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表旅游景区

2024-11-06

调查表旅游景区(共10篇)

调查表旅游景区 篇1

桃花沟景区游客环保意识调查问卷

亲爱的游客:

您好!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了解游客们的环保意识,我们特设了以下问卷,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接受我们的调查!

1、您受教育的程度为:()

A、小学 B、初中C、高中D、大学及以上

2、您的大致年龄是:()

A、18岁以下B、18-25岁C、26-50岁D、50岁以上

3、您平时是否会有意识地关注环保类报道?()

A、非常关注B、比较关注C、一般D、不太关注

4、您在桃花沟游玩时,是否会注意到这里的环境问题?()

A、会B、不会

5、您注重桃花沟的环境质量吗?()

A、很注重B、还好C、无所谓

6、您对这里的环境质量满意吗?()

A、满意B、还好C、不满意D、无所谓

7、当附近没有垃圾桶时,您会怎样处理手中的垃圾?()

A、习惯性的随手扔掉B、找到垃圾桶再丢

B、找不到垃圾桶,只能随手扔掉

8、当看到桃花沟景区有乱扔垃圾或破坏景区环境的行为时您会怎么做?()

A、上前劝解并阻止B、去管理处举报C、微博行为D、不理会

9、您认为有必要在桃花沟开展环保工作吗?()

A、有必要B、没必要C、无所谓

10、您认为桃花沟的环境工作目前应改善哪些方面?(多选)()

A、垃圾处理B、水道清洁C、改善空气质量D、对游客环保意识的教育 E、其他(请注明)

调查表旅游景区 篇2

但是, 大连的生态旅游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大连的旅游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于2010年发生的石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政府对旅游景区的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不完善, 以及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带来的大量生活垃圾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影响, 使得陆地环境也在不断地恶化。这对大连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所以说对大连的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这两方面合理均衡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发区童牛岭-海滨浴场景区环境情况调查概述

我们利用暑假时间以童牛岭-开发区海滨浴场为例对大连旅游景区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实地取景拍照, 并且对部分游客和市民进行访谈, 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 旨在对景区环境情况有整体的了解, 从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此次调查, 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 接受访问者来自不同的阶层, 包括清洁工、管理员、学生、医生、教师、公务员、退休职工等。调查内容主要有市民对海滨浴场海水质量的看法, 石油泄漏对海滨浴场海生物数量的影响, 以及对童牛岭-海滨浴场公共设施的意见和建议, 等等。从调查过程看, 大部分人对此问卷的问题给予了热情的回应, 在调查过程中也本着客观, 负责的态度认真填写问卷, 但也有少部分人对此类问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 70%以上的人对2010年的石油泄漏事件有所了解, 63%的人对目前的浴场海水质量感到满意, 30%的人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当前海水质量, 80%的人认为游客自身的素质应该得到提高, 20%的人认为景区的硬件设施有待提高。在海生物数量方面, 我们特意询问了常年在浴场工作的人员, 她们表示, 近年来鱼类和浮游藻类的数量减少得比较明显。对这类问题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对结果的分析提出相对的解决办法。

二、开发区童牛岭-海滨浴场景区环境现存的问题

(一) 从硬件设施方面看, 景区公共建设不够完善和后期维修不到位。

硬件设施是景区规划发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分为前期规划建立和后期管理两个时期。在走访的童牛岭-开发区海滨浴场景区的过程中, 从硬件设施层面来看, 存在或者说有待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一是公共设施建立不够完善, 童牛岭卫生间设立太少, 一个山脚下的正在修建中;另一个就是在山顶, 而且没有指引前往卫生间的标识牌。童牛岭-海滨浴场景区中缺少突发事件紧急救助的医疗结构, 如有游客不小心摔下山或者掉海里, 可能会由于没能及时得到救援而有生命危险。二是设施后期管理不到位, 童牛岭山脚的木桥有很多破损严重, 山顶的钟楼多处出现断裂, 山中湖边平台上存在山体坍塌, 还有海边大面积的木栈道断裂, 及浴场卫生间里面冲水洗手的地方老化等问题。三是人性化设施做得不够到位, 类似于残疾人专用通道、设施几乎没有。

(二) 从管理制度方面看, 景区规章制度不完善及管理力度不够。

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 这句话反映了在一个整体中, 必须要有法律规则的制约才能维持应有的秩序, 而在走访的景区中, 在管理制度的方面做的显然不到位。一是一些公共设施的旁边没有设立使用或者注意的规章制度的牌子;二是管理力度上的不够, 管理人员不足, 才会导致垃圾四处乱丢, 也没有人提醒制止的现象发生, 以及清洁人员反映游客使用卫生间的一些不文明行为。

(三) 从自然环境方面看, 人为破坏及突发性事故对景区环境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是人为影响, 在上面反映到的垃圾乱丢是一个大多数景区都会存在的问题, 海滨浴场景区中商业化气息太重, 各种凌乱的娱乐设施, 以纪念品和海产品主打的各类商铺, 所处的位置没有合理的规划, 修建也没有个比较统一的风格, 整体凌乱缺乏美感;二是一些突发性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其中尤为要关注的是海上石油泄漏对景区海水质量、海生物数量的影响, 从2010年石油泄漏的事件影响来看, 我们应在石油泄漏的应急对策和后期恢复上有更为完善的方案。

三、旅游景区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 政府方面。

政府管控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是在硬件设施方面的措施想来最重要的是加大资金的投入。二是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力度, 如在景区定期开展一些相关的讲座活动, 发放一些与景区相关的小册子, 固定时间组织一些志愿者做景区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维护, 号召全民为景区环境的和谐稳定行动起来, 使得公众的环保意识得以提高, 因为存在的某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公众环保意识重视度不够。三是谈论一下日本, 我们都说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有过环境遭到破坏的时期, 但是在最近几年, 环境状况已经有所改善, 日本也成为世界上环境最优美的国家之一。日本方面是怎么做的?引用一个日本日挥株式会社集团董事伊势谷泰正对于日本在环境处理措施方面的一个比喻就是胡萝卜+大棒政策。我们国家的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类似于一些奖惩措施应该完善, 类似于举报怎么奖, 违反怎么罚, 不见得罚钱, 可以像美国一样做多少小时的社区服务, 这就挺好的。四是针对景区商业化应采取的措施:对旅游景区的总体功能进行科学规划与定位。旅游景区资源是国家共有资源, 全民有无偿共享的权利, 应该建设成为高质量的休闲娱乐场所, 供人们享用。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从公益化的角度去经营与管理;另外, 从旅游景区与其他旅游要素的关系上讲, 旅游景区具有吸引功能, 即通过旅游景区吸引旅游者前来观赏, 从而带动吃、住、行、购、娱等旅游要素经济的发展。五是像石油泄漏这样的突发事件对景区环境的破坏如果处理不好, 对景区发展可能是致命的, 在这方面是需要专业技能的人去解决的, 政府应重视此类人才的培养。还有就是对石油泄漏处理要有完善体制, 或者我们可以从美国的做法得到借鉴。美国对石油泄漏事故的应变体制:联邦现场协调部、州现场协调部和泄油事故责任单位三者是处理事故的决策机构 (最终决定权在联邦现场协调部) , 下设计划、作业、物资调配、财务四个部门。联邦现场协调部可以接受其他政府机关的援助。1990年美国油污染要求潜在的污染者也要对泄油事故有应变准备, 经营者必须设想油轮、驳船发生泄漏, 并与特定的石油处理机构签订最坏情况下的处理协议。这些潜在污染者的每艘船都要有对应变措施具有支付能力的证明, 每船须制定应变计划并得到认可。六是建议政府可以定期发放一些水质质量的检查报告。

(二) 群众方面。

上面论述政府在景区环境中的重要性, 而群众在其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普通群众方面:作为市民, 作为游客, 作为景区使用和体验者, 更是不能袖手旁观, 每个人都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各种号召, 提高自身素质, 出门随身携带装垃圾的小袋等细小之举, 用自己正能量的行为去影响身边的人, 让更多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得以提升。管理人员方面:首先要坚持学习, 提高自身管理素质;其次就是要增强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责任心;再次就是我们作为大学生, 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要加强对社会环境的重视及责任心的养成。

总之, 景区问题千姿百态, 非一日形成, 非一日可解决, 存在的问题要得以改善, 政府及我们每一个人对此问题都要有高度的重视和危机感, 在一些措施方面要落实, 要持之以恒。政府在童牛岭等景区也做了设施上的改善, 让人们有更好的场所去享受生活, 同时作为普通群众的我们也理应做一个文明的热爱环境的人, 让景区多一份美丽。

摘要:随着大连旅游业快速发展, 景区的硬件设施、管理措施、环境保护等许多问题应运而生, 迫切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及群众的配合来解决景区现有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和制定条文来改善景区环境, 提高游客自身素质, 从而使大连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迈上崭新的台阶。

中学生旅游调查浅析 篇3

【关键词】中学生.旅游.调查

1.调查目的

近些年来,我国的人均消费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旅游已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的益处为大家所认可,很多家长都愿意让孩子通过旅游缓解学习压力,和孩子在旅游过程中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在旅游中得到锻炼和成长,笔者主要对中学生的旅游现状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旅游的必要性和在旅游中应该注意问题。

2.调查方法及时间

笔者与课题小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采访”两种方式,其中“问卷调查”又采用了互联网电子问卷表和学校现场纸质问卷表两种形式,其中学校现场调查时间为25天,网络调查30天,共五所中学的学生参与调查,收回调查问卷200份。

3.调查内容

重点针对对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消费等方面进行调查。

4.数据统计和分析

4.1旅游主体

从性别看,男生占48%,女生占52%,基本持平,没有重男轻女现象。从出游频次看,12%的人每年出游2次,29%的人每年出游1次,35%的人三年内出游了1-2次,24%的人三年没出游;从出行时间看,多集中在暑假8月份,暑假8月出行占89%,寒假和其他时间占11%;从同行人员看,14%由父母共同陪同,41%由母亲陪同,30%由父亲或其他人陪同,15%无人陪同;说明目前中学生旅游,具有人数多,频次较高,时段集中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目前中学生自由活动空间小。从对旅游的认可度看,绝大部分人非常喜欢旅游,选择非常喜欢和应该旅游的占87%,选择无所谓的占11%,选择不喜欢和不应该的占的2%;从旅游计划性看,提前收集旅游信息自主研究制定的占7%,委托旅行社制定的占71%,不制定的占12%。反映当前中学生依赖心重,独立自主意识不强。从旅游收获来看,认为旅游长见识、减压力、尝美食、交朋友的占77%,认为旅游让亲人之间更为亲密,身体得到锻炼的占23%。调查显示,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升学压力大,生活是相对枯燥乏味的,期待利用假期旅游亲身体验平日里在电视、电脑、手机、杂志等旅游媒介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彻底的放松身心。

4.2旅游客体

从旅游地看,中学生想去旅游的地方可以分为以下的五大类:繁华都市、水乡古镇、海岛、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其中选择繁华都市的占47.5%;选择自然景观的有占比23%;选择海岛的占比16%;选择其水乡古镇人数最少,占13.5%。调查显示,繁华都市在食、住、购、行、娱方面以其舒适度高,对中学生更有吸引力,这与目前中学生普遍不爱运动,喜欢高科技产品,追求精致生活品味有关。从旅游经费看,消费1万元以上的占9%,消费1万至5千元的占32%,消费5千至-3千元的占40%,消费3千以下的占19%。从花费构成看,住宿、门票、交通占比最大,约达65%,饮食占比10%,购物占比25%。从出行方式看,参加旅行社的占比71%,自助游占比29%;从交通方式来看,选择火车和汽车占85%,选择飞机占10%,选择其他交通方式的占5%。从经费来源看,中学生外出旅游经费主要来源是父母给的,只有少部分是通过在业余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来赚取外出旅游的经费。可见,中学生旅游,由于没有经济决定权,又在大都在陪同人员的监护下,绝大部分消费行为较为理性。

5.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

5.1经济因素

对于中学生来讲,外出旅游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经济因素,这决定着他们的旅游目的地和所有的旅游行程。中学生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渡过的,平时他们没有时间去做一些兼职以供自己外出旅游,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在假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用赚得的钱和小伙伴去旅游,由于经费有限,所以在外出旅游时消费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5.2时间因素

当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较大,在上学的时段即使有周末放假,由于经过了一周紧张学习,大部分中学生选择在家休息,或是参加课外补习和完成作业,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讲,外出旅游的时间基本安排在假期,这是集中消费的主要原因。

5.3文化因素

对于中学生而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进入成熟阶段,所以不同的文化和家庭背景会对他们的旅游行为和消费观念产生影响。

6.建议与结论

6.1旅游要不盲从。中学生学业重,出游一次不容易,要珍惜每一旅游机会,听从自己的内心,去自己真正向往的地方,感受全程的快樂休闲。

6.2旅游要有准备。俗语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选定旅游地和制定旅游路线前,应充分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名胜古迹、杰出人物、美味佳肴,做好旅游攻略,确保旅行安全和健康,不要因旅行中的吃、住、行考虑不周,使旅游的快乐打折。

6.3旅游要有想法。俗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旅游不应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要带着问题,边游边思。这个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是文化,各地人文景观亦是当地文化的主要载体,旅游要带着文化去体味所看之景及所接触之人之事,才会心有所动,念念不忘。

6.4旅游消费要量入而出。绝大部分中学生旅游靠家庭资助,在制定旅游攻略时,自己的期待和家庭经济条件要综合考虑,不盲目攀比。旅行中也要尽量避免计划外的支出让父母为难。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情况下进行的旅游,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彻底放松,全身心享受旅游带给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愉悦。

6.5旅游有益身心健康。适当的旅游可以释放压力、锻炼身体、开阔眼界、广交朋友、锤炼意志及重识自我,对成就一个成熟的心智大有裨益。爱旅游的人因见多识广,往往比较通达和乐观,是生活中最受欢迎的群体。从某种角度看,旅游在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优势,是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蒙睿.我国青少年旅游网络建构的初步探讨[J]. 旅游学刊. 2001(01)

大学生旅游问卷调查表 篇4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每月除了基本的生活必须费用外,还可以灵活支配的费用为()元

A.100B101---200C201---500D500以上

4.您的课余时间主要是()(可多选)

A学习B业余兼职C外出旅游D上网E休息F会友G其他

5.您一般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出行()

A平时有空B周末C寒暑假D五一或国庆长假E任何时候

6.你的旅游费用来源是()(可多选)

A生活费中节省出来的B家长另给C兼职薪水D学校奖励E其他

7.您外出旅游的频率()

A一季度一次B半年一C一年一次D超过一年一次

8.您对大学生旅游的态度()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一般D不太喜欢E不喜欢

9.您外出方式的选择()

A与好友结伴B家庭游C自助游D跟随旅游团E其他

10.你去旅游主要考虑的是()

A价钱B景点C时间D其他

11.你外出旅游获得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可多选)

A学校宣传栏的旅游宣传单B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

C身边朋友、同学的介绍D上网搜索广告

E旅游机构的营销推介F其他

12.您外出旅游可接受的花费为()

A100元以下B100-300C300-500D500-1000E1000以上

13.您喜欢旅游景点类型是()

A 自然风光B 历史遗迹C 风土人情D 生态观光

14.您喜欢旅游的原因()

A思乡或郊游心B娱乐的需要C运动需要D购物目的15.您认为阻碍大学生出游的最大问题在()

A资金不足B闲暇时间不足C不信任某些旅行社D个人不喜欢参加旅行E没有合适的出游伙伴F安全问题G由于情况未知而带来的不安全感(车票,订房等因素)H其他

16.您想从旅游中获得什么?

A休闲放松B积累知识,增长阅历C与同学朋友一起欢乐D其他

17.您心里一直向往的旅游胜地是哪?

大学生旅游情况问卷调查表 篇5

亲爱的同学,你好,为了研究在校大学生在校或节假日期间的旅游情况调查,故希望通过调研,得出相应结论。为此,我们需要你的第一手资料,衷心感谢你的合作与配合!

1.你的性别是()A男B女

2.你的年级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是否喜欢旅游()A是B否

4.你的旅游频率为()

A一年一次B一年二至三次C一年三次以上D其他

5.你一般旅游的范围是()

A 省内B省外C境外

6.旅游方式一般为()(多选)

A与好友结伴B家庭游C自助游D跟随旅游团E其他

7.你的旅游信息来源一般是()(多选)

A杂志报纸B好友介绍C互联网D旅行社广告E其他

8.你的旅游费用一般为()

A 300以下B 300至600C 600至900D 900至1200E 1200 以上

9.你的旅游费用来源一般是()(多选)

A从生活费节省出 B家长另给C兼职薪酬D学校奖学金 E其他

10.你一般的景点选择为()(多选)

A风景名胜B名人故居C海滨沙滩D大型游乐 E探险F其他

11.你的旅游住宿选择一般为()(多选)

A青年旅舍B朋友家或者宿舍C一般旅社D经济型酒店E豪华酒店F露营住宿G其他

12.在旅游中你遇到过哪些麻烦()多选)

A天气情况差B个人身体状况较差C住宿条件差D导游素质差E人身安全存在隐患

13.你认为阻碍大学生出游的最大问题()(多选)

A资金不足B闲暇时间不足C不信任某些旅行社D个人不喜欢参加旅行E没有合适的出游伙伴F其他

14.你的旅游费用中最大支出为哪一项()(多选)

A住宿B餐饮C交通D购买纪念品E购买景点门F其他

15.你喜欢旅游的原因是()(多选)

A可以放松心情B可以增长知识,扩大眼界 C 可以品尝各地美食

D 可以交到各地的朋友E可以领略到不同风俗人情F其他

16.你对大学生旅游的态度是()

A提倡可以丰富大学生活B一般大学生旅游可有可无C不提倡大学生旅游影响学习D增加经济负担

17.旅游过程中你最想收获什么?

调查表旅游景区 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您喜欢旅游吗?()

A、非常喜欢B、一般C、没兴趣

(2)您愿意投入的可支配消费资金比重是()

A、10%以下B、10%-20%C、20%-30%D、30%以上

(3)您出游的频率是()

A、每周一次B、每月一次C、每月两次D、不定期,想去就去

(4)您的出游地集中在?()

A、学校附近B、市/州内C、省内D、省外

(5)您去旅游的目的是什么?()

A、欣赏景观,放松心情 B、探亲访友C、处理事务D、其他

(6)您喜欢哪个时节出游?()

A、寒、暑假B、国庆/五一C、周末D、不确定,只要有时间

(7)您出游时间一般多久?()

A、一天B、2—5天C、一周左右D、不确定

(8)您在出游中注重什么?()

A、费用B、安全C、舒适度D、旅游的精力

(9)出行前您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旅游信息?()

A、网络B、亲友介绍C、报刊广告D、旅游社

(10)您认为阻碍大学生出游时最大的问题是()

A、资金B、时间C、不信任旅游社D、其他

二、多项选择题

(1)您在旅途中关注的服务要素是()

A、住宿B、餐饮C、交通工具D、导游E、购物F、娱乐G、其他

(2)您最想去的地方是()

调查表旅游景区 篇7

1 研究要素及方法

本文结合生态旅游的概念特征及景区评定的质量准则, 并且参照《江苏省生态旅游示范区技术规范 (试行) 》上对生态旅游设施规划建设的界定, 筛选出了若干能够体现生态旅游设施特色的调查要素, 主要包含景区交通游路、水域驳岸环境、生态植被景观三类。

1.1 调查时间及地域

1.1.1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从2015年3-6月, 也即第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召开后的1 a内, 一方面考虑这一盛事会催生南京的旅游设施建设和升级, 另一方面也利用此次契机对南京景区现有的生态旅游使用和接待情况做一摸底, 为今后大型节事期间南京生态设施的建设使用提供参考[2]。

1.1.2 调查地域

根据建成时间、景区性质和地理分布等多重要素考虑, 将本调查报告研究的地域界定在南京具有代表性的景区点, 分别是玄武湖公园、幕燕滨江风貌区、雨花台烈士陵园、古林公园、绣球公园、乌龙潭公园和七桥瓮湿地公园。

2 调查内容

2.1 交通游路

2.1.1 游路分级

生态旅游区区别于一般景区的一大特征就是强调人的能动性位移, 尤其是鼓励采用自行车道和徒步等交通方式。这就对道路级别的多样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综合来看, 调查的7个景区基本满足了生态景区对游路的分级要求, 包括一级串联园区的主路, 二级次园路以及三级支路。可以说游路系统基本完善, 但是也存在一些差异。如幕燕滨江风貌区和雨花台烈士陵园主要是以主环路为主, 其三级游步道的比例约占整个路网的20%;而乌龙潭公园、绣球公园的三级游步道比例较大, 约35%。究其原因, 主要是和景区的特殊属性有关, 作为大尺度的滨江风貌区和纪念性园林代表雨花台, 其面域较为广阔, 通过宽阔的一级路更加能够凸显景区主轴;而乌龙潭公园、绣球公园作为服务半径为周边人群的中小型景区, 其园林道路设计更显精致[3]。后期优化时, 前者可以适当提高三级游步道的比例, 在主路布局方式不做大的调整的前提下, 着力打造慢行方式的多样性, 多建设一些生态旅游性质的三级游步道。

2.1.2 游路材质

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对园路材质的多样性和材质做出明确的要求。尤其强调游览步道设置合理, 普遍采用生态性材料, 线路设计符合生态和审美原则。总体而言, 调查的景区中都至少运用了3种及以上的路面材质。其中, 混凝土和柏油类型路面材质所占比例最大, 一般都在主路上出现。而差别主要体现在游步道的材质上, 调研中发现, 一般游步道多采用石材或木质, 结合不同的线型及长度做成美观和谐的游线, 如玄武湖公园园路材质较为丰富, 综合运用了青砖、碎拼和鹅卵石等多种类型, 并将其和公园的历史典故、园林风格相结合,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4]。

但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包括某一特定区域大面积使用同一种单调材质的现象局部出现等。如幕燕滨江风貌区在某些大面积区域的材质处理上过于单调, 空间丰富度不够, 若能够加以颜色及单元的变化, 景观装饰效果会更好一些。

2.1.3 旅游交通方式和工具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健康、绿色的出行方式, 对游客在景区内的游憩经历提出了更高要求, 鼓励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多种特色交通工具和方式。

调查中发现, 一些建设年限较长的景区, 如乌龙潭公园、古林公园等, 基本上没有电瓶车这种交通方式。玄武湖、雨花台等景区虽然有电瓶车, 但是基本都是环主路行进一圈, 中途很少停留, 更没有深入到二级支路, 可以说完全是一个交通上的串联, 而缺少了生态游憩的辅助功能, 不够鲜明[5]。建议在后期优化时, 应合理考虑慢行系统的专项设计, 让游客真正体验“生态慢游”的乐趣。

2.2 水域驳岸

2.2.1 水域资源清洁度

调查的景区中, 大部分景区的水质都是非常良好的, 但也有局部的一些出现了少量污染现象, 如幕燕滨江风貌区, 由于江域面积广阔, 且之前一直是采沙、采石的重要工地, 导致还有一些工业用砂和杂质残留, 后期应该对这些重点区域集中整治。

2.2.2 水域驳岸的类型

多数调查景区的驳岸类型都在2种以上, 除了基本的硬质驳岸外, 出现了以植物花草为主要覆盖形式的生态护坡。尤其是乌龙潭公园, 虽然面积不大, 但运用多彩的水生植被打造曲线多变的水岸线, 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但也有一些景区驳岸建设稍显单调。如雨花台烈士陵园的驳岸设计主要分布在名胜古迹区和楼台亭阁馆范围内, 驳岸的类型几乎都是以简单的块石堆砌或者是钢筋混凝土建筑, 美学和游憩价值稍显不足。后期可以通过垂直绿化植物的选择及铺装材质上的调整, 优化驳岸形式。

2.2.3 驳岸的亲水性

水作为一种独特价值的资源, 既可以远观, 也可以通过处理满足游客“亲近水”的个性化需求。调查发现, 现代景区中, 可以通过建设亲水平台和水中建筑的形式, 满足游客的“亲水性”需求。但亲水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需要在生态性和安全性方面寻求一个平衡。一味强调水域空间的开敞性而忽略了最初的安全性需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幕燕滨江风貌区, 在某一些临江开阔区域, 只是单一地运用卵石作为基础驳岸, 而忽略了扶栏等隔断要素, 容易造成游客的安全事故。

2.3 植被景观

景区植被景观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 除了在环境保护方面作用巨大之外, 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 其独特的软质空间、季相变化和观赏价值也应该作为重要的旅游实体。

2.3.1 植被品种及丰富度

调查的7个景区中, 所有景区观赏植物品种均达到100种以上。其中, 玄武湖公园最多, 达到497种, 植物品种中不乏一些珍稀树种。在绿化覆盖率上, 大部分公园的绿化率已经超过了80%, 远远超出了生态园林指标评定的标准。可以说, 基础绿化条件及景观已经达成。

2.3.2 植被空间环境

山石、水体、建筑和植物作为经典的园林四大要素, 其组合配置形成的特色空间往往成为生态旅游重要的游憩场所。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景区的植物均能够合理考虑空间上的变化和周围环境。如雨花台陵园运用庄重、肃穆的雪松、马尾松和五针松等栽植于纪念区, 增加了纪念区的整齐、庄重感;通过以规则式为主的植物配置手法, 成功突出了纪念性景观主题。玄武湖公园的“杉林氧吧”区, 应景地运用了水杉和地被植物, 营造出鲜明的休憩空间, 成为人们乐于停留的场所。当然, 也有一些景区的局部地段尚不能达到突出特色的要求, 如幕燕滨江风光带的一些滨江地带, 绵延超过100 m基本见不到一株大型苗木, 虽然考虑了人们观江景的开阔性, 但是从生态和美学的角度而言, 后期还是应当适当增加一些滨水植物, 和江景融合, 强化地域景观标识性。

2.3.3 古树名木资源

古树名木资源是活的生物化石, 是讲述历史的珍稀植物使者。南京市作为六朝古都, 历史浑厚, 古树名木作为时代的见证, 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财富。

南京市的公园景区不乏一些珍贵的古树名木, 在调查的景区中, 最少的古树名木为一棵, 最多的有数十棵之多, 但是现状是, 各景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不尽相同。相比较而言, 玄武湖公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在保护上更加重视, 通过挂牌、围合等保护方式, 向游客普及古树知识。而绣球公园、七桥瓮湿地公园的某些古树名木, 还存在保护不到位的现象。主要是没有通过合理的挂牌来进行明示, 游客并不知情, 视为常树。这样的话, 使这一珍贵资源白白浪费, 长此以往, 古树名木的生长前景也着实令人担忧。

3 优化提升建议及策略

3.1 交通游路提升

在现有公园景区大路网不变的前提下, 通过在局部节点附近增加三级游路, 丰富旅游交通形式, 拓展游客自主游憩空间。在生态交通工具建设上, 大型景区应普及景区内的电瓶车交通方式, 电瓶车数量和容量视游客量变化、淡旺季应有所区分, 提高生态设施的可利用率。合理规划景区内公共自行车的数量, 可以借鉴城市公共交通做法, 在景区出入口、重要景观节点处, 集中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方便游客绿色游园。在线路建设上, 应开辟专门的漫游道, 可以在材质铺装和颜色上和一般交通道路相区别, 彰显漫游交通特色。

3.2 水域驳岸提升

利用生态护坡, 合理弱化硬质驳岸。可以选择植物及优美石材, 做成滨水小景, 通过设计土坡自然坡度排水、涵养水源和控制水位。在一些水域较好、风光优美的区域, 可以采取架设木栈道或亲水平台形式, 满足游客亲水性需求。在建造亲水设施时, 应该按照设计规范和准则, 合理建设扶栏等安全设施。水深危险处可以通过设立警示牌、人工劝导的方式, 阻止游客进入。

3.3 植被景观提升

景区应切实加强古树名木和珍稀树种保护。通过树立保护牌、建设隔离栏的形式, 采取实际措施进行保护。建立完善的古树名木保护养管日志, 定期不定期进行跟踪监测;同时, 可应结合自身特色植物, 创新思维, 将植物和旅游产品打造有机结合。此外, 既可以以专类园观赏、植物文化科普等形式开展体验旅游, 也可以将植物作为产品衍生物, 设计出和景区定位主题相匹配的特色产品, 增强游客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4 结语

景区中的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和体系规划, 是践行生态旅游示范区, 开展“生态旅游, 绿色游憩”的重要基础。南京市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价值, 决定了生态旅游设施在景区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 能够对今后南京市生态旅游设施建设有所帮助, 助推南京市乃至类似地域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朋, 滕兰稳.论生态旅游设施体系与规划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32) :10463-10473.

[2]周蕾芝, 张国庆, 张爱光.森林公园旅游设施建设中舒适度问题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 2004 (2) :55-58.

[3]吴为廉, 潘肖澎.旅游康体游憩设施设计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4]李欠强, 陈秋华.生态旅游区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 2006 (2) :167-173.

成都市老年旅游市场调查分析 篇8

关键词:老年人;旅游市场;经营策略;政府规范

中国的老龄人口不论是对数还是相对数, 都堪称世界之最, 从市场规模的基础性要素来看,中国的老年市场具有不可限量的开发潜力。推动“老年经济”的发展,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议题。

成都市2005年老年人口系数(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6.4%。其中,60-69岁人口占老年人口比重为57.2%,70-79岁人口占到31.9%,80岁以上人口占到10.9%。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比较,老年人口系数上升4.4个百分点,60-69岁人口占老年人口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8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同时成都人的消费特点是爱享受生活,购买力较强,喜欢超前消费,可见成都有着很大的老年旅游市场需要开发。

一、对于成都市旅行社的分析

1.产品策略

老年人由于其身体阅历的情况与其他年龄组差异较大,旅游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老年人对旅游产品的特殊要求,因此旅行社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专项旅游产品。我们认为,老年旅游产品应当形成“安、专、新、敬”的特色。

(1)“安”,就是要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注重旅途的安全性。

(2)“专”,就是要开发专门属于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创出“老年之旅”的特色。

(3)“新”,就是要使“老年之旅”不断创新、敢为人先,从而使“老年之旅”成为老年游客所钟爱的旅游品牌。

(4)“敬”,就是要强化“敬老爱老”意识,使旅行社成为老年人温馨的“家”。

2.价格策略

老年旅游产品时应该避开旅游黄金周,安排在旅游淡季,比如每年的春秋两季,三四月份、“十一”以后以及十一月份,这个时间段不仅有利于降低旅游价格比如提供旅游折扣,也因为其气候适宜而比较受老年人欢迎。另外,老年人在淡季出游过程中,旅行社可提供一些具有特色的老年活动,不仅使得老年人能感受到与普通游客出游所不同的乐趣,同时也达到了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旅行社还可以通过批量购买各景点的景区门票,通过产生价格差价(即零售价于批发价之间的差额)来降低旅游价格。

虽然老年旅游市场刚刚起步,但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他们外出旅游的愿望也一定会越来越强烈,因此只要运用新型的营销策划观念,关注目标市场,一定会逐步将老年旅游市场拓展开,为旅游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对于政府在旅游市场中的职能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国家越发重视旅游市场的开发,随着老年化社会的步步推进,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与老年人需要的满足也逐步提上日程。在整个市场酝酿发展过程中,市场的自我调节必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旅游市场的完善,特别是中老年人这个特殊旅游的市场的完善尤其需要国家主体对其进行宏观及微观调控,才能确保其安全、健康、有力的发展。这些必要的规范和引导市场不能完成,只有政府依靠其强大职能才能完成。我们将其归纳为合理引导,鼓励推动,服务管理,协调监管四项主要作用。

义乌市政府重视老龄化工作,间接地带动了义乌的老年旅游市场。在政府原则性政策的指引下,社区、老年协会、老年大学等机构和组织在推动义乌老年旅游市场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义乌模式全面贯彻了政府合理引导,鼓励推动,服务管理,协调监管的作用。给我们提供了部分借鉴依据,我们将以此为基础针对成都市具体情况给予政府以下几项建议,以满足成都老年人旅游市场的需要。

第一,普及老年人旅游知识,做好旅游宣传,政府建立旅游信息系统,披露真实的旅游信息,以避免经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对老年人作用存在的巨大隐患。防止老年人因信息不对称发生的吃亏上当,利益受损事件的发生,充分发挥政府的合理引导作用。

第二,引进义乌模式,加强中老年旅游立法与行政规定的完善,维护和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以杜绝经营者非理性,甚至非法行为的出现。加强立法意味着制度建设提升了一个层次,以制度规范,监管更符合经济学与社会学的效率原则。显然,加强政府的协调监管作用是势在必行的。

第三,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增加针对老年人出游的服务设施,方便群众,必将是鼓励推动老年旅游业的重要举措和规划,从成都周边的部分景点走访来看,成都景点的开发较全国部分旅游资源开发较完善的景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容量不足,景区周围住宿饮食行业发展相对粗放,更少谈专门针对老年人旅游的服务设施。所以应从细处着眼,鼓励促进中老年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既要强调中老年旅游业的整体控制与约束,又要体现政府的人文关怀,服务与管理并重,把对老年人旅游的支持落到实处,给予适当的物质支持和制度支持,(如“三”中所述建议),把成都的旅游文化与成都老年人的旅游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传达给中老年人,全面推进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老年人旅游消费当前状况及拓展策略》.刘书斌:统计与咨询 2007.2.32.

[2]《老年人旅游研究的中外比较》.陈钢华: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0.

[3]《试论老年人旅游市场》.牟真臻: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8.

[4]《中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探析》.王晓欢何忠诚: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

[5]《重视银发市场发展老年旅游》.赵爱华:市场透视,2007.2-3.

调查表旅游景区 篇9

——以苏州园林为例

【摘要】对苏州园林的旅游市场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未来苏州园林旅游市场营销应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积极开拓国内和海外市场,使得苏州园林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景区。从而也体现园林旅游功能——提升旅游者的素养。

【关键词】苏州园林 旅游客源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评价。借助申遗扩大了世界的知名度,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

古典园林旅游是苏州开发最早的一项旅游项目。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已成为苏州旅游的灵魂,是苏州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有效载体”和无法替代的聚焦品牌。近年来,苏州利用古典园林进一步开拓旅游空间,随着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了成功,使参观园林的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苏州在古城、古镇、古运河两岸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利用上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中国旅游热已经成为趋势,苏州园林旅游也成为中国旅游热的重要旅游地之一,促使着苏州园林旅游城市的发展。

二、苏州园林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经济优势

苏州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逐年登高,2012年一季度GDP2630亿同比增长7.8%,中国大陆排名第4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广东,因此经济优势明显为苏州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区位优势

东临上海,西接无锡、常州,南至嘉兴、湖州,北抵长江、南通,京杭大运河、312 国道、京沪线都经过苏州市。从区域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市域范围内的边缘地带应该是同周边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也是资源、区位条件相对接近的地区。所以,在产业政策定位及空间发展模式上应从整个区域出发,打破行政界限,从而确定苏州市域内各空间地带向外扩散或与之竞争的产业政策定位。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入海口,这个区域地跨上海直辖市及浙江、江苏两省,包括上海市,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及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苏州、常州、无锡、南通、泰州共15个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长江三角洲是目前阶段我国区域范围内最大、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先导与示范区,2005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59 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18.6%。16 城市增速均值达到14.1%,GDP 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已经达到11个,长江三角洲有人口约5600 万,城市人口约2000 万。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地,同时也是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据统计,江浙沪每年出游人数超过1个亿,旅游支出超过600 亿,旅游出游能力和旅游消费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长三角聚居了一大批中、高端度假消费群体,为度假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客源储备。同时区位优势的背后是集聚效应的产生。长三角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既是国内最大的旅游客源地,亦是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在“长三角效应”的带动下,苏州旅游的发展空间将不断扩大。

3.交通优势

苏州处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大都市圈的中心位置,与无锡、常州联系紧密,交通便利。京杭运河纵穿南北,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与上海相连,312国道和十苏王公路主干线十字交叉贯穿全境,且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相连的苏沪快速公路业已开通。绕城高速公路与苏嘉杭高速公路相连。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20km、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50km、南京国际机场240km、无锡硕放机场不到10km,而苏州光福机场就在区内,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已经开通。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苏州段工程也已经开通。沪苏浙高速公路苏州段、苏通大桥南连接线、苏嘉杭高速公路、318 国道改建和苏虞张公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顺利完成。

(二)、劣势

1.承载能力与游客分配不均

由于园林游客是苏州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近年来游客数量大幅上升,使部分重要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人满为患、不堪重负。部分游客抱怨园林内人太多,不仅加速了古典园林内景致、实物、环境质量的损坏速度,还严重破坏了“清、静、雅、闲”的园林环境,使园林失去了其本色,影响了园林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在著名园林游热销的同时,也使一些小园林如藕园、艺圃等游客寥寥、门庭冷落,使苏州园林旅游市场内部的资源分配也呈现出不合理态势。

2.园林旅游市场内部的竞争失衡和外部竞争优势的弱化

散布于姑苏城各个角落的大小园林出于其自身的利益,在一个不大的市场内相互竞争,所呈现出的大园林热销、小园林冷落的局面,势必造成大园林经济效益高而维护任务繁重,小园林则因竞争力弱而维护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

3.交通压力

苏州园林大多位于苏州城区内,古有小桥流水人家,古建筑比较密集,道路比较狭窄,旅游高峰期时,道路拥堵不堪,交通条件不佳,大大影响旅游的心情。

(三)、机会

1.国内外知名品牌

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及08年北京奥运会、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促使了全世界的中国旅游热。再次很好的把苏州推上国际的舞台。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成为我国拥有遗产地最多的城市。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举行。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蕴含着丰富而精致的人文精神的古典园林,成为苏州的文化象征。这些散落在姑苏城中的粒粒明珠,成就了苏州“园林之城”的美誉,奠定了文化苏州的地位,更成为苏州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使者,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见证着友谊长青。体庭院出口的“明轩”开始,25年来,苏州园林以其传统的高品位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多的走向欧、美、亚、澳各洲的名城并获多项荣誉,含蓄独到的园林文化受到了异域知音的广泛认同和赞赏,并成为物质的、不可移动的中国文化的和平友好使者,被当地称为“常驻的文化使者”、“永恒的贵宾”。加深了国际知名度,宣称了苏州,更加深了国外游客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2.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速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作为经济前沿地带的长三角地区面临破壁互融、互动沟通的又一轮新发展。2003 年7 月长三角16 个旅游城市共同签署《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提出了联手打造“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达成“取

消旅游壁垒与进入障碍,建成中国首个无障碍的跨省市旅游区,最终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共识,为推进长三角地区旅游区域合作,共谋旅游经济一体化树立了首例典范和品牌。自2003 年以来,长三角旅游城市合作组织每年举办一次“长三角旅游城市高峰论坛”。经过5 年多的精心培育,“长三角旅游城市合作组织”的成员单位由2003 年16 个城市发展到现在的25 个城市,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一市四省。这一局面的出现为区域旅游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区域旅游合作的良性运转又会进一步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四)、威胁

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如何更合理地整合当地旅游资源,挖掘市场潜力,保持旅游产业的良性需求发展;如何持续地激发游客的旅游热情等都是园林管理者和经营者无可回避的高层次经营目标。现在游客的发展已经从第一代走向第二代。第一代游客出外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旅游方式可以称之为“看热闹”,主要目的是度假、游玩。第二代游客旅游则是满足求知欲望,可称为“看门道”,他们要达到的目的是受教育、获信息、领略他乡的情趣。园林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特点能有很大程度上满足游客的这一变化趋势。因此园林从业人员必须主动适应游客的这种变化,从根本上树立可持续经营的概念,从多方面丰富园林内涵,提高游玩层次,真正发扬园林艺术的精神所在,但对于大多数从事园林业的人士观念并未改变,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

面对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文化遗产,人们在仰望它辉煌的同时,科学的观察和研究苏州园林的文化价值和产业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应尽量避免落入俗套的改造怪圈。但愿苏州古典园林可以免受这样的厄运。

三、结论

通过对苏州园林的SWOT分析,了解了苏州园林旅游的优劣势,为苏州园林

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持续发展。苏州园林的旅游一定要体现其古典园林的特色旅游,文明旅游。使苏州园林艺术得意传承和发展。保护古典园林,可持续合理的发展园林旅游。

参考文献:

[1]《苏州园林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曹文捷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衣学领 国际商报/2004年/09月/28日/第003版

[3]《苏州市体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潘荣静

旅游调查报告 篇10

1、政府可能将景区作为摇钱树。特别是一些落后的地区,景区是政府的吃饭财政来源,根本不可能有余钱用来对景区的保护和开发。

2、经营管理上,由于所有者缺位,没有人对景区的经营效益负责。导致人浮于事,效益低下,或内部人吃光,或成为接待景区。笔者曾到某省一个著名的风景区,据介绍该风景区当年接待游客20万人,可真正收到门票的才2万人。第二、租赁、承包或卖断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用租赁或承包模式,政府可能不需要通过太多努力就可以收到比自己经营还要多的收入。卖断模式则可以一次性收到比较多的钱用予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但这种模式将带来以下问题:

1、可能导致国有资源价格低估。风景区的价值是通过经营者的努力来实现的,经营好了可以价值无限,经营不善可能贬值甚至导致经营者亏损。因此,在租赁或卖断时,以什么标准做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容易导致灰箱操作使国有资产流失。

2、名胜区经营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管理的继承性。而承包经营者或者买断者可能不懂经营管理规律,缺少经营管理人才,缺少对景区历史的了解和对发展的前瞻性。对景区进行掠夺性的经营开发,经营效益上的短期行为,导致对景区的严重破坏。

3、景区的经营管理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才能进行。有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景点所在地居民,旅游产业链中的其它企业,如旅行社、酒店、车队等。只要有一个方面关系没有协调好,都可能导致经营失败。因此,承包或买断者作为个体的经营者协调能力有限,成功的例子很少。第三、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模式。这种模式的做法是:景区以经营性资产做价,吸收其它经营成份,组成多元化经济成份的股份公司。用现代企业制度对景区进行经营。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

1、将景区的经营与管理分开。所谓景区的管理是指制订景区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审批和资源保护监管三项职能。而景区的经营是指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景区经营行为。包括游客服务、景点维护和市场营销。作为政府派出部门的景区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局,只负责制订景区的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审批和资源保护监督实施的管理职能。而景区的游客服务、景点维护和市场营销则交由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公司来负责。这样一来,管理者职责清楚,执行有效,经营者以市场为导,效益更好。这种模式为旅游开发和景区保护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制度保证。

2、以专营权有偿出让的形式,有效地避免国有资源的流失。特许经营对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景区经营需要专营,否则就会出现混乱而无法管理。政府通过有偿出让专营权,既可以保证国家收入,又可以通过专营权的收回或出让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保证政府对景区的绝对控制。以武夷山为例,1999年武夷山景区以国有的经营性资产作价入股,占总股本的51%。吸收民营资本和内部职工以现金入股占总股本的49%。发起设立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景区管委会以营业收入的50%上缴政府作为景区特许经营权费,将景区的经营权交给公司。以下是公司营业收入以及上缴专营权费情况: 营业额 上缴专营权费 1999年 4000万元 未上缴 2000年 7000万元 3500万元 2001年 8500万元 4250万元 2002年 11000万元 5500万元 2003年(非典影响)9000万元 4500万元 以上说明,随公司营业额增加,政府的专营权收入也按比例增加。如果加上税收,政府的财政收入比原来自己经营高出几倍。

3、这种模式有利于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将景区管理与经营职能分开,作为专司管理职能的管委会,将不必为经营效益操心,因而可以实行严格的管理。作为经营者,必须严格按规划建设,在保护的前提下经营。武夷山景区经营管理可供借鉴 仍以武夷山景区为例来说明: 公司成立后将所募资金四千多万元用于保护和开发闽北古窑遗址——遇林亭窑址。完成了景区因资金问题一直未能实施的规划,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公司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经营效益良好,为景区进一步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2003年公司拆资3个亿,进行武夷山世界遗产二期保护工程。包括:拆迁安置居民800多户、修环景区公路35公里、购买欧Ⅲ标准的环保观光车60部。项目建成后将根本上解除主景区内居民居住和过境车辆横穿主景区造成的污染问题。既提高了景区的安全性和旅游舒适度,也提高了景区的经营效益。从以上三种经营管理模式,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强调保护,不考虑旅游发展,保护也将变成无源之水;而过渡开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必将对景区资源造成破坏,不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体制的创新,任何企图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经营管理模式的做法,将注定要失败的。

奉化溪口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

尝试

浙江宁波奉化溪口旅游区的管理体制是一种党政合一的体制,具有行政职能,属副市(县)级别,命名为溪口风景区党的工作委员会、溪口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溪口蕴藏着高品位的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天下五山十刹”之一的雪窦

资圣禅寺、“日月挂天柱”的妙高台等,但由于过去旅游区管理体制的不顺,严

重影响景区管理力度和开发建设力度,使溪口潜在的资源优势未能及时转为现实 的产业优势,旅游业综合效应的发挥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在由溪口、雪窦山、亭下湖三个景系组成的风景区内,过去有溪口镇政府、风景区旅游管理局、奉化水管局这三个行政机构共同参与管理,风景点也由宗教、文化、林业等部门各自经营。难免产生“看到好处都想得,遇到问题互相推”的现象。由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风景区规划与城镇规划实施发生矛盾,难以 协调;治安、交通、卫生管理不善,服务态度差等,这些正在损害溪口雪窦山作 为旅游胜地的形象。

为了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路子,溪口景区的管理体制也曾作了几次

尝试,如1991年前,溪口旅游局长曾兼任过溪口区委副书记,乡镇撤、扩、并后(即撤区、扩镇、并乡,现溪口镇由原三乡―镇撤并而成),溪口镇党委书记又 兼任旅游局局长,但运行的情况表明仍不理想,仍然无法统管风景区的旅游开发,社会经济发展事务,仍存在诸多弊端,或只有管理权,没有行政权,或多头管理,多头决策,容易产生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

溪口雪窦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区后,人们对旅游环境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溪口风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更迫在眉睫。奉化市委、市府立即组织 调研组,反复比较各地各种管理体制,结合溪口风景区实际,在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奉化市委领导的多次亲自过问下,于去年 7月经宁波市委决定,在溪 口设立风景区党工委、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集中行使景区规划开发建设及其他经 济、社会发展事务职能,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奉化市委一名常委专职担任,原一镇 两局负责人在管理委员会任副职,其他干部和工作人员也根据新的运行机制作了 相应的调整。

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组建伊始,在理顺体制方面,大胆细致、慎重,以形成合力为中心,在短短的45天中,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基本理顺溪口风 景区错综复杂的管理体制。

在领导班子成员配备上,努力要求紧密合作。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行 政级别是副县(市)级,溪口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二职都由一名市委 派的常委担任,另设四个副主任,即原一镇两局的负责人在党工委、管委会任副 职并兼下职,还有一名副主任分管景区的规划、开发、建设,做到集中在一个地 方办公,齐心协力,强化溪口风景区整体观念。风景区内的溪口公安分局局长,任风景区党工委政法委员,溪口台胞服务中心主任任风景区的党工委统战委员,这样,既减少原镇领导职位,又顺利解决台胞服务中心等部门的领导统一问题。在中层机构设置上,努力要求统一。把原工作中容易发生摩擦、扯皮的部门 合并,如原溪口镇的城建办、原旅游局的风景管理科合并为风景区规划开发办公 室;原溪口镇政法办、联防队、溪口公安分局归口于党工委政法委员管理,把原 隶属于溪口镇党政办的财政办机构升格为管委会财政办。目前,以原溪口镇党委、政府班子为基础,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八个办公室(党政办、工办、规划开发办、党群办、财政办、农办、文卫办、政法办)。管委会授权管理溪口 镇政府、旅游局、亭下水管局、台胞接待站、工业开发区。管委会系统中的市管 干部任免,奉化市尽可能多听风景区党工委意见,原组织部管理干部委托由党工 委管理,奉化市委、市府明确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管理整个景区的旅游、工业、农业等一切事务,并让风景区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在工作职责明确上,努力形成合力。如现党工委党群书记,又兼亭下湖水管 局局长,现党工委政法委员、政法办主任兼任市公安局副局长、溪口公安分局局 长,现党工委统战委员兼任市台办副主任、溪口台胞服务中心主任,这样,在领 导岗位的职数配备上,既紧凑,又形成合力。

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大胆、慎重、快速理顺体制同时,又紧紧抓住 这次体制转换的难得契机,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自我加压,提出一系列切合风 景区实际的工作目标、要求。

新组建的溪口风景区党工会、管委会在理顺体制之际,又适时提出“一年一 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创一流”的工作要求,确定分二步走的奋斗目标,2000年把溪口建成具有江南特色全国一流的旅游城镇,2010年建成新兴旅游城市,并 紧紧围绕“兴游、强工、重农、美区、富民”的十字工作方针,以只争朝夕的精

神,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

在立足“兴游”方面,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首先着力于向全区人民灌 输旅游兴区思想。许多同志片面认为旅游就是“吃喝玩乐”,对风景区的工作把 旅游放在首位,个别领导班子成员也有疑问。为此,首先在思想上让全区广大干 部群众确立旅游业是我市特色、优势支柱产业意识,旅游业收益关键是综合效应,能带来人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使全区形成了重视旅游、发展旅游的良好 氛围;其次,加大了宣传力度,着手打好四张牌,第一张牌是:请进来研究溪口,针对“溪口景点应如何开发及溪口是否具备两日游条件”等问题,风景区管委会

分别邀请了林业大学、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等20余家单位的教授专家和各大 风景区负责人、新闻记者分批到溪口进行实地勘察考查。他们一致认为溪口不仅 是名人的故里,而且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潜力很大,很有开发的价值和发展前 途。第二张牌是:搞活动展示溪口,积极配合市政府举办的’95奉化溪口民俗风 情游暨经贸交流活动,向中外游客再次展示了溪口的秀丽景色,浓郁的风土人情,丰富的寺庙文化及良好的社会风尚,与会的领导和中外游客无不称赞奉化办大事 的能力、整洁的环境卫生和良好的市民素质。第三张牌是:走出去推销溪口,自 去年10月开始,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先后在南京、杭州、北京等地举办了溪口 旅游风情及投资环境说明会。推出了回归自然游、蒋氏遗迹游等富有特色的旅游 专线和项目,签订投资总额近亿元的旅游和工业合作项目。中央电视台1―4套新 闻节目中连续一星期报道了有关溪口风景区情况;江苏电视台在风情说明会后,立即组织6位同志到溪口拍摄15 分钟的专题片、新华社、人民日报及东南亚的世 界日报、大公报、商报等新闻单位纷纷刊登文章,详细介绍溪口的旅游风情和新 的旅游开发项目。党和国家领导人王光英、洪学智对旅游促销的举措给予了高度 的评价。第四张牌是:征集风景区区歌,以歌为媒,以歌传景。辛勤的劳动,终 于收到了累累硕果,通过旅游促销,不少外地旅行社纷纷组团来溪口,游客人数 大幅度增长,旅游招商引资的势头也看好,今年已有千丈岩至亭下湖索道等四个 在建旅游项目。

在倡导“美区”方面,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注重“虚”、“实”结合。

溪口的山是迷人的,水是醉人的,但溪口景区的市民文明素质、交通秩序、环境 卫生、服务态度,还存在令人遗憾的一面。为此,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开展“ 我为风景区添光彩”系列整活动,整个活动分教育、治理、规范三步行,并以教 育为重点,治理为手段,规范为目的。活动伊始,就有8000余位个体工商户,摊 贩业主参加了动员大会,之后,旅游局、公安分局、工商所等部门分批分线对景 点从业人员、三轮车师傅、中巴车司机及个体工商户进行职业道德、法规法纪、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系列教育,中小学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把6000多份宣传资料 分发到家家户户。可以这么说,这次教育规模之大,发动之广,效果之好是近十 年来所没有的,于是许多老同志闲不住了,自觉承担了财神北路的环境卫生清理 保洁工作。与此同时,党工委、管委会还推出了“我为景区添光彩大家谈”、“ 献一策”、“我说溪口征文比赛”、“灯迷元宵晚会”等一系列活动;出台了“

溪口城镇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市民文明守则》及“十不准”等规定。同时组

建了风景区综合执法大队,加大治理力度。有这样两件事,令人感触颇深,一是 ’95民俗风情游暨经贸交流活动的圆满成功,及在活动的十余天时间中,整个风 景区秩序井然,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纠纷案,也没有出现过一件盗窃案;二是华 东旅游报两名记者匆忙中把一件牛皮纸文件包忘在三轮车上,第二天却原封不动 地被三轮车主送回到记者手中。在“我为景区添光彩”整个活动中,多少充满深

情与爱心的人,用他们的双手辛勤地揩拭着任何可能玷污明珠的点滴尘埃,他们 的共同心愿是溪口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风景区管委会在着力于软件建设同时,还实施“明珠”工程,委托省规划设

计院开始着手调整溪口城镇总体规划,投入大量财力,加快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并初步形成中兴路霓虹灯一条街,经堂路夜市一条街、武岭路卫生一条街,溪南园林路,溪口镇容镇貌得到明显改观,在首次宁波市环境综合整治、市政公 用事业目标管理考核中名列第二,并被批准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经过近一年的运转,我们认为,溪口风景区这种管理体制有以下优势:

一是从管理效应上看,有利于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经济效应,使旅游业本身 应有的效应得到充分体现。旅游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属混合型经 济。新的溪口旅游管理体制把旅游业综合效应与风景区的工业、农业等方面工作 互相渗透,互通信息,在发展旅游同时,也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 金流,如通过旅游促销会,通过与台胞等游客接触,引进许多工业合资项目,溪 口的旅游有力促进一、二产业发展。

二是从体制上看,实行风景区统管,有利于摆脱多头管理带来的扯皮、推诿 现象;有利于机构精简,大大提高办事效率。新的体制在最高决策层中只有工委 和管委,党工委领导又下兼职务,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领导职数和科室机构。三是风景区的旅游工作重心既得到突出,又兼顾工、农等其他方面工作。溪 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把“兴游”放在工作首位,不搞平衡推进,风景区党工 委主要领导都直接关注、过问旅游,着力于发挥旅游对其他产业的辐射效应,使 得风景区的其它工作更锦上添花。

上一篇: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平衡术下一篇:产业转型升级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