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校本教研教学反思集(精选11篇)
体育校本教研教学反思集 篇1
师提供的学习“菜单”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练习难度与“点相同菜”的同伴进行合作学习,体现不同的学习层次、不同的学习速度,接受不同的知识信息,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充分体现新课程“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
二、目标:
健美操教学中利用“菜单”进行“点菜式”分层合作学习策略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师提供学练“菜单”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行有选择地“点菜”练习,使选择相同内容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成层次进行学习,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群体,树立学习信心,产生展示自我的强烈愿望,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不拘形式、自由表现。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做到了让“尖子冒得出,中等迈大步,差生不落伍”。在教学中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尝试、体验与思考;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让学生体验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参与、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三、主要做法
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把握教改现状,明确教改方向,改进教学组织策略和指导过程,认真上好实验课。
1.落实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练习、同质同组练习、异质同组练习等方式,把学练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对于学练的内容,主要由教师给出“菜单”,学生自己选择决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自由选择。
2.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针对学生羞于锻炼,缺乏信心,不会交流,被动锻炼的现象,本课题组老师在上实验课时,注重课堂氛围的创设,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练“菜单”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点菜”式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分层合作学习。
四、主要收获
通过学习,增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找到了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主要认识到以下两点:
1.教学时,教师须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学习、尝试、交流合作等各种形式,获得成功的体验经历,使学生在学练中有自己的目标和信心,有合作和交流,不再是被动的学练状态。
2.在提供学生丰富的学练“菜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自主选择搭配,使学生变“被动练”为“主动练”,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几点思考
1.如何运用更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地参与到学习健美操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思考的地方。
2.在学生自主选择学练层次和学练“菜单”的基础上,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我展示能力。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选择更能适应中学生的伴奏音乐。
陈英(女生篮球选修班)
本课是高二《体育与健身》校本“分项选修”篮球课程,教学内容是四角跑动传接球和两步上篮。
本课构思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指导思想。
本课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力求通过篮球教学“四角”跑动传接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篮球跑动传接球的技术。在这教学中采用了图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加明确和掌握跑动中传接球的线路和技术。同时,让学生学会了观察、思考,体验实践,还培养了学生间相互配合协作的团队精神。
在课中引入让学生尝试学写学案,学习自我设计健身方法,自我安排健身过程。在课的热身部分和发展学生身体素质部分,分别让学生根据学案主题,带着如何进行戏球活动?我们的篮球运动需要一些身体素质作为基础,那么如何发展相关身体素质等问题。鼓励启发学生在掌握一些基本健身的方法的同时,大胆求异、求变、不断探索。课前留有一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优化分组,各小组根据本课的内容及要求自主设计健身学案。小组共同探究、创想各种各样的练习方
体育校本教研教学反思集 篇2
一、教学前的反思
第一层: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 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 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 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我们向每位教师发放《走进新课程》、《学校体育探索》等理论书籍, 并向教师推荐订阅专业杂志——《中国学校体育》, 并鼓励教师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 写出读书笔记。在读、学、写的过程中, 实际是教师与编者、作者思想的碰撞, 产生智慧的火花。他们自然会反思自己的教学, 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调整。
第二层: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反思的主体是教师本人, 但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接受一定的指导也是必要的。这样会使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少走弯路, 不断加强反思能力, 提高反思效率。一方面我们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 开放自己, 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育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共同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成长。我们具体实行两制:周一集体备课制和周五案例剖析制。另一方面是请来省市级专家, 就体育新课程的实施等热点、难点问题, 从体育模块的设置到教学模式;到教法、学法;再到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等等, 逐一为教师作讲座、辅导、交流, 授业解惑。
二、教学中的反思
第一层:常态课。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 而在于改进教学, 提升教学效率, 实现教学的价值;校本教研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 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室外体育课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更大的随机性, 同时由于各个教师的特长爱好、思维方式、气质类型及教学能力等, 存在着差异, 因此我们要求每个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 可以用集体备课的教案, 但执教者必须要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教学机智, 以便于课后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 通过二次备课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如在教授篮球行进间投篮时, 集体备课所设计的教学步骤是:先徒手练习步法, 然后原地持球练习, 再到行进间投篮练习。事实上这样教学效果并不是太好。于是, 有的教师便采用逆向思维, 先让学生练投篮动作, 然后再学习脚步动作;有的教师则采用“标志法”, 即在地面上划三条线, 让学生轻松掌握了脚步动作。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到起来, 课堂的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第二层:公开课。如果说常态课是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的话, 那么一节公开课则往往是汇聚了集体的智慧, 一般的步骤是:首先是选题, 选择容易设计、容易调动学生兴奋点的课, 如篮球;其次就是全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构思;接着授课者按照教研组研究的主题, 充分展示预定的教学方案, 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教学观摩。授课者可以随机调控自己的教学, 机智地更改教学设计的某些环节。听课者则侧重于观察预定理念与研究主题的凸现, 记录教学策略的实施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由于体育课中的一个口令、一个手势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而这些是用笔无法记录下来的, 因此为了便于评课的需要, 我们通常会用摄像机记录授课的过程。
三、教学后的反思
第一层:撰写教后记、案例研究。撰写教后记和案例分析都是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 它们是将散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珍珠”一一捡起, 并串联起来, 让其更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教后记是教师随堂记下每一节课的零星感悟, 如示范的位置、讲练的方法、评价语的选择等等, 或正确、或错误;或有效、或多余;或解决、或消极, 可以简要列点, 三言两语;也可以重点解剖, 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就在教案上进行批注、纠错, 也可用本子或电脑记录下自己的疑问、感悟等。
案例存在于教学事实中, 隐藏于教育现象后, 它可提供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的情境, 分析和探究。我们要求每人在周五的案例剖析中, 提供一至两个案例供集体研讨, 对案例的要求是“自己的”、“真实的”、“实践的”、“有用的”。在案例反思的基础上, 我们鼓励教师进行理论总结, 写出教研论文。同时, 我们要求教师一学期至少撰写三则教学故事, 对于有研究价值的故事, 进一步挖掘和推广。近两年来, 我组教师的《一次特别的评教活动》、《请不要吝惜您的掌声》等多篇论文在省市刊物上予以发表。
第二层:评课。通过评课可以反思我们的教学, 可以搭建起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 使枯燥的学科知识、看似深奥的理论置于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中, 充实教师的学养。根据我校实际和学科特点, 我们采用两结合的评课形式:即时评课与网络评课相结合:除传统的课后即时点评之外, 我们还利用网络资源, 在BBS上对一节课进行讨论、评价和交流;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相结合:在进行听、评课时, 邀请高校和省市专家教授及市、县教研员参加, 我们先让老师们发表意见, 再听这些专家、教授及教研员的点评。引导教师抓住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使用等切入口点评课堂教学的优劣, 避免泛泛而谈, 克服不着边际的弊端。
校本教研的尴尬与反思 篇3
问题一:没有“主课题”的研究
课题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龙头和载体,没有课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因此学校要有一个以整体发展为依托,全面带动学校工作的、具有全局性和指导性的主课题,并在实施中需要将主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组成一个网络,它需要学校全体教师的参与。
校本科研本身呈现开放与多元的态势,具有群体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因此校本科研不仅主张教师个人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而且更加主张整个教师群体的共同参与。由于不少学校管理者缺乏必要的科研素养,便不能以一种战略的眼光来谋划学校的发展,许多领导言必称“校本”,却不知校本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立足学校自身,为了改进学校的实践,促进学校的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不能以“主课题”带动战略来实施校本科研。教师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式的,与其他教师的教学研究相互隔离,而不是相互依赖,研究不是全校教师的共同参与,而只是课题组内几个人的事情,绝大多数教师滞留在科研的门外。所以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实施“主课题”战略,促进教师合作,使之真诚地交流、对话、沟通、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惟有如此,教师们才可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校本科研才真正落到实处。
问题二:没有“实践”的研究
教师的育人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改造世界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这一活动情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会时时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教育实际问题,需要通过教师自己的科学研究来解决。因此,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当事人,他的研究要与革新行动融为一体,他要全身心地“体验”,对自身教育活动的意义、价值、运作方式等不断地加以“解读”、选择与创造,而不是置身于教育过程之外。如做不到这点,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教育研究从总体上说就不可能是名副其实的教育研究。
用一种实践性研究的观点来剖析今天的教师研究可以发现,今天的教师研究的最大误区在于它脱离了实践性。从目前教师研究状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还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教师科研就是“写文章、做课题研究”,许多教师搞科研不是为了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而成为了晋职评优的“敲门砖”。许多学校为了包装自己,申报示范学校,也热衷于申报课题,但重申报轻过程研究,而结题时,便忙于找关系发表几篇做假文章。教育科研成了装点门面的好看而不实用的“塑料花”。因而他们在选题时,不能结合本校的实际问题和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于是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研究不是在教育教学中进行,而是在教育教学之外搞“专门研究”;研究的结果不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而是一堆不甚严肃的论文、著作的发表。这样的研究摆在面前,难怪人们会问:校本科研何以必要和可能?
问题三:无“过程”的研究
目前“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观点在教育实践中已出现“全面化”和“制度化”的倾向。中小学教育研究被列入学校评重点评现代化和个人晋职评优的指标。重视的是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等形式。这些研究者的兴趣和精力主要用于课题申报,为了应对课题的检查与验收精心包装所谓的显示性成果,而不是为了改造教育和教学。这仅需要课题申报获准立项、结题报告通过鉴定、研究成果包装到位即可有效对付评估或评价而顺利通过。评估的主要内容是课题的承担情况和论文的发表情况,重量轻质,至于教师是否搞科研、是否研究教育的实际问题,却与评估或评价无关了。因此许多所谓的课题研究在申报、开题时轰轰烈烈,积极性很高,研究过程却冷冷清清,不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的发现和创造,没有开展任何实质性的研究行动,在课题研究结束时,提交一篇结题报告、几篇发表的论文便匆匆了事。
研究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投入的工作,要求教师不断地设计、反思、总结。校本研究有从发现与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并分析资料,到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或体会,以及研究结果的应用等一整套过程。它不但需要必要的研究技术和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研究的热情。由于教师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必然会有一些不具备基本的素质要求、缺乏研究热情的教师,要进行研究却不知从何做起,最后通过各种方式拼凑一篇论文了事。这种所谓的研究,既没有对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分析,也没有采取行动对问题进行干预,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研究是没有过程的研究,它与校本研究的旨趣相去甚远。整个研究过程虚假成分太多,缺乏应有的监控机制,因此要构建课题研究从选题、申报、实施到课题评审、成果推广一套完备的课题管理制度是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和效益的重要保证。
问题四:无“反思”的研究
反思是指人对自己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反思是“专业人士”表现出来的一种素质,反思是“专业”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是建立在“反思理性”的基础上的。这种反思理性是对事物认识的再认识,是一种反省和评价,它注重目的和价值的反思,而不仅仅是手段和效益。也就是说,反思理性主要是一种“价值理性”,而非“技术理性”“功用理性”。建立在反思理性基础上的教育研究本质上是追求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它旨在使教师获得一种内在启蒙和解放的力量,打开新的思考维度和新的探询方向,增强实践能力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实践,可能缺少一种研究的距离感,所以对很多教育问题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很少有人检讨自己的问题。有的教师虽也搞了一些专题研究,但由于缺乏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研究往往是随意的、零碎的、肤浅的,科研水平不高,而且相当一部分属于重复研究论证,少有发展和创新,或者虽然在实践中做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长期停滞在粗浅的经验总结上,缺少反思的深度,因而价值不高。
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 篇4
5月26日,向全市各小学展示了一次“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校本教研活动。整个活动按照定标——调标——试标——测标——论标五个步骤循序展开。这样的主体教研,把论标老师的目光聚焦在“是否有效教学目标”上,把观课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景。此次活动,带给我们很多思考与启发。
(一)抓住“教学目标”这一统领要素,实现了“教”的改进
此次活动中心抓住了“教学目标”这一统领要素。在教学前,我们的教研团队根据前测结果,微调并确立了教学目标,使目标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过程性,更适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中,教师以目标为导向,明确了课堂该“教什么”,课后,团队的教师又进行后测,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这样的校本教研已从“关注怎么教”到关注“教什么”,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二)紧扣“教学目标”这一关键要素,实现了“研”的改进
我们团队观照教学目标,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了后测,这样“教”的有效性马上凸显出来。于是,我们教研的关注点很自然地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因此,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来分析反思教师的“教”,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就有了依据。这样,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具有很好的实效性。
(三)强化“教学目标”这一核心要素,明确了“行”的方向
此次教研活动实现了课堂转型,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第一版块“定标”为例,在定标之前,教研团队已经分工合作,进行了教材分析、前测分析,并初定目标。根据前测分析的结果,我们团队又进入了第二版块——“调标”,制定更贴近学情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怎么教”,即明确了教师“行”的方向,让教师的教有了更清晰的教学方向。
(四)关注“教学目标”的内隐性,扩大了“学”的内涵
利用QQ群开展校本教研的反思 篇5
罗 娜
评课是一种重要的校本培训形式,传统评课方式中教师耗时较长、效果一般。利用QQ群评课,不仅节约教师时间,也给教师留有足够思考时间。
本学期,学校语文教研组组织了听了我的《我把春天送给你》一课,上完之后,教研组组织各位教师在QQ群开展评课,老师们发言积极,把整堂课的优点、缺点、不足很清晰、完整的发布在QQ群里。我将所有教师的意见全部汇总出来,又对我的课进行了二次备课和修改,我觉得效果很好。反思这样的评课行为,我觉得有以下优点:
一、易于保存和查看
QQ群功能强大且操作方便。评课时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简便易行。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教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易于保存和查看。如教研组李老师在QQ群中写道:“今天下午,我在二2班听了罗老师的一节绘本阅读课,这是一节真实、朴实、高效的好课。说它真实,是因为它贴近学生,学生非常喜欢。说它朴实,是因为它不像比赛课那样绚丽,它是一节非常普通的常态课。说它高效,一是因为课堂流程安排与时间分配非常科学,合乎普遍认知规律和本班学生实际;二是教师讲解简练而清晰;三是课堂互动充分,学生积极主动,上台展示时声音宏亮,表达极有条理;四是课堂气氛热烈,发自内心情不自禁的掌声鼓舞人心。感谢老师让我、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充实与快乐!”
二、高度的灵活性
“时间安排灵活”。上班时不能参与的,下班后可参与,解决了一些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思考时间长”。面对面的教研,由于受时间限制,交流起来有时讲不充分,但在网上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更充分,将比较成熟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这样使问题研究易于深入。
“交流范围广”。网上交流不受年级组的限制,有兴趣的教师都可以发表意见,有效地促进了网络教研。
“发言顾虑少”。网上交流喊少了教师面对面交谈时的心理压力,能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并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使自己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三、节省了时间,实时的解决问题,立足现代教学的要求
体育校本教研教学反思集 篇6
Xxx 活动课题:等腰三角形
(二),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活动主题;分层教学探讨
教学理念:把一个班的学生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
学。
教学目的:为了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切
实解决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分组教学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对比性原则(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进行对比)
分组方式:一组:学困生基础差,学习比较困难
二组:中等生基础较好,学习相对比较轻松
三组:学优生基础好,成绩优秀
他们分组考虑到为了避免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因此把第一组定位学困生,第三组定为学优生,因为大家往往认为第一组是最好的,最能得到老师的重视,因此这样分组能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他们所分的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组每年根据考试成绩滚动。
并且他们分层的类型也比较多样化,即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内容分层,作业分层,课堂提问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
教学方法分层:
一组:侧重教,加强学生书本中的基础知识
二组:侧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
三组:少讲多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分层:
一组:完成课本上的基础题
二组:完成课本上的基础题,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
三组:完成课本上基础题的同时,并会做一些书本外较难的题 辅导分层:原则是三组辅导二组,二组辅导一组,老师侧重于辅导一组。评价分层:
一组:肯定表扬评价,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二组:激励评价
三组:竞争评价,要求更高,评价更严
以上各方面都渗透了分层教学的理念,体现了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思想。本次教研活动的活动流程我在这儿不再详细说了,就把我认为比较好的,给我影响最深的简单谈谈:
在主讲教师说课之前俞文辉老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基本情况,即详细阐述了活动主题分层次教学的理念,指导思想,方法目的等,以及在他们学校实施的过程及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主讲教师说课,大概就十来分钟,基本没有脱稿,但说课完全是围绕分层次教学展开的,即教学目标,教法,重难点的设置都渗透了分层次教学的理念。主讲教师讲课大概也就是四十多分钟,环节基本为:复习提问导入,然后设
疑,按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分层次引导学生探究,讨论,证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然后引导学生分别作了有关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应用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基本把课堂教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师生互动非常活跃。教师设置问题时,也是按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的顺序提问的,充分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但不足的是生生互动不是很好,教学目标中兵教兵,兵带兵的理念几乎没有体现出来。然后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布置作业也是分层次进行的。
总之主讲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中都是紧紧围绕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展开的。大约二十分钟之后,主讲教师进行课后反思,陈述自己觉得自己在本次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教学目标实现的怎样,是否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然后观课教师陈述观课点进行点评。也是紧紧围绕活动主题而展开的。在这一环节中,校长充分调动了所有教师的积极性,校外教师也参与研讨中。由于每位老师的思维不同,提出的问题都很有趣味性和探讨性,因此研讨的气氛非常热烈,就连教研室的老师也充分参与探讨中,因此研讨的效果非常好。
教研活动结束后,教研室的老师对x中的教研活动评价非常高,认为是在搞教研活动以来,最成功的一次。说许多学校搞教研活动都流于形式,x中的教研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他们实施分组教学已经两年了,并且已取得了成绩),已形成了一种成果。
教研室的老师认为本次教研活动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领导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并且表现的非常出色。)
2.教研活动主题的选择上把握的非常好(从课堂实践中得到主题)
3.观课点的分配有针对性,参与性,建设性,生成性和延续性。
教研室的老师认为还需要改进的有:
1.说课时要说基础目标和较高层次的目标,一定要说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主持人,主讲老师和评课老师普通话要标准,语言流畅,词语丰富。
3.校本教研,领导要参与,并且观课老师的观课点要直奔主题。
4.先学后教时要以学定教。先学要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后教,教的是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
体育校本“协同教研”的实践探索 篇7
“四项机制”是指动力机制、目标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首先应注意创造良好的研讨氛围, 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教研活动中, 互相学习, 互相激励;其次, 要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方向和目的, 明确目标, 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第三, 要及时鼓励和评价教师获得的成就, 并适当给予奖励;第四, 由校长、教导处直接管辖, 保障体育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条件。始板桥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图解见下图。
二、构筑“四大平台”
1. 搭建团队研训平台, 促进卓越成长:
一是开展骨干教师“引领课”, 操作方法为:骨干教师上课——说课——现场反思——组内评课——现场交流互动——总结;二是开展体育教师之间“互助课”, 操作方法:小组确定主题——组内分头准备——教师组内汇报——组内合作交流;三是开展随机检查“抽签课”, 操作方法:确定抽签时间表及名单——教师随机抽签——单独准备——公开教学——确定优点指出努力方向;四是开展问题教师“跟踪课”, 对发展较慢的教师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 实行跟踪式指导教学, 随班讲授, 采用“我做给你看, 我教给你的看”的方式手把手地指导。
2. 搭建课堂诊断平台, 培育教学智慧:
主要针对学习目标确立、教学资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活动的效度、学习效果与评价等进行诊断、分析, 从而及时改进教研不足, 摆正教研方向。
3. 搭建才华展示平台, 提供充足成长机会:
教研活动为体育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展示平台, 包括:青年教师“汇报课”、课程改革“研讨课”、集体调研“会诊课”, 以及轮流主持“月沙龙”, 以促进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
4. 搭建对话交流平台, 促进协作共赢:
交流平台包括:师徒双赢结对平台、互补协作备课平台、随机灵动调研平台、看课评课平台, 基于这些平台, 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 产生知识碰撞的火花, 促进教师提高和发展。
三、推行“七大策略”
体育校本教研教学反思集 篇8
-----2009-2教学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导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立足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本研究实效性、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工作思路,发挥教研组的教育研究职能,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工作成效
本学期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校捷报频传,屡获佳绩。学校获国家级团体奖项1项,师生共获奖262项,其中国家级奖31项,市级奖213项,区级奖16项,片级奖2项。
教师共上各级各类公开课12节,其中区级课4节,片级课1节,校级7节。承担市级研讨活动1次,区级活动5次,片级活动1次。
三、主要工作
(一)落实课程方案,推进素质教育
1、严格按照《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基础型、探究型课程。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科目、课时量编制学校课程表。规范开展教学活动,做到专课专用,保质保量上好每一节课,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导处组织行政人员不定期不定时进行检查、反馈。
2、学校课程的开发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优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本学期学校继续在各年级开设“双语教学”、“魅力扎染”、“经典诵读”等系列特色校本课程。
除上述特色课程外,学校还以走班制的学习形式,于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开设各类兴趣活动课,内容涉及体育类,科技类,艺术类,学科类,心理辅导等,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
(二)细化过程管理,迎接综合督导
本学期我校适逢区三年一次的教育教学综合督导,这既是一次全面检阅,也是一次专业指导。教导处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了教学五环节的管理。
1、抓牢课前
期初,教导处召开了教研组长会议,要求教研组长每月月底对组内教师进行备课检查,填写评价表,并及时进行反馈,督促整改。各教研组长按要求认真落实了每一次检查工作,做到检、记、评相结合。本学期教导处也对所有学科教师备课进行了一次普查,发现多数教师都能较好地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体现三维,做到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对个别教师在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如:目标不够细化等予以指正,并要求其进行了认真修改。
2、抓好课中
为提高教师解读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本学期我们邀请了多门学科的教研员来校为部分教师诊断课堂教学,所有行政也分工合作,进行听课指导,听课覆盖率达100%。在本次督导中,教研室共听课42节,涉及39位任课教师,覆盖率为70.9%。其中优课18节,占42.86%;良课24节,占57.14%。优良率100%。
3、抓实课后
除了狠抓备课、上课外,我们对于课后的作业、辅导及评价三环也是毫不放松,做到“精心布置+耐心辅导+用心激励”。
《学生作业日志和错题集》、《学有困难学生辅导记录本》、“喜报”记录下了老师的辛勤付出与学生进步的足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四年级语文组率先进行了作业改革,自编的开心作业得到了教研室和督导室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质量监控,提升合格率
1、成立质量监控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校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实行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四级管理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学校行政领导实行年段教学质量包干制:一年级周健秋;二年级章晓颖;三年级叶萍;四年级刘琴;五年级许竹筠,对每一次学科单元考试以上的所有成绩进行全面了解、综合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与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2、实施质量监控工作措施
为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迎接区五年级教学质量调研,在刘校长的全面负责下,教导处重点实施了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年级组长协同教研组长制定了学困生辅导计划,确保辅导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根据学困生基础差的特点,各科教师精心设计相应的辅导内容,每次辅导有详细的辅导记录。
(3)教导处每周检查辅导内容,及时掌握各班辅导动态。
(4)召开五年级全体学生家长会及学困生家长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全体五年级教师的努力下,部分学困生有了一定的进步。
(四)立足校本教研,促进专业成长
1、扎根新课程,以教研促教学
学校一贯重视学科教研组建设,在实实在在的教研组活动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教研组长组织学习
根据期初制定的教研组活动计划,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由教导处和各教研组长轮流负责大组教研组活动,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内容的选择到组织教师切实有效地进行学习研讨,各教研组长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使活动有序、高效,教师们学有所得。
(2)教学专家亲临指导
本学期学校聘请了教研员严玮玮、张艳、戴春莉、颜黎华老师为相关学科教师作了专题讲座;教研室主任居丽华老师也应邀来校指导,她听了青年教师李绿萍执教的《分数》一课后,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并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同时,为全体数学老师作了题为《系统设计盘活知识,促进知识的有效构建》的讲座。
(3)兄弟学校互动交流
学校一直鼓励教师走出去,多看看,多听听,多学学,在互动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与提高。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信息与科技学科片级教研活动,宋玮静、江欢、张辉等教师参加了朱桥、南苑等学校组织的片级教研活动。
(4)组内教师实践研讨
在迎接综合督导的准备过程中,由教导处统筹安排,每位教师完成了一堂组内实践课的任务。老师们在接受组内教师提出的宝贵意见的同时,也为他人出谋划策,解决教学设计中的疑难问题,可谓互惠互利,各有所得。
2、实践新课程,聚焦课堂展风采
(1)教学评比
我们组织青年教师马骥、李绿萍、汪炯、王少平参加了2010年嘉定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王少平老师以优异的成绩在片评比中脱颖而出,进入区级终评。
四月,我校举行了第十八届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数学专场)。江欢、金燕青、张华萍等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比赛,江欢、马骥、金燕青以巧妙的设计、扎实的训练获得比赛优胜奖。
(2)教学展示
本学期王冬、张丹、张华萍三位青年教师分别在英语、数学学科区级教研活动中担任了执教任务。汪炯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我国中小学技术教育体系建构研究》子课题《小学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目标与策略的探究》开题会议,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了更新,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活力与风采。
(五)组织多彩活动,挖掘学生潜能
1、第八届小学“希望杯”数学邀请赛复赛:林逾凡获四年级组二等奖;陆俊杰、赵梦旭、王海韬分获四、五年级组三等奖。
2、全国创新作文复赛:赵凌云获三年级组一等奖;蒋诗玥、陆亦韬分获四、五年级三等奖。
3、2010年上海市小学生优秀作文征文活动:方天翼、李倩获一等奖,徐嘉艺、凌心怡获二等奖,王婧、陈心瑜获三等奖。
4、上海市第四届新少年现场作文比赛:朱昊琦等5位同学获一等奖;陈明洁等11位同学获二等奖;蔡靖瑶等34位同学获三等奖;滕露丰等134位同学获优胜奖。
5、上海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比赛:唐珂、朱芸、詹永逸获三等奖。
6、第六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刘雯菲获优胜奖。
(六)特殊教育
两次召开特教任课教师会议。督导前布置有关有关工作与注意事项,要求相关教师作好常规工作,认真准备一堂课。督导时,由马骥老师上的课得到了特教教研员陆秋风老师的高度评价,得了优。督导后,再次召开特教任课教师会议,反馈区督导情况以及布置关于6月份区特教论文评比的有关事情。最后,选送了宋玮静撰写的文章参加了区的评选。
同时,还接受了区康复中心指导老师的特教常规检查。马骥老师上的数学课和各项资料、常规工作得到了她们的肯定和好评。
5月10日到16日,是全国第二十个助残日,也是上海第十二个助残周。我与德育室合作,布置环境、广播宣传、摸底排查、帮困扶助,按照区有关精神,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并填写好助残周活动反馈表,FTP上传,写了信息。一学期来,共发9条信息。
(七)语言文字工作
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得顺利开展。学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中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将口语交际课纳入兴趣组课程。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组织学生参加了“世博心语”的评比,做到认真参与,积极指导,有一位学生“世博心语”入选。
2、组织学生参加中华经典朗诵比赛。学校结合读书节,先在校级层面上每班选两名学生参加比赛,在此基础上,评选出8名学生参加区级比赛。
体育校本教研教学反思集 篇9
现今,有一种说法:“我们今天缺少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因此我们的“两课行动”一天也不能离开教育实践,它会让我们的理论与实践亲密起来,从而让教育理论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增强生命力。
于今,教育教学比以住更加关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而我们的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出于一种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价值判断。在比以往更加关注课堂教学质效的同时,我们更加关注教师的成长。值此全省教育系统进行的“两课”行动引起了千帆竞发的时节,我们坚信,我们的“两课”行动,会让教师“破茧成蝶”。教育是追梦的事业,在薪火传承中,它伴随着的是生命与生命的真诚扶持,思想与思想的真诚对话,生命的积极生长与人格的铸就,“两课行动”,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的过程,应该是师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的过程。
一、加强研究 蓄势待发
“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是湖北省教育系统的系统工程,它是营造一种“一切服务于教学、一切服务于社会”的教育行动的远景,它更是一种教师展示的舞台,是一种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最好方式。
文件下发之时,董超纲校长亲自主持校务会,认真学习省、地、市文件,传达市教育局会议精神,站在时代的高度,用科研的视角来认识“两课行动”,会议决定按照上级精神在全校开展“两课行动”。
8月31日,我们利用教研组、备课组会议,组织教师深入理解“两课行动”的思想,从微观上让教师认识到“两课行动”的重要性,形成“两课行动”的执行方案。
9月6日,利用全校教师大会,下发《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工作手册,它包含着详细的学校关于“两课行动”的总方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两个项目分方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说课评价标准》、《教研组长考核评价表》、《备课组长考核评价表》、《我怎么看当下流行的教学模式》、《如何促进教研组高效运行》等评价标准以及学习资料。
9月23日,通过教师自主申报,教导处、教科室协调安排,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在“讲课”、“说课”项目中二选一,在“课件制作”、“三字一话”、“演讲比赛”项目中三选一,确定每位教师的参赛项目,形成学校总表,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宣布两课行动的正式开始。
二、精彩示范,共同学习
9月23日下午,按传统例会惯例,我们只有一节课的全校教师大会时间,由于“两课行动”的需要,我们增加一节课来集中研讨,我校青年教师熊巧妮、商婷作了精彩的说课示范,刘姗姗、刘伶作了主题为“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精彩演讲示范。在9月26日——9月30日,我们还准备了四节示范课,为全体教师做展示。四节示范课的主讲老师分别是程伟、余勇、高娟和涂艳霞。
本次会议由董校长亲自主持,他说,“两课行动”是展示教师素质的最佳舞台,今后的这个舞台将更多的属于我们的广大教师。
郭校长宣读方案,他说,两课行动”将是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延伸。
干东红同志具体的就方案的科学实施、对领导的要求、对教研组、备课组长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做到了细致的安排,对“两课行动”的每一个项目作了详细的解释,他说,要把“两课行动”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
熊巧妮老师的说课《社会主义社会》曾在全国政治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这次我们把这一节说课作为研究的案例,说课的示范,她的精彩说课受到了全体教师的高度评价。
商婷老师的说课《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选择和使用事实论据》很优秀,这得益于初三语文组的集体研讨,得益于刘毅主任的亲自指导,当然更得益于商婷老师自己的认真准备,她从科学“写作”的角度,说出了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
刘姗姗的激情感染了全体教师,刘伶的全英文演讲征服了全体教师。
三、两课行动,千帆竞发
按照上级文件,我们的“两课行动”为全员参与性的集体行动,[~ 课 件 ]在全体教师的自觉申报基础上,我们教导处、教科室统计的结果是参与讲课比赛的有142人,评委72人;参与说课比赛的有119人,评委72人;参加“三字一话”比赛的有121人;参与“课件”比赛的有101人;参与“演讲比赛”的有41人。
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的讲课稿,说课稿必须按优质课、优质说课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校务会决定对每节课进行录相,及时上传到上级规定的网站;同时把教师的讲课稿、说课稿作为本期校本教研的评比项目。
我们要求,教师的书法作品将集中展示在学校的文化长廊。
我们要求,教师的精彩演讲将集中展示在全体教师大会上。
我们要求,教师的课件比赛作品将成为我校宝贵的资源库。
四、探寻策略,破解难题
我们的校本教研的发展,已经持续了十届之多。目前,活动已经略显沉闷,教师积极性略显消极,学校组织略显被动,校本教研已走入了同行学校共同的困境,如何寻找科学的办法,破解校本教研的难点呢?
我们教导处、教科室、督导室经过持续、深入地调研,我们确定从七个方面来研究。
1、组建校本专家团。
为提高每位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以每个备课组为战略基地,让本土专家为教师作科研解释,它包括着:国际国内最新的科研动态,上级文件精神的解释,课程与教材的解读,一周的教学任务的剖析,下周任务的布置。
2、以课例为载体实践教研。
教育即实践,离开了课堂观察,就不会有思考,更不会有提高。我们规定教师的比赛课,本组教师必须全员参与,缺席的按缺勤对待;深度评议,从科学与实践的角度进行评价。
3、确立专题,实行专题式研讨。
散乱是教学之大忌,它将没有方法可言,更无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在普遍调研的基础上,确立各教研组的研究主题:语文教研组的作文教学、阅读教学、文言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等专题,数学组的“高效学习5+2”课堂教学模式,外语组的“情境教学法”,文综组的“高效学习法”,理综组的“探究式教学法”,体音美微综合组的“艺术特色”。
4、目标驱动,催化教师循序发展。
学校推出了教师阶梯性的发展目标:备课组比赛——教研组比赛——学校展示——学校评比——选派教师参加市级比赛,同时也形成了“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的教师发展之路,我们实施了“青蓝工程”,实施导师制,请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签订“青蓝工程”责任书,师徒互助,力求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发展,创造教师发展的机会。这对青年教师是一种激励和希望,同时,对骨干教师也是一种荣誉和责任,更是一种全体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动力。
5、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因此,我们利用学校教代会,制订了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方案,从微观上监控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我们将致力于过程管理,对每一节课堂教学,对每一次测试,都要认真分析、寻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6、推行“高效学习5+2”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学习5+2”课堂教学模式的诞生与实践,凝聚着全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它是根植于实中教育土壤,经过长达10年的课改实践,研究和推广。“高效学习5+2”课堂教学模式,首先以思想理念的科学性、创新性、实效性取胜,同时又因为在实践中有很完备的操作流程,易于教师把新课程的思想运用于课堂,而使课堂教学实践充满教育的魅力,它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生推向前台,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自主地学习。
7、搭建平台,推介名师。
我们将于年底举办“武穴市实验中学教育科研论坛”,让优质课获奖者、优质说课获奖者、课件设计获奖者、书法优胜者、演讲比赛优性者走上论坛主席台,让他们给全体教师作精彩展示,展示教师良好的个人素质,同时按照上级文件评选名类先进个人,按照上级文件进行集体表彰。
体育校本教研教学反思集 篇10
1 调查目的
开展本次调查,就是为了客观把握我区中学体育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探究校本教研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为此项工作的改进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法。由区课题组统一制作问卷,由各中学负责发放和回收。要求学校将问卷发放到每一位体育教师,教师独立填写,实行无记名回收。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和把握中学体育教师校本教研的现状。
3 调查对象
根据本区实情,本次调查采取分层、分类抽样的方式,分别从初级中学、普通高完中、高级中学抽取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师(含学校领导)实施调查,以便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
4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反应校本教研实施的状态。内容主要涉及学校管理、学校教研活动、教师个体教研状态、教师群体教研状况和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其中,教师个体研修状态是校本教研实施成效的主要体现,因此,此部分内容为问卷的重点。
5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抽取样本学校47所,其中,初级中学32所(151人),普通高完中13所(127人),高级中学2所(25人);共发出问卷303份,回收有效卷300份,回收率99.0%,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5 . 1 校本教研保障与氛围
(1)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统计显示,有61.6%的教师对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很熟悉;有31.7%的教师“知道有这个制度”;97.6%的教师反应学校“对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要进行检查和考核。95.3%的教师选择了“对老师取得的教研成果,学校要作为评职晋级的条件”。据此表明,大部分中学已经建立了从教研活动开展到考核评价等比较系统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但尚有2.4%的教师反映学校不检查考核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情况。
(2)校本教研条件保障。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校对教研活动非常支持,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且跟进了激励措施。62.7%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教研组的活动提供条件,非常支持”。在教研活动经费投入方面,42.7%的教师认为学校提供的经费能满足教研活动的需要;42.2%的教师认为开展教研活动“有一定的经费支持”;近两年,有34.0%的教师到校外参加2次及以上教研活动,14.3%的教师到区外参加过教研活动。这表明,学校对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支持度越来越高,认识上在逐渐发生改变,从时间和经费上能提供一定保证。
(3)校本教研氛围。校本教研的氛围,是校本教研实施成效重要体现。调查显示:79.7%学校领导能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普通高级中学的“领导听课、检查”情况要好于完全中学和单设初中,但学校领导听课检查后能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情况还并不乐观(仅占40.4%)。据统计,50.3%的教研组活动每次都有领导参加,领导不参加教研组活动的学校仅占1.7%;学校层次越低,学校领导参与教研组活动的情况越差。
5 . 2 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活动是教师日常业务研修的重要载体,教研活动的情况决定着学校校本教研实施的质量。课题组侧重从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次数和效果等方面对教师群体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了考察。
我区有80.3%的教师认同教研组是在“定期开展活动”;多数教研组活动的侧重点是“组内全体老师针对学科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研究主题,展开听课评课,研究讨论,反复实践”。这表明,我区大多数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内容体现了“以校为本”的精神,注重研究解决教师关注的教学问题。同时,57.3%的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认同,认为对自己很有帮助。
从问答题的梳理看,本区学校主要组织开展了集体备课、教学练兵、教学观摩、教学调讲、专题研讨、讲座、课例研讨、教研沙龙等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日益丰富。教师最喜欢的教研活动按顺序排列是教学练兵、教学观摩、教研沙龙、专题研讨、课例研讨等。
在课程建设方面,12.6%学校有校本体育课程。在使用教材方面,多数教师注意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76.7%的教师“能根据教学情况,补充和调整一些内容”,做到灵活使用教材,但多数教师没有形成物化资料,即学科宝贵的课程资源没有形成物化成果。
5 . 3 教师个体研究状态
(1)对校本教研的认识。62.3%教师认为开展教学研究是自己的责任,但也有19.3%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只是与自己有点关系;有41%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最核心的行为是“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善教学行为”。
(2)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当教师有新的想法和收获时,有81.0%的教师能尽快与同伴交流。初中教师显得比较活跃,有87.3%的教师能与同伴及时交流与讨论。当教师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时,有51.0%的教师能及时虚心向同伴请教,但也有10.7%的教师不请教别人,对于教学中的问题能否解决持无所谓的态度。从是非题的选择看,85.0%的教师感觉“同事之间的交流对自己帮助很大”。
(3)教师个体自身业务学习。有77.3%的学校、50.7%的体育教师每年都订阅教学杂志;上学期高中教师平均听课12.1节,初中教师15.6节;有54.3%的教师每期都有研究专题或课题,还有27.3%的教师从未进行过专项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有20.7%的教师没有物化教科研成果的意识和行为,他们的经验、感想、思考等在在脑子里,没有形成文字。有36.3%的教师注重对自己的专题或课题成果的物化,积累了系列资料,并有总结。
5 . 4 骨干教师作用的发挥
在学校,骨干教师既是老师的同伴,也是教师群体的专业引领者和教研活动的带头人。调查得知,认同骨干教师“经常”或“有时”上示范课的教师占63.0%;认为骨干教师“经常”或“有时”为教师提供教科研信息的为72.0%;认可骨干教师“经常”和“有时”“帮助其他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师占59.0%;对骨干教师带徒弟的情况,选择“有”和“经常帮助教师,没有固定的徒弟”选项的教师占68.0%。以上几组数据比较接近,表明骨干教师在学校发挥了多方面的引领作用。
6 困难和问题
在对“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主要困难与问题”选项中,教师可以同时选多个选项。有62.3%的教师感到时间少,工作负担重,有31.0%的教师则感觉能力欠缺,认为没有经费和资料保障占的89.3%、无专家引领者占49.7%。
7 初步结论与对策建议
7 . 1 初步结论
(1)校本教研实施得到切实保障。我区普通中学基本健全了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起了从校本教研组织领导、活动开展、过程考核到成果激励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制度系统,为校本教研的规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学校对校本教研活动过程实施考核,对校本教研成果进行奖励,这些举措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2)学校教学研究氛围浓厚。我区中学体育教师对校本教研有正确的认识,对教学研究有正确的态度。大多教师认为搞教研是自己的职责,并不觉得教研活动是负担,而感到是自己工作的需要。广大教师具有开放的心态,有虚心学习的进取精神。
(3)研究活动落实且富成效。“学校按时开展教研活动”得到绝大多数教师认同,教研活动形式日益丰富,传统教研活动在继承中得到发展,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对教师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研究内容更多地关注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聚焦教师教学的困惑,充分体现出以校为本的精神。
7 . 2 对策建议
(1)把握本质,激活研究意识。“以教师为主要研究群体,以真实的教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但有少数教师认为开展校本教研“是教研人员和骨干教师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认为校本教研就是“听课、评课、组织教学观摩”。这说明有些学校对校本教研的本质还把握不准。针对这种现象,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学习力度,提高校本教研的认识。二是树立典型。要以教师身边的教研典型作榜样,引导大家积极投身教研科研实践。
(2)减轻负担,给予人文关怀。当前,不少教师感到负担较重,压力较大,特别是训练体育高考生的教师尤为突出。许多教师建议教育科研部门和学校要合理安排教学研究活动,注意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开展校本教研提供时间和精力上的保障。
(3)增加投入,改善教研条件。目前,学校经费十分短缺,特别是初级中学和农村高完中体育经费紧缺问题十分突出。实施校本教研,开展教师培训,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要统筹安排,关注校本教研这块工作,增加教研专项经费的投入,改善教研条件,确保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4)加强引领,提升研究水平。根据调查 ,教师要求加强校本教研活动专业引领的呼声很高。我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远离主城学校集群,专业引领力量有限。应对之策:一是要进一步发挥区教科所、进修校等专业教研和培训机构的作用,要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规范和有效运行机制,要对所辖学校进行适切的管理与引领;二是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在骨干教师的使用上要采取新的措施,实行市、区骨干定点联系学校和教研组的制度,满足学校专业引领需求;三是实行教研示范学校定校帮扶制度,以点带面,发挥好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不断提升研究水平。
摘要: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有力保障。为了明晰本区中学体育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现状,着力提高校本教研成效,我课题组采取问卷、访谈等举措进行了深度调研,并对调研情况进行了简述和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应用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体育校本教研教学反思集 篇11
狠抓教师素质提高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陈
战
彬 牛店镇矿区小学 突出校本教研重点
狠抓教师素质提高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研究室,教师是研究员”的教研新理念,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研气氛的形成,到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师生素质的提高,校本教研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为了及时总结校本教研工作的经验与不足,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丰富教研形式和内容,使校本教研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现将本学期我校在样本教研方面的一些作法和体会总结分析如下,不当之处,敬请各们领导批评指正。
(一)领导重视,制订方案,明确任务,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保证校本教研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1、为了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陈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校本教研的督导。
2、创新课堂教学:
(1)抓备课,加强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每周不少于三次集体备课,备课要求实行“三定五统一”,从而达到相互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努力探索合作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我校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把班级学生分成八个合作学习小组,使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暴露思维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在互动、互助、互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我校以学科为单位分为3个教研组,每周定期举行教研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有理论学习,听课、评课、说课、教材分析、质量分析等。同时,每个教研组以平日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依据,确定教研课题,以教研课题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活动,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4)合理设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做到质量高。
(一)质量高。
(二)数量适宜。
(三)每天要进行批阅
(四)批阅批阅后要进行讲评。
3、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校本教研运行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有效推进校本教研。修订了原有的教研制度,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教学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同时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课例研究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等。确立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教研网络。以教导处为中心,逐级推进,层层落实,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保证。完善校本教研考评细则,加强检查与考评力度,将校本教研工作纳入教师、教研组和备课组期末工作考评。并作为评选先进教研组、备课组的重要条件之一。实行校本教研组长月例会制度。及时总结,共同交流,学科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使教研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不断进步。
4、领导重视,率先垂范,保证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化、经常化。“打铁先要本身硬”,领导带头学习理论,写心得;深入备课组参加教研活动,深入课堂听评课;校长的听课一个学期应在40节以上。
(二)实践专业引领,重视学习,加强培训,组织考察,努力提高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认为,专业引领除了有形的专家和教学研究人员、优秀教师外,还有无形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教师起的作用也是有效的、长远的。众所周知,我校教师整体的理论素质相对较差,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把重视学习,加强培训,组织考察,抓教师理念转变、素质提高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一个重点工作。
1、专业引领、更新观念。抓了三个引领:(1)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引领。
建立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学习内容上,在教育教学理论、“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调节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基础上,重点开展新课程理念、校本教研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先进的教学经验、现代学习和学法理论等的学习。学校每周利用周一例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学习形式分三种学习形式:一是集体学习,利用例会时间学校组织学习;二是小组学习:备课组利用集体教研时间组织学习;三是分散自主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记录,并撰写教学心得。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完成2500字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次业务理论测试,纳入期末考评。(2)学校领导的引领——组织教师培训
在学期初学校根据上级教研室的安排,组织教师学习了新密市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的精神,对校本教研理念与方法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和理解,更新教研理念。教导处主任进行了《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反思和课例研究撰写》、《教育科学研究》等培训。
2、重视校际间学习交流活动。
基于我校教师与外界学校交流少这一现状,为了拓宽教师的视野,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学习外校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除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听课研讨活动外,本学期我们安排了三位教师到外面学习考查的活动,加强横向交流和教学研究。
学习回来后,利用教研时间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活动总结,人人谈收获、体会。外出听课、学习活动对教师触动较大,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改意识方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打破了一些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定势,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都开始了行动。外出学习,一石激起千重浪,使我校教研气氛更加活跃。
(三)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扎实抓好集体教研,开展专题和课题研究。
1、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引领和带头作用,扎实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每学科有包组领导带领,在固定地点进行教研。其程序为:理论学习——反思交流——解决问题——教学研究——修订教案。设有中心发言人,事先设计好中心议题,要确定好单元重点、难点、关键、教法、学法等。全员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观点交锋,思维碰撞,最终达成共识。提倡“大教研”和随时随地“小教研”,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集体备课。
为了把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要求各组做到四个保证和六个统一:即时间保证、人员保证、内容保证、深度保证;统一研究课标、统一研究教材(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关键点),统一研究教法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布置分层作业内容、统一反馈检测。教导处定期组织检查,计入期末备课组和教师工作考评。
2、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备课组为研究实体,以随堂课、研讨课为主要范例,结合本学校实际和学科教学实际,以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为切入点,实施行动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研究,让预设和生成都精彩。在组织形式上突出全员参与,在研究内容上突出新课改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和课型化、专题化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专题和课题研究。本学期,全体教师人人定有课题立项。要求每位教师在本学期要写一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为了注重实效性。要求各学科在学期初制订本期研讨活动计划和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语文、数学、英语各备课组每周要开展1次课例研究活动,其他备课组每周1-2次课,做好记录,定期向教导处上交材料。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备课组集体的作用和智慧,逐步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汇报课或公开课或课题研究课,让教师始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
3、抓好示范课引路作用,深入开展教师互听互评”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学期初学校安排各学科新课堂教学示范课活动,典型引路。主要是安排各学科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每人上一节示范课,为其他教师引路。全体学科组教师参加听评课,并以此模式进行教学模式尝试与探索。
(四)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总结经验,扩大校本教研的有形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
1、深入开展自我反思,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自我提升教学水平。
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1)要求教师每节好三个自我反思:即课前反思(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究)、课中反思(课堂教学中的调整与生成)、课后反思(课后的自我评价和重新设计)。自觉地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逐步形成反思习惯,提高专业水平。尤其把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后,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学反思工作的重点。对于教后反思,学校统一印制教案后专门有反思与重建一栏,要求节节课有反思与重建内容,教案检查要重点检查这一内容。
(2)开展教师课堂实录的教学自评活动。
为了让教师全面自我反思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任课教师认真准备一节课,学校给教师进行课堂实录,在教师、小组相互评课的基础上,开展自评活动。
(五)学习“洋思经验”,开展赛课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学期我们把学习“洋思经验”,开展赛课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三个重点工作。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深入学习“洋思”经验,为了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延伸迁移”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六个基本步骤,实现我校“低起点、小步子、低台阶、分层教、真理解、强训练、勤检测、快矫正”的课堂教学要求。在全校开展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校级”三级层层赛课活动。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赛课,人人参与;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赛课;最后推出优秀者进行校级赛课。
(六)我们的思考与对策
开展校本教研这项工作是一个涉及学校持续性限展的系统工程,只有牢牢把握“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这一基本理念,让“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校本教研才能扎扎实实地得以开展,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课改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工作的调研让我们看到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认清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我们以后的校本教研的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材料证据,打下了良好地基础。为了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校本教研工作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地开展,在我校遍地开花,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
(一)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评价机制,通过评先表优,激励教研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二)继续抓好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1、重视专业引领。我们邀请教研员和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
2、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3、强化业务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强教学问题研究和课题研究工作,抓住校本教研的实质,把校本教研做实做细。
(四)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丰富教研活动形式。
1、要重视在对组长的培养、选拔和培训工作。
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就有一个好教研组和一批好教师。
教研组、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层组织,也是校本教研的基石所在。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与活动的扎实开展,是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因此,学校要重视在平时对组长的培养、选拔和培训工作。
2、丰富校本教研形式,重视课例研究的目的性、计划性。开展以理论学习、专题研究、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结对帮扶、调查研究、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同时加强专业人员指导,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以有形成果为抓手,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具体化、实效化。要加强理论学习与交流、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课题、教学论文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规范校本教研档案资料管理,保存收集有助于各学科研究的各种文字,电子资源库,建立校本教研的资源库。为教师专业成长做好服务工作。
【体育校本教研教学反思集】推荐阅读:
体育课校本教研活动总结08-15
校本教研教学反思11-22
校本教研的尴尬与反思10-25
校本教材体育汇总05-08
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08-26
体育学科的校本开发12-31
初中体育校本课程教案05-19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10-21
体育校本课程实施计划01-02
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纲要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