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程序操作规程

2024-08-23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程序操作规程(精选5篇)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程序操作规程 篇1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程序操作规程

为便利工作,理顺竣工决算审计程序,根据《审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以下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据此执行:

1、确定项目负责人--被审计单位报送资料时,确定该项目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负责该项目的全部事项。

2、接收、审查资料--项目负责人接收资料,首先要核查项目是否属于政府投资项目,对不属于政府投资的项目或部分政府投资的项目,要及时向股室反映,由股室统一报局确定是否进行审计。对已确定属于政府投资的项目,核对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确定项目的类型,并问清楚该项目是否存在未完工的标段等情况。若存在未完工的标段,要清楚什么时间完工,若时间较短,可等全部标段完成后,统一安排审计,若间隔时间较长,可先行安排审计。对资料不全的,要告知被审计单位应补报的资料(可提前出具一份《被审计单位应提供资料清单》)。对已报送的资料填写《提供资料清单》,双方要签字,并预留被审计单位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等。同时,要将该项目的基本情况录入《基本建设待审项目表》。对于送审项目的资料必须是原件,提供复印件的,项目负责人不得接收;对于送审的项目,第一次报送资料时,必须由建设单位来报送,第一次送审的资料由施工单位报送的,项目负责人不得接收;审计过程中补报的资料凡由施工单位报送的,必须由建设单位工程负责人签字并注明“同意报送”。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补报的资料必须报送我局,不得直接报送中介机构。项目负责人接收资料后要进行初审,通过初审对项目有一个较为全面、详细的了解。

对于乡镇建设项目、区直部门自筹资金建设项目或部分政府投资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先要求建设单位预缴审计费1万元,在审计结束后,计算实际应缴审计费,多退少补。未预缴审计费的可暂保留送审资料,但不安排项目审计。

3、报请安排审计--接收资料的当日,项目负责人将《基本建设待审项目表》交股室,由股室统一报局批准安排项目审计机构。

4、通知中介机构--项目负责人根据安排的中介机构填写《基本建设项目情况汇总表》的有关项目,通知中介机构提取资料,并告知其确定项目审计人员及所需携带的资质证书。

5、移交审计资料--3日内中介机构提取资料、项目负责人对其参审人员、证件和证明材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签订委托审计合同(若中介机构无法当场加盖公章,项目负责人必须在填写好合同内容后提交中介机构,要求其在现场测量时交回),并宣布审计纪律(中介机构审计人员不得单独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接触,执行审计“八不准”制度),并预留审计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

6、下达审计通知--移交资料当日,项目负责人报请局下达项目任务通知书,并在3日内向被审计单位下发审计通知书。下达通知时一并将承诺书及提供资料清单交被审计单位签字(盖章),并告知其对不完整的资料进行补充,3日内补充不全的,以后补报的资料不接收。对计划项目和报送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要按要求进行审前调查、编写审计实施方案。

7、实施审计--下发通知后,进入审计实施阶段。――

(1)下发通知后,要求中介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的审计,并告知其必须在审计基本结束定案之前向我局汇报审计情况及结果,定案后再将定案表交我局审查一次。该期间,项目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中介机构的审计进行跟踪监督、服务,与建设单位联系、做好各方之间的协调工作,并做好该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建设项目程序的合规、合法性审计工作,做好可以完成的审计日记;对计划项目和1000万元以上的临时项目要按规定要求记录审计日记。对于施工单位尽量要求由建设单位联系,但项目负责人要预留施工单位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2)项目负责人在实施审计的15个工作日期满时,向中介机构索取《审计报告》、《对审计项目发现的问题、意见和建议》等材料。项目负责人不得将中介机构出具的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在局审计报告发布之前对外发布。

(3)项目负责人在收到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后,10日内计算审计费、税金等,录入《审计费计算表》,做好审计取证等其他未完成事项,并撰写审计报告,提交股室、局。

8、征求报告意见--项目负责人在审计报告确定后5日内完成征求意见,若被审计单位有疑问或意见,可适当延长。

9、提交法制复核--对于计划项目和1000万元以上的临时项目,项目负责人在收到被审计单位的《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后,当日提交法制股进行复核。

10、出具审计报告、决定--对于计划项目和1000万元以上的临时项目,项目负责人在复核后的3日内报请局签批审计业务会议纪要,代拟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经局签发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和财政部门(报送本局办公室),并负责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审计意见、建议的整改和审计决定的执行。对于其他非计划项目,可直接代拟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经局签发后,送达被审计单位和财政部门(送本局办公室),并负责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审计意见、建议的整改和审计决定的执行。

11、整个项目审计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负责整理核项目档案并立卷。整理档案、立卷按照局法制股及本股室统一要求办理。

12、审计项目建立台账,审计人员每做一项工作都要及时完整填写台账。

12、项目负责人未执行上述规定形成的责任,按单位《行政责任追究制》进行处理,并接受单位的其他处理,项目负责人自行承担。

13、以上规定从2005年6月1日起执行。

2005年5月10日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程序操作规程 篇2

一、审计准备阶段

第一, 参与前期论证。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中的积极作用, 审计机关应当主动出击, 前移审计关口, 在项目立项论证阶段就参与其中, 以明确项目建设的意义、目标、要求等, 收集相关资料, 便于在项目建设期间开展跟踪审计时更加有针对性。在有关主管部门下达年度或中长期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后, 各单位进行初步论证、编制项目建议书时, 审计机关就要主动参与, 提供咨询服务。

第二, 成立审计小组。审计项目确定以后, 审计机关要根据项目的性质和审计内容的要求落实审计人员, 成立审计小组, 确定组长, 并进行合理分工。审计组长应当是资历较深、具有丰富审计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且多次参与过大型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审计机关负责人;审计组成员应当从本级或下级审计机关以及其他业务部门抽调骨干力量;在必要的情况下, 审计部门还可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审计组。

第三, 制定审计方案。跟踪审计是一项贯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系统性工作, 内容复杂多样, 要求各不相同,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 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在正式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必须要制定详细的审计方案, 明确各项审计任务的重点和程序, 以从容应对突发事件、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二、审计实施阶段

第一, 进驻被审计单位。审计组应当按照审计通知书规定的时间进驻建设单位, 一般应召开由建设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的进点会, 首先由建设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明项目建设的相关情况;其次由审计组长说明审计的目的, 并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最后审计组长要回答被审计单位提出的问题, 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在听取建设单位汇报的基础上, 审计组要索取有关的资料, 开展实地调查, 为审计工作的开展作充分的准备。

第二, 分阶段实施审计, 收集证据资料。在简单了解情况后, 审计组应当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开始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了解开工前准备的进展情况;参与工程招投标的前期准备和招投标过程;参加被审计单位组织的工程例会以及与项目有关的方案认证、设计变更等会议, 发表审计组看法和建议;监督工程物资设备的采购过程, 审查采购物资的质量、价格和管理;不定期深入施工现场, 掌握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 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变更工程以及工程签证进行审查, 掌握相关的证据;对涉及付款的已完工程量进行审查核实, 并签署审计意见, 监督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对建设资金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对监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参与工程竣工验收。

第三, 适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在跟踪审计模式下, 审计处理是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进行的, 即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 (定期或不定期) 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审计终结阶段

第一, 出具总体审计报告。在对工程竣工决算进行审计后, 即可提出最终的审计报告。内容包括:审计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审计的主要内容、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后续处理建议, 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整体评价, 并指出各个阶段组织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改进建议等。

第二, 归集相关资料。审计工作结束后, 审计机关应当整理相关资料, 建立审计档案。审计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前期参与项目论证的相关记录资料、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底稿、期中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书、审计决定、分期报告、总体审计报告以及有关证据资料等。此外, 审计机关还应适时对前期审计工作进行总结, 交流审计工作经验、指出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就下一步如何改进跟踪审计方式方法提出具体措施, 形成研讨材料, 供其他审计人员学习参考。

第三, 开展后续审计。审计报告下达一段时间后, 为了考察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 以及决定和建议本身是否正确、是否合理, 审计机关还应适时进行审计回访, 对前期审计事项进行跟踪检查。审计人员可以采用突击检查、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回访方式获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和建议的采纳、执行情况, 同时听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和建议执行中出现问题的汇报, 及时对不合理的审计决定予以更改或撤销。

四、项目后评价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程序操作规程 篇3

一、基本条件

1、资金类别: 私募地产基金公司资金;

2、贷款要求: 对开发商的资质等级不作要求,位于直辖市、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区域地级市的项目;

3、地产类別: 商业地产、住宅地产项目;

4、抵押物: 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商业地产项目,或取得四证的在建工程,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房屋所有权证的项目;

5、抵押方式: 办理在建工程抵押登记,或采取“股权+溢价回购”模式;或办理网签及登记备案手续;或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他项权利登记;

6、贷款期限: 1-2年;

7、贷款金额: 5000万元以上;

8、抵押率: 抵押物评估价值的30%至40%;

9、年利息及费用: 23—28%;

10、融资顾问费: 2%/年;

11、贷款操作时间:60—150天;

二、操作程序

1、项目方提供用於初审的下列前端资料(有效、清晰的JPEG格式彩色扫描文件):

A、贷款申请书,写明企业简介、项目概况、贷款要求、抵押物情况、还贷方案;

B、项目方营业执照副本、贷款卡、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

C、项目方公司章程;

D、抵押物的权属证明文件(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房屋所有权证等);E、评估机构出具的抵押物价值评估报告或预评估资料(可暂不盖印章);

F、以Word文档形式提供完整的项目可行性报告或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无需加盖公司印章;

G、2010审计报告,2011审计报告或财务报表、2012年3月财务报表;H、用数码相机多角度拍摄的,完整反映项目現场全貌及周边环境的照片,拍摄照片数量20张以上。

2、资金方初审通过后,项目方与顾问方签署《融资顾问合同》;

3、项目方按《房地产项目抵押贷款所需材料清单》提供全套纸版资料:

4、我公司前往项目地考察项目进展,抵押物状况等。

5、我公司对项目方的贷款申请进行内部审核,通过后双方签署《借款合同》等相关文件。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程序操作规程 篇4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务,明确审计职责,提高审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办、国办《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河南省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以下简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审查党政领导干部(以下简称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业务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为本级党委、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考察任用干部提供依据。

第三条

经济责任审计的立项依据是本级党委、人民政府的审计指令以及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的委托书。

第四条

经济责任审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实施,其管辖范围按如下情况确定:

(一)各级干部管理部门管理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同级审计机关实施。

(二)审判、检察机关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上级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同级审计机关实施。

(三)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同级干部管理部门报经本级党委或政府同意后由上级审计机关实施。

(四)部门(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部门(单位)内部自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审计机关报送相关资料,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

第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时限范围按如下情况确定:

(一)领导干部任职时限较长(一届以上)且未进行和届中审计的,重点审计后一任期。

(二)已进行和届中审计的,可将任期内未审计的重点审计;届中和举报审计时限,按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求时限确定。

第六条

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被审计领导干部及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认为审计人员与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审计结果公正时,有权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人员回避的要求;审计人员在接受审计任务时认为本人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审计人员是否回避,由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决定。

第二章

审计程序

第七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每年年底前,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应当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提出下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计划,由审计机关结合实际情况列入审计项目计划实施。

第八条

审计机关确定审计项目后,根据工作需要,组成审计组,指定审计组长。

第九条

在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前,应做好审前调查准备工作,认真了解被审计地区、部门、单位的机构设置、领导干部职责分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财政财务收支等情况,并听取干部管理、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的意见,了解、收集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有关的资料及情况。

第十条

在做好审前调查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审计组应当根据《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和被审计地区、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方案应由处(科)长审核,报经分管厅(局)长批准后,由审计组负责实施。

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发现审计方案不适应实际需要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规定及时调整。

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同时抄送委托机关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审计通知书的格式见附件。

第十二条

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应在审计通知书后以附件形式要求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工作开始后5日内,向审计组提供如下书面资料,并要求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

(一)被审计领导干部负有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财政、财务收支事项的书面材料。

(二)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各工作总结。

(三)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与上级领导机关签定的各目标责任书,以及经济工作目标、计划与执行结果资料。

(四)被审计领导干部主持或参与进行的重大经济决策的相关材料及会议记录。

(五)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末财产清查和债权债务清理资料。

(六)单位章程、经济合同、有关内控制度及内部机构设置、职责分工资料。

(七)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有关经济监督部门、管理部门检查后提出的检查报告、处理意见。

(八)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内财务会计资料、相关业务资料及有关经济指标考核办法。

(九)审计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三条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前,审计组应召开准备会议:

(一)介绍被审计地区、部门或单位的有关情况。

(二)明确审计重点、审计分工职责及其要求。

(三)组织学习有关政策、法规。

第十四条

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地区、部门或单位后,应召开审计进点会,介绍审计工作安排,提出工作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介绍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并向审计组提交书面材料。

第十五条

审计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的内容见附件。

第十六条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组可以召开各层次的座谈会,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谈话。

第十七条

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的规定,通过审查财务会计凭证、账册、报表,查阅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有关经济活动,收集能够证实审计事项真相的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

审计中如有特殊需要,可以指派或聘请专门机构或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对审计事项中某些专门问题进行鉴定,取得鉴定结论,作为审计证据。审计人员现场收集的审计证据,经审计组组长复核后,交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签名盖章。

审计人员调查取得的其他审计证据应当注明来源,并由提供者签名或盖章。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应当进行核实,对确有错误和偏差的应当重新取证。

第十九条

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对其出具的审计证据,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证据或另附的材料上,注明拒绝的原因和日期。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原因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证据仍可作为审计证据。

第二十条

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或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副本。对审计事项进行调查时,审计人员不得少于2人。

第二十一条

在实施审计中,对被审计地区、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涉嫌犯罪的,应及时申请审计机关依照法定程序移交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处理。在办理移送事项时,审计机关要作出移送处理书。

第二十二条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对审计工作进行记录,并依据《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试行)》的要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所有经过审计的事项不论是否存在问题,均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第二十三条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结束后,应当统一汇总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取证材料清单,并由审计组组长和编制人员签名,统一使用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审计组在审计中发现重大情况,应及时向派出机关的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请示汇报。

第二十五条

审计组在审计实施结束前,根据需要,可将有关审计情况向被审计人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进行通报。

第二十六条

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根据《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规定,编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书面征求被审计地区、部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审计报告书面征求意见前,必须交所在处(科)室审核,并经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审核同意后,送达被审计地区、部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

被审计地区、部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分别提出书面意见,送达审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被审计地区、部门、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审计组应当进一步核实、研究。如有必要,应当修改审计报告。

第二十七条

审计组在审计报告书面意见返回后,按有关规定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代拟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以及审计结果报告,并按《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规定,交审计机关的法制机构复核。第二十八条

审计机关法制机构在接到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代拟的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以及审计结果报告等有关审计文书后,应在7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并将重大事项提交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

第二十九条

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违反《审计法》的行为,应当依法提出处理、处罚或审计建议。

第三十条

审计结果报告应当报送本级党委、政府,并附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的意见,根据需要可抄送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

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应主送被审计单位,分别抄送被审计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

第三十一条

审计机关,被审计地区、部门、单位,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

第三十二条

国有企业改制基本操作程序 篇5

一、改制立项 经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现场办公审定改革改制总体方案的厅局、行管办、集团公司(总公司)所属企业,按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国企改革办)批复的具体改革改制形式进行改制,不再另行立项。其余企业均须单独制订改革

一、改制立项

经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现场办公审定改革改制总体方案的厅局、行管办、集团公司(总公司)所属企业,按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省国企改革办)批复的具体改革改制形式进行改制,不再另行立项。其余企业均须单独制订改革总体方案,申请改制立项,明确改革改制形式、股权设置等。企业凭改革改制总体方案批复或立项批复申请办理审计、资产评估(含土地)等有关手续。

二、制订改制方案

(一)制订改制方案权限

企业改制方案由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制订,也可由其从省国资委中介机构备选库中选择并委托中介机构制订,或委托所属改制企业(向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转让国有产权的企业、国有参股企业和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企业除外)制订。

(二)企业改制方案内容

企业改制方案由主件和有关附件(主要包括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资产处置方案等)组成。不同类型企业改制方案的具体内容如下:

1、工厂制企业改制为公司制企业。改制方案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改制条件及政策依据,资产负债情况及处置办法,职工安置办法,改制成本费用计算及资金来源,新公司组建情况(包括股权设置)及改制后企业发展规划,实施步骤,请求解决的问题等。附件包括:改制立项批准文件,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结果(包括公示意见),省国资委核准或备案文件;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及省国土部门的审核意见,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及省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审核意见,资产处置方案及省国资委的审批意见,债权债务处置方案;公司名称预登记,公司章程,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需公司发起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其他证明,发起人协议书;企业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对职工安置方案的表决决议,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等。

2、公司制企业增资扩股。改制方案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新增股东基本情况及出资额度,扩股后新的股本结构及比例,改制成本费用计算及资金来源,公司发展规划等。附件包括:新增股东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资信证明,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及省国土部门的审核意见,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及省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审核意见及职代会决议(非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处置方案及省国资委的审批意见,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等。

3、股权、产权转让。改制方案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受让方基本情况,转让产权、股权的数量及价格,改制成本费用计算及资金来源,转让收入安排,转让后的股本结构及比例,企业的发展规划等。附件包括:受让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资信证明,公司董事会、股东会关于同意产权、股权转让的决议,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及省国土部门的审核意见,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及省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审核意见及职代会决议(非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处置方案及省国资委的审批意见,转让合同,新公司章程,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等。

4、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改制方案应包括:公司基本情况,股东基本情况;新公司的股本结构设计、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管理体制、改制成本费用计算及资金来源,公司发展规划等。附件包括:土地使用权处置方案及省国土部门的审核意见,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及省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审核意见及职代会决议(非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处置方案,产权持有单位及省国资委的审批意见;新增股东营业执照(复印件)、资信证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新公司章程,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等。

(三)具体工作步骤

1、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

改制企业按照规定进行清产核资。在此基础上,由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从省国资委中介机构备选库中选择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分别对拟改制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含土地评估)。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须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离任审计。土地估价报告先报省国企改革办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资产评估处置部,对符合要求、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由综合协调部退回;受理的由资产评估处置部衔接省国土资源厅在规定时间(20个工作日)内备案并将备案文书送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达改制企业。资产评估结果经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初审、改制企业内部公示后报省国企改革办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资产评估处置部,对符合要求、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由综合协调部退回;受理的由资产评估处置部衔接省国资委在规定时间(20个工作日)内核准并将核准文书送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达改制企业。

2、制订《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履行审核手续

按照湘政办发〔2004〕25号、湘政办发〔2005〕12号文件和国家、省有关政策,制订《职工分流安置方案》,经企业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通过并经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初审后一式十二份报省国企改革办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职工分流安置部,对符合要求、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由综合协调部退回;受理的由职工分流安置部衔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规定时间(20个工作日)内审核并将审核文书送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达改制企业。

3、制订资产处置方案,履行审批、交易手续

企业改制涉及土地使用权处置的,须制订《土地资产处置方案》,经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初审后报省国企改革办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资产评估处置部,对符合要求、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由综合协调部退回;受理的由资产评估处置工作部衔接省国土资源厅在规定时间{44个工作日(不含招标、拍卖、挂牌变现土地资产时间),须报省政府审批的增加9个工作日}内审批并将审批文书送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达改制企业。

涉及矿业权处置的,按规定将有关申请材料报省国企改革办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资产评估处置部,对符合要求、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由综合协调部退回;受理的由资产评估处置部衔接省国土资源厅在规定时间(40个工作日)内审批并将审批文书送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达改制企业。

涉及工会资产处置的,制订《工会资产处置方案》,经改制企业上一级工会审核后报省国企改革办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省总工会驻省国企改革办职工分流安置部,对符合要求、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由综合协调部退回;受理的由职工分流安置部衔接省总工会在规定时间(7个工作日)内审批并将审批文书送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达改制企业。

涉及产权转让和不良资产核销的,按规定将有关申请资料报省国企改革办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资产评估处置部,对符合要求、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由综合协调部退回;受理的由资产评估处置部衔接省国资委在规定时间(20个工作日)内审批并将审批文书送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达改制企业。改制企业根据批复将拟转让的产权、股权进场挂牌交易。

改制企业根据资产评估结果、资产(含土地资产)处置批复和交易结果、《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审核意见等,确定企业净资产和改制成本,制订《国有资产处置方案》(包括剩余资产),经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初审后报省国企改革办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资产评估处置部,对符合要求、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由综合协调部退回;受理的由资产评估处置部衔接省国资委在规定时间(7个工作日)内审批并将审批文书送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达改制企业。

三、改制方案审批

企业改制方案经职代会充分讨论,由其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审核后上报省国企改革办综合协调部。

(一)企业改制方案审批要件

1、改制方案

2、改制立项批复文件(改革改制总体方案批复文件)

3、企业产权持有单位意见

(二)审批程序

未列入省国资委首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省属国有企业,其改制方案由其国有产权持有单位(所属厅局、行管办、集团公司)初审,提出意见报省国企改革办审批;列入省国资委首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省属国有企业(含投资设立的子企业),其改制方案由省国资委初审后报省国企改革办审批。

企业改制方案一式7份(带软盘)报送省国企改革办综合协调部,由综合协调部送改革改制部,对符合要求、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由综合协调部退回;受理的会同各有关业务工作部审查。其中,改制费用和专项资金补助金额由资产评估处置部专项资金管理组审查提出意见。改革改制部综合各有关业务工作部审查意见后提交省国企改革办主任办公会审议,报领导小组审定批复。其中,引进外商投资者的还须先报省商务厅审批;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因股权、产权转让以及增资扩股后致使国有不控股的须报省政府批准;涉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持股单位产权变动引起国有股性质变化的企业改制方案,由省政府决定,报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证监会审批。

(三)审批时限和责任单位

受理企业改制方案后,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不含送省商务厅、省政府、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证监会审批时间)。

责任单位:省国企改革办改革改制部

联系地址和电话:省政府机关二院二办公楼210房,0731-2211577

四、组织实施,办理有关过户、登记等手续

企业改制方案经批复后由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组织企业实施。改制企业按规定程序实施改制,调整职工劳动关系,凭有关批复文件和产权交易证明等材料,办理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到相关部门办理国有资产、土地、房产等资产权属变更或注销、工商税务登记、银行账户注销和重新设立等有关手续。未缴纳应缴纳的改革专项资金和职工安置没到位的,工商、税务、国土、国资部门不予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和产权过户等手续。

五、监督检查

由省国企改革办会同改制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对企业改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重点是:产权转让、资产处置是否规范,职工劳动关系调整和补偿安置是否到位,金融债权是否落实等。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对违规执业的中介机构,发现一起,三年不再委托其从事有关业务。

六、有关要求

(一)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对企业改制和稳定工作负总责,负责核实基础数据和有关事项(资产评估公示等),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上一篇:学习高手有秘诀下一篇:浅析维护森林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