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诊治体会

2025-01-22

猪瘟的诊治体会(共9篇)

猪瘟的诊治体会 篇1

1 发病情况

某规模化猪场自2009年8月份以来3个月, 陆续出现了妊娠母猪个别出现流产, 产房仔猪产后体质相对较弱, 易出现拉黄色稀糊状粪便, 治疗效果很差, 保育、育肥猪个别猪易出现消瘦、拉黄色稀粪, 基本无治疗效果, 发生比例占5%左右, 虽然发生比例不是很大, 却也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和极大的安全隐患。

2临床上非典型性猪瘟症状变化

2.1 母猪的临床表现

怀孕母猪感染可导致繁殖障碍, 主要表现为流产或提前三天产出胎儿或正常生产情况下死产率稍高, 流产胎儿出现明显的全身皮下水肿。

2.2仔猪的临床表现

产房仔猪出生后体质相对较弱, 少数猪会出现吃乳无力, 部分猪易出现拉黄色稀便, 严重者表现为精神沉郁, 震颤, 有的出现运动失调, 四肢瘫痪等神经症状, 3~5天内死亡, 耐过猪易成为僵猪。

2.3 保育、育肥猪的临床表现

保育和育肥猪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 拉黄色水样或糊状粪便, 体温略高, 病猪精神沉郁, 厌食, 消瘦, 生长速度缓慢, 甚至停止生长, 耳根, 腹下, 颈部出现淤血, 病程呈现慢性经过, 一周后猪只开始出现死亡, 病程长者可达数周, 耐过猪一般成为僵猪, 失去经济价值。

3 临床上非典型性猪瘟病理剖检变化

3.1 流产胎儿的病理变化

流产胎儿明显的变化是全身皮下水肿, 胸腔和腹腔积水, 头、肢畸形, 小脑和肺发育不全, 有时肺部有不太明显的出血点等。

3.2 仔猪的剖检变化

胃内还有尚未消化的凝乳块, 肠道内存有多量黄色稀糊状粪便, 肺脏有的可见出血点, 有的不可见, 肾脏可见少量点状出血, 喉头、膀胱无可见出血点。

3.3 保育、育肥猪的剖检变化

肺脏个别猪可见有出血点, 胃底黏膜易脱落, 无明显可见出血, 脾可见出血小点, 但无明显可见坏死灶、梗死灶, 肾脏有点状出血, 不同猪的喉头、膀胱出血点也没有统一性, 有的出现有的不出现。

4 诊断

虽然从临床表和病理剖检变化上不易作出判断, 但从胎儿、仔猪的肺部及病猪的扁桃体中用PCR分离到了病原, 对育肥发病猪用ELISA进行血清病原学检测为阳性, 荧光抗体检测为病原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情况, 通过实验室的综合检测诊断为非典型性猪瘟病。

5 临床应用的防控措施

5.1 猪瘟防疫要用单联苗, 尽量不使用猪瘟、丹毒、肺疫三联疫苗。猪三联苗对猪瘟的防疫效果远不如猪瘟单联苗, 猪瘟防疫一定要用单联苗, 使用正规的、产品性能稳定的疫苗厂家生产的疫苗。

5.2 对发病猪的治疗使用黄芪多糖配合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同时使用转移因子、排疫肽等, 根据体重不同使用5~15头份不等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

5.3 规范药物使用, 某些药物如链霉素, 氯霉素类, 磺胺类药物的滥用, 会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 疫苗应答力减弱, 疾病易感性增强。

5.4 贯彻预防为主的观念, 必须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做好猪场的定期消毒工作, 严防病原传入, 对多次免疫抗体水平持续不合格的母猪应及时淘汰, 防止猪瘟继续感染或母猪繁殖障碍型猪瘟出现, 对仔猪、育肥猪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隔离或果断采取处理措施防止散毒。

5.5 建立健全防疫制度, 购买质量可靠的疫苗, 注意运输路途中的保存, 严禁使用失效或过期的疫苗, 打疫苗时要做到不漏打, 不少打, 一猪一针头。

6 取得的效果与体会

6.1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 非典型猪瘟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非典型猪瘟在母猪、产房仔猪、育肥猪中造成的不利影响得到了有效解决。

6.2 合理规范的防疫, 使疫苗抗体的整齐度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6.3 关于大剂量猪瘟疫苗“治”猪瘟问题。其实是紧急接种, 让猪体受到10~15倍疫苗接种后, 刺激猪体产生干扰素 (自身干扰) 去干扰猪瘟病毒复制和使猪快速产生抗体及免疫淋巴因子, 让猪体康复, 这叫“以毒攻毒”, 已使许多疫场转危为安, 但必须要早, 只要早期 (发病3~5天内) 实行, 有85%~90%的效果, 中、晚期必然效果要差一些。关于使用剂量值得商榷, 有的中、大猪已使用到40~80头份头, 显然是不妥的, 仅防“免疫麻痹”, 徒劳无益, 一般50千克以上是8~10头份/头, 60千克以上以15头份/头为宜, 疫区不发烧的可疑感染猪以大猪6头份, 小猪4头份为宜。

6.4 猪瘟疫苗的保护率不是l00%, 也就是说即使注射了猪瘟疫苗仍可发生猪瘟。如猪场感染了免疫抑制性疾病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等) , 这些病能干扰猪瘟抗体的产生和维持。因此, 猪在注射猪瘟疫苗后, 机体并不能产生免疫应答, 而造成免疫麻痹, 导致免疫失败。

6.5 疫苗质量是否可靠, 免疫方式、时间、程序是否合理, 这些在日常工作中很值得推敲。疫苗从生产到使用需经多个中间环节, 而现行的保藏冷链系统不一定每一环节都合乎要求, 尤其是在高温季节疫苗使用时效价如何, 一般不得而知。

6.6 虽然免疫方式正确, 疫苗质量可靠, 但少数猪仍表现特异性免疫力低, 猪瘟抗体水平维持在保护线以下。如猪生病后, 机体抵抗力下降, 虽然接种过猪瘟疫苗, 但其产生的猪瘟抗体不能有效抵抗猪瘟野毒的攻击, 毒力强的猪瘟病毒感染只有部分免疫力的猪体后, 也可使猪瘟病毒改变其抗原特性, 从而出现猪瘟的继发感染。

6.7 麻木接种, 机体本身免疫抗体水平高时, 由于抗体的中和、吸附作用, 疫苗不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导致免疫失败。免疫前抗体水平越高, 免疫效果越差。

猪瘟的诊治体会 篇2

2015年7月以来,生猪价格不断攀升,我市养猪专业户补栏积极性提高,有部分养殖户不注意猪苗质量随意引入,造成猪瘟疫情引入,同时由于养殖小区的特殊条件造成整个养殖小区出现猪瘟感染,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及养殖户参考。

一、发病情况

我市大峪镇某养殖户小区,共养殖户5户,其中一养殖户胡某,原存栏生猪50头,7月3日左右联合其他养殖从我市境外购入保育猪140头,胡某购入68头,购入的保育猪直接与原存栏生猪混舍饲养,7月7日开始发现有部分新购入的保育猪不食、体温升高、拉稀,病程稍长出现皮肤耳朵等部位发紫、个别猪出现瘫痪,先后让多名兽医诊治无效,自己原存栏的生猪也开始出现同样症状。同时小区中其他4家养殖户饲养的生猪也开始出现采食量下降等类似的症状,并治疗无效,死亡率较高,随通过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向我单位求助。

二、临床症状

小区中4户发病猪,均出现体温40.5-41.5,精神沉郁,被毛粗乱,体表皮肤发紫,尤其以耳朵、臀部最为明显,体表皮肤毛孔中有渗出性出血如铁锈样,多数腹泻,个别的拉算盘子样干粪,粪便中部分带有白色粘膜样物。

三、剖检病变

腹股沟淋巴结轻微重大切面呈大理石样,脾脏不肿大表面有绿豆大出血性梗死,扁桃体出血,喉头及会厌软骨有斑块状出血,膀胱粘膜有芝麻到绿豆大出血点并融合成花生米大的出现斑块,肾脏皮质及肾盂有针尖大出血,肠道浆膜有针尖到芝麻大出血、肺脏表面出血,回盲口及结肠粘膜出现典型的扣状溃疡深入肌层。

四、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死猪脾脏、腹股沟淋巴结、扁桃体混样,使用北京亿森宝猪瘟荧光--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无菌采集心血及肝脏接种营养琼脂,经37℃、24小时培养,无细菌生长。

五、诊治

根据发病猪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猪瘟感染。对该小区发病户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对所有病死猪按照我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规范进行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

2.对所有临床健康生猪紧急接种猪瘟脾淋苗,每头2头份。

3.对猪舍内外环境开展消毒,每天一次,猪舍内使用二氧化氯带猪喷雾消毒,猪舍外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雾消毒。

4.对病猪的排泄物及污染的垫料、饲料集中堆积发酵。

5.临床有体温升高情况的生猪隔离饲养,紧急接种30头份猪瘟细胞苗,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和氟苯尼考防止继发感染。

经过采取上诉措施,发病严重猪陆续死亡,其余生猪逐渐恢复正常。

六、讨论

1.引入生猪不检疫是本次疫病发生的起因。该小区的养猪户到市境外购买生猪时,没有按照要求申请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对拟购入生猪进行产地检疫,以致引入病猪,是本次疫病发生的起因。

2.引入生猪没有采取引入动物隔离观察措施是造成原存栏生猪发病的主要原因。养殖小区由于建设早,设计较为落后,没有按照动物防疫条件要求设置隔离观察区域,造成引入的生猪直接同原来养殖户的生猪同圈饲养,所以不但造成引入的生猪发病,同时造成养殖户原来存栏的同群生猪发病,损失进一步扩大。

3.养殖小区硬件建设和防疫管理方面的缺陷是本次疫病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

(1)养殖小区硬件建设缺陷主要是各种动物防疫关键设施建设不规范,集中体现在:一是缺乏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户户之间有效距离达不到防疫要求,有的距离不足1米,为本次疫病迅速传播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净道和污道不分,小区内健康生猪出栏、发病死亡生猪外出无害化处理以及粪便出入小区只有一条通道,为疫病传播和交叉污染提供了便利条件;三是各种消毒设施不健全,小区入口没有建设消毒池和消毒通道,每户也没有设置消毒设施,为疫病传播大开绿灯。

猪瘟的诊治体会 篇3

关键词:断奶仔猪;猪瘟;猪肺疫;混合感染;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33-02

2014年2月份,柳州市沙塘镇养猪专业户刘某饲养的60头断奶仔猪相继出现以高热稽留、拉稀、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并有仔猪陆续死亡。2月17日,笔者应邀就诊,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瘟和猪肺疫混合感染,笔者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很快控制该病,为养殖户挽回了经济损失。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

(1)养猪专业户刘某于2014年2月10日从外地购进了60头仔猪,体重约10~15 kg,买来后第3 天,有4头开始发病,逐渐发展到全群猪,并死亡8头,曾用青霉素、安乃近、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不见好转,情况日趋严重,病猪陆续死亡。至2月17日笔者出诊到场时,总计已死亡16头,另有4头病情严重,已奄奄一息,倒地不起。

(2)据观察,刘某因条件受制,养殖场建在地势较为低洼处,设施简陋,栏舍三面透风,排污不畅,地面较潮湿,所有猪粪未经消毒处理,直接露天放置,卫生条件较差。 购进的60头仔猪分别集中放在二个不足15 m2的栏中,非常拥挤。

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体温40.0~41.5℃。呈稽留热,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眼流浓性分泌物。可视黏膜发绀。病初便秘,后拉稀,恶臭带血并混有白色黏膜。全身发红,耳尖、腹部、颈部及四肢皮肤有紫斑,指压不退色。公猪包皮有混浊尿液,颈部肿胀坚硬,触之敏感。病猪咳嗽,呼吸困难,叫声嘶哑,鼻流出浆液性或黏稠分泌物,个别猪鼻孔流出带血泡沫、严重的呈犬坐式张口呼吸,终因窒息死亡。

3 剖检变化

共剖检病死猪4头,病理变化基本相似。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脾脏表面有丘状小点出血和绿豆大小暗紫色的出血梗死,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胃底部黏膜、膀胱黏膜出血;回盲瓣、盲肠及结肠黏膜有钮扣状溃疡;胸腔和心包积有多量淡红色的混浊液体;心冠脂肪,心内膜有出血点;喉头有出血斑和出血点;气管、支气管内有黏液性泡状分泌物,并混有数量不等的血性泡沫;肺水肿呈暗黑色,并有散在的大小不一肺炎灶;颈部皮下水肿,肌肉充血、淤血。

4 实验室检查

4.1 直接镜检

取病死猪的心、脾、肝组织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红色小杆菌;姬姆萨氏染色,菌体多呈两端钝圆,两极着色浓染的短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取病死猪肝、脾组织,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经37 ℃培养24 h,见血平板上长出淡灰色、湿润、圆形、露珠样小菌落,不溶血。取典型菌落制涂片,革兰氏染色,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

4.3 生化试验

分离的细菌能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木糖、麦牙糖。分离的细菌进行硫化氢和靛基质试验,结果为阳性。V-P和M.R试验均为阴性。

4.4 药敏试验

挑取生长典型的菌落均匀涂布于鲜血琼脂平板上,用多种抗菌药敏纸片做抑菌试验,结果该菌对氟苯尼考高敏,对青霉素、链霉素、阿莫西林不敏感。

4.5 荧光抗体检查

取病猪脾、扁桃体触片,猪瘟荧光抗体染色,细胞浆有绿色荧光。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验综合分析,确诊该猪群发生的疫病为猪瘟与猪肺疫混合感染。

6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采用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提高猪体抗病力;搞好环境卫生;对栏舍进行加固围护,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2)对已患病的猪进行隔离治疗,4头病重猪与死猪深埋。对场地用具、圈舍及周围环境用烧碱和百毒杀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病猪治疗:①进行全群猪的紧急猪瘟疫苗免疫,剂量为每头10 头份;②用猪瘟高免球蛋白进行紧急注射,每天两次,连用3 d。③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0.3 mL,每天两次,连用3 d。④鱼腥草,按每千克体重0.3mL,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3 d。⑤对全群猪饲料拌混加康(微囊氟苯尼考+免疫增强剂等)500 g/t,连用5 d。⑥出现高热现象的病猪,使用氨基比林、安乃近、柴胡细辛注射液等做退热治疗。⑦配合抗菌解毒、止咳平喘化痰的中西药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可使用远征“安泰”,每吨饮水添加1 500 g,连用5 d。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防治措施,7 d后病猪全部康复。

7 小结与体会

(1)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疫病,其特征为高热稽留和小血管变性引起的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死亡率高。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抗病力降低,极易并发或继发猪肺疫。尤其是在寒冷、潮湿、冷热交替、天气剧变、拥挤、通风不良等不良条件下,使猪体抵抗力降低,可引起巴氏杆菌大量繁殖,毒力增强而发病,如不及时控制,可造成猪只大批死亡。

(2)目前,猪瘟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不够典型,只凭肉眼判断易造成误诊,必须经过实验室检验等综合性诊断。尤其是混染的病例,一定要分清主次,以便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3)猪群发生该病后,必须早诊断,早治疗,及时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必须应用两种病的特效药物来控制。否则,会使疫情加重,死亡率增高,造成较大的损失。笔者对上述病例通过药敏试验,选用对巴氏杆菌高敏药物,并应用猪瘟高免球蛋白和抗菌解毒、祛痰止咳、平喘的中西药治疗效果非常理想[5],用药后症状消失,疫情得到控制。

(4)该猪群暴发该病,主要是由于从外地进猪,长途运输突然改变饲养环境,天气寒冷,圈舍潮湿等应激因素,使猪体抗病力降低,引起该病原大量繁殖,毒力增强而发病。防治该病的根本办法是消除降低猪体抵抗力的一切不良因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内的环境卫生,饲料配合原料多样化,增加多种维生素[6],增强猪体的抗病力。搞好防疫灭病工作,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猪蓝耳病与猪瘟并发的诊治体会 篇4

1 发病情况

广西兴业县高峰镇李某规模猪场在2013年7~9月之间,相继零星死亡30kg左右仔猪50头后,到兴业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求诊。经询问业主,最初诊断为喘气病和猪流行性感冒混合感染,用抗生素加退热药治疗,效果不佳,病猪仍持续死亡。该猪场生猪免疫接种程序如下。14日龄接种水肿苗,26日龄接种猪瘟单联苗,38日龄接种猪链球菌等,60日龄接种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70日龄接种猪W苗,100日龄再次接种猪W苗。母猪按免疫程序相继接种猪瘟、乙脑、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病和K88K99疫苗。

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萎顿,体温在41℃左右,稽留不退,食欲废绝,喘气,呈腹式呼吸,后期耳朵发紫,体表腋下皮肤发紫,偶见有出血斑,颌下淋巴结肿胀明显,颈部水肿,后肢麻痹,运动失调,病程一般为3~6天,最后衰竭而死。

3 病理剖检

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出血,脾脏梗死,肾脏色泽变淡,有针尖状出血点,喉头、膀胱有出血点,肺表面凸凹不平呈纤维素性坏死,少数与肋壁粘连,胸腔积液。

4 实验室诊断

取病死猪病料和血清送玉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实验室进行化验。

4.1 细菌分离

无菌采取病死猪的心、肝、脾、肺、血液及淋巴结等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及肉汤培养液,在37℃恒温箱培养72小时,未发现菌落生长。

4.2 动物试验

取病、死猪的脑、肺、肝、淋巴等病料制成1:1 0悬液,加青霉素、链霉素处理后,离心沉淀,取其上清液2mL,皮下接种试验兔2只,分别观察24、36和48小时后,未发现伪狂犬病特征症状。

4.3 血清学检验

猪瘟检测,用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结果为阳性。蓝耳病检测采用ELISA法,按ELISA诊断试剂盒内使用说明书规定方法操作,检测结果为阳性。

5 诊断结果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猪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

6 防治措施

6.1 科学合理免疫

免疫是预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苗种类很多,一定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免疫。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23~25日龄时,免疫1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种母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配种前应加强免疫1次。种公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每隔6个月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1次。在免疫过程中,一要使用正规厂生产的疫苗;二要规范免疫操作;三要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按照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紧急免疫。

6.2 加强饲养管理

养猪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在高温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冬天既要注意猪舍的保暖,又要注意通风。夏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散养的猪实行圈养,不能让猪只满村跑。

6.3 严格进行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农村散养户的猪栏圈舍可使用新鲜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6.4 规范规范补栏

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1周以上,体温正常再混群饲养。

6.5 药物保健预防

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抗应激多维和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等,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和健康水平。

6.6 坚持“四不准一处理”原则

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屠宰、运输、交易市场的检疫监督,严禁贩卖病死猪,也不能屠宰病死猪自食,坚决按照“四不准一处理”的原则,对病死猪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对病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预防的同时,还必须做好猪瘟、猪链球菌病等其他猪病的预防工作。

6.7 疫情监测报告

各地要充分发挥动物防疫监督员和村级动物疫病观察员的作用,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兽医部门,要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对病死猪及其粪便、垫料等集中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群仔猪发病在半个月后得到控制,再无零星死亡发生。

7 分析与讨论

由于饲养户只对种猪接种蓝耳病疫苗,忽视全群猪接种,另外,由于该场频繁地从外地引进种猪,又未严格隔离观察和车辆人员自由进出猪场等造成蓝耳病疫病传入。蓝耳病的发生引起猪免疫系统紊乱,干扰了猪瘟疫苗抗体产生,是这次发病的诱因。

建议调整猪场蓝耳病免疫程序,改蓝耳病只免疫种猪为全群免疫,仔猪在在23~25日龄接种蓝耳病疫苗2mL/头,蓝耳病疫苗与猪瘟疫苗免疫间隔10天,猪瘟疫苗接种量为2~4头份/头。

要注意该病与有相似症状的猪伪狂犬病、猪弓形虫病、猪霉形体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的区别,猪群发病应及时采取病料送实验室确诊,以免延误病情。

对引进种猪必须实行严格隔离观察,加强猪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如条件许可,可实行全进全出和分点饲养,逐步净化猪场。

猪瘟的诊治体会 篇5

1 发病情况

2014年7月16日, 马坊乡一养猪场, 约为50头母猪群, 存栏200头猪, 体重在20~30 kg左右。最近几天发现个别仔猪形体消瘦、食欲下降、咳嗽、呈腹式呼吸、腿部关节异常、跛行, 且死亡2只, 于是畜主寻求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执业兽医师进行诊治。

2 临床症状

发病猪初期食欲减退, 精神沉郁, 腰背拱起, 个别四肢僵直, 步态蹒跚, 咳嗽, 呼吸急促, 呈腹式呼吸。

3 病理剖检

剖检可见胸腔积液, 心包积水, 肺也有黄色积液, 肺间质增宽, 呈大叶肺;肾脏点状出血, 典型的“雀斑肾”;肝脏肿大, 有较多坏死点、坏死斑;脾脏边缘带刺, 锯齿状;喉头出血。

4 分析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与猪瘟混合感染。

5 用药方案

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猪隔离饲养, 同时在饲料中拌氟苯尼考粉 (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胺氟康) 、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 (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君毕妥) 和七清败毒颗粒 (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解益康) , 连喂5 d。

对尚未表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潜伏期或者健康猪, 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 (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胺氟康) 和七清败毒颗粒 (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解益康) , 按预防用量, 连喂7 d。

按上述防治措施, 之后没再出现死亡现象, 病情好转, 临床症状消失。

6 小结

猪瘟的诊治体会 篇6

1 临床症状

患病猪精神沉郁,嗜睡,采食量减少30% 左右,体温40 ~ 42 ℃,耳、臀、腹、四肢皮肤红紫色,全身皮肤发红发紫,明显腹式呼吸,后肢无力,部分患猪出现四肢划水样等神经症状,抽搐而死。

2 剖解病变

剖检死猪,腹股沟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 图1) ,肺部与胸膜和膈肌粘连( 图2) ,肺间质明显增宽( 图3) ,胸腔积液并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图4) ,肾脏表面弥漫性出血点( 图5) ,脾脏边缘明显梗死,脾头肿大( 图6) ,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 图7) 。

3 诊断

采集病料送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检测:猪瘟、蓝耳病抗原阳性,确诊此病为猪瘟、蓝耳病引起高热病的混合感染,并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

4 防治措施

1) 对全场彻底消毒,如瑞福星( 过氧乙酸) 、泡易泡轮换带猪消毒,每7 d轮换一次,包括猪舍内、外环境,并控制猪场人员进出消毒。

2) 对购猪猪场免疫档案进行实地调查后,决定实施紧急免疫接种,一猪一针: ( 1) 猪瘟脾苗( 浙江诺倍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每头3 头份; (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 JXA1 - R株) (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每头2 头份。

3) 免疫60 h后用抗生素组合治疗,全群在饲料和饮水中同时投药: 普清1 桶/t( 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兽药厂) ,盐酸多西环素粉300 g /t、氟苯尼考粉200 g / t、多康- 21 粉1 kg / t( 广东养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同时用药物兑水饮用,剂量减半,自由采食,连用10 d,停4 d再用7 d。

4) 对停食的病猪,进行隔离并单独治疗。用板兰根注射液、多西环素注射液+ 维生素C10 m L混合肌注,或头孢类药品如头孢曲松钠+ 板兰根注射液+维生素C,每天1 次,连用4 d。

5) 对猪群饲料进行调整,适当提高饲料中能量饲料比例,降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

5 几点体会

1) 该猪场虽有驻场兽医,但无相关技术后盾,年初时发生过疫情,但从未对猪场进行过疫病方面的摸底调查,此批猪15 d前从两个猪场购回,到场7 d后肌注猪瘟单苗2 头份。这批猪是在引入后,从6 月17 号,经过20 多天持续性、脉冲式给药,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建议集约化程度高的猪场使用经过检测合格的疫苗,并且在引种时,要在1 个猪场购猪。

2) 处理疾病过程中,饮水投药措施得当。由于猪是贪吃动物,猪发烧在不采食情况下,可通过饮水投药也是一种较好的给药方式。

3) 从此病例来看,今后在技术服务工作中,仍需加强以下几个理念的宣传与落实,这样有助于猪场与技术人员的联系和沟通并可提高猪场生产效益。( 1) 药物、疫苗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 2) 用药的到位情况; ( 3) 用药的反馈; ( 4) 再落实、再交流和沟通。落实上述几个理念,使养猪能够得到有力的保障。

4) 笔者在技术服务中,发现猪群继发感染现象在规模化猪场十分普遍,特别是原本猪群中存在一些原发性感染( 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 型、猪瘟、猪肺炎支原体) 的情况下,一旦应激因素和饲养管理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因此,防控此类猪群时,提高猪群管理水平和制订群发性疾病的处理方案,特别要注重治疗性康复环节。

5) 当前猪蓝耳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疫病,已在猪群中广泛存在,其感染率达61. 5% ~85. 0% ,是猪群发生无名高热症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并在流行病学上以持续感染、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为特征,在临床上以免疫抑制、多重感染与继发感染为特征。因此,防治此病需提高猪群管理水平。

6) 猪瘟在我国常年发生, 每年因猪瘟引起死亡的猪只占全部病死猪总数的30% 。发病主要是由隐性感染的种猪带毒而造成。据报道,种猪场带毒种猪检出率最低的为16. 5% ,最高的达70. 0% ,种猪长期带毒并向外排毒,引起仔猪接种猪瘟疫苗时不能引起免疫应答,造成了免疫失败。

7) 副猪嗜血杆菌病也称格拉泽( 格来西) 病,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该菌对氟苯尼考、四环素、氟喹诺酮类、增效磺胺类、头孢类、卡那霉素、阿莫西林、土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但极易产生耐药性。往往是发病初期敏感的药物,后期就有了耐受性。此病在临床上多存在于蓝耳病的病例中,在防治蓝耳病例中,不能忽视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新生仔猪猪瘟的诊治 篇7

1 发病情况

辽宁省海城市某养殖户饲养母猪200头, 近一个月来有32窝相继产仔, 仔猪出生后3~5d陆续发病, 出现腹泻, 曾注射氧氟沙星进行注射治疗, 均未收到满意的效果, 发病后的5~7d开始出现死亡, 病程不超过2周。仔猪的窝发病率高达84.4%, 病死率87.6%。

2 临床表现

仔猪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初生后3~5d后, 仔猪陆续出现腹泻, 仔猪排黄色、褐色、绿色稀便, 很快波及到全群。仔猪出现体温升高, 可达40~41℃, 严重脱水, 个别仔猪有脓性结膜炎, 病初可正常泌乳, 但很快出现精神沉郁, 泌乳减少或停止、死亡, 病程1~2周。

3 病理变化

对发病10头仔猪进行剖检, 可见病死仔猪消瘦、脱水, 脾脏的边缘有黑紫色出血性梗死 (6/10) , 肾脏有数量不等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7/10) , 膀胱粘膜 (10/10) 、会厌软骨 (5/10) 也有细小的出血点, 全身淋巴结呈现周边出血, 中间夹杂贫血的大理石样变, 胃内有多量未消化的凝乳块, 小肠内有多量与腹泻便一致的各种颜色的稀薄的肠内容物, 胃底粘膜、小肠粘膜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用无菌接种环采取病仔猪的肾脏、脾脏、淋巴结触片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 置于37℃温箱中培养18~24h。未见细菌生长。

4.2 采用荧光抗体法检测猪瘟

取新鲜的扁桃体与肾组织块 (1×1cm) , 用冰冻切片机制成5~7μm原冰冻组织切片, 粘于清洁的载玻片上 (0.8~1.0mm) , 空气中自然干燥后, 立刻在室温下放入纯丙酮固定15min, 取出后0.01mol/L PBS液轻轻漂洗5次, 3min/次, 自然干燥后, 滴加猪瘟荧光抗体 (购于兰州兽医研究所) 置湿盒中, 37℃感作30min (切忌染色液干涸) 。以PBS液冲洗5次, 3min/次。再以蒸馏水冲洗、晾干。滴加甘油封片, 同时设置对照试验 (将组织切片固定后, 滴加猪瘟高免血清, 37℃感作30min, 冲洗后, 以猪瘟荧光抗体染色, 封片) 。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黄绿色的闪亮荧光, 而对照试验无荧光。判定为猪瘟阳性。

根据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猪瘟。

5 防治

(1) 经调查分析, 本次疫情可能是由于本猪场进行猪瘟普免所致, 猪瘟弱毒通过胎盘造成仔猪的感染导致仔猪初生不久发病。因此, 猪瘟免疫时, 应制定好合理的免疫程序, 尽量避免在妊娠期间接种疫苗及随意增加疫苗的使用剂量。

(2)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 对猪场进行定期的进行消毒, 每周至少消毒1~2次。

一例急性猪瘟的诊治 篇8

1 发病情况

2007年3月, 我区某专业户从外地购进了60头仔猪, 体重约30~35kg, 买来后第6天有3头开始发病, 逐渐发展到全群猪, 期间共有37头仔猪发病, 并死亡26头, 发病率为61.7%, 死亡率为70.3%。

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 体温升高到40.5~42℃, 稽留不退, 精神极度沉郁, 伏卧嗜睡, 行动迟缓, 摇摆不稳, 发抖, 呈怕冷状, 眼角处有多量脓性分泌物, 可视黏膜发绀。病初便秘, 后腹泻, 粪便恶臭带血并混有白色黏膜。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等处, 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 指压不褪色。病猪咳嗽、呼吸困难, 叫声嘶哑, 严重的呈犬坐式张口呼吸, 死前有的猪还出现神经症状。

3 病理变化

共剖检病死猪4头, 病变基本相似, 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 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 呈暗红色, 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状。肾脏色淡, 不肿大, 表面有数量不等的小点出血, 脾脏边缘梗死, 胃底部黏膜、膀胱黏膜出血, 喉头、会厌软骨有出血斑和出血点。心冠脂肪、心内膜有出血点, 回盲瓣、盲肠及结肠黏膜有纽扣状溃疡。肺水肿呈暗黑色, 并有散在的大小不一肺炎灶。

4 实验室检验

4.1 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集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死猪的肝、脾、肾组织, 分别进行触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未发现细菌;同时将病料接种于血液培养基上, 37℃培养24h后未发现细菌生长。

4.2 荧光抗体染色法

取病死猪脾、淋巴结、扁桃体触片, 猪瘟荧光抗体染色, 在荧光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浆有绿色荧光。

5 类症鉴别

发生猪瘟时, 常出现高热并伴有皮肤红斑或可视粘膜出血, 临床上应注意与败血型猪丹毒、急性猪肺疫、急性猪副伤寒、败血型猪链球菌病、弓形体病等疾病加以鉴别。

5.1 败血型猪丹毒

传染较慢, 发病率不高, 病猪天然孔内无无显著炎症。粪便一般正常, 病程约为数天, 有的突然或短时间内死亡。剖检脾肿胀, 肾淤血肿大, 俗称“大红肾”, 淋巴结切面不呈大理石斑纹, 大肠粘膜无显著变化。

5.2 急性猪肺疫

零星发生, 咽喉部急性肿胀, 有严重肺炎症状, 呼吸困难, 口、鼻流出白沫。

5.3 急性副伤寒

常发生于1~4月龄小猪, 剖检脾肿大, 大肠壁增厚, 粘膜显著发炎, 表面粗糙, 有大小不一, 边缘不齐的坏死灶。

5.4 败血型猪链球菌病

常发生多发性关节炎, 运动障碍, 鼻粘膜充血、出血, 喉头、气管充血, 有多量泡沫, 脾肿胀, 脑和脑膜充血、出血。

5.5 猪弓形体病

主要发生于架子猪, 流行于夏秋炎热季节。剖检脾肿大, 肝有散在出血点和坏死点, 淋巴结肿大, 有出血点和坏死点, 脑实质充血、水肿、变性、坏死。

6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状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 可确诊为猪瘟。

7 防治措施

7.1 紧急接种猪瘟疫苗, 每只仔猪注射4头份猪瘟疫苗。

7.2 对发病的猪进行隔离治疗, 病重猪与死猪深埋。对场地用具、圈舍及周围环境用百毒杀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

7.3 病猪用黄芪多糖注射液肌注;恩诺沙星配合维生素B12肌注, 同时在饲粮中添加土霉素拌料饲喂。

8 小结与体会

8.1此病例主要是养殖户盲目购猪, 没有及时作好预防注射。当发生猪瘟时, 应尽快的执行“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的防治措施, 尽快的进行诊断, 并及时的隔离或扑杀病猪, 对污染的猪舍用2%~3%的氢氧化钠进行彻底的消毒。同时对猪群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猪群, 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减少养殖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8.2仔猪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实行超前免疫, 仔猪出生后先注射猪瘟疫苗1m L, 2h后吃初乳, 在60d时再进行二免, 这样对猪瘟的免疫有良好效果。

8.3猪瘟的发生常会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它种疾病, 在临床上应全面考虑, 特别是细菌性疾病, 常增加死亡, 因此要加以控制, 减少损失, 可用抗生素予以防治和治疗, 有条件的可作药敏试验筛选有效的抗生素, 不行的话, 应轮换用药, 常用的有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等广谱抗菌药物。

哺乳仔猪繁殖型猪瘟的诊治 篇9

1 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体温升高至41~42℃, 被毛粗乱, 扎堆, 病猪眼眶发红, 闭目昏睡, 有的眼角有大量分泌物, 后肢站立不稳或瘫软。腹部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有的公猪包皮积尿, 有的病例出现呕吐、腹泻、不能吮乳, 发病后2~3 d死亡。

2 病理变化

发病哺乳仔猪耳朵、四肢末端皮肤充血、出血、发绀;病死猪大部分血液凝固不良, 呈紫黑色;全身淋巴结出血、肿大, 切面红白相间, 有的为紫黑色;肺脏肉变、水肿, 充满泡沫;肾脏呈灰黄色或褐色, 表面有弥漫性针尖状出血点;胃底黏膜有少量针尖状出血点或溃疡;膀胱有少量出血点;回肠、盲肠口、结肠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或溃疡;心肌有针尖状出血点;部分脑充血、出血、积液。

3 实验室检验

3.1 无菌取病死仔猪心、肝、脾、肺、肾、肠系膜淋巴结及小肠内容物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 未发现任何细菌;将上述病料接种于普通肉汤和鲜血琼脂平板, 37℃培养24 h, 未发现细菌生长。

3.2 采集种猪血清10份, 进行猪瘟免疫抗体效价测定。结果有8份血清抗体效价为强阳性。

3.3 对病料进行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和圆环病毒病病原学检验, 结果均为阴性。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诊断, 确诊为哺乳仔猪繁殖型猪瘟。

4 防治措施

4.1 对所有1~18日龄正常仔猪用疫能0.2 m L/kg, 肌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 d。1~18日龄发病仔猪疫能0.2 m L/kg、诺康0.2 m L/kg混合一侧肌肉注射, 利安康0.2 m L/kg另一侧肌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 d。对于所有仔猪20日龄以上的仔猪根据发病情况, 紧急免疫猪瘟疫苗, 同时配合疫能, 3日后对于拉稀的仔猪疫能0.2 m L/kg、诺康0.2 m L/kg混合一侧肌肉注射, 利安康0.2 m L/kg另一侧肌肉注射, 每日1次, 连用3 d。

4.2 新生仔猪用猪瘟细胞组织疫苗进行超前免疫, 即在仔猪第1次吃奶前2 h内免疫, 剂量为4头份/头。

4.3 对于强阳性的种猪用猪瘟细胞组织疫苗进行紧急免疫, 剂量为50头份/头, 同时, 配合转因子新必妥。

上一篇: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下一篇:课堂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