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的调研报告

2024-06-04

村的调研报告(共9篇)

村的调研报告 篇1

关于..镇..村的调研报告

我叫..,2011年8月,我很荣幸的被分配到„镇„村任一名大学生村官。进村一个多月来,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摸底,对„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制约村子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情概况

„村位于„县„镇„,与„县„镇相邻,距离„县城„公里。本村地处湘中腹地,山体大,切割深,山高坡陡,是典型大山区。„村有„个村民小组,常驻农户„户,„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其中劳动力„人。全村总面积„亩,其中山地面积„亩,山塘水库„亩,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到„年上半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为„元。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养殖、装卸码头,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黄瓜、豆角、蒜苗、洋白菜为主,冬季以简易拱棚菜及小麦为主。养殖主要以养猪、养肉鸡为主。

二、农村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现状

经过调查,„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渠道:一是靠种植蔬菜,小麦、玉米等作物,这是村民最主要的生活来源,除此之外,畜牧业以养猪、鸡传统养殖类为主;二是依靠外出打工赚钱。据统计,„村2011年外出打工的人数达到„人,占总人口的„以上;三是依靠装卸码头,做些搬运与生意。

2.村民发展目标

在2011年到2015年的5年期间,修通乡间道路,解决村民行路难;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使村民能够喝上安全清洁水。发展农业产业,开拓劳动力就业渠道,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实现稳定脱贫。加强文化卫生教育事业建设和村容村貌、村级组织建设,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基础。

三、基层组织建设和设施建设

村两委成员在„的带领下,努力学习科学理论,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村共有党员„人,入党积极分子..人,村两委成员..人,其中大学生村干部„人。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分工明确,能圆满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

村两委干部坚持与时俱进,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信访稳定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新佃桥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

全村综合治理工作也稳步开展。两委干部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经常深入组户,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消除纠纷,化解矛盾,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消灭一切可能引起上访的不良因素,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确保村子和谐稳定。

五、我的几点看法

1.培训党员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增强我村基层组织活力,更好地与时俱进。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今后我会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实施“对口培训”。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定期组织收看,为党员干部播放政教视频,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其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指导农民观看种植、养殖科教视频,用科学知识与“土”经验结合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3.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电视和远程教育平台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村民劳作之余,只能请戏班,听听大戏,精神文化生活极为单调。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场地,购置图书报刊供村民阅览,组织有技术的村民,办起各种编织、刺绣、木工等学习班,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自己可以娱乐自己,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致富本领,更好地促进我村乡风文明。

4.发挥优势,注意各类信息动态

及时收集各类科技、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作物销售渠道,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教会他们用网络与外界沟通,开阔视野。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村村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支两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的发展道路。作为„村的大学生村干部,今后,我将继续扎根农村,为村支两委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群众事务的服务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与„村的干部群众一起,掀开美好明天的新篇章!

..年..月..日

村的调研报告 篇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消费社会到来,消费在整个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社会学打破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帝国霸权”,成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显学,〔1〕消费社会学从此逐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建立起来。自此,消费成为社会学研究的新兴领域,而阶层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众多社会学家在将两者结合到一起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贡献。〔2〕

在中国,随着李培林,张翼首次提出将消费分层作为研究社会分层的一个标准之后,〔3〕消费作为社会分层的“外在性的内在化”,〔4〕迅速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国内学界对于消费分层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这些成果主要集中于抽象的理论领域〔5〕和基于统计数据的城市社会,〔6〕相对而言,基于农村社会的消费分层研究则要少得多,其中,刘成斌,卢福营以抽样数据为基础,从恩格尔系数和房屋两个子维度对浙江省城郊村农民的消费分层情况进行了分析;〔7〕陈文超以湖北省的一个村庄为研究对象,认为农村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消费分层机制,即农民的主动消费与被动消费,从而相应产生了在消费社会中处于主动与被动地位的消费阶层化现象。〔8〕

应该说,这些研究已经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为证明消费与社会分层之间存在联系提供有力证据。但整体而言,对于农村社会的消费分层研究仍然太少,且研究中往往过度关注统计数据而忽视了农村自身的性质和结构。近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随着传统的农业型村庄变成现代的工业型村庄,村庄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熟人社会,农村社会的消费结构已发生了不同于城市社会的巨大变化。因此,本文从农村经验出发,以农村消费为切入点,拓展消费分层的研究,以增加对农村社会变迁的认识。

二、经济分化下的消费分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迅速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全国基尼系数为0.473,已经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同时,我国作为一个大国,整体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而言,随着从农业型村庄步入工业型村庄,其在村庄经济、村庄文化和村庄结构等方面已经与传统以务农为主的中西部农村呈现出巨大差别,在整体消费结构上也早已脱离贫穷、落后的低消费状态。

为此,在2013年7月和10月,笔者及所在团队共20余人选取 浙江省绍 兴市湖镇1为调研点,采用分批集体调研的方式在对湖镇进行整体调研的基础上,又在湖镇选取5个村 (3个村和2个社区)各进行长达20天住村调研,以抽样方式访谈总人数超过1000人,正是这些访谈材料和相关镇村数据构成了本篇文章的资料来源。

湖镇各村庄中大量乡镇企业的出现,产生了大量在村富人,由此,村庄内部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分化,消费作为经济收入的外在表现,直观的体现出这种分化。本文以农户消费为分层标准,将湖镇农户分成4个消费层次:高消费阶层,中上消费阶层,中等消费阶层,低等消费阶层。以较容易考察的办酒席、住房、用车和旅游娱乐四个方面考察这四个消费阶层的不同 (表1)。

三、农村消费分层特点

1.与其他社会分层的一致性

不同于李培林,张翼认为城市中消费分层与职业分层的相关度较低的结果,农村社会中消费分层与职业分层和收入分层表现出高度一致性。

农村是个不同于城市的熟人社会,所以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既不能也不会隐藏自己的消费能力:一方面,村民无法隐藏自己的消费能力。村庄是个熟人社会,彼此知根知底,每户家里做什么工作,收入多少,虽然不至于太精确,但村民大体都知道,所以,村庄中没有秘密,村民的真正经济实力和消费实力在村庄社会中也隐藏不住;另一方面,村民也不会隐藏自己的消费能力。在村庄中,村民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村民之间普遍存在“地位”的竞争,人们都想要在村庄这个环境中以消费表明自己的地位,所以只可能是想办法凸显自己的地位,而不会隐藏自己的地位。所以,在村庄中,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的消费都会和自己的职业、收入相符,也就是消费与村庄中每个人自己的身份地位相一致。因此,在村庄熟人社会中,居民的消费与个人地位形成一种“互嵌性消费”,也就是消费要与个人的经济、社会地位相一致。由此看来,农村中的消费分层与职业分层和收入分层表现出高度一致的特点 (见表2)。

2.消费分层的两面性

不同于基于城 市陌生人 社会的“消 费主动性”〔9〕理论,农村熟人社会中的消费表现出更多的两面性,即既有主动性消费,也有被动性消费,往往以被动性消费为主。

消费分层的两面性是由农村社会性质决定,农村作为一个熟人社会,构成一个自己人的亲密社群。村庄内部的每个人基于共同的血缘、地缘、业缘等联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构建起了复杂和多样的关系网,每户家庭都或多或少的与其他家庭构成联系,最主要的表现在人情消费往来。农村是个亲密社群,在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相互往来了。〔10〕因此,农村中人与人之间需要通过频繁的“礼物的流动”〔11〕来维持着相互的关系,而消费正是人情、礼物的外在物的体现。要长久维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个隐含的规则就是人情和礼物交换的等价原则,而这构成了村庄中等价消费的基础,这就使得农村消费具有连带性。

同时,村庄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而共享一套文化体系。所以,当一个人打破平衡,将村庄中的消费标准提高,基于村庄消费的等价原则和连带性原则,村庄的整体消费水平也会被抬高。在湖镇调研发现,由于村庄高消费群体主动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村庄中的其他村民也需要依据等价原则而被迫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

于是,因为农村消费的连带性,整个村庄都被高消费阶层所裹挟,处于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上消费阶层、中间消费阶层甚至于低消费阶层都不得不随着高消费阶层的高消费水平而一次次抬高整个村庄的消费标准。在这个过程中,高消费阶层主要表现为一种主动的“引领性消费”,而中低消费阶层则都表现为一种被动的“跟随性消费”,虽然作为中低消费阶层的村民对此有不满,但为了能够维持村庄中的“关系资源”,〔12〕他们仍然必须跟上村庄的消费。在这个过程中,随着高消费阶层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村庄的整个消费水平也水涨船高,在此过程中,依据经济水平的不同,有的村民能够跟上这种消费节奏的上升,而有的则因为跟不上消费节奏而在村庄中不断被边缘化。最终,主动消费群体与被动消费群体的存在使中国农村消费社会共同消费的格局被打破,〔13〕村庄的消费分层凸现出来。

3.消费分层的差别性

随着消费分层的出现,不同消费阶层为了不同的消费目的,进而有不同的消费表现,在村庄中呈现出不同的消费结构。

(1)高消费阶层的“奢侈性消费”。对于高消费阶层而言,他们的消费表现出“双重性”:一方面,他们的生活和生产空间都在村庄内部,他们因雄厚的经济实力成为村庄中消费的引领者,正是因为他们的主动消费才引起整个村庄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高消费阶层作为村庄中少数年盈利上百万的大型企业老板,他们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构建关系来保证企业的发展。正如Hamilton的研究发现,在中国社会中,关系建构被认为是中国人商业实践的基本特征。〔14〕而作为村庄工业产业链的上游,处于高消费阶层的大老板只能在村庄之外拓展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所以,他们需要在村庄之外的陌生人社会中构建关系。因为与他们合作的都是处于同一阶层的高消费群体,因此,对他们而言,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以消费求得认同〔15〕是建构关系的基础,而“一个人要使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漠不关心的观察者,对他的金钱力量留下印象,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不断地 显示他的支付能力。”〔16〕对此,湖镇的高消费阶层深 有体会,湖村前村主任作为企业老板,为了谈生意,先后购买了包括法拉利、奔驰、宝马在内的6辆豪车,用他的话说“有实力就好做生意”,而“车就是 (实力的)名片!”。所以,高消费阶层的消费就更多表现出凡勃伦意义上的“奢侈性消费”。

使用价值的物品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作为符号和差异的那些深刻等级化了的物品面前却没有丝毫平等可言。〔17〕所以,高消费阶层的消费已经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他们不但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更主要消费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

(2)中上消费阶层的“地位性消费”。对于中上消费阶层村民而言,他们在村庄中的地位比较尴尬:一方面,在村庄结构中,他们是最有可能成为村庄上层的群体,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另一方面,作为小企业老板,他们的经济基础并不像大老板那样牢固,所以也比较容易被下一阶层的村民赶上或者自己一不小心就可能进入大众消费阶层。所以,他们产生强烈的“地位焦虑”,他们渴望通过一些方式来展现和巩固他们在村庄中的地位。因此,他们的消费更多表现为米尔斯意义上的“地位焦虑”下的“地位消费”。

而在这个过程中,又表现为要进入高消费阶层的“争取地位的消费”和防止落入下一阶层的“保住地位的消费”。因此,他们努力在消费中与高消费阶层“求同”,表现在“(办酒席中)别人用 (龙虾)咱也用”, “人家办,咱们也办!”的心态;同时,为避免落入下一阶层,他们总是尽可能与中间消费阶层“求异”,以拉开与中间消费阶层的差距,以保住“地位”和“面子”。所以,在村庄中,为了争取“地位”和获取“面子”,中上消费阶层的村民也成为“面子性消费”和“竞争性消费”的主力。在中国传统社会,“面子”是极其重要的东西,是人的道德存在的根本,失去了面子对人的道德生命就构成威胁,而道德生命在讲究人情的乡土社会中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人们的活动不单纯是对经济利益的理性计算,而且要顾 及面子 (道德资本)的得失,因为“面子”有时比纯粹的经济利益更重要。〔18〕在中上消费阶层看来, “生活条件好起来后,要面子,要搞的漂亮点”成为消费的追求,甚至产生了“现在讲面子,自己买不起也要买”,“朋友这样做了,我也必须这样,甚至要胜出一筹”的心态。

(3)中间消费阶层的“维持性消费”。对于村庄中的中间消费阶层而言,作为村庄中的主力人群,他们的消费主要表现为一种“大众消费”,他们作为村庄中的成员,为了维持他们在村庄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需要遵循村庄中的消费规范,所以成为被动的“维持性消费”。

对于中间消费阶层的村民而言,一方面,他们必须跟上村庄中不断水涨船高的消费水平,否则就可能因为无法实现与其他村民的“交换”而被甩出村庄的日常人情关系之外;另一方面,作为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小商贩,从事的都是体力劳动,他们的收入远不能和作为老板的高消费阶层和中上消费阶层相比。所以,他们只能采取中间策略,以同时不低于也不高于村庄平均水平的消费来维持自己在村庄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像村民自我调侃中说道, “像我这样的人家,是站,站不直,蹲,蹲不下。老板可以站的直,没有钱的人可以蹲在地上。我只能半蹲半站!”所以,中间阶层的村民只能在这种高消费阶层制定的高消费标准和中上阶层的不断竞争之下苦苦支撑,以维持他们在村庄中人际关系中的存在。

(4)低消费阶层的“生存性消费”。消费是一种需求,而需求具有二重性,即抽象性和具体性。所谓需要的抽象性,指的是功能性需要,这种抽象需要不涉及满足需要的具体的对象和形式,只涉及一般和普遍的生存和生活功能。〔19〕因此,对于高消费阶层、中上消费阶层和中间消费阶层的村民而言,他们的消费主要是一种“发展性消费”,而对于低消费阶层而言,因为他们的收入太低,所以他们的消费也仅仅是维持生存而已。因此,低消费群体的消费仍然是一种“生存性消费”。经验中发现,在不断提高标准的村庄消费环境中,低消费阶层因无法对接村庄消费,只有以不参与村庄中任何消费互动的方式逃避村庄消费。而他们的办酒、人情等公共消费也变成一种“仪式性消费”,在低于村庄平均标准的基础下,仅“意思意思就行了”。因此,他们往往也成为村庄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弱势群体。

综上,根据四个消费阶层的对比可知,与李培林,张翼对城市消费的研究不同,农村中中间消费阶层,尤其是中上消费阶层是消费的主力。他们既有消费能力,又有消费欲望,他们需要通过消费与低消费群体拉开差距,同时希望通过消费与高消费群体实现对接。相反,农村的低消费阶层却不像城市的低消费阶层一样有较高的消费欲望,因为对低消费阶层而言,他们的经济实力不 足,仅维持在“生存性消费”的水平,所以即便他们有消费欲望,他们也没有消费能力,所以他们的消费态度比较保守。

四、消费分层下的社会分层

财富本身内在具有荣誉性,而且能给予他们的保有者以荣誉。财富的拥有是博取荣誉的基础,也是获取自尊心的必要手段。但是,只有通过消费,财富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20〕因此,村庄中的收入不均构成了消费分层的基础。消费作为收入的外在表现,可以看出人们收入上的不平等,直观的表现为消费上的不平等。在不同的消费基础上,借助于共同的消费行为,人们产生了消费上的认同,进而带来文化上的认同,最后产生了阶层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消费强化了阶层,阶层也固化了消费。正如郑杭生、杨敏所发现,消费分层结构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物,而是一种变化和流动的活体,它处于不断的建构过程中,人们与这种建构也是互动的。〔21〕在消费与阶层的不断互构中,消费分层被构建起来。因此,“消费并没有使整个社会更加趋于一致……它甚至更加剧了分化。”〔22〕“通过消费不同的物品,一种分层化的社会开口说话。”〔23〕

同时,随着分层从生产领域进入生活领域,消费分层进一步扩展到村庄的文化分层和政治分层,社会分层进一步扩大。随着消费分层的被认可,不同消费水平的人以消费为基础产生了文化“区隔”,根据不同的消费能力,人们在消费中重新界定了自己的社会位置,从而产生了阶层意识。湖镇的经验发现,人们不但产生了原始的阶层文化意识,同时产生了阶层文化的等级之分。从“物的消费”走向“符号消费”,意味着分层已经从生活物质领域走向了文化领域,消费实现了在生活领域的全面扩张,同时,在村庄中,消费再次实现了从文化领域向政治领域的扩张。在村庄中,高消费阶层因掌握大量财富,且消费能力强,被村庄文化公认为村庄中“有本事的人”,而那些收入低,消费能力低的村民则被认为是“没有用”的人。这种村庄文化的分层也带来了村庄政治的分层。对湖镇21个村的村书记的统计表明,有19个村书记处于年收入上百万元的高收入阶层,2“富人治村”比例已超过90%。

五、结论与讨论

综上,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完成和农村经济分化的拉大,农村社会中同样出现了消费分层的情况,且由于农村作为熟人社会的村庄性质和结构,农村的消费分层表现出与城市的消费分层不一样的特点,并随着消费分层在生活领域的扩展,社会出现了包括文化分层、政治分层在内的全面社会分层。

湖镇的经验说明,发达地区的工业化村庄在长期的消费分层之后,表现出阶层固化的趋势。调研发现:第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湖镇企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型,加上社会竞争的激烈,白手起家已经变得非常困难,而已经富起来的人则更容易依靠占有生产资料和人际关系牟利,使社会阶层出现固化的情况;第二,随着消费文化的出现,阶层之间出现文化区隔,阶层意识诞生,村民中出现“我们和他们不一样”的想法,尤其是富裕阶层的人更容易因共同的品味而走到一起,进而出现了“亲兄弟不如好朋友”的现象,村庄中以血缘、地缘构成的差序格局的初级关系正受到以业缘、趣缘为纽带的圈层格局的次级关系的挑战,而这也将成为下一步需持续关注的问题。

摘要:通过对浙江绍兴市5个村庄的住村调研发现,在发达地区工业型村庄,农村消费分层已经出现,且对比城市消费分层,一是农村消费分层与职业分层、经济收入分层更具有一致性;二是农村消费中同时表现出主动性消费和被动性消费的消费“两面性”特征;三是农村不同消费阶层具有不同消费特点,借此文章区分了农村消费中不同消费阶层的“奢侈性消费”、“地位性消费”、“维持性消费”和“生存性消费”。与此同时,农村消费分层表现出向社会文化分层、政治分层扩大化的趋势,最后,农村消费阶层还表现出向阶层固化发展的趋势。

申请旅游特色村的报告2 篇3

临洮县旅游局: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具有环保、经济、综合消费的特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人民将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旅游需求必然会随之不断增长,旅游消费将成为小康的标志和特征之一。近年来,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村党总支、村委会审时度势,实施“旅游兴村”的战略。以农村旅游度假村这种生态旅游为特色开发建设,必然会带动我村经济和就业的发展。现将我村申请旅游特色村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潘家庄村基本情况

潘家庄村位于212国道85公里西侧,美丽的洮水之畔。交通便利,道路平坦;环境优美,景色怡人;乡风文明,村民富足。已成为“世界银行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示范村”、国家农业部“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小型公益设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示范点”、原甘肃省陆浩省长亲自抓点的“省级新农村小康建设示范村”、“ 甘肃省十佳综合服务社”、“地级文明村”。现有三个自然村,920户人家,4120口人,土地2780亩。

二、特色景观

(一)、潘氏祠堂

先祖承宣公明洪武年间随徐达元帅征战来甘,后在肃庄王部任职,因战功卓著官至布政司使。死后朝廷建祠纪之,以表其功。传说清康熙帝西行巡游,途径兴隆山大雾迷路,我先祖白马金鞭显灵救驾脱险,随即消逝。康熙念其情,请画师画像差使寻访,至我祠堂见我先祖承宣公画像,正是

金鞭救驾之人容貌。康熙大喜,欣然御笔题匾,敕封先祖为:“金鞭指路白马将军”。随即,白马将军神灵之应验,闻名遐迩,四方信士纷纷前来焚香许愿,祈求指明道路,保佑平安。故我潘氏祠堂香火袅袅,延续数百年而不衰。后祠堂在兵乱中几毁几建,承载着历史的痕迹。2010年在世界潘氏文化研究会的倡导下,以我村为中心成立了甘肃潘氏文化研究会。研究会随即发起重修祠堂的倡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祠堂现已初具规模,祠堂大殿、山门飞檐翘角、气势雄浑。研究会办公楼古色古香和谐统一。休闲度假可焚香许愿、参禅悟道,也可领略先祖匪夷所思之墨宝真迹,聆听先祖轶闻趣事。祠堂文化之深厚可窥见一斑。

(二)、潘家大榆树

潘氏祠堂前面有两棵大榆树,隔着滚滚的洮河东西两岸各一棵,河东岸的人们称“潘家大榆树”,在河西岸的西山下,也有一棵醒目的大榆树,人们称“西山大榆树”。两棵千年大榆树构成了临洮潘氏祠堂前的一大景观。据林业专家测算,潘家大榆树已有一千三百年的高龄。树主干径3米,有三大分枝,高21米,树冠直径13米,树荫面积达200平方米。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为百鸟栖息之佳地。因主干有神似“人形的节”,乡亲们把潘家大榆树视为神树,为子女带线拜干爹。可惜,大榆树在1958年被大锅饭食堂砍伐当柴火烧了,残留的主干心空皮朽,在1999年底的一场狂风中粉身碎骨。乡亲们在痛惜之际,立碑铭记,以往鉴来。

(三)、潘家庄水电站

我村于1969年建成全县第一座村社水电站,2008年经过改装现装机容量已达960千瓦。堤坝宽3米,绿树成荫,漫步堤上可看洮水碧波、洮河

木筏、西山美景,畅听山野牧歌、民族花儿。

(四)、丰富多彩的民族戏曲与民间社火

潘家庄民族戏曲传承百年,历久弥新。现在经小康村示范规划已修建戏台2座,剧目丰富多彩。民间社火热闹非凡,足以让游人尽兴而归。

三、整待恢复的景点

1、南苑湖

我村南院社洮河岸边迂回之地有一处30余亩的荒滩地,依托洮河景观可修建鱼池或水上公园。

2.、碧玉滩

南院社临近大碧河入洮河口处的沙滩上有村民常捡到大小不等的美玉,此处可改造成名为“碧玉滩”的景点一处。

3、千亩果园度假村

我村有河滩地1000余亩,在农村合作社时期就有千亩果园,想当年碧波千里的千亩果园,树上是红艳艳的苹果、黄橙橙的杏子,树下是软软的沙子地,满地的西瓜、西红柿令人馋涎欲滴、留恋往返。当然千亩果园建成以后中间可规划建成度假村。

4、垂钓中心

依托洮河堤坝可建成垂钓、水上游乐中心。发展空间很大。

5、游乐沙滩

沿洮河岸边大约有15000平方米的沙滩一块,可改造成“游乐沙滩”,就地取材经济实惠。

6、古水磨

古水磨的修建体现潘家庄村的古老文化特色(潘家庄村解放前因洮河边水磨多而得名“潘家磨”)。发展旅游文化,既体现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又体现先辈们劳作创业的艰辛,可成为德育教育的基地。

7、洮河水上漂流

从南院社到本村大约有5公里的急流,游人可乘坐牛皮筏子体验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带来的乐趣,同时欣赏沿途的洮河美景。

四、发展思路

1、精品构建,品牌打造

以度假村为引领,发展集行、游、住、吃、购、娱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打造以我村为中心上东山游览长城岭、望儿咀、九龙岭、董卓墓、杀王坡、三冢墓等名胜古迹,走北可听娘娘庙、关帝庙、妙音寺等佛门净地的古刹钟声,走西坐古渡船瞻仰祁家文遗址等精品旅游路线。

2、生态和谐,保护开发

突出“绿色、生态、健康、环保”主题。

3、政府主导,多方联动

政府主导,就是要在规划、线路、服务、环境、投入、人才培养等重点问题上提出切合实际的指导措施。

4、企业主体,市场运作

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工作,是推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景区的开发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招商引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议:一是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从土地取得、资金投入、税收等方面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扶持我村旅游业的发展,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为投资开发我村旅游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在旅游文化建设上

应进行全方位的文化包装,赋予静态景观以鲜活的生命力,使景点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一是要组织专家学者和文学艺术人才,对名牌景点和重点景点踏勘观摩,在收集挖掘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编故事、做简介、立牌子、题诗词、刻字画,使旅游产品常看常新、经久不衰。二是要整合一批具有民族民俗特色的文艺表演活动。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要着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开展富有地方特色、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和民族民俗表演活动。

我们在努力做强“生态旅游”的基础上,推出“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及“传统节庆文化体验游”等亮点,走一条“突出地方特色”的新路子,同时要加快改造景区内的旅游基础设施。当然更离不开地方各级部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有决心办好旅游特色村,希望上级部门审查批复!

临洮县新添镇潘家庄村党总支部、村委会

甘肃潘氏文化研究会

村的调研报告 篇4

采砂厂的可行性报告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镇基础设施正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繁华似景的美好景象。镇党委政府正是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独具慧眼,放眼未来,紧抓这难得的机遇,吸引外来资金,为把镇建设的更美丽,村民生活更幸福,将采砂空地开发,使它发挥出巨大潜能和优势,从而带动镇经济地发展,为此我们做了深入调查,开发报告如下:

一、此地的地理优势

村的采砂厂地理位置北面;自然气候条件恶劣,东靠,此地交通便利,有利的地理位置为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二、开发项目与投入资金

我镇在这段时间的调查中发现,此地沙石丰富,针对近年来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修建现代化高楼大厦和房地产开发等逐年增多的特点和施工需求,我镇开发采砂厂,采砂的面积目前先开发300亩,原料来源有足够的保障,此项目投资少,见效快,又为本地村民带来致富的新路子,现市场质量较好的采砂材料的紧缺,估计项目投入资金为350万元,。地方自筹:50万元,招商投资:300万元,(基本建设投资:150万元,办理采砂厂的手续开支15万元,设备投资:185万元)。

三、开发前状况

开发前状况:此地目前只是一片荒地,却未能充分发挥它有利的地理优势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巨大。每年季风季节还有沙尘暴出现,给周围环境和农田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以及对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土地又未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抱着金饭碗却生活困难的现象。

四、开发后前景

我镇村开发采砂厂之后,将在此建设一定的厂房、商店,这样能够给卖沙石的商户和村民等提供了便利,又充分发挥了此地的地理优势,从而改变老百姓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给周围群众带来一个美丽而温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了许多商机和就业机会,首先我镇将在村委会管辖地招聘一定数量的贫困农民工,解决就业难的题,从而带动周围的经济发展。

五、将带来的效益

1、经济效益:村委会准备购买一定数量的车辆,组建运输车队,一年经济收入10万,挖掘机、清砂机等一年经济收入能达到60万元。估计五年之内收回成本。

2、社会效益:直接解决就业42人,其中,机械工12人,电工采沙工管理人员等30人.我镇村在此地开发只是暂时的主人,今后的主人还是村民,我们只是为此地在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我们相信此地今后一定是人来人往,繁荣和兴旺的采砂商场区。

年8月24日

计生会议村的发言 篇5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这次大会安排我村做典型发言,说明了乡党委、政府对我村计生工作的支持。在此,我感谢乡党委、政府对我村计生工作的信任与肯定。我村共有总人口692人,其中育龄妇女118人,综合避孕人数106人,避孕率89.83%,今年新出生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100%,出生率8.71‰,外出流动人口61人,其中育龄妇女29人。我们村和其他兄弟村一样,计划生育工作压力较大,形势严峻。近些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计划生育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制定得力措施,明确落实责任,使我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动态性的工作,必须做到警钟常鸣,常抓不懈,为了全面完成乡党委、政府年初给我们下达的人口计划,确保工作万无一失,我村党支部、村委会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贯彻落实,切实负起村级计划生育责任,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当作党支部、村委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定期召开村组专干计生会议,做到安排工作有内容,部署工作有项目,考核工作有分值,全力优化计划生育工作环境和整顿生育秩序。

二、按照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考核方案要求,切实强化工作措施,责任到人。一是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计生氛围。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办宣传栏、黑板报、广播、面对面辅导和在人口

学校举办讲座等途径,帮助育龄群众了解、掌握婚、孕、育相关知识及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法规。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活动,广泛宣传新型婚育观念,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彻底转变。二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及时掌握和捕捉信息,坚决杜绝超生和躲生现象的发生。三是配合乡计生办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我村还存有违法生育对象没有处罚到位,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配合计生办,对那些违法生育对象处罚到位,保证按标准征收,以维护法律政策的严肃性。

三、千方百计完成乡政府下达的人口计划。我村将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进一步提升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能力。重点工作亲自安排,重要问题亲自处理,重要事项亲自督办。真正形成主管干部亲自抓的工作格局,狠抓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绝不允许一例违法生育的现象发生,确保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100%。

计划生育要做保证好以上几项工作,我们感到肩膀上的担子很重。但是,请乡党委、政府领导放心,有你们的领导和支持,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和决心将这项工作抓好,落实好,在年终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村的调研报告 篇6

作为“百村十年观察”调研项目组的一员, 笔者今年暑期赴宁夏彭阳县×村调研, 由于正值夏收季节, 就有机会观察到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大量情况。

农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除了种植业之外, 还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本文中所探讨的是广义的农业, 也就是大农业的概念。

在×村, 土地的经营方式全部是农户个体经营, 没有任何形式的农业合作社。在农业耕作方式方面, 还主要是以延续上千年的二牛抬杠的方式为主, 只是在近一两年居住在塬面上的农户开始逐步采用机耕机播的方式, 因为塬面上的耕地地形平坦, 利于机械化作业, 而在山里面, 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根本无法使用农业机械作业。部分采用机械化作业的农户并不是每户都有相应的农业机械, 有农业机械的只是个别农户, 那些家中没有农业机械的农户如果想采用机械化作业, 就会出钱雇佣, 目前机耕机播的成本是每亩30元。在农作物收割时全村还都是人工收割。从总体上来看, ×村的村民们还是一成不变的延续着和祖辈们差不多的农业生产活动, 没有任何形式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或灌溉农业。×村的特色农产品为烤烟, 据调查, 2009年, 烟草公司在全村投资兴建了三座新式烤烟房, 烤烟房现承包给农户, 承包农户与烟草公司有这样的协议, 即承包农户要每年至少种100亩烤烟, 并且至少持续三年, 在三年内自负盈亏, 满三年后可以续约, 也可解约。在调研中农户反映, 由于去年雨水少, 烤烟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烤烟产量低, 所以去年的烤烟承包户全部亏损。由此看出, ×村的农业生产存在着经营方式、耕作方式落后, 农业生产成本投入高而收益低等问题。

在×村, 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一头猪, 几只鸡, 有一部分农户还会饲养羊,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牲畜有牛、驴和骡子, ×村的村民饲养牲口的方式一般是用绳子将牲口拴起来, 绳子的一端拴在木桩上, 另一端拴在牲口的头部, 很少有人用四周有围墙的牛圈饲养牲口。

在腊月农家就会宰猪, 当然一头猪只在正月是吃不完的, 人们会把大部分的肉腌起来, 用于一年平日里的做饭和炒菜。养鸡一般是为了吃鸡蛋, 同时会在过节时杀一两只吃。养羊是农户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 同时会在婚丧事中使用。×村现有的养殖大户只有一户, 目前饲养2700只鸡, 是从2009年开始饲养的。这就是×村的现状畜牧业。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的主要经济作用就是对木料的原产品及加工品的利用。虽然说×村的植被覆盖率比较高, 但是能够作为经济产品的木料并不多, 农户家人工种植树木只是为了自家建房或其它之用, 不会作为经济产品卖钱。所以说, 在×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林业。

由上文可以看出, ×村的村民的生活资料来源主要靠自家生产, 仍然处于典型的自给自足的阶段, 村民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很低, ×村仍处于半开放半封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彭阳县×村地处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的交界地带, 距西安、兰州、银川等大城市都比较远, 加之以往交通不便 (交通状况在近两年有重大变化) , 人们一般不会出远门, 信息闭塞, 思想观念落后, 经济发展水平低。

调查中, 笔者惊奇地发现, 在田地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老年人和妇女, 青壮年劳动力却很少见, 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趋向老龄化和女性化。于是, 笔者就这一个疑问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和访谈。通过调研得知原来村里真正的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据村干部介绍, 在×村近些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外出务工, 而其中外出人数最多的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

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大多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 人们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或第二代农民工。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人数约为1亿人, 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

二农村社会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状描述其原因分析

经过在×村的多个个案的访谈, 可以总结出多数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而不在家务农, 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1. 对更多货币收入的追求

×村地处黄土高原之上, 地形条件差, 山大沟深, 沟壑纵横。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土地的耕种条件差, 同时,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 全年降水量少, 蒸发强烈, 并且×村没有灌溉水源, 所以村民们还是靠天吃饭, 广种薄收, 农业的丰收没有任何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村民们特别是那些年轻人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 而是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用来改善生活条件, 提高生活质量。在×村, 村民们的居住向来以窑洞为主, 一是因为黄土高原土质呈垂直节理发育, 易于挖窑洞, 二是挖窑洞成本低廉。近些年来, 村民们开始从山里向塬面大规模搬迁, 建起了砖木结构的大红瓦房。除了改善居住条件之外, 村民们还在近十来年不断升级换代更先进的交通工具和家用电器。在×村, 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辆摩托车, 全村有三分之二的农户家有农用三轮车, 各种型号的货车也在慢慢增多, 电视机在×村基本实现了普及, 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也购买了洗衣机。如果没有外出务工而仅靠种地的收入, ×村近十年来村民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就是不可能的。

徐勇、邓大才教授提出的社会化小农理论认为, “现时期中国小农理性目标是追求即期支出压力最小化和货币收入即期化, 围绕这一目标的理性行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选择短期较低收入而放弃长期较高利润以满足家庭即期货币需求; (2) 放弃高风险、高报酬的项目而选择低风险、低报酬的项目以确保收入的稳定性; (3) 不以纯非农收入作为家庭收入的持久收入, 选择亦工亦农最为家庭的持久收入, 即在取得非农业收入的同时, 并不放弃务农收入。

2. 追求个人事业的发展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拥有更高的文化程度, 他们还处于为人生事业奋斗的大好阶段, 有着更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愿望, 并且他们中间有很大一部分人曾在中高职学校学习过汽修, 理发、烹饪等专业课程, 拥有一技之长。与农村相比, 城市中有对口的就业岗位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他们希望在城市中通过自己的努力, 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成就一份自己的事业。

3. 城市生活方式的示范和吸引

新生代农民工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城市的生活已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凸显, 城市生活的便利和优越越来越多的显示出来。城市居民有着较为稳定的工作, 有较高的工资, 物质生活有保障, 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这对农民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4. 城市对大量廉价劳动力的需求

这是又一个促使大量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客观因素。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二三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各个大城市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各类大大小小的企业不仅数量在增加, 而且规模在扩大, 自然就会带来快速增长的用工需求, 加上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和限制的逐渐放松, 大量农村年轻人也就加入了农民工的队伍。

三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村农业生产的影响

文章已就西北农耕区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 也就×村农业生产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笔者认为, 是农村的一些落后因素从根本上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同时, 正是农村越来越缺少年轻劳动力, 导致农村农业生产发展的落后, 停滞。具体来说, 西北农耕区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及其发展产生了如下不利影响。

1. 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当前西北农耕区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 ×村现有的年轻劳动力由于受以上分析原因的影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 因此造成当前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 那些应当由这些外出务工者干的农活都负担在了留守在家的老人或妇女的身上, 因此加重了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妇女的劳动量, 造成老人和妇女劳动负担量过大的问题, 这样长期以来, 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造成农业生产劳动投入量不足, 土地产出率下降, 影响家庭的务农收入。

2. 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西北农耕区农村农业生产后备劳动力不足

新生代农民在外打工之前的生活基本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在完成他们的学业之后就外出打工了, 因此, 新生代的农民工的特点是基本与农业生产相脱离, 几乎不懂一点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于是, 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他们的父辈们有一天真的老地再也不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之后, 我们的生活必需品粮食从哪儿来?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不只是×村特有的问题。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是人们的衣食来源, 农业生产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有重要而且现实的意义。我将这个问题称之为“农村农业生产后备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国家必须提前解决这个问题, 不然至多二十年后, 这一问题就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影响每一位国民的日常生活。

3. 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我国西北农耕区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点是农业基础设施完善, 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生产力水平高, 农业科技发展迅速, 土地产出率高,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程度高。想要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就必须以有高素质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前提, 而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文化素质, 并且正值而立之年, 身强力壮, 因此他们是农村现代化任务的主要担当者和关键性力量。由于他们与农业生产的脱离, 影响了我国西北农耕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影响了农村畜牧业、副业等的发展。

4. 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西北农耕区农村耕地的大面积抛荒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 有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1.5亩。2002年我国的耕地面积为18.89亿亩, 并仍在以每年43.14万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减。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 我国的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年平均增长率为10.7%。”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人口总数的不断增长, 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就会越来越明显, 因此如何保护现有的耕地资源不再大幅度减少, 以及尽可能提高耕地的利用率, 就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也是需要政府与国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重要目标。然而, 在农村由于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了耕地大面积抛荒的现象。农村耕地大面积抛荒致使耕地的生产和经济功能丧失。耕地资源的浪费, 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造成市场粮食供求紧张, 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上涨, 严重影响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及建议

由于受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成本投入高、收益低而务工收入高、见效快, 对自己事业的追求, 优越的城市生活的吸引, 城市中大量的用工需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由此造成农村当前劳动力和后备劳动力不足, 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出现大面积耕地抛荒等问题。进而影响了整个西北农耕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要解决以上问题, 就必须从小农的最根本需求出发, 既满足他们的货币收入最大化的目标, 同时兼顾其他因素, 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1.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为农村农业生产做好硬件服务

在西北农耕区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过大, 经济收益低, 而这一方面归因于艰苦的自然条件, 同时也归因于农业灌溉、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所以首要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2. 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提高农民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 中央对农业生产一直很重视, 从1982年1月1日发出第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以来, 截至2010年, 中央已经连续发出十二个有关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但这些成绩的取得区域主要是全国的主要种粮基地。客观地说, 对我国西北农耕区的农业生产并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国家免除农业税后, 又实施了种粮补贴的政策, 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在调研中发现, 虽然中央拨出很大一笔资金用于种粮补贴, 但分摊到每户农民家时, 就显得杯水车薪, 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力度, 提高对种粮农户的补贴金额。

据调研, 在×村没有一户农民购买农业保险, 甚至很多人就没有听说过有农业保险这一政策, 这一现状在西北农耕区的农村是很普遍的。农业保险对于易受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影响的农业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据调查, 近十年来, ×村的粮食作物年年欠收, 有时甚至绝收。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动员和宣传, 同时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有学者研究证实, 如果政府农业保险每提高1%, 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概率就上升8.1%。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尽量减少耕地抛荒现象, 以有效地利用本来就十分匮乏的耕地资源。

3. 推广农业技术, 逐步提高西北农耕区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

在西北农耕区, 农业机械的应用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就全国而言, 是农业科技发展和应用最为落后的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 要注重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一是西北农耕区生态环境脆弱, 因此要实施农业生态环境科技行动,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由于西北农耕区年降水量少, 水资源缺乏, 因此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三是培育良种, 为农民提供优质高产的作物种子, 以增加农业收成;四是加速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发展农产品和畜产品的深加工, 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培育职业农业工人, 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就地就业。要加快培育高素质的新生代职业农民, 借鉴发达农业国家的做法, 对青年农民从事农业给予创业补贴。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落实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 加强对青年农民的技术培训, 鼓励农业高等院校、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回乡务农;六是通过农机下乡等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农业机械, 提高西北农耕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4. 缩小城乡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 让农民生活得更体面, 更有尊严

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明显差别。因此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 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特别是要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五保低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工作。逐步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 改善农村社区的交通状况, 提高农民的生存环境质量, 让农民生活得更体面, 更有尊严, 只有这样, 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返乡, 安心留在农村, 为国家的农业生产做贡献。

摘要:×村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之上, 可以代表西北农耕区农村的一般情况。此文以一种在×村出现的特殊的现象——目前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是老年人和妇女, 大量年轻劳动力都在外务工为研究的缘起。展开探讨了西北农耕区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原因, 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现代化进程以及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等不利影响, 最后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西北农耕区,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生产,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春华.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 2010 (4)

[2]王银梅.中国社会化小农与农村土地流转[J].农业经济问题, 2010 (5)

[3]刘豪兴.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侯玲玲、穆月英、曾玉珍.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及其对农户购买保险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10 (4)

鸭村的天鹅童话作文 篇7

秋高气爽,微风拂面。一群天鹅飞翔在田野上,碧水蓝天间。

童童伸长脖子看了一眼身旁飞行的水水姑娘,水水的羽毛又白又亮,额头那一撮卷曲的绒毛非常美丽,是天鹅队伍里最美丽的姑娘。“嘎嘎嘎”童童温柔的诉说了对他的眷恋,因为翅膀负伤,童童必须要到陆地上生活,一年都不能飞翔。

童童很坚定地看了看水水,俯身飞向村庄。一群鸭子在道路上的水坑里拍打着、游着,对这位有着洁白羽毛的天鹅好奇的看了看便有很有兴致的各自玩耍了,不予理会童童。

“你们好”童童很有礼貌的.问候大家,鸭子们觉得很奇怪,鸭子大王说“你是谁啊?我们这里不适合你,赶紧走吧。”

“我要和你们一起生活。”

“那好吧,跳到水坑里,我们一起玩吧!”鸭子们拍打着翅膀冲向水坑里,嘴里“嘎嘎嘎”的叫唤着。

童童向后退了两步,看着洁白的羽毛上溅满了泥点子,觉得好脏啊,心里很厌恶很讨厌这群没有素质的鸭子。

晚上童童跟着鸭子大王到村庄里的鸭棚睡觉,鸭子大王把最好的位子留给了童童。童童看见一些稻草随意的横竖散放着,用嘴巴把稻草一根一根理顺,才勉为其难的趴在上面。它觉得很委屈,眼里噙着泪水就要溢出来了,用嘴巴梳理着洁白的羽毛,卧在那久久不能入睡。

早晨鸭子们伸着脖子争先恐后的抢着盆里的食物,鸭子们吃得很开心,吃饱了摇摇晃晃的来到河边。童童看见鸭子大王给它添有更多食料的拌草食恶心的都要吐了,它知道鸭子大王很照顾它了,可是他吃不下。看见鸭子们快乐飞奔、游泳、聊天,颈和颈相互缠绕、磨蹭交流着,它觉得鸭子们太土了一点都不文雅,他独自沿着河边散步,想念那群白天鹅,想念水水那温柔的笑和那一撮卷曲的绒毛,不知不觉童童靠着一块大石头睡着了……

一睁眼鸭子们都不见了,童童突然觉得好孤独、好害怕,它一个人走啊走,天都黑了还是没有找到鸭子村庄,他又饿又冷,哪怕有一口讨厌的鸭食也好啊,哪怕是又脏又破的一根稻草也能温暖一下啊。童童抽噎着,绝望的趴在河边,远处的点点灯光让他惊喜,仔细听“嘎嘎嘎”是鸭子的叫声,童童循声跑去。“嘎嘎嘎”童童叫唤着、应和着,是鸭子大王他们正在寻找童童。原来晚饭时大家还没有见到童童,知道他是迷路了,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报名来寻找他们的新伙伴。鸭王把鸭食端给童童:“快吃吧,饿坏了。”童童很感激的看着鸭子们,低头三下两下吃完了,他满眼噙着泪水,觉得这是世间最美味的佳肴。

回到鸭棚,一屁股卧在那,真暖和啊!

晚上童童做了一个好美的梦,梦见水水也来到鸭庄,他们和鸭子们正在水坑里嬉戏玩耍,泥点子落到水水卷曲的羽毛上,童童突然觉得水水的样子好迷人,那泥点子竟然像黑翡翠在点缀他心爱的人,和鸭子们毫无顾忌的大叫大笑真开心,他从没有体味过……

“嘎嘎嘎”鸭子们的叫唤声惊醒了做美梦的童童,鸭子们又要到小溪边玩耍了。童童大叫两声,所有的鸭子都惊讶的停下来看着童童,仿佛时间在那一刻停止了,只见童童展开翅膀冲向小溪,所有鸭子都被童童迷人的身姿惊呆了,“嘎嘎嘎”所有鸭子一齐冲下水,白色的水花一朵朵溅起。

吵闹村的孩子读书笔记 篇8

她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她们也上学,也能听见父母们的关爱,她们可以无忧无虑的玩游戏,可以肆无忌惮的吵闹,但她们也能听见父母唠叨声,她们乐观向上。在这六个孩子中间,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亲密无间,正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吵闹村,孩子们不需要漂亮的衣裳,好玩的玩具和山珍海味,他们过着朴素的生活,感到无比的满足。

也许你又要开始抱怨了,我们整天听父母的唠叨,学校里的事没一件顺心,可“少年不知愁滋味”这难道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吗?是的,有时候是有些不高兴,可换个角度,正如文中拉赛,掉进了冰窟窿,救起来时竞哈哈大笑,真好玩,我还没被淹死,真幸运!换作我们,准会抱怨,真倒霉!为什么是我掉了进去,冷极了!正如乌勒,忍住痛拔牙后,还能笑着说:“至少我经历过了,下回就不怕了!”们以后看待事物要全面而乐观。

人生的格局也许难以改变,但怎么看它却由你决定。一位出租车司机,面对每天来来往往的车很不耐烦,但换个角度,这样不也能认识更多的车吗?于是就天天笑着面对客户,生意自然也就好了。

快乐是一种习惯,不管大环境怎么变,当我们能带着游戏般的愉快心情,你会发觉自己的内在能量强大许多,抗压应变的功力也因此大为增进,而这,也正是贯彻快乐决心的漂亮做法。

富强村的两个致富能人 篇9

主任王传洪, 他18年前离开了昭通, 先后到了昆明、广州等地打工挣钱。用他的话来说, 72行他就干过70行, 什么苦力都做过。有了点积蓄后, 他自费到中国矿业大学学习, 学成后被省地质勘察施工总公司聘为第二工程处处长、昆明创典造型艺术有限公司经理。通过多年的打工经历和实践磨炼, 他由一名打工仔成为一名有一定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老板。富了的他没有忘记贫穷的父老乡亲, 没有忘记自己离开家乡时所下的决心———让家乡的群众富起来。回到昭通后, 他创建了一个建筑公司, 承建了一幢幢高楼大厦, 解决了一批批农村富余劳力的就业问题, 有人亲切地称他为:城市美容师。他边搞建筑, 边着手调查研究, 分析富强村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副主任叫段正华, 谈起他的致富经, 他说:“这全靠了外出务工的那段经历。”段正华3岁丧母, 15岁亡父。父母双亡后, 他不得不辍学, 为自己的生计打算。他摆小书摊, 一分钱、两分钱地出租给别人。但是收入太微薄, 根本养不了自己的一张嘴。他又另辟蹊径, 帮别人照看老人, 每月可以得到6元钱, 可还是食不裹腹。为了生存, 他还到苏甲乡当过代课老师、在山区农民家中做过木工。生活的窘迫, 让他萌生出到外打工的念头, 于是他去到昆明, 在一家私营企业干电焊工。资质聪明的段正华看着别人做一遍, 他自己就能操作了, 短短的时间他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后来, 他回到昭通借了1万元钱开了一个焊钢门市, 开始了创业。由于段正华经营有道, 生意十分看好, 每月都能赚1万余元。昭通连续两次大的地震灾害发生后, 段正华到布嘎乡承担了恢复重新修建学校的重任, 为学生能够早日到校读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20个超搞笑的短笑话段子下一篇:能源管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