实是有相当难度的, 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展开思路。如果教师只注重对其所蕴涵的价值理念进行分析, 就会使问题较易解决。由于程序正当和人权保障是《刑事诉讼法学》的两大核心价值, 教师若从这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便有助于帮助学生根据所记忆的程序知识进行案例挖掘。因此, 价值理念的分析应当成为制度分析的先导,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现价值正当性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 传统的案例分析并不仅仅是程序规范的错误查找, 教师应当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之所以发生程序违法的原因。同时, 案例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也使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诉讼价值的把握对于正确判断案件是非的意义, 特别是对于本科学生而言, 其学习兴趣更多地集中于自己认为对日后工作更加有直接帮助的程序知识的学习上, 因此, 诉讼价值理念的细致把握和个体内化更需要在案例分析这种能够实质提高学生程序知识学习水平的教学模式中来进行,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也避免了单纯理念说教所带来的学生抵触情绪。
2. 在讨论式教学中注重分析方法的引导
虽然我们强调在传统的案例分析中不应忽视对诉讼价值理念的把握, 但由于其侧重点在于具体程序问题的分析, 诉讼价值理念的探讨更强调其对于程序分析的辅助意义, 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助于学生注重对诉讼价值理念的分析, 但内容却较为空洞, 探讨也不深入。
在实践中, 讨论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诉讼意识和思维, 是培养学生建立良好诉讼价值观念的好方法, 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细致分析中看到诉讼价值理念的生动细微之处。但这种方法占用的时间和消耗的精力较多, 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有可能超越大二学生的知识水平, 对于课时本来就紧张的教学来讲并不能够广泛运用, 因此每个教学周期一般组织不超过三次。由于机会难得, 就更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引导。当前, 对于讨论式教学, 学者的研究更为强调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注重精心组织的必要性, 包括专题的精选、学生的分组、小组专题报告的提出等[2]。
笔者认为, 在讨论式教学中, 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固然重要, 但教师引导的作用更重要, 这种引导作用不仅仅是程序上的组织, 更是方法上的启迪, 否则, 学生的讨论就有可能陷入无休止的争论, 而这种争论却没有足够的方法论依据和逻辑脉络, 也不足以启迪学生的思想和智慧, 无法达到讨论的目的。讨论式教学的核心点在于学生对具体法律现象的认识, 注重诉讼法律价值和理念的思考, 如果对于价值分析、利益分析、经济分析等方法没有足够的认识, 或者不懂得辩证思想的运用, 分析就往往显得片面和极端。比如, 对于邱兴华案件的分析, 教师不仅要进行精心的资料查找、分组讨论, 更要引导学生对案件中的当事者包括法官、法学者、精神病鉴定专家、媒体记者、邱兴华本人及其亲属等相关主体利益进行细致考量和生活背景分析, 这样学生才能够较为客观地提出分析报告, 从而避免一味地对某一主体的口诛笔伐。在这种积极而合理的分析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对于诉讼价值理念的把握也更准确了。
3. 讲授法的运用及其逻辑性组织
对于传统讲授法, 学者多持批判性的观点, 认为其“内容固化, 抑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3], “忽视研究法律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实际经验, 结果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4], 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实践经验, 学习主动性差, 知识面窄, 综合素质低, 高分低能现象普遍”[5]。笔者认为, 传统讲授法是否适用于现代教学, 讲授法是否就是“满堂灌”, 还需要根据授课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对刑事诉讼价值理念的教学来讲, 根据教材的一般编写顺序和思维的逻辑, 学生在详细认知刑事诉讼具体制度之前, 需要对制度理念进行学习, 可以说, 在学期授课的前一个月, 主要是进行诉讼理念的讲授。因此, 讲授法的运用在诉讼理念教学中不可避免, 而且非常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讲授法的地位, 并在讲授的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诉讼理念的讲授应当特别突出逻辑性特征, 切忌空洞和大而化之, 这一要求实际反映了教师对于诉讼理念本身的理解。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其中的逻辑性特征, 注重从不同主体的利益角度进行分析。如对于程序价值, 一方面是对程序独立价值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其对于实体价值的意义, 这需要从不同当事者主体的角度来探讨程序的意义。这样, 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打开, 而不至于感到理念问题空洞无物。
二是讲授法运用的时间问题。我们之所以要在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的论证后进行讲授法的分析, 原因就在于讲授法的教学并不一定要运用在课程开始时, 当进行一定量的案例分析或案例讨论后, 根据案例进行诉讼理念的讲授,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能使讲授有理有据, 实践支撑效果非常明显, 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树立正确的诉讼理念, 培养其实践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朝霞.法学谈论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刑事诉讼法》课程大学本科教学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9) .
[2]马特.讨论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3) .
[3]任晓燕, 任晓鸿.诉讼法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教学法[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 (9) .
[4]训练四处课题组.刑事诉讼法案例教学探讨[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3) .
【民事诉讼法学书目】推荐阅读:
民事诉讼法学05-23
民事诉讼法学考试小抄12-13
民事诉讼法学考研笔记06-16
2023年电大民事诉讼法学作业08-27
西南政法大学专业基础(含民法学100分、民事诉讼法学50分) 2005年考研试题12-13
民事诉讼转刑事诉讼09-21
民事小额诉讼07-19
民事虚假诉讼09-12
证券民事诉讼09-17
民事诉讼模式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