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电网步入调控一体化时代

2024-12-16

青海电网步入调控一体化时代

青海电网步入调控一体化时代 篇1

青海电网步入调控一体化时代

【字体:大 中 小】 2010年12月30日

2010年12月24日,青海省电力公司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工作总结会在海东召开,会议宣布了7个地区供电公司调控一体化工作全部通过验收,开始正式运行,标志着青海各地区电网正式步入调控一体化时代。

领导重视亲挂帅 精心组织抓策划

为贯彻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三集五大”的总体工作部署,更好地适应“两个发展”的需要,彻底解决传统变电运行模式带来的生产组织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链条长、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2009年9月,青海省电力公司顺应形势,主动而为,积极谋划青海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工作。

作为青海省电力公司重点工作之一,调控一体化工作从策划阶段开始,就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成立了以总工程师祁太元为组长,调度中心、生产部、安监部、人资部、经法部领导和相关人员为组员的调控一体化研究工作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研究和策划。2010年1月5日,公司召开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总体实施方案汇报会,公司总经理王怀明、党委书记邓永辉等领导听取了调控一体化研究工作小组的工作汇报,明确了工作要求,提出了改进建议。按照公司领导的要求,调控一体化研究工作小组对总体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3月15日,公司2010年第2次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并通过了《青海省电力公司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业务实施方案》和《青海省电力公司推行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了“2010年底全面实施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工作”的目标,确定了“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的工作原则和“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的组织原则,明确了业务模式和总体工作安排,该方案作为纲领性文件,全面指导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工作的开展。

明确目标强措施 三个统一促建设

2010年3月23日,青海省电力公司组织召开调控一体化工作动员会,青海省公司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工作正式启动。

统一组织,制度先行。公司先后制定下发了《青海省电力公司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业务实施方案》、《青海电力公司推进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工作方案》、《青海省电力公司地区电网调度中心运行管理规定(试行)》、《青海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评估办法》等10个方案和制度,保障了各阶段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统一部署,强化控制。通过动员会、阶段评审会、周例会、中间评估等形式,加强统一部署,强化过程控制,及时总结点评存在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措施,部署安排下一阶段工作,确保整个建设工作“目标不偏移,落实不变味”。统一标准,规范业务。组织各地区供电公司对调控业务流程、技术支持系统、制度体系、技术资料及记录体系、调度室标识等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规范,下发了《调度中心管理制度汇编》,统一了12种记录格式,19种报表格式,统一了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功能,统一了信息分层分级分类展示标准,统一了调度室标识。

狠抓落实强管理 通力协作按期成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青海省电力公司完成了全部地区电网的调控一体化建设工作,完成了从组织研究—过程实施—验收评估的全过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各项工作开展紧凑高效、扎实有序,承担具体建设任务的各地区供电公司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面对时间紧、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的现状,参与建设的各供电公司领导和员工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都发扬了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紧张而繁重的工作中,做到了既不影响生产任务,又按计划稳步推进工作的目标。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为确保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工作实施,各地区供电公司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分管领导亲自主抓,有效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实施策划方案和详细的工作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过程控制和监督检查,确保了调控一体化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强化培训、以人为本。根据调控一体化工作的需要,结合本单位人员业务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了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案,组织开展了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委托培训、中心轮训等多种方式的培训,有效提高了员工的业务素质,总计组织完成了54期调控业务培训,培训人员400多人次。

完善系统、提高效率。根据调控一体化工作要求,各地区供电公司完成了110-35kV变电站综自改造,完善了自动化系统硬件配置和软件功能,完成了自动化接入信息完善工作,新接入信息近10万条次。针对监控信息量大的情况,开展了信息梳理整合和分层分级分类展示,电网监控信息量普遍下降了80%-85%。

完善基础、强化管理。针对35kV电网设备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的情况,各地区供电公司加强基础管理工作,通过全面排查,对设备标识不全、技术标准缺失、定置管理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及时完成设备标识的补贴,编制典型操作票,补充了相应的技术规程、技术资料,对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变电运维水平得到提升。

辛勤劳动结硕果 调控一体成效显

自2010年11月1日调控一体化试运行以来,通过对调度、监视、控制业务及其技术支持系统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了地区调度中心、运维站两级建制,管理扁平化、维护一体化、运行集约化、工作规范化的管理优势已经初见成效,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管理效率有所提高。

电网安全水平明显提升。调控一体化实施后,调控中心、运维站两级建制,扁平化的组织机构带来了业务流程的优化,调度指令由调度直接下达至运维站,避免了二次传令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缩短了操作时间,电网安全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电网应急能力显著提升。调控一体化实施后,电网调度员可以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电网运行情况,当电网发生异常或事故后,信息传递环节少,处理流程简洁,反应速度快,事故处理效率高,时间短,应急能力得到显著加强。如故障隔离、线路接地选检时间大大缩短,110kV变电站接地选检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缩短为5~10分钟,一般事故处理效率提升幅度在30~50%左右。

工作条件环境得到改善。调控一体化实施后,大部分运行人员只需上常白班,大大缓解了值夜班的精神压力;工作地点实现了由地理环境恶劣、合格饮用水都难以保障的偏远地区到具备完善生活设施的城镇的转移,生活环境及正常生活秩序得到了保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利于运行队伍的稳定。

人员业务能力得到提升。调控一体化实施后,调度与监控在专业上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培养了调度、监控技能兼备的人才,适应一岗多能要求。运行操作站人员要求全面掌握所辖的设备及操作巡视维护技能,锻炼和培养了运行人员的综合技能。截至目前,已有7名监控人员考取了副值调度员资格。

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升。调控一体化实施后,通过实行调度监控系统一体化和调度、监控管理人员的一体化,有利于系统资源、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的整合,节省了人力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仅监控信息一项,通过优化整合,监控信息量下降了80~85%,极大地提高了监控工作效率。运行人员由运维操作站集约化管理,便于统筹调配,既解决了忙闲不均,又可应对大规模停送电操作,缩短操作时间。同时,作为无人值班模式的纵深推进,一线运行值班人员减人增效成效显著。结束语

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正式实施,意味着青海电网向着构建“大运行”体系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大步,在此基础上,青海电网将继续开展330千伏变电运行模式的优化工作,为“大运行”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提高青海调度系统驾驭现代化大电网的能力和调度运行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上一篇:班级的宣传委员的责任下一篇:在清华大学2010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