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猪瘟的鉴别诊断(精选8篇)
慢性猪瘟的鉴别诊断 篇1
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可表现为急性、慢性、不曲型感染病程。急性型猪的症状很明显,病死率极高。慢性型症状较轻,有反复,病程相当长。我国猪瘟的分布最广,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猪瘟病毒是瘟病毒属的一个成员,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黏膜病病毒) 有密切的抗原关系,存在交叉反应。猪瘟病毒不同毒株间存在显著的抗原差异,野毒株的毒力差异很大,强毒株可引起急性猪瘟,而温和毒株一般只产生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感染低毒株的猪只呈现轻度症状或无症状,但在胚胎感染或初生感染时可导致胚胎或补生猪死亡。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脱纤血中的病毒经68℃30min不能灭活含毒的猪肉和猪肉制品,几个月后仍有传染性,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2%。火碱溶液能迅速使病毒灭活。
1 流行病学
1.1 诊断要点
对典型的急性型猪瘟,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特点,可作出相当准确的诊断。开始出现病猪1~2周后,疾病迅速传播到群内各种年龄的未免疫猪,病死率极高,病猪持续高温,有结膜炎,白细胞减少,淋巴结、肾、皮肤和其他器官出血,脾有梗死灶,一般可确诊为猪瘟。但对慢性型、温和型、迟发型猪瘟,须进行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1.2 流行特点
猪和野猪是本病的唯一宿主。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强毒感染猪在发病前即可从口、鼻、眼分泌物、尿及粪中排毒,并延续到整个病程。低毒株的感染猪排毒期较短。若感染妊娠母猪,则病毒可侵袭子宫内的胎儿,造成死产或产出后不久即死去的弱仔,分娩时排出大量病毒,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如果这种先天感染的胎儿正常分娩,且仔猪健活数月,则可成为散布病毒的传染源。猪群暴发猪瘟多数由于引入外表健康的感染猪,也可通过病猪或未经煮沸消毒的含毒残羹而传播。人和其他动物可机械地传播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径是口鼻腔,间或可通过结膜、生殖道黏膜感染。猪瘟的发生无季节性,有高度传染性,在新疫区常呈流行性发生,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同时或先后发病。强毒感染时,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各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2 临症症状
潜伏期5~7d。根据症状和其他特征,可分为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类型。(1)急性型: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41℃左右。先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带有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病猪有结膜炎,两眼有多量粘性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后肢麻痹。皮肤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以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部位最为常见。白细胞减少。少数病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神经症状。病程10~20d死亡。(2)慢性型:初期食欲不振,精神萎顿,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几周后食欲和一般症状改善,但白细胞仍减少。继而病猪症状加重,体温升高不降,皮肤有紫斑或坏死,日渐消瘦,全身衰弱,病程1个月以上,甚至3个月。温和型猪瘟是侵害小猪的一种慢性猪瘟,由低毒株病毒引起病猪症状轻微,病性发展缓和,对幼猪可以致死。(3)迟发性型:是先天性感染低毒猪瘟病的结果。胚胎感染低毒猪瘟病毒后如产出正常仔猪,则可终生带毒,不产生对猪瘟病毒的抗体,表现免疫耐受现象。感染猪在出生后几个月可表现正常,随后发生减食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及运动失调症状,体温正常,大多数猪能存活6个月以上,但最终不免死亡。先天性的猪瘟病毒感染,可导致流产、木乃伊胎、畸形、死产、产出有颤抖症状的弱仔或外表健康的感染仔猪。子宫内感染的仔猪皮肤常见出血,且初生猪的死亡率很高。
3 病理变化
急性猪瘟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病变化。在皮肤、浆膜、黏膜、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扁桃体、胆囊等处都有程度不同的出血变化。一般呈斑点状,有的出血点少而散在,有的星罗棋布,以肾和淋巴结出血最为常见。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呈弥温性出血或周边性出血,如大理石样外观,多见于腹腔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肾脏色彩变淡,表面有数量不等的小出血点脾脏的边缘常可见到紫黑色突起 (出血性梗死) ,这是猪瘟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慢性猪瘟的出血和梗死变化较少,但回肠末端、盲肠,特别是回盲口,有许多的轮层状溃疡 (扣状溃疡) 。迟发性猪瘟的突出变化是胸腺萎缩和外周淋巴器官严重缺乏淋巴细胞和生发滤泡。
4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检查病毒抗原,采取死猪的脾和淋巴结,或病猪的扁桃体,分别装入青霉素空瓶内,而后放入装有冰块的保温瓶里,迅速送实验室作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作酶标抗体试验,这些方法简单、快速、可靠,但不能区分猪瘟病毒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最好使用仅对猪瘟病毒而不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发生反应的单抗作为标记抗体。如果条件许可,可在隔离条件下,就地进行家免接种试验。买体重2kg以上的健康家免只,每日早晚各测体温1次,并做记录,观察2d,如果家免体温都在39.5摄氏度以下,则将家免随机分成两组 (试验组和对照级) 分开饲养。而后将采取的病料2g剪碎、研磨,加10倍量的生理盐水,制成悬液,每毫升悬液加青霉素1000单、链霉素1mg,放入4℃冰箱4h,用注射器抽取上清液,给试验级家免每只注射5ml,继续饲养7d,再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20倍稀释液,给试验组和对照组家兔静脉注射,每只1ml,从此时起每隔6h测温1次,连续3d,如果对照组体温升高0.5~1.0℃以上,而试验组体温不升高则为猪瘟。为了确定最佳免疫接种时机,检测母源抗体或免疫水平时,可用荧光抗体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间接血凝试验,抗体滴度在1∶16以下时,应立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
5 类症鉴别
在临床上,急性猪瘟与急生猪丹毒、最急性猪肺疫、败血性链球菌病、猪副伤寒、猪黏膜病毒感染、弓形虫病有许多类似之处,其区别要点如下:
5.1 急性猪丹毒
多发生于夏天,病程短,发病率和病死率比猪瘟低。体温很高,但仍有一定食欲。皮肤上的红斑,指压退色,病程较长时,皮肤上有紫红色疹块。眼睛清亮有神,步态僵硬:“死后剖检,胃和小肠有严重的充血、出血、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淋巴结和肾淤血肿大。青毒素等治疗有显著疗效。
5.2 最急性猪肺疫
气候和饲养条件剧变时多发,发病率和病死率比猪瘟低,咽喉部急性肿胀,呼吸困难,口鼻流泡沫,皮肤蓝紫,或有少数出血点。剖检时,咽喉部肿胀出血,肺充血水肿,颌下收结出血,切面呈红色,脾不肿大,抗菌药治疗有一定效果。
5.3 败血性链球菌病
本病多见于仔猪。除有败血症状外,常伴有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症状,病程短,抗菌药物治疗有效,剖检见各器官充血、出血明显,心包液增量、脾肿大。有神经症状的病例,脑和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量、浑浊,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变化。
5.4 急性猪副伤寒
多见于2~4月龄的猪,在阴雨连绵季节多发,一般呈散发。先便秘后下痢,有时带血,胸腹部皮肤呈蓝紫色。剖极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肝可见黄色或灰色小点状坏死,大肠有溃疡,脾肿大。
5.5 慢性猪副伤寒
与慢性猪瘟容易混淆,其区别点是,慢性副伤寒呈顽固性不痢,体温不高,皮肤无出血点,有时咳嗽。剖检时,大肠有弥温性坏死性肠炎变化,脾增生肿大,肝、肠系膜淋巴结有灰黄色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有时肺有卡他性炎症。
5.6 猪黏膜病毒感染
黏膜病病毒与猪瘟病毒同属瘟病毒属,主要侵害牛,猪感染后,多数没有明显症状或无症状。部分猪可出现类似温和型猪瘟的症状,难以区别,需采取脾、淋巴结做实验室检查。
5.7 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也有持续高热、皮肤紫班和出血点、大便干燥等症状,容易同猪瘟相混。但弓形虫病呼吸高度困难,磺胺类药治疗有效,剖检时,肺发生水肿,肝及全身淋巴结肿大,各器官有程度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采取肺和支气管淋巴结检查,可检出弓形虫。
6 防治措施
6.1 治疗
尚无有效的化学药物,而用高免血清治疗又很不经济。可试用《清温败毒针》治疗。病毒性疾病可用青岛农业大学徐立教授研制的“特效病毒消”口服液试用,效果不错。
6.2 预防
(1)平时的预防措施: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防止引入病猪,A发断传播途径,持久开展猪瘟疫苗的预防注射,是预防猪瘟发生的重要措施。(2)流行时的防治措施: (1) 封锁疫点。在封锁地点内停止生猪及猪产品的集市买卖和外运。猪群不准放牧。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处理后3周,经彻底消毒,可以解除封锁。 (2) 处理病猪:对所有猪进行测温和临床检查,病猪以急宰为宜,急宰病猪的血液内脏和污物等应就地深埋。污染的场地、用具和工作人员都应严格消毒,防止病毒扩散。可疑病猪予以隔离。对有带毒综合征的母猪,应坚决淘汰。这种母猪虽不发病,但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弱胎,生下的仔猪也可能带毒,这种仔猪对免疫接种有耐受现象,不产生免疫应答,而成为猪瘟的传染源。 (3) 紧急预防接种:对疫区内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立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剂量可增至常规量的6~8倍。 (4) 彻底消毒:病猪圈、垫草、粪水、吃剩的饲料和用具均应彻底消毒,最好将病猪圈的表土铲出,换上一层新土。在猪瘟流行期间,对饲养用具应每隔2~3d消毒1次,碱性消毒药均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慢性猪瘟的鉴别诊断 篇2
关键词:猪瘟;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183-02
收稿日期:2014-04-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001086)。
作者简介:王凤云(1977—),女,硕士,实验师,从事实验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研究。E-mail:345994020@qq.com。
通信作者:陈玉霞,硕士,高级实验师,从事兽医药理学与临床诊断方面的研究。E-mail:cyx7304@163.com。猪瘟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该病毒含有单股RNA,粒子大多为圆形,直径为40~50 nm。具有脂蛋白囊膜,在胞浆中复制,通过芽生的方法成熟而释放。猪瘟病毒可通过口、鼻、泪腺、唾液及分泌物、尿和粪便排泄出来,易感猪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或吸入含病毒的飞沫和尘埃时,均可感染发病;而感染猪瘟后,若病程稍长,继发猪链球菌病,则表现出复杂的症状,给诊断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为此,应从多方面给猪场的疫病做进一步的诊断[1-3]。2013年5月,在河南省漯河市某规模化养猪场暴发了以母猪繁殖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养殖场母猪800头,仔猪发病率15%、死亡率23%,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和流产。对送检4头濒死仔猪进行了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及发病情况来观察,从而诊断为猪瘟病及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并通过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使疫情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主要器材37 ℃恒温箱、微量加样器、冰箱、暗箱、离心机、手术器械、显微镜、血液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
1.1.2病料濒死仔猪血清4份、濒死仔猪4头。
1.1.3试验动物健康家兔2只(由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动物房提供)。
1.1.4试剂革兰氏染色液、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瘟病原测试试剂盒(爱德士公司提供)。
1.2方法
1.2.1临床诊断在养猪场通过向猪场的养殖人员、技术人员询问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情况、疫苗使用情况,并结合该猪场流行病发生情况等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2.2动物剖检逐一对4头濒死仔猪的心、肝、肺、脾、肠、喉头和膀胱进行仔细检查,并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1.2.3细菌学检查取每头猪的心、肝、肺的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24 h,挑去单个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并进一步做必要的生化试验。
1.2.4猪瘟病原的ELISA试验(1)每头猪取病变的扁桃体、脾、淋巴结各2 g,用剪刀剪碎、研磨,移至10 mL的离心管中,加入5 mL的样品稀释液,涡旋振荡;在室温下孵育2 h,并不时涡旋混合,然后在1 500 r/min的离心机上离心30 min;取上清液备用。(2)每孔加入25 μL CSFV特异单克隆抗体,在相应的孔中加入75 μL做阳性和阴性对照,注意更换滴头。(3)在其余孔中分别加入75 μL(1)中备好的样品,轻轻吹打酶标版,使样品混合均匀。(4)將其置于室温(18~22 ℃)孵育过夜。(5)甩掉孔中的液体,用洗涤液洗涤5次,每次间隔3~5 min,在每次洗涤时都要将孔加满。将孔中所有的液体甩掉,用力拍打酶标版,使所有的液体拍出。(6)每孔加入100 μL稀释好的酶标二抗,室温下孵育 1 h。(7)重复操作步骤(5)。(8)每孔加入100 μL底物,在暗处室温孵育15 min。(9)每孔加入100 μL终止液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的顺序与上述底物的顺序一致。(10)在酶标仪上测量样品与对照孔在450 nm的吸光度(D),参照阳性对照计算结果。D校正值=D样品值/D阳性对照-D阴性对照(注意:阳性相对照值D>0.500和阴性对照值D<0.150检测有效)。结果判断标准:D校正值≥0300,结果为阳性;D校正值<0.200,则为阴性;0.200≤D校正值<0.300,则为可疑。
1.2.5兔体交叉免疫试验取濒死猪的脾5 g,灭菌生理盐水50 mL悬液,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各1 000 IU/mL,4 ℃冰箱过夜;接种3 kg重的健康家兔,每只家兔肌肉注射脾组织悬液上清液3 mL,观察7 d后再与对照组家兔分别静脉注射 1 ∶20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后24 h开始测温,6 h 1次,连续测3 d。
2试验结果
2.1临床诊断
病猪外观消瘦,被毛粗乱,精神不振,不愿意活动。如果强制使猪站起,个别猪呈弓背姿势。病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 40.5~42 ℃,稽留热;病猪有结膜炎、便秘、腹泻,皮肤有紫色或出血,指压部褪色。大多数3~6 d即可出现死亡现象;仔猪出现磨牙、运动障碍、痉挛和后驱麻痹等神经症状,常喘气。
2.2动物剖检
病死猪颌下和腹股淋巴结发黑,切面为紫黑色(4/4);心内膜有少量的针尖状出血点(3/4);肺脏心叶、尖叶和小叶气肿、虾肉样肉变,胸部腹水增多(3/4);血液凝固不良,呈紫黑色(4/4);脾脏边缘梗死,呈黑色,中间有黑色梗死斑(4/4);胃底黏膜有少量针尖状出血点(1/4);肾脏呈褐色,黏膜有弥漫性针尖状出血点(4/4);肠系膜淋巴结呈棕黄色,回盲口处有钮扣样坏死灶,膀胱黏膜有少量出血点(1/4)。
慢性猪瘟的鉴别诊断 篇3
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程度和持续时间, 猪瘟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温和型。急性型猪瘟, 病猪症状很明显, 病死率极高[4]。慢性型猪瘟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不明显, 病程长, 可超过1 个月, 贫血, 消瘦, 常伏卧, 行走无力, 有时轻热, 食欲不振, 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有的患猪皮肤呈紫斑或出现死痂[5]。其剖检病理变化为出血和梗死变化不明显, 但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有特征性坏死和纽扣状溃疡[6]。由于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的作用下, 慢性型猪瘟发病率低, 临床症状较轻, 病程较长, 不易诊断, 易被忽视, 会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 慢性猪瘟被列为养猪场亟需解决的重要疫病之一。本文现就某猪场散发的慢性猪瘟的诊断情况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黑龙江大庆地区某猪场饲养母猪135 头、育肥猪400 头, 保育猪350 头及未断奶仔猪共1 000 多头, 各个阶段的猪分舍饲养。该猪场有较规范性的免疫程序, 母猪接种疫苗种类 (猪瘟疫苗、伪狂犬疫苗、口蹄疫疫苗、细小病毒疫苗和水肿病疫苗等) ;仔猪接种疫苗种类及时间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30 d左右;伪狂犬疫苗, 50 d左右;口蹄疫疫苗, 60 d左右) 。此次发病猪为2头育肥猪和1头保育猪, 2头育肥猪2015 年10 月8 日发病, 次日即死亡, 1 头保育猪送检当日 (2015年10月9日) 发病, 未死亡。
2 临床症状
2头育肥猪 (编号1、2) 在8日早上八时发现精神沉郁, 行动缓慢, 不进食, 头部下垂, 次日9 时发现死亡。其中1号猪体表有广泛出血点 (图1) , 尤其是腹下、耳根和四肢内侧等部位明显, 腹部膨大, 眼睑水肿 (图2) ;2 号猪腹部膨大, 体表无其他异常。1头保育猪 (编号3) 送检当日早上发病, 不能站立, 呈游泳状, 体表无其他异常。1 头保育猪 (编号3) 送检当日早上发病, 不能站立, 呈游泳状, 体表无其他异常。
3 病理剖检变化
1号猪:下颌淋巴结水肿、出血, 喉头充血, 脾出现黑色梗死灶, 肝无异常, 肺炎性水肿, 肾无异常, 膀胱黏膜出血, 肠鼓气, 回盲肠部有纽扣状的伪膜性坏死和溃疡 (图3) 。
2号猪:喉头、下颌淋巴结水肿, 下颌淋巴结大理石样出血 (图4) , 喉头充血, 腹腔积血水、纤维素性渗出, 脾出血, 肝边缘坏死, 肺无异常, 膀胱黏膜出血, 肾有坏死灶、质软, 胃黏膜出血, 肠鼓气, 肠黏膜出血、内容物呈番茄酱样, 回盲肠部有纽扣状的伪膜性坏死和溃疡。
3号猪:下颌淋巴结水肿、出血不严重, 喉头有出血点, 脾肿大、出血、梗死 (图5) , 肝坏死, 肾盂出血 (图6) , 肾发白、质软, 胃黏膜溃疡, 回盲肠部有纽扣状的伪膜性坏死和溃疡。
4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
在无菌条件下 (超净台) , 分别取3 头猪的脾组织约1 g, 用灭菌研磨器充分研磨, 经处理后, 提取猪瘟病毒RNA, 合成c DNA, 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反应体系为25 μL, 取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照胶, 目的片段为288 bp[7]。
由图7 可见, 用RT-PCR方法扩增出的3 头猪病毒的目的片段都在288 bp左右, 与预计的理论值相符, 表明此3头猪病原为猪瘟病毒。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及RT-PCR检测结果可确诊3头猪患慢性猪瘟。
6 分析讨论
本猪场在猪30日龄时已接种过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仍有3 头猪发病, 说明绝大部分的猪获得了良好的免疫保护, 达到了预防效果, 但是应尽量杜绝免疫后还会发病的现象。经过调查, 发现这3 头猪发病应该与漏打或疫苗接种不规范所致的免疫剂量不足有关[8,9]。除此之外, 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如疫苗选择不当, 疫苗保存运输不当,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免疫程序不合理, 有免疫空档, 母猪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 免疫猪出现免疫耐受等[10]。
通过病理剖检变化, 观察到特征性病变, 回盲肠部有纽扣状的伪膜性坏死和溃疡, 已基本确认该病为慢性猪瘟, 但是与问诊结果不相符:2头猪发病次日即死亡, 从发病持续时间和死亡时间来看, 该病发病急, 不符合慢性猪瘟症状。后经过进一步询问, 得知3 头猪发病已有几天, 怀疑是水肿病, 就用治疗水肿病方法进行治疗, 直到有2 头病猪死亡才送检。由此看来, 就可以完全确诊为慢性猪瘟。
猪瘟的诊断方法有很多, 例如动物接种试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等[11], 但这些诊断方法费时较长, 不利于猪瘟的快速诊断及快速针对性防疫的实际需要, 而RT-PCR诊断方法采取少量病料 (实质脏器和体液等) 即可对猪瘟进行快速诊断, 且对所有类型的猪瘟都是一种有效的快速诊断方法[12]。因此, 在本次病例中采用RT-PCR进行快速确诊。
通常猪场一旦发生猪瘟, 需要采取的紧急防控措施有: (1) 处理病死猪, 深埋; (2) 对未发病猪紧急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进行加强免疫[13]; (3) 认真消毒被污染地方, 粪便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 (4) 平时做好疫病监测[14]; (5)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6) 加强饲养管理。然而, 由于本猪场散发了慢性猪瘟, 提示猪场疫苗免疫还存在漏洞, 患病的猪将成为传染源[15], 对其他猪群构成危害, 一旦疫区未患病猪免疫力降低, 就会被感染而患病, 这样就随时有暴发猪瘟的危险。因此, 一般情况下对没有发病的同群猪常应用大剂量的疫苗, 一方面是强烈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另一方面是疫苗抗原的占位作用, 能阻止强毒对其他正常细胞和组织的侵袭和毒害;而且, 疫苗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 会抑制病毒的繁殖[16]。
猪瘟病的鉴别诊断与防制 篇4
1、猪瘟发生原因
(1) 猪舍通风不好, 保温、排粪、排尿设备不良, 圈舍湿度大; (2) 猪瘟病毒自然感染引起发病或造成亚临床感染; (3) 由于疫苗效价低及不合理的免疫程序, 使猪体不能产生足够保护力; (4) 母猪免疫空白; (5) 胎盘感染引起胎儿、仔猪发病; (6) 猪体况不良, 抵抗力低; (7) 防疫密度不能达到100%, 造成免疫空挡; (8) 猪只发病死亡后不能及时及时确诊, 造成本病蔓延。
2、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2.1典型猪瘟
潜伏期5~7天, 体温40℃以上, 耳、会阴、腹股皮肤呈紫红色斑块, 减食至绝食, 结膜炎, 早期常便秘, 续而排出灰黄色或棕褐色恶臭稀便, 感染后10~20天出现昏迷、后肢轻度麻痹、运动失调、游泳运动等神经症状, 最后死亡, 死亡率不一, 严重时可达100%。死后剖检可见明显的出血性变化, 如咽喉、膀胱黏膜、心外膜、回盲瓣等处可见出血性变化, 胃表面密布血点。形成所谓火鸡蛋样肾, 肾盂明显出血。脾边缘出血性梗塞也是本病一个特征。淋巴结肿大, 周边出血, 严重者呈大理石样, 在盲肠结肠可见圆形隆起的扣状溃疡, 扁桃体可见化脓性溃疡。
2.2非典型猪瘟
慢性猪瘟 (亚临床感染) :临床呈生长迟钝、间歇性厌食、消瘦, 往往伴随不同程度咳嗽、腹泻等消化或呼吸道症状。猪群中不规律地延续性不断死猪是这类型的表征, 病程达30天以上。根据毒株的毒力, 2~4周龄猪死亡率为1%~10%。大猪患病能自然康复, 隐性带毒不表现临床症状。剖检慢性猪瘟患猪在晚期宰杀很少见到猪瘟典型出血性损害。
繁殖障碍型猪瘟:母猪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 但可能是危险的带毒者。表现受孕率下降, 产仔数降低, 出现死胎、畸形、木乃伊胎、流产及产下弱仔, 在出生后短时期内就会死亡。
典型猪瘟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可确诊, 而慢性猪瘟必须依据实验室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方能确诊。
3、类症鉴别
发生猪瘟时, 常出现高热并伴有皮肤红斑或可视粘膜出血, 临床上应注意与败血型猪丹毒、急性猪肺疫、猪流感、猪气喘病、急性猪副伤寒、败血型猪链球菌病、弓形虫病等疾病加以鉴别。
3.1.败血型猪丹毒传播较慢, 发病率不高, 病猪天然孔内无显著炎症。粪便一般正常, 病程约为数天, 有的突然或短时间内死亡。剖检脾肿胀, 肾淤血肿大, 俗称“大红肾”, 淋巴结切面不呈大理石斑纹, 大肠粘膜无显著变化, 与猪瘟不同。
3.2.急牲猪肺疫零星发生, 咽喉部急性肿胀, 有严重肺炎症状, 呼吸困难, 口、鼻流出白沫, 而猪瘟则否。
3.3.猪流感体温40.5℃~43℃, 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 口鼻、眼及结膜有粘液性分泌物, 皮肤潮红, 喜挤卧、难移动, 后期见痉挛性惊厥, 咽喉充血、肿胀, 心腔积液, 肺出血, 间质性肺炎, 胃及小肠充血, 卡他性炎, 大肠斑块状充血, 卡他性渗出, 脾肿大, 肾、膀胱变化不明显, 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
3.4.猪气喘病体温正常, 咳嗽、气喘, 腹式呼吸, 发出喘鸣声, 不愿卧底, 站立或犬坐姿势, 融合性支气管肺炎, 肺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3.5.急性副伤寒常发生于1~4月龄小猪, 剖检脾肿大, 大肠壁增厚, 粘膜显著发炎, 表面粗糙, 有大小不一、边缘不齐的坏死灶。可与猪瘟区别。
3.6.敷直型猪链球菌病常发生多发性关节炎, 运动障碍, 鼻粘膜充血、出血, 喉头、气管充血, 有多量泡沫, 脾肿胀, 脑和脑膜充血、出血, 与猪瘟不同。
3.7.猪弓形虫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 流行于夏、秋炎热季节。剖检脾肿大, 肝有散在出血点和坏死点, 淋巴结肿大, 有出血点和坏死点, 脑实质充血、水肿、变性、坏死, 可与猪瘟区别。
4、防制措施
4.1加强免疫监测, 做好猪瘟预防接种
由于各个场子的具体情况不同, 其猪群抗体水平往往差异很大, 若延用过去传统的免疫预防模式, 势必造成猪瘟免疫耐性或免疫空白, 为此对哺乳或断奶前后的猪群必须通过免疫抗体监测制定出良好的免疫程序, 才能确保群体的总保护率。
4.2消除亚临床感染
目前使用的猪瘟细胞苗毒价偏低, 为了彻底控制猪瘟, 必须加大免疫剂量, 大部分场使用2~4倍剂量, 个别场已经使用6~8倍计量。
早在60年代,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将兔化毒通过牛体一代创立了牛体反应组织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牛体反应苗参考免疫程序为: (1) 猪瘟疫情较稳定的猪场:公猪每年春秋2次注射, 剂量为1头份;母猪配种前注射1头份;仔猪20日龄首免1头份, 60日龄二免1头份; (2) 猪瘟疫情不稳定猪场:公猪每年春秋2次注射, 剂量为1头份;母猪于配种前注射1头份;仔猪20日龄首免1头份, 45日龄左右二免1头份; (3) 猪瘟发生场:公猪每年春秋2次注射, 剂量为1头份:母猪于配种前注射1头份;仔猪实行超前免疫1头份, 40日龄左右二免l头份。
慢性猪瘟与其他病混感的诊治 篇5
邻市某地养猪户刘某, 一个月前从某猪场引入仔猪92头, 当时仔猪群精神状态正常, 仔猪进场后前半个月用乳猪浓缩饲料, 16d开始使用仔猪浓缩饲料。进猪30d后, 猪群开始发病, 病猪初期身体发白, 喘气快;中期出现消瘦, 耳朵和后腿出现出血点;后期耳和后腿呈青紫色, 双后腿行动困难。曾用抗病毒药和抗菌药治疗, 效果不明显。到诊断时为止, 已死亡9头。仔猪来源场述仔猪各种疫苗均已经免疫, 引入后就未进行任何免疫。同场的母猪群和80kg左右的育肥猪群未见异常。
2临床症状
现场观察猪群, 大群精神状态和活动性稍差。有3头猪出现明显的病状, 主要表现是:体表皮肤发白, 耳和后躯内侧呈暗紫色, 仔细观察, 这两处皮肤有密集出血点;病猪呼吸频率快, 有间歇性短咳;病猪尿液发黄, 粪便发黑, 呈球状;病猪喜欢喝污水。
3剖检变化
切开扁桃体时, 腺孔有脓汁流出;颌下淋巴结, 肠系膜淋巴结出血肿大;肺出现淤血和肉变相间的情况, 呈斑驳状;肾肿大, 表面有密集大小不等的白色坏死点;回盲瓣有纽扣状肿胀, 粘膜出血和溃疡;结肠粘膜弥漫性出血;脾脏表面有散在出血丘。
4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取扁桃体、淋巴结和脾, 研磨, 高速离心取上清液。使用猪瘟和圆环病毒PCR试剂盒检测, 猪瘟和圆环病毒结果均为阳性。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 初步诊断为慢性猪瘟、圆环病毒和喘气病混合感染。
5防制
对发病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假定健康猪用猪瘟细胞活疫苗8~10头份/头, 肌肉注射。
疫苗注射后24h后, 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 氟苯尼考拌料, 饮水中添加VC和多种维生素, 连用5d。
5d后用土霉素拌料, 连用7d。采用上述措施10d后, 猪群恢复健康。
6预防
6.1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营养全价饲料, 控制环境的温湿度, 定时通风, 防止舍内有害气体堆积;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 清除存在于环境中的病原。
6.2加强免疫
加强猪瘟疫苗免疫, 免疫程序按国家规定执行, 对常发地区可适当加大剂量;在圆环病毒病常发地区, 可以开展疫苗免疫。
6.3使用免疫增强剂
在疫苗免疫前后, 饲料中添加VC和多种维生素以提高免疫效果;必要时可以采用植物血凝素和疫苗同时使用的方式。
6.4添加预防药物
猪瘟的诊断及防治 篇6
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急性、慢性、不典型性或不显病状的病程。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其特点是高热稽留和局部器官的广泛出血、坏死,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猪瘟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肾细胞是最常用的培养猪瘟病毒的细胞。病毒在细胞浆内复制,不产生病变。本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血液和组织中,以淋巴结脾脏和血液含度量最高。病猪的粪便及分泌物中也含有较多量的病毒。
猪瘟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不强,60℃10 min可使细胞培养液失去传染性,而脱纤血中的病毒在68℃30min上不能灭活。含毒的猪肉和猪肉制品几个月后仍有传染性。2%氢氧化钠是最合适的消毒药。
2流行病学
猪是本病的唯一宿主,病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感染猪在发病前即可从口、鼻、及泪腺分泌物、尿和粪中排毒,并延续整个病程。康复猪在出现特异性抗体后停止排毒。因此,强毒株感染在10~20 d内排出大量病毒,而低毒株出生后感染以排毒期短为特征。强毒株比低毒株在猪群中传播速度快,造成的发病率高,慢性的感染猪不断排毒或间歇排毒。
猪群引进外表健康的感染猪是猪瘟爆发最常见的原因。病毒可通过猪肉和猪肉制品传播。未经煮沸消毒含毒残羹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人和其他动物也能机械性的传播病毒。在自然条件下,病毒的传染途径是口、鼻腔、间或通过结膜、生殖道黏膜或皮肤腺进入。经口和注射感染后,病毒复制的主要部位是扁桃体;经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继续增殖,随即到达外周血液。病毒在脾、骨髓、内脏淋巴和小肠淋巴组织繁殖到高浓度导致高水平的病毒血症。
3症状
根据临床诊断和其他特征,猪瘟可分急性型、慢性型和迟发型三种类型。
3.1急性型
病初猪群内仅有少数显示临诊症状,表现呆滞,被驱赶时站立一旁,弓背或怕冷状,或低头垂尾。同时食欲减少进而停食,体温升高至14℃上下,两眼有多量浓液性分泌物,时而眼完全封闭,体温升高之初便秘,随后发生下痢,有的发生呕吐,少数病猪可发生惊厥,常在几小时内或至多几天内死亡,随着病程的发展,猪群更多的猪发病,最初出现步态不稳,随后常发生后肢麻痹,病初的皮肤充血到后期变为紫绀区或出血变化,大多数病猪在感染后10~20 d死亡。
3.2慢性型
慢性型猪瘟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行走时缓慢无力,时有轻热,食欲不振,便秘和腹泻交替,有的皮肤可见紫斑和坏死痂,病程可达一个月以上,有的能够自然康复。
3.3迟发型
先天性感染猪在出生几个月可表现正常。随后发生轻度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运动失调。体温正常,大多数能存活6个月以上,但最终死亡。先天性感染可导致流产、胎儿木乃伊、畸形、死胎、死产产出有颤抖病状的弱仔或外表健康的感染仔猪。
4猪瘟的病理变化
最急性的常缺乏明显病变,急性和亚急性呈现从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此外,消化到、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有卡他性、纤维素性和败血性炎症反映。淋巴结水肿、出血、肾脏的出血以皮质表面最常见,此外,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肺、膀胱、胆囊均可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脾脏梗死是猪瘟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慢性猪瘟的出血和梗死变化不大。迟发型猪瘟的突出变化是胸腺萎缩,外周淋巴器官严重缺乏淋巴细胞和生化滤泡。先天性猪瘟病毒感染可引起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和畸形。死产的胎儿最显著的病变是全身皮下水肿,皮肤和内脏器官有出血点。
5诊断
诊断目前多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综和诊断,必要时应作实验室检查和类似症状疾病鉴别诊断。
5.1一般诊断
5.1.1流行病学调查一般在流行开始,猪群内仅有1~2头发病,并显急性过,然后1~3周出现发病高峰,同时了解猪群免疫注射情况,药物治疗效果。
5.1.2临床诊断最急性型死亡迅速,病状不典型。最有诊断的是急性型的临床特征,精神萎靡,食欲底下,高热稽留,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全身衰弱,后驱无力,可溶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病初皮肤出现紫斑,中后期有出血点,公猪包皮积尿,幼龄猪出现特殊精神病状等。
5.1.3尸体解剖多数淋巴结特别是内脏淋巴结边缘出血,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状,肾脏有出血点,扁桃体肿胀,出血坏死。咽喉、胆囊、膀胱、直肠、心脏内外膜均有出血点,病程长的亚急性或慢性型,盲肠结肠尤其是回肠口有扣状溃疡。
5.2细菌学检查
5.2.1采取病猪心包液、心血、肝、脾、淋巴结等进行涂片(触片),染色、镜检或作分离培养均为阴性,猪瘟可能性大。
5.2.2兔体交换免疫检查猪瘟病毒不能使家兔发病,但能使之产生免疫,而兔化猪瘟病毒则能使家兔产生热反应。将病猪的病理材料,经抗生素处理后接种兔体,经7 d后在有兔化猪瘟病毒静脉注射,每隔6 h测温一次,连续3 d,如发生定性热反应则不是猪瘟,如无任何反应即是猪瘟。
5.2.3荧光抗体法采用可疑病猪的扁桃体、淋巴结、肝肾等,制作冰冻切片、组织切片或组织压片。用猪瘟荧光抗体处理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见细胞中有亮绿色荧光斑点,为阳性。青灰或带橙色为阴性,2~3d天即可做出诊断。
5.2.4鉴别诊断急性猪瘟在诊断上与急性猪丹毒、最急性猪肺疫、急性猪副伤寒类似,在临床是要加以鉴别。
6猪瘟的防治
6.1日常预防措施
6.1.1要做到杜绝传染源的传入和传播媒介的传播,提高猪群抗病力。严格执行“自繁自养”,必须引进新猪时应从非免疫区进入;即使免疫接种,运回后隔离观察2~3周。保持猪场圈舍清洁卫生,坚持定期消毒;严禁非工作人员、车辆和其他动物进入;加强饲料管理,利用残羹饲喂应充分煮沸,严格对猪市场交易,运输和屠宰进出口检疫。
6.1.2预防接种是预防猪瘟发生主要的措施。目前使用疫苗有兔化弱毒苗和组织培养弱毒苗两种类型。接种后5月龄猪4~6 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达18个月。因此对育肥猪可采取“一猪一针”和种猪“一年一针”进行免疫接种。一月龄左右的哺乳仔猪,由于受母源抗体干扰和产生免疫低弱,可以维持6个月,因此要判断后及时补充。
6.2发病时紧急预防措施
6.2.1尽快确诊及早如实上报疫情,开立隔离病猪或扑杀病猪,对污染场用2%~3%氢氧化钠溶液彻底消毒。
6.2.2流行地区严禁向疫区外运出活猪,畜产品饲料等,并停止生猪市场交易。
6.2.3扑杀病猪和死猪深埋处理,处理病死猪场地、废物、废水用具和工作人员衣物等都应严格消毒。
慢性猪瘟的鉴别诊断 篇7
1 副伤寒和慢性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
当疾病发生时, 即使再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也已经没有很明显的治疗效果;当仔猪断奶之后, 特别是对于一些体重比较轻的仔猪, 出现了大便的颜色呈偏灰色, 有一种恶臭味儿;有一部分仔猪可能会出现大便不通畅的情况或者拉稀的症状;到了发病后期, 仔猪身体的一些部位还会出现紫色的血斑, 如仔猪的腋下、耳朵、胸部;在仔猪出现拉稀症状后, 同时体温也开始升高, 或者体温明显下降;在临床上表现为, 分泌出眼屎, 胃粘膜和膀胱有出血的症状, 并且肠道发生溃烂。如果仔猪有上述症状, 可诊断为副伤寒和慢性猪瘟混合感染[1]。
2 副伤寒和慢性猪瘟病的特点
仔猪由于被沙门氏菌感染而患上副伤寒, 这种疾病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急性病, 一种是慢性病。如果是急性病仔猪则会出现败血症, 如果是慢性病, 仔猪就会出现大肠炎, 这种症状表现为仔猪的大肠内部纤维素变得散漫, 或者有坏死的情况发生。这种慢性病一般会发生在月份较小的仔猪身上, 1~4个月的仔猪很容易被感染。猪瘟是由一种叫做猪瘟病毒即HCV所感染的一种疾病, 猪得上这种疾病, 会出现内脏器官大量出血, 然后坏死, 猪一旦感染上猪瘟病毒, 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其他疾病相比, 几率都非常高。如果仔猪患上了副伤寒和慢性猪瘟, 一旦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医治, 这种病可以使50%以上的仔猪无法存活。患病的病猪通过临床可发现, 刚发病时的体温大约在41℃左右, 而且食欲不振, 甚至还会厌食, 到了后期, 体重就迅速下降, 体温也有所降低, 最后, 由于器官的衰竭, 导致体力不支而慢性死亡[2]。
3 副伤寒和慢性猪瘟病的防控
3.1 注射疫苗防控
对于仔猪副伤寒和慢性猪瘟病要加强预防, 提高控制效率。预防方面, 认真做好仔猪的疫苗注射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要接种疫苗过程中, 以30 d一个疗程为宜, 计量根据仔猪的实际体重进行加减。疫苗所用的药物有中药多肽, 可以先给仔猪进行注射, 之后, 给仔猪喂食一个星期左右的圆蓝五肽混合糖盐水。仔猪如果必须经过长途运输, 要根据季节性对仔猪采取相应的御寒保暖和防暑降温措施, 减少由于天气而引发疾病。在给仔猪喂食时, 饲料里要添加适量的药水和葡萄糖水, 搅拌均匀喂给仔猪, 时间为3~5 d, 可提高仔猪抗病能力。
已经接种了疫苗的仔猪, 当身体内已经有了免疫力之后, 建议继续喂食药物, 并和饮水混合搅拌, 时间以5 d左右为宜, 当发现仔猪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在喂食时, 依然不能缺少药物, 药物和食物、水进行搅拌, 一直待仔猪的病情完全恢复, 健康状况比较稳定方可停止喂食药物。之后, 继续给仔猪注射疫苗。如果仔猪的病情较为严重, 要及时隔离, 并彻底消毒, 频繁消毒, 在药物治疗上也要加强力度。如果仔猪还没有接种过任何疫苗, 或者虽然接种, 可体内还未形成抗体, 这样的仔猪, 就要注射大剂量的猪瘟弱毒疫苗, 同时将其隔离, 以防传染。此时, 要一边给仔猪注射疫苗, 一边喂食药物。当一些仔猪出现高烧, 食欲不振, 便秘、拉稀的症状时, 就要每天给仔猪注射血清免疫肽100 kg/支, 同时搭配柴胡注射液, 连续3 d注射后, 如果仔猪高烧不退, 那么就要加大药物的剂量, 次数改为2~3次/d, 直至发现体温被控制住, 然后再把注射的药物剂量恢复到正常[3]。
3.2 加强监管力度, 做好猪舍的消毒
与仔猪养殖的有关部门和人员, 在监管方面要加强, 对于相关的监管制度要不断完善, 并严格把关。从仔猪的原地开始, 就要防止病猪的输出, 以控制疾病的扩散。对于相关兽医人员, 要加强培训,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提高预防意识。对于饲养户, 也要加强培训和预防知识的宣传, 利用各种媒体播放和派发预防手册, 让饲养人员对这种疾病进行详细了解, 清楚它的危害性, 并掌握处理疾病的防方法, 这样才能使饲养人员灵活机智地应对仔猪突发疾病的情况, 以最快的速度控制疾病的传播。当发现有疾病时, 及时将病猪隔离, 切断病源。提高环境卫生, 经常通风, 保持干燥, 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使猪舍与外界隔离, 避免外界细菌侵入, 防止交叉感染。
4 结语
综上所述, 仔猪副伤寒和慢性猪瘟混合感染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这种疫病一旦爆发, 将使仔猪养殖户的经济上受到巨大损失。因此, 有关部门和相关养殖兽医人员一定要提高预防意识, 采取有效措施, 当发现仔猪有异常情况, 一定及时严格地隔离和治疗, 不能让疫情继续扩散, 尽量治疗, 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李文兵.仔猪副伤寒并发慢性猪瘟混合感染的防控[J].农业与技术, 2015, (4) :177.
[2]吕建峰, 杨建春.仔猪副伤寒并发慢性猪瘟混合感染的防控[J].农村.农业.农民 (B版) , 2011, (9) :49.
关于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篇8
1 猪瘟的主要症状
1.1 最急性猪瘟
常在不呈现任何症状下, 突然倒地死亡。
1.2 急性猪瘟
病猪体温升高至41℃左右, 并表现精神沉郁、怕冷、嗜睡;病初便秘, 随后出现糊状或水样并混有血液的腹泻, 大便恶臭;结膜炎, 红肿流泪、口腔粘膜不洁、齿龈和唇内以及舌体上可见有溃疡或出血斑;后期鼻端、唇、耳、四肢、腹下及腹内侧等处皮肤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的病猪干性咳嗽, 呼吸困难, 呈胸式呼吸常继发细菌感染, 以肺炎或坏死性肠炎多见, 一般多在1~2周死亡。
1.3 慢性猪瘟
表现很不规则, 病猪体温升高不明显;贫血、消瘦和全身衰弱, 一般病程超过一个月;食欲时好时坏, 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耳尖、尾根、四肢皮肤坏死或脱落。慢性猪瘟多数死亡, 而存活者严重发育不良, 成为僵猪。
1.4 非典型猪瘟
又称亚临床猪瘟。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不典型, 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 并呈明显延长。对仔猪毒力强, 新生仔猪感染死亡率高, 大猪一般能耐够;怀孕母猪感染出现流产, 出现胎儿干尸、死胎或畸形胎。
1.5 迟发型猪瘟
迟发型是先天感染的后遗症, 感染猪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不表现症状, 数月后出现轻度厌食、不活泼、结膜炎、后躯麻痹, 但体温正常, 可存活半年后死亡。怀孕母猪感染低毒力猪瘟病毒可表现群发性流产、死胎、胎儿干尸化、畸形和产出震颤的仔猪或外观健康实际已经感染的仔猪。
2 猪瘟的病理变化
猪瘟最急性病例一般无明显变化, 或仅见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少量出血点。急性病例以泛发性出血性为主, 呈败血症变化。最具典型病理变化是:全身淋巴结肿大, 呈暗红色, 切面周围出血明显, 整个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纹理;脾脏不肿大或稍大, 表面或边缘可见红黑色出血性梗死, 大小不一, 突出于被膜表面;肾脏一般不肿大, 表面有密集或散在的出血点 (雀蛋肾) ;盲肠、回盲瓣口及结肠粘膜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纽扣状溃疡;喉头、会厌软骨、膀胱粘膜以及心外膜、肺膜、胸膜等浆膜上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临床上猪瘟往往因继发细菌感染使病变复杂化。
3 猪瘟的防治
本病主要以疫苗预防为主, 免疫猪瘟疫苗之前注意全群投药。一是为了控制因感染传染病而消耗猪体内免疫球蛋白;二是为了提高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对农村养殖户来说, 可以在仔猪21~25日龄首免, 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猪瘟疫苗, 每头猪2头份;60~65日龄, 二免, 每头猪4头份。种猪每年接种2~3次, 母猪断奶后注射。
【慢性猪瘟的鉴别诊断】推荐阅读:
仔猪猪瘟的诊断与防治05-26
猪瘟的诊断及防制06-06
猪瘟病的诊断报告11-10
猪瘟的诊断与防制12-14
猪瘟的诊断与防治方法01-20
猪瘟诊断技术研究09-28
慢性阻塞性/诊断05-15
慢性胃炎临床诊断研究11-13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12-07
猪瘟的防治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