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

2024-10-13

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共10篇)

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 篇1

为了落实我国的电网基建工程建设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对电网建设的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细化与规范, 并且提高我国的电网基建管理水平, 我国的很多电网公司都颁布了相应的基建管理规定, 从业主、设计一直到监理施工等方面的建设主体, 以及招标采购、对建设的准备与管理等建设环节, 还从质量、安全、技术以及进度等具体的项目管理的内容上进行了规范化的要求, 为我国的电网基建工程能够提升质量与实现全面的管理打下制度基础, 是一种新手段, 能够推进我国电网基建工程的一体化与规范化建设, 从而实现我国电力管控模式的转变。但是如何能够提高并且全面落实我国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管理, 如何能够图稿电网基建的管理水平, 就成为了基层供电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 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项目的特点

我国的电力行业所有的工程项目都是以工程建设为核心的, 为了达到控制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 提高电力管理水平与运作效率的目标, 我国的电力部门从工程任务的编制与设计, 到工程的下达与分包、合同的流转、预算、工程的结算、保研与交付等所有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的监控。同时把电网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工程的计划和执行的过程进行有机的结合, 使电力部门能够对工程所使用的物资、所花的成本费用、施工的进度、施工时的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与调控。由于电力基建工程一体化与其他行业不同, 具有一些这个行业特有的特点, 主要有:该行业是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建设周期长、对质量与安全又较高的要求、配套的设备多、建设的规模很小并且较分散、共同协作的单位很多、但是施工单位的素质不够高等特点。

2 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传统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项目需要涉及到包括设计、监理与施工在内的很多参建单位, 而这些单位的施工人员在技术力量上存在着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监理人员也很少尽到责任, 缺乏在施工方面的管理, 还存在着不同形式的以包代管,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电网基建工程的实体质量和整体工艺的水平偏低, 在安全施工管理和安全风险控制方面也只是处于形式。还有一些参建单位在设计方面的标准都不一样, 也会造成在电网基建工程施工时的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都很难得到控制。换句话说, 就是在传统的电网基建一体化工程的管理模式中, 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对于施工的管理要求不够明确, 施工管理的职责没有落实到位;对管理的要求逐层减弱, 在管理要求方面没有严格的执行;一些分公司的管理水平不够均衡;一些参建单位的管理水平不够均衡, 达不到需要的标准;一些单位的管理不够专业, 没有足够的经验;管理的层级较多, 缺乏准确与严格的管理标准, 管理效率不高;没有一些有效的考核评价与奖惩措施的手段。

3 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

目前, 我国一些电网单位有了成熟的项目管理理念, 并且制定出了一些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业标准以及整套的业务流程, 对一些管理制度和管控策略等方面需要规范统一的文件进行了一部分的优化与调整, 实现了对电网基建工程的全面管理。

而基建一体化的核心是业主项目部, 是推进我国基建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业主项目部有一些具体的基本职责和工作上的要求:第一, 项目管理。需要负责对基建工程进行组织编制项目策划, 要明确管理的目标, 对项目的实施做好组织工作, 并且要对承包商进行管理评价, 还要负责档案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等方面的工作。第二, 安全管理。业主项目部需要组织检车和监督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否安全, 监督环境管理活动;要做好施工时的安全管理与控制;要严格落实相关的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的法律法规条款;要确保工程的安全经费得到合理的使用。第三, 质量管理。业主项目部需要负责检查与监督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活动, 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创优目标;对于项目中的设计、施工、试运与竣工验收等工作需要进行质量方面的有效管理, 保证项目的质量, 出现了质量问题后要负责保修。第四, 进度管理。业主项目部需要制动与实施相关的计划, 并且组织完成基建工程建设相关的准备工作, 对开工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施工的进度以及动态要进行严密的跟踪管理, 防止出现差错;项目部需要参与项目启动之前的验收与投产和工程竣工之后的验收工作。第五, 技术管理。业主项目部需要须知与参与工程各个阶段的技术审查;在有技术争议时参与处理;并且要协助开展相关项目是实施和运用。

4 推进我国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的措施

4.1 大力推进业主项目部的建设

由于业主项目部是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核心, 所以应该把业主项目部的建设作为推进电网基建工程建设的主要突破口。要想加快业主项目部的建设, 首先需要加强对于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培训时应该明确培训目标, 统一培训的内容, 创新培训模式, 加大培训的力度, 在培训之后进行统一的素质考评, 只有通过这项培训, 使所有的参建人员都明确了解本部门在管理方面的要求, 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上进行指导。其次, 应该组织不同的业主项目部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交叉互查, 共同提高, 互相促进。

4.2 加强安全管理以及电网基建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要加强对入网资质审查的建设, 完善本电力单位的招投标管理。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是, 需要通过风险辨识, 对于一些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高危险工作, 制定出专门的安全保障措施, 并且一定要写入合同之中, 使施工单位明确在进行这些工作时的高危险性, 要求施工单位一定要制定专门的安全保障措施之后才能够开始施工。同时, 需要加强对于施工安全以及安全责任制的检查力度, 确保每个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都严格落实, 在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把所有的安全控制关口提前把好关, 通过有效的把控, 规范在施工时的安全行为, 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 这项工作还应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场所提前进行危害的辨识与风险的评估, 对风险作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与有效的检测好管理。如果存在重大的风险, 就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并且要展开全面的、持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 确保施工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建设管理是一项集细心、配合、创新、专业技术等方面于一体的, 需要电力单位长期进行摸索与探究的工作。电力单位需要根据本文所提出的问题与相关建设管理的措施进行修改, 从而确保电网基建工程实现在建设管理上目标。

摘要: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用电量也逐步增大, 因此, 加强对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对于电力的投资建设也逐年增高。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管理目标由三个要素组成, 包括工期、质量和成本, 如果要想在原有的条件下加强对电网基建工程的建设, 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设定好管理目标。本文主要从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项目的特点、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传统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推进我国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是措施等几个方面来对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榕, 白霖.电网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控制[J].云南电业, 2007 (12) .

[2]袁兆祥, 韩文军.海拉瓦技术及其在电网建设全过程的深化应用[J].能源技术经济, 2010 (12) .

[3]白玮.浅论电网基建工程财务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07) .

[4]亓晓燕, 李波.关于电网工程前期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2) .

[5]杨战.电网建设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探讨[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 2007 (01) .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 篇2

【关键词】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探讨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其可及时发现电网运行中存在的不良问题,通过采取措施将其排除,为电网的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确保了供电质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用电需求。今年来,随着我国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有关其运行管理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

一、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构成分析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融合了调度与监控两个重要功能,为不同部门优势的发挥以及电网运行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奠定的了坚实的基础。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将管理结构与三级分布监控包含在内,不同任务及功能分布存在,并能结合电网管理、运行等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工作站的任务。其中管理包含三个基本环节,即,生成、运行与厂站终端。同样,电网调度监控主站的结构依然是分布的,其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实现了不同功能节点间的链接,为数据共享与及时传送提供了优质条件。通常情况下,位于主站系统中节点设备,诸如前置机、调度工作站等为主备式的。与此同时,自动化系统具有SCADA功能,可实时分析、监控及处理相关数据。即,微机远程终端首先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借助微波与电力载波媒介传送至主站后进行相关处理,最终通过显示设备将处理后的数据加以显示。

二、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设计与运行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现是一个系统的工作,由于其涉及较多比较专业的电学知识,因此,要想实现该系统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挥应加强对设计与运行环节的研究。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设计与运行进行探讨。

1.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设计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着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系统的后期运行稳定性。因此,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设计时应进行综合的分析,尤其应注重以下内容:首先,电网调度监控设计时应注重经济性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最大限度的实现两者的融合。一方面,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经济性与电力企业的正常、稳步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应在满足用户电网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电网安全运行与否关系着社会不同行业正常的生产运营,因此,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注重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即,认真研究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将其运用到设计的不同环节之中,并从整体角度出发,以最大化实现电网社会与经济效益为目标,完成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设计;最后,注重设计的标准化与适用性。考虑到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难免给原有电网管理工作造成影响,为将这一影响降到最低,应结合原有电网管理及电网实际,将各项工作加以分解,构建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及业务流程,为电网的高效、安全运行做好铺垫。

2.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是一个难度较大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那么为确保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根据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并对业务流程、人员配备情况加以明确规定,尤其应明确划分检修范围、业务界限,以确保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顺利运行;其次,完善各部门技术支撑。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不仅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而且需要各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例如,对变电站而言,应定期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技术改造。而调度部门应建立视频监控、大屏幕等系统;最后,完善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各项制度。工作的实施需要制度的约束,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从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实际出发,从人员管理、系统维护、日常工作入手制定严格的制度,确保在相关制度的约束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注意事项

受地方经济影响,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在地方上的实施与运行存在较多问题,如相关单位的电力设备功能落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等,一定程度上影响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在我国的推进。另外,部分地区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经济效益不高,无法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导致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效率低下。因此,为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地方电力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水平,增加电力设备更新及电网改造的经费投入,尤其应及时更新陈旧、年代已久的电力设备,为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运行提供硬件支撑;其次,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实施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重要性,加强对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管理的重视,通过鼓励自主学习与研究、定期举行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培训工作,提高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后期的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最后,还应注重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不断将新的管理理念融入到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工作中,为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总结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是提高电网工作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重要举措,同时,通过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能显著提高电网管理质量与效率。这就要求电力管理部门结合电网规模及运行实际,重视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设计、运行与管理,尤其应认真分析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与优化,为进一步提高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的管理水平与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士良.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分析[J].硅谷,2014,05:146+144.

[2]明亮.县级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之我见[J].中国科技投资,2013,Z2:214.

[3]罗城.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1:154-155.

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 篇3

1 变电站存在的问题

1.1 变压器零部件的异常

在当前变电站的日常运行和管理中, 变压器异常是影响变电站正常运行的最普遍的一个问题, 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变压器内部零件的损耗或者破损, 变压器的磁芯无法正常工作, 导致变压器的剧烈振动并且伴有异常的声音。如果变压器发生破损, 尤其是雷雨天气, 将会造成局部异常放电, 如果雨量过大, 很容易造成火灾。同时处在室内的变压器也有可能腐蚀等原因造成防爆管的破裂, 带来火灾的风险。

1.2 油位异常

变压器经常会出现油位异常, 造成变压器故障。油位上升, 会导致变压器的运转加快, 从而增大摩擦, 变压器的外部还会出现异常放电的现象, 造成火灾;油位下降, 变压器运转变慢, 油位过低可能出现瓦斯保护误动, 变压器内部线圈失去油液保护, 直接暴露在空气中, 容易产生击穿事故。[1]

1.3 互感器异常

互感器异常也是变电运行的一个常见的问题, 其表现是停电发生时, 电压保险丝不会出现熔断现象, 导致不能对电压互动器故障进行诊断。

2 变电一体化中电网智能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分析

2.1 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整个智能监测系统的核心, 电力系统的智能监测系统的数据库包括两大模块:实时数据管理和历史数据管理。一旦系统运行, 数据的安全性和正确性将得到保证。同时, 实时数据会不断的更新到数据库中,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2 系统的建设

整个系统的构建是采用超图公司的Superman组件, 在VC++的环境下设计开发的。开发的可视化管理系统界面, 可以有效的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对系统的各个模块建设可以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整个系统分为五个模块, 分别是基本操作模块、数据接口模块、数据查询模块、预警模块和设备运行状态评估模块。为了保证设备运行参数能够被实时监测, 需要借助传感器和射频标签等传感设备, 能够高效、准确的采集到设备运行参数, 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其传回系统控制中心。

对于基本操作模块, 其任务主要是更新数据库和地图信息, 保证设备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的获得设备运行的图形界面。数据库接口模块主要负责接受实时的监测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系统中, 在这个模块中, 需要利用对无线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处理, 分析设备运行参数, 然后将信息传输到数据库当中, 保证系统能够监测到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数据查询模块主要是负责设备运行信息的实时和历史查询, 帮助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系统运行情况。预警模块负责对电力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预警。当设备的运行出现状况时, 预警模块要及时的通知设备管理人员, 及时对设备进行修复, 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设备运行状态评估模块负责对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预测设备未来运行可能出现的状况, 预防问题的出现。在这个模块中, 要对设备的电流、电压和工作时间等信息进行分析评估, 结合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备运行的历史参数对设备做综合分析, 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为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上的支持。[2]

2.3 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智能的电网监测系统可以有效的实现电源和电压的优化、配网优化、谐波治理、电能调度、安全维护和可靠维护等功能。通过分析智能监测系统监测到的实时数据, 可以有效的了解电力系统的配网、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对电力企业的电量、电力和电能质量进行有效管理, 可以及时的发现电网的损耗、供电安全可靠性以及电能效率等问题。及时的了解电力企业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 发现电耗不合理、电能浪费以及设备状况等问题;对每个产品或每个工段的单耗和用电成本进行核算, 为将来电能的考核提供充分的依据。对生产设备空载运行、无人灯和无人空调等电能浪费情况能够实时进行检测。监控系统的实时报警功能可以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实时报告, 提高供电的安全性。确保每个生产工序的安全, 提高产品的质量,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最终实现节能、环保、经济的效果。

3 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 变电站中存在油位、变压器和互感器异常等问题, 新型电网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变电运行的监测, 促进变电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邓斌.电力工程变电运行技术分析[J].硅谷, 2013 (9) .

浅谈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建设 篇4

摘 要:在国家电网公司构建“三集五大”,开展“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沈阳地区电网调度、集控自动化系统运行和开展调控一体化试点情况,对沈阳地区电网开展调控一体化系统建设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了沈阳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分析研究EMS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网结构日趋复杂、电网运行管理和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发展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三集五大”,特别是“大运行”体系,要求电网调度运行实行精细化集中管理,电网运行管理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系统来保证,“大运行”的技术支持核心是集电网调度和集中运行监视与控制于一体的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简称调控一体化系统)。本文结合沈阳地区电网调度、集控自动化系统运行和开展调控一体化试点情况,对沈阳地区电网开展调控一体化系统建设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了沈阳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建设思路。

一、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模式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国际一流企业,要求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显著提升公司运营的效率与效益,保障电力安全可靠,承担社会责任,建设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实现“三集五大”,构建“大运行”体系,在地区电网实现调控一体化。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含义:(1)技术层面,即建设调控一体化的技术支持系统,支持“大运行”体系建设;(2)仅仅围绕电网调度和集中运行管理的“大运行”体系建设,主要是运行和管理体系建设。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每个地区设置1个调控中心,建设1套调控一体化系统,接入该地区所有35330 kV变电站信息,由调控中心对该地区电网和所有35330 kV变电站进行监视和控制,在调控中心按照岗位设调度席位、监控席位、县调等席位,调度席位主要管理各地区电网运行,监控席位主要管理该地区电网所有变电站设备的监控操作,县调席位打破县域划分,统一管理该地区县调业务,这样在地区监控中心完成地电两级调度和监控业务,技术支持系统实现调控一体化、地县一体化。目前,在变电站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必须在外围配置操作队,辅助调控中心完成现场操作,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智能化变电站建设,将逐步取消操作队,完全实现远程监控操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厂站自动化技术、调度自动化技术、光通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力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日趋成熟,调度自动化技术日趋成熟,构建大系统技术已经成熟。在硬件配置方面,实现异构、跨平台、跨操作系统,在支撑基础软件方面,建立统一标准、统一软件平台,构建灵活、可定制、应用功能强大的大容量、功能完善的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成为可能。国产技术支持系统已经能够处理50万点以上的信息量,能满足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的信息处理要求。

在我国,由于地域、经济发展差别较大,地、县两级电网规模、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的模式差别也较大,沈阳地处我国东北方区域,地区电网规模适中,地区电网以110 kV为主,县区电网35 kV及以下电网和城市配网为主,大部分地区电网内35--330 kV变电站数目在80--110座之间,城区大型变电站间隔较多,信息量大,每站平均遥信量2000、遥测量500、遥控量500。郊县、偏远地区普通变电站间隔较少,每站平均遥信量1200、遥测量300、遥控量300。一个地区大型变电站在变电站总数中一般只占30%左右,随着变电站总数的增加,大型变电站数目比例会降到25%左右,实际信息量不会超出上述测算方法估算的数目,系统规模可以满足实际需要。

实行调控一体化后,由于投资规模的不同,其系统软件硬件水平、软件功能和设备档次大为不同,安全可靠性也不同,这些是以往单一集控系统、县调系统无法相比的。另外用一套调控一体化系统代替原来多套系统,系统单一,可大大减少运行维护人员数量和劳动强度,在系统维护的方便性、及时性、统一性方面都是原来无法比拟的,便于系统统一建模,数据和模型一致性好。

从以上方面比较分析,调控一体化模式要比原来调度+集控模式优越,建设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符合“大运行”体系建设的要求,符合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是必要的、可行的。同时,一体化建设需要更加注重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并与规模投资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上档次、提水平、彰显规模效益,提高公司整体水平。

在技术层面,以建设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为先导,带动管理层面的业务流程和部门重新整合,紧紧围绕电网运行控制这一核心,需要打破层级、区域观念。

(一)要充分认识到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涉及到部门职责重新整合、人员变动等诸多复杂问题,这种变化可能会对电网安全造成威胁,影响人员的稳定和企业指标的完成等。

(二)从原来调度+集控模式发展为调控一体化模式,在系统建设和改造时,需要有一定时间的过渡期。目前,由于大多数综合自动化站对现场信息不做处理,全部直接上传到集控主站,造成集控站接收信息量非常大,大量信息上传,造成信息堆积,运行人员难以区分哪些是有用信息,同时,大量信息上传占用通道资源和系统资源,影响系统实时指标,这些都是目前一些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难以实现真正无人值班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信息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是否考虑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信息过滤、分类,按照优先级上送主站,保证采集和控制的实时性要求,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结语

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对电网的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变电管理及运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更不利于智能电网的建设, 随着国家对电网建设的更高标准出台, 调控一体化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电网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现阶段我国电网运行管理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的电网建设运行中, 实施变电运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变电设备实施及时的维修以及对变电运行的实时监控, 确保变电运行的环境安全性以及变电运行的稳定性。在传统的变电运行管理相关的实施方式中, 主要有三种运行管理模式。即最初阶段的常规站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发展中期阶段的监控中心变电运行管理模式以及发展后期阶段的操作队分设变电运行管理模式, 而且这三个阶段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都必须依赖大量人力的支持。

1.1 常规站变电运行管理模式

常规站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工作实施对主控室的要求是必须有24h的值班监控, 而且必须有多个工作组的设立,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提升变电站工作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而且可以达到较快的反应速度, 但是有一个弊端就是需要依赖大量的人力支持, 而且对人力的需求是随着变电站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日益增加的。

1.2 监控中心变电运行管理模式

监控中心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首先有集中监控中心的建立, 对于站区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统一的安排, 并且根据不同类型的分区安排不同的操作队。在这种管理模式中, 操作队主要有以下三种操作方式:监控管理的区域化操作方式能够对人力资源实施有效的利用, 然而和现阶段的电网运行模式比较, 兼容性较低;监控管理一体化的操作方式虽然能够和现阶段的电网运行模式兼容, 但是还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持;监控管理分设化的操作方式对于人力资源没有较强的依赖性, 比较适用于建设规模在中等层次的变电站。

1.3 操作队分设变电管理模式

操作队分设变电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有统一的操作中心支持, 在操作中心的管理人员有明确的岗位和职责划分, 其工作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工作效率也有了极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随着变电站规模的扩大会出现信息传输速度减缓的现象, 不能很好的处理突发性事件。

2 电网运行实施一体化智能调控的影响

在现阶段的电网运行管理中, 还存在一部分如变电集控站等一些比较传统的管理办法, 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 而且还得不到较高的资源利用率, 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电网发展的更高需求, 而随着电网运行的自动化调度技术的日益完善, 对于电网运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必须改变。建立完善的电网监控调度系统, 实现电网监控工作和调度工作的有机结合, 使得电网的运行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是智能化电网运行调控的重要内容。

2.1 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管理的工作效率

电网的运行管理实施一体化智能调控模式, 可以同一时间完成对电网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操作, 这样有效减少了调度员误判电网信息的行为, 更大限度的减少了处理电网运行故障的时间。同时, 一体化的电网智能调控模式还可以实现零距离电网信息数据的传递。举个例子来说, 假如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一项调度命令的执行, 在没有实施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之前, 主要采取的工作流程是在现场监控和调度工作之间完成多次循环的电网信息传递, 这期间需要监控中心、调度中心、运行中心等多个部门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共同协调完成。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电网运行异常情况首先向调度中心汇报, 调度中心对接收到的汇报情报进行分析后下达指令给监控中心, 然后监控中心收到指令再下达操作指令给运行维护队, 最后运行维护队再执行现场的操作维修。这样的工作流程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也极大增加了维修故障的时间, 不利于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维护。当一体化的智能电网调控模式实施之后, 有效的进行了故障操作流程的优化, 实现了运行管理机构的有效整合, 使得监控部门和调度部门可以在一个场合进行办公, 并且实现电网信息的快速传递, 极大减少了处理电网运行故障的时间, 提升了电网运行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另一方面, 为了减少专业壁垒对进一步工作的限制, 在班组之间更好的开展互帮互带学习工作, 调度和监控的同台办公可以更加完善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对于部门管理能力是很好的提升, 同时也符合电网运行管理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2.2 改变了传统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

在现阶段的电网运行管理中, 还存在着一部分如变电集控站等一些比较传统的管理办法, 承担了变电站、集控站、监控的所有职责,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 并且得不到较高的使用效率, 经常会出现集控站工作分配不均的现象。这种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 很显然的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时代背景下对电网发展的进一步需求。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应的技术水平及管理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 一体化智能电网调控模式的实施, 首先是适应新形势的电网发展需要的, 其次, 在这种模式下, 设立完整的调度中心管理系统, 能够实现和监控中心的一体化管理, 完成紧急情况下的远程遥控操作, 电网调度和监控的职责也得到了明确的规定。电网运行维护队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巡视电网运行情况、操作变电站倒闸、分解调度指令, 通过和调度中心的密切配合、有效协调, 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完成了对电网运行的高效管理。

2.3 统筹调配电网运行管理工作人员

一体化智能电网调控模式的实施很好的满足了国家对电网运行提出的集约化标准, 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根据变电站实际工作的繁忙情况, 有计划的分配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 实现管理人员的统筹调配, 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下由于人员分配不科学导致忙闲不均的情况, 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电网运行维护、巡视设备等工作内容上, 使得电网运行有了更牢固的安全性基础。同时, 实施智能电网调控运行管理模式, 实现了工作人员20%的精简率, 更好的优化了电网运行的经济成本, 使得设备启动等现场操作有更加明显的工作优势。另外, 通过对工作人员开展综合技能培训, 极大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素质, 并利用先进技术平台的有力支持, 避免了电网运行由于缺乏人手导致安全事故的现象, 较好的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为工作人员创造了更好的现场工作环境。同时, 智能一体化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科学的将工作人员分为了倒班人员和维护人员两个部分, 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工作人员由于担负众多工作职责导致夜间疲劳工作的问题。弹性值班制的施行, 运行人员得到了白班和夜班的划分, 获得了时间上的解放, 并且能够通过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学习更多的专业技能, 专业的工作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电网运行日常操作和处理事故的工作效率, 使得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3 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实施虽然为电网运行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在未来继续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

(1) 注意系统的升级改造, 电网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会在调度中心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源, 如何有效的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处理是调控一体化建设的重点问题。因此, 对于实施调控一体化的电网施工单位, 必须进行有效的信息分层处理, 形成更加明确的信息分级以及更加清晰的信息名称。

(2) 注意结构的配置优化。在电网运行中实施智能一体化调控, 需要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的规划设置, 达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这一方面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明确系统机构,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设置合理的工作岗位。同时对于配网智能化的实现, 相应的配网自动化设备是不可缺少的, 这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基础, 但从现阶段的电网发展来看, 对于配网自动化实施的相关调控还不能满足电网运行的需要, 所以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提升。

4 结语

在电网的运行管理中, 实现一体化的智能调控, 可以对电网的运行情况实施实时的监控并能够有效辨识事故, 及时作出事故预警, 同时也能在紧急状态下实施控制的有效协调, 实现综合维护功能、监控功能等一体化、自动化的智能操作, 更好的提升电网运行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行业人员素质, 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更高需求, 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侯娟.调控一体化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变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10) .

[2]李艳萍.浅谈智能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J].科技资讯, 2013 (08) .

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 篇6

智能电网调度是智能电网的枢纽, 是电网建设的关键, 它是电网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保证, 对其合理的运用可以提高电网对风险的防御能力同时也能灵活的根据实践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节。

现今的电网调度智能化主要以特高压电网为中心电网, 保证各个电网之间的协调发展, 从而使大型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2 智能电网调度作用

智能电网可以保证电能的实时平衡, (电能平衡就是发电和用电的实时平衡) 为了保证电网的稳定和安全, 电力企业必须实时了解电网在运行中的数据, 确保可以对电网运行中出现的事故做出正确的处理, 以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SCADA/EMS系统是电力调度的核心, 对电力系统的状态实现实时的控制和监测。SCADA系统通过对各发电站, 和发电站设备的电气量、开光量的采集并通过AVC、AGC等对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节, 完成“遥控”。

3 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的设计

以下是各个区域的功能:操作工作站是电网调度中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 该界面对电网中的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运作, 此系统可以对事故进行报警、对事件进行记录, 同时也可以对电网的运行状态的信息进行显示和查询。调度主机在电网中主要负责采集和处理不同的数据, 对输变电线路和电网变电站运行进行监控。同时, 集成了继电保护信息和防误闭锁操作等功能。数据服务器主要用来对变电站所有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和集中存储, 并通过总线向通讯网关机、主机和综合应用服务器传递数据, 现实查询、更新等操作。I区数据通信网关机直接对网内的数据进行采集, 运用统一通讯信道实时的向上一级调度中心进行数据信息传递, 此网关具有报警信息传递、接收操作命令、远程协助和数据优化等功能。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此网关实现该区数据向调控 (调度) 中心进行数据传输;使调控 (调度) 中心可以对变电站Ⅱ区的数据进行远方浏览和查询等功能。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根据在线辅助、检测应用等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实现与对输变电设备状态和其他主站系统信息传输的检测。

4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的五类功能

操作和控制:针对电网中的智能变电站进行就地和远方的一系列操作。运行监控:对电网的运行信息、设备运行信息、继电保护信息等数据的全面展示, 该操作的是通过二维或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的。运行管理:运用人工记录或系统交互等方式使变电站的基础信息更加的健全, 规范设备运行、检修、维护等做操作。包括权限管理、设备管理等。智能警告语信息分析: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数据机型综合分析, 做出故障诊断和故障报告。辅助应用:对信息交互和接口进行标准化, 实现站内电源、消防、视频等辅助设备的控制。包括安全防护、电源监控、环境监测等。

5 智能电网调度的需求

实现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配电自动化, 运用配电自动化系统尽可能多的采集配电信息, 将其和低压用电的信息进行汇集, 这是实现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的第一步。

电网的调度离不开信息, 从电力事业的发展力来开, 每一次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信息传递技术发生了改变, 改变的方向是向这IP化、网络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包括子站监控系统、主站系统、配电网监控系统、通讯系统, 其中通讯系统对电网自动化有着直接影响, 现阶段电网调度在通讯中主要运用有线传输,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无线的传输方式也出现了在电网调度的通讯之中, 无线的通讯方式和有线的通讯方式有着一定的去别。下表为有线和无线传输的区别。 (表1)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光线无论从通讯容量、传输损耗、传输频快带的方面和其他的通讯方式上都有着一定的优越性, 随着光电隔离技术的普及使电磁的干扰变的更微弱, 同时使智能电网的组件的运用更加的灵活和方便。

6 设计原则

对于智能凋亡一体化的设计是要遵守一定的原则的。具体要遵守的原则有:报警远传、远程协助、优化数据、认证安全。这几个原则也是一体化调度的关键技术。

报警远传:一体化调度中信息的传递尤为重要, 尤其是报警信息, 对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对于电网的事故一定要通过综合分析和具体的分析最终再将报警信息传递到调度中心。远程协助:对于一体化调度来说远程的协助是十分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智能实现对数据的全景监控, 工作人员如果想查看电网信息的时候只需通过KVM、图形网关或远方终端等方式, 就可以流浪到设备的二维图形同时也可以流浪到设备的实时数据。优化数据:及时、精准、无误的对实时数据处理。将及时的数据分成电网的故障报警、运行数据、设备数据, 然后根据这三类数据从厂站端的工作成进行数据采集, 同时和主站的电网模型机型关联实现对数据的优化, 并将其直接在人机交互界面里表现出来。认证于安全:对信息进行统一认证, 在传输的过程中加入认证编码以确保命令的安全。信息安全认证过程中包过以下几个环节:人机交互界面、模块功能、SCADA系统和输变电线路。

7 结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事业也将面临着改革, 电网中智能调度已经逐渐成为电网中的主体, 对于智能化调度的设计是每一个从事电力事业人员的工作, 只有把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管理理念贯彻到电网设计中才能是智能电网调度变的更加的完善, 使其更好为社会服务。

摘要:电网调度是电力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是整个电力事业的中心。做好电力调度不但可以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电网供电的稳定性,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对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管理的设计和应用进行讲解。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谢开, 刘永奇, 朱治中.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J].中国电力, 2011 (6) :19-22.

发展调控一体化引航电网发展 篇7

1 需求分析

1.1 管理模式转变

目前主要有三种电网调度管理模式, 第一种是“调度中心+变电站”模式, 第二种是“调度中心+集控站+变电站”模式, 第三种是“监控中心”模式。这几种调度管理模式都有一定的缺陷存在。如“调度中心+变电站”模式要求有数量更多的变电站运维操作人员;“调度中心+集控站+变电站”模式需要建设更多的集控站, 且集控站系统与调度主站系统是相对独立的, 巨大的建设投资, 繁杂的日常系统维护;“监控中心”模式下一个大的监控中心下设若干运维基站, 监控中心负责所有变电站的监控, 运维基站负责巡视本作业半径范围内变电站的设备与消缺等工作。综合上述, 建立一种能够提高供电企业电网管理水平的, 使各种资源集约化配置的, 满足配网、电网调度、集控功能的“一体化”模式成为必然。

1.2 配网自动化需求

建设配网自动化是公认改善和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手段。我国较国外建设配网自动化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日益突出的电网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加强配网建设显得尤其重要。目前以试点形式进行建设配网自动化, 由点到面逐渐铺开, 而采用单独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形式, 增加了建设用户系统的投资, 维护成本加大, 而且与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共享存在困难。

2 实现方式

2.1 总体思路

建设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应该结合国网公司建设“三集五大”体系的总体要求, 和未来智能电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特点, 在电网确保安全, 运行稳定的前提下, 稳妥积极推进“调控一体化”工作, 实现运行监控与调度运行业务的融合, 以强化电网运行管理、缩短业务流程、电网事故快速处置和提高工作效率能力, 使电网调度运行控制适应“两个转变”和电网快速发展的工作要求。实施调控一体化系统应遵循“优化设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系统规划应“以信息交互/功能整合为重要手段, 以支撑智能电网管理为实现目标, 以覆盖全部配网设备为基本考虑”。系统设计应“可以对超量实时数据进行准确可靠的处理;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构架和数据模型;采用信息交换总线实现与相关系统的互联;具备基于配电拓扑的分析应用和实用功能。”

2.2 系统建设

(1) 设置机构。采用统一调控一体化模式, 改建调度机构的调度班组, 成立调度控制中心, 除原有的电网调度职能继续承担外, 同时还承担着电网的遥控操作和运行监视职能, 负责对需实时处理的异常信息和告警及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的监视, 以及对电气设备在限定条件下的远控操作。监控管辖范围和调度管辖范围基本不变。一般应由调度机构分管领导担任调控中心负责人。 (2) 配置人员。应依据调控工作量、电网规模合理制定调控中心人员数量配置, 并适当根据电网发展情况超前配置。原则上要求调控中心的新进运行人员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 经过半年以上的变电运行和调度培训与实习, 具备一定的变电站现场运行和调度值班经验, 并经考试合格。 (3) 监控范围与调度范围。调控中心负责所辖范围内电网调度管辖的设备的调度运行管理。调控中心主要负责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直接相关的运行信息的监视。监视范围包含接入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设备运行状态量、相关事故信息和告警信息, 包括有功、无功、电流、电压、告警信号、设备异常、保护动作、开关闸刀位置等。

2.3 调控一体化支持系统

(1) 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数据采集源主要是各远方FTU、DTU、RTU、集抄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电子站及其他智能终端设备的数据。数据处理具备状态量处理、模拟量处理、计划值处理、非实测数据处理、点多源处理、自动平衡率计算、自动旁路代替、数据质量检测、自动对端代替等功能。调控一体化系统针对配网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等多应用的整体需求进行了设计。支持多态数据、多源数据处理。 (2) 控制与操作。包括标识牌操作、调节功能、人工置数、远方控制与闭锁和解锁操作。对具备受控条件的开关实现保护及重合闸程序化控制、远方投停 (退) 。系统针对监控、管理、调度和配网的不同特点采用基于功能、角色、节点、责任区、用户、资源综合六位一体权限的管理机制, 可以按照工作性质、职能范围、责任区划分及工作内容等给使用系统者进行界限分明、安全可靠的权限分配, 工作效率提高了。 (3) 人机界面。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图形界面主要包括曲线图、电气接线图及其它图形。电气接线能以联络接线、全网接线、地理接线、单线及站内接线等不同方式分别显示。电气接线图实现量测、视图缩放、相互定位、多图显示、鹰眼导航、漫游等基本功能, 及对地理对象、电网设备进行查询定位。

3 结语

已经在多个地方推行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 建设及运行经验丰富, 较典型的调控一体化系统是浙江衢州用电管所及海南昌江, 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建设一体化系统极大地发挥了人财物力的集约化配置, 通过权限和责任区划分, 系统监控人员责任到位、分工明确。一体化系统在智能配电终端上的延伸, 使电网管理水平提高了, 快速通过停电恢复和故障分析及配网自愈优化能力, 使停电检修时间减少了, 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用电质量及电网供电可靠性, 坚强智能电网有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按照当前电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及推进新一轮电网的改造升级建设工作, 以提高电网电网管理水平, 提高供电可靠性, 提高电网电压质量为研究目的, 供电企业着重探索一种适合未来发展电网智能化的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建设新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即建设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网,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华斌.网络发令系统的构建和应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

探讨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设计 篇8

1.1 可靠性要求

为了确保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 调控一体化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具体要求如下: (1) 调控一体化系统的所有服务器都必须采用冗余配置, 这样做, 如果其中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 它的功能可以由其他备用设备自动代替。同时, 一体化系统内的重要设备、软件功能和数据等均应当具有冗余备份, 能够为系统故障隔离和排除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2) 一体化系统应当能够实现数据库存储的集中管理, 从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3) 一体化系统应当具备以下安全模式:用户权限机制、节点权限机制、数据和应用权限。

1.2 实时性要求

关于实时性的要求有以下两点: (1) 一体化系统应当要确保厂站端遥测、遥信等数据的准确性, 并且可以快速传递给实时数据库, 保证运行、调度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电网的运行状况, 同时, 还应当为相关的应用软件提供可靠性较高的基础数据信息; (2) 系统应当能够保证遥控和遥调等控制指令及时、快速地下达至厂站端, 从而为电网调度工作的开展提供控制手段。

1.3 开放性要求

开放性只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一体化系统应当采用开放式的框架结构体系。这样做除了可以提供开放式的环境之外, 还能够支持多种硬件平台的使用。 (2) 一体化系统应支持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第三方软件的接入。同时, 在数据库、进程管理和多机通讯等方面, 应当提供相应的应用程序接口, 为第三方应用提供服务。

2 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研究

2.1 调控一体化系统的框架结构

该系统采用的是基于组件和面向服务端的体系架构。它可以为电力系统的各种应用提供相关服务, 不但能够集成系统应用, 还便于新业务功能的扩充, 动态可伸缩性较好, 易于实现各类应用软件的即插即用, 有效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 大幅度节约了前期投资。

2.1.1 系统层次结构

一体化系统主要是由操作系统、通信协议、支撑平台和应用软件等几个层次构成。在系统设计过程中, 遵循“标准化、分布式、开放性”的原则, 满足了智能电网对实时性的高要求。一体化系统共分为8个层级, 分别为硬件设备层、操作系统层、通信层、数据库服务、RTE内部软总线、公共服务层、应用功能层和人机接口层。

2.1.2 系统软件结构

该系统的软件结构分为以下两层: (1) 基本应用软件。该层的应用软件主要负责完成实时监控功能, 具体包括数据采集与监视应用、SCADA/AVC、微机保护信息管理和设备层建模等。在该软件层中, SCADA的应用能够提供较为完善的多源数据处理和历史数据回放等功能, 符合智能电网调度监控对数据信息的要求。 (2) 高级应用软件。该层具体包括网络分析软件、在线辅助决策软件和运行评价管理软件等应用软件。为了实现完整的电网监视和安全调度等功能, 软件采用IEC61970接口技术。

2.2 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2.2.1 实时监控及智能告警

智能电网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动态数据的实时传送和分析, 同时, 快速获取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是调度管理人员掌握电网实际运行状况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该系统在设计时考虑了以下应用: (1) 电网运行实时监控。通过对电网运行和二次设备状态等信息的全方位监测, 实现了电网运行状况监视全景化。 (2) 变电站集中监控。该功能实现了面向无人值守变电站的集中监控, 具体包括故障信号显示、信息分流、远程控制与调节、防误闭锁、操作预演等。 (3) AVC.自动电压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无功功率就地平衡。它通过采集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 在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上, 对无功电压设备进行在线优化控制, 有效确保了电网的电压质量, 进一步降低了网损。 (4) 智能告警。该功能可以实现告警信息的在线处理, 并支持各类告警信息汇集, 具备将大量信息分类、管理的能力, 借助屏幕显示可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告警提示。

2.2.2 网络分析

该功能主要是利用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和其他软件提供的相关结果数据, 对电网当前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具体包括如下功能: (1) 状态估计。其主要负责求解量测的估计值, 并以此为依据对不良数据进行检测, 从而为其他应用功能提供准确的电网实时运行数据。 (2) 潮流分析。根据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在电网模型上设置投运数据, 由此对潮流进行计算。使用者可结合计算结果对电网潮流分布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以便作出及时调整。 (3) 安全分析。按照调度员的要求, 可对各种故障组合进行自定义, 并且能够准确显示出相关的故障结果, 从而将故障的危害程度提示给调度员, 为故障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2.2.3 智能分析及辅助决策

这是在原有调控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 具体是利用电网运行信息帮助调度员进行分析、决策, 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 应用效果

该系统设计完成后在某电业局进行了试运行, 自投入运行至今,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为调度员提供了实时、准确的电网运行数据, 不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进一步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 不但对调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为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构建完善的调控一体化系统已成为应对电网发展的最佳方案之一。在构建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过程中,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系统自身运行的可靠性, 只有保证一体化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才能使其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为智能电网的运行提供保障。

摘要:介绍了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功能要求,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设计进行研究, 以期能够对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智能化,电网,调控,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威.基于调控一体化模式的电网智能监控故障诊断及辅助决策系统[J].浙江电力, 2013 (8) .

[2]杨璃, 黄瑞铭, 向涛, 等.关于开展调控一体化工作自动化面临问题的思考[J].湖北电力, 2011 (8) .

[3]赵飞月, 赵葆雯.调控一体化系统在地区电网中的建设与应用[J].安徽电力, 2013 (3) .

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 篇9

【关键词】电网监控;远方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三集五大”建设体系下,调度实行调控一体化的“大运行”模式,依托电网调度设备监控技术,兼顾设备集中于设备运维模式的适应性,按照变电站整站集中监控的原则,在各级调控中心实现电网调度运行与输变电设备集中监控的集约融合。远方操作仅涉及单一断路器的分合闸指令,操作行为较为简单,但是由于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业务的集约融合使电网监控员远方操作范围急剧扩大、操作环境复杂多变,我们有必要对调控一体化后的断路器的远方操作风险加以关注、梳理与防范,有效杜绝监控员误操作事故。

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下远方操作存在安全风险

1.电网监控员业务范围扩大,对电网系统和设备不熟悉,岗位适应能力降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下,地区电网监控员管辖电网范围延伸到地区各县,变电站数量成倍增加。本人所在的监控班就承担着十堰地区7座220千伏变电站、38座110千伏变电站和城区一座10千伏开关站的集中监控任务。目前,该地区郧县、房县、郧西、竹山、竹溪、丹江等六县设备调管权也正逐步移交市公司,造成DF8003E调度监控系统内变电站数量众多、设备繁杂、布局紧密。部分监控人员不能快速适应,对地区电网的系统接线方式不尽了解,如果涉及几个变电站同时操作,一旦发生误操作,社会负面影响力更大。

2.远方操作不便于主动识别危险源,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而导致误操作。单一断路器远方操作行为简单容易引起监控员思想麻痹,也缺乏作业环境的直观提示,大大降低操作人员对自身操作错误的感知力。在监控员远方操作设备失败或运维人员操作过程中要求监控员配合进行开关遥控验收,很容易出现同一调度指令由监控员和运维人员共同负责完成的“混合操作”,增加安全风险,一旦出现事故,事故责任追查不清。

3.自动化系统异常故障导致监控系统与现场实际设备不一致,影响监控员正确判断或无法正常操作。断路器未通过调控中心自动化验收,监控员远方操作断路器发生误分合断路器。自动化通道、设备异常,造成监控机与开关实际位置不一致,遥测遥信不正确,影响监控员正确判断。若该变电站较远,运维人员到站检查时间过长影响正常特别是事故或保电任务下的紧急操作,如果监控员操作权移交困难,不仅威胁电网安全,还严重影响到社会政治安全稳定

4.AVC控制调整不适,智能闭锁功能尚未发挥作用。当AVC控制策略设置不当,导致AVC动作行为不正确,电容器错误动作;用电低谷时段,220kV主变高压侧向系统大量倒送无功,人工断开电容器后未及时人工闭锁,AVC在动作区内立即再次投入该电容器,远小于5分钟的放电时间,剩余电荷较高,损坏电容器设备。远方数据不刷新或刷新缓慢,在用户冲击负荷的影响下,特别是无功负荷波动较大下引起AVC多次动作,变压器连续调整电压后又出现回调现象,主变分接开关频繁动作,增加调压机构损坏程度,调压回路二次空开跳闸现象频繁发生,人为增加运维检人员工作量,影响到无功电压调节设备可用率。

5.电网异常运行预控措施不到位。未开展电网紧急事故下的预控演练,一旦发生主变低压总柜发热异常,监控员容易对连接于该一母线上数台电容器/电抗器同时操作,容易导致系统电压遥测或波动值越限,直接影响电压无功考核指标,使电网处于安全临界状态。

6.“大运行”模式下,调控人员一体化是实现减员增效、提高调度人员综合素能的必然趋势,但在尚未实现调控人员一体化的现阶段,监控班人员配置明显不足,缺员问题严重。日常工作中遇有多站自动化信息验收、运维站任务传达、信息核实问询等多项工作同时进行,特别在无功电压调整的高峰时段,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断路器远方误操作。根据多年运行经验,此类原因导致的误操作占有比重较大。

三、远方误操作断路器的防范措施

通过对监控员远方操作风险分析,本人总结出以下防范措施:

1.提高监控员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安全忧患与大局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增强电网监控员的安全服务意识,主动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上升到社会政治稳定的高度上。认真学习《安规》、《两票三制》及《现场运行规程》。远方操作断路器前能利用远程遥视系统对变电站现场作业环境进行安全辅助检查,主动识别危险源,及时与运维人员进行人员与设备健康状况确认,做好危险点分析及预控,严格执行操作监护制度,同一调度指令必须由受令操作单位执行,杜绝监控员与运维人员的混合操作。规范设备间隔图管理,确保双重名称正确,字体大小合适,对操作频繁的电容器名称编号使用专用红色,增强对监控员的视觉提醒。操作断路器在设备间隔图内进行。使用个人专用密码,个人密码保密。操作时注意力专注,禁止做与操作无关的事情。远方操作结束,应通过监控系统确认设备状态指示、遥测、遥信等变化正常并与通知运维人员现场检查确认。遇有临时交叉任务较多时,应根据轻重缓急,适当延缓其他工作,必要时寻求监控班长对其他工作任务的临时支援,配备足够电网监控人员,坚决杜绝断路器远方误操作。

2.熟悉运行监控制度,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技能,适应调控一体化人员要求。。要求监控员认真学习《国家电网公司调控机构设备集中监控管理制度》等四项通用制度,熟悉《电网调度规程》、《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自觉进行安全操作,提高自身业务技能,避免因监控员与运维人员发生政策争议而影响或延误操作。坚持开展调控人员定期深入变电站双基培训活动,熟悉变电站现场设备,积极参加事故预想与应急演练,提高监控人员对电网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增强电网大局意识,努力提高监控员综合素能,着力推进调度与监控人员之间的岗位轮换,为实现调控人员一体化奠定良好基础。

3.加强运行管理,提高监控运行工作水平。开展三集五大新模式下运行管理制度的讨论和修订,及时消除监控员与相关部门的争议点,以适应新形势下电网监控员远方操作要求。

4.更新现有落后的自动化设备,提高自动化技术水平,确保自动化设备及通道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变电站设备健康水平,提高监控员远方操作的正确性。

结束语

随着“调控一体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变电站隔离开关、接地刀闸、保护装置切区调整也将逐步纳入监控班日常操作范围,监控员的工作任务将成倍增加,安全面临的风险也更大。希望通过本文,能有效肃清人为责任的远方操作断路器不安全的外部环境,激发更多电力同行对电气设备远方安全操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坚决杜绝电网误操作,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全元.变电运行现场技术问答.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的研究 篇10

1 调控一体化建设的内容

1.1 调整调度管理模式

目前电网调度相对独立, 根据集中控制的要求, 在传统调度的基础上, 将变电设备集中控制的功能纳入调度的管理, 以达到调度与变电设备控制相融合。对于县级配网调控, 将地域内的10k V配网设备的控制与配调融合。对于设备的调管范围作出调整, 变电站内的地刀可以由运行维护部门管理, 不再由调度管辖。地刀的分合由电站设备状态本身决定, 而变电站内的开关刀闸则由调度直接控制。合理划分调度与变电部门之间的职责。对于网、省级调控中心, 应承担管辖范围内的开关、刀闸、中性点地刀操作,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调整, 继保装置的投退, 定制修改等。对于不能进行遥控的设备, 则由调度指挥现场操作。对于地区调控中心, 在其管辖范围内承担上述同样的职责。巡维中心人员则负责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 并根据电控中心或者监视中心的命令进行现场操作。

对于监视业务, 需对调度与变电部门之间的职责进行合理划分。各级调度中心负责系统监视, 以及对电网全局性的信息进行监视, 包括电网结构、电力负荷、潮流、电压、频率等。而巡维中心负责现场设备的实时监视和操作, 包括一次设备的分合状态、运行环境、负荷、保护动作信号、异常告警信号等。调度对整个系统的信息进行掌控, 对系统整体运行负责;而变电部门负责设备的详细运行状况, 对变电设备负责。

1.2 调整组织结构

总调负责南方电网调控运行, 主要包括其管辖的500k 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线路和发电厂;中调负责省级电网调控运行, 主要包括其管辖的220k 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线路和发电厂;地调负责地区电网的调控运行, 包括地域范围内的220k V及110k V电网, 集中控制地域内的220k V及110k V变电站。县调负责县级配网的调控运行, 对35k 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设备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 对于满足条件的地区, 其部分业务可以集约到地调。

1.3 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

根据调控一体化模式的要求, 应采用统一平台, 遵循南方电网公司一体化电网运行系统 (OS2) 总体构架, 建设各级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持系统。对于网、省公司, 应采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 满足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支持信息的灵活互动。地调与监控中心采用同一套系统, 满足条件的地区应当采用地县一体化模式技术支持系统。对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应符合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 (OS2) 技术标准, 具备遥控、遥调、智能告警、综合防误闭锁等核心功能, 以使得调度自动化系统满足集中监控的要求。各级调度中心应完善功能模块的建设, 实现软压板远方投退、定值区切换等功能, 以提高实用化水平。建设可靠性高、传输宽带大的通信系统, 以保证集中监控的场站与调度之间的数据传输。

1.4 完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应当完善业务流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规范调度指挥、运行监视等管理内容。制定全网范围内统一的业务指导书和作业指导书, 制定或细化调控一体化作业标准。调控一体化模式, 包括设备监视、设备操作、设备异常处理、跳闸事故处置、综合停电计划执行等流程, 本文以设备监视和设备操作进行说明。

设备监控的流程为, 调度员对系统全局性的信息其设备状态进行监视, 包括电网的结构、发电厂的出力、潮流、负荷、电压以及频率等系统参数, 查看系统运行是否出现异常。如果发现异常, 则下达相应的调度操作任务, 拟定操作票。在特殊情况下, 可以指挥巡维中心对设备进行集中控制。控制员进行远方操作或者指挥现场人员完成操作任务, 并向调度员汇报完成情况。巡维人员根据调度命令被现场布置安全措施, 并通知检修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 在许可工作票后开工, 工作完成后汇报调度。

设备操作的流程为, 调度员制定和下达操作任务, 控制员接受操作任务并拟定操作票。对于能够进行远方操作, 并不需要现场人员进行确认的设备, 则由控制员直接进行遥控操作;对于能够进行远方操作, 但需要现场人员进行确认的设备, 则控制员进行遥控操作后, 由现场人员向控制员汇报现场情况;对于不能进行远方操作的设备, 则由巡维人员根据调度下达的指令进行现场操作, 并在操作后向控制员汇报现场情况。当操作完成后, 有空支援向调度员通报操作信息。

2 总结

通过调整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减少了调度指令流转环节, 能够增强调度机构对电网的控制以及应急响应能力, 进一步提升了设备操作效率以及系统的运行安全性。本文提出了在调控一体化的模式下调控一体化建设的内容, 包括南方电网各级调度中心的主要职责、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以及业务流程。随着调控一体化工作的不断推进, 还应注意以下问题。在实施调控一体化管理后, 需要对电网调度管理的分工应进一步细化界面, 同时对调度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上针对性的培训。

摘要:随着我国电网规模扩大, 电网调度难度加大, 传统电网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实施电网各级调控一体化运作, 对现有设备的调度以及设备的集控功能进行融合和统一管理, 能够提高设备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电网可靠性。本文介绍了在电网调度一体化的模式下调控一体化建设的内容, 包括各级调度中心的主要职责、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以及业务流程等。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技术支持系统,流程

参考文献

[1]郭伟.浅析电网调度管理一体化[J].云南电力技术, 2012, 03:80-81.

[2]赵家庆, 季侃, 孙大雁, 高宗和, 丁宏恩, 宋鑫.电网调度省地一体化试点工程关键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23:120-125.

[3]赵亮, 钱玉春.适应集约化管理的地区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建设思路[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14:96-99.

[4]杜贵和, 王正风.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与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15:127-131.

上一篇:揠苗助长下一篇:数字中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