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鼻窦炎

2024-09-03

鼻-鼻窦炎(精选10篇)

鼻-鼻窦炎 篇1

(长治市淮海医院, 山西长治046012)

慢性鼻-鼻窦炎为鼻窦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是一种常见病,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症状有鼻塞、流涕甚至流脓涕, 伴有头痛、嗅觉障碍等;全身症状有:精神不振、头昏、易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等, 给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我院于2003年10月引进鼻内镜行鼻功能改善术, 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

2003年10月-2008年12月期间我院五官科共收治11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 年龄9岁~71岁, 男65例, 女51例, 通过行鼻内镜鼻功能改善术, 并在围术期采取恰当有效的护理, 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一般病程较长, 有反复发病、反复治疗的过程, 对手术治疗的看法常因性格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要求。有些患者对手术期望值过高, 有些患者则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无论何种心态住院, 护士都应做到对每一位患者热情、耐心接待, 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及各项住院规章制度, 使患者及早熟悉环境。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手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减轻患者焦虑及恐惧的心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良好的状态准备接受手术治疗。

1.2 术前准备

为患者做常规检查, 如血、尿、便常规检查, 肝肾功能, 凝血系列, 输血前系列, 心电图、胸片等相关检查。术前1 d, 局部备皮, 剪去双侧鼻毛, 术前4 h禁饮食,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地西泮10 mg、凝血酶1 000 U, 给予镇静、止血。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由于采取局部浸润麻醉, 患者术后回房后采取半卧位, 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也利于口腔分泌物及鼻腔渗血及分泌物流出, 如有血性或非血性分泌物, 可用纸巾拭去, 如流入后鼻道切勿吞咽, 一定要吐出, 防止引起胃部不48 h后全部取出。静脉输注抗生素, 根据医嘱使用5 d~7 d。鼻腔灌洗, 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液500 ml内加入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 000 U, 每日灌洗2次, 用30 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进行灌洗, 至口腔有药液流出。使用糖皮质激素类的鼻喷剂, 如布地耐德鼻喷剂, 每日3次, 每次1喷。

3 护理体会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及正确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的过程。以准确、周到、细致的护理, 微笑、和蔼的态度, 使患者早日康复。

鼻内镜降伏慢性鼻窦炎等 篇2

王敏

慢性鼻窦炎患者常有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夜间加剧,以致睡眠时只能张口呼吸。鼻涕多而黏稠,有时呈黄脓状,不易擤出;有时可引起咽喉部异物感、咽痛、咽痒、咳嗽。患者还可有头痛,表现为晨起轻午后重,也可以是整天头痛。

以前,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其中上颌窦、筛窦根治术又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但这种手术创伤较大,只能治疗上颌窦与筛窦的病变,对其他鼻窦炎则无效,而且不能进行双侧鼻腔手术。

近年来,各大中型医院普遍开展的鼻内镜手术,可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已取得良好的疗效。鼻内镜实际上是一根直径为4毫米的细长硬性镜子,配有冷光源、摄像机和显示器。就好像将医生的眼睛拉得又长又细,伸入患者的鼻腔中,使深藏在鼻腔中的一切在显示器上清晰地显示出来。然后,医生根据显示器上的图像进行手术,整个过程一目了然。这种手术的优点是:术中视野清晰,创伤小,双侧鼻腔可以同时进行。医生可以打开任何一个有病变的鼻窦,彻底清除窦腔内息肉或积脓,同时保留正常解剖结构,这样有利于术后生理功能的恢复和随访。手术前患者只需拍摄鼻窦CT片,以明确炎症的部位和程度以及有无畸形,为医生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同时,还需口服抗生素、抗过敏药,局部喷止血药,以减少术中出血。一般术后三四天即可出院。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术后复诊非常重要。手术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取决于术后的门诊随访。因为,鼻腔伤口的痊愈和黏膜功能的恢复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在此期间,鼻窦腔内可能会有肉芽、囊泡、痂皮粘连形成,如果不及时清除,堵塞了窦口,鼻窦炎又会很快复发。因此,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定期去医院复诊。此外,术后用药也不可忽视,如口服一些抗生素、抗过敏药、皮质激素、化痰药。每日还需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的混合药液洗鼻腔,持续1个月,以使鼻腔通气改善,鼻涕减少,头痛消失。此外,手术3个月后,应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内镜检查,一旦发现有鼻息肉复发迹象,应尽早将它扼杀于萌芽之中。

煤气中毒后患大

蔡书宁

晚上,李大爷一个人在家用煤炉做饭,饭后便在屋内睡了。第二天早上8点多钟,经常和李大爷一起晨练的邻居没看见李大爷,以为他病了,便来到李大爷家,可怎么敲门也没反应,大家急忙撬开门,见李大爷躺在床上,面色绯红,好像还在熟睡,怎么叫也不答应,大家立即拨打了“120”,将李大爷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煤气中毒。在医院里住了两天,李大爷觉得“病好了”,不顾医生的劝说,偷偷出了院。过了一周,李大爷突然出现行为怪异、哭笑无常、易激怒等症状,又被送进了医院。医生经询问病史结合检查结果,诊断其为煤气中毒迟发脑病,是煤气中毒的后遗症。

李大爷的孩子们对此很不理解,认为父亲清醒了,明明已经“治好”了,怎么还会出现这些症状呢?

大家对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表现比较熟悉,能及时抢救中毒者,使大多数中毒者迅速得到救护,但对部分中毒者意识恢复正常后经过一段假愈期(2~60天),又出现一系列精神神经病变,多不了解。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发呆、记忆严重减退、无故傻笑,或行为失常、语无伦次,有的患者还表现为四肢肌肉发紧、手颤、步态不稳、二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卧床不起等。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初步研究发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者中,高龄、从事脑力劳动、既往有高血压者以及恢复期受过精神刺激者,都属于发生迟发脑病高危人群。

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很难分离,使得中毒者全身都处于无氧状态,如果这时只用平常的氧气袋帮助患者呼吸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利用高压氧才能把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打散,让氧分子继续与血红蛋白结合,且迅速运送到全身,才是最关键的。另外,高压氧治疗煤气中毒,还能降低患者患迟发脑病的危险。

鼻-鼻窦炎 篇3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慢性鼻窦炎,疗效分析

慢性鼻窦炎是鼻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带来的鼻阻塞、头痛、流涕、流脓、嗅觉减退以及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其致病因素复杂, 不仅与患者自身机能有关, 而且还与感染、变态反应、遗传、炎症、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有关, 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传统的手术治疗鼻窦炎创伤大、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目前, 鼻内镜手术以其视野清楚、病变清除彻底、创伤小、便于操作、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首选方法之一[1,2,3,4,5,6,7,8], 为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 本文对我院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21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0年7月至2011年1月共治疗的符合诊断标准, 并具有手术指征的121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 其中男61例次, 女60例次;年龄17~72岁, 平均年龄32.6岁, 病程9个月~30年, 平均3.6年。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流脓、头痛以及嗅觉减退等。按照1997年海口鼻科会议制定的“海口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和分期:I型 (单纯型慢性鼻窦炎) 56例次 (其中1期为32例次, 2期20例次, 3期4例次) ;Ⅱ型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47例次 (其中1期为26例次, 2期l7例次, 3期4例次) , Ⅲ型 (多发性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 18例次。术前1周开始给予患者口服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喷鼻。

1.2 治疗方法

本组121例患者行全身麻醉36例, 局部麻醉75例。局部麻醉采用1%地卡因加1%肾上腺素4m L浸湿棉片, 行鼻道贴敷3~4次, 使鼻腔黏膜表面麻醉, 并用1%利多卡因加1%肾上腺素对鼻腔钩突前端行浸润麻醉。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 在鼻内镜下, 先切除鼻腔内息肉组织, 在逐步切除钩突, 开放筛泡, 扩大窦口, 并清除窦口及窦腔中的病变组织, 如鼻中隔偏曲影响了鼻窦口及鼻腔通气, 则应先行矫正术。如中鼻甲无明显病变或轻度息肉样变, 则保留中鼻甲;如中鼻甲重度息肉样变或反向弯曲遮挡窦口引流, 则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 术后鼻腔内填塞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 静脉滴注抗生素5~7d, 口服强的松30mg/d, 疗程为7~10d, 并口服黏液促排剂等。24~48h后抽出纱条或膨胀海绵, 对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者3d后抽出, 抽取纱条或膨胀海绵后每日清洁鼻腔、去除干痴和分泌物。术后7d鼻内镜下换药, 出院后给予抗生素、类固醇激素、黏液促排剂及鼻腔冲洗等治疗, 按时换药, 直至术腔上皮化。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 平均7.6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1997年海口鼻科会议标准, 以术后6个月的鼻内镜检查结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症状消失, 鼻内镜检查术腔黏膜上皮化, 窦口开放良好, 无脓性分泌物;有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鼻内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肿组织形成, 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 鼻内镜检查见窦腔粘连, 窦口开放不良, 息肉形成。

2 结果

本组完成随访的121病例, 其中显效82例, 占67.77%, 有效34例, 占28.10%, 无效为5例, 占4.13%, 总有效率为95.87%。

3 小结

鼻内镜手术可以快速缓解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为鼻腔黏膜的炎症良性转归创造符合生理需求的局部环境, 使受损鼻腔黏膜功能得以重建, 消除病变组织, 改善患者的通气障碍, 使引流通畅。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强调规范化综合治疗, 围术期处理是整个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预后, 与手术有着同等的重要作用。

3.1 术前准备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术前嘱托患者排尽鼻腔分泌物, 以减轻局部炎性水肿和术中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同时, 认真观察患者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扫描检查片, 充分了解患者鼻腔钩突上部附着部位。并与患者进行沟通, 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等情绪,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治疗的依从性。

3.2 术中处理

对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 如果合并有鼻中隔偏曲或者下鼻甲肥大, 在进行手术时要先矫正鼻中隔的偏曲, 这样可以使中鼻甲以及中鼻道得到很好暴露, 以利于手术进行和减少术后鼻腔粘连的发生。再者, 在鼻窦手术后, 行下鼻甲成形术, 可以减少鼻腔的分泌物, 确保术后鼻腔通气顺畅;而对于中鼻甲肥厚, 发生息肉样变、中鼻甲出现反向弯曲的患者, 要对其进行适当切除、或者修薄。

3.3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有学者认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后的转归时间为10~14周, 因而, 术后规范化的处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患者自身情况, 术后应定期行鼻内镜检查, 直至鼻腔创面愈合、完全上皮化、无粘连形成时为止。

本研究应用内镜鼻窦手术治疗121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 其中, 显效82例 (67.77%) , 有效34例 (28.10%) , 无效为5例 (4.13%) , 总有效率为95.87%, 治疗效果显著。因而, 对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来说, 具有视野清楚, 能够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以及较好的保留患者鼻腔的生理功能, 还具有视野清楚、手术创伤小, 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治愈率高等特点,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凯.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7 (8) :34-35.

[2]吴振球.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15 (6) :78.

[3]黄文银, 梁军, 赵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20例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9, 11 (1) :47-48

[4]兰新海, 唐安洲, 李杰恩.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125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 33 (2) :16.

[5]卢新丰, 郭自奇.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外医疗, 2010, 6 (12) :126

[6]李大红, 黄锦葵.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36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11 (5) :68.

[7]吕霆.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69例[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2 (13) :95.

鼻-鼻窦炎 篇4

霉菌性鼻窦炎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其发病机制为各种原因导致鼻窦口狭窄或阻塞,造成窦腔内环境异常,包括分泌物的潴留,低氧状态,PH值下降,糖含量上升和粘稠度增加等,为病原微生物创造了适应的生长环境,在一定诱因下致人发病。鼻内镜下窦内病变清除术(ESS)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1]。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是在传统鼻窦手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比传统鼻窦手术更科学、更精细、更微创、更具有恢复功能的特点[2],保证术后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消除霉菌赖以生存的环境。与以往根治性或破坏性的手术方式相比,它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功能的手术方法。自2004年6月~2006年6月,我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26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21~54岁。表现为头痛、鼻塞11例,单纯表现为头痛3例,涕中带血4例,头痛、面部上牙疼痛8例。26例均有抗生素治疗史。其中上颌窦18例,筛窦2例,蝶窦6例,病程3个月~10年。

1.2 辅助检查:所有病例均行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鼻内镜检查示:6例蝶筛隐窝处有豆腐渣样物质,18例可见钩突内外中鼻道有干酪样物质,2例中鼻道仅有少许黄色脓性分泌物。CT检查示:鼻窦腔内大部或全部呈密度不均匀的不透光影,病变向鼻腔膨出。23例软组织窗位显示窦腔有钙化斑。

1.3 手术方法:使用0°、30°硬性鼻内镜。26例均采用局麻,其中单纯上颌窦开放15例,蝶窦开放6例,上颌窦、筛窦开放2例,鼻内镜联合上颌窦根治术3例。术中见窦腔内病变为褐色、灰白色、淡绿色、豆腐渣样或干酪样物,窦腔粘膜增厚,易出血。

1.4 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霉菌感染。2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1例并发症。随访1~2年,无1例复发,疗效满意。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鼻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恐惧,表现为食欲减退、失眠等,有的甚至血压增高。这种紧张的精神状态可使神经、体液调节处于紊乱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3]。我们在日常护理操作中,通过个人访谈、集体教育及书面材料等方式向患者讲解鼻内镜手术的先进性、科学性;介绍术前注意事项、麻醉方式、术中配合要点、术后饮食、可能的不适及对策等,使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术前准备:为避免鼻毛遮挡手术视野及污染手术器械,术前1天为患者清洁鼻腔剪除鼻毛。剪鼻毛时使光源准确地反射到鼻前庭,充分暴露鼻毛,避免拉拽鼻毛及扎伤鼻黏膜,增加感染机会。术前晚和术日晨嘱患者禁食水,并用洗必泰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术后给予半卧位。其作用是:减少头部血流对鼻腔伤口的压力,减轻疼痛及出血;利于鼻腔伤口渗血从口内流出,便于观察术后渗血量;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

2.2.2 疼痛的特点及护理:鼻内镜手术后的疼痛主要是头部胀痛,其次是创面疼痛,在术后24小时内最为严重,一般患者可忍受,必要时可给予杜冷丁75~100mg肌注,给予止痛剂后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2.2.3 并发症的观察:手术并发症有鼻出血、眶内并发症和颅内并发症[4],较常见的是鼻出血。多由于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手术后精神紧张及疼痛致血压升高使术中已关闭的血管再度开放。因此,我们要经常巡视病房,认真观察患者血压及精神状态,告诉患者鼻腔有少量出血是正常现象,若出血较多或自口中吐出血块时应检查鼻腔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必要时在鼻内镜下重新检查处理。手术当日前额及鼻部给予凉毛巾冷敷,可刺激血管收缩,减少渗血和疼痛。

2.2.4 饮食护理:患者术后进温热半流食,1~2天后改为普食。术后很多患者没有食欲,拒绝进食,这与术后吞咽时前额和鼻腔胀痛有关。应鼓励患者进清淡易消化抗水肿、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少食多餐,饭前饭后洗必泰漱口。

2.2.5 鼻腔护理:随着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发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临床注意力开始向手术后术腔护理及综合性治疗倾斜[5]。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关键是彻底清除病变,保持窦腔的通气引流[6]。术后第3天在鼻内镜下用10%浓度洁尔阴洗液冲洗鼻腔,隔日1次。目的是清除术腔分泌物,清洁窦腔,彻底改变霉菌生长的环境,有效降低复发率。术后1个月内每周鼻内镜下清理鼻腔1次,术后1~3个月每2周清理鼻腔1次,术后3~6个月每1个月清理鼻腔1次。

3 小结

在开展内镜鼻窦手术以前,霉菌性鼻窦炎的治疗未引起足够重视。传统的手术方式如上颌窦根治术,虽然也能清除病变,但其破坏性大,对黏膜损伤较重,不符合鼻窦正常引流的生理功能,且术后不进行冲洗和随诊,病变易复发。目前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处理技术的进步,霉菌性鼻窦炎都能得到明确诊断。治疗上,内镜鼻窦手术这一先进技术能彻底清除窦腔内的病变,保证术后窦腔的通气引流。另外,规范化的鼻内镜手术后护理工作对手术最终成功起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对此应有足够认识。

参考文献

[1] 刘收厚.上颌窦曲霉菌病的内窥镜手术治疗.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3;17(3):150~151

[2] XU G.The re-recognition of some concepts in endonasal endoscopic surgery.Chinese J Otorhinolaryngol,1998;33:76~78

[3] 阎莉,药晋红,朱丽.鼻内窥镜手术的规范化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44~45

[4] 孔维佳.耳鼻咽喉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

[5] 许庚,李源,谢民强,等.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中华耳鼻咽喉杂志,1999.34:302~305

[6] 刘铭,刘华超,周兵,等.鼻内窥镜技术在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3:267~269

鼻-鼻窦炎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源自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93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均符合慢性鼻-鼻窦诊断标准[3],经鼻内镜检查和全鼻窦CT扫描证实。其中男69例,女24例,年龄19~74岁,平均(38.7±8.4)岁,病程1~9年,平均(4.1±1.3)年。33例合并鼻中隔偏曲,9例有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史,69例合并鼻息肉,13例有变应性鼻炎病史,16例有慢性鼻窦炎手术史。排除急性鼻-鼻窦炎、慢性鼻-鼻窦炎急性发作、慢性鼻窦真菌病及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等患者。

1.2方法

采用Messerklinge R术式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复查,清洗鼻腔分泌物,第1个月每周1次,第2个月每2周1次。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评估患者主观症状及鼻腔情况。根据既往文献报道筛选出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1.3疗效评估

采用10分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鼻塞、鼻后滴漏、头部胀痛、嗅觉减退及全身不适感等主观症状。0~10分为无不适-严重不适,其中0~3分为轻度,3~7分为中度,7~10分为重度。

采用Lund-Kennedy评分标准评估鼻腔息肉、水肿、鼻漏、瘢痕及结痂等情况。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前后疗效比较

2.1.1 VAS评分比较鼻内镜术后6、12个月,头面部胀痛感、鼻塞、鼻分泌物和鼻后滴漏等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嗅觉减退和全身不适感等症状术后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术前相比,※表示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表示P<0.05。

2.1.2 Lund-Kennedy评分比较Lund-Kennedy评分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分别为(13.61±2.26)分、(6.32±2.29)分和(4.57±2.79)分,各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伴息肉、多鼻窦发病、鼻窦手术后复发、有无变应性鼻炎病史、是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及鼻内镜术后是否坚持综合治疗均会对慢性鼻-鼻窦炎手术疗效产生影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3讨论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已十分肯定,已有研究发现,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该研究结果显示头面部胀痛感、鼻塞、鼻分泌物和鼻后滴漏等症状术后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nd-Kennedy评分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分别为(13.61±2.26)分、(6.32±2.29)分和(4.57±2.79)分,各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有研究表明,在Lund-Kennedy评分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为(6.33±2.35)分及(4.65±2.88)分,且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鼻塞、鼻后滴漏及头部胀痛等症状均显著改善,该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4,5]。

影响内镜鼻窦手术后疗效的因素复杂。该文结果显示,是否伴息肉、多鼻窦发病、鼻窦手术后复发、有无变应性鼻炎病史、是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及鼻内镜术后是否坚持综合治疗均会对慢性鼻-鼻窦炎手术疗效产生影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研究发现[6],鼻息肉和慢性鼻-鼻窦炎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鼻窦手术后复发患者本身因其自身原因及手术因素,可能对黏膜组织有一定损伤,影响术后疗效[7]。而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患者,术后患者症状改善常欠佳。有变应性鼻炎病史可影响手术疗效,可能的致病机制是变应性因素使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因而促使机体长期处于高反应状态,同时由于渗出液较多,引发窦口狭窄、堵塞而造就的窦内缺氧环境给病毒感染和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利于疾病恢复[8]。

综上所述,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具有较好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响其术后疗效的因素较多,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加强变应原检测,强调术后的定期随访和综合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93例行鼻内镜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对VAS及Lund-Kennedy评分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疗效。对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鼻内镜术后6、12个月,头面部胀痛感、鼻塞、鼻分泌物和鼻后滴漏等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und-Kennedy评分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分别为(13.61±2.26)分、(6.32±2.29)分和(4.57±2.79)分,各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伴息肉、多鼻窦发病、鼻窦手术后复发、有无变应性鼻炎病史、是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及鼻内镜术后是否坚持综合治疗均会对慢性鼻-鼻窦炎手术疗效产生影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响其术后疗效的因素较多。

关键词:鼻内镜,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谷康柱,朱蕾.鼻内镜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50.

[2]肖玲,陈璐,柯霞,等.术前VAS症状评分对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的指导作用初步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0(11):892-896.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鼻科学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昆明)[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61(48):92-95.

[4]谢丹,梁建伟,王兰田,等.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19(4):317-321.

[5]沈敏,万俐佳,姜义道.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2):2929-2931.

[6]谭建成.慢性鼻-鼻窦炎病变程度与支气管肺哮喘及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5,29(1):1.

[7]唐凤珠,瞿申红,韦海明,等.慢性鼻及鼻窦炎患者筛窦骨质病理形态学改变与手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7):381-384.

鼻-鼻窦炎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67例,男90例,女77例,年龄15~72岁,平均43.6岁,病程2~43a,所有患者的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头痛、流脓涕、嗅觉减退等症状。专科检查:中、下鼻道有脓性分泌物,鼻腔有荔枝样增生组织等。术前常规行鼻窦CT冠状位扫描,必要时加轴位扫描,提示上额窦、筛窦密度增高,部分病例全组鼻窦密度增高。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1],Ⅰ型52例(1期12例,2期22例,3期18例),Ⅱ型105例(1期38例,2期48例、3期19例),Ⅲ型10例。

1.2 手术方法

对年龄大于55岁或收缩压大于160mm Hg,及所用Ⅲ型和部分Ⅱ型3期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共52例,其余115例均采用鼻腔粘膜表面麻醉3次(1%丁卡因30ml加1‰肾上腺素3mg棉片),2%利多卡因5ml加少许1‰肾上腺素作筛前神经,蝶腭神经阻滞麻醉。使用鼻内镜、相关手术器械及电动切割吸引器,采用Messerklinger手术方式[2],从前向后依次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开放前后组筛窦,根据病情扩大额隐窝及蝶窦口。对伴有较大鼻息肉者先清除鼻息肉,伴有鼻腔结构畸形影响手术操作的,先鼻腔结构畸形矫正术。手术以彻底清除病灶,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构,达到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为目的,术后鼻腔常规填塞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海绵。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3~5d,有鼻息肉或息肉样变加用糖皮质激素,术后24~72h分次抽出鼻腔填塞物,以1%呋麻液滴鼻1周,3次/d,雷诺考特鼻喷剂喷鼻2次/d,口服标准桃金娘油0.3,3次/d,约3月。出院后一周清理鼻腔血痂及分泌物,以利痂下创面愈合,1月内每周门诊复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并清除窦腔内的分泌物及结痂,以后每2周鼻内镜检一次,清理增生肉芽、囊泡、水肿粘膜及复发息肉,分离粘连。病情缓解后每月随访一次,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6个月以上。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7年海口会议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口粘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窥镜检查见窦腔粘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2 结果

对全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1年6个月,结果显示:治愈142例(85.02%),其中Ⅰ型52例,Ⅱ型90例;好转18例(10.77%),均为Ⅱ型患者;无效7例(4.19%),均为Ⅲ型患者;总有效率95.79%。全组共发生29例并发症,占17.36%:眶周瘀紫4例,经抗炎、促进积血吸收后恢复;鼻腔粘连25例,表麻鼻内镜下分离粘连,定期换药治愈。

3 讨论

鼻内镜下行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最大优点是在明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术中视野清晰,组织创伤小,能在彻底切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不损伤鼻腔及鼻窦正常的解剖结构,能最大限度保存鼻腔和鼻窦的基本功能[3]。

本组167例患者,Ⅰ型和Ⅱ型的治愈率明显高于Ⅲ型,总体趋势是治愈率从Ⅰ型至Ⅲ型依次降低,这与其他文献报告相近[4]。本组手术无效7例,患者均为Ⅲ型患者,有前期鼻腔手术史,前期手术损伤了鼻腔标志性结构及鼻腔疤痕形成,术中解剖标志不清加之出血较多,影响视野,手术操作时容易迷失方向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未能进一步手术操作,术中鼻窦开放不彻底,术后患者症状无改善。术者认为术中手术操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效果。部分患者术后恐惧疼痛,不愿意坚持术腔清理,对疗效有一定影响。本组术后并发症共29例,无严重并发症。眶周瘀紫4例,其原因是鼻丘气房、钩突、筛泡与眼眶内侧壁关系密切,眼眶内侧壁骨质菲薄,手术时切除钩突很容易损伤眼眶内侧壁,造成眶内脂肪外溢,轻微出血,局麻手术患者术中诉眼部疼痛就有眼眶内侧壁损伤可能,此时手术操作要格外小心,仔细辨认鼻腔黏膜与眶内脂肪,以避免眶内脂肪被牵拉或扯出。全麻手术如术中发现淡黄色组织溢出,可轻压手术侧眼球以辨别眼眶内侧壁是否损伤。术中鼻腔填塞过紧致血运受阻变可加重眶周瘀紫。术前仔细读片了解钩突与鼻腔外侧壁的附着关系,术中轻柔操作,避免切除钩突时剥离子插入过深可有效的减少眼眶内侧壁损伤。术后发现眶周瘀紫,应及时抽出鼻腔填塞物局部减压,给予冷敷48h后改热敷促进吸收,5~7d可吸收。

本组手术出现鼻腔粘连25例是本组最多的并发症,发生原因主要为鼻腔狭窄,中鼻甲前下端肥大去除过少,术中损伤了正常粘膜加之术后患者换药不及时所致。术后在表麻下完全分离粘连带,去除部分中鼻甲前下端肥大组织,在创面上放置膨胀海绵,48h取出,并用1%呋麻液滴鼻,均已治愈。

术中出血是影响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300-500ml的共10例,均未做输血处理,10例患者均前期鼻腔手术史,出血原因既往手术后骨质增生,解剖标志不清,疤痕形成血管收缩不良所致。故术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鼻内局部和全身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可减轻局部炎症,减少术中出血,此术前处理不可省略。

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术后转归时间为3~6月,成功的手术是治疗的第1步,术后处理为治疗的第2步,术后随访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治愈率,是提高手术疗效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手术只是去除不可逆变病变(如解剖畸形,纤维增生和息肉等),改善了鼻腔鼻窦引流,为病变消除创造条件,而内镜复查可清除所有粘连、水肿及过度增生的组织,保持术腔清洁,防止已建立的通畅引流重新阻塞,同时定期的术腔检查和清理,可以控制病变的生长、促进粘膜再生和上皮化[5],因此规范化术后随访,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由于鼻内窥镜的应用及对鼻窦解剖有了更多的了解,手术范围较广泛,效果也有显著的改进,手术医师必须熟悉鼻窦的解剖,在施行该种手术时要认真精巧地操作,即使对有经验的医师,有关解剖学知识的了解和研究也应坚持不懈地进行,只有熟练掌握鼻腔的解剖结构,手术操作仔细到位,才能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67例慢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随访1年6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167例患者,治愈142例(85.02%),好转18例(10.77%),无效7例(4.19%),总有效率95.79%,术后并发症有:眼睑肿胀瘀血、鼻腔粘连、鼻腔岀血等。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良好,其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疾病临床分型、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规范化的术后随访有关。

关键词:鼻内镜术,鼻窦炎,鼻息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2]May M,Schairtkin B,Kay SL.Revis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six friendlysurgical Landnarks,Laryngoscore,1994,104:766-767.

[3]许庚、唐学慧、史剑波等.经鼻内镜鼻窦手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26(4):222-225.

[4]白广平,李俊,董频.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80例[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22(3):242-243.

鼻-鼻窦炎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昆明)[1]。观察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1.6±6.8)岁。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2.5±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需结合自身病情,通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术后均连续进行鼻腔雾化6个月,包括住院期间和门诊治疗的时间。观察组采用新型鼻腔雾化疗法:鼻腔先采用0.9%盐水500 ml鼻腔冲洗,然后采用0.9%盐水5 ml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进行鼻腔雾化;对照组采用0.9%盐水5 ml加地塞米松针剂2 ml进行鼻腔雾化,参照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昆明)。

1.3观察指标随访时间为术后3、6、9、12个月。主观症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采用Lund-Kennedy评分法,疗效评判分为病情完全控制、病情部分控制、病情未控制。总有效率=病情完全控制率+病情部分控制率。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两组组患患者者均均未未发发生不良反应。

3讨论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是鼻窦及鼻腔的慢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同时可伴有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其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治疗上除通常进行鼻内镜手术外,术后建议采用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白三稀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和鼻腔冲洗治疗[3,4,5]。

鼻腔冲洗最初主要是用来清洁上呼吸道和减轻鼻腔、鼻窦的炎症和过敏症状。如今,该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鼻腔、鼻窦的各种疾病和促进鼻腔、鼻窦术后的恢复,并作为减少全身和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应用的替代或辅助方法[6]。布地奈德是一类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它能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从而使组胺等过敏性介质的释放减少和活性降低并能减轻抗原抗体结合时激发的酶促进过程,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是有效且安全的[7]。显然,鼻内镜手术后采用含布地奈德的药物进行鼻腔雾化联合鼻腔冲洗的新型鼻腔雾化疗法可以减轻鼻腔黏膜水肿,促进鼻黏膜上皮纤毛的摆动,清理鼻黏膜表面黏附的变应原,降低鼻腔局部炎性反应因子的含量[4],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黏膜上皮化转归。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采用新型鼻腔雾化疗法的病情完全控制率较高,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鼻腔雾化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临床治疗时间,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但说明本组病例中新型鼻腔雾化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是一种容易被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慢性鼻-鼻窦炎通过新型鼻腔雾化疗法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新型鼻腔雾化疗法对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按照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鼻内镜术后给予新型鼻腔雾化疗法,对照组鼻内镜术后给予传统鼻腔雾化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采用新型鼻腔雾化疗法可有效减轻黏膜水肿及炎症反应,加快黏膜上皮化过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型鼻腔雾化疗法,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疗效

参考文献

[1]张弢,张治军,蒋梦穗,等.鼻内镜术后中药鼻腔雾化吸入辅佐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主客观评估.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1,25(6):70-73.

[2]朱秀娥,杨小红,伍海燕.不同浓度鼻腔冲洗联合鼻腔雾化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8):36-37.

[3]邓洁,徐睿,左可军,等.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研究.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12):1027-1030.

[4]Rabago D,Barrett B,Marchand L,et al.Qualitative aspects of nasal irrigation use by patients with chronic sinus disease in a multimethod study.Ann Fam Med,2006,4(4):295-301.

[5]左可军,许庚,王德云,等.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手术前后症状与生存质量的评估.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4):245-249.

[6]甄宏韬,彭璐,龙小博,等.慢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术后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的临床意义.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23):1072-1074.

鼻-鼻窦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经鼻内窥镜检查和全鼻窦冠状位和水平位CT扫描,符合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标准[2],其中,I型不伴有鼻息肉97例,II型伴有鼻息肉43例。男81例,女59例,年龄13~69岁,平均年龄40.3岁;病程0.5~22年,平均10.9年;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70例,对照组70例,2组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且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术前均常规给予地塞米松,抗生素、止血剂。研究组70例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变范围选择麻醉方式,其中,局部麻醉107例,全身麻醉33例;手术应用WOLF鼻内镜系统,根据术前检查的病变情况,选择基本术式为钩突切除+前组筛窦开放+额窦、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伴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或鼻中隔成形术,在此基础上根据病变范围,或后组筛窦开放、或蝶窦开放,术中以保留中鼻甲为原则,对正常或黏膜轻度水肿的中鼻甲不作处理,对解剖异常和黏膜局部息肉样变的中鼻甲行成形术,对严重或广泛病变的中鼻甲行部分切除术。术后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压鼻腔,2~3d后取出鼻腔填压物,根据鼻腔情况进行鼻腔清理,直致术腔完全上皮化。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3]

依据1997年(海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作为判定依据。治愈标准:自觉无鼻塞,无头痛,无脓涕,各鼻道和鼻咽部干净,中鼻道及筛窦黏膜上皮化,窦口通畅,嗅觉恢复满意。好转:无鼻塞或仅有轻度鼻塞,无头痛,脓涕较少,黏膜上皮化不完全或有小粒肉芽息肉样物,窦口仍通畅。无效:上述症状未减轻或有所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表1结果表明:研究组70例患者,经过鼻内窥镜治疗,治愈45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70例患者,经过传统手术治疗,治愈23例,好转3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7.14%;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一种新的方式,由于其照明条件好,可以看清鼻腔鼻窦的各个角落,能彻底清除病变,可以达到去除阻塞病变组织,重建和恢复鼻窦通气引流和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手术目的[4]。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成功与否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变严重程度、术中血管损伤、手术技术熟练程度和麻醉方式等。因此,须在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的鼻窦情况及鼻窦与周围的解剖情况,以便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还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消炎、止血、激素等治疗,以保证术中视野清晰,手术操作顺利;对于少数患者应选择控制性低血压全身麻醉,以减少术中出血,对于术中出现的血管损伤,应在鼻腔填压止血棉,以达到充分压缩局部血管的作用;麻醉者必须具备熟练的麻醉技术和正确处理病情的能力,确保麻醉深度要适当,术中与手术者充分配合,以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5]。

由于慢性鼻-鼻窦炎解剖部位复杂,术中如果操作不慎,容易误伤邻近结构。因此,术前应充分熟悉扫描片,注意解剖标志和毗邻关系,术中可用吸引器头做探子并做标记,操作时注意方向和深度,避免过于向上向外及过深,以防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鼻内窥镜手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新技术,与传统的鼻窦手术相比具有组织损伤小、保存鼻腔、窦腔生理功能,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

参考文献

[1]韩德民.鼻内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3~187.

[2]邬旭,孔惠,臧玉华,等.影响鼻息肉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l7(6):354~356.

[3]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4]黎万荣,黄英,魏继承.控制性降压麻醉在复发性鼻息肉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2002,9(3):151~l53.

鼻-鼻窦炎 篇9

方法:50例患者在全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比内镜手术,从中找出引发真菌性鼻窦炎的真正原因。

结果:50例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病症都已经消失,其中的并发症消失。手术之后的第一个月中每一周都要换药,而手术后的第二与第三个月要每隔两周换一次药。同时要用生理盐水清洗手术腔。

结论: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比较特异的鼻窦炎病症,这种病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一旦转换成恶性的肿瘤,就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加快对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2-01

真菌性鼻窦炎是在医院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特异性鼻窦炎。引发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病因包括:曲霉菌、湿热气候、经常接触花盆与土壤、局部的慢性炎症或者窦腔中的分泌物滞留以及同侧上列的牙齿发生病变。这种疾病不仅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降低消化系统的功能,而且极易引发哮喘、记忆力差、疲劳以及食欲不振等病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有50例真菌性鼻窦炎的患者,男性有26例,女性有24例。其中年龄为24-62岁,平均年龄为54岁。这些病例的病程大都在半年到13年之间。50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鼻塞、流脓涕等一些慢性鼻炎症状的患者有40例,涕中带血的患者有15例,流恶臭或者米汤样液的患者有5例,头痛的患者有16例,其中嗅觉消退的患者有3例。

在鼻内镜手术之前,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鼻甲息肉发生病变的患者有6例,鼻腔粘膜充血以及有分泌物的患者有19例,鼻中隔偏曲影响通气的患者有23例。50例患者的病变是单侧的发病,其中有10例上颌骨的内侧骨质被吸收,有30例患者的上颌窦的内侧壁向鼻腔膨出。

1.2方法。50例患者在全麻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鼻内镜手术。在此过程中,要对30例患者进行鼻中隔偏曲桥的矫正手术,切除10例患者的鼻息肉。有蝶窦或者筛窦的患者要在此次手术中,进行扩大蝶窦的开口,开放筛窦,逐渐清除窦腔内的息肉样变黏膜。在手术中,要及时彻底地清除患者窦腔内所残留的真菌团块,尽量保留表面光滑,同时又具有轻度的水肿的黏膜,最后要用适量比例的生理盐水清洗窦腔。

2结果

本组5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在经过精心地治疗之后,都已恢复了健康,而且没有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在手术之后的第一周内,要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手术鼻腔,坚持一周一次。同时要定期地去指定的换药地点去换药,从而充分保证鼻窦与鼻腔引流的通畅。

患者在术后的一段时间内,全身没有应用抗真菌药。对于在复查过程中发现鼻窦腔内所残留的真菌团块,要在鼻内镜下取出。在半年到一年的回访过程中发现,鼻泪管损伤、头痛、鼻塞以及异味等症状已经消失。

3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特异性鼻窦炎,它可以分为非侵袭性真菌鼻窦炎或者侵袭性真菌鼻窦炎两种。非侵袭性真菌鼻窦炎的病理特征是真菌的感染只是局限在鼻窦腔内,而骨壁与黏膜内没有真菌的侵犯。鼻窦内发生病变的特征是坏死样物、灰黑色团块状,在鼻内镜下的特征是可以看见大量的孢子、真菌菌丝、上皮细胞以及退变的白细胞等,鼻窦黏膜发生增生或者水肿。而侵袭性鼻窦炎的病理特征是真菌感染的部位包括:鼻窦腔、骨壁以及鼻窦黏膜,再者是眼眶、前颅底。一旦发生病变,其所表现的特征是:干酪样物、坏死组织以及大量的粘稠分泌物,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发血管栓塞、骨质破坏、血管炎或者组织坏死。

导致真菌性鼻窦炎病发的主要原因是真菌的侵袭,这种真菌是一种条件性的真菌,它可以长期性地在鼻腔鼻窦的黏膜中生存。但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全身的抵抗能力下降或者鼻腔鼻窦的通气功能被阻碍。真菌性的鼻窦炎大多是单侧病发,其中上颌窦病变是非常常见的。当真菌侵入人体,人体的防御技能逐渐下降。如若长期性地服用激素、抗生素或治疗免疫功能障碍或者患慢性的消耗性疾病的时候,都有可能引起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发。

真菌性的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包括:单侧鼻塞、恶臭、流鼻涕、支气管哮喘以及鼻息肉。在CT检查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患者鼻窦腔中的密度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增高,其中有条索状的钙化影与棉絮状的小团块。用冠状CT对患者的鼻腔进行扫描,既可以充分了解患者鼻腔的病变程度与病变范围,而且可以为手术提供最精确的数据信息。

在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是:彻底地清除鼻窦内的坏死组织、鼻息肉、干酪样物,通过鼻内镜手术将鼻窦腔开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患者鼻窦腔与鼻腔的引流与通气,改变真菌类微生物生存的外部环境,降低真菌性鼻窦炎复发的机率。

利用鼻内镜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实施手术,但其中的关键所在是术后的清洗与检查。在术后可以定期去医院的鼻内镜手术室进行鼻窦腔的清洗工作,同时要口服粘液以促进药物的排出。

当前,真菌性鼻窦炎多在青少年与老年身上出现,不仅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他们的工作學习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注意针对性鼻窦炎的预防工作。首先是要多吃大蒜与洋葱、种子油与葵花籽;其次是要多吃具有充血作用的调味品与草药,比如说,姜、麝香草以及接骨木花;三是平时要注意鼻腔的卫生,在擦鼻涕的时候,要按塞一侧的鼻孔,用力外擤。政府要利用财政手段与行政手段,加大对真菌性鼻窦炎的研究与支持力度。同时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加大对真菌性鼻窦炎危害的宣传力度,加深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真菌性鼻窦炎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金士剑,陈小友.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58例临床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3):34-36

[2]彭凯.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J].中国医疗前沿,2009(10):25-27

[3]任金龙.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40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8(11):15-17

[4]张金玲,王淑惠.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9(12):41-43

鼻-鼻窦炎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3 年2 月—2015 年4 月之间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共60 例, 所有患者均通过鼻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 60 例患者中男性42 例, 女性18例, 年龄:16~59 岁, 发病时间:8 个月~7 年, 平均年龄为 (41.72±2.49) 岁, 平均病程为 (3.53±1.81) 年。 其中合并有鼻中隔偏曲15 例, 鼻息肉22 例, 中鼻甲肥大18 例。

1.2 治疗方法

60 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 均作副鼻窦CT扫描, 并对病变程度、位置以及范围进行详细的确认。 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 排除手术禁忌症, 采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 手术麻醉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加气管插管, 患者取仰卧位, 在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的同时, 通过1%呋麻滴鼻液棉片对患者的鼻腔进行2 次的收敛[2]。 手术于鼻内窥镜高清显示系统直视下进行。鼻中隔偏曲者, 先进行鼻中矫正术;合并鼻息肉的先摘除息肉, 并清除残根;中鼻甲气化肥大时, 对其中鼻甲前端纵行切开切除外侧部分进行中鼻甲成形术; 当下鼻甲肥大时, 对其下鼻甲骨折部位进行外移。 根据CT扫描的情形, 切除钩突, 相应开放筛窦, 扩大中鼻到引流, 同时根据需要对上颔窦开口以及蝶窦开口等进行适当的扩大[3]。 手术结束后, 鼻腔填塞明胶海绵及膨胀海绵。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一周, 术后48 h抽除鼻腔填塞物, 每日清理鼻腔, 一周出院。 门诊随访3~6 个月, 随访期间鼻内镜下及时清理鼻腔结痂和囊泡, 防治鼻腔粘连。

1.3 评价指标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标准主要分为痊愈、好转以及无效三大类。 当患者头痛、流涕症状完全消失, 鼻道、窦道以及鼻咽部通畅, 且嗅觉恢复正常时, 可判定为痊愈;当患者头痛、流涕症状明显改善, 鼻道、窦道以及鼻咽部轻微堵塞, 且嗅觉修复恢复显著时, 可判定为好转;当患者头痛、流涕症状无任何改变, 鼻道、窦道以及鼻咽部严重堵塞, 且嗅觉无恢复迹象时, 则可视为无效[4,5]。 对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疗效痊愈、有效例数进行统计, 并根据统计数据, 计算出相应的疗效总有效率, 当疗效总有效率越高时, 治疗效果越显著。

2 结果

通过鼻内窥镜手术对60 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 其中有46 例痊愈, 10 例好转, 4 例无效, 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3.33% (56/60)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各项疗效数据, 详见表1。

60 例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中有1 例鼻塞, 2 例头痛, 不良发应发生率为5% (3/60) 。

3 讨论

临床上急性鼻窦炎的反复性发作容易导致患者慢性鼻-鼻窦炎的病发, 如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患者临床会有严重的嗅觉障碍、鼻塞、流脓涕以及头痛症状[6,7]。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与人们生活水平的共同提升, 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也广泛被患者关注。 因此, 该院开展该次的临床治疗试验, 来探究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在鼻内窥经手术还没兴起之前, 临床主要通过传统手术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 虽然手术治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缓解, 但其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创伤, 不仅延长恢复时间, 还有更高的切口感染概率, 并在手术后容易引起病情的复发[8]。 因此, 传统手术渐渐不再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治疗。

鼻内窥镜手术从传统手术中发展过来, 在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时, 能够对患者的鼻腔内粘膜以及中鼻甲进行保存, 在对息肉等病变组织进行完全切除的同时, 能够对鼻窦引流以及鼻腔通气进行重建, 有效对患者的鼻腔生理功能恢复时间进行缩短[9]。 其次, 鼻内窥镜手术是在鼻内镜的指导下进行, 因此能够将患者的病灶充分的暴露, 虽然在狭窄的鼻腔中, 也能够保证医护人员有开阔的手术视野。 另外, 鼻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创伤更小, 在对患者鼻腔内病灶完全清除的同时, 有效减少术后复发的概率。

通过临床治疗试验, 能够得出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在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时, 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3.33% (56/60) , 其中痊愈率与好转率分别为76.66% (46/60) 、16.67% (10/60) , 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对患者的流涕、头痛等症状进行缓解, 快速恢复其嗅觉功能, 本文临床治疗试验结果与潘玲隆[10]的研究结果疗效总有效率92% (92/100) 类似, 可断定治疗有效。

综上所述, 鼻内窥镜手术在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时, 比之传统治疗手术, 能够更有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缓解, 治疗过程更具安全性, 并且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 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摘要:目的 对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共60例, 患者收治年限均在2013年2月—2015年4月之间, 对6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通过鼻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 对其各项临床治疗数据进行统计, 并根据统计结果评价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6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 有46例痊愈, 10例好转, 4例无效, 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 (56/60) ;1例鼻塞, 2例头痛, 不良发应发生率为5% (3/60)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不仅能有效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缓解, 还具有较高的疗效总有效率, 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向东, 吕瑁, 闫欣荣, 等.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高原人群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 2011, 23 (6) :1119-1120.

[2]王大敏, 韦斌, 周卫平, 等.慢性鼻-鼻窦炎内窥镜术152例效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0, 25 (5) :306-307.

[3]褚勇, 姚行齐, 阳光, 等.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状况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 (9) :1849-1850.

[4]代红英.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J].医学信息, 2014, 27 (27) :380-381.

[5]卢新丰, 郭自奇.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J].中外医疗, 2010, 29 (12) :10, 12.

[6]夏威.对于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青春期健康, 2014, 18 (22) :51-52.

[7]肖二彬, 高荣先, 肖波, 等.鼻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5) :28, 32.

[8]陶冶, 孙捷, 张华, 等.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生活质量结局评估[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4 (9) :911-916, 919.

[9]于艳.慢性鼻-鼻窦炎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患者手术生活质量结局研究[J].河北医药, 2013, 35 (22) :3397-3398.

上一篇:大型数据下一篇:教学效率下的美术教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