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的饮食疗法

2024-10-24

慢性鼻窦炎的饮食疗法(精选10篇)

慢性鼻窦炎的饮食疗法 篇1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多发病和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其非手术治疗方案可口服抗生素,但其周期较长,毒副作用较多[1],而鼻窦负压置换疗法可以较好地避免上述不足,因此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探讨负压置换疗法和传统药物疗法的特点,本文对140例慢性鼻窦炎的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4月~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140例,其中,男79例,女61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7岁,平均9.5岁。CT诊断标准:上颌窦内有液平面,黏膜肿胀肥厚,窦腔密度增高,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和体征检查确诊,排除鼻息肉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等,部分患患者有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症状。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比、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头向后仰,肩下垫枕,鼻孔向上。鼻镜下将棉签(蘸有1%麻黄碱)置入患者双侧中鼻道持续约5 min,以充分收缩中鼻道黏膜,清洁鼻腔内鼻涕,开放多组窦口;取出棉签,向鼻腔内再滴入1%麻黄碱3滴,进一步开放各组鼻窦口;然后以0.5%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滴鼻,每次2~4滴,3次/d,持续两周,患者同时口服鼻炎康胶囊和头孢氨苄胶囊,4次/d,持续两周。

1.2.2 实验组治疗

患者窦口开放和口服药剂同对照组。自一侧鼻前孔缓慢滴入鼻腔0.5%庆大霉素针、麻黄素、地塞米松针的混合液3~5滴,嘱患者轻轻揉双侧鼻翼,使药液均匀进入中鼻道。指导患儿发持续的“开、开”音,指压患者对侧鼻翼,使侧鼻孔关闭,将连接在吸引器的置换橄榄头塞闭治疗侧鼻孔。同时开动吸引器,有节奏地间断抽吸3~5次,塞住鼻孔1~2 s后迅速移去,重新滴药,再重新吸引。在操作中,当产生的负压不够,达不到抽吸效果时,可试着连续改发“八”音。当患者有鼻出血、头痛或者耳痛时立即停止吸引。治疗完毕后,嘱患者半个小时内低头弯腰和擤鼻,头部保持直立位以使药液留于窦内。上述疗法每3天1次,持续2~3疗程。

1.3 疗效评价

分为无效、有效、显著、痊愈。(1)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CT检查无改善或加重;(2)有效: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3)显著:流脓涕、鼻塞、头痛等现象明显好转,鼻镜检查显示中鼻道有少许黏脓液,中、下鼻甲黏膜轻度肿胀,鼻窦CT显示窦腔密度局限性模糊;(4)痊愈:所有临床症状均消失,中鼻道分泌物和中、下鼻甲黏膜肿胀均消失,CT显示密度正常。总有效率=有效率+显著率+痊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痊愈44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痊愈27例,总有效率为64.3%,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为9.5 d,实验组平均起效时间为4.6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属小儿常见疾病,是发生于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常为多窦同时感染,并可累及骨质,其病程迁延与儿童的生理学、鼻窦解剖学密切相关[2]。有学者认为,位于中鼻道的窦口鼻道复合体的感染和变态反应造成的黏膜水肿为鼻窦炎的初始因素,导致黏膜水肿和引流通道迅速受阻,局部组织低氧,为病原菌生长和繁殖提供了环境,使前组鼻窦反复性感染,促进了黏膜炎症的恶性循环[3]。儿童淋巴管和血管丰富,窦口相对较大,鼻窦黏膜嫩弱,鼻腔和鼻窦狭窄,鼻窦发育不全,一旦感染则分泌物较多和黏膜肿胀较为严重,很容易导致通气障碍和阻塞鼻道。另外儿童对外界的适应力和机体抵抗力较差,也容易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和感冒等,出现继发性鼻窦炎[4]。

鼻内镜下负压置换疗法原理[5]:当患儿软腭上举封闭鼻咽后腔时,鼻腔处于负压,此时鼻窦内压力大,窦内脓液经窦口排入鼻腔并吸除,当软腭复位时,鼻咽腔和鼻腔与外界开放,鼻窦为负压,鼻腔为正压,鼻腔内药液经窦口进入窦内,如此反复循环,鼻窦内和鼻腔正负压交替改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抽吸时,可以不断调整橄榄头在鼻腔内的深度和角度,以产生最大吸引力,使脓液顺利排出。由于脓涕和脓液逐渐减少,减轻了对鼻甲的刺激,但急性鼻窦炎可能会使脓液流进其他鼻窦,造成感染扩散,因此应认真操作[6]。从临床效果来看,鼻内镜下负压置换疗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的首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33-1134.

[2]武玲芳.鼻窦负压置换疗法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2007,27(5):71-72.

[3]许庚,李源.儿童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思考与临床诊疗指引[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4):241-242.

[4]吕振东.儿童慢性鼻窦炎120例诊治体会[J].蛇志,2004,16(1):38-39.

[5]李庆华,王改青,史来婷.鼻腔负压置换治疗慢性鼻窦炎操作方法的探讨[J].家庭护士,2007,7(5):45-46.

[6]杨传华,孙华清.鼻窦负压置换疗法专用床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8):69.

慢性鼻窦炎的健康知识 篇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55-02

慢性鼻窦炎是以鼻塞、流脓鼻涕、头昏、头痛、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病程较长,可数年至数十年,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慢性鼻窦炎绝大多数是鼻窦内的多种细菌感染,致病菌以流感杆菌及链球菌多见。 也叫“蓄脓症”,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数量非常多,几乎占所有鼻病的半数,其中以慢性上颌窦炎为最多见。

西医认为:多为急性鼻窦炎未能及时合理治疗或急性鼻窦炎性反复发作所致感冒长时间没有治愈引起的。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双亲一定曾经也有过这种病史,也就是说先天性的遗传因素和本病息息相关。是由于细菌的侵入,引起鼻窦发炎,使粘膜浮肿而积脓。 二、中医认为:慢性鼻窦炎发病数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人13.02%。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清阳交会处,鼻又为一身血脉所经,故鼻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急鼻渊在外虽表现于鼻,但却反映了体内脏腑、经络的病变。临床上,多由于素体偏弱,加上生活起居失常,寒暖不调,受凉受湿或过度疲劳之后,外邪侵袭引起肺、脾、胆之病变而发病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轻重不等的鼻阻塞,多脓涕和嗅觉减退;比较严重的患者有容易疲倦、食欲不振、精神不易集中、失眠等症状。患者进行鼻腔检查时常见中鼻甲呈肥大、水肿或息肉样改变。鼻窦炎如不及时治疗,均可扩展到邻近组织或器官,如眶内、颅内等,或可沿管道发展,如借咽鼓管传至中耳,或下行而影响呼吸道、消化道。

临床表现

一、局部症状:脓涕多、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

1、流涕:多为脓性,黄、绿色或灰绿色,病程长者鼻涕可有息气,脓涕常可经后鼻孔流至咽喉,病人自觉咽部有痰,并常经咽部抽吸后吐出。

2、鼻塞:因鼻粘膜充血,鼻甲肥大或鼻息肉所引起,有时亦可因脓涕太多,于擤出鼻涕后鼻堵减轻。

3、嗅觉下降:多为两种原因所致,一为鼻粘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二为嗅区粘膜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4、头昏、头痛:慢性鼻窦炎多表现为头沉重感,急性发作时可有头痛,均为鼻窦内引流不畅所致。

二、全身症状:精神不振、易倦、頭昏、记忆力减退。

三、中医辨病辩证:

1、肺气虚寒型:鼻塞,多粘脓性涕,嗅觉减退,稍遇风寒等刺激,鼻塞及流涕加重,疲倦、气短、头晕,或有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脉缓。

2、脾气虚弱型:鼻塞,多粘脓性涕,嗅觉减退,少气乏力,食少腹胀,面色苍白,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健康指导

1、慢性鼻窦炎的病人由于病程日久,常伴有全身不适及容易烦躁等表现,居住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冬季气温变化不应太大,注意休息,坚持治疗。小儿患病应按时用药。患者町多做低头、侧头动作,以利鼻窦内脓涕排出。清洁鼻腔,去除积留的脓涕,保持鼻腔通畅。

2、积极预防感冒,在上呼吸道感染期及时治疗,因为“上感”治疗不彻底,常是慢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的诱因。

3、工作环境粉尘、污染较重的地方,应戴口罩,避免细菌进入鼻腔。

4、积极治疗慢性鼻炎。

5、注意不用力擤鼻,脓涕多者可先滴药、再擤鼻,以免单个鼻窦炎因擤鼻不当,将脓涕压人其他鼻窦而导致多个鼻窦发炎。

慢性鼻窦炎的饮食疗法 篇3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67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6例,男20例,女16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38.19±4.59)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4.96±2.09)年。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38.52±4.34)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4.75±2.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选择功能性内鼻窦镜手术和围术期的综合治疗,首先采取功能性的内镜鼻窦手术,围术期包括术前1~2周以及术中和术后的1周内给予抗炎治疗,手术结束1周内针对患者的情况采取全身糖皮质激素常规剂量的应用,对术后的黏膜肿胀给予控制。患者手术结束1~2d内要取出鼻腔中的止血海绵,取出海绵的第2天对鼻腔采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d,术后第7天在鼻内镜下清理术腔,取出术腔中松动的痂皮以及纤维素的反应膜和脓性分泌物,冲洗上颌窦,将窦腔中的分泌物和淤血清除干净。术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2.2实验组:首先给予功能性内镜的鼻窦手术治疗,患者手术结束1~2d要取出鼻腔中的止血海绵,取出海绵的第2天对鼻腔采用生理盐水的冲洗,2次/d,术后第7天在鼻内镜下清理术腔,取出术腔中松动的痂皮以及纤维素的反应膜和脓性分泌物,冲洗上颌窦,将窦腔中的分泌物和淤血清除干净。在术后1个月内采用排脓中药治疗,主要药材有:金银花、黄芪各15g,防风、白芷、党参、辛夷花、苍耳子、冬瓜仁、天花粉、白术各10g,甘草、薄荷各6g,每天使用1剂药材,用水煎煮后,分为2次在饭后温服,手术结束1个月穴位埋线,选择的穴位:脾俞、肺俞、合谷、肾俞,找到穴位后,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进针部位的皮肤,右手拿针和穴位垂直,并刺入到需要的深度,有针感后要左手来推针芯,而右手将针管退出,在穴位的肌层或者皮下组织内给予羊肠线的埋植,棉球按压针孔,查看羊肠线段有无外露的现象,将创可贴贴在埋线外的针孔,1d后就可去除。治疗后对患者的身体症状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以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来评分,最高10分,分值越高则身体症状越严重。以SNOT-20评分,一共有20项,每项得分在0~5分,分数越高其身体情况越差。

1.4统计学分析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SA评分和SNOT-2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身体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鼻窦炎属于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很多人都认为这种疾病为炎性反应造成的,一般采取抗炎的治疗方法,还要针对患者的病程和病情采取具体措施[3]。该疾病在中医研究上为“鼻渊”范畴,由于正气不足、脓毒淤滞造成。一般对患者采取功能性内镜鼻窦的手术治疗,该手术会导致手术创伤,使正气损耗加重,手术后存在正虚和脓毒的情况,为缓解这种症状,实验组患者在功能内镜鼻窦手术的基础上采取中医序贯疗法[4]。因为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将患者鼻腔扩大,明显缓解了患者鼻塞的情况,促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在排脓汤中有白术、防风和黄芪,有健脾益气、扶正固本的效果,冬瓜仁、金银花、天花粉有活血化淤、清热排脓的治疗效果,薄荷、白芷、苍耳子、辛夷有通利鼻窍、散风驱寒的效果,治疗方法主要扶正祛邪[5]。手术结束1个月内,脓毒基本上排除干净,因此这一阶段要采取“补”的措施,通过针刺来补益,使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虚弱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状态都得到有效改善,蛋白线在体内长期会刺激到腧穴,所以穴位埋线可使穴位得到有效刺激,整体调节脏腑情况,达到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选择围术期的治疗干预,疗效较差,而且身体的各项评分都明显差于实验组。采用中医序贯疗法治疗的患者,通过6个月的随访没有患者出现病情的反复发作。两组患者治疗前VSA评分和SNOT-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身体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患者采取中医序贯疗法,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身体不适症状,可广泛推荐。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鼻窦炎患者采取中医序贯疗法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67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患者选择功能性鼻窦镜和中医序贯疗法的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仅给予功能性鼻窦镜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SA评分和SNOT-2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身体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采取中医序贯疗法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身体不适症状,可广泛推荐。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清华,覃冠锻,侯涛.中医序贯疗法联合FESS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10(3):182-184.

[2]王海光.中医序贯疗法联合FESS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3(9):32.

[3]刘毅,戴筱杰.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5,35(9):2201-2202.

[4]乔锦.慢性单纯性鼻炎中医序贯疗法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

慢性鼻窦炎的饮食疗法 篇4

内容:用药策略和局部处理。完成手术仅为治疗疾病的开始,术 后的随访和综合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重要环节。韩德民

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综合治疗流程图 手术前干预措施:类固醇激素(全身及局部)抗组胺药物粘液促排剂免疫治疗减充血剂 鼻内镜手术后措施: 用药策略:类固醇激素(全身及局部)粘液促排剂免疫治疗 直至术腔上皮化-术中抗生素应用用药策略 局部处理鼻腔清洗-鼻腔清洁处理出发点之一

内镜手术-局部行为-去除病变及结构异常;

所保存的病变粘膜功能恢复有赖于有效术后治疗; 术腔管理(处理)——随访: 防止术后合并症(严重者可致使手术失败)

防止术后合并症(严重者可致使手术失败); 促使术腔粘膜恢复、上皮化。

手术不能根除的因素继续存在; 感染性炎症; 免疫异常; 遗传; 其它全身因素。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全身、局部。出发点之二 有利于系统地观察和治疗疾病; 便于纠正手术之不足-手术治疗重要补 充; 随访治疗反馈-总结经验; 提高术者手术技能; 调整和改进手术方式方法。建立随访制度!出发点之三 微创外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循证医学需要: 获得最直接

最好和最准确的证据; 获得最直接、最好和最准确的证据; 基础医学支持; 指导临床实践。2005 世界鼻科会悉尼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and Nose围手术期管理 患者 1.医生 Interaction 统一理念 统 理念 护士 2.严格规章制度; 3.责任感和责任心。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 病人的体质因素 医生的手术因素 术后的复查 随访与综合处理

术后的复查、随访与综合处理术后随访的内容 建立随访档案 内镜下的术腔处理 局部用药 全身用药 合并症的处理

健康指导FESS术后鼻腔、鼻窦粘膜的转归FESS术后鼻腔、鼻窦粘膜的转归 第一阶段:术腔清洁阶段 术后1-3周 第一阶段:术腔清洁阶段 术后1 第二阶段: 粘膜转归竞争阶段 术后2-6周 第二阶段: 术后2 第三阶段:上皮化阶段 术后6周-6月 第三阶段:上皮化阶段 术后6周-6 1.许庚: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粘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 处理原则。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9;34:302 1999;34: 2.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经镜手术后综合处理意见。中华耳 鼻咽喉科杂志 2001;36:237 2001;36:术腔清洁阶段-(手术后~3周)本阶段的特征: –粘膜创伤性水肿、腺体分泌亢进 –术腔陈旧性淤血、大量纤维素性渗出 –术腔大量干痂形成手术后主要任务—局部治疗 术后局部反应: 纤维素膜和干痂形成:手术创面或粘膜损伤,纤维 素渗出形成纤维素膜,可有大量的干血痂形成;

机体修复机制-术后并发症潜在因素。分泌物及陈旧性血液潴留;

粘膜水肿和不良肉芽生长。清洁术腔手术后的早期 常规:鼻内镜下处理。填塞物取出时机? 手术后24~48小时取鼻腔填塞物; 第二次处理时间通常间隔5~7日; 术后1月: 视术腔状况决定随访处理间隔时间。鼻腔冲洗 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术后冲洗可减少术腔干痂的形成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鼻内窥镜下的表现

等渗生理盐水(NaCL0.9)和高渗盐水的冲洗(NaCL 3.5或5)–每日冲洗1~2次 –术后取出填塞物的次日就可开始 –持续时间可根据鼻腔分泌物的多少而定 鼻腔清洗 作用: 便于鼻腔清洁,减少术腔内结痂; 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及粘膜炎症、水肿的消退。开始时间:术后鼻腔填塞物取出后的翌日;

常规:每日两次,用0.9生理盐水500ml清洗后用相应鼻腔清 洗液50ml注入鼻腔; 持续时间 根据术腔粘膜恢复情况及分泌物多少而定

持续时间:根据术腔粘膜恢复情况及分泌物多少而定。鼻内镜手术二周后 3-6周是粘膜恢复较快时期; 常见现象: 窦腔保留粘膜水肿、囊泡样变; 肉芽组织过度增生; 鼻腔或中鼻道瘢痕粘连; 已开放窦口的狭窄或闭锁。主要治疗措施: 清理术腔内增生组织,保持已开放鼻窦的通畅引流;

合理用药:促使粘膜上皮化。局部类固醇激素; 粘液促排剂。术腔粘连的处理 术后2 术后2周,中鼻甲 外侧愈合 剥离子将中鼻甲 推向内侧粘膜转归竞争阶段 术后2-6周 本阶段的特征: –窦腔粘膜水肿、囊泡 生成 –肉芽组织过度增生 –术腔粘连、闭锁 –窦口狭窄或闭锁 治疗原则:-清除术腔囊泡,保持窦口通畅 治疗原则:-清除术腔囊泡,保持窦口通畅

清理术腔内囊泡和肉芽,注意不要破坏疏松的 粘膜

保持术腔和鼻窦口的通畅、引流 合理用药: –局部类固醇激素 定期复诊 –粘液促排剂 规范用药 –术腔冲洗每日1~2次,保持鼻腔湿润,清洁鼻腔,术腔冲洗每日1 减少炎性物质对粘膜的刺激,促进纤毛功能恢复,减少术腔干痂形成 高渗盐水有助于消除黏膜水肿,加快纤毛摆动?

慢性鼻窦炎的饮食疗法 篇5

关键词 克拉霉素;慢性鼻窦炎;长期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30-02

慢性鼻一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鼻一鼻窦勤膜的慢性炎性疾患,发病率约为15%。该病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鼻内镜手术和药物治疗两部分,近年来鼻内镜的发展使该病的治愈率有很大提高,在联合应用手术和药物治疗方而达成共识的同时,单独应用药物治疗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药物治疗的实际重视程度仍显不足。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式,观察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对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实验报告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鼻炎或鼻窦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47例,女性36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2.3士3.4 )岁,病程均在12周以上。入选标准:(1)具备鼻阻塞,流涕[前和(或)后鼻漏],面颊疼痛或肿胀感,嗅觉减退或丧失4个症状中的2个或2个以上,病程持续超过12周,其中鼻阻塞和流涕至少有1项。(2)体征:使用局部减充血剂后,鼻内镜检查见鼻载膜充血肿胀,中鼻道可见粘脓性分泌物;中鼻道未见息肉,但可表现有窦口鼻道复合体载膜的息肉样改变。(3)影像学:CT提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或)鼻窦有载膜增厚,鼻窦腔内可有低密度影像改变。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2方法

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小剂量口服克拉霉素进行治疗,250 mg/次,1天1次,持续服药12周。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方式进行治疗,312.5毫克/次,1天3次,持续用药4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應情况,并每4周对所有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查1次。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鼻塞、鼻漏、头痛等症状,用鼻内镜和CT进行治疗效果检查,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1. 3疗效评估标准

显著效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和鼻内镜或CT检查结果显示炎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均显著减轻;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和鼻内镜或CT检查结果显示炎胜反应的临床表现均有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体征和鼻内镜或CT检查结果显示炎性反应临床表现改变极少。不良反应:病人在治疗后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现象发生。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x士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有显著效果的有30例,有效的有15例,无效的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显著效果的有2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P<0. 05)。

2.2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头痛患者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的有2例,腹泻3例,哮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 PO.05)。

3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鼻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医师们在其诊断和治疗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差异。近年来国内外诸多文献对慢性鼻一鼻窦炎的病因病理学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临床治疗方案。这些文献不再认为鼻解剖因素是引起慢性鼻一鼻窦炎的主要原因,而系统性多因素,特别是载液纤毛系统(正常的纤毛功能和载液组分)的功能状态则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点,合理用药成为慢性鼻一鼻窦炎治疗的主要方法,而外科手术只是为炎症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不少报道表明未经充分、规范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的手术疗效显著,有学者认为这些患者即使未经手术治疗,通过药物治疗亦有较大可能获得理想结局。除非患者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一般应在适当的环境控制和内科治疗失败后才考虑手术。当然,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是长期性的,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该疾病的正确认识、急性发病期的彻底治疗,以及与专科医生之间的信任配合均影响着预后。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头痛患者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泻3例、哮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研究结果可知,克拉霉素治疗鼻窦炎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冯勇军,林翀,曾春荣.老年慢性鼻-鼻窦炎及伴鼻息肉患者并发支气管哮喘和肺功能下降相关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13期

慢性鼻窦炎的饮食疗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08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6例, 按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6例, 对照组30例。全部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头痛、头昏、嗅觉减退等多症状, 均经副鼻窦CT检查确诊。实验组:男16例, 女20例, 年龄25~56岁不等, 平均 (31.2±2.5) 岁, 病程5个月~5年, 平均 (9.2±2.5) 个月;其中15例患者病变累及双侧上颌窦及筛窦, 11例患者病变累及1侧或双侧蝶窦, 10例患者病变累及单侧或双侧额窦。对照组:男10例, 女20例, 年龄24~56岁不等, 平均 (31.4±2.5) 岁, 病程5个月~5年不等, 平均 (9.4±2.7) 个月;10例患者病变累及双侧上颌窦及筛窦, 10例患者病变累及单侧或双侧蝶窦, 10例患者病变累及单侧或双侧额窦。比较两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①对照组:本组患者单纯行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及鼻窦开放术治疗, 术前3 d为本组患者静脉滴注抗生素, 手术方式选择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 连接高清显像系统, 在鼻内镜下将鼻腔内鼻息肉吸割干净, 开放病变鼻窦口, 清理病变组织, 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开放双侧筛窦、上颌窦、额窦及蝶窦, 术腔填塞可吸收医用止血棉 (纳吸棉) , 术后3~5 d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换药, 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内积血。②实验组:为本组患者行鼻内镜手术, 方法同对照组, 术后对患者加服1~2个月的中药鼻渊通窍颗粒, 并给予鼻腔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 鼻部红光照射及微波治疗, 中药制剂 (鼻腔冲洗液) 配合冲洗鼻腔鼻窦, 促进创面愈合。叮嘱本组患者坚持应用抗炎药物, 每日早晚冲洗鼻腔鼻窦, 将鼻腔内分泌物清除, 定期进行鼻内镜检查换药, 预防感冒, 加强营养。

1.3 疗效评定

观察两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并进行临床对比。显效[2]:头痛、头昏、嗅觉减退、鼻涕增多、持续性鼻塞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内镜复查显示窦腔黏膜上皮化, 鼻窦口开放良好, 无脓性分泌物;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内镜复查显示窦腔黏膜区域性水肿且肥厚, 膜部分区域有肥厚、水肿或是肉芽组织形成, 存在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鼻腔依然有脓性分泌物, 头痛、头昏、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未见改善。

1.4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借助SPSS12.0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处理, 临床治疗有效率为计数依据, 借助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以[n (%) ]表示。P<0.05, 提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顺利完成临床治疗, 经临床统计, 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0、16、0例, 对照组对应为15、10、5例, 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00%VS 83.3%,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为鼻腔鼻窦黏膜的非特异行炎症或变态反应所致, 病变常累及一侧或双侧上颌窦、蝶窦、筛窦及额窦[3]。鼻内镜手术是近几年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革命性、创新性、微创性的有效方法, 我们在本组研究中, 两组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治疗。

有学者[4]观察了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 其将6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 综合治疗组应用综合疗法治疗, 对照组应用Wigand术式治疗, 结果显示, 综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 经统计学处理, 认为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此外, 综合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 充分证明综合疗法可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应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为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83.3%, 实验组临床治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00%VS 83.3%, P<0.05) 。近似于相关文献[5], 进一步提示鼻内镜术后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疗效确切, 可显著提高疾病治愈率, 改善患者鼻塞、流脓涕、头痛、头昏、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 可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 减轻鼻腔鼻窦炎症浸润、抑制鼻面部鼻腔鼻窦血管扩张, 进而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术后给予中药鼻渊通窍颗粒具有抗菌抗病毒、改善鼻腔鼻窦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及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后, 在给予抗炎止血药物及中药治疗、鼻腔鼻窦冲洗、布地奈德鼻喷剂应用的基础上配合鼻腔鼻窦红光照射及微波综合治疗, 可促进鼻腔鼻窦创面愈合, 加快鼻窦术腔黏膜上皮化, 此外, 加强术后护理、定期复查, 可避免术后感染, 降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率。

为保证手术效果, 术前应为患者进行充分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排除血液病、心脏病、高血压、脑梗死等全身性疾病, 常规进行副鼻窦CT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及性质, 在鼻内镜手术时精细进行各项操作, 避免眶内及颅底并发症发生, 术后加强鼻腔护理[6]。

综上所述, 鼻内镜术后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临床疗效确切, 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采取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探讨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6例, 按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 采取单纯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 采取鼻内镜手术配合综合疗法治疗患者36例为实验组, 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为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83.3%, 实验组临床治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00%VS 83.3%, P<0.05) 。结论 鼻内镜术后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临床疗效确切, 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综合疗法,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黄佳行.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5 (1) :27-28.

[2]孙军, 朱兴中.鼻内镜手术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2 (1) :232-233.

[3]杨田福, 周昌胤, 林浩然, 等.综合疗法治疗168例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8 (10) :116-117.

[4]芮永伟.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250例探讨[J].吉林医学, 2011, 25 (12) :5294-5295.

[5]郭子恒, 张旭文, 杨睿.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6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11, 12 (6) :1653-1654.

慢性鼻窦炎病人的护理 篇7

1 术前护理

1.1 饮食指导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1.2 术前准备

术前3 d用呋喃西林漱口液漱口, 每日3次~5次, 术前清洁口鼻腔, 剪鼻毛, 男病人刮胡须, 以免伤口感染。

1.3 术前教育

告知病人术前检查可了解其全身情况及鼻窦炎的范围, 供手术参考, 告知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按医生要求摆好体位, 如术中有任何不适, 应及时向医生说明, 配合好医生, 将手术做成功。

2 术后护理

2.1 术后体位

术后回病房取半坐卧位, 以利于鼻腔分泌物的引流。

2.2 术后止血

使病人保持情绪稳定, 告知病人鼻窦填塞的是吸收性明胶海绵, 比以往的油纱条要有诸多优点, 具有优异的止血特性, 是一种无菌、无热原、无病毒、无副反应、能被人体组织所吸收的止血剂, 具有填塞少、痛苦小、止血效果好。

2.3 术后心理指导

由于麻药药效消失, 出现疼痛, 鼻腔填塞有少量渗出, 使病人紧张, 恐惧, 护士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告知其术后出血属于正常现象, 术后由于鼻腔填塞, 可能会有局部的胀疼、口干、头昏、头痛、流泪等不适, 嘱其不必紧张, 待明胶海绵抽出后, 症状即可消失。

2.4 术后用药及注意事项

慢性鼻窦炎的饮食疗法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6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84例, 男性53例, 女性31例, 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 (34.2±7.1) 岁, 病程6个月~27年, 平均病程 (3.8±1.2) 年;治疗组84例, 男性49例, 女性35例, 年龄22~70岁, 平均年龄 (35.5±7.8) 岁, 病程7个月~25年, 平均病程 (3.4±1.1) 年。患者入院时均有流脓涕、反复鼻塞和头痛等症状, 经内镜检查鼻腔内可见肉样组织或中鼻甲发生水肿、可见脓性分泌物。经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期, 其中Ⅰ型51例, Ⅰ期19例, Ⅱ期21例, Ⅲ期11例;Ⅱ型62例, Ⅰ期9例, Ⅱ期27例, Ⅲ期26例, Ⅲ型5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分期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

术前应用激素和抗生素进行治疗3d, 表面麻醉加鼻腔局部浸润麻醉, 表面麻醉:1%丁卡因30mL+0.1%肾上腺素3mL, 鼻腔表面, 分3次进行;鼻腔局部浸润麻醉:1%利多卡因+适量0.1%肾上腺素, 鼻丘、蝶腭孔、钩突基部、中鼻甲内侧和后端等位置。取仰卧位, 鼻窦内镜下切除下行钩突以及鼻息肉, 根据病情、范围以及术前CT检查来进行切除, 其中Ⅰ型患者切除钩突, 并开放上颌窦自然口、额隐窝以及前筛;Ⅱ型患者切除钩突、息肉, 开放上颌窦自然口、额隐窝、全鼻窦以及全筛;Ⅲ型患者开放全鼻窦[2]。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对鼻腔黏膜的损伤, 手术结束时用含有抗生素以及激素的软膏纱条进行填塞, 并用止血海绵填塞总鼻道。术后及时取出鼻腔内的填塞物, 清除积血、血痂、分泌物, 冲洗鼻腔, 呋麻液收缩鼻腔黏膜, 并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5~7d, 术后每周进行鼻腔处理, 清除分泌物、囊泡、痂皮、新生肉芽, 分离粘连防止影响效果, 持续1个月左右, 之后酌情递减次数, 直到术腔黏膜上皮完全化[3]。

综合疗法治疗原则[4]: (1) 控制因感染、变态反应等因素引起的鼻腔和鼻窦黏膜的炎性反应; (2) 改善通气, 注意引流; (3) 病变较轻以及非慢性的鼻窦炎患者和非解剖畸形患者, 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就可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效果不佳者考虑综合疗法。

1.2.2 Wigand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前应用激素和抗生素进行治疗3d, 采用鼻腔局部浸润麻醉, 1%丁卡因30mL+0.1%肾上腺素3mL, 取仰卧位, 切除中鼻甲, 暴露蝶窦口, 切除其前壁, 依次开放蝶窦、后组筛窦、前组筛窦、蝶窦口, 切除鼻囟门, 并扩大上额窦的自然口, 术后在上颌窦腔填入含碘伏纱条, 鼻腔内填入止血海绵。

1.3 疗效评价

根据临床效果将结果分为三种情况: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鼻腔内镜检查无鼻息肉, 无脓性分泌物, 鼻黏膜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 鼻内镜检查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黏膜有少量水肿或肉芽组织形成;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甚至发生术腔粘连, 窦口闭锁, 脓性分泌物增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 治疗组治愈72例 (85.7%) , 好转11例 (13.1%) , 无效1例 (1.2%) , 总有效率98.8%;对照组治愈52例 (61.9%) , 好转20例 (23.8%) , 无效12例 (14.3%) , 总有效率85.7%,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鼻窦炎是在蝶窦、额窦、筛窦、上颌窦内发生的炎性反应, 鼻窦发炎可发生在单个空腔, 也可累计多个, 鼻窦内发生堵塞后引流不畅, 易出现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上形成的赘生物, 主要症状是持续性的鼻塞, 影响了呼吸功能, 两者均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5]。鼻腔、鼻窦的结构、功能较为复杂, 在发生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时, 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并且符合手术指征时, 应严格制定符合患者自身的综合治疗体系, 即包括术前的准备、术中处理、术后随访等, 单纯重视手术环节并不能获得做好的治疗效果。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手术目的有三点: (1) 清除鼻窦鼻腔内病变的堵塞物; (2) 矫正异常解剖结构; (3) 根除黏膜炎症。在手术结束后鼻腔鼻窦本身的黏膜炎性反应加上手术创伤所致炎症是术后药物治疗所需考虑的问题[6]。此外, 术腔的清洁和局部用药显得至关重要, 术后应及时清理鼻腔内填塞物, 换药时尽量保证创面不出血, 清除积血、血痂、伪膜, 术后1W内使用抗生素, 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种类, 炎症较重、病变范围广的患者加用皮质固醇类激素, 也可应用粘液稀释促排剂分解、稀释分泌物。术后的随访时间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决定, 由于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因、病理过程复杂, 易复发, 随访也应灵活多变, 制定具体用药计划, 适当时期做内镜复查, 但不能因内镜检查而影响鼻腔鼻窦粘膜修复。本试验采取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综合疗法相较单纯手术方法治愈率高, 优势明显, 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6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 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Wigand手术方法治疗,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 治疗组治愈72例 (85.7%) , 好转11例 (13.1%) , 无效1例 (1.2%) , 总有效率98.8%;对照组治愈52例 (61.9%) , 好转20例 (23.8%) , 无效12例 (14.3%) , 总有效率85.7%,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治愈率高, 优势明显, 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综合疗法,内镜

参考文献

[1]周建军.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8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 :45.

[2]符牧, 李春林.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 2010, 50 (24) :100-101.

[3]郭子恒, 张旭文, 杨睿.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6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11, 17 (12) :1653-1654.

[4]乔莉.鼻窦炎鼻息肉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欧洲研究进展及治疗方案[C].2007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及耳鼻咽喉颅底外科专题学术会议资料汇编, 2007:47-48.

[5]彭尔娇.综合疗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3) :228.

慢性鼻窦炎的饮食疗法 篇9

关键词:鼻窦内镜手术,慢性鼻窦炎,临床观察

慢性鼻窦炎属于一种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 慢性鼻窦炎近年来的发病率不断呈现上升趋势, 且在治疗上表现为长期性与反复性[1,2,3]。因此, 如何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就成为临床探讨的关键性问题, 为此, 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96例患者, 年龄20~45岁, 平均年龄 (22.41±2.12) 岁, 男56例, 女40例, 病程3~5年, 平均3.5年, 临床表现:26例患者伴支气管哮喘, 30例伴分泌性中耳炎, 18例伴腺样体肥大并扁桃体炎, 22例患者伴腺样体肥大;对照组48例患者, 年龄20~45岁, 平均年龄 (22.41±2.12) 岁, 男28例, 女20例, 观察组48例患者, 年龄20~45岁, 平均年龄 (22.41±2.12) 岁, 男28例, 女2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则采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 针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1.3 治疗方法

(1) 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具体以小剂量的红霉素治疗, 成人, 一日1~2 g, 分3~4次服用, 小儿按体质量一天30~50 mg/kg分3~4次服用。 (2) 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手术设备:手术显像系统 (杭州好克) 、切吸器 (上海晶杰公司生产) 、鼻内镜 (30°) 、手术器械。手术方法:采取由向后的Messerklinger手术方式, 手术医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病变程度, 合理确定手术切除范围, 若为筛窦炎、额窦炎, 将钩头体部和头部位置切除即可, 若为上颌窦炎, 则要将钩突尾部重点切除, 以充分将上颌窦口充分暴露, 手术中若患者筛泡过大, 为了避免影响到额窦引流, 必须要将其咬除, 充分暴露额隐窝, 若为全组鼻窦炎或蝶窦炎, 全部咬除前后组筛窦, 使之成为一个空腔, 确保蝶窦口开放, 若患者鼻息肉较大, 会堵塞患者中鼻道和鼻腔, 需要采用切吸器或者是圈套器切除, 术后使用抗生素或者是止血剂[4], 时间为3 d~1周, 术后1年内复查1次。

1.4 疗效标准

以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为准:治愈——窦口开放良好、术腔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有脓性分泌物, 窦口开放良好;无效——有脓性分泌物, 窦口开放闭锁或不良[5]。

1.5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是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 (±s) 来表示, 方法为t检验, 差异有统计意义, 即P<0.05。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 (48例) :有效27例, 无效21例, 治疗有效率为56.3%;观察组 (48例) :有效47例, 无效1例, 治疗有效率为97.9%,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有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中上腹痛、口舌疼痛、胃纳减退等, 通过控制剂量大小, 其病情改善;观察组患者, 观察组无1例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作为临床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 近来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且在治疗上表现为长期性与反复性, 因此, 如何提高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就成为临床探讨的关键性问题。

3.1 诊断标准

目前, 慢性鼻窦炎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 有学者认为脓涕、头痛、鼻塞等鼻窦火症病状, 当前有学者慢性鼻窦炎诊断以以下条件为标准: (1) 患者有病史, 如头痛、脓涕、鼻塞至少有2个症状, 并且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上; (2) CT检查呈同鼻窦密度增高; (3) 前鼻镜检查, 中鼻道黏膜息肉、或者水肿、中下鼻肥厚、红肿、脓涕至少有一个体征。

3.2 手术指征

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过程必须要慎重, 如本组患者手术指征主要表现为三点: (1) 临床分期为3期; (2) 鼻窦炎合并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 (3) 单纯慢性鼻窦炎经过药物治疗3个月无效。

3.3 治疗体会

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 视野广泛、照明清晰、创伤小、操作精细、病变切除彻底, 疗效确切, 效果显著, 目前已经成为慢性鼻窦炎治疗的一种重要的外科治疗手段和方法[6]。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6.3%,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9%,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充分证明了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同时, 这也与张帮才[7]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观察效果保持一致。慢性鼻窦炎鼻窦内镜手术治疗关键就是解除鼻窦口和鼻腔的通气障碍, 保持和恢复患者鼻腔的生理功能, 控制慢性鼻窦炎, 筛窦开放尽可能使用吸引器, 将筛房捅开, 对手术指征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例行切除手术, 鼻中甲术中可行移位, 同时, 手术要保持谨慎的态度,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减少患者疾病复发率, 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提高手术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朝山, 孔繁勇.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356例临床观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9, 23 (5) :291-292.

[2]卢新丰, 郭自奇.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外医疗, 2010, 29 (12) :10.

[3]郭喜华.浅谈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2) :102-103.

[4]方红雁, 高明华, 李劲松, 等.影响鼻窦内镜手术疗效的多因素回归分析[J].重庆医学, 2008, 37 (20) :2272-2273.

[5]耿新宇.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 13 (10) :93-94.

[6]赵加银.25例霉菌性鼻窦炎经鼻窦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3) :21.

电话随访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作用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52例, 其中男性98例, 女性54例,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56岁, 平均34岁。按照“海口标准”[1]进行临床分型和分期:Ⅰ型1期22例, Ⅰ型2期62例, Ⅰ型3期24例;Ⅱ型1期6例, Ⅱ型2期14例, Ⅱ型3期16例, Ⅲ型8例。其中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的82例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的构成上差异无显著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建立规范的电话随访登记本

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出入院日期、病情诊断、患者或其家属的电话 (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 、随访时间、随访内容、主治医生等。

1.2.2 做好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当天由主治医师和护士给患者发放出院指导单, 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 内容包括: (1) 病情诊断; (2) 出院后鼻腔冲洗、鼻腔喷药等用药方法及时间; (3) 饮食指导; (4) 复查时间; (5) 科室联系电话及主管医师姓名并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医务人员会对其病情进行电话随访。

1.2.3 随访方法

对照组只做出院指导, 观察组病人进行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 随访工作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进行, 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观察。

1.2.4 随访内容

(1) 了解患者对出院指导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是否坚持正确规律用药、培养良好饮食、作息习惯。 (3) 督促患者按约定时间定期复查。 (4) 针对患者仍然存在的疑问要给与详细、耐心的解答, 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2 结果

观察组经制定严密的随访制度且实施后, 与常规出院指导效果比较, 差别有显著意义, 见表1。

3 讨论

现代护理已进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以多种形式对院内院外病人实行全面、全程、整体的健康服务才能满足人类的健康需求。出院随访是医院健康教育的延续[2]。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是新形势下开展的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3]。鼻窦炎手术后的患者多数认为手术做成功了, 病就治愈了, 事实上手术只是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一半的作用, 而术后的规范综合治疗和按时复诊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治愈率, 降低复发率。虽然出院前护士做了出院指导, 但由于病人出院时心情激动, 又要办理出院手续, 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处理, 对于护士所做的出院指导未能完全记住, 待出院后在有些知识的具体运用上会存在一些问题[4]。通过电话随访, 医务人员将健康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 在了解患者病情康复的同时, 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 进行针对性干预, 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 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 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主动来院复查, 使患者得到有效诊治, 达到最佳康复状态。通过电话随访对出院病人进行全程健康教育, 全面提升了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劳动价值和知识价值, 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同时, 在电话回访过程中, 医务人员对患者态度友好, 有问必答, 多为患者着想, 经常与患者保持联系, 加强沟通,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建立一种友好、信赖的医患、护患关系[5], 不仅能有效提高鼻窦内窥镜手术出院后患者的遵医行为, 提高手术疗效, 而且能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 扩大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使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电话在我国城乡早已普及, 具备回访条件, 且电话回访简单易行, 成本低, 方便有效,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 33 (3) :134~135.

[2]包家明, 霍杰.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86.

[3]邹林菊, 姚秋爱, 舒婷, 等.电话回访评价出院病人遵医行为的效果[J].护理研究, 2006, 20 (24) :2236.

[4]朱萍, 周杏仙, 林莉莉.电话随访对宫腔粘连出院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11) :1004.

上一篇:青海中藏药产业下一篇:编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