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文言文注释

2024-06-04

孟母三迁文言文注释(精选8篇)

孟母断机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篇1

1、文言文

孟母姓仉(zhǎ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2、翻译

孟母姓仉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到孟子年龄大一点,孟子经常逃学,一天,他很早就回来了,孟母正在织布,孟母看见他,便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剪刀剪断织布机上的布,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剪断这织布机上的布。”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3、启示

自古以来,如何教育好孩子一直是家庭教育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然而,良好的主观愿望并不一定都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其中就有一个 教育方法的问题。孟母断机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为人们所称颂,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孟母的循循善诱。

论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篇2

作者:孔子 出处:《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义犬文言文翻译注释 篇3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

候关出城,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孟母三迁文言文注释 篇4

1、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原文〗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①。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②。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④:“父死不葬,爰及干戈⑤,可谓孝乎?以臣弑君⑥,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⑦,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⑧。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⑨,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⑩,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注释〗

①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享有一定参预议论国事权力的人。中(zhōng,仲)子:古代兄弟排行按伯仲叔季的次序,伯夷行第一,叔齐排行第三。中子,就是次子。

②盍:何不。

③木主:象征死者的木制牌位。

④叩马:勒紧马缰绳。叩,通“扣”,拉住,牵住。

⑤爰:于是,就。干戈:古代常用兵器。干,盾。戈,戟。此处引申为战争。

⑥弑:古代下杀上称之为弑。如子女杀死父母,臣杀死君。⑦宗周:以周王室为宗主。⑧薇: 野豌豆,蕨类植物,草本,其叶与果可食。⑨暴:前一“暴”指暴臣,后一“暴”指暴君。易:换。⑩于(xū)嗟:叹词,表示惊异。徂(cú):通“殂”,死亡。〖翻译〗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2、程门立雪

《宋史•杨时传》 【原文】

程颢与弟颐①讲孔、孟绝学②于熙、丰之际③。河、洛之士翕然④师之。时⑤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⑥,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注释】

⑪程颢、程颐:合称“二程”,宋代著名的理学家。

⑫绝学:失传了的学问。

⑬熙、丰之际:熙,熙宁;丰,元丰,都是宋神宗的年号。

⑭翕然:不约而同的。

⑮时:杨时。

⑯瞑坐:坐着小睡。〖翻译〗

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舍我其谁

《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①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②。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③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年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注释〗

①路问:在路上问。

②若有不豫色然:似乎有不高兴的样子。

③尤:责怪。

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论年数,已超过了五百;论时势,现在正是出现圣君贤臣的时候。

〖翻译〗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年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吾何为不豫哉?”

4、天下无敌

唐•李肇《唐国史补》 【原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⑪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复⑫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⑪棋:下棋,这里作动词。

⑫复:复盘。〖翻译〗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

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

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

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

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5、终身食鱼

西汉•刘向《新序•节士》 【原文】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⑪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⑫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⑬,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注释】⑪或:有人。

⑫以:因为。

⑬禄:俸禄。〖翻译〗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

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6、庄善死君

西汉•刘向《新序•义勇》 【原文】

白公之难⑪,楚人有庄善者,辞其母将往死之,其母曰:“弃其亲而死其君,可谓义乎?”庄善曰:“吾闻事君者,内⑫其禄而外其身,今所以养母者,君之禄也。身安得无死乎!”遂辞而行,比至公门,三废⑬车中,其仆曰:“子惧矣。”曰:“惧。”“既惧,何不返?”庄善曰:“惧者,吾私也;死义,吾公也。闻君子不以私害公。”及公门,刎颈而死。君子曰:“好义乎哉!” 【注释】⑪白公之难:白公,名胜,楚太子建之子。胜怨楚逐其父,于是发难将弒惠王。

⑫内:通“纳”。

⑬废:跌下。〖翻译〗

白公之难,楚人有庄善者,辞其母将往死之,其母曰:“弃其亲而死其君,可谓义乎?”

庄善曰:“吾闻事君者,内其禄而外其身,今所以养母者,君之禄也。身安得无死乎!”

遂辞而行,比至公门,三废车中,其仆曰:“子惧矣。”

曰:“惧。”“既惧,何不返?”

庄善曰:“惧者,吾私也;死义,吾公也。

闻君子不以私害公。”及公门,刎颈而死。

君子曰:“好义乎哉!”

7、周处自新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⑪。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⑫,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⑬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注释】⑪剧:厉害。

⑫或浮或没:一会浮出水面,一会又沉没。

⑬患:担心。〖翻译〗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8、二者必居其一

《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⑪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⑫。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⑬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出处】选自

【注释】⑪兼金:好金,其价兼倍于常者,故称为兼金。

⑫赆:财礼。

⑬货:贿赂,收买。之:代自己。货之,即收买我。

〖翻译〗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

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

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

若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

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9、吐哺握发

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 【原文】

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①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②代成王摄行政当国。„„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③,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注释】①强葆,即“襁褓”。葆,小儿被也。

②践阼:登上帝位。阼,本指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天子即位时践阼升殿,因称帝位为阼。

③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洗一次头发,要几次握住头发,吃一顿饭,要几次吐出嘴里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士人)。〖翻译〗

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10、网开三面

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篇》 【原文】

汤见祝网者①置四面②,其祝③曰:“从天堕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禽(罹)吾网。”汤曰:“嘻!尽之矣④。非桀其熟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罞⑤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⑥,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

【注释】⑪祝网者:用网捕捉禽兽的人。

⑫置四面:四面都张了网。⑬祝:捕捉禽兽的人祝告。

⑭尽之矣:谓张网太严密了。

⑮蛛罞:蜘蛛。

⑯欲左者左:这几句意谓让鸟兽自由来去,只有那些不听从命令的,才入网。〖翻译〗

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堕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禽(罹)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熟为此也?”

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

“昔蛛罞作网罟,今之人循序。

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

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

11、暮夜却金

范晔《后汉书•杨震列传》 【原文】

(杨震为东莱太守)当之郡⑪,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⑫。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注释】⑪之:到。

⑫遗:送。〖翻译〗

(杨震为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12、有若似孔子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原文】

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①,师之如夫子时也②。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③,俾滂沦矣④。昨暮月不宿毕乎?⑤’他日,月宿毕,竟不雨⑥。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⑦。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无忧⑧,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⑨。’已而果然。敢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注释】⑪相与:相互、共同。

⑫师之:师从他。此指师从有若。夫子:指孔子。

⑬离:通“丽”,依附,附着。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因形状像毕网而得名。

⑭俾:通“比”,从,随。滂沱:雨下得很大的样子。

⑮宿:住,在。

⑯竟:最终,结果。

⑰取:通“娶”。室:妻室。

⑱无:通“毋”,不要。

⑲丈夫子:男孩子。〖翻译〗

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

他日,弟子进问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

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

月离于毕,俾滂沦矣。昨暮月不宿毕乎?’

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商瞿年长无子,其母为取室。

孔子使之齐,瞿母请之。孔子曰:

‘无忧,瞿年四十后当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

敢问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无以应。

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13、郭伋守信

范晔《后汉书•郭伋列传》 【原文】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⑪”。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⑬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注释】⑪曹:辈。

⑫讫:完毕,结束。

⑬计日:计算日子。〖翻译〗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

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文言文及注释:夜读偶记 篇5

左思练都,张衡研京。(1)尊贤仰效,持柯伐斤。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千里以一瞬。(2)搜古索今,史海钩沈。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3)吟咏诵读,珠韵玉声。上推下敲,左酌右斟,含笔辍翰,大赋甫成。

体物浏亮,缘情绮靡,发思古之幽情。辞藻华美,铺采摛文,合诗赋欲丽之准。(4)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曲径通幽,煞尾点睛;卒章显志,大音希声。(5)然则引商刻羽,杂以流征,曲高和寡,白雪阳春。(6)呜呼,呕心沥血,难觅知音。

溯远古,文脉承:诗三百,风为上;赋比兴,雅俗赏。遥想韩柳文章,古文观止;唐宋大家,合时而著。(7)李杜诗篇,人口脍炙。酒肆勾栏,低唱浅斟。引车卖浆者流,口耳相传;溪头井干,浣纱捣衣妪媪,耳熟能详,蒙童习声。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步趋拘泥,古奥艰深;学古师心,洒脱清新。(8)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追怀先贤,激励后人。寄托乡愁,凝聚民心。颂扬礼赞,骈散皆行。愈富民族性,益易出国门。(9)智者名言,颇具哲理。山泽南北,何妨演绎?若叶(10)江南曲,南音吴语,邑中乡里,属而和者,得无异乎?

呕哑嘲哳,(11)瓦釜雷鸣;(12)祈冀大方,(13)见智见仁。

注:

(1)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一紀。”

(2)陸機《文賦》

(3)陸機《文賦》創作中構思選材,謀篇佈局,遣詞煉字之狀。

(4)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铭誺尚實,詩賦欲麗。”

(5)《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6)《昭明文選》宋玉《對楚王問》

(7)唐代古文運動提倡文章“合時而著”。

(8)明季前後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主張及其影響。

(9)討論哥倫比亞马尔克斯《百年孤獨》等作品中,有研究者指出:越具有民族特點,越能走向世界。

(10)叶:協。詩詞中協韻協句,步、和之意。

(11)白居易《琵琶行》:“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12)瓦釜與黃鐘相對:楚屈原《楚辭卜居》

陆绩怀橘文言文注释 篇6

陆绩怀橘的故事大家是否有听过的呢,一定比较的陌生的吧。陆绩怀橘文言文注释,我们来看看。

启发与借鉴

孝心是要从小培养的。陆绩六岁就知道把橘子让给母亲品尝,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埋下“孝”的种子。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父母,爱护父母直至赡养父母,既是小辈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种道德观要从小培养。

原文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其父康,曾为庐州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译文

陆绩,他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的.官职到了太守,对天文和历法很精通。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庐州太守并与袁术往来密切。陆绩六岁时,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让人(招待)他吃橘子。陆绩在怀里藏了三个橘子。临走时,陆绩(弯腰)告辞袁术,橘子掉落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怀里怎么还藏着橘子?”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橘子很甜,我留给母亲吃。”袁术说:“陆绩这么小就知道孝敬,长大后一定成才。”袁术感到陆绩与众不同,后来经常跟别人称赞他。

字词解释

1.于:在、对于。

2.九江:古地名,今江西九江市。

3.令:让,命令。

4.出:拿出,取出。

5.辞:告别。

6.坠:坠落。

7.对:回答。

8.是:这。

9.甘:甜。

10遗:wèi,送给。

11.奇:对......感到奇怪。

12.之:对。

13.于:在。

14.术:袁术,字公路,当时的大豪强。袁绍的嫡弟。后被曹操击溃,吐血身亡。

15.太守:州郡的长官。

16.怀:装到怀里。

17.临:在。

18.行:走。

19.耶:感叹词。

20见:看见。

21.谓:告诉,对······说。

22.陆绩:三国时吴国著名学者。

《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篇7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司马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此句被选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司马光》。)

作品注释

1、生:长,长到。

2、凛然:稳重的样子。

3、如:像。

4、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

5、闻:听。

6、《左氏春秋》:是左丘明给《春秋》作注的.一部史书。

7、之:它,文中指《左氏春秋》。

8、退:回去。

9、了:清楚。

10、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11、自是:从此。

12、释:放下。

13、至:甚至。

14、戏:玩耍。

15、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大缸。登瓮:站在大缸上。

16、足跌:失足。

17、没:沉没。

18、皆:全,都。

19、去:离开。

20、迸:水涌出。

作品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故事介绍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作品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人物介绍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篇8

(2)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贵):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jiàn件):参与。

(6)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7)衣食所安: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8)专:独自亨有。

(9)人:这里指一些臣子。

(10)徧:同“遍”,遍及,普遍。

(11)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石、丝织品。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2)孚(fú浮):诚信感人。

(13)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14)狱:诉讼案件。

(15)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16)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17)驰:驱车(追赶)。

(18)辙(zhé哲):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19)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上一篇:高中毕业档案自我鉴定下一篇:迎合审核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