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土族

2024-10-22

青海土族(共4篇)

青海土族 篇1

1 前言

在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的纲要中明确提出:“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使人民体质明显增强。”可见增强人民体质已成为一项全民关注的事业, 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民族兴旺和国家强盛。其中, 全民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好坏至关重要。土族是青海省特有的少数民族,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又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 也是56个民族中唯一一个居住在青海境内的少数民族, 全县总人口370606人, 其中农村人口345596人, 城镇人口25010人, 分别占93.2%和6.75%, 有11个少数民族, 人口占总人口的24.81%, 其中土族62881人, 占总人口的16.97%。县内小学251所, 在校生29894名, 其中土族学生5570名 (女生2254名) ;中学32所, 在校生30358名, 土族学生5061名 (女生1744名) 。因受自然环境因素、生活水平因素、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 土族青少年的体质较以前相比有很大提高, 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

2 研究时间、对象、内容与方法

抽取2006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与2000年《青海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中互助土族自治县7~18岁土族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胸围、50米、立定跳远、50米×8、800米、1000米、立位体前屈等10项数据与1991年、2000年相同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 两组数据基本相近, 经统计处理、研究和分析, 从中找出土族青少年9年间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等生长发育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身高 (cm)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2000年与1991年土族青少年男女生7~13岁的身高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而在男女生14岁以后, 增长幅度逐渐减小, 男生11岁时增长幅度最大, 增长了8.25cm (р<0.01) , 10岁增长了7.51cm, 15岁时仅增长了0.08cm, 17岁时9年间几乎没有增长, 18岁时也仅增长了1.27cm。女生同样如此, 9岁、10岁、11岁、12岁时增长幅度最大, 分别增长了9.92cm、11.6cm、9.6cm和10.9cm (р<0.01) , 14岁下降了0.83cm, 15岁、16岁时增长幅度最小, 仅增长了0.11cm和0.42cm。2006年与2000年相比, 男生8岁、14岁、17岁、18岁有不同程度增长, 9岁、15岁分别下降了0.59cm和0.97cm, 女生14岁增长了3.39cm, 9岁增长了1.04cm, 而11岁下降了1.39, 其他年龄段增长幅度较小或不变。由此可见, 土族青少年的身高7~12岁时增长较快, 之后逐渐减慢, 这可能与学生进入中学、学习负担加重、体育活动减少有一定关系, 加之营养不足也势必造成身体发育减缓、身高增长减慢等趋势。

单位:cm

3.2 体重 (kg)

从表2中可见, 男女生体重均具有显著差异, 2000年与1991年相比, 男生14岁、15岁、16岁、17岁分别下降3.21kg、3.11kg、2.16kg和4.17kg, 7岁、11岁增长8.18kg和7.02kg (р<0.01) , 其他保持不变。女生10岁、11岁和12岁时体重增长较大, 分别是12kg、9.83kg和11.4kg, 其他年龄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或保持不变, 而增幅最小的是男生18岁时, 只增长了1.24kg。2006年与2000年相比男生体重普遍增长, 但幅度不大, 8岁最大, 增长了4.52kg, 14岁增长了2.99kg, 而18岁则下降了1.37kg, 女生8岁增长了3.33kg (р<0.05) , 7岁时增长了1.29kg, 15岁时体重增幅最小, 仅增长了0.22kg, 10岁增长了0.3kg。从体重的增长幅度来看, 反映出土族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水平相对还是比较差的, 另外, 海拔的高度也是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之一。

单位:kg

3.3 胸围 (cm)

从表3中可看出, 2000年与1991年相比, 男生胸围全面下降, 17岁减小了10.4cm, 14岁减小了10.1cm, 7岁、8岁减小了9.24cm和9.68cm, 女生除18岁未下降外, 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降幅最大的14岁减小了6.6 cm, 15岁、16岁分别减小了5.58cm和6.28cm (р<0.01) , 降幅最小的是12岁, 仅减小了0.87cm。2006年与2000年相比, 男生18岁减小了6.06 cm, 15岁变化不大, 可喜的是其他年龄段都有所提高, 8岁增加了5.83cm, 9岁增加了5.18cm, 11岁增加了5.03cm, 15岁没有变化;女生18岁减少了4.23cm, 其他年龄段都有很大提高, 14岁增加了5.77cm, 15岁增加了5.53cm, 16岁增加了5.58 cm, 而11岁仅增加了2.44 cm。可见土族青少年女生的胸围发育不是很好, 这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水平低、营养差及缺乏体育锻炼特别是胸廓和上肢锻炼有很大关系。

单位:cm

3.4 肺活量 (ml)

从表4中看出, 土族青少年的肺活量发育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且下降幅度非常大, 2000年与1991年相比, 男生7~18岁整体下降, 最小的10岁下降了0.28ml, 下降最大的为17岁, 下降了11.3ml, 其次为14岁、15岁、16岁分别下降8.47ml、8.23ml、6.42ml (р<0.01) , 女生也呈整体下降趋势, 14岁下降幅度最大, 下降了10.4ml, 16岁下降了7.91ml, 15岁下降了6.33ml, 7岁下降了6.88ml, 8岁下降了6.14ml (р<0.01) 。其余各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6年与2000年相比土族青少年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且非常严重, 说明学校在学生有氧性锻炼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特别是中长距离的有氧锻炼, 以至于影响到学生心肺功能发育不良, 肺活量低下, 另外, 中学阶段学习负担的加重, 体育课敷衍了事, 也是影响学生身体发育成长的一个因素, 今后应加强体育锻炼及体育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加强中长距离的科学锻炼, 提高耐力素质和肺活量功能。

单位:ml

3.5 50m跑 (秒)

从表5中看出, 反映速度素质的50m跑, 2000年与1991年相比情况较好, 总体水平在提高, 男生除14岁和15岁没有提高外, 其余均有所提高, 提高幅度最大为8岁, 提高9.26秒, 其次为10岁提高9.08秒 (р<0.01) 。女生方面整体水平也都有所提高, 最大为12岁提高了11.1秒, 11岁提高了10.9秒, 9岁提高了10.4秒 (р<0.01) , 最小为17岁, 提高了0.62秒。2000年与2006年相比, 男生10~18岁成绩有所下降, 7岁、8岁、9岁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7岁提高了3.08秒。女生除8岁没有变化外, 其他年龄段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7岁下降了8.83秒, 14岁下降了3.96秒, 15岁下降了3.58秒。揭示了土族青少年在2000年时速度方面的发展和提高是非常明显的, 也说明成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而2006年情况就不容乐观, 下降趋势明显。

单位:秒

3.6 立定跳远 (cm)

从表6中看出, 男女生2000年与1991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提高的幅度不是很理想, 就男生而言, 增幅最大的是12岁, 增加了11.1cm (р<0.01) , 其余均在5cm以下, 最小的增幅是11岁, 仅提高了0.09cm, 14岁时没有增长, 与9年前持平, 18岁时仅仅增长了1.09cm。女生提高幅度较大, 增幅最大的是12岁, 增长了11.3cm, 其次是13岁, 增长了9.62cm, 9岁增长了6.68cm (р<0.01) 。2006年与2000年相比男生从7岁到11岁分别有所提高, 9岁增长了10.9cm, 7岁增长了3.07cm, 而12~18岁分别下降了5.68~2.08cm。女生全线下降, 7~18岁年龄段中, 最大7岁下降了10.8cm, 8岁下降8.25cm, 12岁下降了6.43cm。这些数据也充分反映出土族青少年的下肢肌肉瞬间快速收缩能力不强, 也就是瞬间爆发力不好。今后应加强学生下肢爆发性力量的练习, 以提高整体素质。

单位:cm

3.7 50m×8及男子1000m、女子800m (秒)

从表7中可以看出, 2000年与1999年相比, 男生50m×8往返跑7岁、8岁、9岁时成绩较1991年有所提高, 最大8岁提高了4.55秒 (р<0.01) , 9岁提高了3.08秒, 其余均处于负增长状况。同样令人担心的是男生1000米跑, 13~18岁, 6个年龄段与1991年相比全线下降, 14岁最大降幅为5.06秒 (р<0.01) , 其次为15岁下降了4.96秒, 17岁下降了4.79秒, 18岁下降了3.54秒。女生相对较好, 7~12岁50m×8往返跑普遍较1991年好, 9岁提高最大, 提高了11.1秒, 其次是11岁和12岁, 分别提高了8.86秒和9.13秒 (р<0.01) 。而女子800米情况不容乐观, 6个年龄段的成绩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最大降幅在14岁, 下降幅度为14.3秒 (р<0.01) , 其次是15岁和17岁, 分别下降了6.33秒和4.03秒 (р<0.05) 。2006年与2000年相比, 男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最大17岁, 下降了14.9秒, 15岁下降了5.91秒。女生13岁、14岁有所增长, 分别提高了4.29秒和7.6秒, 其余都下降了, 最大15岁、16岁分别下降了38.5秒和30.4秒, 17岁下降了12秒 (р<0.01) 。说明青少年的耐力素质在逐年下降, 令人担忧。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一个个体状况或地域性的问题, 而是有其共性, 就其整个中国而言, 目前青少年学生耐力素质的下降已成为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发育和发展的瓶颈, 对于土族学生来说, 其社会环境、生活水平和体育锻炼的限制, 势必会出现这种情况, 与表4的肺活量联系分析, 肺活量的下降与耐力水平的下降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们希望今后社会、学校和政府部门特别是学校和体育教师能够对这一现象引起足够重视, 努力改变耐力水平下滑趋势, 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单位:秒

3.8 立位体前屈 (cm)

从表8中可以看出, 反映柔韧性的立位体前屈也存在着下滑的趋势, 且多数年龄段下滑严重, 如男子10岁由1991年的2.34cm下降到了2000年的0.3cm, 下滑了1.94cm, 11岁下降了4.14cm, 15岁下降了3.84cm, 16岁下降了3.76cm (р<0.01) , 只有7岁一个年龄段增长, 增长了6.37cm。女生9岁、12岁、13岁和18岁有所提高, 最大18岁提高了6.17cm, 11岁下降了4.85cm。2006年与2000年相比, 男生7岁、8岁、9岁、10岁和13岁有所提高, 最大8岁和9岁分别提高了8.78cm和7.88cm, 其余下降。女生除18岁一个年龄段下降外, 其他年龄段都有提高, 最大7岁、8岁和11岁分别提高了12.5cm、10.6cm和9.16cm。这表明女生的立位体前屈近年来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而是有所提高。

单位:cm

5 结论

青海高原气候寒冷、低氧、强风, 且随海拔的升高, 这种气候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明显,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 北纬36.30°~37.09°, 东经101.47°~102.45°, 东西长86千米, 南北宽64千米, 总面积3424.9平方千米, 境内海拔2200~4384米。属于浅脑山农业地区, 生活水平低, 主要以面食和土豆为主, 营养水平与青少年身体发育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距。青少年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 每天所消耗的能量比平原地区的人大得多, 这种高能量消耗, 使得机体相对产热量不足, 如果按平原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进食会产生能量的负平衡而动用储藏的体脂, 以供给比平原地区较多的能量消耗, 使得体重减轻, 随着海拔的升高, 人体对维持本身机体正常的生活机能代谢所需能量也随着增加, 从而机体内脂肪的储备也相对减少。有关资料显示, 在高原低氧环境中, 随着海拔的升高, 人体的速度力量、爆发性力量及灵敏性下降, 神经系统的反射速度减慢, 说明人在高原环境中生活, 由于低氧刺激会引起脑组织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的变化, 使得各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减弱, 导致依赖于神经系统传递速度的速度力量、灵活性和爆发力下降。青海省土族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符合高原低氧环境影响, 加之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土族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及素质增长缓慢。如男生7~13岁身高有明显增长外, 14岁出现下降趋势和负增长, 15~17岁增长幅度减缓。女生相对较好, 除14岁负增长外其他年龄段特别是13岁以前增长幅度较大, 14~16岁保持平衡状态。体重 (除个别年龄段) 随年龄增长而自然增加外, 男生14~17岁体重明显下降, 18岁仅增加1kg, 女生除14岁体重下降外, 其余年龄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身高体重比与全国平均值相比有很大差别, 胸围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更大, 男生7~18岁时胸围较1991年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减小幅度最大的是14岁时, 减小7cm左右, 女生相对较好, 11岁、12岁有小幅增加, 其余下降幅度很小或负增长, 素质、机能等生长发育水平随年龄增长仍增长幅度较大, 处于一个不稳定状况, 且体能呈下降趋势, 胸围、肺活量等也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下降, 个别年龄段下降趋势严重, 而且是进入中学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出现下降趋势, 一方面是环境和生活水平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因为进入中学以后学习负担加重, 锻炼时间短, 甚至没有锻炼时间, 另外体育课教学出现断层现象, 进入高中后, 体育课几乎被其他课程占用, 即便有也是敷衍了事, 更谈不上每天一小时的课外活动, 加之睡眠不足, 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另外, 经济基础的薄弱也是影响土族青少年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6 结论

一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提高土族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 为普及群众体育活动提供经济基础。二是加强学校体育课的管理和体育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三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 大力提倡健康第一的思想, 加强力量和耐力素质的锻炼, 提高爆发力及肺活量功能。四是建议有关部门重视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体质问题, 加强对本地区及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体育的投资。监督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并每2~3年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检测, 掌握其发展规律和促进改革。五是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将“全民健身”引向深入, 使广大土族青少年提高对体育的认识, 学到相关的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 从而有效地增强体质。

摘要:本文通过对1991年、2000年和2006年居住在青藏高原特有民族——土族青少年的形态、机能状况测试数据的横向对比、统计与研究, 分析原因, 找出差距并提供对策。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族青少年,体质,现状

参考文献

[1]青海省体育局.青海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西宁:青海省人民出版社, 2004.

[2]张春梅, 扬俊敏.新疆锡伯族城乡男、女身体素质与全国同类指标比较[J].体育科学, 2004 (6) .

[3]胡建忠.青海体育科技[M].西宁:青海体育科技编辑部出版, 1997.

青海土族 篇2

互助土族故土园: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距青海省会西宁市31公里,境内交通便利,西宁飞机场位于互助县高寨镇,青藏铁路、兰西高速公路穿越高寨镇而过,平大公路、威北公路、宁互公路连接境内主要景点。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民俗、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

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被称为“土族之乡”,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土族之乡”便是互助县,是中国南“丝绸之路”和蒙藏两地藏传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更是唐蕃古道上的一棵遗珠。全县总人口37.5万人,其中土族6.3万人,占总人口的17.33%。境内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生态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具有很强的吸力和竞争力。被开辟为国家森林地质公园的北山景区、以山光水色取胜的南门峡风景区,还有“湟北诸寺之母”—佑宁寺、以龙泉和歌会著称的五峰寺、千仞绝壁上的白马寺、古朴醇厚的土族民俗等,构成了一幅西部最具魅力的名胜画卷,常令人魂牵梦绕,20xx年互助土族故土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土族民俗风情:土族是世居于青海的古老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土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并以淳朴、善良、好客闻名远近。土族有自己的语言、能歌善舞,土族姑娘心灵手巧,擅长刺绣,盘绣工艺举世独有。土族有自己的节日—纳顿节,每逢节日土族人民身着盛装,跳“安召舞”、转“轮子秋”、唱花儿、赛马、摔跤、耍武术等文体活动。此外,土族民居、婚丧嫁娶习俗独具特色,土族婚礼十分有趣,整个婚礼在歌舞中进行。还有土族服饰,配以七彩颜色,艳丽无比。土族有自己的文学艺术,故事众多、歌谣丰富,叙事诗、婚礼歌、宴席曲等各有韵味。20xx年以来,土族盘绣、土族轮子秋、土族服饰、丹麻花儿会、土族婚礼、土族长篇叙事诗《拉仁布与吉门索》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年农历5月至10月间,土族奇特的“轮子秋、安召舞表演”和各地举行的“花儿会”此起彼伏,歌声悠扬。因其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条件,而形成的青海土族文化艺术,又以其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宗教信仰等诸因素的独特而增添几分神秘。同时,以“二月二擂台会”、跳神会、神舞会、六月六、六月十一日的丹麻会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和观经会、庙会等吸引着大量游客。

青海土族 篇3

《布柔呦》就是动物故事和教育故事集成的一个民间叙事长歌, 整个民间故事唱完需要十几分钟。这类故事通过动物的习性、特征以及动物王国的纠葛纷争表现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抒发了人类的感情,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教育功能。土族这种故事长歌一般都运用多段歌词, 一段曲调来回反复来展开故事情节。多用土语演唱, 衬词丰富。布柔呦就是运用母牛和小牛这个民间故事长歌中的布柔来命名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这首民间故事小调。

一、布柔呦的故事解析

《布柔呦》中的“布柔”土语意为“牛犊”, 这个民间故事主要是围绕着母牛和小牛的故事展开。小牛把母牛的奶吸干了, 想去山上找草吃, 喝山里香甜的泉水, 而母牛告诉小牛山上的虎狼凶猛不能上去, 而小牛不听母牛妈妈的劝告, 自己跑上了山, 而母牛为了保护小牛被狼吃掉了。小牛深感后悔, 哭诉着和母牛的灵魂对话, 希望母牛阿妈的灵魂转生到那香巴拉, 如有重来, 一定会听阿妈的话。一方面, 这个故事是土族较早的反映阶级矛盾的口头文学作品之一。作品中老母牛与恶狼之间的生死搏斗, 实际上是不同阶层人们之间为争夺牧场而引发的矛盾斗争, 小母牛埋了阿妈的白骨, 披上阿妈的牛皮, 边哭边走下山的悲惨结局, 是对当时社会弱肉强食的影射。另一方面, 这个故事是土族的阿姑们唱给自己的孩子和后辈们的歌, 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听父母老人的话, 不要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地方, 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二、布柔呦的音乐特征

(一) 调式特征和节奏特征

布柔呦这首民间故事长歌遵循了传统音乐的特征, 采用了民族调式, 是A羽五声调式, 全曲不断的反复同一主题, 上半句的结束音落在商音上, 最终的结束音以羽音收尾, 与歌词所表达的意思遥相呼应, 增强了所要表达的语气。同时看下面的谱例能看出《布柔哟》的旋律起伏不大, 比较平缓稳定, 这也是适合叙事和传授的故事长歌的特点。

谱例如下:

通过谱例可以看出布柔呦的节奏以三拍子为主, 而民间故事长歌在演唱时演唱者可根据语气自由延长时值, 所以, 在每句结尾时演唱者可自由发挥。本首小调中多采用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和附点音符, 没有特别紧凑的节奏, 节奏比较舒缓, 比较适合于这种述说的民间故事长歌。

(二) 布柔呦的旋律特征和唱词特征

布柔呦的旋律是以三度为基础演唱的, 旋律中大都是三度构成, 这也与土族人以三为吉祥数字有关系, 旋律中有一句主题的重复也是重复三遍, 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土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特征。本首故事长歌中的旋律主干音为sol, me, la, 以sol开始, 围绕主题旋律展开, 以la结束。整首乐曲一共需要演唱十几分钟, 但是旋律就是谱例上面的旋律, 小牛和母牛的唱腔都用同一旋律, 前面的感叹表达就是布柔哟和阿妈哟的来回切换, 这样的旋律设定有利于儿童的记忆。有利于口传心授的这种民间故事长歌的传承。

布柔呦的唱词由衬词和七字句、九字句等唱段构成。土族人们都用土语演唱, 由土语易过来的唱词也比较浅显易懂, 适合孩子们学唱。部分唱词如下:

布柔呦——

母牛生下牛犊了, 母牛奶挤着喝了, 母牛的奶挤干了, 牛犊一天天瘦了,

母牛一天天瘦了, 母牛拉犁种田了, 脚步慢着挨打了, 打的全身疼痛了,

脖颈磨得裂开了, 牛犊央求母牛了, 央求母牛山上去。

阿妈呦——

滩里牧草长得矮, 滩里牧草长得硬, 滩里牧草长得苦, 滩里池水浑又臭,

吃不饱来喝不足, 身子不长心不宽, 滩里生活真艰难。

土语的唱词也例举一小段。

Dildima xau——

Zandan fiiregu dildima xau, Hamnong rogdugu dildima xau,

Munu hamnong hudu hulowa, Bu awii amiinaa sanani。

布柔呦的唱词采用比较简单易懂的话语来表情达意, 又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加强语气, 使得所描写的故事更加生动形象。整首小调最能打动人心的唱词就是母牛死掉之后小牛和母牛灵魂的对唱, 唱词如下:

阿妈哟——

白的白的是什么?红的红的是什么?绿的绿的是什么?黄的黄的是什么?

黑的黑的是什么?

母牛的灵魂演唱:

布柔哟——

白的白的是阿妈的骨, 红的红的是阿妈的血, 绿的绿的是阿妈的胆,

黄的黄的是阿妈的油, 黑的黑的是阿妈的毛。

这段唱词反映了下层阶级和上层阶级对抗矛盾, 让人叹息阶级斗争的残忍无情, 另外这段唱词用最浅显简单和直接的方式说了一个孩子都能听懂的道理, 母牛用自己的生命和血的教训来告诉小牛, 如果当初听了母牛妈妈的话就不会有这么悲惨的结局, 唱词的一问一答也使故事更加形象, 极具画面感, 让人从心里感到悲伤和遗憾。

(三) 布柔呦的唱法特征

《布柔呦》的唱法当中有典型的土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就是下滑音的使用, 在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演唱第二个布柔呦时的尾音sol就用了下滑音的唱法, 另外本首故事小调的旋律起伏较小, 没有特别难唱的高音, 所以演唱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音域特征来适当的升高或降低音调。

三、布柔哟的保护传承

笔者采访的对象姚玉梅是青海省《布柔哟》的省级传承人, 也是青海盘绣省级传承人。姚阿姨不识字, 也不懂得汉语, 所以她唱的《布柔哟》是通过她的阿妈口传心授所学, 她现在也往下传承, 把这种民间故事小调继续的传给她的子孙和徒弟们。由于本首乐曲土语语言的限制, 了解本首乐曲的人也相对较少, 所以互助县文化馆把本首乐曲的汉语歌词也整理出来, 让更多的其他兄弟民族的同胞们能认识了解本首乐曲。

随着各种新颖的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这些多样的文化娱乐和传播方式逐渐取代了这种故事长歌在土族人民中的传唱与发展, 这种故事长歌作为土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已经处于萎缩状态, 加之这种民间音乐的单一性、艺人老龄化和受众量小, 导致这一类的民间音乐频临灭绝, 所以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笔者根据实地采风建议几点保护措施:

(一) 保护传承人及培养新的传承接班人。

(二) 根据实际情况对布柔哟进行创新性的继承发展。

(三) 定期举行传承班培训。

(四) 走进课堂, 结合当地的双语教学, 让土族民间音乐走进课堂。

(五) 定期举行演出和交流。

四、结语

《布柔哟》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的时间生活中的智慧结晶, 也是土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 是土族民间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承和保护这种民间音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保护民间音乐, 让博大精神的民间音乐发扬光大, 让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永葆青春。

摘要:《布柔哟》是青海省互助县土族自治区的民间故事长歌, 是一首叙事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故事长歌, 笔者通过实地的采风和资料收集, 从《布柔哟》的故事解析、音乐特征和传承保护等方面来介绍这种土族民间故事长歌, 从而让更多人了解认识这种民间音乐, 使之更好的保护传承下去。

关键词:布柔哟,音乐特征,传承

参考文献

[1]乔志良.互助土族民俗文化[M].青海民族出版社, 2015.

青海土族 篇4

关键词:土族,民俗文化,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引言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 相对于官方) 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提升民族文化生产力不仅能进一步繁荣民族文化,更能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互助土族自治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 土族人口较少,289 565人,依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土族人民在长期 的生产、生 活中形成 了许多风 尚和习俗 ,并世代相沿积久而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土族民俗文化。近年来 ,县委、县政 府站在构 建和谐互 助的战略 高度 ,以“建设彩虹家园,打造土族品牌,构建民俗文化特色县”为总体发展思路 ,着力发展 土族民俗 文化产业 ,并呈现出 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互助县土族民俗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一) 饮食文化产业

土族以农业为主,兼营少量畜牧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荞麦、青稞、洋芋和小油菜。因此,土族的饮食习惯以猪肉( 互助的八眉猪颇具名气) 、牛羊肉和面食为主。面食的品种繁多,主要有焜锅馍、背口袋、海流油、普什作、盘馓、狗浇尿、月饼( 一种蒸馍) 、熬饭、锟洋芋等等。

目前,互助县没有土族特色食品的加工厂,也没有土族特色的餐馆,只有参与旅游一体化的饮食服务。

( 二) 服饰文化产业

土族男士的服饰,以短为主,长短结合,青年人的衬衫、腰带、鞋袜都要绣花。青年妇女的夏装是长短结合,在家里一般穿长衫,在田间一般穿短衣。她们的白布汗褂大衣襟的胸前镶方块绣花布( 汉语叫“胸花”) ,袖口有二寸多宽的黑布镶边。腰间系彩绸或绣花棉布带子,足蹬浅腰鞋,鞋面绣花。

当下,平日里穿本民族服饰的人几乎没有,更多的都是融入到当今的世界服饰潮流中,只有在过节或接待游客时着本族服饰。

( 三) 刺绣文化产业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族刺绣在色彩、针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土族刺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平绣、拉绣、盘绣、堆绣等多种绣法,而盘绣是土族独特的一种刺绣技术,汇集着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于2007年7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刺绣的物品从简单的针扎、荷包、鞋垫、衣领、围兜、腰带,到大型的人物、山水、佛像等。

现在刺绣品主要靠家庭手工作坊生产,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工厂,并且从事刺绣的主要是50岁以上的妇女,年轻女性多数对此项技术不熟练。产品主要销售给游客。

( 四) 艺术文化产业

土族的音乐主要是民间歌曲,分为山歌“花儿”和家曲两大类。土族“ 花儿”的调令很多,如“尕连手令”、“好花儿令”、“杨柳姐令”等,流行在互助土族地区的就有10多种。土族“花儿 ”在旋律进 程上起伏 较大 ,音域宽广 ,节奏上大都 是三拍子 ,一个明显 的特点是 结尾音拖 长而下滑 ,给人以深沉之感。

土族家曲的范围较广,有叙事长诗曲、赞歌、问答歌、圆舞曲、婚礼曲等。每首叙事长诗都有自己特有的曲调,一般是上下两个乐句,曲调优美,屡听不烦;赞歌的曲调柔和优美,悠扬奔放;问答歌的曲调干脆、明快,句末大都有休止音;圆舞曲是跳安昭舞时唱的曲子,比其他曲子欢快,节奏明显。

安昭舞是一种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于互助。每当欢度佳节、庆祝丰收和举行婚礼时,人们聚集到庭院里或打麦场上跳安昭舞。舞蹈时,男女相见排成一圆圈,由一位能歌善舞的高手领唱领舞,后面跟随的人伴歌伴舞,一唱众和,气氛和谐而热烈。

“轮子秋”是土族传统竞技项目。 早在土族游牧时期 ,人们将大板车车轮改装成融秋千、转盘为一体的吊车,在上面飞旋竞技,使大板车从生产工具演变为竞技娱乐工具。

为求一年神清气爽,土族男女老幼在“轮子秋”上转一转已成习俗,技艺高超者还能做出高难度的杂技动作。作为独特的竞技形式,土族轮子秋承载了民间体育竞技、民间手工技能、歌舞表演等多种形式,为土族所独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群众性。

近年来,轮子秋已被列为全国或全省农民运动会和民族运动会上的表演或比赛项目,还曾参加过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

现今,平日里唱本族特色歌曲和跳安昭舞的人,乃至转轮子秋的人都很少了。歌曲和舞蹈更多地被现代流行歌曲和舞蹈所取代。由于转轮子秋需要相对开阔一些的场地,故而多数家庭场院现今已无法满足此项活动的需要了。这些活动更多的是在节日和接待游客时展演。

二、互助县土族民俗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一) 产 业结构单一

从上述互助县土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可以清晰地发现,在其产业结构十分单一,只靠旅游这一产业。虽然旅游产业链较长,涉及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诸多行业,但是这需要靠把游客引进来,只有引进来,这些行业方可发挥效用。

( 二) 缺乏创新性

土族人服饰的方便性在某种程度上低于汉服,更主要的是其服饰缺乏创新性,缺少现代元素的参与,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故而对于其服饰的日常需求量是较少的。

土族的刺绣品虽技艺精湛、独特,但是整体缺乏一点美观度,让人观赏之余缺乏点韵味。

( 三) 传承困境

土族刺绣虽技艺独特、精湛、价值高,但同时其工艺难度较大,销量有限,故而现今掌握此项技术的“70后”愈来愈少,更不用说“80后”乃至“90后”了。土族的歌曲、舞蹈、轮子秋也面临同样的难题。

三、互助县土族民俗村民俗文化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

当地政府在为吸引更多游客来此,坚持扩大土族民俗旅游广告宣传力度的同时,应增加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投入。例如,开办土族特色食品加工厂,让食品行销海内外;开土族特色小吃店,像沙县小吃和兰州牛肉面一样,让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随时品尝到土族美味。这无形之中会扩大土族民俗的宣传面,能够打响民俗文化品牌,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欲来到互助土族自治县一睹其风采,实为双赢战略。

与此同时,政府应积极引进并力争培养本民族或他民族的关于土族民俗文化研究方向的专业人才,深入挖掘土族民俗文化,积极开展传承保护工作。

业主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即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坚守“商无信不立”的经营原则,在运用本族文化进行市场交易的同时做好本族文化的传承者。

上一篇:直流侧谐波抑制下一篇:智能集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