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黄继光

2024-08-24

抗日英雄黄继光(精选13篇)

抗日英雄黄继光 篇1

《抗日英雄黄继光》读后感

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

雄。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读了这本书,我体会到了抗日英雄的勇敢,在学习上,我也要向他们一样,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啊!我突然又想到了放牛英雄王二小和坚贞不屈的雨来,他们都是令人尊敬的抗日英雄!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勇敢坚强?当然是强烈的爱国之情!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处于危难之中的祖国。中华儿女没有屈服,为了保家卫国而英勇战斗。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好好学习,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吧!

抗日英雄黄继光 篇2

近日, 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外甥李龙同志将赵俊清编著的《抗日民族英雄传记丛书》捐赠给黑龙江省档案馆永久保存。

《抗日民族英雄传记丛书》由《赵尚志传》、《李兆麟传》、《杨靖宇传》、《周保中传》四册组成, 是一部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总计250余万字的历史人物传记丛书, 是东北抗联历史研究的重大成果。书中对在东北地区从事抗日武装斗争的赵尚志、李兆麟、杨靖宇、周保中四位将军的生平事迹进行了客观、详实的记录, 将东北抗日战争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和重大事件从当事者的角度加以分析阐述, 从而使东北抗联三路大军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历程尽显其中, 将东北抗战历史脉络清晰地展现给后人。

《抗日民族英雄传记丛书》以详实的史料做基础, 以史家治学的严谨态度做到“文直、事核、不溢美、不隐恶”, 真实还原了英雄本色和艰苦复杂的东北地区抗日斗争历史真相, 是研究中国抗战史的重要文献。

抗日英雄黄继光 篇3

马特洛索夫是红军西伯利亚第91独立志愿旅第2独立步兵营士兵。按照当时官方的说法,1943年2月23日,马特洛索夫所部奉命夺占切尔努什村时,被3个用土木碉堡掩护的火力点所阻。在攻克了两个火力点后,马特洛索夫匍匐接近最后一个火力点,当他投掷了两颗手榴弹依然未消灭敌人时,他奋勇扑到碉堡的射击孔上,敌人机枪停止射击,战友们乘机冲锋,马特洛索夫却牺牲了。

苏联解体后,马特洛索夫牺牲的细节被一些人所质疑。有人指出,按照当时德军碉堡的设计,马特洛索夫是挡不住敌人的枪眼的。但也有人提出了可以接受的解释,那就是当马特洛索夫试图用手榴弹攻击敌人碉堡的时候就阵亡了,但他的遗体遮住了敌人碉堡散火药气的通风孔,敌人移开他尸体的时候,苏军趁机发起总攻击败了敌军。

尽管各种版本的细节并不一致,但后世考证结果是,马特洛索夫的确是一个英雄,他确实牺牲在对抗德军的战场上。当年“马特洛索夫堵枪眼牺牲”的情节向上汇报,最终这种罕见的英勇行为震动高层,斯大林直接批示:“马特洛索夫的伟大事迹应该成为全红军将士勇敢与英雄主义的榜样。”苏联宣传机器全力发起对马特洛索夫的宣传,马特洛索夫被追授为苏联英雄。很快,苏联红军各支部队都涌现出马特洛索夫式的堵枪眼英雄。从1943年到1945年5月战争结束,苏联红军有超过400人仿效了马特洛索夫堵枪眼的英勇行为。

马特洛索夫的英雄事迹影响了苏联一大批兄弟国家。朝鲜战争期间,朝鲜人民军至少涌现了22位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稍晚的越共,也诞生了一位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陈文吐。

(据《新快报》)

史海一粟

韦庄的吝啬

五代时期的大词人韦庄,名闻天下。而他的吝啬,也与他的词一样著名。韦庄每次做饭,下多少米都有固定的分量;做饭烧的柴,也要事先称好;倘若是吃烤肉,哪怕是少了一片他都会知晓。韦庄有个儿子,八岁时夭折了,入葬时,妻子为孩子穿上生前的衣服,却被韦庄剥了下来,只是以孩子原来睡的旧草席包裹着埋了。

陈寅恪的哀而不怨

据陈寅恪的助手黄萱回忆,一天,陈寅恪忽然对他说:“我做学问的方法,你是最知道的。我死以后,你可为我写篇谈我是如何做学问的文章。”黄说:“陈先生,真对不起,您的东西,我实在没有学到手。”陈听了,沉默了小一会儿,然后用低沉的语调说:“没有学到,那就好了,免得中我的毒。”话里透出一丝愤怒(其时,陈正在受着批判),但语气仍是那样的从容闲淡,哀而不怨。

刘湘的“海军”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刘湘搞了一把海军。他所谓的“海军”,其实是买的普通小轮船,焊上一些铁板作装甲,再装上两门陆军用的小钢炮。因为船的吨位小,马力也不大,所以只要打了一炮后,船身就会倒退一大截,想要开炮,还得起锚,再调整位置,停好了再开下一炮,纯粹是摆设,没有实际战斗力。有人编出顺口溜嘲笑:“告尔沿江小渔船,浪翻军舰要赔钱,买船用了五万五,买炮用了三万三。”

陈明仁:不敢停妻另娶

年轻时的陈明仁,不仅勇冠三军,而且相貌堂堂。惠州之役后,已经跟随在蒋介石身边的宋美龄非常看好陈明仁,提出由她做媒人,把廖仲恺的女儿许配给陈明仁。没想到,陈明仁听后以军人姿态立正,曰:“报告蒋夫人,在下已娶有妻室谢氏,在家侍奉老母,不敢停妻另娶。报告完毕!”宋美龄特将此事告蒋介石。蒋闻之曰:“先前只知子良威武不能屈,今又知其富贵不能淫。可大用之才也!”

黄继光等英雄事例 篇4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冲锋都没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果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使已夺取的阵地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阵亡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联合国军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联合国军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

邱少云的英雄事例

次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像一块巨石。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黄昏来临,出击的时间到了。战友们怀着满腔仇恨,高呼着为战友报仇的口号,排山倒海般地向敌人冲运河。才过了二十分钟,敌人全部被消灭,三九一高地上飘扬起胜利的旗帜。

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

罗盛教的英雄事迹

当代英雄事迹的作文黄继光 篇5

在193年出生,1952年去世,牺牲是年仅22岁!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点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打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再次前去爆破。其中的一个战士被子弹打中,牺牲了;拎一个战士也受了伤。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万分危急的时刻,黄继光竟然有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正喷着火的枪眼!战士们惊呆了,敌人也惊呆了,谁眼想不出黄继光会用胸膛挡住了枪眼!谁又见过这可歌可泣的事迹呢?人们都说死有两种,一种是重于泰山,另一种则是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而死,他死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死的伟大!我们永远怀念他!

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为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命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站岗放哨,换来了我们今天树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换取了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生活……

抗日英雄黄继光 篇6

1931年,黄继光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

家乡解放后,黄继光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并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想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六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被困在敌人阵地前。如果在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作战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还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六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首长,让我去吧!”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营参谋长。在决心书上黄继光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六班班长。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向敌火力点前进,期间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不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射击。然而,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地堡里的机枪又突然开始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

此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敌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烈士的遗体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为弘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座下的山岩石墙上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牺牲后

他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黄继光连”

“老班长”黄继光用鲜血将“英雄”二字

一笔一划地刻在连队的旗帜上

刘老庄抗日英雄连 篇7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二营四连82名官兵,在淮北刘老庄战斗中全部壮烈殉国。他们是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文化教员孙尊明、卫生员杨林彪……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将该连誉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2009年9月,在建国60周年中央组织开展的“双百”英模人物评选中,该连亦光荣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更让人们对被胡锦涛同志誉为“新四军‘刘老庄连’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的英雄连队满怀敬仰之情。

四连勇士刘老庄阻击日军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不久,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驻扎在苏北一带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下辖七、八、九3个旅。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指定盐阜、淮海两地区为第三师坚持抗日斗争的活动地区。

为应付敌后斗争的各种严重情况,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军民按中共中央的决定,在领导体制上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1942年11月,成立了苏北区党委,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任区党委书记兼苏北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同时实行精兵简政和主力地方化。在与敌伪顽进行残酷军事斗争的同时,苏北区党委还抓紧进行经济和文化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对以后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日益壮大,直接威胁着日军对这块地区的控制。日军多次集结重兵对以盐城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1942年底至1943年冬,是苏北抗战斗争最艰苦的阶段。日军在1942年底“扫荡”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后,即转向华中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对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历时半年之久。中共领导下的新四军等苏北抗日武装与残暴的日伪军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予敌以重创,终于粉碎了这次大“扫荡”。在反“扫荡”过程中,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军民浴血奋战,保卫根据地,涌现出了许多英勇壮烈、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

1943年3月,日军在苏北进行的新一波“梳篦式大扫荡”已经持续1个多月,新四军第三师正在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着游击战争。3月中旬,苏北根据地淮海军分区、淮海地委行署机关和三师七旅十九团转移到了淮阴城北面六塘河一带。

1943年3月17日深夜,日军占领下的淮阴城城门悄悄打开,3000多名日军及600多名伪军蜂拥而出,直朝六塘河一带扑去。

原来,侵华日军第65师团川岛部接到了汉奸密报,企图一举歼灭驻扎在六塘河一带的淮海党政军机关。行前,川岛对这次行动信心满满,决定亲自带队,还狂妄地说:“这一次必定要把共产党的淮海机关一扫而光。杀不绝,不收兵!”

日军扑向六塘河必定要经过一个叫刘老庄的小村庄。刘老庄是苏北平原上的一个平凡乡村,人不外百户,地不足百亩,南距淮阴城25多公里,北距六塘河大约10公里,紧靠淮沭公路右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了掩护淮海党政军机关以及群众平安转移,已经获悉日军即将前来偷袭的三师十九团团长胡炳云,命令该团二营四连在刘老庄一线进行阻击,迟滞日军的进攻。四连奉命承担这个艰难的阻击使命。

三师七旅十九团的前身是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任,配备的武器比较精良。四连的前身是江苏丰县的一支地方武装,1939年10月改编为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第三营第十连,1941年编入新四军第三师。连长白思才,江西人,16岁参加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战初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是一位英勇善战、沉着机智的指挥员。政治指导员李云鹏,江苏沛县人,青年学生出身,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一位久经战火考验的优秀政工干部。该连班排长和战士大多数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军的贫苦农民,政治素质好,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培养了顽强的战斗作风、坚定的战斗意志和纯熟的战斗技巧。四连有一挺重机枪,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而重机枪手就是连长白思才。

3月17日下午,四连接到任务后立即从涟水黄庄向刘老庄方向前进。18日鸡叫头遍时,四连抵达刘老庄,并利用原来村民们挖好的“抗日交通沟”,迅速完成了防御部署。

拂晓时,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近刘老庄,见日军来势凶猛,站在村外的四连哨兵来不及跑回报告,立即鸣枪报警。不到几分钟,日军就进入四连的伏击圈,两边相距五六十米时,白思才纵身跃起,手中的重机枪首先发出怒吼,全连的火力一块儿猛射,鬼子的先头部队成片倒下,后续军队半天缓不过神来,丢下十几具尸身,各自溜之大吉。这次接触战,四连无一伤亡。

川岛一见先头部队被痛揍,顿时恼羞成怒,当即叫嚣:“各路人马包抄刘老庄。”日伪军立刻从四面八方向刘老庄迂回,很快就形成了包围圈,并以火力封锁了村子朝南的出口。

这伙日寇是一支1938年建立的日军老部队,士兵作战有术,配有骑兵和炮兵,携带有山炮、九二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装备精良。我十九团和淮海军分区、淮海地委行署机关清楚根本无法力敌,而且稍加犹豫,其他地方的大队鬼子就会聚拢过来。大部队决定立刻撤退,同时命令已经和鬼子交上火的四连留下来断后。

刘老庄附近地势平坦,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地形,从当时的情况看,要更好地保存自己,更大地杀伤敌人,最好是进驻刘老庄,以房屋院墙等有利地形、地物作掩护,据村固守。四连考虑到刘老庄内还有不少群众没来得及撤离,便毫不犹豫地把阻击的主阵地选在刘老庄外的“抗日沟”一线。

八十二勇士全部壮烈殉国

3月18日上午9时左右,日军发起第一次冲锋,但刚前进了30米,便被四连密集的火力击退。这次,川岛看到败溃下来的鬼子,不但不怒,反而大喜,他得意地对部下说:“这次进攻是我搞的火力侦察。这不是土八路,是一支正规部队。我寻找他们好多天了,这一次一定不要让他们跑掉!”

nlc202309020240

重整旗鼓之后,鬼子再次向四连阵地发起进攻。他们投入10多挺机枪,集中火力向四连阵地扫射。在火力掩护下,鬼子向四连阵地爬来,在距离阵地100米左右时,四连枪榴弹集中打向日军火力点,同时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日军的第二次冲锋很快也以失败告终,但四连的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此时,李云鹏发现在阵地前沿有很多日军尸体,并且遗留了不少枪和子弹。他和白思才商量后,安排一排排长尉庆忠带领突击小组去取弹药。尉庆忠他们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取回了阵地前沿日军抛下的枪支弹药,然而在后撤时,尉庆忠却不幸阵亡了。

此后,鬼子又连续发动了两次进攻,但都被打退了。各排的伤亡不断增加,可是战士们仍然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工事摧垮了再修,掩体毁了,用土包堵上去,轻伤员包扎好伤口继续战斗,重伤员拖着腿为战友们压枪弹,递手榴弹。

川岛见久攻不下,改变了战术,用上了炮兵,命令日军集中所有的山炮、九二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向四连阵地猛烈轰击,炮火的浓烟把太阳都挡住了,昏天暗地。

猛烈的炮击中,白思才被弹片炸伤,左手失去活动能力,昏迷了过去。苏醒后,他挣扎着爬起来,来往于壕沟内,鼓舞士气,安慰伤员,指挥战斗。

傍晚时分,白思才和李云鹏再一次清点部队,发现战士只剩下20多个了;并且大都负了伤,没有挂彩的已经与敌人苦战10个小时,枪弹以及手榴弹几近打光,他们已经一天没有吃一点饭,未沾一滴水,个个筋疲力尽,嘴唇干得裂出血来。四连凭借防御的一条宽5尺、深4尺的交通沟,也几乎被敌人炮火摧平了。

此时此刻,四连是完全可以选择突围的。但是为了拖住敌人,争取时间让领导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白思才和李云鹏经过商量,决心放弃突围,继续固守阵地阻击敌人。

白思才下了最后的命令,把余下的子弹集中给重机枪使用,轻机枪全部拆散,步枪也拿下枪栓,装上刺刀,准备肉搏战,机密文件和报刊也全部销毁。

傍晚,日军发起了第五次进攻,并涌到了四连的阵地前沿。白思才“嚯”地跃出了战壕,高喊一声“杀啊!”李云鹏挥动上了刺刀的步枪,紧随白思才冲了上去,在一片气吞山河的喊杀声中,战士们端起刺刀,一跃而出,与敌人开展了白刃肉搏。战士们的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用牙齿咬。这场悲壮的白刃肉搏后,四连的壮士全数倒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

待一切都悄然无声的时候,川岛心惊肉跳地走出指挥所,来到四连守御的阵地,贪图找到点“战利品”。但是,他不单没有抓到一个俘虏,并且连一支完整的枪也找不到。看着这片焦黑的土地,川岛这时候才发现,与他的3000多精兵决死奋战了一个白天的竟是新四军的一个82人的连队,而他的部队却有170多人丢命,300多人受伤。川岛拄着指挥刀,懊丧地站在这片硝烟以及鲜血浸染的土地上。

战斗过后,十九团二营三连连长霍继光率部赶回刘老庄,收敛埋葬四连战士遗体。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连长白思才是我的老排长,指导员李云鹏是我的同班同学”。阵地上,硝烟还没散尽,四处散着被砸坏的枪。霍继光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很多战士是和日本人抱在一起死的,最后我们收葬的有84具尸体,有两具实在和日本人分不开了,就一起下葬。”

而时任刘老庄党支部书记刘兆荣则回忆:“当时天还很寒,战士们却是短衣短裤和敌人肉搏。很多战士倒在阵地上,手指上还绕着手榴弹拉环线;和鬼子倒在一起,嘴巴里还咬着敌人的耳朵。交通沟里,弹药射尽了,手榴弹掷光了,短枪、步枪没有一支是完整的,全部折断、摔碎,战士们死了,也不给敌人留下一星半点的‘战利品’。”

其实,四连参加战斗的82名战士中,有一个战士活到了战后。打扫战场时,人们惊喜地发现还有一名战士活着。但这名24岁的战士伤势实在太重了,他的身上有3处弹眼,十几处刺刀的伤痕,右臂也被炸断了。他断断续续地讲述完那场惨烈战斗后,还没等得及人们询问他的名字,就永远地安息了。

壮士的英烈美名代代传

刘老庄这个普通的村庄,因为这次与日军殊死相搏的战斗,从此与英勇的四连联系在一起,与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荣光联系在一起。

四连82名壮士全数捐躯的消息传到了新四军三师七旅,指战员们无不悲痛万分。3月29日,十九团在郑潭口小学内召开追悼大会,隆重悼念为国捐躯的战友。同时,新四军三师党委命名四连为“刘老庄连”,并将每年的3月18日定为“八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日”。

在烈士牺牲的地方,淮阴人民含泪收殓了烈士的忠骸,并于3天后为八十二烈士举行了公葬,为烈士筑起了一座10米高的土墓,墓碑上写着“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八十二烈士公墓”。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受到了八路军总部和新四军军部领导的高度赞扬。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部队仍然创造了许多史无前例的英雄业绩,涌现出许多出类拔萃的新的英雄们……如著名的平型关大捷,阳明堡火烧敌机,使敌人胆寒的百团大战,狼牙山五勇士的壮烈跳崖……全连八十二人全部壮烈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盛赞八十二烈士浴血刘老庄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他还在《新四军在华中》一文中肯定,“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

刘老庄战斗给日伪军以重大杀伤,其英勇顽强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是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当时,驻徐州的伪淮海省省长郝鹏举这样看待刘老庄阻击战:“与共军作战不能四面合围,因共军意志顽强,必遭猛烈反抗,围攻者必遭重大伤亡而得不偿失。”

四连82名官兵壮烈牺牲后,以宋丁祥为连长、许醒民为指导员的涟水独立团二连全体指战员,奉命补入四连。他们高举“刘老庄连”这面烈士鲜血染红的战旗,为继承烈士们的未竟事业,英勇奋战。补充后的四连在我党的指挥下,初战合顺昌,拔掉敌据点,再战周场,俘敌团长以下200多人。抗战胜利后,四连又从淮阴出发,挺进解放东北的战场,参加了秀子河歼灭战、四平保卫战、泉头狙击战等战役。辽沈战役胜利后,又随我四野部队挥戈南下,在粤桂边境,翻山越岭,历尽艰险,在广西战役中,追击残敌,日行90公里,于1949年12月1日在广西博白配合兄弟部队活捉敌第三兵团司令张淦。在解放海南的战役中,四连驾驶木船配合五连船队,打败了敌军舰,把红旗插上了海南岛,创造了海战史上的奇迹。烈士的精神激励四连屡战皆捷,成为我军一支攻守兼备、英勇善战的优秀部队。建国后,该连经过数次整编,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第127师某团第4连。近年来,“刘老庄连”相继参加并出色完成了“铁拳-2004”涉外演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等多项重大任务。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刘老庄连连队党支部书记贾永辉带领党员突击队奋战在救灾第一线。

2005年9月3日,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特别指出:“‘刘老庄连’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2009年9月10日,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九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活动,“刘老庄连”亦光荣入选。

2013年3月18日,是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壮烈殉国70周年。以此真实事件为背景拍摄的主旋律影片《八十二壮士》在全国公映。

70多年来,江苏淮阴人民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革命先烈。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烈士,地方党委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刘老庄烈士陵园;2000年,原淮阴县委、县政府建成八十二烈士纪念馆。2010年3月18日,淮阴区委、区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实施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改扩建工程。整个工程由烈士纪念馆扩建、红星广场和主题雕塑建设等主体工程组成。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也欣然挥毫为纪念园红星广场题名。

福清抗日遗址及抗日英雄 篇8

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一.凤凰山闽海抗战阵亡烈士公墓: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站在福清融城凤凰山巅闽海抗战阵亡烈士公墓前,看着镌刻在纪念碑上的560位烈士芳名。赞叹着烈士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我的家乡福建福清,也拥有着屈辱的沦陷历史,抗战时期,福清融城两次沦陷。第一次从1941年4月20日至9月3日,被侵占137天。第二次从1944年11月26日至30日,被侵占5天。但是更是不能忘记的是,在此期间涌现出的革命战士,民族英雄及抗日部队,永远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福清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抗击侵略者,在我省我市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一.共产党抗日游击队

1.蛙塘埔:“白皮红心“何胥陶的故事依然在人们口中传诵

1941年5月,何胥陶,以江德乡乡长名义,在江镜地区拉起一支近百人的抗日武装,6月中旬,加入福平沿海抗日游击区指挥部后,号称福平沿海抗日游击第三大队,何胥陶兼任大队长,在龙高地区开展抗日活动。

抗日英雄何胥陶,因皮肤较白,而有一颗赤胆忠心,被尊称为“白皮红心”

1941年6月22日,近百名日军气焰嚣张,准备前往福清龙田江镜一带扫荡。何胥陶准确的探查到这个重要情报,果断带领第三大队30多名队员在日军必经的蛙塘埔进行埋伏了一天一夜,蛙塘埔地势复杂,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队员们依靠对地形的掌握,对前往龙田,江镜的日军进行伏击。日军淬不及防,在苇丛中大乱阵脚,狼狈逃回。使江镜各村群众避免了一场劫难。何胥陶以少打多的英勇事迹也被人传诵。

2福平沿海抗日游击第八中队抗日遗址,阳下漈头村,玉岭村

1941年4月底,中共福建省委委员陈金来在阳下漈头村组建抗日游击队——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八中队。开头只有30多人,俞洪庆、陈振先在海口地区发动的一批青年加入后,发展到50多人。5月中旬,该队在玉岭附近袭击从融城出来“扫荡”的小股日军,打死1名,打伤多个。后离开北区,转移到南区东阁、闻读一带继续活动。

第八中队随后成为了抗日游击队的主力军,在敌后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灭了日军的气焰,为福清光复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阳下漈头村,玉岭村也成为红色革命老村,现在村里还保留着当年抗日战士所使用的土炮,大刀,以及游击队的红色袖章,一整个村俨然一个天然的抗战历史博物馆,让每一个参观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战士们英勇抗敌的气息。

三溪战斗遗址

福长抗日游击大队。中共福长县委书记陈亨源在福清海口(福清下辖镇)、七社、梨洞与长乐松下、首祉等地发动群众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福长抗日游击大队,下辖3个中队。陈亨光任第一中队长,率队活动在福长边境地带;俞昌黎任第二中队长,率队在梧屿、海口一带活动;陈行隆任第三中队长,在高山一带袭击伪军。

5月中旬,伪和平救国军张逸舟部派王克率70多个伪军从海口登陆,进犯七社、梨洞。陈亨光中队在七社山区伏击敌人,打死打伤伪军3名。

张逸舟不甘心失败,几天后,又纠集近百名伪军,由伪军参谋长邱玉霖亲自指挥,从长乐沿海登陆,占据三溪蛇头山,企图再次进犯七社、梨洞。

三溪蛇头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伪军装备精良,火力充足。想强攻日军必定伤亡惨重,关键时刻,陈亨源按兵不动,命陈亨光中队在山脚下埋伏,准备出其不意截击伪军。自己到江田一带组织群众支援。

果然伪军按耐不住,下山袭击江田一带。被陈亨光中队截击。在100多个群众的协助配合下,游击队打死打伤伪军30多人,活捉邱玉霖等5人。第二天,游击队在长乐玉门村召开群众大会,把邱玉霖等汉奸公审枪决。保卫住海口、七社、梨洞等重要据点

二、松潭、安民:华侨游击大队的抗战

福清是著名的侨乡,在外华侨达80多万,家乡有难,在外游子自然义不容辞,福清沦陷后,刚从印尼回国的松潭华侨周宏荣在松潭、安民一带发动爱国归侨和华侨子弟,于6月上旬成立福清华侨游击大队,自任大队长,副大队长周宏达,在松潭、安民一带伺机袭击日军,打击敌伪活动。

华侨游击大队的作风果敢,并不是单纯的伏击截击敌人,而是敢于深入敌后,最敌军的大本营进行强袭偷袭,立下了赫赫战功。1941年7月12日上午,40余名日军从融城出来,在其钟山据点架起机枪大炮,保护融城至海口的龙江水上交通线。是夜,华侨游击大队配合福平沿海游击区指挥部所属的兄弟游击队,冲上钟山顶,毙敌2名,伤敌11名。敌支持不住,突围下山,夺船横渡龙江撤回融城。游击队员牺牲3人,伤1人。

钟山战斗后,敌集中兵力,进犯东张。华侨游击队多次于夜间偷袭融城附近的敌人据点。8月2日至24日,该队先后夜袭敌北山尾炮兵阵地、利桥哨所和霞楼炮兵营地,摧毁敌炮垒3座。

9月2日,日军撤出融城。该队奉命占据钟山,阻击乘船从龙江撤往海口之敌。敌亦派50余名武装前来钟山,掩护撤退。敌抵达山下时,发现钟山已被游击队占领,即发动强攻。游击队居高临下,沉着应战,坚持了1个小时多才撤离。

福清的国共合作抗战

融城首次沦陷期间,福清民众、福清县委游击队配合国民党驻军、省保安纵队,三次反攻融城,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气焰。在三次斗争中,军队攻克日军过溪山阵地,进攻西门,浴血收复凤凰山,9月1日,国民部队预备队加入战斗,敌始动摇,于2日突围出城,从水陆两路往海口溃退。是晚,融城光复。3日,海口日军全部上船出海,海口亦收复。

凤凰山闽海抗战阵亡烈士公墓: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福清光复后,为了纪念抗战阵亡将士,弘扬烈士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1942年3月省保安纵队顺应民意在融城凤凰山巅修建了闽海抗战阵亡烈士公墓,把560位烈士遗骸收殓安

抗日 英雄 篇9

1931年11月4日,在黑龙江省嫩江桥面,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率领中国军队,向发动进攻的日本侵略者奋起反击,打响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武装抗日的序幕。马占山又名秀芳,1885年生于吉林怀德,祖籍河北丰润。绿林出身,精于骑射。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兼黑龙江省陆军步兵第三旅旅长。“九·一八”事变后,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不满于蒋介石奉行的不抵抗错误政策,决心进行抵御。11月4日,日军在飞机、大炮和装甲车掩护下,出动4000多人,向嫩江桥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江桥战役正式打响。中国军队在嫩江桥及其附近的大兴地区,与日军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拼杀。马占山将军一面调兵遣将,一面亲临前线指挥。这次战斗,日军共损失兵力1000余人,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受到的重挫。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伤亡600余人。

打响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得到全中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支持,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1932年2月,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马占山曾投降日本,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后又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同年4月摆脱日军监视,在黑河举兵反正,通电继续抗日,并揭露伪满内幕,任东北救国抗日联军总司令。1936年参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1940年任黑龙江省主席,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46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1949年1月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宣布起义

赵尚志,男,1908年生,汉族,辽宁朝阳人,抗日将领。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北伐战争时期,他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1940年1月,杨靖宇所率部队被关东军重兵围困,他组织部队分散突围。但据称被一个参谋出卖,他所率的60多人被发现。2月18日,最后跟在他身边的两个战士战死。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省濛江县三道崴子战死 ,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抗日一翘楚,创业亦英雄 篇10

1939年春,白清泉参加南侨机工服务团,回国参加抗日。他除了参与滇缅公路上军火物资的运输,还历尽艰辛为机工提供各种服务,被南侨机工誉为“机工导师”。战后他返回新加坡创业,成为“酱油大王”。

机工领队

白清泉1910年出生于安溪县龙门乡,小时候在厦门接受教育。因为他性情好动,很想自食其力,14岁小学毕业后便当了泥水匠。17岁时,他转入汽车公司学习修车和电焊技术,并学会开车。20岁那年,他萌发了做生意的念头,开设了一家汽车修理店,生意还不错。

1932年,21岁的白清泉在工友翁阿峇的鼓励下,告别新婚妻子和家人,来到了新加坡。起初,他寄住在朋友和老乡处,先在茶庄卖茶、在汽车修理厂当电焊工,后和翁阿峇合伙开了一家咖啡店,因为缺少经验、经营不善,咖啡店不久倒闭。白清泉只好去中医师王爱华家当司机,王爱华的弟弟王铁汉是陈嘉庚领导的怡和轩俱乐部会员,凭着这个关系,白清泉后来参加了南侨机工团。

抗战开始后,日寇封锁沿海,军火物资需经刚筑成的滇缅公路运进国内。从昆明至缅甸畹町长959公里的滇缅公路,迂回于崇山峻岭之中,行车非常艰险,非熟练的司机驾驶不可。国内缺乏熟练驾驶员,国民政府便向南侨总会呼吁,招募熟练驾驶员回国服务抗日。

南侨总会于1939年2月7 日发出征募驾驶员及修车机工的通告。白清泉在侨领侯西反的鼓励下,随即报名应征。

2月17日,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为应招华侨机工举行欢送会。陈嘉庚主席讲话后,白清泉被推为机工代表致答谢词。他还被推为第一批80名回国机工先锋的总领队。

2月18日,正值农历除夕,白清泉带领第一批华侨机工乘法国邮轮“满江红”号前往越南,在海防登陆,乘滇越铁路抵昆明,再往西南运输训练处。其他华侨机工随后陆续抵达,共九批3193人。

白清泉带领的新加坡华侨机工经训练后,编为义勇大队,被派到越南同汀接新车,后又被派往缅北边界的庶放,将一批批枪炮、子弹等军用物资运往西南大后方。他们常年在崎岖不平的滇缅公路上行驶,沿途没有宿舍,累了睡在车上,还要面对敌机的扫射,其辛苦可想而知。虽然环境如此恶劣,广大华侨机工仍然斗志昂扬,克服重重困难,尽力完成运输任务。

白清泉后入位于贵州龙里的中央辎重兵学校学习。1941年毕业后,他分别担任了华侨汽车运输大队队长、汽车保养厂厂长及运输人员训练班主任等职。

华侨互助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缅甸滇西沦陷,滇缅公路被日寇切断。大批华侨机工失业,他们处境窘迫潦倒,伤、病、穷、困的问题得不到救济和解决。

热心的白清泉等人于1943年9月,发起救济南侨机工的活动,派人到大理、下关收容难侨。年底,白清泉等人在福建旅滇同乡会茶会上和大家商谈:为了有组织地救济难侨,发起筹组“云南省华侨互助会”,会址设在福建会馆。白清泉为该会常务理事。

可是福建会馆已被少数闲杂人员把持,变成流莺、烟客、乞丐、买卖赃物的大本营。霸占会馆者不听劝导,赖着不肯迁让。白清泉愤而举枪朝空放了一枪,高声喝问:到底让不让?那些人吓得连爬带滚地跑了。大家动手打扫干净,稍加装饰,于1944年1月20日,在此举行华侨互助会成立大会。

华侨互助会在白清泉等领导下,有计划地为华侨谋福利,创办《华侨机工通讯》杂志,又资助兴办侨光学校。白清泉等人热心奔波筹措经费,多位华侨带头捐款500万元。南侨机工接着发动万人劝募运动,得700万元,作为侨光学校的教育基金。

为复员奔走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大地举国欢腾。南侨机工当然也要唱着凯歌南返。南侨机工归心似箭,但国民政府对机工的复员问题不闻不问。大批留在国内的机工困难重重,生活凄苦。

住在重庆的白仰峰等南洋侨领,多次向国民政府交涉南侨机工的复员事宜,但是不见效果。他就向侨务部提出关于机工的复员、奖励金、服务证书及回到南洋后的工作问题等八条要求。

1945年10月底,侨务部联合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和外交部等部门举行联席会议,共同认为机工要求复员极为合理。但他们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南洋侨领几经查询,不见下文。1946年3月,白仰峰等人再去催问,侨务委员会陈树人只答应申请政府拨款100万元,给互助会作为紧急救济之用。

在昆明,华侨互助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力争机工复员的工作。首先要搞出名单,即在各报上发出通知,从1946年11月15日开始在昆明、贵阳和重庆等地进行南侨机工的登记。滇缅公路沿线设有通讯站,各线设有联络员。本来名册应向西南运输处要,但政府却要华侨互助会拿出名册。由于证件、证章、符号、服务证书等的遗失,或顶名登记,或不愿登记,或漏登,还有假冒,真假难辨,原计划1个月登记完,不得已竟用了10个月才告结束。共计登记了1203人。

接着,白清泉等在华侨互助会会刊———《南风》上发表了《我们的话》。此为南侨机工复员宣言书,提出六点要求,可在昆明解决不了问题。于是,白清泉等人飞往重庆,到行政院、社会部、救济总署、外交部、侨务委员会去交涉、请求,但官员们都是推、拖、压,不解决问题。白清泉和同事邱新民在重庆找到劳工局长,他坐在旋转椅上,两脚搁在桌子上,鞋子对着他,打起官腔:“公事公办,你们回去等咨文好了。”白清泉他们说等了很久了,现在大老远地从昆明而来。部长大人不耐烦地说:“你们工人懂得什么?我在美国读书时,美国的劳工都受过相当高的教育的,不像你们……”

怎么办?白清泉决定向正在召开的国民党二中全会请愿。他们把提出三项要求的请愿书交给大会秘书处雷震,并告之:请愿团集中在海棠溪待发。重庆不愿有示威游行事件发生,终于批示:由善后救济总署正式答复,对南侨机工可优先遣送。但牵涉部门较多,怎样遣送仍无着落。白清泉等人再到侨务委员会催问,该会派福建晋江人王辟尘科长专案办理,又快又顺利。但是,出国的时间又牵涉外交部,白清泉等人去找王世杰部长。他暗示可派人去南洋搞民间外交活动,这样可能会快点。白清泉等人随即赶回昆明,准备派人去马来亚活动。

nlc202309041521

在昆明,华侨互助会抓紧救济工作,一面呼吁社会救济失业机工,一面登记失业人数,第一期登记有300人。在观音寺里设了招待所,从各方捐得2900多万元,解决失业机工的生活问题。

为争取海外华侨对机工复员的支援,白清泉等四位代表于1946年5月21日从昆明飞河内,历尽艰辛,通过越南17度南北分界线,穿过老挝,花了39天才经过曼谷,于7月13日到达新加坡。

从7月13日到8月27日,白清泉等在新加坡和马来亚,走州府,访各地侨领和社会贤达,到处交涉,请求给机工复员以帮助,引起南洋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南洋侨领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多次和中国驻新加坡总领事伍伯胜就机工的救济、南返问题进行交涉。

机工南返

经过白清泉等人历时一年多的请求、请愿、交涉、斗争,南侨机工的救济、复员问题终于得到较全面的解决。

首先发放奖金,每位机工200美元(折合法币67万元)。其中,经华侨互助会登记核准遣送享有奖金及服务证书的为1144人。

接着,有组织地全面复员,分批搭乘轮船到新加坡。从1946年11月到1947年5月11批登轮,包括归侨在内复员到新加坡的约有7500多人。

回国服务机工以昆明为南返大本营。机工复员轰动了昆明,每批出发当地都举行盛大的欢送大会。临别时刻难舍难分,有的岳父母把女儿从卡车上拉下来,造成父女、母女团圆而夫妻离散;有些女儿眷念丈夫和儿女,只有从夫而告别父母;有的左右为难只好协议,女留下侍奉双亲,男的携带儿女南归,昆明西站顿成“愁城”。

南侨机工的卡车队浩浩荡荡,进小西门,经护国路、金碧路、拓东路向东驶去,下柳州,赴广州,到处受欢迎欢送。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南侨机工在回国抗日服务中,殉国1000余人,复员回南洋1000余人,留在国内1000人。

酱油大王

抗日战争结束后,白清泉重返新加坡,专门从事酱油生产。初创业时遇到挫折,他后来采用中国的酿造技术,从厦门请师傅去指导,生意才逐渐好转。

1994年,白清泉出任新加坡大华食品工业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已届高龄仍然意气风发,努力开拓海外酱油市场。他创办的酱油厂大部分已实现生产程序自动化,在新加坡有3000多客户,占了市场的半壁江山,20%的产品销往国外。

白清泉打开海外市场的办法是,先找一个城市做立足点,然后设法扩展到多个城市,这样便组成一条线,线一多便形成一个行销网络。现在他的酱油已外销到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多国。

白清泉认为,目前世界酱油市场是三分半,由日本万字酱油、中国珠江牌酱油、英国的美极酱油三分天下,其中半个属于台湾、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厂商。他说,新加坡酱油生产成本高,人手短缺,行业前景暗淡,酱油厂合并是唯一生存之道,只有这么做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白清泉说,他一生只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抗战打日本,二是创业卖酱油。回到新加坡,他苦心经营大华酱油,终于使大华酱油成为新加坡响当当的一流品牌。白清泉被誉为新加坡的“酱油大王”,他的名字就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招牌。他天天过问当天的产量和出货量,并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是企业铁面无私的“守门员”。从加拿大进口黄豆,再经过蒸豆、煮豆、大桶发醇、压榨等工序,整个流程需耗时六个月,白清泉使所有产品都经过严格的程序,朝夕不变,持之以恒,保持大华酱油的高质量,让品牌延续生命!

白清泉有與时俱进的理念。大华商标的设计选用了中国商人不敢选用的黑色,因为外国人较易接受。他常说,企业怕三老(老字号、老经验、老市场),必须配合求新、求变、求突破。

1969年,白清泉建立台湾罐头总汇,专营台湾罐头业务,使台湾的洋菇、酱瓜、菜心、味精等产品大量销往新加坡,年成长率超过20%,为台湾赚取大量的外汇。他曾于1965年、1967年率大华食品篮球队访问台湾。白清泉后任台湾行政院侨务委员会顾问、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新加坡顾问、新加坡食品厂商联合会会长、新加坡安溪会馆副主席等职。1967年,他的《推销经验谈》一书出版发行,风行一时。

2005年3月30日,白清泉这位令世人尊敬的老机工与世长辞,享年95岁。

抗日英雄 篇11

一百五十余年前的中国,列强欺侵,内政腐朽,处处落后遭挨打,有多少寻求富强民主的文人志士,只身躺在了改革的道路上,多少热腾腾的鲜血把着条大道映红,千千万万个铁学男儿没有因为有牺牲而放弃革命斗争,放弃寻找民主革命的方向,放弃与生俱来的使命。终于,伟大的共产主义先行者马克思给予了他们教诲,使得麻木中的中国人看到了国家的前景和希望,寻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之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辉诞生,也就意味着共产主义在中国播种生根,最终走向决定性的胜利!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诞生,也就预示着一场叱咤风云的大革命斗争。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当最早的一批播火者升起第一面以镰刀、铁锤为标志的鲜红党旗时,集结在这面庄严旗帜下的党员便开始了救国、建国、强国的漫长征程。在战乱、贫弱、落后的旧中国中,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灿烂曙光。中国党的诞生、成长、成就了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我们的祖祖辈辈才有了一柄铁锤,能砸开所有的锁链,才有了一把银镰,能聚拢遍地收成。

新中国成立后,在和平的日子里,是党的一项项重大的决策,指引着中国一步步的从穷困走向富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体制上的变革,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绩。“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我们找回了离家多年孩子——香港、澳门。“求同存异”的思想,让我国的其它党派在中国的领导下和平共存。且细说近十年来是我国由20世纪转向21世纪的伟大十年,不论是从军事、经济还是科技、文化上都是有重大突破的,服务三农。改组服务性政府也都成为重要任务,教育上又施行免除学杂费用并两免一补贴、蛋奶工程等惠民政府,认真落实完善农村改革开放与跨越式发展。

在此期间,我国、我党所面临的困难也是险要重重,天灾人祸、贸易逆差、金融危机,千难万险呀!但是我党我军都毅然站在了第一线,与在南京行抗争,争分夺秒,极大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在经济风暴中,又以不变顺应万变,认真出行对策,并向其他各国伸出援助之手,共度难关,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成为世界先锋。在对待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战略方针和“自古中华本一家”政策,为维护民族团结与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党的丰功伟绩永远雕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也雕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如今党在我心中的形象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么模糊了,而是变得真切。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能看到他们的踪影。在我的心中,已树下了党员的光辉形象,它给予了我灵魂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激情,将伴随我一生。

抗日英雄的故事 篇12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爸爸老赵是民兵连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个“小羊倌”,也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平川炮楼的敌人出来抢粮,村里的人看到海娃拉倒了“新闻树”,都纷纷退到山上去。海娃正赶着羊向山里走,溘然遇到他爸爸,海娃的爸爸老赵获得了炮楼里自己人递出来的新闻--炮楼里只剩下“猫眼司令官”和几个看家的日军、伪军。

老赵拿出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和一封信,要海娃送到三王村交给八路军张连长,叫张连长赶忙带队伍去攻打炮楼。海娃看到信上插著三根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事,就已放羊做掩护,携信立刻上路。没想到在山沟里就遇到了敌人的队伍。海娃情急智生,把鸡毛信牢牢绑在头羊的尾巴上。敌人看中了海娃的羊群,还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为了老羊头尾巴下的鸡毛信,一起上海娃忍受着日军伪军的打骂。太阳下山了,敌人的队伍开进了平西庄,四处开枪,翻缸倒罐搜粮食。晚上,伪军怕海娃逃走,把他推到屋子最里边一个墙角睡。过了午夜,海娃跨过睡的象死猪的敌人,逃出门来,取出鸡毛信,溜出了村子。可是在路上却觉察鸡毛信不见了,于是海娃又转头去找。在村口海娃找到了鸡毛信,但却被伪军给抓到了。伪军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海娃把敌人带到一条山路上,敌人的骡马不能爬陡峭山坡,海娃越走越快,来到了山腰。敌人觉察走错了路,开枪打伤了海娃。海娃忍痛跑到山顶,倒在地上。危急时刻,张连长泛起了,一场猛烈的战斗,日军和伪军所有被祛除,海娃也得救了。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立刻率领队伍攻下了炮楼,生擒了“猫眼司令”。海娃回到了龙门村,他比以前更勇敢更小心的站在山头巡查。

奋战在海外的抗日英雄雷德容 篇13

雷德容(又名刘岩),1913年出生在平遥县城内的一个没落地主兼资本家家庭。兄弟姐妹较多,她是最小的一个。童年时,她身材瘦小,眉目清秀,聪明好学。她三哥雷任民当时在北平上学,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雷任民特别喜欢他这个小妹妹,每逢回家就给她灌输进步思想。有一次,哥哥给她讲清末杰出的女革命家,女诗人秋瑾从容就义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她。她暗下决心,也要做一个杰出的女性。

雷德容小学毕业以后,渴望读中学。但当时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允许妇女再入学。于是,她和女友们一道去县政府说理,要求开放县中,以求读书和谋求妇女的平等权利。由于她们的坚决要求和平遥县广大群众的支持,县政府不得不开放县中学。这一次斗争胜利,使小德容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黑暗的社会里,只有斗争才能取得妇女平等的权利。

雷德容十七、八岁时,由家庭包办把她许配给本县的一个吴姓地主家。婆婆怂恿丈夫经常凌辱她。她因不能忍受而决计逃出虎穴,同家庭决裂。可是第一次出逃,被家人跟踪抓回。几个月以后,她再次逃出,辗转流浪在北平、天津的塘沽及河南,在这些地方的小学、中学做服务工作。1935年她来到北平,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奔走于女师大、中国大学协和医院等处,在知识界、教会及劳动妇女中宣传救国救民道理,以唤醒妇女摆脱封建枷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由于她立场坚定,态度明确,能联系群众,又敢于斗争,因而中国共产党地下支部于同年12月将她吸收为光荣的共产党员。

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雷德容受党组织派遣来到太原,做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她和同志们一道同阎锡山进行了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并要求阎锡山出兵绥远,增援傅作义,力求促成绥东抗战的新局面。

1939年,雷德容又入四川在重庆参加了邓颖超等人领导的新生活妇女运动指导委员会,任战时乡村服务队指导员。在她的领导下,大家深入工厂、农村,开展抗日宣传,组织妇女抗日,有力地推动了四川的革命运动,为我党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妇女干部。

1941年7月,雷德容又奉命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参加华侨抗日宣传工作,与在马来西亚任大使的著名文学家巴人(王任叔)结婚。从此,这一对患难夫妻在异国的土地上同命运,共战斗,直到回国前夕。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她又转移到印度尼西亚积极筹组苏东妇女总会,棉兰华侨妇女联合会等抗日妇女组织,与日本侵略者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并积极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苏东支部筹委会”活动。在“妇总”成立时,雷德容不顾医生和同志们的真诚劝阻,以坚强的毅力支撑着虚弱的身体,在代表大会上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会后,她又不停地奔波各地,组织领导“妇总”的同志们学习,并亲自创办了一个图书馆,购买了许多进步的书刊,作为提高妇女文化水平和传播革命思想的场所。

1947年9月,雷德容带病回国汇报工作,病弱的身体经不起一路颠簸,到香港就病倒了。医生诊断为小肠癌,曾两次为她做手术。南洋妇女和学生们赠送了医药费,并自愿给她输3000ml血。但不幸的是,癌细胞已经扩散。在这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雷德容仍坚持着最后一次向党组织汇报了工作,并把朋友送给她的许多纪念品(戒指、金链等),一件件拿出来摆好,作为党费交给了当时香港党组织的负责人苏慧同志。

1948年5月24日,党的好女儿雷德容同志眼望祖国,怀着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和人民永别了。临终前,她还嘱咐巴人和家人:“要对革命尽忠到底。”她的行为受到革命前辈马叙伦、沈钧儒、郭沫若等人的赞誉,称赞她是“奋战在海外的抗日英雄”。追悼会上,胡愈之介绍了她的生平事迹,宣读了遗嘱,沈钧儒致悼词。其遗体葬于香港跑马地天主教1131坟位。6月6日,苏东华侨妇女总会在棉兰也召开了追悼会,18个华侨及妇女团体600余人参加,挽联写着“香岛青山埋玉骨,苏东姊妹悼英魂”。悼词称其为“革命的女儿,人民之友”,“为了民主而奋斗”。同年7月,郭沫若同志在香港撰文并书写《大众之友刘岩墓志》,在墓志中记叙了她的光辉生平,赞扬了她为革命献身的精神。1949年5月24日,华北人民政府追认雷德容同志为革命烈士。

上一篇:机电科技术人员责任制下一篇:浅谈时下几种网站建设方式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