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英文化差异

2024-07-26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精选8篇)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 篇1

中英色彩文化与语义浅谈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差异,可以证明两国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有很多不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了解并掌握此类颜色词及所构成词汇的差异,可以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及翻译实践与研究.

作 者:刘玉红 LIU Yu-hong 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211100刊 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20068(2)分类号:G04关键词:色彩词 文化差异 语义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 篇2

“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心相知。”这句脱胎于《韩非子·说林上》①的古语也正是告诉我们国际间交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半句则是点名我们作为民众了解另一个国家的文化在与外国友人的交流过程中是多么重要,接下来本文将从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入手,通过对文化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来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促进和帮助。

一、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及原因

笔者有幸随国际合作项目赴英国访问学习,在这期间通过所见所闻感受到一些同以往了解所不同的文化差异,通过这些差异也可间接反映这个国家文化的缩影。

(一)饮食习惯

“民以食为天”,哈佛大学的张光直教授曾提出:“吃”这一最为生物化、物质化的层面,可能是理解一个民族精神气质和精神内核最重要的切入点。

英国人的饮食习惯比较单调,他们习惯一天四餐,但餐食的准备并不丰盛,一般为早餐、午饭、下午茶和晚餐。早餐时间大多数在早7时至9时之间。午饭约为13时,通常是冷肉和凉菜,类似于沙拉。下午茶的时间大约在16—17时左右,以喝茶为主,糕点为辅。晚餐多在19时左右,为一天的正餐。在每日的主餐上,英国的饮食习惯与中国大不相同,英国人的烹饪方法非常单一,他们不擅烹饪,对加热食材似乎并没有特殊喜好。英国的饭馆、餐厅、饭馆等饮食职业,多由外国人运营,甚至多数餐厅的菜谱都标有法语。从“下午茶”可以作为日常四餐之一即可以看出英国人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喝茶,喝茶当作每天的必需和不可或缺的享用。而另一大英国必不可少的饮品就是酒。单从英国无论城市乡村遍布的大小酒吧即可看出。英国人喜欢饮酒,但并不是在家独酌,喝酒聊天谈事是最常有的姿态,因此如在晚餐之后在街间散步,可以看到酒吧中很多人或站立或对坐,手中握着酒杯交谈甚欢。

(二)待人接物

1. 英国人以“绅士风度”闻名于世,各种影视作品中也无不在体现这一传统美德

英国人是非常乐于助人的,大多数英国人对外国游客或者学者并不冷漠。在一些有关于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基本信息方面,如果开口询问,一般都能得到很热心并且详实的回答。比如在伦敦的地铁站和城际巴士站,可以很容易找到胸前佩戴“i”卡片的工作人员,如有任何相关出行问题,即可询问他们。出口处有专人定时发放地图,如有需要可拿走参考。还有一点在于,无论走到哪里,博物馆、学校或是商场、餐厅,走在前面的人基本都会为后面的人留住打开的门,在日常交往中,他们丝毫不吝惜付出和表达善意,亦欣然坦荡地接受感激。英国的历史和政体造就了这种传统传承的土壤,“绅士风度”仿佛是社会中下层“向上流社会看齐”的努力,也就是被塞进了部分中下层价值观念中的贵族精神的延续。

2. 另外一个与中国文化差异较大的方面是英国人对隐私的态度

关于隐私的问题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界定,中国人和英国人都有隐私,但中国人在隐私上大多表现为集体隐私,西方人则表现为个人隐私(程红波,2008)②,所以两种隐私所涵盖的范围差异巨大。中国人喜欢群居,讲究团结友爱精神,住得近,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机会多,就会互相关心,个人生活或私事很难不被人知道或干预,在语言上以喜欢过问别人的事情为特点。然而在西方,包括英国,其文化特征是个人主义,强烈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极度推崇自立、自强和自由。(马刚,2008)③在英国,大多数住家都是独门独户的,每家有自己的院子和栅栏。一双关注好奇的眼睛对他们而言是如芒刺在背。英国曾经做过一个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英国人对“不请自来”的访客是感到意外和惶恐的,家庭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人隐私最后的保障。因此,西方国家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非常健全。隐私一词有几条释义:隐居、私事,以及不受公众干扰的状态。所以,英国人的隐私内容包括个人的年龄、收入、宗教信仰、政治立场、婚姻状态、体重、身材、所购物品的价格,等等。这些在中国可能都是再平常不过的闲聊话题,甚至是打开沟通局面的良好话题。但是在英国他们的第一想法会是“None of your business”,询问对方工资多少,年收入几何,伴侣多大年龄,诸如此类的说法,不管提问得多客气或多委婉,都会让听者觉得他们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英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我的家是我的城堡,风儿你可以自由地来,但国王和王后无法踏进,直到有我的允许。

(三)传统节日

除了一些共同的节日,如新年(元旦)外,中英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比如我们有最著名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和我国农历历法相关的节日,而英国有情人节、复活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与宗教信仰相关的节日。节日的“来历”不同因此东西方的节日庆祝方式也不尽相同。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我国的春节放假七天,但这七天是各种娱乐活动、会亲访友的最好时机。英国圣诞节的假期更长,一般学校等教学单位放假三周,圣诞假中可准备圣诞大餐需要的所有东西,并且做好圣诞节那一天,所有商场和交通行业都停业的准备,12月25日当天,整个国家的人基本全部都在家度过,以家人为单位,分享喜悦赠送礼物。对别人送来的礼物,我国大多数人和英国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会先自谦、推辞一番后才婉拒不掉地接受,不会当着赠送礼物的人的面打开。而一般英国人接到别人送的礼物,即使不在节日中,也会当着朋友的面打开,感谢朋友的好意,表达对礼物的喜欢。

(四)存在差异的原因

造成中英两国文化差异的原因一定是多元的。首先在政治制度方面,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王权与议会在长期冲突与斗争中形成的;现代经济与社会体制,包括工业化与福利国家,则是“追求财富”和“追求平等”在尖锐斗争中达成的平衡。“激进”与“保守”的冲突造成和平渐进发展的道路;“信仰”和“理性”的交锋,导致在现代民族的思维方式中,“理性”虽是主导,“信仰”却也有一席之地。④英国人逐渐在二元对立的选择中走出一条自己融合的道路。其次,中英两国的人思维方式不同,英国人习惯于用抽象的概念来表达具体的事物,重抽象思维,中国人习惯于用具体的形象来比喻和指代事物,重具象思维;英国人直线思维,中国人曲线思维。所以在面对夸奖和称赞时,英国人直截了当表示欣喜和感谢,而中国人长期受到我国文化中的“圆”和“全”的影响,习惯于委婉迂回地达到目的。再者,如前文所说这是长久以来两国人民不同的价值观造成的,英国人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中国人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西方人长久以来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深信人人生而平等,而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在待人处事上,他们展现出的是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并不会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也不会考虑更多周围人或事的影响,他们习惯二元对立地看世界,人与自然,物与我。这在本质上与我国传承下来的天人合一,万物相互依存而得以发展的价值观大相径庭。因此就解释了为什么在隐私问题上,英国人如此严肃。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注意事项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两种异质文化的接触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因此作为一种文化下的语言学习者,我们就应当提高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使自己能更好地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与不同文化下的人们沟通交流。根据上面的文化差异,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要认识到双方文化是有差异的,接受并且能够容忍。笔者认为这是能够将跨文化交际进行下去的基础之一。双方文化差异的存在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的,双方沟通时如遇到冲突或与自己所习惯的交流方式不符的地方,不要急也不要想着去纠正或者改变,在理解包容的情况下将交际进行下去。

其次,既然已经了解差异和原因,可根据已知的学识,根据对方的价值观采取一些语用策略以达到交际的目的。比如不谈英国人所避免谈到的话题,禁忌语,灵活运用礼貌原则中的称赞、谦虚等原则促进交际的正常进行,也只有真正了解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的差异,才能做到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正确处理文化冲突,真正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最后,并非说在跨文化交际时就要“全盘西化”跟着对方的文化习惯走,在深入了解之后,应当有在双方文化上取舍的能力和批判性接受的眼光。对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不变的真理,在当前全球化程度已经如此之高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于其他自行发展。在与不同于自己的文化碰撞时,不断吸收、学习、筛选、批判,使得两种文化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从而为我国乃至其他国家文化的总体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的融合和谐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注释

1语出《韩非子·说林上》(晋国)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因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以亡。

2程红波.中西隐私观比较研究[J].考试周刊,2008(44):237-238.

3马刚.东西方不同的隐私观及折射的文化差异[J].东京文学,2008(11):26-27.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 篇3

一、见面寒暄

在熟识的人,比如邻居、同事、朋友见面的时候,中国人的寒暄往往是一种客气式的问候,比如“吃饭了吗”“最近在忙些什么”。对于这些问候,问者并不要求对方一定要给予准确的回答,只是表示自己对朋友的一种关心而已。但是在英语国家,如果有人这样问话,如“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What are you busy with?”就不是一种简单的寒暄,而是一种对对方有着明确意义,希望对方能够给予明确答复的复杂问题。而且像这一类话语有着其特殊的场合,如果随意使用,就会伤害到对方的情感。英美人对这类问题很敏感,他们对此作出的反应往往是“Why do you ask?”甚至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在英美国家,熟人之间见面的寒暄往往是天气,例如“今天天气不错”等,而涉及对方一些工作、家庭等就是隐私了,要避开的。因此,英语学习者在应用英语进行交际寒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国家文化传统习惯之间的差异,切莫想当然地用我们自己的习惯去要求对方,使对方难堪。

二、待客方式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待客之道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有一套非常讲究的仪式。在我们国家,客人就座以后,主人就要殷勤地招待,如起茶倒水,拿出水果咖啡,连番敬酒,即使客人一再推辞也要热情招待,以免落人口舌,说自己招待不周。但在欧美国家待客的时候,主人往往会征求客人的意见,了解客人的需求,而不能自作主张要求客人食用自己所准备的食物,这有强人所难之嫌。例如,主人常会问:What would you like,tea or juice?或者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Tea?Coffee?Or something cold?或者How about a glass of milk with sugar?客人如果喜欢主人建议的东西就会欣然接受:Tea,please.或Oh,yes,please。如果不需要就说:No,thanks. I’ve just had it.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英美人往往重视的是真心实意,无论需要与否,都会给对方明确的答复。中国人往往重视礼貌,爱面子,注重礼节,崇尚“礼多人不怪”。即使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还得向客人表示自己招待不周,菜色不好、酒水不够,敬请原谅,而且在席间,多是频频相劝,直到客人喝酒吃菜,主人才觉安心。英美人则不一样,他们待客的方式讲究诚恳,实事求是。他们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喜欢对客人说:“这是我们精心准备的最好的食品。”而不谦虚地说:“这是家常便饭,请原谅。”等话语,除非事实就是如此。在席间,他们会对客人说:“请自便。”或者说“吃你们喜欢的东西。”等,而不会相劝客人,让他们吃所有的事物,那样对他们来说是不礼貌的行为。

三、比喻的意义

比喻是一种修辞的手法,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在语言中都有比喻的存在。人们常常借用动物或者颜色的一些特征来比喻人的性格或者形貌,但是由于历史传承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比喻通常具有不同的事物。例如,“狗”在我们汉语中多比喻一些贬义的带有轻视或者蔑视的含义,如“狗眼看人低”“狗腿子”“走狗”等。但是在英国,狗的形象都不错,如You ar e a lucky dog. 另外,由于环境、历史和文化的不同,在表示相似的比喻或象征意义时,英语和汉语会使用完全不同的颜色词,例如:blue pictures(黄色电影)、the blue-eye boy(红人)、to be green-eyed(眼红、嫉妒)、green hand(没有经验的人)、in the black(不欠债)、grey mare(母老虎)、white harvest(晚秋时节的收获)等。

四、节日的不同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这在人教社JEFC教材中有充分地体现。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者生日中,主人对于客人赠送的礼物,态度也是迥然不同的。中国人往往比较含蓄、谦虚,往往要推辞一番,才要勉强接受,而且接受后要等客人离开后才能打开礼物,看个究竟。而欧美人看到礼物后会显得很开心,并且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然后会赞扬客人的礼物很适合,欣然道谢。

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存在差异,我们的母语中文势必对学习英语产生一些负迁移作用。如何通过了解差异,在教学中避免母语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一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常规的日常教学,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一些英语文化风俗背景的介绍,并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有条件的话可以看一些英语原声电影,或者利用网络搜集一下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使文化内涵逐渐地渗透到自己的心中,接触到最为原汁原味的英语世界。二是要尽量多地练习。例如,在课堂上用地道的英语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一种氛围。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演、情境创设等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践,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表演,从而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增强在实践中的应对能力。

根据以上的观点来看,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就会直接影响到英语的质量,对自身交际口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产生阻碍。唯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广泛接触相关的文化背景以及民风民俗,才会在英语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总上所述,英语学习者要想真正学好这门语言,在实际运用中获得成功,就必须跨越语言的差异,重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英语学习者应该了解和研究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习惯,不要盲目地照搬照用。只有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深入地了解,才会学到正宗地道的英语。

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篇4

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中英语言交际,除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作 者:邓宜芬 Deng Yifen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德阳分校,四川德阳,618000刊 名: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2(3)分类号:G04关键词:中英 文化 差异

中英文企业文化 篇5

改善人类健康,传播健康文化,倾情回报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Enterprise Mission: Improving human health, spreading healthy culture, repaying to our society with our feelings, promoting social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企业精神:

敢为人先,拚搏进取,执着努力,务实求新,科学和谐。

Spirit of Enterprise:

Daring to be the first, fighting our way upward, working hard, innovating pragmatically and science harmonious.企业宗旨:

与时俱进,引导潮流,开创未来,服务人类。

Enterprise purpose:

Advancing with times, guiding the trend, starting the future and serving human.企业目标:

行业楷模,世界品牌。

Business goals:

Being the model in our industry and being famous in the world brand.企业价值观:

品牌 + 员工 + 社会奉献 = 企业价值。

Enterprise value:

Brand + Staff + Dedication = the Value of Enterprise.企业理念:

观念引导思路,思路促进创新,品质铸就品牌,效率提高速度,科学创造完美。Corporate philosophy:

Concept guides the ideas, ideas promote innovation, quality casts brand, efficiency improve speed, science creates perfect.经营战略:

品牌导向,市场先驱,资源整合,协调整体,分步实施,纵向推进。

Business strategy:

Brand oriented, market pioneer,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overall

coordination, implementing step by step, advancing lengthways.经营理念:

执着用心努力,开放提升营销,倾情营造环境,服务延伸市场。

Business philosophy:

Persistent to work hard, promotion of marketing by open, creation an environment, extension of market with our service..管理理念:

以制度规范行为,以亲和凝聚团队,以机制驱动发展,以策略改变现状,以战略实现目标。Management philosophy:

Standardizing the behavior on system basis, get our team together on affinity basis,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by mechanism, changing the status and achieving our goal with our strategy.管理方针:

以管理规范为基石,以市场拓展为平台,以产品创新为砥柱,以技术进步为桥梁,以品质卓越为保障,以现代一流企业的运作水平为管理目标。

Management policy:

Making use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s the foundation, expanding market as a platform, products innovation as the pillar, upgrading

technology as the bridge, treating excellent quality as guarantee and the first-class modern operation skills as management objects.人才理念:

以人为本,价值体现,实现“资本”和“智本”的结合。

Talent concept:

People first, value embodying, implementation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capital’ and “wisdom”.质量方针:

全员参与,领导重视,重点投入,科学创造,以“精品”标准推向社会。

Quality policy:

Everybody is got involved;the leaders need attention, taking special emphasis, creation in science, accessing to the market with excellent quality.质量标准:

顾客(用户)的满意就是产品标准。

Quality standard:

The standard of products is equal to the satisfaction of our customers(users).质量理念:

品质铸就百亮,品牌誉满全球。

Quality concept:

Quality casts Bailang brand and make Bailiang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市场理念:

命运共同,利益“双赢”,产销联手,同筑“合作伙伴关系”的环境。

Market concept:

Building a “partnership”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win-win’ benefits, getting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together because of our common fate.服务理念:

客户至上,诚信为本!

客户的满意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Service concept:

Customer first, integrity-based!

中美教育差异中英文 篇6

1.First of all, the differences of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primary goal of teaching:

Chinese primary education make children’ 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high mark achievement as the priority goal.And China’s education emphasis on training students’ s quality of strictness and rigors.In the United States,there is only one purpose of primary:to cultivate children’ s creativity.And US’s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raise student’ s self-confidence,independence,spirit of supporting oneself.中国与美国教育的差异首先在于两国初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同:

中国初等教育将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考出高分看成首要目标,而且中国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严格严谨的精神。

在美国,初等教育的目标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独立的精神。

2.Comparing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a,people’ s universal view will be:

China’s elementary education aims to build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with more study and less thought.US’ s education aims to build such an education to raise the creativity with less study and more thought.比较美国和中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普遍观点:

中国的基础教育旨在建立基础教育与更多的学习和更少的想法。

美国的教育旨在建造这样的教育提高创新的研究和更少的想法。

3.The attitudes towards score are different:

To China’s children,a bad report card will let him receive pressure from all sides.Most Chinese students are aimed at “high score”.In the United States,however, every student’ s report card in the end of year is his/her private goods.Parents won’t give the child too much pressure.Score ,which is less important than capability in parents’ s mind.对待成绩的态度不同:

对中国孩子来说,一份不好的成绩单会使他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中国大部分学生的目的是”拿高分“。

然而在美国,每个学生年终的成绩单都属于私人的物品。家长方面也不会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在家长心里分数与能力比要差得远。

4.The view of knowledge is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hina’s emphasis on accumulation and inculcation of knowledge, then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respect for authority and knowledge,succession of knowledge and structure of knowledge system.The US focus on training students’ s actual ability of using knowledge.They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students’ s spirit of doubt and criticism about knowledge and authority as well as expansion and creativity of knowledge.These two types of education show the static state in Chinese education and dynamic state in American education.They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countries’ s views of knowledge.两国在知识观上是存在差异的:

中国的教育重视对知识的积累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建构。

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即中国教育的静态与美国教育的动态,这一静一动反映了两国知识观的差异。

5.The studying environment provided by China and US is different:

China’s schools,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oncept, it takes a two-stage strategy which is disjointed.In the primary stage,you have to lay the foundation.In the advanced stage,you will be able to do academic research.American schools encourage children to do research from an early age.They develop the ability of researching,solving problems independently and organizing the study study materials.两国在提供给学生的环境上不同:

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能做学术研究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

美国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研究材料的能力。

6.The arrangements of the course are different:

For example, on the problem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in China,students only have one choice-English when they are in basic education.The system of education does the unitary choice for all students.In the United States,students have more choices,which including Spanish,French,Latin and so on.And there are a kind of course in which teaching materials are not needed.They usually call it “family life”class.The course content contains sewing,cooking and increase of self-confidence.It teaches what is in our real life beyond books.It teaches students to make a better life.两国课程设置不同:

比如关于外国语言的学习。在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只有英语一种选择,这是教育系统为全体学生做的统一选择。

而在美国,学生有更多选择,包括西班牙语、法语和拉丁语等。还有,在美

7.Different mode of education:

Chinese heuristic education exist a flaw, teachers give the suggestions of the answer to students and guide the students find“the only answer.”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United States, except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rrect answer in class, and give students a place for free imagination to explore the unknown and potential answer.教育模式不同

中国的启发式教育存在着一个弊端,就是其实一直到某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诱导学生,使他们找到“唯一的答案”.在美国学校的教学法,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正确答案外,还给与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教师和学生都没未知但却客观存在着的潜在答案.国,不用教材的课是存在的,他们通常叫它“家庭生活”课。课程内容包括缝纫、烹饪和自信心的增强等等。它教给学生的是书本以外生活之中的事情。它教学生生活得更好。

8.Differ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n China, in addition to a small number of talented people do not care the “entrance” Score, the others are base on examination scores of

admission.This is the only criterion.But in the United States,students choose at least one kind of various examinations every year, missed the first, it is excusable;missed twice, you can forgive......As a result, these test scores can be admitted as a very important admission criteria rather than the only criterion.高考制度不同

在中国,除了少数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数外,其余的均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人学得最重要的,唯一标准.但在美国学生年年都参加各类考试中的至少一种考试,一次失手,情有可言;两次失手,也可以理解……因此,这些考试成绩就可作为非常重要的录取入学考量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

9.The burden of learning different:

In China, for the students ,their weekend is always canceled.Even the gorgeous holiday is still full of heavy work.The United States almost have a free day once a week.学习负担不同:

在中国,周末可能被无情占有,就连绚丽多彩的假日也会充斥着繁重的作业.美国几乎每周都会放一天假.10.Homework:

Chinese students’ homework: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 knowledge, it is so boring and uncreative.It takes students a lot of time.There is beneficial aspect.Although sometimes students have many exams in their student life ,it can be good for them.It can make them easy to pas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accept the higher education.American students’ homework: Homework cultivate children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ity.Not only does it develop good habits, but also cultivate independence, let the children easily adapt to the society.作业

中国学生的作业就是为巩固书面知识,机械单调,毫无创造性,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当然好处也是有的,虽然有时候学生在学习生涯的时候考太多的试了,但这对他们也有好处。考试可以让他们更容易的通过高考,接受高等教育。

美国学生的作业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不仅培养孩子做计划的好习惯,还培养孩子的独立,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

11.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hina: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like the elder and junior.Teachers often stand on the platform and they have a great distance with students, which make teachers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and make students afraid of teacher.In the United States: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more like friends and colleagues.Students can be on friendly terms with their teachers.Teachers often have lessons below the podium, and they will approach their students and chat with them at pleasure so that students can get on well with their teachers.师生关系

在中国,师生关系是长辈与小辈的关系。老师经常站在讲台上讲课而且他们跟学生保持了距离,这使得学生们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害怕老师。

在美国,师生关系更多地象朋友,象同事的那种关系,可以和睦相处。老师经常在讲台下讲课,而且她们会靠近学生并跟他们随意的交流以至于学生们能跟老师很好的相处。

12.Different family education:

1)American parents are open education.They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l activities,and emphasize on developing the child in practice rather than preach.Chinese parents are enclosed education.They give priority to preach, and look down on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activities.2)

Americans believe that let children do all the things to themselves.During the tasks,the children can improve the knowledge and accumulate the experience.Also they can increase the confidence and responsibility.In China,the parents have the only requirement for children is study.Even they can prepare everything for their children in daily life, and this lead to many Chinese children learned a lot of knowledge but useless.3)In the United States, children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Their sports activities time is abundant, and they have activity places everywhere.In China,children have less outdoor activities because the Chinese children learn from morning to night ,and they have lots of homework.家庭教育不同:

1)美国父母主张开放式教育:重视实际锻炼,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是说教。

中国父母多是封闭式教育:以说教为主,轻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2)美国人认为,凡是孩子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并且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他们可以为孩子准备所有的事情,这导致许多中国孩子学了许多知识但是没用。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 篇7

习语是文化的载体,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 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 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 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 音律协调, 或含蓄幽默, 或严肃典雅, 言简意赅, 形象生动, 妙趣横生, 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1) 习语是特定的民族在其特有文化中经过历史的熔炼形成的语言精华, 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熟习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所以, 了解中英习语形成的历史原因, 背后的文化内涵, 可以帮助我们真正用好中英习语, 翻译好习语。

2 中英习语差异形成的原因

正如习语的概念中所陈述:习语是文化的载体,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 习语似明镜, 反映民族的特征。中英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 有着明显的东西方差异;汉语和英语也是两个很不相同的语言体系, 无论是在拼写和发音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因此中英习语也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笔者将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这三个范畴来探讨中英文化诸多方面的差异对中英习语形成产生的影响。

2.1 物质文化

2.1.1 地理环境

由于中英两国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 使部分中英习语的产生平台存在差异。中国是以一个内陆为主的国家, 虽有绵长的海岸线, 但是大部分的百姓还是生活在内地, 在山区, 在高原, 就算是战争也多为国内战争或远距离的马背上的征战。辽阔的地域, 多样的生活环境, 让人们在总结习语时更多使用地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字眼, 如:跋山涉水, 挥金如土, 寿比南山, 一马平川等等。而英国是一个岛国, 发达的渔业和航海业为“日不落帝国”的美名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 大量与海洋有关的词语在英语习语中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 如:half sea over酩酊大醉;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to sink or swim不论成败;Fish begins to stink with its head上梁不正下梁歪。

2.1.2 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自古以来以农耕为主, 汉语习语中出现了许多与农业有关的成语和谚语, 如:瓜熟蒂落、枯木逢春、拔苗助长、斩草除根、瑞雪兆丰年等。在农耕中帮助了人们的动植物, 甚至天气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如:闻鸡起舞;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英国人善渔善航海, 少农耕, 因此在英语习语中基本没有和农耕相关的词汇, 多为大海, 捕鱼类的词汇, 如:plain/smooth sailing一帆风顺;trim the sails随风转舵;drink like a fish一饮而尽, fish in troubled waters浑水摸鱼;the best fish swim near the bottom好鱼居水底 (意指有价值的东西不会轻易得到) 。在英国, 夜生活非常流行, 人们不会早起, 不会像中国人“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因此早起的习语很少见。Dressed to the nines打扮得令人倾倒 (晚会一般九点开始, 为晚会盛装出席) 。

2.2 制度文化

2.2.1 动物

中国为农耕国家, 一切与农耕相关, 与农民生活相关的动物在习语中有着一席之地。如, 耕地的牛, 在中国人眼中牛是勤苦工作的象征, 是老实肯干的象征, 是憨厚可信任的象征:力大如牛, 甘为孺子牛, 汗牛充栋。报晓, 生蛋的鸡:公鸡报晓, 闻鸡起舞, 鸡鸣犬吠。

神秘而令人敬仰的龙:真龙天子, 卧虎藏龙,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等。

在英国, 人们不用耕地, 牛不是主要生产力, 所以, 同样是“力大如牛”这样的表达, 在英文中, 代表的动物则是马, as strong as a horse。马在英国非常重要, 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骑马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因此与马相关的习语非常多:work like a horse辛苦的干活;a horse of a different color完全是另一回事;be on one's high horse趾高气扬;clothes horse爱打扮, 赶时髦的人,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

英语习语中的动物不但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而且有的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的意义也不一样。牛, ox, 在英语中涉及的不多, ox-eyed形容眼睛大的人;The black ox has trod on sb’s foot表示灾祸已降临到某人头上。鸡, cock, 在英语中指首领, 头目, 神气十足的人, 常见的习语有:cock of the walk支配别人的人;live like fighting cock生活很好, 尤指吃得好;cock-andbull story荒诞的故事, 无稽之谈。龙在中国有着崇高的地位, 中文习语中与龙相关的多为褒义, 但在英语中, 赞扬龙的词语非常少, 且多为贬义:dragon’s teeth相互争斗的根源;the old dragon:魔鬼。蝙蝠 (bat) 在汉语中因“蝠”与“福”同音, 代表吉祥、幸福。而在英语中bat是一种瞎眼、丑陋、凶恶的动物。人们迷信bat与巫婆有关, 认为bat是闯入私宅象征死亡的凶兆:as blind as a bat眼力不行, have bats in the belfry思想古怪, be bats发疯等。在中国文化里喜鹊 (magpie) 是吉祥之鸟, 报喜之鸟, “喜鹊登枝好事到”。但在英语中magpie却是一种叫声呱噪, 爱往巢里叼乱七八糟东西的鸟, 常用来指饶舌或喜欢收藏破烂、什么都舍不得扔的人。实际是有“爱嚼舌、传播小道消息”的内涵”。

2.2.2 植物

中国崇尚礼仪, 泱泱大国, 礼仪之邦;翩翩风度, 君子之仪。梅兰竹菊用来比喻人们的品德高尚, 性格正直坚强, 行为光明磊落, 人格坦坦荡荡。梅妻鹤子、踏雪寻梅、兰心蕙质、竹报平安、胸有成竹、秋菊傲霜等。英国地区不产竹, 英语中bamboo一词也是源自马来语, 英语中就鲜有和竹子有关的习语。雨后春笋这样的表达在英语中是这样完成的:spring up like mushroom, 反映了各自的生态特征。Plentiful as black berries出自“黑莓遍地, 俯拾皆是”的生态环境。 (2) 玫瑰花是英国人的心头好, 历史上有著名的红白玫瑰之战the Wars of the Roses;roses all the way诸事顺利;no rose without a thorn没有无刺的玫瑰;世上没有完全的幸福;有乐必有苦;a bed of roses, 非常适合的工作, 安逸的生活。由此可见, 简单的一两株植物往往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 其象征意义和联想意义极为丰富, 往往无法在翻译中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2.2.3 食物

中国物产丰富, 食物种类多, 可食用的东西不胜枚举。从常用的习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文里关于食物的成语覆盖面从谷物到动物, 从水果到海鲜, 比如:桂酒椒浆、五谷丰登、酒池肉林、膏梁锦绣、蕉叶覆鹿、望梅止渴, 不可谓不博大精深。

在英语文化中, 英国人的食物比较单一。他们喜食土豆, 把土豆当作主食。根据土豆的形状, Jacket Potato皮夹克土豆;根据土豆的制作方式, Mash potato烤土豆;土豆泥;根据土豆的外形, 引申出了couch potato窝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的人;根据土豆的特性hot potato难题、棘手的问题、难以应付的局面或人, 它的意思是说热的土豆固然好吃, 但它会烫手, 一旦烫手, 你会想法子马上甩掉它。Small potato则用来比喻小人物或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当然, 英国人还有其他食物, 比如:as cool as a cucumber极其冷静, full of beans精力旺盛;活泼欢乐的, not worth a hill of beans一个人一钱不值, bean brain白痴, 笨蛋。

2.3 精神文化

2.3.1 宗教信仰

佛教和道教对汉语文化有着重大影响。佛教在汉朝时传入中国, 对整个中国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佛、道、儒的结合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 汉语中的不少习语与佛教、道教、儒家思想有关。如“五体投地”原为佛教中最恭敬的礼拜方式, 后表示人们对人或事心悦诚服;“心心相印”源自佛教禅宗, 前心指“佛心”, 后心指“人心”, 指以佛心印证众生之心, 后表示人与人之间情投意合, 尤指情侣;此外还有“借花献佛、流芳百世、立地成佛、大慈大悲、醍醐灌顶、舌绽莲花、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等等, 可见佛教文化对中文习语影响深远。“灵丹妙药、仙风道骨、脱胎换骨、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无中生有、天长地久”等成语则来自道教。在儒家思想的习语中, 人们熟知的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否极泰来、盛极必衰。”

3 结束语

虽然英汉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别, 但是中英人民毕竟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人们生活的客观世界有其共性, 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认识经验也有共通之处。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也有着星星点点的相同。因此在中英习语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相同或者类似的表达。例如, 在古代, 因科学的不发达, 神话传说故事成为了人们主要的精神支柱和知识来源。两个民族的人民都把“心脏” (heart) 看做是人灵魂、思维、情感的中枢, 大量与“心脏”相关的习语由此产生。with a hard heart (心情沉重) 、heart and soul (全心全意) 、heart to heart (心心相印) 。

此外, 相似的劳动经历也使中英人民得出了一些相同或相似的人生经验: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castles in the air (空中楼阁)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浑水摸鱼)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 (滴水穿石) ;to be on thin ice (如履薄冰) ;move haste, less speed (欲速则不达)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一鸟在手胜似双鸟在林)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就连“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中国人民耳熟能详, 老幼皆知的道理在英文中也有着相似的表达: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因此, 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的探究, 不仅有利于人们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 准确理解和把握不同文化所赋予的英汉习语丰富独特的内涵, 还对于激发双方学习对方的语言的兴趣和跨文化交际都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新政.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 2010, 31 (2) .

[2]赵朝永.英语习语源来如此.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3]冯野凌.浅谈语音室相关的中英习语及其文化对比分析[J].海外英语, 2011 (5) .

[4]李静.英汉饮食新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9.

中英课堂文化的差异 篇8

一、 师生关系

在中国,学生称呼师长为某老师,即便是英语老师,也是习惯尊称加姓氏。而英国学生常直呼老师的名字,他们的老师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称呼。在笔者刚去英国的时候还觉得这样直呼老师的姓名很不礼貌,时间久了,就觉得这样称呼反而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这句话足以体现教师在中国教育文化中不可动摇的神圣地位。对于学生而言,对老师的绝对服从就是尊师的体现。传统的中国教师是无法容忍西方学生同自己讲话时的那种平等的姿态,更不必说上课迟到、嚼口香糖,甚至公开质疑教师的观点。然而,在英国,我们经常看见很多的英国学生在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参与课堂讨论,教师也会坐在学生旁边,一起讨论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英课堂气氛的明显差别,前者紧张、沉闷,学生被动,然而,后者是轻松、愉悦的,教师在课堂内担当的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课堂活动的参加者。

二、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国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属于应试型的。教师会花大量的时间同学生一起练习应试技巧,通过搞“题海战术”来帮助学生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所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传统的。究其原因就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还有一个看似微不足道但也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国的成班率很高。每个班学生人数一般为40~60人,像这样的大班授课制很难达到师生互动的状态,而英国的班级人数仅为3~15人,最多也不超过30人。这种小班授课制更有益于各种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能更有效地开展,同时教师的关注面将会更加集中。

相对而言,西方的教育体制被称作是素质型的。教学的目标重在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并不是通过他是否在各种考试中取胜,而是看他是否具备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英国的英语教学课堂,教师更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有热情地、有兴趣地去学。笔者在英国学习英语教学法期间,我们的导师并不是从理论上跟我们说什么是“全身运动反映教学”(Total Physical Response),或者说这是权威英语教育家研究的,非常切实、有效的英语教学法,而是先让我们自己在课堂上体验这种教学法,然后让我们去讨论它的利弊和运用的局限性,这就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三、课堂中心

在讲座式和讨论式的课堂中,中国留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前者。他们习惯被动地去接受信息,希望教师能把关于一个主题的全部知识倾囊相授,而不愿让教师提太多的问题。因此,英国教师往往认为中国学生在口头交流方面很被动,甚至很薄弱。在他们眼中,中国学生宁愿从事全班性的集体活动或是个人活动也不愿意参与小组活动。然而,中国学生们自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很积极,虽然不太主动活泼,但一直保持着和教师的同步思维,存在的不足只是不太适应结对子、分组讨论之类的课堂交互活动罢了。

另外一个值得指出的就是,“沉默是金”“静水深流”等传统观念对中国学生的影响深重的。很多中国学生不善张扬,这也正是为何外国人认为中国人“难以琢磨”的原因。“Don’t be shy, speaking please!”是外籍教师在课堂上出现频率很高的一句话。“我们到课堂是为了听老师讲,而不是听其他同学讲课!”对于抱着这样观点的中国学生而言,小组讨论为那些喜欢“炫耀”的西方学生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久而久之,中国学生对这种“无意义、无收获”的课堂活动越来越反感,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浪费时间”的体现。同时,他们认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可能给予的答案或结论并非是标准的,甚至是错误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讲解方应该是教师,而不是任何其他同学;如果真有必要进行分组讨论的话,也应该把它放到课后,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从教师那里获得标准、正确的答案。

不同的是,英国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堂更像个讨论会场。教师不是费力地把一个问题解释得清清楚楚,而是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必须积极投入到活跃的思维当中去,热烈、生动的讨论自然也就会时常发生了。当学生遇到很难理解的问题时,会立刻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会再次设法引导学生的思维,直到解决问题。师生之间的这种不断交流自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春雪小学四年级作文400字下一篇:英语励志语录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