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存管理开题报告

2024-07-31

企业库存管理开题报告(精选9篇)

企业库存管理开题报告 篇1

企业库存管理开题报告

导语: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企业库存管理开题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企业库存管理开题报告

XXX铸造有限公司在XX年购置了一套先进的中频电炉设备,现在一工段仍为原来的冲天炉生产设备,二工段则是新安装的设备,经过一年的安装,至今为止仍处于新设备的试产阶段,新设备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调试才能达到正常水平。如今企业就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新设备调试期产品报废率高,5月报废率甚至达到10%,这给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十分大的影响,企业除了在技术质量方面严把关,同时降低成本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原材料库存成本就占据了总成本的大头,持续的高库存一直困扰着该公司,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绊脚石。虽然公司想尽各种办法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仅生铁原材料库存就达到XX多吨,有时甚至高达3000多吨,占用大量资金。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提高该公司的库存管理水平,特别是改进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和控制。

、库存管理现状

(1)XXX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的库存种类主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及工具几类。其中占有资金最多的是原材料,达到所有库存总量75%以上。原材料库存不仅占用资金多,同时主要原材料比如生铁、硅铁、焦炭都是资源类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高库存意味着高风险。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表现出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其管理仅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家族传统粗放型的管理层次上,无健全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更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原材料贮存量的确定

原材料贮存数量是在保证生产能正常进行、尽量减少可存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的前提下确定的。影响贮存数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生产量、工厂所在地区的运输和气候条件,材料产地运输条件、材料保质期等。另外原材料管理体制对

车间仓库设计也有较大影响,车间设计一定要与工厂物料管理体制相吻合。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问题

①库存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库。由于主要原材料是用货到付款的形式从供商处采购,投入的资金如果不能按预期的频率周转,就无法产生有效的价值。

②仓库混乱。企业只是大概划分了各种原材料的仓库,没有明显的标志,导致司机或者装卸员随意装卸原材料,物料管理混乱会造成原料的分类、摆放、运输和收发记录方面的困难。

③没有制定订货点和订货量。订货没有经过详细统计,只是大概估计需求量,没有相关的详细汇总。

④没有减少库存的概念,秉承不缺货,多了就堆放着的做法。

(2)原因分析

市场波动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无法避免。而造成库存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库存管理系统不健全,没有经过完整和规范的设计,是经验粗放式的管理造成的。

①公司的经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库存管理方面,在库存方面投入的较少,相应的人才较少,甚至一人身兼数职,分工不明确。

②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公司的库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公司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

③信息化程度较低,凭经验管理库存,这种粗放式的库存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④仓库部门主要的业务活动为进货、出货及保存货物作业,由于该仓库目前没有实施信息化,所以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只是通过口头或一些表单传递信息,这样往往会使信息传递失真,严重影响仓库工作质量。

存货ABC分类管理

ABC分类法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或销售所需的存货按“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则进行分类,分主次及重要程度进行不同控制的库存管理方法。ABC分类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企业库存物品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其要点是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并对关键的少数进行重点管理,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分类方法如下:、将物料累计占用资金额为60%~90%的物料划分为A类库存。、将物料累计占用资金额为1%~10%的物料划分为B类库存。、其余物料划分为C类库存。

运用ABC分类法可以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有利于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可以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XXX铸造有限公司生产各种工程机械铸件,发动机铸件,汽车底盘铸件以及各种大批量生产的中小灰铁件。生产这些铁件主要的原材料有细砂、陶土、焦炭、柴油、白泥、沙砖、焦炭粉、石墨粉、煤、钢切丸、粗砂等。

在对原材料库存进行ABC分类后。从分析表可得到A、B类材料对库存的影响较大。在此,我们小组重点研究A、B类材料库存控制。

(一)对存货实行分类管理

对于中型企业来说,可以分成原材料仓库、半成品仓库和产成品仓库。对于小型企业来讲,可以在仓库中分区域分别存放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看管好A类物资就等于管好了70%左右消耗金额的库存,因此企业应尽量降低他们的消耗量,而且要在保证供给的条件下尽量降低他们的库存额,减少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对这部分存货应严格执行盘点制度。

(二)建立存货管理信息系统

鉴于该制造企业的资金有限,可根据自身业务流程分散购买各种管理软件中的功能模块,建立起企业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提高存货的管理效率。

(三)组建企业物流管理中心

一般中小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仅限于存货的保管和配送,并没有起到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等职责。应组建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心,监控库存情况并做好库存分析;确保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质量及其流通效率,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收发货品,及时做好存卡记录、月盘点和统计工作,确保出入物品与订单和账目准确无误;及时掌握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进出仓的正确数据,与物品使用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为公司各有关部门提供有效信息和必要的服务;掌握物料的市场行情,变化规律,与采购部做好沟通;合理安排库存位置以及装卸搬运工序,科学编排运输方案等。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建立存货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分明,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应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行盘点控制。企业应

根据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清查,确定存货的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为企业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五)全员参与库存管理

首先,应将库存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层的议事日程,使企业管理层转变经营管理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分析和管理;其次,应加强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库存管理是由存货管理人员执行的,其管理效果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平衡供求关系,弥补时间差,实现物流的时间效用

由于物资数量、价格和市场政策的变化等原因,导致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不平衡。企业为了稳定生产和销售,适当库存可以避免市场震荡,同时其物质占用企业资金最少,效益最高。

(二)降低运输成本

企业的原材料的零担运输问题,长距离零担运输的费用比整车运输要高得多。通过将零担物资运仓库,此仓储活动就能够使企业将少量运输结合成大量运输,有效减少运输费用,如C类材料,都可以采用大量订购的方式,以减少订货成本和运输成本,而其库存管理成本比较少。

(三)减少贮存费用

根据经济订货批量对原材料进行订购和贮存,有利于减少A类和B类材料的贮存量,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库存成本。

企业库存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2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XXX铸造有限公司在2011年购置了一套先进的中频电炉设备,现在一工段仍为原来的冲天炉生产设备,二工段则是新安装的设备,经过一年的安装,至今为止仍处于新设备的试产阶段,新设备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调试才能达到正常水平。如今企业就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新设备调试期产品报废率高,5月报废率甚至达到10%,这给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十分大的影响,企业除了在技术质量方面严把关,同时降低成本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原材料库存成本就占据了总成本的大头,持续的高库存一直困扰着该公司,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绊脚石。虽然公司想尽各种办法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仅生铁原材料库存就达到2000多吨,有时甚至高达3000多吨,占用大量资金。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提高该公司的库存管理水平,特别是改进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和控制。

二、研究基本内容

(一)、库存管理现状

(1)XXX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的库存种类主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及工具几类。其中占有资金最多的是原材料,达到所有库存总量75%以上。原材料库存不仅占用资金多,同时主要原材料比如生铁、硅铁、焦炭都是资源类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高库存意味着高风险。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表现出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其管理仅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家族传统粗放型的管理层次上,无健全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更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原材料贮存量的确定

原材料贮存数量是在保证生产能正常进行、尽量减少可存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的前提下确定的。影响贮存数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生产量、工厂所在地区的运输和气候条件,材料产地运输条件、材料保质期等。另外原材料管理体制对车间仓库设计也有较大影响,车间设计一定要与工厂物料管理体制相吻合。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①库存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库。由于主要原材料是用货到付款的形式从供商处采购,投入的资金如果不能按预期的频率周转,就无法产生有效的价值。

②仓库混乱。企业只是大概划分了各种原材料的仓库,没有明显的标志,导致司机或者装卸员随意装卸原材料,物料管理混乱会造成原料的分类、摆放、运输和收发记录方面的困难。

③没有制定订货点和订货量。订货没有经过详细统计,只是大概估计需求量,没有相关的详细汇总。

④没有减少库存的概念,秉承不缺货,多了就堆放着的做法。(2)原因分析

市场波动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无法避免。而造成库存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库存管理系统不健全,没有经过完整和规范的设计,是经验粗放式的管理造成的。

①公司的经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库存管理方面,在库存方面投入的较少,相应的人才较少,甚至一人身兼数职,分工不明确。

②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公司的库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公司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

③信息化程度较低,凭经验管理库存,这种粗放式的库存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④仓库部门主要的业务活动为进货、出货及保存货物作业,由于该仓库目前没有实施信息化,所以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只是通过口头或一些表单传递信息,这样往往会使信息传递失真,严重影响仓库工作质量。

三、研究的方法

(一)存货ABC分类管理

ABC分类法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或销售所需的存货按“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则进行分类,分主次及重要程度进行不同控制的库存管理方法。ABC分类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企业库存物品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其要点是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并对关键的少数进行重点管理,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分类方法如下:(1)、将物料累计占用资金额为60%~90%的物料划分为A类库存。(2)、将物料累计占用资金额为1%~10%的物料划分为B类库存。(3)、其余物料划分为C类库存。

运用ABC分类法可以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有利于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可以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二)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

XXX铸造有限公司生产各种工程机械铸件,发动机铸件,汽车底盘铸件以及各种大批量生产的中小灰铁件。生产这些铁件主要的原材料有细砂、陶土、焦炭、柴油、白泥、沙砖、焦炭粉、石墨粉、煤、钢切丸、粗砂等。

在对原材料库存进行ABC分类后。从分析表可得到A、B类材料对库存的影响较大。在此,我们小组重点研究A、B类材料库存控制。

四、强化库存管理的措施

(一)对存货实行分类管理

对于中型企业来说,可以分成原材料仓库、半成品仓库和产成品仓库。对于小型企业来讲,可以在仓库中分区域分别存放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看管好A类物资就等于管好了70%左右消耗金额的库存,因此企业应尽量降低他们的消耗量,而且要在保证供给的条件下尽量降低他们的库存额,减少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对这部分存货应严格执行盘点制度。

(二)建立存货管理信息系统

鉴于该制造企业的资金有限,可根据自身业务流程分散购买各种管理软件中的功能模块,建立起企业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提高存货的管理效率。

(三)组建企业物流管理中心

一般中小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仅限于存货的保管和配送,并没有起到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等职责。应组建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心,监控库存情况并做好库存分析;确保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质量及其流通效率,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收发货品,及时做好存卡记录、月盘点和统计工作,确保出入物品与订单和账目准确无误;及时掌握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进出仓的正确数据,与物品使用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为公司各有关部门提供有效信息和必要的服务;掌握物料的市场行情,变化规律,与采购部做好沟通;合理安排库存位置以及装卸搬运工序,科学编排运输方案等。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建立存货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分明,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应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行盘点控制。企业应根据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清查,确定存货的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为企业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五)全员参与库存管理

首先,应将库存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层的议事日程,使企业管理层转变经营管理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分析和管理;其次,应加强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库存管理是由存货管理人员执行的,其管理效果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预期研究成果

(一)平衡供求关系,弥补时间差,实现物流的时间效用

由于物资数量、价格和市场政策的变化等原因,导致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不平衡。企业为了稳定生产和销售,适当库存可以避免市场震荡,同时其物质占用企业资金最少,效益最高。

(二)降低运输成本

企业的原材料的零担运输问题,长距离零担运输的费用比整车运输要高得多。通过将零担物资运仓库,此仓储活动就能够使企业将少量运输结合成大量运输,有效减少运输费用,如C类材料,都可以采用大量订购的方式,以减少订货成本和运输成本,而其库存管理成本比较少。

(三)减少贮存费用

根据经济订货批量对原材料进行订购和贮存,有利于减少A类和B类材料的贮存量,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库存成本。

参考文献

电力企业资源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3

论文题目:H省电力公司ERP环境下内部控制改进研究

一、选题背景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 Gartner Group 公司基于供应链思想提出的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系统科学为准则、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以企业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的系统整合为手段,旨在为企业管理者、部门员工的生产决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以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管理决策最优化、运营收益最大化等。电力企业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工业生产运作、人居日常生活的能源性经济组织,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1]。当前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历史时期,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电力行业的提效增质与节能减排,如何推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与自动化建设,如何实现电力企业的集约化管理、精益化运营、系统化发展与标准化管理,是我国电力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H 省电力公司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主体,是 H 省区域经济有序发展、社会和谐进步重要力量。为了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有序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优化创新、企业生产运营效益的持续提升, 7 月 H 省电力公司基本完成 ERP 系统的调试运行与系统切换,充分应用 ERP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决策支持功能,为 H 省电力公司的发展模式转变与管理思维转变提供了科学技术手段。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监督的重要机制,是企业组织活动目标有序实现的技术支撑,是企业存续发展的重要约束机制;内部控制行为以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管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活动、信息处理与反馈沟通、内部监管五要素的协同发展得以运行[2]。随着内部控制管理优势的不断提升、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随着电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与组织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我国电力企业普遍建立了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电力企业的能源性行业与基础性产业职能,以充分发挥电力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中的重要效用。为了推动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实现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效能的持续提升,本研究以 H 省电力公司为研究对象,充分结合 H 省电力公司 ERP 系统的建设现状与运行成效,充分发挥 ERP 系统的技术优势与信息整合功能,对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构建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以切实提升 H 省电力公司的健康、有序、稳固、可持续发展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凸显电力企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内部控制成为电力企业科学管理与系统运行的重要选择,成为电力企业抵御市场风险与管理风险、提升企业员工风险防控意识的重要手段。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行为的基本效用、充分借鉴 ERP 系统的技术优势,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最优化、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 H 省电力公司为研究起点,尝试并探索 ERP 系统与内部控制的耦合机制,基于 ERP 系统环境开展企业内部控制。本研究拟在此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将系统分析 ERP 系统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阐释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构建 H省电力公司 ERP 系统与内部控制的并轨的基本框架,提出 ERP 环境下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策略,以提升 H 省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效能等。

研究意义

以 H 省电力公司为分析基点,对基于 ERP 系统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1)理论价值本研究对 ERP 环境下 H 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 ERP 系统的应用领域、丰富了 ERP 系统的应用内容、改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拓宽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技术视角等,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2)实践意义第一,有助于降低 H 省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成本在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企业部门通过多元化的考察标准、严格的控制程度、硬性的约束框架等进行内部防控,以避免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行为越位、错位或缺位问题;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超出了内部控制的潜在收益。本研究对 ERP 系统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契合探讨,充分应用 ERP 系统的技术手段与信息优势,构建系统的人力管理、财务管理、数据管理、安全系统平台,推动了内部控制活动的流程标准化、信息实时化、运行有序化,有效避免了非必要的或传统活动的人力付出或财务支出等,切实降低了 H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成本。第二,有助于实现 H 省电力公司信息管理的整合化信息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成果的重要途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要求构建企业整体、部门、业务机构或员工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使其能够覆盖企业各个单位、各个员工与各个业务。基于 ERP 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借助于 ERP 系统的信息化手段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行为,构建一体化的 H 省电力公司信息管理平台,有助于推动 H 省电力公司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建设与多元化整合等。第三,有助于提升 H 省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效能基于 ERP 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分析,避免了传统内部控制的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问题,合理披露了企业生产运营的诸多风险,使企业能够系统识别内部环境、及时发现管理风险、合理规避或防控风险,以切实提升 H 省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效能等,以切实优化 H 省电力公司的运行收益。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企业库存管理开题报告 篇4

专业名称: 工商管理班级: 2009级2班

学生姓名: 代冠华

指导教师: 郝洪文论文题目: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

完成开题报告时间:2013年3月1日

一、题目: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

二、选题依据及理论、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管理相对粗放,没有走上科学管理的道路。绩效管理体系问题颇多,我国对绩效管理的重视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绩效管理经历了一个由组织考核到岗位责任制到再到“德能勤绩”的模式。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以考代管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实践中,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这些都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进步。

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思想大都是借鉴国外先进的绩效管理思想,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而我国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环境中又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所以解决绩效管理现存问题,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绩效管理理论源于西方国家商业实践,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管理主义思潮兴起,绩效管理体系经历了由企业绩效为主到以员工绩效为主再到综合权衡企业与员工绩效。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和咨询公司致力于研究绩效管理,不少专家也热衷于为企业绩效管理建设提供咨询,但这些是不够的。对绩效管理的研究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不少研究成果只是局限在国外经验介绍和国内企业绩效管理发展的初步研究。

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引入我过的时间比较短,绩效管理还是一种刚刚起步的管理思想,加之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管理相对粗放,并没有真正走上科学管理的路子。国内很多企 1

业已经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管理、提高业绩,不少企业在努力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但因缺乏经验,仅仅局限在绩效考核的水平,问题颇多。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重点

本人通过自身在中小企业中的实习经历,深入对实际绩效管理考察与研究,搜集了很多与绩效管理有关的资料。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以及阅读与绩效管理有关的文献,对绩效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此课题。

本文拟从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相关概念出发,对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存问题加以分析叙述,提出对应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以F公司为例,浅析F公司绩效管理现状,找出了其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F公司绩效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五、写作进度

2013.1.6—2013.3.15,确定论文题目,撰写开题报告;

2013.3.16—2013.3.31,修改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初稿;

3013.4.1—3013.4.30,修改论文;

2013.5.1—3013.5.10,论文定稿。

六、论文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绪论

(一)相关概念解释

(二)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一)员工个人绩效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脱节

(二)绩效管理制度够不健全

(三)绩效管理过程够规范

(四)绩效管理结果兑现度差

第三节 解决方法

(一)提高中小企业对绩效管理的重视

(二)明确绩效管理目标

(三)健全绩效管理制度

(四)规范绩效管理过程

(五)绩效反馈和结果应用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F公司情况

(二)F公司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F公司绩效管理问题的原因

(四)F公司绩效管理改进措施

第五节 结束语

七、主要参考文献

[1]方震邦.战略性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刘畅.浅谈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07)

[3]李德勋,樊远红.浅析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

[4]薄玲梅.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12)

[5]朱飞.绩效激励与薪酬激励[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

[6]鲁百年.全面企业绩效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王博.给予关键指标的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8]梁美华.沟通推进绩效[J].人力资源.2008(20)

[9]于林林.我国企业员工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09)

[10]孙航.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2(27)

[11]邱文元,杜杏华.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浅析及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2012(05)

[12]刘南槐.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1(28)

[13]李艳.改进我过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J].东方企业文

化.2012(08)

[14]Robert Simons.Performance Measurement & Control Systems

[M].McGraw-Hall.Inc, 2004

[15]褚勇.浅谈绩效管理[J].科技信息.2013(04)

企业库存管理开题报告 篇5

开题报告

题目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学院财经学院专业会计学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的现状,剖析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尽最大的可能规范和治理好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为建筑施工企业更好的运行与发展做出些许的贡献。

2、选题意义: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一系列资金运转的结果,如果缺少了资金的支持,或者是资金的管理不善,都会对这个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是施工企业流动性大、生产周期长、受客观因素制约多,并且在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就是必要条件了。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逐渐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先进管理理念,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降低成本,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营和发展。本课题着重研究当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建筑业规范化和制度化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多环节操作的复杂管理模式,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项目管理的全部建设过程,从初期的项目决策到后期的竣工决算和项目分析,财务管理都渗透其中,对项目建设价值管理起监控作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财务管理是近一个世纪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因为在商品经济初期,理财活动虽然是企业一项基本的管理活动,但由于财权的重要性,理财活动往往由企业业主亲自进行,财务管理并没有形成一项独立的管理工作。到了19世纪末期,随着股份公司和托拉斯的大量出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所需资金急剧增加,财务关系逐渐复杂,财务管理部门才开始建立,并逐步形成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学科。但在20世纪初期,财务管理的功能以筹集资金为主以后,财务管理由筹集资金转向财务监督,由财务监督转向事前控制。财务管理理论由筹资管理理论发展成为以资产管理为中心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理论。在50年代,为了有效地实行内部控制,美国各大企业普遍建立了专门行使控制职能的总会计师制。1955年美国会计学会拟定计划,对施行控制最常用的成本概念加以明确。在195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又以管理实践中的各种财务管理方法为素材,对其本质意义和使用方法作了说明。在该份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了财务管理基本方法即标准成本计算、预算管

理、盈亏临界点分析、差量分析法、变动预算、边际分析等,从而组建了财务管理方法体系的基础。进入70年代之后,又有霍普伍德的《会计系统和管理行为》等优秀著作问世。上述这些著作对财务管理理论方法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具有一定的意义。到了80年代之后,一贯极力倡导财务管理研究必须大量引进数学分析方法,使之朝着紧密化方向发展著称的创新学派代表人物卡普兰却认为财务管理研究方法必须改弦易辙,主张会计学者必须走出办公室,到实践中去,寻求新的理论与方法。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起步晚并逐步转变思维方式的财务管理理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企业虽都成立了财务管理部门,但由于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企业生产建设所需的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企业利润基本都上交国家财政,企业财务中的资金筹集、资金使用、盈利分配等许多职能,都被国家财政所代替。企业财务完全从属于国家财政,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直到1978年开始,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始自负盈亏以后,才有了独立财权,并有丰富的财务活动和广泛的财务关系,也使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学科有了较快发展。到了1993年,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建立,但国内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目前我国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施工方法的多样化,财务管理的措施也会涉及到方方面面。

三、主要研究内容:

财务管理风险多样化、复杂化,如果想要在市场中占据着不败之地,首先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施工企业的分散面广,人员流动频繁和庞杂、管理难度大,这些让施工企业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此外,定额、物价的不统一和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不一,导致在具体财务管理出现一些问题。本文拟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施工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提供最优决策

四、研究方法与实施方案:

本文将以技术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以及会计学为理论基础与方法论指导,参考国内外关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性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现状,对我国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筹资存在的问题以及会计信息失真进行规范研究,对我国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

为施工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提供最优决策。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俞文青.施工企业财务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5

[2]叶晓甦.工程财务管理案例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9

[3]刘路平.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2.35.248

[4]杨克磊.工程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

[5]赵钢.浅析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9.9

[6]刘刚远.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分析.[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9

[7]宋维佳,王立国.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2

[8]李岩.论工程财务管理在建设项目中的积极控制作用.[J].北方经贸,2012.10

[9]薛利侠.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2.18.154~156

[10]徐美丽.如何提高财务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作用[J].时代金融,2013,(第1

期).[11]张美英.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第7

企业库存管理开题报告 篇6

*****大学

***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院(系)学科导师****生

学号开题报告日期

*****培养处制

8090论文网http://lwxiezuo.com

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己认识到供应链思想下高效的采购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为企业的业绩做出重大贡献。虽然研究供应链思想下的采购管理文献很多,但大多是针对大型企业或者跨国企业的。对于一个新建的小型企业,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和竞争能力,来加强企业采购管理,快速稳定公司供应渠道,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文献并不多见。

经济全球化带来全球范围竞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当前的企业正处于高度竞争且高速变化的环境之中。面对不断涌现的后起之秀,一些领先企业面临在传统的产品、技术和市场领域失去持续竞争优势的威胁;而竞争使行业平均利润下降,一些普通企业更是面临生存危机。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集中有限的内部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依靠销售和生产环节树立或维持持续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而多年来一直被忽视的采购领域尚有操作和发展空间。

采购管理理论在企业理论中属于新兴领域,至今仅有30余年的历史。采购管理是国内外物资采购与供应领域一种比较先进的工作程序,是一个复杂、严密、高效的系统工程。它是一种方法,一种程序,更是一种理念。它是企业透过严谨而系统的工作程序,在维持并改进品质、服务与技术之水平的同时,降低外购物资、物品与服务的总拥有成本。它把物资采购供应纳入企业整体管理发展规划来研究,它的核心是“价值、质量、成本及供应商关系”。开展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物资采购与供应水平,提高企业经营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2.主要研究内容;

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面临的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集中有限的内部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实施采购管理是企应对复杂应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物资供应方面,实施采购管理,使企业比自己的竞争对手以更快捷有效、更低成本获得外部更为恰当的资源,使企业在短的时间内推出符合顾客需要的产品,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实施采购管理应该做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实施供应商管理,进行供应商评审,对现有供应商进行绩效考评;企业还要根据对供应商业绩审核,优选出一批信誉好、生产能力强、产品质量高、管理思想和企业相似的供应商,8090论文网http://lwxiezuo.com

和它们缔结管理同盟,结成管理伙伴关系;建立适合企业运作的信息系统,以处理来自于采购与供应职能部门以外的信息流入,产生为采购部门以外的其他职能部门和机构所需的信息流出,进而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企业采购职能的基本任务是获取外部资源,因而,以管理为目标实施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3.论文提纲:

引言

1、采购概念.作用.地位

1.1采购的基本概念

1.2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1.2.1在物资供应方面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1.2.2在业务外包方面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2、采购对物流成本的影响占物流成本的比重

2.1采购对物流成本的影响

2.2采购占物流成本的比重

3、企业竞争力的含义 影响因素

4、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核心)

4.1采购管理的实质:满足企业的需求

4.2需求管理对企业的竞争力贡献

4.2.1需求管理对提高采购质量的影响

4.2.2需求管理对降低采购成本的影响

4.2.3需求管理对提高企业响应速度的影响

4.2.4需求管理对规避采购风险的影响

5、结束语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1-2周:选题、定题;查阅中英文资料;

第3周:确定选题,继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列出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 第4周:进行开题答辩;根据答辩委员会和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开题报告; 第5-6周:充实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初稿;

第7周:修改论文初稿;

第8周:进行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写出毕业论文中期总结;

第9-10周:完成并提交论文第二稿;

第11周:修改论文第二稿;

8090论文网http://lwxiezuo.com

第12周:完成并提交论文第三稿;

第13-14周:修改论文细节,进一步完善论文,定稿;

第15周:完成相关论文答辩提纲,做好答辩准备;

第16周:论文答辩;装订论文。

5.主要参考文献。

[1] 孙晋力.采购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科技创业月刊,2008,(02).[2] 林其丰.论物资采购管理[J].科技资讯,2006,(06).[3] 邹文勇.现代企业如何保证物资采购效果[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3,(02).[4] 彭国桥.现代企业物资管理中采购过程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05).[5] 王凤彬.供应链网络组织与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 谢勤龙,王成,崔伟.企业采购业务运作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8] 杨浩.现代企业理论与运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9] 黄莱,吴建华.战略物流成本管理精要[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8)

[10] 褚方鸿,刘敬.全球采购构筑海尔核心竞争力[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3)

[11] 陈建华.企业物流的采购管理模式浅谈.煤炭经济研究[J],2002,(5)

[12] 金碚.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J].经济管理,2002,(22)

[13] 姚俊玲.辽河石油勘探局物资采购管理模式的思考[J].石油知识,2006,(4)

[14] 徐金发,卢蓉.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及其作用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6,(3)

企业薪酬研究开题报告 篇7

一、选题的意义与背景

(一)选题意义

全球化金融危机,引发了经济危机及经营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价格战,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由此便加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系列压力,薪酬管理首当其冲,薪酬问题已成为约束企业发展的桎梏。

薪酬管理是公司战略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薪酬不仅是对员工贡献的承认和回报,它还是一套把公司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转化成具体行动方案,以及支持员工实施这些行动的流程。健全的薪酬体系有助于降低企业人员的流失,并吸引高级人才,减少企业的内部矛盾,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完善企业的机制。但现有的各种薪酬体系也往往不是完美无缺的,每一种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因此,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种最适合本企业的薪酬体系,这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状况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薪酬己不再是单一的工资和纯粹货币形式的报酬,而是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的完美结合。薪酬体系设计的科学合理,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能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在激励理论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相当成熟,大体上可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性激励理论、强化型激励理论三大类。在激励实践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也已相当丰富,薪酬激励管理已步入科学化发展轨道。

(1)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马斯洛1943年出版著作《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他认为人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对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2)期望理论的研究:1964年弗隆在他的著作《工作与激励》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期望理论。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弗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努力与绩效的关系、绩效与奖励的关系、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2、国内研究现状(1)相关理论研究

薪酬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应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能够激励员工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国内学者对激励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

《一种新的激励形式—人脉激励》一文:从人脉的概念和分类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励方式——人脉激励。他们指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励以及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体都在努力通过人脉关系的有效建立和拓展来实现企业和个人最优化成长和发展。企业只有从人脉需求的现实需要出发,为员工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解决所需的交通工具、费用等硬件设施,并在公司范围内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丰富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累企业整体隐形资本,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赵纳、姜增国,2009)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基于工资,奖金,福利的薪酬组合模式开始显现出局限性,员工更加考虑工资和福利之外的东西,全面薪酬的概念应运而生。

(2)国内现行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热点话题。《企业薪酬体系的效果研究综述》一文指出:以往的薪酬研究更多地关注薪酬的决定因素,相对而言,忽视了评估薪酬体系的效果。随着薪酬体系的演变,薪酬体系的效果问题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通过综述薪酬体系效果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以往的研究存在四个问题:一,以前的一些研究表明薪酬体系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二,薪酬系统与组织的匹配是未来薪酬研究的五大问题之一。三,国内不少企业在学习美国的薪酬体系,到底美国的薪酬体系是否适合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企业的现状,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四,以往研究在分析薪酬体系的效果时,忽略了或没有控制其他激励因素。(姚先国、方阳春,2005)

《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指出:现在的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多数员工薪酬很低、员工薪酬待遇既不公开也不公平、员工薪酬不与企业绩效挂钩、拖欠员工工资等现象比较普遍,难以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对于民营企业吸引外来人才,留住优秀人才,激励有用人才,提高组织效率,在激励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是非常不利的。(崔立权,2008)

(3)薪酬体系对激励员工的作用

薪酬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一文指出:薪酬激励不单单是金钱激励,实质上已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隐含着成就激励等。因此,薪酬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成为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员工期望通过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争取薪酬的晋升。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可体验到由晋升所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创造性。这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使员工感觉到有创造力才有回报,最终实现双赢。(雷军乐、樊延华,2006)

《薪酬激励-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柄利剑》一文指出:在今天,薪酬激励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员工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的认同,甚至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所以薪酬不单单是金钱激励,实质上已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隐含着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因此,薪酬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成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乔祺,2008)

《宽带薪酬的两面性分析》一文指出:宽带薪酬是现代企业较为流行的薪酬制度。刘宏指出宽带薪酬的实质在于:绩效是衡量薪酬的最终标准和尺度,他传导着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宽带薪酬结构不仅通过弱化头衔、等级、具体的职位描述以及单一的向上流动方式向员工传递一种个人绩效文化,而且还通过弱化员工之间的晋升竞争而更多地强调员工们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共同进步,以此来帮助企业培育积极地团队绩效文化,而这对于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量。(刘宏,2009)

(4)薪酬体系的发展趋势

合理的薪酬体系是关系到员工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薪酬总额相同,支付方式不同,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所以,如何实现薪酬效能最大化,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管理中的激励》一文提出:提高薪酬结构的激励性,他们指出如果一个组织中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高、员工比较懒散,想加大激励力度,可以采用高弹性的薪酬模式,即加大浮动工资/奖金/佣金的构成比例,缩小刚性成分。如果是一个因品牌弱小导致招聘困难的新兴公司,可采用高稳定的薪酬模式,增加薪酬中的固定成分,让员工有安全感。(孙健敏,周文霞,2004)

福利是企业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定位来讲,应该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故福利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由于目前我们大多数企业实施统一的具有普惠性质的福利制度,许多企业在想员工提供福利时发现同意的福利计划很难满足员工的多样性,多层次性的需求,是福利与部分员工的需求脱节,难以发挥激励功能,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因此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的弹性化的福利制度引起我国管理界的广泛关注。

3、述评部分

综上所述,从众多学者对企业薪酬体系问题的研究成果来看,薪酬体系设计已被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系统中并被广泛应用。如何制定有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薪酬管理不是对金钱的直接关注,而是关注如何正确的使用薪酬的激励作用,因为即使薪酬绝对金额相等,支付方式不同带来的激励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企业应注重将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有机结合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增强激励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有关薪酬体系设计问题的研究文献很多,但针对某一特定条件下企业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薪酬体系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在写作本论文的时候,笔者将在参考大类的文献基础上,结合某企业原有的薪酬制度,来摸索尚未成熟的薪酬体系设计与策略。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基本内容:

1.国内外对企业薪酬体系研究情况:薪酬的定义和构成,薪酬设计的理论基础,薪酬激励的含义与内容,我国薪酬体系设计的现状,薪酬体系效果的研究。

2.某企业薪酬体系现状:企业简介,企业现状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分析,企业现行薪酬体系设计情况,企业现行薪酬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行薪酬体系对员工的激励效果。

3.提出完善某企业员工薪酬体系的基本对策:企业薪酬体系现状分析,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概述,完善、改良企业薪酬体系方案,企业薪酬方案的实施,新方案的反馈分析。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问卷调查法、面谈法等方法来发现企业原有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2、薪酬体系再设计过程中,根据公司实际,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来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权重。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分析员工薪酬制度的基本情况,了解国内、外对员工薪酬体系的研究动态。从而为本文写作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收集某企业现有的员工薪酬制度的现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有关数据,为文章写作提供更确实的数据来源。

3.面谈法。通过与有关人员的直接交谈,了解他们对现有薪酬制度的满意度和希望企业为他们做些什么,从而可以对目前的薪酬制度提出更好的解决策略,设计更好的薪酬体系。

企业供电安全—开题报告(25) 篇8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指导教师:企业供电安全0809810032应用物理学年月日

开题报告有关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院系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教务处网页),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5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7年12月28日”或“2007-12-28”。

企业文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9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来源

企业文化做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传入我国不过30多年。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理论方兴未艾。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理论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企业文化理论能成为主流。

我在党群部门就工作了10多年,近几年开始参与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经过这一年多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理论和文献的研读,加之实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感觉到目前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所以,将自己的论文确立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困境与路径探索”。

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拟从目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存在的企业文化表面化、标签化的认识误区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程度不够、需求欲望不强烈、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入手,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采取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主要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确保企业文化的方向性和长期建设的有效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秉承本企业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聚集一个志同道合团队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阐述概念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讨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应有的内容,着重讨论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丰富了企业文化研究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则主要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这也与当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乃至建设方法有很大关系。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研究,自然难以产生对企业发展有推动力的科学理论,更谈不上有实践指导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文化研究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尤其是国外的学者,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国外学者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九十年代,西方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因此,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从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的探讨发展到企业对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的研究。本杰明•斯耐得出版了他的专著《组织气氛与文化》,其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过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影响组织气氛,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以及对组织的奉献精神,最终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益。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很难想象小作坊和路边快餐店能塑造出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有一定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中,因为这些企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而且,这些企业有高素质的管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所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能符合这些条件的企业无疑在中国目前来说,主要还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主要研究内容

一.国有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1.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2.企业文化的基本结构

3.企业文化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文化的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人情、轻制度

2.国有企业发展历程的影响:重精神、轻管理

3.市场经济的冲击: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2.国有企业打造民族品牌和自主品牌的需要

3.国有企业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使命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1.企业精神积淀深厚

2.主人翁意识强烈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1.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文化信息化的发展

3.市场经济的影响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有待深入

2.各部门缺乏沟通协作

3.企业文化建设不够系统

三.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偏差

1.对企业文化的需求不强

2.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准

3.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困难准备不足

(二)企业文化建设受重视程度不够

1.企业文化建设的机构不健全

2.企业文化内容更换频繁

3.企业文化建设方法简单

(三)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对企业实践指导作用不强

1.国内企业文化的研究还只是理论阶段

2.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不够深入

3.国有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没有形成良性互动

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树立企业精神

1.回顾历史,凝炼企业精神

2.到群众中去,增加时代元素

3.从群众中来,确立企业精神

(二)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国有企业文化框架

1.上行下效,规范企业行为

2.言传身教,完善企业制度

3.以德为先,树立企业正气

(三)以企业活动为载体,传播企业文化

1.利用传播媒介,让企业文化入眼

2.通过日常活动,让企业文化入心

3.选树典型人物,让企业文化入行

(四)以企业管理机制为保障,建立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1.领导挂帅,组建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层

2.率先垂范,形成企业文化建设执行层

3.纵横连通,形成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法、中外比较研究法、综合梳理法等方法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

研究思路

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起论,介绍企业文化的由来、企业

基本结构及所涵盖的内容。简述了企业文化作用,提出要想建“百年名企”必须有企业文化做为支撑。既然关乎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于一身,必然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和需要,自然要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同时列举了国有企业文化的特征,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所应具有的企业文化特征相比较,找出差距。进而得出结论,国有企业文化不是建设与否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建设好,即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从目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展开,讨论在认识上、建设上的误区和存在问题,列举了简单模仿、照抄照搬甚至企业文化“无用论”等错误认识和其危害性,认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还不能适应企业发展,没能发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从企业对企业文化认知、重视程度、企业文化建设资源配备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以及“研、产、学”脱节等方面的剖析,认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还只是在起步阶段,不得其法。第四部分重点探讨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具备的基本内容,以及在建设中应采取的以适合国企特点的主要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秉承本企业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聚集一个志同道合团队的作用。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它的凝聚力、执行力、工作效率、创新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经费来源及概算

四、主要设备、仪器及材料,实验地点或协作单位

五、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综述

从企业文化研究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尤其是国外的学者,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有人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作过统计,共有180多种,几乎每一个管理学家和企业文化学家都有自己的定义,主要有: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通的文化现象。(约翰•

科特和詹母斯•

核斯克特)

员工做出不同凡响的贡献,从而也就产生有高度价值的目标感,这种目标感来自对生产、产品的热爱,提高质量、服务的愿望和鼓励革新,以及对每个人的贡献给予承认和荣誉,这就是企业文化(彼德斯.沃特曼)。

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许宏)。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潘肖珏、苏勇)。

企业文化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是表层的物质文化;第二层是幔层的(或称浅层的)行为文化;第三层是中层的制度文化;第四层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物质层。

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也叫企业的物质文化,它是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它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二)企业文化的行为层。

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又称为企业行为文化。如果说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那么企业行为文化可称为企业文化的幔层,或称为第二层,即浅层的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主要分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企业员工行为。

(三)企业文化的制度层。

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企业组织机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包括正式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组织。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上述三者,构成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它必须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完善和改革企业各项制度的,企业的组织机构如果不与企业目标的要求相适应,企业目标就无法实现。卓越的企业总是经常用适应企业目标的企业组织结构去迎接未来,从而在竞争中获胜。

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的企业制度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总是沿着精神文化——制度——新的精神文化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的。

企业的制度文化也是企业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同企业职工生产、学习、娱乐、生活等方面直接发生联系的行为文化建设得如何,企业经营作风是否具有活力、是否严谨,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职工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提高等,无不与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有关。

(四)企业文化的精神层。

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又称为企业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来说,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

企业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范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升华,是企业的上层建筑。

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国外学者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九十年代,西方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因此,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从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的探讨发展到企业对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的研究。本杰明•斯耐得出版了他的专著《组织气氛与文化》,其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过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影响组织气氛,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以及对组织的奉献精神,最终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益。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益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霍夫斯帝德及其同事将他提出的民族工作文化的四个特征(权力范围、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和不确定性回避)扩展到对组织文化的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增加了几个附加维度,构成了一个企业文化研究量表。

爱德加•沙因的《组织文化与领导》增加了在组织发展各个阶段如何培育、塑造组织文化,组织主要领导如何应用文化规则领导组织达成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使命等,他还研究了组织中的亚文化。爱德加•沙因与沃瑞•

本尼斯出版了他们的专著《企业文化生存指南》,其中用大量的案例说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

特瑞斯•迪尔和爱兰•肯尼迪再次合作出版了《新企业文化》,在这本书中,他们认为稳定的企业文化很重要,他们探寻企业领导在使企业保持竞争力和满足工人作为人的需求之间维持平衡的途径。他们认为,企业经理和企业领导所面临的挑战是建立和谐的企业运行机制,汲取著名创新型公司的经验,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约翰•

科特教授和詹母斯•

核斯克特教授出版了他们的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在该书中,科特了他们在1987-1991年期间对美国

22个行业

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列举了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三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并用一些著名公司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预言,在近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英国的JAI出版公司的《组织变革与发展》第5卷刊出了五篇关于组织文化的论文,其中,有关企业文化测量的论文有三篇:(1)

“组织文化和组织发展:竞争价值的方法“,主要介绍了竞争价值框架,描述在此框架下所定义的四种主要的文化指向,目的在于探讨竞争价值模型对于研究组织文化的用途;

(2)

组织文化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用聚类的方法提供了混合研究的范例;

(3)“竞争价值文化量表的心理测验和关于组织文化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表明不同文化类型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

还有一套组织文化测量和优化量表,其中包括用于组织的模型和用于组织文化的步骤。其模型包括七个方面:(1)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竞争等);(2)管理(包括使命、价值观、原则等);(3)对工作情景的组织(包括组织结构、决策过程等);(4)对工作情景的知觉(包括对工作的知觉和对管理的知觉);(5)反应:组织行为(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动机和归属感等);(6)企业经营业绩(质和量两方面);(7)个人和组织变量(包括年龄、职位、个人价值观等)。

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则主要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这也与当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乃至建设方法有很大关系。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研究,自然难以产生对企业发展有推动力的科学理论,更谈不上有实践指导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很难想象小作坊和路边快餐店能塑造出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有一定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中,因为这些企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而且,这些企业有高素质的管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所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能符合这些条件的企业无疑在中国目前来说,主要还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参考文献

论文开题前准备工作

1、选题并与导师确定论文研究视角

2、调研工作具体展开

3、搜集相关资料及筛选

开题

1、文献综述报告的撰写

2、开题报告的撰写

3、确定论文的写作提纲

论文的撰写

1、完成初稿

2、完成二稿

上一篇:感恩校园的诗歌下一篇: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心得体会-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