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教育名言警句

2024-07-29

叶圣陶的教育名言警句(共12篇)

叶圣陶的教育名言警句 篇1

叶圣陶的教育名言

叶圣陶,名绍钧(1894--1988)---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账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角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曾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同志被人们誉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代宗师,是当之无愧的。

1.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2.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

3.“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

4.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6.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7.“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8.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9.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10.„„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1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2.“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

13.叶圣陶谈语文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14.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要想想学生将来怎样一辈子做人,想想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品德。

15. 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都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使用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类;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16.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17.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

18.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以启发诱导为主,教师只须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多读、多想、多写、多改。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经过长期的辅导和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举一反

三、触处自伸的本领,尝到学习语文的甜头,得到学习语文的实益,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使学生去“自求得之”,那就进入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成为“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 19.阅读是从他人的经验中取得正确无误的,于我有用的,借以扩充我的知识,加多我的经验,增强我的能力。就是读文艺作品如诗歌小说等,也不是没事做闲消遣。好的文艺作品中总含有一种人生见解和社会观察,这对于我的立身处世都有极大的关系。

20.语文教育说到底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全面的、善于处理生活的普通公民,决不能把学生训练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

21.习惯就是由于多次重复和长期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

22.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23.教师只管讲,教师是演员,是主角;学生只管听,学生是观众,即使偶尔举举手回答个问题,也不过是个配角。叶圣陶说:“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永远不离开教师是办不到的,毕业了,干什么工作去了,决不能带一位教师在身边,看书看报的时候请教师给讲讲,动笔写什么的时候请教师给改改。那时候感到不能独自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岂不是极大的苦恼?

24.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鄙意则谓今日而言教育,此一点首宜打破。

25.“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为什么长期以来,相当多的语文教师还只是注重在“教”上用功夫,而不愿在“导”上花气力呢?那是因为“教”比“导”容易,“导”比“教”困难;“教”有地方搬用,如教学参考书或优秀教师的教案等,而“导”却完全得由自己去反复琢磨,精心设计。

26.语文教学之提高,与教师之水平关系至巨。„„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假若教师本人既不善读,也不善写,怎么能以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呢?以己之昏昏,欲人之昭昭,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也。

27.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育“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

28.语文教学过程中认真地把握好三个阶段,即“预习—讨论—历练”;其中“预习”在课前完成,“讨论”以课内为主,“历练”则以课外为主。

29.“逐句讲解”的教法却只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瓶子或袋子,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得靠老师来讲解,来灌输。这种方法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学生看;老师写,学生抄”,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0.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使学生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

31.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总之,教师之主导作用在就学生已有之能力水平而适当提高之,使能逐步自己领会课文之内容与语言之运用,最后达到不待教师之讲解而自能阅读。

32.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33.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34.不要使用不足以看出学生精读效果的考问方法。

35.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略’。36.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

37.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38.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39.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40.情感与思想是“互相联涉,分割不开的”,“有了真切的经验、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不特限于一己,对于他人也会兴起深厚的同情。而这喜悦之情的享受与痛惜之后的奋发,都足以使生活愈加充实。„„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

41.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善于说,一方面要使他善于听。读和写呢?读就是用眼睛来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把听、说、读、写这四个字连起来。„„在现在的时代,听、说、读、写非连起来不可了!

42.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观察一般语言活动的使用频率,得到的结果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

43.儿童时期如不经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可宝贵的锁钥。

44.凡是带点儿教育意味的事都一样:自己做不到的,别教人家做;自己教人家,要想收到效果,就得自己做出榜样来。

45.国文教师的任务,一般人不大肯想,只觉得茫无涯岸;其实也很明白,只要指导学生,使他们能够阅读,能够写作,就可以俯仰无愧了。这里说的阅读也包括听,即用耳朵来阅读;写作也包括说,即用嘴巴来写作。

46.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

47.叶圣陶专门撰文指出,有七种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可取的:第一种教师以为教学国文就是把文字一句一句讲明,而讲明就是把纸面的文言翻作口头语言。第二种教师喜欢发挥,他们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几个词或几句话而推广到与本篇文字毫无关系的限度以外。第三种教师把学生的一切道德训练都担在自己的肩膀上。第四种教师喜欢称赞选文,未讲之前先来一阵称赞,讲过之后又是一阵称赞,用的大多为“好”、“美”之类的形容词语。第五种教师喜欢出既难又深的议论题目让学生作文,学生自己无话可写,只得把听来的看来的话复述一遍。第六种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大动干戈,整段钩掉的也有,全篇不要的也有,或者在钩掉之后按照自己的意思在行间写上一些文字。第七种教师则在学生作文每行句子下面不停地打圈,表示眼光并未在任何地方跳过,篇末还会加上诸如“清顺”、“意不完足”之类不痛不痒、不着边际的话语。

48.语文老师要加强进修,边教边学,以身作则,自觉觉人。最要紧的是自己能读能作,不至于读而不懂,作而不通。

49.教师讲了一大堆有道理的话,可是他的实际生活并不那样,他的话就不会对学生起多大的作用。或者讲了什么是不好的,可是他的实际生活里就有那种不好的成分,那就会给学生很坏的影响。

50.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像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种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利便的,要推写作。

51.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上的缺陷;吃亏的不只是个人,同时也影响到社会。

52.语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语文教学的肩膀上。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

53.语文教学需采用启发诱导,温故知新,阅读与写作,精读与略读,经师与人师等相互结合的方法和原则。54.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语文课本。

55.学生在课内“精读”的基础上,课外要进行大量的“略读”和“自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

56.语文教育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这些目标是非达到不可的,责任全在教师身上;而且所谓养成,培植,训练,不仅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必须个个学生都受到了养成,培植,训练,才算达到了目标。

57.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见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见粗劣的瓦砾。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58.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诸种心理能力中,想像力仅开发利用了百分之十五左右。

59.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60.优良的文风应具备“三性”要求,即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其中准确性是基础和前提。

叶圣陶的教育名言警句 篇2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

欲速则不达。 (《子路》)

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

书中此类句子甚多, 涉及的内容也很广, 包括政治、哲学、教育、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个方面。千百年来, 一直为人们所传颂。有一些名句在人们不断引用过程中, 又被简化、浓缩, 形成了成语和典故, 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循循善诱”、“三思而行”、“后生可畏”等等, 在今天, 都已成为人们经常运用的词语。

《论语》中的许多名言警句为什么能长期流传, 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呢?

首先, 从内容上来看, 《论语》中凡被人们所喜爱的句子, 往往并不是那些直接表现孔子的政治态度, 抑或强烈地宣传其政治主张的言辞, 而多数是那些有深刻的哲理性或蕴涵着可贵的生活经验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说, 如果老读书, 不动脑, 就会罔然无所得;反之如果只空想, 不读书, 有了疑惑也不能解决。可见, “学”和“思”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二者不可偏废。这类句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 具有普遍意义, 因而, 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所接受。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原来都是有所指的, 或都是有具体内容的。但引用《论语》中的话和评论《论语》并不是一回事, 引用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需要, 来“为我所用”。如“当仁, 不让于师” (《卫灵公》) , 原意是:面临着有关仁义的事, 即使老师, 也不必同他谦让。这是孔子鼓吹“仁”“义”高于一切的说教。但今天人们在引用时, 则完全避开这一具体内容, 而是用“当仁不让”来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 就要积极去做, 不应该推诿。又如“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 这句话, 原文中也是有所指的, 即“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有人引用这句话来说一个人要求得进步, 就必须下苦功夫, 重视自我修养。

《论语》中还有许多句子原来意思就比较含蓄、隐晦, 很难确定其具体所指。在这种情况下, 就更给人以补充和发挥的余地。如《子罕》篇有这样一段记载:“子在川上, 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话是什么意思?有人说, 这是孔子在感叹光阴如流水, 一去不复返, 并无深意;有人却认为, 这句话反映出孔子对没落阶级的惋惜和留恋;但也有人说, 它体现了孔子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究属何意, 研究者自可去探讨。但由于这种句子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哲理性, 可以引起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各种联想和想象, 因而, 也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里, 正是借用这句话, 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说明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 不断进步的。可见, 许多警句, 在流传过程中, 总是在不断地被人们加工、改造, 有选择、有分析地加以利用。

其次, 这些句子, 语言简练通俗, 含义丰富深刻。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以极俭省的笔墨,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而又十分自然, 易读易记, 便于流传。例如“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表面上是赞美松柏, 实际上是运用比喻手法, 借松柏不畏严寒的特点来颂扬坚贞不屈的性格。这种句子含蓄优美, 耐人寻味, 尤为人们所喜爱。后世许多诗人都喜欢借松柏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如陶渊明的诗:“青松在东园, 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 卓然见高枝。”陈毅也特别喜欢青松, 他写道:“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古往今来这些热情洋溢的诗句, 生动地表明, 孔子对松柏这一形象的观察和描写, 其影响是深远的。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和“匹夫”, “夺帅”和“夺志”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这句话, 通过一个“可”, 一个“不可”, 不仅把两者联系起来, 而且使两者加以比较、对照, 从而更有力地强调了“匹夫”之志的坚定。其他如“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等都是运用这一手法, 把两个看来无关甚至互相排斥的事物或现象, 捏合在一起, 借以相互映衬、对照, 从而把要阐明的道理, 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教育家名言警句 篇3

——爱因斯坦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乌申斯基

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

——赞科夫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近日,为切实解决农村小学教师紧缺问题、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安福县按照吉安市的部署,组织了一次农村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全县共招录教师133名。参加应聘的教师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程序经公示后聘用上岗。聘用人员于2014年春季开学上岗。此次招聘的教师将全部补充到乡镇公办小学,重点是村小和教学点(包括小学附设学前班),且要求乡(镇)中心小学的聘用人员服务期不少于8年,村小、教学点的聘用人员服务期不少于5年。(颜 丹)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新余市教育局以新余教育城域网为平台,与新余市电信分公司联合举办了全市第七届“电信翼校通杯” 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大赛历经三个月,于近日圆满结束。本次作文大赛共有384篇参赛作品通过审核,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赢得了广大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赞誉。(新余市教育局)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近日,会昌县出台了《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学工作意见》等文件,并召开督学责任区建设暨督学聘任会,为20名专兼职责任督学颁发了聘书。每个责任督学挂牌3~5所学校,对全县各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和县直各学校实行挂牌督导全覆盖。县教育督导部门已按统一规格制作了标牌,标明责任督学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和督导事项,并在校门口显眼位置公布。实行挂牌督导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功能,促进教育督导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督促和引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刘冬萍 钟贱生)

1月4日,以“成长心连心”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在铜鼓二中拉开帷幕。200余名老师、学生,家长和义工一同参与生动活泼的体验式游戏,学习、感受最佳的沟通方法,为孩子也创造了一个包容爱的环境。活动在热情四射的音乐中拉开帷幕,近200人被分成20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相互陌生,就是这样的一群陌生人,组成了一个团队,通过“二人对话”“传递呼拉圈”“集体拼图”“风中劲草”和“传送火种”等各种体验式游戏感悟其中所包含的真谛——爱心、互助、信任、团队。(石建忠)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福县大力推进书法教育师资培训,通过举办教师书法临帖培训班、组织全县教师“三笔字”比赛等,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基本素质,更好地服务于书法教学。在学生书法教育方面,该县推出了三个书法教育试点校,在试点校中开设书法特色班教学,带动全县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开展,打造书法教育品牌。(张凤翔)

诚信教育的名言警句 篇4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

2、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3、忠诚的高尚和可敬,无与伦比。 ———裴多菲

4、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袁采

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6、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莫里哀

7、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卢梭

8、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9、信用是财产,有信用就有一切。——郑周永

10、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松下幸之助

11、我宁愿以诚挚获得100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10个朋友赞扬。——斐多菲

12、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

13、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林逋

14、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 ——马克.吐温

15、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16、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新唐书?陆贽传》

17、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三毛

18、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19、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毛姆

20、即使开始时,怀有故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日本 池田大作

21、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莎士比亚

22、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冯玉祥

2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4、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我们总对自己诚实,艺术总在那里,它决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柯尼利亚·奥提斯金约

2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

26、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 ——列夫.托尔斯泰

教育的英文名言警句 篇5

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英国教育家 巴卢 H)

Education is a progressive discovery of our ignorance. (Durant, American historian)

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美国历史学家 杜兰特)

Educaton does not mean teaching people to kow what they do not know ; it means teachng them to behave as they do not behave. (John Ruskin, British art critic)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英国艺术评论家 园斯金 J)

Education is a admirable thing, but it is well to remember from time to time that nothing worth knowing can be taught. (Oscar Wilde, British dramatist)

教育是令人羡慕的东西,但是要不时地记住:凡是值得知道的,没有一个是能够教会的。(英国剧作家 王尔得 O)

Education has for its object the formation of character. (Herbert Spencer, British philosopher)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英国哲学家 斯宾塞 H)

Education has produced a vast population able to read but unable to distinguish what is worth reading. (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 British historian)

教育造就了一大批人,他们会读书,但是不会区别什么书值得读。(英国历史学家 特里维廉 G M)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William Butler Yeats, lrish poet)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爱尔兰诗人 叶芝 B W)

Education is the chief defence of nations. (Edmund Bruke, British statesman)

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英国政治家 伯克)

Education is the transmission of civilization. (Will Drant, American historian and essayist)

教育传播文明。(美国历史学家、散文家杜兰特.W.)

Education makes a people easy to lead, but difficult to drive ; easy to govern but imposible to slave. (Brougham, British statesman)

教育使一个民族容易领导,但是难于驱使;容易管理,却不可能奴役。(英国政治家 布罗马汉姆)

Every person has two education, one which he receives from others, and one , more important, which he gives himself. (Edward Gibbon, British historian)

每个人都受两种教育,一种来自别人,另一种更重要的是来自自己。(英国历史学家 吉朋 E)

Example is always more efficacious than precept. (Samuel Johnson, British writer and critic)

身教胜于言教。(英国作家、批评家 约翰逊 S)

For a cultivated man to be ignorant of foreign languages is a great inconveniece. (Anton P.Chekhrv, Russian dramatist)

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不懂外语是极不方便的。(俄国剧作家 契克夫 A P)

Genius without educaton is like silver in the mine. (Benjamin Franklin, American president)

爱的教育的名言警句 篇6

二、 了解爱情的人往往会因为爱情的升华而坚强了他们向上的意志和进取的精神。--英· 培根

三、 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 教我们重新做人。-法 ·莫里哀

四、 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 恋人的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恋人的眼泪是它激起的波涛 它又是最智慧的疯狂, 哽喉的苦味, 沁舌的蜜糖。--英· 莎士比亚

五、 人只有在恋爱里才能显示个性的闪耀, 才能发挥独创性。--俄·屠格涅夫

六、 爱, 可以创造奇迹 乔迈 被摧毁的爱, 一旦重新修建好, 就比原来更宏伟, 更美, 更顽强。--英·莎士比亚

七、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 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印度 ·泰戈尔

八、 爱情是两个亲密的灵魂在生活及忠实,善良, 美丽事物方面的和谐与默契。--俄 ·别林斯基

九、 爱情就等于……生活, 而生活……是一种责任, 义务, 因此爱情是一种责任。--俄· 冈察洛夫

十、 人人有享受人生幸福的权利, 而获得爱情就是人生的一种幸福。 --法·司汤达

十一、 当人们一旦遇到自己寻找的人时, 心中将会充满惊讶和喜悦之感 如果找的时间越长, 越难找, 这种心情就会越激烈。--蒙古·洛岱丹巴

十二、 爱情是生命的火花, 友谊的升华, 心灵的吻合 如果说人类的感情能区分等级, 那么爱情该是属于最高的一级。--英 ·莎士比亚

十三、 爱是理解的别名。--印度· 泰戈尔

十四、 爱情的含义就是共同的追求, 有益的生活和心心相印。--科威特·纳索夫

十五、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 为使他能够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 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 爱情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对方提高, 同时也提高自己 唯有那因为爱而变得思想明澈, 双手矫健的人才算爱着。--俄· 车尔尼雪夫斯基

十六、 爱情激荡着活跃的情绪, 它可以使死亡的心复活, 它可以使沙漠里有人居住, 它可以使爱人的幻影重新显现…… --法· 大仲马

十七、 要是光明算得人生第一个恋爱对象, 那么恋爱不就是心的光明吗? 恋爱是我们第二次的脱胎换骨。--法·巴尔扎克

十八、 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德·席勒

十九、 你可曾想到, 失去了爱, 你的生活就离开了轨道 - 法 拿破仑

二十、 地球无爱则犹如坟墓 - 英 勃朗宁

二十一、 爱可以战胜一切 - 瑞士 希尔泰

二十二、 当爱神拍你的肩膀时, 就连平日不知诗歌为何物的人, 也会在突然之间变成一位诗人 幻想的爱情比老实的爱情来得更活跃,但热烈的时光是短促的。 - 法· 司汤达

二十三、 希望被人爱的人, 首先要爱别人, 同时要使自己可爱。 - 美· 富兰克林

二十四、 不被任何人爱,是巨大无比的痛苦; 无法爱任何人, 则生犹如死。 - 德· 格林贝克

二十五、 爱是自然而来的, 不是买得到的 - 美· 朗费罗

二十六、 起先的冷淡, 将会使以后的恋爱更加热烈; 她要是向你假意生滇, 那不是因为她讨厌你, 而是因为她希望你更加爱她 - 英 莎士比亚

二十七、 一切真挚的爱, 是建筑在尊敬上面的。 - 白金汗

二十八、 单凭美貌而获得的爱, 那爱情是非常脆弱的。 - 里海尔

二十九、 爱情不仅不能买卖, 而且金钱是必然会扼杀爱情的。 - 法· 卢梭

三十、 爱情是不能定做的。 - 法· 巴尔扎克

三十一、 幻想的爱情比老实的爱情来得更活跃, 但热烈的时光是短促的。 - 法· 司汤达

三十二、 希望被人爱的人, 首先要爱别人, 同时要使自己可爱。 - 美· 富兰克林

三十三、 不被任何人爱,是巨大无比的痛苦; 无法爱任何人, 则生犹如死。 - 德· 格林贝克

三十四、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三十五、 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 —— 裴多菲

三十六、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 赵博生

三十七、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 彭德怀

三十八、 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 孟德斯鸠

三十九、 我无论作什麽,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 巴甫洛夫

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体会 篇7

这是怎样一种思想呢?请看作者的论述:“在课堂里教语文, 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 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 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吗?因此, 一边教, 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这一思想其实强调了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然过程, 这是合乎教学规律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思想, 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就是一条培养语文能力的途径, 是改进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

那么, “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思想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或培养语文能力的途径是什么呢?

一、要强调预习, 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

预习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求了解文章的重要步骤, 是养成读书习惯、读书能力的好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首先应该指导好学生的“预习”, 因为预习的若干项目都是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如“通读全文”要逐字逐句从头至尾念一遍;“认识生字生语”, 要翻工具书, 查生字难句, 写笔记;“解答教师所示的问题”要动脑筋, 查参考书。除此之外, 还要“领悟文章之内容体裁作法及其背景”“作分析综合比较之研究”。所有这些, 无不是靠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才能做到的。这样, 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 训练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预习, 可使施教有的放矢, 课堂气氛活跃, 学习兴趣浓厚, 教学效果良好。凡指导预习有方的教师, 在这些方面都有很深的体会。如果丢掉了预习这一环节, “临到上课, 才翻开课本或选文中的某一篇来, 待教师开口讲了, 才竖起耳朵来听”, 长此以往, 就会使学生养成上课才翻书、不上课不翻书的坏习惯, 这与训练学生“自求了解”是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教学应采取“讨论”的形式

叶圣陶先生指出:“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 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 不再是一味讲解。”这样的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了师生的积极性。学生经过预习之后, 可以发表预习的内容, 可以提出质疑的问题。每个学生的见解都阐发出来, 能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经过这样的切磋琢磨, 学生会渐渐养成认真读书而不是马虎地读书的习惯, 养成善动脑筋分析问题的习惯, 养成在众人之中口头表达的习惯。总之,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会收到很多实益, 教师的指导作用将得到发挥。课前, 要排列讨论程序;课上, 要提出问题, 订补意见, 纠正错误, 补充缺漏, 阐发要点, 归纳讨论结果等。显然, 这样的课堂, 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 而是加重了。可以说, “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继预习之后的自学的继续和深入。

三、练习

作为一个教学过程, “讨论”完毕, 并未完结, 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如“吟诵”“多读相关文章”“应对教师的考问”等, 这些都是“练习”。

“吟诵”是讨论之后, 学生在对课文已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书, 进行体味、品尝。这是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在吟诵过程中, 学生对课文内容能更进一步理解, 对所学东西默默消化、吸收, 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 必须达到这种境界, 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多读相关文章”, 这是在课堂精读文章的基础上扩大课外阅读的练习, 它与精读构成紧密相关的阅读程序。从精读到略读的过程, 是学生从“学习”到“运用”的过程。精读, 是教给学生如何读书的方法, 做出如何读书的样子, 举出如何读书的例子。从精读课上学到的方法能否掌握与运用, 还要靠练习, 也就是把阅读范围推广开, 博览, 由学生自己去读, 这就是略读。精读是“举一”, 略读就是“反三”。精读一篇带读许多篇, 为的就是“举一反三”的练习。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就是在这个精读到略读的过程中培植起来的。这是一个培养具有广博与精深学问的途径。“多读相关文章”是略读中的一个方面。在学过某一体裁文章后, 用同类文章进行比勘、印证, 以“领会某一些文章的各方面”, 能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应对教师的考问”, 在教师, 是对教学情况的了解;在学生, 是对学过知识、技能的练习与巩固。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如“背诵、默写、简缩、扩大、摘举大意、分段述要”等, 但原则只有一个:“不足以看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问方法最好不要用。“这里也渗透着这样的意思, 即不要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无用的知识, 不要叫学生不动脑筋就对问题做简单回答, 要引导学生动脑筋, 考查他的“能力”。

从课前的“预习”, 到课堂的“讨论”, 直至课后的“练习”, 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个过程, 突破了课堂的范围, 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它的每一个大的环节或小的步骤都清楚地贯穿着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它的鲜明特点是:第一, 充分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所处的正确地位。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人。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贯穿始终, 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自学活动贯穿始终。师生两个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的双边过程得到充分体现。第二, 简单明确地表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思想, 或曰培养语文能力的具体途径。“预习———讨论———练习”的过程, 既是教师由“教”到“不教”的过程, 又是学生由教师“扶”到“不扶”的历练过程, 也就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语文能力就提高一步;这一过程循环往复, 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步步提高。这正如扶着小孩走路, 每“扶”一把都是为了“不扶”, 但为了“不扶”, 就会有若干“扶———不扶”的循环往复。每一次循环都有新的长进, 直到走上路, 不跌跤, 便可不扶了。而关于语文教学, 只要学生入了门, 上了路, 能阅读, 能写作, 教师便可不教了。

关于教育的励志名言警句 篇8

2. 我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3. 我们想使儿童变得聪明、贤良、磊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和到了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使用。反之,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取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的避免。——洛克《教育漫话》

4.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爱因斯坦

5. 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您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是他们具备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洛克《教育漫话》

6.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前苏联)马卡连柯

7. 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洛克《教育漫话》

8. “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陶行知

9.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前苏联)马卡连柯

10. 知识本身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英)培根

11. 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于光远

12. 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法)卢梭

13.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前苏联)高尔基

14. 我把教育定义如下: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德)爱因斯坦

教师教育的名言警句 篇9

2. 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 申涵煜

3.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4. 因材施教。 —— 孔子

5.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

6.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

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孔子

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孔子

9. 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 徐惟诚

10.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孔子

11. 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 —— 卢梭

12.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1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

14.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孔子

15. 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 叶圣陶

16.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 孔子

17.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 程鸿勋

18.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 陶行知

19. 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孔子

20.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 江泽民

21. 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 乌申斯基

22.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孔子

23. 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叶圣陶的教育名言警句 篇10

关键词:叶圣陶,教育思想,初中历史教学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学术界对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研究从未间断, 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文教学方面,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初中历史教学影响方面的研究甚少。在此,我谈谈从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得到的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启发。

一、学会“做人”———初中历史教学的宗旨

叶圣陶先 生塑造过 许多教师 的形象 ,这些形象 大体可以分为三种:讽刺型、悲剧型和崇高型。如何才能避免成为讽刺型、悲剧型教师,而成为一名崇高型教师呢? 我想首先应该明白 教学宗旨 在于让学 生明白怎 样才能成 为一名够格的学生。

早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黄埔军校时,就以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并重,一般的军校都是注重培养军事技能,为什么孙中山先生特别注重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呢? 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爱国主义精神,那么他学到的军事技能越多,就越有可能用这些军事技能危害国民。叶圣陶先生深深地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曾明确提出:“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做人, 做社会的够格成员,做国家的够格公民。”教师要明白自己的责任重大,“国家和人民把儿童交给小学教师教育和培养, 这是多么大的重托! 儿童是最容易受影响的,小学教师要从各方面给他们好的影响,使他们往后升学和就业都得到好处,这是多么重要的工作”1。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的教学需要有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它就涉及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但与之重要性相违背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经常会被忽略, 有些教师美其名曰情感态度价值观岂能一日养成,但是如果每天都不注重去培养,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又如何树立呢?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都会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向学生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思想优良的学生比起培养成绩优良的学生更重要。

二、养成“习惯”———初中历史教学成功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2“养成了好习惯,不仅是个人的益处,对于社会生活和各项工作也大有益处”。“假如不养成好习惯,那就反过来,对个人、社会、工作总有或大或小的害处” 3。可见叶圣陶先生把习惯的培养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初中学生要学习多门功课, 每门功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非常多。以初中历史学科为例,一名初三学生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及可谓需要掌握的知识繁多,如若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则学生学习历史将十分痛苦。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多方面,如上课时的习惯、做题的习惯、课后反思的习惯,等等。许多初中历史教师都会抱怨,为什么学生连那么简单的知识点都记不住呢? 学生学习的学科并不只有历史一门,而且历史知识点非常多,要求学生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前提下记住所有知识点非常困难。

知识是无止境的, 教师妄图将所有知识点都授予学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即使是教师,我们掌握的知识也仅仅是浩瀚知识海洋中微不足道的几滴水。我们应该做的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他们就会懂得如何去知识海洋中取水,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

三、培养“自得”———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

这里的“自得”并非洋洋自得中的自得,而是自己获得。谁在教育中占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相信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思想,叶圣陶先生的许多作品中其实早有体现,叶圣陶先生极力主张“儿童中心”说,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儿童展开。

以儿童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儿童特性。在小说《倪焕之》中叶圣陶先生就借蒋冰如之口说:“要懂得潜伏在他们里面的心灵才算数。这就涉及心理学、伦理学等等的范围,人类的‘性’是怎样的,‘习’又是怎样的,不能不考察明白。明白了这些,我们才有把握,才好着着实实发展儿童的‘性’,养成儿童的‘习’。同时,浓厚的趣味自然也来了。”4在了解了学生的特性后,我们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工作。

在现如今的就业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苏州市为例,近年来,在苏州市各区的教师招聘中,不仅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日渐提升。但是许多经过百里挑一通过招聘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显得无从下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在执教之初也经常会问自己, 为什么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向学生解释清楚历史知识点了,学生还是记不住呢? 原因是这些知识点是我要学生学而不是学生主动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历史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自觉主动地学。可喜的是,历史教学中涉及许多事件、人物,这都能成为学生有兴趣的目标。历史教师该发挥好主导作用,将历史课堂变得充满趣味性,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主体地位。只有他们自己想学习,才能将学习内容学习得更透彻、更牢固。

四、形式“直观”———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课改背景下 ,我们十分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所以专门设有社会实践课程。叶圣陶先生也十分注重“直观”教学,他曾说:“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 都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的‘序’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客观实际是什么? 一是语言学习的需要,一是学生接受的可能。这个符合客观实际的‘序’,就是教育教学的规律。”5

授课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讲述法、直观演示法、分组讨论法,等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势,我们不能 简单地评论到底哪种方法比较好 ,而是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法。

历史学科的教学有其特殊性,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很多遗址、文物,比如河姆渡遗址中的河姆渡人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那么什么是干栏式房屋呢? 教师解释再多也比不上给学生观看干栏式房屋复原图。当然,“直观”的教学方法并不仅仅指让学生看,而是指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亲自讲也是历史教学中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在初一、初二的历史教学中,不妨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指定的内容,让学生亲身查阅资料,由他们向班级学生介绍知识点,相信这样的经历会让学生毕生难忘。

教育别人的诗句名言警句 篇11

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4)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5)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6)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7)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8)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9)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

10)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叶圣陶

11)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卢梭

12) 师者,人之模范。——杨雄

13)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14)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15)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1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17) 益者三友,友直,要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18)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19)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育类的哲理名言警句 篇12

二、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作者:培根

三、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作者:马卡连柯

四、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 作者:爱比克泰德

五、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六、“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作者:陶行知

七、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作者:《弟子规》

八、妇女教育的不可动摇的目的就是养育子女。 作者:希特勒

九、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 作者:列宁

十、教育植根于爱。 作者:鲁迅

十一、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 作者:柏拉图

十二、父善教子,教于孩裼。 作者:(宋)林逋

十三、欲得儿孙贤,无过教及身。一朝千度打,有过更须嗔。 作者:(唐)王梵志

十四、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作者:(元)佚名

十五、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作者:孟子

十六、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作者:赫尔巴特

十七、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作者:马卡连柯

十八、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作者:加里宁

十九、传家有道惟存厚;教子无方只求严。 作者:《格言对联》

二十、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作者:马克思

二十一、衣服要从新的时候爱惜,孩子要从小的时候教育。(维吾尔族) 作者:谚语

二十二、成家勿谓当家易;养子应知教子难。 作者:《格言对联》

二十三、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作者:叶圣陶

二十四、有天赋的人不受教育也可获得荣誉和美德,但只受过教育而无天赋人却难做到这一点 作者:西塞罗

二十五、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作者:陶行知

二十六、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二十七、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作者:(清)张履祥

二十八、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作者:爱因斯坦

二十九、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 作者:洛克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报告下一篇:电视剧蜕变观后感