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的说课稿

2024-12-05

一元二次方程的说课稿(共12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说课稿 篇1

《16.3分式方程的解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第三大节的第一课时:《分式方程的解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及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加以指正批评。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式的四则运算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可看成是分式的有关知识在解方程中的应用;也可看成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分式方程的基础,因此它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学情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对分式方程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本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教育的原则,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分式方程定义,掌握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及验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类比与转化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与值观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分式方程的解法。难点为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验根。

三、教法及学法分析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本节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学习模式,用问题做载体,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辨析、评价、质疑等活动实现互动,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里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的三大教学环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自主探究:解方程:

x22x11 26

出示这个整式方程,让学生板演,并且多样展示,集体订正,规范过程。

主要设计意图是借助此题与后面列出的分式方程作对比,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因为分式方程的解法就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而在八年级阶段,就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所以借助此题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问题1: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求江水的流速是多少?(引言中的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让出现不同列法的同学板演并要求板演的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选择最优的列法。

在这一环节,一定要注意细节教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比如设中的单位问题,是用÷号还是分数线的写法问题等等。学生讲完思路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强调找等量关系是关键。

问题2:对比前面的方程与列出的方程,说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找出两个方程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利用不同引出分式方程的定义,而相同点可以为后面的解法做铺垫。

这样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学习热情,为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准备。

问题3:分式的运算可类比分数的运算,分式方程的解法能否类比这种带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呢?

这一问题的处理方式是让一名学生板演,然后师生订正。此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规范过程,总结步骤。

类比法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学生类比刚才的解法,观察,猜测,解答、交流,从而形成自己对分式方程解法的理解和有效地学习策略。通过订正讲解,老师渗透转化思想。

问题4:解方程:检验。

学生通过解方程、代入、检验,发现问题,x=5代入方程时,分母为0,无意义。产生质疑。从而引出增根的定义与验根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是数学教学,激起学生的“质疑”,可以说就交给了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学生以疑生趣,以疑激思,以疑获知。学生在有疑问后,回顾解题过程,很自然的想到是在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出现了问题,从而也就理解了产生增根的原因,并找到验根的有效方法。这样就突破了难点。教师最后规范过程与步骤,解决了本节的重点。

(三)达标检测

根据课标要求,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实施了如下分层达标内容。

A、课本29页1-4

B、配套练习31页12、33页2、3

(四)课堂总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引导学生不但总结知识上的收获,也要总结合作交流上的收获,反思整节课的学习体验。

1102,并将你求得的x的值带入方程x5x25

一元二次方程的说课稿 篇2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工业与我们”》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中国的位置、中国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这些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且,本节内容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交通、商业和国防的现代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极为密切,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2. 教材处理

“工业与我们”标题下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鉴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宜采取“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思路,对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和授课顺序作如下调整:工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工业生产过程、类型→工业的地位、作用。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理解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和景观图片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工业的地理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4.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和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法

1. 小组合作学习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 角色扮演

在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会工业生产与各行各业的密切关系。

3. 计算机辅助教学

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视频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布置课外研究性学习,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1. 学会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培养互动能力,学会合作学习,这对学生今后学习与工作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学会用图

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 学会归纳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4. 学会探究

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工业的分布与发展》的课件。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数码相片,可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引入新课]课前老师请大家拍了自己房间的工业产品的照片,这些工业产品都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而由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下面请各小组结合自己房间的图片说说都有哪些工业产品?

[小组讨论交流]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自己房间有哪些工业产品,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小组代表发言](学生照片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教师提问]通过小组交流,大家了解了自己房间有各种工业品,那么在我们的教室又能找到哪些工业产品?[小组抢答]

[教师追问]这些工业产品又是由哪些工业部门生产的?我们以电视机为例,仿照P109图4.24“追根寻源”。

[小组抢答]参与电视机制造的生产部门。

(采用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引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教师小结承转]通过对我们房间及教室的分析知道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播放视频]“汽车工业的生产过程”(视频形象直观的特点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组活动]结合视频介绍及图4.23“什么是工业”,讨论交流工业生产的三个阶段,体会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活动]以课桌为例说明工业生产的过程。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承转提问]每一种工业产品都与多个工业部门有关,这么多工业部门是如何分类的?

[课件出示多种工业部门]哪些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哪些是提供生活资料?引出轻重工业概念。

[学生讨论交流课件下表]

(用图表形式边提示边回答并填表,知识脉络清晰,比较记忆。)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知道工业部门是由众多的工厂组成,你知道镇江哪些工厂属于重工业,哪些属于轻工业呢?[学生抢答]

(列举身边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教师承转]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学生自愿扮演农民、建筑师、军人、科学家分别评述对工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学生扮演其他多种角色谈认识。

(角色扮演,学生体会不同的社会角色,加深了对工业生产对各行各业的影响的认识。且表演比课本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较易突破重点与难点。)

[教师出示“2008年国内三大产业比重”图]结合刚才同学的表演,我们再看一幅三大产业比重图,这些都说明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工业占到了48.6%,说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与农业、城市建设、科学研究、国防现代化等都有着密切关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新课巩固]完成教学案练习 (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使学习落到实处。)

[课外探究]安排探究内容:工业在镇江市三大产业部门中所占比重;当地“龙头”工业部门。

《大气压强》一节的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后对压强知识的延伸,以便为后面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本节教学目标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本节教学内容特点确立的。

1.知识目标

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能力目标

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通过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利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本节教学的重点: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的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二、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已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压强容易被人们忽视,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结合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使学生能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说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通过情境创设,启发学生设疑。

2.演示教学法

通过演示“覆杯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3.实验法

利用饮料瓶分组实验,想办法再次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实验视频进行无法演示的托里拆利实验。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进行“覆杯实验”的演示。即拿出一个装满水的杯,杯口覆上硬纸片,倒置,纸片不下落,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形成学习疑问。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本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

第二部分:首先,利用“覆杯实验”的演示,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分组实验再次证明。

大气压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最后,教师邀请学生台前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并提出疑问,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第三部分:分组探究,估测大气压。

安排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手边老师提供的吸盘、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进行分组实验,利用公式计算出大气压值。教师根据学生计算大气压值的偏差,因势利导,引出托里拆利实验,得到标准大气压值。由于条件有限,托里拆利实验需要视频演示。

第四部分:知识拓展延伸。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生活中测量大气压的工具,并能利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长白山上温泉水沸腾为什么煮不熟鸡蛋?

3.学习反馈

教师出示生活现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从而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

4.回顾小结

先组织学生再次阅读教材,结合板书,归纳所学知识,以便学生系统掌握。

一元二次方程的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八单元。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以学生初步掌握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以及前阶段学习的简易方程为基础,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想数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应用题. 这种题型的题目用方程来解,思路较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应用题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会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要求两个未知数的(和倍、差倍)应用题。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学会设1倍为X,另一个数为几X。

能力目标: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并初步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来检验方程的解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学法

1、创设生活情境,把问题权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意识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从中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皆生活的思想。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后运用到生活中。

2、迁移原知,为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新课程理念表明:数学教学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通过对重要的 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学生 的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融化与转化,并主动建构的过程。本 课准备阶段的练习题中,不论是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对学习例3都具有迁移的作用,学生已 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利用这一原理可直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 机会与权利还给学生。

3、重视指导,为新知建构提供条件

《课标》提出:“数学是人们对实现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 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学习中的这一形成过程,需要老师的“授 之以渔”。为了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后抽象概括出普遍方法,指导他们观察分析 这类题目的结构,进一步理解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正如皮亚杰的认识论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 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即对新知信息进行提取、加工、理解、重组、吸收内化的过 程。这一过程应有老师的组织、参与和指导,有同伴的合作、交流与探索,有主体主 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体验新知的建构、应用,方能有效实现。 这也是我这 堂课很失败的一个地方,没有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一定要作好及时的小结。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复习旧知,建构与新知的联系

图及抽象的文字让学生通过谁是一份数,谁是几份数感性的认识了设谁为X,那么另一个就是几X,那么他们的.和是几X,差又是几X。

第二阶段是通过情境的创设

由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答的形式展开。教学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采用了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后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主要强调:一是设谁为X?也就是找关键句确定单位“1”。二是找等量关系,即列方程的依据。然后列方程解答,同时还要告诉学生解题是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渗透学习目的性教学。 然后一个环节是检验。虽不要求写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长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那种做完题不知对错的做法是后患无穷的。

第三阶段是改编例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在分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生对例1的理解,对例1的升华,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让学生先找找数量关系,然后根据数量关系解题。

《功》的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功》。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课堂流程、重点展示六个方面谈下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首先是教材分析

功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是继牛顿第二定律之后,另辟蹊径从能量的角度来联系力和运动的又一桥梁。是后面学习功率、动能定理的先锋知识。所以功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本节课按照教学要求,重点是功的定义和表达式、运用功的表达式进行基本的运算。

难点是功的正负的确定、合外力所做的功的运算。

第二是学情分析

我觉得现阶段我校高一学生的学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初中学习了功的计算,有一定的基础,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障碍; 2,学生学习了第一节《追寻守恒量》,加上初中学习的机械能 的知识,对能量的变化和转化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3,学生学习了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及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对于平行四边形定则和正交分解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独立解题的能力不足。

根据我校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针对我校学生的目标达成。

第三是目标分析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功的定义,掌握用功的表达式计算功、合力的功。

结合学生学情,重点落在α=0,90,180度三种情况功的计算。

在过程与方法上:结合学校高效课堂的要求,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做课堂的主人。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我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勇于改变更新旧知识,培养积极创新的思想。

第四是教法学法

通过导学案的任务驱动,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展示质疑,加以教师的及时点拨,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第五是课堂流程

按照学校对高效课堂的要求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3分钟,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导学案预习情况总体评价;4-8分钟,学生站起来讨论:统一导学案答案;9-13分钟,学生分小组板演或展示 ;14-35分钟,学生展示、点评、质疑 ;36-37分钟,课堂小结 ;38—40分钟,学生写思维导图 ;41-45分钟,练习反馈。最后是重点展示

高效课堂通过问题引领解决主要知识问题,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没有概念,我希望最后通过PPT的形式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系统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秋颂》的说课稿 篇6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体会诗人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教学中的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领会品味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意境及诗人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教学时间计划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一自读济慈的《秋颂》

1.朗读诗歌

2.简介作者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3.学生自学并质疑诗歌重点解析:(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较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难点理解:“雾的季节,成熟和结果的季节,是那一切催熟一切的阳光的好友”应该怎么理解?明确:秋季是多雾和丰收、成熟的季节,而太阳则既是温暖的来源,又是使得世上的生物得以成熟的主宰,所以称它为“催熟一切的阳光”。秋季和太阳既然作用是一样的,因之就称它为“阳光的好友”了。

4.《秋颂》写法简析:

(1)总分的结构方式。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2)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节用第一人称----你,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充满繁忙,心怀喜悦的秋天,显得亲切自然而又真实。

(3)语言赏析:《秋颂》一文朴实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

二比较赏析《登高》与《秋颂》两文同是写秋,你比较喜欢哪一首?谈谈喜欢的理由。引导学生多角度弹出自己的理解。

让你的说课更精彩 篇7

所谓“说课”, 是指教师在某一特定的场合, 较为系统地讲述某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的理论依据, 即某一堂课打算怎样上, 以及为什么这样上。其内容涉及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其对以上诸项所作的分析。

目前, 各类学科公开课竞赛、教师资格证考试、社会公开招聘教师都将说课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因为说课能较为全面地考查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驾驭教材和实施教学的能力。至于语言、板书、教态等教师职业素质, 在说课过程中更容易观察和评价。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说课对督促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见说课的重要性, 但如何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 那就是大有学问。笔者有幸听了大量的说课, 将说课者最易犯的错误做个汇总, 希望能让你从中获益, 设计出精彩的说课。

一、说教材

1. 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

说出该课的教学目标在课标中的表述, 即根据课标精神和要求确定该课的教学目标。显示出教者对教材和课标关系的熟练把握。

所有选手都是在说课前, 临时抽课题 (只有一节课的内容;一个单元, 不规定具体的课题;给出一本书, 从中抽选一页) , 再给20~30分钟, 然后开始说课。以PEP版的教材为例, 要求对这套教材要有整体把握, 一个单元, 分为A、B、C三个部分, A、B部分是授新部分, 而C部分是对前两个部分的巩固、总结。粗体的单词、词组和句型是要求四会掌握的, 课本后有每个单元的单词表, 标有五角星的是要求四会掌握, 粗体的是要求三会掌握, 白体的是要求二会掌握。有位教师在说五年级下册Recycle 1 ask and answer一课时, 竟把它当成是第三单元的第四部分, 并将文中的季节单词想当然地认为是本课的四会单词。在手拿整本书的情况下, 犯这样的错误, 实在不应该。和其他单元对比下, 就能知道一个单元的内容布局, 翻看课本后的单词表, 就能看出在第三单元的A部分, 就四会掌握了4个季节单词。

2. 找准该课在单元中的地位

认清在整本书中给该课的教学准确定位, 既照应单元整体性又突出单课独立性, 显示出教者对教材科学而清醒的驾驭。

有时, 为加大说课的难度, 出题者特意给出一个单元, 但又不定具体的一节课, 这就需要说课者, 准确找到本单元的整体目标, 又要选准自己擅长的课题。如有位说课者, 能画一手漂亮的简笔画, 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将四个过程板书在黑板上, 并配上单词, 形象地突破了难点, 收效显著。

3. 正确定位学生

说出该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并根据对学情的分析, 确定教学中的详略, 安排教学的进度。显示出教者务实精神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说课者最容易将文本难度降低, 例如, 在设计五年级下册暑假夏令营活动及相应的时间时, 她想通过复习导入新知, 竟把数字1~9做成CAI课件, 让学生一起说, 实在是不符合学生的学情。在列举该课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同时, 说明为什么该重点是本课教学的最主要部分或最重要内容, 为什么该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最容易出现错的部分 (有时重点和难点相同) , 为什么该关键点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说教法、学法

说课教师在说到教法时, 都列举了大量的教法, 如实物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任务型教学法、TPR (全身反应教学法) 等等。说到学法, 列举了如交际法、小组活动法、游戏法等。生怕会自己说的不够多, 但你只要认真听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这些方法辅助教学, 你就会发现他们根本就没再提到这些教法与学法, 就算是提到了, 也看不到怎样有效开展。

说课者说得最多的就是如何用游戏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 一味地强调游戏的重要性和意义, 究竟是采用何种游戏,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这才是评委们最想听的。说教法要说明选择使用何种教学方法, 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并说明这些教学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运用说教法时最好能说明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贯彻什么教学原则, 采用什么教学模式, 并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如果已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 最好单独列出。

三、说教学步骤

在所有说课者当中, 对教学步骤都很熟悉, 知道教学五部法。一步步地开展教学, 步骤清晰, 谁都不会错。但如果面对复习课, 这五部是否还能套用呢?答案是不能。要基于教材, 选择合适的教学环节, 不能按部就班。

在设计各环节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有位说课者用了15分钟用于热身和复习, 只用10分钟授新, 这一听就会发现老师的设计不合理。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有特色的板书会为你的说课增色不少。在说课者当中, 有位教师的板书特别精致、贴切, 在抽中第一个上台说课的情况下, 还取得了令人欣慰的好成绩, 可以说她的板书对她帮助不少。

板书设计一定要跟课题相关, 而不是将说课内容和教学步骤写下来, 那不叫说课的板书, 有效的板书应是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板书出来。

板书也是体现教师基本功的好机会, 好的板书能显示出教者的语言素养和文字功底。教师一定要注意书写的字体, 有人平时写英语单词时, 习惯用草书, 但走入课堂, 面对的就是一群对教师的书写极易模仿的小学生, 所以一定要工整、端正。另外, 书写时一定要严谨, 有几位说课者在写句子时, 第一个字母竟然都没有大写。这就看出来这位说课者平时就没有注意书写, 给评委教师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可想而知, 分数也就不会高。

五、说课者语言要力求清晰流畅, 在网上经常有人问到要不要全用英语表达

我认为要能英语表达, 说明个人口语好, 但不是说你的说课就一定比别人好。关键是看你对文本的钻研, 你的设计是否紧扣主题。要不能用英语表达也没关系, 绝不能让语言成为说课的障碍, 要注意不能有太多的口头禅, 有位教师在说课时, 不停地说“啊, 嗯”, 不夸张地说, 有时一句话就要说N多次, 让评委们抓狂。

六、说家庭作业

在说听的说课中, 大家都把布置家庭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可以看出都意识到英语习得不仅在课堂, 还要延伸到课外、校外。在布置家庭作业时, 还是要紧扣课题, 把难点和重点再重现和再巩固, 加深学生的印象, 为下节课作铺垫。还有, 要布置适合学生已有知识的作业, 那才是有效的。有很多说课者为五六年级的学生布置回家把今天新学的知识读给家长听。首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有足够学习能力的, 家长不会过多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去。学生对英语的兴奋已经冷却, 他们不会去读给家长听, 就算是读了, 很多家长听不懂, 面向全班布置这样的作业有些不妥。

鸟的说课稿 篇8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是“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

本课选自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综合实践专题课:“鸟”。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了成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为此,本课按照:观鸟――咏鸟――读鸟――议鸟――写鸟的教学流程,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领会深意,感受生活,关爱生命,学会做人。

二、教学目标说明:

1、从内容上讲,专题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专题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践。它把看、听、说、读、写、唱打通,学科间打通,课内外打通,实现综合教学。本专题意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探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课外互动,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培养其情感,学会学习。

2、从学习方式上讲,本专题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同时体验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三、课堂内容的设计及过程设想

本课在设计中,注重过程与方法,不是简单追求结论。根据本专题学科互通、课内外互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初读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课外有关鸟的资料和信息,以供课上补充、加工和整理。

观鸟、咏鸟、读鸟、议鸟,以致到作业中的写鸟,这五个版块既是互相渗透、有机统一的,又是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

(一)观鸟――展示台

设计说明:通过观鸟,意在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欣赏到鸟的美丽,产生爱鸟之情。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产生一种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咏鸟――积累库

设计说明:通过收集咏鸟的诗句、谚语、成语、俗语等,意在促使学生积累和传承我国灿烂的文化遗产,延伸和扩展学生的视野,体会鸟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和知识。

(三)读鸟――阅览室

设计说明:意在使学生在更大更多的范围内了解鸟的知识,体会鸟文化的内涵。

(四)议鸟――问题屋

设计说明: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定位在了“议鸟”上。以思考、交流、讨论的形式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提炼,促使学生思考、关注鸟的命运,而且把这种关注化作爱鸟、护鸟的行动。

(五)写鸟――练功房

设计说明:写鸟,写“倡议书”,意在使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整理、提炼活动中的感悟,训练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要有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从而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到: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不仅学到书本知识,而且能够学到课外知识,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而去追求真、善、美。这样,学生才能真的有收获,才能真正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遵循新课程的理念,面向未来,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帮助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目标的设定注意到了三个纬度: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层次清楚。

2、教学内容及过程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考虑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突出。

3、教学方法多样,注意倡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课前预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第一环节的设计,由学生主持,让学生自述观鸟之美,展示绘画作品、介绍鸟类知识、演唱有关鸟的歌曲,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辩论的设计、“议鸟”环节的设计都是这节课的亮点。

不足或还需商榷的地方: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体现得还不够充分;师生互动也表现得不够。

2、问题的探究偏重于老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的不够。“探究”的落脚点很现实,也是热点问题,但缺少新意,不如课后练习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水的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文讲述了一个偏远农村因缺水给村民们带来的种种不便,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一个二类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把“渴”说成“饿”的苦涩心情。

三、说教学流程:

1、初读课文

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正确、读通顺(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为下面的精读感悟作好准备。

2、质疑问难,以读促讲

(1)看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水为什么成为村子里最为珍贵的东西?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让学生边读边画边做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抓住:十公里之外,很小的泉眼,一个小时……体会缺水的的无奈。

(2)体会以乐写苦的写法

下雨时的快乐的场面

母亲给我们兄弟四个用一勺子水洗澡的快乐

(3)感悟母亲把渴说成“饿”的苦涩之情。

3、总结全文

(1)水是生命之源,学了本文之后,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水呢?请大家写一句或几句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广告。

(2)说一说,你在日常生活中将怎样爱惜水呢?

四、说板书设计:

浅谈《外科护理学》的说课 篇10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说课,教育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 重点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能力,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文对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外科护理学》进行了说课的探索, 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情与师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条件、教学效果、创新与特色共7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的性质

1.1.1 课程定位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护理专业高职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 也是护理岗位必备的护理技能之一。本课程是在学生具备了公共文化课、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做铺垫的基础上, 通过《外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掌握护常见外科疾病护理的基本理论, 规范的进行基本技能操作, 《外科护理学》属于临床专业课, 它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其内容包括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主要侧重于学生基本护理能力的培养。

1.1.2 本课程的任务

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 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为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 夯实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使学生能以全面、系统、整体的观点认识病人的需要和护理技术能力, 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需求。从而达到与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相对应的任职要求。

1.1.3 专业培养目标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掌握外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 从事临床外科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培养的人才层次, 应定位于应用型、技能型高级护理人才。毕业时能参加护士职业资格考试, 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

1.2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2.1 在进行广泛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外科护理岗位工作项目及工作过程, 确定教学任务, 提出教学目标, 保证护理专业能力培养方向与护士资格认定一致。

1.2.2 根据外科护理岗位职责和任务, 组织教学内容框架:根据护理岗位工作项目及工作过程, 确定教学任务, 提出教学目标。保证护理专业能力培养方向, 与护士资格认定一致。

1.2.3 对应护士执业资格标准, 确定教学目标, 指导教学过程: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是护理专业学生进入护理岗位惟一的准入标准, 同时也是在职护士晋升护师、主管护师的重要科目。因此, 在《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上, 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参考依据在教学过程中, 突出考纲重点, 边学边练, 学、考互动, 直指执业证书绿色通道。

1.2.4 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 重视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外科护理学》课程是一门临床专业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 重视教、学结合;学、做结合, 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1.2.5 建设思路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 提出教学目标;按照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按照课程的设置, 确定本课程的工作项目, 确定工作过程对教学任务的要求;通过“工学结合”的理念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

2 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2.1.1 教学内容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

以护理岗位工作对应的能力选取内容, 兼顾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选取内容, 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选取内容, 使学生掌握适应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1.2

教学任务设置围绕职业能力培养,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确她们未来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做一名合格的护士面对不同外科疾病的病人因掌握的护理技能有哪些?

2.1.3 重点、难点确定依据及解决办法

(1) 重点确定依据及解决办法:护理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作为重点确定依据。重点解决的办法:通过强化全真或仿真环境教学,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 难点确定依据及解决办法:根据学生对各外科疾病护理的掌握程度及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确定难点内容。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声像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放系统等手段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留言、教师信箱等增强师生互动教学, 并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思考空间, 以突破难点。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教学主要参考:中南大学出版社谭进主编的《外科护理学》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教改教材。具体教学内容严格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护理真实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为依据, 突出以护理职业任务为项目导向, 基于工作过程组织实践性教学, 注重教中做、做中学, 并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真正凸显“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特质。

2.2.1 在现代护理观念的指导下, 以整体护理为方向, 护理程序为框架, 按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等几个方面讲授。

2.2.2 本课程从第3~4学期起即开设, 总学时设定为168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时数120学时, 实训48学时, 每周6学时。

2.3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2.3.1 教材

《外科护理学》教材基于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 突出工学结合特色, 以项目导向教学为主线, 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包括休克、感染、损伤等外科基础疾病的护理, 各论包括颅脑、腹部、泌尿、骨科等疾病的护理。

2.3.2 课程网站教学资源

网站教学资源丰富, 包括《外科护理学》课程相配套的大纲、教学课件、教案、授课录像、学习指南、外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指导、实训指导、练习题、技能考核标准、情景案例、病例综合分析等教学资料, 操作技术示范、电子课件、案例展示、综合习题、授课教案、图片图库等主要教学资源。

3 学情与师资

3.1 学生情况

本专业的学生为三年制高职高专的学生, 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好.已经完成了公共文化课、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学习。

3.2 师资情况

3.2.1“双师”结构

本课程组专职和兼职教师均取得有职业资格证书和高校教师资格证, 具有“双师”资格。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协作精神强、具有较高水平的双师素质结构的师资队伍。

3.2.2 师资配置

本课程共有教师15人, 有理论与实验教师8人, 临床兼职教师7人。该课程组教师队伍的师资配置合理, 保证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2.3 学缘结构

课程组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衡阳医学院。

3.2.4 年龄结构

课程组成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 其中41~50岁4人, 31~40岁4人, 21~30岁7人。从年龄结构上看, 基本上形成梯队建设, 具有中长期建设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3.2.5 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本课程共有教师15人, 副高以上职称9人, 中级职称3人, 初级职称3人, 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执业资格证。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依托“两个基地”采取“4个结合”的教学模式, 即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见习与实训相结合。

4.2 根据教学任务合理选择多种教学方法

学中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和特点, 从实际出发, 多种教法筛选改造、优化组合, 突出以人为本, 强化学以致用, 学生在快乐教学中树立专业思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奠定了综合职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与强化;有助于健康的人格的塑造, 促进人文关爱的养成。常用的方法有包括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法等。

4.3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4.3.1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课题组的教师们将教、学、做一体化的组织形式融合于多媒体教学中, 初步制作出一套具有护理职业特色的优质课件。

4.3.2 多功能示教室、模拟病房和触摸式辅助教学系统的使用;使得教学现场边教、边学、边做融为一体。

4.3.3 音像资料的应用, 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的教学片等观看, 不仅使教学更具直观性, 而且起到规范操作标准的作用。

4.3.4 以赛促学, 护理专业学生人人参与、班班竞赛。通过竞赛活动, 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促进了学习, 提高了专业技能。

5 实践条件

5.1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1) 内实训场所:实验室基本设备等设备, 形成了仿真的教学环境。这些教学场所能同时满足2个班级约100人完成校内仿真学习、虚拟训练, 仿真实训开出率达98%,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校内实训设施:湘潭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在原来校内实训设备的基础上, 新增了一批超逼真、人性化设计的模型设备[3]。

5.2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5.2.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利用

与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实习协议的教学医院有60多家, 其中二甲以上医院18所。每个教学基地都配备有专职教学人员。他们和学院共同制定了教学大纲、顶岗实习大纲以及一整套符合教学规律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实训基地既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训条件, 又为学生就业架起桥梁。

5.2.2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院校双方遵照相关条例选聘中级以上职称、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带教经验的兼职教师带教。学生按照实习手册规定的标准进行临床实习。在业务管理上建立出科考试制度, 学生出科时要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对不合格者延长实习期限。通过临床实习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也为优秀毕业生应聘上岗提供了便利。

6 教学效果

6.1 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

6.1.1 校外专家行业人士评价

从工作需要引领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建设课程, 根据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实现了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辐射性。

6.1.2 校内督导组评价

外科护理教研室能够严把教学质量关, 理论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 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大, 工学交替,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样,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受学生欢迎, 历次教学反馈均获得好评。

6.1.3 学生评价

教师教学态度严谨, 对工作认真负责, 即教书又育人;能够结合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丰富, 注重新知识渗透;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良好;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实践设备, 并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训练, 使我们实习期间就能独立上岗。

6.2 社会认可度

6.2.1 就业护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6.2.2 毕业护生专业学习领域、素质拓展领域较宽。

6.2.3 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护理职业能力中得到体现。

7 特色与创新

7.1 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12345的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一条主线”——职业技术应用能力;“遵循两个原则”——必须、够用原则;“做到三个对接”——和临床护理工作、护士资格考试及多证书 (养老护理员、营养师……) 对接;“强化4种训练”——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综合技能演练、实习前集中训练和顶岗中应用能力训练;“转变5个特征”——从传统教育“理论深、起点低、内容旧、应用少、学得死”这些特征, 转变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浅、起点高、内容新、应用多、学得活”的特点上来, 重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7.2 在合作医院的真实职场环境中, 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做结合、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种职场氛围中, 真枪真刀的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手脑并用, 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并使学生体验到病人的痛苦和需要, 从而树立爱伤观念, 增强职业责任感。在与病人、家属沟通的过程中, 培养护理职业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凯, 张昌宋.“说课”——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 (综合版) , 2009 (1) :25-28.

《松鼠》的说课稿 篇11

一、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者布丰,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本单元我们将走进神奇而美妙的“动物世界”。初一学生年龄还小,天真烂漫,对自然界的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了解动物的形态、习性、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体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此外,教师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松鼠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会有条理地观察和介绍小动物。

学习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其中学习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既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

目标的制定,使得课堂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但任务的完成,还得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能达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本课的实际情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本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勾画圈点,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习惯。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3、比较法:通过《辞海》介绍松鼠的短文与课文语言的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4、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出学习说明文,写好说明文的方法。

5、拓展迁移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介绍一种小动物。

三、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见效率。

就这堂课而言,主要方法:圈点勾画法、朗读法(理由: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良好习惯),体验法(理由:让学生尽情地说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南师大教授吴永军先生认为,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对于文本的解读,谁都不能声称自己具有特别的见解或洞察力,在极端的意义上,所有见解都是旗鼓相当的。)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把本课设计成一个具体的教学流程,这个流程包括7个环节。

(一)导入:

同学们,我请大家猜个谜语:形状象耗子,生活象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打一动物。学生猜对后,幻灯片出示一组松鼠的图片,请学生联系谜语和图片说说松鼠的特点。

你想进一步了解松鼠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布丰的《松鼠》。

(这个导语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课文的兴趣,创造出较好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感知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用直线划出文中概括松鼠特点的句子。

2、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训练了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归纳能力,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总分的结构形式。)

(三)明确作者思路

思考:“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语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

(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从文章整体的角度体会到根据事物的特点来组织材料的重要性,得出“说明事物要做到言之有序”的启示。)

(四)感受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

1、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个方面,作者是怎样来介绍的。

(提示:可从词语、修辞、情感等方面来考虑)

2、除了课文的介绍,小松鼠还想让同学们更多地认识它,了解它。请看《辞海》中对它是怎样说明的(投影)

现在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课文和《辞海》中的语言,如果你是小松鼠,你更喜欢哪一种介绍语言?为什么?请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谈谈。

(比较阅读能让学生更感性地体会到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小结:作者喜爱松鼠,他把这份感情融进了人格化的描写和富含感情的语言中,所以把小松鼠写得非常可爱。,希望你们能学习本文的写法,抓住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生动而有条理地向同学们介绍。

(五)拓展

有人认为文章的最后两句话是这篇文章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你是怎么看的,请说说理由。

(这一部分可能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学生关心松鼠的命运,喜欢松鼠的感情都溢于言表,而这就达到了本课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这个目标。)

(六)请你帮助我

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爱的小松鼠正面临着生存危机。它们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请你为保护松鼠行动设想一个好办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代小松鼠谢谢大家。作家刘墉说过:“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人生的大爱’,爱人群,爱大地,爱宇宙,爱每一个小小的生灵。’就让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松鼠这一可爱的小生灵贡献出应有的力量吧!

(七)作业

学习本文的写法,生动而有条理地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450字左右

《赶海》的说课稿 篇12

《赶海》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贴近儿童、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全文分为3段。第一段,以歌词开头,写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巧妙地引出下文。第2段,按“追赶浪花——抓蟹、捉虾——满载而归”的顺序具体记叙了赶海的过程。第3段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其中第二段是重点。

学情分析

“赶海”是指人们在海水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贝壳、海藻之类的东西。对于住在海边的人来说,“赶海”是很平常的事,但对于生活在内陆的孩子来说,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似”。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感悟赶海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这一课,我设计了两课时,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首先出示大海波涛澎湃的背景图、播放《大海啊,故乡》的乐曲,把学生带人情景。(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背景图和乐曲所营造的氛围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

2、在自然地揭示课题后,紧接着我引导学生紧扣课题,思考、讨论:什么叫赶海?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此时,我出示了一组图片,学生看着生动直观的图片,听着老师的讲解,很容易就理解了赶海就是大海退潮后,人们去海边捉鱼虾、捞海带、捡贝壳之类的东西。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我是先播放一段《大海啊,故乡》的歌曲,借助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然后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这句话,体会赶海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多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感染学生。再指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浪人相互依恋的情趣。从“闹着”、“兴奋极了”体会作者想去赶海的急切心情。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我采取的是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分享别的同学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交流中去相互比较、相互评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收获,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我先让学生围绕“趣”字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语句,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活动中哪些地方是有趣的。然后,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议议自读的感受,互读对方感到有趣的内容,并相互评议。最后,老师组织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像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从“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虏……”等词句中体会大虾看似威武,实则无力抗争,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

在把握这些句子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抓住文中的“武将”、“俘虏”等重点词语的理解,来帮助学生体会赶海的乐趣。在理解“武将”一词时,我出示了一张穆桂英的武将图,让学生通过直观图片把武将头上插着的两根翎毛与大虾摇摆的两条长须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十分相像,更突出了大虾的威武神气。同时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这里,我顺势向学生提出要向作者学习,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

3、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抓住了第三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人们赶海时还会做什么,怎样的有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如果说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更多的表现赶海的热闹有趣、充满动感,那么,课文第四自然段则重在突出大海的平和,优美,展示赶海有趣的另一面。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又向学生展示了夕阳西下、海鸥飞翔的情景,让学生借助图景朗读课文,想象此时海滩的宁静,感受人们三三两两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上一篇:关于真相的故事:女儿出生的真相下一篇:感受折磨 磨练人生-《感谢折磨你的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