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的研究与防治

2024-06-24

慢性咽炎的研究与防治(共7篇)

慢性咽炎的研究与防治 篇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慢性疾病负担的逐渐加重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向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和可及的全面健康管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趋势[1]。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意见》,2012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卫生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开展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2],多省市先后出台相应文件,积极推行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为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慢性病患者的预防性干预和卫生保健活动都必须长期在社区和家里执行,因此,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将成为慢性病防治的重要责任承担者[3],在慢性病防治中,患者参与的重要作用正逐渐被认识和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也为开展患者的积极参与提供了基础,各地因地制宜,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不同程度地探索了患者参与的具体形式和做法。本研究以北京、上海、成都和郑州四市为例,调查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中患者参与的利用情况及其发挥的作用和效果,为推进社区慢性病防治、促进服务模式转变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前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意见,采取目的抽样,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慢性病防治以及患者参与方面探索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市、上海市、郑州市和成都市共12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市3 家中心),并于2014年5月进行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以定性访谈为主,采取焦点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对象主要包括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分管负责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和全科团队主要成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访谈提纲,深入了解当地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患者参与情况、患者参与发挥的作用和效果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在获得受访对象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以便后期转录和资料整理。

1.2 研究方法

采取主题框架分析法,主要包括资料整理(确定分析主题、资料标记、资料归类以及资料的总结或综合等)和分析两大步骤。主题框架法确保了资料整理和分析过程的严密性和透明性,被认为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定性资料分析方法之一,且被广泛应用于政策或项目的评估分析。资料的整理可以通过手工和计算机软件辅助两种方式实现,其中手工方式是传统的资料整理方式[4]。本研究主要采取手工方式进行,由课题组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同时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法,剖析患者参与如何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发挥作用,并借助因果关系图进行展示。因果关系图是系统动力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一种定性描述系统中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图示模型,即用图的形式描述系统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5]。

2 结果

2.1 调研地区社区慢性病防治中患者参与的形式及效果分析

调研机构均将促进患者参与作为社区慢性病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可将其归纳为四类,即引导患者主动参与健康监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开展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活动以及促进患者参与诊疗决策和加强医患沟通。下面就四个方面结果分别展开描述分析。

2.1.1 引导患者主动参与健康监测,便于慢性病及并发症的早发现、早处理:北京、上海两市调研机构设置“健康自测小屋”,在护士或相关人员的帮助下,居民可免费自助检测身高、体重、体脂、血压、血糖、骨密度、肺功能及心功能等项目,检测数据还能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同步上传至居民的个人健康电子档案。上海市启动远程血压监测系统,居民在家即可自测血压,实时监测,检测结果通过该系统可自动上传至居民的个人健康电子档案。健康自测小屋和远程血压监控系统通过引导居民实时监测自身健康状况,达到慢性病及其并发症的早发现、早处理。

2.1.2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调研机构通过健康家园或健康沙龙、组织慢性病患者学习强身健体操以及“家庭保健员”计划等多种形式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类健康教育,提升其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其中,成都市武侯区调研机构探索并实践“签约居民积分累计换购制”,患者通过预约门诊随访准时签到、血压血糖控制良好等途径来挣取积分,积攒一定数量的积分后可以“换购”学习八段锦的机会,从而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北京市于2007年开始开展“家庭保健员”计划,发掘部分慢性病患者成为健康教育者,通过角色转变,充分发挥患者在健康教育中的影响力,见表1。

2.1.3开展患者健康自我管理,促进健康行为:调研机构通过开展以患者为主体的“患友俱乐部”、“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等个性化活动,促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参与健康自我管理,提升患者的慢性病防治质量。如北京市丰台区某调研机构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联合开展“快乐生活俱乐部”项目,全科团队与目标家庭共同组建“家庭健康管理”团队,制定并实施“家庭健康计划”,共同开展家庭健康管理。成都、郑州的调研机构协助组织“高血压患者俱乐部”、“糖尿病患者俱乐部”等,定期开展慢性病患者健康经验分享会,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互动、经验分享,增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技能。上海市于2007年起全面推行“社区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探索建立“医患合作、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的慢性病群防群控工作模式[7]。社区居民在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街道(镇)居(村)委会的组织和社区医生指导下开展小组活动、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自我管理技能。自2009年起,上海市将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列入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计划重点工作,各区县、街道(镇)、居(村)委会及相关单位均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保障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的有序推进[8]。截至2011年底,上海已成立12 177个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约有22.5万人参加,覆盖全市所有街镇。WHO驻华代表认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有助于改善居民的行为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值得推广。见表2。

2.1.4 促进患者参与诊疗决策、加强医患互动,提高诊疗质量:调研机构通过开展患者满意度测评、远程医疗咨询与信息查询等,促进患者参与诊疗决策、加强诊疗服务全过程中的医患互动,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北京、上海两市调研机构建设“满意度测评系统”,居民可对就诊过程、全科医生的服务进行评价和反馈,医务人员可根据测评结果了解工作不足之处并予以完善。上海市开设“居民健康网”,居民可在该网站查询到个人诊疗信息,包括就诊记录、检查记录、住院记录和出院小结等。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司合作研发面向居民的“健康服务APP”,居民可通过移动端APP进行预约挂号、报告单查阅、全科医生咨询和健康知识查询等,摆脱了时间、场所的限制。上海市闵行区调研机构建设“家庭医生在线演播室”,以视频演播、视频通讯方式向居民播放医疗康复、公共卫生、中医养生等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等专题片,拓展了健康教育途径;开通视频连接,在线接受签约居民的医疗咨询;改善患者体验。“满意度测评系统”、“居民健康网”等有效提高了患者在诊疗服务中的参与度。“家庭医生在线演播室”、“健康服务APP”使医患沟通更直观、更便捷,还可以减少因某些小问题引发的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相互打扰,节约了时间成本。其中“健康服务APP”、“家庭医生在线演播室”等对硬件要求较高,多处于试点阶段。

2.2 患者参与发挥作用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通过前文的梳理和分析,将社区慢性病防治中患者参与发挥作用的主要路径总结如下:一是运行“健康自测小屋”、“居民健康网”,促进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有利于慢性病及并发症的早发现、早处理,最终改善慢性病的防治质量,慢性病防治质量得到改善后,反过来促进“健康自测小屋”、“居民健康网”的运行。二是组建“患友俱乐部”、“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加强患者间的经验分享,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健康行为,抑制不健康行为,最终改善慢性病防治质量,而慢性病防治质量的改善反过来促进“患友俱乐部”、“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等的组建。其中,全科团队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类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三是通过“健康服务APP”、“家庭医生在线演播室”等开展远程医疗咨询与信息查询,促进患者参与诊疗决策、加强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患互动,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最终改善慢性病防治质量,而慢性病防治质量的改善又促进了“健康服务APP”、“家庭医生在线演播室”的组建,见图1。

3 讨论与建议

3.1 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弥补卫生人力不足的问题

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需要配合健康行为的“长期工程”,在医生看不到患者的时间里,需要患者自我管理,包括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生理指标、健康饮食及合理运动等。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9]和在慢性病防治中表现出来的巨大潜力。调研地区初步探索的家庭保健员、“患友俱乐部”和“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等模式主要依靠患者之间、患者与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来传递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这种模式与同伴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实现患者自我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社区卫生人力相对不足的问题[10,11]。

3.2 患者参与有助于良好的医患互动,进而提升社区慢性病的防治质量

医患互动是指医生与患者间更多的交流、沟通与互相影响。本次研究显示,支持性医患互动关系能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投入感和工作结果[12];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最为了解,往往能够提供一些个性化信息,尽可能地参与到医疗过程中,与医生合作共同控制疾病,有利于优选最佳的诊疗方案[13]。本研究还表明,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慢性病防治效果[14]。调研地区采用的“满意度测评”、“居民健康网”、“家庭医生在线演播室”和“健康服务APP”等通过提高患者在诊疗服务中的参与度,使医患互动更直观、便捷和充分,进而提升社区慢性病的防治质量。

3.3 患者参与需要社区机构的多方面支持

良好的患者参与模式离不开社区机构在知识、技能和硬件等方面的支持。例如北京“家庭保健员”计划,为患者参与提供了知识平台;“健康自测小屋”为患者自我健康监测提供了硬件支持;上海市开展的远程医疗咨询、远程信息查询等为患者参与诊疗决策提供了可能性;社区医生面向慢性病患者开展的健康教育为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患者参与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患者参与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利用愈加广泛,发挥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也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机构在患者参与方面尚存在发展不平衡、患者积极性低和缺乏长效持续性机制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患者参与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特提出以下建议:探索建立政府领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居(村)委会为基础和患者为主体的患者参与机制;将患者参与管理工作纳入到社区市政卫生的日常工作和社区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之中;加强宣传,提高患者对参与慢性病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探索建立患者参与激励机制,如对参与度高、疾病控制效果好的患者提供一定程度的就诊优惠和便利条件。

摘要:目的 了解患者参与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利用情况并分析其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北京、上海、成都和郑州四市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研。访谈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心负责人,重点了解当地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患者参与情况及其发挥的作用。结果 调研地区社区慢性病防治中患者参与的形式和效果可分为四个方面:引导患者主动参与健康监测,便于慢性病及并发症的早发现、早处理;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开展患者健康自我管理,促进健康行为;促进患者参与诊疗决策、加强医患互动,提高诊疗质量。结论 患者参与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建议探索建立长效持续性机制,加强宣传,提高患者认知,建立对患者的激励机制等。

关键词:患者参与,社区,慢性病防治

猪慢性霉菌毒素中毒的诊断与防治 篇2

1 临床症状

育肥猪和母猪发生急性结膜炎, 眼睑肿胀, 结膜充血, 怕光, 流黏浓性分泌物, 病程长者, 角膜混浊, 失明, 腹泻, 粪便由开始的粥样逐渐变为水样, 最后排带黏液、血液的稀便, 并含有没消化的饲料。体温正常, 食欲稍减或废绝, 哺乳仔猪也有的整窝腹泻, 个别育肥猪有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部分病例阴唇红肿, 排深黄色尿液。病程10~15d, 育肥猪生长缓慢, 母猪常发生无乳综合征。

2 病理变化

全身皮肤苍白, 肝脏肿胀, 质脆, 色泽不匀, 肾弥漫性出血, 淋巴结水肿, 胸腹腔积液, 脾有出血性梗死, 心机松软色淡, 血凝不良。胃肠有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变化, 膀胱积有茶色尿液, 脑膜水肿, 充血。

3 诊断

根据病史调查, 6月上旬该猪场从外地收购大量的陈年玉米, 由于当时玉米拉回家放在仓库里, 地面又潮湿, 透风也不好。等粉碎加工饲料以后, 再喂育肥猪和母猪就出现急性结肠炎和腹泻症状。而喂新玉米的小猪未见发病, 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诊断为慢性霉菌毒素中毒。

4 防制

浅谈慢性胃炎的防治与保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07年11月至2012年8月间到我院诊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 其中, 男性49例, 年龄在18~6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1.2岁, 女性41例, 年龄在21~7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2.1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 并确诊为慢性胃炎, 需要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 以缓解患者的痛苦。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5例, 对照组45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 同时记录所得数据。

1.2 方法

慢性胃炎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 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性疾病, 从而对其治疗产生影响, 因此, 临床医师首先要给予患者基础治疗, 对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 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 并促进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2]。在给予患者基础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采用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给予患者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 每次3g, 每天3次, 持续治疗4周, 再给予患者三联疗法治疗, 克拉霉素, 每次0.5g, 每天2次, 对患者持续治疗4周, 兰索拉唑, 每次30mg, 每天2次, 对患者持续治疗4周, 甲硝唑, 每次0.4g, 每天2次, 对患者持续治疗7天[3]。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三联疗法治疗, 治疗标准同观察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治疗, 观察患者的炎症消退、指标恢复等情况, 以评估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对所有患者的治疗过程实行严密监控, 并及时处理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并发性疾病, 以促进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稳定[4]。

1.3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的疼痛、恶心等症状和体征消失, 胃镜检查, 糜烂面完全愈合, 恢复良好,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没有影响。显效:患者的疼痛、恶心等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 胃镜检查, 糜烂面有较大程度愈合, 恢复较好,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轻微影响。好转:患者的疼痛、恶心等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 胃镜检查, 糜烂面有所愈合, 恢复一般,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较大影响。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没有消失, 病情呈现出不断加重的趋势,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5]。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对于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进行统计学检验, 差异较小, 无实际统计学意义 (P>0.05)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 差异显著, 有实际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行治疗, 其病情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观察组45例患者中, 治愈22例, 显效10例, 好转9例, 无效4例, 治疗有效率为91.1%, 对照组45例患者中, 治愈16例, 显效8例, 好转9例, 无效12例, 治疗有效率为73.3%。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较大程度的帮助作用。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物质生活越发丰富, 这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 也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尤其是慢性胃炎, 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大问题。对于此种疾病, 要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以实现患者病情的改善, 降低其病变的概率。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 临床上对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的效果显著, 实现了对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 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效果较为显著, 枫蓼肠胃康颗粒的主要成分有辣蓼、牛耳枫等, 辣蓼属于蓼科植物, 具有较强的消肿止痛作用, 内含的黄酮类成分则可以对患者起到消湿化滞的功效, 牛耳枫属于一种交让的木科类植物, 能够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并对患者起到消肿止痛、祛风散湿的作用, 上述两种药物成分搭配, 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消除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 实现患者病情的良好改善。而三联疗法中的兰索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则可以对患者起到良好的病情改善作用, 与枫蓼肠胃康颗粒同用,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 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而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对其治疗产生了影响, 观察组患者采用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三联疗法治疗, 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帮助更大。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 还要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 以降低患者复发此种疾病的概率。因此, 在患者出院时, 临床医师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康复指导, 向患者宣传一些关于慢性胃炎的知识, 以使患者对于此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要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首要原因, 同时要指导患者多食用一些护胃的食物, 适当的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量, 以对胃黏膜起到良好的修复作用。此外, 还要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 注意维持酸碱平衡, 可以多喝酸奶, 以帮助胃炎的治疗和修复。由此可见, 临床上采用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显著, 而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保健指导, 则可以更好的提升治疗有效率, 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的防治与保健。方法 选取在2007年11月至2012年8月间到我院诊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5例, 对照组45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 同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通过治疗, 观察组45例患者中, 治愈22例, 显效10例, 好转9例, 无效4例, 治疗有效率为91.1%, 对照组45例患者中, 治愈16例, 显效8例, 好转9例, 无效12例, 治疗有效率为73.3%。结论 临床上采用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显著, 同时给予患者有效保健措施, 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枫蓼肠胃康颗粒,三联疗法,保健,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冬敏.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的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25 (2) :102-103.

[2]杨玺.慢性胃炎的发病因素、分类及预后[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25 (10) :77-78.

[3]朱忠堂, 张红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98 (19) :99-100.

[4]吴万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脘痛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65 (20) :63-64.

[5]徐安妗.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86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84 (6) :87-88.

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篇4

1 病原

该病常为混合感染, 其中葡萄球菌感染占50%, 大肠杆菌感染占15%,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占5%, 其次是变形杆菌、棒状杆菌和其他菌。

2 流行病学

该病多为急性转为慢性或继发感染。发病年龄一般2~4岁牛发病率为35%, 4~7岁牛为50%, 7岁以上牛为15%, 奶牛多发。该病治疗效果不理想, 是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

3 发病原因

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助产不当、损伤产道, 继发本病;其次是人工授精时, 术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严引起感染;还有胎衣不下、死胎、胎儿腐败分解, 饲养管理不当, 产房卫生差等, 均可引起本病发生。而中兽医学则认为是由肾脾亏损, 水湿、浊液停滞所致。

4 临床症状

从阴道内流出大量赤白色或黄白色黏液脓性分泌物, 有腥臭味, 常附着尾根, 形成干痂。常拱背、努责, 一般体温、精神、食欲均无变化, 个别患畜产奶量下降。阴道检查子宫颈充血、肿胀, 有絮状物, 与黏液混在一起, pH值为6~6.3, 取其分泌物抹片镜检, 可见许多分解的白血球。直肠检查, 子宫收缩反应很弱, 子宫壁增厚, 有波动感。

5 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症状即可确诊。患病牛一般无全身症状, 或体温略有升高, 食欲和产奶量下降。有的病牛表现拱背、努责, 常作排尿姿势。经常由阴门排出脓性分泌物, 常附着于阴门下角及尾根上, 干燥后形成痂皮。特别是在发情时排出较多, 阴道和子宫颈黏膜充血, 性周期紊乱或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或配种受孕后发生流产等。但是, 要注意与阴道炎和慢性子宫颈炎鉴别诊断。阴道炎作阴道检查时, 阴道黏膜潮红、肿胀, 严重时有糜烂。慢性脓性蜂巢织炎性阴道炎, 触诊疼痛。慢性子宫颈炎可引起结缔组织增生, 子宫颈黏液皱襞肥大, 呈菜花样。直肠检查子宫颈变粗, 而且坚实。

6 防治

6.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 饲料配合要适当, 增强机体抗病力。重视无机盐和维生素饲料的供应, 以减少胎衣不下的发生率。助产、配种时消毒要严, 操作要细, 减少产道损伤和感染机会。

6.2 治疗

6.2.1 冲洗疗法:

使用4%露他净100~150 mL作为冲洗剂, 注入子宫内, 15 min后将其导出, 再灌注, 再导出, 冲洗时间需30 min以上, 有效率可达85%;或使用国内清宫液配成4%~8%冲洗, 有效率达80%。

6.2.2 干燥疗法:

保护子宫黏膜下层的具有保护性作用的粘蛋白。用氟哌酸原料制成丸剂或片剂, 约0.5~1 g (丸.片) , 用消毒过的胶管推进子宫, 隔日1次, 连用3次, 有效率达90%以上。

6.2.3 白带:

由肾脾虚寒所致, 治则补肾健脾。当归30 g、熟地30 g、知母30 g、黄连15 g、香附15 g、木香15 g、荆芥15 g、黄柏15 g。水煎或粉碎后加水冲服。

6.2.4 赤带:

湿热郁结所致, 治则清热利水。茅根30 g、车前30 g、川芎30 g、青皮15 g、陈皮15 g、红花15 g、茯苓15 g。水煎或粉碎后加水冲服。

6.2.5 化脓性子宫炎:

猪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5

1 流行病学调查

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哺乳子猪最易发病, 其次是妊娠后期及哺乳母猪, 成年猪呈隐性感染。规模化养猪场的发病率高,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 较为多见。在新疫区多呈暴发性流行, 传染迅速,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且多为急性经过;而老疫区多为慢性经过。如有繁殖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肺炎球菌等继发感染加重病情, 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饲养管理是影响本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饲料质量差、卫生条件不好、猪舍拥挤、阴暗潮湿、寒冷、通风不良和环境突变等, 最易发病。

2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程经过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型。急性型:病猪突然精神不振, 垂头站立或趴伏在地, 呈腹式呼吸。当病原菌首次传入易感猪群时, 很可能暴发急性型呼吸道病。发病率可达100%。持续为2个月, 然后转为慢性型。慢性型:长期明显干咳是本型的特征, 在早晨喂饲和赶猪运动后咳嗽明显。严重时成痉挛性咳嗽。背拱起、颈伸直、头下垂, 一般病猪咳嗽1~3周, 严重病例呈腹式呼吸, 病猪食欲正常, 但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无光泽。病程2~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 病死率高低, 全身状况良好, 生长发育几乎正常, 但在X线检查或剖检时可见气喘病病灶。

3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表现在肺、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病变多出现在心叶、尖叶的背侧及中间和隔叶的前缘部分。常见到紫红色或灰色的肉变区。病变大多数是从两侧肺的心叶开始, 其次为尖叶, 然后波及中间叶和隔叶。病变部位是结缔组织增生、硬化, 周围组织膨胀不全。当继发感染时见胸膜炎和心包炎及坏死性支气管肺炎。

4 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特点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4.1 与猪流行性感冒区别:猪流感传播迅速, 2~3d猪群大部分发病。

4.2 与猪巴氏杆菌的区别:猪巴氏杆菌病为散发性流行, 最急性病例在24h内死亡。

4.3 与肺线虫病区别:肺线虫病引起咳嗽, 但可在粪便中检出虫卵, 剖检在支气管内发现虫体。

5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 争强猪的抵抗力, 防止感冒。治疗泰妙菌素200mg/kg.bw拌料2d。或盐酸土霉素注射5d一疗程。卡那霉素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6 小结

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6

关键词:鸡慢性呼吸道病,诊断,防治

目前鸡慢性呼吸道病在世界多数养鸡场均有流行, 规模大、饲养密集的地区发病率较高[1]。该病的临床特点是:死亡率不高, 发病率高, 饲养成本高, 治疗效果差, 给广大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及流行方式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霉形体 (又称支原体) 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病, 主要是由鸡毒支原体和鸡、雏鸡支原体引起, 病原属于软皮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特别是在冬季多发。该病一旦发生, 鸡群就会出现呼噜、甩鼻等症状, 而且极易引发大肠杆菌病;鸡只轻度感染不影响采食、饮水, 但会造成机体生长缓慢, 甚至停滞, 形成免疫抑制。

2 理化特性

该病原的理化特点是对环境抵抗力低, 在水内易死亡;在20℃的鸡舍内可生存1~3 d;在37℃卵黄内生存18周;在45℃中12~14 h死亡;在-30℃中可存活1.5~2.0年;-60℃中生存10年, 平时多在鸡舍空气、灰尘、粉末, 鸡体羽毛及上呼吸道黏膜表面存在, 以应激、气候突变、诱发、临床多发, 多以水平和垂直传播的方式流行。

3 发病原因

一是病鸡和带菌鸡产的蛋, 经卵孵化传染给雏鸡以及使用普通商品蛋鸡所产蛋做鸡胚培养制作的疫苗等, 经卵传播的支原体在鸡胚中发育, 污染疫苗, 经疫苗传染给种鸡而遗传发病。二是鸡舍内干燥, 灰尘粉末飞扬, 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超标, 环境卫生较差, 通风不良, 舍内温度低, 气候突变等诱发该病。三是疫苗接种时引起疫苗应激反应。在首免或二免时, 因弱毒苗接触黏膜, 使机体呼吸道屏障机能降低, 常在病原体呈数十倍的速度生长发育导致发病。四是目前该病多并发于禽流感、非典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呼肠孤病毒及大肠杆菌、嗜血杆菌的疾病过程中。五是饲料中VA缺乏时, 使呼吸道上皮黏膜干燥、角化、脱落、抵抗力低, 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发病。

4 发病机理

在以上病因的作用下, 病原体经吸附进入体内生长繁殖, 产生一种神经氨酸苷酶、过氧化氢、溶血素虑菌酶, 以小泡状体经过宿主细胞的叶酸变体吸附于上皮细胞并侵入固有层, 使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停止活动, 脱落退化, 死亡, 以及杯状细胞分泌减少, 导致呼吸道屏障功能降低, 常在病原菌上大量生长繁殖发病, 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5 发病症状

感染鸡群逐渐出现咳嗽、呼噜、甩鼻、打喷嚏、张口呼吸、呼吸道湿性啰音, 逐渐出现干性啰音。鸡的关节肿胀及跛行, 出现关节滑液囊炎、胫趾关节和趾底部肿胀, 行走困难等。受感染鸡群采食减少, 精神不振, 料肉比增高, 生长迟缓。若与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初期流水样鼻液, 然后变粘稠[3]。面部肿胀后在眶下窦有突出的硬肿块;与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时, 会形成3项炎症并发, 死亡率较高。治疗效果差, 使用抗菌素治疗后症状减轻, 一旦饲养环境、气候有所改变, 则马上又复发。

6 病理变化

单纯的慢性呼吸道病, 上呼吸道内有较多的浆液性分泌物, 后期呈黏液性, 黏膜潮红、充血、水肿;与病毒、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 上呼吸道内有大量黏稠液体, 黏膜呈弥漫性出血。

7 鉴别诊断

一是流感与支原体混合感染。鸡群突然发病, 高度呼吸困难, 死亡率高, 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呈条纹状严重出血。二是非典型新城疫+支原体并发。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 排白、绿色稀便, 不明原因的死淘率增加, 产蛋下降, 肠道黏膜呈枣核状、泄殖腔黏膜呈喷火样出血。三是大肠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患病鸡群表现张口呼吸 (又喘又拉) 、甩鼻、呼噜声、排白绿色稀粪、死亡率高。解剖时发现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弥漫性严重出血, 大量纤维蛋白渗出, 呈现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的病理变化。

8 预防措施

加强种禽入境的监控、检疫以及种鸡场的净化、验收, 保证种禽无病, 杜绝病原的垂直和间接感染[4]。逐渐实现公司+种鸡场+自养场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饲养管理。时刻注意气候变化, 做好鸡群的防寒保暖、防暑工作, 保证卫生清洁, 通风良好, 有害气体不超标。用各种疫苗的点眼滴鼻, 肌肉注射预防接种时, 先使用抗应激特药物饮水3d, 也可在饲料中拌入含头孢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连喂3 d, 抑制或杀灭呼吸道的常在菌, 缓解应激, 提高抗病力。

9 治疗措施

由于引起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因素与环境不良有很大关系, 因此, 在治疗的同时要重视环境的通风和消毒工作, 用600倍的双连季胺盐类或碘制剂消毒液, 带鸡喷雾消毒 (用量不少于40 m L/m2) , 1次/d, 连用4~6 d。克咳 (硫氰酸红霉素, 郑州炎黄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 饮水, 连用3 d。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 用大众杆比治 (氧氟沙星、黄连提取物, 郑州炎黄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 +创伤修复、VA、VE等拌料配合使用, 连用3 d。与病毒混合感染时, 除按各种不同疫苗免疫的要求外, 在免疫的前、后3 d加抗菌散+抗毒散联合使用3 d。另外, 用维生素AD3粉、含硒VE粉、B1粉、B2粉, 拌料连用4~6 d, 也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赵永良.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 2010 (2) :139-140.

[2]王方珍, 郭家福, 刘芬.鸡慢性呼吸道病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 2010 (4) :129.

[3]张宝山, 王发强, 任锁成, 等.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综合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1) :147-148.

慢性咽炎的研究与防治 篇7

1905年美国首先报道, 40年代后期, 在国外的大型养鸡场中发生。1952年确定为霉形体, 1961年国际动物卫生组织 (OIE) 推荐应用“呼吸道霉形体病”。我国是1960年兽医大学王殿鹰教授首先分离出病原体, 现在世界各国养鸡场均有该病的发生。

2 概念

由败血霉形体感染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

3 特征

呼吸罗音、咳嗽、流鼻涕、病程长、发病慢、连绵不断。

4 病原

从禽体分离的MG分为19个血清型 (A~S) 其中有典型致病性的为:A型;鸡败血霉形体;H型:火鸡败血霉形体;S型:滑液败血霉形体。

4.1 形态

卵圆形、球型、丝型、无细胞型、具有多型性。球型:0.3~0.8 m;丝型:0.3~0.4×2~150 m。

4.2 培养

对培养要求极高, 需加马、鸡、猪血清、胰酶、酵母浸膏才能生长。发育慢, 在固体琼脂上3~5 d形成“煎荷包蛋”样小菌落。0.2~0.3 MM。可在5~7日龄鸡胚卵黄囊中生长。可使5~7日龄鸡胚死亡, 死胚中含有大量MG病原。MG可凝集鸡红细胞, 并可被抗体抑制, 可用HA、HI方法检测。MG在体内主要寄生于呼吸道, 其次是鼻腔、气管、肺、气囊、卵巢。

4.3 抵抗力

霉形体对青霉素、醋酸铊不敏感, 在分离时可加入以便抑制杂菌生长。对外界抵抗力不强, 一般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在8~20℃下可存活6 d、在20℃粪便中存活1~3 d;45℃存活15 min。在低温下存活时间较长, 20℃可存活1年。

5 流行病学

5.1 易感动物

本病易感禽类依次为:雏禽 (鸡、鸭) , 火鸡, 珍珠鸡, 雉, 鸽, 鹌鹑, 鹧鸪, 孔雀。各年龄均可感染。尤以4~8周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率可达100%, 死亡率10%~30%。如有激发因素会提高死亡率。发病鸡的产蛋率会受到影响。

5.2 传染源

传染源为发病鸡或隐性感染鸡。呈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门户, 其次是孵化、交配及人员、用具、昆虫。环境差、空气不流通等因素常激发传支、传喉、鼻炎、鸡痘等疾病。

6 临床症状

本病多呈慢性经过, 病程较长, 可达1~4个月。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4~21d。无并发症时, 以呼吸道黏膜病变开始, 病鸡鼻孔流液、摇头、打喷嚏, 继而呼吸困难、喘、咳嗽, 出现眼结膜炎、眼肿胀, 鼻有分泌物。鼻腔和眶下窦有干酪样分泌物, 死亡率为10%左右。如有并发症死亡率可上升。本病可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

7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呼吸道。单纯MG:鼻道、气管、气囊有黏液性分泌物, 气囊壁浑浊, 气囊内有干酪样渗出物, 一侧或两侧眼炎, 眼结膜有黄色干酪样物。

自然感染大多为混合感染:可见呼吸道黏膜水肿、充血、增厚。气管黏膜内有浆液性或黏液性渗出物。眶下窦肿胀, 积聚有大量的黄白色渗出物;肺泡充血、淤血、整个肺脏呈鲜红色或深红色。病程长者关节肿胀, 关节腔内有浑浊液体或干酪样渗出物。如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则以上症状加重, 并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肝周炎症状。

8 诊断

临床确诊较困难, 可以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主要以靠血清学试验和细菌的分离。

8.1 平板凝集试验

抗原为MG抗原, 可从生物制品厂购入, 抗体为被检血清一滴, 1~2 min凝集者为阳性。

母源抗体在20日龄左右消失, 用血清凝集试验时, 应在2~3月龄时进行。因为该病是带菌免疫,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菌体上升, 而抗体相对下降;上升的菌体又刺激机体使抗体上升。所以, 凝集试验可以对鸡群进行定性。对个别鸡检测不到凝集价时, 也不能证明时阴性。

抽样率1 000以上为4%~8%。凝集试验只能做为参考, 不能作为定性指标。

8.2 病原菌的分离

需要特殊培养基, 而且必需事先对培养基进行预先测定, 证明能支持支原体的生长才能培养成功。非致病性的支原体对致病性的支原体分离也有干扰, 所以分离该病原菌的意义不大。

病料采集:用棉拭子蘸取鼻腔、眶下窦、气管、气囊中的分泌物, 接入液体培养基中增菌, 或采取气管、鼻甲骨、肺、气囊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9 鉴别诊断

9.1 新城疫

新城疫有呼吸道症状, 但发病急、死亡率高、腺胃及肠黏膜有出血。

9.2 传支

传染性支气管炎有呼吸道症状, 但死亡率高、传播快、腺胃形的有肾肿大, 尿酸盐沉着。

9.3 传喉

传染性喉气管炎有呼吸道症状, 但症状重剧, 成年鸡多发, 主要病变在喉头和气管, 气囊无变化。

以上三种病无特效药治疗。

9.4 传鼻

传染性鼻气管炎有呼吸道症状。但症状较轻, 主要症状在鼻腔, 发病急。

9.5 曲霉菌病

本病有呼吸道症状, 但多发于雏鸡, 肺脏有坏死结节, 镜检有菌丝、孢子。

以上二种病可用药物治疗。

9.6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有呼吸道症状, 鼻、眼有水样分泌物, 但发病慢, 口腔、鼻、食管黏膜有白色脓疱及小溃疡。

1 0 防制

1 0.1 不从阳性场进种蛋和种鸡, 实施全进全出制度。

1 0.2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舍内空气流通、气温适宜, 尽量减少应激。

1 0.3 经常消毒, 预防并发症, 特别是大肠杆菌病、传支、传喉。

1 0.4 通过检疫和投药的方法建立无MG鸡群, 培养不带支原体的健康雏。

1 0.5 免疫:尚无理想的有效菌苗, 法国、日本已研制出弱毒苗, 但免疫期短, 而且必须在感染前接种。

1 1 治疗

多种药物均有效, 但不能杀灭体内MG, 只能抑制、减轻症状。

泰乐菌素:拌料:0.02%连3~5 d。饮水:0.01%连用3~5 d。

土霉素:拌料:0.02%~0.08%加1.2%硫酸钠或对苯二酸连喂3~5 d。

上一篇:采矿设备的自动化下一篇:东方传统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