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论文

2024-07-31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论文(共11篇)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论文 篇1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论文

湖南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着力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提供师资保障。

落实培训计划。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省培计划”为拓展,市、县培训为主体,校本研训为基础,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为主要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及“市培计划”为县、校(园)培训骨干教师梯队;“县培计划”和校本研训,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加大经费投入。以来,教育部、财政部为湖南“国培计划”安排教师培训专项资金14900万元,共培训骨干教师130656人;省本级共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4320万元,共培训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63855人,其中骨干教师29530人,校长4435人,班主任29890人。

完善培训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项目招投标机制。实施国培、省培项目实施评审答辩制,增加招投标的透明度,提升项目实施质量。二是建立培训基地遴选制度。立足省内开设师范教育的高校,遴选培训单位,稳定培训专家团队,开发建设优质培训课程,稳固实践教学、教学观摩和实习基地,为教师培训提供有效保障。三是建立健全首席专家制度和省级培训专家库。四是建立教师培训激励约束和保障机制。出台《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办法》,长沙市把继续教育纳入对学校和区县的绩效考核;岳阳、常德等地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教育“两项”督导;湘潭、郴州等地实施“四挂钩”制度,将教师培训与教师年度考核、绩效工资、继续教育考核、评先晋级挂钩。

创新培训模式。创新完善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校本研修等有机结合的培训形式和方法,为教师提供包括专业发展、骨干教师拓展提升培训等在内的多种培训形式。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探索建立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二次置换”、短期集中培训“前移后拓”、远程培训“统一管理、分网学习”、转岗教师培训“三环节三统一”等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发培训资源。衡阳师院组织专家开发了包括《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理念与教学技巧》、《向着阳光走》等在内的系列国培课程优质资源。湖南理工学院带领学员变废为宝,自制低成本、高智慧的教具20余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开发了七个学科国培教材。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投入200多万元,开发建设培训课程资源,视频时长超过10000分钟。

【创新背景】

为积极探索学前教育办学模式,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切实保障适龄幼儿接受教育的权益,湖南省基于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支持的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管办分离”模式省教育厅公布《湖南省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中央项目“管办分离”实施办法(试行)》,明确“管办分离”模式幼儿园的实施运行和保障机制。

【具体实施】

(一)“管办分离”模式由中央进行财政投入

幼儿园中央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安排落实建设用地,建设基础设施,添置基本教玩具,配备幼儿图书等。幼儿园建成后,其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保持国有性质不变。在委托办园之前,政府负责对其现有全部资产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委托办园的社会团体、社会机构或个人在办园期间负责对园内固定资产的维护维修,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办分离”幼儿园实行经费独立核算,确保中央资金专款专用。县市区设立中央项目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奖励“管办分离”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和资助贫困家庭幼儿入园等。引导幼儿园提取一定比例办学收入用于改善办园条件,资助贫困幼儿。

(二)“管办分离”模式的运营

“管办分离”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全面主持幼儿园工作,是幼儿园办园的第一责任人,对幼儿园的组织管理负总责。我省规定严格制定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持证上岗,实行合同管理。教育局的职能部门对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管办分离”幼儿园教师应予以注册登记,并为其业务培训、专业发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优评先等提供制度保障。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状况,制定“管办分离”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指导标准,并依此开展相应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对实行管办分离的幼儿园要建立专项督导制度,定期对其目标规划、保教质量、园务管理、安全卫生、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教职工待遇保障、收支情况等进行专项督导,引导其提升办园质量。各地应将“管办分离”幼儿园纳入教育系统考核评比范围,对管理得当,保育、教育质量好的要给予奖励,对因管理不力,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出现突出问题的要给予警告并限期进行整改,超过期限仍未达到要求的,要按程序提出意见,严肃处理。“管办分离”的幼儿园要核定人数招生,在未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不得随意扩大招生数量。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所“管办分离”幼儿园提供学位200人左右。

幼儿园收费应参照公办幼儿园标准,严格按照物价、财政、教育等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和范围收费,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随意提高收费标准。不得以各种理由擅自向家长收取费用,各类服务性收费应严格遵照家长自愿的原则,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收费。坚持保教并重原则,实施素质教育,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园本教研,完善保教管理,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督体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建立房屋、设备、消防、交通、食品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伤害事故。

【实施效果】

目前湖南已建成和在建的“管办分离”幼儿园有15所左右,今年9月我省在较为贫困的8个县开始了第二批“管办分离”幼儿园建设,预计明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湖南将用5年时间按10%的比例建设100余所普惠性的“管办分离”幼儿园。

【制度创新】

在学前教育领域实行“管办分离”的运营模式,一方面符合了我国学前教育的政府投入不足的现状,对鼓励社会各方资源参与到学前教育服务行业特别是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上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政府在学前教育服务领域投入的效率,通过引入社会团体、机构或个人参与办学,能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和一定程度上避免在农村地区幼儿园空置的情况。湖南省作为20率先进行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试点的10个省份之一,在此次公布的《湖南省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中央项目“管办分离”实施办法(试行)》中,不但明确了“管办分离”的`运行机制,也对“管办分离”幼儿园的各项监管措施、师资待遇、税收政策等多个层面进行了细化,将对全国其他省份幼儿园推行“管办分离”的运行模式上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28日,长沙市秋季中小学收费标准的通知下达。

通知要求,今年秋季长沙市城乡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收费,继续实行免收“一费制”范围内的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学生只需缴纳少量自愿选择的服务性收费。

同时,通知要求对长沙市就读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与本市户口学生入学收费一视同仁,即:免收“一费制”范围内的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

普通高中学费标准分省级示范性高中和其他高中两个档次,原城区和市级示范性高中、农村高中归并到其他之中。

公办高中择校继续实行“三限”政策。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择校生取消学费项目,择校费标准统一规范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每生每期不超过2300元,市级示范性高中每生每期不超过1800元。择校费不准跨学期预收。按规定收取代收费。择校生严格执行“限人数”、“限分数”和“限钱数”的政策。

1、合计数四舍五入。市级示范性高中执行表列“其他”标准。

2、学费中包括文体卫生费9元,实验仪器费12元,水电费10元,图书费7元,师资培训费4元,电教费5元。

3、*为侧重于文科学生的收费金额;**为侧重于理科学生的收费金额。

4、与学生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教辅期刊等,由学生或家长自愿向出版发行单位购买。

5、择校费标准统一规范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每生每期不超过2300元,市级示范性高中每生每期不超过1800元。择校费不准跨学期预收。向择校生收取择校费后,可按规定收取代收费,但不得再收取学费。

6、农村高中学生体检费按3元/生·期收取。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论文 篇2

在对全省农村中小学18万名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浙江省决定从2008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领雁工程”,重点培训农村骨干教师,包括骨干专业课教师、德育课教师和中小学校长。“领雁工程”将为农村中小学培训3.5万名骨干教师,使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校至少有l名教师或校长参加省级骨干培训,每一个学科至少有l名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农村骨干教师占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总数的比例超过20%。

二、建立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制度

2008年起,浙江省全面实行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制度。执行范围为乡镇及以下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对象为这些学校正式在编专职教师,还包括原从事教师工作并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因工作需要调离教师岗位,但仍在这些农村学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津贴标准按所聘的岗位和在农村学校任教的年限确定。目前全省已有17万多名农村教师享受到了任教津贴,平均每人每月增加收入230元。全省各级财政为此拨款4.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承担2.3亿元。

三、改造农村教师集体宿舍

在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学生食宿改造工程的基础上,计划用两年时间,对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危旧宿舍进行全面改造。改造面积按一套住房30平方米掌握,包括一室一卫一厨,分翻修、大修、中修三个方式进行。初步匡算,总改造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投资3.6亿元,其中省财政分担l.5亿元。目前,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

四、调整农村教师编制标准

2008年, 省编办、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通知》,规定农村中小学教师按县镇标准核编,即教师编制师生比,小学由l:23提高到1:21,初中由1:18提高到1:16。对小规模学校实行按班师比核编。这次编制标准的调整,可新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近6000名,并将基本解决大量聘用代课人员问题。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论文 篇3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给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如何才能使中小学教师快速掌握相应的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培训机制,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

培训的原则

1.自主选择和合理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对新课程改革,新老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着不同的态度,老教师由于已习惯多年的“书本+粉笔”教学,对新兴的教育技术理论和操作理解较慢,而新教师在大学里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青年骨干教师精力充沛,这些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以及实践操作接受较快,因此,针对各中小学教师的具体现状,可以采取依据教师的自主需求进行分层培训的方法。首先,学校应该对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进行系统的调查,进而确定教师的分层。其次,还要将分层目标向教师公布,让教师自主选择参加哪个层次的培训。再次,经过协商调整,确定教师的学习层次。

2.以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只组织一次或两次有关教育技术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时间短、间隔长,对教师教育技术的提高很难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所以要想真正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的提高还要靠学校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在组织技术培训的时间上可以灵活掌握,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活动。另外,根据本校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教师的发展水平,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并在培训期间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和交流,还可以聘请专家进行指导示范,课题研究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学、教、研相结合的原则

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一定要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和教研工作相结合,争取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主要以解决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教育技术问题为目的,可以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课题或课程,设计一些在教学实际和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针对性较强的任务,如参考“英特尔未来教育”计划培训的任务设计方法,让教师边学边做,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对教师学习的评价可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

4.教师的优势互补原则

在培训中,有的教师理解能力强,有的教师理解能力稍差,学校一定要以教师间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在统一培训后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相互研究、相互合作。

培训的形式

1.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面对中小学教师的一种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的培训,因为它完全针对本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所以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一切资源进行自行规划设计。这种培训形式充分体现了以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在案例教学中可通过对典型的教育技术应用案例的学习,将培训与学科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使中小学教师切身体验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3.专题受训

专题受训是指学校根据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难题,聘请专家、教授进行上门指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和方法、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网络教学的新模式等。这种培训方式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间续性的。由于专题受训是在本校进行,受训的内容是针对目前难解决的实际问题,具有时效性和实用性,有利于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培训的评价体系

一些教师认为教育技术评价考核只要成绩合格就可以,关键是拿到教育技术合格证。这种思想导致他们只注重考评结果,不扎实进行教育技术的训练,导致偏离了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因此,在培训之后,一定要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各中小学校要尽快建立起较为健全的教育技术培训评价考核体系,确保中小学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理论水平以及应用能力。

同时,各学校还应建立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由于各学校的基础设施、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因此在评价时,不应该用单一的标准去考核和评价所有的教师。比如,培训者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文件调查与访谈、教案和报告分析以及跟踪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样既能改变培训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的错误观念,也能帮助他们树立新型的评价观。

以上的策略希望能对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实,只要中小学教师在认识上对教育技术培训有足够的重视,一定会对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中小学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郝丹,曹凤余.关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6(6).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论文 篇4

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建议 县教育局:

2009年12月中旬,我校组织部分中层干部和教师,组成初中、小学、幼儿园三个调研组,由三位校长分别带队,分赴城内和各乡镇部分中小学、幼儿园,采取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入课堂听课等形式,针对教师教育、教师管理等问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通过汇总调研结果发现,一是我县部分音、体、美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所学专业与所任学科不一致,缺乏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教学经验;二是部分校长特别是新任校长缺乏管理经验,组织管理能力水平有待提高;三是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教育思想不正确,教育方法不恰当等问题;四是在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方法不多,经验不足,致使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欠佳;五是小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为此,就本年度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培训工作;

二是加强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

三是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四是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

五是加强小学英语教师口语培训工作;

六是加强小学教师国学课程培训工作;

七是加强中小学各学科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工作;

八是组织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幼儿园园长、教师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文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2009年12月23日

文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建议 县教育局:

2010年12月中旬,我校组织部分中层干部和教师,组成初中、小学、幼儿园三个调研组,由三位校长分别带队,分赴城内和各乡镇部分中小学、幼儿园,采取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入课堂听课等形式,针对教师教育、教师管理等问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通过汇总调研结果发现,一是中小学教师资源网管理、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教学应用于课堂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幼儿园教师缺乏幼儿教学经验,对于幼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发性问题束手无策;三是在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方法不多,经验不足,致使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欠佳;四是部分校长缺乏管理经验;五是小学科学教师对实验课缺乏教学经验和对实验课重视不够等相关问题,现提出以下培训建议:

一是加强中小学教师资源网管理与应用培训工作; 二是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 三是加强小学英语教师口语培训工作; 四是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培训工作; 五是加强中小学各学科业务能力培训工作; 六是加强中小学教研员教育科研培训工作;

七是加强小学教研主任、教研员,中心小学校长小学课

堂“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培训工作;

八是加强中学教研主任、教研员,中心小学校长小学课堂“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培训工作;

九是加强小学教师国学课程培训工作; 十是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

十一是组织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幼儿园园长、教师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文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2010年12月27日

文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建议 县教育局:

2011年3月中旬,我校组织部分中层干部和教师,组成初中、小学、幼儿园三个调研组,由三位校长分别带队,分赴城内和各乡镇部分中小学、幼儿园,采取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入课堂听课等形式,针对教师教育、教师管理等问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通过汇总调研结果发现,一是部分中小学校长缺乏公务礼仪知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二是中小学网管员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教学应用于课堂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部分中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重视不足,综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四是实验室管理员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中小学图书管理员相关管理知识欠缺等,现提出以下培训建议:

一是加强中小学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礼仪知识培训工作;

二是加强中小学网管员教育直通车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培训工作;

三是加强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工作;

四是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综合实践活动培训工作; 五是加强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员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培

训工作;

六是加强中学教务主任、语文教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培训工作;

七是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

八是加强中小学各学科业务能力培训工作;

九是组织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幼儿园园长、教师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论文 篇5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体局),市区各有关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以下简称中央8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根据**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我市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作用。在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把德育有机渗透到各门课程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目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在规范办学行为、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遴选和集成社会的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氛围,使教育和引导体现在细微之处,体现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关怀和关心之中,体现在班级、团队组织的温暖和鼓励之中,体现在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同学的爱护和帮助之中。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优良教风,倡导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及时发现解决每一个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学生在校园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落实好《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倡导学生把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学习的目的,把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作为学习的动力,爱动脑、勤动手、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每一次作业。弘扬传统美德,狠抓人文素质,使学生举止文明高雅,形成遵守社会公德、敬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互相关心、关心集体、珍惜维护集体荣誉,顾全大局、先人后已的好风气。认真抓好班级和团队工作,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倡导营造充满正气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帮助做好,集体的事情一起做好。

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突出时代特点、学科特长和学生特色,把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生活服务性、社会实践性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重视课间特别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既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又增进对同学、对集体的情感。保证共青团、少先队每周的活动时间和条件,注重教育教学活动与团队活动有机结合,支持团队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动,并鼓励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针对第一课堂所传授的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提高层次,突出主旋律,提高品位,体现素质教育特色,注意多样化”为原则,强化课后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广泛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每学年都应组织体育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艺术节、科技节及读书、读报、演讲等活动,积极推广优秀少儿歌曲,开展多种形式的歌曲演唱活动。承担民族教育任务的学校还应结合该民族的文化、风俗和节日,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展示自我,塑造自我的舞台,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同学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以保持校园文化活动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要尊重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切合各地、各单位实际,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更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对形式主义。

三是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本着“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原则,要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要从本地、本单位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有条件的学校应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不具备绿化条件的学校也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整洁舒适、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设计要体现学校特点和教育理念,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建好校史陈列室和共青团、少先队室。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如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制作、设计介绍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的图片和文字,绘制、创作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别是鼓励、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发挥校园广播站和网络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了解和掌握社会文化动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中小学生的文化热点,积极引导,有效地抵制粗口歌、不健康口袋书、非法彩票等不良文化。各学校要在编创、征集新童谣、儿童诗歌的基础上,围绕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继续开展新童谣、儿歌的编创、诵读和演唱活动。

三、组织开展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市)区、各学校要把集中活动与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交流和介绍各门课程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总结和发现学生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经验和做法,集中开展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题的团队会(日)、社会实践和参观走访等活动。特别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内容有机纳入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主题教育之中。各县(市)区、各学校组织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要因地制宜,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挖掘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教育资源,既可以突出“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内涵的某一方面,并进一步具体化;也可以选择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体现民族精神的一种精神,并结合历史故事和人物生动活泼地进行。

今年9月是第三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要结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把弘扬长征精神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各学校可开展读一本描写红军长征的书,看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电影或电视片,学唱一首歌颂红军长征精神的歌曲,做一件学习红军长征精神后最想做的有益的小事等活动。有条件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开展参观长征旧址、凭吊红军烈士等活动,也可联合有关方面组织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让区域内中小学校都参加,并形成一定声势和影响。

四、切实保障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基础教育战线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的一项长期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各县(市)、区教育局(教体局)、市区各有关学校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区(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和经验的交流活动,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报道校园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要特别重视校长和骨干教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作为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校长为首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制,使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树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责任感。各中小学校要制订符合本校实际和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强力推进。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体局)和中小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今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这项工作。同时,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吸引家长和热心中小学教育的各方面人士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来。努力使大多数中小学校拥有体现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课间、课后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风、教风、学风有新气象、新面貌,取得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的实效。

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检查、交流、表彰、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督导评估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及时总结、交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好思路、好经验。我市将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统一组织下,积极开展校园文化风采电视展播活动,推荐我市中小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并在适当时候表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为了解、指导和宣传各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属中小学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方案于7月8日前以打印稿1份和电子文档(WORD格式)形式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论文 篇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要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实现提升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价值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点成绩。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新教师培训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深入研究教学的热情,提升了素质,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拓宽研修渠道,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把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纳入区域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建立、健全了专业的、稳定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稳步、和谐、有序发展。不断强化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狠抓落实。充分调动基层学校和培训单位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促进区域培训、教研、科研、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更好地履行学习中心、资源中心的职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支撑作用。

二、加强专业引领,开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话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在教师自身,根本动力在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没有教师的理解和主动参与,没有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只会使这项工作流于形式。

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了组织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每学期定期开展骨干教师论坛,新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达到交流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教师与文本、与大师对话中了解教育理论,在接受、感悟、实践过程中丰富、修正个人的实践理论。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就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

三、制定区域教师的评价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注重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进而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和平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充分地调研,我们提出了合格教师的标准,即:一是在本学科领域有深厚广博的知识。二是能随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三是能督促、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成绩。四是具有课堂问题解决能力和对问题的反思、研究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既有教的技能,又有指导学生学的技能。可以说教师专业化的愿景在和平区正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正经历着转型。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论文 篇7

一、以创新理念为引领, 着力增强培训时代感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 既给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教师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基础教育人才队伍的战略性、先导性工程, 必须强化创新驱动, 努力做教育教学创新的先觉者、先行者, 切实使培训工作跟上时代步伐, 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 破除守旧观念、守常思维、守成思想, 真正把创新作为提升培训质量的第一动力和根本出路。要突出创新重点, 始终以教学为中心, 大力推进培训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课程创新、方法创新、科研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使之更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创造性, 实现培训水平的不断跃升[1]。

二、以协调理念为引领, 着力增强培训系统性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增强协调性才能行稳致远。当前, 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机制不够健全、布局不够合理、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极大制约了培训的质量效益[2]。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把协调理念贯穿始终, 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系统效应和整体效能。要贯彻体系建设思想, 搞好教师培训工作顶层设计, 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个目标搞好统筹谋划, 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配合、职能统一、整体统筹的培训运行格局。要强化法治思维, 建立健全覆盖中小学教师培训职责分工、权利义务、培训机构建设、经费保障、监督管理、考核评估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制度体系, 做到依法治训施训, 确保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三、以绿色理念为引领, 着力增强培训精准度

绿色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 还意味着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发展观。教师培训工作贯彻绿色理念, 就是要以效能为核心, 以精准为导向, 实现培训质效发展、持续发展[3]。从目前情况看, 教师培训笼而统之、大水漫灌、粗疏粗放、效益不高等现象仍然存在, 既造成资源浪费, 又导致成效不彰。对此, 要加强需求调研, 认真调查分析教师队伍整体状况, 找出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找到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外部因素, 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培训规划, 做到基础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教师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要坚持精准组训, 从培训项目确定、方案制订、课程设置到组织实施、绩效评估, 都要精心研究、精细计划、精确落实, 切实提高培训投入与产出的费效比, 提升培训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四、以开放理念为引领, 着力增强培训多样化

开放才有生机, 开放才有活力。现代教育是开放的教育, 以往那种以有限的师资、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方法为基础, 封闭单一的教师培训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必须以开放的眼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而使培训保持一池活水, 增强生机活力。要加强内引外联, 注重兼收并蓄, 积极推进培训阵地开放、师资开放、课程教材开放、方法手段开放, 汇集各类资源、汇聚各方人才、汇合各种力量, 走出一条多元化、多样性、多向型的开放式培训路子[4]。网络信息技术最具开放性, 要用好全媒体、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 构建功能强大、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网上培训平台,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倍增器”作用, 不断提高培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五、以共享理念为引领, 着力增强培训参与度

共享, 体现的是公平正义, 注重的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在教师培训工作中贯彻共享理念, 既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也是培训取得更多更好成果的内在要求。要坚持培训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方向, 坚持把培训资源, 特别是国培、省培计划继续向农村教师队伍倾斜, 向边远艰苦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向薄弱学校倾斜, 逐步缩小城乡、校际教师力量的差距, 使培训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教师。要针对教师学习特点, 改进传统培训方式, 大力倡导主体参与、互动合作、自主探究, 加大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教学比重, 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参训积极性、主动性, 使他们在合作共享中提升培训满意度, 增强培训获得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2016-3-17) [2016-4-23].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16-03/17/content.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 (2010-3-1) [2016-5-1].

[3]袁贵仁.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EB/OL]. (2014.5.8) [2016-4-23].http://wenku.baidu.com/view/a5079b11be23482fb5da4c2f.html?from=search.

加强河南乡村教师培训的思考 篇8

一、树立乡村教师终身发展观。终身教育的思想确立就是把乡村教师教育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点提升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融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二、改革农村教师培训体制。要大胆改革乡村教师培训模式,可采取短期集中、脱产研修、远程教育、学术交流和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师培训,实现乡村教师培训的多样化。培训应以指导教师实际教学为重要目标,由训练指导方式向实践活动方式转换,把培训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景和过程中,通过参与交流、观摩、讲评、研讨等活动,让教师通过个人体验的方式把教育教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在教师培训方式中体现培训理念,对参训教师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大力发展乡村教师远程教育,组织开发符合乡村教师实际需求的教育资源,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依托,加快县乡两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构建乡村教师远程教育学习体系。

三、创新农村教师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内容既要按照国家颁布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标准执行,也要积极开发河南的地方课程和教材。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河南乡村教师的现状和特点,制订科学的培训方案。整个培训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河南乡村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和乡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现实,以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加强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从事培训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准确把握新课程的要求,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而且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以便使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健全教师培训的保障体制。建立和完善乡村教师培训的体制保障是乡村教师培训质量保证的先决条件。河南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按照国家乡村教师培训的有关规定和政策精神,结合本省各市的实际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一系列规则和制度。如合理安排乡村教师培训时间、确保公平的培训机会、落实培训经费等,并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使乡村教师培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虽然教师培训的经费应以政府拨款为主,但是要让乡村教师充分意识到,参加继续教育是提升自我职业能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可承担部分培训费用。大胆探索由政府、学校和教师本人合理分担培训经费的机制。

五、建立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一是通过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乡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建立将乡村教师培训与教师考核、评优评先、教师资格再注册以及职务聘任等相挂钩的机制。并对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教师培训的区县,对重视和支持本单位教师参加培训的校领导给予奖励。二是完善乡村教师继续教育成绩考核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学习业务档案,制定符合教师继续教育特点的监测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应该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全面性,包括对培训对象的学习成绩、工作评价和教育行政部门推进培训力度的评价等方面,要进行认真的督导与指导。

(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6-2272]研究成果)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论文 篇9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我们再三强调,不管是世界一流大学,还是高水平大学,或者是以教学为主的学校,甚至是职业学校,都要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这也是评价一个学校是不是高水平学校的标志。”但是近年来,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非常浓厚,部分教师热衷于科研工作“名利双收”,片面理解大学教师的职责,过于强调学科专业水平,而将教育理论素养、教学艺术等排斥在外。幸好各级政府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教学质量问题,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年),接着又推出了“教学名师工程”等措施,积极倡导教师们重视教学工作,引导教师热爱教学,投入教学,善于教学,以便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各高校也采取了积极行动,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加强高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工作。

一、加强高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必要性

1、教师专业化要求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会议文件《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一门专业,因为它是一种服务公众的形态,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这些都要经过长期持续努力与研究,才能获得与维持,以这种形式确定教师的的专业地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既然教师已成为一种专业,那么专业人员就需要一完善的知识体系,这种专门的知识体系包括哪些,在国外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中,影响最大的当首推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主席舒尔曼,他把教师的知识基础分为下列七类:学科知识,一般和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的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和教育目的与价值的知识。在国内,学者们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给予了积极地关注,如首都师范大学谢维和教授认为,专业化教师的知识主要包括三大类,即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以及关于教学实践的知识和技术。因此,教育专业知识应该被看作是教师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它主要包括一般的教育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情境知识或教学实践知识等。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需要系统地学习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教师教学实践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专业知识,始终关注教育学科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

2、教学改革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综合国力竞争、创新型人才竞争,也面临着改革的紧迫性,我们应该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认真的反思,对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彻底的调整和改革。

“教师是高校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主体”,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也谈到“要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以创新来求得发展。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也需要深入进行研究,教学研究工作不能放松。创新,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方法创新,要更多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创新,这是更为重要的,这方面也需要广大教师的创造性的工作。”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课程改革、考试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他们能否对现代教育观念、热点和趋势有所了解,有所研究,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师是否都自觉、主动、积极、理性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自我反思、批评、甚至否定自己坚持多年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单一的课堂讲授扩展成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搞科研,如何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研究型学习的教学等,总之,教学改革能否不断深入推进,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提高广大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但是许多教师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很少关注教法,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关注教育思想观念的发展,这无疑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我们高校教师需要从思想上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自觉地运用它们来指导日常教学实践工作,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创新,逐步成长为一名专家教师。

3、我国高校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及相关培训的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部分来自综合性大学的非师范类的毕业生;二是来自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三是来自归国留学人员。他们或许具有深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大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都缺乏了解,他们大多需要经过不断地反复实践、摸索、总结,甚至重复过去的错误,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有学者指出,“要培养一个合格、专业化的大学教师,一个本科毕业生需要8—1o年,一个硕士生要5至7年,即使是一个博士生也要2—4年,一个教师的成长往往要以牺牲几代学生的学业为代价,故必须通过增加培训来缩短教师的成长过程,决不能让几代学生成为教师漫慢成长’的实习基地。”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系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地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岗前培训的形式。但岗前培训的效果如何,2002年由人事司组织的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专题调研(数据截止到2001年底),其中有一部分是对高校教师队伍参加培训的形式和效果的调查问卷分析研究(见表1)

从表1中的数据来看,学术休假、访问学者、高级研讨班等高层次培训形式效果相对明显,而教师接受岗前培训的人数虽然占的比例较大(占第三位),但效果极其不明显(占倒数第二位)。岗前培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理论性过强。岗前培训的几门课程基本上是以语言讲授为主,很少有课堂实况录像或示范课,更没有针对新教师刚上讲台碰到的种种困惑的讨论课、答疑课。第二,课程多,时间短。在短短的10一20天的时间内,许多青年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就死记硬背教材上的条条框框,没有吃透消化,做不到活学活用。第三,内容陈旧。授课教师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讲解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学生的认知特点,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手段等,极少讲授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总之,这种培训效果对于“新教9币”在教师专业化道路上的成长和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对提高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是非常不利的。除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之外,各高校对新来的教师自行组织了培训,主要是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新教师学到的是老教师的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尽管有所收获,但由于这些老教师普遍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知识的系统训练,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存在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又在新一代教师的身上打下了“烙印”。而且这种培训基本上是一种个体行为,青年教师在教学道路上成长的快慢或好坏,取决于某个高校对青年教师的重视程度,取决于青年教师所接触到的老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取决于青年教师的领悟能力。

除了以上两种所谓的“教育专业”的培训之外,教师们在教师专业上的成长完全靠自己的对教学实践的摸索、总结。部分高校也已经意识到开展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的重要性,但是普遍都没有把教育理论与实践培YlIN度化,没有形成“学习教育理论一从事教育实践一研究教育科学”的风气,多数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来教学,根本不关注目前国内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教育改革的动向,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落后,更无法在实践工作中把教育观念的转变转化为实际行动。另外,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已经相当密切,国内的各种理论研讨会也频繁举行,但教学方面的研讨和交流明显不足。以上分析表明,无论是在职前培训还是职后培训中,高校教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都不足以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无法响应当前教育部大力提倡的“重教学、抓教学”的号召,更为重要的是,它会从根本上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这方面,国外许多大学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在德国,1993年德国的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和各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这两个主管部门共同作出决议,决定从教学法上改善对教师的培养,也就是说,今后的新任教授应该受过教学法方面的专门训练,任命新教授时应该考虑这一因素。在德国,许多高校成立了高等院校教学法指导中心,中心成员的本职工作就是研究高等教育学、探讨如何改进大学教授的教学法水平、指导教师们的、咨询评定教授们的授课形式、质量等。美国高校普遍关注教学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并且采取了一些相应的积极措施,吸引并鼓励教师自愿去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如纽约大学、西南密苏里卅1大学等,其中密苏里州大学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它重视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开辟多种多样的途径,提供丰富的培训内容,在资金、时间和组织等方面为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高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各级领导的重视

高校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不能仅靠每个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教学经验作支撑,或者靠岗前培训“一劳永逸”,只有把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抓,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深入下去,这是我们每~个高校都必须意识到的问题。本文认为,领导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本校教育教学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来统一全校的思想和认识,也便于各项改革方案、措施能顺利执行。二是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倡导教师重视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如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育教学研讨会,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全过程录像,先做自我评价和分析然后请听课人员与自己一起讨论、评课,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觉察,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主动调节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要,从而最终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三是在资金、时间和组织等方面为教师培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充分发挥高教教研所的作用

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教育的地位急剧上升,各级领导包括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与高校领导对教育学科也愈加关注,各高校的高教研究所正是在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各校高教研究所一般都配备有专业的教育学科人员,有丰富的资料以及充裕的时间,在加强本校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中,我们应充分发挥高校的高教研究所的作用:第一,通过高教研究所与校外相应机构紧密联系,加强与教育学科的专家学者联络,不定期地邀请专家为教师现场介绍、讲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等,并辅以讨论或示范课的形式激起广大教师兴趣。第二,高教研究所负责搜集、选取各学科、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最新动态,放到各院、系、教研室,供教师们传阅。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师时间,也可以无意中养成关注教育学科、关注本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动态的习惯,从侧面激发参与教学改革的兴趣和信心。第三,发挥高教研究所的宣传阵地作用。高教研究所一般都有自己的刊物,上面刊登一些新的教学改革动态,更重要的是可以登载本高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设想,便于学校领导了解和掌握情况,还可以促进学科之间、院系之间的交流,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第四,对本校教师进行个人咨询。通过对教9币们的听课、评课活动,与教师们一起探讨改进教学的方法。第五,不定期举办教师进修班。针对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专门问题,举办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讲座,讲座尽可能逼真地模拟上课过程,让参加者观察并提出改善的途径,大家共同提高。

3、发挥教研室的作用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论文 篇10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校本培训总结

闵行区启智学校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显示出她非凡的魅力和强劲的生命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必不可少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日常教学手段中应用信息技术也已成为当今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与此同时,学校领导对提高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高度重视。现将本学期培训工作做一总结:

一、实际出发,确立培训主题

在学校教学领导带队下,由信息组教师实施了这学期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活动。为了能够确定适合本校教师且实用的培训内容,本校信息中心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问题的收集、汇总、整理与分类。有针对性地编写了培训教案,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常见使用知识,ofiice软件的使用知识,智能手机的使用知识,摄影基础知识等。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挑选有针对性的;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的;且有利于大家增强对计算机技能的提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并且融入我们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

考虑到教师知识吸收速度和精神力集中问题,和学校条件以及考虑到培训对象还需要后续的巩固与提高,再则培训内容的简化概括,有些知识点不能在课堂上给大家做详细讲解演示,因此本次培训安排了部分实践课时。

二、立足根本,丰富培训方式

此次计算机技能培训内容侧重于的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培训时我们利用边讲解边演示方式进行,并在课堂上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课间和课后进行答疑。根据每次培训对象的水平差异,我们适时调整培训的内容。指定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工作,授课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联系教材进行讲授,同时请到区里的专家老师一同进行授课,教师培训率达100%。培训教师——局信息中心陆华老师、本校信息中心赵巍老师 本次校本培训由校信息中心牵头,师训处和工会三方通力合作共同开展,开展的形式丰富多彩,有理论学习、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现场演示、实践操作、视频观摩,个别指导等等。多样的形式、实用的内容,让教师的培训变得不再枯燥,我校教师整体信息素养在形式多样的培训中不断得到提升。

三、扎实开展,确保培训成效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有专人负责,加强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主讲或主持教师事先有充分准备,参与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到每次校本培训中。

除了专门的培训之外,让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上课和课外辅导。让教师所学应用实际工作中,不断拓展个人的发展潜力,服务好特殊学生。

四、培训成效

本次培训覆盖面广,知识点新、实用性强。从培训的现场反馈和课后反应来看,这次培训可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参与,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一直非常集中,而且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作为培训教师来说,每次上课也是饱含激情,能够比较好的调动大家的情绪,双方互动良好。可见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从中也可以看出我校教师都非常重视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渴望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而且大家对这方面需求确实很大。培训后期,汇集成册了《启智学校信息技术问题QA集》,教师积极参加了校信息中心组织的“手机随手拍”活动,踊跃出了不少优秀作品,PPT课件制作比赛也如火如荼,学习氛围热烈高涨。

这次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我们考虑今后可以根据各层次教师的需求,更加细化、更专题化的组织计算机培训,将培训工作持续的进行下去。

五、后续思考

虽然这次计算机技能培训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

首先,在培训内容上,由于培训时间所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不得不一再压缩培训内容,舍弃一些原来准备的实用技巧和知识点。

其次,由于培训对象本身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相对较弱的教师可能会觉得培训的部分内容会过于复杂,一时难以掌握。

大力加强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建设 篇11

贵州这些年来的发展,纵向比较有进步,横向比较是落后了。不要说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即使是同周边相邻省份云南、广西等相比,贵州发展的滞后也是有目共睹的,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国的洼地。导致贵州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相当一部份领导干部的意识滞后,缺乏执行力是造成贵州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省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总有一些领导干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华而不实、不做具体事的虚浮工作作风。即使在县乡这样直接接触基层,直接面对群众,直接干具体事的层面,即使是在只有七、八个人的小单位,我们也不难看到这样的一种怪现象:正职把工作推卸给副职,副职推卸给中层,中层推卸给办事员,结果一个单位凡是带“长”的人人都在搞协调,个个都在谋宏观,都认为自己天生就是管理者,都在指手划脚,都不屑于做具体事,单位的工作只靠一两个办事员在运转,整个部门弥漫着虚骄浮躁、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这样的工作实绩也就可想而知,只能是既辜负了党和人民的重托,又耽搁了安顺的发展。

领导干部总是要做具体事的,石宗源同志在《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八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中指出:“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地干好工作,实实在在地创造业绩,使各项政绩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和群众检验。要以制度建设规范政绩,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努力形成促进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导向。”

如果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不屑于从事具体的、直接的、面向基层的工作,那可能只有两种原因,一是这样的干部总把自己看得太高,认为自己天生就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帅才,好高骛远,满腹牢骚,一旦让他干具体事就认为组织上亏待了自己,小瞧了自己,有强烈抵触情绪;二是这样的干部实际上根本就不胜任工作,不具备干事能力,生怕去干具体事泄漏了自己一无所长的底子,于是就摆出一付高高在上、“非不会也、实不为也”的唬人纸老虎模样。

领导干部如果长期只是坐而论道那是非常危险的,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执行力严重退化,即使会做的事也不会做了,将给组织上的事业带来无穷后患。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是不绝于书的。三国时的马谡是一个纸上谈兵、言过于行的绣花枕头,一世英明的诸葛亮就因为被他的夸夸其谈迷惑住了,最终上演了一出挥泪斩马谡的千古悲剧。而贵州今天要实现“好字优先,能快则快”的跨越式发展,就怕有这样一些像马谡一样只会纸上谈兵,不屑做、不想做、不会做、不善于做具体工作的个别领导干部来拖后腿。

实际上贵州历来都有从实践中探索,从具体事做起,在实践中开辟前进道路的优良传统。30年前贵州农民群众创造的“顶云经验”首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20年前在没有先生可问、没有先验可鉴,没有书本可查的情况下,胡锦涛同志亲自指导创建了“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和“毕节生态试验区”,为我国贫困落后地区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在过去的30年里贵州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奇迹”,而这一切辉煌成就的取得无不是依赖于从具体事做起,从小事上不断总结,从实践中探寻真知,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天我们贵州人,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工作态度来直面当下的落后,正视眼前的贫困,谋划未来的发展呢?归根结底还是要向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所说的那样:“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我省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建设一定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陈宁)

上一篇:文档信息管理系统汇报下一篇:昆山人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