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调研(精选8篇)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 篇1
2016合金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一、企业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普遍认识到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变,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跟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最新要求,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练好内功、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做好文章。
2、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战略金属及合金工程(一期)正在建设,将形成年回收再生合金废料7万吨,高合金特殊钢2.5万吨;完成1.6万吨镍铜废料再生项目,高品质复合合金形成规模能力;购置30台数控设备、高速钢工具项目投产达效;投资4600万元,新上8台德国全自动磨床及26台配套设备;新上数控压机、研磨机床、清洗生产线,年产600万片数控刀具及300吨矿山机械刀具项目投产;长江增上压力烧结炉、多气氛烧结炉及新型压力机;亚星新上6台自动压力机,这些企业的装备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3、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压烧结工艺为国家发明专利。合金行业开发的数控刀具、复合刀具、镍铜合金、矿山球齿、高速钢等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4、引进技术管理人才。共引进12名高级技术管理人才。
5、商标品牌。获省著名商标,获国家著名商标。
6、管理创新。实行精细管理,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二、主要企业转型升级工作
1.狠抓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我公司为达到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公司逐步建立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采取建立人才培训中心自主培养和委托大专院校定向培养的办法,为公司培养专业化技术研发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二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招聘和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壮大研发队伍,增强研发实力。三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研究氛围,设立专门的创新工作奖励基金。公司拿出了1825万元作为技术开发项目经费,从去年的3%的比额增长到5.2%,同比增长60%。为技术研发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引入了国家先进的设备,其中目前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共计120余台套,主要有:美国进口碳氢氧分析仪1台,红外线碳硫仪1台,德国进口X射线荧光分析仪1台,美国进口便携式直读光谱仪2台、德国进口全谱直读光谱仪1台、化学分析仪器4套、超声波清洗线1条、1吨真空冶炼炉、3吨电渣炉1台、3吨中频感应炉2台、6吨净化处理炉1台等,为产品开发创新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有效的执行力和国家大力的支持下,公司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和运行效果,2016年,公司自主试制研发了六大新产品项目,其中包括再生高温合金(UNSNo6600)研究及应用,再生高温合金(GH761)研究及应用,再生高温合金(800HT)研究及应用,再生高温合金(GH230)研究及应用,再生高温合金(UNSNo8028)研究及应用,再生高温合金(GH625)研究及应用等再生技术研发项目,部分产品已投放市场,并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同时优化了新产品的工艺,满足市场的需要,并取得了国家级专利10项。取得了当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35087万元成绩,新产品销售收入为750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20%左右。
2.增投入扩规模,提高稀有金属再生利用能力
稀有金属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面对资源环境约束与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发展再生利用产业成为增加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稀有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尚处粗放发展阶段,利用水平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发展空间巨大。为了节能环保,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计划,我公司大力扩大规模,提高稀有金属再生利用的能力。项目分两期建设,初期为一期建设内容,工程建成后年回收再生高合金废料7万吨、年产高合金特殊钢及钛合金2.54万吨,以满足规划各种再生稀有金属合金年生产能力。一期工程新厂区位于省经济开发区内,场地东西长度为574.73米,南北宽度为540.80米,建设用地面积310814平方米,约466亩。
二期建设在一期积累技术、生产实践以及市场开拓的基础上,重点是进一步扩大高端合金废料的回收以及再生利用,进一步扩大高温合金、镍基合金再生铸锭生产,发展钛及钛合金冶炼以及高温合金铸造母合金冶炼,锻件、模块生产,以满足中国航空集团下各分子公司、航天及军工等特殊领域的锭坯、锻坯需求。二期工程建设场地拟在一期北侧用地614亩。
3.强力推进回收网络建设
根据网络建设总体目标,将工业、其他军工、民用市场的销售回收网络和报废军事装备拆解网点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系统推进。按照先航空再军工到民用的顺序分步实施,最终形成覆盖全国的军民融合、购销兼容、双向联动网络体系。2016年底完成重机所属安大、宏远、安吉等单位的网络建设,初步的建立了网络体系。
根据网络建设总体目标,将工业、其他军工、民用市场的销售回收网络和报废军事装备拆解网点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系统推进。具体分三步实施:第一步,2016年底完成工业内部购销网络建设。2016年底完成重机所属安大、宏远、安吉等单位的网络建设,2016年底完成发动机板块黎明、西航、成发、黎阳、南方动力等公司的推进工作,2016年底在工业内部全面推行。建立网点30家,回收资源量12万吨,占可利用总量的80%。第二步,在工业取得成熟经验基础上,向其他军工集团扩展。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航天、兵器、船舶、核电等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到2016年,建立网点40家,建成6大区域中心,回收资源量占可利用总量的30%。第三步,进一步拓展民用市场回收网络建设。到2018年,重点在石油、化工、电子等密集的区域建立50家网点。同时,积极申报报废军事装备拆解定点单位,将按照保密和环保的要求,在沈阳、青岛、成都、兰州、广州等地建立6家拆解定点企业。并积极开展废料进口业务,探索建立国外回收网络的途径。
金属集团是一家以生产多类合金为主的综合性企业,公司始建于1986年,现有职工93人,其中科研人员29人,高级工程师2人。公司主要从事钼铁、钒铁、镍铜合金等产品的生产、销售、技术研发,年均产值达7亿余元。集团一贯坚持爱国爱县、诚信经营理念,自改革开放以来,纳税总和居全县民营企业第一名。获得“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发展贡献奖”、“省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排头兵企业”、“市五十强企业”、“县经济建设派头兵企业”、四大国有银行“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
集团公司率先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审核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国内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与北京首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被首钢评为“优秀供应商”。被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部门分别授予“优质产品”和“著名商标”。为促进企业发展升级,集团坚持“科技先行、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加强核心产品的技术攻关和研发队伍建设,建立企业研发中心,被省科技厅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为了适应发展需要,公司多方面挖掘优秀人才,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制度建设,此外,积极淘汰落后设备、工艺,优化产品结构,改革产品生产流程,逐步形成一支管理过硬的优秀团队和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形势严峻,成本控制力度需进一步加强。集团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不断整合分析经营过程中的各要素和环节,优化整合资源,寻求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型销售渠道,不断利用新科技武装自己,实现企业信息化;不断改进硬件设施,引进技术人才,通过网站等渠道展示自己的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与学校接轨,通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学研结合;在企业运营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平衡,减少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协调优化。
企业在促进转型升级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员工文化程度和管理人员素质,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用人制度;优化产品结构,树立品牌意识;健全财务制度和信贷担保体系,寻求有效融资渠道;加强可持续发展认识,增强对市场和技术变化的抵抗力。
集团旗下拥有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集团青龙铁合金有限公司、集团特钢有限公司、县苏普曼钢铁炉料有限公司、县海龙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县亚龙金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省著名的专业特种工具钢生产厂家,主要经营高速工具钢、合金工具、铁合金(钒铁、钼铁、钨、氮化钒)等,在国内外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集团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先后获得优秀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纳税大户、二十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科技发明贡献奖、市五十强企业、资信等级为AAA级和“重合同守信用”等称誉。
1、在围绕转型升级开展的工作,我公司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和不断的技术改进,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采用全磨制,高温挤压模品质好、耐磨度高、韧性好,提高了我国数控刀具市场的质量。磨制工艺的技术特点及优势:设计制造“全磨制”是实现数控五轴生产线的关键,具有操作方便、提高工效、节省能源、成本低。该生产线的研制成功,打破国内某方面的垄断。磨制的工艺是少屑、无屑的高新技术加工工艺,具有省时、省材、省力等特点。满足于机械制造、军工企业、汽车制造、电子工业的需求,提升了产品质量,我单位选用先进的节能型工艺设备,降低设备运行能耗。并且制定合理利用能源及节能的技术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各类能源的消耗。
2、今后开展的工作:由于近年来数控机床生产、消费快速增长,保有量的增加,必然带来相配套使用的、不可缺少的各种数控刀具需求量的高速增长。企业要立足长远规划,做好产品质量性能,确保产品在市场占有率,同时也要加大研发投资力度,生产出性价比高的、适应需要的机床刀具,占有更大市场空间。
3、解决的问题:现在需求专业化技术人才扩充研发队伍。
硬质合金有限公司为顺应国际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发展的趋势,以超常的魄力,从瑞士引进2台(套)国际高端全自动数控磨床,从此,打开了产品升级换代、产品结构大调整的序幕。2016年、2016年公司乘势而上又陆续从瑞士、德国引进多台(套)硬质合金数控全自动磨削流水线,该系列高端设备的引进填补了华北地区的空白。自此,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不知名的企业跃升为国内屈指可数的拥有国际一流加工能力的硬质合金切削刀具知名生产厂家。以生产装备提升做后盾,公司近年开发生产了精密超硬合金刀具,该系列刀具能在许多领域可以以车、镗、铣等进行代磨加工工艺,能使被加工零件获得极高的精度和良好的表面质量,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技术指标完全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铁路、航空航天等领域。通过设备升级,产品结构的调整,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企业美誉度不断提升,2016年公司商标还被评为省著名商标,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硬质合金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专业从事硬质合金数控机床刀片的制造。公司占地40亩,现完成建设18000平米。
公司下设国内营销部,外贸部,生产管理部,技术部,研发部等5个管理部。下设锌熔回收车间,还原碳化车间(筹建中),混合料车间,压制成型车间,烧结车间,精加工车间,涂层车间及分析检测中心等8个生产实体工段。公司购置德国三维逆向工程仪,日本沙迪克电火花成型机,瑞士CVD涂层炉及真空炉,多气氛真空一体炉,真空压力烧结炉,全自动湿磨-----喷雾干燥造粒塔、全自动压型机、自动磨面机、全自动湿喷纯化机、全自动超声波清洗机等国内外先进设备,设备总量达100余台(套)。
公司建立了化学分析、物理检测中心,购进了定碳仪、氧氮分析仪、钴磁饱和仪、矫顽磁力仪、金相分析仪等一批先进设施,检测手段的完善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保障。公司现以完成投资一亿一千万元,装备已进入国内同行先进行列。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填补我省乃至长江以北地区的空白。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 篇2
近年世界经济复苏不均,国际市场波动和需求疲软明显,经济回暖有待时日。国内经济正转向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且伴随着深刻的结构和发展方式及体制变化。同时,新的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渐成型,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经济活力增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
许多行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和产品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需思路清晰地走出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在汕头潮南区做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家谈得最多的话题是转型升级,地方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帮助企业转升。
究竟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如何走出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地方政府如何作为,本文试图运用集群升级理论,利用近几年对粤东西北传统产业发展的观察,尤其是对汕头潮南区持续一年多实地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回答上述的问题。
汕头潮南区的案例
(一)传统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潮南区位于汕头市西南部,是粤东古邑和著名侨乡,侨资侨力、民资民力基础雄厚,拥有“百年商埠”的美誉,2003年3月从原潮阳市分拆出来的新设区,下辖11个镇(街道)232个村(居),总人口13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15万人,非农人口20.06万人。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12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在国内其他地方工作生活的潮南籍乡亲也达120多万人。
潮南产业发展于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初,众多潮南籍海外华侨纷纷回乡投资兴业,创办了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三来一补企业,开始承接海外订单,活跃市场并带动了内资企业的发展,渐成以非经济为主工业体系,基础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链不断完善,集聚效应凸显。逐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文教用品、日用化工、塑料制品、电子电器、印刷包装六大优势产业的区域经济特色并成支撑潮南经济发展主力,民营经济较发达,品牌经济较快发展。潮南区拥有5个中心城镇,3个纺织服装名镇,3个科技专业镇。六大产业分布均衡,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至2014年底,汕头潮南区列入预计范围的工业企业4,742家,从业人员16.3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708.54亿元,同比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8.04亿元,同比增长38.7%;完成外资出口总额8.45亿美元,同比增长1%;实现利税34.46亿元,同比增长8.6%。全国驰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在潮南主行业中逐步占主导地位提升了地区工业竞争力。另潮南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电商产业不断壮大,一批电商平台崛起,“淘宝村”数量占汕头市70%。
潮南区峡山街道“中国家居服装名镇”、两英镇“中国针织服装名镇”、陈店镇“中国内衣名镇”称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三个“国家级”专业镇称号的地区,被评定为“广东省服装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据潮南2014年底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区11个镇(街)中已有超过四分之三的镇(街)拥有纺织服装行业,共有纺织服装产业链生产企业1万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7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
(二)潮南区政府推动集群升级的战略举措
曾与许多传统产业一样,潮南产业也面临劳动力成本和原料价升、土地供应渐缺、环保压力增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等压力。为助企脱困,区府实施产业集群转升战略思路是“三个转变”和“五个提质”:由靠要素投入转向靠要素组合优化;由靠二产带动转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由靠增耗物质资源转向靠科技、劳动者素质、管理提升。潮南区府主要实施了如下计划:
1.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并与电商融合发展
一是企业技改创新促优势传统产业改升。2014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核准备案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1.6639亿元;40多家重点企业投资扩产8亿多元,新扩进厂房7万多平方米,引进先进设备400多台(套);新增三椒等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8家;组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培育“四上”企业16家,引导160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二是新一轮技改开展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调查,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313家,有技改投资意向的企业5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企业132家,有技改投资意向的企业35家;推荐12项申报新一轮技改,计划总投资达到14亿元。
组织企业参加“广货网上行”、“汕货网上行”发展电商产业,美莱顺内衣城、电子商务港获汕头市电商示范平台称号;芬腾、曼妮芬等企业在“双十一”单天网上销售额均突破4千万元;潮南简朴村等7个村入全国211个淘宝村行列,活跃网店达到1,106家。在实地调研时穿过潮南的324国道旁,一座14层高的美莱顺内衣商贸城已建成并专留电商楼层。
2.培育区域品牌
潮南的做法是将专业镇聚合成区域品牌。早在十多年前,实施名牌战略的潮南就有民企万余商标品牌闯市场的佳话。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峡山和胪岗精细化工、文具用品,两英针织服装,陈店文胸内衣和电子电器,司马浦人造丝花,井都水产品加工等为代表的区域品牌专业镇,渐显集群效应优势。素有“粤东第一品牌大区”之称的潮南区以品牌为经营核心,靠科技研发,打造出一批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品牌,如“拉芳”、“金万年”、“大印象”、“雅倩”等,其中既有全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也有省名牌产品。同时,该区还引导知名品牌做好深开发扩效应,品牌优势转为行业和区域优势,形成区域品牌。
3.建构公共服务平台
有句老话叫做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搭的这个平台应有公共服务的特性,才能合力发展促产业振兴。潮南一是建区便民服务中心,设50个对外服务窗口,进驻单位38个,2014年3月试行6月正式运行,进驻行政审批、备案服务事项409项,累计办理事项2,500多项,限时办结率100%。二是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形成区镇两级网络提供技术、政策、法规咨询,人才培训、企业诊断、管理、信息等社会服务。三是架起从原产地到消费终端最经济、快捷、高效的互动平台,如美莱顺(国际)内衣城一期有近300家企业设展交易。
潮南为产业转升从2012年起开建一个总投资额达4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400亩的中国潮南纺织产业创新基地。该基地由国际轻纺城、纺织服装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现代物流中心和轻纺服装企业总部基地四大部分以及配套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构成,建成后将通过搭架公共服务平台,打通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沟通及服务屏障。通过建设纺织工程设计中心、纺织品检测中心,纺织品流行趋势研究和信息发布中心,纺织品人才培训中心等,为纺织服装行业研发创新、质量检测、生产营销、电子商务等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产业联盟联合进行贸易接单、新品开发和品牌推广,形成创新开发的集约效应。潮南2014年还开建一个规划占地面积达3650亩的汕头市纺织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引导纺织印染企业入园解决工业排污达标促行业集序发展。
4.完善生产配套
以潮南文具产业为例,为产业发展辟绿色通道;规建一个立足国内、服务全球的文具及辅料一站式批发市场,使企业足不出区就可将产品打进国内外市场;制定扶持中小企业上市优惠措施促企上市融资。
潮南文具私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步生产,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民营经济活跃,文具产业快速发展。现有文具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2009年文具产业实现总产值70余亿元,占据全国文具行业约20%的市场份额。目前潮南文具行业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和“广东省著名商标”9个;2个产品分获“中国名牌产品”和“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4家企业获得“中国十大文具品牌”称号。文具已成为潮南专利申请量最多的行业。
领先的行业规模优势使潮南渐成全国文具重要生产基地和品牌集中地,目前已形成从产品原料零件包装到运销等专业分工协作的完整产业链。
5.技术标准战略
潮南牙刷产业得益于技术标准战略引进,这推动了产业优化升级成区域品牌。在广东雪洁日化用品有限公司,广东三椒日化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带动下,潮南有32个牙刷产品采用了国际先进标准生产,增强了产品核心竞争力。据统计,潮南30家牙刷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省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拥有广东著名商标5件,涌现雪洁、三椒等牙刷名企。标准化生产更扩大潮南牙刷知名誉度,近年潮南牙刷产业异军突起,渐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牙刷产业基地,使得参导国标和行标准制订成为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潮南的广东金万年文具有限公司参与制订中性笔等6个国家行业标准,在全国赢得文具行业“话语权”,潮南峡山另一家龙头企业广东美标服饰实业有限公司被国家有关部门选中参与起草了睡衣和针织家居服国家行业标准。
(三)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战略的效应
1.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带动
有一家潮南企业的转型升级走出了这样的创新路径,20多年前,潮南两英镇人陈少和与家人一起,靠着海外亲戚资助的一笔钱开了家庭制衣坊。经市场洗礼至今,睦隆制衣有限公司已是有近千名员工的大型企业。“睦隆世家”是睦隆公司2004年自创品牌,已入选全国十大家居服装品牌。此前该企业靠生产男装再批发但利低,后来利用本地内衣产业集群优势创牌步入快车道,连锁专卖店6年来已遍布全国除台湾、西藏之外的所有省市区,总数近500家。在睦隆公司有专业的设计团队不少款式以家庭为单位设计的。潮汕文化重视家庭,睦隆家居服在设计中也就有意识地融入“家文化”观念,这一创意让睦隆取得了不小优势。陈少和的创新领先感悟是“人家生产时我们创牌,人家做品牌时我们重销售,人家做销售时我们推联营。”接下来两年争取网店销售额和实体店能做到1比1。在潮南区的两英、峡山、陈店等纺织服装专业镇,像睦隆等企业这样转升创新求更大发展空间的还有不少,一批纺织服装企业如广东金荣华实业有限公司和广东康氏实业有限公司等构建了新型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正是有众多企业家的开拓才铸就潮南的产业不断创新发展。
2.对环境和城市化的影响
(1)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潮南抓住汕头特区扩围契机实施反哺工程推城乡建设,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保洁及垃圾填埋工作,建成了3个垃圾压缩站。还有供电交通项目溪河浚深和清淤等,现中心城区实现24小时内连续降雨100毫米“无内涝”。
(2)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潮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相当于给所在村引进一个让群众长期得益的工业项目。又如首期投资2.56亿元的潮南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用10个月时间建成并正式招生办学等,潮南规划迎来海内外乡亲人心回归,资金回流参与家乡建设。走进潮南城区调研,一座座高楼拔地而建,一条条道路旧貌新颜,一个个工地热火朝天……让人感受到新型城镇快速发展的“脉动”。潮南区作为一个新设区,基础差、底子薄,且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农村比例大,城市化水平低区情杂,区委区政府做每件事情都实打实地推进见效,2011年提出的“城市提升、产业优化、民生为先、管理创新”四大发展战略已初见成效。
总结与讨论
(一)潮南的经验是否有典型意义
首先,目前粤东西北的产业类型中,传统产业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而潮南的纺织和文具等产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其次,粤东西北的产业组织形态集群化的特征明显。
粤东西北加快发展绝非仅靠几大项目上马,而是战略新兴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比翼齐飞,是囊括一、二、三产业的整个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其中的传统产业应为重中之重,粤东西北拥有不少声震全国的传统产业集群,它们都面临着创新转升以赢得市场与尊重。传统产业分布粤东西北各地,潮南产业就是典型的传统产业集群。那么,潮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呢?
(二)潮南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诠释
基于潮南的经验,对于传统产业为主又已形成产业集群的地区而言,目前阶段转型升级比较合适的选择是实行集群升级,而非从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的价值链置换的产业升级。从潮南的产业转升到商贸和时尚风尚,实际就是在传统产业的价值链上的转升。
因此,借鉴潮南的经验,我们在考虑产业的升级转型时要扎根传统产业,像潮南以传统产业为主且已成产业集群化的地方,目前应将致力于集群升级创新路径上,转升即是在原有产业的价值链上控制制造业的增长,投入人财物力研发和品牌建设,适时适度转移一部分生产环节转向发展总部经济,才能有产业发展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如果没有当初充分发展的潮南工业产业,也不可能有现在的商贸和未来的时尚风尚潮南,虽让世界着装关注时尚风尚潮南尚是一个梦,由于这个梦有潮南产业工业和商贸做基础,更有可能梦想成真。
(三)政府在集群升级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政府首先要区分集群发展过程中企业需其它机构生产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类型分为私人的、准公共的和公共的三类。对于前两类产品或服务,政府应该引入和扶持赢利性的服务机构和支持行业协会或商会去提供。对于纯公共产品,如建设工业园区、提供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污水处理等主要应由政府直接提供。
据对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的有关研究,人们发现,大多数集群是市场选择自发形成的,但集群升级却有赖于相关机构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引导、扶持。潮南区府意识到产业集群升级的必要性,制定了集群升级的战略,宏观层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微观层面出台各种措施帮助企业创品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服装和布料、辅料配料市场,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国内衣家居服装节,设立汕头市纺织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和建设“中国潮南纺织产业创新基地”等等。
值得一提的,潮南区政府近年来的实打实各种做法,千方百计的推进办法,不是将近期得益作为最大化至高无上的目标,而是将之作为解决市场失灵的抓手,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就像集群的经营服务者,只不过它追求和获取的不是产销利润,而是区内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税收、就业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等社会经济效益。例如潮南创新管理不走老路,着眼发展和管理前沿,创新了在全省成立了首个区级公益基金会的反哺工程以及土地统征、园区建设、信访维稳等方面的管理发展新路子,并且一件一件干出成效。产业发展转升无疑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密切相关,越来越好的潮南环境能孕育出产业并不断创新发展。
这种现象不是孤立的,粤东西北产业转升过程中的政府服务须向珠三角学习取经。例如东莞几个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前茅的镇,如长安镇、石龙镇都形成了产业集群,石龙是电子信息产业,长安是机械制造和五金模具产业,这两个镇的集群产值都超百亿,都有在集群发展过程发挥引导作用的当地政府,如石龙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长安镇则通过经营现代化的工业园为投资者提供完善的设施。因此,政府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集群经营服务者的角色是值得借鉴的,他能经营出产业欣欣向荣的一方沃土。
(四)潮南创新产业转升路径的秘密
目前,潮南区的企业正在经历一场优胜劣汰的嬗变:从“三来一补”到自创品牌,从家庭作坊到全国连锁,从做产品到做市场、做标准……一条以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通过成功企业的实践而逐渐清晰。
集群升级的一个层面是从生产到自有品牌的功能升级。潮南的专业市场和上述介绍的潮南区政府创品牌的一系列举措,无疑是推动潮南产品成功地从无牌到名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潮南产业转型依托国内市场也十分重要。有关研究显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之所以无法摆脱贴牌生产的命运主要是因其国内市场狭小,而我国有巨大消费市场且消费力日增。品牌一般需经地区到全国到国际的发展,没有经历国内市场的洗礼,想一步登天成为国际品牌难之又难。相反,长城集团是“瓷都”潮州的工艺陶瓷龙头企业。由于信誉好、客户稳定,金融危机对其出口影响不大,但他们仍然决定开拓内销市场。2012年以来,长城集团已在广东、广西等多个城市建起了50家“长城瓷艺”直销连锁店,并计划在5年内建成1000家,在国内打响“长城瓷艺”的品牌。
在国内销售是潮南产品实现从生产到自有品牌发展的重要条件,正是有国内多家品牌专卖店做基础,品牌才得以走向世界。因此,贴牌为主对外依存度高的传统产业应借鉴潮南的经验,重视开拓国内市场打造品牌完成功能升级,对国内市场的辽阔肥美天地不可视而不见。
(五)完善产业配套是提高集群竞争力的关键
哈佛商学院对全球八百多个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生产要素对集群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有生命力,发展势头好的集群有较完善的配套。整体上集群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要素和需求条件,但集群竞争力有强弱之分。关键看当地的配套条件、发展战略及服务支持,过分靠要素和需求的集群难以为继。在我们的调查观察中发现,粤东西北有的地方政府官员目前还较局限于关注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紧张等要素问题。要素和需求条件是刚性的较难主观改变,而其它条件如完善配套网络、形成竞争合作格局,引导企业长远发展可通过主观努力改变。在这方面政府可做,也只有政府能做。
布料、辅料、配料专业市场、构筑公共平台、引进各种机构为企业提供研发、信息、培训、产品展示等服务,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国内衣家居服装节,引进扶持配套生产企业和物流、 仓储、配送、货运公司等具体措施,缔造了一个完善的生产网络和机构支持网络,为潮南的产业提供了完善的配套,这才是提高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又如在2012年,已开业10多年的粤西湛江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将所有冻虾交易都迁移到了市区外围的宝满冻品中心。如今,一个集产品加工、海洋生物技术、投融资、运输及相关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海产品产业平台正在新市场逐渐成形。这其中,地方政府大有可为。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 篇3
目前,中国经济遇到新的门槛,要想迈过这道门槛,中国的产业就必须转型升级。但是,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需要的是制度的转型升级,制度安排要有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
首先需要考虑的制度安排就是企业的破产制度。因为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企业转型升级失败,需要退出市场。但是,目前的企业破产法存在着问题,一方面,它解决不了民营企业退出时的破产保护问题,导致民营企业一旦破产,企业家只好跑路,因为连(作为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以外的)个人资产甚至生命安全都得不到可靠保证;另一方面,它又解决不了国有的僵尸企业退不出去的问题。
再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制度安排就是资源配置。目前资源配置仍然在把大量的金融资源、信贷资源配置到了效率低下、缺乏创新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凭借国家信用,不用做任何努力,就可以从金融机构拿到大量的信贷资源,然后加几个点的利息转手贷给民营企业——这算不算是剥削?大量的信贷资源配置到国有企业以后,必然导致高效率的民营企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所以,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换挡”。不仅仅是所谓速度的换挡,从高速档换到中高速档,更重要的是质的换档,从国有企业的档换到民营企业的档,从政府档换到民间的档。尤其是信贷资源的配置,必须转向民营企业,这就需要制度上的转型升级。
制度的转型升級必须依靠理论的转型升级
要想加快改革,推动制度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理论的转型升级,首先是经济学理论的转型升级,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三个大的周期,也是三次大的转型升级。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每当中国经济遇到困难或危机时,都是先有一个思想解放,通过思想解放带动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带动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带动制度的转型升级,进而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今天我们正处在第四个周期的起点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传统发展模式难以维系,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形势需要新的理论创新,需要理论的转型升级。
首先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从理论上给民营资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性质和作用给予一个准确定位。仍以过去那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民营资本了已经难以为继。目前,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在加速下滑。2014年,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要高3个多百分点;但是到了2015年,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到2016年春季,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为什么?我想,其中的原因之一,必须是思想的转型升级。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亟待转型升级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劳动创造价值。在现代经济学看来,只有产品卖出去后工人的劳动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如果产品没有卖出去,劳动的价值就得不到实现,创造的价值就为零。如僵尸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再多的劳动也创造不出正的价值,充其量只能是“零价值”的劳动。还有一种劳动,实际上是负价值的劳动,比如说制造大量污染的劳动。又比如,这边盖楼、那边拆楼,两种劳动相互对冲,但是现在在统计GDP增长时都把它计算进去了,但从价值形态上看,正价值的劳动已经被负价值的劳动抵消了。
其次是关于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算不算劳动?传统观念认为,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不创造价值,具体的政策表现就是财务规定专家学者参加课题或会议不能拿劳务费和专家费。其结果是,在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与会的投行专家越来越多,而真正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少。这种不尊重专家不尊重知识的制度安排,其结果就很容易误导政府的决策,得不偿失。并且,随着机器人、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简单劳动被机器人所替代,在这种趋势下,如果仍然不承认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是创造价值的主要形式,那么就会无法解释产品中的价值是从何而来的了。
最后是企业管理者的劳动算不算创造价值?如果没有企业家把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到一起,并运营起来,即使有再多的工人或其他生产要素也无法创造出价值来。
由此可见,劳动价值论必须转型升级,经济学理论必须转型升级,否则的话,制度的转型升级就不可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更无从谈起。 根据上级要求,围绕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研究提出新形势下我镇外资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探讨外资企业党组织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展开了调研。 一、目前我镇外资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镇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有16家,外资企业都是港资和台资企业较多,日资企业较少。有党组织的企业基本建立了书记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党建宣传栏以及党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 由于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我镇外资企业的工人流动快,其中的流动党员也比以前减少,党支部对党员的流进与流出都进行了有序的管理和登记,党支部书记经常组织党员活动,了解党员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力所能及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燃眉之急。党支部每月组织一次党课,开一次会议,有效加强党性教育。在企业主或企业董事会的关怀下,党组织健康地发展,并时有入党积极分子申请入党,形成了良好的凝聚力,进一步促进固本强基建设。 二、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骨干加入党组织,积极扩大外资企业党组织覆盖面 我镇外资企业中,有党员并符合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基本已建立起党组织,纳入镇企业工委管理。但还有一些外资企业中,一些隐性党员怕参与组织管理和参与组织活动,一直不表明自己的身份,淡化党性,不重视党员的带头作用。如何使得这些隐性党员表明身份是一个难题,这需要不断在外资企业中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地宣传党在现阶段对流动党员的照顾政策,不断使流动党员了解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加大宣传力度调查摸底党员,并纳入组织管理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导外资企业重要骨干加入党组织。在市企业工委和镇党委的领导和引导下,镇企业工委需要做好每年在外资企业中发展党员的计划,严格审查每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资格,保质保量并大胆积极地发展党员,形成党建凝聚力,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党组织,不断扩大外资企业中党组织覆盖面。 三、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已建立的外资企业党组织所发挥的作用,遇到的困难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已建立的外资企业党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在外资企业建立党组织首先得到企业主的同意和支持,使企业主知道党组织中的党员会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做好带头作用,引导其它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共同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主或董事会让党组织书记或党员代表参与企业发展问题的研讨,党员代表党组织发表意见,探讨企业在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企业主或董事会的决策提供 有力的参考依据。 外资企业要有更好地发展,必须要实行产业转型升级,但在转型升级中也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例如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产业的转型,遇到的成本问题、技术问题等等,都需要企业主或董事会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大胆地进行各方面的改进,在尽可能减少人力资本浪费的同时进行企业转型完成产业升级。 四、进一步加强外资企业党组织建设,需要加强引导和管理 加强外资企业党组织建设,市镇两级企业工委需要加强引导和管理,不断提高党组织党员的党性修养,使得党员积极在外资企业中做好贡献力量,带头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开展节能示范岗,标兵岗位,树立模范作用。 配备外资企业党组织建设指导员,与党组织书记联合,依据党的有关政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党员教育,不断创造有利于党组织建设的条件,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在年终表彰活动时,适当增加外资企业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表彰名额,使党组织和党员在外资企业中得到应有地位的认可,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建设,以点带面,引导其它党组织积极学习,从而形成在外资企业中党建的良好氛围。 XXX企业工委 **市拥有船舶生产和修造企业94家,配套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据**区经济贸易局和**区船舶行业协会统计,**区拥有船舶生产和修理企业18家,其中中等规模二级ⅰ类4家,其它是二级ⅲ类,还有停建4家,2007年产值达16.51亿元;2008年25亿元,同比增长151.5%,就业人员 2万多;2009年1-3月产值5.287亿元。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是造船高峰期,造船企业家们“饭都吃得很香”。 但随着国际金融动荡和世界经济放缓,航运经济发展受到直接影响。据国际造船业权威咨询机构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全球造船市场新签订单量大幅萎缩,全球新造船跌幅同比达95.6%,各类船舶订单合计仅为2004年月均签单量的6%。受之影响,我区船舶工业急转直下。2008年下半年,一些尚在建的企业已停建,少数已建企业也处于停产状态。2010年,造船企业将重新洗牌,这意味着传统低水平作业和制造“小、劣”型船舶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散货船产能过剩,40万至50万吨级矿砂船和大型油船、大集装箱船和特种船却有较大的市场,而小型船场不具备该级别新船的制造资质。小型船场想在新一轮的格局中不被淘汰,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面向全球市场做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准备。 二、**区民营船舶工业发展中主要问题 从**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在全区的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区民营船舶工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问题。 (一)土地及基础设施急需解决。目前**区民营造船企业只有海昌船舶公司用地已进入招拍挂程序,其它企业都没有土地使用权证,企业不敢多投入,大都处于低水平投资,走滩涂造船的落后生产老路,因而企业规模小,硬件软件缺少,没有生产、组装和涂装车间,不能分段规模组装和展开流水线生产,生产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差。多数企业只是建造简易船台而没有船坞,有些建有船坞或船台自己却不造船,只是租赁给造船者,收取租赁费而已,红火之时一坞难求,萧条之际租费大跌或停产闲置。另外,椒北地区不少船厂地处沿海滩涂,原有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落后,企业生产所需的水、电、路等基本条件无法满足,沿江道路凹凸不平,200吨以上主机无法运入,生产所需原材料运输困难;电压不够,网线需要改造;自来水不通,生产生活用水无法保障,且一旦发生火灾,没有水源无法及时扑救。同时,江堤之外大量发展的造船企业,对江堤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二)市场信息不灵。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目前仅局限于单项计算机技术应用,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尚未采用,这严重影响企业竞争力。国内外信息交流平台的缺失,也制约着民营船舶制造业发展。有的企业干脆先造再说,跟风造船现象严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缺乏对国际市场产品需求的预测能力。 (三)人才缺乏。高素质技工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民营船舶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专业人才存在“少、低、散”的特点,没有统一的船舶网络人才库可提供最新人才信息,因而难以满足现代船舶修造业“求才若渴”的现状。另外,受各种因素制约,现有人才也很难留住。 (四)竞争力弱。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以低价、低成本开展竞争的格局急需打破。 (五)民间集资为主。企业资金主要来源是民间集资,股东分散,发展后劲不足,且一旦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三、对策 (一)政府扶持,打造上规模的船舶企业 1.加强规划,落实土地。土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基础,造船工业是**区极具优势且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要认真解决造船企业的用地问题,在用地规划和用地指标等方面予以必要的倾斜支持,让船厂拥有自己的土地所有权证,减少投资的后顾之忧,也能争取金融部门中长期贷款,减少民间集资所占份额,降低企业和社会风险。同时,金融部门要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力度。企业有自己的土地后,将增强船东进一步注资力度,建造船坞、组装和涂装车间,使造船周期从一年多缩短为四至六个月,提高效率。这也符合国防科工委对造船硬件的要求。 2.加强服务,保障发展。**区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关心造船工业的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椒北地区要结合台电以东工业区块开发,优先解决道路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开工建设前所沿江路。电力部门要加快电网改造,保证电力供应。供水部门要尽快通水,满足需求。 6月8日,第九届新疆国际煤炭工业博览会以签约50亿元、专业观众达12000余名的成绩完美收官。无论是成果的展示,还是参展规模,在展现我区煤炭开发热潮广度和深度的同时,展会更多凸显的是我区煤炭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黑色煤炭、绿色开采、金色收获”,这是对煤炭绿色发展的要求,更是煤炭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在本届煤博会上,新疆的煤炭产业发展已步入绿色发展之路,这一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50000平方米的展场被来自国内外的1000多家参展企业占据。博地能源、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华润集团、河南煤化、中煤科工集团、塔克拉夫、住友减速机、SEW、葆德电气、卡特彼勒、神华等国内外煤炭行业的领军企业齐聚乌鲁木齐,连续九届煤博会的积淀使新疆跻身全球著名煤炭展之列。 全球第一大私营煤炭公司博地能源和全球第一大科技集团蒂森克虏伯更是占据了有利地形,现场展示的全球最新科研装备和技术吸引了不少前来咨询和洽谈的客商。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所副会长、振威展览集团总经理张学山告诉记者,展会全球化是本届煤博会最显著的特点。此次参展企业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3家。“目前,新疆煤博会在全国仅次于北京煤炭展,其规模和影响力为中国第二大煤炭展,也是亚洲第二大煤炭展。” 作为首家赴新疆参与煤炭资源开发的大型外资企业,博地能源非常看好新疆煤炭开发潜力。据了解,博地能源计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采煤机、输送机、挖掘机、支护设备„„参展的大型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其促进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理念、产业发展模式,都将成为促进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杠杆。“国内外的煤炭巨头带来了最好的技术装备,比如郑煤机(601717,股吧)带来的装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甚至世界先进水平,他们与我区煤炭企业签约将提升我区煤炭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区煤炭产业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转型。”张学山说。 此次展会映入眼帘的都是蓝绿色,而这恰恰是煤炭产业发展方式由传统粗放式向绿色低碳式转型的体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开掘黑金到发展绿色煤炭,参展企业的发展理念正悄然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新疆煤炭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 冀中能源(000937,股吧)集团副董事长张汝海说,近年来,冀中能源集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解决了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的难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希望这些技术能在新疆得到广泛应用,将冀中能源的绿色开采理念融入新疆的煤炭开采。 山东能源新矿伊犁公司总经理王贯东说:“我们把煤炭转换成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都是煤的洁净生产和转化,而且转化效率也非常高。” 河南煤化集团被誉为煤化“航母”,如今这艘“航母”开进新疆已近四年。河南煤化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贾修启说:近两年,“ 央企和大型能源集团在疆战略布局明显加快,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有关数据显示,各煤企和电企“十二五”在新疆的煤炭项目建设遍地开花 “新疆丰富而优质的煤炭资源,非常适合发展煤电和煤化工产业,冀中能源目前在新疆有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张汝海说。 山东能源集团也不甘示弱,王贯东告诉记者,“到“十二五”末,山东能源集团将在伊犁投资一千个亿,建设4个矿井以及配套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还有煤质烯烃项目。”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煤炭作为继石油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予以扶持。自治区提出,要全力推进煤炭资源转化,把煤制气、煤制烯烃等项目作为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制高点,及早动手,加快推进,形成长远竞争力。2015年,新疆煤炭年产量将达到4亿吨,煤制天然气135亿立方米/年,市场装机容量将达2825万千瓦。2020年,煤炭年产量将达到10亿吨,煤制天然气515亿立方米/年,市场装机容量将达4500万千瓦。 贾修启说,河南煤化旗下的新疆龙宇能源准东煤制气40亿立方米/年、众泰煤焦化130万吨/年改扩建循环一体化循环项目、哈密大南湖2×1000MW(兆瓦)煤电一体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盈利能力和职工收入都在新疆同行业处于前列,十二五”“ 期间河南煤化计划在新疆投资500亿元。划在新疆建设一座首期年产5000万吨,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现代化露天煤矿。 博地能源中亚区总裁史震春雄心勃勃地说:“我们将用最先进的理念、管理、技术,将这座露天煤矿打造成全世界煤炭行业的样板。” 和博地能源一样,吸引无数煤炭巨头“竞折腰”的正是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正如第九届新疆煤博会组委会项目总监孙伟所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大家都奔着你来,无非就是说明一点,你这里有“货”。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三次全国援疆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优惠政策,这也是吸引众多煤炭企业到新疆发展的优势所在。多方合力使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推进,磁场效应”“ 再度升温。 与此同时,随着“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将困扰新疆煤炭外运的瓶颈逐步打破,新疆的新型工业化正逐步由“石化独秀”向“油煤双驱”转型。投资将超过1万亿 元。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投资额更是达到数百亿元、上千亿元,必将引发了疆内煤炭行业的重新洗牌,也给新疆煤炭开发带来新的活力。 从“黑、大、粗”的煤炭开采到大规模、现代化的煤炭开发,从单一的煤炭开采到煤电、煤化工产业链的延伸,从传统粗放式到绿色低碳的发展,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前行。 从重庆专程赶来参加展会的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斌向记者介绍了公司在新疆的发展规划。“随着中央加快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深入实施,必然催生出一个新兴的能源装备制造市场。谁先占领新疆市场,谁就赢得先机。目前,公司已开始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把新疆市场作为重中之重,由原来的单纯经销发展转为在新疆投资、合作、建厂,把公司装备制造的基地建在新疆。”王勇斌说。 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朱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进入新疆的能源企业,都比较重视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把原来简单的资源开采变成资源的深加工。新疆煤炭产业正处于一个提量提质的过程中,而且速度还在不断地加快。 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资金推动下,新疆40%的国内煤炭占有率和巨大潜力正成为各大能源集团争相投资开发的聚宝盆和产业延伸的助推器,目前,国内五大发电集团和煤炭20强企业已全部落户新疆,正带动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投资步伐提速。到“十二五”末,自治区力争形成10个千万吨级、5个3000万吨级、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能超过4亿吨。 山西今年或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 秦皇岛煤炭网2012.5.31山西省煤炭厅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山西计划建成投产100座重组整合保留技改矿井,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 到今年4月底,山西开工建设各类矿井694座,其中重组整合矿井663座。全省累计综合竣工验收矿井59座,新增生产能力7650万吨/年。今年全省计划建成投产重组整合保留技改矿井100座,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 目前,山西已投产和在建的千万吨级特大型矿井有10个以上,全国为37个。山西同煤塔山、晋煤寺河、平朔井工一矿等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成为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的排头兵。201 1年,山西煤炭产量8.72亿吨,其中出省销量5.81亿吨。今后4年内,山西煤炭总产量将控制在10亿吨。 此外,为提高办矿水平,今后山西将对煤矿办矿主体企业实施“等级管理”,企业经过整改后仍达不到最低等级将被取消办矿资格。今后山西新建矿井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120万吨/年。山西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后,矿井数量由2600座压减到1053座,办矿企业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管理水平,山西将依照办矿企业规模、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百万吨死亡率等10多项条件,按照特级、甲级、乙级、丙级、丁级5个级别对其进行管理。 从5月底开始,山西将在3个月内对办矿企业进行等级评定。管理级别较高的办矿企业在配置接替资源等方面将获得优先支持。级别实施动态管理,行业管理部门依据企业管理水平对其实行升级或降级。首次被评定为无等级的企业,如果整改后下仍达不到丁级标准,将被取消办矿资格,其所属煤矿的生产、建设、经营活动将被停止。 一、培育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的发展是突破地区战略发展的基础保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逐步改善知识技术资源的配置, 对物资资源耗费进行减少、增大成长效益产业的快速发展, 培训新型的产业发展, 实现对产业整合升级发展, 增强体质经济发展水平。构建适合国际经济发展的优势, 正握主动化的战略发展标准, 进一步提升核心关键技术的发展, 推进新型技术节能改造, 对生物制造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新技术能源发展产业进行推进, 切实完善产业的核心竞争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兴发展。顺应现有的经济产业机构, 对资本进行重组, 对产业进行转型发展, 利用国际债务优势对中国经济市场进行规模化发展, 吸引国际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 不断创新发展知识产业的进步, 提高我国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我国的新兴产业战略发展主要以市场行业发展基础为导向, 根据企业规模发展水平, 对资源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控制。企业在新型产业发展中, 不断提高自身的产业发展优势, 对产业的资源发展路径、投资发展标注怒、行业高度、建设规模等多项内容进行重组分析, 建立适合产业快速稳定发展的新型产业标准。根据实际条件, 对信号的科技水平进行发展, 不断提升战略产业的新型水平。提高新技术产业的经营, 对市场的技术创新标准、规模认可程度进行调整, 加强新技术创新发展条件的研究, 对市场认可程度进行分析。对于新型技术产业的发展研究中, 需要对新型产业的价格、服务、成本、管理水平等多项内容进行分析。如果企业内没有技术更新和变化, 就需要从原有的新型领域发展中逐步改变现有的发展标准。例如, 传统行业主要出于产业链的基础性位置, 如果简单的进行代工处理, 新型产业的发展就出于定产品提升标注怒, 但仍然可以变为现代的新型产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创新能力, 强大的科学服务连接, 就需要对产业链进行利润标准性分析。经济实体不足会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 重视现代产业的发展, 提高现代产业的产品升级和换代, 加强核心技术的能力发展, 提高生产工艺的创造发展水平, 从而实现用户需求变化、业务能力的快速发展。 战略性的产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国民经济体制发展水平, 战略新兴发展需要高技术管理水平、创新发展水平, 但同时具有较高的技术风险问题。为了有效的加强战略性技术发展, 对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战略创新发展, 发觉市场中可能存在的敏感标准, 对可能存在发展契机的新型技术产品进行发觉和分析, 加强技术措施的创新发展, 加深会计财政扶持和创新, 实现对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二、加强产业的提升和策略创新 传统产业品质的发展具有有一定的发展过程, 根据传统产业发展的标准进行调整和和提升, 加强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充分发挥我国事业发展的潜力, 拓展经济发展市场的水平, 实现自主创新、品质改革、重组、品牌提升和节能减排, 对可能存在的落后进行更新换代。依照传统创新发展能力水平, 对产痛产品的经济效益、品牌进行提升。逐步引进产品发展转型, 从产品政策发展导向, 对产品的性能进行分析, 淘汰落后的产品, 对可以重组的产品进行兼并, 逐步推进可整合的产品, 改造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面进行建筑产业、医药产业、纺织有色金属产业、石化产业、装配产业、电子产业以及轻工食品产业的发展, 完成各类传统行业规划的实时改革, 加强产业信息的快速发展, 提升现代化技术改革的创新。 战略性的改革具有风险、改革不代表成功, 可能会存在各种风险问题。相比传统行业的发展技术水平, 对新型的行业发展路线进行分析, 更好的对相关经验进行参考和研究, 实现对产品结构的发展改变。重视产业调整和转型, 确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 实现战略性的经济增长。战略性的产业发展不仅是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标准, 更是对新兴产业服务的品质提升。根据产率额产品产业的发展需求, 减少产业发展中缺乏的空间, 拓展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紧密结合标准, 改进现代产业的发展工艺, 提高产品产业的发展性能, 促进熄灯乃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步提高产业的发展, 对战略新兴产业的促进进行战略整合, 完成对产业品质的生产形态、工艺技术标注怒、产品性能的整合,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联合性, 拓展产业快速发展的互动性、文明性和发展水平。通过加强战略性的产品升级, 改进投资发展标准, 对产业之间的可互动性、共同发展水平进行关联, 重视投资与发展的关联性, 对新型产业发展可实施的动力效应进行分析。结合现代产业的发展结构标准, 促进战略性产业的升级换代, 实现推进现代产业发展有效整形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现代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品质的各个方面的整合和提升, 加强产业转型发展, 建立适合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策略标准, 对企业发展的产业品质、经济状态进行准确的分析, 改变现有的综合产业经济竞争实力, 架起那个产业互动促进发展作用, 对产业的新兴发展进行改进, 完成产业效益的有效带动和发展。 摘要:产业快速发展需求结实的经济发展体制, 良好的产业转型可以推进产业经济的升级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需要根据产业产品的转型标准进行提升。坚持战略转型发展水平, 逐步改善产业的传统发展, 重视产业发展的基础标准, 强化产业经济服务管理水平, 促进经济体制存量的增幅,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品质的改进。本文将针对产业转型的基本标准进行分析, 通过判断产业转型的升级标准, 对产业产品的优化、策略标准进行确认, 改善产业升级发展水平, 实现产业快速稳定优化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饶长海.突破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制造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J].现代商业, 2010 (11) . [2]刘春生, 菅蔷.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产业集群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4) . 十变八宁缺勿滥 中国服装行业年度十大优秀供应商推荐活动,是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一项评优活动,确定了八家涉及到服装行业产业链条的相关领域的优秀企业荣获“2012年度中国服装行业十大供应商”称号。他们分别是:上海百胜软件有限公司、全球面料网、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睿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旺商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颖新钮扣制品有限公司。中国服装协会举办这次评优活动旨在为中国服装行业推荐优秀的供应商,整合行业资源,加强服装行业的上下游联动,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本次新闻发布会由中国服装协会科技部主任杨晓东主持,杨主任在会上表示:“此次推介活动是在广泛征求行业意见的基础之上,本着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目的是把服装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关联企业推介出来,为服装行业的提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次获得荣誉的企业涵盖了服装行业供应链端的面辅料供应商、生产制造设备供应商、软件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和终端销售辅助设备提供商等相关企业共八家。对于这次只有八家企业获得称号,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表示,协会选择时不仅仅考虑了企业的现在,还考虑了其持续的发展能力,更看重的是未来是否能够和服装行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同时,为了缩小服装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之间的距离,增加双方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促使双方能够达成更有效率的合作,中国服装协会还专门在本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为十大供应商企业开辟了集体展区,给优秀供应商企业和服装企业提供机会进行交流沟通,以促进其达成合作意向,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和提升。 供应链是关键 “十二五”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服装作为我国纺织行业的重要终端分支,肩负着推动行业发展前行的重要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日渐强盛的国力、惠及产业的经济政策,使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涨,通胀压力增大,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等各方面不利因素都使服装产业受到不小冲击。根据海关数据,2011年1~11月,全国纺织类服装出口231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增速较4月底降低6个百分点,行业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产品价格的提升,据测算,2011年1~11月纺织价格整体提高20.4%,对出口总额增长的拉动达到了98%。剔除价格因素之外,1~11月纺织服装出口数量同比净增长0.5%,其中服装出口数量净增加0.1%。这些数据都无情的警示着我们,靠数量增长拉动企业快速发展的路已经不太好走,转型、升级成为全行业的不二选择。 从“做嫁衣”到“创品牌”,从依赖出口到开拓内销,中国的服装企业在全球经济轨迹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出路,不断探索前进的方向,当前转型升级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更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实现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转变的主动选择。而如何优化供应链管理,选择优质供应商也成为了此次调整转型的关键课题。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曾经在许多场合都说过:“对于服装企业来说,谁掌握了价值链条,谁能够掌握产业链条,谁就有了整个产业的未来。” 服装行业的供应链涉及到了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生产制造、品牌的打造营销、销售渠道的选择、物流配送的便利、零售终端的管理等多个环节。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在发布会上谈到:“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对供应链的研究越来越专业,深入和系统,当前服装企业与供应链上的各个方面都逐步的意识到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买与卖,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互惠互利,齐头前进的关系。只有含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个行业形成共识,只有服装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企业互动相联,特别是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条上的每个节点都能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随时灵动,才有可能打造出现代化,具有极强抗风险能力的服装行业和服装企业。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对于整个服装行业链条上的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然的选择和必然的决定。” 王茁在会上强调:“中国服装协会主办十大供应商这样的活动,其重要意义就在于,整合产业供应链条,把优势的上游企业和上游产品在业内隆重推出,同时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也能更加便利地找到上游具备规模的,优势的合作商和供应商。十大供应商推介活动是真正的、彻底的打造一个优质的产业链联动的链条平台,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相关问题,帮助全行业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协会工作获肯定 发布会上,此次获得中国服装协会认证的“2012年度中国服装行业十大供应商”的企业负责人也纷纷发言,表示中国服装协会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对于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严繁荣表示,金三发集团此次能够获得认证感到非常荣幸,作为一家专业生产高档服装粘合衬、高档里布、高档经编布、非织造布(无纺布)的民营科技企业,公司生产的服装粘合衬已连续15年产销量全国同行第一,非织造布产销量连续十一年居国内同行之首。此次成为“2012年度服装行业十大供应商”是协会对公司的认可和鼓励,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优势和机会,作为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链条中的一名参与者,感到责任重大,未来将再接再厉,继续为服装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百胜软件总裁黄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作为亚洲最大、最专业的服装服饰行业展会之一,CHIC毫无疑问是我们展示百胜整合性时尚信息化方案及产品的最佳平台。”百胜软件公司战略规划定位“成就智慧品牌”。公司成立12年来,成功为上万家时尚企业提供IT解决方案和管理咨询。这次百胜软件对于参展CHIC非常重视,在百胜展厅,公司的技术专家和咨询顾问驻守现场,为参观者展示各类产品的创新成果和技术能力,特别是展出的大尺寸24点式触控液晶屏显示屏-旺铺新屏,以“新奇、智能、便捷”为亮点,让观众亲身体验了“拥有时尚尽在指尖”的全新服饰购物体验。 据悉,“中国服装行业年度十大供应商”的推荐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中国服装协会对于获得荣誉的企业将会利用行业组织平台和行业协会的品牌活动在业内进行推介,活动贯穿全年。此次推荐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得到了上下游全产业链的积极响应,相信在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的今天,这样的活动一定会激发全行业的热情,齐头并进,披荆斩棘,将我们的服装产业带着“中国的印记”一步一步推向世界。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推荐阅读: 对外产业转型升级06-01 产业转型升级路径06-07 产业转型升级研究08-23 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升级06-20 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10-23 “2.5产业”成邗江转型升级新引擎10-24 河南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05-25 襄阳纺织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论坛召开06-20 创新发展 积极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09-14 关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查与建议07-03产业转型升级调研 篇4
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对策 篇5
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篇6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策略 篇7
优化产业链条 助力转型升级 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