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中藏药产业

2024-10-24

青海中藏药产业(共3篇)

青海中藏药产业 篇1

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造就了其动植物资源优于其他地区生物而具有活性强、药用成分含量高的特点。独特的资源优势,加之独具特色的传统藏医药文化优势,为发展青海藏医药产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近年来,随着中藏药产业的发展和藏医药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鼓励引导中藏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传统藏药从单纯而神秘的藏传佛教经院逐步走向全国,青海中藏药作为重要的民族医药,在更加广阔的地区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应用。依托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兴起的金诃藏药、晶珠藏药、大地药业等中藏药生产企业利用冬虫夏草、大黄、红景天、藏茵陈、麻黄、花锚草、麝香、塞龙骨、牛羊骨等高原动植物资源,研发出一批中藏药产品,打造出“晶珠”、“三江源”等知名品牌,尤其是在完成GMP改造后,青海制药行业生产能力已达到100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青海中藏药产业如何整合青藏高原特有资源,进一步提升青海中藏药产业的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

1 青海中藏药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青海省对发展中藏药产业高度重视,把中藏药产业作为青海省四大优势产业之一,在政策、资金、人才、对外宣传等方面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建成了一批地方中藏药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中藏药产品已从手工作坊炮制发展到工业化生产,中藏药工业初具规模。以生物产业园区为发展平台的一批中藏药企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一大批中藏药产品已走向全国,并进入国际市场。青海金诃藏药、晶珠藏药、大地药业等中藏药生产企业利用冬虫夏草、大黄、红景天、藏茵陈、麻黄、花锚草、麝香、塞龙骨、牛羊骨等高原动植物资源,研发出一批中藏药产品,打造出“晶珠”、“三江源”等知名品牌。

2007年,青海通过GMP认证的医药生产企业有2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生产中成药400多吨,年均增长15%左右,实现销售收入7亿多元。其中生产中藏药的企业22家,实现销售收入4亿多元。有2家企业销售过亿,14家企业达到500万元以上。截止2010年底,青海省中藏药生产企业达到17家,可规模生产藏药产品145种,年产值达5亿元以1上,年销售收入近4亿元以上,年上缴税收1亿元左右[1]。青海中藏药工业经过50多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藏药生产企业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包括从药材的采购、筛选、清洗、粉碎、炮制、提取、浓缩、喷雾、干燥等前处理工序,以及胶囊、片剂等各种制剂生产线和包装流水线。目前,青海中藏药产业有400余种中成药,133种专利产品,12亿元的资产总量。

2 青海中藏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波特钻石模型构建目标层和准则层指标,结合中藏药产业竞争力特征建立如下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层是目标层(A),表示青海中藏药产业的竞争力。

第二层是准则层(C),表示影响青海中藏药产业竞争力的六个因素,包括青海中藏药产业的生产要素(C1),青海中藏药产业的需求条件(C2),青海中藏药产业的同行业竞争状况(C3),青海中藏药产业的支持产业和相关产业(C4),青海中藏药产业的政府行为(C5)和机遇(C6)。对于(C6)的衡量,由于机遇的产生是外生的,而且具有突发性,非人力所能控制,因此难于对机遇做出合适的评价,我们就将准则层里的这一项去掉,只对其余五项进行评价。

第三层是指标层(D),即我们选用哪些指标去衡量准则层中的影响竞争力的因素。

对于C1,我们用反应青海中藏药产业中藏药材资源的比重(D1)、反应中藏药技术创新能力的比重(D2)、反应青海中藏药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比重(D3)、反应青海中藏药生产制造能力的比重(D4)、反应青海中藏药品牌建设的比重(D5)、反应青海中藏药销售渠道建设能力的比重(D6)和青海中藏药基础设施条件及公共环境的比重(D7)来衡量。

对于C2,我们用反应省内中藏药市场需求的比重(D8)、反应全国中藏药市场需求的比重(P9)和反应国外中藏药市场需求的比重(D10)来衡量。

对于C3,我们用反应西药生产企业竞争力的比重(D11)、反应中药生产企业竞争力的比重(D12)和反应民族类医药生产企业竞争力的比重(D13)来衡量。

对于C4,我们用反应中藏药品零售业竞争力的比重(P14)、反应中藏药品印刷包装业竞争力的比重(D15)、反应藏医药文化业竞争力的比重(D16)和反应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的比重(D17)来衡量。

对于C5,我们用反应青海中藏药产业规划招商和计划招商的比重(D18)、反应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比重(D19)和反应政府对中藏药管理和人员培养的比重(D20)来衡量。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专家评分确定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重要程度。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2.3 青海中藏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指标评价结果,对青海中藏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2.3.1 生产要素

上述计算的权重值表明:青海省的中藏药材资源丰富,生产制造能力和人力资源竞争力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但技术创新能力不是特别突出,销售渠道建设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不完善以及品牌宣传和建设能力欠缺等缺乏竞争力。

2.3.2 需求条件

通过对青海中藏药产业的需求条件进行省内、全国以及国外三个中藏药需求市场的划分,并分别得出了权重值。这三个范围对中藏药的需求还是很明显的,这对青海中藏药产业竞争力发展的新产品和新市场开发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2.3.3 同行业竞争

通过对青海中藏药产业的同行业竞争因素分析可知:总体来说,青海中藏药效果虽不比西药效果那么显著,也没有拥有其他中药产品的大名气,但因其独特的制作和神奇的疗效,它的竞争力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所以,在青海中藏药产业竞争力方面一定要注重其与西药生产企业、中成药生产企业,尤其是与其它民族类医药企业的竞争[2]。

2.3.4 支持性产业和相关性产业

通过对青海中藏药产业的支持性产业和相关性产业的分析发现:青海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目前虽然处于不发达状态,但对中藏药产业的销售渠道的开拓和市场开阔是有阻碍作用不是十分明显;中藏药品零售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是比较大的;印刷包装业发展不够迅速,跟不上中藏药产业发展对彩色印刷的需求的脚步,而在藏医药文化发展上,一定要以文化旅游为发展契机,努力加强藏医药文化的竞争力。所以,在中藏药产业竞争力发展上一定要注重强化价值链上企业的竞争力[2]。

2.3.5 政府行为

通过对青海省政府对青海中藏药产业的招商、知识产品的保护和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青海省政府对本省中藏药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并把其定位青海省四大优势产业之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但是,中藏药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还不尽完善,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对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 提升青海中藏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大力发展青海现代中藏药产业,必须提升中藏药产业竞争力,这既需要企业自身不懈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群策群力,更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

3.1 加大政府对生物产业的扶持力度

制定和落实生物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财税和金融政策、科技和人才政策,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建立政策保障体系,形成良好的适合企业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按照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要求,在产业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安排上对青海省生物医药和高技术生物产业发展给予支持和指导。重点对中藏药生产企业的改造项目和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政策扶持。

3.2 立足体制创新,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扩大规模,调整结构,组建大型集团公司,是青海中藏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改造提高,突出特色,壮大规模,培育品牌,争占市场”的原则,运用政策调控手段和经济手段,改革青海中藏药企业小、散、乱的现状,培育具有特色的骨干企业,提高中藏药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促进中藏药产业向大品种、大市场、大企业方向发展[3]。

3.3 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快中藏药二次开发步伐

药品创新是系统工程,投入高、周期长且不确定性很大,仅靠企业独立研发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在创新资金投入、税收减免、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企业有力的支持,通过加强基础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中藏医药的作用机理、药物疗效,开发研制既符合中藏药特色,又符合现代制药工艺要求,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现代新型中藏药品种和产品,促进中藏药的科研、技术、成果向经济效益转化。

3.4 积极宣传藏医药文化,努力打造“青海藏药”品牌

青海中藏药产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认同程度。要在宣传推介青海的同时,大力宣传藏医药文化,把藏医药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和领域,带动中藏药的生产销售。

3.5 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强特色生物资源生产

对天然中藏药材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和有序开采,开展规模化药材基地建设,是缓解特色生物资源可利用两缩减、确保生物医药和高技术生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

3.6 发展中藏医药教育事业,大力培养中藏药产业继承和创新人才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促进中藏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利用青海现有中藏药教学、科研、生产等机构的技术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对中藏药技术人才进行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亚玲.青海省中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青海社会科学,2008(2):48-50.

[2]陈雪梅.青海中藏药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探析[J].攀登,2009(5):100-102.

[3]洪磊.西宁地区中藏药产业发展思考[J].青海科技,2007(2):15-17.

青海中藏药产业 篇2

关键词:青海省,中藏药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中藏药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局面,青海省作为中藏药产业原料主要产地之一,已经逐年加大了中藏药产业的发展力度。近几年青海省中藏药产业年产值均超过5亿元,年增长速度超过30%,和西藏自治区中藏药产业发展的距离越来越小。青海省中藏药产业规模日益增大,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认清中藏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中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青海省中藏药资源状况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较高,气候严寒,自然条件严酷。因为青海省气候、地形较为独特,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野生种类众多,蕴藏量也很丰富。虽然青海省中藏药资源丰富,但是仅仅开发与利用了其中少部分的药物资源,大部分药物资源品种没有得到开发与利用。因此,青海省中藏药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有条件形成产业规模。目前在青海省中藏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多数药材存在着只挖不保护的现象,同时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野生中藏药材生长很慢,再生能力较弱,导致很多珍贵中藏药资源的质量与数量降低,个别品种面临濒危局面,如雪灵芝、青海茄参、红景天、麻黄、雪莲、藏茵陈等。

2 青海省中藏药产业发展现状

2.1 中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最近几年青海省政府非常重视中藏药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本省优势产业来发展,并在资金、政策、人才及宣传上逐年加大了支持力度,很多中藏药生产企业逐步发展起来,中藏药生产体系也日益健全。当前在青海省中藏药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由手工作坊炮制逐步转变为工业化生产,中藏药工业具备一定规模,很多中藏药企业依托生物产业园区发展起来,各类中藏药产品畅销国内外。青海省一些中藏药生产企业如大地药业、晶株藏药、青海金诃藏药等,通过对牛羊骨、塞龙骨、麝香、花锚草、麻黄、藏茵陈、红景天、大黄、冬虫夏草等高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研发了种类繁多的中藏药产品,如“三江源”、“晶株”等知名品牌。青海省中藏药工业在近70年的发展过程中,规模渐大、技术越来越成熟,中藏药生产企业形成了健全的生产体系,以及药材的采购、筛选、清洗、粉碎、炮制、提取、浓缩、喷雾、干燥等前处理工序,还有片剂、胶囊等制剂生产线与包装流水线。青海省中藏药产业发展至今,有成药500余种,专利产业150多种,资产总量达25亿元。

2.2 中藏药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一是药材资源是青海省中藏药产业发展的基础,虽然青海省有着极为丰富的中藏药材资源,但是也不能一味地采伐取用。因为青海省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野生中藏药材生长速度很慢,资源总量有限。而长时间只采不种,一些品种被过度采挖,导致野生中藏药材资源总量迅速下降,尤其是药材生长环境被严重破坏,很多药用动物由于捕杀过度而面临灭绝的局面[1]。青海省药材供应是否足量、优质、稳定和持续,是当前中藏药产业发展的关键。二是青海省中藏药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中藏药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型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不够,研发新药的能力不足,尤其是缺少名牌拳头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和高科技产品。从而造成青海省中藏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多,缺乏显著的规模效益。加之企业融资不易,流动资金匮乏,阻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在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条件影响下,青海省中藏药企业的现代经营管理人才、藏医药专业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等不多,尤其是现代医学理论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高级专家很少。四是产品宣传与营销方式落后,无法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导致市场占有率很低,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薄弱,品牌保护意识不强,缺乏足够的营销资金,从而进一步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 青海省中藏药产业发展策略

3.1 建设中藏药种植基地,科学开发利用中藏药材

为实现青海省中藏药产业的稳定发展,必须保证足够的药材原料供应。因此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中藏药种植基地,尤其是尽快建设好地道药材的CAP基地。在建设种植和养殖基地的过程中,要和产业化开发结合起来,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加大中藏药材及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要建设特色植物药材生产基地,加大对珍贵但濒临灭绝的中藏药动植物资源的种植和养殖研究力度,实行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发挥出青海省独有的高寒优势,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中藏药材的种植规模。应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各种手段,避免过度采挖,防止中藏药材资源被破坏。要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工程下,加快中藏药材种植和养殖基地的建设步伐,要支持企业参与中藏药材种植,建立起种植、养殖和生产的产业链,这样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藏药材要科学地进行开发与利用,并以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为前提,确保生态平衡不受影响,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实现对中藏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全省中藏药产业的发展。

3.2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升中藏药产业竞争力

青海省中藏药产业的发展,既要加大对重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还要积极引进省外知名企业,确保优势企业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将其规模化与产业化的带头作用发挥出来,从整体上提升中藏药产业的竞争力[2]。在青海省中藏药产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规模,对产业结构作出合理调整,成立大型集团公司。从我国中藏药产业发展来看,产业群体虽然初具规模,但是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还很少,未能将产品资源集中起来,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而单个企业综合配套条件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抓住市场机遇。对国际大型制药公司而言,最近几年为抢占更多国际市场份额,加大了新药研究与开发力度,将资源充分整合企业,减少了费用支出。发展大型制药企业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集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及市场营销为一体;二是有利于核心优势产品的发展;三是能够扩大优势产品的生产规模,将规模效益体现出来,从而抢占更多的国际市场,让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实现利润的提升。现阶段青海省医药企业规模不大,缺乏良好的基础,集中度不高,无法将生产与销售的优势发挥出来。青海省政府要支持中藏药企业加强联合,互补优势,整合产品,并进行联合、兼并和重组,与国内外企业进行合资,加大合作力度。这样有利于开发新产品,实现生产与销售规模的提升,解决全省中藏药企业规模小、市场不集中等问题,培育更多特色骨干企业,真正提升中藏药产业竞争力。此外还要鼓励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现强强联合,通过上市的方式,增加融资渠道,积极招商引资,加大综合性公司集团发展力度,并鼓励有特色产品的企业培育拳头产品,确保中藏药产业能够实现大规模发展,将潜在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为全省中藏药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3 给予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中藏药产业

要在国家医药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生态保护、建设专项、扶贫计划、项目资金、国际文化交流及学术研讨等领域中,给予中藏药产业发展更大的重视,建设能够推动中藏药产业发展的服务平台,出台实施更多优惠政策,将藏药标准尽快明确下来,确保藏药执行标准的规范性。要建设国家藏医药专家库,成立民族药执业药师评审管理机构,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民族药执业药师队伍[3]。要创造出促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给予人才创业更多援助,并提供优惠政策。要扩大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对中藏药企业及医药市场的管理水平,保证中藏药得到有效保护,避免青海省中藏药企业权益受损,维护中藏药的信誉。要加快中藏药产业信息咨询、技术评估及投融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成立中藏药产业协会,开展优势互补、技术交流等组织协调工作,为中藏药产业增添更多活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3.4 加快中藏药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青海省要培养更多中藏药产业方面的创新人才,完善中藏药研究开发体系及标准规范体系,组建大型中藏药科技产业集团,让中藏药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更多份额。青海省要加快藏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将藏医院人才在藏医药事业的中的作用最大限度体现出来。一直以来,中藏药产业的发展都会受到科研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的影制约,对此需要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优化环境,吸引人才[4]。要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科研协作,与医院、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联合起来,进行中藏药研究开发工作。要建立科技协作联合体,将现有的优势集中起来,结合临床,实现药品科技含量及其技术附加值的提升。此外不仅要和高校与科研单位加强科技合作,还要在集团与企业内部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及技术开发、信息研究和质量管理部门,实现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壮大。

4 结语

总之,青海省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成为我国中藏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并且与其他地区相比,生产的中藏药产品有着更强的活性和更高的药用成分含量。对此,青海省要充分发挥出独有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资源优势,科学地开发与利用中藏药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省中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璐,李丽,罗舜予.青海省藏药企业发展战略的路径探讨[J].中国商论,2016(01).

[2]张婕,刘得元.大通县发展中藏药种植产业现状及对策[J].当代畜牧,2014(12).

[3]杨惠.甘孜州中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科技和产业,2014(09).

青海中藏药产业 篇3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位于四川省西北部, 幅员8.42万km2, 是我国南派藏医药的发源地之一和全国羌医药发展中心。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小气候区域, 适于众多中药材、特别是高原名贵药材的生长繁育, 被誉为“天然药库”。据统计, 全州有165科559属1 960余种, 占全国的15%、全省的45%, 有全国363种重点普查中药材中的179种、占49%, 野生中药材蕴藏量达8.5万t。常年盛产冬虫夏草、川贝母、党参、秦艽、麝香等一百余种名贵大宗中藏药材。

1.1 中藏药材种植发展快速

目前全州已建立九寨沟刀党种植基地、松潘川贝母种植基地等10余个规范化种植基地, GAP基地一个 (川贝母种植基地) ;截止2011年底全州中藏药材种植在地规模达11万余亩, 涉及种植品种40余个, 种植农牧户3万余户, 其中重点种植品种规模为:大黄5.1万亩、秦艽3万亩、党参1.7万亩、川贝母5 000亩、铁棒槌2 000亩, 其它药材5 000亩;建立了“三木药材”、红毛五加、秦艽等人工抚育基地12万余亩;形成了金川秦艽、铁棒槌, 九寨沟党参、猪苓, 松潘川贝母等系列知名品牌。

部分前期种植的药材陆续进入采收期, 表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 2011年全州共采挖人工种植药材面积8 000余亩, 实现销售收入7 600余万元, 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1.2 中藏药工业发展初具雏形

加强药业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截止目前全州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和制药生产的企业达28家, 其中加工生产企业5家, 拥有九寨沟天然药业集团、四川新荷花药业、九峰药业、若尔盖泰丰医药等一批龙头药业企业, 形成了集中藏药材种植、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成功开发出肝苏胶囊、藏密肠宝、参膏软糖等一批新产品并上市, 全州中藏药材加工与制药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可加工生产的中藏药成品、保健食品达90余种, 中藏药工业发展初具雏形, 2011年全州中藏药产业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

1.3 丰富多彩的民族医药

阿坝州位于藏羌民族文化走廊要冲, 藏羌医药历史悠久, 疗效独特, 发展快速。现全州藏羌医疗和科研机构17家, 病床增至500余张, 州藏医院、若尔盖和阿坝县藏医院是省中医管理局认定的“达标藏医院”, 州藏医院被评为全省首家省二级甲等藏医医院。藏药新药“夏萨德西胶囊”获国家一期批件, 羌药“健血宝”口服液已完成临床一期研究, 正准备申报一期批件;研究制定《阿坝州藏药制剂标准》, 收载藏药制剂品种434个。全州藏羌医从业人员达300余人, 有以旦科 (国家级藏医学专家、国家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 为代表的藏羌医名家多人。能生产丸、散、胶囊、口服液等藏羌药系列制剂产品300余种。其中“七十味珍珠丸”“智托洁白丸”“痛风散”等名贵藏羌药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开发前景。全州藏药材资源1 232种, 蕴藏量达3.8万t。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群众普遍意识较差, 种植水平低下。

通过近几年来的示范和带动, 群众种植中藏药材积极性高涨, 但大部分种植户普遍对其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规范化、精心化种植和高质、高产的发展意识。同时在生产过程种植分散、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下, 据了解较为精细和规范种植的药材在地规模仅约5万余亩, 不足一半, 严重影响了产量与质量。

2) 产业集中度低, 中藏药材后续加工与营销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州虽有一定的加工企业, 但整体生产规模较小, 技术创新能力差, 缺乏核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同时对本地生产原料药材的需求量极小, 远远吸纳不了现有基地产出的原料药材, 特别是对大黄、秦艽等大宗药材的后续加工缺乏有实力的企业来承担。在药材营销方面虽有一些小规模企业在收购销售, 但整体市场和销售机制还不完善。随着全州中藏药材种植规模及整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现有企业支撑不足。

3) 资源缺乏有效保护, 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自20世纪80年代末, 国家放开药材购销限制后, 长期的掠夺式采猎而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致使大部分名贵药材和大宗药材资源锐减, 有的已近枯竭。如麝香:1951年到1990年全州共收购6 898.4 kg, 40年间共消耗麝资源近100万只, 由于狂捕滥猎和生态恶化, 而今麝的栖息地急剧缩减, 野外也难见麝的踪迹。川贝母、冬虫夏草、羌活、红景天等大宗名贵药材资源也面临枯竭的境地。如不采取断然措施, 加强资源保护, 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中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我们守着的将是一块“天然药库”的空招牌, 面临发展中藏药产业“无药可用”的窘迫局面。

2 阿坝州中藏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探讨

2.1 经营模式

一是“公司+农户”的订单产业。由公司统一提供种子、种苗和技术指导, 农牧户进行种植管理, 生产的产品由公司统一进行收购。该模式规避了技术和市场风险, 同时农牧户效益与质量、产量挂钩, 有效地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是我州目前重点推广的发展模式, 适用于种植技术较为成熟的大黄、秦艽、铁棒槌、党参等大宗药材种植生产。二是“公司承包+反雇农民”模式。将土地或林地按一定的租金租给公司种植生产和经营, 公司优先反雇流转土地的农民。该模式便于技术的进一步统一和规范, 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但对企业投入能力和技术支撑要求较高, 同时农牧民生产积极性较低。适用于投入高、生产管理技术强和产值效益高的川贝母、玛卡等精贵药材种植生产。三是“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 公司提供种子种苗、肥料、管理技术, 农户出土地和劳力, 入股村民按照入股分红、承包劳务费和保底提成3种方式结算, 实现“一次性投入、多层次获利”。该模式使种植户与公司利益有机捆绑,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牧户积极性, 但要求参与种植户要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和基础, 种植农户不能太分散和规模小, 组织管理和经营核算机制要健全。适用于种植大户和企业或是以村 (协会) 与企业合作等形式发展。

2.2 生产管理模式

一是坚持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模式。针对中藏药材种植规模分散, 种植管理不规范的现状, 应尽快实施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模式。可由政府协调, 在种植管理过程中组织企业、科研机构、农牧民群众共同进行生产管理。可采取“公司+科研+示范基地+农牧户”的生产管理模式, 以科学技术研究为依托, 以科技培训为手段, 规范种植生产技术, 提升技术水平, 实现种植规范化发展。

二是长短结合, 重点突出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按照“一村一品, 重点突出”的原则优先发展本地道地特色品种。同时针对中藏药种植普遍投入大、周期长和高半山经济条件差, 种植户投入不足的特点, 在种植品种选择上将长期才能收益的品种与短期见益品种相结合。对长期才能收益的品种可采取“逐年推进, 轮流种植”的种植模式。

三是积极探索各类立体种植模式。阿坝州除拥有丰富耕地资源外, 还拥有大量的林地、退耕退牧地资源。可结合退耕还林政策, 大力发展“三木药材”、沙棘等木本药材, 实现还林与药材种植生产相结合的模式, 也可采取“生态林+药材”“林果+药材”“药材+蔬菜”等立体发展模式种植发展各类中藏药材。

2.3 产业化发展模式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主体、农牧户参与, 整体推进的发展模式。政府制定战略目标、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搭建创业平台;企业作为产业发展与市场主体, 根据市场需求, 围绕战略目标, 不断创新, 做大做强, 农牧户参与中藏药材种植生产, 共同推进中藏药产业化发展。

二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 保护资源和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重点道地名贵药材可采取“保护区+种质资源苗圃+优质种子、种苗基地+人工种植基地+产业化开发”的发展模式, 确保重点名贵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开发。

三是大力发展中藏药产业族群链。在发展中藏药材种植的过程中应加强特色重点品种的加工和开发, 以科技创新为手段, 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能力, 推进高半山中藏药产业化发展。

3 阿坝州中藏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机制与体系建设

近几年来, 阿坝州高度重视中藏药产业发展, 建立了州、县中藏药现代科技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 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和服务体系, 加大了投入和扶持力度, 但是随着产业的逐步发展和壮大, 现有的发展机制和体系不能支撑阿坝州中藏药产业现代化发展, 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构建现代化投入、创新、人才、服务等多元化机制和体系。

3.1 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一是整合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藏区建设等相关中藏药产业资金和项目, 重点和集中推进;二是鼓励和引导州内外企业、团体和个人资金投入中藏药产业建设;三是建立阿坝州中藏药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和风投资金, 扶持发展;四是建立灵活的信贷机制, 扶持产业发展。例如采取“合作社+金融部门+农户”模式。由公司控股, 组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围绕“四统一”, 为入社农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并引导合作社与金融部门联姻, 公司为社员担保贷款, 购买优质种苗、化肥等, 有效解决农民发展规模种植资金难题等。

3.2 构建创新机制和体系

一是加强产业创新主体——药业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加强对现有的药业企业的培育和壮大, 同时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药业企业入驻, 并强化企业创新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支持创新的相关政策和机制, 加大创新项目的扶持力度, 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三是加强中藏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积极开展专利研究和申请。四是整合州内外科研机构和技术力量, 创建民族医药、重点品种和重点领域技术研发中心和联盟, 如成立阿坝州藏医药研发中心、川贝母开发创新技术联盟等, 推进创新发展。

3.3 构建人才智力保障体系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 人才已成为一个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标志, 阿坝州急缺中藏药产业的高、精、尖端人才和既懂管理又懂市场销售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实施中藏药产业人才战略已成为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是重视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加强学校专业学习和名医名师传承教育。二是积极构建优秀人才汇集机制, 营造符合人才成长的环境, 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三是整合现有中藏医药人才资源, 重视人才使用。四是积极开展中藏药人才培训,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 对现有在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同时采用举办短期培训班的方式开展农牧民中藏药材种植、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

3.4 构建现代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中藏药发展的协调管理和统筹发展。加强协调管理和科学统筹规划, 是避免盲目发展, 促进中藏药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二是为中藏药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三是加大对中藏药材种植、加工等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加强对种植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 鼓励和扶持中藏药相关的专业技术协会发展, 推进中藏药材种植、加工发展, 提高农牧民收入。

3.5 构建现代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构建阿坝州中藏药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一是药材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平台, 收集整理主要药材市场信息资源, 定期提供阿坝州主要生产药材的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 使生产者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 调整和指导生产。二是对外供货信息平台, 对外发布阿坝州的药材产品, 增加销售渠道和力度。三是对外发布招商引资项目, 加大中藏药招商引资力度。四是对外宣传阿坝州中藏药资源、发展现状等内容,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提高阿坝州中藏药地位。五是提供阿坝州主要生产的药材品种的相关种植技术, 指导种植农户生产。

3.6 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

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 保护资源和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重点道地名贵药材开发必须建立相应的保护区、种植资源苗圃、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和人工种植基地, 确保重点名贵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开发。

中藏药产业是阿坝州拥有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的传统产业, 具有发展潜力大, 成长性强, 拓展空间广阔的特点。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机制, 将阿坝州中藏药产业与国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环境保护、绿色食品及旅游开发与药材种植 (养殖) 结合起来, 挖掘传统医药宝库, 发挥优势特色, 推动加工制药创新发展对推进阿坝州中藏药产业现代化进程, 促进民族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家畜养殖下一篇:慢性鼻窦炎的饮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